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教学法

2024-07-13

四维教学法(共12篇)

四维教学法 篇1

体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学生体验的方式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浸入”的过程中吸取知识要点。在新课程标准下,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课程可采取“四维”体验教学法,即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中体验“想数学”,在实践演练中体验“做数学”,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用数学”,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实践表明,体验教学法使学生在体验中研究探索,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在自主思考中体验“想数学”

自主思考是学习者的一种重要思想体验。在自主思考过程中,学习者针对实际问题实现“再创造”,从而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并在其他问题上的解决上灵活运用。在学习“圆的面积”内容时,我创设了一个体验式场景:将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成若干部分后,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问题的解决似乎无法从书本上讲述的理论知识中找到路径,但学生经过自主思考,便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从而获知半径的长是3厘米,问题得到解决。在体验式教学中,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教师应着眼发展学生的思维,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题目,可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探索,在自主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2. 在实践演练中体验“做数学”

陶行知先生早年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在“找找、量量、拼拼”的实践演练中学到知识,其理论基础是“只有做了,你才能学会”。教育家皮亚杰也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通过实践演练,以“做数学”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实践演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后,为正确理解组成三角形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可设计如下实践演练情境:制作一端相连且能转动的两根木棒,一根长20厘米,一根长30厘米。另外,准备三根长度不同的木棒,红棒长15厘米,黄棒长10厘米,白棒长60厘米(还可再多备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如需钉一个三角架,使端点顺次连结,请同学们试试用哪一根木棒合适?通过实践演练,学生发现,白棒和黄棒都不合适,只有红棒合适。由此,学生首先建立了一个印象:要构成一个三角形,其三个边的长度之间有某种制约关系,某一边过长或过短都不行。那么这个制约关系是什么呢?此时可正式引入课题,提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先用橡皮泥捏一个正方体,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而长宽高变化的道理。小学生的动作思维占优势,即使是一些浅显的数学理论,他们听过后也可能很快忘记;看过了,也不一定很明白;只有结合理论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一般来说,设计一些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实践演练活动,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3. 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通过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自由对话的平台得以构建,学生可一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思维火花不断闪现,每个学生均能得到能力上的发展。“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地与教学内容结合共同建构为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而情境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在学习交流中,针对小组学生们共同想解决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师生的近距离接触和适当的表扬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可以更好地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

4.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如此,既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进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这一节的教学时,可引入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妈妈要做一个纸制正方体的包装盒快递东西,她不知道如何裁剪,你能帮帮她吗?如果你裁剪出来了,请你到讲台上示范把正方体的盒子展开的过程,并且把你展开后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看谁想的方法多。同学们的兴致很高,纷纷拿出剪刀、纸片动手操作。同学们把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所有的情况都裁剪出来了,而且争着上讲台给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再如,简便运算115-6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体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15元零钱,买一件68元的衣服,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爸爸还余下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出: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3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15+32=47元。如此可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

实践表明,小学数学“四维”体验教学法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育阶段,以创设体验式场景为途径,以提出实践性问题为关键,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标,促使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动脑、动手、动口、动心,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全过程,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发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场景, 以学生体验的方式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互动, 通过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教学体验情境, 使学生主动进入想数学、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的“四维”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四维”体验教学法,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吕志明.小学生数学策略学习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徐斌.推敲新课程课堂[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3]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郑毓信.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5]袁中学.最新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M].沈阳:白山出版社, 2005.

[6]李克强.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J].现代阅读, 2010, 8:79-80.

[7]杜秀云.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0, (43) :88-89.

四维教学法 篇2

西宁现代妇产医院介绍说,B超又称为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影像学科,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目前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随着医学上更广泛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从二维B超发展到三维彩超。如今,四维彩超也应运而生,每一次的发展,都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医学,那么,系统B超和四维彩超有什么区别呢?

一、西宁现代妇产专家解析:系统B超与四维彩超的区别

四维彩超是在三维彩超的基础上,加上时间维度参数而成四维,该革命性的技术能够实时获取三维图像,而三维彩超的发展与改革是在普通B超的基础上进行的。四维彩超与普通B超相比,图像更清晰,更立体,更具有强大的排畸功能。西宁现代妇产医院专家指出,系统B超是二维超声,它是切面成像,打出来的图象是一个断面,这种图象基本上只有B超师才能看得懂,而三维、四维超声,它是立体成像,打出来的图象与实际的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任何人都能看懂。二、四维彩超和系统B超各有什么优势:

1、系统B超:系统B超就是应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胎儿全身做系统的检查,所有高分辨率的彩超仪器都可以做此项检查,检查的内容包含胎儿的脊椎、头颅、颜面部、心脏、腹部(胃、肝、肾、膀胱)肢体等。

2、四维彩超:而四维彩超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早期诊断太热先天性体表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疾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过去的B超设备只能检查胎儿的生理指标,而四维彩超还能对胎儿的体表进行检查,如唇裂,脊柱裂,大脑、肾。心脏、骨骼发育不良等,以便尽早的进行治疗。三、四维彩超能进行哪些排畸检查

1、胎儿面部畸形:主要可观察唇腭裂、兔唇、颚骨等等。

2、消化系统:能发现胎儿出现的脐部肠膨出、内脏外翻、肠道闭锁及巨结肠等现象,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泌尿系统:可发现胎儿发育中出现的肾积水、多囊肾、尿道梗阻及巨膀胱等现象。

4、神经系统:能及时发现胎儿发育中的脑积水、小头畸形、无脑儿、脊柱裂及脑脊膜膨出等现象。

5、其他畸形:骨骼畸形,短肢畸形、联体畸形等,同时羊水过多、过少等也是可以检查出的

西宁现代妇产医院温馨提醒:西宁现代妇产医院为了广大群众更好得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信息,西宁现代妇产医院免费提供平台,方便患者在线咨询,全天候为大众服务,实现了预约免除当日挂号费,以及免预约费等优惠活动;在线预约后来我院诊疗,可享受优先就诊服务,让患者不做无谓的等待。并为您的隐私保密。如需帮助,您可以在线点击咨询。与在线医生交流。

西宁现代妇产医院联系方式:

医院热线:0971-8085811

西宁现代妇产医院地址:西宁市五四大街中段逸鸿大厦(青海剧场旁)

“四维”目标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篇3

一、教而有法,构建愉悦美术课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小学教育的重视,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全面发展被放到了第一位,而小学美术课堂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接受美术,学习美术,发挥美术,这个问题值得每个美术老师去深思。我在我的美术课堂上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美术课带给他们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采用音乐融合渲染氛围,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热情,加入游戏模块活跃课堂等方式。采用音乐,可以让本来静止的教学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绪飞起来,使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多媒体),多媒体表达符合当今小学生的审美心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加入游戏模块,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愉悦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美术课堂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了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喜爱,让学生真正体会美术课带来的愉悦。

