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题阐述

2024-12-02

相关问题阐述(精选12篇)

相关问题阐述 篇1

锅炉作为一种热能设备, 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对能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换。通常在燃料中含有的电能、高温气体、以及一些化学物质, , 在经过锅炉转换以后, 发产生的能=能量就会含有一些异性的有机物质、蒸汽、高温水等物资。尽管锅炉在生产的过程中, 存在众多优点, 也给我国工程在生产的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意义。但是,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还会存在一些问题, 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安全方面, 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若是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其安全性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那么就会给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埋下了安全隐患。本文就对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希望可以减少锅炉安全事故的发生。

1 锅炉检验中安全附件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1 对锅炉内部的温度计进行定期的检查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对锅炉进行定期检查是尤为重要的。但是, 在工作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 往往对锅炉的检查视而不见, 认为对锅炉间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是不重要的。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相关的单位应当对锅炉的定期检查, 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对锅炉进行定期的检查的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锅炉内部温度计的走向, 是否走到锅炉安全运行的位置上。另外, 在锅炉运行的中, 锅炉内部的温度计可以对蒸汽和热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测量。由此看来,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对其内部的温度计进行定期的检查, 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仅能保证了锅炉的正常运行, 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对的量程进行正确的选择

在锅炉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量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往往对量程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样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在选择量程的过程中, 没有对锅炉内部的参数进行全面的了解, 这样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工作人员在进行量程选择之前, 要读锅炉内部的参数进行前面的了解。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规定, 锅炉温度计量程在选择的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相吻合, 一般都是在1.5 陪数进行选择。严格的按照我国相关制度选量程, 不保证了锅炉的正常运行, 也保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 锅炉内部中水温表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温表是锅炉运行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工作人员在对锅炉内部水进行的测量的过程中, 都是由它负责的, 为工作人员提供着重要的参考数据。但是,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它也是最爱发生变化, 导致危险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下面就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2.1 要对锅炉水温计进行更换

工作人员在对锅炉内部水的测量时, 水温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温计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 所以, 水温计能否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对水的温度进行准确的测量, 为相关产业能否顺利的生产, 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锅炉的水位表在连通时, 不能显示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这主要是由于, 相关单位在购买的过程中, 其相关的尺寸在选择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并且进行强制性的安装, 最终导致锅炉内部的水位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这样就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 工作人员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 定要对温度水表进行及时更换, 并也要对相应的位置进行清洗和处理, 对相关的数值进行调整, 以此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对水温表即精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很多工业企业在使用锅炉的过程中, 并没有对锅炉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也没有按照相关的制度对锅炉进行定期的保养。同时, 工作人员在使用锅炉的过程中, 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 没有较好的责任感, 这样就位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 埋下了安全隐患, 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相关的一些工业企业要对锅炉的行为维护和保证, 给予高度的重视。当工作人员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应当将锅炉的温度水表的维护、检查、保养等工作落实到实处, 并将其每一项工作井的深化。另外, 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 培养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心, 这样可以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发生, 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锅炉检验中安全附件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锅炉在我国一些行业领域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 锅炉安全问题也成为关注的重点。因此,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只有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才能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也为工作人员在使用锅炉的过程中, 给予了最大程度上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吴洋.锅炉外部检验安全附件常见问题[J].林业劳动安全, 2015, 02:36~37.

[2]刘军.锅炉检验中安全附件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5, 29:429.

[3]姜克愚.谈锅炉检验中安全附件的常见问题[J].科技创业家, 2014, 08:87.

[4]方宇光.分析锅炉外部检验安全附件常见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04:53.

相关问题阐述 篇2

一、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

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1990年5月,中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及标志。绿色食品的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NY/T),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理念为核心,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即《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1);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4、绿色食品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绿色食品的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用于证明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品质特征。它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的识别:

1、“及绿色食品的四位一体”,即标志图形、“绿色食品”文学、编号及防伪标签。

2、AA级绿色食品标志底色为白色,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绿色;而 A级绿色食品的标志底色为绿色,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白色。

3、“产品编号”正后或正下方写上“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文字,其英文规范为“Certified Chinese Creen Food Product”。

4、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应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94。标准中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销售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藏指南;质量(品质等级〕;产品标准号;特殊标注内容。

