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心理状况

2024-09-05

术后心理状况(共12篇)

术后心理状况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术后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护理。方法: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子宫癌术后患者40例, 对患者术后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对两组子宫癌术后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子宫癌患者术后于身体状况、心理情绪及经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压力, 在给予相应临床护理干预后心理状况均有一定的改善, 且观察组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更为良好 (P<0.05) 。结论:临床上根据子宫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从而利于疾病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癌,术后,心理状况,心理护理

子宫癌患者于手术结束后易出现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 临床上应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心理护理干预,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本文探讨子宫癌术后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护理,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子宫癌术后患者40例, 所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和细胞学诊断进行疾病确诊, 患者均未出现智力及语言沟通障碍。所选患者均采取子宫癌根治术治疗, 其中对照组20例, 年龄28~68岁, 平均 (36.5±10.2) 岁。观察组20例, 年龄26~69岁, 平均 (36.7±10.3) 岁。两组子宫癌术后患者的年龄段、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身体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一定可比性。

方法:通过与所选子宫癌术后患者积极交流沟通, 了解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对两组子宫癌术后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 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即给予患者常规药物、饮食及日常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状态, 并且进行分析比较。其中问卷调查包括患者对于生活的信心、与家人相处情况、焦虑、术后自身心理状态等方面, 问卷采取百分制, 若患者评分越高则心理状况越好。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包分析所得数据, 数据采用 (±s) 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则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对子宫癌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前,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 患者于身体状况、心理情绪及经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压力。在给予相应临床护理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均有一定的改善, 且观察组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更为良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子宫癌作为女性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 其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且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因此在对子宫癌患者进行临床疾病治疗和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临床上常规采取子宫癌根治术进行疾病治疗, 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于术后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情况[1]。

而由相关调查研究可知子宫癌患者术后易出现相应的不良心理状况: (1) 子宫癌术后患者需切除子宫, 同时需要切除双侧或单侧附件, 使得患者于术后出现内分泌失调及闭经情况。年龄<50岁的患者对于生殖器官肿瘤疾病较为敏感, 从而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失眠及焦虑等情况[2]。 (2) 部分子宫癌患者由于对疾病及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的不了解, 使得缺乏疾病治疗信心, 从而无法较好地配合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 (3) 部分子宫癌患者由于担心术后生理改变及经济问题而产生自卑心理, 从而抗拒或影响手术治疗[3]。

在对子宫癌术后患者进行临床疾病护理时, 应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疾病情况: (1) 根据患者的具体文化程度,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 并且告知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治疗相关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从而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使患者能够较好的配合临床疾病治疗和护理[4]。 (2) 由相关专业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功能锻炼知识及心理康复指导的教育, 使得患者术后能根据自身伤口及疾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3) 应根据患者具体疾病改善情况给予合理饮食, 有针对性地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从而促进患者伤口愈合[5]。实践证明, 有针对性地给予子宫癌术后患者心理护理, 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对于患者的疾病预后及身体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由本次试验数据结果亦可知, 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 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有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王丰松, 牟宗梅, 郑玉秀, 等.子宫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6) :242-243.

[2]韩录霞.子宫癌术后的心理状况分析和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z1) :103-104.

[3]孙艳娟.73例腹腔镜下阴式子宫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17) :296-297.

[4]张松云.195例子宫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33) :277-278.

[5]李富娟, 黄丽华, 陈婧, 等.腹腔镜下子宫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z1) :77.

术后心理状况 篇2

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和受聚居环境的影响,保持着共同举行各种社会活动的风尚,某一成员的婚、丧、嫁、娶等人生礼仪以及解决纠纷等大小事务,都靠亲属来共同办理,“互助合作”不仅是一种风尚,也是一种由习惯和舆论进行约束的社会规范。这种团结的群体,凝聚力非常大,个体对于群体的依赖性非常强,同时,群体对于个体的压力控制作用也非常强。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维吾尔族人、哈萨克族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较为敏感,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及态度。视在亲戚好友中保持体面比生命更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际交往问题的成人化,这种压力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亲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2.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汉族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而维吾尔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大都有两个或三个子女。家庭结构的差异使维吾尔族学生和哈萨克族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比汉族学生多面临一种冲突,即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由于兄弟姐妹之间争夺父母的关注和爱而导致的。大多数实证研究表明,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比与朋友和其他同伴之间发生的冲突要更多,兄弟姐妹之间冲突的发生频次仅次于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冲突。⑦对于本身正经历复杂变化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初中学生来说,冲突的增多有可能会对其人际心理健康素质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2)家庭经济压力不同。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相对而言,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其家庭收入、社会地位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重现实消费胜于长远消费(储蓄),求美心1 理胜于求实心理,属于“有财外露”的开放型消费个性,而汉族属于“财不外露”的闭锁型消费个性;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比较优惠,允许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生育两胎或三胎。这些因素导致维吾尔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尤其是农村的维吾尔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一般要大于汉族家庭。有关家庭经济压力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显示,家庭经济压力不仅会减少家庭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而且会对父母的精神健康和婚姻关系产生消极作用,使得父母更容易对子女采取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造成家庭成员间更多的冲突和不良的家庭气氛因此,对于处在青春期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青少年来说,家庭经济压力可能会对其人际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作用。

(3)人际期望压力不同。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汉族家庭多为一个孩子,父母的期望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了一个孩子身上,而维吾尔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的父母将期望分散在了几个孩子身上。另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在其历史上并不存在源远流长的官本位文化,其家长也没有形成望子成龙的历史土壤。因此,相对而言,汉族家庭的父母对其孩子的期望更高、更集中一些。但父母的期望过大、过于集中,会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就是人际期望压力,其影响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的加重而越来越明显,导致学生没有较充分的时间有意识地体验和增强各类人际交往。人际期望压力可能是汉族学生人际心理健康素质总均分的平均数从初中后期开始下降的原因。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中小学生人际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

新疆维族和哈族中小学生没有像汉族中小学生那样,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维度呈现出城乡差异,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现代化的进程不同 心理问题是文明病, 经济愈发达, 愈文明, 竞争就愈激烈, 社会压力就愈剧大, 人们的心理就要承受内外更强大的压力, 心理疾病率也就愈高。与汉族相比, 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走向现代化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汉族内部, 与城市相比, 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活方式又相对稳定。因此, 对于城市维族和哈族以及农村汉族学生来说, 市场经济、现代传媒与文化的冲击力不像城市汉族那么强烈, 社会竞争相对而言比较缓和,人际交往比较单纯、真诚, 家庭婚姻变故较少, 家庭更稳定。这对于本身正经历复杂变化的维族、哈族以及农村的汉族青少年来说, 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

