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式学习

2025-01-21

拓展式学习(精选9篇)

拓展式学习 篇1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变化, 高校的体育拓展训练也出现了新的形式, 体验式的学习拓展训练已经成为主题, 要求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能够得到全面的综合性发展。

一、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设计

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课程设计中主要包含了对拓展训练内容的选择, 对教学单元的基本安排以及对课程实施的考核评价等等, 在这几个方面要遵循可行性的原则, 有效性的原则, 并且还要秉承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一) 内容的选择

在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内容选择上, 可以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拓展项目的选择, 从拓展项目的基本特点出发, 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身心特点的项目。不同的项目类别以及不同的应用层次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让教学, 学生和训练的内容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是拓展体育追求的目标。在项目内容上可以按照器材的选择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不需要任何器材的项目。主要是有坐地起身、交换名字、千斤顶、信息传递、潮起潮落、成语接龙、代号接龙等等。第二部分, 需要简单器械的项目, 主要有快速传球、撕名牌、木人梯、独木桥、解绳结、橡皮筋、呼啦圈、信任百步走等等。第三部分, 需要复杂器材的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有求生墙、人浪、七巧板、雷阵、电网、信任背摔等等。最后还有野外基地的拓展训练, 这些拓展训练是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项目, 主要有空中单杠、攀岩、天梯、野外穿越等等。

(二) 教学时间安排

在教学的单元安排上要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 要想让学生获得怎样能力的提升, 获得怎样的成就就以此为目标, 然后按照单元计划设定教学的具体计划以及教学的时间安排。例如, 在一项通过冒险来提升学生动作技能的训练活动当中, 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能力进行确定的就需要做好如下的安排。首先, 教师对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介绍, 确定几项基本任务。其次, 做好活动的较量以及团队的协作安排项目, 集体做小组活动, 也做出更多的问题决定, 挑选责任人, 安排小组任务, 最后学生挑战自我, 进行应用活动[1]。

(三) 课程实施安排

拓展训练课程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是活动准备, 教师言简意赅的对活动进行介绍, 并且每一个学生进入到自己的情景角色当中。第二部分, 活动的基本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教师是一个观察人员的身份, 学生才是主角, 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心理表现进行观察, 做好学生的拓展训练记录, 在后续的体验分享过程中针对记录回忆当时的具体情况。项目在进行中, 教师也需要按照时间的基本情况给学生一定的启示, 例如, 某一个学生如果存在训练误区, 那么就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最后是结束部分, 在这个部分要对所有的活动进行分享, 进行回顾, 并且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问题和想法, 勇敢的表达。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都做好交谈工作, 教师也需要做好适时的引导和总结。

(四) 评价考核的安排

在一个完整的活动中一定存在考核评价这个步骤, 体育拓展训练也不例外,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对是否完成任务或者达标进行考评, 已经不能符合现代化体育拓展训练的基本要求, 意义和效果也不是非常突出, 不能满足课改后的教学目标。当前体育拓展训练的评价使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 在具体拓展训练项目当中, 使用小组档案袋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记录好学生的个人表现和进步情况, 并且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 让此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2]。

二、体验式体育拓展训练中安全问题的关注

在体育拓展训练当中, 需要关注学生的安全性问题, 保障学生的安全是体育拓展训练的基本内容。拓展训练是高校体育训练的一项创新性内容, 一定要对训练中高度危险的动作和活动进行关注。一般不安全性的因素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 人为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教师的责任也有学生的责任, 并且不安全因素在行为上和心理上都存在。器械和设备因素, 这个因素主要是一些设备的安全保障性不高或者已经陈旧, 因此非常容易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环境风险要素以及组织管理因素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在拓展训练过程中特别关注的,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促进训练内容的健康开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体验式学习的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 在以后的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学生从实际出发, 对拓展训练有新的认识, 让体验式学习项目对愉悦学生的身心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并且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体育和对自我的认知。希望本文体验式学习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对高校学生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

摘要: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在此过程中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形式也越来越多, 除了对人才本身能力的关注, 更加关心的是人才的身体素质以及综合能力。高校体育拓展训练就是提升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方式, 但是训练效果的好坏和训练的方式有着直接联系。基于此, 本文对基于体验式学习的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设计进行研究分析, 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训练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尹恒.浅谈高校体育拓展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1 (8) :22-22, 24.

