大学科技园区管理体制(共12篇)
大学科技园区管理体制 篇1
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颁布是筹建中的重大改革成果。该《办法》于2011年7月1日生效。7月中旬, 该校据此《办法》举行了首次理事会会议, 就发展中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有人认为该《办法》标志着该校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迈出了关键的步伐”。[1]但也有人认为该《办法》是怪胎, 其法律地位有待商榷, 更有人认为, 由深圳市市长出任理事会理事长、深圳市党政领导占据一半理事标志着“去行政化”改革的彻底失败 (网友评论, 2011) 。为此, 笔者就《办法》与《高等教育法》的关系、创新及其意义进行简要评述。
一、《办法》是贯彻《高等教育法》的地方规章
就具体高校的筹办颁布专门的法令或法案, 在西方大学发展历史上并不鲜见, 但在我国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就很少了。《办法》的出台引发法律地位尤其是上位法和下位法关系的思考。这是《办法》的重要贡献之一。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 法律规章体系明确, 制定权限分层明确, 这决定着《办法》是地方政府规章的基本属性。问题的关键是《办法》是否存在着对主要上位法即《高等教育法》的突破以及有多大程度的突破。
将《办法》与《高等教育法》对照会发现, 《办法》的体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都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行的。
《办法》第一条规定“为创新和规范南方科技大学 (以下简称南科大) 的管理和运作, 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下称《高等教育法》) 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开宗明义地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是《办法》制定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办法》的主要上位法。从法律规章关系上看, 《办法》是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地方规章。
从体例与主要内容看, 《办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极为相似。《办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分章、条、款制定。《办法》共分七章四十八条, 七章分别是总则、权责、治理结构、教职工、学生、管理与监督、附则。“总则”规定了该校的基本属性;“权责”规定了该校的办学权力, “治理结构”规定了该校理事会、校长、校务委员会和校学术委员会及其他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等的设置规则, 以及上述机构的权责关系等;“教职工”规定了该校对教职工的基本管理制度;“学生”规定了该校对学生管理的基本制度;“管理与监督”主要规定了南方科技大学财政的基本管理办法;“附则”规定了《办法》适用范畴及正式实施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共分八章六十九条, 八章分别是总则、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设立、高等教育的组织和活动、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高等学校的学生、高等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和附则。《办法》的第一、四、五、六、七章的标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五、六、七、八章的标题基本一致。《办法》第二、三章规定了南方科技大学的权责和治理结构, 基本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组织和活动的内容。《办法》只是针对南方科技大学筹办的具体规定, 不包含高等教育基本制度和高等学校设立的规定。
正因为《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 因此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在高等学校的属性、基本制度等都没有超越《高等教育法》的基本规定, 如《办法》第二条规定:“南科大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第四条规定“南科大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 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为地方和国家发展服务”, 第五条规定南科大“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尽管《办法》对教育活动中的一些重要表述没有使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通用表述, 但因为已经在《办法》第一条中已经明确了制定的法律依据, 因此并不妨碍其对上位法精神实质的全盘继承。
从这个角度看, 《办法》并不是怪胎, 而是地方政府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等的规章。在我国现有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应该是比较明确的, 也是容易把握的。
二、《办法》的改革与创新
尽管《办法》并没有超越《高等教育法》等法律规章的基本规定, 但并不妨碍《办法》的创新。《办法》是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法》贯彻落实的法令, 因此其创新也主要体现在贯彻落实上, 主要体现在对《高等教育法》原则规定的细化之中, 体现在将《高等教育法》与南方科技大学实际结合的过程中。
笔者认为《办法》至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 《办法》首次落实了办学的第一责任人
公办大学, 谁是办学好坏的第一责任人?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但普遍认为高校校长和党委 (书记) 是第一责任人。原因是校长是大学的法人代表, 而公办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学校发展自然是校长和党委 (书记) 担当第一责任人。同时观念中也一直强调“好学校必有好校长, 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 进一步强化了校长在办学中的重大作用和重大责任。尽管如此, 但新中国成立至今, 从来没有一个大学校长或党委 (书记) 因为办学成效不明显、发展缓慢或者内部管理混乱而被公开地追究责任。原因何在?校长和党委 (书记) 都是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考察任命的, 是现行干部管理体制的产物。追究校长和党委 (书记) 的责任, 无异于追究上级党政组织的责任, 追究现行党政干部管理体制的责任, 因公办大学责任主体的虚化和缺位始终存在并一直非常严重。这是导致公办大学缺乏生气, 办好办坏一个样的重要原因。
公办大学责任主体的虚化和缺位是系统性的缺位。我国公办大学并不都是国家举办的, 还有省政府举办的和地市级政府举办的, 甚至有市 (县) 级举办的大学。本来是否举办和如何办好都应是举办政府的职责, 但举办政府似乎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首先缺位的是各级人大没有问责政府投资举办大学的理由及成效, 其次举办政府没有问责大学校长和党委 (书记) 的机制, 相反认为大学是公益事业, 任由省教育厅或教育部管理, 把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累死。
《办法》中首次明确了南方科技大学的第一责任人和政府问责校长和党委 (书记) 的机制。首先南方科技大学的理事会是南方科技大学最高决策机构, 南方科技大学理事会由深圳市市长兼任, 董事中深圳市政府的成员占据多数, 成为能不能办好南方科技大学的第一责任人;其次南方科技大学的年度财政预算将由深圳市人大通过后才能拨付;第三规定校长全球遴选, 并由理事会聘任, 南方科技大学的副校长由校长提名后经理事会批准聘任。《办法》通过上述规定, 首次将举办政府定义为能否办好南方科技大学的第一责任人, 首次将公办大学一直虚化的第一责任人实体化了。笔者认为, 这是《办法》为我国高等教育做出的最重大的贡献。
(二) 《办法》首次让校长及团队回归职业管理的属性
我国高校的校长和党委 (书记) , 既像老板又像伙计。主要表现在, 如果学校没有出现重大事故或大学不主动找上级领导, 几乎没有哪一级政府主要领导会主动地过问高校发展和成效。校长或党委 (书记) 就像大学的老板一样, 拥有处理高校内外一切事务的权利和义务。一些高校甚至几年都不正式地向举办政府报告办学质量和效益, 举办政府也不清楚高校的办学质量、水平和特色。同时另一方面,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厅或教育部) 又事无巨细地管理着高校的各种事务, 各种会议、通知、文件和检查要应付, 又使得大学校长或党委 (书记) 像个伙计, 不停地执行各种各样的决定、通知和要求。这导致高校办学缺乏应有的办学自主权, 在强调统一管理的过程中, 高校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办学方面的创新机会越来越少, 千校一面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办法》显然注意到这个弊端并做出了一些克服的努力。如《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校长是南科大的法定代表人, 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对理事会负责, 执行理事会决议, 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对理事会负责, 执行理事会决议”这一规定, 不仅明确了南科大校长及其团队的基本属性, 彻底改变了公办大学校长及管理团队不知道对谁负责的局面, 而且也使得南科大校长定位在职业管理的属性上。《办法》第二十条进一步规定:“校长每届任期为五年, 届满后经理事会同意可以连任;连任两届以上的, 应当启动遴选程序并经理事会按相关规定确定。校长不称职或不能履行职责的, 经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提出免去其职务的建议, 报市政府按规定程序决定。”上述规定实际上意味着南科大有了依据法规和绩效决定聘任校长与否的“老板”, 同时也决定着南科大校长只能是CEO的角色。这才是“去行政化”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办法》第六条规定“南科大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非因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事由, 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非因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事由, 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的规定, 意在排除外界对南科大的任意干涉和过细过度的管理, 为南科大能够结合自身的办学活动, 比较有个性地开展办学活动和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这是“去行政化”的重要诉求之一。
(三) 其他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 《办法》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具体如下:
第一, 规定了南科大的办学精神与办学特色。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 《办法》结合南科大的实际, 规定南科大“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 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为地方和国家发展服务, 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坚持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 遵循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原则, 培育和发挥大学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将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入法, 将有利于大学准确定位, 减少大学因主要领导的变迁而出现的人为摇摆。
第二, 副校长与校长同进退。《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南科大可以设若干名副校长, 协助校长处理校务。副校长由理事会根据校长提名聘任。校长卸任后, 副校长需由新校长提名并经理事会重新聘任。”这样的规定, 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副校长仅仅是校长工作中的助手, 而不是校长管理活动中的伙伴, 有利于克服一些公办大学存在的校长指挥不动副校长甚至校长受制于副校长的情况。
第三, 设立办学顾问委员会, 作为南科大办学的咨询机构。《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南科大设立顾问委员会, 作为南科大的咨询机构, 负责对学校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顾问委员会成员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和工商界人士等组成, 由校长聘任。”顾问委员会的设置将能够帮助南科大校长克服自身在办学和管理活动中不足, 便于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办学活动。
第四, 自主定酬和自主聘任管理教职工。《办法》第九条规定:“南科大可以根据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工资薪酬、职业年金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南科大可以在人员总额内依法聘用教职工。”第三十条规定:“南科大教职工实行聘用制, 根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南科大应当与其聘用的教职工签订书面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实行合同管理。”第三十一条规定:“南科大根据岗位要求, 参照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水平状况, 合理确定教职工薪酬分配方案。南科大可以设置特聘教授岗位, 特聘教授实行协议工资制度。”第三十二条规定:“南科大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续聘、解聘、奖惩以及确定薪酬待遇的依据。”第三十三条规定:“南科大按照本市有关规定, 为其聘用的教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 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这些规定意味着南科大可以依据办学实际, 突破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和薪酬体系, 建立起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薪酬制度。这将为南科大的筹建奠定很好的制度基础。
三、意义、不足与期许
(一) 意义
《办法》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可以概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办法》是我国建国以来首部由地方政府颁布的、以筹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 全面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的地方规章。这是《高等教育法》的首次“落地”, 其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 《办法》首次从制度上凸显并落实了举办地方政府在公办大学办学中的第一责任人的角色, 为地方政府举办好地方公办大学进行了极其有益的探索。历史经验多次表明, 决定地方公办大学质量和水平的根本因素是举办政府的重视和科学管理。
第三, 《办法》首次从制度上规定了校长及其管理团队职业管理人的属性, 为校长及其管理团队正确履行职责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四, 《办法》赋予了南科大一些办学自主权, 为南科大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空间, 也为全国其他高校特别是地方公办高校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借鉴。
(二) 不足
《办法》的不足也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办法》应经由深圳市人大通过更恰当。《办法》内容包括南科大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对南科大的管理, 外部管理中涉及深圳市人民政府作为举办主体对南科大的参与和建设, 从这个方面看, 用市长令规定市长出任南科大理事会的理事长总不是十分妥当。另外, 《办法》涉及到对政府 (职能部门) 管理行为的约束, 由政府部门制定的规章对政府管理行为做出约束, 其约束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第二, 《办法》在一些方面的赋权还不是很充分。譬如南方科技大学理事会的决议是否能够通行全市尚不明确;《办法》第十六条规定, 理事会“审议批准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的设立、变更或撤销”“应当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备案”的规定, 显然不符合实际。南科大内部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有各种层级, 设立、变革和撤销是一种常规性的工作内容, 如果都要报请市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既显得理事会决策效力有限, 又有市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过细之嫌。再譬如, 南科大的设施设备采购是否纳入政府集中采购之中, 经费支出是否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等都没有涉及。
第三, 《办法》缺乏罚则。《办法》没有不履行条文规则应当受到怎样的处罚的规定, 使得《办法》执行力不足。罚则应当包括不履行或不做出的行为及后果、责任主体及处罚措施等。譬如理事会不能及时举行会议, 致使南科大重大发展得不到及时决策应当怎么处理;再譬如市政府有关部门出现任意干涉南科大的办学, 该如何救济, 等等。
第四, 《办法》某些方面的规定还不够明确。譬如“校长不称职或不能履行职责的, 经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提出免去其职务的建议, 报市政府按规定程序决定。”没有列举规定校长不称职或不能履行职责的基本表现, 致使《办法》中的唯一一条罚则也十分难以掌握。同时南科大的校长是经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产生并由理事会聘任的, 免去校长职务同样也应由理事会通过即可, “报市政府按规定程序决定”显然是不合适的。
当然《办法》是新生事物, 出现不足是必然的。《办法》是暂行的, 只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完善, 就一定能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 期许
第一, 《办法》是政府规章, 是政府意志的基本表达。深圳市政府能够坚持开拓创新, 结合南科大建设的实际, 制定出首部《办法》, 其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努力。全社会都应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
第二, 《办法》是规章, 是条文规定, 需要与南科大建设关联的各方认真贯彻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实践作用。如果《办法》制定颁布就算完结的话, 那么《办法》将成一纸空文。《办法》的贯彻执行需要领导带头, 特别是深圳市政府的领导和南科大的校长等带头执行。
第三, 《办法》要秉承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但愿《办法》能够成为指导、保护和推动南科大改革创新的“法宝”, 为其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服务。
注释
1[1]南方科技大学概况[EB/OL].http://www.sustc.edu.cn/about1.asp, 2011-11-01.
