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合理运用

2024-09-03

资源合理运用(通用12篇)

资源合理运用 篇1

现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 没有网络寸步难行, 教育也是如此。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的教育了。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一本教科书, 填鸭式的教学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我们如今面对的学生活泼、热情, 充满创造力, 他们追求时尚, 追求自由, 追求一切吸引他们的新鲜事物, 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师枯燥的一言堂,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如果我们还沿用老一套单调的教育方式, 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不利于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因而, 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主动学习, 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网络特色的英语学习之路。那么如何才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呢?

一、运用网络资源做优质课件

如今, 很多学校都已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样有利的条件, 做出优秀而又不失活力的课件, 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中走出来, 更迅速、更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课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由内而外真正地爱上英语课。另外, 网络中有着丰富的资源, 需要甄别、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这些资源不能华而不实, 不能空洞无物。有些教师课件做得很花哨, 很吸引学生的眼球, 可是里面并没有什么内容。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授学生知识, 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而不应该喧宾夺主, 主次不分, 一味地博眼球不是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

有些学生特别腼腆害羞, 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如果我们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匿名讨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就会抛开顾虑, 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是一门语言, 而语言需要语音作为载体。听说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 沟通是它的根本属性, 如果没有交流和运用, 不能说出来, 那么终将会大大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语音聊天, 将会减少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恐惧感, 也将克服地域的限制, 不同地域的学生都可以交流, 让学生真正体验用英语彼此沟通的成就感。

三、运用网络扩展英语学习资源

网络中存在着大量优秀的英语学习资源, 让学生跳出枯燥的课本、练习册, 在网络上寻找合适的资源来学习英语, 这不失为一种创新的好办法。可以将英文广播、视频教学、微课教学等一系列特色资源介绍给学生, 让这些资源成为学生学习、掌握、提高外语听说读写技能的一种快捷方便的途径, 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五彩缤纷、辽阔广袤的新世界。例如, 为扩展学生课外英语阅读, 取消原来做练习册上的阅读题这一作业方式, 将《中级美国英语教程》这一广播讲座介绍给学生, 并告诉学生新的阅读作业就是听这个广播讲座。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喜马拉雅听书软件后就很容易地找到这一教程。这套广播讲座课文题材广泛, 语音地道, 寓教于乐, 主讲赖世雄教授讲课生动活泼, 最重要的是, 学生反馈说课程很有趣, 也很喜欢, 听英文广播已经变成了他们自发阅读和学习的作业, 从效果上来看, 它极大地补充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让学生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 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一尝试成功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 学生以前没有想过用手机下载软件来学习英语, 完成作业, 这对他们来说, 很新奇, 他们愿意尝试。第二, 一定要选择深入浅出的优秀的网络教程, 这样才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教程若只是内容浅显, 空有花样, 但没有让学生有长期学习的欲望是不可取的, 这样的课程终归会昙花一现, 不得长久。

四、运用网络资源练习英语听力

我们常说听说读写, 听是第一位的。英语是用来交流的一门工具, 如果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 那么之后的所有有关英语的学习都将是无用的。而传统教学常常是用磁带, 录音机, CD, VCD来训练学生的听力, 这些训练听力的方式已不适应如今的教学。这些设备不适合随身携带, 不能达到随时练习的目的, 而且要返回听一个章节时操作很烦琐且不够精准。而网络的便利更适合达到我们锻炼听力的目的。第一, 在手机上下载我们需要的听力课程, 可以做到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练习听力。第二, 打破了传统听力训练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定律。现今, 可以在网络下载到大量的影音资料, 让我们在做听力训练时, 因为有影音的背景而能更好地理解语境, 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 还可以看一些语言简单、生活性强的英剧和美剧, 这样, 学生在放松地享受故事时, 也能提高听力水平。

五、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的不足之处

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那就是师生之间缺少面对面的环境,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的进度和频率也很难受到老师的监督, 不能直接对话, 教师难以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及时指导, 学生遇到疑难问题, 也不能直接请教。

六、学生有被不良网络资源影响的风险

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 帮助学生了解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 但是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 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新奇、追求刺激等心理特点, 然而其心理素质与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严重滞后, 缺乏分辨与自控能力。由于互联网的虚幻性、互动性、仿真性使其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特别是学习或家庭有挫折的未成年人一般易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很难挽救。因此, 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 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正确使用网络这门工具,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1 世纪是计算机网络时代, 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 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 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合理利用网络能够大大地便利英语教学, 为英语教学创新找到新途径。

摘要: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要高效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利用这些资源的优势, 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利于学习英语的环境, 渲染英语学习的气氛, 让学生更轻松更愉悦地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 在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时, 不要忽视它的弊端, 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 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和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关键词:网络资源,英语教学,正确引导

资源合理运用 篇2

[摘要] 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引发了教育教学手段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表现就是信息技术逐渐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泛传播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的普及和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字] 教育资源合理运用愉快高效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利于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怎样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有机整合并使之为数学教学服务?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移植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选择、加工、整合,创造性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 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正确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愉快的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堂数学课,课前创设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新课的奠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

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一课,在引入新课时,播放远程教育资源小明小红超市购物的动画,出示商品价格,提出问题:“你能读出这些价格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这样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读价格”的活动,自然地创造了学生的展示生活经验的空间,巧妙地导入新课。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又如教学“找规律”一课,远程教育资源出示地面和墙面两种不同规律装饰的漂亮图案,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主动观察,然后出示:这些墙面和地面的图案都非常有规律,你能设 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发的产生一种我想设计的欲望,愉快的进行新知的学习。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在这一点上,远程教育资源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要求学生完全到