[2]李鹏.谈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中的开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 22 (2) :72-75.

[3]季磊.试述“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43 (6) :167-170.

拓展式学习 篇2

游戏主题:

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人存活。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只能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你必须竭尽全力说服其他人让你登上橡皮气球。游戏准备:六张面具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

开场白示例:“最富特征的意外灾难,莫过于飞行灾难的突然发生,个人会感到无能为力,也不可能作什么特别准备。飞机失事以后能存活的希望是很小的,这不仅是因为飞机失去控制以后极容易爆炸,而且即使你死里逃生,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危难在等着你。现在我们就一起体验一下逃离死亡的感觉。” 游戏步骤:

随意挑选六个学员,对他们进行角色分配: 1.孕妇:怀胎8月,即将孕育出小生命。

2.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这种汽车可使人类摆脱能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医学家:经年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4.宇航员:即将远征火星,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5.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6.流浪汉:没有固定职业。

给他们有限的时间(约3分钟)来写下自己大致的理由来理清白己的“辩护思路”。具体操作:

1.针对由谁乘坐气球先行离岛的问题,各自陈诉理由。2.复述并评价前一人的理由再进一步陈诉自己的理由。

3.交叉询问任何一个你认为处于弱势的角色,力图说服他人接受你的理由。

4.最后,由全体成员根据复述别人逃生理由完整与陈述自身理由充分的原则,投票决定可先行离岛的人。

游戏说明的道理(可以请学员一起谈看法):

1.认真聆听别人的话,记住别人的想法,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才会让你去求救。由此可见,聆听表达同样重要。

2.根据学员的表现评价:好的表达/坏的表达。效果评估讨论: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拓展式教学 篇3

一.拓展式教学需要遵从一定的规范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语文的拓展式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语文教学改革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还有许多的改革和探索需要进行。因此, 拓展式教学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必须强化教学主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教学课堂内容,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和认识, 深化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相联系的方面。

拓展教学的基点是课文, 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语文教学活动和拓展是教学必须围绕课文展开, 而不能背离课文而进行, 否则便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因此, 拓展教学不能离开课文而孤立进行, 课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语文教学目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1、语文拓展教学必须在语文范畴内进行教学

任何知识的拓展一旦脱离了主体, 便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语文知识的拓展必须在语文范畴内进行, 否则便无法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也就失去了语文拓展式教学的意义。任何课程改革的目的都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脱离了课文的改革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而会将学生引入歧途, 无法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乐趣和心灵上的启迪。因此, 必须以课文为中心, 深入探索课文潜在的观点和与社会相关联的方面。切忌抛开课本漫无边际的胡乱探索而失去拓展教育的真实意义和目的。

2、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实际需求

初中语文不同于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 它处在一个中间地段, 必须把握好这一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初中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而初中语文在这一阶段难度加大,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明显提高。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优化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拓展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 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拓展点,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在这一阶段具备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飞速提高的特点。

3、语文教学拓展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尽管初中语文教学拓展面向的对象是广大初中学生, 目的是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但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灵活转换自己的角色, 把握时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可以根据课程类型以及课程内容、课程安排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展开。在进行教学拓展之 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拓展, 预习课文, 搜集作者信息, 了解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与当前社会的结合点, 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先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在正式学习时便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 更好地与现实接轨。除此之外, 在课堂教授时, 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在课堂中呈现新信息、新认识、新思维, 激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比较、消化、吸收。从而能够使知识之间相互渗透、转化、补充, 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学生把握课文。课后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 及时复习所学内容, 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作品、文章或相关题材的课外读物, 使阅读不仅局限于课堂之内, 而是走出课堂, 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初中语文教学拓展要与实际相结合, 融入社会, 融入生活

