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

2024-07-29

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共11篇)

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 篇1

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显现, 强调学生个体的体验、感悟。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 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教学流程, 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 语言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建构系列体验式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符合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规律, 即语言的学习应该是主体 (学习者) 与客体 (环境) 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长期以来, 忽视该规律且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来说, 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其开拓性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知识进行重新编排, 然后按照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其特点是不用考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只讲解与教学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 因而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其将思维能力培养与建构主义教学相结合, 既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体验式教学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 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 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 以学习者为主体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体验式英语教学中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 通过交际情境和实际应用, 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并学会如何运用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语言。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交际教学的原则, 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操练英语,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动脑筋, 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导入者、助学者、信息输出者和信息反馈接收者, 使课堂教学从“传授式”的模式向“体验式”模式转变, 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二) 与教学任务相融合

体验式教学活动应尽量包涵全面的课程知识点, 有助于对学生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体验式教学倡导在应用情境中教授知识与技能。所以, 活动设计应包括所授课程的大部分教学内容, 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应该覆盖所学课程的主要知识并做适当的拓展, 使学生既可以完成知识体系的课程学习, 又能扩展和延伸所学的语言知识。

(三) 设计和引导体验活动的开展

在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下, 教师的角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虽然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需要学生的亲自体验和感悟, 但是教师是情景的设计者和学生活动的引导者。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分析, 对情景进行设计, 并为情景做必要的准备, 如图片、音频材料、视频材料、道具等大量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体验和实践进行引导, 调控教学节奏, 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活动结束后, 对学生形成的认识和抽象概念进行提炼、归纳、总结, 为进入新的情景和实践做相关的准备。

(四)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 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吸取知识技能, 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 笔者认为,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 自主能力越早形成, 学生的学习收益越大。在英语教学中, 应针对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 这和传统的教学有根本的区别。

(五) 制定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任务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体验式教学应多采用自评、互评或竞赛的方式, 对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表现出来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进行系统考核。首先, 要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 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促。其次, 要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除了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外, 还要对小组学习过程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 强调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 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 所以在体验式英语教学中要强调和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 符合体验学习圈的循环理论。通常体验式英语教学在实践中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 教学内容的拟定

教学时, 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读体验, 使学生有所感悟, 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进行分析, 深入研究,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点以及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是如何基于教学内容制定的, 教学内容是如何支持教学目标的, 这都需要教师的深思熟虑。

(二) 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和出发点, 以教学目标为方向,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情境。根据情境体验的实现途径的不同, 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途径。一是通过英语课堂活动来体验;其次是通过语言氛围和环境来体验英语;第三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的途径促进英语的体验。不论是哪一种体验的途径, 都应遵循以下规律:

1.教学目标的指向性, 即所有的情境设计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

2.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这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调动的关键。

3.语言学习者的主体性, 情境体验的主体是学生, 老师是情境体验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4.语言学习的交际性, 强调语言使用的真实环境和实际的交际意义。情境体验和语言实践是为了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5.思考性、感悟性和反思性。在学生体验实践后, 应该有思考、感悟和反思, 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概念。

(三) 教学材料的选择

根据情境的需要, 各种材料的准备是不可缺少的。首先是语言材料的准备, 如词汇、阅读材料、语法点。其次是情境材料的准备, 如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材料、多媒体课件制作、道具、场景布置等。材料的准备要充分, 尽量营造出原汁原味的真实的语言环境, 能够让学生不知不觉间融入情境。这样的体验才会对学生的情感有深层次的触动。而且, 情境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要体现规律性和可感悟性原则, 要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 反思和感悟与归纳、总结, 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的意义构建。

(四) 教学体验的诠释

情境体验时, 学生是绝对的主体, 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的各种教学体验活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仔细观察学生, 调动学生的情绪, 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消除学生的畏难和焦虑情绪, 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 把握课堂节奏, 使学生的体验触动情感。在体验阶段, 关键是要使主体 (学生) 与客体 (情景) 相互作用, 在真实交际情境中应用语言, 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悟。

(五) 教学反思的归整

学生在体验学习后, 应该学会抽象概念, 将在体验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和感悟进行归纳和整理, 发现语言交际的规则, 实现语言的意义建构。为此,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 这样既可以共同提高, 又可以将体验的结果最大化。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纳、整理,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学生根据老师问题, 运用体验和归纳的语言点进行实际运用, 教师进行评判和纠正。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课后通过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进行语言应用。其形式可以多样, 可以写一篇文章、造句、编写并进行对话等。这样既实现了语言点的实践和巩固, 提高了交际能力, 又可以进行新的体验, 进入新一轮的体验学习圈。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努力将体验教育融合于常规的英语教学中, 发挥其主体作用。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 使教学氛围与学生文化体验相结合;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 使课外活动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热爱每个学生, 促其主动争取成功。一方面让学生在体验中得以学习, 另一方面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 篇2

2009年8月31日《乡村纪行》栏目改版了。

随着南阳市宣传系统“三项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南阳电视台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过程中,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媒体的责任、关怀和担当体现在节目运作之中。使我们的报道参与生活的层次更深、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能鼓舞人心、能满足广大农民朋友诉求愿望的舆论平台。基于这样一种考虑,2009年南阳电视台对《乡村纪行》栏目进行了全面的改版。经过紧张的筹备,改版后的《乡村纪行》在8月31号正式复播。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将使农村逐渐摆脱传统的生活模式,进入一个和谐平等的新时期。同时,他们也渴望有一个能进入公共视线、享有与城市居民对等的舆论平台,以缩短与现代生活方式对接中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距离。媒体对此责无旁贷!有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为《乡村纪行》的架构拓展了新空间。新版《乡村纪行》在保留部分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信息播报、村里村外、乡村大喇叭、消息树、乡村博客等内容,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注重服务性、时效性和思想性。反映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新时代农村和农民的新形象、解读对农政策、剖析农村经济动向和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盲点误区,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为农民提供实用信息。在更加细致的服务中,打造南阳电视台对农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乡村纪行》8月复播时,正是南阳夏粮入库、烟叶收购的季节。

我们及时报道了国家关于小麦收购的一系列政策,国内、国际市场上小麦的价格、品级,国家关于烟叶买卖的法律法规等内容的消息。同时,还针对农民提出的收购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现象进行跟踪。采访的《拖欠粮款为哪般》播出后,当地政府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尽快拨付购粮款,彻底解决了拖欠粮款问题;我们在《卖烟闹出的烦心事》中,对四位农民由于不懂政策而导致的卖烟纠纷进行了引导。同时宣传了国家的政策法规。后来通过与收购部门沟通,解决了这四位烟农的问题;蒲山镇养鸡户遇到销售上的困难。经过《乡村纪行》的呼吁,第二天该农民就打来电话,说他的鸡子销路问题解决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选题几乎每期都有。解决了农民的问题,沟通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相互理解。看到老乡们满意的笑脸,我们深深体会到记者的职业道德不仅仅表现在遵守采访纪律、严于律己等方面,更体现在记者的行动代表着一个媒体的责任、使命以及优化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上。

