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运用

2024-09-23

教学资源运用(精选12篇)

教学资源运用 篇1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单调的,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听, 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对有完整意义的事物的理解和记忆程度比对枯燥乏味的事物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要高得多。因而,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故事, 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一、在情境中运用故事教学, 感知其意义, 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故事发展的特定情境,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学习, 在轻松的气氛中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一个设计者, 可以把整节课编成一个故事, 带领大家融入故事, 享受知识。比如学生在学习3A unit 1《Hello!》这一课的复习课时, 我把本册书的两个小主角“Bobby”和“Sam”联系这课的主要内容创编成了一个故事:One day, Bobby meets Sam, he’s very happy, he says:…请你和Bobby交流, 为自己赢得一张进入欢乐谷的门票。 (这里的情境创设贴近生活, 学生乐于参与, 同时也复习了打招呼的用语) Now he invited Sam to“欢乐谷”with him. (PPT出示欢乐谷的场景) look, this is“欢乐谷”, here are“Big balloon”“Letters island”“Cartoon stage”“Music boat”and“Movie Castle”. (每个地方都是一个活动, 邀请学生与Bobby、Sam一起畅游欢乐谷, 一起闯关, 最终比一比成绩) 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 感觉身临其境, 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真正体现了故事教学的教学目的。

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所熟悉的故事更感兴趣, 所以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童话故事或寓言等来呈现知识, 操练内容。如在学习5A Unit 6《Doing house work》这一课中, 为了巩固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教学, 我用了一个学生所熟知的小故事《龟兔赛跑》。语法的学习本是很无趣、枯燥的, 但是故事图片一出示, 学生的眼前一亮, 都不由得读起小鸟和乌龟的对话来……

以这样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 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孩子半听半猜, 更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时期”的儿童来说, 故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在口语训练中运用故事教学, 培养学生组织和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口语表达是一个输出环节, 应该视为“终极产品”之一, 也是极力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传统的口语教学法有:问答、游戏、对话、看图说话、讲故事、口头复述, 口头作文与报告等。而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英语时,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故事教学方法, 如模拟与角色扮演、看图配音等。与此同时,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 其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故事教学中,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或表演故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用大脑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我们要运用故事教学法把英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 让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说英语, 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故事的情境当中去, 使他们积极地思考, 很愉悦地表达内容, 并鼓励他们积极思维, 学会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创新。

三、在阅读训练中运用故事教学, 使学生获得使用语言实践的体验

当学生的词汇、语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就自然过渡到一个学习语言的特别时期——“阅读饥渴期”。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 这个时期都非常重要。把握好学生“使用语言实践的成功体验”这一点进行正确引导, 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1. 通过读故事, 学习新单词

教师通过选择或自编一些趣味性强且简单易学的故事来呈现新单词, 可以让小学生在语境中去体会新的单词, 同时故事都具有趣味性,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I got a new bike.It is fast.I like it.

Ho!Ho!I got a new car.It is faster than your bike.Your bike is too slow.

Ha!Ha!I got a new motorcycle.It is faster than your car.Your car is too slow.

Hee!Hee!Hee!I got a new airplane.It is faster than your motorcycle.Your motorcycle is too slow.My airplane is the fastest.在这个小故事中, 教师用学生认识的4种交通工具及它们的行驶速度来认识单词fast, fast的比较级faster和最高级fastest及fast的反义词slow。学生不用教师的解释, 自己在阅读中就能领会到其意, 这样的主动接受比被动接受更加印象深刻, 并且也掌握了比较级、最高级这一难点。

2. 通过读故事, 丰富生活阅历

学生阅读故事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世界, 发展思维, 陶冶情操, 拓展文化视野, 提高文化, 丰富生活阅历, 理解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通过阅读Ma Liang学会了助人为乐;通过阅读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了解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由于这些多方面的、精彩而有趣的故事, 使得学生会更加热爱阅读。

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故事能为学生的童年平添丰富的精神享受, 是幸福童年的一个永远抹不掉的音符。既然孩子们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 那我们何不借故事的力量, 让学生步入英语的世界, 使英语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教学资源运用 篇2

幼儿园学具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系列智能学具,以手、眼、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开发幼儿多元智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特殊教学方法体系。运用学具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知识,练思维。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指导幼儿开展异彩纷呈的活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学具教学法”是历经十三年的研究探索而形成的一种开发幼儿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框架结构、序列化、范式化的方法设计,物化形态的“智能学具组合系列”,填补了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缺乏特殊教学法研究的空白,拓展了我国幼儿园教学方法研究的思路,是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系列智能学具,以手、眼、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开发幼儿多元智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特殊教学方法体系。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呢?

一、学具教学可以手脑并用,寓教于乐

幼儿的智慧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操作动作,动作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组织者,特别是儿童双手操作的精细动作,能够有效地促进脑神经结构的完善和脑功能的发展,因此,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丰富多彩的客体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学具教学法”借鉴了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将理论、方法和学具应用融为一体的研究思路,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出了序列化的“智能学具组合系列”。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手脑并用的操作游戏中,学中玩、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有效地克服了幼儿园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幼儿教育成人化”的.弊端,真正地实现了手脑并用,寓教于动,学玩结合,寓教于乐。如:在过去的语言教学当中存在只教语言不教思维;重视言语表达而忽视听的理解;重视言语表达的表面形式;忽视言语表达应用的创造性本质。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弊端,则主要是由于以往用于语言教学的教具少,幼儿只能一遍一遍听老师讲解,不能动手去做、去操作客体材料的缘故。“学具教学法”中儿童智力学具的出现和应用,大大改善了语言教学教具不足的现状。幼儿可以人手一套,由被动地听和看,变成了每个幼儿都可以动手操作,并且这种操作游戏可以是比赛性质的,每个幼儿都可以在游戏中、在竞争中愉悦的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如通过学具画面使幼儿掌握各类词汇,像丰富形容词、训练重叠词、找反义词、选画面说句子、编故事等;也可以通过学具画面,进行词语的扩散能力训练,如词汇接龙、看字组词、说成语等;还可以通过表述学具画面,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如选画面编句子、选画面编儿歌、选画面编故事等等,幼儿都百玩不厌。

