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卫生装备(精选9篇)
应急卫生装备 篇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集体性职业中毒三种。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由于具有危害复杂性、时间紧迫性和现场异地性等特点, 应急队员必须快速反应, 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个人装备、质量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甚至会影响到处理工作的效率以及应急队员的健康安全, 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级相关单位和人员在日常就必须作好相关的防护准备[1]。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人防护分级原则
到目前为止, 我国尚未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作业技术导则, 下面介绍的分级防护原则主要依据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 (OSHA) 的《 (处理) 危险废物作业和突发事件响应作业》法规, 供大家参考。
1.1 应急反应现场分区管理
简单地讲, 任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都是分区管理的 (图1) , 按照现场作业内容及危害级别高低, 分热区、温区和冷区, 冷区外属于安全区域。热区是危险排除作业区, 一般也是危害级别最高的区域, 排除危险作业, 往往还需要伤员救援作业, 这个区的外围用红色警示线标识。温区位于热区之外, 为污染降解作业区, 现场危害低于热区, 其外围用黄色警示线标识。冷区也是支援作业区, 为热区和温区作业提供各种支持, 其中会设置指挥部、物资存放和人员集结地点, 其外围用绿色警示线标识, 这也是公共人群控制线, 标识者危险作业和安全区的界限。在每个区的边界处都设置关卡, 目的是严格控制进入各区的人员职能和数量, 检查进入人员的装备是否符合各区域作业所需的个人防护级别。
1.2 个体防护装备分级
1.2.1 A级个体防护
A级个体防护适用于热区 (危险排除作业区) 。防护对象包括:接触高蒸汽压和可经皮肤吸收的气体、液体;可致癌和高毒性化学物;极有可能发生高浓度液体泼溅、接触、浸润和蒸汽暴露的情况;接触未知化学物 (纯品或混合物) ;有害物浓度达到1DLH浓度;缺氧。A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 (SCBA) ;防护服: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 防各类化学液体、气体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腐蚀;防护靴:抗化学物;头部防护:安全帽。
1.2.2 B级个体防护
防护对象包括:种类确知的气态有毒化学物质, 可经皮肤吸收;达到1DLH浓度;缺氧。B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 (SCBA) ;防护服:头罩式化学防护服, 非气密性, 防各类化学液体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腐蚀;防护靴:抗化学物;头部防护:安全帽。
1.2.3 C级个体防护
防护对象包括:呼吸道病原微生物, 非皮肤吸收气态有毒化学物质, 毒物种类和浓度已知;未达到1DLH浓度;不缺氧。C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空气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正压或负压系统, 过滤元件适合特定的防护对象, 防护水平适合毒物浓度水平;防护服:可隔离颗粒物、防少量液体喷溅;防护手套:抗化学腐蚀;防护靴:抗化学物;冷区以外一般只需要C级呼吸防护, 适用于冷区以外的公众和行政执法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 A、B或C级防护的选择并非与热区、温区和冷区一一对应, 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是以应急现场危害评价为依据, 根据热区、温区和冷区内的危害水平和性质分别选择反应的防护级别。
2 各类个体防护装备的性能及选择方法
2.1 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环境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1DLH环境, 会导致人立即死亡, 或丧失逃生能力, 或导致永久丧失健康伤害。第二类是非1DLH环境。可以说应急反应中个体防护的A级和B级防护都是处理1DLH环境的。
C级防护所应对的危害类别为非1DLH环境, GB/T18664-2002对各类呼吸器规定了指定防护因数 (APF) , 用于对防护水平加以分级。安全选择呼吸器的原则是:选择APF>危害因数 (危害因数=现场有害物浓度/安全接触限值浓度) , 1DLH环境下应使用全面罩正压式SCBA[2]。
C级呼吸防护是针对各类有害微生物、放射性和核爆物质 (核尘埃) 以及一般的粉尘、烟和雾等, 应使用防颗粒物过滤元件。过滤效率选择原则是, 致癌性、放射性和高毒类颗粒物, 应选择效率最高档;微生物类至少要选择效率在95%档。滤料类选择原则是:如果是油性颗粒物 (如油雾、沥青烟、一些高沸点有机毒剂释放产生油性的颗粒等) 应选择防油的过滤元件。作为应急反应配备, P100级过滤元件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如果颗粒物还具有挥发性, 则应同时配备滤毒元件。对于化学物气体防护, 由于种类繁多, 在选配过滤元件时, 最好选具有综合性防护功能的过滤元件, 并选择尘毒综合防护方式。
呼吸防护用品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提供洁净呼吸空气的能力, 隔绝面罩内洁净空气和面罩外部污染空气的能力, 后者依靠防护面罩与使用者面部的密合, 判断密合的有效方法是适应性检验[2]。
2.2 防护服
从防护性能最高的气密防渗透防护服, 到普通的隔离颗粒物防护服, 各类防护服的性能都有很大差别, 适用范围也不同。在工业领域常用的一些防酸防碱服, 并不能够作为A、B级化学防护服使用, 因为化学防护不仅仅是酸和碱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防气体和液体的渗透, 服装在阻燃、气密等方面也有特殊要求。GB19082-2003中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属于隔离服, 基本可以归为C级防护服。我国的防化服国家标准尚在制定过程中, 在目前情况下, 配备时应详细了解其防护性能及技术参数。防护服可以是一次性的, 也可以是有限次使用的。多次使用时需对防护服进行洗消处理, 并对洗消后的防护性能进行合理评价。
2.3 眼面防护具
眼面防护具都具有防高速粒子冲击和撞击的功能。眼罩对少量液体性喷洒物具有隔离作用, 另外还有防各类有害光线的眼护具, 有时还需要对眼护具提出防结雾、防刮擦等附加要求。若需要隔离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通过眼睛粘膜侵入, 应在选择呼吸防护时选用全面罩。
2.4 防护手套、鞋靴
和防护服类似, 各类防护手套和鞋靴适用的化学物对象不同, 另外, 配备时还需考虑现场环境中是否存在高温、尖锐物、电线或电源等因素, 而且要有一定的耐磨性能。
3 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 卫生、安监、公安、外事、宣传等政府部门人员都会参与现场实际工作, 各部门应明确允许人员进入的污染区, 根据具体事件还要确定各级别区域作业人员数量, 在配备适合等级的个体防护装备的条件下方可进入作业[3]。在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时, 应尽可能做到明确到具体人, 根据每个应急队员的具体特征, 如身高、体重、头面型、鞋号、手型及是否戴眼镜等选择对应型号的防护装备, 连同穿戴程序使用说明一起存放在个人防护备品箱内, 箱外应有明显编号和使用者姓名, 以便快速穿戴使用。A和B级防护的, 还应着重评价体能心肺功能等, 确认能够在使用重型防护装备的同时从事指定的作业。选配时还要成套配备, 注意各部分的相互匹配。
除非具有在非受控现场具有实地作业职能的部门人员外, 一般以配备C级防护最为常见, 如卫生急救人员, 多需要拥有C级防护[4]。医院急诊科或门诊不仅接受现场已经除去污染的病人, 也接收自己就诊的病人, 处理未消除污染的病人, 应有专门区域对患者进行洗消, 所以也要配备少量的B级防护。
4 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及应用演练
防护装备的使用有专业性, 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但毕竟其应用给作业带来了限制, 使用者必须在充分了解防护性能和限制、使用方法的前提下, 才能安全地作业。在完成防护用品的配背后, 必须安排每种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 应对供货商提出售后培训服务的要求, 说明每种防护用品的适用性、维护保养方法、清洗消毒方法等, 并介绍不同防护用品配合使用的注意要点, 对使用紧配合呼吸面罩的人员, 必须接受面罩适应性检验, 确认配发的防护面罩适合本人面型, 避免泄露。
有需要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应急处理单位, 应组织使用者进行防护用品的使用演练, 如果可能, 应组织不同部门的协同演练, 模拟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反应, 争取提前发现实际应用可能遇到的问题,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5 污染装备的洗消问题
对应急处理中受到污染的装备, 必须及时洗消。C级防护所用面具的过滤元件, 为保证发挥最大防护性能, 建议一般作为一次性使用。可更换式面罩在做到安全洗消后, 允许重复使用。防护服、手套和鞋套等用品, 在无法通过洗消保持防护性能的情况下, 也考虑为一次性使用。受到污染的废物处理应遵守国家有关环保规定, 由从事污染处理的专业公司或机构承担, 做到无害化处理。
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 个体防护装备是首选的预防性措施。但是, 任何防护都是有限的, 并且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工作要求应急人员必须快速反应, 而不能采取常规性防护程序 (判断污染物种类, 测量现场浓度, 根据浓度和毒性评价危害等级, 先采取工程控制, 再采取个人防护等) 。在高风险环境下, 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只能将风险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这要取决于事前对风险评价的充分性和准备工作的充分性, 现场风险区域划分的合理性, 防护装备防护等级于风险水平的匹配性, 以及使用者正确使用和操作的能力等。各级各类应急处理机构和人员必须防患未然, 常备不懈, 既要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 也要加强日常培训演练, 才能在关键时刻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充分发挥作用, 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顺利高效。
参考文献
[1]刘于飞.略论灾害卫生救援个人着装和装备的基本要求[J].华南预防医学, 2008, 34 (4) :22.
