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机型产品市场分析

2024-05-25

主流机型产品市场分析(共5篇)

主流机型产品市场分析 篇1

本部分主流机型市场分析报告,还是延续以往的分类,对冷水机组(包括离心机、风冷螺杆、水冷螺杆、模块机)、冷媒变流量机组(包括变频多联机组、数码涡旋机组)、溴化锂机组、水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分体式水环热泵机组、整体式水环热泵机组)单元机组以及末端这六大类产品的整体市场发展进行分析。其中,对冷媒变流量机组和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分析将不再延续以往对产品进行细分。

2014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发展没有延续了2013年的发展势头,整体市场明显放缓。不过,在当前经济下行形势的压力下,中央空调市场依然保持了8.5%的增长。从各个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多联机、单元机和末端产品的增长率均超过10%。多联机的增长率高达15.3%,成为整个系列产品中增长率最高的产品,单元机其次,增长率达到12%,末端产品增长幅度达10%。就其他产品方面,除了离心机和模块机分别有6.3%和9.5%的增长率外,风冷螺杆、水冷螺杆、溴化锂、水地源热泵产品均较2013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水地源热泵产品下滑幅度达9.5%,溴化锂机组下滑6.5%,而风冷螺杆和水冷螺杆下滑均在7.7%左右(表1)。

主流机型产品市场分析 篇2

2010年, 中国中央空调市场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主流机型产品市场表现均好于2009年。在宏观环境利好的情况下, 多联机继续以增长的态势在市场中发展;离心机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风冷螺杆机依然是市场份额较小且占有率较稳定的一类产品;水冷螺杆机产品市场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溴化锂机型产品在民用市场上有所萎缩, 在工业市场上有一定增长;水/地源热泵产品由于政策的利好以及各主要厂家推广力度的加大, 整体占有率有所上升;单元机市场在2010年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近年来, 热泵热水器产品成为诸多厂家关注的热点, 2010年市场增长率超过100%;此外, 本刊还对地暖产品进行了分析 (图1) 。

离心机:几家欢喜几家愁

众所周知, 离心机设备与其他冷水机产品相比, 有着较高的利润回报, 同时, 由于离心机设备绝大多数是非标产品, 用户除了需要购买设备外, 在日后的维修服务中对于设备制造企业的依赖性更强, 包括技术、系统、零部件等各个方面, 对于企业来说, 由此带来持续性的市场回报甚至会大过设备销售市场的空间。此外, 离心机产品, 在许多特定场合的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特别是大型建筑和对制冷量有一定要求的场所。对于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项目来说, 大机型的优势毋庸置疑, 如核电站、地铁、科研场所等项目。正是基于上述几点, 离心机市场备受行业关注。

2010年, 国内离心机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依然保持品牌高度集中, 整体销量与2009年相比有一定上升 (图2、图3、图4、图5) 。

基础投资促容量增加

2008年11月9日, 国务院公布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 预算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以刺激国内经济稳步增长。这4万亿元的投资涉及的基本上都是基础项目, 其中有很多项目涉及到中央空调产品。调查表明, 经过1年多的发展, 处于投资最末端的大型中央空调开始受惠, 有50%以上的离心机项目与国家投资计划相关联。

多寡头局面逐渐被打破

长久以来, 国内大型机组市场一直是外资品牌唱“独角戏”。江森自控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4大品牌几乎牢牢占据着各地市场的主导地位, 而离心机组市场更为夸张, 4大品牌占有率曾经一度接近95%, 属于绝对垄断的态势 (图6) 。

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他厂商争夺“蛋糕”的决心。2010年, 以美的、格力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增长幅度惊人, 不仅在商业项目上表现出色, 在工业项目和政府项目中均有所突破。顿汉布什、世纪东元、LS等有不俗的表现。另外, 新生势力还注重新产品的推广, 美的热泵离心机、格力高效离心机、海尔磁悬浮离心机等产品在各地推广地“如火如荼”, 值得一提的是, 格力首次将离心机广告搬上了央视。

过度投资致产能过剩

一方面产能过剩, 一方面项目再建。

一直以来, 行业有“小型中央空调是进入行业的门槛, 大型中央空调才是真正体现实力”的说法。究其原因, 无非是因为大型中央空调的技术门槛远比小型中央空调高得多。2005年以前, 进军离心机市场成为众多实力品牌的梦想, 如今上马离心机产品已不再是行业新闻。乍看起来, 中国离心机市场已经进入“繁荣期”。但据调研数据显示, 离心机产品线多数处于“半饥饿”状态, 甚至有品牌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产离心机产品线, 其销量却少得可怜, 销售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如此, 离心机市场巨大的诱惑力还是吸引了许多新生品牌进入。产能过剩的表象是产大于销, 实际是“一窝蜂”上马同一产品的恶果。

一个产业, 无论眼下多么红火, 如果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 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扭转, 其结果必然是恶性竞争、扩张无序、行业失衡。不仅后进入者可能遭受重大投资损失, 原先企业亦必然被拖累, 本来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产业将遭到沉重打击。