又如:在数学教学中更体现了学具教学法的功能,既教计算又教思维,把二者有机地融汇在同

一个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智力学具的运用,让幼儿有目的、有意义、有趣味的操作,将外化动作转化为内化的“动作”,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将一些抽象关系的理解变成一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玩得有趣,学得有序,有很多不易被幼儿理解的数学关系就在玩中轻松的解决了。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并且好动,好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知识能力的训练中,好的游戏情景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好奇心,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如,我们在对小班孩子进行概括分类能力训练这一活动中,考虑到幼儿思维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分类概括能力差的特点,如果用枯燥、单一的说教让幼儿去理解、操作进行分类的话,那么孩子既弄不懂分类的方法,同时对此次活动也会兴趣全无,无法激励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活动时,以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收效很大。导入部分,我们以听《运动员进行曲》导入,接着以“动物运动会”的情节展开活动。教师当裁判员宣布比赛项目(飞行比赛,游泳比赛……)及运动员(学具块),幼儿当场地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分类,进行过程中,教师以游戏口吻调动幼儿,激发孩子更大热情,最后用“给小动物做奖品”,做观察记忆力练习结束活动,整个过程充满了游戏的趣味。孩子们从玩中自然而又轻松的懂得了分类方法,顺利完成了操作要求,同时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分类概括能力。

三、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因为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等有所不同,因此,孩子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在学具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增强自信,教学过程中应为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操作要求,尽量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问题的设计应尽量具体,富有启发性,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有较正确的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孩子三性的发挥。在操作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于操作跟不上的或不明白的孩子要及时降低要求或暂换要求,对个别操作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重点指导,给予适时的帮助。有的孩子刚开始实验时,动手能力差,加之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常常出现顾此失彼,慌忙无序的状况。因此,教师要在巡回检查环节中重点指导他们;而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则提出更高操作要求,或当小老师进行检查,或进行创新操作,减少活动中的等待,多动手多思维。虽然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同,但都应从不同角度给予鼓励、肯定。这样,每个孩子都会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都会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另外,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要及时评价,奖励,强化幼儿的进步,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的兴趣。如:对孩子一个鼓励肯定的眼神,一句口头称赞的言语,一阵热烈祝贺的掌声等,使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运用学具教学,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伴随着人的不断创造而发展起来的,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更是需要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学具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在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忆力训练时问:你是怎样记住的?为什么?谁还有不同的记忆方法等?翻转练习时问: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翻得更快些?而不是用直接告诉的方法,而是让幼儿在探索中去创造去发现。用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以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兴趣;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明确问题;以外部的动手操作展开头脑内部的联想;以创造活动中的具体作品引导幼儿进行评鉴选择。如在小班《讲故事,练思维》课上,教师讲故事《聪明的文彦博》后提问,球掉到哪里去了?当球掉进洞里时,小朋友们常用什么方法取球?文彦博想出了什么方法?文彦博的方法好不好?别人怎么没想到?在组织幼儿展开充分讨论后,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有一个瓶子(瓶内装有小塑料玩具),一杯水,一根木棍。要求幼儿不能倾倒瓶子,想办法取出玩具。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尝试用多种方法,最后寻找用灌水的方法取出瓶内的玩具。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仍意犹未尽,老师只好满足孩子们说:“区角活动时,愿意做的小朋友再来做吧。”

运用学生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篇3

【关键词】生本资源 开发利用途径策略

一、问题缘起

初中英语教学的课程资源就是英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有利于英语课程目标达成的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既有校内资源也有校外资源,既有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也有人力、信息化资源。它们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获得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尽管课程物质和信息资源是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课程人力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与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人力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追求。教师资源也好,教材资源也好,必定要与学生资源结合才能起作用。可见,学生资源才是一切资源之本。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各类资源加以充分的利用和开发。教师与其煞费苦心到课外搜罗课程资源,花费大量精力制作美轮美奂的多媒体课件等,还不如立足手头的教材和鲜活的学生群体以及活生生的英语交际课堂。因此,立足教学实际,有效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才是初中新目标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正道。

二、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夯实过程教学

1.以学生既有的知识能力为资源

设计教案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既有的知识和能力资源。我们知道,教师课堂复习的环节通常基于学生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新课的导人也通常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熟知的内容作为引入点。例如在教授Go ForIt九年级Unit 3 Section B 3a Read thearticle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课文时,在让学生谈谈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之后,让学生听听3a中的学生在谈论什么规章制度。

Let's listen and choose,what rulesare they talking about?

(1)uniforms.

(2)having part-time jobs.

(3)studying in groups.

(4)longer vacations.

(5)goingouton school nights.

这样的导入,既可以练习学生听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对本篇阅读课文进行总结,也为后面阅读中的活动讲解分出了明显的片段来,有利于学生开展后续阅读活动。又如在让学生猜测标题的意思时,先问:Could you find any key words in thetitle?这样的提问降低了猜题难度,比较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又如在教学阅读课文Why don't you learnto sing English songs?这篇文章,通常情况下老师可能会提一些文章中的问题,解释一些词组、难句,完成课后练习题。然而我在课堂中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题:How do we learn Englishwell?What should we do?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整合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但书上又没有完整的、现成的答案,必须对整个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作进一步思考,才能知道答案。对于这样的讨论题,它所包含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有话可说,能较好地反应出讨论效果。

2.以学生学习中的“疑难杂症”为资源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对一些语言用法、语法现象、文章理解等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于个别性问题,个别解决就行,如果是同一问题多次出现,则反映了这一资源的典型性,笔者常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由教师解决、学生帮助解决还是分组讨论解决,有时还会故意采用拖延法,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去探索研究、总结归纳,第二天甚至几天后再在课堂上由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感悟。经过学生自己努力解决的“疑难杂症”往往印象深刻。笔者一般由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普及程度等来确定此类资源的利用价值、利用方法和利用时间。例如不少七年级学生提出对介词in、on、at的用法难把握,易混淆。笔者没有立刻告知其常规的用法及区别,而是作为小组作业布置下去,让他们分组归纳总结它们的用法,几天后再集体讨论,并及时给出有关的习题作为巩固。事实证明学生的总结都非常好,而且在以后的运用中效果也不错。

3.以学生常见的学习错误为资源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使课堂朝着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向发展。例如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写一篇介绍野生动物并呼吁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作文。学生只对课文中已介绍的三种动物老虎、熊、狼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看到这种情况,笔者临时改变了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把它布置成家庭作业,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资料。学生很支持,回去查找了多种资料。第二天交上来的作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有新意。

4.以学生的“个人观点”为资源

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对话契机,以文本知识为纽带,以学生的“个人观点”为资源,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巩固、运用。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再形成一次语言表达和运用的高潮,“课已终,情尤存,意更深”生成书本之外的精彩,让知识走向深入。例如教学了Go forit八年级上Unit8后,为了巩固过去时态,笔者利用周末去海边植树的鲜活例子,使用How was your last weekend?Where did you go?等一系列话语加以拓展,为深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使得学生的语言不是停留在低层次的机械重复上,很多语句都来自学生生活中的体验,教学互动比较成功。

T:What day is it today?

Ss:Today is Monday.