[2]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S].
[3]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5, 4:182.
[4]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20-524.
应急卫生装备 篇2
为完善我矿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证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发挥其应有作用,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特制定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1、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准备,在应急救援救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必须保证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在日常的完备有效,不得随意使用或挪作他用。
2、各队组对现有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负有储存和妥善保管的责任,对救援物资装备应定人、定点、定期管理。
3、对于具备应急救援器材箱的队组应明确应急救援器材箱钥匙所在,不得随意挪动,保证在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器材箱可以顺利开启。
4、各个救援物资装备责任人应按规定定期对物资装备进行检查、维护、清洁,及时更新有效期以外或状态不良的物资装备、补充缺失的物资装备、定期进行清洁擦拭,如发现较为严重问题时,应及时上报。并将检查、维护、清洁情况记录在案。
5、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使员工掌握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在日常情况下的完备有效。
6、供应科经常对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存储、检查、维护、擦拭、记录情况进行督导,促进对救援物资装备管理水平的 持续提高。
应急卫生装备 篇3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现场装备,模块化
1 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卫生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破坏性也随之增加,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演变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乃至形成危机。SARS之后,我国利用5 a多的时间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编制工作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工作,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还有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卫生应急装备模块化研究属于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1]。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先锋,其应急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效果的好坏[2]。通过近几年的疾控体系建设,疾控应急队伍在人员配置、专业技术水平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其装备,特别是模块化装备相对于其他行业显得落后。如何有效提升疾控应急队伍装备的模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成为了目前亟须攻克的课题,而设计和开发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的模块化装备是提升疾控应急队伍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2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现场装备模块化设计与开发的总体原则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应规范,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卫办应急发[2008]207号)中有关内容和要求,将公共卫生应急现场装备分为采样、现场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个人防护等5个部分。从模块组合原理入手,确立模块的组成,使模块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编组、人员编制相对应;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处置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防护需求入手,确立各模块的功能和内装物品;并考虑人体工效学,确立适合开展现场工作的装具结构形式。各模块中的箱体结构均为铝合金,箱体长度均控制在60 cm以内,同时配置可以拆卸的运输拉杆车,以适应于运输和现场工作之需要。
3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现场装备模块化组成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现场装备模块化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3.1 采样模块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不同,并结合现场处理的工作内容不同,采样模块可以分为生物样品采样箱、吸血双翅目昆虫采样箱、鼠类及蚤蜱螨类采样箱、空气微生物采样箱和环境样品采集箱。
3.1.1 生物样品采样箱
生物样品采样箱包含样品采集器械,主要用于现场采集血液、尿液、粪便和咽拭子等生物标本的采集。
箱体内主要配备血液采集试管、尿液采集试管、粪便采样管、病毒咽拭子采样管、呕吐物样本采样袋、可疑食物采样容器、组织样本容器、动物样本采集袋、植物样本采集盒和人乳样本采集管等。
3.1.2 吸血双翅目昆虫采样箱
主要用于蚊虫类媒介生物样品的采集。
箱体内主要配备电动吸蚊器、诱蚊灯、诱蝇笼、杀虫剂气雾罐、长吸管、吸头、水勺、白瓷盘、离心管、脱脂棉、变色硅胶、眼科镊、记号笔和记录纸等。
3.1.3 鼠类及蚤蜱螨类采样箱
主要用于鼠类及蚤、蜱、螨类媒介生物样品的采集。
箱体内主要配备鼠夹、鼠笼、鼠袋、采蜱布旗、采蚤布旗、布旗杆、离心管、记号笔、记录本、氯仿试剂瓶、碘酒、酒精瓶、冻存管、采血管、一次性采血针、白瓷盘、解剖器械包、大镊子、放大镜、签字笔、铅笔、橡皮膏、线绳、白寸带、手电、线手套、乳胶手套、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口罩、棉花、标签、包装塑料袋、吸蚊器和驱避剂等。
3.1.4 空气微生物采样箱
主要用于空气微生物样品的采集。
箱体内主要配备六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六级采样器三角架、主机三角架、方形主机铁托盘、采样器托盘、硅胶管、塑料平皿、微机控制充电器和外接电源线等。
3.1.5 环境样品采集箱
用于现场采集空气、土壤和水等样品。
箱体内主要配备气体采样泵(罐)、土壤收集袋、水收集试管(瓶)、残留物收集袋、气体收集袋、土壤采集器和水采样器等。
3.2 现场快速检测模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现场快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此快速检测模块分为病原微生物、食品、水质和有毒气体的快速检测等4类检测箱。
3.2.1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箱
用于现场对可疑标本进行快速病原微生物初步筛检。箱体可单人携带,可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时间不超过15 min。
箱内配置有各种快速检测试剂:鼠疫菌抗原、鼠疫菌抗体、土拉热菌抗原、土拉热菌抗体、炭疽杆菌抗原、炭疽杆菌抗体、布鲁氏菌抗原、布鲁氏菌抗体、鼻疽菌抗原、鼻疽菌抗体、类鼻疽菌抗原、类鼻疽菌抗体、A型肉毒毒素和B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3.2.2 食品快速检测箱
食品快速检测箱主要用于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检测,实现中毒原因的初步筛查等功能,根据食品检测的特点和携带的方便程度分为食品理化快速检测箱、食品细菌快速检测箱和食品细菌培养箱。
3.2.2. 1 食品理化快速检测箱
主要用于现场食品的快速检测。主要检测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矿物元素、氰化物、吊白块、甲醛、非食用色素等至少60种常见化学性物质。检测时间不超过10 min,特殊项目检测时间不超过30 min。
箱体内主要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毒鼠强速测液、敌鼠钠盐定性试液包、鼠药安妥定性试纸、氟乙酰胺速测管、鼠药磷化锌筛查液、亚硝酸盐速测管、甲醇速测盒、砷、锑、铋、汞、氰化物检测试剂、食用油脂酸价、过氧化值速测卡、食用油中桐油速测鉴别试剂、食用油中大麻油速测鉴别试剂、食用油中巴豆油速测鉴别试剂、生熟豆浆速测液、二氧化硫速测管、吊白块甲醛速测管、瘦肉精速测卡、畜肉或水产品变质检测设备、水质净度检测设备、牛乳变质速测液、乳品蛋白质含量速测管、乳品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盒、消毒液有效氯速测卡、有效氯和双氧水速测试纸、双通道计时定时器和车载电源转换器等。
3.2.2. 2 食品细菌快速检测箱
用于对食品进行微生物快速检验。箱体可单人携带,操作简易快速,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葡萄球菌和嗜盐弧菌。
箱体内主要配备小称、移液管、移液管嘴、不锈钢小药勺、不锈钢药匙、接种环(针)、特种红铅笔、圆珠笔、试电笔、牙科镊、手术刀、手术剪、开罐器、具帽试管、具帽纳氏管、电热杯、乳钵、平皿、注射器、发酵盒、餐厨具细菌采样方格、增菌瓶、不锈钢杯、酒精灯、火柴、毛巾、生理盐水棉球、75%酒精棉球、p H试纸、载玻片、放大镜、不锈钢称量盘、营养琼脂、乳糖胆盐发酵琼脂、远滕氏琼脂、新型S-S增菌液、改良SS选择琼脂、克氏双糖铁琼脂、7.5%氯化钠增菌液、改良B-P氏琼脂、营养肉汤、TTC指示剂、无水碳酸钠、嗜盐性弧菌增菌液、嗜盐性弧菌选择琼脂、3%氢氧化钠溶液、血浆凝固酶试剂、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属凝集试剂和嗜盐性弧菌凝集试剂等。
3.2.2. 3 食品细菌培养箱
用于在现场条件对食品进行细菌学培养。箱体可单人携带,配交直流两用电源。培养箱具体技术参数如下:长度小于330 mm;温度显示范围:10~50℃;温度可调范围:25~45℃;温度波动:±0.5℃;温度均匀性:0.5℃;温室长度小于150 mm;质量小于8 kg。
3.2.3 水质快速检测箱
水质快速检测箱主要用于现场对水质进行定量、半定量或定性检测。根据水质指标的性质和携带的方便程度,分为水质理化快速检测箱和水质细菌快速检测箱。
3.2.3. 1 水质理化快速检测箱
用于水质理化指标的现场检测,检测操作简易快速,灵敏度高。
定性检测项目包括:温度、色度、臭、味、浑浊度、肉眼可见度、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硬度、总铁、氯化物、硫酸盐、漂白粉有效氯、总余氯、游离氯、结合氯、氟化物、六价铬、酚类、镉、钡、硼;定量检测项目包括:p H值、砷、汞、铅、氰化物。
箱体内主要配备参照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水质理化检验箱的配置,可在市场上购置。
3.2.3. 2 水质细菌快速检测箱
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部分肠道致病菌(志贺氏菌属和沙门氏菌属)。箱体可单人携带,操作简易快速,灵敏度高,24 h可报告结果。
箱体内主要配备参照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水质细菌检验箱的配置,可在市场上购置。
3.2.4 有毒气体检测装备箱
采用气体检测管法,用于化学中毒现场有毒气体采集和检测。
箱体内包含每种气体检测管各20支和手动气体采样器1套。检测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磷化氢、氨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和甲苯。
3.3 流行病学调查模块
流行病学调查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设计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作业箱用于现场调查使用。