2[2]杨东平.南方科技大学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EB/OL].http://edu.people.com.cn/GB/79457/14797669.html, 2011-06-01.
大学科技园区管理体制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基于(C)。
A.个人崇拜式权威
B.传统式权威
C.理性-合法的权威
D.神授的权威
2.“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A)。
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
3.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B)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
A.权限、利益、能力
B.职责、权限、利益
C.权限、职责、能力
D.职责、能力、利益
4.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D)。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结构的变革
D.企业日常营销
5.“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管理中的哪项原理(C)。
A.责任原理
B.人本原理
C.系统原理
D.效益原理
6.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择风险程度()而利益()的行动方案。[A]
A.较高,较高
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
D.不确定
7.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C)。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8.扁平结构的组织不具有下面哪项优点?(B)
A.信息传递速度快
B.每位主管能够对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C.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小
D.有利于下属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9.《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是指(A)。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0.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8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件。
A.10000
B.20000
C.25000
D.40000
11.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没有促进作用的是(B)。
A.组织规模扩大
B.政策的统一性
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D.活动的分散性
12.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D)。
A.培训、提升和考核组织成员
B.选拔、培训和考核组织成员
C.选拔、培训、提升组织成员
D.选拔、培训、考核和提升组织成员
13.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你的态度是(D)。
A.立即宣布这些小团体为非法,予以取缔
B.深入调查,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向他们发出警告,不要再搞小团体
C.只要小团体的存在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可以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D.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小团体的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
14.下列沟通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有利于分权?(A)
A.链式沟通
B.全通道式沟通
C.轮式沟通
D.环式沟通
15.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C)。
A.需要
B.积极性
C.动机
D.行为
16.双因素理论指出:与工作环境、条件相关的是保健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其本身相关的是激励因素。前者会产生不满,后者会产生满意。根据该理论,下述哪一项不是保健因素?(A)
A.某工程师刻苦钻研技术获得尤里卡奖
B.一位MBA学员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新工作,单位分给他100平米的住房
C.某单位效益较好,全体员工年末人均奖金1万元
D.某公司为网罗人才决定把在异地的“电脑大王”小李及妻子调到大连,公司负责代他们交纳城市增容费
17.关于组织文化,正确的说法是(A)。
A.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B.变化较快,随时补充新的内容
C.变化较慢,但每年都会抛弃一些过时的内容
D.变化较快,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变更时
18.某人因为迟到被扣了当月的奖金,这对他的同事来说是何种性质的强化?(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除
19.下列组织结构中,分权程度最高的是?(B)
A.直线型
B.事业部型
C.直线-参谋型
D.直线-职能参谋型
20.某公司销售部经理被批评为“控制的太多,而领导的太少”,据此你认为该经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C)。
A.对下属销售人员的疾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
B.对销售任务的完成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
C.事无巨细,过分亲力亲为,没有做好授权工作
D.没有为下属销售人员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21、需求层次理论是由(C)提出的A.梅奥
B.赫茨伯格
C.马斯洛
D.泰罗
22、提出一般管理的理论是(A)。
A、法约尔
B、泰罗
C、韦伯
D、韦伯、泰罗、法约尔
23、采用“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是:B
A、职能式结构;
B、事业部结构;
C、矩阵式结构;
D、直线式结构。
24、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
D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25、行为来之于动机,动机来自于需要,因此对员工进行激励时满足其需要,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这话的评述,最正确的说法应是:A
A、不完全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应满足员工的主要需求;
B、完全正确,本质上讲动机与行为来自于需求;
C、不对,不同的人其需求是不一样的;
D、不对,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
26、下面几种说法是对科学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积极影响的描述,你认为最好的表述是:
A、提高了企业管理和管理理论的科学性;
B、对企业生产作业提供了制定定额的依据;
C、提出了劳资双方协调的重要性及做好这项工作的方法;
D、理清了员工与管理人员的职责。
27、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被称为(C)
A.规划;
B.决策;
C.预测;
D.预算。
28、划分部门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为(C)
A.按产品划分;
B.按地区划分;
C.按职能划分;
D.按时间划分。
29、我国习惯上称之为“专家预测法”的是(C)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30、下面原理中强调上级主管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不能相互矛盾或抵触,更不能“朝令夕改”的是(B)
A.统一领导原理;B.命令一致原理;C.直接管理原理;D.直接控制原理。
3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B
A.赫伯特·西蒙
B.弗雷德里克·泰勒
C.彼德·德鲁克
D.亨利·法约尔
32、计划工作的核心是:D
A.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B.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C.确定目标;
D.作决策
33、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曾说“等到委员会讨论以后再射击,野鸡已经飞走了。”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D
A.委员会决策目标不明确
B.委员会决策的正确性较差
C.群体决策不能把握市场动向
D.群体决策往往不讲究时效性,只考虑做出合理的决策
34、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中,具有较高业务增长率和较低市场占有率的经营单位是(C)。
A.金牛
B.明星
C.问题
D.瘦狗
35、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的方法是:C
A.产品部门化
B.工艺部门化
C.职能部门化
D.顾客部门化
36、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D
A.管理过程学派;
B..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C.社会合作学派;
D.权变理论学派
37、一公司引进高科技型生产线,以生产某新产品。公司领导为使引进设备早日投产,决定从设备、生产、质量、销售等部门临时抽调人员,采用“大会战”的形式来进行设备的安装,据此推测该企业可能采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A.直线式
B.矩阵式
C.事业部制
D.直线职能式
38、作为公司的一把手领导人,下面所列出的几个事项中,其中哪一项是他最不应当做的:C
A.与公司的的几个职能部门的领导人座谈,交流思想,取得相互信任与了解;
B.与下属讨论对公司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
C.与设备部门经理讨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
D.与各职能部门经理商讨落实公司计划指标的情况。
39、下面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级向上发展的;
B.人在某个阶段,通常有一个主导需要,可以针对这个主导需求对他进行激励
C.人的需要可分成五个层次;
D.人在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完全满足时才会关注更高一级的需要
40、下行沟通是指:A
A.组织中的上层领导从上而下的情报沟通
B.下级的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
C.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
D.信息沿组织层次逐层向上流动
41、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呈(B)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指数关系
D.无关系
42.某设备生产公司经理在与客户接触时发现当地一些化工企业厂房通风设施简陋,厂房内通风状况急待改善,于是亲自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质量也达到了先进水平,但一年多未能申请到专利,在向环保和工商等部门申请过程中不能达成一致,丧失了进入市场的机会。下面哪种说法可以概括这位经理的技能状况?B
A.技术技能,概念技强,人际技能都强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强,概念技能弱
C.技术技能,概念技能强,人际技能弱
D.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都弱
43、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其对于各种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下列选项中的(C)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44.以下哪一条促使组织更多地进行集权而不是分权(B)。
A.培养后备管理人员
B.组织命令的统一性
C.决策信息的广泛性
D.企业规模的扩大
45.东方公司是一家综合性投资管理机构。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投资管理部、财务部、公关部、人力资源部、审计部等部门,投资管理部下设置了地产事业部、生化事业部、粮油事业部以及其他配套部门。请问,其整个公司和投资管理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分别采用了何种部门化或部门划分形式?(B)
A.职能部门化和顾客部门化
B.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
C.全部是职能部门化
D.全部为产品部门化
46、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C)。
A.战略的、常规的、肯定的B.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C.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D.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47、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是(A)。
A.直线型
B.矩阵型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48、某销售经理安排一业务员代替其去按既定条件签署一项重要合约,结果由于市场条件变化,对方要求修改条款,业务员难以拍板,合约被另一家公司接走。经理认为业务员没有及时请示,拟严肃处罚。你认为该经理(D)。
A.违反了授权权责对等的原则
B.应对此次签约失败负责
C.没有错误
D.A和B49、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对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C)需要。
A.权力
B.社交
C.成就
D.安全
50、田力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下面是他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B)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51、(A)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
52、领导者要想使自己有影响力,首先要使用的应是(AD)。
A.职位权力
B.惩罚权力
C.奖赏权力
D.个人权力
53、关于组织的概念和本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D)。
A.组织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组成的B.任何组织都有追求经济效益的获利性取向
C.存在不需要管理与领导的组织
D.没有共同目标的组织是不存在的54、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B)。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5、(A)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
5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哪项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A)。
1就业保障。
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
3工作的挑战性。
4同乡联谊会。
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1423
B.54132
C.54123
D.51342
57.(B)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以上都不对
58.关于关键路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网络图中可能不止一条关键路线
B.非关键路线上的工序,可以适当删减
C.关键路线的路长决定了整个计划所需要的时间
D.关键路线上各工序的完工时间提前或推迟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活动能否按时完工
59、为了确保新产品开发工作及时完成,王总工程师将描图工作交给了李工,李工原来是负责新产品测试工作的,只因为这两天测试仪出现故障,设备处正在大力抢修。对于这项工作安排,李工自嘲为“杀鸡用牛刀”,因此一直提不起兴趣来。几天后,王总工程师发现李工描图的进度反而比不上原来描图员的速度。对于李工的态度,你的解释是?()
A.根据期望理论,王总在分配任务时,没有考虑激励与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
B.根据公平理论,李工花费的是工程师的脑力,却有可能仅获得描图员的报酬,因此不平衡
C.根据强化理论,王总分配给李工额外的描图工作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
D.根据激励理论,王总应当给李工额外的经济补偿以作为工程师描图的一种鼓励
60、某公司有基层员工85人,假设管理幅度为5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
A.21人,4层
B.21人,3层
C.22人,4层
D.22人,3层
6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B)。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挂名首脑角色
D.联络者角色
62.(D)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创新
62.管理人员区别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特性是(B)。
A.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
B.需要同他人一起工作实现目标
C.能够自主决定工作的内容并实现目标
D.需要协调他人工作以实现目标
63.梅奥的霍桑试验表明(D)。
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64.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属于(A)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程序化决策
65.法约尔的统一指挥原则认为(D)。
A.一个下属可以接受多个上级的命令
B.上级统一意见后再下命令
C.整个组织只能由一个高级领导指挥
D.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66.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的划分标准是(D)。
A.时间长短
B.程序化程度
C.职能空间
D.综合性程度
68.()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A.能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B.能以合理的代价实现目标
C.成本等于收益
D.详细
69.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70.下列属于例行活动的是(C)。
A.新产品的开发
B.工资制度的改革
C.召开周会
D.生产规模的扩大
二、多项选择题
1.针对经济人假设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是(BCD):
A.参与管理
B.金钱刺激
C.严厉的惩罚
D.专制式的管理
E.加强沟通
2.沟通过程包括下面哪些因素(ABCDE)?
