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商管理

2024-10-03

本科教学工商管理(通用12篇)

本科教学工商管理 篇1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命脉, 是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更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学质量的控制主要是教学过程管理, 因此, 本文从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到建立全面的质量考核队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学管理,考核队伍,过程监控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7]2号) 指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管理, 如果说制定教学计划是施工设计, 那么教学质量就决定于施工过程, 可见,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指教学管理者依据教学管理目标, 按照教学特点和教学管理规律, 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选择和采用切合教学实际的管理方法。教学管理者以育人工作为中心, 以教学为中心, 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按计划, 有步骤进行有程序的共同活动。基于此, 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方面做了一下分析探索。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质量标准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同样也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标准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方案制定及执行标准, 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标准, 课程建设与教材选用及建设标准,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课程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 实验教学与教学实习考核标准, 毕业实习考核、毕业论文规范及评分标准、社会评价标准等。在完善和建立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达到既定标准的有力保障。建立教学督导和信息反馈制度, 全面掌握教学动态。建立听课制度, 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课堂纪律, 教材使用情况、教案、讲稿和普通话等课堂教学情况。加强督导组、学院领导教学过程巡查, 及时了解教师上课情况和学风情况。建立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评的主要指标。建立课程考核制度, 抓好命题、监考和成绩评定三大环节。坚持新教师上课和教师上新课试讲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 把好上讲台关。建立教学检查制度, 对主要教学环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三、建立全面的质量考核队伍

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调查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 通过科学设计和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机制, 完成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 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因此, 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 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规范化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有效的教学监控体系, 首先要建立有效运作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队伍。目前, 学校已建立了以学院管理为基础, 以教务处的监管调控为中心, 以学校教学督导组为指导、监督机构的多层次、全方位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学校形成了校、院两级齐抓共管教学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 加强了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建设, 构建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框架, 加强了考风考纪督查, 完善了教学过程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学校、学院领导都要在每个学期到教师授课课堂听教师授课情况, 填写相关听课表来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分。学校组建教学督导组行政机构, 聘请了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为专职督导员。督导员深入教学第一线行使质量监督引导职责, 通过听、评、帮、带、导, 有目的、有重点地参与多种类型的听课活动,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评比活动和教学建设项目的评审, 对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实施教学过程质量全面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成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站, 隶属教学督导组管理, 各学院成立分站, 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站长。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的建立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一线信息、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间的沟通, 学校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在每个班级设立教学信息员, 通过信息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督导组和学院反映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与情况, 学院每学期都要召开学生座谈会, 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完善学校教学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学生评教系统建立。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 教学管理系统中专门设立学生评价系统, 学生在学期结束查看成绩时, 要先对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完成对教师授课情况评价后才能查看该门课程成绩, 这样主要是保障学生评教的客观性。

四、加强教学过程监控

教学过程监控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督与控制。有了质量标准和监控队伍, 那么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搞好质量监控。教学过程监控应该是保证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 理论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础。首先从上课前准备工作抓起, 坚持每学期开学前检查任课教师备课情况, 坚持集体备课, 坚持新开课或开新课的教师进行试讲。其次, 学校学院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 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 定期向学校、学院反馈教学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了解教学情况;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辅助监控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再次, 把好复习、命题、考试、阅卷关。其目的就是要反映出真实的教学情况, 使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脱颖而出, 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得到改进和提高, 对不适合做教师的或责任心不强、常出差错的坚决调离教师岗位,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监控应该是加强实践教学质量为重点,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 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要更为严格。学校组织审核实验、实训计划是否符合专业特色, 实验、实训课题能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查看教师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 检查是否指导到位。评价通过实验、实训教学, 学生能否掌握一种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查计划, 查课题, 查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过程, 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同时, 组织人员不间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巡视督察, 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发现不良问题, 及时调整解决。

五、结语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命脉, 是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更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在实践中, 建立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指标, 保障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估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7]2号) , 2007-02.

[2]成国涛, 徐水.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蚕学通讯, 2009, 29 (2) :46-49.

[3]黄永涛.通过三个转变实现教学过程管理改革[J].作家杂志, 2007, (11) :209.

本科教学工商管理 篇2

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学的思考论文从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了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学的特点,并结合自身案例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最后提出了基于案例教学过程的效果保障措施。

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学的思考论文【1】

摘要:案例教学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对于MBA案例教学而言,工商管理类本科生案例教学还在摸索当中。

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案例教学

早在1870年,哈佛法大学法学院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时就运用在专业实践中自然发生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原则[1]。

随后,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取得了明显成功,并激励了商业教育领域。

19,工商管理教育也开始了案例教学,目前,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主要方式。

对于工商管理本科生教育,也强调案例教学,但目前对工商管理本科生的案例教学还在摸索当中。

本文结合工商管理硕士案例教学方式和本科生特点,探寻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学的方式及效果保障措施,以期望能提高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一、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本科生采用案例教学主要是基于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及大学教育特点,具体而言如下。

1.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课程知识。

工商管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本科生又缺乏实践,因此,一般本科学生学习工商管理类课程普遍感到很抽象,而且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数量有限,内容繁多,教师们若采取高强度大信息量的讲授,会导致学生们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也是囫囵吞枣,对相关理论和方法不能很好地掌握,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搜集资料、案例分析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已学的课程知识,并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

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管理者是解决问题的专家,需要有很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使工商管理学生能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案例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管理者的实践过程。

案例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够培养工商管理本科生的管理素养,挖掘管理潜质,包括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管理岗位的需要。

二、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硕士培养中应用比较成熟,相对于MBA培养来讲,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特点。

1.案例教学目标上以掌握知识为主。

案例教学有多重目标,如知识点理解、决策能力的提升,团队精神培养等。

对于MBA而言,他们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能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MBA案例教学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于本科生而言,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对问题的表现、性质、原因、后果等认知不清,因此,对他们而言,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选择上要以描述性案例、知识点案例为主。

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很重要。

案例有多重分类,如描述型案例、决策型案例、综合案例、知识点案例等。

对于MBA案例教学来讲,针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案例选择往往以决策型案例、综合案例为主,而对于工商管理类本科生而言,针对学生案例教学的目标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般来讲以描述性案例、知识点案例为主。

3.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成分较多。

案例教学过程控制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效果。

由于MBA学生有实践经验,年龄也大些,社会阅历也较丰富,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主动性更强,师生双向互动更多。

相对于MBA学生而言,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研究生弱,在案例教学中一般倾向于被动、单向地学习,因此,本科生案例教学中教师参与成分较多,从案例教学前期案例的编写、课程的安排,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上气氛的调动、教学引导、点评,到案例教学后期的考核,教师都将花费较多的精力。

三、工商管理本科生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

孟凡生、尹鹏将案例教学划分为消化型、学习型、综合型、表演型、实践型和网络型6种案例教学模式,并对这6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2]。

卓素燕()认为有引导式、讨论式、作业式、综合式4种案例教学方法[3]。

目前,工商管理本科案例教学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根据笔者案例教学实践,本文将本科生案例教学归纳为2种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路径1为讨论型案例教学模式,路径2为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以上图中的本科生案例教学2种基本模式,首先由老师布置案例或者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划分。

模式1中,学生们进行资料搜集、案例讨论、小组观点陈述,模式2中,学生们进行角色分配、表演编排、小组表演案例,接着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陈述或者表演进行评价,老师也对该小组的表现进行归纳和点评,最后各组进行修改整理并提交报告,老师再对报告进行审查评定。

讨论型案例教学模式适合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适合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等课程,可以充分发挥表演形式的优势来开展案例教学。

四、本科生案例教学效果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本科生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应从案例教学的源头即案例的撰写入手,然后在保障案例质量的基础上,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优化,包括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学习,对学生案例学习进行考核,并获得案例学习反馈信息,用以指导今后的案例撰写工作和案例学习的开展,达到循环改进的目的。

本科生案例教学效果保障措施的机制如图2所示。

1.保证教学案例的质量,做好教学计划。

教师在准备教学案例的时候,应优先考虑自编案例,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中人力资源、生产运作、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具体问题,来撰写具有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撰写可以从案例中事件的选择、情境的选择、案例的叙述、问题的设置、案例更新五个方面来保证案例质量。

①主题的选择。

教学案例撰写之初,首先要明确该案例预期反映的典型问题,即案例的主题,然后明确选取和构想出哪些特殊事件来反映该主题。

教学案例应当选取具有典型性、贴近生活、学生所感兴趣的事件。

②情境的选择。

事件在反映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情境作支撑,因此在案例中事件选择时也应设定相对应的情境。