为了更好的提升《乡村纪行》栏目的影响力,我们的记者付出了辛劳和努力。全科室共有十名编辑记者,他们既是摄影记者又是司机;既是文字编辑又是播音员还要担任后期制作的任务,由于各县市新闻宣传部门没有承担向《乡村纪行》送稿的任务,每周60分钟节目的制作量全部由科室承担,每个人几乎都是今天回来发稿,明天一早又接到新任务。科室主任赵俊伟岳母病危,晚上陪护白天回到办公室处理工作;副主任赵志高、曹红阳孩子小,总是打个电话让家里老人把孩子接回去就又走了;记者闫阳借朋友车采访,天黑撞在了道路的石壁上;刘蓓蓓高烧还没退,在接到任务后一声没说就赶到了现场……

在经费和车辆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采访记者们从不在老百姓家里吃饭,都是自己掏钱在路边店吃一点,车辆不足记者们借朋友的车……。新版《乡村纪行》从8月31号复播——9月23号,共播出11期,每期20分钟。一经播出,立刻在广大农民朋友中引起强烈反响,南阳电视台的热线电话,当天就从以前的每天30来条。猛增到每天80条。

关注新技术 拓展新空间 篇3

6月8日,在无锡召开的“五爱杯”2013全国纺纱器材技术应用研讨会上,新型纺纱技术的交流和应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纺织企业代表受益匪浅,为企业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提供具有实质意义的技术性指导。

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品种开发、优质低耗、节约用工、降低成本”,并结合近年来推出的各种新型纺纱牵伸元件器材,组织有代表性的先进企业进行技术经验交流。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出席会议并讲话。

新型牵伸技术值得关注

纺纱牵伸技术是棉纺工程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十多年来的牵伸技术进步,为改善提升纱线品质,缩短生产流程,为行业纺纱技术走向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目前涉及的牵伸技术主要分为四种,分别为通用牵伸新技术、特色牵伸技术、另类牵伸技术以及相关色纺新技术。

“这些与牵伸相关的新技术带来了纱线质量提高和用工水平的提升,也推动了劳动强度和工作量的下降,以及投资成本降低,推进了纺纱技术现代化的进程。”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桂亚夫进一步指出,目前涉及牵伸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不仅带来了产品质量的变化和提升,还为纺纱缩短流程、高产、高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桂亚夫还表示,在牵伸技术中,要重点关注异类新思维带来的牵伸新技术,研究特色产品个性化牵伸技术,这对行业开发新产品,拓展新空间,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新技术产品和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是未来市场的重点产品。”桂亚夫说。

国产胶辊胶圈日益完善

当前国内纺纱胶辊、胶圈行业经过几十年的竞争发展,其品种和品质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升,在国内市场已占主导地位。

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无锡二橡胶自上世纪50年代首创发明棉纺用牵伸胶辊、胶圈,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上世纪90年代率先研制成功国产棉纺用WRC-965不处理胶辊,同期还开发成功了多层结构纺纱胶辊,铝衬套结构胶辊等产品,优化了胶辊结构,确保了软弹性胶辊推广应用,当时在国内形成了纺纱技术革新新高潮。

“历经十多年,该产品不断完善、更新,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德平介绍说,目前该公司新推出的不处理细纱胶辊、并条辊等产品性能优良,深受客户好评。

国内胶辊、胶圈产品的日益完善也得到纺纱企业的认可。“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选择国产产品,因为不仅价格低廉,品质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山东基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部门经理沃光辉对记者说。

专件器材相关技术待提高

国产胶辊胶圈虽有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相比,依然还存在着差距。

“在生产要求较高的纱线时,国产胶辊、胶圈与进口胶辊、胶圈相比,无论是成纱质量水平、使用寿命,还是适应高速、高产等方面,尚有差距。”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郑兵举例说,在使用寿命方面,国产胶辊使用寿命只有进口的1/3。

除此之外,郑兵还介绍说,当在细纱锭速达到2万转/分左右时,国产胶辊会出现铝衬和橡胶脱离而产生皮辊机械波。

郑兵认为,当前国产胶辊、胶圈应具备走熟期短、使用寿命长、通用性强的条件,不仅内外表面摩擦系数要均衡,而且整圈要实行“三位一体”技术,使得运转同步『生好。此外,胶辊、胶圈还要在重定量、大牵伸、小动程的情况下进一步突出抗缠绕、抗磨损、抗破损性能,不但要适应生产中低档纱线,而且还要适应生产高档功能性纱线以及差别化纤维纱线的综合性能,同时还要满足用户一次性装机、免清洗的纺纱使用要求。

“除了提高胶辊胶圈自身的应用技术外,还要应用纵横贯通理念提高与胶辊胶圈有关的应用技术。”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专家倪士敏补充说。

三个理念不可缺

在此次会议上,很多企业在纺纱技术的运用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对纺纱专件器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思路。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良仲指出,针对目前纺纱技术的难题,专件生产企业与纱线企业应联合组织攻关活动,共享成功经验和探讨疑难问题,一起解决影响纺纱质量的难题。

“纺纱专件、器材在成纱质量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部门主任蔡东华也表示说,合理优选纺纱器材能有利提高成纱质量,各纺纱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搭配纺纱器材,找出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最佳搭配。

朱北娜也在会上强调说,纺纱专件器材在当前应围绕三个理念来发展。一是要具有技术不断创新的理念,二是要具有为客户服务的理念,三是要具有产品定位高端的理念。

棉市动态:全球棉花库存压力略减

近日,美国农业部调减了2013/201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估数据和全球期末库存预估数据,全球棉花的预期库存压力略有缓解。但美国农业部调高了中国全球期末库存数据,显示我国棉花价格压力仍大。不过,中国下年度继续按照20400元/吨的价格敞开收储,且当前中国市场上可交割棉花不足,短期将支撑价格偏强运行。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6月份棉花供求报告,2013/2014年度预计全球棉花产量2550.9万吨,较5月数据减少14.3万吨,消费2398.8万吨,较5月数据减少5.5万吨,全球棉花期末库存调减了5.5万吨,为2013.7万吨,这比2012/2013年度增加164.5万吨。全球期末库存消费比将达到83.95%,高于2012/2013年度的78.57%。

中国方面,2013/2014年度将继续供大于求。预计中国棉花产量740.3万吨,较上5月数据持平,消费783.8万吨,较5月持平,但期末库存将增加到1283.1万吨,较5月增加16.3万吨,较2012/2013年度增加194.3万吨,中国期末库存消费比将创新高,达到163%,高于上年度的138%。

nlc202309051311

由于2012/2013年度中国大量收储,且储备棉不能用于期货交割,当前可现货市场上可交割棉花较少,刺激了市场做多热情。国家下年度继续以20400元/吨的价格敞开收储,也给了多头以信心。

按照国家已经出台的下年度棉花收储预案,国家将继续按照20400元/吨的价格敞开收购棉花。2012/2013年度,在国家20400元/吨的收储政策下,国产大部分棉花进入国家储备,最终国家累计收储650万吨,按照全年741.2万吨产量计算,达到我国全年棉花总产量的87.6%。这也造成了当前市场上可交割棉花资源有限。

尽管美国农业部报告严重利空棉花市场,但由于中国收储政策的影响,郑棉下跌空间有限。而且当前可交割现货棉花少,对棉花有利多作用。下年度国家继续以20400元/吨敞开收储,郑棉期价或维持震荡偏强运行。

(上海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分析师见惊雷)

