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运用现状(精选12篇)
教学运用现状 篇1
一、前言
游戏是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大众化、普及性和娱乐性。在中学学校足球课的教学过程中, 合理有效的通过运用游戏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启发调动学生对足球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应把体育游戏与专项技术教学当成是进行全面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把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正确的加以运用,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 体育游戏是提高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访谈法等。
三、分析与结果
1.足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态度
(1) 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对运用体育游戏的重视程度
经过调查, 在回答体育游戏作为一种足球教学手段是否重要时, 有78.8%的老师认为重要, 有18.8%老师认为一般, 有4.4%的老师认为不重要。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足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来提高教学质量还是比较重视的, 还有一部分教师不太重视在足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随着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 教师应该重视体育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 足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受学生欢迎的程度
经调查, 有82.2%的学生回答喜欢, 有15.7%的学生回答无所谓, 只有2.1%的学生选择不喜欢。由此可以得出在足球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教师以组织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足球教学。运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足球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踢足球, 他们一到球场就抢着上场练习, 但因学生当中大多数未接受过正规的训练, 动作不规范, 他们喜欢随意练, 往往练了一会儿就不想动了。而足球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战术, 从整个教学大纲来看, 基本功内容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单纯的基本功练习往往会显的比较枯燥, 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 然而基本功练习又是足球运动所必不可少的。针对这一问题, 抓住学生喜欢活动, 易兴奋的特点,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需要, 穿插一些生动活泼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 利用游戏来提高和保持学生对足球练习的兴趣, 克服了练习的枯燥和单调。学生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
2.体育游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调查
有62.2%的教师会经常利用体育游戏作为基本技术教学的辅助手段, 有28.9%教师偶尔运用, 只有4%的教师从不运用。大部分教师都能运用体育游戏作为基本技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时, 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结合授课内容和任务来选择游戏。而不是单纯为了游戏而做游戏。例如, 对于足球的初学者, 首先要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 熟悉球性可以采用“颠球比多”等游戏练习法, 又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步伐移动的速度, 可采用“带球绕杆”“运球接力”等游戏练习法, 这样不仅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比单纯的练习更好。
3.足球教学中游戏种类的调查
我们把在足球课中普遍开展的游戏项目如, 颠球比多、吊圈射门、抢圈、运球接力等一一列出请同学们选择。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组织的各种游戏项目上颠球比多占78.9%, 吊圈射门占82.1%, 抢圈占78.3%, 运球接力占13.5%, 其他方式占10.2%。从以上结果显示在颠球比多、吊圈射门、抢圈这三个方面在足球教学中是经常使用的体育游戏。选择其他方式的占10.2%。这说明教师在足球教学中组织游戏的种类上不太善于推陈出新, 由此造成了游戏教材形式上的单调, 内容上的千篇一律, 使足球教学中运用体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4.足球教学中运用游戏时易出现的问题
从调查的内容可以看出, 在足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时容易出现埋怨情绪, 教师和学生回答的比例分别占46.6%和51.4%。埋怨情绪有很大的破坏性, 有时能引发不团结, 埋怨情绪容易发生在以分队记分的体育游戏中。起因往往是少数人的不力或失误, 严重时导致不欢而散,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 应及时停止游戏, 一是将个别人调整去担任裁判或是其他辅助工作, 二是改变动作或规则进行兴奋转移。在回答秩序混乱方面教师和学生分别占40%和55.1%。在游戏中动作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 游戏本身对动作方法的设计并不十分严格。但是在游戏中, 学生为了获胜而出现很大的随意性, 就应引起重视。出现这种情况, 应停止活动, 强调规则, 提出惩罚办法。在以体育游戏进行教学过程中, 并不要求像室内上课一样的严格秩序, 只要能使大多数学生正常活动就行。但是出现动作随意, 活动路线上取巧, 器材使用混乱, 交替过程不按规定等现象, 活动就会出现秩序混乱。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师对教材不熟悉, 未能对出现的混乱预先预防。当出现混乱时, 教师应及时找出原因, 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 切不可责怪学生。结束游戏后, 一定要公正的评定结果, 对优胜者提出表扬和不足, 对失败者要鼓励, 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 体育教师应抓住学生对游戏感兴趣的特点, 利用游戏来提高和保持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 从而提高足球教学质量。第二, 教师在运用游戏作为基本技术教学的辅助手段时, 应结合授课内容和教学任务合理的选择游戏。利用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第三, 足球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游戏是吊圈射门、抢圈、颠球比多, 其它方式很少, 教师应多了解和更新各种游戏方法和手段, 推陈出新, 从而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游戏练习中, 提高学生足球技术水平。第四, 结束游戏后, 一定要公正的评定结果, 对优胜者提出表扬和不足, 对失败者要鼓励, 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摘要:在中学学校足球课的教学过程中, 合理有效地通过运用游戏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启发调动学生对足球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 体育游戏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足球教学,体育游戏,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日兵.体育游戏[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1.
[2]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3]沈宁.体育游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
教学运用现状 篇2
摘 要: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英语绘本阅读拥有这个独有的优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英语绘本阅读是一种比较严谨而不失轻松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通过小范围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绘本教学方式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并提出应对对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绘本;教学
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教师,统计出调查的数据结果并分析如下:
一、教师对绘本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
非常熟悉比较了解一般不了解
14%52%32%3%
图1 教师对绘本了解的总体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中青年教师对英语绘本比较熟悉,而刚刚入职的教师和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却对绘本不够熟悉。这说明了英语绘本已?受到关注,但是关注程度只限于中青年教师。
二、教师对于绘本作用的认识
由图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对绘本在语境创设、语用体验和语用输出等功效都是认同的,但进一步调?朔⑾郑?重绘本的“语言信息”的教师更多的却是关注了“语境创设”,达到90%,而认同绘本的画面信息价值的教师,在语境创设中却只有45%的人关注到。在文献部分笔者曾经谈到,语境创设恰恰是绘本画面的独特功能。综上所述,许多老师对绘本的特点和性质有待进一步深入地去了解。
三、绘本使用的巧堂环节的情况
从图3可总结出,在活动课中和课后补充中都会用到绘本,由此可得出,教师的想法并没有差别,那就是绘本用于课后比较多,而在平时教学较多是使用在课中环节,在“公开课”中使用绘本的教师则在“课前热身”阶段使用最多。这与教师的理念及其实际操作是吻合的。
四、研究现状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本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案例的方法研究了英语绘本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一)平时多积累相关的英语绘本资源,提高绘本的教学经验
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英语教材使用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他的优势和劣势。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和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绘本和教材,并且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随着一定的情况针对教学选择绘本和教材,争取出教学成果。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储备,利用网络资源自己上一些公开课并请求学校派遣去先进的地方进行培训和考察。争取学校支持教师使用绘本资源进行教学,及时更新和培训教师去使用绘本资源,争取最大化利用绘本资源。教师在收集绘本时,也可从将绘本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如:话题,年龄等等,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来充分大脑风暴利用绘本资源且可以吸取教学经验,同时调动一些老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英语可用英语绘本进行全面教学设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文教学中一般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绘本阅读当中应当充分运用到四个部分当中,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对绘本教学整体设计这四个部分。《课标》硬性规定,整体设计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多种技能,融合在语言教学中,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两种特性。教学的完整性还包括教学素材的完整性,不能把教学和教学素材两者割裂开来。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更应考虑整体输入与语境体验,讲授阅读内容的同时,也要教授阅读技能和读写听说技能的培养。