2.班级结构的差异

汉族人口相对集中, 学校班级结构较大, 尤其是城市学校的班级, 一般都要超过 50 人, 多者达到六七十人。少数民族有很大部分居住在祖国的边远地区, 人口分布分散, 无论是城市的少数民族还是农村的少数民族, 班级结构一般都比较小。班级结构过大会从两方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方面它会导致教师负担加重, 压力加大, 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 教师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 按照班杜拉的“榜样学习”观点, 教师是青少年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心理的不健康必然会对青少年个性的培养和塑造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会影响到教师与每一位学生的互动频率以及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水平, 而教师的关注与期望又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家古诺特博士(DrHainGGinot)曾经说过“For better or for worse”作为一个教师, 他(她)要么是帮助人, 要么就是伤害人, 因为首先教师的期望值将对学生产生巨大作用———正向的, 亦或是负向的。3.家庭结构的差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 城镇汉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一个子女, 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汉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 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新疆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城市和乡村的不同要求, 导致新疆汉族城市人口基本上是核心家庭即父母加一个子女, 与维、哈族家庭以及汉族农村家庭的结构都不相同。核心家庭这种家庭结构会从两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方面核心家庭的父母倾向于在生活上更多地关心、照顾独生子女甚至代劳很多事情, 使子女容易形成较强的依赖性, 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这对他们适应学校的群体生活和人际交往必将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核心家庭的父母不能像非核心家庭的父母那样将期望分散在几个孩子身上, 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期望都集中在了那个唯一的孩子身上。父母期望过大、过于集中, 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负向作用, 在学习上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 这种消极影响还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的加重而越来越明显。——《新疆汉、维、哈族城乡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适应的比较研究》 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维度呈现出民族差异,除了生理、心理以及学校的因素以外,还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

(1)家庭因素。家庭经济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维吾尔族 和哈萨克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所面临的家庭经济压力要大于汉族学生。这是因为:第 一,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滞后性使少数民族 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从而导致他们的家庭收入、社会地位普遍偏低;第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重现实消费胜于长远消费(储蓄);第三,少数民族的计划 生育优惠政策允许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生育两胎或三胎,过重的经济压力会对 家长的精神健康和婚姻关系产生消极作用,使得父母更易对子女采取不恰当的教 养方式.继而导致子女出现自我发展问题。

(2)学 校教育 因素。影 响 学 生 心理 发展 的学 校教育 因素 主要有 两个 :一个 是新 疆维 吾尔 族、哈 萨克族基 础教 育 的滞 后 性,具 体 表现 为 :教 育 观 念、意 识落后,基础 教育 质量低,教 师素质低(专业 基础 知 识、教育 学、心理学 知识欠 缺)。这种 滞后性 容易 导致 教师采 用不 当的教 育方 式。另一个 因 素就是 语 言 和教材。语 言 是 民族 的特 征 之 一,不 同的 民族 具 有 独 特的语 言文 化思维 模 式。汉 族学生 在 学习过程 中就 不存在语 言适 应 问题,语 言 的准备、感性 经 验 的准备 对教材 的学习是 适应 的。在 汉族 学校 或在 双语 实 验班学习的维 吾尔 族 和 哈 萨克 族 学 生,学习中使 用 的语言与其母 语不一 致,这 种不 一 致 性 所 产 生 的语 言适应 问题将 随着年级 的升高、知识 难度 的增 加 而加 剧。

此外,学 校 中使 用 的教 材 主要 是 以汉 民族 为 主体 的统 编教材或 翻译 本,内容 设 置 主要 是 以 内地 汉 文 化为背 景,教 材表 达 的 内容 对 于 少数 民族 学 生 来 说 是一个 陌生 的世界,与他们 的生 活经 验不 相 符,他们 不能 调动先前 的经验,也 不 会 产 生 预期 的认 识 和情 感来 同化所学 内容。这 些 因 素都 会 使 少 数 民族 学 生更 多地感 受到 学习的挫 折 感,继 而 影 响他 们 自我 的发 展。

——《新疆各民族中小学生自我的调查研究》 《乡镇寄宿制中学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研究》中建议留守儿童选择寄宿制学校,这个主要是针对初中及以上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上出现成人感,希望大家把他们作为成人看待,寄宿制学校恰恰可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发展需求。而且寄宿制学校可以避免祖父母的溺爱以及留守学生的孤独感,对学生坚强独立的性格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直觉得寄宿制的学生都很可怜,其实想想自己上初中时,是满怀着憧憬寄宿的,初一时还不让寄宿,初二时一允许寄宿,我就立马住到了学校,一下子感觉自己已经成大人了,那种感觉很好,而且丝毫没感觉到孤独或者有什么不适。就是小学时住在亲戚家,倒是一心想着回家住,倒不是对父母多么依恋,就是感觉住在亲戚家不自在。如果小学就让我住在学校,我可能也会觉得没什么,不过这可能与父母从小对我们独立性的培养有关系。所以寄宿制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是可怜的,而且很多学生可能很适应,只要少数依懒性比较强,独立性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所不适应,但是寄宿制恰恰会对他们这方面很好的锻炼。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应该主要是寄宿制本身的管理体制的漏斗,健全的寄宿制学校肯定会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以下来自《乌鲁木齐不同民族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3.1 父母教养方式的民族差异 对不同民族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存在显著民族差异;在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方面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上的得分维吾尔族高于汉族。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族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生活环境。这些不同可能更多是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所造成。6 维吾尔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倡导公正、行善、宽恕,设立“五功”以完成天道,又设立“五典(五伦)”以完成人道,特别强调,父母应该尽到自己养育子女的责任,以至于从胎教至完婚都要以慈爱之心相待。这可能是维吾尔族父母对子女较少惩罚、拒绝和否认而更多偏爱的原因。笔者认为,区域性、民族性、文化宗教信仰等特点是造成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这与尹文娟等[14]的研究基本一致,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民族性、国民性和地区性。