语文实践拓展不仅要植根于课本, 更要结合实际, 融入生活。知识来源于实践, 学习语文、进行语文教学拓展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为进入社会服务。拓展教学乃是由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 能够拓展学生视野, 使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为了更好地触动学生的心灵, 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学拓展要在紧抓课本的基础上与实际相结合, 如此才能给语文学习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课文是时代特征的反应, 与现实生活相关联, 用现实进行注解更能引发学生共鸣, 达到语文学习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体验式拓展训练项目 篇4

二. 时 间:90分钟 (13——15人)

三. 设备设施:绝壁设施一套

保护绳一根 2500cm长 宽1.05cm beacl牌

钢锁一个 camp 牌

铁锁一个 camp 牌

悠悠一个 camp 牌

四. 组织过程:

1. 讲解绝壁完成过程:

1) 穿好安全带

2) 队员围拢一起喊队训

3) 从一端梯子爬到平台上

4) 背对墙体面对大家,沿着狭台走

5) 走至终点后,由教练保护跳下

2. 讲解注意事项:

1) 询问队员有无心脏病或高血压者

2) 讲解安全带安全绳性能,安全无风险

3) 途中或最后下来时用脚轻点墙面

3. 组织第一位队员做活动:

1) 第一位队员由队员中自动产生,不指定

2) 攀爬前可由另一位队员抓住教练安全带,作辅助保护

3) 活动中适当组织队员一起助威,创造良好团队氛围

4) 活动中提示队员注意安全事项

4. 第一位队员完成后组织队员陆续参加,同时创造良好

团队氛围

五.安全规范:

1. 项目进行中队员有下列行为的教练要及时制止和指导

1) 队员在上之前要戴好手套。

2) 上方的队员在向下跳时,轻轻向前迈一步或坐下来都可以,不准用力向下跳,因为绳子有弹性,用力过大弹起时易受伤

3) 上方队员下来时,不要用手抓绳子,防止身体打转而磕到

4) 队员在做项目过程中,如果要借助保护绳要和教练打招呼

2. 项目中对教练的要求

1) 注意队员安全带的反扣,因使用半身安全带,两边都要打反扣

2) 注意队员的情绪,防止忙中出错

3) 教练要从队员离开地面一直到队员返回地面为止,始终让队员处于保护状态

4) 教练在放队员下来时不要过快,防止队员不适应失重

5) 队员体重过大时,教练要请两名队员协助保护,拉住教练安全带的腰部,尤其是队员向下跳时,防止教练重心不稳

体重超过200斤的队员不要做这个项目

六.课程讨论:

1. 组织队员写出对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2. 讨论中针对队员表现情况引导,与培训点相结合

3. 课程讨论点:

1) 队员在活动中的目标是如何确立的

2) 心态的转变对自身的作用

七.教练点评:

1. 点评队员在活动中的表现

2. 工作中如何给自己确立目标

运用变式训练 拓展学生思维 篇5

变式训练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化归与迁移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变式训练可以提高数学题目的利用率, 提高教学有效性, 起到综合运用知识, 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作用.

变式训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 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宽广, 拓展学生思维;可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训练, 拓展学生思维.

一、变式训练的一般类型

(一) 运用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如, 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 根据平方根概念的教学安排在算术平方根之后, 可以设计这样的变式训练:

此例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平方根的概念.理解算理———利用平方运算求得平方根.学生在刚刚学习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概念时, 往往区分不开,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我在例题的基础上设置了变式1.

变式1:16的正的平方根即算术平方根是_____.16的负的平方根是______.

通过变式1和例题的对比, 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理解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加深对概念的内化理解.

在变式1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变式2.

变式2:的平方根是_____.

学生在解决变式2时出错率较高, 他们把此题错误地理解成“求16的正的平方根”.这正是学生没有理解好符号与文字表达的关系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出错的基础上讲解.先算等于4, 再算4的平方根等于±2.学生听完讲解后恍然大悟, 理解了自己出错的真正原因, 加深了对符号表达和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 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灵活掌握, 我又设置了下面的变式3.

则x=_______.

