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式教学(共12篇)
拓展式教学 篇1
拓展式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迁移教学, 即由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语文拓展式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学拓展必须讲求规范化, 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补充和拓展。
一.拓展式教学需要遵从一定的规范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语文的拓展式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语文教学改革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还有许多的改革和探索需要进行。因此, 拓展式教学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必须强化教学主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教学课堂内容,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和认识, 深化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相联系的方面。
拓展教学的基点是课文, 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语文教学活动和拓展是教学必须围绕课文展开, 而不能背离课文而进行, 否则便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因此, 拓展教学不能离开课文而孤立进行, 课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语文教学目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1、语文拓展教学必须在语文范畴内进行教学
任何知识的拓展一旦脱离了主体, 便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语文知识的拓展必须在语文范畴内进行, 否则便无法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也就失去了语文拓展式教学的意义。任何课程改革的目的都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脱离了课文的改革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而会将学生引入歧途, 无法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乐趣和心灵上的启迪。因此, 必须以课文为中心, 深入探索课文潜在的观点和与社会相关联的方面。切忌抛开课本漫无边际的胡乱探索而失去拓展教育的真实意义和目的。
2、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实际需求
初中语文不同于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 它处在一个中间地段, 必须把握好这一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初中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而初中语文在这一阶段难度加大,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明显提高。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优化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拓展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 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拓展点,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在这一阶段具备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飞速提高的特点。
3、语文教学拓展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尽管初中语文教学拓展面向的对象是广大初中学生, 目的是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但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灵活转换自己的角色, 把握时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可以根据课程类型以及课程内容、课程安排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展开。在进行教学拓展之 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拓展, 预习课文, 搜集作者信息, 了解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与当前社会的结合点, 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先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在正式学习时便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 更好地与现实接轨。除此之外, 在课堂教授时, 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在课堂中呈现新信息、新认识、新思维, 激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比较、消化、吸收。从而能够使知识之间相互渗透、转化、补充, 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学生把握课文。课后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 及时复习所学内容, 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作品、文章或相关题材的课外读物, 使阅读不仅局限于课堂之内, 而是走出课堂, 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初中语文教学拓展要与实际相结合, 融入社会, 融入生活
语文实践拓展不仅要植根于课本, 更要结合实际, 融入生活。知识来源于实践, 学习语文、进行语文教学拓展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为进入社会服务。拓展教学乃是由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 能够拓展学生视野, 使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为了更好地触动学生的心灵, 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学拓展要在紧抓课本的基础上与实际相结合, 如此才能给语文学习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课文是时代特征的反应, 与现实生活相关联, 用现实进行注解更能引发学生共鸣, 达到语文学习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语文拓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由小课堂迈入大课堂, 思维得到拓展, 视野得到开阔, 知识积累得更加扎实。我们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实际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更好地实现语文学习的目的。综
拓展式教学 篇2
——读《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
(字数:1614)
我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惧怕权威,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意见以及证实理由据理力争;不偷懒,一定要亲自分析钻研,亲自得出结论,只要我认为是对的,即使别人不认同,我也要坚持试一试——这是我的教学性格。——张桂蕊
我是个容易自卑的人,尤其是看到一些名家的先进事迹和高深思想时。这种感觉在阅读“教育家成长丛书”尤甚,之前了解过钱梦龙的导读艺术,程红兵的人文教育,韩军的新语文教育,赵谦翔的绿色语文等,今天得闲翻到了《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顿时感觉,语文就该这么教。
语文该怎么教呢?
张桂蕊认为,“一个真正的优秀语文老师,不光要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鲜活的生活引进课堂,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怎样学语文,怎样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我带领他们考察当地名声西寺古塔,讲解塔的构造,设想塔的建筑方法,猜测塔的高度,讨论测量塔高的方法。”
“我带孩子们一同欣赏春天里小草偷偷钻出田野时的嫩绿,土块下,石头旁,小草伸长脖子使劲生长的样子,杏花、桃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色,寻找花丛中的蜜蜂和蝴蝶。”
“我请红军老爷爷给同学们讲战争故事,让同学们亲手抚摸他在战争中留下的伤疤和残缺的肢体,体会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冬天,我站在漫天飞雪的旷野上,给他们朗读《沁园春·雪》,讲解雨、雪的形成,让同学们用小手接住飘落的雪花,观察雪花各式各样的形状。”
其实,以上教法是大部分优秀语文老师的共同法宝。李镇西在阐释他的爱心教育理念时,也反复提到他带学生到户外玩游戏的故事。
张桂蕊的独特性在于,她将拓展式教学理论化,系统化了。那么,怎样进行拓展式教学呢?应该坚持三项原则,重点向三个方面拓展,运用好十种方法。
三项原则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基础。三个方面是:
一、教材内容的拓展。①对教材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延伸,有目的地进行相关知识的链接与拓展。②由教材向课外阅读拓展,有效地拓宽学生视野。
二、教学时空的拓展。①课前延伸拓展。②课堂向课后拓展。③课堂向生活拓展。
三、教学方法的拓展。①鉴赏式拓展。②主题式拓展。③体验式拓展。④发散式拓展。⑤续补式拓展。⑥思辨式拓展。⑦信件式拓展。⑧素描式拓展。⑨比较参照式拓展。⑩学科间渗透式拓展。
当然,拓展式教学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①拓展不能脱离语文的宗旨。②拓展不能走形式主义的路子。③拓展不能不着边际。④拓展不能分散了教学重点。⑤拓展不能蜻蜓点水。
拓展式教学对许多少阅读、懒动脑、不乐业的语文老师来说,确实难度很大,但这也确实是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顾明远在点评《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时,补充道:
“要想实现语文拓展式教学的合理有效,教师至少要达到如下两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对拓展过程中的有关事实把握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合乎实际。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对拓展中获得的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能够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到客观和合乎逻辑与实际的解释。
“第二,合理的拓展应该是有效的——在开展语文拓展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应从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使其乐于接受。”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完全赞同书中的核心观点,语文就应该以点带面,在拓展中吸引学生,提升学生。
事实上,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一开始就选择了拓展式的教学。我惊喜地发现,我用过的一些拓展方法,竟然与张桂蕊不谋而合。所以,当我看完本书,自卑已经变成了自信。
在完全赞同书中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我觉得拓展式教学还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时令节日进行拓展。清明了就总结各种清明习俗,中秋了就引导学生赏月赏桂。母亲节到了就给学生向母亲表达爱意创造机会,孔子诞辰日到了就让学生讨论教师节应该放在哪天。
另一种是根据时事新闻,尤其是文坛动态进行拓展。周梦蝶去世了,我们可以一起花一节课去欣赏周梦蝶诗作。韩寒拍了部《后会无期》,我们可以探究一下这部电影改编自他哪本小说。
拓展式教学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指导;拓展