现实中学习数学,课堂上只能提供相对真实和模拟出的现实生活情景。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充分展现多样、生动、直观的现实情景,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学“认识时间”时,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此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问题就迎刃而解:先出示钟面,课件闪烁出示12个数字,即钟面有12大格,再用不同的颜色闪烁出示每大格中的5个小格,让学生很容易得出钟面有个12大格,60个小格,然后用flash动画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的过程,得出1时=60分,同样也得出1分=60秒。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限,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探索长方体展开图中6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因此,我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动画展开,并用不同颜色线条分别闪烁并标示长、宽、高,便于学生计算,从而轻松的总结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体积单位的换算”需要解决:“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这里需要的正方体规格严格且数量众多,教具和学具准备有相当的难度,如果用远程教育资源来演示就直观多了,先一个一个摆,10个摆一排,再一排一排摆,共10排,再一层一层出示,共10层。这样学生很直观的就能得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10×10=1000,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机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训练为主线”的特点,适时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可较快地展示演算过程,展示练习题,开拓思维,省去粉

笔书写板书的一些繁琐,可以大量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笔算乘法”时我们可以借助课件展示演算过程,出示一些基本的练习题目,最后拓展练习出示远程教育资源“九层数塔”,引导学生观察九层数塔是由哪些有趣的等式组成,使学生对数学的有种神秘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找规律”中,要求学生练习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资源中就有非常实用的课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汇报,再分别用鼠标拖动图形一一演示不同的排列方法,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容易接受,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师还可以选用部分习题,让学生寻找规律,加深对新知的掌握。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运用 篇3

一、宽容“错误”

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心理学这样认为:出现错误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因为每个学生所承载的家庭知识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都和我们成年人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有了“拨云见雾”、“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才有了探索、创新以及超越。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真正做到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数学,爱数学。

二、巧用 “错误”

1.追错寻源

要把错误作为备课的重要因素、上课的关键点,还必须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顺着他们的认知规律,掌握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摸清他们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计算“150-93-47”时,部分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150-(93-47)”。说到底,是因为学生对连减的性质没有理解。这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小丽去超市购物,一套玩具93元,一本书47元,小丽交给了售货员15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在这样一个非常常见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很快就想到:可以先算出玩具和书一共多少钱,算式是“93+47”,再算出应该找回多少钱,算式是“150-(93+47)”。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找出原因的同时,学生理解数理了,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2.因错施教

学生的错误准确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认知规律,若能从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答案中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就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出了错,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找到解题方法。

如应用题“果园里有苹果树80棵,比梨树的2倍多10棵,梨树有多少棵?”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2×( )+10=80;②2×80-10;③(80+10)÷2;④(80-10)÷2;⑤80÷2-10;⑥80×2+10……解法非常多,到底哪个正确?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画出线段图,学生马上就明白①、④是对的。这时,我“将错就错”,顺势导出:要是碰到别的算式,你能改变题目中的条件,编出新的题吗?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反思意识。

三、巧设“错误”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小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主动“泄露”错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

比如在六年级的总复习中,我经常给学生“挖陷阱”。例如判断题:“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把学生带入矛盾中,充分让学生思考、讨论甚至发生激烈的争论,进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故意出错,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肯定、质疑、探究、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从一次次错误中不断积累、不断成长。

四、建立“错误”题库

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漂亮的“易错题”记录本,把平时作业、习题、考试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挖掘问题的根源。“易错题”记录本由四个部分构成:错误原形、出错原因、解题方法(要求写出详细的解题思路)、改进的措施。另外,我自己也每天坚持做“易错题记录”,通过建立易错题库,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失误和不足,让学生做题时加以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作业的习惯,我也能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是我的“宝贝”,非常珍贵,课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误”才会变得更加精彩。而这些“错误”是一把双刃剑,充分利用它们,合理利用它们,做到“容错”、“惜错”、“用错”,让它们成为我们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才会真正爱上数学课,做数学课的主人。

资源合理运用 篇4

广播具有传播快捷、覆盖面广、受众广泛的优势, 特别是具有不占用受众时间的优势, 所以一直在传统媒体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而广播新闻又能把刚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 作为每个电台的必备节目, 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近年来, 我国的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已经逐渐做得比较充分了, 但是仍然未能达到“必听”的程度。要在这个媒介竞争激烈的时代, 赢得自身的生存发展、创造自身的影响力, 就必须以赢得受众的“第一需要”为目标, 营造一种“独特的价值”, 这就需要广播媒体合理地运用自身的资源。广播媒体自身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时间资源。

2. 广播媒体人力资源

广播媒体中的人力资源又包括记者资源和主持人资源两种。

2.1 记者资源

从目前各个地方台的情况来看, 记者资源都在或多或少地被浪费了。由于很多时候记者的新闻稿件是被播音员或者主持人直接念出来的, 实质为信息转述, 当然, 突发的重大新闻事件或者大型的专题性节目需要播音员或者主持人的应急处理, 这样就会造成记者资源的浪费。虽然媒体记者是信息的采集者, 然而这种信息转述却不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也容易受到质疑。也就是说, 信息转述层次越多, 其信息损失或变形越严重, 可信性就越差, 更谈不上对受众产生感染力。这就是媒体对一线记者资源最大的浪费。

在新闻节目的广播中, 信息不再被播音员转述, 而是由第一现场的记者来进行采访和播报, 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首先, 记者和主持人电话连接, 记者采用目击者的角度来进行采访和报道, 信息将会更加地真实和鲜活, 更容易取信于人, 主持人在连接过程中的提问或者评论会让听众更加关注新闻。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信息在转述过程中的变形, 呈现给听众更为鲜活、真实和直接的信息, 也容易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正因为是记者“亲身感受”的信息, 所以能更进一步地提升真实感和可信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了记者资源, 让新闻广播的传播价值体现出来。但是, 如果全部的新闻报道都是采用记者连线的方式, 就会让整个节目非常拖沓, 而且也不现实。因此, 在节目中要采用适度的原则, 适当地来安排这种新闻第一现场的连线, 这样会让新闻媒体更加具有竞争力, 有利于整体新闻播报水平的提高。