T:Yes,Its a new week.(做疑惑状)How was your last weekend?Where did you go?

Sl:(一边回忆一边说)We went to the seaside,that was pleasant.

T:Hey!Look at these pictures.(学生去海边植树的一组照片)

Ss:(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都很兴奋)

T:Who did you go with?

S2:I went with our teachers andclassmates.

T:What did you do there?

S3:We planted Trees.

T:Can you talk about it?Whocan speak it better?

(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

S4:On that day,we didn't haveclasses.The teachers and ourclassmates planted trees by the sea.

S5:We began to plant trees assoon as we got to the seaside.Somestudents dug the holes.Some studentsput the trees into the holes.

S6:Some students put the earthback to the holes.Then we pushed theearth hard with our feet.At last wewatered the trees as much as possible.

T:Great!Did you have a goodtime there?

Ss:Yes,we did.

这样以学生的“个人观点”为资源进行拓展和深化,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过去时态的用法,而且在教师的话语推动开拓下,学生的主观性回答精彩纷呈,如S4、S5、S6,使课堂教学形成高潮,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也培养了学生认知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知识深化。

5.以学生的个体特征为资源

在某些课案设计时,教师可就地取材,利用学生本身的个体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某种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情绪。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往往思维敏捷,有奇思妙想。例如在学习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时,笔者让三个体形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让其他学生自己比较并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进行操练。学生兴趣大发,不仅积极参与,而且表现超常。不仅对他们的高矮胖瘦进行了比较,还对他们的皮肤黑白、眼睛大小、脖子长短、头部圆长等也进行了比较。后来又比较了他们衣服的长短、新旧及鞋子的大小等。我稍作引导,有的学生还想到:XXX is better at English than XXX等等。最后他们的个性品质和待人接物情况都被比较了出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且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印象,效果良好。

三、深入开发生本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1.拓宽自主开发的空间,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

当学生“动”起来后,他们的精神就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这时头脑掌握语言的区域兴奋点很“亮”,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力都很强。互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要形式多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我们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有效互动活动的形式有:聊天(chatting)、头脑风暴(brainstorm)、小组讨论(discussion)、正反方翔论(debate)、猜谜游戏(guessing games)、同伴对话(pairwork)、调查(survey)、采访(interview)等。在一堂课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参与的积极性。但同时也要力求使活动多而不乱,不能只图热闹而失去它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八上Unit 7 How do youmake abananamilk shake?一课时,教师拿出制作milk shake所需的各种原料和搅拌机,边演示制作过程边用英语解说制作步骤,随后把制作好的奶昔用一次性纸杯分给学生品尝。最后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边说边做,边品尝边交流,使他们就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浓郁的西方文化。教师、学生就在真实自然的生活化语境中开展了有效的言语交际活动。

2.运用启发式教育理念,注重弹性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建构的,而非靠他人传递的。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创造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空间。目标的设置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状态的分析,以及对发展期望的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事先要精心备课,多预设开发性问题,多为学生设疑置难,启发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应用英语的空间,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灵活调整课时计划,预防阻碍学生思考和降低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3.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应重视自身修养的加强,提高捕捉、激活和利用学生资源的能力,坦然而机智地面对教学中发生的一切事情。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学习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通过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等方式,提高自己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总之,当学生的各种资源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充分地利用,那么,英语教学就会因为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投入而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充满智慧的力量和人格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冬梅.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案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沈倩.开发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3).

教学资源运用 篇4

那么,什么是课文复述?课文复述就是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对课文进行加工和整理后,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能动地使用某种记忆策略和方法,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复述的基础是熟练的朗读,但又不是朗读,它的最终目的是脱离课文材料凭借记忆运用口语来说,它是联结阅读和口语的重要枢纽,是各种言语活动互相配合、互相转化的重要契机。这种运动记忆一经学会,再加以不断的练习,是不易忘掉的,因此它是学生大量吸收语言材料并向长期记忆输送的有效途径。

课文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教材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在复述之前,必须熟读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脉络,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的内容。复述不是背诵,不是照般原文,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创新。复述对学生来说是记忆和巩固课文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领会程度深浅的方法。如果学生养成了复述的习惯,就打下了开口的初步基础,经常大量的复述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复述整篇课文自然而然地掌握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型的实际用法,掌握各项语法规则。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课文的复述,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训练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笔者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甚至教师不重视课文复述,有的学生习惯于把课文的复述变为机械被动地背诵课文,有些学生害怕课文复述。这是值得每位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

此类问题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因素是老师没有精心设计复述内容,同时也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没能坚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下面我就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的复述方法及指导学生复述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分别来叙述。

一、英语课文复述的过程及方法

首先,理解和复述课文。理解课文是复述的重要条件。理解不仅包括对课文中每个句子、每个词的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而且包括对课文和段落整体结构的正确分析。

根据课文的题材和体裁的特点,通过阅读或听说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完整信息和内容,把握各段各层次间的联系和课文中心。在接触课文前或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把答案串成复述内容。问题不仅要紧扣课文内容,要体现其主要线索和事件,而且问题不宜过多过细。对于采取倒叙和描叙手法的课文,可根据其主要事件列出若干句子排列其先后顺序。先理清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然后按所展示的句子进行复述。根据课文特点,还可通过判断正误题、填写课文插图和划分段落等手段初步理解和复述课文。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复述整体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讲解和复述。可采用“抓重点、化难点”和“精讲多练”的方法,通过替换(同义代替或反义否定)、完成句子、造句和改变句型(如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复合句与简单句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多种形式,不断以旧引新使知识前后贯通。通过这样联系,分析和比较、毋需多费口舌,学生自然会理解掌握这些表达法并领会各比较点之间的关系,复述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了。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掌握这些特点可为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理解和复述课文大开方便之门。

其次,编制提纲。编制复述提纲是进一步理解课文、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课文以及寻找各段的topic sentence和signal words的过程。提纲的编制视课文的特点而定,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有效地唤起学生追忆课文内容就行。它可以是表格、课文的结构,各段意的概括,还可以是关键词。开始时师生共同设计提纲,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可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己编制提纲。

第三,复述方法,即怎样复述。

1、机械复述,即借助文字、图、物等进行有控制的复述课文活动。常用下列形式:

1)关键词提示法:即抽取与课文的主要内容密切相连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重组课文信息进行复述。每篇课文的段落里都有重点词语,用这些词语作为复述的线索。学生可边看边想,用词串句,用句串段,由段及篇,层层扩展。

2)列提纲法: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找出文中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各段的段意,然后教师列出复述提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顺逻辑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提纲进行复述。