(三)整合英语绘本教学资源,提供浸入式的教学环境。
浸入式教学主要应用了四项学习策略,即融合性学习策略、习得性学习策略、听领先学习策略和活动性学习策略。浸入式教学倡导听领先学习策略,强调要避免行为主义教育理论主张的语言模仿和强化行为。小学生学习英文,运用浸入式的英语教学方式,全新的一种语言环境,导致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语言沉默期。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需要了解这个时候不能急于让学生去表达,而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输入,不可急于求成。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之后才会有一定的语言输出。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彩的搭配教学,如 “听-画”“听-匹配”等活动来判断他们是否听得懂,鼓励他们在大量听的基础上再用英语表达,从而获得语言交际。浸入式教学需要保证绘本的原汁原味,尽量用和原文同一口吻的语句进行改编,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还让学生体验到了许多绘本故事背后的文化。对于原版绘本中,需要改编音频的时候,还需要了解一些语音输入的软件技能。
参考文献:
[1]黄小丹.美国外语浸入式教学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4(7):8-12.[2]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作者简介:
教学运用现状 篇3
【关键词】舞蹈教学 音乐 现状 原则
【中图分类号】J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1-02
舞蹈是以形体作为语言的人际交流方式,音乐则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与音乐、话剧、美术等艺术形式紧密相关,其中尤以音乐关系最为密切,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没有音乐的舞蹈自然缺失了几分生气,当然也无法更为形象的表现其丰富的内容。
一、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我国当代艺术家贾作光觉得:舞蹈是离不开音乐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动作延续的关键。舞蹈是音乐的载体,透过动作给人产生共鸣,二者之间犹如鱼与水的关系,绿树成荫,集市里的喊卖,街道的人来人往,路上的鸣笛,更加生动。舞蹈只有在音乐的陪伴下才能表现的更为动人,更有内涵。音乐是有声无形的艺术形式,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冲击人们的听觉;舞蹈是有形无声的艺术形式,以肢体为语言,传递力量,空间及速度给人们。舞蹈与音乐结合,方可体现的有声有形,给人们强烈的感官效果,彰显生命的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唯有将二者结合,才更有利于内在情感的抒发。
二、音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诱导舞蹈的编排及设计,音乐创作是为舞蹈动作而生的,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编辑同步存在,相辅相成。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音乐的环境下更能发挥联想力及创造力。大脑可根据音乐的旋律不断作出各种应激动作,届时进一步与周遭的环境结合起来,舞步的设计由此而起。第二,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根据旋律传达出的感情来进行舞蹈教学的指导,音乐的旋律快慢决定了舞蹈动作的起伏幅度,或快或慢,或强或弱,或紧张或轻视,或高潮或低沉。倘若在碰到节奏性较激烈紧张的旋律时,外形上应自然转换成快且有力的肢体动作来体现情感,这样做的目的是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及舞蹈的接受程度,明白音乐及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第三,音乐影响舞蹈的表现力,音乐不仅是舞者情感流露的引导者,还指引观众到舞蹈情景中,进一步领会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方式,意境的统一不但与周围环境有关,还有旁边的声音相关,例如鱼儿水中游,集市上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时商客的叫卖声,车辆的喇叭声,买卖的讨价还价声无不在彰显集市的热闹情景。音乐对于舞蹈的作用也如集市上的叫卖声,鸣笛声一样,舞台上,除了舞蹈动作,灯光,少了音乐便成了哑剧。音乐使舞蹈情感更为丰富流利地展现给观众。
三、高校舞蹈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舞蹈发展到现在,受素质教学形式的影响,实现了极大的改变与创新,不管从舞蹈教学的传授方面,还是舞蹈艺术的熏染方面都得到了较高层次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舞蹈这门艺术价值极高的课程,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尚有多方面的问题存在。
1.涉及范围有限。舞蹈教学在高校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如下2个方面。一是舞蹈课程的有限学习,二是学校的文艺表演等表演活动。舞蹈教育相比其他音乐课程来说,讲究实践,因而会受限于年龄及自身身体条件方面,使许多学生对舞蹈课程没有信心,进而致使舞蹈教学的尴尬地位。因此合理的将舞蹈课程分类细化,将它统一到高校选修课中,加强舞蹈基础教育及艺术渲染,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明确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加以有针对性的训练,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将舞蹈教学融合于其他学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2.高校舞蹈教学师资力量不足。这是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学术交流不充分等,高校年龄舞蹈教师,更多的是四十岁左右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占高中舞蹈教师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是中专及大专学历,学校学历层次还是偏低的。因此需要针对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和学术交流不充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第一,高校的舞蹈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程度和整体素质,而且还需要加强心理学,美术学等层次的知识。再者需要特别注重舞蹈教学的学术交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取长补短,顺应时代的要求。
3.舞蹈质量不高。目前的舞蹈教学课程,更多的是重视舞蹈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术的艺术思维能力及情景培养。致使学生缺乏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无法很完美的诠释舞蹈自身的魅力和舞蹈想表达的内涵。这便使我们产生警惕,需要加强重视舞蹈实践教学,各高校尽量多举办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开拓学生舞蹈知识的认识,扩大学生交流力度,理论联系实践,从而不停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要求高校老师以学生为主导,多开展实践教学,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高校学生的舞蹈兴趣。
4.舞蹈专业教学地位较低,缺少可塑性人才。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生阶都不曾接触舞蹈,因而导致对舞蹈的认识不够。然而也有很多学生学习舞蹈,不是处于自身对舞蹈的喜爱,也不是说自己拥有舞蹈的天赋,而是因为舞蹈与其他学科相比,入学门槛较低,许多学生会想学舞蹈是为了什么,将来能做什么,缺乏学习的动力。届时,普通高校招收的舞蹈艺术生,大部分20岁左右,这时由于身体条件因素,学习舞蹈的难度较大,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舞蹈通过音乐的伴奏,借助肢体展现美的特殊运动方式,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精神舒畅,也可以消除消沉意志及沮丧情绪,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拉近人心灵的距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将来的生活及就业都有潜在的帮助。那么,作为舞蹈的灵魂,我们如何将音乐合理地协调于舞蹈艺术中,如何在舞蹈教学中选择音乐呢。endprint
四、舞蹈音乐选用存在的问题
1.专业的舞蹈音乐数量较少,音乐类型雷同现象普遍,看多了舞蹈作品,有时不免有种熟悉的感觉,好像在哪个情景的背景音乐跟这舞蹈作品的音乐相似,缺少可供选择的音乐,对舞蹈作品的创新力也相对削弱。
2.舞蹈音乐的创新及愉悦较难同步实现,舞蹈教育中对音乐的发掘性较低,从而使得在舞蹈教学中所采用的旋律陈旧、死板,没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改革。缺乏创新意识,教学内容有限,致使学生缺乏对舞蹈课程的兴趣。
五、高校舞蹈教学选用音乐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1.舞者要主动对音乐旋律进行创新和解读,充分分析音乐所蕴含的情趣,进而对舞蹈动作及情境进行有机结合,更为透彻的展示舞蹈与音乐的魅力。跳舞中需要对音乐的节奏和节拍拿捏得当,什么时候是快节奏,什么时候抒情,什么时候紧张,什么时候又是慢节奏,什么时候感情要丰富,什么时候动作要慢,都可以很流畅的捕捉音乐的节拍。不同的音乐配合不同的舞蹈。
2.舞蹈音乐的选择应遵守与舞种动作的协调性原则。不同种类的舞蹈,其对应的音乐曲风也不同,动作节奏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在选择配乐的时候,需要要求所选音乐的旋律与舞蹈动作的节奏要协调一致。因为音乐的节奏是通过节拍来体现的,因而,我们务必根据舞蹈动作的节奏与音乐的节拍结合起来选择音乐,使之紧密结合,实现有序协调的效应。方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例如华尔兹应该选择3/4拍的节奏,独步舞选择4/4拍的节奏;踢踏舞要求节奏性较强,水墨可静可动等。
3.音乐的选择要迎合舞蹈作品的架构,舞蹈是存在架构的艺术,架构是舞蹈作品的支架,是这个舞蹈的支柱,没有架构的舞蹈作品,犹如一盘散沙,跳着跳着就散了,观众体会不到舞蹈传播的精神,感受不到舞蹈的精气神。舞蹈展现在舞台上的时候,也必须要有架构感,这彰显在肢体上,彰显在音乐旋律上,彰显在舞台背景灯光中,也彰显在舞者身体,因此,舞者在选择音乐时,要结合这一切因素,音乐本身就具备节奏和旋律,这种律动在舞蹈表演中都会起到辅助作用。
4.彰显精华。音乐与舞蹈运动是相辅相成,互相陪衬的,有效结合在一起,方可最大力度的产生共鸣,一系列舞蹈动作下来,想要给人以深刻印象的部分,就一定要有其独特的方面,情感最丰富的时间段,如图“画龙点睛”般,要有去精华之所在,这个精华所在之处,也许是一系列动作的衔接,抑或一套动作的构思方面,也可能是高难度的动作等等。在编排方面做到与其他舞蹈不同。倘若一部舞蹈作品从开头到结束都同一个节奏,或者动作幅度不尽相同,或者毫无生趣可言,那么给观众的印象也一定不会深刻。更别提有绕梁三尺的效果了。所以,为突出其精华之处,合适的音乐旋律就必须给予极大程度的配合支持,不管在节拍或者节奏方面都能够使用一点特殊手段,将整个舞蹈作品推进高潮,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总而言之,要想另舞蹈与众不同,就该给予明显的地方,结合协调一致的音乐旋律,引起观众的共鸣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音乐跟舞蹈都有自身独有的审美价值跟艺术价值,只有将二者合理的结合起来,才可以产生共鸣。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载体,相辅相成,少了任何一个都不是最完美的。音乐可以舒缓烦躁的人们的心情,舞蹈可以让压抑的人们通过运动来释放心情。生活因音乐而有声,因舞蹈而有形,声与行的结合,给人以听觉的感受,视觉的冲击。针对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有利于较少学习压力或面临的就业压力,提高综合艺术方面的修养,从而实现整体价值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志娟. 探析音乐节奏感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 音乐时空,2015,05:152.
