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模式(精选11篇)
信息流模式 篇1
摘要:在社会、经济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医学信息素质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必备的一项能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因而,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医学信息人才来满足这种发展。笔者从医学素质内涵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当前医学信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医学信息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充实优化的教学内容及控制发展规模和速度对医学信息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在新时期加强医学信息素质教育是关键。
关键词:医学教育,信息教育
引言
医学信息人才的培养已经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社会、经济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信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相关人才的培养中,我们也有了新的要求。所谓的医学信息素质,是指医学信息人才能够有效地明了自身的医学信息需求,并据此需求对信息进行判断和组织,并利用信息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医学信息人才要想在信息社会的环境下适应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就应当提高对医学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并能主动识别出潜在信息,对繁芜丛杂的信息能够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检索获取的信息的价值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够随时运用于医疗卫生事业中来。
1 医学信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科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专业教育
作为一门需求日益增多的学科,医学信息专业需要成熟的理论和思想来指导,当前这一需求在我国迟迟无法得到满足。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信息学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早已在医学教育、医疗实践和医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的医学信息学虽然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限于在学科理论方面,作为医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3者交叉的年轻学科,本学科依旧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主要是因为本学科在国内整个医学教育界和信息情报界的学术影响有限,学术创建更是不多,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上下徘徊的状态。
1.2 招生规模超常
随着高校扩招的幅度增大,开办医学信息专业的高校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同时,我们的医学信息专业的招生规模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呈现出典型的超常式发展而非必须渐进式发展。教学规模是决定和影响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基础前提,招生规模扩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提升,这也正是我们必须正视而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教学内容陈旧,实践学时不足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大部分的医学院校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了针对医学信息专业需求的课程与内容。但是陈旧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模式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导致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难以有效地符合当前社会的用人需求。在当下的医学信息教育中,在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却对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极为忽视。
2 加强医学信息专业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 转变观念,重视医学信息素质的培养
面对当下信息时代及医学发展的挑战,医学院必须开始高度重视医学信息专业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体的做法是,将医学生的信息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要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和实践实习等环节来强化信息素质的培养。在硬件上,要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建设投入,建立起方便学生快速运用的计算机网络,尽可能地提供可查询的生物医学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另外将高校、医院等资源整合,再通过与信息服务商联合所形成的优势互补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医学院在医学信息专业素质教育上资金不足的矛盾。
2.2 在不断强化和培养医学生医学信息素质的同时,加强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
当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和专业水平教育的重要性并重。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医学伦理道德教育正在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医学信息道德的教育作为医学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问题上,医学院校及医院等机构的信息系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应有的教育职能,在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使培养出来的医学信息人才,不但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更有优良的道德素质。
3 结语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医学信息的专业人才需求已经日渐增多,而面对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医学信息素质教育则是缓解人才数多质低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猛,江丹立.关于医学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医学信息,2009,22(1):101~102
[2]王伟.我国医学信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12):1~5
[3]余恩琳.医学生信息素质内涵构建研究[J].医学教育新思维,2009,30(1):72
教育的信息模式语言 篇2
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从我这个理工男的可视化角度来看,卫人仅仅用28个字,就从光学意义上的7个维度将美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联想到细微三维全景扫描的美女图。
1939年A. Gershun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光场理论,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另外两个科学家E. H. Adelson和 J. R. Bergen发展成为全光函数,包含任意一点的位置(x, y, z),任意方向(极坐标中的Θ, Φ),波长(λ)和时间(t),也就是7维信息理论——X、Y、Z、时间、色彩、转角、仰角,简单地说就是光场描述空间中任意一点向任意方向的光线强度。那么,用光场理论来分析卫人撰写的美女庄姜,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首诗包含全部的要素:美人的形状和仪态的三维及微妙色彩差别的身体发肤,最后两句又将全景的美女展现给大家,并通过对眼神及身体姿态的描写,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将观众的视角转换为美女视角的清凉世界。如果诸位对信息科技有兴趣,一定就会在美女庄姜做万福动作时,想象到全息照相机在无人驾驶飞机的承载下飞快地上升。从光场理论的实践来说,这首诗是实实在在的7个纬度的全景扫描。
我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讲授过十年的商业史,并认同中国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之间,存在辉煌的玉器时代。今天我们有非常多的王字旁汉字,每一个都是一种玉,且高达317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317种玉戴在人们不同的地方,并辅助以不同的动作和形态,会有多少种组合?而这些组合,又如何用文字描述?可惜那个时候没有照相机,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带玉鸣鸾的王者,在千万粉丝的拥簇下与天地通灵,且不用一个语言和文字的预案,就完成一个又一个盛大的宗教盛典!
