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静脉曲张(精选8篇)
急性肺静脉曲张 篇1
摘要: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因及诊治,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 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 内科常见的临床急症, 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为常见病因, 表现为黑便或呕血, 抗酸及内镜止血效果好。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ANVUGIB) 是消化道病常见临床急症, 其病因复杂, 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最为常见[1]。笔者将多年来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3~2008年间我院住院处收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55例患者, 参照2005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草案) 标准”[2]均符合ANVUGIB的诊断, 男36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41岁。其中消化性溃疡31例, 上消化道肿瘤7例, 应激性溃疡3例, 十二指肠炎8例,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2例, 胃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炎3例。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黑便表现, 36例溃疡性疾病患者有反复发作上腹痛史, 有7例出现呕血伴头晕、心慌、乏力, 有10例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 7例出现周围循环衰竭。7例上消化道肿瘤者多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3例应激性溃疡者均为脑出血患者, 出现脑出血相应的颅内高压、肢体偏瘫症。2例胆道出血者有黄疸, 右上腹绞痛症状。8例十二指肠炎和3例胃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炎均出现上腹部不适。
2 诊治方法
2.1 胃镜检查
36例溃疡性疾病者见溃疡底被覆白苔, 有出血点, 周围炎症水肿明显。7例上消化道肿瘤者见肿瘤表面凹凸不平, 糜烂, 有污秽苔, 触之易出血, 病变处无蠕动。3例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炎者见吻合口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2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者见贲门撕裂, 胃黏膜损伤, 有新鲜血液渗出。
2.2 治疗
46例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9例使用H2受体抑制剂, 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均予以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除少数患者口服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和云南白药止血外, 未用其他止血药。5例血红蛋白低于70g/L者均加用输血治疗。4例发生低血容量休克者根据其出血量的多少在短时期内补足血容量, 纠正外周循环衰竭。2例胆道出血者转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时间4~8d出院。
3 讨论
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出血, 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3]。其病因繁多, 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最为常见, 少见的有Dieulafoy病、十二指肠憩室、食管炎、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炎、十二指肠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胃黏膜脱垂、急性胃扩张、胰腺肿瘤、胆管结石等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结缔组织疾病等均可引起此病。对ANVUGIB患者应重视病史、体征的采集, 在内镜的协助下做出病因诊断及其定性诊断, 并根据相关的化验检查 (包括胃液或呕吐物或粪便隐血的试验、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 及失血量的估计以判断患者出血严重程度及预后。
严密监测ANVUGIB患者的生命体征, 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心电监护, 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监护[4]。对大出血者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根据失血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尽快补充血容量, 并立即查血型和配血, 出现下列情况时立即输血: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幅度>30mmHg, 血红蛋白<50~70g/L, Hct<25%, 心率增快>120次/min。若遇血源缺乏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暂时代替输血。在充分补液后若血压仍不稳定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5]。
重视ANVUGIB患者的止血治疗, 包括内镜下止血, 如止血药物的喷洒、热凝等。抑酸药物的应用如质子泵抑制剂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 其机制可能为:当胃内pH>6.0时, 才有利于诱导血小板不再被消化、破坏, 从而达到更好的止血目的。亦可口服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冰生理盐水100~200mL) 、云南白药止血。对凝血功能障碍者, 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等, 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对出血病因明确者应针对其原发病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兆申.重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规范化诊治[J].中华内科杂志, 2002.
[2]杨雪松, 常虹, 吕俞敏, 等.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4) :235~237.
[3]黄永辉, 林三仁.内镜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8) :569~570.
[4]杨雪松, 常虹, 吕俞敏, 等.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4) :235~237.
[5]黄永辉, 林三仁.内镜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8) :569~570.