术后心理状况 篇3

[关键词] 老年食管癌;健康教育;适应状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80-01

健康教育是通过系统的[1]、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教育形式,促使人们采纳有益于健康行为方式,进而达到减少威胁健康的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据有关调查显示食管癌致病因素有很多,其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为辅,由于大多数患者都是老年人,其器官功能均有所减退,手术的耐受性差,加之高额费用,患者容易引起各方面的不适应,使疾病康复受到影响。本文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现总结如下,以供业内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接诊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2.8±3.2)岁,女性患者32例,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63.2±1.8)岁。所有调查对象在入院时均首次被确诊为食管癌,并行食管癌切除术,均符合调查研究条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以及婚姻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健康教育方案,该健康教育方案贯穿于患者入院当天至出院,平均每次健康教育时间25min,具体方案内容如下。

1.2.1 术前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当天,向其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师以及病区环境。由护士讲解术前检查、用药的临床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督促患者保持口腔清洁,进而减少口臭,增进食欲。向患者列举成功手术的病例[2],增强其安全感和信任感。规劝吸烟患者戒烟,术前保证患者营养补充,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患者休息质量。在术前3天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过程、手术后的不适以及应对方法,指导患者咳痰和腹式呼吸,并进行练习。讲解手术后切口保护方法,合适体位,饮食等注意事项。术前1天让患者练习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其掌握情况,予以进一步指导,重点要求患者牢记术后不适的应对方法。

1.2.2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2天内,根据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程度予以指导。术后3-5天内指导患者的活动与休息,强调其应注意掌握活动量,保证充分睡眠。出院前1-2天应教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营养,不偏食、精细混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适当的运动量,以减少术后各类并发症;督促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促使其形成自理和劳动能力。加强对患者的跟踪随访[3],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减少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心理。加强出院指导,督促病人按时用药,积极接受后续治疗,以便于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鼓励家属多关心照顾病患,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3 评价标准 在术后2天以问卷形式对患者的适应状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使用的问卷由本院查阅相关资料自行监制,包括自我概念,生理功能,相互依赖,角色功能四个方面,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评分,“没有”、“偶尔”、“经常”分别得分1分、2分、3分,由患者自行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统计采用t和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适应状况得分,术后自我概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相互依赖、角色功能以及总体适应情况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护理工作是通过健康教育唤起公众健康意识,使之改变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行为。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是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家属作为其主要看护者,在患者发病期间也承受着压力,因此应让他们参与到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协助患者恢复健康。这不仅有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也有助于其感受家人的关爱和支持。杨桂梅等人研究报道[4],在护士与患者交谈时,感受到老年患者精神压力大,对疾病的十分恐惧,又对家人深感愧疚,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昂贵的医药费用使其担心增加家庭负担,易产贬低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针对其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避免了患者因心理放弃治疗现象的发生,增强其积极从医的行为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关雪晴,伍妙慈,陈赛,周礼.健康教育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4(11):90-91.

[2] 刘东霓.住院老年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4,4(6):2.

[3] 张报慧,黄志红.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2,35(6):328.

术后心理状况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普外科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64例老年患者, 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2例, 其中男17例, 女15例;年龄61~79岁, 平均 (71.3±3.6) 岁;疾病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6例 (50.0%)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 (25.0%) ,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4例 (12.5%) , 慢性阑尾炎4例 (12.5%) ;伴有疾病:高血压病4例 (12.5%)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3例 (9.4%) , 糖尿病3例 (9.4%) , 慢性支气管炎2例 (6.2%) 。对照组32例, 其中男15例, 女17例;年龄60~80岁, 平均 (71.1±3.4) 岁;疾病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6例 (50.0%)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例 (21.9%) ,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7例 (21.9%) , 慢性阑尾炎2例 (6.2%) ;伴有疾病:高血压病3例 (9.4%) , 冠心病2例 (6.2%) , 糖尿病3例 (9.4%) , 慢性支气管炎3例 (9.4%)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心理护理, 即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 对患者进行较笼统的心理护理, 使之消除消极的心理, 积极地配合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对焦虑、抑郁患者

(1) 全面细致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躯体情况, 及时给予心理干预。 (2) 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 认识疾病的性质, 消除疑虑。主动热情与患者接触, 用大众化的语言进行鼓励, 告知其手术很顺利, 引导患者树立健康平常的心态。术后护士经常到病房看望患者, 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并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转移伤口疼痛患者的注意力, 采取舒适体位。患者若出现哭泣、纠缠等发泄情绪的行为, 要耐心抚慰。 (3) 多关心、同情和体贴患者, 对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时, 教会其用松弛疗法分散注意力, 如鼓励他们多听音乐、广播, 以及和家人、朋友、病友多交流。

注:1为两组干预前后各指标比较, 2为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指标比较, 3为干预组干预前后各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睡眠障碍评分差别较大, 不具有可比性, 未做进一步处理

1.2.2 对睡眠障碍患者

(1) 评估睡眠障碍情况, 努力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其信任, 在适当时机给予认知指导, 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 (2)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按时睡觉, 睡前不要急于快速入睡, 有利于使躯体和精神得到放松, 轻松入睡, 早晨醒来不恋床。 (3) 由患者最信赖的人陪护, 稳定其情绪。做好患者的保健指导, 多交流, 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心中的苦闷, 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有利于帮助其宣泄不良情绪, 改善心理状态。 (4) 对于严重睡眠障碍者, 必要时遵医嘱服用促进睡眠的药物。

1.3 评定标准[1]

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相关测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评定焦虑, S A 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 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的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 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 轻度抑郁为53~62分, 中度抑郁为63~72分, 重度抑郁大于72分。分数越高, 说明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总分范围为0~21分, 分数越高, 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生活满意度评定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 分值0~20分, 分数越高, 生活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生活满意度提高, 尤以干预组各指标改善效果明显 (除外焦虑)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及生活满意状况评分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及生活满意状况评分差别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 干预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 再加上受手术的痛苦、生活不能自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术后常出现心理问题,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 从而影响其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对老年阑尾切除术后的患者, 不但需要有正确的治疗方案, 而且还需要有持续专业的针对性心理指导, 因人施护, 有的放矢, 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基层医院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延续, 显得尤为重要。整体护理把人看成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的综合体, 所以需要整体、连续、系统而全面的护理。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护士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打针与发药上, 更要关注患者躯体的病痛, 重视患者心理上的健康及社会功能的健全。我们通过综合评估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情况,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明显缓解了相关状况, 提高了患者生活满意度, 使他们对待病情和生活的态度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篇5