风冷螺杆机:四平八稳

同样是螺杆机, 与水冷螺杆机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相比, 风冷螺杆机市场可谓是“门庭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有2点: (1) 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风冷螺杆机组的市场销售范围较为狭小; (2) 由于风冷螺杆机组的生产技术要求远高于水冷螺杆机组, 因此从事风冷螺杆机组生产的厂家数量明显少于水冷螺杆机组厂家 (图7、图8) 。

2010年度, 风冷螺杆机依然是市场占有份额最小的产品类型, 其市场占有率与2009年度基本持平。在区域方面, 在占比最大的华东、华北、华南、华中4大区域中, 华东、华南、华中的风冷螺杆机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滑。从品牌表现方面来看, 风冷螺杆市场还是以江森自控约克、特灵、开利、麦克维尔、顿汉布什、日立冷机、美的、格力8大品牌为主, 与2009年度相比, 8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上升。

2010年度, 在中央空调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 风冷螺杆机产品市场也获得了一定的增长。由于总体规模太小, 加上受区域限制等因素, 风冷螺杆机市场并没有太多品牌的介入。也正是如此, 风冷螺杆机市场的品牌格局较为稳定。

水冷螺杆机:百花齐放

与离心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相比, 水冷螺杆机组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因此水冷螺杆机组市场的品牌数量较多。近年来,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需求量快速上升, 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成熟期。

2010年, 国内水冷螺杆市场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 同比2009年增幅达到10%。包括江森自控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顿汉布什在内的几大外资品牌仍然在水冷螺杆机组市场中占据50%以上份额, 但是较往年相比, 占有率呈现下滑的趋势;凭借在品牌、技术研发、资金实力、渠道、管理及推广上的优势, 不少品牌异军突起, 如美的、格力、海尔、清华同方、盾安、奥克斯、志高等国产品牌加大了市场运作力度, 整体市场占有率上升较快, 而国祥、东元、台佳等台资品牌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值得一提的是, 日立冷机在2010年表现强劲, 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从区域格局来看, 华东、华南、华北依旧是水冷螺杆机组最重要的市场, 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区域水冷螺杆机组的应用呈上升趋势 (图9、图10、图11、图12) 。

2010年, 水冷螺杆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 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 螺杆式冷水机组向大冷量的方向发展较快, 对离心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替代性也日益加强, 尤其是近几年来电荒状况得到缓解, 燃气、燃油价格飞涨, 吸收式冷水机组市场整体缩减, 给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 近年来热销的多联机、模块机产品开始抢占小冷量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市场份额。此消彼涨, 螺杆式冷水机组前景值得期待。

(2) 技术虽然渐趋成熟, 但是“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国内企业的螺杆机产品与合资品牌相比差距正在缩小, 由于质量有保证, 而且价格低, 因此颇具竞争力。螺杆机组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由于螺杆机产品现已成为“通路货”, 目前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大多有此类产品, 即使没有, OEM也非常容易。如今, 厂家在机组本身下功夫比较困难, 也难有大的突破, 因此应该从系统上去把握, 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尽管如此, 厂家为寻求突破, 纷纷推出新品, 以差异化竞争策略抢占市场。其中, 开利推出了23XRV高效变频三螺杆冷机最具代表性。

(3) 市场鱼龙混杂, 奏响不和谐之音。随着大批企业的涌入及竞争的加剧, 水冷螺杆市场已经出现了不和谐之音, 诸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战”盛行等。

溴化锂:市场面临转折?

近几年, 伴随全国性电荒的逐步缓解和燃气、燃油价格的节节上涨, 国内各地溴化锂机组市场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在民用市场上更是难觅溴化锂机组的踪影。如今, 溴化锂机组产品的前景和走势常在业内引起争论, 溴化锂机组市场真的面临转折点了吗?

2010年, 国内溴化锂市场相比2009年略有增长, 这也是该市场首次改变近年来连续萎缩的现象, 这与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息息相关 (图13、图14、图15) 。

尴尬的处境

内外销市场此消彼长成为这几年溴化锂市场的显著特点。2010年, 尽管溴化锂机组内销市场有所好转, 但与外销市场相比起来略显动力不足。在中东、西亚等石油和天然气的高产区, 溴化锂机组发展势头始终良好, 这使得国内企业逐渐将重心转向海外。

溴化锂机组无污染、节电, 这些都是被行业认可的优势。在一些特定场合 (如高温环境) 大型集中式中央空调设计中, 选用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利大于弊;溴冷机不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且可以利用余热和废热, 因此具有显著的环保和节能特征,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 溴化锂机组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的缺陷, 正如其优势一样鲜明, 再加上国内市场推广乏力, 业主认知度有限, 不少人对溴化锂机组的未来发展产生疑虑, 并认为这一技术在短期内难有更大突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品牌将如何求索?市场将何去何从?