急性肺静脉曲张 篇2
1、快步走。快步走可有效预防或改善静脉曲张的发生,因为在快速步行时,小腿肌肉的节律性收缩,可以起类似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当长时站立或坐位时,小腿肌肉缺乏收缩,则容易造成静脉血淤滞。 因此,行走是有利于静脉回流,避免静脉曲张的。
2、忌跷二郎腿,多按摩。跷二郎腿会阻碍下肢的血液回流,长期坐位时,应避免跷二郎腿,并多做腿部按摩,方法为:两手分别放在小腿两侧,由踝部向膝关节,揉搓小腿肌肉帮助静脉血回流。另外,平时不应盘腿而坐,不宜穿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这样会影响血液循环。
急性肺静脉曲张 篇3
1 病例和方法
从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因呕血、黑便收入院的患者共112例, 其中男72例, 女40例, 年龄21~56岁, 均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下消化道出血。本组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 严密监测神志、心率、血压、呼吸、出血量及尿量等指标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活动性出血期间应禁食, 出血量大的患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予补液、制酸及对症治疗, 严重失血患者给予输血, 纠正血红蛋白至75 g/以上, 在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心电监护, 高流量吸氧。用电子胃镜进行操作时, 注射采用Olympus NM-200L-0625型号, 止血夹采用Olympus HX-610-135型钛夹及HX-110QR型钛夹释放器, 胃镜下见出血点或出血停止, 如发现出血周围组织硬化变性, 应取活组织检查, 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对疑有十二指肠降部以下病变可进行小肠镜检查。胃镜治疗包括 (1) 药物喷洒法:常用药物80 mg/L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及其复合物; (2) 局部注射法:内镜发现喷射性出血或血管显露可用局部注射法止血。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溶液、无水酒精、硬化剂; (3) 激光照射法:对消化道溃疡活动性出血有较高止血作用; (4) 微波凝固法:该法安全性高, 操作简单, 有肯定止血效果; (5) 高频电凝法:该法以高频热效应使组织蛋白变性, 血液凝固而止血, 对消化性溃疡小动脉出血有较高的止血率; (6) 热探头凝固法:该法利用热探头的高温接触出血灶使组织蛋白凝固而止血; (7) 钳夹止血法:主要用于胃镜下息肉摘除后血管性出血。我院多开展药物喷射法、局部注射法和钳夹止血法。多年来取得较好成效。
2 结果
在112例患者中, 急诊胃镜检查58例, 择期胃镜检查54例。结果行胃镜急诊的患者与择期胃镜的患者相比, 前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输血量较少。该组患者除有5例患者有两次胃镜止血外, 其余都一次止血成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较好提高治愈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随着高科技医疗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胃镜不断更新换代, 我国医疗资源较为缺乏, 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是临床医生努力方向。我院开展胃镜以来, 选取近3年来的11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重点讨论医疗资源的利用和预后方面的差异, 了解急诊胃镜的优势所在。国外研究发现, 对于多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75%~80%) 能自行止血。Laine等[2]总结了大量临床和胃镜资料, 预测再出血风险, 他们发现胃镜下活动性渗血、裸露血管、粘附血凝块的再出血风险分别为55%、43%、22%。病死率分别为11%、11%、7%。而未发现近期出血征象。患者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和2%。本组患者中92例属中低危患者, 再出血率和死亡风险相当小, 若能尽快进行胃镜检查和对患者的预后风险进行正确评估, 即可避免不必要的住院, 或过于积极的治疗措施, 从而为节省医疗资源提供依据。胃镜治疗和检查已被认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中是有效的, 被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案[3]。胃镜干预可以控制85%~90%的活动性出血, 对于有近期出血征象的患者, 通过急诊胃镜干预, 再出血率可以减少60%~80%, 病死率也明显降低[4]。特别是基层医院, 偏远的山区, 血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 对48 h的急诊胃镜检查能迅速明确出血来源和出血原因, 发现病变的性质和近期出血征象, 预测预后且提供了更多胃镜下治疗的空间, 通过选择适当的止血方法, 缩短止血时间, 提高疗效,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节约医疗资源。但特别提出的是高危患者在进行急诊胃镜时由于出血量较大, 胃内血液潴留, 或胃内存在大量食物残渣, 病情危重, 操作过程中视野显示不清, 难于进行胃镜下止血, 是限制急诊胃镜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中高危患者大部分转上级医院治疗。再出血的患者数量较少。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对于基层卫生院, 急诊胃镜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 能有效地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减轻痛苦, 减少住院费用, 提高诊断水平, 有效地提高治愈率, 改善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高危患者, 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在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实践。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因呕血、黑便收入本院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回顾性总结。比较急诊胃镜和择期胃镜各危险组之间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输血量等反映医疗资源利用的指标。结果 行急诊胃镜能够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减少输血量, 能较快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结论 急诊胃镜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对患者有利,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胃镜,上消化道出血,静脉曲张
参考文献
[1]李兆申, 胡品津.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草案) 中华内科学杂志, 2005, 44 (1) :73-75.