A.发送者
B.接受者
C.沟通准备
D.沟通渠道
E.体态语言
3.部门化的方法通常包括(ACE)。
A.职能部门化
B.直线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成本部门化
E.地区部门化
4.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下面哪些因素(ABCDE)?
A.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B.供应商与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C.新进入者的威胁
D.国家政策
E.替代品的威胁
5.下列属于内部选拔政策的优点是
(ACD)。
A.有利于鼓舞和维持组织成员的士气
B.有利于稳定队伍
C.误用人才的风险较小
D.任职者能够较快地展开工作
E.有利于缓和内部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
6、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正确的说法是:ACD
A.与会人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做评论;
B.所发表的建议必须深思熟虑;
C.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D.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7、以下哪些不属于法约尔的统一指挥原则:AD
A.一个下属可以接受多个上级的命令
B.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C.整个组织只能由一个高级领导指挥
D.上级统一意见后再下命令
8、责任原理要求()。
A.权力尽可能集中,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控制
B.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C.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D.管理者要尽可能授予下属权力,以激发积极性
E.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9、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哪些(CE)。
A.与同事的关系
B.提升
C.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D.工资
E.受到重视
10、随着环境的改变,目前企业组织模式正由“金字塔”型开始向“扁平化”转变,你认为下列哪些活动能促进组织的扁平化?AD
A、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B、大量使用计算机;
C、严格规章制度;
D、管理者授予各级下属更大的权力
11、目标管理的特点体现在:ABD
A、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B、强调自我控制
C、有利于部门协调
D、注重结果分析
12、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
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C.群体决策效率高
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1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ABCD)等。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D.组织规模
14、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15、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BCD)。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16、锥型结构的优点是(DE)。
A.易于横向协调
B.管理费用低
C.缩短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
D.信息纵向流通快
E.严密监督下级
17、下面哪些是人群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ABCE)。
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E.企业应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
18、集体决策的缺点包括(ABD)。
A.花费较多的时间
B.产生群体思维
C.产生的备选方案较少
D.责任不明
19、分权的主要好处在于(ABCD)。
A.可以使上级领导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对外关系
B.可以让下级参与决策,提高下级的工作积极性
C.可以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使其集中精力处理高层管理问题
D.可以使下级办事有权先斩后奏,从而提高应变能力
E.行政系统效率高,活动统一
20、下列属于外部选拔政策的优点是
(ABCD)。
A.有利于鼓舞和维持组织成员的士气
B.避免“近亲繁殖”
C.误用人才的风险较小
D.能够带来创新理念和革新措施
E.有利于缓和内部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
21.组织的外部一般环境包括(ABCD)。
A.政治法律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技术因素
E.自然因素
22.战略环境的分析方法有(CD)。
A.外部环境分析
B.归纳法
C.企业自身内部状况分析
D.SWOT分析
E.产业环境分析
23.目标的性质主要有(ABC)。
A.多样性
B.层次性
C.网络型
D.时间性
E.可重复性
24.系统有哪些特征(BC)。
A.客观性
B.集合性
C.层次性
D.相关性
E.稳定性
三、简答题
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滚动计划法根据一定时期计划的执行情况滚动计划法,考虑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和修订出来的计划,并相应地将计划期顺眼一个时期,把近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尤其是编制长期计划是,为了能准确地预测影响计划执行的各种因素,可以采取近细远粗的办法,近期计划订得较细、较具体,远期计划订得较粗、较概略。在一个计划期终了时,根据上期计划执行的结果和产生条件,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原订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并将计划顺序向前推进一期,如此不断滚动,不断延伸。
简要说明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位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十种角色?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扮演以下三大类十种角色;
1、人际角色:这是管理者的第一类角色,人际角色是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就必须扮演人际角色。该人际角色有三种分别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角色。
(1)管理者须行使一些礼仪性的职责,参加一些应酬性的事务,就时候,管理者就代表人的角色。
(2)管理者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重要责任,这就必须在工作小组内扮演领导者角色。
(3)管理者无论是在和组织内个人和工作小组一起工作时,还是在建立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时,都起着联络者的角色作用。
2、信息角色:其是管理者的第二类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以便能够顺利完成工作。该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⑴管理者须作为监督者,管理者持续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并根据这种信息,可以识别工作小组和组织的潜在机会和危胁。
(2)管理者作为传播者角色,把作为信息者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工作成员需要的信息,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工作。
(3)管理者常常要把信息发布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和社会组织,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扮演发言人角色。
3、管理者第三类是起着决策角色:管理者负责做出组织的决策,以要求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方针办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小组计划的实施。
⑴管理者扮演着第一种决策角色是企业家的作用。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以便发展机会。这样管理者就要扮演企业家角色以利用这一机会进行投资发展。
(2)管理者扮演第二种决策者角色是干扰应对者角色。一个组织不管被管理的多好,它在运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冲突或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矛盾。
(3)管理者扮演第三种决策角色是资源分配者的角色。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个项目。
(4)管理者扮演第四种决策角色是谈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大量时间花费在谈判上。管理的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小组。其谈判工作是为确保小组朝着组织目标迈进。
目标的特征: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
1.目标的整体性
2.目标的激励性
3.重视最终成果
4.应变性
所谓决策是指:
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在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所谓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的过程。
关系:计划是为决策服务,计划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计划的目的,一个良好的决策往往是需要从两个以上的备选计划方案中选择的。
请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三个主要内容。
请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层次。
请简述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
请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
(1)指出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明确了管理与经营的关系,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1)
企业规模
(2)资本投入
(3)技术水平
(4)产品多样化。
(5)
子公司间相互依赖强度
(6)子公司分布的地理差异
(7)竞争环境状况
简述目标管理的含义及其过程。
含义: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过程:(1)制定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施奖惩(6)制定新密表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计算题(见决策一章)
大学科技园区管理体制 篇3
【摘要】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占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为德国的科技、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提出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学模式的差异,为中国独立学院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应用科技大学 机构设置 管理模式
【基金项目】1.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3203,“应用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2.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33-01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先驱,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应用科技大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开设面向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1]。应用科技大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它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却深受工业界的欢迎。分析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模式,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是如何培养出备受企事业单位青睐的应用型人才。
1.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学管理机构设置
1.1教学管理运作机构
德国高校实行民主管理,教学管理运作机构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管理全校的教学工作,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负责管理全校的科研工作,主管国际交流和培训的副校长管理全校的外事和培训工作,行政副校长管理学校的财务。监督委员会一般是由当地的政府负责人(如市长、州长等)和经济界有影响力的人组成,对学校的运作有监督权。校委会由校长直接管理,由各系的系主任、工作人员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学校的宣传部门也由校长直接管理。关于教学管理则是以系为基础管理部门,日常教学任务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学生考试考核都由系里组织完成。
1.2教学管理保障机构
任何教学管理活动要想顺畅、有序、高效地进行,都离不开人、财、物、信息、技术等条件的保障与教学管理研究成果的支持[2]。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管理保障主要由各系部负责,各系部的人员情况与系内部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日常的教学工作的组织以及教学考核任务的顺利完成,主要由各系部内部的教学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两大组织保障。系里面每个专业均设有教学委员会,由教学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学生组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专业建设提供支持。系里设有考试委员会,一般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考试委员会的负责人是由系主任指定。
1.3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机构
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机构:从学校层面来看,社会上有专门的高校评估机构,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从教师教学工作的层面来看,各个系有教学系主任,会对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性检查,学生实习情况的调研,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等方面对教授教学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从学生层面来看,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常规性的综合评价。
2.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管理方式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出“以人为本”,服务性管理方式,从组织层面来看是采取分权管理的方式。
在德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和以系为本三个方面。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同时,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语言沟通、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能力,满足学习自由和多元化学习方式的需求,使每个学生能得到个性发展。以教师为本,确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教师教学的个性,保障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以系为本,让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开展本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各系部能实时地科学地分析社会需要和自身现状,调整教学目标,使专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学生、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管理活动是双向的。在这里,教学管理的本质是“服务”,主动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这种服务性的管理方式加强了教、学、管之间的沟通,形成了共同参与、相互协商、上下协调的管理环境,实现教师、学生、管理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长、副校长、各种委员会以及系部都有很明确的职责和权力的划分与授权。系里有教学管理的自主权,管理体制上真正实现了各系分级管理。系部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3.结语
政府部门和社会成功人士参与学校运作的监管,有利于培养出备受企事业单位青睐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行政集权管理模式,使各系部、教师、学生失去了主动性,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服务于教学的角色,这样才能有利于各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管理方式,着眼于教与学合理安排与组合,通过目标选择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达到对教学最优效果与最佳效率的追求,本文试着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剖析其管理、控制、实施、评价等方面的特点,为中国独立学院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丽芳,曹娣,国外应用型大学办学模式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5(19),39-40
[2]康亚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启示[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78-79
作者简介: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研究 篇4
目前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各高校普遍采用以目标管理为主的模式。目标管理模式简单易操作,成果容易量化,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容易被忽视,严重约束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开展力度和质量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重立项、轻管理
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往往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数量、立项初期的项目质量和资金的分配,对过程管理基本处于忽略状态。
1.2 监督管理方法简单
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信息的采集,常见的信息采集方式有中期检查等抽查方式或由学生团队自行填报执行情况,很难全面、准确地了解项目实施的真实情况。
1.3 项目监督缺乏明确的程序,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支撑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目前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造成管理程序不明确,激励约束机制不明显,管理职责不明晰。
1.4 管理分散
从项目计划落实到项目执行,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和院系虽然都比较重视,但实质上在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方面缺少真正的负责部门,基本靠学生自动汇报,即使某一方掌握了一些情况,也缺乏相关互通情况的机制。如指导教师掌握了学生项目执行的难点,也未必能够全部真正解决场地、设备、条件和经费等问题。
