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意识

2024-12-11

维权意识(精选11篇)

维权意识 篇1

一、业主维权意识有待提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小区全体业主开会制定各种条约、招聘和解雇物业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讨论物业维修费使用情况和制定各个方案时, 必须有三分之二的业主投票通过才能具体实施。首先遇到的一个大难题就是, 想要把这三分之二的业主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国《宪法》规定, 三分之二的标准最能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要求。这种会议相当一个民主议程, 这就要求小区全体业务有义务来参加此会议。参加任何的民主议程公民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具备民主意识, 这就要求所有业主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应该做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在参加民主议程时, 应该尽量保留自己的意见, 服从大多数人的决定。现代的居民社区主要是以私有财产为主要保护对象, 以公共财产为纽带, 把各个居民聚集在一起的生活方式。由于各个业主与物业管理者大多都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 所以在相处时难免会产生一些难题。如果二者之间相处交流不融洽, 很容易导致业主权力不能有效行使。我国《物业法》规定, 主要维护的是业主大会和物业公司的权利, 然而很多业主法律意识淡薄, 并不知道相关法律除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还保护物业公司的权益。而且小区大部分人都不会意识到自身的权益会受到侵犯, 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 但是各自的精神层面差距还很大, 所以业主维权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业主的公民意识。

再者, 业主要使用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维权, 很多小区业主因不满物业公司的服务时, 会采取过激、暴力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比如对物业办公室进行打砸、拒交物业管理费等等。他们认为这样的方式最直接、最有效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其实不然, 采取的这种手段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甚至有些方式是违法的, 比如拒交物业管理费, 物业公司可以把自己的服务水平降到最低, 时业主不能完全享受服务等等, 而且根据《物业法》相关规定, 物业公司可以起诉拒交物业管理费的业主, 所以这类方式是万万不可取的, 不仅维护不了自己的权利。反而还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 在严禁抵制暴力手段、不影响公共治安、不侵犯他人权力的情况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应当通过与物业公司协商、洽谈来解决相关物业问题。只有业主与物业公司关系相处融洽才能有利于整个小区的管理并且为小区带来安宁的相处环境。维权是双方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从而进行谈判, 也要学会退让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

二、物业公司的服务意识有待转变

相关条例规定, 居民委员会是根据业主大会投票决定所选物业公司, 无论是现有的物业公司还是前期的, 如果对业主的服务质量不过关或者影响业主的权益, 居民委员会有权利解除与该物业公司的合作业主享受选择物业公司的权利, 之所以叫物业管理公司, 是因为它是负责整个小区物业事项的唯一机构。通常人们会认为, 管理就是一种限制、约束, 其实不然, 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实质上有一种特殊的法律层面的关系, 物业公司是建立在业主之上的, 它们之间存在公平的民事法律关系。具体来说, 一个小区的真正管理者是小区业主自己。物业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业主缴纳管理费, 物业管理公司来实施相关物业管理服务, 让业主的权益不受侵害或者减少业主的损失, 物业管理完全属于市场服务行为。因而建议相关条例应该把物业管理公司更改为“物业服务公司”, 为物业公司进行准确的定位, 让其明确自身的服务意识, 不要颠倒业主享受权利、自身为其服务的关系, 进而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

三、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意识有待提高

根据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来看, 小区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 但是业主委员会的发展却止步不前, 业主委员会作为业主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机构, 它的主要职能就是最大限度保护业主的权益不受侵害。但经过调查发现, 我国的居民小区成立的数量为数不多, 这表明行政部门相关职责还没有落实到位, 依法行政的意识薄弱。一般的物业纠纷主要有小区楼房质量、物业管理费和公共设施使用问题等等。审计、物价等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消费情况, 制定出一套符合物业管理收费的价格表。建设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对开发商开发的房屋质量检测要求并且做到公正公平的监管开发商的行为。

四、结语

现阶段, 我国业主在于物业管理的交流过程中, 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身的权益受到了侵犯, 这时业主委员会应该发挥自己的权利, 组织小区全体业主聚集在一起, 进行一些相关条例、法规的传播, 从而来增强业主的维权意识。政府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明确物业管理的规则, 使物业管理公司本着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的宗旨来为广大业主服务。业主、行政部门、物业管理公司三者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取得共同进步。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在妥协中双方都获得最大的利益, 维权的最好结果就是双方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 希望在不久后, 通过各自的努力创建民主法治团结友爱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 我国的房地产业也越来越发达, 众多的小区和物业管理机制不断的在各大城市迅速拓展。但大多小区只是过一下形式, 并没有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物业管理机制。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现状来分析业主、物理公司、政府部门对业主维权意识的看法, 提出几点建议提高我国业主的维权意识和完善物业管理的相关机制。

关键词:业主维权,物权法,物业公司

维权意识 篇2

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知识产权”的范围作了以下定义:

1、版权与邻接权;

2、商标权;

3、地理标志权;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5、专利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

7、未披露过的信息(商业秘密)专有权。

立法体系上,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知识产权立法权,法律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司法体制以巡回上诉法院为核心。

行政体系上,美国专利商标局隶属于联邦商务部,主要负责专利和商标的受理、审查、注册或授权,同时也负责为社会提供文件资料的服务,分为专利和商标两个部门。美国版权办公室隶属于国会图书馆,主要职责是执行版权法及半导体芯片保护法,并就版权的法规和政策对国会、法院及行政部门提高咨询。具体工作内容是进行版权的申请、登记和审核。版权办公室在对申请登记的作品进行形式审查后,颁发注册证书。责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贸易谈判和“特别301ITC)和海关负责对国外知识产权侵权产品的进口和销售的审查,根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委员会提出控告。国际贸易委员会经过调查核实后,由海关采取相应措施扣押知识产权侵权产品。版权办公室不具行政执法职能。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主要是司法保护。版权、注册商标、专利、植物品种、地区法院。州法院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如有不服可向联邦巡回法院上诉,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专利纠纷一

外出就餐,维权意识不能少 篇3

【案例】

2014年4月1日,消费者孙女士与家人在某熏肉大饼饭店就餐。由于是自助消费,当她端着有三碗热粥的托盘转身时,与走过她身边的服务员相撞,托盘当场被撞翻,粥洒到了孙女士身上,右手被烫伤。之后饭店只同意支付医药费,认为烫伤是消费者自己不小心造成的,与饭店无关。

