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则运用教学

2024-10-25

阅读原则运用教学(精选12篇)

阅读原则运用教学 篇1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 但是要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 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 形成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写作素材运用就是以创新为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潜能。在素材创新运用的实际中, 可以运用以下原则:

一.积累熟练原则

积累熟练原则是指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的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写作素材和创新运用的基本技能, 形成良好的个性写作品质, 进而使他们对写作素材创新技能的掌握能够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学生不缺乏素材, 但实际作文时, 就只能写出甚至是“憋”出一篇面目可憎的作文。可见, 问题不在于“素材积累”, 而在于“怎样”积累, 只有创造性地挖掘积累, 才能创新性地用好素材。

(一) 闲情偶记, 个性积累

这是学生个性化创新阅读的过程。这个创新体现在不给学生订下阅读什么书籍的具体要求, 给学生读书的自由, 让他们翱翔于书的海洋, 自由探索, 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他们喜爱的如英雄、宠物、创造发明、科学发明、运动、音乐团体等书籍, 在阅读中做到:

一是自备摘抄本;二是摘抄“美”的词语、文句、段落、甚至全文;三是每周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学习小组轮流推荐一个好句或5个好词;四是老师每两周检查学生的摘抄, 及时作出指导, 勉励学生多读、多记, 为作文增加源头活水。

(二) 化繁为简, 变“素”为“熟”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百曲而后知音。”为了让同学们写作可以灵活运用素材, 可以依据“声母发音”, 按照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 变“素材”为“熟材”。比如:字母“L”系列“熟材”积累内容:李时珍、陆游、鲁迅、刘伟……

这样, 同学们无论在考场上多么紧张, 都可以按英文字母来回忆, 总能联系到自己认为最满意、最贴切的材料。这样一来, 作文时总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

二.学以致用原则

学以致用原则就是指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的教学活动要在学生对素材积累熟练的基础上, 将创新积累的素材应用于写作训练之中, 切实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提升作文水准。

很多同学一到写作文就想不起来什么可以用, 平日里积累的东西, 似乎在大脑里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身影。可见, “素材积累”重要, 但是有意识地“运用素材”, 这更重要。这就是学以致用。

对于学以致用, 在创新运用中可以这样开展:

(一) 阶梯式训练:就是“素材—观点—题纲—语段”的全程训练。通过这样的运用, 让学生这做到熟习素材, 创新性地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运用素材, 一举两得。

例:魏敏芝的童话 (通讯) 蒋书

事例概括:谋女郎魏敏芝, 面对失败与压力, 坚持执著地追求梦想, 成功拍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考上西安外国语大学, 赴美夏威夷杨百翰大学深造。

问题设计:

1. 针对你提出的观点写一则提纲。

2. 请运用上面的素材, 根据你写提纲写一个完整的论述语段。

(二) 一材多用

一材多用就是不变的材料可以应对万变的话题作文。材料跟着主题走, 表述围着中心转。就是创造性地把事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达到用熟用巧的效果。作文中的话题是万变的, 但是, 一些典型的素材是可以应付万变的话题的, 我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根据不同的话题先从积累的熟材“搜索”, 以不变应万变。例:同样是魏敏之的素材, 至少可以用在很多的话题中;梦想、信念、坚持、坚守……

通过这样的训练,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累, 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涵养, 也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感受生活, 写出佳作, 真正的阅读不是消极接受, 被动认同, 而应该是积极感受, 主动发现并创造。

三.优化激励原则

优化激励原则就是对学生在写作素材创新运用上的不足与失败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用肯定取代否定, 以激励取代批评, 尤其千方百计地为在写作素材创新运用上的失败者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不停留于对个体的肯定评价, 逐步实现全班学生的群体评价, 充分发挥群体评价的激励效应;不满足于对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结论的肯定评价, 逐步实现对创新运用过程的肯定评价, 激励学生在写作素材创新运用上向创新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发展。优化激励表现在:

(一) 优化措施激励

1.外在激励:外在激励是通过多方法, 多渠道, 让学生运用成功的创新素材表现出来, 从而让学生在赞赏中获得写作的动力, 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具体有:

(1) 成果展示:开辟习作园地, 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 学生想写就写, 想评就评, 作品想贴就贴;同时, 把每位同学用例优秀的作文打印成册, 在班上传阅, 让每位同学拥有自己发表作文或交流创新思维的园地。又或者, 让同学积累好素材的半成品, 放到班级空间或者博客, 实现资源共享;最后, 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 与各类作文竞赛;通过多种实践, 摘取成功的果实, 获得成功体验。

(2) 互改互评:方式有:自己评改、交叉评改、集体评改、老师评改。常用的评改方法可以先分小组评改, 要求学生根据要求, 自觉用理性眼光去发现自己或他人作文在拟题、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主题升华特别是在用例上的失误或缺陷, 然后推荐出优秀范文, 并写上评语;最后学生自评, 上交老师把关。评改的过程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 可以争议, 可以辩论, 然后再修改, 这实际上就给了他们二次创作的机会。而在互改互评过程中, 同学们主要是针对用例上有价值的观点或看法, 老师都及时作出肯定, 并鼓励再次挖掘、创新。

2.内在激励:内在激励是使学生从写作素材创新运用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 从而增强创新写作的热情和信心, 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 这是写作素材创新运用教学的动力因素。

(1) 朋友式:在作文教学中要求老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朋友, 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一要真诚, 二要尊重, 三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2) 和风式:在作文教学中建立和风式的心理环境, 学生不受传统束缚, 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 他们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触发, 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 他们的不同看法均能得到重视、尊重、赞扬与鼓励。

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 让学生得到自我肯定, 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积极探索, 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 优化评价激励

评价激励就是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学生在写作素材创新运用上的成功和进步;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系, 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 对学生在写作素材创新运用上的不足予以宽容。