通过这个变式训练, 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更加牢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运用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公式、法则、定理等的理解与掌握

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理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 它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必须让学生灵活、熟练地掌握.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利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公式、法则、定理中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本质规律, 使学生能加深对其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例如, 在学习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时, 要让学生感悟到运用平方差公式的关键, 是要弄清楚平方差公式的符号特征以及公式中a、b可以代表任何数、字母或代数式的广泛含义.教师可设计如下变式训练.

【例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x+2) (x-2) ; (2) (3x+2) (3x-2) ;

(3) (b+2a) (b-2a) ; (4) (-x+2y) (-x-2y) .

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平方差公式, 教师可设计变式训练1:请你当评判员, 并把错误的改正.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学生就明白了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条件.如第 (1) 题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而应该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这样设计正误判断, 使学生能明辨是非, 对公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变式训练2:填空.

学生思考后发现, 这类题关键要从结果中去确定公式中的a和b, 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提高了学生对公式运用的能力.

这些训练由浅入深, 实实在在地增强了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如, 在学习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时, 对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的讲解, 教师可采用如下变式训练, 以帮助学生多方位、灵活地理解和掌握定理.把握定理中的关键要素:过半径外端、垂直.出示变式判断题, 并给出图示说明, 让学生理解正误的原因.

变式训练3:

(1) 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2)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3) 过直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通过上面的变式判断, 学生既快又准地掌握了切线的判定定理, 避免了机械背诵、生搬硬套, 从多方位理解了定理的实质.

(三) 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

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就是让学生同时练习那些在知识、方法上有关联, 而在形式上又不同的题目组成的题组, 使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方法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深领会, 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1.改变题目中的一些条件

【例3】如图1所示, (1) 若∠1=∠2, ∠3=100°, 求∠4度数;

(2) 若∠1+∠5=180°, ∠3=100°, 求∠4度数;

(3) 若∠1+∠7=180°, ∠3=100°, 求∠4度数.

你能想出哪几种解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各自看法.

本题组的第 (2) 题, 可以通过∠1+∠6=180°, ∠1+∠5=180°, 得到∠5=∠6, 根据“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得到a∥b,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 (3) 题, 可以通过∠1+∠6=180°, ∠1+∠7=180°得到∠7=∠6, 根据“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得到a∥b,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中间角作桥梁, 找到一对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 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交流中, 学生发现本题组有多种解法, 灵活多样.学生思维活跃.

2.变变数据

“变变数据”是指利用等价条件来替换已知条件或部分已知条件或增加条件内涵, 以拓展学生对题意本质的理解, 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4】 (1) 已知x=2是方程3 (x+2) -2a=1的解, 求a的值. (解题过程略)

通过将条件“x=2”变式, 将题目变化为:

(2) 已知3 (x-4) =x-8与方程3 (x+2) -2a=1有相同的解, 求a的值.

在教学中, 有些学生本来对第 (2) 问无从下手, 教师提示:从第 (1) 问你得到什么启发?由于教师对题式中部分条件的变式, 不仅为求解上例设计了适当的坡度, 降低了题目难度, 而且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题目的本意, 并且为这类习题的求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例5】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 则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变式训练:

(1) 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 且一边长为6cm, 则其他两边长为_____;

(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一边长为6, 则它的周长为____;

(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一边长为9, 则它的周长为_____.

这组例题都应用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解题, 而变式训练 (1) (2) (3) 又要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对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腰长进行分类讨论, 作出取舍处理, 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组训练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 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

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训练.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置“一题多解”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同一个问题, 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达到以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 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有多种方法: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6】如图2所示,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它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点E是DO的中点, 点F是BO的中点.连结AE、CE、AF、CF, 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学们, 你是怎样证明的?找到几种证明方法?

分析:判断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可以有以下多种判断方法.

方法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进行判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 边形, ∴AD =BC, ∠ADE=∠CBF, BO=DO,

∵点E是DO的中点, 点F是BO的中点,

∴DE=BF,

∴△ADE≌△CBF,

∴∠DAE=∠BCF,

∵∠AEO=∠ADE+ ∠DAE, ∠CFO= ∠CBF+∠BCF,

∴∠AEO=∠CFO, ∴AE∥CF.