2.2 主持人资源

现在是一个人性化的传播时代, 在广播新闻节目中, 主持人资源更应该得到正确合理的运用。主持人不能只作为一个把记者采写的文字稿简单播报出来的“传声筒”, 主持人也不能局限于新闻编辑的思路来进行主持, 主持人本身就要具有编辑的意识, 要能深刻地理解新闻节目的内容、方向以及思路, 能够熟练地运筹。主持人还要驾驭好新闻节目中需要的各种信息材料, 例如, 自己的点评、与记者的连线、词语的运用等, 还要考虑听众的角度等, 这些都需要主持人来把握, 来提高新闻节目的价值。

例如, “江苏电视台新闻频率”曾经播过一次重大车祸的连线。在江苏徐州至安徽合肥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 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在报道节目时站在听众的角度上, 连接前线记者, 提出一些听众想要了解的问题, 让记者来进行回答和解释, 这样也给了记者更多发挥的空间, 当记者在第一现场, 但是因为车祸导致的堵车不能深入到事故的现场时, 可能不能立即报道伤亡人数等, 主持人在提问中稍加点拨, 一线记者遂以“我在现场”的语气和口吻向听众比较完整地、及时地将自己在堵车现场所发现的其它信息报道出来, 比如:记者现在距离车祸现场的距离、堵车的状况以及其它司机乘客的现状等报道给听众, 让受众在不经意中跟随记者一同进入新闻现场。到节目结束之前, 主持人又及时补充了先前掌握的而记者没有说出的资料, 从而让受众对这一新闻事件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这样的新闻节目就会受到听众的信任, 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主持人资源的利用, 还可以打造“专家式”的主持人, 让听众信赖。“专家式”的主持人不是说主持人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 也并不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学术上的专家。确切地说是一个节目主持的专家, 能够充分地体现出现代主持的本质和精神, 在实际的节目主持中能够以高水准来主持节目, 并在听众中有影响力。如果在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对此领域比较熟悉, 还能够有一个独到的见解, 而不是人云亦云, 这样的主持人更容易得到听众的信赖, 获得听众的认可,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展现出的个人魅力以及思想魅力会成为听众喜欢的新闻大餐。

3. 广播媒体信息资源

广播新闻节目中如何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以及传播, 并且形成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也成为了广播新闻节目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

我们发现, 在新闻素材的搜集整理过程中, 由于作者处于不同的观点或者价值取向不同, 会让新闻作品所展现出的信息不同。在同一新闻的事件中, 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以及编辑的加工处理方式不同, 会出现不同的新闻作品和效果。因此, 在新闻材料的搜集和编辑中, 我们要做到重视附加信息, 做好信息的挖掘、传递以及把握。

信息资源的运用, 记者要做到主动出击, 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能够嗅到新闻的气息, 并要及时的抓住信息, 迅速地提供给听众。另外, 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还要积极地寻求地方台记者以及驻站记者的支持, 积极利用他们手上的资源, 深入地了解地方的信息资源, 同时还要主动地去寻找资源, 迅速地向节目提供当地的新闻素材。另外, 节目还可以开设有奖征集新闻热线, 向社会搜集新闻线索, 还要培养广大听众的新闻意识, 让记者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新闻素材。

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 还要注意充分挖掘潜在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我们从广泛的意义来理解信息资源。从传播理论的角度来说, 传播者、媒介、信息以及受众等四个要素组成的广播信息循环系统, 这个循环系统中没有绝对意义的起终点, 也不是单向的。所以, 不能单纯地将信息资源理解为新闻事件, 还要将潜在的信息资源包括在内, 比如听众对信息资源的反馈等, 这些都是新闻信息带来的潜在的信息资源。另外, 在新闻节目中, 告诉广大听众可以通过短信或者电话的方式来谈对一些新闻的看法和想法。新闻节目完成之后, 要对听众的意见和短信进行选择性的播放和呈现, 可以体现出新闻节目的对话感, 体现出新闻节目的交流, 丰富新闻节目的交流平台。这样会吸引更多听众参与进来, 增加新闻节目的受众面, 让信息资源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可以带给新闻节目更多的新闻资源。比如:2007年汽油和煤气的价格波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些新闻媒体就适时抓住这一民生问题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并开通短信平台, 让听众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 并把相关意见反馈给有关部门, 充分利用了信息资源,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广播媒体时间资源

如何合理运用演讲手势 篇5

1、习惯手势

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有而别人没有的习惯性手势,且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含义。

2、抒情手势

此手势在演讲中运用频率最多。比如:兴奋时拍手称快;恼怒时挥舞拳头;急躁时双手相搓;果断时猛力砍下。抒情手势是一种抽象感情很强的手势。

3、模拟手势

用手势描述形状物,其特点是“求神似,不求形似”。比如用双手合抱,把梨子虚拟成一个大球形,表达出人们的真情实意。模拟手势信息含量大,升华了感情,有一定的夸张色彩。

4、指示手势

这种手势是用来指示具体真实形象,又可分为实指和虚指两大类。实指是指演讲者手势确指在场的人或事或方向,且均在听众的视线内。如“我”或“你们”、“这边”或“上面”、“这些”或“这一个”等。虚指是指演讲者和听众不能看到的。比如“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地方”。常用虚指可伴“他的”、“那时”、“后面”等词。指示手势比较明了,不带感情色彩,比较容易做。

演讲中常用的三十式手势

1拇指式。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不足道或蔑视对方。这一手势演讲中用得不多。

3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这一手势在演讲中被大量采用,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手指不要太直,因为面对听众手指太直,针对性太强。弯曲或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划线表示直线,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及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由英国首相邱吉尔在演讲中大量推广。也表示二、二十、二百……之意。

5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并用式。表示三、三十、三百……。

6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用式。表示四、四十、四百……。

7五指并用式。如果是五指并伸且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指尖并拢并向上,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义,显示出坚定与力量,又叫手推式。

8拇指、小指并用式。拇指与小指同时伸出,其余三指并拢弯曲,表示六、六十、六百……。

9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也表示数字七、七十、七百……。

10拇指、食指并用式。并拢表示肯定、赞赏之意;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

11“o”型手式。又叫圆型手势,曾风行欧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12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表示包容量很大。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13俯手式。掌心向下,其余弯曲。表示审慎提醒,抑制听众情绪,进而达到控场的目的,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有时又用以指示方向。