这种可视化的场景,人类并没有完全丧失。2015年12月31日,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乐队在上海音乐厅进行演出。指挥者能够用简单的表情和手势指挥数十位乐团队员和谐奏曲,并调动数千观众的掌声,而这一切,观众根本没有任何预案,甚至不懂音乐。
在此前后,我发现我很小的女儿从国外回来,走进游乐场同年龄段的孩子中间,两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虽然没有语言,但几十个孩子已形成团队,有着丰富的情感交流,玩得很开心。的确,儿童仍保留着比成年人更多的可视化的天赋,如果换为成年男女,我想除了发生爱情,其他的天赋都损失殆尽了吧。
人类文明的进步,远远快于人类基因的进步。人类少年时代,还有着很多可视化的信息模式语言。为此,加州大学环境艺术中心创始人亚历山大进行了一生的研究。得益于父母都是考古学家,亚历山大一直在研究建筑形状、形态、装潢、环境对于人认知的影响。《建筑模式语言》提供了253个描述城镇、邻里、住宅、花园、房间及西部构造的模式,这些“会说话”的建筑模式对人的影响,远远超过语言和文字的解释。亚历山大说:“我们深信无疑,模式语言要比一本手册、一位教师或另一种可能的模式语言略胜一筹。这里的许多模式看来在今天和以后的500年间将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成为富有人情味的行动的一部分。”亚历山大从模式语言出发,将大学建筑定义为“像市场一样开放的大学”,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很超前?
人类的思维,在过去的3000年,受制于文字这个载体,需要转换成语言再转换成文字,文字的载体再通过眼睛解码,在不同人的大脑中传递。然而,不同的大脑,由于建构不同,见过的东西不同,同样的文字被理解后就会形成偏差。更加重要的是,文字传承了核心思维方式的同时,筛掉了文字无法表达的通灵的东西。
在过去十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将实验室的科学,少用文字转码,多采用光场理论直接传输,这样会使学生的理解更加直接,传输的偏差也会降低。
例如,创客空间的开始,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非常多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其办公桌都是很“乱”的,与此类似,创客空间也是很“乱”的。那么,我就从整齐是怎么来的开始研究,我发现,所谓整齐,就是要求信息分层传输,或者说要求信息的可视化垄断。在等级社会,信息的垄断和可视化垄断,是权力的必然要求。然而,创造社会和创新社会,却要求信息通达、快速检索,那么信息的扁平化就是关键,而桌子乱不乱,是和桌子的主人的视觉收集模式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在软件开发和网站开发中经常讲到的“能点一下鼠标,尽量不要点两下”的体验要求。然而,问题在于,乱并不是信息扁平化,企业家的“乱”、创客中心的“乱”,是和主体搜索模式和视觉模式优化的结果,不是简单的“乱”能够形容的。
从创客空间开始,我们又可以研究大小课模式。上海复旦大学的史带楼,每一层的空间都由一个很大的报告厅和周边非常多的小研讨室构成,再加上非常好的茶水间以及配备精良的卫生间。这些,用建筑模式语言来说,是适应EMBA现代化信息和人性管理的模式语言,是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信息传递模式所要求的。另外,很多学校现在开始先有校长,再有校园,教育地产的概念逐渐被认可,而其最重要的也是教育信息模式语言。
信息流模式 篇3
器材保障供应链信息流对器材保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通过信息对器材保障决策的影响, 使指挥人员作出不同的决策和行动, 提高器材保障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保障的准确性;其次, 通过信息对保障体系的调控作用, 提高器材保障的效能。通过加强对信息的可控性和精确性, 能够增强器材采购、储备和运输的计划性, 提高器材保障的预测性, 以及对器材保障过程的优化控制和调度。最后, 通过对保障全信息的实时共享, 达到整合器材保障供应链的运行环节, 优化器材保障系统的业务流程, 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因此, 需要通过强化器材保障供应链信息流的集成并设计可行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和传输速度, 提高各种器材保障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的可得性、及时性、准确性、透明性和一致性。
运作模式
由于传统的器材保障供应链信息流是由生产工厂、战略仓库、战役仓库、队属仓库到基层部队形成的一种直链式信息流运作模式, 即信息交换主要发生在相邻的节点上, 逐级传递需求和供应信息。这种链式的信息流模式, 虽然能够在相邻的节点间传递信息, 但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 例如:信息滞后严重, 各节点反应不同步, 信息传递效率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受影响, 出现“牛鞭效应”;非相邻节点间的信息沟通难以进行, 整体协调性差等等。
基于协调决策中心的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 (如图1) 是一种与传统信息流模式完全不同的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协调决策中心统一协调器材需求信息在各级器材保障部门之间的实时共享, 形成网络状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 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直链式串行流程模式的不足, 适应了发展的需要, 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器材供应链信息流的主要运作模式。
协调决策中心通过高速信息网络对器材保障供应链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协调控制, 实施应急器材保障的指挥调度。同时, 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确保为合适的部队提供合适的器材, 不出现个人意志决定保障对象的现象。协调决策中心履行器材保障信息中心和协调中心的职能, 并承担器材的筹措及供应任务, 其具体职责为:一是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器材信息共享, 确保保障需求信息和保障资源的透明;二是适时了解下级保障部门和作战部 (分) 队器材的消耗情况, 及时、准确地预测器材需求, 适时调整各级保障资源配置, 实现对器材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调度, 提高器材保障效率;三是部队器材供应部门通过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传递的需求信息, 主动将部队需要的器材运输到需要的地点, 有效增强器材供应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优点
基于协调决策中心的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实现供应链上所有节点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这些信息都是反映供应链内外实际状况的原始信息, 克服了因信息的逐级传递造成的“牛鞭效应”;
二是当供应链局部节点出现意外或保障需求发生变化时, 信息的实时共享保证这种信息可被瞬间传递到整个供应链, 使各节点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并同步做出反应, 提高了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是协调决策中心为所有节点提供了一个信息交互的场所。该中心的建立可以使这些在物理上处于分散的节点, 共同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决策。这样就使供应链由原先的分散决策的分散系统转变为一个集中决策的集中系统, 从而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能力;
四是协调决策中心是独立于供应链外的一个节点, 它不受供应链中某一具体节点的控制, 也不受节点间利益冲突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能够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流运行的稳定性;
五是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有效增强了供应链的开放性和伸缩性。通过高速信息通道建立与供应链的物理连接可以针对外部环境和任务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
六是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协调决策中心可以为器材保障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提供需要的信息, 各节点根据所得到的信息, 调整自己的计划安排, 从而使得器材保障供应链能够更好地保持自身的平稳运行。
构建信息集成平台
器材保障供应链的信息集成平台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对器材保障所涉及的各实体内部信息系统以及连接这些信息系统的通信网络进行综合集成和整合, 建立起集成化的信息平台, 把处于供应链上的生产厂家、各级仓库与基层部队直接相关的器材保障信息资源连接起来, 实现器材保障供应链上各个业务环节信息孤岛的互联互通, 从而实现从基层部队到总部机关器材保障供应链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全程可视化, 并可为制定器材保障计划提供辅助决策功能。器材保障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两个功能模块, 如图2所示。