二、真诚交流,搭建积极参与平台

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度,交流是关键。客观上,师生之间必然存在两种信息交流:知识信息交流和情感信息流。而在情感交流中则包括语言、面部表情和动作表情。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动一静之中所体现的情感因素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学习二年级美术教材第19课《我喜欢的鸟》中,我在第一个班级上这一课,学生反应并不好,学生对着画面只是窃笑,根本没有被画面艺术所感染。同样的教材在另一个班级上,我改变了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欣赏作品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对画做出一定的评价。结果,课堂气氛大为不同,学生反响热烈,争相发言,充分调动起了积极性。这样一来,师生的情感得以互动,收到了一个好的交流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信任,期望感再加上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解,才会激起学生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一种接受外部信息活跃的倾向,因此教学效果也自然好了。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要有一种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例如保加利亚的暗示教学法就是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围绕实际的教学工作,就是注重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真实对话,在课堂中注重艺术的渲染,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并期待着下次的课堂。音乐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能取得图音并茂、声色俱佳的效果。如我在上一年级美术课《谁画的鱼最大》一课时,整堂课以大海的声音为背景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放松心情,把自己当成是大海里自由自在的鱼儿,尽情享受。果然,这次学生课上完成的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因材施教,设定弹性教学目标

美术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它是每节课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而具体,让学生能够上完课之后基本掌握关键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满足学生的最低要求,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相应的侧重性,各个课型、各个学段要有所侧重。比如《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发现认识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及其美感,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并能基本运用不同的线条组织有美感的画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大部分学生认识并发现身边的线条,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部分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则适当降低难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我们课堂成功与否的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是看学生能否运用课堂所学,这是教师完成教学目的的指向。

四、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美术课的课堂练习的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在评价作业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绝大多数的学生作业肯定是不成熟,但他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做着,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想象的天地,所以绝对不能因为作业水平不高而用轻视的表情与语言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教育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兴趣、学科内容的选择,甚至可能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影响他的一生。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适当夸大,进而表现出教师对他们的赏识,必要时做一下点评,指导学生要大胆地去尝试,帮助他去更好地完成美术作业。

每一次实践教学的背后都应该有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和反省。对于越来越复杂的教学对象,越来越充分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如何去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把他们带进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我们解决美术教学问题的好帮手,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去钻研的。我们也应该从“学习情感的愉悦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课堂练习的完成度”来检验课堂、研究教学,为能够更好地上好美术课做出努力!

四维教学法 篇4

应试教育以及急功近利的学科取向造成大学生礼仪修养与社会的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西方的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全面渗透来实现;新加坡、韩国、日本,其礼仪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突出,强调知行合一、国家干预和在道德生活中的运用[1]。目前许多高校虽然有礼仪课程,但仅在一些文科专业开课或作为选修课,一般在30~40课时。礼仪教育处于边缘地带,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理念

(一)四维立体教学

从学科基础来看,礼仪涉及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行为学、语言学、公共关系学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现代有关礼仪教育的书籍对于相关的内涵基础知识仅仅一带而过甚至只字不提,这给礼仪教育造成一定的片面性。

不懂礼仪的“好人”不一定就受欢迎,反之,缺乏基础素养而教条主义地执行交际规范的人是矫情虚伪的,所以礼仪教育应该是从内到外的完整塑造。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调动起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阅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基础素养,模拟实践对于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积极的推助作用,因此富有成效的礼仪的教学方法应好比一个三角锥体,由四个面构成,分别是基础素养、礼仪规范、模拟实践和经典阅读,如此才能塑造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际上每一节课老师都在学生的审视之下,得体的装扮,微笑的表情, 大方的举止,高雅的谈吐,渊博的知识,既是教师希望学生学到的,也是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做到的。就礼仪教育而言,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三、课程设计

(一)总体设计

1.唤起学习礼仪的自觉性。在现代网络舆论环境下,海量信息泥沙俱下,一些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不齿之言、可耻之事在许多人眼中变得无所谓甚至是时髦风尚。通过直观的方式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好的影像展现给学生,与一些所谓的 “潮流”、“个性”形象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第一次课要先撇开教材,取而代之的是“小测验 + 电影”,既能了解学生基础,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礼仪的紧迫性;诙谐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公主日记》,主人公从麻雀变凤凰的过程有大量的礼仪元素在内,边观看边讨论电影人物的错与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一些礼仪知识,唤起其学习礼仪的自觉性。

2.阅读经典,提升基础素养。秀外慧中是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礼仪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道德情操。讲究礼节、注重礼教、尊老爱幼、尊师重教、 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友爱兄弟、热情好客、礼尚往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优秀传统礼仪,成为世人所称道的美德[2]。在第一次课布置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孙子兵法》等传统经典,课程学习过半以后交读后感并安排讨论。 前两者侧重内涵修养,后两者侧重处世态度和沟通策略,通过阅读使学生加强自我修养。

3.知行合一,养成合礼仪的行为规范。学习礼仪除了必要的规范讲解,实践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执行了“仪” 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不仅是自己执行,还可以通过观察同学的行为达到同样的效果。根据社交礼仪的内容体系进行专题教学,实践课与理论课并行,并且也进行考核。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题,包括情剧本编写、排练及表演。 剧本由教师做前期把关,确保情景模拟实践课有助于专题学习。剧本定调要健康、积极,内容须涵盖该章所有知识要点, 形式上要包括个人模拟、双人模拟、多人模拟和正面模拟、反面模拟。

(二)各章设计

1.四维立体的专题教学法。每章是一个专题,各专题都由四个模块构成,分别是基础素养、礼仪规范、模拟实践和经典阅读。

2.放射—收缩,钻石型的理论教学。钻石型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把书读厚、再读薄的过程。各专题伊始,首先用现代汉语说明该专题礼仪的基本原则,并罗列下辖的内容,做到使学生心中有数。不能止步于操作规范的讲解和示范,更要从基础素养的角度去分析看待这些规范,如个人礼仪与美学、交往礼仪与心理学、餐饮礼仪与饮食文化等,这种内外兼顾的讲解使学生对礼仪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每章讲授完毕,用一句名言总结,如对个人礼仪的总结就用了嵇康的“外不殊俗,内不失正”,古汉语的概括性极强,朗朗上口,尤为容易被记住。

3.案例导入的讨论教学法。以或典型案例或热门话题开始每章的内容。案例使学生在第三者的角度认知礼仪,通过相互讨论和教师点评及讲解,比较容易接受正确见解,较之平铺直叙的讲解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共同研讨,教师可能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也促使其今后补充新的教学内容[3]。礼仪教学的案例以视频展示效果佳。