【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18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该案中餐馆未对自己雇佣的服务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未设立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未尽到必要的安全保障义务。依据《消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用餐时被他人打伤,有权索要赔偿

【案例】

2014年2月6日,赵某与好友在一家餐馆就餐,见邻座高声喧哗,且言语粗俗,遂上前提醒。岂料对方认为赵某多管闲事,当即恶语相伤,群起攻之,致使赵某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花去3000余元医疗费用。期间,餐馆老板只高呼不要损坏其餐具,而对打人未加以制止。事后,面对赵某的赔偿请求,餐馆老板以伤害并非是其所致为由拒绝。

【评析】

老板需担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老板未及时制止、调处、化解矛盾,也没有报警,是对自身安全保障义务的违反。

遭遇变质菜,可获10倍赔偿

【案例】

2013年12月26日,李某与朋友到一家羊肉火锅店就餐。餐后不久,李某等人便因严重不适而被送往医院,经确诊为急性食物中毒。原来,该火锅店购买了未经有关部门检疫的羊肉,因羊肉腐败变质致使李某等人食物中毒。李某等人曾向羊肉火锅店请求赔偿,却遭到拒绝。

【评析】

店主不仅应当赔偿医疗费用,还必须向李某等人支付羊肉消费价款的10倍作为赔偿金。《食品卫生检疫法》第9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四)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可该店主所经营,恰恰是未经过有关部门检疫、腐败变质的羊肉,致人食物中毒。而《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遇霸王条款,拨打12315

1.禁止自帶酒水。

2.包间设置最低消费。

3.优惠券请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作废。

4.电影院谢绝外带食物。

5.消毒餐具收费。

6.物品丢失责任自负。

7.收取酒水开瓶费。

(据中国消协网、法制时报等整理)

培养权利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篇4

所谓权利意识是指人们对于一切权利的认知、情感、权益意愿、权益价值评价以及权利信仰等, 是人们对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 以及当其权利受到损害时, 以何种手段予以补救的一种心理反映。在权利时代中, 权利意识是主体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 不仅要使公民和一切组织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同时要不断强化公民的权利意识, 使公民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 并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它。大学生作为与改革开放同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并进的一代青年, 肩负着国家的重托、民族的希望, 提高他们法律素质, 培养他们的权利意识, 对中国社会法制现代化的进程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

(一) 培养大学生权利意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维权的前提

大学生实现自我维权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法律素质, 权利意识是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就是使大学生具备权利主体意识、实现意识、救济意识, 明白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权利, 明白如何实现自己的权利, 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权利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是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有利工具, 从而坚定法律信仰和信心, 逐步树立起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养成依法维权的习惯。

(二) 培养大学生权利意识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校, 全面建设和谐高校,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学校全员懂法、知法、守法, 而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 其法律意识的高低决定一个学校法治的程度。而权利是法律机体的细胞, 是法律大厦的基本构件, 权利穿透了法的所有领域。可以说, 认识了权利也就认识了法, 有了权利意识也就有了法律意识, 权利意识是法律意识的核心。权利意识的培养为法律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条件。因此, 大学生权利意识不仅是依法治校的思想条件, 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

(三) 培养大学生权利意识是依法治国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是实现我国强国战略的重要人才基础。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不断推进, 只有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二、大学生维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 受传统思想影响, 学生“不齿”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受中国传统观念倡导“忍字当头”、“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时, 习惯用多种“私力”救济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愿意选择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更愿意表现为“息事宁人”、“能忍就忍”的态度。

另外“特别权力关系”对中国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 使得学校与学生之间管理与服从的不对等法律关系长期存在, 当学生发现学校的管理行为时, 学生不敢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担心自己与母校发生争执, 会被老师同学们冠以“不义不仁”的罪名或是认为学校的那些违法侵权行为是学校的正当管理手段。于是学校的一切管理行为均无条件服从, 即使学校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会选择默默接受或是沉默。

(二) 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信仰不坚定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目标后, “依法治国”的观念已经深入大学生的心中, 部分大学生有了一定的依法行事, 依法办事的理念, 遇到问题会首先考虑, 这样做是不是合法?法律上对这个问题的规定是什么?用法律手段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部分大学生对法律应有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作用还是不够坚信, 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法制建设没有足够的信心, 对国家能全面依法治国也不是完全认同。许多大学生觉得在社会生活中, 权力的作用往往大于法律的作用, 人治还是大于法治。因此对法律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足够的信心。

即使部分大学生有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 但怎样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却无可适从。

(三) 维权机构不健全, 维权无“门”

当学生权利受到侵害时, 很多同学没有选择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找不到专门的大学生维权机构或是组织。目前学生维权的主要机构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而教育行政机构在实现学生维权职能的过程中主要是接受学生对学校违纪处理的申诉,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专门接受学生申诉机构的信息不是公开的, 是否设有, 设在哪, 如何联系, 学生一般都很难知晓, 学生要想找到这些机构往往是很难实现的, 要想通过这些机构的帮助来维权就更难了。另外, 学生维权的主要组织是一些类似学生会和共青团一样的组织, 这些组织本应该发挥为学生服务, 帮助学生维权的功能, 一方面由于这些组织本身法律素质和能力的欠缺, 另一方面组织性质、所属的原因, 决定其很难实现帮助学生维权的功能, 特别是面对学校侵权时, 学生会和共青团基本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 法律维权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为维护大学生的法律权益, 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的法律法规, 比如《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 但是在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部分领域仍缺乏相应维权的法律依据。例如, 大学生在参加毕业实习的过程中, 大学生的身份如何定性,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该如何救济?目前, 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学生通常只能参考《民法通则》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非专门法律的维权会使学生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和实现。再有, 对于兼职的大学生, 其合法权益如何实现, 其权利如何救济, 目前我国也尚无具体可循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法律条款, 大学生兼职不属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整的范围, 导致大学生兼职遇到劳动纠纷时往往找不到维权的依据, 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雇主侵害时, 大学生只能选择承受与沉默。

三、畅通维权渠道实现法律维权

随着大学生权利意识的提高, 权利实现的要求越来越强, 权利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 如何更好的保护好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如何畅通大学生维权渠道, 让大学生维权更有效, 是我们进行法治社会建设必须予以重视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 增强维权意识, 提高维权本领