二、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的概念: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规范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绿色食品是中国政府主推的一个认证农产品,他有绿色AA级,和A级之分,而其AA级的生产标准基本上等同于有机农业标准。绿色食品是普通耕作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过渡的一种食品形式。有机食品是食品行业的最高标准。

有机食品的判定标准:

1、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2、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

3、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这个转换过程一般需要2-3年时间,才能够被批准为有机食品。

4、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有机食品的标志:

中国有机产品标志释义“中国有机产品标志”的主要图案由三部分组成,既外围的圆形、中间的种子图形及其周围的环形线条。

标志外围的圆形形似地球,象征和谐、安全,圆形中的“中国有机产品”字样为中英文结合方式。既表示中国有机产品与世界同行,也有利于国内外消费者识别。

标志中间类似于种子的图形代表生命萌发之际的勃勃生机,象征了有机产品是从种子开始的全过程认证,同时昭示出有机产品就如同刚刚萌发的种子,正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

种子图形周围圆润自如的线条象征环形道路,与种子图形合并构成汉字“中”,体现出有机产品植根中国,有机之路越走越宽广。同时,处于平面的环形又是英文字母“C”的变体,种子形状也是“O”的变形,意为“China Organic”。

绿色代表环保、健康,表示有机产品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完美与协调。橘红色代表旺盛的生命力,表示有机产品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生态食品

生态食品的概念:生态食品也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是指粮食、蔬菜、果品、禽畜、水果和食油等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不允许使用转基因种子,并通过有关颁证组织认证,确为纯天然、无污染的安全营养食品。在国外,有机食品是具有法律效应的专有名词,经严格的程序认定后,符合的才能打上有机食品的标志。

生态食品始于欧美,德国的“蓝天使”标志食品、意大利的“生态农业产品”、美国的“有机食品”、日本的“自然食品”等均属于生态食品。生态食品的出现,旨在满足人们对食品的优质、安全、无污染、富营养的消费需求,保护人们身体健康,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生态食品判断标准:

1、原料来自于生态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2、生态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生态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

3、生态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

4、生态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生态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者区别:

生态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指符合一定标准的安全食品。生态食品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绿色食品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更高的需求;有机食品则又是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一种真正源于自然、高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这三类食品像一个金字塔,塔基是生态产品,中间是绿色食品,塔尖是有机食品,越往上要求越严格。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质量标准水平不同。

生态产品质量标准等同于国内普通食品卫生标准;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其质量标准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有机食品采用欧盟和国际有机运动联盟(1POAM)的有机农业和产品加工基本标准,强调生产过程的自然性,与传统所指的检测标准无可比性,其质量标准与AA级绿色食品标准基本相同。

2、认证体系不同。

这三类食品都必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特定的标志,但是认证体系有所不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体系由农业部牵头组建,目前部分省、市政府部门已制定了地方认证管理办法,各省、市有不同的标志。绿色食品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计划单列市设立了40个委托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的有关管理工作,有统一商标标志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日本注册使用;有机食品在国际上一般由政府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民间或私人认证机构认证,全球范围内无统一标志,各国标志呈现多样化,我国有代理国外认证机构进行有机认证的组织。

3、生产方式不同。

生态产品生产必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遵守生态产品技术规程,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合成物;绿色食品生产是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常规农业技术相结合,从选择、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通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执行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产资料,并实施“从土壤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有机食品生产必须采用有机生产方式,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即在认证机构监督下,完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1-3年(转化期),被确认为有机农场后,可在其产品上使用有标志和“有机”字样上市。

四、保健品

保健品的概念: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保健品分类: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质,如茶、酒、蜂制品、饮品、汤品、鲜汁、药膳等,具有色、香、形、质要求,一般在剂量上无要求;保健药品具有营养性、食物性天然药品性质,应配合治疗使用,有用法用量要求,如目前带“健”字批号的药品;保健化妆品具有化妆品的性质,不仅有局部小修饰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内效作用,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保健用品具有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质,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衣服鞋帽、垫毯等。

保健食品标志:

保健食品标志为天蓝色图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样。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在日前发出的通知中规定,在影视、报刊、印刷品、店堂、户外广告等可视广告中,保健食品标志所占面积不得小于全部广告面积的1/36。其中报刊、印刷品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直径不得小于1厘米