4.及时检查,巩固教学效果。每章学习完毕安排20分钟做个小测验,可以是书面测验,也可以是情景模拟。情景模拟与实践考核形式类似,随机抽取若干学生,指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这种方式使全体学生对测验题的每个角色都有所准备,测验结束马上公布正确答案并点评,让学生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三)每课设计

1.每节理论课至少制造两个兴奋点。学生不可能45分钟都同样集中精力听课,因此每隔约20分钟制造一个兴奋点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各章开头的案例是第一个兴奋点,在适当的小节再安排案例或提问或小测验即可。

2.丰富多样的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角色代入、培训游戏、案例讨论、启发互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手段方面, 采用示范、图片、视频、案例、名人名言、幽默故事、提问、测验等多种手段,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三段式的实践课。专题实践课主要包括表演、挑刺和总结点评三段,执行者分别是负责该专题的小组、其他学生和教师。表演小组在上课前按剧情需要化妆和着装,准备所有的道具和场景的布置;表演结束后其他学生负责在表演中找出不当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最后教师根据表演和学生的发言,结合教材内容做总结和延展教学。实践课使各组之间既互相学习又有热烈的讨论,经常有表演者由于紧张或认知的偏差,将原本剧本中正面模拟的做成了反面教材,由此意识到自以为懂的礼仪实际上却往往做错了,更加深了印象。剧本写作及编排、表演、挑刺等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从历年的模拟实践情景剧的表演和实践报告的总结来看,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应的礼仪知识,更学会了尊重他人、团队协作和沟通,收获了友谊,甚至学会写剧本,做简单的导演、剧务等工作,个人素质从内到外得到提升。

摘要:对高校学生开展的礼仪教育应该是立体的从内到外的完整塑造,这种教学方法好比一个三角锥体,由四个面构成,分别是基础素养、礼仪规范、模拟实践和经典阅读,谓之“四维立体教学法”,如此才能塑造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孕中期做四维彩超 篇5

孕中期指的是孕十三周到孕二十七周期间。随着早孕反映的消失,很多孕妇的食量明显的加大。孕中期因为胎盘已经形成,胎儿相对进入了比较安全的阶段,另外,母亲早孕反映消失,心情比较愉快

当准妈妈怀孕到23周到28周时,准妈妈这个时候大都需要去医院做一次孕中期的四维彩超,那孕妇在这个时间段为什么要做四维彩超呢?四维彩超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一一解答。

四维彩超是能够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能立体显示宝宝的器官发育情况,甚至胎儿在母体里的状态也可以观察到,像宝宝打嗝、宝宝思考的样子。

四维彩超因为能比较全面观察宝宝的发育情况,所以对胎儿畸形,面部的如唇裂、腭裂,四肢如骨骼发育异常,内部器官的如心血管畸形等能早期诊断,所以一般医生都会建议准妈妈在适当的时期去做一次四维彩超。

现在的四维彩超,是能够看到宝宝的性别的,但是按照国家规定,非医学目的的分辨胎儿性别是违法的,所以医生一般不会告知准妈妈宝宝的性别的。

四维彩超一般为孕中期做最好,一般在23周至28周都可以做,其中24周至26周做的时候效果最佳,这时期宝宝四肢以及主要器官都已经全面发育。

一般在15周的时候最好就要跟医院方面来预约,预约时间看各地情况,安徽合肥这边一般需要提前2个月预约的。准妈妈预约好之后,直接去医院检查就好了,做四维彩超不需要提前喝太多水之类的,所以准妈妈放松心情过去就可以了。不过为了做的时候,更容易照到宝宝全身情况,孕妈妈可以在做的前15分钟做一些适宜运动,来唤醒宝宝。

四维人,这样造! 篇6

A:我们公司员工构成主要分三类,一是创新事业部,又叫新媒体部,以TMT行业,尤其是移动互联行业的人才为主;二是传统事业部,也就是我们的传统业务,主要以数字出版领域人才为主;三是业务经营类、管理类人才。前两类人才,我们最关注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我们有42项国家级的计算机方面的专利,用于支持传统业务的发展。

Q:招聘人才时,对于工作经验有很高的要求吗?

A:区别对待。在创新事业部,我们对工作经验没有太高的要求,招聘了很多“90后”大学生,他们对移动互联和新媒体应用,有很高的敏感度。在数字出版和印刷业务板块,我们会引进优秀的、经验丰富的人才,也主要靠公司内部培养。人才招聘还是新老结合。我们跟很多高校和研究院也有战略合作,包括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公司招聘365天不间断。

Q:通过什么样的条件吸引各方面人才?

A:靠平台。我们的工资薪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很多,但最吸引人才的还是平台,给员工更好的发展空间和职业上升通道。

Q:“90后”员工的管理是不是要更费心?

A:“90后”大学生进公司后,都有为期一年的培训期,把他们分到不同的技术团队,参与项目,在项目里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得到锻炼。年轻毕业生的成长比我预期的要快。应该放手让年轻人干,不要认为他们开始只能打打下手。去年,公司推出移动APP互联网广告营销平台,我们刚刚毕业的新晋员工,完全投入到平台建设和开发中来,做前端研发、后台设计、大数据分析……大家可以下载“GO省”,这是我们的APP应用,这个名字是就是“90后”员工想的,是他们的创意。

Q:您会面临招工难情况吗?

A:我不是招工难,应该说我是人才太多了,考虑到运营成本,我没有办法满足太多人的成长需求。我们面试和录取比率是很低了,大概四五十人里面挑中一个。应届毕业生进公司后的起薪是5000元以上,公司总监级别管理人员的起薪是5位数以上。当然我们的工作强度也很大,研发部门和技术部门是很辛苦的。

Q:如何让人才更好地融入企业,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

A:公司平台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我会给员工最大的空间和机会。我们公司做的项目都是非常有前景的,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Q:公司员工流动大吗?

A:很小。公司45个中高管都持有股票。股权激励是我们很重要的制度,我们现在有200人。每3年会推行一次股权激励。

Q:对不同的事业部门,不同的专业化人才,有没有差异化的管理方法?

A:我们的创新事业部,也就是新媒体部,和传统事业部门没有一点交集,员工甚至互不认识。传统事业部门员工在金山基地办公,新媒体部员工是在市区办公。在办公场地上就有物理分割。我们就是这样分事业部管理,各事业部都有高管专门负责,各自把各自的板块做好就行了。每年我们都会花钱请咨询管理公司来做市场和公司运营调查分析。

Q:公司转型升级步伐快,员工能不能适应、跟上公司的创新步伐?