1.解放思想:美国一位作家曾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 就象阳光一样, 没有它, 我就无法成长开花”。中学生有很强的个性和自尊心, 因此, 在作文教学用例中, 教师的评改指导要和学生的评改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用例不要吹毛求疵, 要多评少改, 多激励少批评。

2.激励标准:对学生作文用例的评价“标准”作一番反思, 不要因不学生不围绕“标准”进行写作, 就胡乱“枪毙”学生的劳动成果, 只要在立意上、手法上、结构上、行文上有一点、一处的创新, 就要给予鼓励。同时鼓励学生推陈出新, 厚今薄古、厚精薄滥。

赞美、表扬、精神上支持、鼓舞是激发学生的催化剂, 教师应随机应变, 变着“花样”鼓励学生, 让激励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我相信, 只要认真执行三原则, 就能让学生拥有如冰心所说的, “能表现自己个性的, 是未经给人道的, 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 心灵的笑语和泪珠”。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作文习惯奉命和应付, 作文程式化, 教师代言化, 提笔往往是一些用得泛滥成灾的素材, 内容陈旧, 空洞俗套, 毫无新意。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的教学原则, 能让学生的文章在用例上有新意, 不人云亦云, 达到写出高质量文章的要求。

关键词:积累熟练,学以致用,优化激励

阅读原则运用教学 篇2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交际双方说话内容的作用,而礼貌原则实际上具有更大的约束力,通过语言来表达礼貌是最常用的手段,它是成功交际的一条语用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语言为基础、语用为目的.,让学生了解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一些理论知识,以便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作 者:张琪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 关键词:合作原则   会话含意   礼貌原则   口语教学  

浅析体育游戏教学运用的原则 篇3

【关键词】体育游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27-02

游戏教学作为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其自身具备的娱乐性、模仿性、竞赛性和创造性,能达到消遣娱乐,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活跃身心等目的。另外,体育游戏对多种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发展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实践中,不少体育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体育游戏,然而因为对体育游戏缺乏本质认识或认识肤浅,存在不少乱用、滥用游戏的现象,从而导致“放羊式”体育课堂的形成。

为培养学生个性特征,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笔者通过深入研究体育游戏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多年的课堂实践,选择恰当的传统体育游戏,并同步进行合理、适度的创编设计,把体育游戏具备的身体练习和品德教育有机融合,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适时适情“用”游戏

1.用于课的开始

体育课基本部分之前的身体准备活动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为了快速提高学生兴奋性,使学生机体各部分充分活动开,采用体育游戏进行活动,往往可以去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每节课都采用慢跑后做定位操的方式,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是适时的运用体育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马上调动起来,自觉性、主动性就会更高,从而使身体快速进入适应状态。

2.用于主教材部分

对于一节体育课而言,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主要部分,在基本部分教学过程里如果适时选择一个至几个与教学内容相近的几个诱导性游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主教材学习之前,选择与教学内容相近动作难度稍小的诱导性游戏,用比赛方式或者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动作概念,手脚上产生感觉,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很有利。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做“空中展体”比赛,看谁跳得高、身体充分展开、停留时间长,对于建立立定跳远的概念和纠正错误动作很有利。另一方面,在动作强密度大或单一枯燥的重复动作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到疲乏或厌倦,在这时教师如果加进游戏内容,则有助于学生的神经转移,消除疲劳和厌烦情绪。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有些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成功的乐趣,更有利于掌握技能。

3.用于课的结束部分

游戏法用于结束部分,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二、配合内容“加”游戏

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在学习一些枯燥无味或单调的动作时,体育教师应根据教材需要选择游戏内容,,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讲授传接棒技术后,可组织“圆圈接力”或“迎面接力”等游戏,学生练习积极性立刻会被提高。在球类课中多选些与球类相关的游戏。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选择与教材内容相近的游戏,对所学的教材起到强化练习的效果,以达到教学目的。使用游戏,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对所学技术动作起到巩固作用。如在俯卧式跳高教学中,起跳动作的练习可采用踢高空中的皮球的游戏方法,使学生在游戏中对起跳动作起到巩固的作用。

三、因地制宜“玩”游戏

教学中如有一块草坪、一席地板或几张垫子,让学生做几节“模仿性游戏”例“摇船”“蛙跳”等这是学生欢迎的。如果刚巧场上有几棵相距不远的大树,做一做“兔有三穴”就十分方便了。如遇雨室内上课不妨安排“跳绳接力”“钓鱼杆”“打狐狸”或“三角拔河”“大力士”对抗性游戏,就不会因为屋小而拥挤。因此游戏教材,既要教师课前准备,又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体育游戏在不同季节应与季节的特点相适应。冬季选择取暖类游戏,使学生身体发热,动作灵便,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夏季,就要格外注意游戏的密度和强度,一般密度和强度小为宜。如遇室内体育课不防安排“传口令”、“成语接龙”等游戏。另外,要善于利用教学中的各种器材随机应变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

四、区分对象“选”游戏

根据实际人数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游戏,要考虑使每个学生都有活动机会,既要保证课的密度,有要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如人数多可选择“大鱼网”和“警察与小偷”或分若干队进行“火车赛跑”等游戏。相反,人数少选择“双人对抗”和“小木人”游戏,就较为合适。

自然不同年龄组,游戏的教材有所区别。就我们教学的对象。男生和女生和游戏教材有所不同:女同学一般喜欢欢愉、优雅、韵律感强的游戏。而对激烈、粗犷、对抗性的游戏内容往往退避三舍,因此教师在上女生课中既要选用一些能配合课的任务,能发展她们有关素质的游戏又要讲究游戏的韵律、节奏和动作形态,如教师在游戏中能把舞蹈和音乐糅合进去,那效果更佳。