行业资讯:《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近日,由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主持制订的《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是我国纱线类标准中为数不多的国家标准之一,2009年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2010年由南通双弘主持起草,根据标准制订程序,先后经过数据采集、形成了标准草稿,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评审、标准报批等阶段,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2月正式发布,2013年6月1日标准正式实施。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国家标准具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该标准起点高,标准与目前最新的USTER公报国际标准同步制订,并均为首次制订,可相互衔接,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第二,该标准包含纺纱方式较多,首次在国家纱线类标准中融入了传统环锭纺,以及先进的紧密纺、赛络纺三种纺纱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第三,该标准考核指标较全,与常规纱线标准相比,增加了常发性千米粗细节纱疵,具有很强的全面肚。(李维)

浙江宏扬集团ERP项目持续深入

自2012年9月浙江宏扬集团有限公司启动ERP项目以来,企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项目深入实施。近日,该集团信息部对仓库人员进行了仓库模板的总结性培训,软件公司已将仓库模块的相关文件交付信息部。目前,该集团下属公司宏宇纺织、英伦纺织的条形码系统已顺利上线。

据悉,条形码是仓库模块最后实施的一项工作,条形码的运用主要分为4个步骤:条形码打印通知,条形码的打印,条形码的粘贴,条形码的扫描、入库。条形码系统管理作为ERP项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计算机可以自动阅读识别,快速、准确,减少人为的错误输入。系统获取产品信息后,能对产品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实现生产数据与管理业务的无缝连接,有利于经营活动的高效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田甜)

湖南康宇纺织赛络紧密纺竹节纱投产

日前,湖南康宇纺织有限公司赛络紧密纺竹节纱系列产品正式投产。

康宇纺织公司从筹建开始对所生产产品做了周密市场调查,着力研发赛络紧密纺竹节纱系列产品,为国际、国内生产高档牛仔布和高密府绸、衬衫面料的客户提供优质纱、布原料。公司配置了国内外一流的纺纱锭3万枚,高档剑杆布机200台,可年产高档服装面料500万米、赛络紧密纺竹节纱13000吨,预计年产值3.8亿元,可上缴税金950万元,安置就业800余人,项目总共投资1.2亿元。(舒畅)

新疆睿盛纺织与中国彩棉共建新项目

新疆睿盛纺纵有限公司与中国彩棉集团共建的紧密纺项目前落户新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双方计划斥资4亿元建设二期总计10万锭紧密纺项目,计划明年6月底前投产。

石河子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棉纺织生产基地,目前年生产优质彩棉总量达1万吨。位于石河子的新疆睿盛纺织有限公司在国内行业整体处于低谷的环境下,坚持技术创新,立足高端市场,实现了企业效益的稳步提升。该公司此次与中国彩棉集团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当地棉纺行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王超)

帛方纺织多措施严控特种纱质量

近日,帛方纺织有限公司纺纱三车间新上的特种纱品种,质量要求高,生产难度大。为配合车间做好该品种的生产,生产部试验室制定了专门针对该品种的一系列措施。

生产部门要求各工序上机按制定的工艺标准严恪执行,达不到要求不能开车,产品成功上机后,最重要的是保持质量的稳定,试验室从试验标准及试验周期入手严密监控产品质量,适当提高测试标准,扩大试验范围,上下工序质量控制环环相扣,严密把关。

目前,该品种质量稳定,生产正在顺利进行中。(王海珍)

“城镇化”:拓展发展新空间 篇4

潜力:将起长期带动经济增长作用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高增长后, 又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率先企稳回升。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 下一步如何拓展发展空间?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 提高城镇化的持续投资将起到长期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尽管中国城镇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约10%提高到大约45%, 但与发达国家78%和世界平均49%的城镇化水平相比, 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厉以宁算了一笔账:今后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30年以后, 城镇化率大约达到75%。要知道, 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将是多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此外, 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 还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带来消费扩大, 促进社会和谐, 可谓一举多得。

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当前, 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专家认为, 这一规划符合中国国情, 有利长远发展。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 从中国国情看, 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 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

“从长远看, 小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 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 对于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全国政协常委陈凌孚说。

历史经验表明, 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109个镇的调研, 近20年来, 有58%的农村劳动力在镇域范围内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亮点: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被认为是此次会议上的亮点之一。

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住房、社会保障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然而, 原有的城镇户籍制度让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望而却步, 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有关专家指出, 此次中央提出的重大举措, 将使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能进城, 稳得住, 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 并推动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最新消息, 这项措施即将付诸实施。他们将会同有关部门, 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 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 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稳妥: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到“推进城镇化”时, 除冠以“积极”一词外, 同时还强调了“稳妥”。

有关专家指出, 这一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要坚决防止缺乏规划, 一哄而上, 造成经济波动、社会动荡;要坚决防止因外来人中的增加, 而城市配套设施和管理跟不上, 造成城市就业、住房等压力过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谈到城镇化进程时建议, 由于各地情况差别较大, 应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在城乡统筹、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型方面进行更多试验, 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 篇5

经验做法

着力围绕吃、住、学、乐,充分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帮助农村寄宿制学校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

吃在学校解食忧。积极争取中国关工委、中国安利公益基金会等支持,利用“困难留守儿童补助金”等项目,大力实施“春苗营养计划”,建设一批示范项目,结合“村校共建”、“家校共建”等形式,集中解决“吃”的问题。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试餐、陪餐制度,让学生安全、放心用餐;认真研究儿童的饮食结构,科学制定一周五天食谱;专门成立膳食委员会,每月集中反馈问题。

住在学校受关爱。成立由教职工组成的关爱组,确保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得安全,住得温暖;建立卫生室,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学校宿舍、厕所、浴室等环境和条件;开通“亲情视频”、“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与千里之外的家长“零距离”交流;村“五老”联合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及时掌握学习、生活、情绪等情况;采取“同一个寨子的寄宿生由一人(家长轮流)接送”方式,减轻家长负担;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交流;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亲人就在身边,消除孤独感。

学在学校长知识。根据“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的要求,积极推行多门类的文化艺术特色课程;积极创建学校“梦想中心”,开设梦想课程;采取不同方式从德、能、勤、绩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利用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开设“四点半学校”,对留守儿童“一对一”辅导,有效解决部分家庭辅导子女学习难的问题;配备电视机、图书、文体器材等,让留守儿童学习渠道畅通,全面发展;建立棋廊、体育走廊、英语角等文化长廊,丰富文化生活。

乐在学校感幸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或青少年文化场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之乐、生活之乐、成长之乐;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探索“四步导学(自主研习、合作究疑、适度拓展、评价巩固)”模式,让课堂呈现“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每天组织开展球类、歌舞类等课程,丰富课余生活;充分发挥村(校)关工委中村“五老”人员与学校教师特长,成立朗诵、合唱等兴趣小组,结合民族特色,开展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民族风情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受到艺术魅力的熏陶感染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主要成效

进一步增强了幸福感。全州各中小学组织开展文娱、体育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使留守儿童体验“五老”和集体的温暖,感受党和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爱,弥补亲情缺失,增强了农村学生幸福感。

进一步弥补了失落感。通过这项活动,一些留守儿童心理失衡、性格扭曲的问题得到了缓解,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安全问题明显减少。同时,坚持“三优先”、“五必访”活动。即对留守儿童优先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接受社会资助、优先获得“结对关爱”;做到情绪不好、身体不好、成绩不好、迟到早退旷课、同学间争吵必访,“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进一步彰显了责任感。创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方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丰富了家校共育经验,让教师乐于操心、留守儿童舒心、打工者安心、政府放心、社会满意。

2014年9月,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贞丰县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会指导并指出,“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有效探索,是适民情、顺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是实实在在的希望工程、德政工程。并表示将在全国30个民族地区进行宣传推广。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新尝试 篇6

教师要低年级学生积累《木兰诗》的片段:A教师没有作任何交代在黑板上抄下了“昨夜见军贴,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让学生不断地诵读;B教师则在教学《木兰从军》这一课时, 结合文中“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朝廷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父亲年老多病, 无法出征。弟弟年幼, 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花木兰说服了全家人, 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的句子, 让学生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在读熟这段文字的基础上, 请学生说说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当学生弄懂原因后便趁热打铁说:“我们现在的课文是用这样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的, 而古代的《木兰诗》是用‘昨夜见军贴,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出示以上诗句) 这样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请你快速记忆, 看看你能否用古代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 (即试着背出这段话) ?”