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

首先,生产及配方组成不同。药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和病毒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而保健品勿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这样,属于药品的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属于食品的则不然。

第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药字号),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

第三,疗效方面的区别。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

第四,说明书和广告宣传不同。作为药品,一定要有经过SFDA批准的详细的使用说明书,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说明书不会这样详细、严格,这也比较容易被利用作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为确保安全,最好选择SFDA批准的标有“OTC”(非处方药)字样的药品,购买时看看是否附有详细说明书。在服用属于药品(药字号)的保健品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要按推荐剂量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

五、药品

药品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的分类:

药品按照用途分类包括感冒药、退烧药、胃药、泻药、催眠药等各种有利于健康的药品,按照性质分类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的特性:

从使用对象上说:它是以人为使用对象,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有规定的适用症、用法和用量要求;从使用方法上说:除外观,患者无法辨认其内在质量,许多药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不由患者选择决定。同时,药品的使用方法、数量、时间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效果,误用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另外,药品还有其本身的特性: 1.种类复杂性:具体品种,全世界大约有20000余种,我国目前中药制剂约5000多种,西药制剂约4000多种,由此可见,药品的种类复杂、品种繁多。

2.药品的医用专属性:药品不是一种独立的商品,它与医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患者只有通过医生的检查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达到防止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3.药品质量的严格性:药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存亡,因此,其质量不得有半点马虎。我们必须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均

一、稳定。

相关问题阐述 篇3

关键词:安全环保建设;存在的问题;管理;发展

一、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思路

(一)安全环保建设责任体系。监管责任体系是安全环保建设中一项有利于项目建设的制度体系,可以根据HSE指标来详细的划分。由石油矿区的全体施工人员、工程承包商以及周遭社区共同签订责任协议计划书,确定各部门间的责任内容和负责的范围区域。对矿区燃气安全等隐患针对调查,制定相关预防方案,确定负责部门或负责人。

(二)加强安全管理。让全体施工人员亲自参与到石油矿区安全环保的实践活动中,带动安全环保的气氛,另外可以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比如“矿区环保活动日”等等。对矿区内的生产设施进行能源分级管理,制定效能计划,最大化使用资源,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周期性的进行各项施工必要资源的检测,制定被过量使用资源的整改方案和使用计划,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三)不断推进安全环保建设。在落实相关安全环保措施的同时,推进新的安全环保思路。在使用HSE体系的前提下,确保各部门,各设施在受控制的安全环境下工作运行,避免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环境清洁卫生,在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下达的施工命令。严格控制施工排放,杜绝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污染环境的事故,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相关的石油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

(四)确立石油矿区良好的安全环保作风。在充分的安全环保建设实践中,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法,化为日常工作中的习惯,在达到工作要求的同时,保护周遭环境不受到破坏。以此达到上级指示的要求,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程与环境互不干扰,加快国内石油矿区的体系建设。

二、石油矿区安全环保的相关问题

安全是石油矿区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体施工人员需要保障的基本问题,是施工单位,工程企业计划并实行工作的基本要求。就目前的石油矿区安全环保来说,石油矿区的安全环保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究和解决。

(一)HSE管理体系的实施。HSE即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的管理体系。HSE在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方面是很重要的管理体系,它强调了工程和环境直接的平衡关系,注重施工过程的安全级别,保护环境最小程度的受到影响。在国内的石油矿区中,HSE体系是一项必要的知识,在干部级别人员的聘用和周期性检测中,HSE是一项核心的考核标准,未达标者不予聘用,入职的干部如果没有通过周期性检测,则进行HSE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后依旧不合格者,便予以免职。目前国内的HSE管理体系还处在干部级别的人员培训中,没有在全体施工人员中得到实施,这对石油矿区安全环保的持续建设有不利的影响因素。

(二)安全环保建设中隐患的排查不到位。目前的矿区隐患排查,主要是进行周期性的大型排查,在一段时间后对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大的检测,这但这样并不能全面的避免隐患、排除隐患。施工设备设施会有自然的使用损耗,人员的管理也会出现松懈和不集中等情况。石油矿区内隐患的排查应该做到自主排查,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自我完善,合理安排设备设施的使用时间,降低使用损耗从而减低隐患的发生几率,使安全环保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