五、注重组织“创”游戏

体育游戏教学没固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方法。除了一部分集体活动形式外,大多数活动形式采用分组对抗的办法进行。教师在游戏组织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语言技巧,按照游戏的内容、方法、规则与要求的顺序进行讲解。讲解要简明扼要、富有表现力和诱惑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很多体育项目源自于体育游戏,如篮球、足球项目等。这些当下最受热捧的比赛项目形成初期,当年都有相对公平公正的判罚方式;而这些项目玩法也逐步演变成了现今更为公平、详实的比赛规则。以上种种,提示我们在组织每一个游戏比赛过程中,裁判者均要严格地监督和执行规则,并且要做到计时计分准确,防止出现差错。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示学生注意游戏规则,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教学实践证明,体育游戏教学能较好地将教育、教养融为一体,有利于发展体育素质,有利于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体育游戏具有复杂、灵活、多变的特点。游戏内容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教育对象年龄、心理及身心发育的特点,并根据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充实练习内容,满足学生各种发展需要,精心创编和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训练水平,这对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体育游戏教材编写组.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0.

阅读原则运用教学 篇4

一、合作原则的运用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认为, 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某些基本原则, 即“在参与交谈时, 根据你所参与交谈的目的或方向的变化而提供适切的话语”, 这就是合作原则。

1. 合作原则由四条准则构成。

(1) 量准则——信息量要适中。

(1) 使你的话语 (交谈的当前目的) 如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2) 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2) 质准则——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

(1) 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

(2)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 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4) 方式准则———要清晰。

(1) 避免含混不清。

(2) 避免歧义。

(3) 要简短。

(4) 要有序。

交谈参与者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也可能在交谈中逐渐明确目的和方向, 也可能在交谈中逐渐明确的, 但参与者总要遵循合作原则, 交谈才能符合公认的目的和方向。

2. 合作原则的运用。

(1) 运用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 设计贴近生活的话题, 展开有效交际。

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倾听与表达训练, 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遵循相应的交际准则, 应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 选择适宜的内容作为话题, 让学生愿意去倾听, 乐意去表达。

高中学生大都十六七岁, 正处在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的阶段, 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 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彩的外面世界充满着向往、迷惘。设计话题时, 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思想动向, 注重与日常的教学、生活相联系, 既让他们感到愉快亲近, 觉得有话可说, 又能增进了解, 引发思考, 互相促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设计以下话题:《我最好的朋友》《我喜爱的老师》《我喜爱的一位明星》《一件有趣的小事》《我喜欢的文学形象》《趣说成语》等等, 这些话题涉及到学生生活、学习、爱好、个性诸多内容, 是学生对自我的一次审视和发现, 也是对他人经历的了解和分享。

(2) 运用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丰富话题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系准则要求话语与话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性, 语句之间要衔接。每一个话题都有多种切入方式, 选择的内容、切入的角度, 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感受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话题, 将话题分解为若干个内容相关联的子话题, 交流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如《我喜爱的一位明星》这一话题可有许多切入点:这位明星是谁?他在哪一个领域发展?主要有哪些业绩?“我”为什么喜爱他?他的人生经历对“我”有何启发?如果有机会见到他, 最想对他说什么?

进行口语的表达时, 不仅要注意语句与语句之间内容上的内在联系, 语言表达还要准确明晰、简洁有序, 才能给听者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达到交际的目的。

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为了训练的方便可行才加以分解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规则练习, 故意语句与语句之间、答句与问句之间, 风马牛不相及, 故意说出不真实的信息等等, 颇具喜剧效果, 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合作原则对维持正常交际的重要意义。

二、遵循礼貌原则, 比较内容相近的话语, 实现最佳交际

利奇在格赖斯合作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会话的礼貌原则。他认为, 人们在交际中不仅要遵循合作原则, 同时也要遵循礼貌原则, 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即说话人要注意遵循礼貌原则, 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也要注意遵循礼貌原则, 并且说话人肯定听话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有益补充, 实际上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通过语言来表达礼貌是最常用的手段, 它是成功交际的一条语用原则, 它包括六条准则。

1. 得体准则。

2. 宽宏原则。

3. 赞誉准则。

4. 谦虚准则。

5. 一致准则。

6. 同情准则。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

(1) 帮我提一桶水。

(2) 请帮我提一桶水。

(3) 帮我提一桶水, 好吗?

(4) 我想提一桶水, 可是太重了。

(5) 你的水从哪儿提来的?

这五句话要表达的目的是相同的, 就是要得到帮助, 不过礼貌程度依次增加, 表达得越含蓄, 就越有礼貌。礼貌原则在实际交际中, 体现为语句的选择来表现内心的态度。

口语交际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 也是严峻的考验, 是对教师的语言修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检验。课堂既是教师展示语言能力和个人风采的窗口, 也是学生掌握交际规则和增长交际能力的舞台, 愿这个舞台越来越流光溢彩。

摘要: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语用学的交际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设计话题, 围绕话题进行交流, 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口语交流,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关键词:口语交际,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数学教学评价性语言运用的原则 篇5

评价语言的思想性原则

数学思想和与数学知识相比,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受益终生”;所以,评价性语言应具有数学思想性,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要尽量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去评价,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必须的。使学生达到潜移默化、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因此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某种数学思想时,我们应及时指出,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如在课堂上,我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能用换元的思想来解这个方程很好”、“你能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做这个题非常不错”、“你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做题很聪明”等。这些带有明显数学思想性的评价语言,将会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并因此而加倍努力学习数学。数学发展的历史还表明,数学创造往往来自旧数学思想的突破或新数学思想的创立。