3)表格法:即教师把课文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进行复述。

4)线索法:即以课文的时空顺序或主要情节及其发展为主线。复述时,教师把文中的时间或年代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复述与此相对应的事实。

5)图画法:既教师将课文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图片,凭借图片,把抽象的课文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6)完形填空法:完形填空式的复述方法具体如下:教师先将所要复述的课文浓缩、概括成一段文字,并将其中的重点语句挖空,然后请学生填空。

7)听录音复述法:放课文录音,先让学生听一句,复述一句;然后再听一段,复述一段;最后听每段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课文复述。

8)根据问答题复述法:教师以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复述。教师先提一些具体的问题,在问答操练后让学生叙述概括性问题。

9)回译性复述法:先把课文译成汉语,听一句汉语用英语复述一句。

10)根据课文概要复述法:先概括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再根据中心思想来复述。

2、活用复述,即学生自己自由地、独立地进行复述,并且复述中对原课文加以改造、更新。常用下列两种形式:

(1)变更性复述。复述时学生把课文中的人称、时态、语态和体裁等加以变化。如对话改为故事、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等,使复述更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2)缩述与扩述。复述时学生运用已学的新旧句型,自由地扩展课文的段落或浓缩课文。

二、课文复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使复述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科学地使用,增强学生言语运用的能力,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引起注意:

1、授予方法,正确引导。

成功的学习是依赖于正确的方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复述。在刚开始阶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认识文章,帮助学生做读书笔记,概括文章大意,如帮助学生找出文章主题句,或通过文章上下文内容归纳大意等。

2、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区别对待。

也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不同的复述要求。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复述形式。总之,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知识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如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利用关键词法或线索法进行引导,好的学生可叫他们分角色表演或续编故事等等。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采用不同复述形式。

3、适时纠错,给予信心。

学生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要中途打断,等复述完毕后再更正;否则,会打断他们的思路。即使有些学生复述得不够好,也要加以鼓励和表扬。而且,纠正错误最好用间接方法,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参与复述活动,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4、注意合作,提高效率。

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这样,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发挥。复述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而,教师在学生复述时,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探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

5、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学习语言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逐步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仅靠几次课运用复述进行英语教学,就想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长期坚持这种方法,多多练习,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参考文献

[1].张翠平.初中教师教学参考:英语课文复述八法.[N].英语辅导报(初中教师版),2005-2-4(18)

教学资源运用 篇5

——谈谈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为广泛应用的交流工具,这就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精通专业技能,又懂英语”, 这使得英语教学成为一个热门关注点。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在理论和实践中探寻了影响英语的教学因素,发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情感。由于“情感” 被认为是非理性的因素及其自身的复杂性,因此,“情感” 被列为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目标之一。

一、英语教学中的情感

(一)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提到了情感的九大功能:动力功能、调节功能、强化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保健功能和协调功能。这一系列功能表明情感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还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活动间接地促进或阻碍人们的行为。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等。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情感因素相应地包含于各要素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同于一般的物,而是具有不同知识结构,有着自己的思想与意识,有着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的人。英语不仅作为一门课程,还作为应用的语言工具,那么它的教材内容与融入了人们情感的生活紧密相关。此外,它又是教育者(广义,包括教材编写者)按一定社会、阶级、时代的要求编写的,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教育者的意志与情感。

英语教学活动既是传授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发展认知策略、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i。

二、情感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教学是进行语言的教学,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既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利用英语获取知识信息并进行交际的能力。Saville – Troike认为语言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部分:(1)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法和语义等;(2)交际技巧,包括语言的使用规则、交际和释义的规则以及为达到交际目的所采用的方法等;(3)文化知识,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等。ii。在教学中把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根据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情感教学的心理学原理

卢家楣教授认为情感教学应该遵循寓教于乐、以情施教、师生情感交融等原则。

用心爱心专心 1

首先,要做到寓教于乐,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并了解他们的需要。因为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规律适当地满足其需要会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学生虽有需要,但无动力或动机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引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去调节学生的需要、预期和认知评价。

其次,要做到以情施教,教师必须掌控好自身的情感,使自己的主导情绪是快乐的,始终保持饱满、积极振奋的情绪状态;主动调节教学中的情绪,清除不良情绪;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情感”安排。

最后,要做到师生情感交融,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对待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做好为人师表的典范,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情感具体运用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版块,虽然在很多方面的策略是相同的,但又存在细微的差别。

(二)词汇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一般而言,没有词汇,也就无所谓句子,更谈不上语言,可见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在现实中,词汇教学却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学生英语学习差的重要原因是没有通过单词关,继而造成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系列困难。虽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对词汇学习产生的错误想法和不正确的态度不容忽视。

在词汇教学中,为了改变学生的错误想法和端正他们的不正确态度,必须了解影响学生学习词汇的各种心理因素,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对学英语词汇的看法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过分析、设计,采取相应地解决对策。

第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外国的风土人情(没条件的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播放一些外国经典音乐、影片;介绍外国的历史、文化等。然后,讲学好英语词汇的现实意义,并举例说明学英语的乐趣,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学生学英语的信心。

第三,在词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音。结合单词与发音口形的图片,讲解发音要领;采取跟读磁带,小组互助检查,即检查同伴是否掌握这个单词,发音是否准确;采取各种单词记忆法,如联想法,归类法等,并用浅显易懂的话把加前缀、后缀等语法规则贯穿于单词记忆法。通过游戏活动记忆单词,如“结识朋友”(把课堂上需要掌握的单词让学生用不同的彩色笔写下来,也可让他们课下发挥想象设计单词的样式)掌握要学的单词,没掌握的放到“陌生人”一栏。课后评比谁的朋友最多,谁的设计最漂亮,号召大家认识每一个“陌生人”;“角色承担”(用不同的单词代表不同学生,与同学打招呼叫其单词称号)等。游戏活动需要经常设计,不断更新,以保持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

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结合“魔数之七”原理,听说并用,从词汇的音形义多重角度去学习,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单凭听觉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15%,单凭视觉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25%,而两者相结合时所得的记忆量是45%。因此,学习词汇就应该运用多种感觉器官,通过眼、耳、口、手等感受词汇的音、形、义等要素,形成综合的词汇结构,并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形成记忆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用心爱心专心

2此外,学单词要紧密结合材料,让同学多进行课外阅读,结合上下文猜测新单词的意思,然后查字典确认,这样能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并使他们体会到学单词的乐趣。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调控着整个课堂,应该使班级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形成相互帮助、信赖、团结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同学大胆地表现自己,即使错了,也不会遭到同学的嘲笑。要多进行鼓励、表扬,根据不同的同学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对待学习掌握慢的学生要有耐心,不侮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把自己的消极看法讲给同学。