(三)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目前还没有做到矿区的所有施工人员均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只有少部分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具备条件。可以由这部分老员工制定关于风险识别的固定流程,在日常工作中言传身教,扩大有经验员工的范围面积。帮助施工人员养成对风险识别能力的习惯,将这种能力结合到日常工作当中。矿区内部的安全隐患因为级别的不同,应该划分为几个风险等级,不同的等级之间所需要人员的数量,以及人员的经验程度应该不尽相同,强化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和相关的应对能力。在面对涉及多部门的大型风险时,应确保各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在风险识别能力达标情况下,安全快速的完成项目工程。

总结:石油矿区的安全环保建设是整个石油矿区系统的重中之重,是与矿区内生产安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工程项目。安全是石油矿区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体施工人员需要保障的基本问题,是施工单位,工程企业计划并实行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真正实施并落实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对环境的最小程度影响,在保持工程速度以及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1] 辛红. 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实践与探索[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10:56-58.

相关问题阐述 篇4

铁路接触网点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繁琐、灵活等特性,需要设计人员对铁路接触网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避免铁路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根据施工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整。但是,在铁路接触网点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铁路运行状况的影响,导致铁路接触网点的安全性能有所下降,所以铁路接触网点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铁路运行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和供电、运输等电务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全面汇总,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影响,以此有效保证铁路接触网点的正常运行。

1 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要点

由于铁路接触网点改造较为复杂和繁琐,相应的工期也相对较长,所涉及到的项目也非常多,应对施工道路进行全面的封锁,再进行全面的改造工作[1]。下面就对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1 基坑、站台雨棚的改造形式

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站台雨棚和基坑的改造形式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对所涉及到的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将影响因素全面排除,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铁路接触网点的质量。

在铁路接触网点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避免影响到其他的铁路营线。并且,在铁路接触网点基坑开挖的过程中需要搜集到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因此必须利用传统的人工挖掘形式,不得使用机械的挖掘形式。同时,在铁路接触网点基坑挖掘的过程中,应当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对挖掘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额定监看,并且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质量。

在站台雨棚改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应施工图纸,对铁路接触网点改造。同时,在铁路接触网点的过程中,应当有相应监管人员的配合,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安全、稳定、可靠等性能。

1.2 接触线、承力支架的改造形式

接触线和承力支架是铁路接触网点改造过程中重要的改造形式,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应的计划,进行全面的改造。

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相应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确认,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接触线穿错的现象发生,并且根据改造的原则,进行全面的改造工作。另外,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施工改造的情况,在适当情况下利用人工进行放线,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铁路接触网点的承受力,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质量。

在接触线、承力支架改造的过程中,要对改造的时间进行全面的掌控,尤其是晚间改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接触线和承力支架的张力释放形式进行统一的命令,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安全性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2 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质量的几点建议

2.1 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方案

悬挂改造方案的提升形式。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过程中,悬挂改造方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供电线工作形态进行全面的改造,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流量运行的状态。

在山路崎岖地势复杂的地方,由于铁道大部分都被山脉所围住,其地质的条件相对较差,这样就给我国铁路接触网点改造形式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过程中,应当对供电的形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利用专门的供电通道对电力的合支架进行全面改造。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对供电线的肩架进行及时的更换,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双供电的需求。另外,在悬挂型运行状态不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个悬挂点,进行双供电的形式,以此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质量。

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施工方案。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过程中,合架区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紧跟铁路行业的相关规定,对供电线的形式进行全面的安装和施工[2]。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及时的断电,将开关进行全面隔离,并将可行性作为改造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最大程度上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质量。

2.2 加强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验收工作

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施工以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可以利用分段验收的形式,对运行的状态和供电的绝缘形式进行全面的测定,利用相关的监测技术对电网接触面、供电的形式进行安全检查。并且,在检验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同时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施工现场进行改造技术指导,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铁路接触网点运行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3]。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安全性能。

另外,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检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将检验技术深化到每一个铁路接触网点改造施工环节中,甚至深化到改造材料等方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铁路接触网点改造各个方面的质量,例如施工质量、材料质量、改造技术的质量等方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质量,提升安全、稳定、可靠等性能,为铁路行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3 结语

本文对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对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铁路接触网点运行的状态,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更进一步地促进我国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

摘要:对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提升铁路接触网点改造质量的几点建议,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铁路接触网点平稳运行。

关键词:铁路接触网点,改造,要点,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阳伍龙.铁路接触网改造要点解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3):100-101.