A:我们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已经从2013年的37岁下降到去年年底的28.5岁。现在“80后”在我们这里算老人了。员工如果跟不上公司发展步伐,原则上我们是劝退的,在商言商嘛。一些打天下的老员工,如果不再适应新变化,我们会给他很好的退出的待遇。在我们公司,绝对没有外行领导内行,也没有谁光凭资历老就能当领导,一切凭能力。

四维教学法 篇7

理想的诗歌教学是怎样的?

笔者不才, 认为诗歌教学应该在情、韵、词、画这四维空间中进行, 有效拓展学生诗歌审美的领域, 提升古典文学素养。

“此情可待成追忆”, 让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交流富有穿透力

孟子说:“诵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这告诉我们读诗应当“知人论世”, 但是“诗从肺腑出, 出则愁肺腑”。如果仅仅“知人论世”, 不能进入角色, 不能将自己化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 仔细品味、体验, 与诗人产生共鸣, 也就不能在朗读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 从而加深对整首诗的感悟和理解。同样, 对于学生来说, 只有诗人的作品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 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所以说诗歌鉴赏应该经历“了解诗人”、“品味诗人”、“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三个步骤。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 形成共鸣的过程, 就是鉴赏过程本身, 只不过是一种带有特质的鉴赏过程, 这种特质集中地表现在作品现实的美学价值产生了与其潜在美学价值趋势同向的变量。而这种量的变化, 关键取决于读者在鉴赏活动中的能动性再造。所以说, 共鸣的程度就是鉴赏的高度。

“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通常在每首诗歌教学的最后阶段, 我总要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共鸣:

例如, 学习《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一诗后, 学生产生了理性的共鸣:“是草是花其实是火/像停像飞真正不懈/看似癞头, 棱角最清晰/一层霜平凡生长/十年雪一样茁壮/劲在骨头里/才是真的自强不息”。

欣赏《登高》 (杜甫) 一诗后, 学生产生了诗意的共鸣:“走在历史上那个悲怆的角落/一声凄厉的啸/掸去记忆的尘/还有一只低回的鸟/一片秋天的叶/凝视着我/假如可以追寻/就让那穿透千世的遐思/那载负沉重的痛/和着这有节奏的韵律/都化作这古朴的风/就让我漂泊在那个高台/静静地咀嚼———你如霜的两鬓”。

品味《声声慢》 (李清照) 一诗后, 学生产生了审美的共鸣:“把昨天丢失的希望/都交给今天的眼睛/你所拥有的只是风中的落红/我所看到的却是最美的身影”。

这些情感的共鸣, 不是学生即兴创作的成果, 而是学生与诗人情感共鸣的产物。经常采用这种情真意深的交流方式, 不仅能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 而且能通过提炼他人思想的精华, 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未成曲调先有情”, 让诵读契合诗歌的声韵散发感染力

“诗言志, 歌咏言, 声依咏, 律和声”。韵律是诗歌的核心要求和标志性特征。诗词, 只有被吟诵, 才能让读者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读者, 只有通过吟诵才能感受韵律, 体会声律之美, 把握古人心境。当然吟诵不仅是对古代诗歌的要求, 而且适用于现当代诗歌。

课堂上, 很多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甚至不惜采取“听读”、“范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 还时不时地给以掌声鼓励。但是, “为什么那样读?”、“为什么一定要那样读?”、“如何真正读出那种感情?”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其实不甚了解, 刚开始时他们大概也有疑问, 但是经过老师长期如此“规范”的阅读指示, 也就没有异议了, 认为这首诗就得这样读, 别样处理就不对。正如赵翼所云:“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其实“读词之法, 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 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 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 。

最好的诵读应该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而不是矫情的表演。因而老师让学生诵读诗歌最关键的不是给学生“范”读, 而是通过赏析内容让学生自己体察情感, 进而通过合适的韵律、节奏、重音等变化来表现,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抒发这种喷薄欲出的情感。

例如, 《再别康桥》的首节是“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有的学生读成“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并没有指出他们读得不足, 而是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将‘云彩’改为‘云朵’, 品读一下, 怎么样?”

“请同学们再做一个试验:你把‘轻轻的’改为‘很轻的’”, 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再做一个实验:你把‘轻轻的我走了’改为‘我轻轻的走了’, 读一下, 效果如何?”

“请你把‘我轻轻的招手’也改为‘轻轻的我招手’, 是不是这首诗读起来就更有美感了呢?”

经过这样几次具体的实践, 所有学生不仅都明白了这首诗在节奏韵律方面的独特审美价值, 明白了该怎么诵读这首诗的首节内容, 而且开始饶有兴趣地诵读后面几节的内容了。

所以说诗歌的诵读不在表现形式的多样, 而重在让学生从诗外走入诗中。只要找到最适合抒发自己情感的韵律, 你的声音就有感染力。

“语不惊人死不休”, 用个性化的细节解读提升语感敏锐力

我国传统诗歌鉴赏常常要求, 不应只关注于一言一物, 而要从它的有机统一中领悟出超出具体物象结构的整体风韵。这当然是诗歌鉴赏的至高境界, 但是“得意不能忘言”, 作为中学诗歌教学, 还是应该多多关注细节。只有如此, 才能让诗词教学更具有操作性, 才能让学生的鉴赏方向更加明确具体。古人讲究炼字炼句, 就是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因此, 教师在讲诗时与其要求学生空洞地概括大意, 归纳主题, 还不如先问他们喜欢哪些词语、句子。好的诗句必然会吸引或打动学生。在一定程度上, 诗歌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诗歌的语言本身, 以唤醒他们对语言的敏感。

例如, 在执教《虞美人》 (李煜) 一词时, 我只是让学生通过对词中一句话的赏析, 就圆满达成了本堂课教学的目标。

我让学生选出这首词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并且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深入分析, 极尽赞美之词。

然而有个学生却从炼句的角度批判了这句话, 他认为“恰”这个字多余。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多学生对这个字的价值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引经据典, 相互争论, 最终大家越辩越明, 一致认为“恰”有“恰巧”意, 该字表明词人是因心中情取眼前景, 因眼前景发心中情, 主观情客观景妙合无痕;“恰”有“恰好、正合适”意, 表明唯有“一江春水向东流”才能写尽词人作为“亡国之君”的“愁”;另外“恰似”呼应“能有”, 以虚词呼应虚词, 音韵流转自然, 富有音乐美。这种个性化的细节解读从文字的角度培养了学生可贵的语言感知习惯, 久而久之, 语感的敏锐力必将大幅提升。

