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要以情感人

2024-09-20

辅导员工作要以情感人(共9篇)

辅导员工作要以情感人 篇1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所引起的, 同时又在人的行为中表露出来。以情感人正是抓住客观事物、心理活动与行为表情的内在联系, 从情感入手, 通过心理活动规律, 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辅导员工作的实践中,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的辅导员在做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时学生们非常愿意接受, 甚至主动找辅导员交心;而有的辅导员工作则恰恰相反。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这里虽然有辅导员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的差异, 但是,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 作为教育者, 他们在教育对象心目中的情感接纳程度不一样。列宁讲:“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一、认识情感, 找到驾驭生命的捷径

1. 大学强调个性发展, 主张千人千貌, 对强制管理充满抵触。

大学生追求平等、自由, 反对一味高高在上的专制教育。随着对社会的逐渐深入了解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的情感活动日益丰富多彩, 主要表现在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和需要, 以及对强制性的纪律教育乃至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强的抵触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简单的压制、批评和处罚等强制手段不会左右大学生的思想, 不能被他们接受;相反, 辅导员老师的爱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 通过情感沟通等手段, 使学生心情舒畅, 自觉自愿地接受管理。

如果把人的情绪或情感生活比作多姿多彩的万花筒, 那么青年时期情感, 就是这支万花筒中最多变、最不稳定的花朵。大学生的心理恰如琴弦一样, 既可以奏出欢乐的乐章, 又可以弹出忧伤的曲调。情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现代社会变革巨大, 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日趋激烈, 各种文化观念相互激荡、整合与裂变, 加之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突变、思维的不稳定, 极易使大学生陷入紧张、焦虑、不安、痛苦和孤独等情感困惑中。所以除了认知因素以外, 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情感共鸣是辅导员与大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润滑剂。

情感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形式, 情感是每个人心中共有的且能产生共鸣的东西。辅导员工作的对象———大学生的情感丰富而又强烈。身心特征、成长经历或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在情绪、情感上具有不同于以往年轻人的特点。与同学、老师、亲属、朋友等的交往能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充实感和安全感。情感是心灵的钥匙。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 只有真正地做到以情感人、以诚动人、以己度人、宽厚待人, 才能实现成功的感情互动。

二、辅导员如向培养并控制自身情感

一个出色的辅导员必须在并妥善控制自身情感的基础上, 认识他人的情绪, 并尽可能完美地、富有艺术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并最终实现管理目标。所以说辅导员尤其要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

第一, 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 学生的大事小事, 师生共同商量解决, 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

第二,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因此, 教师必须具有严谨的态度, 较高的认识能力、心理素质、业务能力, 以及渊博的知识和一颗善解人意的慈母心。

第三, 对待辅导员工作认真负责, 对待学生热情耐心。着眼于所有同学、尊重每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当然, 教育理论中, 并不排斥“严”字, 但是, “严”要有度, 要出之于“爱心”。

第四,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质。要求学生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首先自己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要有稳定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处世能力和人际关系, 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经常感到幸福、快乐、不焦虑、不自卑、不恐惧。

辅导员要协调各方关系, 整合各种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 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才能化解各种冲突。成功的辅导员善于管理自我情绪, 他们了解自我, 当某种消极情绪出现时, 便能察觉情绪的缘由;在遇到沟通助力时, 能时时刻刻监控情绪的变化, 表现出很强的情绪领悟力。具有很强的情绪调适能力, 能根据不同的情景和沟通对象, 适时、适地、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情感管理的策略

1. 理解与爱心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特点。

俄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教师想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 教师就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也是教育成果的体现者。教育活动中辅导员工作始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 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持久而又深厚的爱, 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 也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再现。所以, 爱学生是辅导员的基本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学生关注, 还要爱中不失严格, 严格与热爱实现辩证的统一。

2. 互相尊重、平等共处是形成凝聚力的基础。

老师要爱护与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 要看到每个同学身上闪光的一面, 确立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教师应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 与学生坦诚相见, 平等共处, 在有益的活动情境中, 逐渐产生志趣上、情感上的交流, 乃至共鸣。第一, 时刻尊重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在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用自己的真诚、坦率、关心尊重感染学生, 使班集体充满师生友爱、同学友爱之情。第二, 在传统节日或与学生有关的重大节日, 给他们以关心和爱护, 送去生日小贺卡和一句祝福的话语, 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

3. 以人为本的“平等式”、“立体式”等教育方式转变。

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 就是对学生倾注情感, 真正地去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强调学生工作的人性化, 将制约、训责降到一定限度之内, 重感染, 坚持尊重学生个性。想学生之所思, 急学生之所需, 与学生交朋友, 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随着信息技术发展, 飞信、网络、QQ、校内网已经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密不可分, 作为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这类平台, 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开展思想道德评价, 形成舆论氛围, 在学生工作中关心学生的学业需求。要分析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努力成才。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专长, 搭建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 围绕专业开展一系列活动,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在学生工作中关心学生日常生活, 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 为他们排忧解难, 公平公正地做好奖、助、贷。在学生工作中关心学生就业问题, 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 平时充分利用设立毕业生信息公告栏、更新就业网站, 开展就业讲座等形式, 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积极收集市场信息, 为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