品牌求突破

事实上, 溴化锂机组并非无路可走, 几个主要溴化锂品牌远大、荏原、双良、希望深蓝在2010年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图16) 。

总的来说, 几个主要溴化锂品牌的市场表现呈现出几大特点: (1) 品牌推广力度和调整步伐加大。双良、荏原、希望深蓝等品牌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和案例, 抢占市场份额。荏原等品牌产品线不断壮大, 并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离心机、螺杆机等冷水机组上; (2) 品牌对余热利用市场的重视程度增强。2010年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促使很多工业企业把余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上了议事日程。余热利用市场成为双良等品牌提升业绩的有力保障; (3) 品牌寻找新的发展方向。2010年, 远大与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合作, 不仅创下了溴化锂机组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更为其发展集中式区域供冷做了铺垫 (表1) 。

市场在转型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 工业节能市场需求被逐步激发, 溴化锂机组在2010年的回款额高于2009年度, 但仅仅是随着整个中央空调市场容量的增长而增长, 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依然“捉襟见肘”。

残酷的竞争逼迫溴化锂机组市场转型,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品牌重视: (1) 加强技术创新。目前真正从事溴化锂机组制造的企业仅有10家左右, 研发能效比更高的新产品、不断完善技术与管理模式、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成为品牌竞争的根本; (2) 加大推广力度。品牌应选取典型工程案例进行宣传, 邀请业主实地参观, 解除业主的疑问和后顾之忧; (3) 拓宽营销思路。远大与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合作不仅成功地完成了战略重组, 且频繁“给力”可持续建筑。

溴化锂机组要想取得突破, 应当站到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发展方向。任重道远, 但前行是唯一的选择!

多联机:下一个路口见

多联机在近几年中央空调市场上的“疯狂”业内皆知, 2010年再次提速。凭借产品优势、营销策略、市场推广等综合竞争力, 多联机在房地产、轨道交通、大型建筑等多个领域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 市场占有率达到34.1%。

这得益于市场上的表演者———品牌。2010年, 众多多联机品牌以过硬的实力、精湛的技术和卖力的表演让多联机市场这个“大舞台”变得更加“炫目多彩” (图17、图18、图19、图20) 。在2010年度10大政府空调采购项目中, 仅多联机 (可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 就占4席位。

市场有了新变化

市场瞬息万变, 每年都有新特征。2010年, 多联机高中低端市场分化明显, 轨道交通、高端地产、二三级市场、专卖店、新产品、新方向等成为多联机市场的关键词。

2010年, 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呈现“加速度”, 美的、格力、海尔、东芝等多联机品牌搭上了“快车”飞速发展。美的中标京沪高铁、广深港客专、广珠城际、合蚌客专等线路, 格力中标沈阳铁路局、广深铁路、武汉铁路局等项目, 海尔成功中标海南东环线、成都新东站。

大型高端房产项目占比大大提升, 助力品牌销售额取得突破。东芝斩获杭州绿城·蓝色钱江、海南三亚凤凰岛等高端项目;日立牵手太原星河湾、海南雅居乐清水湾等知名项目, 美的和万科、三联等大型地产公司签署全国战略合作协议。

在二三级市场的开拓和专卖店的建设上, 多联机品牌显得高调而快速, 代表品牌有东芝、日立、三菱重工和三菱电机等。2010年, 海信日立在二三线市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尤其是在西南和西北等地区逐渐成长为领导品牌。三菱重工“K”标店“风靡”全国各地, 迅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新产品的推出在2010年非常频繁。大金推出全新的多功能VRV系统, 除了具有家用中央空调的优势, 更融入了高效节能又舒适的地暖和生活热水功能。东芝推出颇具竞争力的SMMS i新品并陆续召开推介会;海信日立公司先后推出性能卓越的变频多联机组FLEX MULTI和VAM mini系列家用中央空调。

寻找新方向成为2010年的显著特征。目前, 国内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 品牌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 而援外成为开拓业务的绝佳途径。海信日立等企业积极开拓援外总包渠道业务, 以此为切入点迅速打开海外业务发展的突破口。

品牌发展有主张

纵观多联机市场近几年的发展历程, 不难看出, 品牌策略成为其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由此看来, 品牌如人, 策略如性格, 而性格决定命运, 因此品牌要培养好自己的“性格”。

大金之所以成为领跑者, 因其一直坚持灵活多变的销售策略;日立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壮大, 和其坚持“稳中求胜”的品牌策略不无关系;而东芝一贯坚持的“固守高端”策略更是给业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菱重工2010年的表现说明, 频繁、高调的市场推广策略成为其迅速打开市场局面的利器;坚守也是一种策略, 三星便是如此。在变频多联机市场份额飞速提升的事实面前, 三星保持了“淡定”, 并坚持不懈地推广数码涡旋技术, 在2010年收获了不少大型项目。

事实上, 对于品牌来说, 找准定位很关键。大金进入中国市场早、机会多、成长快, 后进品牌需要学习大金, 但一味学习并不是明智之举, 适合自己的策略才是最好的法宝。策略需要稳定, 但不代表一成不变, 品牌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不难看出, 日立和东芝这2个迅速成长的品牌正是因为善于学习、研究竞争对手, 并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调整策略, 才会实现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