[2]Lainel, Petersonwl.Bleeding peptic ulcer.N Engl I Med, 1994, 331 (11) :717-727.
[3]Church NI, Palmer KR.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ndoscopx.Curr opin Gastroenterol, 1999, 15 (6) :504-508.
急性肺静脉曲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入组患者为因出现呕血或 (和) 黑便就诊我院, 2008年3月—2011年6月共收治100例, 均系按中华医学会拟定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按其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 女23例, 对照组男 26例, 女34例;年龄45~86岁之间, 平均 (56.7±8.6) 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化验结果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12例, 胃大部溃疡25例, 胃腺癌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患者4例, 胃息肉3例, 吻合口溃疡3例, 十二指肠憩室炎2例, 球后溃疡8例。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测血压, 行生命体征监护, 同时均给予吸氧、扩容、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GIF-H260型、GIF-Q240型电子胃镜治疗, 并准备硬化剂、钛夹、激光、微波、高频电凝器、药物喷洒管、凝血酶、8%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1,2]。将内镜续入口腔, 其操作方法如胃镜检查一致, 进镜时, 查找出血病灶, 发现病灶后, 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合理治疗, 对弥漫性渗出血进行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常规胃镜检查相同, 发现出血病灶明确原因后, 对弥漫性渗血的患者局部进行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对局部喷射性出血并且内镜下可见血管影者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止血后返回病房加用泮托拉唑4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 2次/d;对照组单纯用泮托拉唑4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 两组患者均观察7天。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采用全国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制定的标准[1]。治愈:呕血、黑便停止, 7天内大便潜血试验3次 (-) ;显效:呕血、黑便停止, 7天内大便潜血试验3次 (+) — (++) ;好转:呕血、黑便停止, 大便潜血试验强阳性转为 (+) — (+++) ;无效:经7天治疗后仍为呕血或黑便, 伴随症状无改善, 更换其他治疗方法, 或大出血经抢救无效转为手术治疗。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观察组治愈42例, 显效5例, 好转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治愈35例, 好转10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0.0%。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大多数都由于单纯性溃疡所致, 另有急性胃黏膜所伤, 胃癌等占位性病变引起,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主要依赖病史和体征, 病因的明确还需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不仅能够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3], 同时胃镜下止血也是近十年来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特别对特殊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如急性胃黏膜病变 (acute gastic mucosal lesion, AgmL) 、Dieulafog病变 (胃单纯性溃疡) 导致的出血, 不仅能明显减低因出血导致的手术风险, 也可避免内科保守无效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 在48h内急诊胃镜检查和镜下止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措施。同时, 我院在内镜下治疗后同时配合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 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 并提高了止血成功率, 降低了外科手术率及病死率[4]。本研究将内镜和泮托拉唑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结果表明, 联合用药组72h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内镜和泮托拉唑联合应用控制再出血率的效果优于单用泮托拉唑, 说明联合治疗具有累加效应。联合应用内镜和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具有止血迅速、再出血率低及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研究表明,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少, 治疗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曹文忠, 盛铭, 彭先凤.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47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 27 (6) :905-906.