情境有复杂情境和特定情境,情境的选择取决于预期反映的问题。

同时,情境的设置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定。

③案例的叙述。

在案例的叙述方面,要注意案例中事件的整体描述,做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并对必要的细节要进行交代。

④问题的设置。

教学案例最后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案例的思考,因此撰写案例时应当引导学生往案例主题上思考,同时鼓励学生们开放性思考。

⑤案例的更新。

案例教学应该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案例也应该及时地更新,在增加新案例的同时,要对以前的案例进行内容上的调整、补充,保持教学案例的新鲜活力。

当然,也可以在一些管理案例库里选择合适的案例用于教学。

此外,教师应考虑教学预期果,根据课时数量和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计划和时间。

2.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思考、讨论。

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交代案例或提出问题,将学生们引入案例学习,给予学生们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讨论,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争辩,达到充分讨论,变以往课堂上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除了营造出案例学习的讨论气氛,控制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外,还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必要的点拨和引导,如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一些偏差,教师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回归主题。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答案,以免出现千篇 一律和定式思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鼓励学生扩宽思路,有所创新。

③设置案例教学奖励。

在课堂案例教学中,鼓励学生全身心融入案例学习中来。

为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小组层面上的奖励,对于表现优秀、积极的小组,给予小组所有成员一定的加分鼓励;个人层面上的奖励,对于陈述、讨论、表演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加分鼓励;加分奖励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以示公平;在加分奖励外,也可以采取物质上的奖励,鼓励优秀的小组和个人。

3.案例学习效果考核。

本科教学工商管理 篇3

关键词: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定位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为了能够探索出在高职本科之中的营销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规律,笔者对有关高职实践教学在定位管理的方面做出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对于高职本科之中的营销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目标定位、教材定位、教学环节定位以及师资队伍定位等诸多方面入手,对于高职本科具体实践教学的有关定位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目标定位

高职本科相关实践教学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自我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管理、建设以及生产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对于高职本科在实践教学目标的有关定位问题上,实际上就是高职本科大力教育培养诸多合格人才的具体目标在相关实践教学之中的体现。而对于营销专业的有关实践教学来说同样如此,为了能够切实的完成这项工作,我们需要在社会之中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切实了解到有关用人单位对于营销专业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具体的要求情况。然后在组织有关专业教师学习相关职教知识的根本基础上,划分出专业小组为基本单位,并制定以及研究专业实践技能的具体标准。为了能够切实满足这种标准所审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成立专业指导方面的委员会,对于委员会具体成员的选定,由学院之中学识水平足够高并且有用丰富教学经验的相关教师或者是身处营销工作第一线的一些高级技术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这样的委员会不仅能够对有关专业实践技能方面的标准进行审定与修改,同时还能够为本专业的发展以及建设出谋划策。

二、教材定位

对于高职本科之中的营销专业具体的实践教学教材需要具备新、实以及变等三方面的特点

“新”所指的就是相关教材一定要紧跟着科技以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相关的内容一定要将传统教材之中存在的片面性、理论验证性以及科技滞后性等诸多不足之处进行改正,与当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水平以及具体情况保持同步,并且还应该具有一定超前性,从而在帮助学生拓展营销思维的同时使其在之后的社会实践中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

“实”所指的就是相关的教材不但需要针对有关院校在管理以及教学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必须要针对目前市场营销的具体状况或者是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有可能出现的营销模式或者是营销手段,不能盲目的将当今的营销知识或者是在未来不具确定性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思维培养给学生。

“变”所指的就是相关教材的具体内容应当不断进行更新,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需求与观念的变化、市场营销模式的变更等都应该促使有关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新。尽管对于教材的印刷以及编写都需要不少时间,但一定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这个时间,从而确保相关教材能够及时的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及满足有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环节定位

切实做好高职本科有关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定位管理工作,是能够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一)划分实践教学的环节

可以根据高职本科之中营销专业有关的实验教学的一些特点,具体将其划分成指导、讲课、备课、整理和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料、评定实践成绩和批改实践报告等五个方面的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的部分分成动员、准備、辅导、整理以及收集资料等四个环节。

(二)制定有关的教学规范

比如实践教学,其相关的备课环节需要“两到位”。一方面是有关的教案内容必须要规范、完整。另一方面是必须要作预备实践方案。例如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可以要求相关的实践教师切实做到及时查询学生的实践情况以及实践过程,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以及指出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启迪学生自身的创造意识以及创新思维。

(三)对有关实践教学的方面进行考核

其考核正常能够分成专项、常规以及随机考核等几种方式。专项考核的有关方式就是对于实践指导课程方面的听课、教案检查、评课、教学过程以及结果检查等;常规考核是依照时间将其划分成日考核、月考核以及学期考核;随机考核能够及时的了解到整个高职本科之中营销专业有关实践教学的具体状况,并及时处理在考核之中出现的问题。

三、师资队伍定位

首先,必须要转变有关的实践教学人员只是作为辅导人员的传统观念,并确立起具体的教师地位。

其次,实践教学的有关师资队伍一定要具备非常高的业务素质以及政治思想素质。其根本原因就是这样的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同时更是为人师表。因此,对于这类教师来说一定要熟练掌握营销专业的具体的专业知识以及拥有足够的经验。

最后,实践教学的相关师资队伍应该是“双师型”。这是由于这支队伍不但需要进行实训以及实习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依据具体的工作需要承担营销专业在理论课教学方面的工作。而相关的理论课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他们能够依据实际的工作需要减少实践教学方面的压力。为了能够妥善的提升这支队伍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素质,应该组织这支队伍的相关人员参加学院之中的集体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以及其他有关形式的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学院应该营造一个优良的政治思想教育的有关氛围。为了能够提升这支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应该大力支持实践教学的有关人员刻苦钻研以及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他们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

结束语:

我国有许多学院都已经完成了有关高职实践教学在目标定位管理方面的实践,并且收获了非常大的效果。但是基于高职本科有关实践教学在目标定位管理的方面涉及面非常广,而高职本科之中有关营销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定位管理更是如此,因此,对于高职本科有关营销专业在目标定位管理方面还有许多理论以及实践问题还需做出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古广胜.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沈孟康.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0,(09).

本科教学工商管理 篇4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孕育了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庞大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前沿学科, 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学科本质, 决定了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以书本为中心, 以学生听、记、背为考核体系的局限性, 传统模式所培养的“高分低能”学生往往并不是未来真正的企业优秀管理者或创业者。而案例教学本身具有的真实性、典型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案例教学法作为工商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工具和基本方法, 在整个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孕育、诞生和发展[1]。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 引入案例教学法, 其初始和主要的授课对象是高校商学院MBA的学员。如今, 这种适用于MBA学员的案例教学法不断得到认可和推广, 并在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将适用于MBA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都相对欠缺的本科生?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现状调查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 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接收者, 类似于产品市场中的顾客, 他们对教师的案例教学这一产品和服务是否满意及如何提高其满意度也是值得考虑和研究的。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部分本科学生发放问卷, 调查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针对本科案例教学总体实施情况的调查, 包括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所占比重、案例的来源、案例教学的方式等;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 学生可任选一门课程进行评价, 也可对所有课程的案例教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案例的选择、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教师的点评、案例教学实施环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第三部分对案例教学的改进进行了调查, 包括案例教学所适合的学生总人数、案例讨论小组人数、案例教学所占比重、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积极性的因素、最受学生欢迎的案例类型, 等等。整个调查问卷以客观选择的形式为主, 主观建议为辅。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 实际收回问卷168份, 有效问卷168份, 回收问卷和有效问卷达100%。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文的调查数据分析主要是针对调查问卷的第一和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针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将另文探讨。针对案例教学实施现状和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程度

将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程度分为5级, 即非常重要、比较重要、感觉一般、不重要和完全不需要。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在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 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仅占8%, 完全不需要为0%。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工商管理硕士 (MBA) 的教学, 同样适用于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需求, 只是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在校本科生和在职MBA学生实践经验的不同而因材施教。

2. 采用案例教学的目的

根据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 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实战操作能力、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被调查者可以多选。从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是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及实战操作能力, 这也与MBA案例教学目的有明显区别。

3. 案例教学所占比重

对于案例教学所占比重的调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目前所学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 采用案例教学的课程所占比例, 另一方面是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课程中, 教师用于案例教学的学时数占课程总学时数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 78%的学生认为采用了案例教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不足一半, 其中34%的学生认为这一比例低于20%, 可见目前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有待提高。对于采用了案例教学的课程, 其学时比例分配情况如何, 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 我们调查了现状和学生所期望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案例教学实际学时比例远远低于学生的期望值, 8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案例教学学时比例低于20%~40%, 而87%的被调查者期望这一比例至少应提高到40%~60%。