单亲家庭中的.学生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人群.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区中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单亲中学生并与双亲中学生比较,试图探讨单亲中学生在特殊家庭环境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作 者:张志群 郭兰婷 作者单位:张志群(武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天津,300162)

郭兰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

术后心理状况 篇6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理健康与针对性护理;方法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01-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冠心病,是老年人人群中的比较高发的心血管疾病,除了会给病人带来长期身体上痛苦,也是让病人的家庭经济以及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2]。所以,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不仅仅要通过药物治疗,还需要注重病人的心理治疗,特别对于中老年病人而言。针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社区门诊进行诊治的167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展开了积极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于社区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67例,将这些病人根据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即分为实验组与参考组,其中实验组包含病人83例,男性病人44例,女性占39例,年龄范围62~81歲,平均年龄(72.6±4.2)岁,病程范围3个月~4年,平均病程(12.3±1.2)个月;参考组84例病人中,男性占46例,女性占38例,年龄范围为63~79岁,平均年龄为(71.8±5.5)岁,病程范围为1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13.4±2.3)个月,对比以上一般资料可知,无论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实验组病人与参考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3]。

1.2 护理方法

所以病人均采用传统心理护理,即包含心理教育、心理疏导以及情绪安慰的方法。实验组病人在以上基础上配合针对性心理干预治疗,即首先发放调查问卷,将根据病人心理差异分类,最后针对开展心理干预:1、焦虑型,出现焦虑症状的病人多是由于疾病引发的不良反应造成,特别是一些急性并发症,如心绞痛、血压不稳、食欲不佳、疲惫失眠等,而护理人员则需要诱导病人说出心里顾虑,仔细聆听,通过一些减缓并发症的方法配合心理疏导开展治疗。例如病人出现失眠,在许可情况下,护理人员可让病人聆听音乐或者阅读书刊杂志以分散精神压力,从而促进睡眠;2、抑郁型,抑郁型的病人往往会受到经济压力的外因以及疾病困扰的内因影响,治疗方法可以采用治疗流程以及治疗成功案例普及,让病人清晰了解自身疾病的情况,树立信心,同时配合心理知识普及,让病人通过心理暗示、心理转移等多种方法,学会自我调节和疏导负面情绪;3、躁动型,这也是冠心病病人常见的情况,因为冠心病诱发的主要人群就是以过于好胜、情绪易激动的人群为主,所以针对这种病人,可以协助病人积极锻炼,同时配合松弛以及认知治疗,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入手,让病人从生活中培养兴趣,同时教会病人采用正确的方式宣泄情绪,例如跑步、听音乐等等[4]。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以SPSS 13.0数据包展开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即百分率(%),同时通过t检测与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符合统计学意义[5]。

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病人83例,治愈42例,好转38例,无效2例,因急性并发症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5.23%,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41%;参考组病人84例,治愈36例,好转34例,无效12例,因急性并发症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83.33%,心理问题发生率为8.33%,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对比,发现明显差异且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可见下表见表一: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高发性、病程长以及治疗过程复杂的特点,而且临床并发症较多,无论身心方面,病人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所以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6]。而本次研究中,针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社区进行诊治的167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展开了不同心理的干预治疗,其中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配合传统心理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总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采用一般治疗参考组的83.33%,而心理问题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也要明显少于参考组。由此可见,一般治疗配合针对性心理干预,对于老年冠心病病人具有较大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冬,于大利,高秀梅,闫凤杰,王春艳,王晓伟.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05(15):211-212.

[2] 王艳玲.对在冠心病监护病房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01(02):90-92.

[3] 杨清风,田洪棒,汪奇,崔红.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干预效果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03(03):1474-1478.

[4] 马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9):523.

[5] 陈立新,靳淑霞.心理和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便秘的疗效评价[J].河北医学,2015:07(07):1213-1215.

术后心理状况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7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患者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 (2) 下肢骨折住院患者, 存在抑郁状态; (3) 手术治疗 (内固定或者外固定架治疗) ; (4) 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 (5) 同意参加此研究者; (6) 骨折前能够独立行走。研究采用横截面队列研究, 术后有97例 (58.1%) 患者存在抑郁状态, 其中男52例, 女45例, 年龄67.64±6.76岁, 其中已婚49.5%, 丧偶46.4%, 单身1.0%, 离异4.1%。纳入的抑郁患者, 文盲43.3%, 小学教育程度30.9%, 中学教育程度21.6%, 而大学教育程度4.2%。

1.2 研究方法

251例患者符合上述标准, 167例完成术后24h老年抑郁量表 (GDS) 问卷调查, 其中2例失访, 3例在1年内死亡。根据患者的入院资料,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 年龄, 性别, 教育程度, 婚姻状态。我们将GDS评分≥5, 认为患者处于抑郁状态。将术后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纳入本研究, 最终纳入97例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继续随访, 在患者术后12个月返院复查时, 再次进行老年人抑郁量表调查, 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 并且同时采用医疗社会支持量表 (MOSS ̄SSS量表) [3], 收集患者的医疗社会支持情况。一年后处于抑郁状态和非抑郁状态的患者分成抑郁组和非抑郁组, 分析两组上述资料, 进一步探讨抑郁状态继续存在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 两组的教育程度差异, 采用Mann ̄Whitney U非参数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年后仍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63.9%, 1年后抑郁状态消失的患者36.1%。整体上抑郁状态女性多于男性, 抑郁状态消失明显少男性。抑郁组医疗社会支持 (52.28±10.77) 明显高于非抑郁组 (41.98±9.72) ,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教育程度低于非抑郁状态患者 (P=0.004) 。见附表。

3 讨论

突然遭受创伤致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 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反应[4]。从本组资料中可见, 抑郁是突出的心理问题, 其次, 因创伤后长期卧床, 易使年老体弱、活动依赖他人的老年患者产生抑郁情绪, 影响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5]。

本研究讨论了患者长期的术后抑郁状态的情况, 为及时的患者心理干预提高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结果显示, 患者一年的抑郁为34%, 与先前的台湾学者 (36%) 结果较为接近[6]。