“依旧青山绿树多”, 用想象让沉寂的人文风景焕发生命力

叶燮指出“画者, 天地无声之诗;诗者, 天地无色之画。”可见, 优秀的诗歌作品总能为我们展现一个可以穿透历史的富于动感的画面, 但是因受限于短小的篇幅, 诗歌常常给读者留下很多“空白”, 需要借助于隐形的表达, 需要通过想象去丰富。

“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木写之”。对诗的解读离不开对烟霞草木等意象本身的把握, 诗词的创造力、想象力乃至一切生命力, 就在意象的塑造上。所以说,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组意象去连缀一幅画面, 融入一片意境, 是中学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

例如, 《天上谣》 (李贺) 一诗:“天河夜转漂回星, 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 仙妾采香垂珮缨。秦妃卷帘北窗晓, 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 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 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 海尘新生石山下。”

我让同学们根据李贺的诗句中所描绘的意象, 展开联想, 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仙境。同学们依据文本, 大胆想象, 互换交流, 有的学生写的内容情景交融, 如“晨光熹微, 弄玉慢慢卷起窗帘, 当窗眺望, 那窗外的晨景, 清新而明净。咦!窗前的那棵梧桐树上, 怎么会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 难道它就是当年引导我和萧史升天的那只神鸟吗?时间过的真快啊, 弹指千余年, 而我红颜未老, 那青凤也娇小如故。天宫真好啊!任凭时间推移, 也没有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任何痕迹……”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而且能够引导他们深入诗歌的意境, 充分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何止是一首诗, 就是每一词语本身, 也无不包藏着巨大的文化、民俗、生态、历史及生物学信息。那“蒹葭”、“涟漪”、“鹿鸣”、“雎鸠”、“鹤唳”、“猿啼”、“虎啸”、“莺啭”、“青山”、“白水”……不仅代表一种植物或动物, 更指向一种生态文化、一种自然的繁衍和物种的丰盛, 包含更丰富的美学内涵。

所以说在诗歌画面方面拓展, 能让沉寂的画面产生流动的美感, 采用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进行二次“创作”。

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青年学生的目光, 他们往往对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抱有很高的期望, 如何让学生“有一时之性情, 有万古之性情”, 是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

四维教学法 篇8

关键词:教学团队,四维一体,师资建设

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通过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经验交流, 共享教学资源, 最终实现服务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在当前中国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 借助课程团队这一平台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双突破成为高校课程团队建设的又一重要任务。

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对高校课程建设的作用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专家迈克·富兰在其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曾生动地说道, “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 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 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 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目前高校教师这种“坐在一起研究”的机会相当之少, 大部分课程以教师个体“单打独斗”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如何增强教师间合作, 整合教学资源成为当前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 有利于实现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新入教师队伍到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骨干教师, 所有教师的成长经历都是漫长的。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经验的积累、授课技巧的把握……都需要教师个体亲自体验逐步积累继而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职业技能。然而,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完全可以通过相同课程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使教师能腾出时间从事更广泛深入的教学研究。根据团队中教师的特长, 每个人专门从事某些形式或某些章节的课程建设项目, 全体成员共享教学资源并互通反馈信息, 不断改良, 最终更好地服务课程教学。通过分工合作与资源的共建共享, 教学团队可以完成单个教师难以实现的大型教改和创新项目, 实现课程建设的重大突破。

(二) 为高校教师搭建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的平台。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专业教师实行以院系为单位的行政归口管理, 平时行政性事务居多, 教学研究难以展开, 教师之间没有教、学、研各方面实质性的沟通与互动。建立课程团队, 让相同课程的授课教师通过课程内容的研讨、教学经验的交流、授课技巧的分享, 迅速而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尤其是对于刚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 课程团队是他们理想的学习场所, 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 很快地掌握原本需要多年摸索才能获得的教学技能, 迅速成才为骨干教师, 壮大课程团队的力量。对于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团队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 通过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融合, 取得单凭个人奋斗很难获得的教研成果, 实现职业生涯的一次次飞跃。

(三) 有利于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估与管理,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前提是讲授相同课程, 因此成员之间的评价实现了客观的“同行评教”, 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具有较大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另一方面, 课程团队对于其成员的“同行约束”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归口管理。当然, 评估和管理不是目的, 教学团队构建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的课程本身还在不断地发展, 因此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内容。课程团队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便利渠道, 并及时得出对争议问题的参考性统一意见, 进一步规范了课程教学。

(四) 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共享资源的不断积累与沉淀, 保持课程质量的长期稳定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普及在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环节的难度, 单靠单一教师的自我积累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团队建设对于课程建设长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团队建设能有效降低人员流动对课程的影响, 通过长时期的互助合作, 使得每个人的思想成果都保留团队的共享资源中。健全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和完善的教辅资源能尽可能减少因成员流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二、“四维一体”——打造高校优秀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团队是以服务教学为宗旨, 以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为重心, 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 由若干承担共同课程教学任务, 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优势互补的一线专业教师共同建构的一支核心队伍。

(一) 以共享资源为依托, 通过教材的编写修改与配套资源的完善, 为课程团队建设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教学过程中教材与大纲的一致性, 教材难度与学时的匹配性, 教材能否适应教学需要及时更新非常重要, 自编教材往往成为组建课程团队的初始动因。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团队成员共同探讨教材章节安排、篇幅设置、深度的把握、课后习题的形式及难度等。教材编写过程可以成为课程团队一次次集体备课的过程。通过教学内容的梳理, 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 使得教学环节和教材内容充分相融。由于参与教材编写的都是教学一线的教师,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得每一位老师知晓如何把握章节重点, 如何演绎更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再加上语言精练, 教学实用性强, 教材很容易得到学生与同行好评。结合反馈意见团队不断地进行教材的再次印刷修改和再版修改, 保证教材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服务教学、借鉴中外、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这是自编教材的优势, 也是精品课程团队建设的核心精神。团队还应该致力于其他相关配套资料的完善, 包括教材配套课件精品化, 配套试题、习题库的完善, 教学网站的建设等, 为团队建设提供重要的载体。

(二) 以团队建设为基础, 通过团队领军人物的凝聚力网聚一线骨干教师, 为课程团队建设构筑一个高效率的平台。团队领军人物是整个教学团队的灵魂, 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 加上其个人魅力和无私奉献, 为团队建设创建民主和谐、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合作氛围,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带头人必须为团队整体着想, 愿意为课程和团队建设不计报酬地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 并乐意与成员分享宝贵的教学经验。只有带头人做到了这一点, 其余团队成员才会纷纷效仿, 并紧密团结在领军人物周围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实践证明, “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型成员结构最具有战斗力。年长的教授富有教学经验, 年轻教师精力充沛, 中年教师是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团队为所有成员提供了交流互助、优势互补的平台。真诚、乐观、合作并彼此尊重, 所有团队成员都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和重要性, 以团队为荣, 珍惜团队的归属感, 保持团队建设的稳定性和生命力。