4. 案例来源和案例类型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案例来源主要有教师自编、教材现有、网上收集等,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师采用网上收集的案例最多, 其次是教材上现有的案例, 教师自编案例最少。对于案例题材背景的调查, 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案例题材依次是外资企业案例、国有企业案例、本土企业案例、民营企业案例和中小企业案例。从案例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最受学生欢迎的案例依次是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管理、企业文化和财务管理案例。

5. 案例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设计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方式, 二是案例教学合适的人数规模, 三是案例教学的环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学生认为目前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教师给出案例,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汇报, 教师给予点评, 这与案例教学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相吻合。对于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总人数和小组人数的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生认为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总人数应控制在30-50人较合适, 这与学校各专业班级的人数相当, 即案例教学适合小班进行。66%的被调查者认为划分案例讨论小组的人数3-5人一组较合适, 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案例讨论的效果。

6. 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问卷中有三个问题涉及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的调查, 即从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总体因素、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及教师应着重改进的环节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 学生认为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一是学生的准备与参与, 二是教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 可见成功的案例教学是靠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实现的。而影响学生案例教学参与度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态度、案例的质量, 这说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引导和鼓励非常重要, 不能简单地将学生不积极参加案例教学都归因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差或者学生性格不够开朗活跃。以上调查显示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教师的案例教学准备和组织角度看, 学生认为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改进的环节依次是课堂的组织与引导, 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点评, 教学准备和教学环境的改进。

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改进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目前的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案例教学实施现状与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 案例教学应作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全真模拟企业真实运营的情况下, 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 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吸收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 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2]。这些是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 本科生案例教学方法应区别于工商管理硕士 (MBA) 的案例教学方法。

2. 加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的比重

在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 由于课程学时数有限, 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后所剩课时较少, 很难保证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的实施, 因此案例教学比重的加大需要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的学时数, 同时对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数内组织和完成预期的案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3. 不断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虽然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课堂组织两方面, 但由于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主要受教师案例教学水平的影响, 因此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成为提升学生案例教学满意度的主要途径。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提高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选择应满足学生对案例的需求, 通过以上调查, 学生对案例的来源、题材背景和所涉及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和偏好, 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前应进行精心准备, 提倡教师结合自身项目经验和对企业的深入调研自编案例。对于采用双语教学或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及企业制度的差别, 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国外案例很难被学生直接借鉴, 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应适当加大本土案例比重, 结合国内企业所处环境编制切合国内实际的本土案例, 还可以引入一些除文字以外的有关音像资料作为案例,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3]。

(2) 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完整的案例教学包括案例的准备, 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引导, 案例的点评等多个环节, 案例选择的好坏、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能否扮演好导游、导演和导师的角色及如何进行案例点评都将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3]。作为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外, 还必须多参与企业管理实践, 通过企业调研、采写案例、企业咨询等活动获取丰富的企业经验和商业感觉,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要求。同时高校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 对教师的案例教学技能进行有计划的培训, 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

(3) 加强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 如何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案例讨论, 课堂的组织和引导很重要, 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 与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提出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而不是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闲聊。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学习中, 对表现积极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肯定, 学生的表现与课程学习成绩挂钩。案例的点评力求客观公正, 要充分了解学生案例完成的全过程, 不能仅以最后的演讲结果或漂亮的PPT等形式来评定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 在案例教学中可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即鼓励全员的参与, 全过程、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案例讨论结果。

4. 改进案例教学环境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适合小班教学, 案例讨论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 以3-5人为宜, 小组成员应进行合理分工, 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和合作精神。但目前案例教学规模较大, 在有限的师资和教学场地条件下, 一般都是一个专业的几个小班合班上课, 50—100人左右, 讨论时每组10人以上, 很难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随着高校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 基本采用了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但案例教学的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学校可以特别建一些专门适用于案例讨论的教室来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 如教室的桌椅可以移动, 可以快速将桌椅转换为可进行讨论的圆桌,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分组讨论。高校应不断改进案例教学的软硬环境, 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结语

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显示, 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是适用且重要的, 但案例教学效果有待增强。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摘要: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是适用且重要的, 但案例教学效果有待增强。本文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期通过对案例教学的持续改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关键词:案例教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2 (6) :26-31.

[2]何志毅, 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5 (1) :91-95.

本科教学工商管理 篇5

一急诊医学实习的目标及特点

1.良好心理素质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急诊病人往往是急、危、重症病人,且病种和病情较为复杂,也存在各种疑难杂症,就医时患者及其家属心情均比较急切和焦虑,有时候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可能会要求医生第一时间诊断出病症或者使用特效药。这就需要医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而实习生因经验不足,在此方面非常薄弱。因此,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让他们敢于主动接触病人,告诉他们老师就在旁边,有不当之处老师可以立刻修正,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并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病种或者病情以及特殊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以便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了解病情,稳定他们的情绪,从而配合医生的工作,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2.急救技能的熟练掌握

急救知识和急救操作技术是急诊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急诊中,我们常常要先救命再治病,为病人以后的诊治赢得时间。因此,急救知识及技能对于一名急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抢救不当或者技术不熟练、不规范,患者的生命将会受到很大威胁,处理不当患者就会失去进一步治疗的机会。一个简单的急救操作技术往往能使病人转危为安。比如遇到一位室颤患者,如果我们身边缺少除颤设备,可以试用胸部捶击法。但在实践中常发现实习生的捶击力度和部位均不标准,往往轻轻地随意捶一下,起不到复律的效果。我们通过现场示范及理论讲授急救知识以增强实习生现场抢救以及对危重病人处理的能力。

3.急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急诊病人的特点是就诊者较少被明确诊断,大多数是各种急性症状或者危及生命的状态由救护车或者家人甚至路人送至医院,这就要求急诊医生在较短时间和简单检查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迅速给出治疗或者抢救措施。而实习医生在以往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以病种为章节,学习某一疾病的有关知识,而缺乏横向的知识梳理和联系。而急诊病人需要通过某一症状或伴随症状来逆向诊断,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较全面且扎实的医学知识。如一位出现恶心呕吐的病人来就诊,若为青年女性首先要想到早孕反应的可能;若为老年病人应要考虑冠心病的可能,其他除了内科疾病还要考虑到有无外科疾病等问题,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二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

1.医患保护意识的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鉴于医患关系的现状,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带教老师由于担心患者不配合或学生处理不当引发医疗纠纷,宁愿自己操作也不敢给实习生太多实际治疗病人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大多数病人也不太情愿配合实习生完成带有创伤性的诊疗操作。

2.就业压力和读研备考的影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忙于准备推荐材料和奔波于各种面试等,甚至放弃

实习的机会全力考研。许多学生一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就开始做考研的准备,复习考试科目,报名参加各种考研辅导班,正常工作时间也是看书,看各种复习资料,很少接触病人,也不太关心带教老师的病情分析。因此,他们无法在实习这个难得的机会中提高自己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实习生的自信心不足

鉴于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特殊情况,医患之间信任度下降,低年资医师尚得不到患者的信任,部分学生会因此产生自信心不足,面对病人特别是急诊病人畏首畏尾,不敢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甚至连门诊病历也不能书写,只能旁观。

4.对实习生的管理松懈及实习考核缺乏客观标准

因实习生的各种就业面试及考研备考,均可能影响其未来发展,带教老师也不好拒绝,只好听之任之。而实习考评的形式化,对学生也形成不了很好的约束和激励。

三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的措施

1.使学生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有老师带教指导,实习生要抓住提高自己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机会。临床医学专业不是学会了书本知识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医生的,临床病情复杂、变化多样,这些都需要长时间临床经验的积累。它是一门经验科学和实践科学,如果过早分散精力,摆不正实习态度,如果一些基本的技能也没能掌握,以后在独自工作中就会感觉很吃力。使学生认识到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实践能力,也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让他们从内心重视临床实习,使实习与考研可以相互兼顾和促进。

2.加强实习生的自信心

实习期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作为实习生,应把自己当作一名临床医生,以一个临床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更有责任心,才能更努力学习、更有自信,才能独立思考,有问题才能多想多问。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实习生在与病人交流时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应对,要敢于细致、大胆地询问病史和查体。在病人面前自信、大方,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病人的病情给予解释,给病人以指导,就会得到病人的信任,从而病人也会乐于交流。