箱体内主要配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GPS导航仪、风速仪、应急警示标志、应急手电、防护用品包(防护口罩、防护服、防护帽、医用乳胶手套等)、辅助工具用品包(包括注射器、采血针、采血管、止血带、直尖手术剪、敷料镊、消毒纸巾、医用橡皮膏、棉签、签字笔、记号笔等)、问卷式调查卡、数据采集文具和一套完整流行病学调查表(涉及30多种传染性疾病)等。
3.4 消毒模块
消毒是现场处理传染病流行的关键环节,设计的病原微生物消毒箱用于现场小范围的快速消毒。病原微生物消毒箱内配备消毒药品配置器械、消毒效果定量评价用品和生物防护装备。
箱体内主要配备全面具呼吸防护器、防护服、防毒靴套、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橡胶手套、采样拭子、试管架、敷料镊、横格本、计算器、消毒剂浓度试纸、压力蒸气灭菌化学指示卡、签字笔、垃圾袋、卷尺、量杯、方形机动瓶、天平、不锈钢药匙、卫生纸、防风打火机。
3.5 个人防护模块
个人有效的防护是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前提,以往疫情处理过程中就出现过医护人员感染的报道[3,4]。个人防护装备箱主要用于保护医务工作者现场工作的安全。
箱体内主要配备C级防护服、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护目镜、复合膜防护手套、防切割手套、乳胶手套、耐酸碱防护鞋、N95口罩和个体防护背囊等。
4 疾控队伍试用评价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现场装备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提供了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模块化装备,便于现场处置疫情,能满足各级疾控队伍现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
疾控人员试用期间模块化装备性能稳定,箱体无破损、抗摔打性、抗污性和防水性能优良,在运行和携行过程中安全可靠。
箱体外形设计合理,适合疫情现场开展作业,箱体内部配备物品适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块设计合理,符合现场疾控队伍工作的要求。
5 讨论
通过应对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部门强化了卫生应急工作,如制订各种应急预案,配备卫生应急车辆,增加应急物资储备等[5,6,7]。目前缺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的模块化装备,本研究旨在解决此问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装备由采样、现场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个人防护等5个模块组成,适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使用。5个模块均由不同的便携式箱体组成,箱体内配备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必备物品,关于箱体内物品的数量和功能将另撰文详述。
模块化装备适合车载及人力步行使用。中长期放置外箱体不变形、不褪色,防水和抗污能力强,装备表面易洗消,受沾染后不影响装备内物品的使用。
本研究设计的模块化装备具备以下特点:(1)装备规范、专业。此模块化装备结合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应规范,可以确保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需要。(2)装备便捷、高效。将疾控队伍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物品进行模块化处理,物资储备更加便捷,可以为疾控应急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疫情现场提供有效的物资保证。(3)装备具有整体性、防止遗漏。模块化装备经过了专业人员的论证,其箱囊中包含的物品基本能够满足处理疫情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配备和储备方便,出现疫情后时不易遗漏。
随着应急装备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组将会不断引进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的模块化装备。
综上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模块化装备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提供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便携式装备,能极大提高疾控队伍应急现场处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耿文奎,葛宪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2004.
[3]姜素椿,魏华,王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01-403.
[4]何耀,邢玉斌,钟光林,等.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01-6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S].2006.
[6]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
应急卫生装备 篇4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内部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与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应急救险预防工作的落实到实处。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一切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
三、编制依据及术语
3.1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相关内容编制。
3.2术语
本制度不涉及相关专业术语。
四、职责
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物资和装备的采购及储备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部门负 责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详细规定
5.1采购
应急物资和装备由物资管理部门按需统一进行采购,所有物资和装备采购回 来必须一一填写入库清单,经验收后统一入库保管。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要建立专账,由专人管理。
5.2储备
(1)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的品种包括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应急抢险类及其他。
1)防护用品类:个体防护用品等; 2)生命救助类:急救用品等; 3)生命支持类:急救药品等;
4)临时食宿类:食品、保健品、床上用品等;
5)通讯广播类:移动电话、对讲机、有线广播器材、扩音器(喇叭)等; 6)污染清理类:喷雾器、消毒剂、杀菌药品、除污剂、除污工具等; 7)动力燃料类:防爆防水电缆、配电箱(开关)、电线杆、工业氧气瓶、柴 油、汽油、干电池、蓄电池等。
8)器材工具类:绞盘、滚杠、千斤顶、手锤、钢钎、电钻、电锯、油锯、液压剪、灭火器具等。
(2)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定额由各专项预案所在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的应急 需要确定。要重点建设重要应急储备,优化现有应急抢险类、公共卫生类储备物资和装备。
(3)安全管理部门要统筹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综合实物储备资源,各部门要负责落实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指定人员和地点,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和装备储备资整合实物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技术储备。
5.3管理和维护
5.3.1管理
(1)应急物资和装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准备,在应急救援救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必须保证应急物资和装备在日常的完备有效,不得随意使用或挪作他用。各部门要根据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制度,坚持“分工负责、归口管理” 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要根据信息报告制度,定期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使用情况,每季度报告一次。
(2)各部门对现有的应急物资和装备负有储存和妥善保管的责任,对物资和装备应定人、定点、定期管理。
(3)物资和装备责任人应按规定定期对物资装备进行检查、维护、清洁,及时更新有效期以外或状态不良的物资装备、补充缺失的物资装备、定期进行清 洁擦拭,如发现较为严重问题时,应及时上报。并将检查、维护、清洁情况记录 在案。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使员工掌握应急物资和装备的正确使用和维 护保养方法,确保应急物资和装备在日常情况下的完备有效。
2)安全管理部门经常对应急物资和装备存储、检查、维护、擦拭、记录 情况进行督导,促进对物资和装备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4)对于工作不到位现象,安全管理部门有权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对责任人 进行处罚,对于由于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后果按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5)不得随意对应急物资和装备进行拆解维修。3.2保管和保养(1)物资和装备的保管要依据类别、性质等要求安排适应的存放仓库、场 地,做到分类存放,定点堆码,合理布局,方便收发作业,安全整洁。物资和装 备分区、分类堆码,按规格型号系列化摆放,货架上的物资摆放遵循“上摆轻下 摆重”的原则,顶上摆放的不常用,库内副货位和棚内存放的物资要下垫,露天存放的物资要上盖下垫,并持牌标明品名、规格、数量。
(1)易燃、易爆、剧毒物资和化学试剂要专库存放,专人保管,剧毒物资 要装箱,加锁保管。性质相抵触的物资和腐蚀性的物资应分开存放,不准混存。
(2)加强物资保管和保养工作,做到“六无”保存,即无损坏、无丢失、无锈蚀、无腐烂、无霉烂变质、无变形。
(3)纸制油毡要竖放,直径1.5挪以上运输带不准叠放,1.80长的油轴要悬挂存放。
(4)精密仪器、仪表、量具恒温保管,定期校验精度。有精度要求的零部件要涂油,轴承用不吸油或塑料薄膜纸包装存放,电气物资库要有除虫灭鼠措施。
(5)库存物资要坚持永续盘点和定期盘点,做到帐、卡、物、资金四对口,盘盈和盘亏,损坏物资要如实上报,并查明原因,报领导审批,保管员不得以盈 补亏来将盘盈和损坏物资自行处理。代保管物资应和在帐物资同等对待。
(6〕物资储存地点要卫生整洁,做到货架无灰尘、地面无垃圾、料场无杂 草、无积水。
5.3.3维护管理(1)日常检查
1)设备或设施、防护器材的每日应检查由所在岗位执行,各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部门领导为主要负责人。检查器材或设备特别是气体泄漏报警仪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发现不正常,应在日登记表中记录并及时处理。
2)定期对备用电源进行1-2次充放电试验,1-3次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转 换试验,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看是否自动转换,再检查一下备用电源是否正常充电。
3)定期要对消防通信设备的检查,应进行控制室与所设置的所有电话通话试 验,电话插孔通话试验,通话应畅通,语音应清楚。
4)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是否齐备,并处于安全无损 和适当保护状态。
〔2〕报警仪检查试验 每年对报警系统的功能应作全面检查试验,并填写年检登记表。(3)消火栓系统定期检查