[2]傅方一.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15,27:216-217.
教学运用现状 篇4
一、中学语文课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1)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率不高。这并不是多媒体技术本身的问题, 其本身许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现象更应该归结于教师传统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习惯性接受方式。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从古至今, 老师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教育学生, 而且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就以其言语表达的感染力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征服学生, 因此这种方式很易于学生接受。学生从小适应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行为习惯和心理上更能接受老师直接的讲授和板书, 所以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中, 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科目, 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和行为习惯的问题。
(2) 城乡中小学校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水平差别很大。无论在苏南还是苏北地区, 城镇学校多媒体应用率明显高于农村, 多数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从来不使用多媒体, 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是一项不菲的开销, 这就使得这项技术在许多农村学校难以推广。因此, 如何能够降低设备本身的费用, 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3) 课件制作粗糙, 艺术性不强。由于教师掌握美术、音乐、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水平不同, 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的效果也大相径庭, 有些课件做得简单粗糙、缺乏艺术性, 影响了多媒体的使用效果。所以多媒体课件不但要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还要有艺术性和技术性, 以避免产生像板书一样刻板生硬的效果。
二、中学语文课普及多媒体教学的措施
(1) 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课件时, 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在教学环节的课件呈现设计上, 应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链接富有启发意义的相关资料, 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老师应注意与学生交流, 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接受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和补充课件内容, 最大限度地做到人性化。
(2)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孤立的, 而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 不只是考虑怎样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 而是应该思考多媒体怎样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好的课件也不是只看它用了多少美化的方法和有多少科技含量, 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适合教学实际, 是否能给学生启发和引导。如果片面地追求形式, 无疑会使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背离教学的基本目标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课件设计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不能把错误的概念和原理教授给学生,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现代教育非常注重思维的敏捷性, 注重学生感悟和直觉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同样必须重视这一原则, 把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最简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此外还要坚持艺术性原则,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包含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要在已有的技术条件下尽量将课件制作得美观和精致一点。
参考文献
农信社计算机运用现状思考对策 篇5
用社计算机操作员一般只通过了短期辅导培训,未能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及运用技术,操作员在工作中时常出现“闭门造车”等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导致在操作中碰到简单问题感到茫然,经常出现操作性错误。二是没有定期对机器除尘、保养,使微机在较恶劣环境下带“病”工作,计算机运行报错或元器件损坏时有发生,影响了信用社窗口的服务效率和形象。三是操作人员基本安全意识不强,少数操作员对口令保密不严、不定期更改,造成了安全隐患。四是计算机硬件趋于老化,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计算机设备大多已超过保修期,进入元器件故障多发阶段(特别是ups电源),增大了维修难度与成本。
2、结算不畅,资金利用率不高。一是汇路不畅。由于农村信用社不能够独立办理汇票业务,农村信用社网点相互之间或农村信用社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不能顺畅地进行通汇和转汇。二是结算速度慢。农村信用社在办理汇票结算时,由于要通过联行系统或其他商业银行结算系统,必须要在联行或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多头开户,在结算时,一笔资金要反复划转,使本来就超过标准汇划时间的结算资金在途时间更长。三是结算资金分散。当前农村信用社由于要通过两家以上的联行系统开办结算业务,为了保证结算,不得不建立两个以上的特别账户专门用于办理结算,使本来就极其缺少资金的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能集中统一使用,造成了一些农村信用社为了保证结算而失去很多好的投资机会。
随着计算机在农村信用社的广泛运用,计算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做好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已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新课题,现就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计算机安全严峻形势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带头学习计算机安全知识,贯彻落实计算机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支持计算机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切实解决辖内存在的计算机安全隐患。
二是提高全员防范意识,组织干部职工对计算机规章制度学习,使其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从自身做起,互相监督,自觉维护计算机安全。
三是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重点要放在规范内部人员行为和健全内部制约方面。
四是加大检查力度。定期和不定期的计算机安全工作检查,根据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查找薄弱环节,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完善各项防范措施,确保资金和金融信息安全。
教学运用现状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音乐教学;音乐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2-0054-0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并逐渐进入课堂,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大。它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充实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从而将音乐课堂教学引向全新的境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是历史的必然。
一、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
第一批把电脑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用MIDI技术和设备进行创编,如制作几个声部的MIDI音乐,通过改变不同声部的音色、力度,或通过对不同声部的播放,进行音乐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对音色、声部的识别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随着界面更加亲切、操作更加简便的软件日益流行,音乐教师编制课件成为现实。这类软件或开发平台,一般情况下无需复杂编程,也不需要使用者对计算机语言进行深入学习,只需对一些“规则”进行简单了解,通过键盘输入、载入、粘贴等简单操作,就可完成课件制作。由于这类软件提供的“所见即所得”功能,为拥有丰富形象思维的音乐教师们编制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音乐教学课件提供了广阔天地。随之而来的各级、各种层次的音乐课件制作培训,又使教师们在制作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由音乐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用到了各种流行的开发平台和方法,其中不乏使用灵活、设计巧妙的优秀范例。
二、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大量运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不顾课堂内容,为电教而电教,为应用而应用,为技术而技术。
在音乐课堂使用中,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功能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为了评课、评级等因素,把多媒体的使用当成教学中单独一个环节来应付;把多媒体等同于“多种媒体之和”,每种媒体单独使用;用多媒体技术简单地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把它当成了黑板、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在整节课中,只是通过投影屏幕展示了课程的标题,或只是在展示音乐标题的同时播放了此段音乐。认为一堂课没有多媒体肯定不是好课,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在公开课中,几乎无一人例外都要采用多媒体,好像有多媒体档次就高,效果就好。
2.盲目使用课件,不注意画面质量,忽视其他媒体。
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精美的画面,变换的效果,丰富的信息,插入了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极具诱惑力。其实这种做法使学生很容易被无关紧要、却又十分抢眼的东西所吸引,反而对教学内容极少关注。顾此失彼,影响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科目,来选择和使用课件。如果盲目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或互联网上下载的等多种途径来源的课件,那只能是机械的、缺乏个性的。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色彩用的过多过滥,每一屏都用了不同的底色,背景,屏幕花哨,色彩搭配不协调。字体与背景颜色接近,或知识密度大,学生要么看不清,要么一看就厌烦,很容易失去兴趣和转移注意力。多媒体的种类很多,表现的形式也很多,但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是简单的媒体相加,教师要注意不同媒体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中媒体功能互相补充的作用。只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杂乱地放在一起,是不能称之为多媒体的。对媒体合理选择与运用,要建立在对各种媒体教学特性的准确把握和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