(三)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通过一系列全体成员认同并能自觉遵守的制度, 为团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制度是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制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可供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赋予人们的行为具有价值意义的选择和判断。为了保证团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最好的方式就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团队制度。这些制度不一定成文, 但必须得到全体成员的一致认同、积极维护并自觉遵守。

1.团队成员定期碰头制度。在团队带头人的主持下, 及时传递课程教学信息, 统一教学进度, 把握课程难度, 及时而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前沿性且富有争议性问题统一意见。团队定期碰面制度给每一个教师提供了讨论的平台, 团队必须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放开顾虑, 虚心请教, 知无不言, 敢为人师, 争取每次讨论都能有收获和提高。

2.形式灵活的团队活动, 构建和谐团队文化。加强团队的文化建设是团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并形成强大的合力。团队成员不定期举行各种聚会, 形式轻松, 寓学于乐, 丰富团队成员的业余生活,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规范同一课程的考核体系。虽然大多数课程建设已有较成熟的习题集与试题库, 但是若一学科据此进行考核, 最终会使得教学僵化, 缺乏灵活性, 学生也会被引导到题海战术中去, 这将严重背离本学科的教学初衷。因此, 利用集体智慧对试卷的题型、命题范围与难度, 分值设置等进行反复研讨, 尽量使试卷能将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 掌握知识的深度,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地反映出来。另外, 团队还应对综合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构成与比重做出统一规定, 力求形成科学、公平、公正的课程考核体系。

(四) 以团队目标为动力, 通过团队共同目标的制定与实现以及新目标的不断产生, 给团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Peter M.Senge认为, “共同愿景是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 它满足了人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任务、事业或使命”。课程团队在发展的起步阶段, 可以确定一些小目标, 比方说一个教改立项、一个优秀课件、一套完整的试题库、一本自编教材等。在有一定的积累后团队可以以更大的目标作为努力方向, 比方说精品课程建设等。在团队目标的制定与实现的过程中, 一方面, 团队的整体实力加强, 1+1>2, 充分体现了团队的整体工作业绩超过各个成员单个业绩的简单之和。另一方面, 团队成员个体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在团队互助合作、取长补短的氛围中, 在团队共同目标的压力下, 成员得以进入个体努力无法获得的发展空间。这种双赢的结果亦是团队建设的魅力所在。

源于教学且服务于教学是课程教学团队之根本。在此基础上, 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是教学科研型团队以及跨学科松散型团队的构建。加强本课程理论的深化研究、应用研究与跨学科交叉研究, 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寒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四维教学法 篇9

关键词:主体,互动,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国际经济学理论越来越被国家、政府和企业重视, 作为现代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经济学》近三十年来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分支之一, 《国际经济学》课程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经济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 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涉入的领域日益扩大, 对外贸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形势, 政府和企业迫切需要一批外贸业务能力强, 而且对国际经济问题能进行深入研究, 具有国际视野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经贸人才。高素质外贸人才目前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业务竞争的必备因素, 同时也是企业急需的稀缺性资源, 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教育模式要改革, 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今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教育模式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都在积极探索符合社会要求的教育模式。

(二) 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 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3%, 进入大众化阶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 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其中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起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 由于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的重大变化, 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是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建设有用人才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下, 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和要求, 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国际经济学》课程发展的需要

《国际经济学》课程已成为经济类专业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课、主干课和必修课的地位, 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及变化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探索并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高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 为我国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外贸高等专门人才也是该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主体———四维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框架

按照国际经济学的培养目标, 按照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 对《国际经济学》课程设计了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主体———四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见图1) , 互动之一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通过教师的新课讲授、对学生的集体辅导,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动之二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学生课上、课下学习小组建立, 实现学生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交流, 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互动之三是学生与网络的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 获取网络对国际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帮助, 拓宽知识面;互动之四是学生与社会实践的互动, 通过学生对外贸企业的调研、积极参与学生的本科生科研项目,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为主体———四维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互动的主角, 其他因素都是为学生服务, 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主体———四维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 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主体———四维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主体地位。模块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模块教学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学生、社会及网络资源都围绕着学生学习这一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师和学生互动, 教师和学生的的角色发生转变,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有足够的探讨和交流, 把学生创造性的主体活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学生和学生互动中参与者均为学生, 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和课下自由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学生在课后进行社会调研、科研工作达到和社会互动目的,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和网络互动, 学生通过网络主动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知识。

(二)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主体—四维互动”教学模式中课程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社会实践、网络信息、同学之间讨论多种途径获得的,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 因此学习的知识不是机械的记忆, 而是灵活的掌握, 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结合实际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分析解决, 这样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 现实可操作性

“主体———四维互动”突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界限。从可操作性来看, 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我国大学教育现状。大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生的积极参与, 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增加、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等, 都为“主体———四维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现实可操作性。

(四) 多元立体性

“主体———四维互动”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平面的界限。从系统来看, 这一模式由“一个中心” (学习者学习) 和“四个支点” (教师、学生、社会和网络) 构成, 它们在双向反馈中又都围绕以“学”为中心, 呈现为立体结构,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四、“主体———四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

《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跨度很大, 而且包含复杂的理论, 还有当今国际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一特点, 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 注重因材施教, 积极实行案例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一) 实施案例教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的学科, 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首先是教师先进行课程基本理论讲解, 然后从当今世界经济重大事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 由案例引申并提出需要思考的理论前沿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案例提供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材学习, 然后回到现实问题。案例分析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为了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 教授国际经济学的教师可以通过相互定期沟通、交流, 开展教研活动来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二) 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参与度是能否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启动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探究式教学方式已成为《国际经济学》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首先由教师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和要求, 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专题讨论题目分成相应的几个讨论小组, 每组设组长1名, 负责本组的协调安排, 组员搜集相关国内外资料, 汇总后形成讨论提纲, 在对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后, 每组选派1-2名同学在相应的教学讨论课堂上发言, 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如在产品周期理论教学中, 提供电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学生通过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 探究发现袖珍计算机电子产品从研发到成长再到成熟, 基本遵循从美→欧日→亚洲四小龙→中国内地和东盟的产业转移途径, 产品的比较优势从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劳动力优势的过程, 较好理解和掌握了产品周期理论。在教学中还有重叠需求理论、有效保护率、幼稚产业理论都可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三) 科学利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和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 多媒体教学因其直观、形象和信息承载量大等特点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形式, 同样多媒体也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 《国际经济学》教学应适当、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首先, 制作的教学课件应简单、美观。做到教学重、难点突出, 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其次, 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手段 (板书) 结合。不可一节课全部使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呈现的信息量速度快, 教师的教学速度加快, 易发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跟不上教师的讲解, 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对于一些不易理解的难点, 通过板书仔细的讲解, 让学生达到多媒体和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 真正学到知识。另外长时间使用多媒体, 学生易产生视觉疲劳, 教学效果受影响。第三,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网络平台, 《国际经济学》网络课件许多学校已经在网上免费向学生开放, 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课件中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案例、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 均可作为学生的辅助学习资料。这种方式突破了教学课堂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校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学习内容, 实现了授课和自主学习的结合,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动参与者, 实现了学生“学会学习”目的。