14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15手啄式。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16手包式。五指相夹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用于强调主题和重点,也表示探讨之意。

17手剪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两手同时运用,随着有声语言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

18手抓式。五指稍弯、分开、开口向上。这种手势主要用来吸引听众,控制大厅气氛。

19手压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向下压去。当听众情绪激动时,可用这手势平息。

20手推式。见“五指并用式”。

21抚身式。五指自然并拢,抚摸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抚胸表示沉思、谦逊、反躬自问;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22挥手式。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23掌分式。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等意,向下表示“排除”、“取缔”等;平行伸开还表示“面积”、“平面”之意。

24举拳式。单手或双手握掌,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这种手势有较大的排他性,演讲中不宜多用。

25拳击式。双手握拳在胸前作撞击动作,表示事物间的矛盾冲突。 书村网

26拍肩式。用手指拍肩击膀,表示担负工作,责任和使命的意思。

27拍头式。用手掌拍头,表示猛醒、省悟、恍然大悟等意。

28捶胸式。用拳捶胸,辅之以跺脚、顿足,表示愤恨、哀戚、伤悲。演讲中不太多用

演讲中手势运用需自然

演讲中不但不讲,而且有演,“演”不是一般的表演,而是一种“暗示”。演讲中的道具没有别的,除了面部表情之外,主要是依靠手势,可见手势在演讲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自然运用手势就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推荐的,快来。

手势是演讲者拆诸听众视觉、给听众以演讲者直观形象的构成部分。也是交流、传播思想、意念和情感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诚如早期马列主义宣传家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演讲者的手势自然是用来补充说明演讲者的观点、情感与感受的。”因此,手势既可以引起听众注意,又可以把思想、意念和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从而给听众留下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和记忆。

手势的运用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完全是由演讲者的性格和演讲的内容以及演讲者当时的情绪支配的。因人而异,随讲而变。但是手势挥动的高度却有个一般的约定俗成的范围。按演讲者的身材可分上、中、下三个部位。上位,是从肩部以上,常在演讲者感情激越,或大声疾呼、发出号召、进行声讨,或强调内容、展示前景、指未来的时候;中位,即从腹部至肩部,常是心绪平稳,叙述事实,说明情况、阐述理由的时候运用;下位,即在腹部以下,这个部位的手势除指示方位、例举数目而外,多用于表达厌恶、鄙视、不快和不屑一顾的情感,或介绍、评说反面的事物。

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手势的运用各有各的习惯和技巧。中心问题是要与演讲言词的意义相协调,突击演讲的内容和情感。

化学课程中选修课资源的合理运用 篇6

一、如何实现选修课程的合理运用

1.从教学方式实现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

考虑到选修课同必修课有本质的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必须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其大致可以划分为:假设—实验—分析—讨论。选修课一般要借助大量的实验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通常先向学生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并归纳。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时,可以以电解池反应为例子,设置实验,观察气泡、沉淀形成的位置,判断阴阳极,在此基础上渗透当前新能源电池的发展进度,将化学反应原理同化学技术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选修课程资源,向学生渗透新的化学原理

选修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的内容全部源于必修内容,但是又高于必修内容。比如,在《化学2》中,仅涉及化学平衡的有关内容,但在《化学与生活》中结合自来水中余氮的作用穿插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对于学生来讲,化学平衡移动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平衡理念的同时,加深理解,并在生活中能用平衡原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比如,吃糖过度为何会产生龋齿。为了降低一些生僻概念的难度,可以充分利用选修课中大量的生活例子。比如谈论酸碱性对于苯甲酸的防腐作用的影响时,可以选择配料中含苯甲酸的食物,将其置于不同的酸性环境中,比较防腐作用的效果。

3.利用选修课资源,强化学生对于现实化学技术的意识

利用选修课资源强化学生的化学技术意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鉴于化学学科知识点繁杂、知识体系凌乱等特点,为了强化学生印象,可以将理论同实际紧密联系,侧重分析技术实现的条件。比如,在讲解合成氨、硫酸的生产工艺时,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原理,向学生讲解金属表面处理、电解原理等,实现现实生产同高中化学理论的有机联系,深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选修课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们应该明确,之所以配置选修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增加对于课程的了解。为了现实选修课的初衷,作为教师,应该重视选修课资源的积极作用。比如,在学习选修课《化学与技术》一章中,提到了太阳能技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此为契机,谈论目前太阳能的应用成果,比如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充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等,让学生了解新能源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二、对于当前开展化学选修课程的建设性意见

为了保证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在开展选修课时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同的学生要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讲授中,应该尽量防止以下两类情况发生,即以应试为主体,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完全不能体现选修课的意义;教务处统一布置选修课的开展细则,各个班级缺乏差异性,不考虑学生的知识体系。作为学校而言,应该为选修课的开展创造环境和营造氛围,提供硬件支持。为了确保选修课不被必修课占用,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果遇到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坚决制止,让选修课在全校范围内被重视起来。在资金方面,提供选修课开课的资金支持,为选修课提供相应的设备、资料等。

三、小结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水平已经逐步提升,未来社会中,更需要培养善于学习、知识面宽广的人才,只有在高中阶段重视各个科目尤其是理工科的选修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深造打下基础。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必须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内容简洁,在使用选修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同必修课程的匹配原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提高学生从理论到实际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实现我国素质教育下选修课程教育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洪建,曹汉斌.关于高中选修课几个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7):3-9.