[2]赵凤娥.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86例病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6) :48-50.
[3]陈隆典, 牛桂军.非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紧急止血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7, 14 (5) :305-310.
急性肺静脉曲张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2.5±17.6)岁;所有患者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7例,B级32例,C级31例。所有患者按照赵保民等编著《上消化道出血教程》中相关标准[3],确诊为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1.2 方法
1.2.1 止血方法
药物配合内镜止血,24h持续静脉点滴注射用生长抑素(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12011,规格3m L/支)和普洛萘尔(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11006,10mg/支)10mg/次,3次/d;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胃镜检查(Olympus GIF-240胃镜),根据曲张程度和范围选择需套扎曲张静脉及部位,行EVL术及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栓塞术,具体操作步骤参照宋建忠等[4]方法。
1.2.2 分析方法
治疗后呕血停止、黑便消失、血压脉搏稳定正常、胃镜检查曲张静脉消失或明显变细变短,静脉颜色正常或接近正常为止血成功。活动性出血止血成功72h~6个月再次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再出血,观察再出血发生率;观察止血失败与止血时段(用T表示,分为T≤2h、2h<T≤6h、6h<T≤5d和T>5d四个止血时段)关系;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入院时收缩压、总胆红素、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无腹水、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门静脉宽度、有无内镜检查等因素对止血成败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的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分析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χ²检验。Logistic回归结果Wald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OR<1则为保护因素,OR>1则为危险因素,OR95%C.I.表示该因素对结果影响程度。
2 结果
2.1 止血有效情况
本研究80例患者,止血成功率58.75%(47/80),止血失败33例患者中死亡7例,死亡率8.75%。止血成功47例患者中,3例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再出血发生率为6.38%。分析止血失败与止血时段关系可见止血失败多集中在≤2h时段,占止血失败总数66.67%(22/33),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h时段未能止血成功,在其后止血过程中病死率较高,在≤2h时段病死率为0%,多数患者死于2h<T≤6h时段。
2.2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将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病程、入院时收缩压、总胆红素、有无腹水、肝功能分级(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级)、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门静脉宽度、有无内镜检查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止血成功患者与失败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病程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成功患者与失败患者在入院时收缩压、总胆红素表达情况、有无腹水、肝功能分级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门静脉宽度、有无内镜检查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条件回归模型进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影响止血成败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注:自由度均为1,回归系数默认值;OR>1为危险因素,OR<1为保护因素。
3 讨论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止血难度很大,病死率很高[5,6]。有学者认为从止血效果上看,各种止血方式有效率差异不大[7,8]。也有研究认为内镜比药物更能有效减少再出血风险,内镜联合药物可以提高止血成功率[9,10]。
本研究中,80例患者均采用药物联合内镜进行治疗,止血失败多集中在≤2h时段,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明显,而在≤2h时段未能止血成功,在其后止血过程中病死率较高。本研究这一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11,12,13]。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入院时收缩压、总胆红素、有无腹水、肝功能分级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门静脉宽度、有无内镜检查等为影响止血成败相关因素。除有内镜检查为保护因素外,其它各项因素均为危险因素,对止血成功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门静脉宽度、肝功能分级提升、有腹水、总胆红素升高、入院时收缩压≤90mm Hg、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血流经过胃冠状动脉直接回流入门静脉主干,与门静脉距离最近,受胸腔负压等因素影响,因此受到门静脉高压的直接影响最大,随着门静脉宽度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亦增加[14,15]。