3.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培训带教老师正确的带教方法,提高他们的带教水平。我们急救医学教研室经常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方法,高年资教师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及建议,介绍自己的带教经验,以利于各级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并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准备课件。实行导师负责制,实习生具体分配到人,实习生出科考试评比,以及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从多方面促进整个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临床技能特别是临床工作能力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查房。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每周进行一次教学查房,让学生准确掌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讲授国内外此领域的最新进展动态。进行疑难危重病例和典型病例的病情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巩固他们的知识,加深他们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去看书、钻研。(2)提高查房质量。床边查房时指导学生是培养他们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查房时指导学生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正确的体检,提问学生如何对该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并讲授相关知识。(3)要求学生参与诊疗活动。在现有的医疗机制和各种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临床诊疗活动,参与科室病例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负责一定数量的床位,独立接收病人,完成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学生先提出自己的诊疗意见,书写病历,老师再进行分析及点评,并修改他们的病历,指导学生书写各种医疗文件。(4)培训学生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道开放术、电除颤及各种急诊穿刺术、洗胃术等。使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抢救器材,如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等。

5.严格管理和考核

临床实习期间,书面考试较少,临床实习时间弹性较大,部分学生因为考研而放弃实习,有些学生认为实习成绩与就业无关,或者带教老师要求不严,学生产生懈怠心理,自我要求降低,责任心下降,对临床实习的安排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及出科考试制度,对实习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以检验实习生学习的效果,对考试不合格者限期补考或延长实习时间或补实习,延期毕业,使他们必须认真对待实习,重视实习,切实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本科教学工商管理 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工商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41-03

應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生产物,应用性本科教育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仅靠掌握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内在的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实践课程的内容及形式陈旧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把实践课程当作理论课的补充,没有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没有构建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另外,实践课程的内容一般依附于理论课程,实践项目普遍沿用传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演示性、验证性的实践,而应用型、设计型、探索性的课程设计和训练偏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作用不大。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学校缺少“双师型”人才,由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大,实践经验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高校的师资主要来源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尽管他们的学历可能较高,亦是从校门走进学校,没有在企业、公司参与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的经历,没有做具体实务的阅历,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3.实践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

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实践教学设施缺乏,有些实践教学是临时性的,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有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参加实践活动,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搭建良好的平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融合,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都有实习基地,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教学经费的影响,相对于学生数量,校外实习基地数还是太少。另外,企业处于经济利益考虑,一般也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负担,由此实习基地很难接纳较多的学生,即使接纳了一部分学生,也对实习学生不重视,视为编外人员,不安排实际工作,学生也就失去了实践学习的兴趣。因此这样的校外基地实习名不副实,达不到预期效果,实习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习基地还需要从量上和质上得到较大的改善,提高实习基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5.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不够规范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各实践项目不同,需要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由于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利因素,因此,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也就不可能落实到实处,尤其对学生的评价缺少效果的考核。各项实践环节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各层次目标考核应有具体标准,而且这些必须让学生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明确,学生目标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就确定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同时也是一种促进。目前情况下,实践环节对学生的考核注重出勤、成果、报告的质量等较多,对学生通过实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反映,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实践能力和水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怎样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并借鉴国内外关于工商管理教育的先进做法,吸取众家之所长,建立一个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学科和地域特色、符合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需要、以学生能力拓展和以学生知识结构三个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以学生需要为中心,就是要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进程、提供支持服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都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尽量结合工商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教学。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给学生传授新方法、新技术、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和技术拓展能力。以学生知识结构为中心是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项目以及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并为他们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2.系统性原则

即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考虑出发,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如何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相适应,建立起基本操作与基本理论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实习与实验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原则

首先表现在实践教学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高等教育要站在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背景下来考虑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树立国际意识,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方式。其次体现在走“校企”相结合的路子。工商管理类教育是需要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要经常与工商企业建立密切的、广泛的、多层次的长期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到校外基地去顶岗实习、去实践,在干中学。

4.过程管理原则

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統的管理,让质量监控涵盖每一个环节、部门、课程、教师和学生,落实在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实训大纲、部门的工作职责、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学生的行为要求。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能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其突出特点是全程性、服务性和持续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1.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计划,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该计划建立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要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联系,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有适应的教材,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指导和监控,适当调整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通过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搭建良好的实习平台。通过该途径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逐渐趋于合理化。

各科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课堂结构,改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要将学生大学学习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考虑,制定不同年级的实践内容,形成一个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应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研与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可以组织开展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2.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学校应有计划地派实践指导教师到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式锻炼,实施企业访问学者计划。所谓企业访问学者计划,是指本专业每年将派出若干名教师到与本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中,作为期三个月至一年的访问学者,企业访问学者可以在该企业中担任管理职务或者从事课题研究,回到学校后企业访问学者可利用学校的教研平台开展企业课题的研究,同时可以把学习到的最前沿的知识充实到教学中来。这种计划旨在培养一支既能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或者熟悉企业实际运作的师资队伍。

3.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互惠互利。校企合作模式将成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方向,学校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培养适用的人才。校企联办,工学结合,既节省了教育资源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拓展了学校生源。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使教育服务于产业,产业回报于教育,产业与教育有机地结合,校企互动从而形成了“人才的生态链”。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获益。

由大型企业和行业组织的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探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的专家们要就行业发展动态、企业需求变化情况及时与院校教师沟通,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培训规格,开发、设计实施性教学方案。企业最好能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在行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另外,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上要求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实施教学。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对相关的技术领域或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确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职业核心能力、技能水平等,组织校内教学和管理人员开展教学分析,制定能力项目教学模块,开发课程,实施教学。

4.加强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基地要建立相应的实训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下学习并掌握专业岗位实务的环节。学校应广泛联系能代表新技术、新工艺、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到著名的工商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去,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操作,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请进来,就相关专题举办讲座,展开研讨。在实训中突出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为合作院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合作院校教师和学生见习和实习。

5.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实践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最后的评价都由指导老师完成,标准由指导老师制定,不同的老师评价标准不同,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应在确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对实践教学加强宏观管理。这一体系的建立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可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制定,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实践教学评价要以“创新”为基本价值取向,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都需要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调整,基于此进行教学计划、安排和实施,这既是一种学习的目标和培养方式,也是一种政策导向。通过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考评、控制、反馈,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整合与提高。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单一的考试考核评价方法已无法适应学校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方法,如要将定量测评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等,从多个角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将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最大提高、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个性与兴趣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

[1]孙淑华,宋媛光,郭秀影.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4).

[2]董治国.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孙玉娟,王金增,田甜.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

[4]王岩,李逊.三本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

作者简介:

提高本科教学管理的建议 篇7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管理,建议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本科教学管理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面对高校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确保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

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针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尤其本科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认真全面系统分析,探讨思考深化教学管理的相应对策,显得十分迫切需要,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服务意识问题

教学管理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如由于每天忙于应付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教学管理者疲于奔命,通常是共性管理多、个性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多、高层次的管理少。管理人员一般凭经验管理,管理简单化,维持现状,即主要只是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满足于教与学不出问题。管理人员在认识上依然存有教学管理还属于学校或学院的行政行为的观念,这不利于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教学计划管理问题

教学计划中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较笼统,缺乏学校专业培养特色。教学计划的公开性较差,教师参与度不高。教学计划执行有些松散,出现随意改动现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计划陈旧,许多高校几十年课程设置基本不变,向学生灌输的是历史,而不是现实。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中具有法规性的重要文件,它要符合教学规律,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

3、教学运行管理问题

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而有效实施教学过程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日常教学管理执行不力,教学进度和课表变更频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教学事故处理不及时,有的执行结果记录备案不完整。管理过程中执行时紧时松。

4、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教学管理队伍因地位不高,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学历背景、专业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背景,对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经验不够丰富,管理手段单一,服务意识不强;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较弱;深入一线与教师学生沟通少,忙于一般性日常管理事务;主动学习提高不够,缺乏对教学管理的总结及研究。同时,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交替频繁。

5、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教学管理制度陈旧,没有及时调整修订,有些制度之间部分内容重复,甚至相互矛盾。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刚性,过分强调集中,弹性不够,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没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制度合理性不强,严谨性不够,学校、学院、系之间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不注重制度的落实和严格执行。

三、本科教学管理的建议

1、转变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转变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必须转变管理观念,树立和谐的管理思想。高校只有把扩大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作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充分做到“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树立刚柔并济的管理观念,才能真正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2、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使其树立质量意识,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定期开展教学管理学术交流轰动。高度重视教学管理研究,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凡注重教育教学及管理研究并形成传统的高校,教学工作和管理总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凡是教学管理研究搞得好的高校,其教学改革往往能够比较容易得到稳定推进,取得成果。因此,注重教育和教学管理研究是教学管理上水平,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

3、加强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工作规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活动顺利运行的保证。高校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和自身实际的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关键。学校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按照“坚持有效的、完善不足的、补充需要的”原则,充分吸收教学评建过程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对现有制度进行整合,进一步用制度加以规范。

同时,必须要求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章必依、有规必循、严格执行,实现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梅香.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才智,2011,1:51-52.