3.没有板书,忽视文字的美感,扼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板书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被喻为微型教案。但在多媒体课堂上,有的教师完全忽视了板书,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全部内容均制成了课件,利用投影展示。电子板书虽然有鲜明的色彩,多变的形式,逼真的形象,但屏幕交替节奏快,内容暂留时间短,学生思维参与度低,易使学生信息超载,消化不良,长期使用也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够把复杂问题变得直观,但并不是什么内容都能被动画代替,如果不让学生通过文字体味,而用动画代替,想象力无法提高。这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的,对改进教学无甚好处,禁锢甚至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有着自己的教学规律,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在现阶段都只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不能破坏和阻碍音乐教学本身固有的规律来适应多媒体的特点。所以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和音乐教学规律,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学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程的关键时刻,在解决重点问题和对难点问题的突破中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只要我们正视问题,努力改进,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运用现状 篇7
在高中数学新教材中, 安排了大量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有关数学问题的内容。以人教A版为例, 在教材中安排了十余处, 如在数学1中有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求方程的近似解, 收集数据建立函数模型;在数学2中有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数学3中的算法初步;数学4中有利用正切线画出函数的图像, 制作三角函数表;数学5中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等等。这样的教材安排, 是以前教材从未有过的, 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和新教材已经密不可分了。
那么, 在新课标的要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兴起下, 边境地区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如何呢?目前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本文作了一些调查分析和探索。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推进, 各个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走访调查中, 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定位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不是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 或画出函数的图像那么简单, 也不仅仅是制作几个课件、几张幻灯片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多提供一条表达的途径。但是仍然有不少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停留在十几年之前, 他们将数学教学的目的简单地理解成教会学生解题和考试, 把学生的考分当成教师的成果。对数学教学的这种认识不仅直接阻碍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同时还阻碍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二、信息技术在边境国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一) 教师在教学上获得的支持不足, 硬件不够
1. 由于边境地区经济落后, 政府投入不足, 信息化教学设备相
对缺乏、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优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以我县为例, 2010年全县有67个高中教学班, 但只有23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配备率仅有34.3%。这严重地制约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多数学校的领导未能深刻理
解信息技术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支撑作用, 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够重视, 只有宏观要求, 缺乏具体的行动指导。所以, 即使一些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 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应用仍受到一定的影响。
3. 由于学校缺乏教育技术专业人员, 任课教师在运用信息技
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有关的难题时, 往往难以解决。
(二) 教师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参差不齐
1. 大部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普遍偏低。边境地区“普
九”后, 大部分高中进行了扩招, 扩招后的高中数学教师大多数从初中教师中拔高使用, 学历普遍较低 (教龄在10年以上的大部分为专升本) , 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较低, 以我县为例, 尚有2/3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不甚了解或根本不知道, 这些教师对计算机运用不熟练, 更谈不上使用“PowerPoint, Excel, Flash, 几何画板, 数学公式编辑器, Z+Z智能平台”等软件辅助数学教学了。
2. 多数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较弱。由于受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加之边境地区教育信息闭塞, 与外界接触、沟通、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很少, 思想观念的转换与更新慢, 造成了多数教师思想落后、遇事而安的状况。另外, 一些教师认为, 学生基础差, 数学新教材容量又大, 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 影响教学质量和成绩。所以绝大部分教师只在公开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之, 边境国门高中数学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次数较少, 意识较弱。
(三) 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跟不上
新课改实施后, 虽然很多教师都参加过不同级别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但由于大多数培训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训较多的内容, 在培训中过于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 普遍缺乏创新和实际运用能力。另外, 培训内容大部分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无关, 所学非所用。这样的培训并不能提高受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更谈不上理想的培训效果了。
(四)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情况
高中数学新教材安排了十余处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有关数学问题的内容, 把数学与信息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 但边境地区教师苦于学校硬件条件落后, 苦于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平低下而不能将信息技术很好地与数学教学整合起来。从调查中发现, 很多教师对于教材安排的十余处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有关数学问题的内容根本没有上 (因为没有条件和能力上) , 即便是上的教师, 也只挑了其中最简单的“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这部分内容, 其效果也不好。对于教材没有直接安排的内容, 教师也只是根据教学需要偶尔做一些简单的幻灯片来展示。总之, 在边境国门高中, 信息技术的运用很落后,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三、提高边境国门高中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 先解决边境国门高中教育信息技术硬件不足的问题
学校应积极向上级反映当前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理念、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与现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 从而向上级争取资金, 加大投入, 改善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建好图书馆、资料室, 并丰富完善相关资料, 畅通查阅检索渠道, 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 也要重视软件建设即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特别要重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软件的建设。
(二)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进行系统规划, 学校要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具体培训中应做到: (1) 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 通过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 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2) 专题培训与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 只有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与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实践中应用, 在运用中研究, 才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3) 组织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除了组织统筹安排外, 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进行自我培训, 才能真正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三)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效果。由于绝大多数边境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教学观念陈旧, 即使参加了培训, 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也不能自觉、主动地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理念、技术和策略。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素养, 改变陈旧观念, 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 最终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中。
(四) 领导引领, 骨干带头实施
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首先要起好带头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同时倡导更多的教师参与, 在学校内形成青年教师带动中年教师、中年教师带动老年教师的良好氛围。同时, 注意引导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花在每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 只要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展示出来就可以了;还可以引导教师果断地选用网络上的免费课件进行适当修改后使用。当然, 学校、教师也可适当购买一些, 还可与兄弟学校交换使用, 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资源也可以利用起来。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 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必将引发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 形成一个全新的数学教育前景。因此, 广大教师应当用积极的心态和实际行动, 顺应新课程改革潮流, 加入到这场“课改革命”中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大贵.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科教创新, 2010 (8) .