消火栓箱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碰伤和其它损坏。每半年至少 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检查要求为:消火栓和消防卷盘供水闸阀不应有渗漏现 象;消防水枪、水带、消防卷盘及全部附件应齐全良好,卷盘转动灵活;消火栓 箱及箱内配装的消防部件的外观无破损、涂层无脱落,箱门玻璃完好无缺;消火 栓、供水阀门及消防卷盘等所有转动部位应定期加注润滑油。
(4)灭火器材的定期检查
1)每半年应对灭火器的重量和压力进行一次彻底检查,并应及时充填; 2)对干粉灭火器每年检查一次出粉管、进气管、喷管、喷嘴和喷枪等部分有无干粉堵塞,出粉管防潮堵、膜是否破裂。筒体内干粉是否结块;
3)灭火器应进行水压试验,一般5年一次。化学泡沫灭火器充装灭火剂两年 后,每年一次。加压试验合格方可继续使用,并标注检查日期;
4)检查灭火器放置环境及放置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灭火器的保护措施是 否正常;
5)每周应对灭火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5)防护器材的定期检查
防护器材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刮伤和其它损坏。每半月至少 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检查要求为:
1)防毒面具有无破碎及剐伤,看是否老化。2)检查滤毒罐体有无锈蚀,是否失效。
3)对空气呼吸器的检查,应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在规定范围内。4)任一项不合格,都应尽快更换。5.4物资和装备调用
(1)应急物资和装备的调用,各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自主调动应急物资和装备;经安全管理部门授权,方可统筹调配应急物资和装备。
(2)情况紧急时,部门一向其他部门提出申请调用,经安全管理部门领导 批准同意后,从储存多的部门直接调用。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初探 篇5
1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概念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装甲等装备器材的运输物流,其一般是为了应对包括军事冲突、自然灾害在内的多种突发情况。在如今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装甲装备物流已经完成了物流各个阶段( 包括装备筹集、包装、 运输、配送等) 的有机整合,成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基础。对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进行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运输对象是以装甲装备为主; 2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 3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体系层次则是属于国家应急物流体系和军队应急物流体系之内的,是与其他专业器材的应急物流体系处于同等地位的。
2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基本特征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相较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急物流,其本身就具有不同的运行规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 1器材复杂性
装甲装备器材物资种类多,价值高,有些还是高精度装备,所以这就对其保管条件和保管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挑战,器材物资管理具有着很大的复杂性。有些器材物资重量可达数吨,但有的可能只有螺丝帽大小,体积重量复杂不一; 有的保管时需要定期通电检查,而有的需要进行防霉护理,这对保管条件也提出了要求[1]。
2. 2不确定性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具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活动的进行是由突发事件或各种应急行动所决定的,应急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或管理者无法预知物流活动的时间、地点、规模等内容,所以说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具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2. 3军事性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考虑的首选问题是军事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这与常规物流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发生突发事件或进行重大军事行动时,其第一要务就是装甲装备器材安全快速的到达冲突区域或军事行动地点。
2. 4保障超常规性
由于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军队群体,所以,由于其特殊性,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流程可以无限的简化,其目的一般只注重装甲装备物资的安全、 快速、顺利的抵达。
3保障环节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通力合作和共同支持,具体包括应急筹措、应急储备、 应急调配与供应等几个方面。
3. 1应急筹措
在紧急情况下若军队对装甲装备器材有着紧急需求,那么此时就会启动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系统,首先要做的就是装甲装备器材的应急筹措,相关单位应该进行应急订购等手段积极地完成军队所需物资的筹措。
3. 2应急储备
应急储备指的是为应对军队群体对装甲装备器材的应急需求而采取的储备措施。应急储备应该要进行事先的谋划, 要以部队的实际情况来对物资需求进行预判,要对其布局、规模进行实时的调整,并对器材物资的进行积极地更新、保管、 更换[2]。
3. 3应急调配与供应
在有着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需求时,要对应急调配与供应环节进行重视,要进行充分的对调配与供应方案进行考虑,以保证所选方案是最优方案,使得有限的器材资源得到最充分或最大的利用,以便保证军队活动的正常需求。
4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职能
4. 1应急保障指挥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职能包括应急保障指挥, 其具体内容指的是相关管理者或参与者根据自身职责与预案设计,依据实际应急物流状况,对应急物流做出指挥,或提出建议,使得应急物流活动可以安全有序的开展[3]。
4. 2信息集成
在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体系中因为使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所以就很容易实现应急物流信息集成,这样既加强了对于装备器材的管理,又提高了应急物流系统中的应急保障能力,使得装甲装备器材物资在应急物流保障中变得可视可控。
4. 3社会资源征用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军队系统的运行,是以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为核心的运输体系。 所以,在进行应急物流运输时要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征用,通过军民的共同努力使应急保障物流体系更加的完备。在进行社会资源征用时,相关人员和部门一定要依法征用、合法征用,确保应急保障物流任务的顺利开展。
5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应急物流体系的建成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还有着种种不足,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5.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建设相较于运输需求来说尚还有着较大的不足,具体表现为运输通道单一、铁路网络薄弱,民航支线缺乏等方面。而且公路的通达与衔接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内河航道的等级较低。另外,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差异,造成了交通基础建设从东至西逐渐弱化的趋势,再加上物流运输信息网络还有待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应急物流建设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5. 2组织机制不健全
在应急物流体系中所需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各单位抽调的,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配送也是由多个部门来完成的。由于人员和组织部门的不统一,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相互之间的错误,使得应急物流的运输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效率低下。
5. 3应急物流企业发展空间不足
应急物流不应该只依靠政府或军队自身的力量,还要更多的依靠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企业。在我国目前的应急物流体系中,应急物流企业的数量和生存状况都不是太好,特别是对于装甲装备器材物资的应急保障运输,由于其保密性,政府和军队很难将其交付给专业企业进行运输。另外,由于有关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较少,存在着较多的立法空白,所以,应急物流的进一步建设有较大的不确定性[4]。
6结束语
煤矿事故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 篇6
煤炭是中国主要能源,约占一次性能源的70%。中国是世界第1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约占世界50%。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瓦斯、水、火、顶板等事故困扰着煤矿安全生产。2004—2015年全国煤矿发生各类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319起,死亡6 994人,其中重特大瓦斯事故200起,死亡4 649人,分别占62.7%和66.5%,其次是水灾、火灾等[1,2,3,4,5,6,7,8,9,10,11,12,13]。自2004年以来,全国煤矿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亿吨重特大事故死亡率均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百万吨死亡率远高于美国、南非等其他主要产煤国家。
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因此,研发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 煤矿事故分析
2004—2015年,中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20 731起,死亡34 729人。其中,顶板事故10 798起,死亡12 689人,分别占52.1%和36.5%,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瓦斯事故2 331起,死亡10 298人,分别占11.2%和29.7%,事故起数位居第3,死亡人数位居第2;水害事故654起,死亡2 833人,分别占3.2%和8.2%,事故起数位居第5,死亡人数位居第4;火灾事故87起,死亡661人,分别占0.4%和1.9%,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位均居第7;运输事故3 511起,死亡3 928人,分别占16.9%和11.3%,事故起数位居第2,死亡人数位居第3;机电事故881起,死亡888人,分别占4.2%和2.6%,事故起数位居第4,死亡人数位居第5;爆破事故551起,死亡661人,分别占2.7%和1.9%,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第6;其他事故1 918起,死亡2 771人,分别占9.3%和8.0%。2004—2015年全国煤矿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及占比分别见表1、表2。