[2]于新淮.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要素及其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8(03):74-76.

销售管理本科教学方法探索 篇8

一、销售管理学科特点

广义的销售管理是对所有销售活动的综合管理。狭义的销售管理专指对销售人员的管理。现代企业都很重视销售管理, 其根本目的是提高销售额, 增加企业盈利。

销售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其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均来源于广大企业销售管理实践的总结, 同时, 这些基本理论与方法又对企业的销售、营销实战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销售管理学科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它吸收、借鉴了行为学、心理学、数学、运筹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自成一体。作为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一环, 销售管理战略的制定必须在企业营销战略的指导下进行, 销售部门也必须主动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销售管理学科也因此与物流、信息等其他经营管理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销售管理课程现有教学方法及存在的不足

销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 更应注重其实际应用。但是, 在传统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居多, 学生对销售管理的认知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和一些已无时效性的案例。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缺失。

讲授是教师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教师大都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 单纯讲授, 信息单向流动, 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足。这种方法是单向沟通的训练方法, 学生获得讨论的机会很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案例教学形式化。

目前也有很多教师与时俱进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 但案例的选取缺乏时效性, 而且多为文字式案例, 局限于某些知识点, 缺乏综合性, 而且国外案例相对较多。教师也没有按照案例教学的要求从教学方法、内容体系上作出根本的变革, 而是沿袭传统思维, 加之准备不足, 致使案例讨论要么冷场, 要么放任自流, 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 与企业实际联系过少。

销售管理不应只是学出来的, 而应是做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 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但是目前的现实是学生很难接触到企业销售管理的实际操作, 学校与企业之间大都没有搭起一个互利的平台。甚至教师都很少参与企业实践, 更多是在纸上谈兵。

三、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一) 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性应用。

一是教师的案例选择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能够反映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 而且这个案例一定是教师熟悉的, 学生关心的。二是案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他们必须为课堂的案例讨论做充分的准备, 课下要补充大量的案例背景资料, 而且要把所学理论应用到案例中去。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 可以将其与考核挂钩。三是教师的案例讨论环节设计要细致。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案例讨论的论题、讨论的形式、讨论的时间、程度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等问题都要在案例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规划。课堂组织中教师要转换角色, 成为讨论的引导者。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观点做总结。环环相扣, 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二) 影片教学法。

“寓教于乐”这个成语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学习不应该是枯燥的, 也不应该是纯理论的, 更不应该是说教的, 它应该是活跃的, 应该是生动的现实生活, 应该是有实战操作意义的过程。影片教学法可以为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注入娱乐的活力, 当然, 这其中影片的选择很重要, 其情节必须涉及销售类型, 必须有心理对抗色彩, 同时影片中的矛盾和冲突应得到智慧的完美的解决。在影片教学的过程中, 要在矛盾冲突情节中加入学生的讨论, 由于影片是有发展的, 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样在影片的结尾可以知道学生的讨论效果。笔者在销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引入电影《优势合作》, 与学生共同探讨销售团队应如何管理, 销售过程中应该控制哪些具体的影响最后成交结果的环节。引入大型职场节目《绝对挑战》中涉及营销助理招聘的一期讲授企业需要何种销售人员, 以及如何招聘的流程。这些影视资料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影片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参与性、多样性和实战性。

(三) 游戏教学法。

在涉及团队合作、沟通等环节, 设计一些简单而又趣味横生的游戏环节, 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 而且能够使其深深理解所学内容。例如, 笔者在销售团队构成要素及团队合作重要性的教学中, 采用小组拼图比赛游戏, 让学生乐在其中的同时, 更体会到了一个团队要赢得胜利比赢得个人胜利难度更大, 它需要目标的设定、周密的计划、合理的分工以及人员的配合。这种游戏教学法还体现在销售程序与模式教学中的角色扮演互动游戏, 让学生体会面对客户的种种问题、要求、非难、拒绝等情境下的处理方法。

(四) 构建与企业互动的平台。

这一点目前大部分人还没有真正做到, 但笔者认为这在销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不仅学生需要接触企业销售管理的实际运行过程, 教师也需要定期到企业中学习操作实务, 了解企业销售及管理理念和技术的更新, 因此, 学校应和教师共同努力, 构建与企业互动的平台。

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每一种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提出也都需要打破学生的思考惰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 培养其自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这种培养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摘要:销售管理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 同时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对其教学方法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体会, 本文对销售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有益建议, 以期对该课程教学实践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销售管理,教学方法,影片教学,游戏教学

参考文献

[1].姜含春, 葛伟, 何伟.基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本科教学模式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2

[2].孙路弘.看电影学销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4

[3].吴琼.消费者行为学本科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0, 3

提高本科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思考 篇9

1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尚不明确

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了现在的大众化教育, 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许多高校制定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但在具体落实这一目标时, 却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到财务管理的教学中去, 还是一个很多高校都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一些学校为了体现应用性,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大量引入一些新兴的应用性学科, 这些学科很多理论体系尚不成熟, 而且变化很快, 使得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应接不暇, 同时这些课程也占用了大量的课时, 使得财务管理的课时相对变少, 影响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

1.2 教学内容与我国经济实践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目前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照搬的国外的相关内容,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比如, 西方发达国家属于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而我国则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而且建立的时间短, 政府在其中还扮演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本质的区别使得国外的一些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

现在的财务管理教材主要针对的是上市公司, 很多定量分析所需的数据只有上市公司才便于获取。在我国中小企业是主体的存在, 学生毕业以后, 大部分是在非上市公司工作, 而针对这样一些公司的实用理论相对较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何将企业行为的外部影响纳入企业的决策评价体系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而目前的财务管理教材所涉及到的决策评价体系主要围绕企业自身价值展开, 根本没有考虑外部性问题, 这对于引导企业做出正确决策, 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不利的。

1.3 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多, 而该门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 非财管专业一般36课时, 财管专业一般54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里, 教师往往只能将理论知识讲完, 而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讨论或者引入情景式教学。这就使得课堂成为一言堂, 老师不停的在讲台上讲, 学生被动的在座位上听, 虽然老师讲授的内容比较全面, 但是由于教授方式单一, 没有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并不太好。

1.4 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很多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没有实践教学的部分, 有一些高校虽然开设的有财务管理的实践课, 但是课时数普遍不多, 还存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软件配备的不够全面, 更新速度慢等问题。现在的高校教师, 基本上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 他们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 让他们给学生讲实践的部分, 很多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另外, 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是比较重视的, 对于这方面的鼓励措施也比较多, 而教学上的相关激励相对较少, 如果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效果, 对于没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的他们来说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精力, 但与此相对应的回报却要少很多, 这也影响了教师投入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1.5 考核手段有待改进

目前, 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体系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分别是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 一般卷面成绩占80%, 而平时成绩占20%, 这就凸显了卷面成绩的重要性而学生平时的表现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快到考试的时候突击背一背重点内容就可以顺利过关, 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另外, 该体系只是强调了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部分, 学生实践能力的部分则根本没有体现, 在这一考核体系的指导下, 不利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提高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 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观念并贯彻于日常的教学活动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应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安排上着重于知识点的宽度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尽量多涉及一些知识点, 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 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实践, 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财经类学生, 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课程体系的安排方面, 财务管理学作为基础课程应在课时上予以保证, 新兴的应用性学科适当涉猎, 但数量上不应太多, 盲目的引入过多的课程只会舍本逐末,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 编制适合我国国情财务管理教材

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很多高校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推广的难度相对较大。而中文译制版的财务管理教材则会受翻译人员的英文及财管理论水平的影响而使得质量参差不齐且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好的办法是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形成一本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财务管理教学用书。这本教材应该适应我国特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提供更多的关于中小企业的财管理论和模型, 引入考虑了企业行为外部性的决策理论, 使得学生毕业以后能够顺利的进入企业, 运用所学成功的开展各种活动。

2.3 适当增加财管课程的课时数, 鼓励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多的特点, 可以适当延长该课程的课时数, 以给教师充裕的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现在, 高校基本上都采用多媒体教学, 这样虽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 但也会使教师的授课速度无形中加快, 有一些模型的推导过程可能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就会比较大了。所以, 建议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部分, 可以用板书推演。另外, 在教学时, 可以尝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中心, 采用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发现问题, 寻找信息, 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加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2.4 加强实践教学,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 实践教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适当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数, 加大实践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比重。引入多种财务管理实验软件,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实验室, 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定期开展沙盘模拟比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做的比较好的学生给与奖励。邀请知名企业的财务主管到学校来举办讲座, 与学生进行近距离沟通。进行校企合作, 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实习,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好结合。

改革高校的绩效奖励机制, 鼓励高校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到企业中兼职, 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人才需求, 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 加深教师对于企业实际活动的认识, 将理论前沿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 实现双赢。

2.5 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

对学生的考核体系应尽可能的全面具体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应适当压低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重要性, 增加课上回答问题、案例讨论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的比重。例如, 学生的最终成绩构成可包括五个部分, 考试成绩占50%, 参与案例讨论的程度占20%, 课上回答问题占10%, 出勤率占10%, 作业的完成情况占10%。考试成绩的比重大幅压缩以后, 学生就无法通过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来轻松过关, 激励学生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过程, 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 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黄玉梅.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0, (04) .