1.5 过分关注成果,不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设定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模式过分关注创新项目取得的如获奖、论文、专利和实物等成果情况,对参与学生所做所得关注不够,如对学生创新项目的方案设计、验证过程、研究方法、自主学习、思路拓展等都缺乏应有的关注;对那些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取得成果的学生关注较多,但对未取得成果的学生及其项目实施过程都关注较少,而实际上通过创新活动这些学生都学到了相关知识,参与锻炼的过程收获可能远远大于项目成果的意义;学生也可能因此导向而过分追求成果,其创新思维因此而受到束缚。这些都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初衷和目标违背,毕竟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
1.6 项目经费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经费相对较少,但目前对经费的管理确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制度的执行力不强;项目成本核算和审批随意性较大;经费使用把关不严,存在使用不当现象。
1.7 学生科技资源的积累严重不足,重复立项现象异常明显
学生每年申报的部分创新课题的题目雷同度较大,实际可能类似题目其他学生都做过了,但由于缺少学生项目资料的积累,加上参与学生的不同,导致每次立项时学生都是从零开始,这极大地浪费了基础投入,也制约着科技成果的高质量产出。
2 过程管理模式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2.1 过程管理方法的引入
过程管理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在管理当中对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的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转化的条件是资源,通常包括人力、设备设施、物料和环境等资源,增值是对过程的期望,为了获得稳定和最大化的增值,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质量体系强调“过程管理”及“持续改进”,强调过程的活动与资源有机结合,以过程的最优保证结果的最优,把最终的质量目标分解成各个子过程的质量目标,对每个子过程设置质量监测和控制点,不断地预防和纠正不合格项,通过对各子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最终实现整体质量的控制。
2.2 项目管理过程
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或项目阶段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应的项目管理过程。这种项目管理过程一般由五个不同的管理具体工作过程构成,管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1)起始过程。起始过程包含:定义一个项目阶段的工作与活动、决策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与否,以及决定是否将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继续进行下去等工作。
(2)计划过程。计划过程包含:拟定、编制和修订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方案、资源供应计划、成本预算、计划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3)实施过程。实施过程包含:组织和协调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组织和协调各项任务与工作,激励项目团队完成既定的工作计划,生成项目产出物等方面的工作。
(4)控制过程。控制过程包含:制定标准、监督和测量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差异和问题、采取纠偏措施等管理工作和活动。这些都是保障项目目标得以实现,防止偏差积累而造成项目失败的管理工作与活动。
(5)结束过程。结束包括:制定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移交与接受条件,项目或项目阶段成果的移交,从而使项目顺利结束的管理工作和活动。
从项目管理过程的相互关系上,可以明确知道项目的各个管理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图1所示,计划过程从总体上把控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控制过程,而实施过程和控制过程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计划过程,而三过程又决定了结束过程。管理过程的存在交叉和重叠的关系,如图2所示。项目过程可分为设计和实施阶段,如图3所示,项目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实施阶段的影响因素和可操作性。总体来说,输入与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明显,过程中强调“持续改进”,以过程的最优保证结果的最优。
3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推行过程管理模式的积极意义
3.1 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加强过程管理,这使得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暴露出问题能够得到有效避免,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也有助于端正学生的科研经费使用态度,培养其统筹协调经费使用的能力。
3.2 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训练,提高科技产出质量
加强过程管理,可以使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不同阶段得到有效监督与质量控制,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排除障碍,必要时适时修改方案,确定新的项目实施路线,保证学生项目的创新性和前瞻性,确保项目的可操作性,进而提高项目的科技成果产出质量。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能得到科研能力的训练,科研素质的提高。
3.3 有助于科技资源的有效沉淀
加强过程管理,可以将项目建设的相关研究数据及研究成果可以由学校相关单位统一保存,并努力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研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验数据、技术文档资料、成功可行或失败不可行的技术方案都得到系统记录,如此后续学生再开展类似创新项目进行时就有了前期研究基础,可以大大缩短研究的周期和提高创新的质量,避免重复研究,导致的资源浪费。且沉淀下来的科技资源可以为后续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3.4 有助于开放自由式研究环境的形成
过程管理模式注重过程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总体方案、研究方法和思路的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数据采集、分析很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书写总结报告、科技论文撰写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5 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在过程管理模式下,定期组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过程检查,促使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及纠正,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这是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也是过程管理的意义所在。
3.6 相比结果,更重过程,允许项目失败
过程管理模式注重过程,重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性研究,允许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出现失败。项目确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进行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只要不是学生自身惰性或不努力所致,学生可提出申请,递交项目分析报告,阐述已完成的工作,分析达不到预定目标的原因,给出合理解释,写出研究心得。这一过程更能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做人做事和科技创新。
3.7 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并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高校实践教学薄弱、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过程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可以促使教育管理者积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探索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实践育人环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并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全员,形成实践创新教育的氛围。从而达到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4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探析
4.1 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过程跟踪管理原则。根据各个具体管理过程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不同内容的有效管理。
(2)持续改进原则。项目管理遵循“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的PDCA循环,做到持续改进,提高项目实施的绩效。
(3)教学双向、多层面激励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学有所获;鼓励教师悉心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能及时发现人才。(4)动态反馈原则。通过检查及反馈机制,监控项目执行情况,适时调整并优化项目运行,达到减少失误和失败、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的。(5)“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学校保障”的三位一体原则。(6)“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创新实践原则。
4.2 过程管理的角色定位
(1)学生是项目实施和创新的主体。学生在兴趣驱动的基础上,自主进行创新项目实践,学生自主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具体内容即要求包括:(1)熟悉资料查找,学会课题选定;(2)学会团队组建,团队成员最好具有较强的知识互补性;(3)学会书写,熟悉立项申请书、中期答辩报告、结题报告及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和方法;(4)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研究,学会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熟悉实验的流程和方法;(5)熟悉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的流程和内容,包括申请立项、团队组建、项目启动、中期答辩、验收结题等流程和方案设计、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实施、实物制作等具体的内容和方法;(6)注重项目成果化,如最后形成科技论文或报告,鼓励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赛获奖等。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中,力求时时处处体现学生创新实践主体,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目的。
(2)学校提供注重机制建设和保障功能。学校主要为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积极营造氛围、提供条件、规范流程、做好保障。具体包括:(1)各类制度的制定及机制的完善,具体有“创新项目的立项实施及验收结题”、“创新学分的认定和管理”、“项目经费的管理”、“奖惩规定”等等;(2)氛围的营造与交流平台的建设,如组织各类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讲座及专题辅导,对各类立项、结题和获奖进行公示,提供前沿科技信息及资料;(3)建立大学生科创专题网页,为学生网上交流、信息查询及资源共享提供方便;(4)为学生创新实验提供硬件支持,如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工具、实验数据采集装置、各类开放性实验室及计算机的提供;(5)提供创新实践的经费支持,如保证立项经费的到位、参赛专项费用的提供等等。
(3)院系是负责机制的落实和具体管理。
院系主要负责各类管理目标的具体落实;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对大学生创新项目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各类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负责指导教师的选派;负责信息的汇总、及时做好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协调处理突出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院系实际,根据学校大政策适时制定或修订更加利于操作执行的具体管理制度。
(4)教师做好项目指导和过程督查。对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方向要及时了解、给予指导,对突出难点要给予帮助解决,对学生项目的进度动态要随时掌握,对学生自身偷懒、要求不严等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促使改进。
4.3 过程管理流程和主要内容
(1)起始过程,确定活动章程,做好宣传工作。起始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章程、做好宣传、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起始过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与情况,直接影响到创新活动的质与量。营造浓厚的科创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热情、扩大学生参与规模是该阶段的主要目的。
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活动组织部门(一般为学校相关部门)负责方案或章程的拟定,形成正式通知下发,并利用网络、海报、横幅、广播等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2)院系做好动员和具体宣传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3)活动组织部门组织专题专项指导会、讲座、成果展示等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树立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指导科技创新工作方法。
(2)计划过程,做好项目策划和立项工作。
(1)学生做好项目策划和申报。一般来说,该阶段以学生自主参与和自发组织为主,学生在获取了科技创新活动信息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科技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规则,针对性地进行团队组建、自主选题、专题资料查阅、项目思路拓展、指导教师寻觅等内容。团队成员通过不断讨论项目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效预期,完成项目自主设计,最后填写项目申请书。研究课题以解决本学科、本专业、交叉学科、交叉专业或实际生活中的某一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或“异想天开”,选题范围可以比较宽泛。
(2)组织者做好项目评审立项工作。项目评审主要审查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具体步骤如下:(一)学生递交项目申请书;(二)科技活动组织者进行申请情况统计;(三)确定立项答辩的时间、地点、形式等,告知学生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四)学生按照要求准备好相关答辩材料;(五)立项答辩,学校组织相关部门召集专家评审团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学生重点说明项目意义、关键技术、研究思路和方法;专家评委根据每个作品的特点,予以现场提问,指出优缺点,给予修改意见,并在相关难点和关键技术方面提供指导和说明,指引项目研究方向,提高项目可操作性,使学生团队对项目实施的方向能够更好地加以把握,思路更加清晰;(六)专家评审,对于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可操作性强、富有研究意义的项目予以立项,对于某些好高骛远、偏离实际、比较空洞、不具价值的项目则直接不予立项,并为其以后进行科创项目选题提供好的建议;(七)学生团队根据专家评委的建议进行方案修改;(八)评审结果公示,公示期无异议的合格项目予以立项;(九)立项结果公布,做好网络、海报等各种宣传,通知学生。
(3)项目实施与控制过程,重视机制建设。这一过程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重在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步都能得到锻炼就是成功。另外,确保在整个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团队中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在研究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集体讨论、协商解决;同时每个人都会承担整个项目中的一部分工作,相互之间的工作又是有机协调和合作的,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高质高效完成。
本阶段的目标是通过定期而有效的动态监控,调整项目目标以适应外界技术环境的变化,从而保证设定目标的实现。在项目实施与控制过程中,要着重突显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关系到项目实施质量的关键所在。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运行启动机制。学生立项项目在正式实施前应做好启动工作,如图6所示,主要内容如下:(一)召开项目成员会议,告知总的要求和必须遵守的制度和规则;(二)要求签订科创承诺书,把所有的要求都在承诺书上进行书面说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不能随意化地中途退出,并告诫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和良好合作;(三)学生制作项目实施详细计划,报指导教师和相关部门备案;(四)学校下达立项经费,学生可以使用启动经费。
(2)学生自主进行机制。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他们自主开展项目规划、实验设计、测试平台搭建、实验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分析、计算方法研究、实物制作、程序设计及调试、资料搜集及数据整理等工作,指导教师起到指导和咨询作用即可,而学校则要做好相关保障工作。学生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做工作全程记录,学校和指导教师对项目运行实现动态监控。
(3)项目管理机制。学校对项目进展进行跟踪管理,有效做法是开展定期检查答疑制度。定期听取并检查学生科创实施情况汇报;学生做好定期总结工作,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近期工作以及存在的困难,指导教师,同时向项目成员现场提供咨询帮助,为其明晰下一步任务和内容提供思路;查阅学生研究的原始数据和资料,对其研究进度、研究方法和成效进行评述,根据实际研究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资助。
(4)中期答辩制度。对所有立项项目集中进行一次中期答辩,既能较好又正式地提醒学生科创开展的进度,有是一次中期科创工作的成果展示,由于团队之间存在比较,能够激学生团队中潜在的比较情绪和上进心理。同时,这又是再次明晰科创项目实施思路、调整项目方案的难得机会。对于提高科创组频频的成功率意义重大。
(5)项目交流机制。(一)成立相关统筹组织,搭建项目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经验交流、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机会。(二)建立专门网页,发布各类信息,进行广泛宣传,实现信息共享。(三)建立类似QQ群等学术交流空间,学生研究工作进行适时广泛交流提供基础。(四)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和专门论坛,为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供思路和前沿知识。
(6)项目变更机制。为保持项目实施的稳定性,严则上不宜项目变更,由各类客观原因引起人员变更和项目内容变更,则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
(4)结束过程,开展验收答辩和结题工作,注重成果化建设。(1)验收答辩。验收答辩阶段是对立项项目进行总的成果展示和汇报的阶段,学生提交验收鉴定表、项目总结报告以及成果实物等支撑材料。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团对每个项目进行检查和把关。学生团队一般需要进行作品实物实验演示、PPT陈述、回答评委提问等工作。根据评估机制,专家们根据作品情况进行点评和评分,得出是否同意结题意见,并给出作品继续完善的建议。
(2)项目成果化。当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顺利完成之后,推进项目的成果化建设,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形成具体成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水平和层次,有助于维护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完整性,更有助于营造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浓厚氛围。学生科创成果化建设就是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参加比赛、资格认证、技术创业等。更多的时候,需要提供学生方向指引、条件创造、技术指导等。