增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 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首先, 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通过法律学习, 具备法律知识, 才能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其次, 应熟悉基本的维权途径, 掌握常用的维权方法。具体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大学生要积极学习有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常识和本领, 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 还应加强防范意识, 防患于未然, 避免在维权时受到不法侵害。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要做到合法合理, 依照法律程序维权, 避免出现维权中出现违法, 如在收集相关证据时, 避免违法取证。最后, 要掌握维权技巧。面对不同的纠纷与冲突, 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在与学校发生冲突时, 应努力采取合理协商的方式向学校表明自己的诉求, 切不可采取极端手段, 酿成害人害己之恶果。在受到不法侵害时, 要学会采用法律的手段及时挽救损失。例如当财产被盗时, 要注意保护好证据, 保护好现场, 然后向学校或公安机关报案, 尽力减少损失。

(二) 转变教育观念, 规范学校管理

学校必须转变教育管理, 清楚的认识到学校有管理学生的权力, 但是学校的教育管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不得为了学校的利益而牺牲学生的权利。首先, 学校应深化体制改革, 改变其作为管理者观念, 明白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在某些方面学校与学生是行政管理, 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学校的管理。但是在某些方面学校与学生是民事法律关系, 教育与被教育是一种合同关系, 在某些特殊时候, 学校是在为学生提供服务, 学校有为学生服好务的义务和责任。当学校与学生是平等的法律关系时, 两者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 此时, 学校必须尊重和保护学生, 不能为了学校的管理而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 高校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减少大学生侵害他人权利或是权利被侵害事件的发生。教师缺乏或淡漠教育法律知识, 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学校管理的思想, 直接伤害了学生要求公平、公正的权利, 或势必导致学校侵害学生权益事件的大量发生, 从而使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产生很多纠纷。转变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 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后, 学校应为学生正常维权打开渠道。学校应该为规范和引导学生正确维权建立相关维权制度, 如听证制度、申诉制度等, 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 让其有机会进行申辩, 保障学校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这样才有助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纠纷的高效解决, 不至于使学生与学校对簿公堂。

(三) 健全维权机构, 加强法律援助

为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都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 为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首先,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维权机构和组织的建设, 如建立专门的学生申诉机构, 明确职责, 帮助学生维权, 同时提高学生会、社团组织的法律素质, 强化其帮助学生维权的职能, 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维权宣传教育活动, 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和维权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能更多地为学生服务, 反映大学生意愿, 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其次, 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关维权机构的设立, 强化其维权职能, 如设立更多的法律援助机构, 帮助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熟悉维权的方式与途径, 进而为有各类困难的同学提供援助, 包括有些同学经济困难, 面对严重的侵犯自身权益的事件, 由于考虑到诉讼成本望而却步;有些同学虽然经济比较充裕, 但由于缺乏维权知识, 不知从何下手等。此外, 加强非正式社会组织、团体维权组织对大学生维权的帮助, 如消费者协会等, 也是大学生维权的一种有效选择。

(四) 完善法律法规, 规范学校规章制度

由于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或是学生某些活动领域根本就缺乏法律规定, 导致学校规章制度成为学校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有利依据”, 或是导致学生权益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 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一个前提。首先, 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 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冲突, 不能侵害宪法和法律赋予学生的基本权利, 确保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其次, 国家立法机构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让大学生维权有法可依, 特别是与大学生日常教学及生活领域相关法律的规定, 如上文提到的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兼职社会实践活动的权益保护以及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人身保护问题也是高校中常见的纠纷之一, 但我国的法律却没有明确规定。再有, 我国就网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大量漏洞, 这为各种网络侵权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一切问题的解决, 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 填补法律空白, 从而使大学生的维权有法可依。

四、结语

大学生维权意识现状调查 篇5

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更好的维护大学生权益,让大学生的权益问题得到关注,我们特邀请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

1.您是大几的学生:______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的专业是:______

A.法学专业B.非法学专业

3.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学习《消费者维权保护法》:______

A.非常有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D.无所谓

4.当你买到假货时你会怎么做:_______

A.向有关部门举报,并要求商家赔偿B.和商家协商,要求商家赔偿

C.自认倒霉D.正常现象,无须大惊小怪

5.当你在超市被怀疑偷东西并被要求搜身时,你会怎么做:_______

A.这是违法的,会要求报警B.虽然不心里不愿意,但还是让其搜身

C.不同意但不会报警,私了解决D.认为无所谓

6.您平时购物有索要发票的习惯吗:_______

A.有B.没有C.看情况

(1)如果有,您的目的是:______

A.想要打折B.督促企业依法纳税C.其他

(2)若没有,您知道会照成的后果吗:______

A.知道B.不知道

7.您平时消费时,如果服务员态度不好,您会:______

A.不予理睬,不跟他一般见识B.与其当面据理力争

C.去上级有关领导或职能部门投诉D.其他

8.您认为造成大学生不维权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可多选)

A.不懂法律B.嫌麻烦

C.不知道相关渠道D.认为即使维权,也得不到任何答复

9.您认为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做哪些努力:_______(可多选)

A.加强维权意识方面的教育B.举办一些维权方面的活动

C.加强对学校内部商家的监管D.不关心

农民工维权意识及思路 篇6

(一)农民工维权观念落后

1.认为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时间长,花费多,万一碰上司法不公等现象,自己最终还是要吃亏。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一叶障目。

2.习惯于靠同乡亲友帮忙“维权”。据调查:有61.2%的农民工进城主要途径是“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同乡亲友成了一些农民工在打工期间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工作期间出现工伤事故或者其它纠纷案件后,不是寻找有关部门,而是立即寻求同乡亲友帮忙。

3.为了能迅速处理事故,一些农民工不愿意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愿意选择私了。值得一提的是,农民工有以上落后观念,也并非农民工自身原因,相关的社会体制、司法体制等也是促使农民工有以上落后观念且不敢进行突破的因素。

(二)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差

在一些小企业尤其是家庭作坊式企业中打工的农民工,绝大多数拿不出明确的劳动关系凭证,甚至不知道用工单位负责人姓甚名谁,说不清公司名称。某地劳动监察大队在处理案件时就碰到,一农民工只知道企业在什么位置,生产什么,其它一概不知,监察大队人员只好尾随其后寻找业主。在这样的企业中,即使签了合同,也不规范。这给出现权益保障问题后的合理赔付、足额赔付埋藏了隐患。

在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中,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往往还存在着“包工头”这一中间环节,农民工出于对“包工头”的信任和依赖,不敢坚持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包工头”也正是利用农民工的这一心理,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也不把劳动合同当回事。在一些尚未建工会的小企业中,农民工作为分散的个体,无法通过组织化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与企业和雇主之间的维权过程中,始终是处于弱势地位。