理性反思:显然, A教师的拓展积累是叫学生不动脑筋地记诵, 已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 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学生记住的这些语言充其量也只是符号而异, 这些符号由于生吞活剥, 势必在学生的头脑中如过眼烟云, 怎能在心中留痕扎根呢?这样的积累意义又有多大呢?

而B教师的拓展积累则是借助课文这个载体, 找到了课文与拓展积累的洽接点 (都是写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 , 进行了积极的重建 (以文化诗, 实现了诗文共融) , 使得拓展积累的对象 (《木兰诗》的片段) 成了有源之水, 此时, 机械的文字活化了。这种集语文阅读与拓展积累于一体, 把理解、感悟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现代文强化形象感悟的记诵, 势必使学生动力飞扬。

语文积累与动物反刍有类似之处, 对某一作品的理解、感悟、借鉴吸收很难一次完成, 往往要随着阅历的增长多次反复。因此,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以文化诗强化形象的感悟, 不失为智慧之举。

二、以情造势, 点化心灵的感动

现象扫描: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 教师带领学生在品读桑兰面对不幸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动的同时, 尝试着和学生一起编《坚强是什么?》的小诗, 教师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出示了一首与学生一起编写的相对完整的诗让学生诵读:

坚强

坚强是什么?

是戴着固定套

也不肯掉落的眼泪

坚强是什么?

是忍着剧痛

仍轻轻哼唱的歌谣

坚强是什么?

是完成简单动作后

大汗淋漓的劳累

坚强

是承受一切的微笑

坚强

是相信自己能行的信念

当学生在一遍遍诵读中强烈地感受到坚强的内涵后, 教师动情地说:“桑兰之所以那么坚强, 那是因为她始终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同学们, 你们愿意来读读桑兰的心声吗?谁能把桑兰的心声背出来, 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理性反思:“文章不是无情物”, 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教师让学生品读桑兰面对不幸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及语言的语句时, 把桑兰坚强面对不幸的情感挖掘出来了。通过品读, 使文本中那些准确传神的、充满灵性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心中敬佩桑兰的情愫。敬佩桑兰其实就是敬佩她一种坚强的精神, 那么这种坚强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二度创作”———编写《坚强是什么》的小诗, 在这“二度创作”中, 学生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 再一次获得了情感上的感动。情感是人行为的动力, 此时让学生诵读自创的小诗, 定能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 乐学”的欲望, 当然积累的效率想不高都难了。

“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语) , 做任何事, 都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若能把握文中的感情激流, 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找准拓展积累与文本相洽接的情感因素这个支点, 那么, 我们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拓展积累的内容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 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当然, 这种以情造势、用情引之的拓展积累也不再是向学生枯燥灌输的过程, 而是成了点化和润泽学生生命、激发学生生命灵动与飞扬的智慧舞台。

三、化入为出, 激活学生的倾吐

现象扫描:《世界真美呀》这篇课文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叠词:黄乎乎、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教师在教学时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词语 (出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黄澄澄、红通通、白花花、红艳艳、绿油油、金灿灿、白茫茫、紫微微、黑乎乎、鲜红鲜红、碧绿碧绿、金黄金黄、火红火红、瓦蓝瓦蓝等) , 请大家把这些词读准, 读出韵味来。等学生体会完课文后, 安排了这样一个习题:“小鸡要去环球旅行了, 现在, 它来到野外 (多媒体上显示各种色彩艳丽的景物) , 发出赞叹:世界多美呀!) 的,

的, ) 的…… (出示上面的句式) ”

理性反思:这里的拓展积累最终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的习题设计用感性的语言描绘引入学生的生活情境, 沟通学生已有体验, 为学生内心积累提供了开放灵活的运用环境。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激活词汇、运用词汇的同时, 将头脑中储存的词汇创造性地加以重新构建, 形成整体, 从而增强了词汇积累的“有效性”。

总之,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我们除了依托文本进行一些词汇的拓展积累外, 还应设计一些强化实践性的习题, 帮助学生将“已知道的”投入周转, 强化积累的输入与输出, 有效激活词汇“内存”, 让学生的词汇积累价值产生质的飞跃。只有这样, 拓展积累的内容才会魅力四射, 拓展积累的过程才会有一种羚羊挂角、大雪无痕的玄味。

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 篇7

一、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十二五”以来, 江苏通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外贸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进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一般贸易方式比重逐渐扩大, 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开放空间不断拓展。在整体外需低迷, 江苏外贸整体下滑的形势下, IT、船舶、光伏等传统优势行业作为我省外贸出口的龙头, 成为全省外贸发展保持稳定的基石。但同时, 江苏对外贸易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外商投资企业仍是江苏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导致江苏出口产品整体附加值不高。第二, 新兴市场规模虽有所扩大, 但占比仍然偏小, 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下行风险较大的情况下, 我省对新型市场的贸易往来受到冲击, 进出口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 引发贸易摩擦的风险会逐步提升。第三, 出口缺乏新的优势产品, IT、钢材、船舶及光伏等产品占比超过65%, 贸易风险度有所提高。第四, 进口产品中, 大宗原材料占比偏高, 由于大宗原料产品价格持续下滑, 导致我省进口呈现量增值降的问题。

利用外商投资情况。江苏省外资结构不断优化, 逐步从以制造业为主的重资产投资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轻资产投资转型, 其中融资租赁等类金融行业增长迅速。制造业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智能电网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速达到60.7%、79.9%和76.03%。但需要注意的是, 受供地能力受限, 环境承载力下降, 劳动力和高层次人才存在双缺口, 综合商务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江苏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速度均有所下降, 此外, 还表现出一些结构性问题。制造业领域缺乏引领性和关联性大的大项目, 持续增长难以维系。

境外直接投资情况。近年来江苏境外投资快速增长, 第三产业仍是境外投资的首选产业, 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第二产业增长快速, 有色金属冶炼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增长迅猛, 同时非贸易型境外投资项目、获取技术及装备并购类项目增多, 数据服务等新兴、前沿类不断涌现。从投资主体看, 民营企业发挥了境外投资的主力军作用, 境外并购活跃度明显提升, 园区等整体开发及资源类项目势头良好。同时, 江苏企业“走出去”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对境外投资的规划引领和导向作用不显著, 长期形成的贸易优势对对外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大多还是自发的, 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宗旨或目的、或者与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联度不够。第二, 从投资动因看, 目前江苏资源寻求型的境外投资对资源在当地的深加工重视不足, 与发挥我省优势产能结合不够, 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 与国家层面的双边多边投资协定融入不够, 国家在五大洲累计建立了超过180个多边双边投资协定, 但江苏境外投资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亚洲区域。