阅读原则运用教学 篇6

关键词:英语课堂;游戏教学;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59-1

在英语课堂游戏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下面的情况:游戏“喧宾夺主”,看到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设计一连串的教学游戏,抢卡片,找东西,传声筒……整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不停地在动,可仔细分析却发现这些游戏和教学内容有些脱节,一堂课游戏过多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英语课上成了游戏娱乐课,这样对集体教学就带来负面作用。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游戏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游戏应有一定的目的性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时,我设计了幸运大转盘的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有十种颜色,教师问:What colour is it? Can you guess?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色,有的猜绿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蓝色,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加分或者得到礼物。这种游戏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

二、游戏应有一定的启发性

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该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黑板上画出几个抽象的图形让学生猜。T: 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有的把圆形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钟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书,一幅地图,一扇窗户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游戏学生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三、游戏应有一定的层次性

层次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目标的定位要有层次,既包括为掌握语言形式而设计的、具有机械和意义操练性质的游戏,又包括着眼于语言内容的、具有交际意义的游戏,这些游戏操练活动在一节课中要从低级向高级有序安排;层次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同一个游戏或同一节课中不同游戏内容难度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与。对那些后进生,游戏时可适当给他们提示,启发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获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要让游戏有一定的难度。

四、游戏应有一定的多样样、趣味性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所以要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还具有小学阶段的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通常,刚开英语课时,99%的学生都很感兴趣,这完全是一种好奇心的驱使,是一种直接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内容的增多及难度的加深,有50%的学生兴趣逐步减弱。因此,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营造出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心情舒畅、活泼欢乐的气氛中学习。

例如:在学习初三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时,可以在黑板上画某个物体的一部分,让学生运用“must / cant / might / could /”猜测物体。当我画了一条斜线时,有学生猜到:

S1: It could be a pencil .

S2: It could be a book .

S3: It cant be a book ,It might be a river .

当我增加画面内容时,学生争先恐后的猜测。即激发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兴趣,又很好的练习了语言点。

五、游戏组织时间不宜过长

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如果游戏过多而且时间过长,只能使英语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游戏是针对课而备,而非漫无目的的让学生玩。如果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上下来,学生却所学无几,那么一堂课的游戏设置得再好,充其量也只是让学生放松一下,那还不如唱首歌来得简单。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不是整堂英语课都可以将游戏进行到底。一个好的老师要收放自如。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最好是用在熟读上,既易操作又有趣。如Simon says,大声小声等游戏,就用在教授新单词和句型中的操练游戏。它们一改老师枯燥的反复领读,使学生找到大声读英语的乐趣,敢于开口念英语,大声说英语,这对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语音的训练很有裨益。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些游戏中爱上英语课,爱上背单词,爱上我——他们的英语老师的。

六、游戏评价应有一定的选择性

游戏教学不但要设计学法和玩法,还要适当选择评价、激励的方法。评价可尽量让学生参与进行,让他们在自我评价中增加学习动机,而且要注意及时、客观、公平、易于记录、直观可见。对于那些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或小组要给予奖励。为使评价能保持长久的激励作用,可定期累积统计一下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中获得的小奖品(如小本子)和加分情况,并评出游戏表现出色学生或小组。

运用时事教学法的“四度”原则 篇7

引入时事热点问题是高中政治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 但要运用得恰当并能提高教学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 注重时事的信度

时事材料的信度即强调时事新闻材料要真实, 不是教师虚构出来的故事。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相信, 由此引出的思考和启示才有必要性, 才有教育意义。如果时事新闻虚构, 哪怕情节再生动, 表面上给人的震动很大, 引发的教育意义很深刻, 但过后学生知道是造假, 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有可能学生会厌烦思想政治课, 认为政治教师就是在传授一些假、大、空的东西给学生, 这将会极大地降低政治教师和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 注重时事的亲近度

思想政治课在许多学生的印象中是枯燥乏味的、理论性比较强的, 所以教师在选用时事材料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尽可能地采用贴近学生身边的事例。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才会联系身边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实际的能力, 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所学知识,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这一节课时, 联系当时在各大媒体上热议的“内地男童在香港便溺事件”, 并播放相关的视频:2014年4月22日一对内地夫妻在香港街头让小孩小便, 引来一香港男子不满, 举手机拍摄, 双方推撞冲突。教师提出了问题: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事件的。有学生说当街小便行为不文明, 即使洗手间人多, 也应该找个僻静的角落解决问题, 而不应在人来人往的街上当众小便。有学生替年轻夫妇辩说洗手间要排队, 但孩子尿急当街小便可以理解, 这是“出于无奈”。还有学生认为内地游客在港不文明行为被放大镜检视, 是一种歧视。这时, 就顺利引出本节课的一个重要问题:当面临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该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通过学习了本节课内容之后, 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去感受情境,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提出遇到发生这类事件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 比如劝告、帮忙或指示与指引等有效办法, 而不应激化矛盾。同时, 自身的素质需要提高, 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3 要注意时事案例的精确度

由于时事热点问题的内容丰富多彩, 具有多样性和鲜明时代感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引用时事热点材料讲授中学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时, 要经过精心筛选。“时事热点问题”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选。例如在讲授“政府的权力:依法行政”一课, 选择了“茂名反PX项目游行事件”, 想借此案例来讨论政府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课前认为此事件发生在广东, 网络也有报道, 运用此时事案例应该效果不错。事实证明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课后反思可能学生对于PX项目一点不了解, 脱离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 所以学生课堂参与讨论热情不高, 导致教师自说自话。后来经过反复推敲及认真思考, 在第二个班级授课时决定采用比较有针对性的“浙江苍南城管被打”事件, 课堂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学生都在讨论城管的做法。由此可见, 只有选取了有针对性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教学,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理论知识, 并增强学习自觉性,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4 注重时事的效度