[2]程庆海.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中的定测要点[J].铁道建筑技术,2014(1):174-178.

面试阐述问题要用具体的字眼 篇5

比如,在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时,说:“我向各位保证,假如让我去做销售主管的话,我会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制定措施——让自己的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这样的话用词过于抽象,如果对着文字看还可以理解,但如果只是用耳朵听的话,听者就极易对不易理解的话不耐烦。此时最好的办法是用言简意赅的具体字眼来陈述,最易抓住听者的心。比如说:“对待产品销售不畅这一问题,我将从根源上抓起,顺藤摸瓜。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产品就像小黄瓜从被摘下来后,经过清洗包装,再批发到市场去,然后才有人买,从生产到消费者之间,已经转了好几手。”这样一来,听者不但可以在心中清楚地描绘出形象,而且也能够了解你的意思。在一些面试现场,据笔者了解,同样的话题,若用比较具体的字眼来说明问题的话,就很容易开启听者之心,进而给你打高分。

相关问题阐述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G633.51

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对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找到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良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关注度,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从根本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良好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现今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传统的问题

(一)在教学历史教学时欠缺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备课前都欠缺良好的教学目标,导致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标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相对较差。而且在教学时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欠缺对学生进行历史思考能力和反省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历史内容,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扩展教学,这样虽然学生学习到了相关历史知识,却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导致历史教学欠缺良好的有效性,也无法提升历史教学整体效率和质量。

(二)历史教学欠缺良好的教学模式,无法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虽然实行了新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观念也有所转变,但也有较多的初中院校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历史教学,这样的的教学模式主要围绕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进行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多数以灌输式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让学生感觉历史课程太过压抑,无法提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会整体影响历史教学效率。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很少机会分析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也欠缺良好的沟通,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的心理,这样会严重影响历史教学整体效率和水平。在历史课程进行考试时,学生欠缺良好的学习方法,对重点知识只会死记硬背,这样会导致学生只懂表面知识,加上历史又是开卷考试,学生认为根本不用去背,考试时翻翻书,然而开放式试题呈现较多,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教学内容实际含义情况下,答题也是胡搞一通。

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策略

(一)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进行历史教学前,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也是关键部分。教师一定要制定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教学内容不会偏离中心。并且教师在教学时也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历史(川教版)《春秋争霸》时,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可以有效掌握和理解其教学内容的中心,这样可以良好提升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就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目标等进行,并且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可以指定游戏教学、比赛式教学或是辩论式教学的形式开展历史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整体水平。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历史(川教版)《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课程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首先教学要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明确的教学课件,其中包括图片、视频等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课件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的特点,这样的教学形式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较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较好提升历史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也较好的实现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根据问题找到应对措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整体水平,提高初中院校历史教学整体效率和质量,并从根本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邵文江.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9):66-67.

[2]宋雪辉.浅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措施[J].学周刊,2015(33):162-163.

相关问题阐述 篇7

1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保护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我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办法一般是以对污染物的浓度标准作为管理依据, 在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汇总, 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才能将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范围内。 这种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方式能够对新的污染源产生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环境管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管理的方式没有将区域环境保护问题和区域环境对污染的承载力进行结合, 忽视了区域污染物法排放。 因此尽管现阶段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同时执行了“三同时”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体上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控制, 但是部门区域环境质量仍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报告书的质量不高

1.2.1 环境影响评价预测的精确度不高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一般是对国外先进研究结果的直接应用, 但是没有对我国环境质量发展的本质问题进行研究, 具体的预测方式往往表现得较为模糊, 我国很多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误差达到了100%以上。

1.2.2 环境影响评级结论没有体现一定的深度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大多集中在对建设项目产出的污染物在环境中分布问题的研究, 没有根据具体的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容量提出科学合理的污染物允许排放指标, 也没有对环境污染会造成的损失费用进行科学的计算。

1.2.3 对环境污染物的防治措施表现肤浅

很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都不具备科学的投资效益分析, 没有针对环境污染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和投资管理方案, 结果出现了评价方案和管理防治措施不相对应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环境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导致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停留在表面阶段。 这种环境污染评价结果不能为“三同时”制度的进行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也不能对工业发展布局进行充分的指导。