开放经济载体建设情况。江苏是我国开发区兴办时间早、发展快、规模大的省份之一。总体看来, 无论是从发展规模和速度, 还是从质量和效益看, 江苏开发区在全国都走在前列。截至2015年底, 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31家, 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4家, 省级开发区87家。全省各类开发区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 创造了二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分之二的工业增加值, 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开放型经济重要的载体, 开发区在产业空间上还存在不足。首先, 区域分散, 优化整合不够, 产业结构同质化。常常引发各开发区土地价格、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之战, 导致资源浪费, 收益下降。第二, 开发区的创新能力不足。研发经费投入总体不高,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不足2%。从开发区创新绩效来看, 全省高新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不到50%。

二、新时期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来看,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国际贸易环境处于低迷状态。美国经济复苏缓慢, 高失业、低增长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成为常态。另一方面, 美国主导的区域协定安排正打破现行国际经贸格局, 全球博弈重心开始由市场转向规则, 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拓展。金融危机后, 投资获利空间收窄, 投资风险剧增, 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供应趋紧、融资困难、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多重压力, 不少欧美企业投资行为趋于谨慎, 投资意愿和能力明显下降。同时, 在经历了危机的沉重打击和长期经济下滑之后, 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相继提出回归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再造战略, 不少发达经济体鼓励本国资本回流。创新制度和体制的完善, 成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环节, 加速推动了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成为一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全球竞赛, 全球制造业分工布局向有利于发达国家方向倾斜并深度调整。其他新兴经济体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面临的引资竞争更趋激烈, 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通过调整吸引外资政策以及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从国内来看,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 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开放经济发展战略, 是提升对外开发水平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 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流域经济带战略的交汇点和重要节点, 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目前开放程度最高的战略。“一带一路”将促进省区之间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这是新常态下江苏全面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深度融入全球新一轮经济循环的重大历史机遇, 也形成了倒逼压力。

三、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增强外贸发展内生动力, 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

做优做强一般贸易。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 支持拥有知识产权、品牌、营销网络、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加快优势产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促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加快智能电网、传感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海上风电、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集聚区建设。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机制,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产业。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带动技术、设备、散件、原材料的出口。

加速发展服务贸易,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 鼓励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科技服务等价值链高端发展, 重点培育通信、金融、会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传媒、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巩固和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发展物流、旅游、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贸易, 推进中医药、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体育等新兴服务出口。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 以及离岸贸易、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新型贸易业务。

持续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延伸加工贸易增值链, 由简单加工转向精深加工, 从低端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等环节延伸, 增强本地配套能力, 提升加工层次和附加值。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大型成套设备等新的拳头产品,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出口品牌。重点推动轨道交通、电力通信、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化工设备、海工船舶、节能环保装置等大型成套设备及标准输出, 引导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市场。

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加大战略性资源要素的进口, 特别是中亚、西亚、东盟等地区油气、铁矿石、煤炭、木材、有色金属等资源产品进口。鼓励高端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的进口,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适当扩大生活消费品的进口, 畅通商品进口渠道, 稳步发展进口商品直销等新型商业模式。对鼓励类进口商品实行税收减免, 对急需的高科技产品、资源性产品实行零关税并免征增值税, 增加特定商品进口口岸。借鉴自贸区的经验, 探索开展汽车平行进口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 聚焦利用外资新领域, 提高引资质量和效益

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借鉴、复制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和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 进一步拓宽外国投资者投资服务业的领域和行业。重点发展为先进制造配套的金融、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引进外资与引进先进理念、关键技术、高端人才紧密结合, 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突破以绿地投资为主的单一利用外资方式, 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 加大间接利用外资力度。支持外资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 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 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

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以优势品牌和产业为依托, 加快引进和集聚国外高端要素, 放大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 从跟随性的技术模仿转为利用国外创新资源开发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变被动嵌入国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主动吸引国外资源融入以我为主导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提升境外投资水平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的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制定和完善国际化发展战略, 推动对外投资从以市场开拓为主向提升全球价值链控制力转型, 突破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 提升本土企业跨国经营、并购、研发能力。对列入本土跨国公司培育工程的骨干企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项目清单的重大项目以及境外承载平台建设工程的园区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发挥政府性投资基金的作用, 设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吸收社会资本参与, 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引导基金, 支持我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提升中小企业境外投资能力。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 为龙头和骨干企业提供行业配套零部件和服务。鼓励企业“抱团”组成产业链联盟进行优势互补, 形成发展合力, 打造“江苏制造”品牌。将政府间的各项交流合作与企业的市场化运营结合起来, 以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贸易、承办项目等, 带动产业外向型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 授予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 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 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和人才支持。

推动“走出去”与省内产业发展双向促进。根据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采取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 同时配合减免税和出口退税等不同的政策。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审批手续, 完善对外承包工程管理, 为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创造便利条件。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产能”与产业“走出去”战略有机衔接, 鼓励和支持富余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结合起来, 促进我省产业的梯度转移, 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产业的国际产能合作, 带动设备和资源的出口, 为省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

(四)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推动开放经济载体升级

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挥区位优势, 推进产业集聚,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 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提升全省开发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以及冶金、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层次水平, 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开发区特色化、集约化建设和发展。坚持产业发展差异化和开发区错位竞争, 围绕各个开发区的特点, 着力打造特色和优势主导产业, 有计划、有步骤地迁出与园区发展方向不符或对其主导产业有影响的企业, 提升开发区专业化程度和集聚化水平。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开发区产业生态化、绿色化、循环化改造, 创建生态型园区, 加快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建设, 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

提升开发区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培育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企业, 加快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 提升开发区集聚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 使高端人才、高端技术、高端产业的集聚成为开发区新的引领性优势。推动开发区以更优的要素结构和更高的要素收益发展创新集群, 以技术联盟、产业联盟、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形式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机制, 提升开发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促进开发区成为研发设计和创业孵化的基地。

提升区域合作共建开发区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全省南北联动机制, 加强南北共建园区产业配套环境建设, 提升南北共建园区的承载能力, 推动苏南开发区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向苏北开发区转移, 实现南北开发区跨区域资源整合, 形成共建园区产业特色。加大对国家试点和国际合作重点园区的支持, 注重发挥苏州工业园区、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淮安台资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推进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南京生态科技岛、中德 (徐州) 东方鲁尔工业园、中奥 (南通) 生态科技园区、中韩 (盐城) 产业园、中瑞 (镇江) 科技园区等建设。发挥江苏与国外友好省州较多的优势, 推进在开发区开展专题、专项领域合作, 探索江苏开发区与国外合作区域开发新模式。

摘要:开放型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 奠定了江苏成为全国开放大省的基础, 也成为江苏经济的一大优势和特色。“十二五”期间, 江苏开放型经济在外贸、外资、“走出去”、开发区四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未来发展。文章对新时期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所处的国际国内背景进行了梳理和判断, 从外贸、外资、“走出去”、开发区四个方面入手, 对新时期江苏拓展开放新空间、提升开放新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 篇8