4. 换位思考, 将学生管理转化为学生服务。

在情感教育中, 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于教师、合作者、朋友的位置。感情因素是辅导员威信的催化剂。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传递过程, 而这种过程只有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反之, 如果师生双方心理上有距离, 感情上有隔阂, 便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在教育过程中, 辅导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情感背景, 情感背景相似容易产生共鸣。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 站在学生立场上, 先考虑学生的感受, 学生才能真正从心理上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辅导员要自觉进行心理互换, 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假如是我, 我希望老师对这个问题如何处理, 用什么方法?从而创设更好的教育前提, 在更高层次上引导、教育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前提, 服务是教育的主题。”辅导员要从传统的“管理学生模式”转变为“服务学生模式”, 从“方便工作”转化为“方便学生”。

情感教育通过尊重、理解学生,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 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劳动者。我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已经五年了, 我一直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给我的学生, 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完美, 但是我一直坚信自己能用自己的真情和爱心打动所有的学生。因此, 我认为以情感人、用爱呵护、是辅导员应当遵循的职业法则。真正地走近学生, 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这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不变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 王祥兴主.大学生交往心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琳等编著.管理者的情感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3]吕明.浅析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的内涵[J].教书育人, 2007. (21) .

[4]周济.包涵心语——一个大学辅导员的周记.学习出版社, 2006.

[5]周玲.大学生情感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辅导员工作要以情感人 篇2

心理主动的情感效应。

以德育人。“德者,才之帅也”。中国道德文化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社会可以主要不靠武力,不靠宗教,乃至不靠法律而维系两千年一以贯之的“大一统”局面。以德治天下,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智慧,“德”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是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前提条件,无德就是没有感情,也就无法做思想政治工作,在依法治厂的今天,我们要特别强调以德育人。坚持以德育人,首先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抓好以德育人,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就必须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就必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要在单位营造一种发扬优良传统,建设优良道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以此去教育人、引导人、陶冶人。其次,要坚持以德育人,要以德正已。俗语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俗语又云:“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要求领导者以高尚人格去感动和影响教育对象。领导者高尚的人格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优良的作风,特别是恪尽职守,清廉自重、乐于奉献的道德风范等等。它如粘合剂,可以把正直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它如清洁剂,可以把帮助人们清除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气;它如催化剂,可以激励职工把工厂的事业推向前进。

当今我们企业也有些领导干部,把自己看成一朵“花”,把别人看成“豆腐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筹码,搞“权钱”交易,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丧失了起码的人格和道德。试想:难道这种人职工会对他有感情吗?有这样领导的企业能搞好吗?!

以诚见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诚即真诚不欺。与诚相近的是真实、恳切。做人的思想工作完全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必须以诚为前提,只有真诚而不是做戏,以诚相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才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产生共鸣。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为什么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占有那么高的位置,享有那么高的威望?原因之一就是他不仅有高尚人格,而且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乡亲、对劳苦大众十分关心、体贴,以心换心,以情相待。他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诚还体现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是很容易满足的,我们的干部帮助职工办了一件小事,职工可能会念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坚持为职工办实事。为职工办实事,有的需要花钱,如修路盖房等,有的不需要花钱,如厂务公开,深入车间、班组、家庭调解各种矛盾,多做释疑解惑、耐心说服工作等。为职工多办了一件实事,就等于增加了一份感情和信任,只有最大限度地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帮助职工排忧解难,才能顺民心、暖民心、稳民心,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了力量源泉。

恰恰相反,我们有些企业领导干部,确实也想“正宗”地去做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可他们与职工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一面是振振有词的官话套话;一面是装模作样的“雷厉风行”;群众对这类干部只有敬而远之。可见,诚恳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是真实感情的一种体现。

平等待人。棋高一筹,平等为尚。人生下来是平等的,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可见平等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感情的反映。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待人平等。平等待人首先要尊重人、爱护人,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做到了这一点,你才能够建起鱼水深情的人际关系。企业强调领导者要以人为本,职工要以厂为家,树立起厂衰我耻,厂兴我荣的主人翁精神。企业的活力来源于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然职工是当家作主,是主人翁,我们企业领导就要把全体职工看成一家人,坚持抵制和反对分亲疏、分远近、分帮派、划圈子的选人用人不良风气。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主持公道、敢讲真话,该办的自觉主动办好,不该办的宁可得罪某些人也绝不去办。只有待人平等了,“一家人才不会说二家话”,职工才会把心里话讲给你听,你才会了解到真实情况,为你制定政策,确定工作方针提供有力的依据。这样,你的决策才会有群众基础,群众乐于接受,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会一拍即合,一通百通。外国许多有名的企业家把自己的所有员工不称作“下属”而称作“伙伴”,就是注重感情投资的一个很好的事例。

高校辅导员工作应强化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教育;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需要相契合的程度。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冲击下,表现出与教育对象的疏离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摆事实,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人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人的行为动力。对高校辅导员而言,如何让情感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使其成为有效和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手段,这是值得他们思考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新特点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属于“80后”和“90后”一代,他们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情况,在情感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在情感体验上普遍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如崇尚理性与较强情绪化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形象的模糊性之间的矛盾;思想上的主动性与行为上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责任感与较弱的责任心之间的矛盾等。

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抑郁、紧张、焦虑等精神状态,他们容易激动、发怒、冲动。这样的情感状态,轻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思维能力,重者会使他们形成人际交往障碍,甚至会触犯法律、酿成悲剧。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行为失范、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大多是大学生缺乏健康情感。