近2年, 大金面临日系品牌日立、东芝的挑战和国产品牌美的、格力的夹击, 高中低端的市场份额均被跟进品牌不断蚕食, 在其他品牌高调活跃在市场上时, 大金略显“沉闷”。2010年, 大金适时推出适合市场变化的产品, 在保证高端市场份额的同时, 兼顾更广阔的中低端市场。最终, 市场竞争的核心还是产品。2011年, 海信日立将持续推行高效节能产品和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开发, 并根据区域性特点开发适合区域的细分型产品。东芝将推出地暖产品, 另外还将推出应用到商铺和办公楼等场所的新产品。

2011年的市场竞争已经拉开帷幕。

下一个路口的竞争

各多联机品牌在市场上“风声水起”之时, 有的品牌在市场上却是“渐行渐远”。这是竞争的结果。竞争不仅存在于各多联机品牌之间, 变频技术和数码涡旋技术的“斗争”一直都未停歇。

2010年, 变频多联机市场竞争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金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稳定发展, 日立依靠综合竞争力迅速提升销售规模, 东芝坚守高端市场过得“有滋有味”, 美的、格力借助品牌拉力和渠道影响力收获颇丰, 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则持续将“推广”进行到底。三菱重工海尔和海尔的整合给品牌带来了综合竞争力, 但同时也带来了在市场上的“阵痛”。富士通、三洋等品牌在2010年中标了一系列项目, 但不注重宣传和推广使得这些品牌在市场上的声音越来越小。

变频多联机的市场竞争“如火如荼”, 数码多联机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 数码涡旋机组品牌不仅面临着同类之间的竞争, 还面临着更为强势、规模更大的变频多联机组品牌的“挤压”。2010年, 随着品牌的不断加入, 数码多联机市场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格局。三星作为唯一只做数码涡旋机组产品的企业, 常年致力于数码涡旋机组的销售和推广, 2010年继续保持增长。江森自控约克加大了数码多联机产品的推广力度, 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特灵通过与天加的合作进军数码多联机市场后, 表现渐有起色。

下一个路口, 多联机市场竞争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大家都很期待。

模块机:选择性突破

相比较其他机型而言, 模块机产品在技术方面已经几乎不存在什么难题, 很多生产厂家都是将其作为一种附属产品进行生产和销售, 特别是外资品牌。2010年, 模块机表现依然呈上升趋势, 产品主要还是应用于宾馆、酒店、商场等中小型项目中。2010年, 模块机市场总量占据了整个中央空调市场容量的5.7%左右 (图21、图22、图23) 。

从全国模块机区域市场分布来看, 目前仍以华东、华北、华南为主力市场, 其中华东以浙江、江苏、安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华北区域以北京、天津为主, 华南区域则以广东、深圳等地为销售重心。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 目前, 市场上模块机的主流品牌为格力、美的、麦克维尔、海尔、天加、奥克斯、志高、江森自控约克、开利、国祥、扬子、捷丰、劳特斯、盾安、贝莱特等。其中国产品牌的市场容量占总市场容量的70%以上。此外, 受经济和气候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模块机组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各有千秋”, 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 市场对模块机组的热衷程度比较高。

2010年, 不少厂家向市场推出了新产品。麦克维尔糅合美资企业冷水技术和日资企业变频技术, 将“六角棱”系列风冷变频模块机组正式推向市场, 立足高端行业并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得到了电信、电力、高级私人会所等领域的强烈关注;TCL在原来Vd+系列基础上重新改革, 推出全新环保节能的钛金中央空调Vd+新冷媒全直流变速模块机组;弗德里希则携新推出的高能效超低温风冷模块机组“南征北战”, 力争更多的市场份额。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整合, 模块机市场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 但参差不齐;另外, 产品的售后维护工作较为繁琐, 也造成了一些经销商不愿意把模块机作为主推产品。但是, 模块机市场在整个中央空调行业中依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而且每年都在稳步提升。

期待模块机市场在2011年有更大的突破。

水/地源热泵:一半清醒一半醉

2010年, 水/地源热泵作为中央空调市场上最受热议的产品之一, 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 市场容量同比2009年上升30%以上, 市场总体规模近25亿元。有业界人士预测, 到2020年, 我国水/地源热泵市场规模将比目前增长5~8倍 (图24、图25、图26、图27) 。

在2010年的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 水/地源热泵的优势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华北和华东区域。但是随着国家及地方政策导向的不断推进, 华中和西北地区越来越受到厂家和消费者的关注。根据业界人士和专家所提出的意见, 我们对2010年的水/地源热泵市场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以供参考:

(1) 政府继续“给力”, 市场持续高涨。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 水/地源热泵市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10年,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水/地源热泵的扶持力度依然强劲。在2010年度10大政府空调采购项目中, 地源热泵空调采购占3个席位, 分别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东校区专家公寓楼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项目、潍坊鲁台经贸中心地源热泵系统、罗田县人民医院地埋管式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设备及配套安装服务这3项1 5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江苏于2010年1月1日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设计》, 提出甲类公共建筑至少使用1种可再生能源, 即2万m2以上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 至少要采用1种可再生能源, 如果采用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提供的能量应占总系统空调用能的20%。天津也发出了《关于加强地埋管式地源热泵项目凿井管理的通告》, 规定凡在天津市范围内建设地埋管式地源热泵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均需办理凿井审批手续, 依法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浙江省则推广百万m2水/地源热泵空调工程, 力争到2012年, 使浙江省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面积超过100万m2, 形成比较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值得一提的是, 该计划鼓励项目优先使用本省产品。

(2) 主流品牌竞争激烈, 品牌集中度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中国市场水/地源热泵主流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多达上百家, 主流品牌大约40家。其中, 国产品牌占30%左右, 其余为合资品牌、台资品牌和进口品牌。

随着各地对水/地源热泵产品的大力提倡, 越来越多的空调、热泵等生产厂家加入到了水/地源热泵的“大军”中。2010年, 国内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的研究机构、产品生产商、工程服务商已超过2 000家, 但主流的生产企业却不过四五十家。调研发现, 在华东市场上, 克莱门特、美意、天加、特灵等品牌占据优势, 顿汉布什更以其独特的产品优势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提供了10台单机制热量超过2 000 kW的水源热泵机组;华南市场则以特灵、麦克维尔、美的、中宇、贝莱特等品牌为主;以富尔达、清华同方、克莱门特、际高等专业水/地源热泵企业为代表的品牌稳稳占据了北方的水/地源热泵空调市场。值得一提的是, 近几年, WFI、欧威尔、美意等品牌也在逐步渗入内陆市场, 瓜分这一大盘“肥肉”。继签约西安豪盛·山水草堂别墅群后, WFI又在2010年成功中标西安曲江公馆高端别墅小区等项目。

(3) 诸多问题暴露, 多地启动市场整顿措施。

任何新兴产品发展到一定的时期都会面临一个调整阶段, 水/地源热泵产品也不例外。虽然该产品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得到了市场的广泛推崇, 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调查中, 有受访者认为,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实施已有4年半的时间, 大部分地源热泵工程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系统衰减、制热量下降最终导致压缩机烧毁的问题, 这需要厂家不仅要完善产品质量, 还要延伸其后续服务。在市场上, 目前一些开发商、经销商甚至厂家不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使用条件, 一味盲目地向消费者推广水/地源热泵产品, 使消费者误以为其性价比高于其他产品;再加上市场上部分杂牌水/地源热泵产品的混入, 施工队伍的不规范, 使得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 很多专家在肯定地源热泵优势的同时也强调应该构建统一的地源热泵标准体系, 从源头上提高其可靠性和节能性。

当然, 目前已经有相关部门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并积极制定了整顿措施。最早发展水/地源热泵的试点城市沈阳在2010年末对全市使用水源热泵的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并规定若用户对取水未全部回灌, 将被处以最高3万元的罚款, 并加收未回灌部分的水资源费;而针对循环水不能正常回灌地下而造成地下水严重浪费的现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也对全市使用地源热泵的39家单位进行了整顿检查, 并对不合格的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尽管中国的水/地源热泵市场跟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 与许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兴产品一样, “有政府支持必火”的现象将会出现。据了解, 由于政府部门对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大力支持, 加上国家对长三角经济区的扶持, 水/地源热泵市场在长三角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目前,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地源热泵应用面积最大、开发量最大、应用品种最多的国家。

热泵热水器:是谁加“热”了这碗水?

热泵热水器在国内市场上已经走过了近10个年头。回顾这10年, 热泵并没有在市场上取得迅猛发展, 但销量却保持稳健上升。如今, 热泵热水器的销售额增幅已远远超过太阳能热水器, 在整个热水器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5%。从2008年到2010年, 短短3年的时间里, 热泵市场的销售额增幅超过100%, 热泵热水器市场是真的“热”了 (图28、图29) 。

北方市场升“温”

在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温度下, 热泵热水器的压缩机都要承受较大的压力, 因此, 大家普遍认为热泵热水器适合于南方市场, 在北方市场不受宠。受现有的技术制约, 热泵热水器在东北区域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限制, 但现阶段2级压缩已经可以解决热泵机组在北京等华北城市的冬季运行问题。此外, 热泵热水器能够很好地结合地面辐射采暖, 这对于华北大面积采用集体供暖的同时, 又积极倡导“低碳节能”的生活具有实际意义。