时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目的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所以要注意选择的案例是否有针对性, 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课时, 联系了当时两会的时政热点, 播放了一则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京闭幕的视频, 用作导入新课。看完视频后, 提问学生两个问题:画面内容反映出我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一府两院”为什么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第一个问题学生快速回答出来了, 第二个问题学生存在疑问。于是, 带着这个问题, 学生非常认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通过学习, 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可见, 根据教学需要, 选用了刚刚结束不久的“两会”的相关资料, 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 时事教学法是思想政治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锻炼了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的能力。只要教师平时多做生活的有心人, 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注意收集时政案例, 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国内外大事, 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找准时事热点与教材的切合点, 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政治课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可见, 政治课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与时俱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精神很强的学科, 而时事政治是中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窗口”。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把课本教学同时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散文阅读教学原则摭论 篇8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的自主性原则指的是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 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在阅读的主体地位的原则, 这是人本主义哲学在阅读方面的基本观点。这主要出自三方面的考虑:一是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精神世界, 他们以自己独立的方式感知文本世界, 同作者交流对话, 这才使得文本更有意义与价值;二是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但他们在发展中有时是需要指导和帮助的;三是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种独自学习的愿望, 表现在我不仅要学而且能学, 教师的使命就是实现从教到不教的转换, 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石。

散文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从散文篇章中提取意义的过程, 它实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散文阅读教学时, 教师的点拨虽然很有必要, 但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种自主性用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的话说就是“表现为学生能做出恰当的选择, 主导并约束自己, 持之以恒地任意自觉学习, 没有被逼迫的现象”。散文阅读中自主学习包括四个方面, 即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自由选择学习方式, 自己控制学习过程, 自己反省学习结果。在有效的散文阅读教学中, 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情况要能进行一定的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 有效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地解决, 要能弄清楚显性和隐性的阅读要求, 搞清文本的主要信息, 关注文本的重要内容, 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如果与文本内容有所出入当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等。比如散文《长江三峡》一文, 苏教版语文教材安排在高中第三册“祖国土·江山多娇”里。这一专题共有两个板块, 其中包括《长江三峡》在内的第一板块着重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 洋溢着人们对祖国的热情颂扬, 因此本文阅读的一个显性要求是通过研习文本, 进一步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意识到自己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 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隐性要求是感受本文写景状物的特点和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了解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 揣摩文本创作的意图所在。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了解本文既写三峡水急、滩险、山陡的共性, 又写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雄、秀、险的各自不同的个性, 那么文本写作的脉络究竟是怎样的呢?体现文本结构的地方在哪里呢?学生自己阅读探讨后得知, 可以抓住第一节与下面章节的关系来展开, 文本的总分关系是不难把握的。假如要更深入地琢磨写景状物的特点, 就会得出本文与前一篇课文《祖国山川颂》写法的不同, 同前篇课文全景式描写的铺陈手法不同, 作者用连环画似的工笔细描手法描写乘“江津号”轮时沿途所见, 情随笔转, 激越奔放地赞美祖国的美丽风光。描写时用了哪些手法, 可先揣摩, 再结合教师的点拨来逐一体会, 至于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出入处, 学生可以再行探讨, 教师的任何观点都可能被怀疑甚至被否定, 当然学生的错误认识自然也可以被纠正。

二、高中散文教学中教的主导性原则

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的自主性应该不容怀疑, 这样说并非是讲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消极地无所作为, 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在有效的散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高中散文教学教的主导性原则就是指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起“总导演”的作用, 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 筛选相应的教学内容, 掌控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从而创建散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氛围, 为学生的阅读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这是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生经验明显优于学生, 理所当然地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最终得靠教师来实施, 学生是可塑性很强的生命个体, 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人, 是接受教育的对象, 怎样使学生成为我们教育目标中期待的人, 选择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就显得十分迫切。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认为:“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不等于教师无所事事;相反, 任务更重, 要求更高。”如果我们光强调学生学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教师教的主导性, 让散文阅读教学变成散沙式教学, 就势必会走极端, 或者事与愿违, 或者事倍功半。

三、目标性原则

散文的阅读教学服务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需要, 散文的目标性原则是指散文教学要实现语言教育目标和真善美教育目标的双重统一。一方面, 散文大多是美文, 散文的语言学习目标是散文教学的首要意图所在, 散文的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大量感知语言, 领略语言意趣的基础上, 这是由语文学科教学的工具性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 由于散文是一种本色文体, 追求实话实说, 作者“真实所感和真实所想的质量, 便直接决定了散文本身的质量”, 这使散文成了一种最无法作伪的真性情文体, 散文往往就是靠这种本色自然打动人, 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完善学生的人格, 从而实现立人的愿景。因此在散文阅读教学中, 教给学生解读散文所需的知识,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感受体验散文蕴含的情感是散文教学的目标所在。

比如《祖国山川颂》作为现代散文名篇收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一篇,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全文天马行空, 思绪自由驰骋, 联想丰富, 笔锋摇曳生姿, 修辞运用巧妙, 语言优美, 给学生提供了华美的视觉盛宴, 所以教学本文的一个重点应该是放在对本文整体把握之后语言的欣赏和品味上。如“春天, 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 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 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 它又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 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春的艳丽、夏的婀娜、秋的端庄和冬的安详, 四个季节的四种装束抓住了四个季节的不同特征, 季节的交替变化昭示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比喻、拟人和衬托在丰富文章语言方面产生各自独特的魅力, 通过形象的语言更容易让读者领悟, 比喻用在议论性散文里往往能使散文观点通俗易懂, 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张家界》, 为表明对张家界的看法和印象, 文章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假如有人把它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此处把张家界比作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即产生类似效果。而比喻在描写抒情性的散文中往往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比如我们学的《祖国山川颂》。拟人这种修辞化物为人显得亲切自然, 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长城》用第二人称, 将成城拟人化就便于直接向对方倾诉感情。至于衬托, 是指为突出主要事物, 先用别的事物陪衬烘托, 比如《祖国山川颂》第二节的开头“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 英吉利的海峡, 芬兰的湖泊, 印度尼西亚的岛群了。中国自有壮丽伟大的自然图画。我们有……, 有……”作者用外国的自然风景来衬托祖国河山的优美壮观, 历数祖国优美的自然风光, 倾诉对祖国母亲热忱赞美之情, 文章为什么写得如此优美动人, 这些景物为什么写得让人百读不厌?这不只是语言表现力的问题, 它还源于一个饱经沧桑的知识分子对祖国无比深厚的赤子情怀。由此自然过渡到本文教学的第二个重点, 即在提高散文鉴赏力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文中流露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从而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崇高的爱戴之情。