化学课程中选修课资源的合理运用 篇7

一、如何实现选修课程的合理运用

1.从教学方式实现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

考虑到选修课同必修课有本质的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必须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其大致可以划分为:假设—实验—分析—讨论。选修课一般要借助大量的实验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通常先向学生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并归纳。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时,可以以电解池反应为例子,设置实验,观察气泡、沉淀形成的位置,判断阴阳极,在此基础上渗透当前新能源电池的发展进度,将化学反应原理同化学技术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选修课程资源,向学生渗透新的化学原理

选修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的内容全部源于必修内容,但是又高于必修内容。比如,在《化学2》中,仅涉及化学平衡的有关内容,但在《化学与生活》中结合自来水中余氮的作用穿插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对于学生来讲,化学平衡移动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平衡理念的同时,加深理解,并在生活中能用平衡原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比如,吃糖过度为何会产生龋齿。为了降低一些生僻概念的难度,可以充分利用选修课中大量的生活例子。比如谈论酸碱性对于苯甲酸的防腐作用的影响时,可以选择配料中含苯甲酸的食物,将其置于不同的酸性环境中,比较防腐作用的效果。

3.利用选修课资源,强化学生对于现实化学技术的意识

利用选修课资源强化学生的化学技术意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鉴于化学学科知识点繁杂、知识体系凌乱等特点,为了强化学生印象,可以将理论同实际紧密联系,侧重分析技术实现的条件。比如,在讲解合成氨、硫酸的生产工艺时,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原理,向学生讲解金属表面处理、电解原理等,实现现实生产同高中化学理论的有机联系,深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选修课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们应该明确,之所以配置选修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增加对于课程的了解。为了现实选修课的初衷,作为教师,应该重视选修课资源的积极作用。比如,在学习选修课《化学与技术》一章中,提到了太阳能技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此为契机,谈论目前太阳能的应用成果,比如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充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等,让学生了解新能源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二、对于当前开展化学选修课程的建设性意见

为了保证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在开展选修课时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同的学生要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讲授中,应该尽量防止以下两类情况发生,即以应试为主体,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完全不能体现选修课的意义;教务处统一布置选修课的开展细则,各个班级缺乏差异性,不考虑学生的知识体系。作为学校而言,应该为选修课的开展创造环境和营造氛围,提供硬件支持。为了确保选修课不被必修课占用,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果遇到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坚决制止,让选修课在全校范围内被重视起来。在资金方面,提供选修课开课的资金支持,为选修课提供相应的设备、资料等。

三、小结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水平已经逐步提升,未来社会中,更需要培养善于学习、知识面宽广的人才,只有在高中阶段重视各个科目尤其是理工科的选修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深造打下基础。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必须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内容简洁,在使用选修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同必修课程的匹配原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提高学生从理论到实际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实现我国素质教育下选修课程教育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洪建,曹汉斌.关于高中选修课几个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7):3-9.

资源合理运用 篇8

一、善于“识错”, 自然生成

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错误”是任何一个学习者在其学习历程中不可能避免的产物, 其实这些都是来自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因此, 作为教师要善于靠近学生, 参与他们的活动, 与他们一起交流、谈论, 并从中发现他们的差错. 同样, 我们自己进行教学预案设计时也要踏实研读教材, 并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 把握住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 在课中多多针对容易“出错”的点而提问, 同时, 应具有敏锐和智慧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的“差错”, 但不要打断学生的错答或独特的想法, 要让他们尽情把自己的个性思维进行显现. 如课件播放:在植树节活动期间, 3名同学2小时植树12棵. 试问: 四年级 (1) 班36名同学4小时能植树多少棵? 大多数同学列式为:12÷2÷3×36×4 = 288 (棵 ) , 12÷3÷2×4×36 = 288 ( 棵 ) 当学生说出这两种解法后, 我追问: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办法呢? 结果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女孩, 毫不犹豫地站起来说:我这样列式的, (12÷2) × (36÷3) ×4 = 288 (棵) . 顿时, 教室里连针掉地上都能听到声音……又忽然炸开了锅, “凑得数, 凑得数”. 面对其他学生的质疑, 我让她说说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这个女孩很镇定地说道:12÷2求的是3名同学每小时植树的棵数, 36÷3求的是、求的是……吞吞吐吐说不出, 只见有的同学在点头, 有的同学在摇头, 于是我鼓励她说, 老师很佩服你能打破“常规”, 勇于创新, 非常值得同学们学习哦, 其他同学还能像她这样做吗? 这一问犹如“巨石激水”, 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12÷3× (4÷2) ×36, 有的说12÷2×4× (36÷3) , 有的说12× (4÷2) × (36÷3) ……

叶澜教授讲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 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 都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 在上例中, 面对这个女孩在解释时的点滴差错, 我们没有急于做出结论, 而即刻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差错资源, 给学生留足空间, 有意识地启引其他同学, 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生成, 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

二、引导“思错”, 深化理解

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 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 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 ”面对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 在实践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差错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处理办法, 要能在“批评、指责、放弃”还是“期待、接纳”中做出明智之举. 这很好地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念.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 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没有大量差错做台阶就不能攀上正确结果的宝座, 因此将学生差错引向正确轨道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可采取“将错就错”之计, 把这个“球”抛还给学生 , 同时给他们大量的时空去思索、研究 , 让他们暴露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述, 最终在集体的智慧下达成共识.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 在当堂检测阶段, 我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 结果许多学生都认为是对的, 但也有反对的“呼声”. 于是我立刻组织学生分正反方进行争辩. 其实这个是学生进行“思错”的过程, 他们在争辩中通过自己检查“字典”搞清了“组成”与“围成”的区别, 通过直观的操作使“组成”与“围成”形象地展现在眼前.