二、情感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在大学里,教师普遍认为情感教育是低龄教育阶段的内容。由于科研、生活等带来的压力,许多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这些在客观上淡化了教师的情感感化作用,造成了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却缺乏美德、责任感等,而这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理想人格等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积极实施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情感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推动完善作用。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情感潜能,促进他们提高整体素质,对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是感化感染作用。教师应是学生的知音和朋友。教师运用情感教育把德育寓于各种生动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之中,才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中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三是调节迁移作用。适当有效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也能使学生克服消极情感。这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积极上进的信心,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四是沟通共鸣作用。情感具有引起情感共鸣的感染功能。运用情感教育,教师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冷漠,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高德育的效果。五是导向引领作用。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用真切情意去感染学生,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相应情感,并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积极的思想,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校辅导员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的责任。辅导员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化情感教育,发挥情感的作用,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1.了解情感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情感需求

辅导员要通过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特别是情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努力提高对学生情感发展规律的认识。学校也应注重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为提高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学生情感需要的特点,辅导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承认大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与客观性,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情感需求。同时,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将情感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升华为对集体荣誉、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关心。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要引领他们建立更丰富的情感世界,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2.热爱学生,加强自身情感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既靠真理的力量,也靠人格的力量。其中,人格的力量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感。辅导员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情感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育。因此,辅导员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主动热情地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辅导员还要善于运用动之以情的方法,通过真心实意地关心和激励学生,引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此外,辅导员还要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辅导员首先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在当今辅导员素质中是一个极其重要却又比较薄弱的方面。其次,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辅导员的道德美、语言美都能增强自身人格魅力,从而感染学生。最后,要有广泛的学科兴趣和良好的学术水平。睿智博学的教师最能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世界产生积极的作用。

3.创新工作方式,不断丰富情感教育内容

一是日常工作的教育渗透。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板报、海报、电台等媒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情感教育。如采用漫画宣传、讲述蕴涵大道理的小故事等方式,以长期的正面引导,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笔者就曾多次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楷模》《艺术人生》等视频资料,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让学生在观看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典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身边的榜样,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认同。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先进学生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这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爱校的情感,并坚定他们勇往直前、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三是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实践活动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也有利于他们道德情操的健康发展。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通过参与“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提升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工作环境体验生活,尽可能地获得不同的生活经历,增强对自身发展和社会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越多,得到的情感上的激励就越强烈,情感必然丰富而充实,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四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随机性教育。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假日为契机,及时进行亲情、友情和感恩教育。随机性教育因其合乎时机性而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褚惠萍.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与高校情感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2006,(9).

[2]凌琦.高校情感教育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

[3]彭宇婷.浅谈大学生情感教育[J].理论界,2006,(5).

[4]张雅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刍议[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4).

[5]李阳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报,2007,(3).

[6]万文芳.浅谈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技巧[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高校辅导员工作应强化情感教育 篇4

一、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新特点

目前, 我国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属于“80后”和“90后”一代, 他们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 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情况, 在情感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 在情感体验上普遍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如崇尚理性与较强情绪化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形象的模糊性之间的矛盾;思想上的主动性与行为上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责任感与较弱的责任心之间的矛盾等。

调查表明,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抑郁、紧张、焦虑等精神状态, 他们容易激动、发怒、冲动。这样的情感状态, 轻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思维能力, 重者会使他们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甚至会触犯法律、酿成悲剧。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行为失范、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大多是大学生缺乏健康情感。

二、情感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传统教育中, 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在大学里, 教师普遍认为情感教育是低龄教育阶段的内容。由于科研、生活等带来的压力, 许多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 这些在客观上淡化了教师的情感感化作用, 造成了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却缺乏美德、责任感等, 而这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理想人格等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 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积极实施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 是指教育者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体验, 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情感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推动完善作用。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情感潜能, 促进他们提高整体素质, 对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是感化感染作用。教师应是学生的知音和朋友。教师运用情感教育把德育寓于各种生动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之中, 才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中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三是调节迁移作用。适当有效的情感教育, 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也能使学生克服消极情感。这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树立积极上进的信心, 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四是沟通共鸣作用。情感具有引起情感共鸣的感染功能。运用情感教育, 教师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冷漠, 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进而提高德育的效果。五是导向引领作用。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教师用真切情意去感染学生, 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相应情感, 并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积极的思想, 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校辅导员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的责任。辅导员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 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化情感教育, 发挥情感的作用, 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1. 了解情感教育规律, 尊重学生情感需求

辅导员要通过加强学习, 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特别是情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 努力提高对学生情感发展规律的认识。学校也应注重辅导员的专业培训, 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 为提高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学生情感需要的特点, 辅导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承认大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与客观性, 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情感需求。同时, 帮助学生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将情感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升华为对集体荣誉、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关心。在此基础上, 辅导员要引领他们建立更丰富的情感世界, 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2. 热爱学生, 加强自身情感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 既靠真理的力量, 也靠人格的力量。其中, 人格的力量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感。辅导员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情感满足, 从而乐于接受教育。因此, 辅导员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 要主动热情地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 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辅导员还要善于运用动之以情的方法, 通过真心实意地关心和激励学生, 引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此外, 辅导员还要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辅导员首先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这在当今辅导员素质中是一个极其重要却又比较薄弱的方面。其次, 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辅导员的道德美、语言美都能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从而感染学生。最后, 要有广泛的学科兴趣和良好的学术水平。睿智博学的教师最能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世界产生积极的作用。