散文语言形象生动, 蕴含真切的思想情感, 与其他体类的文学作品相比, 不论是语言文字的动人魅力还是知情意行的教育价值都容易被学生接受, 坚守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性原则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四、体现散文文本个性的原则

散文的不同体式、散文作家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和才情的差异带给读者的往往是各自不一样的艺术世界。这些作品在语言上, 有的绚烂多彩, 有的质朴无华, 有的雍容典雅;在结构上, 有的起承转合文脉分明, 有的随感情起伏行于当行, 止于不能不止, 有的纵横千里大起大落;在意境的营造上, 有的疏朗淡丽, 有的浓艳繁富, 有的气象浑成……也许在同一篇散文作品中, 语言、结构、意境等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对于具体的作品来说, 值得学生学习和教师施教的地方较多, 但教学的时间又十分有限, 如何在一定的时空限度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取决于任教者的眼光及由此做出的取舍。在阅读教学中, 阅读如果离开了文体, 必定是不得要领的。王荣生先生认为:“在散文阅读教学中, 文体是合理选择、创新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维度;散文的体式特征、语体特征、两栖性特点等, 对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散文的语体有着形象生动的特征, 它与文章语体 (包括科学语体和公文语体) 有别, 散文是艺术, 学生读散文, 以审美悟意作为目的, 文章是写实, 学生读文章, 以得意致用为目的, 这就使得散文的阅读教学重在语言的感悟鉴赏, 而文章的教学重在相关信息的筛选归纳, 散文两栖性说的是散文兼具文学的审美和文章学的实用功能。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包括高考升学的压力, 使得散文的阅读教学一直在文学和文章之间徘徊, 在审美和实用功能之间左右摇摆,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时 (比如高一、高二阶段) 侧重审美功能, 有时 (比如高三总复习阶段) 侧重实用功能。王荣生先生认为选择教学方法的理据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考虑同教学内容的契合程度, 二是考虑有效性问题。他说:“过去的语文教学研究……把教学方法抽象化, 依据什么‘原则’、什么‘理念’, 或者抽掉眼下这一篇课文的这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 谈论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什么的, 而压根忘记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有方向的、学习的氛围是要讲场合的。离开了教学内容的有效实现这一基准, 七方法八方法、这方法那方法, 在我看来, 都是乱方法。”

综上所述, 体现散文的文本个性的原则就是从散文所写的具体内容出发, 因时、因境、因学生情况, 在语言、结构、意境营造等诸多方面权衡比较, 选取对学生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的原则。比如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时, 在潜心钻研文本时发现有很多东西不好理解, 于是他经过反复阅读, 逐一揣摩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绪, 由此拓展查阅托尔斯泰与茨威格的有关资料, 终于解开了有些词语背后的谜团。黄先生说:“对文本有深入理解后, 决定采用串讲式。一面读一面讲。一面讲文本, 一面结合内心的感受, 联系我的经历, 把自己放进去, 把我们的时代放进去。”在串讲式教学不被看重的今天, 黄老师的做法似乎有些离经叛道, 但仔细想来, 像《世间最美的坟墓》之类的散文, 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 由于生活和学识的缘故, 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总是显得不够到位, 作为教师, 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的重任, 串讲法自然最合适不过, 这是由文本自身内容所决定的。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美国〕梅里尔·哈明著, 罗法荣译《教学的革命》, 宇航出版社。

[2].蔡明《请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4期。

[3].王安忆《感情的生命——我看散文》, 见《漂泊的语言》, 作家出版社。

[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摭谈体育教学语言运用的原则 篇9

一、教学语言的基本原则

(一) 教师是吃开口饭的, 最主要的内功就是嘴皮子功。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因而, 教学语言必须有严密的科学性, 其主要体现在论述问题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上。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苦功内功, 包括说功和做功, 必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技能, 借助清晰、精炼、生动的语言, 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有关体育常识。如果教师的语言、术语、口语含糊不清, 就会造成概念混乱, 条理紊乱, 失去科学性, 倒学生胃口, 直接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比如弯道跑的教学时用“倾、高、摆、大、沿”几个动词来描述和表达运用动作的要领, 使学生心灵神会, 正确建立动作概念。又如把中长跑中要“加深呼吸”、“加快呼吸”, “跑步——走”喊成“跑步——跑”, 等等。这样会给学生形成错误概念, 使教学语言失去魅力, 也使效果欠佳。

(二) 规范性原则:

教学语言应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 在组织教学时应避免方言、土音, 更不能出现错字词及口头禅, 语言不规范, 以错教错, 以讹传讹, 误人子弟, 给教学造成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 比如教师在讲解中把臀部读成“殿”部或说成“屁股”等等。规范语言是每一位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 生动形象性原则:

体育教学需要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这种气氛的润滑剂。教师语言, 术语, 口语干净利落, 生动形象, 幽默通俗, 像蜜糖一样粘住学生, 激起学生的思想感情, 师生互动, 民主平等, 才能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如执教垫上运动前滚翻一节, 把动作要领具体化, 形象化, 用“团身如球形, 低头快滚动”等等。让学生悟出只有球形的东西才能滚动, 前滚翻时身体一定保持球形, 才能顺利前滚, 完成动作。

二、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一) 教育性语言:

体育课不是单纯传授体育常识和技能, 还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肩负着思想教育的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应掌握教育原理和育人方法。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教育调节学生的心理与行为, 真诚地帮助学生克服不良行为, 力戒运用讽刺、挖苦的语言, 更不可用粗鲁或漫骂性的语言,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 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坐球休息, 如果老师粗暴地批评, 撂出苛刻的语言, 可能会到起反作用, 对此可用“曲线批评”方式对他说:你坐球不安全, 小心摔着……“呀, 皮球在叹息, 主人, 你太沉了, 要把我压崩了, 请饶了我吧;”大家闻听, 笑了起来, 那个同学马上站了起来。正是“好话一语三春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 一句话也可能把人说跳。

(二) 肯定性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用肯定性语言, 有利于学生练习的兴趣。当学生做练习时感觉不到动作是否正确时, 教师及时运用“好”, “对”, “棒”, “很好”;或在学生完成一项操练时, 老师肯定“有进步, 再努力!”使学生增强必胜, 必成功的信念。

(三) 安慰和鼓动的语言:

学生上体育课时, 往往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变化。如支撑跳跃运动, 个别同学有畏难情绪或恐怖感, 想跳又害怕时, 教师可用鼓励性语言:“别慌, 不要怕, 我来保护你, 你一定能过去, ×××你真勇敢!”对身材矮小, 瘦弱, 基础不好的学生, 教师要特别呵护, 教师一边鼓励, 一边安慰, 鼓励打气“你能行, 一定能成功, 我来保护你, 勇敢向前冲呀!”这样不但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而且给有恐惧感的同学做出了样子, 顿时消除了怕的意思, 产生了“我行, 我来试试的念头”。

(四) 揭示性语言:

当学生学会了某项技术动作, 但在某一环节方面还不甚得法, 掌握不好时, 教师要善于观察, 随时捕捉契机, 用提示性语言, 点拨指标, 强化训练, 巩固练习, 进一步改进技术, 由生到熟, 直到灵活运用。如在急行跳远时, 会出现个别同学跳跃不果断, 缺乏攻板意识, 或怕骑马出错, 针对这类情况, 教师可面授, 提示要领, 看准他助跑将结束时, 及时喊:“跳”;使基警悟而迅速踏板起跳, 运用提示性语言要适时合度, 用语精练, 言简意赅, 有警示性, 概括性, 用几个透明的词语点明问题的实质, 动作的要领, 使学生一点即破, 完成动作。

总之, 体育教师要不断锤炼语言, 力求形象透明, 一语即出, 震聋发聩, 产生警示效应。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篇10

一、运用史料,以趣引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由此产生积极的课堂氛围。

如,在讲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课时,教师可先介绍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它已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功臣,被作家魏巍称为“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呼并成为志愿军的代名词沿用至今。经过这样的讲授后,学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的原因及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抗美援朝的经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显然这一教学目标还没有完成。对于这一教学内容,我通过放映幻灯片介绍邱少云的史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地感受英雄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通过讨论,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样,使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的升华,课堂既生动有趣又不乏思维深刻性。

二、运用史料,培养能力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在史料教学和训练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授之以渔”;还要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把掌握材料解析题的钥匙,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中学生对漫画作品兴趣浓厚,我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历史漫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一节中有一幅“一战后德国、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漫画。

首先,我针对漫画,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图中显示英、法、德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分别是怎样的?2.这说明了怎样的历史事件?3.图中所指的核心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找准材料(漫画)的关键词。如时间关键词:战争时、战后;空间关键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历史名词:贷款、偿还、赔款,以及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等。

其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简单而言,就是“知识回位”。通过对一战结果、一战对四国产生影响的分析、思考,归纳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是最大的债权国。

再次,让学生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口头或文字评述。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锻炼了学生动脑的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运用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要有所选择,二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应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结构。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原则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兴趣;体验;参与;合作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遵循一些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一般都会对英语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会对英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如果教师能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小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学英语,当他们学会了一句日常用语,学会说几个英语单词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越学越爱学。因此,应把小学英语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

老师要把教学内容渗透在说唱、听做,或游戏活动中。如,课前热身中,师生一起为新知识有选择地听唱歌曲,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一些动词中,如play,swim,write,sing,fly,ride等,先出示图片,老师边做动作边说单词,然后师生由慢到快有节奏地说单词做动作。将明快的韵律儿歌引入课堂,不但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开启心智,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二、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兴趣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的情景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如,教学“Christmas”一课时,创设圣诞节情境,精心布置好“Christmas tree,Christmas presents,Christmas food,Father Christmas”等,并渗透有关圣诞节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让学生唱歌曲We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并在歌曲中互赠礼物或相互用“happy Christmas”来问好,最后让学生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这样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而且使他们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更容易接受,降低了学习英语的难度。

三、评价性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的方法。传统的评价:回答正确地用:Yes, right,错误就用No,youre wrong.这样有违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有一个开放、宽松的氛围,高年级学生羞怯、腼腆,不敢大胆评价,教师应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如,教学数词时,我故意犯了一个错误:把five cats说成three cats,有一小部分学生就提出错误,于是教师对敢于纠错的学生进行夸大的表扬,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认知的冲击,可以评价老师,教师不生气,只要是正确的评价都能说。这样,学生就能“大胆评价”了。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不意味着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一味地表扬。一味地表扬或奖励也是不可取的,正如体罚一样,对学生而言,过多、过滥的夸奖会失去它应有的激励作用,也会导致学生随意应付。