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拓展活动,要在作文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路、知识面、视野,必须把这一精神贯穿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环节之中。现就在作文指导环节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谈一点粗略的做法。
作文指导是写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条件,但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不善于细致地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要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撷取有意义的主题,用新颖的笔法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作文指导应恰如其分,做到引而不发,留有余地,重在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广泛联想、想象,而不宜指导太细、太泛。作文指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宽学生的思路
一定的情感总是由一定的情境所触发而产生的,创作欲望的产生也不例外。因此,只有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学生才有创作欲望。创设写作情境的做法有:
1.幻想法
即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况。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我也曾在作文课上设计写一篇童话。上课时,老师饶有兴趣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到一片美丽的森林里去”,师随手用粉笔勾勒出森林的空间。确定了童话的背景,再和学生讨论,你们想在什么时间到这里玩?生回答:“春天、秋季、雪后的早晨……接着问:你们在这片森林都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描绘,教师填充上绿茵茵的草、红艳艳的花、清凉凉的水、唱着歌自由飞翔的小鸟……一切准备就绪。”在这片森林中住着我们喜欢的童话角色,他们用自己的言行编织着有趣的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就去和他们见个面,把最有趣的故事写下来,好吗?”学生一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借题发挥。在他们的笔下有了“白雪公主”“青蛙王子”“智斗大灰狼”等等的故事。每个学生的童话角色都具有个性,活动在各自的天地里。
2.联想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联想中进入写作境界,产生写作欲望。如,上课时,教师可以拿出蜡烛,问学生:“这是什么?”“蜡烛”“蜡烛虽然不起眼,但它的功劳可不小,它为大家贡献了什么?”学生积极发言,说蜡烛可以给人光明,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却在慢慢消失;蜡烛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不张扬……接着老师再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蜡烛一样的人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清洁工,有的说边防战士……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了深度。
3.渲染法
这是作文指导前的方法,常用音乐渲染、语言渲染、激发情感、引起共鸣,实质上也是创设情境。如,在写《美丽的家乡》时,先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用歌曲调动大家的情绪。听完后问:听完这赞美家乡的歌曲,你们有何感想?你们爱家乡吗?为什么爱啊?在这样的追问中,让学生发现家乡的美丽,并借机抒发自己的感情。通过音乐来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样更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拓展素材渠道,丰富写作素材
1.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对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创造活动也有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写作素材。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礼物送给母亲,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由于本次活动是学生的亲身体验,所以在写作课上,谈自己的收获时,学生畅所欲言,畅谈感情,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细致的写作素材,学生说、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并且也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具体认识周围的世界,使学生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不仅要观察现有的一切,更要指导学生设计美好的未来。一次郊游,我带领学生到圣佛山,在学生欣赏、观察美景时,就有意问学生:“这里美吗?谁能把这里设计得更美一些?”学生众说纷纭,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此外,开展课外阅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进智慧。
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个性作文
1.突破定时,思路求异
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常规,对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创造性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写作中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的作文。例如,以“风”为话题,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多数学生会想到自然界的风,此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向思考,就会发现可取的新思路,如吃喝风,受贿风……揭示一些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2.反弹琵琶,立意求异
文贵立意。作文应该“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要写出新颖、独到、富有新意的文章,题目的自定、写作角度的选择、构思出发点的确立以及表达方式的选用,都很重要。老师在指导时,同一题材或素材,一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在学习了鲁迅的《雪》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雪,一般人立意是赞雪,当学生的思维定在这个框架里,不管怎样努力,都难以突破这个中心。此时,教师在指导时,要让学生“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从贬雪的角度立意,同样可以写出很精彩的文章。有的说,雪用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污秽;有的说,雪是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有的说,雪压冰封,万木萧条,揭示雪的无情……在逆向指导时要注意:反向立意不是消极立意,而是要归结到正确导向上。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就会给学生提供展示写作才能的舞台,让学生有成就感,多读、勤写一定能开拓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拓展式教学 篇4
一、研读文本内容, 夯实语文特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它涵盖了德育、美育、创新教育、思维教育等教育内容。在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笔者认为, 只要扎扎实实地去关注语言文字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给语文腾出足够的空间, 那这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是靠品读语言才能完成课程任务的, 或探寻一篇篇课文中的深刻内涵, 或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思想意义, 或赏析优美生动的文字, 或理解高超的写作技巧……总之必须突出“文字、文学、文化、文采”四个具有语文味的内容, 在拓展式阅读教学中增加学生接触和深入文本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感悟, 浸润在文学作品的情境中, 受到熏陶, 提高语感。
案例:
学习完《松鼠》这篇课文, 我们再来看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 想一想两篇有什么区别, 你更喜欢哪一篇, 为什么?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 哺乳纲, 啮齿目, 松鼠科。体中型, 长20~30厘米, 尾长20厘米左右, 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 有的赤褐, 腹面灰白色, 冬季耳尖生出毛簇, 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 前肢4指, 后肢5趾, 指 (趾) 端钩爪锋利, 便于攀登。行动敏捷, 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 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 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 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 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 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 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 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 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设计这样一个拓展教学的内容, 就是从语文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结合文本的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去思考, 明白平实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在语言上的区别, 让学生潜心研文, 对文本中的语言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这样既拓展了文本的内容, 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这样的拓展就是非常符合语文教学要求的, 应该常常出现在语文教学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抓住文本重心, 拓展文本空间
肤浅的拓展, 只能获得浅层的收获, 深度品读文本, 才能有丰富的收获。教师要在每节课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深度阅读。好的阅读可以洗涤人的心灵, 深悟文本的内涵, 达到个性化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追求“1+1=2”的结果, 这会给人非常生硬别扭的感觉, 起不到拓展的作用。
如何从文本中选择拓展的内容?首先教师要对教材作认真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为拓展点;其次明确拓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三对搜集的材料正确整理与内化提升。拓展的内容可以从知识、语言、情感、思维四个角度来选择。具体来讲, 能体现语文特性, 又可以拓展的方面有字词、文学常识、主题、情节、文体、作家、体裁、表现手法、语言等等。
在日常教学中, 为了能科学有效地拓展, 往往选择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裁拓展:
学生的文体意识非常淡薄, 对于各种文体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等更是知之甚少, 而苏教版的教材很多单元都是按照文体来编排, 所以在教学中不妨设计有关体裁方面的拓展, 让学生对文体特点了解得更加清晰。
2. 主题、情感拓展:
现在的教材很多单元都是主题式单元, 将有相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 形成单元语境, 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提升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前后勾连, 也可以引入课外相关主题的文章, 进行主题拓展, 激发学生寻找一类文章去比较阅读, 既促进学生阅读, 又能深入理解文本主题。
3. 作者、背景拓展:
作者写文章, 都带有自己人生经历、时代风貌的特征, 要真正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 必须要对作者的情况作必要的拓展延伸。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感悟自己的人生。在教学萧红的《呼兰河传》时, 我们必须要向学生讲述有关萧红的人生经历, 让学生跳出文本, 走进作者的内心, 再来感受文本的深刻内涵, 会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
4. 内容拓展:
同一内容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会有不同的表达, 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 我们会抓住父爱, 选择相应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也可以与同一单元的《我的母亲》《父母的心》进行比较阅读, 感受父母亲伟大的爱, 使学生情感上得到充分的熏陶。
5. 手法拓展:
文中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 这些都是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一般我们都是随文而教, 点到为止, 学生在一知半解中很难真正掌握。所以我们可以设计拓展的内容, 加深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比如在教《小石潭记》时, 我们会重点强调移步换景的写法, 为了明白这种方法的特征, 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写作, 进行训练, 出示一篇用其他方法写景的文章, 让学生修改, 也可以直接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旅游经历, 相信对这个手法的理解一定会有突破的。
6. 语言拓展:
文学作品的学习,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就是语言的学习, 所以语言拓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可以从句式、修辞、详略、哲理等各个方面去挖掘, 设计拓展问题。前文提到的仿写、续写、改写就是一种形式, 教师也可以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 总之, 要形式多样, 选择得恰如其分, 发挥拓展的最大效益。
教师还可以从思维训练上去设计拓展的内容, 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 拓展的内容是多元的, 我们呼唤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增强文本感悟的拓展。
三、实现因材施教, 提高课堂功效
学生, 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也是拓展式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生理、心理、语言能力、兴趣态度、认知结构、学习习惯等都具有各自的特征, 也决定了拓展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启迪学生智慧,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首先, 拓展式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真正的出发点。拓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本理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 选择的拓展内容要触动学生的心灵, 符合学生的实际, 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知识浅薄, 阅历简单,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拓展教学,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彰显其主体特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 有些教师在拓展时选择了过于艰深的内容, 那这堂课只能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一堂课下来, 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 怎么谈对文本的把握?所以教师应该精心挑选, 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进语文教学中来。否则, 无度的拓展, 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 又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在拓展教学中不妨围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做做文章, 他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 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研究, 以达到把握“教学最佳期”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途径进行有效指导的目的。处在自己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学生, 跳一跳, 能摘到果子, 他们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在拓展中把握“最近发展区”, 掌握拓展内容的难易程度, 一定能有效加速学生的发展。
总之, 在拓展式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传承孔子给我们的教导———因材施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好自己的课堂, 拓展才有意义。
四、追求多元目标, 提升语文素养
中考、高考“一纸定终生”的选拔模式, 让很多教师以考试为指挥棒, 为考试而教, 为考试而练, 希望用“题海战术”攻下中高考的堡垒。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 学生成了答题的机器, 长此以往,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潜力发挥等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对学生的考查和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 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 避免为了考试只注重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我们教师也可以思考, 怎样将考试的题型悄无声息地融合到拓展教学中?不要做机械化的训练, 要让这种纯粹的训练变得更有教学的艺术, 让学生乐于接受, 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做到润物无声。首先要做的就是钻研试卷, 重视中考试题的分析与评价, 研究每道题目的出题意图、提问方法、考查方向、答题要点等。其次就是要思考如何将讨论的心得内化到日常教学中去, 既不破坏语文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又能渗透中考试题的理念, 从而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应对语段修改类题目, 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在识字读文的环节, 可以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 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在语言赏析的环节, 设计一些比较阅读和赏析, 通过和原文的比较, 发现被修改后的语段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感。
体验式拓展训练项目 篇5
一. 时 间: 50 分钟 (13——15人/队)
二. 设备设施: 一堵长800cm 高160cm的墙
木制方砖 60 块
平整场地
三. 组织过程:
1. 把全队分成两组
2. 每组选出1——2人充当志愿者,到墙另一侧待命
3. 教练分别用12块方砖摆出一个图形
4. 每队分别用语言描述图形结构,指挥墙对面的队员摆出同样结构的图形
5. 第一局每组双方不能提出问题,不能回答问题,只是单向沟通,更不能站起打手势
6. 第二局每组双方可以双向沟通,可以问答
7. 第三局第一组按第二局再做一遍,第二组观察,分析沟通出现的障碍及其原因,随后第二组做,第一组观察并分析
8. 活动过程中,教练员分别观察两组完成活动情况,分析并掌握每组每局中沟通障碍的产生及原因
四. 安全规范:
1. 项目进行中队员有下列行为的教练要及时制止和指导
1) 在活动中注意不要被砖压到手
2) 图形要摆放牢固防止倒塌
2. 进行中对教练的要求
1) 教练摆放的图形不能过高否则易倒塌
2) 教练要注意观察摆砖的队员防止发生意外
五. 课程讨论:
1. 分别回顾第一局两组出现的沟通障碍
2. 分别回顾第二局两组出现的沟通障碍
3. 两组分别分析对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七. 教练点评:
1. 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2. 沟通中障碍与分歧产生的原因
3. 沟通中的原则
拓展训练项目之勇攀天梯
一. 设计思想: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当中,人与人之间不仅有竞争更需要合作,能否发挥良好的心态、自身的体能和坚强的意志,实现最终的双赢。
二.时 间:120分钟(两队12—13人/队)
三.设备设施:天梯设施一套
保护绳两条30米/条
安全帽两个
半身安全带两个
上升器一套
扁带四条
铁索两个
悠悠两个
四.组织过程:
1. 讲解项目完成过程
1) 全队分成两队,每队两人
2) 穿戴好安全带安全帽
3) 队员围拢在一起喊队训,两名队员齐心协力爬到顶点
4) 由教练将队员放至地面
2. 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1) 询问队员有无心脏病高血压的,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是否参加
2) 讲解安全绳的安全性能
3) 队员下来时提示下方队员,将天梯向外拉开
4) 上方队员手扶保护绳
5) 两名队员都由教练放至地面
3. 组织第一组队员开始做活动:
1) 第一组队员由队中自告奋勇产生,不指定
2) 活动前让另一队员和教练一起做保护
3) 活动中随时组织下方队员一起助威,活跃氛围
4) 活动中提示队员注意各环节安全事项,加强安全意识
5) 第一组队员完成后,陆续组织其他队员做,保证团队氛围
五.安全规范:
1. 项目进行中队员有下列行为的教练要及时制止和指导
1) 在项目进行中,如果第二保护队员收绳跟不上,教练要让队员先停止动作,等绳收紧后再行
2) 第二保护队员做保护必须带手套
3) 两名队员中途不准交换位置,防止保护绳绕在一起
4) 两名队员只能沿天梯一侧攀爬,不能中途到另一侧
5) 两名队员相互协助时,只能踩在下方队员的大腿或肩膀部位,睬在其它部位容易受伤
6) 若队员体重超过200斤建议不要做此项目
2. 项目中对教练的要求
1) 在第一名队员上之前,要教会队员做第二道保护,如果是一个人做保护,要提示他一定要跟员攀爬的速度,若是两名队员做保护,提示两人要配合好
2) 放队员下来时让第二保护队员松开连接队员的绳子, 扶住另一侧的绳子,放队员的速度要慢,防止队员不适应而有失重感
3) 队员上之前,教练要检查安全带的反扣是否打好,头盔是否戴好
4) 当队员在项目进行中出现违规动作时,教练要及时鸣哨制止,防止意外的发生
5) 注意地面保护点的铁索,不得横向受力
6) 教练要随时注意第二道地面保护的铁索处于索紧状态
7) 注意队员的情绪,防止忙中出错
8) 教练要从队员离开地面一直到队员返回地面为止,始终让队员处于保护状态
六.课程讨论:
1. 组织队员写出活动感受和体会
2. 讨论中针对队员表现情况与培训点相结合进行讨论
七.教练点评:
1. 根据每组队员表现情况让大家回味
2. 合作的对象搭配是否合理
3. 队员间的沟通是否到位
4. 用何种心态对待合作
5. 合作的作用
拓展训练项目之危险旅程
一. 设计思想:在以创新取胜的经济时代当中,一个企
业或一个人能否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创新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从而抓住市场的商机。危险旅程活动将给我们以启迪。
二.时 间:60分钟(12——13人)
三. 设备设施:危险旅程场地一块
3根竹竿 一根长350cm 粗10cm
两根长200cm粗10cm
长绳 3根 长600cm/根
短绳 6根 长150cm/根
四. 组织过程:
1. 大家用现有工具帮助一名志愿者从场地一端走到另一端
2. 所有队员必须离开志愿者3米之外
3. 志愿者要离地20cm
4. 大家尽量用轻便省力的办法,不求速度
5. 教练在活动过程中观察队员的沟通情况,并分析大家的思路和转折点
五.安全规范:
1. 项目进行中队员有下列行为的教练要及时制止和指导
1) 队员在捆绑竹竿的过程中,要连接牢固
2) 在行进过程中志愿者要抓牢两侧竹竿
3) 行进过程中队员要相互协调注意保持平衡
2. 项目中对教练的要求
1) 教练要注意观察队员的动作和行为以防发生意外
2) 教练要检查绳结是否牢固