教学运用现状 篇8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余杭区老余杭片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现状与对策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为了能更系统、详实地分析游戏对体育教学的作用、运用策略、原则、要求等问题, 我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主流数据库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检索。
(二) 问卷法
在余杭区老余杭片内的闲林中学、仓前中学、老余杭太炎中学三所学校展开问卷调查, 分别发放教师问卷12份, 学生问卷180份 (每个年级10男、10女) 。教师和学生的问卷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三) 归纳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相关软件的统计与分析, 对数据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归纳。此外, 对相关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也进行了一定的归纳与梳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优势1.体育游戏的特点
(1) 教育性
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 会受到诸如规则以及要求在内的各种限制条件的制约, 学生参与的体育游戏本身就有着重大的现实教育意义。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 要保障安全, 协调队友关系, 还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则,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受到训练。
(2) 游戏性
游戏性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的重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使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 将枯燥的训练转变为有趣的体育游戏, 从而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所学内容。
(3) 体力与智力性
团队竞争和个人竞技是体育游戏的另一显著特征。所以, 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必须付出一定的体力和智慧。
2. 体育游戏的优势
目前, 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较低,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 教师授课只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展开, 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严重背离了体育教学方向和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体育游戏能切实改善这一现状, 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 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无法快速、准确地掌握体育运动技巧而出现反感以及焦虑等心理状况,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体育游戏的开展能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触教学内容, 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 体育游戏娱乐性较强, 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释放心理压力, 学生的身心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2) 能帮助学生熟悉运动技巧
体育游戏有着娱乐性和趣味性等特征,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此外,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加入基础技术动作的训练, 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轻松掌握运动技巧, 切实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丰富体育游戏的形式, 在合适的时间安排适合的游戏从, 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巧。例如, 在学生感到疲劳的时候, 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智力游戏, 缓解课堂紧张、沉闷的气氛,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这样, 学生会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 从而获得自我发展和进步。然而, 部分体育项目的技巧和动作较难, 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吃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加剧学生的反感情绪。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体育游戏, 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要领,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3)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意识
游戏之所以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主要源于众多的参与者。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决定具体的游戏规则, 从而保证学生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尽管某些学生的纪律意识较差, 但在游戏过程中, 他们会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自觉改正, 帮助团队取得最终的胜利。此外, 受环境和体育器材的限制, 练习密度必然达不到运动效果, 所以学生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 班级的人际关系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 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现状
1. 游戏使用频率较高但随意性强
通过表1和表2的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三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 忽视了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性格特点, 游戏安排较为随意, 而且在时间分配和组织形式上也不尽合理, 阻碍了体育游戏作用的有效发挥。我们知道,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运动技能、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重复单调、枯燥的训练, 学生就会对游戏失去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注重教学环境和气氛, 课堂时间几乎都用来进行体育游戏, 忽视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 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并不能熟练掌握某项运动技能。由此可见, 毫无计划的体育游戏安排不仅无法提高体育教学成效, 还会导致课堂涣散, 影响教学目标的最终完成。
2. 过程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与评价
首先,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三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游戏的安全教育上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或者说不够到位。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 理解能力正逐渐变强, 但是初中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仍较差, 在进行体育游戏过程中常表现得鲁莽, 所以安全事故频发。因此, 安全教育也是体育教学的重点。然而, 目前有一部分初中体育教师认识到初中生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却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明显高于高中和小学。因此, 在初中体育游戏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对安全因素的考量,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护, 保证学生的安全。其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 要及时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但是有些教师在对体育游戏进行评价时未能充分认识到体育游戏的价值, 因而难以实现体育游戏作用的最大化。此外, 虽然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游戏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来开展, 能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作为支撑。就教学而言, 只有具备了科学的评价机制, 它才有价值和意义。体育游戏教学评价机制的缺乏导致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3. 教师运用游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表3数据显示出, 三所学校体育教师在运用游戏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长期以来, 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严重束缚着初中体育教师, 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重视体育游戏教学法, 忽视了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尽管部分教师采用了游戏教学法, 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为单调、枯燥。还有一些教师不注重开发和研究新游戏, 只是一味重复, 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 结果可想而知。而且, 教师在组织游戏和安排游戏时间的过程中也较为随意, 导致游戏过程混乱, 学生参与度不高。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大幅度地增加游戏时间, 将课堂教学基础抛之脑后, 难免让学生误解, 忽视了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游戏在负荷设计上存在不均衡性
根据表4和表5的结果, 我们发现, 三所学校体育教师在游戏的运用上存在过多和负荷不均衡性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体育游戏的最大价值就是能让学生在经过自身努力以后, 收获成功的喜悦, 并进一步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游戏过程中, 学生需要承担相应的生理负荷, 从而体会到来之不易的成功, 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价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味给学生增加运动量, 不考虑学生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盲目选择运动量大的体育游戏, 不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还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 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质上, 体育运动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在努力中发掘人生的意义, 张扬自己的青春个性, 释放情绪。但是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 受角色的限制, 学生的负荷量难以达标。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往往忽视了体育游戏负荷量问题, 尽管学生能感受到课堂的欢乐气氛, 但是生理负荷的严重缺乏, 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实践
1. 准备活动
在体育课开始以前, 体育教师一般都会给学生几分钟的准备时间,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中来, 让学生的身体器官都处于待命状态, 减少因剧烈运动而引起的不适。要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 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所以, 在准备活动阶段,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游戏环节。在传统体育教学中, 准备活动一般是慢跑、定位操等, 学生的热情不高。所以, 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新增跳皮筋、踢毽子、“蛇形跑”以及“换位跑”等游戏项目, 既起到热身效果, 又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
2. 技能教学
在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 所以训练形式一般较为单一, 而且难度较大。因为存在一定的难度, 所以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情绪。长此以往, 单一的训练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 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采用体育游戏教学法, 能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 在中长跑训练中, 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但是简单的循环跑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教师可以采用“混合接力”“高地占领”等训练形式, 让学生体会到奔跑的乐趣, 从而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 结束部分
当课堂教学快结束时, 教师要让学生迅速恢复到平静的状态, 逐渐放松身体的各个器官。对于实现这一目标, 体育游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确定游戏形式的过程中, 教师应尽可能选用幽默、精彩的游戏, 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疲劳状态, 得到全身心的放松。而学生在经过了激烈的运动以后, 心理和生理都较为疲劳, 这时开展合适的体育游戏能释放学生的情绪, 有效缓解学生的疲劳。可见, 在教学结束部分, 教师尽可能选择舞蹈动作等较为放松的游戏形式, 能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状态结束本节体育课程。
四、结论与对策
(一) 结论
1. 体育游戏有明显的优势, 但需要合理运用
根据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结果可知, 体育游戏的优势非常明显, 但同时也发现由于选择、运用等问题导致其作用发挥不足, 游戏运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本文中三所学校的体育教学中, 其他学校也同样存在。
2. 体育游戏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阶段,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初步形成, 他们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然而, 初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家长的期望使他们焦虑、担忧, 在无法得到有效排解的时候, 就会出现逆反以及忧虑心理, 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游戏有利于排解学生心中的压力和忧虑, 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恐惧感, 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更好地舒缓学生的压力, 使学生感到快乐,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 体育游戏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法不同, 体育游戏教学法有着显著优势, 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技术要领。体育游戏具备趣味性以及娱乐性等特征, 对初中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学生在参加各类体育游戏的过程中, 能很好地释放心理压力, 从而更为快速和准确地掌握体育运动技术, 顺利完成体育学习任务。
4. 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体育游戏讲究团队协作, 学生要想在游戏过程中取得胜利, 就必须不断约束自身行为, 为了团队的利益而共同努力。因此, 体育游戏能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 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此外, 部分学生的纪律意识较差, 通过让他们参加体育游戏, 能帮助他们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体育游戏还能进一步密切班级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 使班级氛围更和谐, 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切实提升体育教学效率。体育游戏符合初中学生的天性, 娱乐性明显, 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 有些体育技能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反感、焦虑以及害怕等情绪。体育游戏具备娱乐性、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 能有效缓解这一状况。在游戏的过程中, 学生的身心会得到极大的放松, 心理压力会得到缓解, 学生会树立起自信心。
(二) 对策
1. 选择游戏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初中体育教师在选择具体的体育游戏项目时, 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游戏应为教学服务, 体育游戏必须始终与教学难点、重点相一致。对于不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 教师应及时摒弃, 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而且, 体育教师要加强引导, 规范示范动作要领, 有计划地开展练习, 增强学生的体质, 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比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时, 可以在训练场地画一个“8”, 引导学生沿着“8”的轨迹相互追逐, 被追的学生要保证不被抓到, 否则就要接受惩罚。这样, 为了不被惩罚, 学生就会尽力地跑, 从而在游戏中提升短跑水平。
2. 选择体育游戏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尚不成熟, 体育教师在选择具体的体育游戏时要坚持实事求是,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选用合适的游戏, 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保证学生的安全。此外, 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 骨骼、肌肉等尚未发育完全, 运动负荷能力较差。所以, 教师在选择游戏时, 既要使其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 教师在选用“摸球接力”游戏时, 可以在操场中选择一块空地, 画一个边长为10米的等边三角形, 每个顶点都设置一个接力棒, 将实心球放置在三角形中心点, 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每边一组学生, 学生面向中心点做跑步姿势, 教师发出指令以后, 学生按顺序接力, 摸到球后即可返回, 如此循环, 最先跑完一轮的小组获胜。
3. 选择体育游戏要有一定的竞争性
与一般课程不同, 体育游戏具备竞争性的特点, 能激励学生不懈努力和奋斗。体育教师在选择游戏时, 要尽可能考虑到竞争性, 尽量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展开, 既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又发掘学生的潜能。在游戏过程中, 获胜一方将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再接再厉, 而失败的一方也无须气馁, 只要蓄积实力, 以备再战即可。例如, “穿梭行兼跑”游戏有着较强的竞争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块空地, 将学生分为甲乙两个小组, 甲组学生跟着教师做动作, 而乙组学生穿梭于弧线间, 在跑的过程中, 乙组学生不能触碰甲组学生, 在乙组学生穿梭完成以后, 两个小组交换, 继续完成任务。
4. 选取体育游戏要重视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在选取体育游戏时, 教师要尽可能兼顾教育性和趣味性, 实现游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比如, 教师可以将传统的俯卧撑训练改成竞赛形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强化训练效果。假若游戏具备了趣味性和教育性, 那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知识。此外, 教师还要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之, 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 用新颖、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跑步和体操等训练形式, 将基本体育技术贯穿于游戏中, 让学生在享受游戏的乐趣的同时, 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5. 选择体育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保证安全
初中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游戏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合理布置体育游戏顺序。此外, 初中生正处于不稳定时期, 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安全放在首位, 发挥分组教学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选取游戏时, 教师要注重安全性, 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例如, 投掷类游戏一般具有一定危险性, 在游戏之前, 教师要对游戏规则及动作进行正确、规范的讲解, 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重视, 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体育游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认识到体育游戏的重要意义, 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才.初中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J].新课程 (中) , 2014 (6) .