2010年, 热泵热水器在北方市场的销量有明显提升, 各品牌继续加大在浙江、江苏、广州、福建等华东、华南市场的渠道开拓力度, 整个市场持续升温 (图30) 。

“火热”的价格

热泵市场的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家加入, 然而市场总量的增长是有限的, “僧多粥少”的局面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于是不少品牌和商家抢占市场份额的最直接策略就是降价, 区域市场的“价格战”打得十分“火热”。生产商如何控制成本、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 如何加强经销商素质、进行专业安装、专业服务培训等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可喜的是, 各种专业培训组织的出现对于市场的稳健发展和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热泵商学院”、广东同益电器有限公司组织的“空气能热水器黄埔军校培训班”、碧涞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举办的“碧涞商学院”等。

热泵要想将市场占有率大幅度的提升, 家用机的推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比较一下热泵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价格, 热泵热水器的价格却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目前, 1 P 150 L家用机的提货额已经达到3 500元左右, 加上高额的生产、运费和经营成本, 要想将销售价格降下来显然不现实。这种情况下, 热泵热水器只能走高端客户路线。近几年, 地暖在全国市场的火热以及舒适家居行业的兴起给热泵家用机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此外, 热泵的渠道也逐渐向建材市场延伸。当然, 热泵的价格真正实现下降的根本在于热泵热水器专用压缩机技术的研发。

品牌续“热”

目前, 空调企业美的、格力、麦克维尔、清华同方、志高、格兰仕、奥克斯等都已经入驻到热泵行业, 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一方面,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是在空调的原理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空调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占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 大企业的介入能够加快市场预热和产品的推广, 并能加快行业“洗牌”的速度。2010年, 不少太阳能企业也纷纷开始转行进攻热泵市场, 如光芒、五星等。电热水器领军品牌A.O史密斯也在2010年推出以电制热为主、空气源制热为辅助制热手段的HPW系列热水器。

如今, 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获取商机, 各品牌必须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中宇在2010年积极进攻房地产市场;生能成功入驻世博住宿楼;德能入驻广州亚运会比赛场馆;爱美德、华天成、尚泰等主做空气能出口型的企业纷纷转战内销市场;美的、同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10年, 各品牌进一步加大力度维护好渠道资源, 完善服务网点, 扩大宣传规模, 整个市场的推广活动逐渐走向体系化和常态化。未来, 热泵热水器必定将会从产品竞争阶段迈入品牌竞争阶段 (图31) 。

政策给“柴”火焰高

从政府职能部门来看, 2010年, 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产品, 并且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扶持。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确定发展农村新能源, 已将太阳能、热泵纳入指定范畴;在未来几年内, 以上海为代表的一些城市, 内环以内的热水锅炉设备将逐渐被取缔。此外, 我国在2010年拟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国家标准。

不可否认, 热泵热水器产品确实有独特的优势, 可如何让它真正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无疑成为各企业奋斗的最终目标。热泵热水器能不能“热”到消费者都接受, 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地暖:向后看向前走

2010年的地暖市场就像普通快车改换成了动车, 进入到快速繁荣发展的时期。从2005年成立地暖协会, 到2010年出现若干个地方地暖协会, 行业慢慢走向规范;2010年, 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暖活动也是热热闹闹地上演, 厂商之间的积极互动、交流越来越频繁;空调大亨大金、东芝、美的等都已经开始向这个产业投入新资源、新技术并推出或即将推出新产品。

不管徜徉于这个行业的众品牌和商家收获了多少“真金白银”, 2010年, 地暖行业总量增长成为不争的事实。

地暖前行的“助推器”

地暖在北方区域一直走平民化路线, 南方则定位为高端路线。近年来, 舒适家居的兴起给地暖的前行提供了“快车道”, 使得地暖这一供暖方式在南方地区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认可, 也为地暖施工企业推广地暖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图32) 。

2010年, 我国宏观经济的回暖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 这给地暖行业带来机遇。除受到城市住宅建设的强力拉动外, 地暖的发展还受到包括城乡公共建筑的大面积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拉动。据了解, 目前, 在长春、大连、青岛等地, 地暖在当地新建住宅中的平均应用率超过65%, 并且这一数字呈递增趋势。而华东、华南市场的精装修房日益增多, 也带动了舒适家居的迅速发展。在国内地产界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万科”、“中海”、“绿城”都纷纷在他们所开发的地产项目中采用了地暖系统。

2010年, “节能减排”成为地暖行业高发展的新契机。从实际使用上来看, 由于地暖没有暖气片, 使得房间占地空间缩小, 从而房间布局更为合理, 降低了建筑能耗 (图33) 。

“顺风顺水”的背后

诚然, 在地暖技术推广地“顺风顺水”的背后, 这个行业依然充斥着多重矛盾。目前, 地暖所使用的锅炉主要以欧洲、韩国、国产品牌为主;控制器以欧洲、国产品牌为主;管材的生产商主要在欧洲和国内。据调查, 锅炉和管材的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 而现在所谓的进口品牌基本上都是在国内生产。

产业利润率逐渐微薄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现状和阻力。2010年, 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 地暖产业的原材料厂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大企业如果提升价格, 许多小厂家就会用虚假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如果不提价格, 只能在低利润下硬撑。一般说来, 大公司的毛利率会高一些, 但是净利率却很低, 他们有数额庞大的管理、售后及服务系统的开支成本。