1.3 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存在漏项

跟我我国有关规定, 建设项目需要实行分级审批和权限管理制度, 对于违法的建设项目和行为要由具体的审批权力机关进行相应的处罚。 但在实际的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漏管问题以及无权管制的问题, 对环境保护进行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往往是一些上级机关, 在他们对项目建设情况不了解下, 很能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 另外一些建设项目所在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具体的建设发展中存在轻视环保的思想, 导致在具体的操作中, 一些项目, 比如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政府的引资项目脱离了实际的环境管理, 存在大量的项目漏管和漏批现象。

1.4 “三同时”建设项目发展薄弱, 存在重视审批轻视监管的现象

建设项目的“三同时”主要体现在项目设计、项目施工以及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 但在实际的项目建设发展中 “三同时”制度的执行率不高, 在环境保护设施、主体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不具备严格的跟踪监督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对项目的管理主要是在初期的环境评价阶段和工程建成阶段, 没有相应的过程控制设施。

2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纳入总量的控制轨道

现阶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浓度标准管理方法的弊端问题, 为了从本质上解决这种问题, 需要将原有单一的浓度管理转化为一种总量控制管理, 加强对排污许可量的管理, 将它贯穿到整个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之中。 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之间存在差异, 总量控制在充分对区域环境功能和发展目标进行考虑的同时, 也对各个污染源的具体产生条件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环境污染排放总量和环境保护目标之间的定量关系, 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总体管理。 为此在对环境影响评价中, 要在其中引入总量控制内容, 对建设项目投产之后的环境污染贡献率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申请量, 确定出治理污染的最佳方案和最佳投资选择, 实现对环境污染投资引发的经济损失的定量分析。

2.2 加强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积极推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单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结合发展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 建设项目区域开发活动数量不断增多, 原有的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月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视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 具体表现为根据区域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 确定相应的区域环境容量和规定范围内的区域污染物排放量, 并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 制定相应的区域环境容量利用和治理计划, 对环境污染防治方案进行选择优化。 另外, 单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基础上, 对该项目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进行阐释, 从而通过多种治理方案的优化分析计算, 选择最适合的治理投资方案。

2.3 实现对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完善

现阶段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一般分为多个部门完成, 即在管理中需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级别管理和对不同区域管理的区分, 从而实现一种上下联动、区域发展协调的管理格局。要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要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 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对资源信息的共享, 从而保障行政审批、现场监管以及工程验收各个环节开展的有序进行。 同时要求各个管理部门要对管辖区域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查, 杜绝一切漏项、漏管和漏批准的问题。

2.4 加强对“三同时”制度的审批管理

对“三同时”制度的审批管理, 能够对区域范围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实现对环境的目标管理, 因此对于建设项目要在获得排污总量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立项, 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立项管理。 对于现阶段污染排放量不超过环境容量的状况, 有关人员可以根据环境容量资源的有偿原则, 由环保部门根据容量开发利用计划, 在考虑各种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 有偿配给一定量的污染总量指标。 而对于区域污染量排放超过环境容量的地区, 对于新建的项目一般可以采用排污指标转让的方式来对待, 加强对扩建、改建和重建项目的强化管理。

3 总结

综上所述, 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察工作时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的重要举措, 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为此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监察工作的重视, 在充分认识到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监察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出有效的管理和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董小林, 袁玉卿, 孙建美, 夏少辉.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09:1~5.

[2]张立辰.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中的不足及对策[J].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8, 02:50~52.

相关问题阐述 篇8

一、油田基层单位开展工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无路不通畅, 缺桥难对接。这些年, 油田企业不断经历改革改制, 分开分立, 重组改制, 拆分上市。无论企业怎么变化, 工会工作的管理职能没有变化, 变化的只是侧重点和着眼点。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持续与时俱进, 明确神圣职责, 积极开展好各项工作, 发挥维护作用, 努力实现基层单位广大职工的利益。近些年来, 工会的管理工作内容伴随着油田基层单位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 帮助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再就业, 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帮助困难职工脱困, 更主要的是为职工搭建创新创效平台, 开展师带徒、技术比武、才艺展示等等。工会组织通过环境的营造, 来提高工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油田基层单位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为企业职工的成长及快乐地在企业中工作创造条件。