[2]陈道贵.浅谈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7) .
[3]曹东丽.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4 (21) .
[4]宋涛.试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开展[J].神州, 2013 (35) .
[5]梁良, 刘荣帮.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6) .
[6]吴洪, 杨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6) .
[7]陈如月.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6) .
[8]栗晓燕, 郭海英.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太原市尖草坪三中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8) .
[9]李晓龙, 初中“体育游戏”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 (6) .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分析 篇9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大幅增大
十几年来, 我国保险资金规模高速增长, 虽然近些年增速有所放缓, 但保费收入的绝对数仍是大幅增加的态势。据统计, 我国2012年保险市场全年保费收入1.55万亿元, 同比增长8%。其中, 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保费收入5331亿元;寿险业务呈现回升态势, 保费收入8908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862.8亿元;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386.2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7.35万亿元。截止2012年底,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6.85万亿元, 占行业总资产的93.2%, 可见保险资金成为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下图是我国历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保险年鉴整理。
(二) 保险资金投资方式不断拓宽
2010年8月31日开始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 (一) 银行存款; (二) 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 投资不动产; (四)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2012年6月11日至12日, 保险投资改革创新闭门讨论会在大连召开, 保监会提出了旨在拓宽保险资金运营渠道并降低其投资门槛的保险新政13条, 其中几乎涵盖了保险业所有可预期的投资工具, 包括投资债券、委托投资、投资股权和不动产、资产配置、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境外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融资融券、创新产品以及托管等。此后, 保监会于7月、10月和今年相继出台了政策。新政的推出展现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方式愈来愈多元化。
(三)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 债权投资比重过大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一直以来以债券投资为主。以下是平安集团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图示。
在平安集团公布的2012年年报中, 保险资金投资总额达到1074188亿元, 由下图可以看出, 债权类投资总额达874236亿元, 占比高达81.4%, 很显然, 债券投资在保险资金运用上占很大比重, 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工具。
数据来源:平安集团2012年年报。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是很合理, 债权性投资占比过大, 虽会放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但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结构仍过于单一, 这种资金运用结构难以使保险资金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无法使资产与负债最优配置。
(四)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偏低并且不稳定
近些年来, 虽然我国在保险投资领域内不断开放, 但受国家政策、金融危机以及国家整个宏观形势的影响, 保险资金并没有有效投资, 仍保持着较低的收益率且跌宕起伏。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统计。
由上图可看出, 2001年以来,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4.55%, 仅比去年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1%左右, 比资本年收益率最低限高1.55%。很明显,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缺口较大。不仅如此, 受政策、资产管理能力以及投资技术和专业等因素的制约,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在这十几年间波动很大, 相当不稳定。在2007年和2008年,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近十几年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这不仅影响了很多产品的收益水平和竞争力, 阻碍了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甚至还导致了整个保险行业进入了一个困顿时期。
(五)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工具越来越多, 并且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14年第1期中旬刊 (总第540期) 时代Times规模逐年的递增, 保险资金投资运用风险也在不断地扩大。新政13条中几乎包括了保险业内所有可以预期的投资工具:债券投资、委托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境外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融资融券以及创新产品等等, 这给保险公司资金运营带了诸如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众多风险因素。不仅如此, 随着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扩大, 保费收入逐年的递增,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 但投资机构相对来说数量很少, 投资水平有限, 这使得保险资金在日常管理和投资上增大了再投资风险。
(六) 缺乏专业投资技术型人才
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晚, 发展程度不深, 进而忽视了对专业投资人才的培养, 使得金融市场上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技术型投资管理综合人才, 这无形中使得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风险加大。
二、对今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监管, 完善政策法规
保险监管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保护投保人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维护保险行业的安全与稳定。
一方面, 要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的监管。新保险法的实施以及将陆续颁布的新政13条等政策法规都展现了我国监管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性。新政13条使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扩宽, 投资风险加大, 加上陆续发展起来的保险集团, 他们拥有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 也正因为如此, 他们可能引发的风险损失就愈大, 所以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监管, 建立合理监管机制, 在探索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由于金融危机, 国内外经济形势一直不乐观, 我国保险公司收益率自08年以来一直很低迷, 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也因此集体下滑。作为应对风险、关系着保险公司生死存亡的准备金, 为了防止保险公司出现经营危机, 我国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强对偿付能力的监管。2012年7月5日, 我国保监会颁布了《关于保险公司加强偿付能力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分别从四个方面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做出了要求:建立偿付能力管理机制、制定资本规划、及时制定偿付能力达标方案以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偿付能力的监管不仅保证保险公司免于破产的危险, 还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促进保险市场稳定发展。
(二) 完善金融市场, 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作为保险资金投资运营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关系着保险资金运用是否安全。
首先, 要规范股票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股市一直比较低迷。原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任时在中国入市退市机制上、上市公司分红上以及保护投资者等市场监管方面发布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第七任主席肖钢面对着IPO改革、市场信息、“三公”建设以及金融创新等难题, 临危受命。虽原证监会主席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仍然无法稳定股市过度投机。因此, 股市是必须要进行规范和完善, 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资金运用的风险。
其次, 大力推进债券市场发展。从上文可知, 我国大部分保险资金用于债券投资, 债券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而现如今我国债券市场, 国债居多, 中国各个企业认为股权融资是一种“摇钱树”, 宁愿多发些股权而不愿去发行债券, 这导致债券融资在我国受到了冷遇, 我国的债券市场也因此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所以, 大力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鼓励中小企业债券融资, 既可以缓解股市中IPO阻塞难题, 也发展了我国的债券市场, 达到“双赢”的效果。
最后, 改善其他金融工具市场。新《保险法》以及新政13条等相金融FinanceNO.1, 2014 (Cumulativety NO.540) 关政策的提出,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愈来愈宽。保险资金能投资多种金融工具。因此, 健全各个金融工具市场才能有效降低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保证投资收益。
(三) 改善投资结构, 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限制的拓宽, 资金的投资配比结构就显得愈发重要。如果资金不能得到良好的投资配比, 资金的运用效率就低, 投资收益也低。而保险公司的规模正逐步扩大, 较低的资金收益率将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因此, 合理的资金投资结构不仅能给保险公司带来较高的收益率, 同时也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 推动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逐步走向成功。
(四) 加大保险产品创新
保险产品的创新与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息息相关。一款好的保险创新产品不仅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给被保险人带来保障, 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收益, 同时也减少了保险资金投资风险, 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保险公司也多了一层保护圈。
(五) 加大人才培养
要改善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就要培养出众多的专业技术型综合人才, 降低资金投资风险, 提高资金收益水平。
首先, 提高保险资金从业人员的门槛。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考试、选拔机制来提升保险资金从业人员的投资水平。
其次, 加强培训员工的投资技能。保险公司定期举办培训班和交流活动, 提升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相互借鉴投资工作经验, 加强实践技能。
最后, 要多加培养专业技术型综合人才。要想获得较高资金投资收益水平, 这不仅需要人才精通保险、投资类知识, 还需了解法律、计算机技术等各行各业的知识, 这样才能及时挑选并掌握国内外一些有价值的资讯, 合理安排保险资金投资策略。因此, 培养专业技术型综合人才迫在眉睫。
(六)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
一方面, 要提高保险资金管理水平。保险公司应建立资产负债的管理系统, 通过系统与各个部门进行对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及保险资金运用纪律, 减少不必要的或是人为的损失发生;并且, 随时对保险资金进行跟踪, 对保险公司的偿付力及保险资金的运用给予监督, 全面地评估风险。
另一方面, 提高保险资金在投资运用中的风险控制。保险资金运用专业人员应该实施投资组合策略, 对资金进行合理地配置, 实现多元化投资并且随市场行情变动及时评估风险, 调整投资策略, 保证资金安全性下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高林.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陈兴龙.保险资金运用学程[M].北京.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1.