3. 创新工作方式, 不断丰富情感教育内容

一是日常工作的教育渗透。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板报、海报、电台等媒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情感教育。如采用漫画宣传、讲述蕴涵大道理的小故事等方式, 以长期的正面引导, 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笔者就曾多次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楷模》《艺术人生》等视频资料, 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让学生在观看中思考, 在思考中成长,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典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特别是身边的榜样, 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认同。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先进学生的事迹, 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 这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爱校的情感, 并坚定他们勇往直前、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三是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实践活动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既有利于学生发挥聪明才智, 也有利于他们道德情操的健康发展。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使他们通过参与“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提升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 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工作环境体验生活, 尽可能地获得不同的生活经历, 增强对自身发展和社会的认识, 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越多, 得到的情感上的激励就越强烈, 情感必然丰富而充实, 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四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随机性教育。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如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假日为契机, 及时进行亲情、友情和感恩教育。随机性教育因其合乎时机性而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褚惠萍.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与高校情感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 2006, (9) .

[2]凌琦.高校情感教育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4) .

[3]彭宇婷.浅谈大学生情感教育[J].理论界, 2006, (5) .

[4]张雅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刍议[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6, (4) .

[5]李阳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报, 2007, (3) .

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有“六心” 篇5

一、爱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辅导员的工作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的事业。台湾作家席慕蓉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别人是怎样地把儿女托付到我的手中,他们用着谦卑热切的态度,希望我能够,请求我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和学生是师生,更是兄弟姐妹和知心朋友。

天天月月年年,在忙忙碌碌中,我们要以细腻的爱心去抚慰和鼓励那些年轻而娇嫩的心灵,以强烈的责任心去培育贫困生和各种生理缺陷的学生更多的自信和自强。在我做辅导员接手的第一批新生中,就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她是一名玻璃娃娃,这位同学不仅身体有重度残疾,性格也比较古怪,极其敏感,自我保护和封闭倾向严重,刚开始对我也比较抵触。然而,老师的爱总如春风化雨般温暖,能融化掉任何坚冰。2013年5月8日全国助残日活动中,展现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画面,趵突泉景区里道路多为台阶,轮椅很难行进,随行的老师们一次次将这位同学的轮椅抬起。五月初的天,已然比较热了,但这都比不上老师同学们的热情和我们心中的温暖。人常说,讲道德不如做道德,只有我们老师常施仁爱之举,让学生看到善的行为,感受到善良之美,他们才能主动行善,才能对爱心存感恩。回校后,这位同学给我发了一张和老师们的合影,并附言说,她感到很快乐,很感谢学校和老师同学们。我感到很欣慰。正是这样的感动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份事业的神圣与无上价值,更让我愿意带着爱心去坚守它。

二、责任心

责任心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获得成功的一种宝贵品质。要对全体学生负责,辅导员应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成绩、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要对学生的全面负责,要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思想倾向、理想志向、生活态度、价值趋向、心理需求、人际关系等,以期因人因时适宜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策划能力、沟通能力、说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亲和力。努力使学生成长为有利于于成功,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人。要对特殊同学担起特殊的责任,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罗马不是唯一的圣地。辅导员日常管理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用多样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多样性的途径培养学生,用多样性的方式评价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自尊、自强、自立、自律、自理,使他们成长、成功、成人,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三、耐心

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细小繁杂。三五百学生的日常事务,全是琐碎加琐碎。但我觉得我的工作很伟大,辅导员根本就是多功能战士,因为学校有多少部门,我们辅导员就有多少功能。面对一群热血青春的大学生,我们工作中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育一个好习惯都需要足够的耐心。然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有一天,好的结果会出现。对于这一点,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我体会深刻。在我所带的学生中,有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考试累计有8门不及格,如果补考再不过,该生将会被劝退,所以我与该生共同制定了复习计划,每周两次抽查他的复习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补考全部通过了,这让我们都备受鼓舞。

四、细心

辅导员工作的琐碎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工作必须要细心。我们不仅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了解及时疏导。因此,辅导员老师要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做到勤观察、勤沟通、勤鼓励、勤奖惩、勤记录。有个周末,我在家浏览网页,发现班上有位女生发表了一个特别消极的状态,想要退学。我随即记录下该情况,上班立刻找其谈话,原来是她家里出现了变故,母亲突然遭遇车祸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所以她才受到了打击。安抚好她的情绪后,我帮她申请了助学金,帮助她继续完成学业,渡过难关。所以,我们辅导员平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学生交流,不厌其烦,不惧其细。

五、年轻心

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我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真诚讨论,一起打球、唱歌、玩游戏,这样可以更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家情等,进而急学生所急,忧学生所忧,给学生一种亲近感,使他们乐于与教辅导员交谈,最终师生会处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之中。年轻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不竭动力。年轻辅导员应该在学生工作中引入年轻化的管理方式,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所想、所思、所求;在认真总结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掌握工作的技巧和规律,特别要加强对新情况的研究,不断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六、进取心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高校辅导员要有不满足于现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年轻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打铁还需自身硬”, 辅导员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事物,了解新情况,这样才能找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共同语言”,才能针对他们思想上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昂扬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保持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工作干劲,见贤思齐,积极进取,虚心学习。我始终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是用梦想点亮梦想的工作。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和心理问题,我自学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相关知识,开展宿舍团体辅导,为学生排忧解难。为给学生树立榜样,我参加了山东省首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给学生们树立学习的标杆,同时积累知识和经验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为学生服务。