在信息管理功能模块中,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存储、数据分析处理和供需信息发布等子模块。其中, 信息收集存储子模块通过适时掌握各级部队需求、各级仓库库存情况和消耗情况以及生产工厂的生产情况, 为计划、控制和调度器材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分析处理主要实现对器材保障供应链各个环节信息系统中数据库数据的分析、管理和在一定权限条件下的交换共享功能;供需信息发布在总部机关统一协调下实时发布器材需求信息和工厂信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篇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这门课的教材、教法研究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很不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加以应用,将有助于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
一、知识教学
具体操作方法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2、呈现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
3、讲解示范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操作演示基础技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讲解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具体过程,一般可以边讲边操作,使用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示范动作要慢,让学生看得清,也可以先讲解再示范。讲解操作的内容可一步完成,也可以分步完成。
讲解示范,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要细讲细演,最好做成课件,或者分步演示,或者重复演示,使之由难变易。
学生看完教师的讲解示范后,就会产生试一试的欲望,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始操作。
4、分层练习、内化知识
练习是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同步、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二、技能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技能的传授应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一—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任务驱动”中,任务的提出非常重要。任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即“创造性”任务,这种任务如制作一张贺卡、设计并制作一份板报、上网查询资料并整理、打印、制作网页等等。这种任务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应用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另一种任务是小任务,即“试一试”。如“试一试,把文件夹中我们的作业删掉,可以有几种方法?”“试一试,要给房子画一个三角形屋顶,应该在绘图工具中使用哪个按钮?”这种任务一般是结合信息技术学习内容而设置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和尝试性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某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具体应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1、激趣导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动作。如,教学“传情贺卡”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做用数字1-10组成节日游戏,问学生什么时候送贺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都想制作一幅精美的贺卡送给自己最尊敬的人,这样导课基本算可以了。
2、展示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展示当堂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令学生去奋发学习。
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应当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以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为主,把目标确定在学生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应以技能学习为主,同时要注意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表述目标时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洁、通俗,使学生易记、易领会、易操作。
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由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多少等情况灵活选择。条件匀许可用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展示,由教师向学生宣读;也可以边讲解边投影在大屏上;由教师直接用语言向学生说明等等。
3、信息处理
对于学生要掌握的信息技能的学习可以分成两种方式,一种学生可以通过看书、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第二种学生通过第一种方式难以把握的信息技能,可以采用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老师都是一个引导,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可请些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操练。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了便于学生协作学习,可根据学生操作技能搭配分组,小组内学生之间就近落座,以便于切磋协商、互相帮助,互相带动,共同提高。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帮助“对子”,促使本小组无掉队学生,全部达标。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可以分别指导各个小组的实践活动,倾听学生询问,解答他们的疑难,或者发现典型,使其带动全组;也可以指导单个学生,特别是不断地关注后进者。学生课上的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和家庭中,使学生的上机时间大大超过课时量的70%,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技能,提高技能并进行创新学习。
5、课堂检测评价
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检测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要。
检测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检测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检测评价的目的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摸清达标率,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从理论上再讲解,重点再示范;展开讨论,同学帮教;进行自我纠正;进行全员强化训练等。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技能,全员达标。
6、拓展延伸
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己任的意识,要善于挖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因素,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想像和发散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勤思、善思、敢想、敢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经过检测评价环节,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技能。如果这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更有利于达到培养学生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在拓展延伸环节结束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或继续实践练习、或预览下一节的内容,环环紧扣的一堂课就此结束。