[3]章伟程.保险资金投资运作及风险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15.
[4]严继莹.保险资金组合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商业, 2012.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策略运用的现状 篇10
关键词:导入策略,职校英语课堂教学,启示和建议
“导入”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是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一堂课如果导入策略运用得当, 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和反映职校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运用的具体情况, 从而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为此, 笔者对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年级5个班级 ( 3个会计专业班、1个日语专业班、1个计算机专业班) 的5名英语教师和238名学生进行了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 笔者发现并整理了教师运用导入策略的现状, 并给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1.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策略运用的现状
( 1) 大多数职校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入策略的次数少, 甚至省略这一环节。由于职校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并缺乏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大部分教师认为导入只是浪费时间, 与其对牛弹琴, 还不如把时间放在下面的讲授中去, 因此教师运用导入策略的次数较少。在有些情况下, 甚至省略这一环节, 直接进入新课的教授或者练习的讲解。
( 2)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导入策略的运用只是形式主义, 导入时间要么过长要么过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经常以“keep quiet! ”或者“please payattention! ”等类似的语句来让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 为上课做好准备。然后, 老师让学生打开书本一如既往地进行词汇或者课文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所占的时间过短, 一般在1 ~ 3分钟内。毋庸置疑, 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是枯燥无味且毫无效果的; 另外, 一些教师的确是运用了导入策略, 但由于职校生较低的英语水平和不尽如人意的课堂表现使得教师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运用设计好的导入策略, 这样造成了导入时间过长, 一般需要8 ~ 10分钟, 影响后面的教学环节。
( 3)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导入策略单一固定, 且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专注并积极参加导入活动。笔者发现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目标仅仅是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而导入策略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积极参加。这种导入策略的使用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内容也并非是按照学生的现状和接受能力来设计的。这种无意义的导入使得学生要么趣味索然, 要么吵吵嚷嚷。因此, 一个合适的导入策略能使教师和学生都受益, 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启示和建议
第一,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导入时间的长短。众所周知, 导入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导入的时间过长, 必将浪费和影响后面的教学, 这样学生易疲劳且很难集中注意力; 如果导入的时间过短, 学生不能充分为新课做好准备。导入时间以3 ~ 5分钟为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导入策略。
第二,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导入策略取代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导入策略。审美心理学能给予教师一些启示, 让课堂导入遵循新颖、趣味性和直观性等原则。在导入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策略, 总结归纳教学中一些有效的策略, 并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做一些大胆的教学尝试。教师不应该只采用一或两种固定的导入策略, 而应该多灵活运用一些合适的导入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断提高导入环节的教学质量。
第三, 教师在运用导入策略时, 应该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内容, 运用多样化的导入策略。更重要的是,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 设计不同的导入策略。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 而且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接受力。这样, 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3. 结语
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 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巧妙地运用教学导入策略, 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 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策略的运用是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注意反省和更新科学观和教学观。
参考文献
[1]陈谦.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生疑”能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管理) , 2007 (11) .
教学运用现状 篇11
关键词:数控加工;教学现状;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15-02
一、数控加工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今企业对数控技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合格数控技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是机械加工类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学生急剧增加,需要匹配相应的师资和设备,然而短期内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导致职业学校数控加工教学面临诸多困难。教学中多以理论学习为主,技能训练为辅;学生实训少,技能差,毕业后无法完全胜任岗位工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呢?
1、教师因素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难以从日常琐务中抽身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投入过少,也使之难有机会走进企业和高等学府学习新技术和新工艺。教师的能力结构偏重于理论,缺少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所以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同时学生缺乏职业工人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实作课上,学生注意力稍不集中,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实训课需要配备更多的教师加强管理和指导,然而专业教师紧缺,一些学校常常五六十名学生配备1—2名教师,管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这也是教师不愿选择上实训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2、设备因素
数控加工设备价格昂贵,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缺少政府投入,仅靠学校自身难以解决设备匮乏问题。大多学校的实训课设备陈旧或是学生多设备少的难题,影响了实训课的正常开展。同时,设备的运行维护和耗材费用极大,据一位业内人士测算,一台机床每月的日常维护运行费用可达5000元左右,高昂的实训成本,成为学校不能承受之重。
3、学生因素
学生人数增多,班级相应增加,在实训场地未增加的情况下,每个班级使用实训设备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每一班级的学生增加,班额增大,也会导致每一学生实训时间缩减,较多时间无所事事。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而且两极分化严重,常常发生水平较高的学生吃不饱,较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教师难以把握教学进度难度,实训管理难度较大。尽管理论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技能奠定基础,但无法替代技能训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造就合格数控技工呢?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数控加工教学中的难题。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入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毫无疑问,成人一儿童双边活动的教和学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一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
根据多伊奇的目标结构理论 ,在合作学习中,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若团体中一人达不到目标,其它人也达不到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团体成员必然会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一种既有利于自身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动,相互之间交往更为频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使得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积极,成就水平更高。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在传统教学班级中,由于合作小组的成就而获得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小组的领导阶层,这一社会地位的变化使他们更为自豪和更有信心,从而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自身的学习和帮助同伴的学习。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解决数控加工教学中的问题:
1、解决教师紧缺问题
在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的授课和指导退居次要地位。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管理,共同重大疑难问题处理。从而可以使教师脱离实训课时忙于指导和管理,心理紧张,工作强度大的局面,在实训课时配备较少教师同样可以实现有效管理和指导。在合作学习中的成绩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了小老师的角色,但又区别于小老师。小老师通常由教师指派成绩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学生自身缺乏内在动机,积极性可能不高;而合作学习中小组内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帮助他人亦是帮助自己,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2、解决设备匮乏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现有设备,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小组同学共同使用一组设备。学生既可分工合作,也可依次轮流使用。在解决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展有序有效的训练,缓解硬件短缺的冲击,节约日常运行维护开支,降低办学成本。
3、解决了由于学生参差不齐而使教学两难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成绩水平较好学生在很快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无可事事,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无可事事,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学习水平较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水平较好学生的自身需要,同时配合接受成绩较好学生的帮助也成为学习水平较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不仅影响自己,更影响团队中每一位成员,使自己在团队中难以立足。因此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不会出现优生抱怨进度慢,差生抱怨进度快的情况。
除此以外,合作学习对数控加工教学还有以下意义:
1、改传统课堂的沉闷枯燥,赋予课堂以情意功能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传统教学片面强调学生认知的发展,忽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唱独角戏,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被动接受,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低下。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感受个体责任时,同时也感受到团队成员间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学习小组成为一个温情脉脉而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发挥作用,不仅学得好,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促使学生社会化
团队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学生在合作小组中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需要具有个体的责任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需要全局意识,在做好自己的时候,要协助配合其他团队成员做好工作,勇于奉献,多做分外的工作。在自己意见和利益与团队其他成员冲突时,以团队为重,正确处理内部冲突。