(三)语法

语法是一门语言的构建规则,它揭示了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当学习者掌握了语法知识,他才有可能真正获得熟练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

Brown(2003)认为成功的语法教学应该做到:语法知识要运用于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要为实现交际目的服务;要促进交际语言的准确与流利;要避免过多语言术语的解释;要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首先,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学生的“素质教育下,不用学语法”“语法枯燥”等想法。在导入语法知识前,设疑提问,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针对不足,引出要讲的知识。如通过先让学生翻译“So I am”与”So am I”,再结合语境讲倒装。

其次,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学生的谈论,不断加入新的语法知识并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实践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掌握的语法紧密联系生活事例自己设计对话,使语法学习能够融入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还可通过组织不同的游戏进一步深入,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学语法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如选择一个名词,让学生加上形容词、副词、状语等去丰满这个词,最后形成一个故事。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讲授语法知识应从具体材料入手。如讲英语的名词单数变复数问题时,提前准备—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像水果,杂志,磁带等,把课文中要出现的含有复数变化的词语用身边的事物表达出来,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想要了解的事物;在讲主谓宾时,要紧密联系生活。

最后,教师要抓住“语法不易理解”的特点,注意学生是否懂了。

(四)阅读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能力是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两个方面。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精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研究阅读方法,提高理解正确率。培养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对话既是阅读的基础,又主要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掌握好对话不仅为阅读打基础,还能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在对话教学中,首先要熟读,然后通过模拟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最好用到道具,充分调动情感,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到观众席位,不随便打断学生的表演,表演结束后再作评价。其次,播放一些外国影片、口语碟片如“洋话连篇”等学习模仿原汁原味的对话。

用心爱心专心 3 iii

在对话和短篇文章学习的基础上,要“通过阅读学习阅读”(Smith,1983)。

首先,教师要广泛阅读,建立语料库,为不同程度学生选择适合诵读的经典英语语料。如“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书虫系列”。读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读书心得。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和交流,不仅能拓宽知识面,更能通过讨论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英语文化知识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既了解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动态,还体验了语言变化的日新月异和语言的精美妙绝。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在组织活动中,要全面地进行调节,调动学生,使活动不只流于形式。

(五)写作

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有助于培养语言的敏感性,有利于准确地运用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学生在写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关键还在教师。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克服学生词汇量不够、懒惰和焦虑心理。首先,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热门的话题,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批改,并留下批语。第三,组织写作讨论会,选择一个话题,大家从多视角共同讨论。既拓展学生的思路,又加强学生间情感交流。第四,针对学生写作中的不足,讲写作的一些规则、技巧。第五,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摘抄精美的语言并记诵,每周内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总结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把情感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成功地表现自我,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战胜学英语时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正如一句英语谚语所说:“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谈谈对教学资源的科学运用 篇6

我认为信息资源完全可以科学地运用。

1.时间、精力、自身素质的限制,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忙,每天至少有两、三节课,有些地区可能还多些,除了上课,他们还要及时批改各种作业,辅导学生,等等。另外,多数语文、数学教师还是班主任,每天要做的事情更多。再说教师还要料理家务,照看老人和孩子,年轻教师需要交往、娱乐休息时间等。因此,根本不可能像讲一节“公开课”那样,多方面多渠道地、仔细周全地收集材料,再进行比较选择、构思创造,然后反复修改润色,如果每个课时都这样做或类似这样做,那么备的课肯定远远不够用来上课。

2.每个教师的阅历、知识占有量、技术掌握、阅历都不尽相同。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不是搞技术。教师不是教案、课件的制造和创造者。所以那些名师教案、课件成为教师的必需品,很自然、很正常。或多或少为教师们提供比较适合师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从而节省教师备课时间和精力,立竿见影地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

教案、课件的“抄袭”一定会令很多人不齿。但“运用”与“抄袭”有本质区别,在这里,我不想探讨“抄袭”在法律层面上的是是非非,也不想把“抄袭”粉饰得多么温文尔雅,但我看不起那些自视清高的人。对教师来说不是万能的。面对真正的专家、教授现成的优秀成果不运用,则愚蠢至极。“抄袭”其实是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完善、发展的过程。

3.教师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他教学能力的高低,特别是应用能力,而不是看他的教案书写和做课件水平的高低。

课件教学自步入课堂后,很快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代名词。社会对教师的行业要求和角色认定赋予了太多理想化色彩,一线教师自己独立写教案、做课件,不但不具有现实可能性,而且违背社会分工的基础,教师能够掌握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即可:

①能利用网络搜索出自己想找的信息(如网络上已有的教学课件、教学资源等)。

②能利用文字处理工具、演示文稿制作工具处理或制作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如电子教案、演示文稿等。

③会利用网络跟同行交流。如利用聊天、论坛等工具跟其他教师交流。

④会利用网络与专家对话。如利用博客、qq、微信等跟专家对话,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⑤利用网络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了解最新教育热点。经常浏览网页可以获得最新的教育理论,捕捉最新的教育热点问题。

其实在资源应用、增补、删改、完善、提高过程中,每位教师会不自觉地逐步变成教案、课件的“制造者”,实现角色转变,或多或少掌握一些足以应用于课堂的技术,甚至一部分教师成了“制作专家”也不无可能。他们在对不完美的改造中不知不觉走上专家行列,这种在应用中的学习和提高,远比逼迫一个人学习纯“制作技术”,更显得阳光温暖。

4.理性的审视,并且能够合理取舍、自由整合。

教案、课件其实就是一个等待完善的事物,教学就是完善他们的途径。教学理论可以表达得很深刻、很理想,但它的价值却不在于本身,而在于能解释或指导教学实践。同样,教案的价值不在于本身多么完备,而在于其服务于课堂教学,为学生与教师发展提供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一句:检验教案的得与失,只有让课堂说了算。

同一课题有多种教学设计,为教师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大量基础性材料,为教师发挥自身教学特点提供了种种建议,彻底改变教师备课“单打”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不管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升还是对学生知识的拓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网络时代已到来,资源共享年代已到来,大量信息涌入,让教师的备课不再那样孤立无援,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手机APP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运用 篇7

体育资源,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所利用的或可以利用的各类条件和要素。其既包含各种有形的物质, 如运动场馆、运动器械、教师教材等, 也包含很多无形的物质, 如整个学校的体育氛围、体育课的质量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体育资源是体育教学开展的基础, 更是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前提。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来看, 本文选取了师资建设、经费投入、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四个对教学影响最直接、最关键的要素, 并将此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一高职院校在体育资源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体育资源浪费和短缺并存