借助传统媒体内容优势, 推动新媒体内容建设

树立内容为王, 渠道制胜的新媒体发展思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新媒体, 可以说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技术拉动转向技术与内容共同推动。 (4) 内容是传媒业的灵魂, 没有内容也就没有意义, 以渠道起家的新媒体更加需要内容支持, 只有以内容为基础, 以渠道为平台,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加快新媒体的发展。以移动传媒的发展为例, 由于早期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移动媒体大多独立于传统媒体, 有些移动媒体纯粹是资本、技术与广告结合的产物, 内容的量和质都严重不足, 过度重视渠道而忽略了内容建设, 往往使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因此, 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 以补偿内容制作能力的先天缺陷, 成为当前一些移动媒体发展的主流思路。CCTV移动传媒就是传统媒体内容与新媒体渠道结合下优势互补的典型案例。依托央视丰富的节目资源, CCTV移动传媒从受众的特点出发, 为乘客提供权威的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文体娱乐等视听节目, 将使车载移动电视的传播价值倍增, 成为公交车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推动数字化建设, 助推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内容供应。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内容供应, 实际上就是如何把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转化为适应新媒体传播模式的新资源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核心就是实现传统媒体资源从形式产品到延伸产品的转移, 而数字化则为实现这一转移提供了技术可能。

数字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消弭传媒介质的形态, 其提供了一种同样内容在不同介质平台上实现传播和售卖的可能性。当前,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传统媒体数字化生存的战略转型已经开始。从内容供应的角度看,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的进程也正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内容供应的变革过程。一方面, 传统媒体数字化带来了内容的专业性越来越强, 而内容的专业性也正是新媒体实现传播精准化的要求。以央视风云为例, 根据新媒体受众的消费习惯, 风云把央视历年来电视剧的优质资源, 以四集连播的方式集中编排, 并根据大的主题精选节目, 通过对央视传统节目资源的重新梳理和编排理念的调整, 向数字电视用户输送精品内容, 实现精准传播。另一方面, 传统媒体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也为传统媒体内容向新媒体的传输变得更加便捷。无论是新闻信息采编数据库还是节目资料库, 都使得传统媒体的内容更加适应新媒体个性化传播的需求。通过建立一个存储、展示视频节目、素材的媒体资料管理系统, 与视频编辑系统相联系, 使得数字电视频道节目编辑制作人员可以从上面获取需要的内容进行编辑, 实现了传统媒体内容向新媒体的高效内容供应。

借助传统媒体人才优势, 提高新媒体核心竞争力

传统媒体人才资源是新媒体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媒体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经过长期的发展, 传统媒体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 其在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工程技术、媒体管理上的人才优势是新媒体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媒介融合时代, 借助传统媒体人才优势, 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人才竞合”对发展新媒体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媒体不仅在人力资源上远远胜于新媒体, 其制作、运营经验也非常丰富。以新闻制作为例, 由于信息海量化和播报即时化的要求, 新媒体在做新闻时对编辑的要求不会太高, 使得新媒体缺少对新闻的把控能力, 做出来的新闻缺少深度和厚度。但受众市场对新闻的深度和厚度的要求从未降低, 因此, 新媒体要寻求突破, 就必须打造一个经验丰富的制作队伍, 而传统媒体制作队伍多年来积累的成熟经验和成功模式正是新媒体所需。

传媒人才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流动将成人才流动主流。在网络经济的攻势下,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越来越认识到具有专业水准的采编人员的重要性, 纷纷将目光投向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 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编辑甚至高层管理人员转入新媒体的消息时有所闻, 传统媒体人才“触网”几成常态。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人才流动, 都曾给予传媒界不小的震动。这种传统媒体精英人才向新媒体的流动所反映的正是新旧媒体之间的人才竞争态势。而新旧媒体之间人才流动的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源自两种媒体形态的各自特点所在, 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人才和经验, 传统媒体也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 因此, 未来传媒领域人才的双向流动或成大势所趋, 而目前的情况更多的则是传统媒体人才流向新媒体。

借助传统媒体品牌优势, 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品牌运作。媒体品牌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位和文化, 媒体的总体形象实际上是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的综合系统评判。 (5) 因此可以说品牌就是形象, 对于飞速发展的传媒业而言, 媒体的影响力往往取决于其传播内容和渠道、增值服务、品牌运作。尤其在当今传媒产业纷繁复杂的格局下, 面对供大于求的媒体环境, 品牌是一种吸引力;面对媒体分化的市场环境, 品牌是一种亲和力;面对产品多样的消费环境, 品牌更是一种信任度。对于媒体阵营中后起之秀的新媒体来说, 以渠道起家的发展特点使其在内容深度和厚度上、传播的权威性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其成长的关键因素, 是重视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 通过在受众中不断完善服务、丰富内容来确立其良好的口碑, 并通过先进的运作使其品牌增值, 锁定和扩大受众群。

借助传统媒体品牌优势助推新媒体品牌塑造。品牌运作的最大益处就是锁定忠实的受众, 影响未来的受众。 (6) 品牌的塑造是一段时间的积淀, 媒体营销的手段则是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和渠道做加法。因此,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发展新时代, 新媒体塑造品牌要结合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之后, 其品牌优势会延伸到新媒体。例如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节目正是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叉传播扩大了受众面, 形成了品牌效应。

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兴起和当前的繁荣状态显示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当前传媒产业发展的纷繁格局下, 媒介融合正是主流趋势, 新媒体不是对传统媒体的替代, 而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的延伸。传统媒体有丰富的资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丰富的经验和长久积累的优势品牌, 新媒体应该在其传播形式和渠道的优势上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 取长补短, 形成互补,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实现内容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等的共建共享共用, 进一步促进新媒体的发展。

摘要:目前,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正以多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 但其内容的匮乏、人才储备的不足和品牌积累上的欠缺仍然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传统媒体在多年发展中积累的优势也并未丧失。因此, 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新媒体只有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 才能迅速发展壮大。本文以新时期下媒介融合趋势为背景, 提出新媒体需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人才优势和品牌优势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优势,新媒体,互补

注释

1张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 《科教文汇》, 2008 (1) 。

2郑瑜:《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 《当代传播》, 2007 (3) 。

3王鸿涛:《媒介融合现状与前景》, 《中国记者》, 2007 (6) 。

4苏毅:《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发展趋势》, 《出版参考》, 2010 (2) 。

5聂朝霞:《媒体面对激烈竞争的策略:发扬品牌优势》, 《湖南社会科学》, 2008 (3) 。

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 篇9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2012上海零售商大会”, 首先, 我谨向上海零售商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一直以来为上海商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位商界同仁表示由衷的敬意!本次大会以“零售业发展的新空间、新模式”为主题, 寓意深刻, 非常重要。下面, 我就本次会议的主题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 零售业如今面临日趋复杂的内外环境, 处于发展转折的关键时期。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指出“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这不仅明确了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也给流通产业提出更加繁重、更加艰巨的任务。上海零售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创新思路, 开拓新的空间, 探索新的模式。

第一, 上海零售业发展要加快拓展新的空间。零售业是展示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窗口。多年来, 上海零售业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从“繁荣繁华”、“安居乐业”两个方面, 不断优化商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中心、网络化的大都市商业发展格局。当前有必要根据城市新一轮空间规划布局和调整的要求, 根据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变化和能级提升的需求, 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布局, 并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要根据城市新的建设空间不断完善商业布局, 继续提高上海商业繁荣繁华程度, 凸现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进一步提高商业集聚度, 并根据区域特点, 形成不同特色的功能。淮海中路、南京西路、南京东路等市级商业中心以改造、调整、提升为主, 将其建设为世界著名的商业街区;特色商业街要拓展专业经营的深度, 丰富经营内涵, 在“专和特”上体现商业繁荣繁华。“十二五”期间上海全面布局推出徐汇滨江、浦东前滩、世博园区、临港地区、虹桥商务区、迪士尼地区等六大重点开发区域, 这些是上海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平台, 也是上海零售业拓展新空间的重要载体。