二、油田基层单位工会管理工作的对策

做好油田基层单位工会管理工作的基本途径, 大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民主管理机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就拥有了做好工会工作的人才保证,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工作团队的优劣决定工会工作的高低。人才基础既然起到这样的决定性作用, 油田基层工会应致力于多方面多专业人才的引进, 加强产学研用的实践和理论层面的双重培训, 强化他们的工会工作的专业性理解, 为做好各种条件下工会工作培养技能, 一方面对护航企业发展施展才华, 同时为服务职工积淀能力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 油田基层工会应把人才因素纳入战略体系进行思考和安排, 结合单位的发展需求, 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和升级。比如, 工会组织可以介入组织人事、生产经营、创新创效等具体的企业日常的工作中, 积极开展创新经验分享等有益的探索, 靠高水平引领工会工作价值和作用。

(二) 强化民主管理机制。企业工会应提高职工在油田日常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 以保证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基本抓手, 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通过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营造良好温馨“家园式”的工作环境;以开好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 捍卫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以推动无死角政务公开, 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会组织就要主动作为, 不断提升劳动关系的和谐度, 高质量地开好职代会, 监督好政务公开, 积极采纳和落实职工提出的好建议、好办法, 站稳身子, 挺直腰杆子, 真心实意为企业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这样, 工会的各项工作, 企业会欢迎, 职工会信赖。

(三) 培养创新意识。油田基层工会应把握好正确的理论导向, 扎根实践的土壤, 扣紧时代的脉搏, 明确形势、任务、目标、责任, 提高自身工作的站位与能力, 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准备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要培养从世界大视角看待能源企业, 尤其是石油企业面临的危与机, 替代新能源对人类的贡献率日益增加, 不断弥补着石油递减的缺口。作为工会要做好人类发展角度的思想普及。同时眼睛向内, 动员职工内省和反思, 减少浪费, 创新增效, 从低油价的危中寻求高标准的发展之机。还要加快工会管理制度的创建步骤, 不仅要注重劳动关系预警疏导机制的完善, 还要建立健全维权服务机制, 建立有效的职工诉求信息互联互通平台, 强化维权帮扶、健全维权系统。在新技术条件下, 将工会工作职能充分展现出来, 不仅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把握住发展的正确方向, 以创新的姿态提高民主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四) 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抓住大的方向, 对工会工作固然重要, 但对于大量的日常的琐碎的具有事务性特征工作内容, 更能展现工会工作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一面。比如说, 逢年过节看望对企业做出过贡献的劳模, 慰问因病因残的职工、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职工, 以及历史原因积淀下来的特殊群体;慰问年节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职工, 平衡各个群体利益等等。这些问题既具体, 又非常敏感, 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也就会出现现下好多人说的那种好事难办、好人难当的情况。这就要求工会工作不仅要把握大局, 同时更要通盘考虑, 体现战略上的“细腻”、战术上的“精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束语

显而易见, 高效的工会管理工作对油田基层单位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只要工会工作革新工作思路, 丰富新内涵, 探索新渠道, 扩展新领域, 坚持以人为本, 工会工作在油田企业发展的进程中, 就会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摘要: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 激烈的竞争加之低油价, 势必对企业深层次的管理经营, 乃至推进改革与发展都会有前所未有的碰撞和挤压。在大环境出现变动、变迁、变化的时候, 作为油田企业的工会就像扎根于广大员工中的“娘家人”, 对一系列工会工作要点要及时深入地分析和思考。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浅见, 仅供交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油田基层单位,工会,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纯刚.油田工会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J].中外企业家, 2013 (07) .

[2]王福德, 王芳.新时期油田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 (02) .