情感教育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篇6

一、情感教育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 一) 开展生命教育, 强化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与引导帮助个体积极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 是强化生命意识、珍视生命价值和发展生命潜能的教育。[3]近几年, 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 让人叹息。探其原因, 这些学生都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以及责任意识。辅导员通过生命教育, 让学生懂得, 生命并不只属于自己, 还属于所有爱他的人, 引导学生热爱生命, 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顽强地生活下去。

( 二) 开展爱国教育, 增强责任意识

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 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高校爱国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 辅导员应该适时开展爱国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抵御不良思想和流言的能力, 让学生明白, 爱国并不是一定要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爱国是一种意识、一种情感, 更是一种责任。

( 三) 加强亲情教育, 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感恩父母

亲情是一种最真诚、最无私的人间情谊, 也是人们的心中最具有分量的一种情感。当代大学生亲情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大部分学生深受优秀传统道德的影响, 重视亲情、心怀感恩, 但是在实际行动中, 却出现了“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只为钱”、“以代沟为借口拒绝与父母交流”等情况。亲情教育说到底是爱的教育, 辅导员通过亲情教育号召大学生学会理解父母, 与父母沟通,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引导学生学会爱, 懂得如何去爱。

( 四) 加强友情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友谊就是建立在具有共同理想和志趣等基础上的个体之间的一种美好亲密的情感。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友谊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他们完成学业、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相继发生的大学生因琐事与同学积怨、报复, 甚至杀人的恶性事件, 给大学友谊笼罩了一层悲伤的阴影。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少数大学生在处理同学关系等人际关系时存在问题。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被认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辅导员应该在如何对待和建立友情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学会善待他人, 真诚付出, 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以积极热忱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 五) 开展爱情教育, 引导大学生理解和珍惜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也是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爱情于大学生而言, 已不再是朦胧的月光, 若隐若现, 它已真真切切地步入了他们的青春梦中。辅导员应认识到, 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 不容回避, 也无须视之为猛兽, 高呼猛打, 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 并通过情感教育进行合理的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陪他们一起顺利度过这个甜蜜而朦胧的阶段, 让大学里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好的风景, 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 六) 开展尊师教育,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也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沟通, 除了传递科学文化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情感的交流与分享。然而, 随着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大学师生关系正在承受着愈发沉重的压力。辅导员应教育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师生关系, 师生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 更是友情、亲情, 帮助学生学会与老师交流和相处, 让师生情成为他们珍惜的美好情谊。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

( 一) 加强辅导员情感教育理论研究, 尊重学生情感需求

目前, 高校普遍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但重心主要放在认知领域, 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视比较欠缺。高校辅导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学习, 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特别是情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 努力提高对学生情感发展规律的认识, 承认大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与客观性, 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情感需求。

( 二) 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水平, 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亲密, 最了解学生情况, 也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因此, 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水平, 是高校情感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保证。高校应高度重视, 对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 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为搞好情感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 三) 创新工作方式, 丰富情感教育阵地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网民”, 他们随时随地“一网知天下”。辅导员需要创新工作方式,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网络情感教育阵地。辅导员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建立网络交流通道, 一方面了解学生情感动态,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情感咨询的新途径。在这种交流模式下, 大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 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和途径, 从而为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 四) 强化班级文化建设, 营造情感教育环境

和谐的班级文化是高校辅导员实施情感教育的沃土。古人云: “蓬生府中, 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建设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 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和资源强化班级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为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创造和谐的环境。

( 五) 抓住时机, 适时开展情感教育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如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日为契机,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文艺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式, 及时进行亲情、友情以及感恩教育。这种适时教育因其合乎时机性,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感悟, 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和抓手,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并实施情感教育, 多方面、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为社会培养更多身心健康、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德志.大学生情感教育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14 (24) :1101-1103.

[2]卜昭滔.论大学生生命教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58-59.

辅导员工作要以情感人 篇7

及时、准确、客观地发现和确定“特殊学生”, 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 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偏差。一是掌握不全面, 只把那些学习不刻苦、作风松散、迟到早退等实际问题, 或者情绪外露、顶撞老师、言论过激等外向型的人作为对象, 而对隐蔽型的, 特别是中间屋、先进层、学生干部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重视不够, 把那些本应掌握的对象没有纳入其中。二是重点不突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敢于暴露真实想法、说出不同意见、经常提意见的, 或是仅有一般的违纪行为, 不存在发生严重的问题。特殊人的范围过宽, 不仅使辅导员工作忙乱, 冲击重点工作, 而且还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造成消极后果。认识、发现“特殊学生”, 不仅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 而且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从实际情况看, 有以下情况的应作为“特殊学生”, 重点做好工作: (1) 对现今社会不满,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社会主义制度认识不清, 有不满言论的; (2) 个人主义严重, 不能正确对待利益得失, 对学校和老师不满的; (3) 与校外人员乱拉关系, 有不正常来往的; (4) 思想意识不健康, 追求低级趣味, 有违法违纪苗头的; (5) 犯了错误, 对批评或处分有严重抵触情绪的; (6) 作风散漫, 行为粗野, 自控能力弱, 有违纪行为的; (7) 相互有思想隔阂结了疙瘩, 关系紧张的; (8) 有恋爱纠纷或因家庭困难、本人有病等问题, 思想包袱较重的; (9) 与社会上违法犯罪人员有联系, 行为可疑的; (10) 消费明显反常, 经济来源不清的。