分析表明,12年来,煤矿瓦斯、顶板、水害、火灾、运输、机电、爆破等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事故总量由2004年的3 641起、死亡6 027人,降低为2015年的352起、死亡598人;顶板事故起数占比和死亡人数占比、爆破事故起数占比和死亡人数占比均大幅下降;水害事故起数占比和死亡人数占比、运输事故起数占比和死亡人数占比均有所上升,机电事故起数占比和死亡人数占比均大幅上升。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简介
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实践表明,现有技术和装备存在下列问题:(1)事故主要靠人工发现,应急救援响应时间长;(2)无抗灾变应急通信与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无法及时了解灾情和遇险(难)人员位置;(3)灾区环境远程侦测范围小、可靠性差,难以满足救灾侦测需求;(4)应急预案针对性、适用性差,应急救援决策主要靠经验;(5)人工破拆和支撑救援装备效率低;(6)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灾后风流等。
因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2016YFC0801800)”(以下简称项目),针对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中灾害辨识、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3大环节科技问题,研发新一代智能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装备和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项目负责人是孙继平教授,项目执行期限:2016年7月—2020年6月。项目积聚了煤炭行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方面的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共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神华集团、中国煤矿机械装备公司、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等21家单位。研究团队成员长期从事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技术和装置的研发,研究水平及成果在国内煤炭系统处于领先水平。孙继平教授、武强院士、朱红青教授、周心权教授等,均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参加了数十起煤矿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重特大事故调查和应急救援工作。
2.1 项目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1.1 项目研究目标
项目将突破煤矿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重特大灾害快速识别、快速响应、智能决策、应急通信、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灾后环境侦测、逃生救援通道保障与构建等技术瓶颈,研发应急救援新装备及支持系统,构建新一代智能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水平,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和效率,为煤矿事故高效快速处置提供有效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2.1.2 项目研究内容
项目根据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示范应用全链条融合的思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现场测试等多种方法,开展矿井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灾情演变规律等研究;研发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等;研发成果示范应用。
项目拟解决矿井水灾、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灾情演变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1)矿井水灾及其灾情演变规律:矿井水灾识别、灾情演变、时空演化和波及范围预测模型等;(2)矿井火灾及其灾情演变规律:矿井火灾识别、灾情演变、时空演化和波及范围预测模型等;(3)矿井瓦斯煤尘爆炸及其灾情演变规律:矿井瓦斯煤尘爆炸识别、灾情演变、时空演化和波及范围预测模型等,二次爆炸危险性预测模型等。
项目拟解决煤矿重特大灾害感知、智能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灾害矿井应急通信与人员精确定位、煤矿重大灾害紧急逃生与引导、煤矿灾变环境信息侦测和存储、煤矿重大灾害抢险救灾等关键技术问题:(1)煤矿重特大灾害感知技术: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煤矿重特大灾害辨识方法及感知技术等;(2)智能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等;(3)灾害矿井应急通信与人员精确定位技术:矿井抗灾变应急通信技术,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技术等;(4)煤矿重大灾害紧急逃生与引导技术: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灾后风流智能控制技术,遇险人员逃生引导技术等;(5)煤矿灾变环境信息侦测和存储技术:灾变环境侦测飞行机器人技术,灾变环境气体遥感技术等;(6)煤矿重大灾害抢险救灾技术: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技术等。
项目按任务需求分解为9个课题:课题1为矿井水灾识别理论及时空演化模型,课题2为矿井火灾燃烧特性及烟流扩散规律,课题3为瓦斯煤尘爆炸传播演化规律及识别,课题4为煤矿重大灾害感知技术和装备,课题5为智能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与项目示范应用,课题6为灾害矿井应急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课题7为煤矿重大灾害紧急逃生与引导系统及装置,课题8为煤矿灾变环境信息侦测和存储技术及装备,课题9为煤矿重大灾害抢险技术与装备。
2.2 项目预期成果与效益
2.2.1 项目预期成果
项目将研制1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置,并通过第三方检测和现场应用:(1)水灾感知装置;(2)火灾感知装置;(3)瓦斯煤尘爆炸感知装置;(4)灾变环境侦测机器人;(5)瓦斯遥感装置;(6)逃生引导装置;(7)便携式破拆装置;(8)便携式支护装置;(9)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灾后风流调控装置与系统;(10)逃生通道快速构建装置及系统等。
项目将研发1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并通过现场应用:(1)水灾评估系统;(2)火灾评估系统;(3)瓦斯煤尘爆炸评估系统;(4)应急通信系统;(5)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系统;(6)应急预案系统;(7)辅助决策系统;(8)救灾指挥系统;(9)紧急逃生支持系统;(10)模拟应急救援系统等。
项目拟制修订10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申请100项发明专利、2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开发表200篇学术论文;出版6部专著;创建2个示范工程。
2.2.2 项目预期效益
通过项目研究,使中国在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和装备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成果应用,将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和效率,为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有效的技术和装备保障,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结语
在中国各类煤矿事故中,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第1;瓦斯事故起数位居第3,死亡人数位居第2;运输事故起数位居第2,死亡人数位居第3;水害事故起数位居第5,死亡人数位居第4;机电事故起数位居第4,死亡人数位居第5;爆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第6;火灾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位均居第7。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2016YFC0801800)”将突破煤矿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重特大灾害快速识别、快速响应、智能决策、应急通信、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灾后环境侦测、逃生救援通道保障与构建等技术瓶颈,研发应急救援新装备及支持系统,构建新一代智能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水平,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和效率,为煤矿事故高效快速处置提供有效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摘要:分析了2004—2015年全国煤矿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及其占比。分析了现有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存在的问题:事故主要靠人工发现,应急救援响应时间长;无抗灾变应急通信与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无法及时了解灾情和遇险(难)人员位置;灾区环境远程侦测范围小、可靠性差,难以满足救灾侦测需求;应急预案针对性、适用性差,应急救援决策主要靠经验;人工破拆和支撑救援装备效率低;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灾后风流等。提出了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关键科学技术问题:1煤矿重特大事故识别和波及范围判定方法与技术;2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3矿井抗灾变应急通信技术;4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技术;5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灾后风流智能控制技术;6遇险人员逃生引导技术;7灾变环境侦测飞行机器人技术;8灾变环境气体遥感技术;9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技术等。
应急卫生装备 篇7
上海“11·15”火灾事故发生以后,许多城市居民尤其是高层住宅居民感到疑虑和恐慌,火灾应急逃生意识不断增强,配备家用火灾应急救援逃生装备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据悉,部分城市的消防应急装备如灭火器、逃生绳等销量陡增甚至脱销,网络销售火爆,全国各地的火灾应急逃生装备及其配件的生产厂家一拥而上,快速推出了种类繁多、配备各异的各式应急逃生器材,产品性能差异较大,价格悬殊,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普通人使用操作和维护困难。因此,应对家庭火灾应急逃生装备提出一些具体的配备要求和技术条件要求,对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销售加以规范,帮助广大居民选择配置合理、性能可靠、实用性强、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家用火灾应急逃生装备,以备在一旦发生火灾时真正起到帮助逃生的关键作用。
1 配备原则和适用范围
1.1 适用范围
家庭火灾应急逃生包主要是针对城市多层和高层建筑居民的火灾应急疏散逃生,使用对象除包括健康成年人外,也应包括具有一定自主行为能力的老人和儿童。
1.2 配置原则
家庭火灾应急逃生包的配置应力求简便实用、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针对性强、价格便宜、易于存放和维护,便于全社会推广使用。