(3)学分认定。对于完成项目的学生,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学生提出学分认定申请、指导教师签字、相关部门盖章,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认定。
5 结语
(1)加强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有助于学生在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时及时化解遇到的困难,也有助于促使学生团队之间或团队成员之间开展定期交流和信息互换,还有助于保证科创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2)指导教师恰当的鼓励、表扬、答疑和要求,使得学生团队短期的阶段成果得到肯定,能够提升学生们开展科技活动的信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及时关注,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参考意见,使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少走不必要的弯路,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尤其是对管理流程和内容的疏理过程,有助于管理的机制的理顺,有助于工作职责的明晰,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能够大大规范科创项目的实施。
总之,理顺并加强对大学生科创创新项目的过程管理,能够保证项目实施的进度,能够提升项目实施的质量,能够提高项目结题的成功率,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能够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保持团队的良好合作,更能训练大学生的科技项目实施能力,有助于其科研素质的提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规范化推进和创新教育水平的提高意义十分重大。
摘要:根据大学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采用目标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引入过程管理理念和方法讨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采用过程管理的积极意义。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普遍规律对推行过程管理进行研究,分析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角色定位,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具体流程、主要内容、过程职责与工作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学籍管理细则 篇5
第一章 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 按照国家招生规定,经我校录取的新生持华中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和相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当以信函的形式并附乡镇或街道一级行政机关的证明,向学校招生办公室请假,请假时间不得超过2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 学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和学校招生规定对其入学资格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学校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在入学各环节中有舞弊行为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退回原户籍所在地,并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
第三条 新生经体检复查发现患有疾病、学校医院诊断认为1个月内可康复者,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回家治疗1个月,医疗费自理,不享受在校生待遇。1个月后经复查仍未康复需继续治疗者,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1年,回家治疗,医疗费用自理。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第2学开学前,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病愈诊断证明和体检表以及居住地单位证明,向学校申请,并经本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仍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须持本人学生证按时到所在院(系)办理报到手续,并申请注册,以取得该学期的学习资格。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事先须提交有关证明,向学校注册中心申请办理暂缓注册手续。逾期2周不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学生,学校取消其当学期的学习资格。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其它形式资助,经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确认,办理相关手续后申请注册。
第二章 学习纪律
第五条 学生应当按照各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参加学校规定的各项活动。
第六条 学生应当按所选课程和学校的安排上课,上课时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迟到、早退;考试(考查)时应当遵守考试纪律。
第七条 除节假日外,学生不得擅自离校。有事、有病须离校者,应当到所在院(系)办理书面请假手续。一学期内请事假连续3天以内由院(系)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3天以上(含3天)至2周以内由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批准;请假达2周以上者,由学校教务处批准。无论请病假还是事假,学生都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需要续假时,其手续与请假手续相同。请假或续假未经批准而离校,以旷课论处。学生请假期满,应当及时到学院(系)销假。第八条 学生对所修专业规定的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社会调查、设计、公益劳动、军事训练、时事政治学习,都应当参加。
第九条 教师可根据本《细则》的原则、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人数等情况制定该门课程考勤办法(如点名、签到等)进行考勤,考勤情况可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采取全程考勤或抽查考勤所发现的学生旷课现象,教师应当参照本细则的第二十七条作出处理。
第十条 学生旷课时间,一般课程(含重修课程)按课表规定的上课学时计算,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实习、设计等,按每天4学时计算。第十一条 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违反学习纪律和作弊的行为,均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予以处理。
第三章 课程与学分
第十二条 学校实行学分制,对设置的各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部分课外活动均规定一定的学分。学生应当修满某一个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才能毕业。
第十三条 各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第十四条 公共选修课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干的课程。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门类各专业的学生必须至少选修10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哲学、法学、文学门类各专业的学生必须至少选修6学分的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
第十五条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学分分为课内学分和课外学分。学校规定,课堂教学每16学时为1学分(体育课程32学时为1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周为1学分,课外学分的计算方法按培养计划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选课、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六条 在校期间,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院(系)学习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提前修完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可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学生应于第4(四年制专业)学期或第6学期(五年制专业)、第8学期(六年制专业)末提出申请,经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审核,教务处批准后办理有关手续。
学生可自主放慢学习进度,在规定的在校最长年限内,修完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可滞后毕业。
第十七条 学生选课事宜按《华中科技大学学分制选课办法》执行。第十八条 在 主修专业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另一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理、工、医、经济、管理类学生若辅修专业为人文社会科学大类的某一专 业,法学、哲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生若辅修专业为理工医大类的某一专业,所修的课程学分可冲抵本细则第十四条要求的学分。第十九条 本科阶段选修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位课程并取得学分者,其获得的学分计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总学分并在考入我校研究生后可冲抵相应研究生课程学分。
第二十条 学生在国(境)外大学所修课程应与我校专业设置课程的内容相近或相当,其成绩经我校院(系)审核,报教务处批准后,可实施学分互认。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当按学校的规定参加选课并参加所选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其考核成绩应记入学生成绩单。正式办理选课手续后不参加课程学习或考核者,该课程成绩记为零分或不及格。
第二十二条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及格以上取得该课程学分。考查采用五级制,一般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及格及其以上等级者,取得该课程学分。当需要时,考查课程成绩按下列关系折算成百分制成绩:优秀,90分;良好,80分;中等,70分;及格,60分;不及格,50分。
办理中、外文出国成绩单时,课程成绩按如下等级对应:优秀(A)85~100;良好(B)70~84;中等(C)60~69;不及格(D)59及以下。
第二十三条 有实验或作业的课程,学生应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包括实验报告,下同)和作业方可参加考核。
抄袭实验报告或作业视同未交实验报告或作业。
第二十四条 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课堂测试、课堂讨论、作业、实验报告、论文、出勤等)和结束性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其比例由任课教师(或课程组)提出,经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确定。
第二十五条 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身患疾病或因其他生理原因不能正常修读体育课的学生,经本人申请,校医院证明,学生所在院(系)和体育部审核同意,教务处批准后可修体育保健课。体育保健课由体育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和课程考核。第二十六条 公益劳动课程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出勤)和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七条 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课程教学时数的1/3,缺交作业或实验报告累计超过课程教学要求的1/3者,不得参加课程的考试,登记成绩时,注明“缺平时成绩未考”字样,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第二十八条 学生因故不能参加课程考核,应当事先持本人申请及有关证明到学生所在院(系)和开课院(系)教务科办理缓考手续。一学期内1名学生同时申请缓考3门课程以上(含3门),需报教务处备案。经批准缓考的学生,凭缓考单可参加后续同类课程的考试,成绩以综合考试成绩计。
无故或请假未获批准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注明“旷考”,不得参加补考。第二十九条 凡考试(含考查)作弊,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注明“作弊”,不得参加补考。
第三十条 课程成绩由任课教师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登录工作。学生如对评分有疑议,可在成绩上网公布10个 工作日内向所在院(系)提出查阅成绩的书面申请,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批准后转开课教师所在院(系)代为查阅,查阅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学生对查阅结 果若仍有异议,可向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提出复查成绩的申请,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复查;复查结果为最终结果。
第三十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由学生所在院(系)答辩委员会根据评阅、答辩情况评定成绩。
第三十二条 补考是指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上一学期不及格课程再次安排的考试环节。每门课程参加补考次数不超过1次。补考合格者,成绩以60分记载。
第三十三条 按培养计划中必修的课程补考后仍未获得学分,学生应当重修;选修课课程不及格,可以重修也可另外选择其它课程学习。
第三十四条 学生不得重修已取得学分的课程。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不及格课程的重修次数不限。
第三十五条 因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变动而无法参加同一课程的重修,学生重修的替代课程由所在院(系)决定,并报教务处审批。
第五章 转专业与转学
第三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年级学生,在入学3个月后,可向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申请调换专业:
1.确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他专业学习; 2.确有专长或兴趣需要在其他专业学习和培养; 3.确有某种特殊原因,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
第三十七条 在校学习的二年级学生,在修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后,可在学科大类内部自主选择主修专业。各专业依据教学资源的情况和“优生优先”的原则予以满足。此类学生转专业事宜在第4学期中期进行。
第三十八条 转专业按以下程序办理: 1.学生提出申请;
2.转出院(系)和转入院(系)签署意见;
3.学校教务处审批。跨学科大类转专业须报主管校领导批准。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不予转专业: 1.本科三年级及三年级以上;
2.已被确定为国防生或入学时单列录取标准的特殊专业; 3.以美术课目考试入学的学生不得转入非美术科目的其他专业; 4.正在休学、保留学籍期间; 5.已达到退学程度。
第四十条 因生理、地理或学业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不宜在本校学习,学生可申请转学。入学未满1学期或无正当理由者,不得转学;已受开除学籍处理和已办理退学手续者,不得转学。学生转学的手续一般在学期末办理。
第六章 休学、复学与保留学籍
第四十一条 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校期间因病或因事导致不能正常学习,学生可以申请休学;休学期间,学校为其保留学籍。
第四十二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 1.因病需停课治疗休养超过1学期总学时1/3以上; 2.因事需停课超过1学期总学时1/3以上;
3.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或影响他人正常学习,院(系)认为必须休学。第四十三条 学生休学一般由本人申请(因病休学需附校医院证明等材料),学生所在院(系)注明起止时间,院(系)负责人签署意见报学校教务处审批。院(系)认为学生应当休学的,由院(系)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送学校教务处审批。
第四十四条 计算学生休学时间均以学期为单位。休学时间计入在校学习年限,累计不得超过4个学期。学期结束前办理休学者,该学期按休学计算。跨学期休学,按2个学期计算。除不可抗拒等突发原因外,学生申请休学的手续应当在期末考试前15天办理完毕,且该学期不得复学。
第四十五条 学生在获准休学时,此前已获学分均予以承认。学生获准休学后,无论何种原因,均不得滞留学校上课或参加考试。违反者,所获学分一律无效。
第四十六条 休学者的户口不迁出学校,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的待遇,不享受助学金、奖学金。凡休学时间达2个学期以上者,无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第四十七条 学生休学期满后须向学校申请办理复学手续。伪造诊断证明或复查不合格者不得复学;在休学期间有违法乱纪行为者,学校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八条 学生复学后,依其修读课程情况编入原专业相应年级学习。第四十九条 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者,可保留学籍至退役后1年。
第五十条 由学校选派到国内外(或境外)交流的学生,需办理交流学习手续。
第五十一条 申请自费出国留学,需办理退学手续。如因特殊情况可申请休学,保留学籍1年,期满后仍未回校注册,终止其学籍,不得申请复学。第五十二条 受开除学籍、退学(含自动退学)处理或转入其他院校者,从学校发文或批准之日起,终止其学籍,不得申请复学。
第七章 学习年限与学籍处理
第五十三条 学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按照国家规定学制年限(以下简称规定学制)制订。学校按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凡在我校注册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四年制为8年,五年制为9年,六年制为10年(含休学时间、延长学习期限和因未注册而取消学习资格的年限),超过此年限者,不予注册。第五十四条 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未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者,在尚未作退学处理的条件下,可向学校申请延长在校学习期限,延长在校学习期限累计最长不得超过2年。申请延长学习期限的手续在规定学制届满当年的4月份集中办理。
第五十五条 超过允许的在校学习期限,学生必须离校。离校时仍未获得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学生可在离校后2年内回校重修。第五十六条 学校对学生所获学分每学年末清理一次,并按下列标准每学进行一次学籍处理(休学学生不算在内):
1.在规定学制的第1学学分清理时,未达到该学培养计划总学分的2/3者,学校给予学业警示。未达到该学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1/2者,学校给予退学处理;
2.在规定学制的第2、3学学分清理时,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3/4者,学校给予学业警示;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2/3者,学校给予退学处理;
3.五年制专业学生在第4学学分清理时,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3/4者,学校给予学业警示;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2/3者,学校给予退学处理;
4.受到学业警示者,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可提出编入原专业下一年级学习的建议,并报教务处批准;
5.毕业年级在毕业学年的第2学期中期进行学分清理,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可持结业证离校或向学校申请延长学习期限。
长学制高年级学生的学籍管理细则另行制定。第五十七条 对学生作退学处理还包括以下情况:
1.连续2个学期未注册(含以暂缓注册形式)而又无正当事由; 2.休学期满后2周内不办理复学手续; 3.经指定医院确诊,不宜在校继续学习; 4.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