急性肺静脉曲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男64例, 女44例, 食道癌12例、食管溃疡20例、胃癌8例、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急性黏膜病变15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试验组年龄22~57 (38.2±8.4) 岁;对照组年龄27~63 (41.2±9.7) 岁。两组均出现呕血、柏油样便等症状。两组年龄、病程、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 (如止血, 补充晶体液,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输血, 营养支持等) , 研究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应用内镜止血进行治疗。内镜治疗方法: (1) 内镜下如找到出血点或溃疡病灶, 则用8%去甲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多次冲洗并吸尽, 尽量使内镜下视野清晰、开阔。 (2) 如发现血凝块或面积较小的活动性出血点则在内镜下用黏膜注射针在溃疡病灶周围 (限于黏膜下层以上) 注射0.001%的肾上腺素 (10%Na Cl溶液) , 每次注射量不超过3.0ml, 直至出血停止、黏膜周围发白肿胀。 (3) 对于内镜下局部注射止血法不能有效止血的病灶, 则使用内镜下电凝止血法。在内镜下将用电极对出血病灶进行高频电凝, 电凝前用生理盐水喷洒病灶避免电凝时发生粘连。 (3) 对于应用内镜下电凝止血法仍不能有效止血的病灶, 则应用内镜金属钛夹夹闭止血法进行止血, 使用金属钛夹的个数依据病灶的长度及面积决定。夹闭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将创面冲洗干净。 (5) 内镜止血成功后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若无则可退镜。 (6) 术后嘱患者禁食, 给予抑酸、胃黏膜保护治疗。
1.3 观察指标[3]
1.3.1 止血有效标准
止血有效患者止血后5min内即停止出血, 止血无效患者进行止血后仍可见血液渗出。
1.3.2 再出血判定标准
(1) 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 肠鸣音亢进; (2) 虽经足量补充血容量, 周围循环衰竭现象未见改善; (3) 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继续下降; (4) 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尿素氮持续增高; (5) 经内镜复查发现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81.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850, P=0.0384) 。见表1。
2.2 两组再出血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术后再出血2例, 再出血率为3.7%;对照组发生术后再出血8例, 再出血率为14.8%。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9673, P=0.0464) 。见表2。
2.3 两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据统计,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0.05%~0.15%, 病死率约6.5%~10.2%。临床上常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来治疗该病[4]。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并使胃内p H值维持在6.0以上, 为血小板聚集提供了碱性环境促进了止血。但即便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止血但临床上依然有大约8%~10%的患者无法应用该药物止血[5]。
临床上, 对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仍无法有效止血的患者常应用内镜进行治疗。内镜止血是指在内镜下向出血病灶内直接注射药物或用其他物理方法进行止血。常用的内镜下止血方法有内镜下直接注射缩血管药物、喷洒药物、内镜下热凝固/冷冻止血、金属钛夹夹闭等。研究表明, 内镜下局部喷洒药物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率可达94.1%, 局部药物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可达92.3%, 金属钛夹夹闭止血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可达86.7%, 这三种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止血[6]。必要时, 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内镜下止血成功率。
本研究中, 我院对研究组应用内镜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有效率高达94.4%, 远远高于单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组, 且内镜治疗的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远远短于对照组。应用内镜治疗能够在早期发现出血部位以及出血的性质, 并及时对症进行止血, 降低了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及手术实施率。
我们发现, 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均有患者发生治疗后再出血的可能, 但内镜治疗组再出血率要远远低于单纯质子泵抑制剂组。研究表明, 对单纯使用内镜治疗者, 恶性肿瘤再次侵犯、低色素性贫血、支持治疗不足、无后续抑酸药物应用等因素均能导致再出血的发生[7]。我们分析, 应用内镜止血后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后进行持续性个性化干预护理 (如饮食护理、心理护理) 等能有效杜绝再出血的发生。内镜治疗后继续应质子泵抑制剂, 可以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并维持胃内p H值在6.0以上, 促进了溃疡面的愈合, 而碱性环境可以维持血栓的稳定性, 避免再通的发生。
综上所述, 应用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有效率高, 症状消失时间短, 再出血率低, 并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安全有效。消化内镜技术快速发展为微创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刚.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68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2014, 52 (26) :17-18.