四、快节奏、勤反复的原则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学习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学活动必须节奏快、频率高、次数多,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快节奏指教学节奏明快、教学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对一些基本句型和日常用语、课堂用语,要反复操练,逐步加快速度,形成技巧。如,Follow me, Lets sing a song. Lets play a game.Do as I say. I do you say 等,尽量说短句,借助手势、身体语言和直观教具来帮助他们领会。此外,教学环节联系紧凑,衔接自然,也是明快节奏的表现,这样学生就没有空余时间,他们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否则就不知道教师讲到哪里了。勤反复是让学生不断复习和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不经反复的模仿操练,学生不可能达到熟练运用。然而重复不是一味地机械练习,同一语言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如师生问答、情景对话、小组活动、角色表演、猜谜、智力竞赛、游戏、故事、表演等。使他们愿意开口、想开口、会开口。如,教学13-20这些数词和句型___and___is___时,采用了看卡片读单词,拍苍蝇游戏,看口型读单词、大脑风暴、转盘游戏、翻卡游戏等进行巩固的大量活动。学生在大量接触,多次重复实践中习得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和巩固词汇和句型,还应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及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和学生交流,才能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体验到真实语言交际的新奇感和收获的愉悦感,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能力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姚广平.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及活动组织形式.教育教学,2009(04).

阅读原则运用教学 篇12

一、贯彻启发性原则实施启发式教学对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潘懋元老先生说过“教与学从来就是一个整体, 没有单纯的教也没有单纯的学”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外, 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启发式, 废止注入式, 这一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当前教育形式下, 对中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的教育外, 还应加强科学思维的教育训练和培养。要转变学生的思维定势, 引导他们敢于打破条条框框, 培养独立自由, 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讲课中结合教学具体内容,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采取重点阐述、轻轻点拨、前后联系等不同方式,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领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为了尽快提高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是有重大意义的。

二、启发式教学概述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无知”到“有知”,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促进这种转化的。所以, 本文认为启发式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凡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各种教学活动, 都属于启发式的范畴。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应是唱独角戏的演员。而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领域的向导。教师的启发就是给学生一条路,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通过思考达到“知之”。也就是说, “启发式”教学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问一答, 但又不排斥一问一答。总之, 可以采取各种方式, 以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启发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物理教学中要启发些什么?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 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启发学生多用思维器官, 揭露矛盾, 发掘问题, 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能动地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

(一) 引起兴趣, 发掘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吸引注意的源泉, 而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要启发学生思维, 首先就必须从兴趣和问题开始。在中学物理中, 有不少课题学生对它已有一定的认识, 一提出来便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例如,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 一提起收音机、电视、雷达、传真, 学生就兴致勃勃。他们都知道这些东西的应用, 但对它们的原理却是一个神秘的谜。因此, 教师应鼓励他们努力学好无线电的原理和应用, 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基础。这样, 学生对整章的学习往往就很认真, 情绪很高, 求知欲望很强。

(二) 从实验和生活现象出发, 提供思考的基础和依据。

要使学生能积极思考, 除了引起兴趣之外, 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材料, 使思考有了依据和基础, 这方面可以紧密结合演示实验和生活来进行。例如, 在“自感现象”一节时, 教师可先后做通电和断电两个实验,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经过学生思考和分析比较, 他们就会发现这两个电路里, 分别多串联或并联了一个自感线圈L。接着, 教师便可再引导学生, 分析当电路接通和断开时, 通过自感线圈的电流强度、周围的磁场强度及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在不断启发和解释基础上解释两个实验出现的现象。经验证明, 由于有生动的实验现象作基础, 学生的思考有了依据, 所以学生感到印象鲜明, 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三) 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联想和推理。

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反映这些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物理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所以, 在物理教学中, 必须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引导学生进行回忆, 联想和推理, 从而引出新的结论。例如:“电磁振动”一课是一个难点课, 如果教师在之前能够讲好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以及自感现象, 埋下“伏笔”, 并把它们与新课有机联系起来, 就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回忆、分析和推理, 从而得出新的知识, 讲清电磁振荡的概念。

(四) 讲练结合, 边讲边练。

首先, 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讲练结合, 边讲边练,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又能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学生在听课时, 注意力很难始终如一的集中, 往往听了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会分散, 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所以教师一讲到底, 学生的各种活动机会就被剥夺了, 即使教师讲得十分详尽, 层次分明, 系统性强, 但因为缺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配合, 教学效果也不可能是理想的。其次, 课堂教学要讲练结合, 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所谓练, 应理解为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 它不是单纯指做练习题, 还包括学生阅读、议论、思考、实验等。只有通过练, 学生才能从不懂到懂, 从不会到会, 从不熟练到熟练。因为矛盾最容易从练中暴露出来, 也只有通过练, 才能解决矛盾, 掌握规律。例如, 在中学物理的“电流的磁场”一节的教学中, 当教师讲完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右手螺旋法则之后, 应该适时地让学生伸出右手, 练习直线电流和螺旋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的判别, 这时, 便可发现, 即使学生听懂了, 但不一定就能够懂得判别, 有的学生对螺线管的绕法和电流方向分不清, 有的握拳不正确, 无法判别电流的磁场, 或由磁场判断出电流方向等。这时, 教师应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认真进行示范和纠正。经过学生的反复练习和教师的指点之后, 学生对电流的磁场和右手螺旋法则才会有较深刻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至于在课堂上怎样处理讲与练的关系, 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练的时候, 题目不宜过繁, 要灵活一点, 紧密与所讲知识相配合。对学生的指导也要掌握分寸, 注意区别不同对象, 因材施教。

五、结语

教学原则是教学的客观规律, 它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来指导教学的基本原理。启发性教学原则为当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具体的思路。正确地运用启发性原则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 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学原则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 为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动态关系而提出的一些原则。中学物理教学, 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除应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外, 还应依据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因数和认识结构, 抓住兴趣, 把握时机, 灵活的将启发式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达到知识和兴趣相互激发, 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实例, 阐述和分析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启发性原则,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等编.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

[2].娄溥仁, 陈子正编.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3].贾霞萍.新课程改革与学习观的更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上一篇: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武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