三、应用教学
1、确定主题
主题的确定可使学生了解学习的任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确定主题时,应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信息技术学科和课程整合的特点。
2、分配任务
指导学生分组,小组讨论,研究任务主题内容,确定目标、小组分工。
分组时应依据教材内容、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
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二项,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
3、作品制作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等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研究任务主题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依据所确定的学习主题和安排的任务,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活动的本身要求小组各成员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小组的任务和有关的作品。
4、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小组应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通过交流能分享本组或他人劳动成果的喜悦,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5、作品评价
引入评介机制可以激励优秀作品,增强竞争意识。
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支持和帮助,使之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学生创新意识能力;
6、任务延伸
通过交流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报告或作品进行反思、总结,指导学生对本组的报告或作品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心。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灵活机动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学习式、协作学习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但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利弊众说纷纭,关键是教师如何将弊转化为利,发挥它的优势作用,也应因“课”制宜地调整安排各教学环节,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篇5
一、模式的内容
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讨和探索,逐步建立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一般步骤是这样的:情境引入、揭示学习任务或目标、合作探究、小组汇报和教师小结、提高或巩固练习、展示评价和总结。
情境引入是备课组通过讨论而选取的与我们的生活相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素材,或者直接展示相关作品,创设学习情境。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提示具体的学习任务。有时,情境引入适当,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甚至会主动提出学习任务来。
在合作探究阶段,学习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去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备课时在这个环节上花费时间最多,我们要组织好学习资源,通过网页文本和图像、屏幕录像等方式方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帮助系统。
小组汇报和教师小结环节是让小组成员汇报学习成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教师通过小结评价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具体问题解决后总结一般规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或巩固练习环节是通过设计总结技巧、积累经验的讨论题或作品题,进行综合训练,从而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方法的总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展示评价和总结环节是对学生的观点和作品进行展示,互评互议,理清脉络,提示规律,提高学生鉴赏、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让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升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模式的运用和发展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这个模式是信息技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也逐渐熟悉和适应了这种模式,并很快形成了习惯。但要灵活运用这种模式成就高效课堂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是信息技术课拥有特别的高科技支撑的教学环境,从2004年起我校信息技术课就全部在联结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这种高投入高技术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性,用好信息技术。我们经常关注最新最前沿的应用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进一步强化这种模式。比如,当我们得知,Moodle(“魔灯”)是目前世界上开放源代码、功能强大且免费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应用的信息技术平台,马上下载并尝试把它的应用覆盖到这一模式的各个过程,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是在应用这个模式时,有一些环节可能要特别引起注意。情境引入由备课组集体讨论就很有价值,因为每个教师的经历见识和理解各有不同,究竟应该创设什么情境或者有哪些情境在本节课最有价值,必须经过几分钟的讨论才能达成一致。另外,情境引入最容易引出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情感的养成和伦理道德修养。
再比如,每节课学习任务的设置至关重要,它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课程和学情的基础上做到精心准备才能实现,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有的学习任务可能是承接上一堂课的任务,有的任务可能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半成品”等等。在任务交待清楚以后,很多教师总是不太放心,在学生进行合作或自我探究时还是反复强调,学生会产生究竟是听教师的话还是着手去完成任务的疑问。这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进行合作探究。当然,各个环节也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需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智慧和教育直觉。
另外,在运用这一模式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评价与反馈,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要在每个环节认真关注学生,及时表扬。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别较大,通过小组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促进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学间的相互鼓励和相互支持是合作探究成功的关键。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并不能应用到全部的信息技术课中,也不是只要用上这一模式就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课堂毕竟不是工厂,工厂是以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要领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而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依靠教师长年的综合积累,是师生互动的精彩!