[2]蒋卫华.项目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论坛, 2011, (05) .

[3]郭雪飞.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0, (01) .

[4]刘淑华, 孙险峰, 孙志梅.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完善[J].财会通讯, 2010, (31) .

本科教学工商管理 篇10

一、工商管理教育的尴尬:学校教育的能与不能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经营管理人才早已成为工商管理教育中的共识, 与之相应, 跟踪社会需求变化、反映就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成为众多商学院制定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这种做法隐含的逻辑推理是:经营管理岗位所要求的各种素质技能都能通过某种形式的学校教育培养出来。

问题恰恰在于, 许多事实和论断不支持这种“线性逻辑”。以职业经理的培养为例, 曾经主导创立我国最大啤酒集团 (华润啤酒) 、如今担任北大光华学院客座教授的两栖人物黄铁鹰先生, 总结自己叱咤商场20年的风云经历, 认为成功的CEO应当具备六项素质 (能力) , 即“超凡的沟通能力、诚信、持续的自我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操作能力、领导超人”。其中, 持续的自我学习能力所需的自省能力是“学校里和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 操作能力所需的高效果断品质, “只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换言之, 这些素质“不是正规教育和专业培训能够教出来的”[1]。这位曾经沧海的实战派教授所言可能有些偏颇, 但比学院派的严密论述应当更有先验基础。较之其他人的总结, 《北大商业评论》主编何志毅教授将总经理的素质概括为“三识二商一觉” (用人知识、战略知识、造势知识, 智商、情商, 直觉) , 全球商界顶峰人物、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认为管理者的领导力来自“4E1P”五个方面 (Energy, 精力;Energize, 激励力;Edge, 决断力;Execute, 执行力;Passion, 激情) 。这些总结尽管在措辞上有所不同, 但其反映出的实质方面, 例如, 直觉、决断力、执行力等, 确实在学校中很难培养出来, 或者说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不能培养出来。

纵观现实, 成功管理者中有很多没有接受过正规工商管理培训, 甚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据统计, 世界上培养CEO最多的院校, 既非哈佛商学院, 也非凯洛格商学院, 而是西点军校!二战后, 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 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 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 总经理、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名, 超过了任何一家商学院[2]!由此可见, 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并不经由学校工商管理教育一条道路, 没有医师、工程师那样固定的职业成长道路;经营管理人才的来源不是唯一的, 经营管理人才不一定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 名牌大学商学院的高材生不一定能成为成功的经营管理人员。成功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 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 有些能够培养出来, 有些是不能或很难培养出来的。换句话说, 在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方式与预期目标之间, 存在着某种“失灵”, 存在着某种“不能”。

二、培养目标的选择:增强业务素质还是增强管理素质

上述“不能”和尴尬首先源于一种错觉:将工商企业人乃至各级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要求, 实际属于“管理性职位能力”。现行工商管理课程体系及培养方式所能达到的效果, 只是培养学生在工商企业某个岗位从事某项具体业务的“操作性职业能力”。无论哪级哪类院校设定了怎样的培养目标, 无论是中专、高职立志培养的“专业技师”, 也不论是本科层次强调培养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人才” (部门经理) , 还是MBA宣扬的“职业经理人”甚或“商界领袖”, 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待业等岗的毕业生。任何一个毕业生, 都只能先从“业务人员” (操作人员) 做起, 而从“业务人员”到“管理者”, 要经历一个跳跃。这种跳跃, 既需要个人的“先天素质”, 也需要实际工作中的悟性以及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 是天时、地利、人和三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获得职务聘任和获得上下左右的认可之间有一段距离, 从这个意义上说, MBA毕业后也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才能“化蛹为蝶”) 。

按照罗伯特·卡茨的说法, 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要具备三项技能:技术技能 (业务技能)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战略眼光) ;管理的层级越高, 技术技能所起的作用越小, 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所起的作用越大。一个人如果较早经历了商场风雨的历练或生活的磨难, 较早变得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较早形成了果断、刚毅、灵活、严密等思维品质, 换言之, 较早练就了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就越能成为领导者 (管理者) 。从培养管理者 (特别是领导者) 的角度, 哪一种方式 (学校培养、社会历练) 能够给人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哪一种方式能够给人提供更高的锻炼强度, 哪一种方式更能锻炼人的情商, 哪种方式就更有效。就工商管理教育的现行模式来看, 学校培养的优势更多地在于技术技能方面, 技术技能更能使人成为优秀的业务人员或低层级管理者。君不见, 当年胡志标聘用卖咸鱼、销水泥的一帮人攻市场时八仙过海、各出奇招、迅速崛起;太阳神集团怀汉新起用的7个MBA一步三计、坐而论道、痛失良机, 就是明证[3]。就学校教育内部来说, 撇开具体内容, 不同专业给予学生的主要都是技术技能, 在能力本质上是一样的;有些非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养成了更好的思维品质、更好的情商, 反倒成为企业中的领导者, 也为此论提供了一个旁证。

这就使管理教育面临一个选择:着重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还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能不能做到两个目标兼顾———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业务素质) , 又有助于学生将来成长为优秀的管理者?

三、回归工商管理教育的本性:突出“学生本位”、“实践本位”

实践证明, 单靠调整课程体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在培养学生“业务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 就要设法营造模拟管理环境, 其基本思路如下。

(一) 确立“实践本位”, 增加“课内实践”, 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习管理

管理教育的本性在于实践。理论体系再严密, 课堂教学再严谨, 如果仍然是理论灌输, 仍然是学生被动听、被动记的传统模式, 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品质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锻炼, 学生沟通能力和胆魄的锻炼没有融入到主要的教育教学环节中, 那么这种管理教育就是失败的, 至少是低效的, 无从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确立“实践本位”, 不仅要减少理论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 还要把实践活动贯穿于每个教育教学环节, 要在课外实践的基础上实行“课内实践”:要让学生的实践机会不仅来源于企业实习、假期调研, 也来源于每一次案例分析、每一次情景模拟;要让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变成学生的身心修炼过程, 让理论教学变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环节。

(二) 突出“学生本位”, 实行“课堂革命”, 让全体学生通过团队学习而全面提高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道理谁都明白, 问题是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应成为主体, 只有在主体与主体的互动中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课堂教学中的“精英教育”既害人又害己。单纯提倡“亲验式教学”、“发现式教学”, 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操作和体验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这种认识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 还须实行“课堂革命”, 改变教学组织机构, 让班级成为由学习小组连接起来的目标群体;改变课堂教学的单向信息传输模式, 让课堂成为群体性的感悟知识和分享体会的场所;让课堂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场所, 还是培养情商和胆商的场所。

工商管理教育因其本性更能体现市属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 其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对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应成为此类院校各专业普遍性的指导原则。

摘要: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实行“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 这种定位在工商管理教育中表现最为明显和集中。工商管理教育中必须明确区分两类能力“管理性职位能力”和“操作性职业能力”的性质及形成过程的差异, 回归管理教育的本性, 引入“课内实践”, 实行“课堂革命”, 让全体学生通过团队学习而全面提高。

关键词:管理性职位能力,操作性职业能力,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

参考文献

[1]黄铁鹰.谁能成为领导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8-9.

[2][美]费拉尔.凯普.没有任何借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0-12.