要继续大力推进郊区新城和新市镇商业建设, 从推进郊区城市化和完善郊区城市功能出发, 进一步加快建设新城商业中心, 使之成为郊区城市功能完善的重要体现, 同时又成为上海服务周边长三角的重要平台。要围绕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 加快完善社区商业配套, 进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活服务体系, 不断丰富上海商业便民利民的内涵, 扩展商业服务的外延, 进一步提高上海商业便民利民的质量和水平。

要更加关注交通便捷、空间容量广、辐射潜力大的区域发展, 以协调平衡上海商业发展布局, 有效利用商业发展空间资源, 发掘上海商业经济新增长点, 增强上海商业发展后劲。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联动, 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平台, 加强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管理, 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以便于更好地推进城市商业网点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第二, 上海零售业发展要加快探索新的模式。市委俞正声书记在最近市委常委会议中提到要密切关注并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们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特别提到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 主要是智能化制造业、绿色环保产业和数字服务, 这对我们零售业发展将带来重要的变革和影响。其实, 俞书记在全市的科技创新大会上, 在这一段的表述里面非常精辟。他提出, 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的加深和扩展, 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普及, 我们传统的零售业态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那么, 最终我们传统零售业态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终点。一方面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品牌管理等商业新兴技术和管理理念加以应用, 提高了零售业的技术含量, 增强了零售业的技术支撑, 提升了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基于新兴消费群体的兴起和消费多样性的变化, 流通和消费领域已涌现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目前这些新的模式还正在演化和发展之中, 我们必须要关注并抓住这种新的趋势, 积极推进并引导和鼓励其成长和发展。

上海历来是最早引进、消化并创新发展国际零售业新理念、新业态的地方, 再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我们也希望上海零售业在新一轮发展中能够继续起到这样的示范、创新和服务全国的作用。我想这对我们的挑战很大, 我曾经看过一篇资料, 新的技术兴起并不是沿着老的业态的发展, 相反, 老的业态做的越好的这些人家可能被新的技术排斥。那么, 新的技术将会迅速地把老的业态淘汰。我们传统的零售业, 将来在电子商务这块的把握未必会比新人家更快更直接。近年来网络购物方兴未艾, 如今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但同时也为零售业整体发展起到良性的竞争作用。要加强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 切实解决网络购物配送困难等问题, 鼓励线上的电子商务企业和线下的连锁经营企业在物流配送方面能够形成新的嫁接和融合。

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零售业创新的重要作用, 加快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通过产、学、研结合, 前瞻性研究零售业发展新兴模式。我们一方面要鼓励更多像春宇和易贸等这些“上控资源, 下控网络”的新兴企业, 通过信息技术的流程再造, 按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来构建现代大流通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跨国零售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积极探索“未来商店”和“智能商店”等发展新方向。比如麦德龙的未来商店, 设立专门的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 通过机器人导购、自助结账等新技术的运用, 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消费体验, 同时也提升了商店的层次, 这种未来商店的模式成熟以后再复制到其它的连锁店铺中, 将大大提升连锁经营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即使是我们传统的零售企业, 也都需要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加以改造提升。上海的百货店和大型综合超市等零售企业, 通过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 如今也都面临一系列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瓶颈, 如何通过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突破这些瓶颈, 是摆在上海零售业发展面前的非常重要的任务。要通过模式创新, 重新设计企业运营和管理流程, 重新整合供应链资源, 提高核心竞争力, 从而实现盈利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要通过模式创新, 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更多关注不同环节的价值创新、顾客服务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等, 整合优势资源, 创造新的价值。

谈到这里, 我昨天正好带领科委、发改委和经信委的同志去我们金山看了一家机器人的企业。这家企业全都是我们自己原创的技术, 专利也是我们自己的。未来机器人可以取代4-8个人, 售价在10-60万人民币一台。假如把里面核心的零售部件全都国产化以后, 估计大批量生产以后, 售价在30-50万之间, 所以这么算来的话, 将来机器人大面积替代劳动力以后, 整个工业生产方式会改变, 更重要的是可能会改变全球目前产业大的格局。目前, 发达国家把市场在中国的劳动力比较密集的移到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 将来机器人实现大批量使用以后,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制造以后, 它未必会把有些产业移到中国来, 对我们下步构造一个新的制造业优势, 对我们的产业总的布局, 是构成很大的挑战。这其实也是中央, 包括市委市政府在提醒我们要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我就想在这里问一下, 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 全球的智能化也好, 对我们的零售业态的影响, 我们在座的各位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你没有提前的研究, 没有方向的审判, 也没有前瞻性的手法, 大浪淘沙, 风卷残云, 将来会非常惨痛。

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 篇10

产业转型,先要“思维转型”

“很多制造业企业,既不搞研发,也不做销售,‘微笑曲线’两端的增值财富拱手让人”,江苏省长罗志军在会议插话中多次论及的这个观点,点出了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差距和潜力。

产业转型,先要“思维转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要把固有的“制造业思维”转变为“服务业思维”。

苏州工业同区先进制造业在全国有名,但随着土地资源制约,园区未来的发展靠什么?“主要靠服务业,新加坡服务业占CDP比重达到70%,相比之下同区潜力巨大。”工业同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说,从同区看,目前是服务业提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率先在江苏省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的南京,服务业占已达51.3%,最近又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同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市长季建业说,南京许多产业尚处于低端,现在就是要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数据显示,2009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39.2%,较5年前明显下降,其中农村下降5.2个百分点,用于服务消费的比重正大幅提升;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毛伟明说。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文化卫生、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养老服务等民生需求在不断提升,这就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摩拳擦掌。亮出个性招数

实现“四个明显”的服务业发展阶段性目标,各地结合实际出思路、亮实招。

无锡新兴产业发展快人一步。去年,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增速超过100%,名列江苏省前茅;原创动画片总时长位居江苏省第一、全国第二。今年上半年,多家世界100强、国内50强的服务外包企业落户无锡。该市常务副市长徐劫说:“无锡将重点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兴服务业产业营业收入在今年基础上翻两番。”

制造业发达的苏州则亮出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第一板块”,正成为苏州的突破口。苏州市市长阎立说,眼下,一大批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金融机构和股权融资、产业投资等新兴金融机构正在向苏州加快集聚5年后,全市银行机构将达到50家,保险机构65家,证券营业机构70家,备案创投企业100家,构筑起多层次、全覆盖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过不了多久,当你漫步苏州,说不定就会经过某家国字号金融机构的华东乃至全国总部。

作为省会,南京同时又是连接沿沪宁线经济带和皖江城市带的重要节点性城市南京市长季建业说,南京发展服务业的关键词是“区域”,是区域性金融、交通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商贸流通中心。云集了苏宁、联创等大型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南京,正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为争省提供经验。

创品牌定标准,做强做大“江苏服务”

就在9月3日,扬州百年老字号“冶春茶社”台北分店开业,其主打的扬派面点和淮扬经典菜深受台北市民欢迎,一批客人已向店里预订了10月份的席位。

扬州正通过做大一个“品牌”、制定一套标准、引领一个产业,推动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同时提速,市长谢正义透露,目前扬州已完成淮扬名某、美容美发、扬州修脚、家电维修、空调安装、旅游餐饮、旅游住宿等15个省、市级地,标准,其中《扬州沐浴业服务标准》成为全国首部沐浴行业服务标准。