同理∠CEO=∠AFO,

∴AF∥EC,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 (1) 知△ADE≌△CBF,

∴AE=FC,

同理AF=EC,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三: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 (1) 知AE∥CF,

又∵△ADE≌△CBF,

∴AE=C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二、数学问题变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前面, 我们举例说明了数学问题变式的一些方法.但应当指出, 问题变式不是为了“变式”而变式, 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数学变式.其目的是通过变式训练, 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 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形成技能技巧, 完成“应用———理解———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认知过程.因此, 数学变式设计要巧, 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要正确把握变式的“度”.一般的, 设计数学变式,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差异性.设计数学问题变式, 要强调一个“变”字, 避免简单的重复.变式题组的题目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异.对每道题, 要使学生既感到熟悉, 又感到新鲜.从心理学角度看, 新鲜的题目给学生的刺激性强, 做题时注意力集中, 积极性大, 思维敏捷, 使训练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 设计数学变式, 要努力做到变中求“活”, 变中求“新”, 变中求“异”.

2.递进性.问题变式要有一定的难度, 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但是, 变式要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让学生经过思考, 能够跨过一个个“门槛”, 既起到训练的作用,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

3.拓展性.设计数学问题变式, 应该力求内涵丰富, 境界开阔,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感到内容充实.因此, 所选范例必须具有典型性.一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二要具有延伸性, 可进行一题多变;三要注意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

国内住院式森田疗法的拓展应用 篇6

森田疗法由森田正马建立, 他认为神经质的症状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 (1) 森田疗法的主要治疗理念是: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经过改良后的住院治疗, 基本保留了前三期的治疗过程, 在第四期即生活训练期,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适时的调整。采用住院式森田疗法的过程中施以各种作业治疗, 丰富患者的兴趣, 增强治疗信心, 强化患者社会功能、达到改善其精神症状的目的。

2 住院式森田疗法的临床拓展应用的相关研究

2.1 住院式森田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精神分裂症有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患者需长期或多次住院, 难以重返社会。精神康复研究重心是, 在治疗中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森田疗法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中一般用以配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湖南省邵阳市精神医院每2天进行一次集体心理治疗代替绝对卧床期, 解释和宣传森田疗法治疗原理, 要求病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正视症状面对现实配合治疗。研究发现, 森田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 (2) 张艳等人 (3) 在森田治疗中加入“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发现在精神分裂症的全程治疗中加入森田疗法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复发, 减轻焦虑抑郁状态和不合作态度。伴随治疗时间延长, 该理论较好被患者接受, 改变不良认知模式, 加强心理应激素质, 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亲情护理减少了患者脱落现象, 稳定了病情和患者的主动性保证疗效。

2.2 住院式森田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抑郁与焦虑是神经症突出症状, 通过森田疗法的治疗理念顺其自然, 让患者学会忍受痛苦, 为所当为, 带着症状坚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研究发现, 森田疗法对抑郁性神经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中培养患者工作兴趣和信心, 提高社会功能、改善精神状况。 (4) 王世凤等人 (5) 为探讨住院森田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忧郁症的效果, 整理了某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符合CCMD-Ⅲ-R忧郁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78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森田疗法治疗, 共3期治疗, 平均每期10天, 目的让病人学会放松, 将注意力引向外界。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情绪障碍、躯体化症状及睡眠障碍均有明显改善, SDS, HAMD量表分均下降,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森田疗法在网络成瘾治疗中的应用

许多研究表明, 网络成瘾者一般缺乏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 社交范围极小, 抑郁型人格特质的人易出现网络成瘾。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时, 极易把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转向计算机网络以寻求支持。这种依赖不断强化他们寻求网络的行为, 而致使他们逃避现实生活, 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损害和行为异常现象。 (6) 郭洪绪等人 (7) 根据患者的成长史、家庭环境、性格问题的起因以及发展过程确定治疗方案。第1期绝对卧床期开始后3日患者表示愿意听从安排, 但仍想上网。第2期轻作业期持续一周后, 患者有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的欲望, 上网欲望减轻, 但仍怨恨父母。第3期重作业期, 患者体验到其他娱乐活动, 自觉有信心且愉悦, 对父母的怨恨减轻。第4期社会实践期持续2个月, 患者学会关心他人, 接受症状, 让家人协助控制上网时间。