三、模式的愿景与价值
笔者曾组织了一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网络讨论,讨论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开设高中信息技术课”。因为有些高中开设这门课程的随意性比较大,或者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这门课不够重视。所以,开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建设这门课程,是每一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能不能思考这个问题本身也说明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怎样。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关注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等,其实它们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该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学应该承担怎样的职责和使命。这是教育和教学的愿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拥有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应该比普通教师能够发挥更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应考虑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潜能,反思有哪些因素限制了我们的发挥,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反思对这一资源利用率究竟如何。
但是,在一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都会身兼数职,电教、后勤或者教务等等,常常被事务缠身,精力不能专注到课堂,加上没有多大的升学压力,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许多教师上课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下技术表演,学生学习就是重复教师的操作,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如果能运用好我们这种较为固化的模式,就能有效避免课堂的随意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简单机械地模仿,并且能够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内部认知过程、操作过程和相关能力与素养的养成。
信息技术课堂有自己独特的信结构和功能,而且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教师在固化的教学模式引导下,能快速掌握课堂的基本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就能深入探索教学的技巧和规律,减少盲目摸索、尝试错误的时间和精力。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探索学科统一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而对这些模式的透彻理解和创新运用就会成高效课堂的根本原因。我们正是在探索这种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理解,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使命,并试图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寻求素质教育新的突破口,让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大餐。
信息流模式 篇6
一、以任务为主线, 把握整体设计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 因此,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设计信息技术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技能。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 不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而推销任务, 而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接受任务。比如在讲解文本框的学习中, 联系近阶段学生比较喜欢看阿衰漫画, 我就事先在WORD中插入阿衰的漫画, 但是没有配上合适的文字, 我和同学说, 老师也喜欢看阿衰漫画, 它可以缓解我们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压力。今天老师还带来了阿衰, 但是只有一些图画, 老师想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语言才能, 创造一幅属于我们自己的漫画,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学生一听, 觉得文配画很有趣, 都希望自己能完成这一任务,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文字与图案经常出现不对应的状况, 此时, 教师再将任务进行分解, 提出文本框的概念, 并将任务进行分割, 进一步改变我们黑白状态, 而是配上丰富的色彩, 让我们的漫画更漂亮、更美观。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学生紧紧围绕“任务”这条主线, 逐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了文字也是可以四处移动的, 为以后的电子小报的制作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 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 要从大局出发, 整体设计任务, 从而使每一个任务的目标一致, 避免任务凌乱甚至无效的现象。
二、以自主———合作为载体, 追求平衡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由于各种原因, 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存在不同的差异, 有的同学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多一点, 有的同学对操作比较熟练点,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实际状况, 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选用适当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收到闻一知十, 举一反三的效果, 最终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例如, 学生在初步接触到PPT软件时, 我把PPT比喻成WORD的兄弟, 既为兄弟, 就有相似点及不同点, 我把认识他们兄弟俩的任务交给学生了,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理地进行分组, 让小组成员采用以自学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其次, 结合组间、组内竞赛的方式, 评选出小组内有功之臣,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位成员都能在自己各自的领域中发挥自身特长, 为自己的小组贡献自身力量, 从而让每位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 提高了他们的自学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这一活动过程中,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自由地进行选择学习内容,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了自己的长处,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再进行合作学习, 让学生的思想火花不断地“碰撞”“互动”和“交流”, 这样的学习能使学生既增长知识, 又发展了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发现精神。但是采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时, 要把握好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和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提升自我。
三、以评价为手段, 提升信息素养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对话的乐园。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首先展示优秀作品, 体会其优点, 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还可以进行学生电子作品展览会, 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评价的参与者也可以有教师评、自己评、学生评等。在这里我觉得学生参与评价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必需的。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 可以从学生的描述中看到学生发现问题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 从而让评价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催化剂。
总之, 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应当成为我们教师每节课都要研究的课题。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就应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反思, 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科学、更合理。
信息流模式 篇7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的就业现状不是特别乐观, 虽然市场的需求量较大, 但是学生的技能与经验的不扎实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率不断下滑, 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不强。由于企业对从事信息管理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教师要想提高这个专业学生学习的竞争力, 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就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技能与本领, 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 只有理论基础, 没有实践经验与技能, 就如纸上谈兵, 没有任何的教学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必须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只有不断的培养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本领, 才能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管理学, 经济学,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经济学等科目, 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这些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在生活中的不断实践。通过结合计算机工具的合理使用, 培养学生开发软件, 制作更实用的信息系统, 便于人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一) 模拟演习模式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演习的培养模式, 使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不断的得到锻炼, 展示提高自己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 首先教师要传授学生们知识的要领, 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模拟演习, 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 让学生们演习在饭店、宾馆、旅游等活动中的管理工作。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们演习在饭店中的某一个情景, 要求学生们扮演管理者及顾客, 学生们尽情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用合适的、委婉的方法处理着顾客提出的要求, 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 更好的解决问题, 最后, 教师通过仔细认真的欣赏与观看, 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与支持。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管理,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模式,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现场发挥能力、表演能力, 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 任务驱动模式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尽头, 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潜力, 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给予学生适当的任务, 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适当的压力, 将其变成动力,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讲授过学习的基础知识的时候, 给学生们设置一些任务, 让学生们自己根据教师的任务, 发挥出自己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们对书店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置和分析, 学生们需要考虑设置登录的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退出系统, 销售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及查询系统。最后, 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任务成果,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们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与支持, 可以给学生更好的指导意见。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模式, 使学生们更好的扬长补短,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实践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 有效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效果。