在抑郁的危险因素中的分析中, 我们发现, 女性患者、低医疗-社会支持、教育程度低的患者更易处于抑郁状态。这些研究与之前其他学者的研究报道类似, 女性患者更容易处于抑郁状态[7], 低的医疗社会支持[2]。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以文盲以及小学程度为主, 这也与我国的教育水平以及我院收治的病人以农村患者为主有关。本研究的只纳入本院的病人, 未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调查, 患者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偏倚, 同时样本量较少, 但仍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因此应呼吁社会与家庭多关心老年患者的生活, 保证其生活质量。对于教育程度偏低的患者, 应提供通俗易懂的信息资料,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降低其抑郁程度, 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 如疾病的治疗方案、功能锻炼的作用、疾病的转归等, 增加其对疾病的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在不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前提下, 同时加强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 传授锻炼方法、交待日常生活以及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 嘱咐注意复查等, 避免任何可能影响患者安全感的行为, 消除患者顾虑。进一步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从躯体、心理等方面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选取16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 收集年龄、性别、婚姻状态, 教育程度资料, 在其术后24h、1年时采用老年人抑郁量表对其进行测试, 记录抑郁状态。结果58.1%患者在术后存在抑郁心理, 术后1年37.0%患者依然存在心理抑郁情况。其中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多为女性患者以及医疗社会支持程度低, 教育程度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一年后仍部分存在抑郁状态, 对此护理人员要进行有效沟通.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针对原因, 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女性、医疗社会支持程度低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抑郁

参考文献

[1]韩月明, 冯周莲, 康玉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 2009, 16 (14) :76-77.

[2]Chou K L, Chi I.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elderly[J].Aging Ment Health, 2003, 7 (3) :224-231.

[3]Yu D S, Lee D T, Woo J.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ocial support survey (MOS-SSS-C) [J].Res Nurs Health, 2004, 27 (2) :135-143.

[4]吴朝辉.对5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24 (10) :313.

[5]陈颖儿, 崔秀梅.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J].现代护理, 2005, 11 (6) :461-462.

[6]Shyu Y I, Cheng H S, Teng H C, et al.Older people with hip fracture:depression in the postoperative first year[J].J Adv Nurs, 2009, 65 (12) :2514-2522.

术后心理状况 篇8

关键词:舌癌,综合护理干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致死率较高。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外观及进食、语言等功能受到较大影响,术后患者可能产生严重心理负担,不利于术后辅助治疗和康复[1]。研究认为,心理状态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有关[2,3]。 由于疾病及手术造成的功能缺损或降低,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生活负担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提高舌癌术后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3 年1 月~2015 年3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科住院治疗的舌癌术后患者66 例,年龄41~69 岁,平均(51.93±7.56)岁;男42 例,女24 例;TNM分期Ⅰ期12 例,Ⅱ期44 例,Ⅲ期10 例。 纳入标准:病理检验证实为舌癌;顺利完成舌癌根治手术;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其他内科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 例。 两组年龄、性别、TNM分期、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舌癌术后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功能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综合并优化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2.1护理临床路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组织制订舌癌患者护理临床路径,对舌癌患者进行阶段性细化,制订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和标准,对护士进行护理临床路径培训,并遵循临床路径执行日常护理,填写临床路径表。

1.2.2心理干预和情绪治疗采用患者能接受的方式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寻找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个体主要原因给予合理情绪疗法干预[4]:首先要让患者正视导致目前状态的真正原因,即疾病本身,作为合理观念,其他的原因都是不合理观念;强化合理观念,通过举例子、比喻、新思维导入等方式正向强化合理观念,通过战胜疾病的过程改善现状的心态,揭露其不合理性和悖论,反向强化合理观念,从而树立通过战胜疾病的过程改善现状的心态;不良情绪体验式引导,针对患者持续的不良情绪进行想象性引导,让患者体验当不良情绪达到最糟状态的感觉,释放情绪,并引导患者学会缓解和改善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引导患者体验情绪改善的过程,从而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指导患者学会合理情绪疗法干预的步骤和方法。

1.2.3舌功能和生活行为训练结合常规舌功能训练和生活行为训练,让患者学会舌功能训练方法,坚持练习,改善进食习惯、饮食结构,促进进食和吞咽功能恢复;培养音乐欣赏、歌曲欣赏有助于放松身心,并可在音乐、歌曲中锻炼构音、语言功能,提高患者舌功能训练效率和乐趣。

1.3 评价工具

干预前后均进行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是应用最广泛的著名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适用于16 岁以上人群,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9 个维度,90 个条目,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WH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6]:通过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精神支持等维度及1 个总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干预前SCL-90 量表评价各维度评分均偏高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评分降低,其中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及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前WHOQOL-100 量表各维度及总量表评分均偏低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升高,而观察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精神支持及总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

舌癌是发生在舌部的恶性肿瘤,多为鳞癌,恶性程度较高且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需对病灶部位及头颈部淋巴结进行清扫,从而造成舌缺损或缺如,直接影响患者构音、语言交流功能,更加剧患者压抑的心理状态,亟需对之进行心理干预[7]。现代医疗观念认为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疾病治疗和长期生存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由于疾病或治疗而造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进一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良好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重新确立自我价值,从而激发求生意志[8,9]。

注:t1、P1为干预前两组比较;t2、P2为干预后两组比较

注:t1、P1为干预前两组比较;t2、P2为干预后两组比较

本研究结合常规护理措施、临床工作经验和文献研究结果制订一套综合护理干预方案。 在护理方面采用临床路径对日常护理进行规范,将优化的各阶段护理措施以时间线为依托进行统筹安排,优化的护理措施以高效、优质、舒适、经济为目标,兼顾医疗质量和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处处为患者着想,制订更符合患者利益的护理方案。 临床路径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统筹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可以提供直接的指导,临床路径成为护理工作在医嘱之外的有效指导,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有更好的预见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临床路径在各科室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均显示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由于较高的预见性还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0,11]。