3 住院式森田疗法的展望

森田疗法旨在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 陶冶其性情, 提升心理素质, 有助于矫正某些异常人格特质。这些人格特质的改变能够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做好积极地准备, 提高社会功能。住院式森田疗法可以用在各种心理障碍的康复阶段, 尤其是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 (8) 但目前住院式森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以下不足:第一, 森田疗法的实施者要受过专业的治疗训练, 且住院式森田疗法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相对封闭的环境。因此, 相对其他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的实施并不方便。第二, 森田疗法的治疗周期长且治疗经费高, 可能会导致患者流失影响其推广。第三, 森田疗法在治疗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 只能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在案例中, 医护人员对森田组患者的关注明显多于仅服药的对照组, 患者获取较多的关照和社会支持, 会影响其康复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因此, 在治疗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中, 还需要补充长期预后追踪研究资料。最后, 在治疗网络成瘾的案例中样本量过少, 可见森田疗法在治疗网络成瘾者中仍处于探索阶段, 治疗机制和操作规范方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和长期跟踪研究。

摘要:森田疗法是由森田正马于1918年创立, 后经其弟子完善临床应用与理论, 已成为了心理学界的重要疗法之一。早期的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种神经质症, 经改良后的住院式森田疗法可以运用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网络成瘾等心理疾病的治疗中。

关键词:住院式森田疗法,临床应用,改良

注释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53-273.

2王瑞见, 袁连喜, 吕春江, 等.住院森田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14 (6) :404-406.

3张艳.森田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中的作用[J].德州学院学报, 2011.27 (4) :60-62.

4李椰, 周晓芬.改良森田治疗对神经症患者抑郁, 焦虑情绪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 2012.24 (4) :402-403.

5王世凤, 叶飞, 陈光辉, 等.森田疗法治疗忧郁症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 (4) :459-459.

6王澄华.网络人际互动性质与依附型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硕士论文.台湾:台湾大学心理系, 2001:8-11.

7郭洪绪, 马秀青, 陈明宏.改良森田疗法治疗网络成瘾1例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16 (1) :101-102.

拓展式学习 篇7

一、巧用自然地貌,丰富活动内容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除了园内的环境外,在大自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特别适合幼儿开展拓展体育,我们充分挖掘大自然所赋予的优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有层次地选择与利用大自然的场地,使运动环境更具挑战性,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秋后的稻田、神秘的大山、流动的小溪……处处可以作为孩子进行野趣活动的场所,无处不在诉说着野趣的奥妙,能激起孩子的参与兴趣,也能调动他们的冒险精神,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直接的影响。例如,利用安全无危险的山坡,老师们设计了攀登山坡给妈妈摘节日礼物(玫瑰花)的拓展游戏,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和挑战自我的能力。周末,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野外生存”,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类的丛林地貌进行游戏,模拟野外生存的游戏情境,寻找食物和水,躲避危险,完成任务等。在这些自然环境里,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挑战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妙用季节特点,创新拓展内容

我们尽力挖掘大自然所赋予的季节优势,让幼儿走向自然,充分妙用四季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养料”。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孩子们开展了“寻找春天”的体育游戏,及时捕捉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夏天到了,阳光下的水世界清凉自在。为让孩子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围绕“水”开展了一系列游戏。中大班混龄的拓展体育“打水仗”,既顺应了孩子爱玩水的天性,又促进了孩子追逐、奔跑等运动能力的提高,整个游戏过程,孩子们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游戏热情。中班开展了“清凉戏水”的拓展游戏,戏水池又成了孩子的一大乐园,他们在那里玩水嬉戏、打水仗、捕鱼。秋天来了,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了下来,有梧桐叶、枫叶、银杏叶等,教师开始尝试带领幼儿一起和落叶做各种有趣的拓展游戏。秋天还是丰收的季节,可带着孩子走向田间、地头,一起进行拓展体育活动“挖红薯”,分组挖、拔、运、抬红薯,体验劳动与运动的双重快乐。