做品牌,定标准,“江苏服务”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工业设计,被公认为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利器”,在江苏省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国内工业设计的领头羊是广东,但至今全国性的行业标准缺失,我们有信心牵头制定这一标准、”苏州太仓LOFT ,工业设计园总经理助理张晓娜的一番话,让苏州市市长阎立喜在心里:“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应站得高,看得远,高端切人,对于将来能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我们要扶上马送一程。”张晓娜说,我们希望园区能打造成省级工业设计集聚区,建立起相关公共服务平台。

拓展数学教学新空间 篇11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概念

本书是理论运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因此本书的题目选择了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中的一个理论术语“空间生产”。“空间生产”一词是由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提出。列斐伏尔指出,“生产”一词来自于马克思的理论,即生产是人类通过劳动等社会实践制造产品的社会性活动。因此,空间生产的核心意思就是:“社会过程下城市、区域、城镇等这些具有空间形式的社会体系的形成。”其后,曼纽尔·卡斯特、爱德华·索亚等学者对空间生产研究进行发展,使之成为了具备相对完善学术话语体系的理论。本书探讨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在城市空间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空间生产概念的使用,实质上是空间生产理论的运用,这使得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并拥有一种可依据的可靠的分析范式。

(二)研究思路

城市是社会的主要载体,城市空间与城市社会是同一的,研究教育与城市空间的生产,其实就是研究教育与城市社会的辨证关系,城市社会学者将城市社会的特殊属性归结为:生态社群、集体消费、资源分配、生产系统和文化(特性)五种类型。在实际中,教育是城市生态体系和城市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集体消费和资源分配与居住密切相关;特性则体现于区域社会中。另一方面,空间研究需要植根于实践。因此,本书从教育活动出发,分析教育的生态组织,以及教育对城市居住、城市产业和城市区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三)章节安排

本书是要在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理论运用中,实现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深化,首先应当整理并分析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成果。因此,本书的第一章梳理了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城市社会学两大流派的空间研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逻辑、范式、内容与视角,并指出空间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教育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态组织,因此,本书第二章要探讨教育活动如何形成教育空间,教育空间的结构,以及教育空间的变化。

教育的消费与教育资源的获得与居住密切相关,第三章分析教育与社区的互动。教育作为居住的重要配套,通过家庭迁居引发社区的变化,有教育需求的人入住心仪教育配套社区,在城市中形成了具有教育特色的居住区。另一方面,生源是优质学校形成的重要因素,社区的分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内学校的质量。

教育是一种生产要素,第四章分析教育与城市产业的辩证关系,重点分析高等教育与产业的关系,具体包括两者对于彼此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彼此之间建设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产业密不可分,这一章还探讨了在知识经济下,教育在产业塑造城市空间中的作用。

第五章研究教育与区域,城市性体现于不同的区域社会中,教育是区域的重要功能组织,区域中教育系统如何组织,人们参与教育活动的行为、教育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形式,都是形成区域性质的重要力量。在城市中,教育分区域(行政区)管理,分区域发展会导致教育出现区域分化,同时教育作为区域功能系统的一种,结合区域内其他社会功能单位,会使所在区域呈现不同的性质,当然,此种法则也可推演到其他功能系统身上。另一方面,城市中高等教育的规模化聚集也形成了特定的城市功能区———大学城。

二、本书的学术价值

(一)应用并深化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

从事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城市社会学始终无法避开空间问题。空间是城市社会存在的重要维度,因此空间不能成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空间研究散见于各流派、视角的分析中,随着社会科学界空间研究的兴起,学者们试图创建一种关于社会空间的理论,但当空间成为一种研究对象时,其问题和不足也随之而来。因为空间只是事物存在的环境条件,而非实体,任何对于空间所做的宏观和抽象研究,都面临着将空间与社会剥离的困境。面对空间的难题,学界做出了两点总结:一是我们仍然且必须承认空间的重要性;二是空间研究必须植根于具体实践。因为实践植根于时空发展中,实践研究可以很好地实现时间、空间与社会的三重辩证整合。在空间的生产中,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处于中心地位,这一过程在每一项社会活动中完成,包括生产、分配、居住、消费等。美国新城市社会学学者马克·戈特迪纳(Mark Gottdiener)也指出,应当尝试把更多的要素纳入到社会空间分析中来,如房地产、地方政府、邻里、公共环境等。这也是当下社会科学界空间转向的真相。本书尝试从教育活动出发,具体分析社会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本书是理论总结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在理论方面,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总结出清晰的理论范式,并将其运用到天津案例的分析。目前,学界关于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梳理较为零散,或集中于某一流派,或某一学者,且没有深入剖析。在分析方面,本书确立了城市社会学社会空间分析的模式。第一,从具体的实践活动出发,以该实践活动的功能空间和区域为联结点,分析实践活动如何生产(城市)空间,实现空间研究微观和宏观的结合。从具体实践活动出发来审视城市空间的生产,不仅可以为社会空间的生产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起点与开端,同时此模式可以融合学界微观与宏观叙述之间的分裂。因此,这一模式可以应用到其他社会实践的分析中,例如医疗、交通、商业等。第二,以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社会特性的几种界定为分析框架。任何实践活动都脱离不开社会的约束与限定,城市社会性的确定是研究具体实践生产城市空间的前提,城市社会学自诞生以来,学者将城市社会的特性界定为生态社群,生产、消费系统,资源分配体系,这些都是实践研究展开的背景思考,同时可以作为分析的框架。

(二)推进了教育领域空间视角的研究

教育具有培养人的功能,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而又不相互冲突,同时使之符合社会和国家的需要。教育活动隐匿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它对城市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教育实践活动出发,分析教育与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展示教育生产空间的过程和方式,这符合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逻辑,同时也是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视角和内容的丰富和深化。一直以来,教育的研究缺乏空间视角,已有的系统研究也比较少,且主要局限于学校空间研究。本书从空间的视角分析教育与城市社会的辩证关系,这是对教育领域空间视角研究的推进。

三、有待深入的问题

第一,增加相关学科的知识。教育对于城市空间的作用必须结合其他城市要素才能实现,因此,教育与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地理等众多学科。本书在探讨教育空间与产业空间的辩证关系时,缺乏对于经济学方面理论的运用,如产业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等等,使得该部分的研究较为薄弱。

第二,进一步提炼研究理论。本书运用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范式与方法,分析了城市中的教育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分析中发现、总结、提炼空间研究的特殊模式和新的观点将是本研究一直持续的努力方向。纵观国内外学界的研究,城市空间的分析都是以个案为例,这意味着一种“本土聚集”[2]。运用国外理论来思考当下中国社会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是国内学界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这也代表着中国研究本土化的努力和尝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中国社会、城市区域和其他具体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保持敏感性和洞察力。本书以天津市为例展开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现实资料,使研究有依托,有支撑,不空泛,然而在本土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方面还有所欠缺,也未能提出一个属于我国现实的本土化理论。众所周知,社会学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社会秩序探索,这是本书还需提高的地方。

摘要:天津社会科学院学者张品的《教育与城市空间生产——基于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拓展》一书以空间生产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探讨教育与城市空间的辩证互动,梳理出社会空间的分析范式,并总结出教育作用城市空间的模式。该书应用并深化了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同时推进了教育领域空间视角的研究,继续提炼研究理论是该研究下一步的工作。

关键词:教育,城市,空间生产

参考文献

[1]郄海霞.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液压伺服系统研究下一篇:控制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