3) 当发现队员动作存在隐患时要及时鸣哨制止
4) 在队员行进过程中教练要保持近距离全程跟进
六.课程讨论:
1. 大家的沟通是否到位
2. 方法的确定与实际的差距
3. 用了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新颖,为什么
七. 教练点评:
1. 解决问题的思路
2. 创新的作用
拓展训练项目之孤岛求生
一. 设计思想:当我们的企业遇到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时候,能否找到主要的问题,抓住主要的矛盾,去解决问题。
二. 时 间:60 分钟 (13——15人/队)
三. 设备设施:孤岛场地一块
木板 2块 长 400cm 宽30cm
水桶 1个
网球 1个
鸡蛋 2个
筷子 4双
胶带 1卷
眼罩 5个
四. 组织过程:
1. 把全队分成3组
2. 队长在珍珠岛上
3. 盲人岛队员要戴眼罩,
哑人岛队员不能说话
4. 三个组之间不得喊话打手势
5. 各岛按各自的任务书去做
6. 队员想出办法后教练要跟随志愿者到盲人岛上
7. 在活动过程中教练要观察活动情况,并掌握队员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五. 安全规范:
1.项目进行中队员有下列行为的教练要及时制止和指导
1) 盲人岛队员,在没有其他岛队员帮助的情况下,不得靠近岛屿边缘
2) 盲人岛队员在将球扔到桶里时,不可用力过大,防止球弹起来伤到人
3) 盲人岛队员在转移时,必须有其它岛队员帮助,方可从木板上走过
4) 哑人岛队员在搭木板时,必须两块木板并列排放,并由已到盲人岛的其他队员协助
5) 当盲人岛队员全部到哑人岛后,提醒队员注意,岛屿小人多注意安全
6) 珍珠岛队员去盲人岛时,要从路上走
2. 项目中对教练的要求
1) 随时注意并提示,盲人岛和哑人岛队员的安全
2) 当有其它岛队员去盲人岛时,教练也要到盲人岛,保护队员安全
3) 当队员出现安全隐患时,及时鸣哨纠正
六. 课程讨论:
1. 回顾大家发现问题的时候是如何解决的
2. 珍珠岛上的队员沟通是否有效
七. 教练点评:
1. 解决问题时沟通的作用
2.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
拓展式教学 篇6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技工院校;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法理论概述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或模拟相似情境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而又被称为“情境教学法”或“情境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它将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和平台,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体验环境。由于体验式教学能较好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技工院校更是如此。
二、技工院校实施体验式教学法的意义
技工院校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相对较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学习有一定的厌烦情绪。因此,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是技工院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部分技工院校开设了拓展训练课程,该课程普遍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通过营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去直接感悟知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心智,所以体验式教学法十分适合技工院校的学生。
(一)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寓教于乐
体验式教学通过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较为放松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技工院校开展的户外拓展课程中,通过实施体验式教学,充满趣味、新奇的拓展项目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摆脱繁重的学习认知压力,身心较为放松。同时对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目的和目标都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并能顺利地实现。
(二)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消解能力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式的授课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敢于发问,而且也敢于质疑。同时,体验式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和课程之间建立起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拉近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距离,由此也增强了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比如,在技工院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体验、经验分享为教学形式,将大部分课程放在户外,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新颖、刺激、“困惑”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受到启发,最后通过学员共同讨论总结,进行经验分享,提升在活动中感悟到的道理。
(三)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体验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知识的学习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在技工院校拓展训练课程中实施的体验式教学,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等相关能力,在经验分享中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拓展训练课程的实践探索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技工院校开设的拓展训练课程大多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课程主要是介绍拓展训练课程的基本知识,它包括: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安全常识、自救常识等,主要目的是为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实践课程学校主要以场地训练项目为主,一般是在学校的拓展训练基地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目的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等展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步骤:
(一)教师告知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在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之前,教师应把拓展训练目的、学生相关装备准备、课程的时间、主要项目、具体实施计划等告知学生,以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二)做好拓展训练理论知识的灌输
开展拓展训练课程除了告知学生须知的准备事项以外,还应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相关理论知识或常识。比如,向学生详细介绍一下拓展训练的起源,攀岩、高空等项目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要领,拓展训练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等,以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或危险的时候不至于过于慌乱,增强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信心。
(三)进行模拟训练,排除安全隐患
户外拓展训练一般有较大的强度,部分学生因身体或心理素质等原因可能吃不消,所以在正式开展拓展训练之前应进行模拟训练,尽可能排除一切安全隐患。进行这一步骤的时候,教师先要了解一下究竟有哪些学生是参与拓展训练活动的“困难户”,然后设法让他们进行简单的“体验式”演示,借此既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也可以发现他们暴露出的弱点并警醒其他学生。在模拟训练过程中,教师除亲自上阵现场说法以外,更要让学生动起来,多了解学生的一些动态,多发现学生模拟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制定科学的应对举措。
(四)有序开展拓展训练教育,切实保障教育的质量
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教师就可以按照拟定的教学计划和设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1)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在设定的场景中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最快的方式参与到课程中去。(2)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努力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的品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机会;当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团队的力量去解决,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克服困难的斗志。(3)让学生充当现场“教师”,一方面检验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分享回顾和引导总结,实现知识迁移
体验式教学的最后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生分享回顾和教师的引导总结。分享回顾是在学生体验后按特定的形式,将各自在完成任务时的感想,完成任务后的感受真诚地说出来,结合拓展教师的记录与大家分享得失,求同存异达成默契,共同从中学习。教师引导总结是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认知感受进行引导,用符合拓展训练理论基础的理念进行科学的总结,使其理论更加严谨与体系化。引导总结经常会和分享回顾交叉进行,进行适时的引导,做出精辟的点评,讲述风趣的故事,不仅能使课堂生动活泼,而且也能使学生牢记在心,从而真正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
技工院校开展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创造力和活力的一剂良方。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心智,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动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实践智慧,收获得也是满满的自信和坚强。总体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大多技工院校都以培养卓越的实践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开展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教育更加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也会为技工院校和学生的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仁高.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电工学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4.
[2]王熙兰.高职高专学生户外拓展课程的设计与创新[J].学理论,2011.
浅谈拓展式教学在语文中的应用 篇7
一、注重衔接, 层层深入
由于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引申和展开, 在教学中我注意以教材为轴心, 把相关联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做好新旧知识的链接, 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立足课本, 由此及彼, 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 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 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 既然是例子, 教师就必须用好。