5.未请假或请假未准,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 6.本人申请退学。第五十八条 退学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时间办理退学手续离校,其档案、户口转回家庭户籍所在地,学校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退还学生已预交学费和其它费用的余额。
第五十九条 每次学分清理后,学籍处理(含学业警示和退学)的结果由各院(系)通知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
第六十条 学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在接到退学通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程序按照《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办法》执行。
第六十一条 对作退学处理的学生,学校发文并出具退学通知书送交本人,同时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因特殊情况无法送交本人的,则在校内发布公告。自发布公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后,即视为送交。
第八章 毕业、结业、肄业与学位
第六十二条 凡我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本细则允许的最长在校学习期限内获得培养计划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达到毕业生基本规格要求时,准予毕业,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第六十三条 在规定学制年限或延长学习期限届满,学生修满培养计划总学分3/4以上或未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准予结业,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学生离校后2年内(根据学制长短,距入学时间四年制不得超过8年、五年制不得超过9年、六年制不得超过10年)可回校重修,经重修达到毕业生基本规格,学校可为其换发毕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标注的毕业时间,按换发日期填写。第六十四条 学满1学年以上并取得相应学分的退学学生,学校发给肄业证书。被开除学籍的学生,学校发给学习证明。
第六十五条 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长学制学生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有关细则另行制定。
第六十六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受留校察看处分,毕业前未解除处分;
2.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未达到我校要求;[注:留学生、民考汉学生、体育特长生、按美术科目考试入学的学生不受此条限制];
3.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认为不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七条 毕业前未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的学生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破格申请学士学位:
1.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
2.在核心级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或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3.毕业时考取硕士研究生;
4.经学校认定在学术上或其它方面取得特别突出成绩。第六十八条 学校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情况,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依法撤销。
第六十九条 由于学业原因,获得毕业证书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在毕业当年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可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第七十条 毕业证书(含辅修)、学位证书(含双学位)及结业证书每年颁发1次,各类证书遗失或损坏一律不予补发,经学生本人申请,学校可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九章 辅修和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
第七十一条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学校规定,申请辅修其它专业课程。第七十二条 学生辅修专业的成绩管理由辅修专业所在学院(系)负责。第七十三条 凡主修专业必修课出现2门以上(含2门)课程不及格者,学校终止其辅修或攻读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资格。
第七十四条 放弃辅修或被终止辅修的学生,在辅修专业已修读的课程成绩,可以作为主修专业的选修课记入学习成绩档案。
第七十五条 毕业时,学生通过辅修另一专业并达到相应要求者,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辅修了另一专业并达到相应要求者,且符合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学校授予相应学位。
第七十六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授予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学位): 1.未取得主修专业的学士学位;
2.自选修跨学科门类专业学习之日起5学期内未修满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课程;
3.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未达到学校要求 [注:留学生、民考汉学生、体育特长生、美术科目考试入学的学生和外语类各专业的学生也按此条执行]。第七十七条 学生可以根据校际协议跨校修读课程,或交流到其他学校学习,在其他学校修读的课程成绩经院(系)审核和教务处批准后予以承认,由学生所在院(系)教务科登载。
第七十八条 跨校辅修或交流到其他学校学习的学生应服从接收学校的教学管理,遵守接收学校的校纪校规。对违反接收学校学习纪律的行为,由接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认定后交我校,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予以处理。
第十章 附则
第七十九条 本细则从2009级学生开始执行。
第八十条 本细则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本细则的修改及补充由教务处提请校长办公会议审批。
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区发展分析 篇6
对于大学科技园区的定义并没有严格的结论,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不同意见。如国际科学园区官方协会指出大学科技园区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组织,主要目的是通过促进创新和有关的商家和研究所的竞争来使当地财富增长[2]。英国科学园区协会认为大学科技园区是最初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的,与大学或高等研究机构因运作上的联系从事技术转化的区域[3]。国内学者在对大学科技园区定义时亦有不同侧重点。著名教育学者潘懋元认为,大学城是一种以大学为主体,企业为主要投资者,政府起支持指导协调作用,采取市场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4]。笔者认为大学科技园区是依托大学或相关科研机构,充分发挥大学或科研机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以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及企业孵化的高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区的重要特点就是大学是科技园区的主要股东,投入一定的技术、人才资源,从事科技园区的管理与运营以及科研领域的创新。
长清区位于济南市西部,东倚泰山,西临黄河。全区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是承接济南市区高等院校转移扩张的省会济南城市新区,具有高教、科研、生态、旅游、居住等重要功能,2010年正式撤县设区。撤县设区成为长清引领济南“西进”战略的重大事件,为长清区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也为长清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之后逐渐形成了济南经济开发区、现有主城区、农高区、大学科技园区、五峰山旅游度假区“五大片区”,五大片区各取所长,优长清大学科技园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东起京福高速公路,西、北至济菏高速公路,南起崮山镇以南一带山体,是济南市最大的大学城,以本科院校为主。园区规划用地面积43.1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以景观湖为主体的大学科技园,自然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和两个城市公共活动核心。规划结构为“一心两带三区”(以水体为主题的景观中心、生态性商业建筑和文化建筑群组成的滨水公共建筑带、三个科研产业区)的城市公共设施布局、双轴的城市功能和景观主轴、九个相对独立的居住组团和双网络的城市公共活动与休闲空间,适应了城市功能布局发展的要求[5]。济南市政府力图将大学科技园区打造成山东省高级人才培养、科研和信息交流中心,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要求,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国内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区长清大学科技园区作为济南市最大的科技园区对于济南市的发展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针对长清大学科技园区发展现状,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风险投资,促进资金来源多样化
风险投资能力是衡量“孵化”功能强弱的十分重要的指标。长清大学科技园区在资金来源单一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有效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如通过招股、股权转让、发行债券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通过政府支持完善运作与投资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体制。除此之外,通过加强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大的融资空间,积极孵化企业上市,以保证风险资金的及时推出。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政府扶持体系
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资金扶持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对于长清大学科技园区来讲首先要发挥地方政府行政扶持、引导和协调功能,联系当地实际,充分评估大学的科研实力及人力资源储备状况。加大高校财政税收、基础建设、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方案加强财政拨款力度,减少高校财政负担;切实加强对兴建大学科技园区的管理与监督。国内部分地区省政府领导人员亲自出任大学科技园区领导小组的组长,这样将政府与大学科技园区运作紧密相连。他们以熟悉的地方经济整体规划为依据为科技园区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从而使其发展更好地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6]。人才资源是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政府加强人才培养机制,防止人才流失,创造各种利于人才引进的新环境。在国内,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区在新颁布的规定中支出园区企业人员的子女可享受在西安交大幼儿园、附小等就读。在这方面长清大学科技园区可以借鉴。
(三)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大学和产业界以前是彼此分离的。大学主要关注于知识的进步,而产业关注于知识的应用与经济效益。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产业革命的发展,大学与产业间分离的局面被打破,大学与产业逐渐趋于融合,彼此渗透。长清大学科技园区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还要注重科研成果商品化。在进行科研教学的同时,可以鼓励师生分流出去到园区内创办企业,同时也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到企业中应聘兼职和进行咨询顾问活动,研究人员可以以科技成果作价,吸引风险投资,自己直接创办科技企业充分发挥大学人才“智囊团”的作用,帮助企业增强活力和竟争力人才培养[7]。在这方面,像英国的“剑桥高科技园区”、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高科技产业区”、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新技术开发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就是很好的借鉴。这些大学科技园区以大学为依托,企业以生产部门为外围,两者协作将科研成果商品化,形成双方互利的机制。通过将科研成果商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兼顾园区建设与环境保护
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区模式。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建设,重点集中在土地的出租和管理上。因此,在投资项目申请上,斯坦福要求投资者申请集中于科研、开发和轻工业项目,杜绝烟尘、臭气等有害环境的物质。园区工业企业有严格的准入限制,审批与施工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批准方可实施[8]。正是由于斯坦福研究园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所以至今其发展具有长期的活力。由于环保意识淡薄,缺乏合理的规划,长清大学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生态遭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现象较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企业的引入,这一系列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型园区是大学科技园区长远发展的唯一出路。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颁发许可证来控制发展项目;授予环保局等行政官员以广泛的调查权,对违法行为施加正常应急权;加强环保宣传,强化当地民众环保意识,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晋秋.博采众长,创优质大学科技园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3:74-76
[2]林烨.浅谈外国大学科技园对我国高校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启示[J].中国科技产业,2002,7:15-17
[3]夏光.校区、园区与社区“三区联动”自主技术创新的模式、机制及实证研究[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4):20-30
[4]潘懋元.大学城将是高等学校成为经济社会中心的重要基地[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7
[5]黄露玲.济南启动“双百工程”,都市圈城际铁路今年开工[N].大众日报,2010,3:2
[6]陈长坤.国内奇葩—大学科技园区[J].科技信息,2010,4:15-18
[7]刘玉奎.面向自主创新的东北地区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06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篇7
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激励机制,创新活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运用所学科技文化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与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相比,其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发挥的作用更强一些,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和载体,且具有一定专业特色,集人文、社会、地理、资源于一体,其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校内实践基地不等同于专业实验室,更不等同于校外实践基地,这里的仪器设备相对齐全,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自由度更大,科研成本和时间更为减少,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为方便。创新条件突出,是实践教学中极具挖掘潜力的创新源泉。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是一切工作的起点与归宿。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高校教改的重要目标。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目标必须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成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使学生得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把基地变成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和载体,变成创新基地和发展基地,以努力完善其知识结构,充分挖掘和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使之真正成为高素质、有特色的专门人才。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因素,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方针,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使之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提供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培养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造就合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坚持以“统筹规划建设、分区管理使用、突出学科特色、研究示范并重”为原则,建立一个集教学、科研、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不仅可以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搭建起一个良好平台,也为高校服务社会创新了模式,同时还为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管理机制
管理是提高效益的保证。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传统的封闭型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的开放型模式转变,积极创建有序、和谐、高效、激励上进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和育人环境。因此创新基地的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需要由一个管理部门统揽起来,将其向全方位拓展。
(一)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
创新基地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应由学校和学院两级机构以及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组成。学校一级的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应包括科技处、教务处、财务处、学工处、团委等。教务处负责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和对外联络;学院学生科技工作小组由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科研副院长、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会主席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提供支撑条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相关活动等。
(二)建立专家指导和评审委员会。
委员会人员的组成包括学校各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以及科研、教学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决学生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具体课题的研究;负责对学生科技成果进行技术论证、质量评估、成果的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三)制定科技创新基地的各项制度。