三、梳理“记错”, 强化记忆

课堂是什么? 是让学生围绕本课时的知识点、重难点尽情发挥的地方, 当然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也意味着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帮助学生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而要在跌倒的情况下, 自己站起来、壮大起来. 大量的教学活动证明:“错题集”是解决其最好的办法. 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一是教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收集、整理,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同时对典型的“错误”进行必要的“解剖”, 找出其中的错因, 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剖解, 使学生知“因”, 促使他们纠错. 二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错题集”,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己解题中的差错, 做好错题的收集、分析, 即一方面写出自己当时的设想, 以及结论的得出过程, 另一方面先自我对照, 找出错因, 并做好标记最后把错题进行必要的抄录、剪贴、分类, 等隔段时间后再重新“温故”, 同时写下本次的思考过程与过去的不同之处, 等等.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通过错题的梳理, 从而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并牢牢地在脑海中留下烙印, 不能在同一地方“栽跟头”, 同时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和心理负担, 提升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资源合理运用 篇9

为了更好地使幼儿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 近年来, 我们鼓励并指导城乡幼儿教育学校, 高度重视, 不断探索, 开展了多种形式、不同层面的环保教育系列活动, 在教育中渗透, 在渗透中培养, 在培养中形成,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使广大幼儿在潜移默化间初步形成了环保意识。

一、优化环境布置, 创造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

新颖美观的环境布置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可谓举足轻重。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美好环境, 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如建造新楼, 粉刷墙壁, 清除卫生死角, 植树养花、增加绿地, 添置各类富有童趣的大中型玩具, 从布置、造型、色彩等方面努力强化环境的童话色彩, 并在一些空角设立了植物角、饲养角、科学观察角。教室的墙面都有计划、有目的设计了不同主题的画面。如大班“海底世界”、“神秘天空”, 中班“秋天的树”, 小班“保护花卉”等, 让幼儿一进幼儿园就犹如走进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不难发现, 这些墙面主题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对现有环境的保护欲。就小班主题墙面“保护花卉”这一设计来说吧, 效果极佳。在以往, 我们小班的小朋友采摘花卉的现象比较严重, 有的小朋友两个冲天辫上都能插上三四朵的小红花, 有的小朋友连裙子上也都别上不同颜色的小花, 引得蝴蝶都围着她们飞。现如今, 通过我们对主题墙面画的讲解 (最好以童话的形式向幼儿展现) , 孩子们会很快认识到保护花卉就是保护我们幼儿园的环境, 往更大的方面来讲,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全人类。另外, 我们每园、每班都有种植区、自然角, 引导幼儿进行种植活动, 让他们给花木浇水, 拔草, 给鱼儿换水喂食,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喜爱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与意愿。

二、针对年龄特点, 环保教育渗透到各教育活动中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就如同智力开发一样, 不应是单独进行、孤立发展, 而是应该针对年龄特点, 与各科教育教学、幼儿游戏活动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首先, 我们结合各科教学, 对幼儿渗透相关的环保教育。例如, 在大班《社会》教学中, 结合讲“水”、“声音”等来教育幼儿喝干净水、开水, 不喝脏水、生水, 要做到随时关闭水龙头, 懂得节约用水, 不去浪费水资源;在中班《科学》中, 用青蛙捉害虫来教育幼儿计数, 并及时告诉幼儿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能保护庄稼, 是人类的益友, 我们要去爱护它, 应该对捉蝌蚪、捉青蛙的行为予以制止或揭发;在音乐课中, 教幼儿唱《我们爱护小树苗》等歌曲, 并教育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内容去做, 要自觉保护小树苗, 不去攀爬或折断损伤;在大班绘画课《可爱的小鸟》教学中, 通过边示范边讲故事《不爱鸟的国王》, 使幼儿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 认识到小鸟能给大自然带来生机, 要懂得保护树木、庄稼, 知道爱护小鸟就是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的道理;在语言课看图讲述《窗外的垃圾堆》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先带孩子们在幼儿园内观看, 看看园内哪些地方是清洁的, 哪些地方是脏乱的, 然后对幼儿加以适时地引导, 让幼儿明白乱扔垃圾是一个不好的行为,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随手一扔, 试想, 我们的校园环境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社会环境又会是什么样子?试问, 你们愿意生活在蚊蝇横冲直撞、臭味刺鼻呛人的垃圾堆旁吗?通过幼儿的回答或动作,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让幼儿理解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其次, 寓教于乐。在游戏和讲故事中增加环境保护的内容, 如角色游戏“小小环保员”、“环卫站”、“废品收购站”等。此外, 还有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鸟”, 体育游戏“运树苗”、“植树”等。有时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以幼儿熟悉的或喜爱的人物为主角, 使幼儿从有趣的情节中受到教育。

三、家园共育, 强化幼儿的环保知识教育

利用黑板报、家长园地和家长会议等形式向家长进行环保宣传, 并向家长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要求。要求家长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爱清洁, 在收拾打扫房间时, 可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洒洒水, 扫扫地, 抹抹桌椅, 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苦以及劳动后所换来的优美环境;教育孩子玩过玩具后, 不能乱扔乱抛, 而要收拾整理后放回固定的位置。家庭的阳台和庭院环境也要注意美化、绿化, 不要乱堆乱放杂物。在这些有限的空间里, 教育孩子要保持室外环境的卫生, 更不能从楼上阳台、窗口向楼下抛物, 或攀摘花卉、果实。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时, 也应该叮嘱孩子不乱扔果皮、纸屑, 不随地吐痰, 不随地大小便。

四、培养习惯, 为幼儿的环保行为奠定基础

记得一位美国幼儿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行为的种子, 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 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 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换言之, 要想为幼儿今后的行为奠定基石, 那就一定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为此, 我们幼儿园会经常开展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幼儿教育活动。如:“纸屑我来捡”、“果皮我来拾”、“伸伸手, 弯弯腰, 垃圾不再随风飘”等一系列的行为活动。让幼儿从点滴做起, 从自我做起。大家都知道, 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 所以,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我们更应该首当其冲,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下面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充分来说明这一点:九月初, 我们小班的小朋友刚刚入园, 还没有来得及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方面的特别强调。但是, 我们却会奇怪的发现有的小朋友每每看到果皮纸屑都会拾起来放进垃圾桶内。一个、两个的多起来, 更多起来!但我们问其为什么这样做时, 有很多小朋友的回答居然是“人家中班和大班的哥哥姐姐都这样做, 我们也就跟着学了”, “我们的园长都拾, 老师也拾, 所以我们也拾”。由此可见, 幼儿的模仿力绝对是我们成年人所不可估量的。