(三) 企业实习模式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学校可以联合企业, 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常见的、实用的教学模式, 学校为学生联系合适的企业, 给学生们实践锻炼的机会, 使学生们感受企业的环境与实际工作的氛围, 提高学生们的实践经验, 更好的学习实践方法, 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们到企业后, 会结合自己的能力, 接受新的工作任务, 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压力有所变化。例如学生在企业单位或公司接受了工作, 学生首先要对工作的性质进行了解, 在针对工作的内容进行掌握, 他们会发现在企业中遇到的问题与学校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有所区别, 并会更好的去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和探讨, 更好的进行分析, 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操作。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 使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到企业与学校的不同, 更好的用自己的本领占有一席之地, 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将自己未来生活变得更佳精彩。
四、结语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中, 通过教师在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 使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结合在一起, 更好的领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知识的内涵, 更好的用自己的技能本领去解决企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总而言之, 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出发,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结合了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 使学生更好的具有一技之长, 利用自己的特长, 找到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 并在自己的学习领域上打造一片自己的天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 各个企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个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有刚, 胡笑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信息流模式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运而生。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目录将原先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整合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以下称“信管”专业) , 归属于管理门类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列为二级学科。从学科特点来看, 该学科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 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同。例如, 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侧重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又如, 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侧重于情报学和信息学;再如, 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侧重于经济管理。
尽管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相同, 但都属于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课程的整合。目前, 信管专业尚未形成统一的专业人才价值认同, 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也没有统一化。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专业名称已经由五个专业融合成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但师资队伍和培养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跟市场需要和专业背景之间尚存在差距, 课程设置上的针对性也较差。
培养目标是靠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设计作为支撑点的。经调查, 信管专业的课程由不同学科中的课程组成, 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内容方面, 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 表现为什么课程都学, 而结果是什么课程都没有学会。二是就业竞争力方面, 学生无一技之长, 专业特色不明显, 表现为经济理论与管理能力上不如经济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计算机实力上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体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2.1 就业困难。
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大多没有掌握一技之长, 学生普遍觉得自己的竞争力不够强, 未能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 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凸显自己的特点, 其结果为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困难, 就业率低。
2.2 课程针对性较差。
基于适应企业需要,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采用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课程设置, 但这些课程并没有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而是多门不同专业课程的简单堆积, 课程之间的知识缺少融合性。
2.3 教师队伍不合理。
信管专业的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专业不对口。担任“信息技术”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计算机专业, 担任“管理知识”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于经济管理专业, 多数教师缺乏的是讲授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有些老师更是多年采用同一教材, 教学手段单一, 对新知识没有做到及时的更新, 造成学生未能掌握到最新的知识, 与社会脱节。
2.4 实验和实践环节薄弱。
对于信管专业来说, 实验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有些以工科为主的学校, 学科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存在重理轻文的思想, 对文科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实验教学方面普遍存在实验设备配备不足, 无法正常的完成实验项目, 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教学效果和目的, 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够。
因此, 如何培养信管专业的学生, 使之能学有所长?能否针对某些学生的特点, 以一些老师的专长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进行培养?有没有新的培养模式能改善现有的模式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以上这些问题, 应该引起学术界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注和进一步探索, 本文将在第三部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思和研究。通过本项目的研究, 结合河南科技大学信管专业的建设情况,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力求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进而推动信管专业建设的进程, 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为了使学生既具有“通才”的全面性, 又具有“专才”的一技之长, 在培养模式上引入了分支模式培养的理念。为实现分支培养模式的正规化、模式化、深入化, 需在专业中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向, 这也是实现分支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培养方向的设计上, 应从两个角度进行考虑:
3.1 设置依据。
如何既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长, 又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终应为社会服务, 因而在设置培养方向时, 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为社会服务。但是, 如果脱离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过分地强调社会取向, 这不仅会造成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五花八门, 甚至不伦不类, 从而给高校教育、招生工作和分配过程带来混乱, 引起不良的社会后果, 而且会重蹈“务实求用”的老路。因此, 在具体实施时, 必须全面考虑, 综合兼顾。向用人单位、该专业的毕业生、该专业的在校生进行调查, 听取他们对设立培养方向的意见和建议。
3.2 设计角度。
可以从技术、功能职能、项目进度、系统平台、开发平台等角度来考虑培养方向的设计。按技术标准可设立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信息资源管理等分支;按功能职能标准可设立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分支;按项目进度标准可设立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和管理等分支;按系统平台标准可设立Windows、Unix等分支;按开发开台可设立Java、.Net等分支。
从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 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分解, 以此作为设计培养方向的依据。根据不同的学校, 分支培养模式可以通过课程教学、科研项目、实践环节等多种途径进行具体的实施。
在课程教学方面, 可以通过设计多个方向的选修课来实现分支培养模式。在高年级中将课程进行分类, 由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作为主攻方向, 进行深入学习, 精通该领域的主干课程。在科研项目方面, 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小组, 完成项目或者撰写论文, 让学生有机会参加项目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切实掌握“一技之长”。在实践环节, 从课程角度多增加实验课时, 以及与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习环节, 最好采用校企联合, 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企业、接触社会的机会。在整个实践环节中, 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过程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使自己在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通过上述各种不同的途径, 分支教学模式得以发展, 不仅适应了专业自身的建设, 也迎合了社会的需求。
4 总结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研究课题, 本文提出的分支培养模式是一个较新的理念, 可以在今后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中尝试实施。在不久的将来, 希望通过改革后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能够展现其专业特色, 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摘要:研究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了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了“分支培养”的理念, 并对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培养模式,分支培养
参考文献
[1]苏术锋.本科二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0 (5) :79-81.