在心理护理方面以心理干预和情绪治疗为主,并加入到护理临床路径中成为舌癌术后护理的基本内容。 交流和沟通是心理干预的主要手段,舌癌术后患者由于构音或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更应该加强与患者多方式交流, 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纾解不良情绪;舌癌患者年龄层偏大,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或老年患者应耐心循证适当的交流方式,尽量让患者敞开心扉。 从交流中患者可以感受到外界的关心和帮助意愿而获得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存在的主要不良情绪采用情绪治疗干预,恶性肿瘤患者易被不良情绪绑架[12,13]。 情绪疗法是一种认知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制,情绪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患者想象、 体会不合理情绪从而树立对现状的合理观念,引导患者摆脱不合理观念的束缚,对于舌癌患者应该树立疾病本身作为现状的合理观念,从而正视疾病的治疗,明确配合治疗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才是改变现状的方法,重新建立健康观念[14,15]。 教会患者在体会最差情绪时如何进行缓解的方法,使其体验心理解脱的过程和感受,加深对情绪治疗的认知,并可以在日常出现不良情绪时进行自我调节。 此外需要指导患者重新掌握基本生活功能,舌癌术对患者生活功能最大的影响在于进食和语言,因此指导其进行舌功能恢复尤为重要,在常规的功能锻炼基础上引入丰富、轻松、活泼的方式,主要以悦耳的音乐、歌曲为引导,既可以放松身心,调节生活情趣,又可以激励患者从音乐、歌曲中锻炼构音[16,17,18,19,20,2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患者对音乐介入的反应均较为积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及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较大幅度改善; 观察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精神支持及总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整体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术后心理状况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10例, 其中男70例, 女40例, 年龄14~76岁, 平均 (42.7±5.6) 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56例 (50.9%) , 高处坠落伤23例 (20.9%) , 打击伤18例 (16.4%) , 跌倒伤10例 (9.1%) , 其他3例 (2.7%) 。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3例 (20.9%) , 躯干骨折67例 (60.9%) , 下肢骨折20例 (18.2%)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原因、骨折部位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1.2方法

两组均在复位固定手术后连续护理3 0 d。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早期制动、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休息、做好患者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特点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包括以下步骤: (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聆听患者主诉, 使其感觉到被关注和被尊重,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解释和疏导, 缓解恐惧、焦虑、忧郁和愤恨的情绪, 增加患者配合度, 建立治愈信心; (2) 创造良好医疗环境:介绍医院环境, 引导患者适应, 提供书籍、报刊和音乐, 缓解患者各种不良情绪; (3) 促进患者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他人, 与其他病患、亲属和医护人员交流, 抒发消极、忧郁情绪, 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3], 得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根据患者每日坚持功能锻炼的次数和时间评定功能锻炼依从性[4]: (1) 依从性好:锻炼≥2次/d, ≥15min/次; (2) 依从性差:≤1次/d, ≤1 5 m i n/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 P S S 1 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大体一致, 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见表1。

2.2 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好者占92.7% (51/5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 (42/5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6 4, P<0.05) 。

注:1为护理前两组比较, 2为护理后两组比较, 3、4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

3 讨论

心理护理干预也可称为心理矫正治疗, 指的是干预的重点放在可以观察到的外在行为或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 通过学习来调整或改变个体的异常病态心理及躯体症状, 以构建健康的行为[5]。创伤骨折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不良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等, 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和效果。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焦虑程度、不同手术部位等对患者自身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6]。因此, 应加强创伤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我院成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创伤性骨折患者主要有四大心理特征: (1) 恐惧:正如我院调查的致伤原因, 创伤性骨折大都由交通事故和意外暴力所致, 伤痛突然发生, 产生强烈刺激和惊吓, 因而患者有恐惧心理。尤其是特大意外事故, 常伴有他人伤亡, 恐惧情绪更加明显[7]。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事发突然, 缺少对手术的了解, 加深了恐惧心理。 (2) 焦虑:创伤性骨折术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进展缓慢, 患者常产生急躁不安情绪, 影响饮食和睡眠。经统计[8], 大多数青壮年创伤性骨折患者负责主要家庭经济来源, 焦虑情绪更甚。 (3) 忧郁:创伤性骨折病程漫长, 需要牵引或固定的患者被迫卧床1~2个月, 生活难以自理, 枯燥乏味。加之对外界因素的牵挂, 患者很容易产生精神压力, 以致情绪低落, 郁郁寡欢。 (4) 愤恨:由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致伤原因多为外界暴力, 较为突然, 患者难免对肇事者或伤害者不满, 甚至愤恨。当无法接触到肇事者时, 容易将这种情绪转嫁到医疗上, 表现为拒绝治疗、不满意医护人员等。

我院为改善创伤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增加患者依从性, 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包括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创造良好医疗环境和促进患者交流等措施。结果表明,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等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这与庄永秀等[9]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 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 加速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陈兰英.创伤骨科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的观察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5) :467.

[2]刘梅, 刘林, 许勤,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872.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38.

[4]肖顺贞.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4.

[5]王晓飞, 洪九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治疗68例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9) :788.

[6]张秀美, 杨会.高龄骨折患者手术中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4) :2052.

[7]戈勤妹, 王敏.开放性胫腓骨骨折9例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12) :63.

[8]张先棠, 李茹, 石秀峰, 等.骨折卧床患者便秘舒适型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7) :1149.

术后心理状况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以及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对象。入选标准: (1) 有明确的外伤史, 包括车祸、坠落、撞击伤等; (2) 受伤局部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3) X线检查和CT扫描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4)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骨折、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其他部位骨折; (2) 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 (3) 存在手术禁忌证者; (4) 未取得知情同意者。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并根据术后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 对照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护理方式

1.2.1 健康教育

通过一对一健康宣讲和交流的方式让患者和家属了解骨折治疗的相关知识, 认识到术后正确的卧床方式以及良好的心态情绪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同时向其讲解自主体位翻身方式, 并在卧床过程中予以运用。

1.2.2 情绪疏导

通过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在出院后所出现的不良情绪反应, 并运用相应的护理知识对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 鼓励患者多于家人及医务人员交流, 以正确缓解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术后2周和4周时, 分别观察和检测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检测生理应激指标时, 采集患者的外周血5m L, 离心后取血清检测血糖水平和胰高血糖素水平;观察心理应激指标时, 焦虑情绪采用HAMA自评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 、抑郁情绪采用HAMD自评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疼痛情绪采用NRS自评量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

术后2周时,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 (4.90±0.57) mmol/L、HAMD评分 (18.52±1.98) 、HAMA评分 (16.84±1.78) 、NRS评分 (4.32±0.64)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高血糖素水平 (13.13±1.42) IU/m L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术后4周时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