确定“特殊学生”, 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发生严重问题的人员, 加强教育和管理, 防止发生犯罪, 自杀等问题, 而不是从政治上对学生的定性, 不是戴政治帽子。因此, 不能公开把他们称为“特殊学生”, 只作为辅导员思想工作的重点对象, 是什么问题就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及时做好转化工作。

二、要在掌握真实情况, “对症用药”上下功夫, 防止乱开处方

做“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 如同医生治病, 必须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新形势下, “特殊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复杂矛盾和有重要问题而产生, 有的则是因生活中的小事而引起;有的原因是在学校内部, 有的则是在家庭或社会之中;有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有的则突然出现, 一触即发;有的再现形式与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明显, 有的则比较间接和隐蔽, 等等。对此, 如果不做深入细致地调查工作, 摸清脉搏, 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特殊学生”的思想掌握不准, 固然有当事人不愿暴露思想等客观因素, 但主要还是工作不到家, 有的辅导员、学生骨干与学生不知心, 缺乏感情, “特殊学生”有事不愿向辅导员或其他同学讲;有的信息网络不健全, 最基本情况反映不出来;还有的工作粗疏, 不善于进行全面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是凭印象, 工作必然做不到点子上。

熟知学生简历和家庭情况, 熟知爱好特长和性格气质, 熟知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 熟知恋爱情况和人际关系等。二是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特殊学生”, 要认真对待, 深入了解, 既注意已暴露的问题, 又不可忽视潜在的因素;既看到直接起因, 又要查找根本原因;既要了解学校内部情况, 又有了解社会家庭影响等。三是要融洽感情。主动把心贴上去, 建立相互信任的思想感情, 让他们讲出真实情况。同时, 还要特别注意做好“特殊学生”周围有关学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 只要平时掌握学生思想情况, 遇到异常表现能敏锐觉察, 通过调查了解进行全面分析, 就能够找准“特殊学生”的“病因”, 为及时做好转化工作打下基础。

三、要把转化工作做到家, 防止简单粗疏

“特殊学生”问题, 起因比较复杂, 有的思想和实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有的还有长期的积累, 因此做好转化工作的任务很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有的辅导员思想工作不扎实, 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问题, 有的还酿成了不良后果。做好“特殊学生”的工作, 首先, 要有爱心和责任感。对于学生患重大疾病、婚恋受挫、学习挂科、生活困难等问题, 要从生活上关心, 思想上启发开导, 使他们树立起生活信心, 针对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方法。属于思想问题的, 要晓之以理, 耐心开导;有实际困难的, 要尽力帮助解决;对虚荣心强, 心胸狭窄的, 多采取特殊谈心方式;对性情粗就;对情绪严重对立, 容易出事的, 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 也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再次, 要一抓到底, 不解决问题不撒手, 一般来讲, “特殊学生”的思想基础较差, 转化工作中出现反复的情况是常有的, 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不能有急躁情绪, 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好转或口头保证就了事。要注意在消除现实危险的基础上, 搞好跟踪考察, 及时矫正出现的偏差和反复, 巩固转化成果, 直到解决问题。

四、要动员大家来做, 防止一家独抓或“单打一”

从实际情况看, 当前有的把“特别学生”的工作看成是专职辅导员、学生工作人员的事, 与己无关, 不愿过问;有的怕费力不讨好, 有畏难情绪, 思想工作不积极主动;有的不善于发动广大学生, 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唱“独角戏”等, 这些都直接影响思想工作效果。

要使“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有广泛的群众性, 真正形成大家来做的局面, 学校党委、支部及专职人员经常抓, 加强组织协调;学生工作者和辅导员要勇挑重担, 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工作;要实行责任制, 诸如谁负责谈话, 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谁做知情人工作, 谁负责防范措施等, 要落实到人;要充分发挥骨干队伍作用, 并通过传帮带等方式, 提高骨干素质和思想工作能力;要多渠道, 多方式地争取有关部门和家庭的支持, 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

摘要:高校思想工作中的“特殊学生”, 主要是指思想基础差、缺点较多、发生旷课、挂科、打架、家庭贫困生活困难等问题需要重点帮助的学生。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 是高校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点之一, 也是预防犯罪和事故的重要环节。

辅导员工作要以情感人 篇8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 经常会碰到学生违反校纪校规, 甚至打架斗殴等事件, 学生个体也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 他们在人际关系、学业成绩、恋爱交往、为人处事、价值取向等方面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 后果难以想象, 并会产生很多后遗症, 留下诸多隐患。

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 辅导员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呢?如何才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 并将不安定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怎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并完全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的有效沟通交流?怎样才能成为这样一群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呢?我认为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增加情感投入对于解决以上问题不无裨益。