1. 情节角度
例如, 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 让学生想象“皇帝被拆穿后他会怎样做?”学生纷纷展开想象, 有的学生说:“皇帝雷霆大怒”“把骗子杀掉”等等;这种“续编”活动, 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延伸, 启发学生做合情合理的推想,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主题角度
类似的情节在不同读者的心中, 会有不同的看法;相同的主题和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 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教师可由一点出发, 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 比较分析, 使学生能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3. 作家角度
学生的阅读量越多, 知识面就越丰富, 认识就越深刻。历次中考、高考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看一些古典名著、人物的传记, 同时要求学生要做阅读笔记或阅读心得。 (下转第75页) (上接第74页) 4.文体角度
以说明文为例, 我先从课本中选取两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 分别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设置问题, 让学生精读细读, 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 从而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整合资源, 拓展知识面
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组织形态, 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我在语文教学中以有关学习内容为纽带, 有机地整合学习资源, 活动中学生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跳出课堂, 沟通生活, 课外延伸方式多样化
如果只是在课堂上, 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视野, 不能开辟语文学习的天地。因此, 我们除了提供阅读作品外, 还有更多的延伸方式, 如让学生欣赏各种名曲名画等。
拓展式教学 篇8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作为一门对于促进人的生命成长最重要的人文学科,离不开开放的视野、多维的视角、拓展的视域。因为,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拥有丰盈的生命体验,需要广博的智力背景,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需要丰润的精神滋养。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顺应了学生言语生命和精神成长、开放视野和思维发展的需要,具有巨大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意义。
一、“多维拓展”的意义阐述
为什么要强调多维?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的事物,与这个世界时时刻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它,探究它的时候,会发现,角度不同,风景各异。阅读本身是一个与文本展开对话的生命互动的过程,一个文本会从多个维度给读者提供信息,带来感悟和启发。文本会点亮读者不同的兴趣点,让读者产生不同的需求,从而引导读者走向不同的阅读路径,探寻不同维度的风景。虽然课堂上的阅读学习与生活中的自由阅读有所区别,但毋庸置疑的是,课堂阅读正是为了培养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方法,发展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为了提升自由阅读的境界。如果课堂阅读教学一味地在封闭的空间里和封闭的思维模式中进行,对学生的阅读生活而言,积极作用就难以显现。开放的阅读心态,多维的阅读视角,使阅读变得有情有趣,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为什么要拓展?学习活动中的“拓展”,应该与1995年才引入国内的“拓展训练”这一体验式培训范畴的概念紧密联系,属于综合性概念。它以自主体验为基础,强调综合活动性、挑战性和集体中的个性,在学习中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自我超越、认知整合和合作共赢。显然,这与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见到的单一的内容拓展是完全不同的。真正意义上的拓展阅读至少包括发现与体验、分享与交流、整合与应用三个环节,它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过程,从行动到评价的全面的开拓与发展,指向学生阅读能力和品质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单篇文本的阅读,无论在哪个具体的读写目标的达成上,其力量都显得有些单薄,更不用说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了。例如诗歌中“月亮”意象的建构,散文中情感形象的抒写,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运用,甚至一些典型句式的表达特色等,单篇文本的阅读只能是打开了一条缝隙而已,只有足够数量的相关文本形成合力,才能逐渐沉淀为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
一篇文本到底有没有拓展的价值,从哪些维度进行拓展合适,考量的标准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文本传递的主要信息和价值取向,包括具体而有个性化的读写目标 ;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产生的兴趣点和共鸣点。这两点相结合,学生自主地发现使探索学习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分享与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启发成为自我超越的能量场,整合与应用就有了鲜明的目标意识,语文整体素养的提升伴随着学生学习的自我需要,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它将真正关注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和生成性,珍视学生自主发现、自我超越的价值,有意识地让学生们超越已有经验,突破线性思维,以一种超越性的理念去理解阅读学习 ;它指向学科和学习活动的本质,让阅读的意义自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对话自由展开,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拥有自主规划、自由想象、自我探寻的权利 ;它努力让学生形成既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力,又是走向开放、多元的,积极探索未知的学习意识——这种学习意识会沉淀为一种素养,成为一个人真正成长的标志。
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一次完整的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活动,必须有一个具备多维拓展价值的文本为依托,这样的文本可以称为教学经典文本或基地文本。从一个教学经典文本出发,使多维与拓展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自然地融为一体,经由发现与体验、分享与交流、整合与应用的学习历程,再回归经典文本,总结其间的收获,回味一段学习旅程的点点滴滴,学生的读写体验就会丰富一次,言语生命就会丰盈一回,语文素养就会丰厚一些。
二、“多维拓展”的实践言说
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的落实首先需要教师的精心规划。这里的精心规划不是为学生设计好所有的活动内容和细节,而是选择好作为“基地”的经典文本,引导学生在经典文本的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可供探究的不同维度,选择拓展的不同方式,进行开放式的阅读探究活动。下面笔者以《梅花魂》的教学为例,探讨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本——多维拓展的价值考量。《梅花魂》是一个怎样的文本,主要不是从它的文学意义上进行考量,而是从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上进行考量,也就是对文本进行细致周全的教学解读。与一般的文本教学解读不同的是,在解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本中蕴含了哪些具有阅读拓展意义的生成点,可以从哪几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开放式的拓展学习。这些生成点和维度不是随意生发的,必须与“基地”文本的内容、主题、题材、体裁、表达方式等具有逻辑上的关联性,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序提升所需要的。
(1) 《梅花魂》里有意象——梅花。“意象”一词来自于诗歌研究,指的是诗歌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具体物象,这一物象在诗歌语境中创造出特定的意境,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梅花魂》不是一首诗歌,而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为什么说其中的梅花属于“意象”呢?一是因为散文中的具体形象与诗歌中的意象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是一致的,二是因为“梅花”与“魂”组合,已经在昭示着这里的梅花不再局限于作为自然物的梅花本身,赋予了特定的精神意义,指向了意境。
梅花成为诗文中的意象,无论从物象特点还是从时代演绎的角度看,都不再是偶然。作为“凌寒独自开”的花中君子,为世人所赞,君子所爱,诗人吟颂,画家墨染,梅花作为自然物的意义逐渐与社会寄托的精神意义融为一体,成就了它作为诗文中意象的价值。中国的士子文人大都有君子情结,爱梅兰竹菊就是在明君子之志,于己修身,于国修为。《梅花魂》中的外公洪镜湖爱惜梅花图,爱的就是梅花的秉性,惜的是如梅花秉性的民族精神,这在他向陈慧瑛赠梅花图时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里就表达得十分明白。
读明白文中的梅花意象并不难,如何运用这一意象,发挥其语文学习的应然价值,应成为教学的一种追求。作品中“意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自然物到象征物演绎的过程,所以研读的视域要涵括自然物和意象,即研读有关梅花的科普文章,深入了解植物学意义上的梅花 ;研读以梅花为意象的文学作品 ;欣赏以梅花为主题的中国画和评论文字。
(2) 《梅花魂》里有文化——为什么是古诗词和梅花图。《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外祖父怀念的同时,主要表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赤子之情。读明白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很容易的事,因为这是“一望而知”的东西。但是,表现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赤子之情,为什么要选择古诗词,为什么要选择梅花图,是值得引领学生研究的。也许,你可以认为文中所写事实就是如此,但仍然可以追问,为什么外祖父要教我古诗词,书房中的那么多东西唯独最珍爱梅花图?我们还可以细究,作者几十年后的回忆,外祖父诵的诗句叮嘱我的话真的就是文中所记没有出入吗?读者在第一时间就与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产生了共鸣,就是因为文中这些事物背后的文化因子。
从眼前的文字到文字背后的文化,这是文本阅读应该深入的一个层次。因为任何母语的教育,都离不开母语文化的启蒙和浸润。
(3) 《梅花魂》里有表达形式——借物抒情。《梅花魂》中的梅花并不是作者描写和抒情的对象,它是线索,是寄托物。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这就是表达的秘密,形式的秘密。借物抒情是一种常用的散文抒写形式,这种写法使表达的情感真实具体,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睹物思人,是人人皆会经历的情感体验。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是阅读这类文章的重要读写目标。但是,学生要逐步掌握这一写法,仅仅靠一篇《梅花魂》是不可能的。这样,以《梅花魂》为出发点,进行多篇的借物抒情类群文式阅读,进一步发现、感悟这一写法的一般策略,由读到写,有序迁移和应用,逐步习得这一表达方法,为构建属于自己的言语生命系统注入活水。
2.学习活动怎样展开——多维拓展的操作策略。选定了一个“基地”文本(经典文本),多维拓展式阅读活动如何展开呢?