术后4周时,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 (4.65±0.57) mmol/L、HAMD评分 (15.21±1.32) 、HAMA评分 (14.45±1.23) 、NRS评分 (2.96±0.5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高血糖素水平 (14.05±1.53) IU/m L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股骨骨折是一类多由暴力损伤直接引起的外伤性四肢骨折类型, 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以及股骨粗隆间骨折[1]。来自外界的暴力包括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2]。其中, 直接暴力包括交通意外、施工意外等引起的挤压、冲撞, 间接暴力包括摔伤、坠楼等引起的旋转等[3]。临床上股骨骨折患者多由明确的外伤史, 并结合骨折部位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4]。股骨不同部位的骨折处理方式不同, 其中, 股骨粗隆间骨折处理较为复杂、术后恢复慢、致残率较高, 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5]。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已经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方式[6]。髓内钉作为新型的内固定材料, 其在设计上遵循股骨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一方面能够保证骨折断端的骨性连接, 另一方面能够保证骨膜的血液供应[7], 在股骨骨折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但是患者在术后因疼痛、长期卧床等一系列因素会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8]。因此, 在手术治疗后应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保证手术治疗。

机体在发生应激反应时, 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释放、抑制胰岛素受体的生物学活性, 进而升高血糖水平;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诱发焦虑、抑郁、疼痛等负面情绪[9]。因此, 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以及焦虑、抑郁、疼痛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机体的应激情况[10]。在上述研究中, 我们观察了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上述应激指标的改变, 旨在为临床中改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式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的应激指标可以发现, 术后2周时和术后4周时,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HAMD评分、HAMA评分、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程度均弱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术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观察术后2周和4周时的应激状况。结果 术后2周时和术后4周时,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HAMD评分、HAMA评分、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激状况, 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心理护理,应激

参考文献

[1]付丽华.应用躯体移动评估表指导髋部骨折病人的体位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8, 8 (1) :23-24.

[2]焦广俊, 刘海春, 王洪亮.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Gam ma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 19 (22) :1858-1862.

[3]黄俊, 纪方, 曹磊.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 (10) :1261-1263.

[4]王海全, 田金凤, 焦玉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山东医药, 2011, 51 (46) :105-106.

[5]文毅.综合性治疗措施对四肢骨折患者恢复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3) :70.

[6]杨巧燕.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8) :1444-1445.

[7]范德群.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骨折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1, 3 (12) :17-18.

[8]崔晨辉.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护理干预6 0例[J].中国中医药, 2011, 9 (9) :105-106.

[9]廖灯彬, 叶霞, 刘晓艳.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11, 18 (12) :1-3.

当代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篇11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是最有朝气的时期,思维敏锐活跃但也容易进入误区,出现偏激。做事情不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调。对心理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健康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则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主要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突破,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必要手段。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和来自家庭学校等压力,心理上出现了不健康现象,严重者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同学。如果不加以重视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畸形、性格怪异,报复社会等等诸多情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学业压力大

压力大是中学生心理不健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业的繁重,家长的逼迫,升学考试的激烈竞争,天长日久自然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大考小考月月考,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对于初中学生应该属于享受大自然,但时间不允许一去不复返,家庭社会时刻都在给他们敲着警钟,他们怎能放松,只有闷头学习,才会有另家长老师的满意成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你,身心得不到放松,没有学习主动性,认为学习室一种负担,一部分心理就会厌学等等状况。7年11班同学刚刚初一就已经出现这种厌学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想办法怎么去疏导学生,首先让他们爱来学校到爱上学校。

二、逆反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考,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表现极好,但是只要回到家里,大相径庭,和父母就像冤家路窄一样,逆反心理极强。还有和老师也有逆反心理,对老师的善意批评不能正确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故意不完成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给予关心和正确的对待方式,在课堂上让这样的学生多回答问题,自我意识强就让这样的他们尽情展现。

三、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师由于过多自我否定和多次失败导致的,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对自己也高要求,但也许很多时候没有证明他们的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初一月考到期中考试,也许两次成绩不是很理想,加之家长老师的施压,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就会造成心理阴影。

还有我校有一部分农民工子女,来自农村的他们相对见识少,自卑心理极强,同学关系不协调,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害怕老师同学瞧不起,七年10班的刘同学每次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都是很小,手想举起来可又害羞,针对这些情况就是需要及时鼓励对他们给予肯定。

四、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不和或者破裂,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使他们没有安全感,缺乏温暖,更没有心情顾及学习,从而导致出现心理偏激,本是充满阳光的年龄可却相反,在我所带班级中有几个这样的情况,家庭名存实亡,他们就从其他方面获得心理满足和那份缺失的肯定,比如王同学放学就进网吧,由于睡眠保证不了,课堂上就瞌睡,和同学交往少,对学习没兴趣,也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而且有严重的厌世心理,对于这样的情况,只要父母能给予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抛弃你的孩子。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认为,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等方面的辅导。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作正确的归因分析,如进行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帮助受挫的学生客观分析自己达不到预定目标的主客观原因,引导他们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调整原定的目标,并为之全身心投入和努力。 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2)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有些教育学规律看似简单,往往被忽视,但的确是提高教育效果的“灵丹妙药”。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受挫的中学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往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创造条件变换情境——改变氛围法是应对挫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建议受挫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或喜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适,如听听音乐、打打球,借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对天生好静的受挫者,可采取心理热线、个别谈话、意见征求会等方式,给其提供宣泄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把受挫的经过和目前的心境讲述出来;或建议其与知心朋友交流,在交谈中,除了可得到同情和摆脱困境的力量外,还能听到别人的分析和忠告,烦恼的心情会随之逐渐消散。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是强大的同是也是脆弱的,应该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就当自己重回青春走一次,陪孩子慢慢长大,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学校的温暖,从而鼓起勇气去战胜挫折,迎接属于他们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黄锦衣,蔡钾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2,10.

[2]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07.

[3]宋德如.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检视[J].教育科学研究,2001,09.

[4]魏霖,杨勇超.郑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04.