(三)农民工维权的各种成本较大

作为农民工,其收入本身就较为微薄,一旦发生权益纠纷问题,首先要停工为自己争取权益,但走完法律规定的所有程序所必须付出的各种开支费用无法预计,即便不要走完全部法律程序,整体费用支出对于农民工来讲,无疑也是很大的。如果再加上农民工不得不多次往返家乡和打工城市之间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复印费、电话费等费用,那每个案件综合成本还得增加数千元。这些都还未计入为解决该案件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机构的开支。

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维权路上往往还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农民工兄弟势单力薄,不仅承受经济上的压力,还承受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各种成本总和之大,难以计算。

(四)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国家已经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相关文件,也颁发了《劳动合同法》,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农民工尚未真正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国家对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但多数企业均未交纳养老保险费用。在监督管理和政策服务方面,虽说国家三令五申,但用工单位和企业漠视农民工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农民工维权涉及劳动、建设等多个部门,调查取证困难,诉讼环节多,往往拖延时间很长,最终迫使受害者及其家属希望一次性了断,这使得他们往往处在被动地位。在工资待遇方面,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一线职工。但工资分配中处于一线产农民工工资偏低,且增长缓慢;有些企业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实际工资支付标准;有些企业以计件工资为幌子,变相降低或克扣职工工资。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和问题的存在,才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显得非常薄弱。

二、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的思路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民工的依法维权意识,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能力

社会的发展进程表明,权益不是别人恩赐的结果,首先来源于有着共同利益群体的主动与积极诉求。尽管个别农民工通过诉讼要回了自己的工资,这只能解决个别问题,更大的群体利益需要组织来维护。有必要加强宣传工作,引导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推进有组织的维权。鉴于目前农民工中尚有较大比例的人不知道拿起依法维权的武器保护自身利益的实际情况,司法、劳动、工会等部门应在总结过去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企业招收农民工等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劳动法规知识和依法维权知识,公开维权机构和维权人员的通讯联络方式,尽快把农民工维权工作完全引上法制轨道。

(二)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加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维权意识

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援助,还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农民工首先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权益,以及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保护自己。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合法权益受损时,青年农民工选择最多的维权方式是寻求法律援助(44.7%)、找政府的劳动仲裁机构(33.9%)和向工会组织求助(41.2%)。青年农民工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工业化生产环境有较强和较快的适应性。作为队伍广大的农民工群体来说,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作为政府部门,要继续深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从召集上来培训到送培训到基层,从品种单一的培训到复合式多样化的培训,让从事各行各业的农民工都从培训中受益。作为工会组织,要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建立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区域性工会联合会等途径,尽可能地把分散在各个小企业中的广大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将开展安全生产竞赛、“创争”活动等深入到联合工会中,让广大农民工接受工会组织的教育,增强自身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简化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并加强输入地与输出地政府部门的联系,减轻农民工维权成本

从目前现状来看,正常的讼诉案件费用也是相当大的,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一裁二审、工伤认定作为工伤赔偿劳动争议处理的前置独立程序的制度使农民工维权成本增高、效率降低。要通过立法简化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确定简单明晰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输入地与输出地的政府部门也要加强横向联系,通过接触和沟通,力争达成协作协议,形成法律援助协作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

(四)加大劳动监察管理力度,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要变农民工维权为政府维权,通过立法赋予政府劳动监察部门更大权力,使其可以严厉处罚劳动违法行为。要通过培训,增强农民工维权能力,使其可以解决一般权益受到侵害案件。要增强劳动监察队伍力量,改善其工作必需条件,提高其及时查处案件的能力及时效。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心和关爱,更多地深入一线,了解农民工队伍是否受到侵权。

建筑业和小水电建设工程这两个行业不仅是易发工伤事故的高风险行业。要抓住这两个农民工维权工作重点,主抓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伤赔偿两项的维权。针对农民工工资偏低的状况,各级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发挥集体作用,通过合理合法的工资集体协商来实现。

三、维护农民工权益仍需法律和制度创新

首先,要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我国法律规定的各项公民权利,特别是农民工作为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劳动权利得到落实。

其次,加快完善劳动法律体系。我国现行《劳动法》存在着一个重大缺失:作为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应该是覆盖全部劳动领域和保护所有劳动者的,现在其覆盖对象主要限于城市劳动者;在城市劳动者里,下岗、失业工人也难以得到《劳动法》的有效保护。它事实上成了一个“部分劳动者劳动法”。这种状况亟需纠正,应根据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劳动法》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修改,其方向是使它能够保护更广泛的劳动者。《劳动法》是一部实体法律,缺乏程序性内容,在修改的同时要制定与之配套的有关程序性法律。

社区居民维权意识与行为研究 篇7

关键词:社区居民,维权意识,行为

社区居民维权事件发展的路径大致是, 社区居民就某一问题与该社区物业公司或开发商发生纠纷, 随后进行调解, 若调解无效, 诉诸法律手段或以其他手段解决。此类事件属于群体事件, 涉及社区居民、房地产开发商或物业公司, 以及政府等多方利益主体, 被广泛关注。

一、影响居民维权意识的现实因素

(一) 成本与收益的博弈

一般来说, 判断是否发生维权行为的标准是, 一个行为是否违法, 或是否侵犯到合法权益。现实中, 成本和收益的博弈成为判断的标准。如果个体认为成本大于收益, 就不会发生维权;反之, 则会产生维权行为。这反映了现阶段维权的普遍特点, 即应急性。只有当严重危害自身基本权利时, 出于自保的目的, 才不得不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固式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中, 遇事要忍, 要尽可能地自己解决问题, 不要给国家和社会添麻烦。当遇到纠纷时, 总是先自己解决, 害怕“麻烦”, 或碍于情面, 不愿意将事情交由政府或其他权力机构解决。此外, 中国民间有“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等说法, 这体现了中国人不愿意做领头羊, 不愿意做首先提出意见的人, 总是喜欢藏在人群中, 扮演大众角色的性格特征。

(三) 侵权行为的辨识

判断某一行为是否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是否要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的标准应是一种常识, 而非某一群体的特有能力。就如同陪审团制度一样, 正常的成年公民都有能力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常识对是否有罪做出判断。同理, 一个正常的成年公民都能对某一行为是否侵害自身利益做出基本判断。这属于基本法律素质的范围, 是社区居民应具备的一般能力。