[2]张伟, 李丹, 戚桂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情报科学, 2006, 24 (8) :1263-1268.
信息流模式 篇9
1 信息时代中电子文件的内涵和特点
1.1 电子文件的内涵。
电子文件是对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的一种方式, 电子文件是指计算机对档案进行处理和储存的一个方式, 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进行记录文件中的信息。世界档案管理协会对于电子文件进行了定义:电子文件是以代码的方式进行记录, 通过磁盘或者穿孔带对档案进行整理和储存, 使计算机中处理档案的格式符合美国处理文件的格式。
1.2 信息时代中电子文件所存在的特点。
1.2.1电子文件对于信息具有不可识别的特点。电子文件在对档案进行记录时, 一般记录的形式以符号代替, 人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进行识别, 需要用技术进行解码和分析, 可是传统纸质文件中的信息是直接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记录, 可供人们直接进行阅读。1.2.2信息具有动态的特点。电子文件和传统的纸质档案中有着相同的物理特性, 但是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即阅读和记录的形式不同, 储存信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信息媒体记录下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存在一定差异, 它是根据逻辑的形式建立起来的, 用键盘进行存储、修改和记录的操作, 按照不同需要完成不同的表述, 形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1.2.3信息具有可控性和容易丢失的特点。电子文件相比纸质文件, 直接运用计算机对文件档案进行处理和修改, 一是为了创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使档案的整理和分类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二是由于电子文件极易发生删减、丢失甚至损毁的状况, 所以文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低于纸质文件。
2 信息媒体时代对传统档案信息管理带来的挑战
2.1 社会环境给传统档案带来的挑战。
档案信息管理最开始是为了查阅者提供档案资料, 经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 使宝贵的资料得以保存, 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纸质档案不被损坏作为保护重点, 纸质的保存方法成为了信息化时代中的缺点, 管理者除了保护资料之外, 还要尽量使资料的保密性得到保证, 所以很少有人能接触到这些资料。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有不足, 但是对于资料的保护是很有益的。随着信息化的时代出现, 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对档案进行管理, 这些档案会帮助人们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但是又要保证信息的秘密性, 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需要将信息化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之中, 利用网络的方式进行档案的整理和对归档, 更好的适应时代变化。在信息化时代中更注重的是档案的分享和传递, 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这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不相符, 在档案管理中将信息化加入进来, 可以大大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2.2 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人们对于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信息化的应用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快捷, 信息化的普及也逐渐应用到社会的服务领域, 社会服务促进档案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创新, 服务信息化可以使用户从被动的地位上升到主动的位置, 建立信息化的服务之后, 可以直接要求服务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 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用户处于被动的位置, 将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相结合之后, 就可以使用户在网上直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由于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使人们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并不会满足人们对于资料的需求, 并且传统的管理方式使服务的质量受到影响, 为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3 信息化管理档案方式的出现。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使电子档案应运而生。从信息化的服务层面来看, 电子化管理模式对档案管理的创新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为档案管理从传统模式转入信息化模式起到了推动作用。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第一, 将传统模式转化为媒体服务, 将电子档案中单一的方式转化为媒体发布, 第二是传统的定期模式转为随时模式, 建立了档案之后, 客户可以不定时的在电子档案中进行查找资料, 第三, 可以将专业的服务和休闲服务结合在一起, 不管是方案的对象还是查找者所要查找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
3 进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3.1 使思维方式得到转化和更新。
电子档案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很多人却将这种方法只是作为档案管理的辅助措施, 这样会在不久之后, 使档案管理面临危机, 电子档案的重要性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来进行建立, 并且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之上, 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这样才可以时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
3.2 档案管理应依赖科学技术解决档案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事例证明:计算机的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基本上的解决, 最为有效的办法是从系统编辑和工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解决, 使档案管理在技术上得到保障, 实施的方法有:一是对电子档案进行物理方面的保护。第一, 注意防磁, 因为电子档案的空间中存在着很多磁场, 应使录磁介质和磁铁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二, 使环境的温度得到控制, 最为适宜的温度是18摄氏度, 而适合的湿度是百分之四十, 第三是防止机械受到损伤。二是建立一套有效的防灾措施。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档案的备份机制, 备份机制可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进行备份之后就可以避免物理故障的发生, 将软件技术和人工的方式相结合, 有效的解决因操作产生的问题, 使电子档案形成多层防护模式。三是可以加强保密措施来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四是增加密码的保密性管理。密码是信息技术中保密的常用方法, 这一方式尤为重要。
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将挑战和影响作为全面完善档案管理的动力, 这就使信息时代中的档案工作成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提高电子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利用信息技术, 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聂云霞.论档案信息服务均等化——以公共档案馆为视角[J].档案学通讯, 2011 (1) .