体育资源的浪费是指当前的资源状况, 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具体表现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不足、体育教师数量和能力有限、体育经费短缺和没有相关的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而体育资源浪费则是指各种教学资源没有得到高效的运用。如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设了体育场馆, 却因为害怕遭到损害, 并不完全为学生开放。体育经费也并没有完全用到一线教学中, 而是存在着挪用或迟发等现象, 从而对整个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落后的体育意识制约了体育资源的发展

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 多年以来, 我国整体的体育事业, 都是按照政治任务来对待。如“奥运争光计划”和“全面健身计划”等, 都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在很多人看来, 体育是专业运动员才从事的职业, 学校的体育课程, 不过是对文化课的有机调节。在这种认知观下, 体育资源的完善和发展可想而知。学生没有体育意识, 仅靠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有限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 从总体上来看, 无论是学校方面, 还是师生, 都没有树立起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从而制约了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3教师的业务和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 都是专业科班出身, 都在某一个运动项目上有着一技之长。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 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 他们本身的技能和知识并没有完全运用于教学中。而且作为现代体育教学来说, 一方面是各种全新教学理论的层出不穷, 一方面是教学环境的日新月异。而体育教师却难有时间和机会, 通过学习或参加培训来获得提高。因此, 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二对加快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建设的建议

1完善师资队伍, 发展体育教学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 也是整个体育资源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发展。然而从教学实际来看, 师资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需要做出灵活和积极的调整, 推动其沿着一条健康的轨道发展。具体来说, 首先要进行师资建设的长短期规划。作为学校方面来说, 应该按照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相关要求, 对体育师资建设在目标、措施等多个方面做出规划。用长期规划带动短期规划, 又用短期规划促进长期规划的实现。比如在长期规划中, 对教师的职称、科研情况等做出量化的要求, 而在具体的工作中, 则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比如为教师提供多种进修和提高的机会, 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充分资金支持等, 从而使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得到提高。其次是进一步改革体育教师的考核和聘任制度。考核和聘任制度, 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发展, 因此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只有制定出合理的考评制度, 才能使教师的教学热情得到激发, 使他们获得一种职业优越感。同时, 也要注意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合理的师资流动有利于队伍的发展, 但是如果这种流动过于频繁, 则会导致师资力量的流失。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 适当提升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 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从而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教学中。

2提高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受到经费投入的限制,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设施, 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完善起来, 所以对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就成为了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捷径。而在现实教学中, 很多学校的设施运用并不充分。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担心损坏。其实通过一系列的要求和规划后, 完全可以避免损坏状况的出现。首先是管理部门的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作为设施管理部门来说, 有责任也有义务保证现有教学资源的正常运行, 如果一旦出现了问题, 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解决和处理, 切记等、拖、靠, 很多时候一些设施只是出现了小问题, 却因为没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完善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说, 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起一种主人公意识, 保证各种设施的正常运用。其次是向学生传达爱护资源的意识。作为校园内各类体育设施来说, 不但是学校的共有财产, 更是相关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如果这些设施有了损害, 将直接导致教学活动的中断。相反, 倘若人人都树立起这种保护意识, 则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些设施。所以要从这两个方面积极入手, 使现有的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运用, 其不但是解决设施不足问题的有效方式, 更是教学和相关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

3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面对教学资源在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种种困境, 将教学资源进行产业化发展, 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渠道, 而且很多学校也都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并收到了可喜的效果。通过产业化建设, 不但能够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 而且能够使其在市场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具体来说, 首先是学校产业开发部门的组建。该部门以学校现有的师资、场馆和信息资源为资本, 按照市场的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 面向全社会开放,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其次是要建立各种体育俱乐部。作为高职院校来说, 其并不是只有教育这一种职责, 更要为全面健身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通过俱乐部的举办, 能够充分激发当地群众的体育锻炼意识, 为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来说,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 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再次是追求适当的经济利润。场馆的维护和相关活动的开展, 以及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 都需要以经费作为支持。所以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也要在一些环节收取适当的费用, 既能够满足各类人群对资源的需求, 也能够使资源得到良好的更新和维护。最后, 则是要注重市场化的程度问题。学校毕竟是一个教学单位, 之所以大力开展体育产业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教学, 所以作为学校方面来说, 应该牢固树立一种主次观念, 在使教学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 使体育产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4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将会对体育教学的开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并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首先是定期举办一些体育活动。如体育节、运动会和各种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 让学生们感觉到体育就在他们身边。而且有一个关键点在于, 要努力开发一些大众化的项目, 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 并积极参与到其中。其次是建立各种体育社团。社团是学校各类活动的主力军, 这种学生的自发组织, 最能够得到学生的关注和认可。作为学校来说, 应该对各个社团的建设予以充分的支持。比如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派驻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等等, 让一系列的社团活动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最后是学校官方的支持。学校可以采用多种宣传手段, 来协助体育氛围的营造。比如利用学校的宣传板、橱窗等对各类体育赛事进行报道、在学校的网站上设置专门的论坛等等, 可能在短时间内效果有限, 但是日积月累之后, 就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5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法制化进程

学校体育法制化是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的具有法制意义的限制、约束和规范。学校体育法制化建设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护学生参加锻炼的权利。完善的体育法规是保证体育市场迅速发展的关键, 只有建立健全法制化进程才能规范体育工作, 保证竞争有序的学校体育环境。在《全国普通高等职业 (专科) 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 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发布的“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 创造条件满足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 采取措施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 提高对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要建立、健全体育课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培养聘任制度;各类教学文件和教师、学生考核资料须归档立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建立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计算机网络化。

综上所述, 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教学, 都是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基础的,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但是长期以来, 这种重要的、基础性的课题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不但没有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和高效的运用, 而且也并没有自己主动的开发新资源, 从而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实践, 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也希望本文粗浅研究, 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引起更多同行对这一课题的关注, 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山西省6所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

[2]马书军.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S2) .