四、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
数控加工教学内容常以一个具体的加工任务情景呈现,任务情景自然划分为多个阶段,出现多种角色,这种情景极有利于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既可由小组成员承担不同阶段的工作,也可由小组成员充当不同角色,完成相应的工作。
1、教师集体授课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下教师应精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自己用于合作学习,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在集体教学时,主要有以下几个任务: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呈现加工任务情景;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准备;学习过程中共同重大障碍解决;强化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根据设备和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上课之前完成;分组以2-5人为宜,过多则易出现分工不明,人浮于事,学习效率降低的情况;分组时应尽可能保证每组的学习水平接近,在小组竞争时,都有机会胜出;在小组内部,应保证学生的异质性,包括学习水平高低异质,个人优势倾向异质,男女性别异质等等;在分组时还应充分考虑班级历史形成的已有的小团体,对一些小团体可予以保留,合理引导,其凝聚力更强。
分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根据分工,承担不同任务,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如在学生加工工件时,可使小组内学生分别完成:填写工序卡,编写录入程序,磨刀练习,对刀练习,工件加工,工件检验,保证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人人有事可做;组内某一成员遭遇学习障碍时,可相互讨论予以解决,获得同组成员的帮助支持;小组成员在练习一定时间后,依次交换岗位,保证小组成员在每一岗位的学习内容都有机会练习。组内成员重点帮扶困难成员解决重大疑难,以保证人人都能基本完成全部加工环节。教师在此期间重点在于管理,同时也可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
3、学习水平测试
根据课时和设备情况,测试的方法可采取抽查和普查两种形式。在每一小组随机抽取一名或数名学生进行测试,以其成绩作为小组成绩及小组全体成员的成绩,而不对每名学生测试。如此可节省时间,减少设备占用材料损耗,但测量结果精确性稍差,可能不够公平。普查为每一名学生都参加测试,具体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多人一任务,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加工任务,不同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加工内容,测试过程中独立进行,不允许协助。如加工螺纹工件时,一人完成制作工序卡,一人编写程序,一人刃磨刀具,一人对刀加工,最后评定一个成绩作为小组成绩。另一种一人一任务:为小组每一名成员独立完成以上全部任务,对每一学生评定测试,同时评定小组成绩。前者的优势是每名学生都参加了测试,小组成绩可反映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后者的优势是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学生获得更多的训练测试机会。在评定学生个人成绩时,个人成绩应同时包含学生所在小组成绩和学生个人的测试成绩,小组成绩比重可控制在60-70﹪,既可保证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可因小组的成功而取得学习成功,同时也可调动学习水平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小组奖励
小组的成绩由全组总成绩的平均得到,在采取抽查或多人一任务测试时,都只有小组成绩。教师在测试完成以后,对小组成绩进行通报奖励,增强优胜小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也其他小组发现问题,找到自身不足。小组奖励可采取流动红旗,荣誉排行榜,产品展示,小卡片,照片等形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合作学习尽管积极意义较大,但也可能产生消极因素。
1、在合作学习环节,学习水平较差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所限,无法为学习小组做出贡献,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学习任务总由学习水平较好的少数成员完成,学习水平较差学生不用劳动即获取小组平均分数,出现搭便车的情况。
2、学习水平较好学生,可能受到学习水平较差学生的影响,导致小组分数较低,最终使得学习水平较好学生获得较差成绩,由于认为不公平而失去学习动机,在合作学习环节积极性不高。
3、以团体思考代替个体思考,由于在合作学习时强调团队的集体意志,所以容易使学生服从意识有余,批判性思维不足,不能进行创造性思考,遇事无主见,依赖他人决断。
以上弊病教师可通过分组控制,小组合理分工,成绩评定,激励机制等的改善而加以解决。
教学运用现状 篇12
我国的会计改革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 在某些问题的准则处理上曾引起会计理论界众多争议, 而公允价值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将公允价值称为计量属性, 缘自1993年3月31日FASB的—个概念公告草案:“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 (ED.Revised) ”。在1998年我国颁布了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为代表的多项具体会计准则, 在这些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开始颁布和实施, 财政部还颁布实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相关会计制度。而这些制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我国监管部门中止了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究其原因, 无外乎是公允价值超越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在当时环境条件下的质量要求, 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有效遏制了当时上市公司热衷于利用盈余管理创造虚假利润的势头, 对确保我国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最近一次会计改革则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 其中除了对原有16个准则进行重大修改外, 新增具体准则22个, 并包括了相应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 此次改革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显著的标志。随着股份制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 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引起广泛的关注。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信息, 已经被认可作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因此, 在当今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下, 客观上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运用
2.1从会计准则角度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虽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 运用范围较为广泛, 但准则中同时又规定了这种运用的条件。这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运用的从属地位和严格的限制条件两方面。 (1) 公允价值的从属地位。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这也说明, 我国是在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 引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公允价值的从属地位在具体准则中也得到了体现。 (2) 条件要求极为严格。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运用, 设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 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而企业一旦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且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不难看出,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 公允价值不是在任何企业、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 如果不能满足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 则是严格限制运用的。
2.2从现实经济状况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1998年我国在“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 出现了许多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在此阶段出现的众多会计信息失真案例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呼吁声此起彼伏。即使在最早提出公允价值的美国, 在当时也不断出现由于公允价值的滥用而引发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重大财务丑闻, 而在欧洲、香港等会计和法律制度被人们认为相当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都不难找到类似的案例。结合国内外众多案例的教训, 我国在2001年摒弃了公允价值。
事隔十年, 我国又重新把公允价值纳入会计核算的计量属性范畴, 那么利润操纵会不会卷土重来呢?在新准则的应用指南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决策体系。这也就是说明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谨慎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公司管理层应在综合考虑包括活跃公平交易市场在内的各项影响因素, 并对对企业能否持续可靠地取得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经过董事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决议, 并就公允价值选取原则等相关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从公司内部责任划分的角度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了适度限制。
同时审计准则在会计准则修订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在鉴证业务过程中应履行充分的鉴证程序, 对公司公允价值选用的合理性, 包括公司的决策程序、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披露的充分性给予关注, 并做出独立的专业判断。公允价值显失公允, 公司又拒绝调整的, 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对鉴证结论的影响。这又从外部审计监督的角度对管理层适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限制。
而今与1998年相比, 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 资本市场逐步成熟,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明显改善, 市场监管更加健全, 资产评估机构工作的有效开展,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的提高, 这些都为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环境。从最近两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运用, 通过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有所减少, 大部分企业能够遵从会计准则的要求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3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前景分析
现阶段我国之所以要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 是因为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 但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健全, 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 活跃市场仍受到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市场监管还有待继续加强。就目前而言, 虽然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该计量属性,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活跃市场, 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
虽说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运用还受到较大的限制, 但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促使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和改革。而现代资本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之上的,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最主要的体现。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其“可验证”一直在各国会计准则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正因为这一点, 却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面向未来决策的需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来看只有既具可靠性, 又具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才能真正起到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作用, 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而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是资产、负债的客观计量和真实反映, 这也是决策有用观的需要, 而且是未来会计计量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J].意义与特征.会计研究, 200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