(四)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方法, 不断拓展国际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空间。实现教学和社会的互动。

第一,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校企合作, 建立了一批有影响的外贸企业实习基地, 与贸易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为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第二, 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介绍国际贸易形势、现状, 对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聘请本地具体从事外贸管理与经营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对本地区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贸易措施及其经贸发展变化进行介绍分析, 邀请新疆外经贸厅及海关等职能机构工作人员到学院对本专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第三, 布置学生小论文。在每学期开开始, 授课教师结合国际经济学讲课内容及当前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我国与国际经济学学科相关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 然后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 提交相关的论文, 通过学生撰写小论文来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去发现问题, 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研究的质量计入平时成绩, 而且占有相当比例, 促使学生去思考、观察、研究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该措施收到了很好效果, 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第四, 重视课堂实践教学。在国际经济学授课中, 我们将每个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主持一项与所讲国际经济学基本理论有关、联系国内外经济实际的专题研讨, 每组选派1-2名同学在课堂上发言陈述本小组研讨, 其余同学可以参与, 发表不同看法。学生在讨论课中发言, 然后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 这样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和参与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大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班, 企业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常规的工作任务, 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 为企业出谋划策。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和参与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实践机会。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 新疆财经大学专门从教育经费划拨的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 并且根据科研成果给予一定的创新学分, 调动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邹娟.中外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9 (5) .

[2]吴汉嵩.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6) .

[3]胡中映, 王茂辉.应用性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 2010 (6) .

[4]张博, 吕建民.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 (7) .

[5]刘妍, 王哲, 赵邦宏, 王印华, 曹文文, 杨江澜.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 .

[6]武斐婕.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S1) .

四维教学法 篇10

一、目前GIS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C#程序设计》涉及GIS专业开发基础,知识点多、更新快,在常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目前,GIS专业的开发课程《C#程序设计》主要采用2种教学内容[3,4]:(1)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学生实验课做实验。教学进度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种模式不适合于目前GIS专业程序设计课时较少,后续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难度大等特点;(2)过于注重项目设计与实践,缺乏对程序设计本质的理解,很容易使学生陷入对操作命令的记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误区。

目前的教学形式仍以教师为主,课程内容与结果相对固定,虽然有利于把握课程讲解进度,及时了解学生反馈,适时进行指导,但因为课时有限其项目实现过程与成果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并且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相近的实验过程与结论,其课题设计报告复制后稍作修改便算完成。甚至也有部分学生以模仿与抄袭的方式完成课题设计。这与教学初衷大相径庭,达不到课程设计的预期要求,学生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和惰性。对应的考核方式也较为简单,学生考勤记录较全、设计结果基本正确、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报告就算合格。这些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考核而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课程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面向MOOC的“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1. MOOC理念引入。

目前各位专业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相似度,再加上现有成熟的网络技术与丰富的慕课内容,保证了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更新的时效性。教师在慕课(MOOC)平台下对开发课设计,把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和MOOC纳入教学改革发展战略中,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地尝试和探索。基于MOOC平台的数字课程作为一种深受学习者欢迎的教学资源形式,在国内外已备受教师、学生欢迎,究其原因,微课是在建构主义方法指导下、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手段的教学形式,是把课堂教学精华制成视频片段,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结合到现在新兴的数字微课理念,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直接切入核心教学点,短小精悍、引人入胜、效果凸显的视频课程。微课含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具有教育特色的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推动高等院校数字教学资源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熟练掌握、运用、整合、创新现有优质资源,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创建个人优秀教学资源空间,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微课将成为重要教学资源,同时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不可或缺的前置学习资源。

2. 项目驱动型教育模式。

“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核心是“四维”及在项目驱动的基础上加强过程化管理。“一维”为MOOC课堂学习,学习程序设计基础理论;“二维”为同学间的相互“结对”学习与编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或借助软件随机分组,或由学生自由组合分组,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针对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适时创设场景,通过分组协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和思维碰撞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共同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三维”为项目的驱动,设计好小组的项目计划,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项目开展;“四维”为学生小组相互评价体系。项目实施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产生的师生关系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3. 教学环节。

程序设计课程是我院地信专业专业方向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GIS二次开发的原理、方法、过程和实现技术;掌握应用型GIS从数据生产、数据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程序实现的全过程。但是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程序开发知识背景和算法思想,因而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以及日常事务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此教学平台上有其践行的可能性。教师首先对命题案例的要求进行大致描述,完成过程以小组讨论会的形式完成,各小组间互相展示自己的项目,互相启发。特别是项目展示会中,负责该项目的学生将自己置身于专业开发团队中,其他组的学生作为用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通过课堂上积极的表达与沟通,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以自身现有知识去理解所学内容,而是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吸引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辩论中去共享知识和智慧,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同时,教师利用项目汇报等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和思考成果的舞台,并且教师、学生双方即时评价、交流和沟通,教师对学生信任的鼓励,无疑会有利于学生理性认识的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挖掘自己在GIS专题软件设计方面的潜能,从而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为更加孜孜不倦的课程学习者。

从图1中可以看出“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在充分发挥MOOC课自适应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做到最优化的过程控制,从四个方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4. 评价模式。

相互间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在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具体措施是对于各个小组要求完成的项目,由学生小组或根据不同的思想、设计独立完成,课程成绩为理论考试+项目评分+平时成绩得到最终成绩。成绩的分布和分析如下:全班共47人,其中一人缺考,实考人数46人,统计规律如下:

从图表2分析可知,整个区间分布为正态分布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同时也说明了理论考试的难度适中。但是从实践分数与理论分数比可以看出,其比值基本上都大于1,说明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多的同学注重实践经验。特别是比值大于1.0小于1.2的同学项目实践分数较高,与之对应的成绩分布,说明班级上绝大部分同学通过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比值在1.2以上的情况与之对应的成绩,说明这两名同学实践成绩还算可以,但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具体成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四维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三、结语

C#程序设计作为GIS开发类课程的前期综合实践课程,其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解深度及应用能力。把新兴的MOOC数字微课结合“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的改进,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可进一步加强设定项目的数量与质量,通过“四维”完善项目内容设计,细化阶段任务,严格的控制项目实施流程,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及时更新学习的进度,促进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地研究、改革、实施、总结,会使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GIS专业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海.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哲学基础刍议[J].科教纵横,2010,(9):44-245.