在竞争加剧的同时, 由于门槛低, 很多不专业的“生产型”企业跻身到这个行业当中, 其产品品质的不合格导致了很多安全隐患的存在;为了寻找客户, 很多小企业就进行持久的“价格战”, 造成施工没有保障;此外, 还有众多“游击队”混迹在行业中, 如不专业的工程商、地暖分包商、安装公司, 在市场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004年, 国家颁布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希望对于行业的规范性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但究竟效果如何, 却不得而知。中国地暖行业管理机构薄弱, 对地暖行业的发展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这也致使行规的存在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不规范企业的“滥竽充数”。原因也有多方面, 如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和市场发展的不规范等, 导致行业主管部门不能很好地行使对行业监管的权利。

如何让地暖再提速?

目前, 地暖在一些地区已经度过了市场导入期, 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只有专业化、规范化才能让这个行业更有活力、更有前途。地暖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机会, 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需要思考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机制, 同时加大新产品的研发, 制造商必须专注产品质量, 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更合适的产品, 制定稳定的价格体系, 用心地服务大众, 只有这样才能越做越大。

主流机型产品市场分析 篇3

总体而言,2014年单元机市场表现良好,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1)单元机产品接受程度大幅提升。2014年,单元机在科技改革的大潮中顺势前进,很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单元机新品问世,大大提升了单元机产品的销量。与此同时,中央空调品牌也加强了单元机新产品的推广,让更多消费者进一步的了解产品的特性,扩大单元机产品的接受程度。

(2)家装零售带动单元机产品销量。2014年家装零售热成为了中央空调新的增长点,单元机也不例外,在家装零售方面销售火爆,再加之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元机产品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时尚家装需求的增加,很多民用住宅、高端别墅成为了单元机的“蓝海”。

(3)单元机向县级地区延伸。单元机产品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在安装上比其他中央空调产品更为简易,而且冷量高于普通的一拖一家用空调系统,在外表上也更美观。同时,价格也能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在县区地区,单元机以“价格优先,满足制冷需求”的特征而倍受青睐。总体来看,2014年单元机产品销量高达127亿元,除了以上所述的三个方面特征,还有一方面是部分数量的产品虽然厂家已出货,但是真正在市场上的投放量并不是全部的出货量,其中一部分压在渠道里,还没能够及时投放到市场。

从品牌格局来看,国产品牌在单元机市场上占有份额大。格力、美的、海尔3大国产品牌2014年在整体单元机市场中占比较2013年上涨2个百分点,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图19)。其中,格力市场占比为接近一半,较2013年呈上涨态势。格力利用自己渠道资源优势以及品牌拉力强的特点,领先单元机市场。美的、海尔也是迎头赶上,增速明显。由于各品牌统计口径不同,据了解,2014年大金也在单元机市场表现出色,占比在15%左右。另外,奥克斯、志高、TCL等国产品牌也在市场上占一定的优势,但是要想与格力、美的、海尔等强势的市场大头竞争,未来还需要走更长的路,还需要在渠道、产品革新等方面下功夫(图19)。

主流机型产品市场分析 篇4

总的来看,水地源热泵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而造成2014年水地源热泵机组市场容量继续下滑的原因如下:

(1)政府补贴减少。

气候变暖、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全球普遍面临的三大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已意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早在八九年前,各地方政府就已开始制定水地源热泵相关补助政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去北京、华东等经济较好的城市和地区,多数地方政府的补贴力度已不如从前,加之绿色建筑的兴起,多地水地源热泵的补贴归入绿色建筑补贴之中,水地源热泵政府补贴已渐成鸡肋。

(2)市场大环境影响。

2014年中央空调市场行情普遍较差,政府项目的大幅缩减也让水地源热泵项目受挫,房产配套、宾馆等私人项目又很少采用水地源热泵机组;另一方面,资金紧张也是水地源下滑的原因。2014年众多品牌和渠道商表示资金压力较大,银行限贷则是罪魁祸首,而水地源热泵项目工程造价高,不少工程商纷纷敬而远之。

(3)推广力度减小。

近些年水地源热泵机组在市场持续遇冷也让水地源生产厂家开始缩小生产规模,不少水地源热泵厂家已经开始完善自身产品线,对水地源热泵产品的推广宣传力度也相应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专家设计师着眼市场行情也减小了对其推广力度。主要有2点原因:一是近年来水地源热泵的失败案例较多,客户对水地源的信心不如从前,专家设计师推广起来压力较大;二是相比多联机等热门机型,水地源热泵项目的利润也比之不足。

从品牌格局来看,水地源热泵厂家仍是百家争鸣,品牌集中度进一步下降。克莱门特和麦克维尔作为水地源热泵销售量最高的2个生产厂家,其市场占有率合计为17.9%,江森自控约克、美意、开利等厂家之间的差距也较小,众多厂家都能在水地源市场分得一杯羹。可以预计的是,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有厂家在水地源热泵市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家独大(图22)。