教学资源运用 篇8

目标教学管理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管理工作系统, 每项教学活动都是严格按PDCA进行的。从宏观上看, P (计划) , 即教学大纲, 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学目标管理操作的基础和依据;D (实施) , 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学目标实施的主要途径;C (检查) , 即包括单元测试, 期中、期末考试等, 通过检测与评价, 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 才有可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A (改进) , 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 不断优化教学氛围, 改进教学方法。这种PDCA循环式教学管理活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自控性。但就局部而言, 单节课堂教学活动的自控性则明显减弱, 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加。表现在课前教师不能明确、科学地制订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中学生不清楚老师要讲多少内容, 课后教学双方很难及时判断教学效果。问题关键在于第一环节, 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在课前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 就会扼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完全处于你讲我听的被动状态, 到课堂教学结束时才知道本节课讲了什么内容, 至于掌握的程度如何, 心中连比较的标尺都没有。

那么, 如何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目标这根指挥棒呢?笔者认为, 要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问题

明确提出这堂课围绕什么问题展开, 期望值是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达到?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如果把教学目标及时提出来, 使教学双方心中有数, 就能够使教学双方在课堂上抓住重点, 相互启发, 主动思考, 并能在课后自我检查、总结复习。在课堂教学中, 把输入的信息结果通过输出的信息反馈回来, 并对信息的内容再次输入产生影响, 起到调节控制作用, 这种过程叫反馈。通过教学提问活动, 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 作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 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问答, 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 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 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 使自己后续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二、难易适度

目标不但要明确重点, 而且要把握深度。就某一问题而言, 哪些概念和技巧是课堂应解决的, 哪些是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提高的, 应该经纬分明, 不可讲到哪算到哪, 也不可定点太高, 举手不及。不切实际的或过于抽象的目标不仅使课堂教学无法把握, 久而久之还会事与愿违, 从而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唤起学生的联想去解决疑难问题, 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效果。

三、虚实并重

教学过程是一个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不断深化过程, 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即解题能力。或者说, 学生解题能力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我们的教学在许多情况下都处在上课老师动嘴, 课后学生动笔的状况, 结果学生对许多问题似懂非懂, 课后不知所措, 究其原因, 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中虚的多, 实的少, 即教师演示少, 学生动手机会更少, 一“灌”到底。要改变这种状况, 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讲什么, 要讲到什么程度, 而且要包括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 即课堂教学注重精选少量典型例题, 主动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练习, 以帮助学生及时理解讲授内容, 掌握解题技巧, 这是目标中应该予以充分考虑的问题。

运用教学环境优化数学教学 篇9

一、巧设情境, 在铺垫中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心理不稳定, 较脆弱, 缺乏学习动机, 需要在铺垫引新时设置一定的情境, 形成学生感知的刺激物。而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 成为抑制状态, 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只有当所设置的情境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 才能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 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1. 创设“故事”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所谓故事情境, 就是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 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 设置一种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 使学生受到强烈刺激, 各种感官得以调动, 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 我在新知的导入中讲了一个“猪八戒分桃”的故事:悟空摘桃回来, 只给了猪八戒1个, 给了唐僧8个, 沙僧5个, 自己留下了6个。猪八戒一下子就急了, 嚷着说自己1个不够吃, 唐僧叫悟空重分一下, 悟空不愿意。唐僧只好叫猪八戒分, 要求每人一样多, 可猪八戒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分……这时我问学生:“谁能帮助猪八戒分一下桃子呢?”至此课堂静了下来, 大家都感到新奇而陷入沉思。我及时出示课题并说明:“等大家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能帮猪八戒很快算出了。”这样就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发了学习的动机。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 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 设置一种有新意、有趣味、有一定具体物象的“疑”境, 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 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

二、优化情境, 在新知中发挥主体作用

儿童的学习动机被激起后, 若刻板地去教, 儿童又因失望而使形成的动机弱化, 以至消失。因此由铺垫引出新知把儿童带入情境后, 应根据内容的需要, 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客体。要利用儿童能够敏锐感知鲜明、富有色彩的形象, 善于用形象色彩和声音去思维, 由此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 尽可能地避免分析不断、发问不止的“注入式”, 运用直观教具、学具等去创设具体的、生动的、能直接感知的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 创设“实体”情境, 发挥主体作用。

“实体”情境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去演示, 去再现教学内容, 让学生亲眼所见, 以此来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化远为近、化静为动,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我拿出一个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玻璃容器, 并在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子, 往圆柱体容器里倒, 让学生观察几次能把圆柱体倒满, 学生观察后都知道是三次。我再让他们比较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就可发现是等底等高。这样学生就知道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拿尺子去量出直径和高, 算出圆锥的体积, 学生能积极参与在教学中, 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

2. 创设“模拟”情境, 发挥主体作用。

“模拟”情境就是要学生自己作为一个角色去表演, 模拟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有动态过程的情境。这种对教学内容的模拟, 学生既感亲切、新鲜, 非常兴奋, 乐于接受, 且又因为自己表演, 全部投入, 使得学生一看就懂, 产生顿悟,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 我找了两名学生来代表运动物体, 我说“走”, 让他们俩人从两边向对方走, 并让大家观察他们俩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后怎么样了。并说明:“这样就叫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我开始让他俩走后, 下面的学生就发现他们每走一分, 他们间的距离就缩短一段, 缩短的这一段, 就是他们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 最后碰在一起就叫“相遇”。这样, 学生就对“相遇”问题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并在求知中情感得到了愉悦, 主体地位也随之形成。

3. 创设“操作”情境, 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 去剪一剪, 摆一摆, 画一画, 量一量, 可以使各种感观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 并促进思维的发展,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亲自尝到学习的乐趣, 既强化了主体作用, 激发了求知欲望,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依靠情境, 在反馈中加强联系实际

数学中抽象的, 然而它如同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 所以应还需要其本来面目, 把“数”与生活结合起来, 在生活的情境中, 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并在生活的情境中加以操作, 强化应用性和趣味性, 培养发展逻辑思维。比如在教“面积单位”后, 我编了一道这样的巩固题:学校要给这间教室的地面铺上地砖, 已知每块地砖的边长为2分米, 铺满为间教室共需要多少块地砖?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 学生就会发现条件不够, 我又出示了一个卷尺, 学生就明白了要拿卷尺亲自动手去量教室的长与宽。这样既强化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主体作用再次得到了发挥, 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使学生沉浸在获得知识的喜悦中。

运用情景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一、“情景教学”的含义和原则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有目的性地引入或创设以真实性、形象性为主体的具体生动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们在具体可变的教学情境中思考和运用英语,以带给其真实的英语教学情感体验。情境教学的开展存在着多种载体,如实物、图画、音乐、身体语言、视频甚至想象等,在这些载体的帮助下,真实交流情境与英语课堂学习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情景教学的作用所在。

同时,情境教学的运用是根据教学情况而定的,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英语真实体验为主要目的。情境的创设要秉承真实自然、趣味多变、程度适中的原则,即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确保情景的自然和趣味性,灵活多变地运用情景创设的手段,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发展。

二、开展情景教学的有效策略

1、营造轻松情景,提升课前导入

情景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手段,它的开展是贯穿教学课堂始终的,因而如何运用有效的情景来提升课前导入的质量也是需要初中英语教师们不断思考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课前准备时往往利用一些英文歌曲来放松学生们的情绪,为课堂教学作铺垫。如Lemon Tree、It’s OK、Under My Skin等歌曲,既可以调节学生的心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同时也让学生去感受歌曲的美。另外,笔者常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用一些相关的英文歌曲引入课堂,如用Say You, Say Me等歌曲来引出Unit 5 Films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投入到课堂的实际学习中来。