(1)发现与体验。多维拓展式阅读活动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自主的阅读发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个互相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文本对学生的发现表现为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思维被调动,积累被激活 ;学生对文本的发现,从语文学习的角度主要指的是发现文本的内容和意义、语言和形式以及信息共鸣点等。学生与文本的相互发现是阅读教学展开的起点,教师要通过研究学生和文本,在准确把握起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文本之于学生阅读学习的价值,在课堂对话中促成新的发现——学生、文本和教师三者的相互发现。这时的发现,为多维拓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学习体验之旅。
以《梅花魂》为例,首先进入发现视野的是文本本身的内容和意义,即文本所叙的五件事,表现的“思归情,赤子心”。这一发现的深层意义是什么?是情感的体验,是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情感的体验——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情感不分时代,不分地域,几乎是人类共通的,所以文中才有外祖父“吟诗流泪”的情景。这里自然埋下了一个进一步去发现、体验的伏笔,就是表现思乡情的古诗词。文本本身展现的意义不是到此为止,这里的思乡情不是一般的思乡情,这里的故乡不是一个具体的小地方,而是自己的祖国。外祖父心中一直眷恋的是祖国,所以这份赤子之心的寄托物是梅花图,而不是其他。为什么是梅花图,是梅花,而非其他?这一发现打开了另一扇拓展之门,即梅花意象。
文本内容和意义的发现通常能够由学生自己完成,语言和形式上的学习价值,一般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梅花图是抒情的载体,是凭借之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 :作者要表现的是外祖父这样的华侨眷恋祖国之情,为什么以梅花为题,为什么多次写到梅花图?这样,学生就会循着这个思路去发现和体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不同的发现开启不同的学习体验之旅,多维拓展成为学习的必然。以《梅花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至少开启了三个维度的拓展学习 :一是情感维度,思乡情,主要展开此类古诗词的拓展学习,以积累为主 ;二是意象维度,梅花,主要展开主题式项目学习,探究作为物的梅花与作为意象的梅花之间的联系,将语文的视野拓宽,说明文、诗词散文、国画鉴赏文成为阅读研究的对象 ;三是表达维度,拓展阅读典型的借物抒情文本,发现表达上的一般规律,以读促写,习得方法,形成能力。
这三个维度的拓展学习,都是从“基地”文本《梅花魂》出发,学习体验的展开根据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有所区别。情感维度的,课下为主,以独立自主的方式展开体验学习 ;意象维度的,课下为主,教师提供体验学习单,小组分工合作,材料的搜集分工负责,材料的学习体验和运用合作共享 ;表达维度的,课内为主,拓展阅读,对比中进一步体验表达特点,再沟通学生生活,学习表达。
(2)分享与交流。发现与体验的过程中肯定有分享与交流的活动,这里主要指的是发现与体验之后的分享与交流。内容上,紧扣几个实际拓展的维度 ;形式上,不同维度,根据不同的学习成果需要的呈现方式来选择。上面的情感维度的分享与交流,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进行分享交流,例如诵读、书法、沙龙等 ;意象维度的,可以用PPT展示,主要运用主题展板来展示分享 ;表达维度的,分享交流分两步,一是习作讲评,二是“发表”。
不同的“基地”文本,科学拓展的维度不同,具体的学习内容、形式、过程、成果不同,分享与交流的方式便多种多样。无论运用那种方式,学生始终是分享与交流的主体,分享与交流的方式选择的主动权也属于学生。
(3)整合与应用。一次多维拓展式阅读学习的旅程,通常从一个“基地”文本出发,最后又回到这个文本,这个来回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选择属于自己的有意思、有价值的阅读学习的方式方法,从多个维度提升语文素养。每次学习都会有一个回顾与整理,以整合不同维度拓展学习的收获,同时策划更深层次的应用。
拓展的维度虽然不同,但每个维度不是割裂的。以《梅花魂》为出发点的多维拓展式阅读,情感维度的拓展和意象维度的拓展,都与我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一个历史足够悠久的国家和民族,因为世世代代的传承,有些事物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成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每一个人的精神寄托,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这些事物很自然地成为了联系他们的纽带。《梅花魂》中的外祖父,正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的,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基因,所以才吟诗流泪,才特别爱惜梅花图。同样,正是这些事物具有了特定的文化意义,成为了大家共鸣的情感的载体,它就成为了一种属于大家的象征性符号 ;个人的情感中同样有这类象征性的的符号,那就是对某个人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围绕着这些事物,我们总会记起一些特定的人和事。所以,在这一意义上,表达维度与情感、意象维度也是联系着的。经历了发现与体验、分享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之后,回归基地文本,进行维度的整合,文本阅读的意义就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整合性的提升。这样,学生阅读的视域、阅读思维的品质就不是局限于一个文本的阅读可以相比较的了。
拓展式教学 篇9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和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大学生就业成了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各高校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 同时大学生就业指标又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招生与发展, 如何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就业工作, 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就业模式转化, 就业思路走创新创业之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与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并且深受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兴起于美国, 20世纪80年代, 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发展, 这些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创业活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统计, 1990年后师生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 1994年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销售额达2, 320亿元, 而硅谷60%以上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和师生创办的。[1]而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挑战杯”, 才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只偏重于引导学生如何适应工作岗位、指导学生如何准备简历、帮助学生总结求职经验等层面, 是一种被动的就业教育模式。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识也不是很浓, 加之社会上不能很好提供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创业被大学生狭义认为就是开个店当个小老板, 从思想上还没有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与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还未真正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 其现实效果不明显。因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培养创办实体的大学生, 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大学生。[2]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点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教育,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 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具体来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为教育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自主创业与择业, 培养学生洞察社会需求的能力, 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创精神, 引导学生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 这些目标的实现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围绕以上项目与内容开展。
三、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内涵
素质拓展训练英文名“Outward Bound”, 其寓意为“一艘孤独的小船, 离开平静的港湾, 去迎接暴风骤雨的考验”。素质拓展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 当时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 后来, 以美国人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为理论基础, 拓展训练强调通过体验从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 以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的逐渐推广, 训练目标也由原来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大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在经济发达国家, 尤其被企业所重视, 是对企业员工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和培养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拓展训练通常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 精心设计包括水上、野外、场地、室内等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内容, 使受训者掌握一定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 开发其心智, 培养团队精神,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常见的项目有信任背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 课程中包括组织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领导能力等管理素质培养的专题教学项目。在西方社会早已把素质拓展体验式训练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的一种载体, 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
四、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特点
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 是借助于心理学、教育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 针对社会不同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教学方法新颖性, 在教学方法上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 其方法灵活, 载体新颖, 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是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尝试的一个过程。二是课程环节生动性, 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课程环节中体现了生动性, 每个课程项目都有历史故事和战争情境作为教学背景, 通过教师现场讲述, 让学生模拟当时的情景, 能很快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角色。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情境中的事物。学生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料, 但又必须马上运用所学知识和现场的工具进行思考, 做出反应, 加以解决, 在这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更深刻的体验。这对于封闭在书本、课堂里的大学生来讲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更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三是现场体验感悟性, 每个教学课程结束前, 学生要进行体验感悟, 学生从这个课程中体验到什么, 学到什么, 感悟到什么, 关键就是这种心灵的震颤所带来的思索。通过教师的回顾与分析, 学生的分享与体验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给学生带来的感受在心中生根、发芽、升华, 使学生将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的收获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中的这种感悟性学习恰好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学习, 而忽略了其内在精神升华的不足。四是学生个体实用性, 当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在与人沟通方面自我意识较强, 团队合作意识较薄弱。而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重点突出的是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从学生个人培养角度讲通过自我挑战和克服困难, 增强了学生的吃苦精神, 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从团队角度讲就是合理组织和运用好团队中的每一个资源, 团队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的科学性。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重点强调做中学, 学中体会, 体会中总结。侧重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学生通过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能很好地弥补自身的不足, 培养一种良好的与人沟通和团队意识。
五、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中除了传授创新创业技能知识外, 更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创新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这与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内容是一致的, 两者共同特点都是为培养学生具备某种素质与能力的教育:即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乐于奉献的精神、合作创新的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 把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理念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为载体, 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到素质拓展课程中。正确认识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在做中学的观点与素质拓展课程重点在于体验与分享, 这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两者都突出了实践与先行。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 从教育方法上起到了新颖的作用, 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 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
(二) 以素质拓展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素质拓展课程内容以围绕创新创业为主线展开, 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体验、感悟、分享三大环节的作用, 以挑战性和趣味性作为课程魅力的展示, 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在课程活动中把创新创业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素质拓展体验式课程有着灵活的教学方式, 可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需要调整授课计划。如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需要学生理解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时, 拓展课程可设计信任背摔、过沼泽和有轨电车等项目。如信任背摔从这个传统拓展项目中对学生个人和团队都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这个项目能使参加的学生明白个体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项目中个体做得再完美, 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撑和保护, 对个人来说一样是失败的。而对团队来说这时就是一份责任感, 如果团队中的成员不全力以赴, 也很难确保这个项目顺利完成。参加体验的学生不但要挑战自身的心理极限, 同时还要对团队的队员有充分的信任感, 让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是创新创业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观念。
六、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 有助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
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通过各种体验式项目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到项目中, 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与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同概念和内容。这与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一样,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身体各种器官都受到一定刺激, 这对学生接收和理解知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与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升华。
(二) 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为载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拓展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在于体验与分享, 学生在素质拓展体式教学中不但能学到创新创业知识, 还可以在拓展体验式教学中通过分享环节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能力, 加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 通过交流与分享发现他人的优点, 接受他人的观点, 在尊重和真诚的环境中, 学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简单、容易得多, 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体验式教学中每个项目中还带有明确的任务性和目标性, 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任务与目标, 加强了学生的任务目标管理的意识。学生在体验项目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分工, 同时对学生理解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有很大的帮助, 积极的反馈对帮助建立人际交往是很有效的, 在拓展体验式项目中有些项目学生是需要不断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 通过项目提高学生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保持平和的心态, 挑战自己, 战胜自己, 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七、结语
本文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 探讨与分析了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可行性。笔者认为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教学方式, 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的课程来传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和欢迎, 更能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某个理念和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于“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几个认识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拓展式教学 篇10
美术学科的橡皮泥教学为孩子们所喜爱, 因为它们色彩斑斓, 造型千变万化。而现在, 基于STEAM教育理念, 我们把橡皮泥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构, 赋予课程强烈的目的性和情景性, 集手脑并用、寓学于乐、自主创意为一体, 可以制作出一个个会讲话、会动作的泥塑动漫角色, 演绎一个个精彩的动漫故事, 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传播, 从而使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孩子们都会是自己人生故事的导演者, 想点小创意, 做回小创客, 让自己高兴, 为自己骄傲。这种基于数字时代的融合课程无疑将对学生产生更加巨大的吸引及影响, 《泥塑定格动画》课程便是在创客式教育价值观引领下, 在美术组与信息组老师的协同实践中孵化生成的。下面就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过程, 来谈谈我们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什么是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就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 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这类动画都是利用人类视觉残留原理制造的, 所以看似简单的动画其实需要拍摄大量的照片。但同时制作定格动画相对来说还算简单而又有趣的, 是孩子们能够轻松上手的创意活动。如图1所示, 就是制作定格动画所需的一些设备。
那么, 如何让我们捏造的橡皮泥角色动起来呢?