二、社区居民维权的主要行为模式

当社区居民具备了维权意识时, 就会相应产生维权行为。

(一) 理性维权行为

当维权案件当事人具备了上述条件时, 就易引发社区居民维权的行为。其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 与房地产开发商或物业公司进行直接协商。但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 物业公司绝大部分都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子公司, 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直接的利益关系和所属关系。其次, 通过居委会、街道等组织出面协商。这些组织多为政府机构, 本身不具备协商的法定资格, 协商的成效不是很理想。最后, 采用法律手段维权。

法律手段并不是最有效的手段, 成本高, 见效时间长且效果具有不可预期性, 但却是最文明和理性的方式。在现代社会环境中, 只有理性、温和的方式才是取得博弈胜利的最佳方式。

在社区居民维权过程中, 除法律手段, 还可采用公共关系手段。一方面是利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维权事件中, 政府有着特殊的影响作用。在政府允许的框架内解决问题, 才是上策。社区居民应寻求各种途径“争取房地产开发商利益集团以外的国家部分的支持”, 迫使政府不得不承认其合法性, 实现维权的“合法”化, 达到维权目的。另一方面是利用与媒体之间的关系。社区居民通过向媒体“爆料”, 制造社会效应, 扩大舆论影响, 给对方施加压力, 逼迫其不得不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向社区居民妥协。

当产生维权行为时, 社区居民会极力寻求一条体制内的“合法”路径对自身的合法权利进行维护。通过各种方向的尝试, 慢慢将维权路径“格式化”和“制度化”, 由准法律途径走向规范化的法律模式。

(二) 社区居民的非理性从众行为

从众心理的行为, 意味着参与其中的个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能力, 由理性转为非理性。此时, 如果某人提出一个新的观点, 很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 或是群起而攻之的状况。做出这两种行为反应与参与个人的思考无关, 只与群体当时的心态有关。一个人很难做出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如在政府门前示威, 但一群人就很容易做出这样的行为。只要有一个人首先提出这样的建议, 大家就会一呼百应, 做出聚众滋事等扰乱社会秩序的非理性行为。通过对维权成功案例的分析, 得出在社区居民与开发商博弈的过程中, 理性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而非理性的从众行为, 自然会很大程度地提高败诉的可能性。

(三) 社区居民的“搭便车”行为

抱着随大流的心态参与诉讼的社区居民, 不会对公共利益的诉求投放较多的精力。他们总是认为, 反正有人牵头, 有人比他们还急, 有人替他们争取利益。所以, 他们不会百分百地关注事件的发展, 尽自己的力量争取诉讼的胜利。这种“搭便车”的行为很明显地表现出, 社区居民对于维权的渴望并不是十分强烈。在诉讼过程中, 他们很少参与决策过程, 他们的社会公共事务参与能力也没有等到相应的提高。此外, “搭便车”行为的出现, 也会影响主要公共事务参与者的热情, 看到一旁总是有不劳而获的人存在, 他们还会扮演那个跑前跑后的“店小二”的角色吗?

三、社区居民维权的培养机制

当前, 社区居民的维权意识和行为都还处于萌芽状态, 在与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的博弈过程中, 仍旧处于弱势地位, 归其原因, 是社区居民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相对薄弱, 维权意识和行为处于被动阶段, 法律支持远远不够。因此, 在培育社区居民维权意识与行为时应着重考虑。

(一) 社区居民

首先要增强社区居民的维权意识, 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自身享有的权利, 造成的后果就是推诿可能成为自身行动“负担”的义务。其次要提高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意识, 特别是社区居民中的精英, 要充分利用其在知识资源、人脉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再次要做到理性面对维权事件, 采取克制心态, 沟通和利用各方资源, 对博弈结果进行合理预期。最后要在参与中学习维权。

(二) 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

房地产开发商是一个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组织, 在合理合法地区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 应承担社会责任, 遵守社会道德, 尽量避免“权钱”交易, 避免采用打击报复的形式等。作为现代服务行业, 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是合同关系, 因此物业公司应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三) 政府

首先, 要明确政府维权职责, 特别是对媒体的影响要保持中立。其次, 要正视社区居民维权行为的作用, 积极引导社区居民采用理性的方式与开发商对话, 合理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再次, 要进一步完善维护社区居民权利的各项法律制度。最后, 政府应该注意策略。对于合作性社区居民维权, 采用吸纳的方式, 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协作。对于对抗性社区居民, 要深入内部, 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循序渐进地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

在社区居民维权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居民维权意识的提高, 还体会到了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各个利益集团的参与, 影响着博弈结果。就这一问题, 我们应给予更多关注, 进一步探寻社区居民维权意识与行为的培育机制。

参考文献

[1]夏建中.中国公民社会的先声——以业主委员会为例[J].文史哲, 2003 (3) .

[2]张磊.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J].社会学研究, 2005.

维权意识 篇8

1 计量装置接线有误不当获益依法追补

某公司(原告)系从事电机及配件、五金等生产的企业,因生产经营需大量用电,于2004年下半年向某电力公司(被告)申请供电,电力公司为其安装了电表。2004年11月25日,正式立户通电,确立供用电合同关系。电费收取方式系用电方提供银行账户,由中国银行某市分行批扣。2007年7月13日,因某市工业企业电费计量调整,电力公司为该市工业企业的电表进行了更换。2007年10月,电力公司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高压客户电力计量专项特检活动,同年10月25日,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到该有限公司进行用电普查,认为原告用电计量电流互感器A相反极性错接线,向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某做了征询谈话笔录,该有限公司对“错接线”的事实予以确认,并同意协商补交电费。2008年1月11日,电力公司委托某计量中心对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情况下的电量进行分析计算,认为从立户通电时开始(2004年11月25日)至错接线纠正时(2007年10月25日)止,用电方应向供电方补交已交电费两倍的电费。2008年1月15日,电力公司将用电检查结果通知单和电量分析报告寄给该有限公司,要求于2008年1月31日前补交484786.04元电费。2008年1月16日,该有限公司将补交的484786.04元款汇入中国银行某市分行原告缴纳电费专用账户,电力公司于同日以批扣方式收取了补交的电费。