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火灾逃生设备是帮助消防员在火场上用于自救或营救受困人员的有效器具,主要是供经过训练和有使用经验的消防员操作使用的。逃生设备品种繁多,主要有逃生绳、防毒面具、防火毯、安全背带、缓降器、救生软梯、救生袋、救生网、救生气垫、救生滑竿等。近年来,国内外又开发出一些新型的逃生设备,如逃生管、新型充气救生装置、新型防火帽、高空逃生缓降器、高楼逃生自救器、高楼救生伞等。这些装备有的是大型的比较复杂的专业逃生设备,有的需要多名专业人员共同操作,有的需要较大的安装工作量,有的虽然简单但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来说又比较危险,火灾情况下非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倒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家庭火灾应急逃生包配置器材的选择应该慎之又慎,不可贪多求全,应着力于解决火场逃生可能遇到的普遍问题,做到简便实用、安全性高,要考虑到包括老人和儿童在内的大多数人的行为能力和操作控制能力,还要设定合理的水平疏散距离和垂直疏散高度来考虑需要的疏散时间。GB 50045-199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住宅楼内住户房间的最大疏散距离为20 m,应按照最大疏散距离的两倍计算从单元房内疏散到楼梯间所需要的疏散时间,再加上垂直向下(或向上)疏散到安全区的时间,考虑到人在火灾状况下的行为特征和老人、儿童的动作迟缓,以及可能捎带贵重物品耽误的时间,总的安全疏散时间不宜太低,宜确定为不少于15 min,并以此来确定所需的应急逃生设备的可用时间。
火灾时,人员应急疏散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有毒高温烟气的危害、燃烧物和火焰的阻挡、没有光照或可见度严重不足等恶劣情况。因此,应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家庭火灾应急逃生包的设备配置。经过对各种逃生设备的分析比较,结合国内普通居民家庭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如下几种设备,作为家庭火灾应急逃生包的标准配置,包括: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防火毯、逃生绳、防滑手套、带声光报警功能的应急强光手电,救生缓降器可作为选配装置。对于安装了防盗护栏或防盗窗的住户,还应配备消防斧等破拆工具。手提灭火器也可单独配置在每家每户的厨房等场所,以便扑救初期火灾。
2 主要配件及性能要求
2.1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是防止火场有毒气体侵入呼吸道的个人防护用品,是宾馆、办公楼、商场、银行、医院、邮电、电力、石油行业、公共娱乐场所和住宅预防火灾必备的个人防护呼吸保护装置。
2.1.1 主要组成
呼吸器应由防护头罩、过滤装置和面罩组成,或由防护头罩和过滤装置组成,面罩可以是全面罩或半面罩。
2.1.2 技术要求
呼吸器的结构、佩戴质量、材料、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防护性能(包括一氧化碳、氰化氢、烟雾透过防护性能等)、吸气温度、呼吸阻力等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GA 209-1999《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相关要求。其中,呼吸器的佩戴质量应不大于1 000 g;呼吸器的防护时间应不小于40 min(GA 209-1999规定防护时间应不小于15 min),考虑到应适当留有余量,且国内已有不少厂家开发出防护时间不小于40 min和60 min的产品,因此,完全有条件也很有必要把防护时间定的更高;在防护时间内,吸气温度应不大于65 ℃,吸气阻力应不大于800 Pa,呼气阻力应不大于300 Pa;联接强度(即过滤装置与防护头罩之间的联接件能承受的轴向拉力)应不小于50 N。
由于火灾发生后有大量的烟气生成,这些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是造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火灾死亡的人中被火烧死的仅占很少一部分,特别是群死群伤的火灾,大部分人都是因烟气的作用而死亡。因此,当在发生火灾后,居民可以通过使用呼吸器延缓烟气进入呼吸道,赢得逃生的时间。但该装置是一次性产品,同时该产品对温度及烟气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护,因此在使用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些因素。
2.2 防火毯
防火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纤维、石棉及纺织品等材料编织而成,具有紧密的组织结构和耐高温性(550~1 100 ℃),能很好地保护物体和人员远离热源及火焰,并彻底阻止燃烧或隔离燃烧。防火毯适用于在大型超市、商场、宾馆等公共娱乐场所进行动火施工时,如焊接、切割和阻断,并使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完整得以保证,与石棉相比较,没有致癌的危险性。而且防火毯柔软具有韧性,是包裹表面凹凸不平物体和设备的理想选择,还可替代耐火温度低的防火织物,是一种较为经济的阻火层和挡火帘。
防火毯的规格尺寸有1 m×1 m、1.5 m×1.5 m、1.2 m×1.8 m等,厚度应不小于0.8 mm。在居民逃生过程中,笔者推荐将两块1.5 m×1.5 m的防火毯缝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火焰对身体的侵害。
当火灾蔓延以后,火场中的温度越来越高,并且火焰的发展也越来越猛烈,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必须要使用防火毯来阻止温度及火焰对身体的伤害,在火灾发生并且发展后,居民可以快速地将防火毯披在身上迅速逃生。在配备防火毯时,不需要把尺寸定制的很大,过大尺寸的防火毯也会成为人逃生的障碍。同时,防火毯也可以成为家庭初期火灾的灭火设备,特别是一些燃气和油类火灾,当火灾初期时,使用防火毯覆盖其表面可以有效地进行灭火。
2.3 逃生绳及其附件
逃生绳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化学合成纤维材料制成,夹心层结构,其附件有挂钩和安全带,长度10 m以上,方便火灾时应急使用。
2.3.1 主要技术指标
逃生绳及附件的安全性能指标:最小和最大直径、破断强度、延伸率、耐高温性、金属零件的耐腐蚀性等性能指标,应满足GA 494-2004 《消防用防坠落装备》的相关规定。
2.3.2 适用范围
目前,逃生绳是一件简单但却十分有用的火场逃生工具,对消防员火场逃生和帮助受困人员逃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成员来说就很难使用控制了,而且有导致坠楼的风险。
对于只能采取从阳台或窗户向下疏散的特殊情况,普通居民要慎重选择,位于三层(10 m)以下的住户,建议采用逃生绳疏散,并佩戴防滑手套,逃生绳长度不小于10 m(有效实际疏散高度可达6 m左右);对于四层以上十层以下(小于30 m)的住户,建议采用安全性更高的且更容易操作的高空缓降器逃生疏散,而且对于同一栋楼同一单元方向的上下住户,应合理错开高空缓降器的垂直安装位置和使用先后顺序,以免相互缠绕带来风险;对于十一层(大于30 m)以上的住户,不提倡自行采取从阳台或窗户向下疏散的方式。
2.4 防滑抗磨手套
防滑抗磨手套包括很多种类,分为乳胶材料、动物毛皮及一些纺织帆布等。防滑抗磨手套可以配合逃生绳使用,也可在火灾逃生时单独使用,且应选用防滑抗磨能力强、穿戴舒适的产品。
由于居民在使用逃生绳进行逃生时,手与绳子的摩擦力非常大,在高强度摩擦的作用下经常会使手受到很严重的伤害。由于手套本身的超厚耐磨及粗糙性,当使用这种手套时,不但可以避免手掌受到伤害,同时也可以相对容易控制自己下降的速度。并且该手套还具有一定的防火及耐酸、碱、油等功能,也可以对手部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2.5 带声光报警功能的应急强光手电
将强光手电与报警呼救器合二为一,在强光手电的基础上加带声光报警功能,可用于在火灾现场中浓烟较大以及夜间断电情况下的人员逃生照明使用,也可为受困人员提供向外呼救的声光报警信号。
2.5.1 主要性能
灯泡的寿命长达50 000 h,照明亮度不小于15 000 mcd;灯光闪烁报警亮度不小于9 000 mcd;声报警信号声级强度:距离3 m远处不小于90 dB;电池采用高容量充电锂电池,连续照明时间不小于3 h;防水设计采用全密封设计,接口高弹性橡胶圈密封;外表面采用深度防滑处理,轻盈美观,可放在衣袋中携带,操作简单方便。
2.5.2 主要作用
当火灾发生后,烟气会弥漫在整个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视线受到遮挡,使用该手电可以增强周围的亮度。由于手电分为黄光和白光两种类型,在选择该手电时候尽量使用黄光型的手电,因为黄光型的手电穿透力比较强,容易穿透烟气。当人隐蔽在某个位置等待救援时,也可以使用该手电的报警功能进行警示,提醒救援人员确定自己的位置。该手电同时还有一定的破拆性能,可以简单破拆一些玻璃等。
2.6 救生缓降器
救生缓降器是一种可让人员随绳索从高层室外缓慢下降的紧急逃生安全救生装置,也是一种往复式高层火灾自救逃生器械。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浓烟烈火封闭疏散通道的危急情况下,被困人员可利用此装置安全、迅速地从室内脱离险境。该装置操作简便,无须专门训练,男女老幼均可使用,仅靠人的自重即可下降,并根据人的体重自动调节下降速度,适用于30 m以下的建筑。
2.6.1 主要组成
救生缓降器包括:绳索、安全带、安全钩、绳索卷盘。
2.6.2 技术性能
(1)绳索推荐选择钢丝绳或有芯绳索,其主要技术参数为:钢丝应符合 YB/T 5197-1993 的要求;有芯绳索外层材质为棉纱或合成纤维材料;全绳应结构一致,编织紧密,粗细均匀并无扭曲现象。
(2)安全带材质为棉纱或合成纤维材料,带宽50~80 mm,带厚2~3 mm,带长1 000~1 800 mm,并应具有能按使用者胸围大小调整长度的扣环。
(3)安全钩通常为金属安全钩,应有保险装置。
(4)绳索卷盘应采用塑料、橡胶等非金属材料。整机强度、下降速度、抗坠落性能、抗冲击性能、可靠性、耐腐蚀性能应满足GA 413-2003《救生缓降器》的要求,安装及适用楼层高度应符合GB 21976.1-2008《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1部分:配备指南》的要求。
救生缓降器作为选配器材,一是因为其价格较高,二是其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场所,且体积也比较大,所以笔者将其定为选配器材。但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还是建议使用,因为通过使用该装置,可以降低逃生的危险性。
3 结束语
应急逃生设备包括很多种类,但通过市场调研及家庭火灾逃生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选择上述几种装备最佳,通过使用上述装备,可以增加火场逃生的手段和几率,但在装备的使用上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场所选择不同的逃生装置,同时在装备的选购上一定要按照相应产品的性能要求及技术指标选择,避免因为使用一些不合格的装备而造成其他风险。每个家庭可以根据家庭的人员数量来选择逃生装备的数量,并且要熟练掌握这些装备的使用方法。并将这些装备放在醒目或者容易获取的地方,以便危险来临时能以最快速度获得。当这些装备长期放置后应当定期检查,以避免装备存在过期或者损坏的情况。
关于家庭火灾应急逃生装备,国外在这方面普及得非常好,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普通居民家庭都配备了相应逃生装备,并且相关的一些消防机构、公共安全机构或者物业管理机构都会经常地开展关于这方面的安全教育,使普通居民都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我国一些地区的消防机构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密集人群场所,如学校、商场、大型写字楼等,都进行过宣传和实际演练,使其具备一些逃生的基本常识。但从目前我国居民实际掌握的程度看,我们的工作力度还不够,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经常性地免费发放一些宣传资料、定期做些演示宣传、针对特殊环境做些模拟演示等。另外,除消防部门外,其他部门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帮助普通居民提高逃生意识,熟练掌握逃生装备,针对不同环境、不同火灾现场使用不同的装备,同时应该提醒居民在购买这些产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购买后的保存和维护等。
摘要:以上海“11.15”火灾事故为背景,分析家庭火灾应急逃生装备的适用范围和配置原则。通过资料查询和实际使用,确定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防火毯、逃生绳、防滑抗磨手套、应急手电、救生缓降器等家庭火灾应急逃生装备的主要组成、技术性能等。
关键词:家庭火灾,逃生装备,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沈坚敏,凌新亮,戴国定.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0,19(4):38-39.