2、创设多变情景,加强课堂提升

1利用图画、卡片创设情景

创设有效的英语教学情景,首要标准就是要让学生有真实感受、要身临其境,而图画作为语言的形象再现,它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所创设的情景,进而进行英语知识的交流和运用。如教学Sports相关内容时,笔者利用basketball、football、baseball、badminton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们多感官地进行理解描述,有效地促进英语思维的形成。另外,还可以利用各种生活图画让学生们看图说话,锻炼学生的图片分析和语言组织能力,提升英语学习真实体验。

2利用真实事例来创设情景

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更愿意谈论自己了解的事情,那样能够赋予学生表达的欲望,因而这一点也要融入到情景创设中来。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更多与生活实际有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将学生具体的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身边的事物来激发学生讨论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利用身边的真实事例来创设情景,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们最喜欢也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参与积极性最高的一种方法。教师们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运用相关的英语所学内容,促进英语能力的提升。

3利用实物、道具创设情景

利用实物来创设教学情景,能够给学生们真实丰富的交流体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一定的实物或道具来布置情景,模拟真实的英语教学氛围,帮助学生们切身体会运用英语的乐趣。例如,在教学Shopping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具体购物相关的用品来布置一个类似的购物场景,让学生们扮演顾客的角色,结合课堂中学习的词汇或短语等内容,并利用现有的道具等,通过自己的设计来完成相关的购物对话。这一方法切实有效地巩固了学生们课堂学习内容的运用,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4利用想象创设虚拟有效情景

教学过程中,有些情景是虚物、不可触及的,针对这些场景,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在教学Profession内容时,直接让学生们描述自己的理想职业是具有困难的,笔者因此营造了这样一个情景:20年后的某天,大家回母校开校友会,这时你们之中有的是Doctors、Teachers、Scientists等,你对你的职业有着怎样的认识或期盼。这样一个具体的描述能够引导学生们有方向性地展开想象,进而运用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表述,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表达欲望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3、拓展真实情景,促进课后丰富

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仅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景创设还不够,笔者常常利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的一些业余时间,采取一定的辅助方式来拓展情景教学的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丰富课外积累。笔者在这一阶段最喜欢运用多媒体进行拓展延伸,向学生们直观地展示某些经典电影中的片段,然后再让学生们课后合作进行模拟对话,感受真实的英语交流语气和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另外,自行准备情景融入学习也是笔者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如提前布置学生们寻找身边的交通工具,拍下照片并用英文进行描述,借此来学习交通工具的相关内容。这能巧妙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重视,进而提升情景教学质量。

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篇11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从低年级开始的聆听合唱的欣赏吗,到少量合唱曲的学唱,再到更多合唱歌曲的学唱,逐渐过渡,可以看出合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作为音乐课重要内容的合唱教学也是实施难度很大的教学课题。

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合唱教学,其实施难度大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小学生因其身心发育尚处于基础阶段,他们在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等方面能力还不足同时存在较大差异。

其次,小学生在进行合唱学习时还存在困难。以二声部合唱教学为例,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容易接受,易听、易唱且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合唱练习时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

第三,小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存在错误认识,甚至很多小学生认为齐唱就是合唱。再加上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与合唱的成功经验,因而对于合唱联系兴趣不高。

第四,很多教师在合唱教学中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很多教师没有合唱教学的经验,不知该如何引导学生合唱,结果导致学生对合唱产生厌倦情绪。

二、应对策略建议

根据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应用正确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

1、应该明确合唱教学的目的

作为音乐训练形式,合唱的作用举重轻重。合唱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他们的音准和识谱能力,训练他们的听力,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陶冶他们的情操。这也是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目的所在。老师应该在这个教学宗旨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合唱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各种形式的合唱训练中去。

2、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

合唱教学应该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先从简单易学的合唱曲入手,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渐渐投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并愿意投入到接下来的音乐学习中去。

3、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①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到合唱训练的效果。进行基础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对学生掌握合唱有帮助的小游戏。如看手势变声音,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音准,也能培养学生养成看教师指挥的习惯。

②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教师在训练合唱前,要根据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可以教学生将腹部想象成一个气球,吸气时,就是往气球里充气,气要吸到腰部;呼气时气球下方有一种力托住,是从上方往外呼;也可用搬重东西时憋住气和屏息闻花的感觉启发他们体会气息的位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便能逐步感觉到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③发声训练

练声的目的是使发声器官的肌肉松弛而灵活,以便消除一切障碍。小学生很少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颌紧。因此教师应先针对性的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练声也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的练声曲多以级进为主,母音的变化不要太多,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发声练习。发声练习的同时还要结合咬字吐字训练,每首歌词都要用普通话正确朗读,随时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型,逐步学会自然圆润地发声。

④视唱训练

视唱练习从简单的音阶练习到各种节拍的练习曲,包括音程和声的练习,还包括一些声部合唱练习。在视唱训练中,练习曲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当。先练习简单乐曲,学生练习两到三遍就能基本掌握时,他们会学得比较开心,因为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兴趣也会提高。

4、培养学生合唱的集体观念和相关技能

小学音乐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①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合唱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在合唱中发出异样的声音会破坏合唱的整体性,,一个好的合唱演员就是一个好的独唱演员,而一个好的独唱演员却不一定是个好的合唱演员。 (下转第60页)(上接第37页)合唱时必须遵守组织纪律性,把握好协调性,否则取不到好的合唱效果。合唱中不能出现比音量、比速度的现象,从而教育学生做人也要和同伴和睦相处,融入集体。

②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反应灵敏度

节奏感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练习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训练学生歌唱的反应灵敏度,即眼识谱(眼快于口),手划拍(统一速度),耳校音(注意每一声部的曲调),口轻唱(包括良好的发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音准、节奏的准确以及各声部音量的均衡,不断地培养学生灵敏的反应辨别能力和对音乐敏锐的感知能力。

③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合唱的美是多方面的。有层次上的美,有协调的美,有气势的美等。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曲调,不同的歌曲意境来歌唱,达到每首歌曲的要求就行,不能千篇一律,要让他们知道美有不同,从而引申出要评价人或事,评价美的标准也不要单一,要善于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美。

结语

要想提高小学生合唱水平并继续深入,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教学合唱曲时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词串运用的教学策略 篇12

2.词串组句,巧妙复习。在进行复习时,巧妙地利用词串可以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加深内化,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课文内容的梳理。

3.选词组段,情境说话。积极创设语用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词语进行说话,让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

上一篇: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下一篇:通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