后因电费问题,该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采信并依据认定了双方提交的证据,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没有支持。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百八十二条之规定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该典型案例给计量班带来了不少启示。一方面,对于原、被告存在的争议,应该首先是沟通协商,通过协商能更清楚地了解客户的问题和疑问,因而才能更好地给予恰当的回复;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若客户不理解,提起诉讼,我们也要正确面对,对照法律,从容不迫地当庭对质,提供可靠真实的证据,按照正确的流程,得到法律支持,从而体现现代企业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其中的法律风险也是值得注意的:第一,客户使用的电量,以计量检定机构依法认可的电量进行认定。对发现客户的计量互感器接线错误时,要及时对异议电量进行认定。这是《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产活动中要对法律有一定的认知,并尽可能地跟客户说清楚,弄明白。现场的作业人员要依据工作规程认真操作,要准确及时固定现场证据。用电计量装置包括计费电能表(有功、无功电能表及最大需量表)和电压、电流互感器及二次连接导线、计费电能表及附件的购置、安装、移动、更换、校验、拆除、加封、启封及表计接线等,均由供电企业负责管理,用户应提供工作上的方便。这是《供电营业规则》的第二十七条规定中的部分内容,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时刻牢记操作规范,不忘谨慎为民的态度。

2 结算电量“名实”不符差量电费“依约”追补

某有限公司(被告)因生产需要,向某电力公司(原告)申请高压电供电。2001年9月27日,双方签订了《高压供用电合同》。合同主要约定了以下内容:受电变压器容量为1000千伏安/台。供电人按国家规定的电价类别分别安装用电计量装置,用电计量装置的记录作为向用电人结算电费的依据,计量装置参数为:电流互感器变比75/5,电压互感器变比10000/100,计算倍率为1500。电费按核准的电价及计量装置的记录,向用电人定期结算电费。除另有约定外,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操作和更动对方分管的供电设施。

2001年9月28日,某有限公司员工张某在电能计量装置装接单上签字领表。同年9月29日,电力公司在负荷管理装置安装工作单上审批同意施工,该工作单同样记载的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50/5,终端编号为00790435。受电工程竣工后,经电力公司方验收合格并向某有限公司供电。从2001年11月至2005年11月,电力公司共向某有限公司供电19503900千瓦时,按倍率3000计算,合计电费应为11088935.66元。但由于电力公司方工作人员按合同标示的电流互感器变比75/5、倍率1500计费,并据此向某有限公司实际收取电费,故某有限公司在2001年11月至2005年11月期间共向电力公司缴纳电费6010556.60元。至2005年12月份,电力公司方发现合同标示的电流互感器参数及倍率有误,导致电费计算错误,因此重新与某有限公司达成新合同,更正了电流互感器参数及倍率。某有限公司应补交电费5078379.06元,为此,双方发生争议并协商未果。

2006年7月19日,电力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某有限公司补交电费5078379余元。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双方在订立供用电合同的过程中,发生意识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综合本案情况,标示错误,并不影响合同的生成与生效。只是由于原告工作疏忽,才在供用电合同上将电流互感器参数错误标示为75/5,并按错误标示履行。故原、被告双方均应按其合意达成且实际安装的电流互感器参数为150/5、倍率为3000的计量装置来履行义务并计算相应的电费。判决某有限公司补交。某有限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中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某有限公司分6年补交电费5078379余元。

此案例中,双方争议的焦点是错误标示的问题,但是从法院判决结果可以知道合同成立的实质条件是真实意思,错误的标示不能够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因为根据供用电合同成立的一般过程,需经过用电人向供电企业提出申请、工程设计、审核、购买受电工程设备、施工、竣工验收、供电等流程。因此,业务流程的规范对于防范法律风险有很大的作用。首先,供电企业要严格遵守《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要遵守DL/T 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电能计量装置分类的要求进行管理,对于其中各类表计的现场校验时间应确保实现。其次,供电企业要做好电能计量装置装接单签名确认工作,电能计量装接单上的客户签名要求应认真执行,现场工作人员要遵守营销流程的规定在现场请客户核对数据,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然后,按照要求做好客户纸质档案标准化管理工作,原始资料应按照《关于全面实施客户纸质档案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依照“一户一档”的原则,为每个电力客户建立一套档案资料集中存放。

劳动中的法律意识与维权保护 篇9

为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条文或者政策, 但是, 在现实工作中, 劳动者的很多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这不仅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也阻碍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

二、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某些劳动权利和义务达成口头协议, 形成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由于缺乏合理的劳动合同的规定, 并不受我国《劳动法》的保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事实劳动关系在市场中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传统用工观念的束缚, 即有些用人单位由于缺乏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 片面地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制只是“走形式”, 并不能形成实际效用, 而在工作中, 做好工作最重要, 合同可有可无;二、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 有些职场的弱势劳动者, 如大学生或者农民工等, 由于他们对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缺乏了解, 无法在入职之初提出全面地签订合同的要求;三、用工单位刻意地逃避责任, 即有些用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降低用工成本, 利用不法手段侵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从而使劳动合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以上几点, 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合法权益存在着严重的被侵害的风险, 因此, 提高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法律意识无论是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 还是对于建设法治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劳动中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一) 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企业, 尤其是私企在生产过程中, 为了追求企业利润, 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情况, 如无偿加班等。而劳动者在遇到这些情况时, 如果只是一味地忍气吞声, 迎合企业, 会严重影响自己对工作的预期甚至生活质量, 因此, 从实现自身发展的角度讲, 提高法律意识可以保证劳动者在工作时间、薪酬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二) 推动国家法制化进程

依法治国是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然而在实践中, 由于社会发展形势的制约, 要想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理想, 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劳动法》是保护我国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依据, 而提高法律意识, 既是劳资双方有效落实《劳动法》相关规定的重要方式, 也是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步骤。

四、劳动者如何实现维权保护

(一) 企业内部协商和解

我国《劳动法》中规定了在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的时候, 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解决。劳动者在与企业就薪酬、劳动时间等方面出现矛盾时, 可以先就这些问题与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沟通、协商、谈判,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维权的时间, 降低维权成本, 同时协商的结果也可以为劳动合同的重新签订提供法律依据。

(二) 申请工会参与维权

工会是劳动者基于共同利益而结成的社会组织, 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部门, 是代表劳动者与企业对话的机构, 因此劳动者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后, 可以申请工会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 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劳动者争取劳动保障。目前我国工会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劳动者维权, 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工会还会组织劳动者参与社会事件, 从而为劳动者争取利益提供更多的渠道。

(三) 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 劳动者在劳动中受到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遭遇的时候, 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获得来自劳动行政部门的帮助。除此之外, 劳动者在发现企业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时, 也有义务向行政部门举报, 而行政部门要依法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并对违法事实依法作出裁决, 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四) 进行诉讼维权

提起法律诉讼是劳动者维权最后的办法, 也是解决劳动纠纷的最终方式。劳动者选择向仲裁机构或者法院提请诉讼之前, 应该对企业的侵权行为做好证据收集, 而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仲裁机构或者法院依据证据对企业进行调查, 并对侵权事实做出相应的判决。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劳动者的权益保证, 也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

五、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实现有效的劳动维权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抵制企业、单位的不法行为, 才能让劳动者在工作中获得公正待遇, 才能让劳动者在国家法制体制下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寇晓斌, 王卉.劳动中的法律意识与维权保护[J].法制博览, 2015, 31:223.