总之, 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程度, 反映出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文明与素质的提高, 既有社会的因素, 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 而幼儿园环保知识教育则是第一课, 所以, 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尤其重要。在今后的环保教育中, 我们将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以期进一步提高幼儿环保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摘要:幼儿期是人的一生成长的黄金时期, 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幼儿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环保意识的形成和行为自觉性的培养, 幼儿期是关键。

资源合理运用 篇10

一、网络教育资源的定义

网络教育中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辅助是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存贮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为主,而且包括以书籍、报刊、磁带、广播、电视、个人计算机等为物质载体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其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1]

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对自我元认知能力的评价,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内容,自我安排学习进度、时间、地点,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监控自己学习,自我评估学习成果的主动建构过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也给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要素发生了重组,学生的特征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都使得自主学习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从狭义上讲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传统的自主学习要素是学生、内容、技术和教师,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要素重组为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师。基本要素的变化使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范围更加宽泛,网络环境下的资源、课程、教师通过交互平台和技术平台集成到新的网络时空环境中,使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个别化学习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和网络交互功能,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网络交互性所产生的人文交互环境使自主学习的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成为“人文交互环境中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网络交互平台把个体建构和社会共享两个过程融合起来。

根据上述网络环境下学习要素的重组和学习特征的变化分析,可以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表述为: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主地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探究学习过程,实现有意义知识建构的学习方法。[2]

三、运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 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学校及教师提供的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主学习。实际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

2. 学生要掌握多媒体网络学习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多媒体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工具,如:IE浏览器的使用,一些搜索引擎的使用,上网浏览查找资料,资料复制下载方法,在线讨论,使用电子信箱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有利于自主学习了。

3. 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

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有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而其中错误的部分势必会给新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先帮助学生认识和纠正错误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当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后,再进一步探讨自主学习的条件,认识教学大纲与自我需求,根据学习重点和自己的弱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了解那些课外学习的形式和可供开发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在线学习网站、教学软件和电子期刊杂志等。元认知训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心理发展基础,是学习者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 发挥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的演示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对帮助教师突出重点,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起着显著的作用。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提供学习资源,讲重点,解难点,释疑点,讲评作业,提供指导学习方法等,这种教学手段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的自由选择,树立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

5. 运用网络开展协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有动力互补性,协作学习的作用在于把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困惑和收获向小组成员展示并供其研讨。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讨论,如利用留言板、BBS、邮件、讨论区、在线会议等方式,这种网上的交流互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并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为观察学习伙伴的学习进展、成就及自主、协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环境,进而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技巧的发展。因此,协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的促进和升华。[3]

6. 发挥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把教学放到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不仅应将多媒体和网络当作学习的工具,而且应让多媒体和网络环境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发挥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的主导作用。我们把教学内容编成有序的课件,使学生通过程序逐渐进入解决问题的状态。在解决问题中,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随时指导,随时点拨,形成了人机互动式学习方式,达到了在计算机程序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成一堂课学习任务的目的,这种学习状态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7.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

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平时上课时,教师要多联系实际,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查找资料做一些课题研究和撰写学年论文,做一些简单课件、个人主页等,学会撰写个人简历、贺卡、假条、借条、收据、证明、请柬、推荐信、介绍信等。若不明白,则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作借鉴。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中,既拓宽了视野,又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

合理运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核心作用,引导学生以自我为主体进行有效的知识构建和自主学习,使其对待学习能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完善。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现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特别是具备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教育资源, 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一切有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策略

参考文献

[1]朱祖林.基于WWW的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远程教育, 2003, (1) :38-40.

[2]孟万金.网络教育的真谛: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J].教育研究, 2004, (4) :52-47.

[3]郜焕平, 袁甜甜.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福建电脑, 2004, (6) .

资源合理运用 篇11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结构新颖、内容丰富,它们成功地运“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将话题、交际和语言结构等训练内容融入各个板块之中,循序渐进,贴近生活。为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用好教材资源,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课外资源,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 4 Welcome to the unit,我安排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观看关于动物的短片,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听读Comic strip部分回答相关问题,表演对话”;第三环节“根据首字母完成填空,复述小故事”(Eddie is e __ some bones. Hobo w__ like to have some. He thinks they are very d___ and he will d__ if he h no food to eat. Eddie doesnt want to s___ his food with Hobo. He says he w talk to Hobo if Hobo e his food. He will die as w__ if he doesnt have a___ food. If he dies, no o__ will look a__ Hobo. Do you think Eddie is very g to Hobo?);第四环节“出示动物的图片,学习并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及习性”,该环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看照片及描述,猜测是哪种动物”;二是“读一篇有关于熊的短文,回答问题”;三是“听一段关于老虎的材料,完成缺词填空”;第五环节是“调查活动: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动物,说明原因。”

执教本课,为了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我整合了很多资源。首先是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整合,不仅起到了充实课堂、活跃气氛的作用,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语言能力。例如,在对Comic strip的深入处理时,我充分利用原对话的资源,让学生通过用小短文改写对话,锻炼了用第三人称复述故事的能力。在介绍动物时,我并没有只从生物课本上随便找几个动物作介绍,而是有选择地介绍了几种动物。这些筛选过的动物都是在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出现图片的,我在介绍这些动物时所选用的材料,基本都是从本单元选取改编的。比如pandas的内容选自Reading部分,bears的内容来自Main task B部分,tigers的内容来自Integrated skills的A1部分。通过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单元资源,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提高了词汇、语段的复现率,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利用网络提供资源性的支持,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缺憾,通过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及背景介绍,可以使教学形式更为生动、内容更加丰满,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记忆,增强了教学效益。比如,一位教师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9 Section A这一内容,先后完成了“热身→导入→呈现→活动→操练→拓展→作业”等环节。其中“课前热身”,播放电影《冰河世纪》主题曲,鼓励学生跟唱;“导入”环节,出示多张电影明星或电影主人公的照片,教学单词movle;“呈现”环节,播放卓别林的电影片段,教学silent movie和sound movie。展示《憨豆先生》《精灵鼠小弟》《警察故事》等电影的海报或片段,教学cartoon,history movie,tragedy,action movie,thriller,history movie等表示电影类别的单词,让学生学习使用funny,exciting,boring,interesting等单词来表述不同类别电影的特点。“活动”环节,让学生分组罗列出电影的类别及各自知道的代表性电影,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电影的类别,如war movle,romance等,利用句型“What kind of movie do you like?““I like…It is…”进行问答,交流并总结本组内最受欢迎的电影种类和原因;“操练”环节,包括“听录音,按顺序标号(2a)”和“听录音,作记号(2b)”;“拓展”环节,利用电脑和网络为自己喜欢的电影或演员制作海报。指导学生进行中西方电影名互译,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译名;“作业”环节,搜集你所知道的电影的英文名称。