[2]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9):72-73.

[3]李旻,陈志国,杜海顺,等.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7):48-53.

“四维”浸润,“素质”先行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培养 有效性 新课标

当前来说,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有了越来越深入的开展,在语文新课标改革的开展过程中,我认为语文教学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开展语文家都饿实践,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结合新课标的要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全面激发自身的能动性,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围绕新课改的要求,提升语言识字素质

结合当下的教学来说,新课标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文件,针对学生的日常语文教学,我认为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识字素质为基本点,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要以形成一个体系作为教学的目标,在这个整体目标的构建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改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识字素质为基本点,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新课改作为引航指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及了识字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任务,其实不然,识字素质的培养在小学各个阶段都需要加以一定的重视,通过对小学生识字素质的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二)抓住课堂教学成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

在开展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成效是我们开展和实施新课改的一个基本指标,只有依赖于有效的课堂,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才能有一定的实践依据。在教学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从日常的课堂成效抓起,比如结合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我利用每天的语文课逐步开始渗透,比如每天的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际。

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中,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抓住课堂,比如每天的语文课堂中,我构建课堂前五分钟的口语交际,这五分钟时间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五分钟时间里进行话题讲述、新闻回放、辩论小竞赛等形式,这些有趣的形式,全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

(三)实施有效阅读教学,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开展积极有效的阅读教学开始,阅读是一个多元的需要互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于文本的品读,理解文本作者在开展写作时的写作背景、作者心境等,这种互通和交流,对于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来说,有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通过阅读教学,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

在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主要利用日常的语文课堂进行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我首先以文本为本,进行有效的语文文本阅读,在构建有效的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我适当开展课外语文的阅读课堂,比如每周五的下午时间,我会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一起分享自己课外语文读书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引导学生将这些心得和体会说出来,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课外的阅读交流。

(四)成就高效作文教学,提高写作运用素质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有不少学生提到写作就表示苦恼和困惑。写作说到底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考察,在一篇作文中,可以窥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文句表达、语法等多个方面的能力,通过作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掌握一定的语言积累,通过写作的过程来运用这些已经掌握的积累的语言文字。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科学渗透一些写作方面的手法和技巧。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适当提高学生的写作运用素质,比如我要求每个学生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记录一些自己的心情、体会,在课外读物中发现的一些好词好句也可以记录下来。语文素质的培养,说到底时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相互之间改评作文,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合作和交流,这种相互合作、交流,也能逐步内化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方面多下功夫,也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开放性的目标和教学思想,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进行科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一种无形的导向,最终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四维教学法 篇12

“专业认同”是由埃里克森(Erickson,1963)首次提出的,专业认同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而且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探究与学习。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能深远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影响高校学生未来的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从事工作的态度等。通过大量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学生专业认同感还较低。本文从专业认同感提升的视阈下,探讨了高校“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试图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基于专业认同感提升的高校“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为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和信息而不考虑学生能否消化和理解,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研究能力,对专业的认知不足,在专业认同感提升的视阈下,探讨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所谓的“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是从4个主要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题)、6个环节(目标导学一自主研究一教师讲解一反馈讨论—归纳拓展—效果评价)、6种手段(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软件实验、模拟实训、学生实践、科研竞赛)、4种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资源互动)四个维度构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在这其中,贯穿了专业的认知→专业情感(或专业的态度)→相应的行为倾向等方面内容,该模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软件实验、模拟实训、学生实践、科研竞赛等有效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带动学生的专业行为倾向,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资源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提高高校课程的教学质量找到了有效的突破口和“杠杆支点”,有助于推进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为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二)“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的内容

1.4个主要点。4个主要点包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题。

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发质疑,课下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查找、思考、请教、合作讨论直至消化吸收,课内及课外都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强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

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情境的设置、监控、评估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创新,教师起到教学主导的作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地灵活性,更大地调动了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单一的认知过程,其间包含着多重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教师必须考虑情意过程对学习的影响,以认知—情意整合作用下的学习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高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情感。

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题——我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6个环节。6个环节是指目标导学一自主研究一教师讲解一反馈讨论一归纳拓展—效果评价,这是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的六个小过程。

目标导学——就是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意识,把明确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讲授每门课、每节课时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使学与教有的放矢。

自主研究——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要讲授的知识提前进行自我学习。

教师讲解——指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剖析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重点,结合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软件实验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讲授。

反馈讨论——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所学、所悟、所得,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与理解。

归纳拓展——指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同时结合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更多地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效果评价——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测试、自我检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满意度测评等活动,判断或检测学习行为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6种手段。6种手段是指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软件实验、模拟实训、学生实践、科研竞赛。

多种教学手段的恰当、结合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任务驱动——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案例教学——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通过在课堂上介绍与实际情况紧密相联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的思维方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为进一步开展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教学打下了基础。

软件实验——目前高校里很多课程都配有实验软件,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如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中配有EVIEWS软件课程、统计学课程中配有SPSS软件课程等等,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科类教学中配有一些实验课程。

模拟实训——通过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模拟实训设计,使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理论讲授结合到一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

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加深入地了解本专业工作内容,在实践中尽快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科研竞赛——包括大学生科研立项如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科技创新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学校可以经常性地举办一些竞赛,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4.4种互动。4种互动是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资源互动。

高校教师讲评课不能局限于教师讲、学生记这种单一的互动形式,要强化师生间、生生间、人机间、师生与资源间的多元互动,以及注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资源,达到人机互动和资源互动。

三、专业认同感提升视阈下高校“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发展的对策

(一)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应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等,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教师少讲,学生多思、多议、多想”的效果,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教育观念、培养模式、队伍结构、人事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切实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师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形成。

(三)搭建协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建立高校和合作单位共同进行联合培养以及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研合作等搭建协同实践平台,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训练要全面渗透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

(四)加强专业建设,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专业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落脚点,要通过集成建设、重点培育,发展较为突出的专业,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培育精品课程,通过内涵创新和提升,全面、协调地进行国家、省级、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专业建设的示范带动效应。

摘要:在专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的情况及专业认同感提升的意义,设计了基于专业认同感提升的高校“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从4个主要点、6个环节、6种手段、4种互动四个维度构建了教学新模式,并提出了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专业认同感,教学模式,对策,高校

参考文献

[1]欧阳霞.财经院校经管类大学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以某财经大学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4)

[2]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3]王晓萍.“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0

[4]付春茹,王新苹.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人才,2011(7)

上一篇:普通高校教师下一篇:丰田生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