术后心理状况 篇12

关键词:肛肠疾病,手术患者,排便,护理

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排便是其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提高患者术后排便的护理工作, 作者于2011年1至12月对105名术后患者进行排便情况调查与结果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肛肠疾病患者105例, 其中男61例, 女44例, 年龄18~86岁, 平均42岁;混合痔50例, 肛周脓肿25例, 肛瘘21例, 肛裂6例, 直肠息肉3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术后排便情况调查表, 在患者术后第2天, 由专人负责, 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后, 采取问卷答题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 一般资料, 即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 (2) 术后排便状况包括术后排便心理 (恐惧与否、原因包括疼痛、出血、换药、感染) ;术后首次排便的时间 (术后1~2 d、3~4 d、>4 d) ;排便方式 (自行排便或使用开塞露) ;术后排便疼痛感 (使用VAS评分) ;住院期间是否使用通便药物;术后排便伴随现象 (如出血、便秘、腹泻、肛门坠胀等) 。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排便心理

肛肠术后恐惧者91例 (86.7%) ;恐惧的原因:疼痛者96例 (91.4%) , 出血者100例 (95.2%) , 换药者89例 (84.7%) , 伤口感染者56例 (53.3%) 。

2.2 患者术后的排便状况

患者术后首次排便的时间与方式: (1) 时间。首次排便术后1~2 d的患者86例 (81.9%) ;术后3~4 d 17 例 (16.1%) ;术后>4 d12例 (11.4%) 。 (2) 方 式。术后自行排便者79例 (75.2%) , 使用开塞露灌肠者26例 (24.5%) 。患者术后排便疼痛感觉VAS评分:0~3分的患者9例 (8.5%) ;4~6分的患者53例 (50.4%) ;7~10分的患者43例 (40.9%) 。术后患者使用通便药物的94例 (89.5%) 。术后排便伴随现象: (1) 出血者105例 (100%) , 持续时间3~4 d 者83例 (79.0%) , 5~7 d者38例 (36.1%) ; (2) 住 院期间有出现过便秘患者29例 (27.6%) ; (3) 有 31例 (29.5%) 的患者出现过腹泻, (4) 有76例 (72.3%) 的患者便后伴有肛门坠胀感。

3 讨论

3.1术后患者排便的恐惧心理原因分析

肛肠术后患者排便恐惧的原因: (1) 疼痛 ①部分患者 (如肛周脓肿、肛裂) 术前肛门部疼痛比较明显, 导致患者术后排便的心理障碍;②来自同病房患者的排便疼痛经验告知, 产生不良排便心理;③术后因齿线附近组织受损, 肛门直肠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 (2) 出血。部分患者术前疾病以出血为主要症状 (混合痔内痔出血为主) , 术后担心排便时伤口撕裂出血。 (3) 换药。部分对疼痛敏感患者担心术后换药对伤口的刺激引起疼痛。 (4) 伤口感染者大部分是患者术前已有感染存在者 (如肛周脓肿、肛瘘) 担心排出的粪便污染伤口加深感染。

3.2 患者术后排便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 患者术后首次排便问题分析:①11.4%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大于4 d, 这些患者术前大多有便秘病史, 少数患者为避免排便疼痛而减少进食量或禁食, 肠道内没有足够粪便刺激肠蠕动;②24.5%的患者自行排便困难或因惧怕排便疼痛而不敢用力排便, 选择使用开塞露灌肠, 以减轻排便疼痛, 减少痛苦。 (2) 患 者术后排便疼痛感觉VAS评分:7分的患者占40.9%, 因为人体肛门区域神经丰富, 对疼痛尤为敏感[1];术后排便时肛门扩张粪便直接刺激或摩擦伤口, 有便秘或便质干燥者疼痛更明显。 (3) 术后排便出血, 因肛门手术伤口为开放性, 术后早期用力排便时使伤口局部撕裂从而发生出血;中晚期7~10 d是痔核脱落阶段[2], 感染的痔核根部出血。 (4) 肛门坠胀感:排便刺激痔核的结扎线对痔核产生牵拉;患者因疼痛而排便未一次性排尽;少数患者术后并发肛窦炎。 (5) 排 便形态改变 (便秘或腹泻) :肛肠疾病患者术前大多有便秘病史, 加之术后进食量少, 饮水亦不足, 缺乏运动等致粪便在直肠内储存时间过长, 水分被吸收, 大便干燥而难以排出[3];腹泻者术后饮食 (润肠通便食物过量、过于油腻等) 矫枉过正;通便药物的非合理化应用;抗生素的应用致使肠道菌群失调;个别患者对术后炎症刺激反应灵敏, 肠道蠕动增强等。

4 对策

4.1 心理支持

术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精神上安慰, 缓解其恐惧心理, 建立乐观自信的术后排便心理状态;鼓励患者于术后1~2 d早期排便;告知患者术后排便可能会出现的伴随现象;对于术后出血、坠胀感、排便形态改变给予细致、合理化的解释, 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情绪。

4.2 排便前护理干预

(1) 饮食宣教:进行术后饮食知识指导, 纠正患者为避免排便自行禁食或减少饮食的想法[4];鼓励其多饮水, 晨起空腹饮一杯蜂蜜水 (糖尿病患者慎用) , 每天保证2 000 ml左右;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类、粗粮类食物。 (2) 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术后第2日即可下床活动, 以促进肠蠕动;睡前于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或做提肛运动, 促进排便。 (3) 合理用药:遵医嘱予通便药物, 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并加强观察, 如出现腹泻及时调整药量或停药;对于疼痛特别敏感患者可以排便前半小时预先口服止痛药物, 避免排便时疼痛;遇排便困难无法自行排便患者予小剂量开塞露灌肠,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引起剧烈疼痛;排便前可予温水坐浴, 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 可有效缓解疼痛[5], 促进排便。 (4) 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早餐后结肠蠕动最强, 可有意识进行蹲厕, 取坐位, 时间不宜过久, 5 min左右。

4.3 排便后干预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便后缓解疼痛的方法:患者排便后立即予中药温水坐浴10~15 min, 利用中药成分的消炎、止痛作用;患者等待换药期间或换药后可局部使用热水袋或温热毛巾热敷, 通过局部热效应快速减轻疼痛;必要时合理给予止痛药物。对于排便伴有出血者, 少量出血并可自行停止者,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精神安慰, 缓解其紧张情绪;不能自行停止的大量出血患者, 医护人员要及时采取局部止血措施。肛门坠胀感明显患者可酌情用开塞露灌肠将粪便一次行排尽, 嘱患者多卧床休息, 同时予局部热敷和微波理疗。对并发肛窦炎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保留灌肠。

护理人员在对肛肠术后患者排便护理上要给予心理支持, 在排便的各个阶段提供全面的知识指导, 细心观察及时提供解除患者因排便产生的疼痛、出血、便秘、肛门坠胀等问题的干预措施, 让患者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全面、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秦顺爱.整体护理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 2007, 9 (29) :78-79.

[2]李晓娟, 李丽丽.肛门术后疼痛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 (147) :115-117.

[3]赵熙, 缪剑辉.自拟方治疗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156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 (4) :539.

[4]雷庆英, 宁淑梅, 王利.对肛肠手术后患者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28 (13) :95.

上一篇:管理与保护下一篇:双闭环速度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