创新基地的规章制度应包含创新基地有关管理文件:《基地使用和管理制度》、《基地学生管理制》、《基地设备器件损坏赔偿制度》;基地资料室书籍管理条例:《基地定期学习交流制度》、《基地指导教师职责》、《基地考核制度》、《基地奖惩制度》等。为了使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更加完善,每年进行一次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评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提高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水平。
(四)开放式管理。
(1)时间和空间开放:各实验室及相关配套室全天候开放,无上下班和节假日之分。(2)项目和技术开放:相关仪器设备和技术在管理人员指导下无偿使用。(3)专业和部门开放:各专业学生均可来基地参观学习和科技实践。(4)管理人员开放:实施项目预约和值勤式管理,教师只是督察者,值日学生主要负责;教师通过对前期学生的“传、帮、带”管理培训,以后由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保证基地有序运转和持续管理。(5)技术服务开放:指导教师和技术后勤部门服务到位,及时保障实验设施的正常运行的物品供应。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运行和激励机制
(一)科技氛围的营造。
大学生科技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内容,需要大力宣传,积极的引导,认真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通过开展各种具有指导性的活动,如学术报告、科技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让广大学生和教师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二)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
大学生科技活动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其中资金因素是至关重要的。科技活动基金设立的目的和使用方向主要是用来资助大学生科研课题所需经费开支,参加有关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对参加课题的研究者、指导教师和有关组织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基金的主要来源有:学校行政拨款,学院创收经费,社会资金的资助和大学生科技成果的转让、技术服务等获得的经费。
(三)科技创新课题的申请与评审。
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的立项选题应考虑:课题的科技含量、课题的社会经济价值、学校的支持和资助力度等。然后逐级申报,科技创新基地将综合专家意见,对申请立项的课题进行划分并给予相应资助。当大学生的立项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关,最终以学术论文、发明制作或调查报告等形式提交时,首先基地将组织专家进行预审,根据申报人提供的文字材料和有关管理或技术部门的审核意见给出预审结果;然后,统一举行作品答辨会,由申报人介绍作品的研究过程,主要观点、内容、结论等,有关专家提出问题,申报人作简要陈述;最后,答辩委员会根据材料介绍和答辨情况给出评审意见,正式予以公布。
(四)建立激励制度,设立奖励项目。
定期进行大学生科技活动的评比工作,对在科技学术活动中积极组织、宣传和动员以及努力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由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除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外,还要给予指导老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树立科技典型,从而在校内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推动科技活动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作为承载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物质手段,其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就基地目前的规模和水平而言,还需要来自政府、学校和社会的继续关注。首先是政府制定相关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其次是学校对科技创新基地的硬件建设,最后是社会企业与科技创新基地的紧密结合,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为基地提供独立的经济来源。
参考文献
[1].韩顺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
[2].杨沛林,杨国会.论农业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大学科技园区管理体制 篇8
我们主要从促进繁荣、把握方向、有效组织三方面工作入手, 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社团, 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社团, 用严格制度管理学生社团, 促进了学院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促进学术科技类社团繁荣发展, 拓宽学生成材途径
近年来, 我们根据信息技术学院特点, 坚持“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 把大学生学术科技社团组织作为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学生科技类社团健康蓬勃发展, 现有电子爱好者协会、ACM程序设计协会、计算机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四个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社团是广大学生展示才华、拓展自身素质的舞台, 已成为学院特色品牌文化的代表。
在2011年, 学院学生科技类社团组织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软杯”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取得奖励百余项, 并在第63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 (IENA) 中, 获得国际发明银奖。学生参与申请发明专利四项。
二、把握方向, 正确引导, 效果显著
1、突出创新主题, 把握育人方向
在社团建设及文化活动中, 突出创新这一主题。把握社团文化活动的主导方向, 坚持通过学术科技类社团, 培养科学实践意识, 通过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形成学术争鸣、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风尚,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多的机会, 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2、掌握灵活有效的方法
为了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性, 必须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科学、更加顺畅。
一要以人为本, 选好切入点。在科技文化活动中, 紧紧围绕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展开, 围绕培育新世纪合格人才这个中心进行。深入学生中间, 针对其要求, 把握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并在这两个要求中找到共鸣点, 把它作为开展活动的切入点。这样开展的活动才既会得到青年学生的热情支持, 吸引他们广泛的参与, 又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 因而必将是具有较高质量的活动。
二要处理好“点”、“面”、“网”之间的关系。“点”是活动的缩影, 是整个活动的每一个细胞;“面”是活动的系统, 是点积累后的扩展;“网”则是“点”与“面”的坚固结合。因此, 组织社团文化活动和鼓励社团发展时必须抓住社团活动这个“点”的基本单位, 以某一活动的点突破或作为榜样, 并以此带动学生社团全面繁荣的“面”的发展, 从而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效果。
三要多出精品, 形成特色。精品活动是指那些学生积极参与, 知名度高, 育人效果深远, 师生反映良好的文化活动。由于精品活动的效果是普通活动效果所无法比拟的, 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精品活动的多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团文化活动开展的状况。我院开展的电子科技创新创业大赛、AMC程序设计比赛、数学建模大赛装机大赛等均具有鲜明特色。是使精品、特色活动常规化, 优秀、杰出社团品牌化。精品、特色活动是一种高效活动, 杰出社团是旗帜。
3、注意把握青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社会特征
经济学供求关系理论告诉我们, 有需求就必然会有供给, 而不同的供给又决定于不同需求的满足状况。对社团文化活动, 大学生们必然会有自己显性的需求和隐性的需求。然而, 这些需求是否合理、科学?如何解决不合理需求问题?如何引导健康有益的隐性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然要将他们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社会特征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 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 对高校学子也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就业形式, 这就必然使高校学生需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增知识、长才干、炼修养, 这就和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宗旨相互统一。而市场经济推崇的效益观又会促进学子珍惜时间, 通过参与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科技创新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增强他们的适应性。
4、充分发挥教师积极作用
通过鼓励教师开设学术讲座, 担任学术、科技等方面活动的指导教师, 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 而且可以将育人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学院全体专业教师以服务同学为己任, 李士军院长、电子专业宫鹤老师、计算机专业李东明老老师、信息专业万保成老师等为代表的专业教师, 分别担任各学术科技社团指导教师, 对学生社团日常活动和各类比赛进行深入指导, 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 学院一支责任心强, 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教师指导队伍已经形成,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氛围也已经形成。
三、有效组织, 引进机制, 促进发展
面对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形势以及社团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如何加强对社团的管理, 使社团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让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成才, 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新形势下,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明确社团发展方向, 发挥指导、服务和管理学生社团的核心作用, 把握学生社团的航标, 坚持以育人为宗旨开展社团活动, 实现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推动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
1、培养骨干, 发挥社团负责人的核心作用
学生社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社团负责人是社团的领头人。社团是否有战斗力和生命力, 尤其是社团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关键在于社团负责人的素质。目前发展状况较好的学生社团, 其领导机构成员的素质都较高, 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热心社团工作并具备较高专业素质, 甘于奉献, 努力为社团成员锻炼和施展才干创造机会, 有强烈的法制意识和效率意识等。学校在对社团负责人产生、使用、管理以及培养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立社团负责人考核制度, 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定期考核,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 全面、客观地评价社团负责人的工作实绩。
2、健全规章制度, 引进有效机制, 促进健康发展
有效控制就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 扶持学生社团发展。我们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信息技术学院学生社团评比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做到学生社团管理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这些规章制度从宏观到具体, 加强了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 有效调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落实对社团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使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其潜力, 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有效提高了活动效果, 促进了学生社团发展。
大学科技园区管理体制 篇9
近年来, 学校在测绘科学、水利水电、医药卫生等领域, 获得了一批国家级的科技奖励, 涌现出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的产生, 尤其是高级别科技奖励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校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 提高了学校的科研地位。
1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校获得科技奖励的基本情况
2008-2012年, 武汉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3项, 其中国家级15项, 省部级一等奖52项、二等奖57项, 三等奖49项, 详情见下表。
2科技奖励现状及科技奖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的科技奖励数量稳步增加, 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名逐步提前, 在湖北地区高校中名列前茅。过去5年, 武汉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15项, 国家级科技奖项基本实现了学校重要基地和一级博士点学科全覆盖的目标, 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测绘科学、水利水电等优势领域获奖数量稳步增加, 在化学、生命科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实现了自然奖的突破。
科技奖励在各学科分布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传统优势学科, 其它学科产出偏少。科技奖励申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成果的原创性、先进性、系统性以及应用情况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成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目前, 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中缺乏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已获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都是传统优势领域所产生的, 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由于在全国范围同类学科的影响力不够、竞争力不强等原因, 少有成果申报国家科技奖励, 申报国家科技奖励的成功率也不高。
科技奖励在国家三大项目奖内部分布不均匀, 科学技术进步奖偏多, 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励偏少。近年来, 尽管科研经费大幅度提高, 学校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但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仍需不断加强, 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还需进一步积累。理论研究的原创性和深度都不够, 技术发明的创造性不强, 导致少有成果申报自然奖和发明奖。
科技奖励整体上有优势, 但科技成果的核心竞争力仍需提升, 争取获得高级别的科技奖励。一直以来, 广大教师对项目实施后的成果推广转化、应用情况没给予足够的重视。科研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市场化和产业化阶段相距甚远。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成果因为忽略了与产业的结合, 没有充分利用产业界的力量来推广成果, 市场规模小, 产值低, 成果放大的效果不显著。
科技奖励申报过程环节多, 需要准备的材料全面、细致, 整体工作要求高。还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部分教师不愿意申报、或者认为难度大不敢申报, “重论文产出、轻科技奖励, 重项目申报、轻成果转化”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奖励申报氛围不浓厚, 教师申报科技奖励的积极性不高。
3 做好科技奖励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科技奖励工作体系
完善学校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奖励申报的工作机制。由学校科技发展研究院具体负责全校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奖励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 各学院、直属单位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科技奖励工作。定期组织科技奖励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提升科技奖励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逐步规范科技奖励申报程序, 争取做到精细服务、个别指导、全程参与, 把科技奖励的组织管理工作细致化、系统化, 提高科技奖励的组织管理工作对获得科技奖励的贡献率。
3.2 积极营造重视科技奖励工作的良好氛围
利用各类宣传途径和平台, 加大对获奖成果及完成人的宣传力度。部分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 特别是具备正高职称或高岗的教授不愿意申报科技奖励。应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有意识的进行成果积累、梳理, 开展个人成果产出及科技奖励规划, 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准备申报。定期召开学校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奖励工作总结会议等, 提高科技奖励工作的显示度。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在职称评定、岗位评聘、学校奖励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同时,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科技奖励工作, 遴选一批前期基础较好、积累了一批成果的项目作为高级别科技奖励项目来培育, 学校以科技项目形式, 对入选的成果予以经费支持、加强成果培育, 促使优秀的科研成果积极参与科技奖励的申报。
3.3 做到成果的动态管理, 做好科技奖励申报整体规划
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科技成果产出的情况, 为申报各类科技奖励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时制订成果产出计划, 项目处加强对在研课题的管理和检查, 强化在研究过程中对成果计划的管理, 以科技成果产出为主要目标开展学校对在研项目的检查、验收, 督促出成果, 为成果申报科技奖励及时提供建议, 做好规划。在项目执行期内, 通过中期检查等途径帮助项目组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 找出与国家奖的差距, 以便在后续研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逐步完善各类材料, 为报奖奠定基础。在项目结束时, 要及时组织成果鉴定, 并积极推广应用, 切实提高成果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扩大成果应用范围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部门应积极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开放实验室、共建技术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方式, 使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科研成果及时的应用到经济社会建设中, 提高成果的转化率, 使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有力支撑成果申报科技奖励。
参考文献
[1]潘虹.成果奖励申报工作的若干体会[J].生命的化学, 2013, 33 (2) :31-32.