本科教学工商管理 篇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选择中国留学的海外留学生日益增多。2010年底,在华留学生人数已突破26万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出台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在华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要达到50万人次,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的目标。

留学生教学管理是留学生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我国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声誉息息相关。当前,我国高校对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管理在培养模式、教学形式、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相关改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整体而言,随着我国留学生教育的不断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截止到2012年底,来华留学生人数已增加到328330人。

给出了来华留学生分教育层次的统计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为本专科和非学历生层次的教育,二者合计约占来华留学生人数的90%。2010年到2012年,各教育层次留学生的比例基本稳定,本专科生层次的留学生人数比例约为30%。2012年与2010年相比,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人数比例由10.5%上升到11.0%,非学历生层次的留学生人数比例由59.5%下降到59.3%,说明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层次在提高。

表2给出了来华留学生分来源地区的统计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为亚洲,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0%以上。其次为欧洲,到2012年底,欧洲来华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16.6%,大洋洲来华留学生人数比例最低,仅为1.4%左右。

各个洲来华留学生的绝对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所占比例有所改变。亚洲留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66.3%下降到2012年的63.2%;欧洲和非洲留学生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与2010年相比,欧洲留学生提高了0.8个百分点,非洲留学生提高了2个百分点;美洲和大洋洲留学生比例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从表1和表2的数据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总体呈快速发展的趋势。留学生总体层次不断提高,本专科留学生人数已占到留学生总数的30%。留学生来源地区呈现多样化,周边国家是来华留学的主要来源。较大比例的本科来华留学生和多样化的留学生生源地情况,要求高校积极探索留学生的本科教学管理模式,以保障和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二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模式简单化

我国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本科教学管理普遍采用趋同管理模式。趋同管理即是采取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基本相同的教学管理办法,例如针对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和针对本国学生的培养方案几乎一致。趋同管理是高校留学生管理的一个总体要求,但现阶段我国来华留学生来自多个国家地区,各个地区在本国中小学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留学生在汉语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留学生数理化基础知识薄弱。这些留学生在与中国学生同步学习中,如果一味地对两者采取同一标准,势必造成留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无法克服的困难。

(二)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高校在对留学生的教学上,釆用的基本上是对本国学生一样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还较少。来华学习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个性有较大的不同,所受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存在差异,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留学生的需求。有调查显示,74.3%的留学生对我国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太满意[1]。

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大多强调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宽与厚,弱化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本科留学生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留学生很少参与实验、实习和科研项目等实践环节。我国高校对留学生的住宿一般采取单独管理,即为留学生分配单独的留学生公寓。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住宿的分离,导致了留学生和本国学生的交往联系较少,使得留学生对需要合作进行的实验或科研项目的参与度较低,不利于留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设置缺乏国际化,英语教学的课程数量较少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留学生课程还局限于按照本国标准和特色来设置,缺乏国际化和全球通用性,影响课程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趋同管理模式下,我国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以汉语授课为主,采用英语教学的课程数量极少。对留学生而言,用于日常交流的基本汉语已被多数留学生掌握,但对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却较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同上课时,经常遇到很多不熟悉的专业词汇,这些词汇很难在一般的汉语补习中涉及到。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没有辅助项目帮助来华留学生学习专业词汇,专业词汇成为阻碍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英语教学课程的缺乏,使得留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时也无法借助英语课程的渠道来辅助自身的学习。

(四)留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教学管理渠道不够通畅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教学质量。我国大部分高校对本国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较完善,但对留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控还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留学生教学质量督导委员会,留学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学管理的相应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我国许多高校对留学生的教学管理进行了部门分工:留学生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与成绩考核标准通常由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留学生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具体的细节性的教学管理工作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和协调。因各专业留学生人数较少,各学院不可能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大多由各院系的教管人员一并管理,在教学管理具体细节的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同时,由于教学管理涉及到三个部门,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不利于留学生教学管理计划的正常开展。endprint

三国外高校留学生的教学管理

(一)美国的留学生教学管理

美国对赴美的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强调与本国学生教学的共同性,没有将留学生的教学单列体系。在留学生教学方面的管理,和美国学生同等对待,没有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的管理部门,要求外国留学生完全适应美国高校的教学环境和硬件环境,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使用同样的教育资源和后勤保障[2]。近年来,随着赴美留学生人数的增长,美国高校开始针对留学生的群体特点改革课程设置,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措施。

美国高校在教学上,注重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核,目的是促使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从而确保教学效果。考核环节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课堂小测验,平时作业等。与中国不同,美国高校布置的作业通常需要学生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思考分析才能较好的完成作业,难度较大。此外,美国高校还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尤其是以学术为基础的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设计了一些课程,使学生既能够学习和运用学术领域的知识,又能够服务社会、树立形象、锻炼能力,学校还从制度安排上要求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设置了专门的社区服务学分。

(二)英国的留学生教学管理

英国对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同美国相似,没有单独的留学生管理体系,但会给留学生免费提供语言培训。在留学生教学管理方面,重视国际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英国髙校大量开设国际关系、异国文化比较等课程[3],英国大学还注重对留学生外语教学的力度,以使留学生掌握国际交流、国际对话、国际谈判、国际研究的工具。近年来,英国开始重视地区性或国别研究的课程以及国际交换课程网络的建设[4]。

(三)日本的留学生教学管理

日本高校为留学生设置了专门的教育指导体制,其目的是为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研究领域的课外援助。该体制规定,所有留学生在抵达日本不久后都有资格接受教育指导老师的短期辅导[5-6]。教育指导老师从与留学生相似专业的日本学生中挑选,这些选拨出来的导师和学术顾问、留学顾问、行政人员一起合作,承担帮助改善留学生教育和研究水平起辅导作用的一种支持性角色。导师只为留学生提供指导,并不代替留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指导内容具有弹性化,导师可以根据留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适应的程度决定其教育指导的内容及程度。

日本高校对留学生的课程设置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修养、综合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日本高校普遍为留学生开设了全校日语学习课程和特别日语学习课程,全校日语学习课程包括有固定时间和地点的标准课程和没有固定地点的网上日语课程。特别日语课程依据日语基础的程度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多样化的日语学习课程,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日语,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

四我国高校留学生本科教学管理对策

(一)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建立教育指导体制

我国在对留学生采取趋同管理的同时,还应考虑“同中求异”。根据留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到与各国留学生所在国的中学教育衔接好,积极探索合理的留学生教学计划。可在留学生入学后,开展进行各种形式的座谈活动,大量收集留学生本国中学以及高等教育的相关资料,以此作为制定留学生本科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例如对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留学生,鉴于其数理基础知识薄弱,可考虑给留学生单独讲授高等数学等课程,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师教授,加强学习中薄弱环节的辅导。

留学生教育指导体制可借鉴日本,采取一对一辅导制。通过中国学生自愿报名,留学生管理部门筛选的方式来挑选出合格的留学生辅导人员。指导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指导,通过本国学生与留学生一对一的充分交流,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第二部分是专业课程学习帮助。对留学生专业词汇,实验,科研等提供协助和指导。第三部分是在生活上的指导,帮助留学生适应中国的生活。

(二)建立多元化教学方式,重视留学生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方式是留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对留学生的教学方式。某些课程的教学可以研讨为主,多让学生发言,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与留学生之间的互动。丰富留学生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可定期举行留学生与本国学生的学习交流会,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与其他学生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第一课堂教学效果。鼓励留学生与我国学生一起学习,参加教学、实验、实习等各环节,鼓励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注重培养留学生探索的精神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实践能力。

(三)加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国际化课程能够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对外国留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这方面可向英国学习。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在对本校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开设国际化课程,例如国际关系、文化比较等。同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体现国际化内容。教师授课时可将学科知识放在国际框架下讲授,以使学生意识到所有国家的相互联系问题的普遍性。在教材上尽量采用国际通用的先进教材,或在自编教材中大量引入国外同类教材中的内容,在内容上紧密关注国际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及时补充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内容。

为了更好的实现趋同管理,我国高校应开设汉语学习课程特别是科技汉语学习课程,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考虑到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需要采用英语完成工程师资格考试,我国高校应提高本校双语教学能力,增加英语教学课程的数量。语言是学习课程的基础,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可以增强留学生本校教学的认同。

(四)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

在对留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上,成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组成的留学生教学督导委员会,监督教学任务的落实,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改完善。对涉及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院系教管部门,学校教务处,明确细化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合作,积极高效的处理留学生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

总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校在当前和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来华留学生的本科教学管理是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不断探索和改进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管理模式,促进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丹,藤居特.浅析趋同培养下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1):229.

[2]任巧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5.

[3]黄永林.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特点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4): 83-88.

[4]孙宛秋.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3.