三、借用自然气候,拓宽活动内容

温度适宜的雨天,我们开展了拓展体育活动“雨中漫步”,老师带孩子们走出教室,穿着雨衣、雨鞋在雨中奔跑、嬉戏、玩耍,接接雨滴、踩踩雨水。孩子们在雨中走和平时走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孩子努力尝试保持身体平衡,充分享受在游戏中运动,在快乐中成长!晴天里,阳光下,老师们发挥创意,带领孩子们玩“影中人”的拓展体育活动,大家体验追逐影子、踩影子的快乐。冬天,如逢一场瑞雪,孩子们更会欣喜若狂。老师们精心组织的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滑雪的拓展体育活动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既提高了适应寒冷的能力,又发展了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

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拓展体育活动,能够弥补当今幼儿园崭新、规整的大型玩具,安全、平坦的塑胶操场给孩子带来的与自然脱节的弊端,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幼儿体能,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力,让幼儿在亲近自然、与自然的依存互动中体验快乐,获得终身受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冯晓兰.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11).

高职学院开展体验式拓展课的探讨 篇8

一、开展体验式拓展课的理论价值

1. 教育学价值

体验式拓展训练设计的场景与环境, 是将生活中的许多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合理的控制, 给学生一个新奇、有趣、觉得有能力完成, 但又需要付出努力的课题, 而且这种努力需要合理的个体与团队行动方式才能完成, 这就引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促成了学生心理的矛盾运动, 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推动学生的心理发展。

2. 行为学价值

行为学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改变, 在体验式拓展课上强调的是“经历”与“体验”, 而经历带来的体验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模式, 这正符合了行为主义的基本思想。因此, 学习的内在动因很重要, 通过激励的手段可以促使学生更努力的学习, 团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促使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具有群体动力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 所有的成员相互依赖, 相互依存, 相互交往。这里的交往不仅仅指团队中人与人的交往, 还包括每个人自己的内心交往, 和自己的内心活动。由此可以看出, 体验式扩展课倡导团队合作, 注重团队队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促进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

二、体验式拓展课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更具特色

体验式拓展课改变的是一种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下面就是传统的体育课学习模式于体验式拓展课的学习模式作一下比较, 第一:学习主体, 拓展课是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传统体育课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相对被动;第二:学习内容, 体验式拓展课是经验、技能、认知的提高与改变;传统体育课是动作要领的牢记与动作的标准化;第三:学习过程, 拓展课是体验、回顾、分享和总结;传统体育课听讲要领、动作练习加技术考核;第四:学习效果, 拓展课是学以致用, 个人综合能力提高;传统体育课是单个动作很好, 综合起来不会运用。

三、拓展课的主要特征

1. 寓教于乐

体验式拓展课上的活动与游戏本身就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同时还具有引导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时, 也将同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这样就打破传统教学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必须拥有一桶水的教学模式。

2. 自我教育

由于在体验式拓展课教学过程中选中的活动或游戏是要学生亲自参加的, 而不是教师大量讲解动作要领和安排的练习, 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自发的进行思考、总结和必要的方案调整, 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体验式拓展课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具有很好的自我教育的意义。

3. 个人与团队共发展

体验式拓展课强调团队中队员之间的协作, 采用的是团体集体参与的活动整个课程的活动设计应该说就是本着锻炼和磨合每一个团队, 在上课过程中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置身于团队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智慧为团队的发展和建设出力, 课程结束了基本上每个团队队员之间都有一定的默契度, 磨合成为一只相当成熟的团队了, 达到了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的目的。

4. 活动方式灵活多变

体验式拓展课是依据哲学原理“实践出真知”发展起来的, 它强调“做”, “做中学”, 并从“做”中领悟真理。拓展中的“做”也就是“体验”, 它的范围很广, 以各项活动、游戏作为学习的内容, 其完成形式可以发挥队员和整个团队的聪明才智, 根据项目要求灵活变化, 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只要按规定完成任务即可。