[2]白孝林.制定高层建筑逃生器材配备标准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5):390-391.
[3]叶强,杨谊昌,张国欣,等.液体流动阻尼式高楼逃生器的创新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2):210-212.
应急卫生装备 篇8
1 高寒环境的气候特点
青藏地区大部分面积属于高寒区, 地形复杂, 气候恶劣。一是海拔高, 空气稀薄;在青藏线, 大气压强要比内地小很多, 含氧浓度也比内地低很多, 在平均海拔三千米高度时, 含氧浓度才是上海等地的百分之七十, 当海拔达到四千五百米时, 含氧浓度降到海平面的百分之五十;大气压强也要比内地低很多, 当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时, 大气压强要小于0.07兆帕斯卡。二是阳光辐射强度大, 紫外线杀伤力强;常年野外抢修作业, 强紫外线对皮肤杀伤很大, 皮肤病多发、脱发、风湿、衰老现象严重。三是气候骤变无常;大风、冰雹、雨雪等恶劣天气在青藏沿线随时发生, 昼夜温差很大, 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20~40度, 风沙很大气候很干燥, 相对湿度要远低于百分之二十, 夏季夜雨较多, 相对湿度要大于百分之九十五。四是多民族聚居, 社情复杂;青藏沿线少数民族混杂, 风俗习惯特殊, 信息闭塞, 经济落后, 敌社情状况不容乐观。
2 高寒环境对装备性能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区, 由于海拔高、氧气稀、气压低等因素影响,
实现。在较短时间内, 两网仍需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并逐渐实现由以往电路型的网络演变成新型的平滑网络。因此,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的巨大变革, 将促使其的整个网络系统发生巨大改变, 其的系统功能也得到较大改善。
3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宽带化、分组化以及综合化等势必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主体, 也必将以人与人为主演变成人与物或者物与物。与此同时,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相互融合, 也必将促使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与传感器网络的相互融合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向。参考文献:
[1]刘德现.基于移动通信的智能天线技术研究[J].科技风, 对机线设备的测量类仪表影响很大, 容易在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产生较大误差;温度太低、温差太大、气候太干燥等天气因素也容易造成电气元件故障、橡胶塑料配件的老化和机件性能的下降;装备仪表的保存及工作环境太差, 雨水、沙土、强光等外部因素更容易影响通信装备的性能;供电条件不合规范, 易造成装备出现故障, 启动停止异常等现象频繁发生。针对以上常见的通信装备故障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和训练, 掌握必要的补救措施, 必要时,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 联系厂家寻求技术支持, 平时加强经验积累, 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注重针对性强化训练, 了解和掌握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对光缆线路和通信装备性能的影响因素。
2.1 温度对光纤衰减特性的影响
在应急通信抢修中, 我们发现在两端站对测线路则测不通, 而从中间断开一处再测时, 两端又都能测通, 有时上午能测通, 下午又测不通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种情况的产生除与施工质量有关外,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光纤表面的涂覆层、套塑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石英的线膨胀系数要大三个数量级。当温度升高时, 涂覆在纤芯上的塑料涂层会伸长, 使光纤受到拉力逐渐增大, 从而产生应力损耗;当外界温度逐渐降低时, 套在外部的塑料管会逐渐收缩, 光纤产生纵向压缩应变引起弯曲和微弯损耗。在低温条件下, 光纤表面涂覆的硅酮树脂会变硬变脆, 致使损耗增加, 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 光纤的套塑材料将出现纵向收缩, 对光纤逐渐施加压力, 光纤将产生一定的弯曲, 使光纤传输的光信号能量的一部分从内部辐射出去, 损耗明显增加。
[2]cstyle.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展望[J].网络与信
[3]彭小平.移动无线通信的过去和未来发展趋势[J].江西通
信科技, 2009 (2) .
[4]“引领下一代无线网络”的TD-LTE移动通信技术[J].华东
科技, 2010 (5) .
[5]张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后续演进及其全球竞争
格局[J].中国集成电路, 2009 (2) .
作者简介:赵玉超 (1974-) , 男, 河北唐山人, 助理实验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终端维修。
2.2 静态疲劳对光纤性能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静态疲劳就是石英光纤的固有特性, 通俗地讲就是因光纤表面的一些缺陷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会逐渐增大, 直至使光纤纤芯断裂。静态疲劳与光缆纤芯的裂纹所在外部环境湿度和应力作用息息相关, 对石英玻璃来说, 光纤本身的抗拉强度是比较高的, 但是无论工艺技术多高, 光纤表面始终存在着细小的裂纹, 而这种缺陷正使得大气中的水气分子对其表面产生一定的浸蚀作用, 再加上工程质量不高, 敷设光缆的质量不过关等因素影响, 有一定的外力长期作用会导致光纤的平均抗拉强度大大降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很大, 光缆内外受热很不均匀, 内外受热程度差异很大, 同时, 强烈的紫外线使得光缆外部氧化变硬速度很快;风沙很大, 接头盒加固很困难, 晃动的程度很大等因素, 都将导致纤芯收缩程度比平常增大很多, 其衰减和损耗也较大。
2.3 高寒因素对设备和线路的影响
一是施工车辆刮断光缆, 导致线路中断;随着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营, 青藏沿线日趋繁华, 施工频繁, 人为破坏因素增多, 导致通信线路阻断, 复用设备机盘上出现光信号丢失或帧失步告警提示。二是青藏线特殊地理条件, 导致大多数通信系统通信的质量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昼夜温差大, 昆仑山到唐古拉山一带的夏季白天最高气温达零上3度, 夜晚气温则下降到零下20多度;紫外线很强,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 紫外线容易穿过臭氧层, 致使光纤的衰耗特性和色散性能受到大气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抖动特性, 其性能也大大下降;风沙很大, 一到冬季白天风力可达到11~12级, 夜晚则通常风力较小, 而且敷设光缆的质量不过关、接续损耗大、接头盒风化严重、活动器件沙尘混入等情况都将使线路衰耗值明显加大;现场作业条件太差, 气候变化无常都给抢修接续带来极大困难。三是光纤接续后, 光纤熔接机系统产生的衰耗值与光时域反射仪实际测量的衰耗值差距很大;所以也不能单凭光纤熔接机的估计值来评判接续质量的高低, 相对可靠的方法是在两边端站用光时域反射仪分别测出衰耗值来确定损耗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按这样的方法边测试边施工, 才能保证光缆施工和接续的质量。
3 高寒环境中的应急保障措施
高原高寒环境对通信抢修装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等有较高的要求, 现将抢修中的一些粗浅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 以便在高原寒区条件下更加有效地对通信装备加强维护和日常管理, 为更好地使用应急通信装备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尤其是在防恐维稳、旅客救援、应急抢险等保障通信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3.1 针对低气压的应急保障措施
抢修发现, 低气压对光时域反射仪等测量设备的性能影响较明显, 对线路距离和损耗的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 不能对线路距离正确检测, 测得的结果与实际值出入较大;在缺氧状态下, 熔接机电击放电时有失灵, 对熔接效果影响较大;另外, 缺氧也对野外保障用的3k W柴油发电机等供电系统影响较大, 柴油在气缸内不充分燃烧, 使得电机转速达不到额定要求, 电机难以启动, 有时出现虽能正常启动, 但电流表显示无电流输出的情况, 也给安全操作带来隐患, 因此, 这类通信装备在高原寒区使用时, 务必要和团队日常积累的误差参数相比较, 做到灵活运用;柴油发电机也可将其油气配比调节至低空气量的情况或着直接把空气过滤器去掉等措施来保证它们能正常工作。
3.2 针对电源质量差的应急措施
在高原寒冷地区, 电源品质普遍不高, 电压变化大、频繁停电等情况时有发生。目前, 青藏沿线好多无人区仍不通市电, 有市电的区域质量也无法保证, 所提供的220V的市电偏差大于百分之十五, 质量也无法保证, 通信设备的正常启动将直接受到很大影响, 如:规格为220V、100W的野外作业电源在日常操作使用中各个功能也正常, 但在海拔5000米的昆仑山到唐古拉山一带, 室外温度普遍在零下30度, 仪表装备却出现反复启动不能进行正常使用的情况。因此, 在高原寒区缺氧地区, 需要使用的应急通信装备最好要配备质量好的稳压器和高性能UPS电源等附属装备, 一则可以延长通信装备的使用期限, 二则可以保证应急抢通任务的圆满完成。
3.3 针对低温环境的应急保暖措施
在高原、高寒地区, 常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 冬季在零下20~40度, 昼夜温差很大。有一次抢修时发现, 大约在零点左右, 室外气温在零下21度时, 就发生光时域反射仪虽能正常启动, 但无法进行项目标定位的情况;或着出现测一次一个不同的数据, 数据变化无常的情况;在冬季也出现过各类发电机无法启动的情况。因而, 在高原、高寒地区, 应急通信装备的使用和维护, 要做到提前保暖防冻等维护工作, 比如, 把通信装备搬运到室内温度高的场所并加盖被褥防冻或着加注防冻液等等措施, 来保证通信装备性能稳定, 不影响正常的抢通任务。
3.4 针对冰雹、大风等复杂天候的应急防范措施
在青藏沿线, 气候常年多变, 大豆般冰雹、强雷电、九级大风随时爆发, 所以要随时做好预防。在高原经常使用的通信装备, 易引起设备接触不良、静电原因损坏机器等情况, 所以, 尽量保证每台装备的地线接的牢固, 导通率良好;通信装备较多时, 做好公共地线, 这样做, 一则可确保人员操作安全;二则可保证通信装备使用安全;三则可减少对通信装备的干扰。用于应急的卫星天线对天气要求严格, 稍有刮风或冰雹时, 就对星不准, 易造成通信中断, 因此, 在展开天线前, 要选择避风的场地作业, 以防大风突袭而损坏通信装备, 同时注意防止冰雪、水淹等灾害发生;要等风速减小冰雹过后再展开;对野战通信车、电源车等特种装备车辆, 要快速固定、快速故障排除, 对通信装备部件脱落和元件接触不良等问题, 要提前做好备品备件的备份准备工作, 确保万无一失。