制作定格动画的软件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定格动画的拍摄制作方法很简单, 比起我们看过的“猫和老鼠”“功夫熊猫”等动画容易很多。我们只要借助手机、平板、相机、摄像头、摄像机等身边的日常设备, 再用一款好用的工具软件把拍摄出的照片作为素材, 加入音效后期合成即可。图2中是一些常用的定格动画制作软件。
手机、平板端容易上手的制作软件有定格动画工作室 (IOS系统) 和摆拍定格动画 (安卓系统) , 电脑端容易上手的有SAM Animation (免费) , 有Mac版和Windows版本, 当然, 后期随着制作水平和动画精彩程度的提高, 我们也可以使用会声会影、Flash (入门级) 软件, 或者加入一些动画特效, 采用AE、Premiere和Edius等非编软件 (专业级) 来制作。
本课程中, 我们所使用的是平板端的“定格动画工作室”。这款入门级的应用程序, 可以随时随地创建基于橡皮泥角色的高清定格动画影片, 所见即所得的画面, 动画生成简便, 能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分享, 使用i Movie应用程序还可在设备上添加主题、标题及过渡效果。
选择好合适的拍摄工具, 接着就要准备舞台、角色了。
用橡皮泥制作动画角色
为了用橡皮泥制作出各种动画形象, 首先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剪刀、制作工具 (泥塑工具) 、牙签、铅丝、骨架材料等。我们在实践中确定了橡皮泥动画的几种动画形象:几何造型、动物造型、人物造型等。然后就可以根据我们的定格动画脚本创意需求, 开始捏造动画角色了。我们使用了泥塑最基本的手法 (捏、搓、压、切、贴等) , 分步捏出各阶段造型。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下列几种橡皮泥动画的制作方式。
形状渐变法:运用橡皮泥的可塑性逐步改变造型。捏制这类几何泥塑时, 一定要注意泥塑造型的变化不宜过快, 造型转变越细微, 数量越多, 最后的动画效果越好。每一个造型在固定位置上拍摄1张照片, 最后连贯播放, 如图3所示。
增减生长法:根据前一个造型逐步丰富或减少下一个造型, 或者分步制作好整个生长过程, 逐一拍摄, 形成动画时, 好像从地上长出来。这种方式需注意每一个“生长”阶段都要前后一致, 效果才会完美。每个造型都在固定位置上拍摄1张照片, 最后连贯播放, 如图4所示。
运动生成法:抓住每一个造型运动中的关键部分, 或者隐藏造型的其中一部分, 以达到模拟出动物自然的运动效果, 如在水面上下跳跃的鱼等。用这种方式, 需注意抓住每个造型的关键特征, 同时注意大小比例, 可适当运用钢丝等支架, 对图片做后期处理, 这样效果会非常好, 如图5所示。
移动渐变法:画面中的动画角色造型变化不大, 通过主要角色位置移动来制作运动效果, 如在海底来回穿梭的鱼群。用这种方式制作动画, 需要注意每移动一个位置或一个动画造型变化都尽量细微, 同时必须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移动, 并需要拍摄大量的照片, 这样后期动画播放才会连贯自然, 如图6所示。我们主要采用布景和绿屏背景, 这样方便后期制作与合成, 有时为了追求动画效果, 也可以采用实景布置的方式。
另外, 在制作人物动画时, 我们采用了骨架法, 这样使得人物造型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因为有了骨架, 人物的一些动作便可以随着故事脚本的需要而随时改变, 不需要重新捏造另一个动画造型了。骨架制作材料很多, 如铅丝、废旧电线、竹签加强力胶、硬纸板等。其中, 带皮的铅丝韧性较好, 容易塑造各种造型, 是我们常用的材料。这种制作方式要注意, 人物四肢的关节处尽量不要黏附太多的黏土, 这样便于人物四肢的自由摆动, 同时人物重心要低, 可以在脚底安装磁石, 方便人物站立于舞台上做造型变化。
万事俱备, 只等我们拍摄了。
拍摄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的英文名就是stop -motion Animation。字面意思Stop即停住, Motion即动作, Animation即动画,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摆拍法”来进行逐帧拍摄。首先明确拍摄活动中的各个人员分工职责, 导演说“调整动作”, 其中一个同学就摆好道具, 调整好角色的动作, 这样将一个造型画面摆好停住;导演说“预备!”刚才摆动作的同学就马上藏起来 (不然就穿帮了) ;导演说“拍”, 负责摄像的同学就拍一张。这样每摆好一个动作, 定住不动拍摄, 不断循环……这就是定格动画“摆拍法”的要诀了。
定格动画是逐帧逐格拍摄的, 一般对于电视来说是25格/秒, 而电影则是24格/秒。在这里, 我们为了方便计算以24格/秒来计, 如果以一拍二来计算, 也就是每秒要拍12格。所以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同学间要团结协作, 配合默契;要注意同一场景中的道具要固定好, 分解动作要均匀、细小;全景、特写镜头拍摄要心中有数, 要有连贯性, 避免穿帮;拍摄时也要注意光线及镜头的稳定, 后期动画连贯起来就比较自然。
如果使用定格动画拍摄软件拍摄, 如我们使用的“定格动画工作室”APP, 拍完后即可直接生成并观看动画效果, 发现其中几张拍摄不佳, 也可以及时删除重拍。如果是用相机拍摄, 记得要把素材传到电脑上相应的文件夹中, 先保存妥当, 再进行后期合成处理, 加上背景音乐、声音特效, 效果会更好, 详细的后期制作方法本文先不做讨论。
想要让动画更有趣、更有意义, 最重要的就是创编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塑造一些鲜明的角色形象, 制作一系列的道具场景。当然, 定格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 要完成一段动画的创作, 需要影视、文学、美学、动画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还要了解历史、表演和音乐等知识, 是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和培养。所以在整个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中, 我校美术组和技术组的老师各尽所长, 分工协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主讲加助教的“双师同堂”教学模式, 整个橡皮泥定格动画的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将知识技能以更融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泥塑定格动画的有趣在于创造各类逼真的造型, 而“创客”本质上是进行创造、创新的人。我们在本课程实践中采用“创客”的理念和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打造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实现了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学科携手, 协同创新, 共建共享的创客式教育, 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让传统课堂因信息网络技术和“创客运动”而焕发无限生机, 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重构与升级, 从而培养数字时代的学习者与创造者。
寻找变式平衡 拓展数学思维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86-01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基础性学科,其本质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掌握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这一切都需要变通转化。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变通转化的思维意识,引导学生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变式平衡,实现灵活转变,拓展思维空间。
一、找准变量要素,抓住问题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道题学生明明做了很多遍,也都做得非常熟练了,但一旦改动某一个条件要素,学生便陷入困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到底是掌握了题目,还是对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不理解?究其原因,很显然这与教师对习题的引导和机械化训练有关。学生常常做惯了一个习题模式,思维形成了固定的框架和模式,遇到“新面孔”难免会有不适应,导致思维暂时性“短路”。为突破这一困境,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找准变量要素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寻找变式平衡。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6名学生参观书画展出,一共付了门票30元,每个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此时展开引导设计:想一想,如果仿照原有问题的思路,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每个人乘车的费用比参观展出的门票少多少元?根据这样的思维模式,笔者继续追问,让学生变式:如果不从平均这个角度呢?还有哪个角度?学生提出:这6个人参观展出的费用和乘车的费用一共是多少元?