一、情感投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1) 增加情感投入有助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刚刚步入大学学习的新生, 就像刚刚入学的小学生, 离开父母、亲人和熟悉的环境, 跨地区、跨省份来到新的环境, 他们接触新环境的第一个人便是辅导员老师, 也是他们开始新生活的第一个向导, 可以说政治辅导员是直接影响他们在新环境开始生活的重要人物。辅导员老师亲切的笑容、真心的关怀可以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归宿感和安全感, 从而更快地适应大学新生活。

2) 增加情感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成效。大学生成人感、自我意识较强, 单纯的说教与灌输, 强制的管理规章约束, 不易被接受被接纳, 很多学生只是表面顺从, 他们的行为规范常常不受教育方针政策、培养目标和辅导员的理性思考。实践证明以情感为媒介, 将教育和管理寓于情感之中,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 增加情感投入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达成共识。辅导员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 更易达成共识, 产生心灵共鸣。心理差距缩小了, 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了共同语言, 也便于广泛的心理沟通。学生能把辅导员当成良师益友, 及时向老师倾诉所思所想, 辅导员才能及时把握学生心理脉搏, 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 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4) 增加情感投入有助于消除学生逆反心理。居高临下的教育与管理, 往往引起大学生的反感, 大学生在强迫之下接受教育, 教育管理就陷于被动。寓理于情, 可以更好的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 使大学生心悦诚服, 主动接受管理教育, 自觉按老师要求提高自身素质, 自觉自愿遵守校纪校规。

二、情感投入的时机至关重要

当然, 每一个辅导员都带了众多的学生, 要想做到重视每一位学生, 做到一对一的全方位情感投入是不现实的, 因为个人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情感投入又是经常性的, 辅导员时时、事事都要以理服人, 以德服人, 更要以情动人, 寓理于情。那么如何让有限的精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呢?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 对什么样的学生, 投入什么的情感至关重要, 所以要找准切入点、把握好时机, 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 入学与毕业。新生入学伊始, 远离亲人, 大多数是第一次远离亲人, 面对新的环境, 会有一段时期不适应。为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 转变角色, 辅导员应深入新生中间, 和学生谈心, 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入手, 让学生感到学校、老师的亲切感。把入学教育融入情感交流之中, 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去适应紧张的生活和学习, 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明确成才目标, 逐步走向正轨。

毕业生离校前, 心情更为复杂。大学生活的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 感情颇多, 辅导员应在他们畅叙师生、同学离别之情时进行毕业教育, 鼓励学生以新的姿态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2) 开学与放假。每学期开学, 同学们经过假期的社会实践锻炼, 有很多见闻和体会。辅导员应不失时机地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共同提高认识水平, 并对一些做的好的学生进行总结表扬。同时消除社会不正之风带来的负面影响, 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观点。放假前, 同学们经过紧张的期末考试, 思想放松, 辅导员应到学生之间, 与他们共同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在活动中, 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多做有益工作, 为父母分担劳务、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等等。

3) 节假日。每逢周末、公休日、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元旦, 远路同学来不及回家, 这个时候辅导员应抽出时间与学生交流, 把真挚的亲情带给学生, 让学生在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的良好心境下净化自我, 又让学生感到了学校、老师的温暖。

4) 其它时机。如学生失意、生病、日常集体活动, 都是辅导员向学生投入情感, 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良好时机。

三、情感投入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

情感投入应该是政治辅导员真情的自然流露。无论在精神上鼓励安慰, 还是物质上送去一些小礼物;无论表扬, 还是批评, 情感的投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自己对学生爱的一种表达, 都是出于爱护学生, 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情感投入要具备“三心”。一是要有耐心。学生性格千差万别。有时情感投入不可能立竿见影, 且大多时候并不如愿。这就要求我们不厌其烦、持之以恒。特别是对一些思想消沉、性格乖张、误解隔阂较深的学生, 更要大量的情感投入。二是要热心, 对学生情感投入要积极主动, 报以满腔的热忱。情感投入一时可能收效甚微, 甚至使学生厌烦, 但不能灰心, 不能动摇。要坚持自己的赤热之心, 必然会浇灌出硕果。三是要有爱心,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多关心学生是最好的情感投入, 如学生生病时、经常到医院去探望, 或派代表去探望, 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等等, 无形中学生都会对我们产生感激之情。总之, 情感投入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我们用真情投入、方法得当, 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尊敬, 必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和爱戴, 也就更有利于日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学生工作中要重视情感管理 篇9

情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心理反应, 如喜、怒、悲、惧、爱、恶等。而情感管理是在组织中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因素, 尊重理解人, 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人产生对组织、工作、人际关系的正面情感反应, 从而使人更易于接受制度的管理, 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 彼此互为命运共同体, 从而使被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促进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可以说, 情感管理的根本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 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感情, 不断加强管理者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方面的双向沟通,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 服从规范, 接受管理。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化解消极性和对抗情绪, 使学生努力学习, 健康成长, 达到实现人本管理的目的。

二、情感管理的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情感管理提倡的是关心人、爱护人、安慰人、激励人, 营造和谐温馨的组织气氛, 改善人际关系, 满足个人前途发展需要等。因此,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不管采用什么手段, 管理的核心是人, 即学生, 管理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发展。管理中要真心地把被管理者视为上帝, 使被管理者的人权、人格和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