[5]刘丹.日本国留学生管理特点及其经验借鉴[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 篇12

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的困境

从“十一五”以来,从国家到省市甚至各高校均实施了质量工程,毋庸置疑,质量工程的有力实施对加强教学建设、提升育人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扩招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稀释和对冲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甚至个别问题比较严重。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实施质量工程的重点和核心任务应当是关注质量和内涵,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但现实中却存在重申报、轻建设,重流程、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重要钱、轻花钱,重个人、轻集体等五种现象,质量工程建设本应“以点带面”,实际情况是“以点代面”,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思考,把质量工程建设等同于立项项目建设,而不是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固优补弱,凸显特色。当前不少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实然价值取向与其应然的价值取向不匹配,把质量工程搞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虚假工程,偏离了实施质量工程应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本质。

(二)项目建设实效不强

质量工程立项时,项目负责人高度重视申报书的填写,花大力气美化申请书,以此打动评审专家,专家评审时由于了解项目的渠道有限,因此,申报书谁写得漂亮,谁的前期基础扎实,团队成员结构合理,项目预期成果丰硕,谁获得立项的可能性就大。由于项目数多,管理难度大,多数学校对项目的管理主要停留在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过程管理弱化,中期检查乃至结题验收也主要是形式大于实际,以走过场较多,最终造成质量工程建设立项时隆重热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冷清收场,不少项目实际完成质量不高,实际效益与预期成果相差很大。

(三)教学主体缺少积极性

作为教学主体的院系、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在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没有得到激发和调动起来。学院作为旁观者,完全依靠学校职能部门管理各级质量工程项目,没有作为主人翁参与进来,更没有作为关键责任主体进行管理。作为教师,质量工程尤其是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覆盖面不宽,受益面较窄,多数教师再怎么努力都难以获得立项,认为都是少数教学积极分子或院系负责人的事情,与己无关,部分教师甚至都不知道“质量工程”。再者,当前很多高校还难以有效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之教学工作没有科研那么实惠,在职称评聘中权重较轻,教师关注度也不高。对学生而言,质量工程中与他们直接相关的项目极少,他们不是直接受益者,要视项目建设成效,他们才能从中受惠,因此,他们也难以直接参与,其主动性也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作为教学的三个主体,只有院系、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形成合力,才会使得质量工程实现其实施的实然价值,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此,华南师范大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一)做好顶层设计,夯实校级项目基础

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体系,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以省级项目为骨干,以校级项目为基石,明确校级项目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狠抓校级项目的建设内涵,省级项目须在校级项目的基础上产生,国家级项目须在省级项目的基础上遴选,根据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建设类别,结合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布局校级项目,明确重点,巩固优势,凸显特色,同时又要填补空白,扶弱助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实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夯实教学建设基础。

(二)抓住重点,激发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紧紧抓住教学工作的三个主体,以如何激发其工作活力和创造力作为工作的着眼点。

1.针对院系,扩大其办学自主权。首先,扩大院系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自主权,下放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类别和项目数的立项权,学校层面仅作形式审查和备案。其次,针对院系层面,设立综合层面的质量工程项目,除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特色专业等项目外,还设立试点学院、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等项目,扩大试点学院的内涵,允许其在学校治理框架内自主调整本科专业和决定招生规模,促推院系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贯彻“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的发展战略,明确建设方向和目标,做好“质量工程”的顶层设计,优化各类各层项目布局,规划好综合类和一般类、教师类和学生类项目建设,切实激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改革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经费的拨付方式,改变以往直接将经费拨给各项目负责人的方式,将项目经费以整体打包的方式拨给项目所在单位,由院系进行二次分配和拨付,这有利于院系明确本单位的建设重点,错位发展,有利于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2.针对教师,扩大项目覆盖面与受益面。虽然国家级和广东省质量工程有近10 种建设项目,但很多项目一线教师难以主持或参与。针对此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扩大了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类别和数量,校级项目一共有24 类,含自设项目,而且不少项目是专门为一线教师而设的,如教学团队、通识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程、全英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精品教材等,这为一线教师参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兴趣,选择申报项目。此外,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时对学院不限项,仅对每个教师申报的项目有项数限制,任何教师只要有意参与质量工程,均有机会。

3.针对学生,创设让其直接受益的项目。鉴于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中只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个学生直接受益的项目,华南师范大学在校级质量工程中增设了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专业技能训练计划、第二校园计划等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计划旨在鼓励各学院大力开展多维多层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品牌赛事,资助学生参与国内外公信力强、参与度高、影响面广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不断提高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专业技能训练计划鼓励学院、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并不断完善针对性强、全员覆盖、层次有别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不断优化训练模式,制定科学的训练标准和要求,便于学生自主训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切实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第二校园计划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展开,目前学校层面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日本筑波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近70所国外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此外还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及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同时鼓励各学院也积极开拓联合培养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第二校园经历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优化管理流程,注重项目建设成效

针对当前质量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彻底改变“重申报、轻建设,重流程、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重要钱、轻用钱”等现象,华南师范大学优化、重建和再造管理流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改革和实践。

1.简化申报程序。改变过往立项要填诸多材料的情况,简化项目申请书的填报内容,校级项目仅需填写项目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内容及预期成效,减少非必要内容的填报,要求填写内容言简意赅,不必赘述,这也减轻教师繁重的填表之苦。学院提交各项目申报材料,学校层面仅作形式审查,通过予以发文备案。

2.注重过程建设。改以往严进宽出为现在的宽进严出,通过学校发文公布的项目仅为建设项目,要想获得校级项目称号,需加强内涵建设。首先,需通过中期检查,根据各项目已完成的建设任务与建设预期成果的对比,淘汰一批建设进展缓慢、建设成效差的项目,促使项目注重过程建设。其次,结题验收时,根据项目预期成果的完成情况,决定其是否通过,只有建设成效突出、任务饱满、成果丰硕的项目才能获得校级项目称号。

推荐省级项目时,必须以校级项目做基础,从中择优遴选推荐,在同类项目推荐自校级立项以来开展最好、成效最突出的项目,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建设经费直接拨付到项目团队,而且学校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以此鼓励各校级项目重过程、重建设、重实效。

3.实施量化考核。项目在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三个环节,都注重量化考核,关注项目建设实效,设计表格时以定量的数据为主,少用定性描述或以定性描述为辅,这样会对各项目施加适当的压力,杜绝以往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现象。

4.加强经费使用管理。首先,简化报账程序,改变以往需要经过教务处审核签批才能报账的方式,由项目所在学院审核签批。其次,虽然经费以学院打包的形式下拨,但在学校财务设立专门的账号,到该批项目全部结题验收时,对各学院经费使用绩效进行考核,若经费管理不力,使用不善、执行不佳,会相应的扣减该学院下一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经费,若项目结题完毕时仍有经费剩余,则予以回收,不再下拨,促使各学院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执行效率和效果。

5.巧用奖罚杠杆。针对学院,为鼓励其加强校级质量工程建设,夯实校级基础,华南师范大学将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总经费的30%用于奖补,以奖励上年度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质量工程立项项目较多的学院,实行“优质厚拨”的方式,促动各学院加强项目内涵建设。

针对教师,考虑放开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类别和数量之后,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势必会大涨,建设成果也会更多,学校将校级教学成果奖由每四年评选一次缩短为每两年评选一次。此外,设立校级优秀教学论文(教材)奖,与教学成果奖隔年交替开展,这就形成了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教学成果奖、教改项目—教学论文—优秀论文奖两条激励路径。若项目未通过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再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若项目通不过结题验收,则在通过之前项目负责人不得再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针对学生,若其依托大创项目或学科竞赛取得成果,学校有针对论文和竞赛获奖的奖励,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也有加分条款。若在第二校园取得优异成绩,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也有加分政策,以此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珍惜机会。

三、实施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从2011 年以来立项的三级质量工程项目情况如表1 所示,2014 年共立项各级质量工程项目857 项,较2011 年均有大幅度提高,覆盖到每一个院系,参与教师人数超过1400 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2%,说明院系及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很踊跃。此外,校级质量工程中学生为直接受益人的项目有220 余项,参与学生人数1300 多人,学生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各类质量工程及教研教改项目的支撑下,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学校届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获15 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5 项,其中一等奖40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57项。近三年华南师范大学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141 项,获奖教师人数近700 人,所占比例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30%。这也说明学校教师不仅参与质量工程踊跃,而且很多教师取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影响力,能被业内广泛认可。

2014 年华南师范大学教师依托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学校教师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关于教学改革、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学术论文1433 篇,专任教师人均0.68篇,表明学校教师对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投入度较高。

质量工程是落实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培养创新人才的突出地位的重要抓手[4],院系、教师和学生既是质量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同时又是质量工程实施的受益者。只有结合校情,紧紧抓住激发三个主体创造性和工作活力,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质量工程的实施才能顺利开展,实施效果才能得到保证,质量工程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爱芝.全面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之探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寇琳琳.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1,(3).

[3]严发萍,王红雨,赵琦兰.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

上一篇:区域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下一篇:安徽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