[2]董保华, 李干.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定位[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02:67-76.

浅析大学生消费状况及维权意识 篇1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也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

(一)样本分析及消费现状

1. 本次调查表明,在消费来源上,绝大多数学生主要还是依靠父母的供给,这个比例占到87.10%,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的消费来源于自己的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分别占4.76%和3.37%。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纯消费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额也不等,月消费额在300-400元间的有58.16%,在400-500元间的有29.18%,在500-600元间的有10.20%,还有少数富裕家庭学生的月消费额达到了600元以上,占2.45%。

2. 在消费支出主要项目上,分别是基本生活所需(77.36%)、购物(9.25%)、书籍(6.69%)、娱乐(2.36%)、其他(4.33%)。在问及每月的日常饮食开支时,有65.69%的被调查者选择在200-400元之间,有23.20%的被调查者选择在100-200元之间,有3.31%的被调查者选择在400元以上,但也有5.85%的学生的日常饮食开支仅在100元内。以现在的物价条件,100元以内的日常饮食开支是很难解决温饱问题的,可见,大学生中仍存在一些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学生。

3. 消费支出除了日常饮食开支外,我们还对大学生每月的日常用品费用支出、手机费用支出以及每周的娱乐费用支出做了调查。在每月的日常用品支出上,费用在20元以下的占18.98%,20-40元的占37.38%,40-60元的占28.08%,60-100元间的占12.33%,100元以上的占3.23%。在每月手机费用支出上,大部分学生的费用都在50元以下,占75.70%,在50-100元的占18.33%,在100-200元的占3.19%,200元以上的占1.80%。在全部有效问卷中,500多位学生中仅有一位学生选择了不使用手机,这说明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已相当普遍。在消费方式上,有45.33%的学生是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有42.35%的学生是能省则省,而4.37%的学生在消费方式上毫不在乎。

从这几组数据中可以观察出,总体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还是合理、科学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存在问题的,比如消费支出项目比例失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

4. 在消费态度上,对于一些大型消费(多选),有52.75%的学生会与家人商议,也有16.90%学生是自己决定,有10.99%的学生只用家中的存款,有9.75%的学生选择家中存款加亲友筹措,其中还有9.62%的学生会适当向银行贷款,无人选择高利贷。这表明学生们在一些大型消费方面还是要与父母商量,获得更多消费方面的信息、经验后才去消费,这就能有效的避免出现盲目消费、不合理消费,甚至上当受骗。当然,对于独立思想相对较强的大学生,自己决定也不足为奇。另外,使用家中存款消费的学生的比例大于选择借贷学生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还是很慎重的。

(二)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途径

大学生消费不仅关系到个人,而且还影响着学校甚至是社会。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着手:

1. 弘扬中华民族节俭的优秀传统,古语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面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弃之不顾,而是要认真学习,从中吸取精华。大众媒体、高等院校应担起弘扬的历史使命,努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消费环境,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使高校大学生意识到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的稀缺有限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第一,对于大众媒体,由于信息网络的迅速传播,再加上高校学生住宿,导致当今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网络,不论是电脑上网,还是手机上网,网络已融入大学生活,成为大学生了解外界获取信息极为快速与便捷的通道。因此,通过网络这一媒体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会在大学生中间产生很好的效果。

第二,就高等院校来说,一是可以适当加强有关节俭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可以在校园中、在班级上树立生活节俭的典型榜样,营造浓厚的节俭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从中体味传统的魅力所在,这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也同样非常重大。

2. 对于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学校应对助学金评定要有明确的细化标准,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助学金的发放本应照顾贫苦家庭,帮助其顺利度过大学生活,让助学金真正“急人之所急”。一旦出现个人对助学金的滥用,损害的不仅仅是校园的节俭氛围与学生的荣辱观,还损害国家的扶贫帮贫政策,而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监督和调研,保证国家政策有效的实施。

3. 大学生自身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做到理性有计划的消费,避免“赶时尚”、“跟潮流”等盲目消费。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父母的供给,所以在消费时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分配好自己消费支出项目费用的比例。另外,消费要有计划性,细化消费额,严格控制预算,做到量力而行,适度消费。

再者,大学生应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或社会上的兼职工作,锻炼自己的意志,为融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当体味到生活的艰辛时,更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二、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

在大学生平时的消费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甚至损害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次问卷调查我们还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程度作一深入的了解。

(一)样本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设,而它是否真正对大学生消费维权有所帮助呢?从问卷调查中发现,19.56%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67.27%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也有13.17%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支持的。

同样,“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大学生对它的满意度又如何呢?调查显示,仅有31.40%的学生对消协的工作表示满意,而有37.60%的学生对此不满意,还有31.0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这表明消协在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2. 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了解程度上,“很清楚”的仅占4.43%,高达69.22%的学生仅“知道一点”,甚至还有26.36%的学生不清楚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和我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部法律,从调查数据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对它的了解程度还很低,并不清楚这些法律的重要性。

3. 当问及“你觉得自己的维权意识怎么样”时,12.75%的学生认为很强,68.13%的认为一般,认为自己维权意识淡薄和没有维权意识的分别占到了18.33%和0.80%。本次调查显示,在我们的消费权利受到侵害时,51.24%的学生会找商家协商解决,28.38%的学生会请求消费者协会处理,8.00%的学生会诉诸法律,也有5.52%学生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有6.86%的学生选择用其他方式解决。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是有维权意识的。但选择找商家协商解决而私了的学生占到一半还多,这表明学生们的维权意识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造成这种状况不仅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我国的维权制度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在对消费者具体权益内容的了解程度方面,“很了解”的占5.76%,“一般了解”的占46.81%,“知道一点”的占42.63%,另外还有4.78%的学生对消费者的具体权益“根本不了解”。对消费维权的基本程序,知道的学生仅占37.93%,而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消费维权的基本程序。维权常识的匮乏是造成大学生维权意识较低的主观方面原因。而客观方面,我国现行维权制度有待完善,高达76.73%的学生认为投诉程序比较麻烦、复杂。