[2]郭元锋.地方高效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初探[J].科技视野, 2006, 13:47-48.
[3]郭梁, 任静.地方高校科技奖励申报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科学园地.
[4]王爱萍.高校科技成果报奖工作中的问题探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1, 18 (2) :82-84.
大学科技园区管理体制 篇10
学院设有卫生管理系和医药信息管理系, 有中国基本医疗保障、农村卫生发展、医院管理与发展、药物政策与管理、健康信息资源、高等医学教育等6个研究中心;有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卫生信息管理中心实验室, 以及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和1本专业杂志《医学与社会》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学院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53人, 其中, 教授13人, 副教授17人, 兼职教授16人, 专兼职博导12人、硕导28人。其专职教授多数是国家卫生部中央级项目专家, 兼职教授均为卫生管理和医学信息领域的高级专家, 有多位教授在全国性学术机构和省级学会任职。
学院是本学科国内重要的教育机构。现有公共事业管理 (3个专业方向:卫生事业管理、药品监督与管理、医事法学) 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医学) 2个本科专业;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卫生信息管理、情报学4个研究生学科专业;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一个。学院还先后在深圳、重庆、天津、湖北等地建立了多家教学、科研基地。现有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24人。几十年来学院始终以培养具有良好素质, 能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010年公共管理专业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 《中国大学评价》连续5年将我校该学科评为A++, 排名第二。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卫生部、卫生厅 (局) 及大型医院的领导者和骨干。
学院是国内卫生管理领域重要的研究机构, 是国家卫生信息化标准研究基地之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农村卫生政策与管理、基本医疗保障、医院及护理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信息资源管理多个领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 (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36项 (其中重点项目1项)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卫生部等各部委及省市科技计划课题287余项, 国际合作项目21项。2004年以来获省 (市) 科技进步奖26项, 中华医学奖3项,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 其中SCI (SSCI) 收录文献45篇;出版专著15部, 主编 (副主编) 各类教材52部。学院在卫生管理领域的众多科研成果为各级政府决策所采纳, 为国家医疗卫生改革提供了依据, 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学院是国内最大的卫生管理培训机构和主要的咨询机构。1982年以来, 依托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培训了9300多名卫生行政部门、医院、CDC、妇幼保健等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在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 参与了“医改”系列决策的咨询工作, 以及世界银行等多个主要项目的咨询。
香港科技大学:最西化的大学 篇11
科大是一所由100%“海归派”博士留学生开办的英语授课大学。首任校长、理论物理学家吴家玮便是第一个入主美国重点大学的华人——前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现任校长朱经武则是世界超导物理的开拓者、当年和诺贝尔奖擦身而过的美国休斯敦超导研究中心主任。这些卓然成家的领军人物用各自多年的显赫声望和丰富经验,使科大一起步便“高唱入云”,取得了世界同行公认的学术地位,并由此弥补了建校历史的短暂和文化积累的不足。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是香港科大成功的重要原因。目前,科大外籍教师占到65%,其中大部分来自美洲和澳洲,而境外学生数量占到1.5%,近年尤其加大力度吸引境外学生。有外国留学生坦言,这里和欧美高校的运行机制几乎没有任何不同。在学校内所有课业的传授、作业、论文全部是以英文出现,而在香港其他学校,有些课程是广东话授课或者可以用中文来书写文件。最为西化的中国高校之名也就如此孕育而生。
科大从建校开始,它就“克隆”国际著名大学的学术管理制度,其要点就是“教授治校”,明确把教授作为学校的灵魂。比如新聘教授时,应聘者从一开始就要与由教授组成的“招聘委员会”打交道,每个委员都要打分,最后试讲时全系教授都可以投票。这在当时的香港高校中,实属创举,与以前主要是人事部门负责、一些教授只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参与一下完全不同。
“教授治校”在科大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建校伊始,科大首任校长吴家玮6天跑遍北美9所大学,马不停蹄为科大招募教员。他所瞄准的目标除了已经在各知名学府崭露头角的学术精英外,也囊括了众多有真才实学的学术新星。黄劲松就是其中一位,他进入科大时,还是一个资历很浅的年轻教师。毕业于北大数学系,大陆第一批保送赴美留学的陈省身项目的15名成员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在犹他大学数学系谋得教职。1992年,当他得知科大在招募人才时,便给当时的系主任写了封自荐信,没过多久,他便来到了清水湾边的香港科技大学。如今的黄劲松,在表示论与李群领域的研究受到国际数学界的关注,他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科大近年来相当有分量的原创性学术成果。
细节科大
“香港压力大学”
科大的英文缩写是HKUST(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经常会被恶搞为“香港压力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看似抱怨的调侃,骨子里自有一种骄傲。的确,这是一所拥有一段不仅在香港,甚至在整个大中华地区都绝无仅有、足资为傲的创校历史的大学。
独霸江湖的学科实力
大学科技园区管理体制 篇12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 (特别是地方性高校) 的主要任务之一,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因此开展这一项目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大学生科技创新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要求
1.1 完善的实验室建设机制是基础
面向大学生开展的科技创新的实验教学, 需要专业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平台, 包括实验室场地和设备、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队伍以及督导机制。健全的机制和比较完善的实验平台, 可以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创造有利的条件, 保证创新项目的各个环节能方便、高效地运行。
1.2“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验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决定不仅能够在思维上对学生开启灵感, 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更能够在实践技能上进行熟练指导和全面提升, 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一个层次, 减少他们对开展创新项目的盲目性和项目过程的随意性,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 具有一支创新意识较强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的基本保障。
1.3 科学合理的实验内容是关键
从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思路出发, 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和掌握的实验技能设计开放实验, 设计的实验项目要体现内容的自选性、设计性、专业性、应用性及研究性,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开发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达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 科技创新与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
2.1 目前开放性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应有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些人认为开放性实验是正常教学任务之外的内容, 由于需要额外的人力、物力等投入, 却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所以, 一般对于开放性实验总是有计划无落实、有安排无检查、有实验无效果 (至少效果不明显) , 没有体现开放性实验的意义。
(2) 参与学生数量不多。开放性实验是配合高等教育培养目的, 而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实验项目, 通过开放实验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 大学生们普遍对学校有开放性实验知道不多, 对真正开放性实验的意义认识不够。加之不少学生对实验本身就不感兴趣, 重理论轻实践, 致使参与实验的人数并不多, 严重影响培养目标的贯彻执行。
(3) 实验条件和设施较差。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缺少, 实验条件和设施较差, 教学计划内的实验勉强开设, 而另外开出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从哪一方面也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4) 学生做的实验重复验证的多, 创新性实验很少。学生做的开放性实验应是创新性的项目, 开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素质,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但不少学校将开放性实验变成了弥补指导性实验的不足的补充。
(5) 指导教师短缺, 以及对开放性实验存在误解。开放性实验的指导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 但“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 指导力量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人对开放实验也存在误解, 甚至有抵触思想。其实大家应该知道, 如果没有专职教师的指导, 大学生做的开放性实验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因而也很难有所成效。
(6) 开放实验制度和管理都不到位。对于开设了开放性实验项目的一些学校, 但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既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也没有完备的考核办法, 所以对大学生做开放性实验就没有具体的要求, 学生想怎么干就干什么, 基本处于完全自由的“开放”状态, 导致管理无序、器材和实验耗材浪费严重, 最终开放实验的目的和效果也无法实现。
2.2 开放性实验的改革和管理模式的探索
(1) 提高对开放性实验认识的重要性。积极宣传开放性实验的重要意义, 营造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开放性实验项目的浓厚氛围, 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只重理论、轻视实验的现象, 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认识, 积极从行动上投入到开放实验中去, 从而确立开放实验教学的特殊地位。
(2) 健全管理制度, 保障开放实验有序进行。修改不适合开放实验的有关制度, 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 组织专人制定开放性实验项目管理方案, 并在实验时间和场地等方面予以充分的保证, 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 使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保障开放性实验教学成果。
(3) 培养足够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教师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责任心决定大学生做开放性实验水平高低和成效的大小, 每学期之初, 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的要求, 指导教师根据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状况, 列出一些创新实验项目, 然后交由学生讨论, 让学生自己选择项目, 老师负责审查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帮助他们最终制定创新实验项目。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每做完实验项目, 根据实验情况撰写详实的创新性实验项目报告, 由指导教师组织有关人员和实验学生在综合分析的情况下评议该项目, 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以便提高实验效果、保证实验质量, 达到实验目的。
(4) 加强基础实验教学的管理。由于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在学生一定的学习基础上开设的, 所以在基础实验教学中, 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引导学生养成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善于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为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同时, 要彻底转变观念,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积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开放性实验项目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研究阵地, 为实现自己美好的明天打好基础。
(5) 开放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创新性项目的基本平台, 是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也是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我校目前开展的实验教学改革 (包括开放性实验室) , 应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进行实验室管理形式、实验时间与空间的开放以及实验内容的开放等方面的工作,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的同时, 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进而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全面开展开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3 结束语
【大学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推荐阅读: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08-20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10-08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10-28
朝阳科技大学10-15
天津科技大学05-21
电子科技大学08-09
河北科技大学08-14
西安科技大学08-24
辽宁科技大学08-29
南方科技大学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