总而言之, 在高原、高寒地区进行抢险、维稳等非军事斗争中, 使用应急通信装备时, 要根据不同的天候状况, 随时加强通信装备的维护保养管理, 做到针对高原特点, 及时补充、更新;做好防冻、防尘、防潮等工作, 时刻使通信装备保持状态良好, 以便最大限度地保障好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摘要:简要介绍了高原、高寒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通信装备的影响, 并指出在这些地方因抗震、抗冰雪、防沙尘、维稳等情况下, 应急通信装备的日常管理、使用保养和维护, 以便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从而更好地完成通信保障任务。
应急卫生装备 篇9
1 预想预测机制
预想预测是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运行机制的首要环节, 是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行动的基础前提。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预想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 并根据执行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的特点, 认真分析、充分论证, 把预想情况想周全, 把困难估计足。根据预想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 预测需参与的车辆装备种类和数量, 进而测算出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量和应急保障力量的需求, 包括需要保障人员数量、保障装备数量以及维修器材种类和数量, 进而拟订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各类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预案。
2 决策指挥机制
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过程中, 决策指挥机制是整个应急保障反应的核心, 是组织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重要枢纽。
2.1 建立应急保障决策指挥机构
健全高效的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决策指挥机构是实施处置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基础, 统一组织各方面力量应对突发事件, 行使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职能, 通过执行快速反应程序, 最大限度地保证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的有效整合, 迅速形成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应急保障决策指挥机构要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进行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制订突发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做好应急准备、相关保障等一系列工作;开展应急反应的组织、动员;组织应急反应训练、演练和预案的检查及修订;加强应急保障装备、设施、维修器材等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根据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情况, 启动相应级别应急机制。
(1) 规范决策指挥机构编成。按照“精干高效、反应快捷”的原则, 针对车辆装备机关编制人员少的实际, 科学设置决策指挥机构, 精简要素设置, 处置突发事件组织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中应力求一人多岗, 决策时是指挥员, 拟制、修订应急方案时是参谋人员, 确保决策指挥机构精干高效[1]。
(2) 理顺指挥关系、优化指挥程序。由于抽组成立的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来自于部队、院校、地方厂家等不同的单位, 在平时不存在相互的指挥关系。因此, 在执行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时, 应在车辆装备保障机关的统一组织指挥下, 明确各类保障人员的职责、任务分工、指挥关系等。在指挥方式上, 应尽量简化指挥程序, 减少指挥层级, 以扁平式、委托式和越级指挥为主, 保证指挥的简捷顺畅。
2.2 修订启动应急保障预案
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预案明确了处置突发事件参与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各方的职责和相应程序, 在应急保障力量、维修器材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可以指导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行动迅速有效有序的展开。因此, 在应急保障过程中, 决策指挥机构应当结合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的实际情况, 根据应急保障力量需求预测结果, 及时修订并迅速启动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预案, 指示命令相关部门、单位按预案要求迅速抽组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到集结地, 并组织维修器材保障, 实施车辆装备应急抢救抢修。
3 沟通协调机制
沟通是指参与处置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部队、院校、地方厂家、维修器材供应点等各方通过信息的接收、传递和处理, 及时沟通各方面、各环节的情况, 以有效组织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协调是指对处置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和改善, 使其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 密切配合, 共同完成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是涉及军地多方的工作, 由于突发性的特点, 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将各方整合成统一的整体, 以达到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要求。为了保证参与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活动的各方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实现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 必须要有沟通协调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主要是对无隶属关系的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各方面力量之间的横向沟通协调, 主要以预先协调、依案协调为基础, 以随机快速协调为重要补充, 以军地协调为重要内容。
4 应急维修器材保障机制
4.1 预制储备机制
(1) 建立维修器材联供体系。根据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需求, 有选择性地把地方车辆装备维修器材生产、销售企业、车辆装备维修器材供应站 (点) 、特约维修站等纳入部队车辆装备维修器材储备总体规划之中, 采取部队携行储备与地方预制储备相结合的方法, 并签订车辆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协议和合同[2,3]。
(2) 区域设点储备。将地方车辆装备维修器材供应区划分成若干个片区, 按照“就近就便、利于保障”的原则, 择优选取交通便利的定点供货单位, 作为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所需维修器材的供应点。按照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预案, 预先做好器材的筹措、储备工作, 预制储备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维修器材。
4.2 应急维修器材供应保障机制
应急维修器材供应保障机制是通过建立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反应灵敏的维修器材供应网络, 以保障能在短时间内将所需的大量车辆装备应急维修器材运输到需求点。要依托社会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线, 利用地方物流技术, 构建车辆装备应急维修器材供应网络, 开辟应急通道, 使线路与线路之间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既有直达线路, 又有迂回线路;建立公路、铁路、空中、水路多维立体的运输网络, 确保一条线路中断, 其他线路能及时补充, 确保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维修器材供应通道全时畅通[4]。
4.3 法规约束机制
法规是规范军民应急维修器材联储管理的依据。在突发应急情况下, 各项工作都十分紧迫, 要实现储备资源信息通达, 指挥调度统一, 形成保障合力, 必须以法规制度作保障。一旦出现突发事件, 要遂行车辆装备应急保障, 应急资源启动的程序、方法, 与地方政府及供应商的关系等都需要完善的法规作依据。
5 结语
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运行机制是整个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 若运行机制不完善, 即使应急保障的组织体制再完善, 应急维修保障人员、器材、装备等准备再到位, 应急保障行动也称不上成功。因此, 深入进行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作为人员、物资、器材等重要的运输工具和搭载平台, 车辆装备在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突发事件又对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在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 本文从预测预想机制、决策指挥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维修器材保障机制4个方面, 深入探讨了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运行机制。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力量,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关耀宏, 郭少平.对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车辆装备保障的几点思考研究[J].军用汽车, 2011 (3) :43-46.
[2]张广利.车辆器材社会化保障方式方法及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汽车运用, 2011 (2) :25-26.
[3]杜卫东, 李小龙, 时兴海.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牵引构建军民融合式车辆装备社会化保障体系[J].军用汽车管理, 2011 (3)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