四、高职学院开设拓展课应注意的问题

1. 上课时的安全问题

在校园开设体验式拓展课, 一般都是一名教师带一个班, 分为四个团队, 在进行活动时应该是四个团队依次进行, 这就出现了总有三个团队处于游离状态, 这时作为教师要注意在团队成立时各队队长的确定就显得非常关键, 必须要求团队自己管理团队, 队长要有这个能力;另外就是在项目的设置方面, 在确定好主要项目之后, 还要注意辅助项目的安排, 使学生总是在教师的掌控中进行活动, 以确保课程顺利、安全地完成。

2. 项目设置要低阻碍、高启发性

拓展课的目的就是人人参与, 练中学。因此在设计教学大纲时就要考虑到项目的难度系数, 必须保证除特殊情况的学生外, 人人通过努力都能参与, 做起来又不是特别别扭, 并且最好在做的过程中有所启发、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使个人和团队在磨合中变得越来越成熟。

3. 注意反思与分享

在变式探究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9

这是一个探究最短距离的问题链:

问题一:已知一条直线和直线异侧两点, 请在直线上找一点P, 使得P到这两点的距离最短.

问题二:如果两点在直线同侧又如何解决呢?

问题三:已知, 当x为何值时, y有最小值. (运用数形结合和化归思想方法)

问题四:已知抛物线上有两点A、B, 请在对称轴上找一点P, 使得P与A、B两点所围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小.

这一问题主要是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来考虑的, 如果将问题背景置于菱形与正方形中, 可探究类似问题:

问题五:已知A (2, 1) , B (6, 5) , 在x轴上找出两点P (a, 0) 、Q (a+2, 0) , 使得PA+PQ+PB最小. (运用平移与化归的思想方法)

如把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呢?此时,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不断涌现出新问题:

问题六:已知一条直线和直线同侧的两点, 请在直线上找一点P, 使得P到这两点的距离之差最短.

问题七:如果两点在直线异侧, 又如何呢?

问题八:已知抛物线上有两点A、B, 请在对称轴上找一点P, 使得P到A、B两点的距离之差最短.

……

这样的教学设计, 可谓独具匠心, 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 学生时而处于疑惑状态, 时而处于愤悱状态, 时而处于豁然状态, 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动态生成, 引发了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有效思维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教师应对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作进一步的反思

数学课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笔者认为其独特的教学价值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评价一节课, 不仅是看一节课教师讲了多少题目, 还要看例习题的教学是怎样展开的, 有没有充分挖掘这道题的思维价值;不仅是看教师提了多少问题, 还要看学生自发提出多少有价值的问题.评价一节课, 关键看教师能否以最少问题激发学生更多有价值的思考.

二、变式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变式教学作为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教学方式, 它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 大量实践也证明:变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问题变式教学, 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引导, 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实施变式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变式教学的三个原则:

针对性原则:对于不同的授课形式, 变式教学的教学目标也应不同.

适度性原则:选择课本例习题进行变式教学, 不能“变”得过于简单,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 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拓展.

主体性原则:教师可以进行教学预设, 但不能只顾自己变题, 让学生练, 更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变题, 多让学生讲解, 发挥更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应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把一些常规问题进行变式探究.比如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成给出条件, 先猜结论, 再给出证明的形式;也可把条件、结论全放在一起, 由学生去重新组合编题;还可以将问题的条件、结论加以拓展, 使其演变成一个具有发展性的新问题链等.通过问题改编, 可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课堂效应, 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起来, 思维由单一走向多向, 由被动转为主动, 在思考与交流中激发灵感,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正确处理好变式教学中设计与生成的关系

变式教学是一种动态生成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 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怎样讲解, 需把握一个度:学生都会的不要讲;学生能自己探知的少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就不必讲;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 要恰到好处加以点拨.教学中不应机械地搬运教材知识, 而应通过变式探究, 充分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思维价值, 在倾听学生已有知识观念基础上, 尽量沿着学生的思维轨道, 展开对学生思维的调控, 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知识的生成.

上一篇: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下一篇:体育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