[2]李红.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0) :2201-2202.
[3]侯义林.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34) :96-98.
[4]阮国永, 史薇, 姜英杰, 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 17 (6) :323-324.
[5]张晓春, 陈瑞红.63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5) :115-116.
[6]刘红云.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现状[J].医学综述, 2008, 14 (7) :1052-1053.
急性肺静脉曲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的124 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 例。 其诊断符合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3], 观察组中男37 例, 女25 例, 年龄 (39.8±13.1) 岁;对照组中男39 例, 女23 例, 年龄 (40.3±12.9) 岁。 纳入研究患者均为呕血、黑便而就诊于我院, 在发病24h之内通过内镜检查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排除血液病、代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疾病。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史及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资料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禁食、 吸氧、 补液、 维持血压稳定、预防发生感染、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对症治疗。 观察组应用泮托拉唑 (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214) 80mg快速静点, 后继续给予以8mg/h进行静脉滴注, 维持时间72h;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 (哈药集团三精加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88) 20mg进行静脉滴注, 6h/次, 维持时间72h。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不能应用其他的制酸剂、止血药、生长抑素及类似物。
1.3 疗效的评价标准[4]观察并记录患者呕血、便血量和次数、心率、血压及肠鸣音情况, 监测血常规变化情况。 出血停止的指标:在治疗后无呕血、黑便, 便隐血阴性, 心率、血压稳定, 听诊肠鸣音正常, 血红蛋白没有进行性下降, 经胃管抽吸没有血及咖啡样物质, 通过胃镜检查示出血已经停止。 疗效的判断标准:符合上述止血的标准为显效, 在治疗4d以后没有活动性出血;符合上述止血的标准为有效, 在治疗6d以后无活动性出血无效, 在治疗6d以后还有活动性出血为无效, 治疗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6.0 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其比较应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在治疗1w之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见附表。
2.2 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尿常规等未发生明显变化, 无恶心、皮疹、粒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较高, 其病因可为上消化系统肿瘤、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损伤及应激性溃疡等[5]。内镜进行止血具有疗效确切及迅速的优点, 仍作为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首选治疗方式, 但操作需要设备及较高经验, 而在内镜进行止血后, 仍会有部分患者出现再出血[6]。而药物治疗具有迅速、方便及较少受限制的优点, 仍作为止血治疗的基本处理方法。
胃内酸性环境不利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 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治疗出血, 一般胃p H值需维持在6.0 以上, 有助于稳定已经形成血栓, 从而加强在内镜治疗后临床疗效[7]。泮托拉唑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 在其进入机体后, 可以选择性对胃黏膜的壁细胞起作用, 通过抑制其H+-K+ATP酶活性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泮托拉唑的强效抑酸作用可以使胃腔内p H值较快升至并维持在6.0 以上。 胃酸分泌的减少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大意义, 胃腔内p H值的升高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胃蛋白酶原向胃蛋白酶的转化, 有利于维持形成血痂的稳定[8]。血小板的聚集需p H值>6.0 才可以达到止血作用, 而新形成凝血块在p H值<5.0 会被很快消化。 因此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起病24~2h, 需使胃腔p H值尽量大于6.0。泮托拉唑在减少胃酸分泌的同时也可对胃蛋白酶分泌及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更能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9]。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8.7%, 同时没有因止血药的使用而产生继发血栓及肝肾功能损害。
法莫替丁作为一种H2受体阻滞剂, 可以竞争性对组胺H2受体产生抑制作用, 明显抑制胃酸分泌, 同时也可以对胃蛋白酶分泌产生抑制[10]。 法莫替丁在静脉注射30min后血药浓度可以达到峰值, 其平均的半衰期为3~4h, 对胃酸的抑酸效应为70%~75%, 与泮托拉唑相比效果较低, 因其不能对餐后胃泌素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产生抑制, 胃腔p H值多小于6.0, 因此止血疗效不如泮托拉唑[11]。 由于H2受体拮抗剂对于降低再出血和病死率没有优势, 因此不主张常规应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综上所述, 泮托拉唑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较为安全且其疗效显著, 可以降低死亡率, 改善预后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止血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 观察组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有42例, 有效有13例, 其治疗的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患者显效21例, 有效21例, 治疗总有效率67.7%,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泮托拉唑可以快速提高胃内的p H值, 促进止血及溃疡的早期愈合, 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 降低其死亡率, 其临床效果好, 值得在临床推广。