本课时内容涉及了电影方面的知识,借助网络执教者查找了不同类型的电影,并利用信息技术作了剪辑,将最具代表性、最能引发学生共鸣的片段截取到课件中,促使学生把抽象的名词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进而获得感性认识。在拓展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和图片来制作海报,引领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突破了教材和学生原有经验的限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

三、适时利用错误资源,促进学习经验的拓展与提升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错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师不能一味地讨厌惧怕学生的错误,相反,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来促进学习经验的拓展与提升。请看八年级上册 Unit 2 Grammar教学片段——完成C2的练习,教师让学生起来校对答案。Student A: Ninth grade in the USA is the same as Grade 9 in China.Student B: Year 8 in Brirain is the same as Grade 8 in China.Student C:School life in the USA is different from school life in Britain.Teacher: Can you give me another sentence with the same meaning?Student D: School life in the USA is different from it in Britain.Teacher: You are clever.You are able to change school life into another word.But the right one is“that”.接着教师又给出以下句子:The weather in Beijing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ew York.∕The students in Class Two are more hard-working than those in Class Three.∕The apples in my basket are bigger than the ones in yours.

资源合理运用 篇12

一.把握学科特点, 分清主次

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的共享和资料的搜集、检索、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然而, 要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勾、画、议、读、听、说、写、演”的时间必然会有所减少。如何处理网络与语文教学本身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与“从”之间的关系, 是“被服务”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是“学科”与“工具”之间的关系。语文是主, 是被服务者, 是学科, 而网络是从, 是服务者, 是工具。适合运用网络这个工具为语文教学服务, 就选择它, 不适合, 就舍弃它而选择更适合的工具。网络教学模式的选择, 是为了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决不能把网络教学用来代替语文教学, 甚至在某些方面它也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二.留住语文传统, 体现“语文味”

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要求学生整合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甚至模拟现实环境进行自主探究, 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但决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传统。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 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更要在这样的课堂中, 留住“语文味”, 弘扬“语文味”。因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意识的交流。教师应该注重以真情感染学生, 以形象唤起美感, 以情景领悟主旨, 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文的阅读、写作习惯。网络资源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体现“语文味”的教学才是主要的。只有在教学中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引导学生在纷繁的资源中主动与文本对话, 感悟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 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转变教师角色, 有的放矢

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扮演了导师的角色, 学生是追随者, 教师的行为、学习方式、情感表达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道德魅力、人格魅力、专业知识、教学艺术来营造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 积极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而不是放任学生去所谓的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得到多种层面的情感体验。

我认为,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去做探究式的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好如下几种角色:1.问题情景的创设者。教师设计好学习研究的问题情景, 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带着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用探索研究的方法, 自主参与学习, 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关知识与能力的目标。2.研究探索的引导者。教师提出研讨交流的相关要求, 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并且目的明确。3.教学资源线索的提供者。教师必须展示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或者告知学生相关的搜索路径, 让学生按要求搜索, 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 学生难分主次, 很容易造成无的放失, 既浪费学生的时间, 又收获不大。4.交流评价的参与者。教师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进行之前, 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制定本次活动的评价方法, 以免学生无所适从, 从而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和学习效率的降低。有效的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进行网络资源支持下的的自主探究学习。由此可见, 教师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扮演好以上四种角色, 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才能带领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才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知识的整合。

四.选择网络资源, 因材施教

网络资源具有知识的丰富性,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 但在语文教学中, 要因材施教, 合理选择。第一、当身边资源匮乏, 无法实践时而选择网络。城镇乡村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 有各自不同的资源可以利用。实际教学中, 身边资源和网络资源要优势互补。如在教学《观沧海》时, 作为中西部偏远地区大多数没有看过海的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和想象诗人的胸襟和气魄, 这就可借助网络资源的有关介绍和图片资料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帮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当然, 对于沿海地区的学生, 我认为应尽量参加观大海的实践活动, 进行实地感受, 更能体现语文综合实践性的学科特点, 更能理解作者感情, 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 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实践学习, 避免用网络代替实践。第二、学习关于历史事件的文章时, 可借助网络资源来呈现和了解。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 就可按需选择网络资源的背景资料和影音资料, 再现情景。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对文章课文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第三、知识性较强的, 需要学生大量搜集资料的常识性课文和介绍旅游景点的文章, 无疑是最适合在网络环境中来进行教学的。例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象》《琥珀》等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迷人的张家界》《拉萨古城》《五彩池》《索溪峪的“野”》等关于景点介绍的文章。而一些故事性、感悟性的文章和一些写景的散文, 就不一定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了, 例如像《山雨》《理想的风筝》等。第四、根据教学实际, 因势利导。需不需要用网络, 在什么时候用网络, 采用什么形式, 要根据学生理解课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我在教《拉萨古城》这一课时, 有一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八廓街是一道宗教的江, 生活的河”时?课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我想这是一个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这时就顺势要求大家利用网络帮忙, 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 不但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还发现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西藏的知识。

总之, 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要根据需要, 合理选择使用。在教学实践中, 只有脚踏实地, 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坚持语文性的基础上, 扬长避短, 实现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 从而使网络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 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商务合作下一篇:造价预算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