[2]郑加辉.浅析新形势下电大开放教育档案管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共存并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2) .
[3]陈淑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院系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探索[J].龙岩学院学报, 2009 (6) .
[4]王丽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12) .
信息流模式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c)-0161-01
1 教学模式的概述
由于中小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发展和国外教学模式理论的引进,教学模式在国内备受关注。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使各种教学活动单元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动态性过程。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
1.1 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一接受”模式,其基本教学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知识一巩固运用一检查评价。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和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而学生在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1.2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特征,并涉及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资源为核心,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培养信息化人才为目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为其保障。
2 信息化教学式的优势
2.1 有利于创设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情境
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了课堂信息的来源,诸如文字、图形、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使得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有利于因材施教。诸如文字、图形、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信息化教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展现知识的内容,适合不同学习者得要求。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逐步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能力。
(2)有利于形成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形式。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使得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自如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并目,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技术的诸多特性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例如,互联网(Internet)拥有丰富的信息資源,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成为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和“会学”的能力,并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基础为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其中,营造理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意义建构”即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动、自觉完成。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掌握学习的技能,培养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终身学习,才是教学目标的核心所在。
信息化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拥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理念赋予了更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过程由以“传授知识、掌握技能”为中心转移为以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第二,教学过程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通过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第三,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由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理解为E的课程,转变为一利,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教学资源为主的课程。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完善自身教学能力,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来促进与改善教学工作,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完成教学计划,控制教学活动,完成教学评价。
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过滤不良信息的干扰;如何创造性的、发现式学习,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如何与他人协作学习,在主动性与灵活性大大增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与他人良好的协作关系可以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对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结语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盈利模式 篇11
天源物流公司的发展一直离不开临沂市政府的大力扶持。由政府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 选择合适的开发商, 对天源国际物流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同时临沂市政府对天源物流园区设定了管理委员会, 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物流公司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临沂市物流采购联合协会也坐落于我园区。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提供优惠的服务管理和低廉的土地价格, 吸引了大批的新老天源顾客的入区开展业务, 还可以向管理委员会租赁库房、堆场等基础设施。一方面通过园区的土地增值, 各个运营商从中受益, 通过园区一条龙服务, 获得相应的收入。另一方面与临沂师范学院联合开展物流服务专业, 在信息收集、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方面给园区提供配套服务。
在临沂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 天源物流园区享受了优惠政策, 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给以支持。征用土地上物流用地低于本地区的商业用地价格, 金融部门设有专项的物流园区信贷服务。在人力支援和后备人才储备, 临沂师范学院给以大力的配合, 与我公司开展合作, 定期的培养专业需要的物流人才, 为我园区的发展实时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 加强了园区一体化、信息化建设, 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电子化监控、数据的多次使用和信息共享。
天源园区提供了全方位的功能服务, 园区建立大型智能停车场, 小型车和大型车分开停放。采用不同的收费机制对停车区间进行区域划分, 在停车入场口处使用LED显示牌提醒司机空车位的方位, 方便司机停车, 大大增加了停车场的使用频率。物流园区内, 在中转集并方面, 对中转货物进行拆、拼, 改变了只能正箱进出的情况, 实现了对货物的综合处理以货物的零担、分拨、配送等业务的连动。在配送货物和信息发送方面, 公司通过集中采购为每一个客户免费提供小屏幕, 客户信息的发布与信息交易大厅的大屏幕数据同步, 方便了车主在我园区配货, 减少配货周期同时减少了停车费用, 得到了实际的优惠, 也为我园区带来增值。园区信息通信一体化服务, 结合实际情况以我园区的名义将整个园区的宽带上网和电话服务整合, 以1G的光纤从服务商承包, 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优惠上网和长途电话服务, 同时为园区的客户提供硬件设施的一个维护和帮助服务。
增值服务的本质特征是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超出常规也就是创新。天源国际物流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大型仓储设施的优势,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优化, 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再造, 拥有一只现代化经过天源认证的运输团队。积极的开展材料及零部件的到货检验;材料及零部件的安装制造;提供全天候收货和发货窗口;配合客户营销计划进行制成品的重新包装和组合等一系列相关增值服务。与各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在运输的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的货运代理、报关、报验、报检、保险等服务。为解决物流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天源公司依据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知名度, 已经在物流行业开展金融担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