急性肺静脉曲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 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 实验组有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18例, 患者年龄最小的19周岁, 最大的83周岁, 平均年龄为 (42.63±7.84) 周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14例, 患者年龄最小的16周岁, 最大的78周岁, 平均年龄为 (41.92±5.47) 周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且两组患者均无消化道溃疡病史, 入院时均未出现呕血、便血症状。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吸氧、补液、防感染、稳定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清除氧自由基等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泮托拉唑治疗, 取泮托拉唑注射液 (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H20050288) 40mg, 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 (浙江全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3020615) 100m L, 静脉滴注给药, 给药方式1次/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法莫替丁治疗, 取法莫替丁注射液 (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53218) 20mg, 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静脉滴注给药, 给药方式2次/d。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不使用其他制酸剂、止血剂等有关药物。
1.3 疗效评定
本组实验中,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治疗7d, 患者未出现呕血、便血症状, 且心率、血压稳定, 大便颜色和肠鸣音恢复正常, 胃管内不再有咖啡色液体, 血红蛋白水平不再下降, 隐血试验结果呈阴性, 即视为显效。治疗7d, 患者偶发呕血或者便血症状, 心率、血压基本稳定, 大便颜色和肠鸣音基本恢复正常, 胃管内不再有咖啡色液体, 血红蛋白水平未有明显下降, 隐血试验结果呈阴性, 即视为好转。治疗7d, 呕血、便血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 即视为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所有计数资料均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依据。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之后, 两组显患者的显效率比较:卡方=5.53, P<0.05;好转率比较:卡方=1.27, P>0.05;无效率和总有效率的比较结果相同:卡方=4.89, 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情况
经治疗,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粒细胞下降、皮疹等不良反应, 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3 讨论
临床上, 多数急性非静脉曲张患者都同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通常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升高, 交感神经过分亢进,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 患者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会明显增多, 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胃溃疡以及胃出血[1]。另一方面, 急性非静脉曲张患者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会大幅度上升, 致使胃黏膜严重缺血, 使中枢神经受到损伤, 导致患者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下降, 最终就会引起胃黏膜糜烂。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初期, 止血治疗相对比较容易, 但随着病情的发展, 胃蛋白酶的活性会持续增强, 进而就会引起胃黏膜凝血功能障碍, 使血小板很难在出血部位凝聚, 这时, 止血治疗会十分困难[2]。
泮托拉唑是一种新型的抗消化道溃疡药物, 能够有效的阻止胃酸分泌, 并且对其他药物的代谢没有影响。本组实验中, 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总有效率高达98%, 而且患者治疗后没有不良反应, 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可见, 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且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推广应用, 在此基础上, 广大医务人员还要继续探索有效的医疗手段, 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3,4]。
参考文献
[1]孙承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 :41-42.
[2]朱薇, 姜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J].中国临床医生, 2004, 32 (4) :7-9.
[3]张娟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 :174.
【急性肺静脉曲张】推荐阅读:
急性静脉血栓08-31
急性深静脉血栓06-07
食道静脉曲张09-15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07-21
下肢静脉曲张症06-29
下肢静脉曲张术09-20
精索静脉曲张术论文07-04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07-06
精索静脉曲张诊疗研究08-07
孕期如何预防静脉曲张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