4. 我们还对是否有必要在宿舍楼下设立消费者投诉箱做了调查,大部分学生(81.29%)认为有必要,而且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特别关注。

(二)有关大学生维权问题的解决之策

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总体上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还不够高。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 树立法治理念。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勇敢的站出来,在与商家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工商局等组织机构求助,必要时,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健全法律援助相关法律法规。

一方面,法律援助资金、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工作职能等应通过立法来保障;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立法改革消费者法律援助条件和范围,降低消费者法律援助门槛,规定举证责任倒置等减轻消费者法律援助诉累。

3. 充分发挥学校相关社团组织的作用。

学校中的社团,如大学生法律协会,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进行法律宣传,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有效、合法地维权。社团与大学生极为密切,更容易宣传和互相交流,使学生们主动自愿接受正确的维权建议和方法。当遇到问题时,不至于仓促应对,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更有甚者,触犯我国的法律。

4. 学校可以设立消费方面的维权投诉箱。

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遇到问题不知该怎么办,这主要是信息的传播渠道不畅所致。有学生认为消协离自己太远,因此,在学校内部设立投诉箱就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其面临的问题。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会极大增强学生们对法律的信任度,同时激发他们的维权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理念。

三、结语

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消费。目前,一方面,高校正以大规模的速度在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飞速上升,而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其消费与维权意识,国家与社会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及观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自身,影响着家庭,而且影响着社会。另一方面,在建设法治型的社会中,法制观念的培养是其重要一环。从小事着眼,逐步在消费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纠纷的意识,积极以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观念与行为不仅影响自身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我国正努力建设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其法制意识的提高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尤为重要。因此倡导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培养维权意识已显得极为迫切。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关方面的解决之道,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和培养正确的维权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

参考文献

[1].郭素红.浅谈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及消费道德教育[J].商场现代化,2008,(23).

[2].付晓丽.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

[3].方丽娟.大学生消费权益维护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19).

维权意识 篇11

在2013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为及时了解四川省消费者对当前消费市场秩序的评价,反映消费者诉求,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开展了2013年四川“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项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访问的方式进行,访问对象为成都、绵阳、广元、内江、眉山、宜宾、达州、巴中、凉山州等9个市(州)的城乡常住居民。调查共计完成有效样本1000个,其中城镇居民占64.1%,农村居民占35.9%。

消费市场秩序

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满意率为77.5%

受访者“对当前消费市场在确保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满意程度”为77.5%(见图1)。城镇和农村受访者的满意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77.4%和77.7%。

对家电消费质量的满意率最高,对药品消费的满意率最低

日常消费的七种主要商品或服务质量的满意评价中,对家电消费、汽车消费和金融保险服务的满意率排前三位,对食品消费、旅游服务和药品消费的满意率排后三位,满意率最高(89.2%)与最低(61.4%)相差27.8个百分点。

与2012年该项调查结果相比,受访者对食品消费的满意率有明显提高,达17.4个百分点;2013年药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服务的受访者满意率较2012年下降较为明显。其中药品消费的下降幅度最大,达10.9个百分点。(见表1)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消费和旅游服务的满意率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受访者的满意率分别较城镇高10.9和9.5个百分点。

对大型商场超市满意率最高,对餐馆饭店满意率最低

在六类日常主要消费场所中,受访者对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商店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质量满意率排前两位,满意率在90%左右,而对杂货店、专卖店、集贸市场和餐馆饭店的满意率相对较低,均在70%~80%之间。(见图2)。

对广告宣传信任度较低,为32.8%

当前对商品或服务的广告宣传表示“非常信任”的受访者为1.8%,“比较信任”的为6.8%,“基本信任”的为24.2%,以上三者比例相加只有32.8%。表示“不太信任”和“很不信任”的受访者为48.8%和18.4%。分城乡来看,城镇受访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广告宣传表示信任的为29.4%,农村为38.7%,城镇比农村低9.3个百分点。

消费者维权意识

积极维权比例上升

有30.0%的受访者表示2012年的消费中遇到过纠纷或产品质量问题,其中城镇为33.1%,农村为24.5%。城镇受访者中选择积极维权的为68.9%,农村为47.7%。

从历年调查中结果的对比看:遇到过消费纠纷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受访者比例逐年下降,遇到问题后积极维权的比例逐渐上升,反映出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见表2)

相关知识了解度上升

在对当前消费者投诉热线电话号码知晓情况的调查了解中,表示“知道”的受访者为59.2%,其中城镇为64.6%,农村为49.6%。知晓投诉电话号码的受访者比例比2012年提高4.7个百分点。

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假冒伪劣”和“过度宣传”问题亟待解决

当问及受访者“当前消费市场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时,“假冒伪劣产品多”和“广告过度宣传误导消费者”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方面(见图3)。

网购消费安全可靠性的认可率提高6.8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当前有71.3%的受访者表示在网上购过物,较2012年调查结果增加7.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受访者比例为83.0%(较2012年增加10.6个百分点),农村为50.4%(较2012年增加4.9个百分点)。

在进行过网上购物的受访者中,对网上购物安全可靠性的认可率为82.2%,较2012年提高6.8个百分点。认为“不太安全可靠”的占14.9%,“很不安全可靠”的占2.9%。

分城乡来看,城镇受访者的认可率为86.1%(较2012年提高8.6个百分点),农村为70.7%(较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城镇较农村高15.4个百分点。

当问及表示网上购物“不太安全可靠”或“很不安全可靠”的原因时,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和“假冒、仿冒名牌商品多”两个方面(见图4)。

旅游消费者最担心三大参团旅游消费问题

受访者中有37.1%表示有经常外出旅游的爱好,较2012年增加6.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45.2%(较2012年增加8个百分点),农村为22.6%(较2012年增加6.3个百分点)。

在经常外出旅游的受访者中,问及“参团旅游最担心的消费问题”时,表示“景区游览项目高价宰客”、“参观景点少购物点多”和“强行团员购物”的比例排前三位。

(作者单位:四川省统计局)

上一篇: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下一篇:社会主义法律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