2. 效益原则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益, 情感管理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工作的顺利发展, 提高管理效率。情感管理的终级目标应是:学生情绪良好, 积极向上;学生的需求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十分高涨, 从而促进学校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3. 控制原则

运用情感管理时, 需对情感管理的范围、程度有所控制, 滥用情感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讲情的管理, 容易使老师丧失原则性, 最后会导致混乱和矛盾, 导致感情的涣散与破裂。尊重、信任、沟通、鼓励都应建立在学生对组织的尊重和贡献的基础上, 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需求、积极性做准确分析, 该肯定的肯定, 该否定的否定, 该调整的就调整, 不可失去控制, 无原则地应付。

4. 整体性原则

学生人数众多, 反映出来的情感千姿百态, 理顺学生的情绪, 培养健康的情感则需顾全大局, 着眼普遍性问题, 不能为某些少数学生情感的满足而打击、压制多数学生的积极情感。老师进行情感管理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准则, 平等适用全体学生, 不可偏颇, 否则会导致评价标准不一, 情感投入或泛或缺, 不利于学生的内心认同感。

5. 适度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就是管理者善于自我暴露, 显示积极、肯定的情感, 从而引起被管理者的情感共鸣或移情。但是, 管理者情感暴露的程度和速度要恰当, 即自我暴露要讲内容、讲时间、讲场合、讲对象, 否则就会使管理对象感到无聊, 甚至厌恶。

三、情感管理的作用

1. 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

情感管理能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使大家能坦诚相待, 给学校创造一个团结互助、以诚相见的工作环境。情感管理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信任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流, 它的流动往往始于以自我价值感与目的感为基础的自信, 并以此为圆心向外扩展形成一个个信任环。信任是将师生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是构成组织强大凝聚力的基础。

2. 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 是做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今天,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师生加朋友的关系,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着完全一样的人格价值和人格尊严, 这决定了教师管理学生的工作要在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中才能收到效果。缺乏一定的感情基础, 教师讲的道理再对, 学生也会不愿听, 产生逆反心理, 工作难以收到成效。因此, 工作必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进行。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师在情感管理中,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证明真情的存在, 使他们感受关爱, 并对社会充满信心。情感和道德上的无知是不道德行为的根源, 学生情感上的冷漠, 将必然导致其思想道德上的失足。因此, 情感管理能促使学生更快地成熟起来, 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提供条件,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利用情感管理,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增强学生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学生“情商”增强后, 情感体验将更为强烈, 其创新能力也会大为增强, 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个性, 确立学习目标。

5. 化解矛盾和冲突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面对学生的牢骚、不平、甚至辱骂, 教师切忌不加理睬, 而要用情感来迅速化解, 要做到倾听不发火、处理不偏倚, 以情动人、以情服人, 用真诚去化解抱怨和矛盾, 换取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情感沟通不但能增进彼此的了解, 同时个人也因抱怨情绪得以宣泄, 而感到心情舒畅, 因此能减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冲突。

四、情感管理的途径

1. 了解、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是以适宜的方法管理学生的重要前提。而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相互影响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最有效、最得当的方法。了解包括学生来校之前的成长环境, 学生的思维、智力活动特点, 学生的才干、能力、兴趣, 他的困难及他们的家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教师要不断地肯定学生, 应允许思想与思想的交流, 情感与情感的碰撞, 达到心合志同。同时, 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 充分信任学生, 使他们有自尊感和信心, 这种情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2. 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不断学习, 更新思想, 追随时代的发展步伐, 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经常分析学生的心态, 摸准思想脉博, 掌握情绪变化,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教师的品行会留给学生较深的第一印象,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 教师优良的品行榜样, 也会为将来顺利开展学生工作打下基础。

3. 增强情感激励

教师一定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 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 化解学习上的疑难。对家庭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师生的帮助, 减缓其经济压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要鼓起他们努力学习的勇气, 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搞好学业。教师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 必然会使学生受到鼓舞, 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在关心爱护的基础上, 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运用激励手段, 增强学生的活力。对热心服务、工作积极负责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 并通过口头、书面的形式给予表扬, 在评优、推优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从而起到正面激励和榜样示范作用。

4. 强化诚信意识, 提高信任度

诚信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感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 学生将受到鼓舞。没有诚信, 学生可能会得过且过, 自暴自弃。诚信可以赢得学生的心, 激励他们按照教师的期望成长。因此, 教师要像信任自己一样信任学生, 与学生坦诚相待, 相信他们的自觉意识, 学习的态度、能力和毅力, 加强沟通与交流, 在信任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其自身素质。

5.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才能调动其奋进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 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与他们平等交流。要充分地信任学生, 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 而教师主要起到主导作用, 使学生工作处于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对涉及学生利益的工作, 要坚持公开、公正。通过民主管理, 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 感觉自我价值的存在, 从中获得满足感。

情感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日常工作中悄悄地发挥着作用。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给人以更多的心灵召唤。管理者应激发学生的心灵潜能, 使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与组织奋斗目标互动, 进一步增强积极性, 激发组织的活力, 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曹鸣岐.企业员工的情感管理途径探析.企业活力, 2005 (11) :68-69.

[2]熊伟.情感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7 (3) :125-128.

[3]谭慧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分析及其启示.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61-65.

[4]刘敬东.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情感管理的重要性.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83-84.

上一篇:英语测试类型论文下一篇:翻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