通过对问题的两次变式训练,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培养了从不同角度、多个方向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进行数学思维时学会把握变量要素,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二、结合生活思考,拓展思维空间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数学思考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则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将原来头脑中不成熟的经验及似是而非的概念,逐步建构调整到抽象的理论体系层面,从而建构新知。
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那么女运动员有多少人?”针对这道题,笔者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要怎么解答,而是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你想怎么解答?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列出了如下三种解答方案:第一种方案:45÷9=5(人),5×5=25(人),45-25=20(人);第二种方案:45×(1-)=20(人);第三种方案:45×=25(人),45-25=20(人)。根据教材大纲的编排,并没有提出要学生做出多种解答方案的要求。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三种方案,是非常宝贵的变式训练资源。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将思路整理出来,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思考。
通过课堂中的探究和交流,学生将已有的经验与所学新知结合,思路逐渐清晰,并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等形式,在知识积累、整体改造的过程中,将各种解法进行分析和优化,最终实现了变式平衡,将知识前后串联,达到融会贯通,有效地拓展了数学的思维空间。
三、抓住本质规律,提升思维品质
面对数学教学中的很多难题,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抓住主干,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到属于“1”的那个数学本质规律,抓住简单的数学要素,从不变中找变化,从变化中找不变,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寻找变式平衡。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稍复杂一些的百分数应用题》后,笔者做了这样的习题变式训练:学校有足球60个,(),学校有排球多少个?设学校有排球x个。(1)比排球多20%,60+60×20%;(2)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0%,x-x×20%=60;(3)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少20%,x+x×20%=60.
在这道题目中将条件进行改变,算式也因此有了变化,但问题的关键并没有变。学生只要抓住主干,即单位“1”的量,便可以根据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运用方程来解答,既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建立联系,又能够提升思维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变式练习,寻找变式平衡,让学生变通和转化,这是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拓展式教学 篇12
目前, 许多人对于拓展训练的认识还仅限于企业的内训和员工培养, 对于大学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研究较少。当今的大学生文化知识不断增加, 而肢体运动能力逐步弱化, 缺乏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同时, 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形式单一, 课堂缺乏激情, 拓展训练的特有形式恰好弥补了这一点。拓展训练的方式注重的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对个人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磨练, 增进学生对体育课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认识群体的作用, 改善人际关系, 且可以改善体育课流于形式, 质量低下的困境, 因此, 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奥院公共体育课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广泛查阅了与该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专著等文献资料, 收集了大量的学校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场地、安全教学、师资力量等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了解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 该论文设计学生兴趣调查问卷, 在奥林匹克学院大一、二年级中抽取8个班级发放学生问卷240份, 回收学生问卷225份。其中有效回收率达到:93.8%.
1.2.3 访谈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与体育系全体教师的交流提问, 收集了研究所需的教师配置、建议等资料。
1.2.4 数据统计法
对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出相应的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学生对拓展训练兴趣和参与度情况分析
从表1, 表2调查中可以发现, 56.4%的学生从未参加过拓展训练, 大二参与过的人数比大一略高, 女生从未参加过拓展训练的比例高于男生;就兴趣度而言, 74.2%的同学对拓展训练很感兴趣的, 只有10.3%的同学对拓展训练不感兴趣, 这为拓展训练方式教学进入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n=225)
(n=225)
(n=15)
通过走访结合调查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于拓展训练的内容感兴趣, 但没有参与其中, 但希望体育课采取拓展训练式的活动形式, 对此有所期待。
2.2 硬件设施分析
奥林匹克学院尚未开设拓展训练, 由于一整套高空与地面的设备需要投资数十万元, 另外还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与教练, 高昂的投资目前是全面开设课程的重要限制。奥林匹克学院本身没有配置拓展训练的专门性器材, 对拓展训练课程的开设是个难题。但拓展训练对团队配合的要求与组织方式是体育课可以充分借鉴的方法。
2.3 师资力量分析
教师的拓展训练知识水平、教学水平、自身的技术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会对学生的拓展训练技能掌握产生很大的影响。专业不兼容, 会导致教学效果存在差异。奥林匹克学院目前在师资配置上存在着一定缺陷。
调查表明, 目前奥林匹克学院有体育教师15人 (12男3女) , 多数为球类和舞蹈类专业, 并没有专门拓展训练专业的教师。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奥院没有专业的拓展教师, 但是有50%的教师具有拓展训练的技能, 很多教师有一定的拓展教学的经验, 所以目前奥林匹克学院在拓展训练教学的师资方面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但是结合大型器材的专业仍欠缺, 如果将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引入公体课, 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非专业的教师兼任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
2 . 4 足够重视、但经费不足
调查表明, 奥林匹克学院领导大部分赞成将拓展训练教学引入体育课;态度一般和不赞成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费用两大因素的考虑.第一, 设备引入后, 课堂安全保护需要严格培训, 设备需要严格测试, 另外, 能否投入经费是重要影响因素, 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并改革。
3 结语与建议
3.1 结语
(1) 奥林匹克学院大一、二年级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过拓展训练, 但是对拓展训练的兴趣浓厚。
(2) 教师配置基本能够满足教学, 对于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课教学也表现出高度的认同, 只是目前缺乏正规的拓展训练场地和设备资源不足。
(3)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拓展训练式的团队组织形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3.2 建议
(1) 在教师和学生中加大宣传力度,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观念, 借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契机, 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体课教学中去。
(2) 拓展训练并不是简单的游戏加上娱乐, 高质量的训练课要求教师队伍具备多种专业技能, 对身体素质和应变能力有较高要求, 需要对师资队伍进行优化。
(3) 体育课教学中首先可以开展一些简单易行、危险性比较低的项目, 积累经验, 然后再逐渐拓展提高, 循序渐进。同时, 要因地制宜, 根据现有条件设置项目和情境, 逐步开展。
(4) 充分论证并考评教学效果, 增加投入。
摘要:目前, 在全国大多数高校中, 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 例如足篮排、乒羽网等等, 这些项目已经难以满足95后同学的运动需求, 他们更希望接触一些新鲜的并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在这种大环境下, 部分高校在公体课上加入了拓展训练内容, 但并不普遍。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是一所以体育、艺术为特色的院校, 而且还有部分普通类学生, 生源多样化, 对其进行个案研究,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针对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一、二年级公共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拓展训练,公体课,奥林匹克学院
参考文献
[1]赖新明.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课程的综述研究[J].商情, 2011 (24) :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