主流机型产品市场分析 篇5

(1)市场需求持续放量。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提升,全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一直呈现出迅猛的态势,虽然这2年经济受宏观政策的调控,增长速度趋于放缓,但是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势头。从近10年的中央空调市场发展来看,多联机产品大体上一直保持着快速且稳定的增长步伐,这也正说明了市场需求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只要经济持续保持增长的态势,那么从历史的市场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未来的多联机市场仍然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各厂家加大对多联机市场的投入。

从每一年的中国制冷展就可以看出,多联机都是各厂家花大力气宣传推广的产品之一,而且各厂家每年都会推陈出新,或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或针对寒冷地区的强制热空调市场。此外,多联机产品竞争品牌之多,也是达到一个高峰,无论是传统的日韩系品牌,还是国产品牌和新加入的欧美系品牌,市场竞争者的不断加入,也保持了多联机市场全新的活力。

(3)家装零售市场成“香饽饽”。

可以看到,2014年市场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则是家装零售专卖店的异军突起,也反映出各大厂家对于家装零售市场的重视程度。之所以重视家装零售市场,也是缘于房地产配套项目保持萎缩以及“钱袋子”不断收紧,更多的经销商不愿意承担项目过多垫资的风险,而是愿意投入到现金流比较充足的家装零售市场。而且,家装零售市场本身门槛较低,经销商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各厂家又十分愿意大力开拓渠道,二者一拍即合,因此在市场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4)挖掘三四线市场潜力。

多联机产品发展到如今看来,一二线城市无疑已经成为“红海”市场,市场竞争足够成熟,市场要想取得大幅度增长已然十分困难。很明显,各厂家也意识到一二线市场的难度,于是纷纷将视线转移,譬如以前并不受重视的东北、西北市场以及县市、乡镇等三四线城市。由于不少厂家在渠道上的匮乏,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主要被国产品牌牢牢掌控,国产品牌凭借广泛的家用空调渠道进行融合转型,保证了对市场渠道的极大控制。

(5)政府采购为多联机注入活力。

其实早在2013年,政府采购对于多联机产品的需求保持极其快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中,多联机产品再次成为政府采购青睐的对象。一般而言,政府采购项目往往强调质量和技术性能,比如“空调室外机应具有良好的防尘、防雨、防腐蚀和安全防护功能”、“多联机空调采用的电气元件及保温材料应具有防潮、防霉、防腐能力。安装在室外的电气开关等应带有防水、防撞的保护设施”等,这些限定对于多联机厂家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

(6)多联机制热技术突破北方市场。

众所周知,多联机产品普通的制热能力一直为一些水机厂家所诟病,尤其在北方区域寒冷的冬季,多联机产品完全满足不了用户的充分需求。这一缺陷也导致了多联机产品在北方区域很难全面地打开市场局面。但在2014年,艾默生研发的“喷射变频涡旋增焓”(VVI)技术攻克了极寒环境下空调制热衰减的难题,将制热效能提升45%,这也为不少的空调厂家进军北方市场提供了技术上的强大支撑。

在产品方面,多联机产品的变频化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这从数码涡旋多联机组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就能看出。从2014年市场来看,虽然数码涡旋产品已经逐步被市场边缘化,但是仍然有一些厂家在“坚持”,比如麦克维尔、开利、特灵、EK、美的等一些品牌,在数码涡旋产品上收获了不错的销量。毫无疑问,由于众多厂家的力推,当今市场变频多联机大行其道,变频多联机产品俨然已成为“万金油”、“全能选手”,数码涡旋产品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而从未来市场来分析,数码涡旋产品增长潜力不大,甚至可能逐渐被厂家所淡忘,被市场所抛弃。而另一方面,众多厂家对于变频技术的推广不遗余力,相关行业机构如经销商、设计院、业内媒体、用户也都为变频多联机产品保驾护航,变频多联机产品已经成为厂家扩大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

在品牌格局方面,大金的市场地位仍然无可撼动,凭借着32%的占有率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日立(青岛)依靠在家装零售市场的快速成长以及在传统工装项目的传统优势取得较为不错的发展,目前占据着多联机市场上第二的位置。而国产品牌的“领头羊”美的、格力通过广泛的渠道优势在家装零售和工程项目均不断侵蚀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海尔和海信中央空调在2014年市场销量取得较为不错的增长。其次,2014年中,东芝持续加大对家装零售市场拓展,颇有斩获。此外,三菱电机、三菱重工、三星、LG、富士通、松下等日韩系品牌也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欧美品牌如江森自控约克、麦克维尔、特灵、开利、顿汉布什、EK新进入变频多联机市场行列,正蠢蠢欲动;国产品牌如奥克斯、志高、TCL、天加等也都纷纷加大对多联机市场的投入,并取得一定的收获。未来,拥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多联机市场仍然值得行业人士期待。

上一篇:变电站建设工程下一篇: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