相关问题阐述 篇9

一、“营改增”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

(一) “营改增”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税费的影响

第一、流转税费发生变化。其主要是指在实施之前, 与增值税销项税额无关的企业进行货物的购买产生的增值税不能进行抵扣, 也就是指企业发展过程中现金流出。于此相对应的就是指, 在实施了“营改增”过后的企业, 这部分的金额可以进行抵扣。第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发生变化。主要是指根据上述可知, 相应的城建税和教育费会有所提升, 也就是说在增值税大于营业税的情况下, 相应的税收就会有所提升, 促使现金的流出逐渐增加, 但当增值税小于营业税的情况下, 其税收就会减少, 以此导致现金流出减少。第三、所得税发生变化。在实施“营改增”之前, 相应的税收与增值税纳税人相同, 是与其他成本一起计入到货物和固定资产成本中。在进行“营改增”之后, 相应的税额可以进行抵扣, 因此计入成本的主要是指货物和固定资产购买价除去抵扣税额之后的金额。

(二)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利润表项目的影响

在企业“营改增”之前, 交通运输企业实际获取的销售收入也就是指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 在实施“营改增”过后, 需要在商品或是劳务销售额上进行计算, 企业获取的货款已经涵盖了交通运输业的劳务费以及增值税税收, 需要将营业额换算成不含税收入, 计入利润表的“营业收入”项目。此外实施“营改增”之前以营业额为依据计算的营业税在“营改增”之后消失了, 从而影响利润表中“营业税及附加”项目;实施“营改增”之前以营业税为依据计算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在“营改增”之后变成以增值税为依据计算, 从而影响利润表中“营业税及附加”项目。

(三)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不同纳税人的税负影响

实施“营改增”之后, 交通运输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有所降低, 而交通运输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则有所上升。实施“营改增”之后, 虽然小规模纳税人所承担的税率名义上与原来的营业税税率相同, 都是3%, 但是营业税是价内税, 增值税是价外税, 使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依据在相同条件下有所减少, 从而降低了税负;而对于一般纳税人, 税率从3%上升到11%, 增加了8%, 虽然企业可以抵扣一些项目来减少税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抵扣不充分, 造成交通运输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上升。

(四)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影响

现阶段, 交通运输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产业关联效益。依据交通运输企业进行的产业推广链接有很多种, 以此产生一定的供给和需求, 也会在发展中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 以此推动企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营改增”对上游企业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两点:第一、遏制上游企业乱开发票的情况。第二、促使上游企业尽快完善财务制度。交通运输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上游的能源企业和机械制造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同时也为下游的分销和物流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对于交通运输业的下游企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意义, 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促使下游企业分工细化。若是上道环节不纳税或是少纳税, 那么该道环节增值税就不能抵扣或是得到充分的抵扣。虽然试点之前需要企业外购运输劳务依据7%进行增值税抵扣, 但相应的工作依旧不充足, 很多企业根据外购运输服务的营业税负担问题, 不想分化运输工作, 想要自行提供服务而不是非外购工作, 以此导致运输工作内部化, 导致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服务外包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第二, 有助于降低下游企业产品的价格。“营改增”的实施促使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得到优惠。例如, 物流公司, 若是征收营业税, 主要是将营业额乘以税率。若是在一年中企业买了一辆汽车, 虽然汽车本身已经上交了增值税, 但是无法抵税。而在“营改增”的影响下, 汽车本身包含的增值税就可以减少了, 也就是说, 企业的成本会得到降低, 从而减少企业负担, 产品的价格也就得到了降低。

二、“营改增”在交通运输企业中应用出现的问题

(一) 部分企业税收负担加重

由于交通运输企业本身的特点, 实施“营改增”促使有些企业税负降低, 而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有些企业成本费用率和可抵扣率较低, 则税负增加。以航运企业为例,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燃料费、润料费、物料费、修理费、配件费、保险费、港口使用费、人员薪酬费用以及船舶折旧费用等。其中, 燃料、润料、物料、修理、配件费发生在中国大陆境内的, 一般均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可以按照17%的税率进行抵扣。发生在试点地区港口的使用费、停泊费等, 可以按照6%的税率抵扣。船舶管理费、保险费、人员费用及折旧费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无法抵扣。而这些成本费用中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约占运输成本的65%~70%, 从而造成企业税改后税负不降反增。

(二) 税收征管难度较大

在实施“营改增”之前, 依据相关的规定, 交通运输业缴纳的营业税主要是由地税进行征收, 相应的计算方式也很简单, 工作也很便捷。在实施“营改增”过后, 交通运输企业缴纳增值税主要是由国税进行征收, 以此增加了国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营业税是实际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税收之一, 在实施“营改增”过后, 导致相应的征税管理问题变得逐渐复杂。

(三) 可正常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取困难

在实施之前, 相应交通运输企业对于增值税的认知并不完善, 促使相应增值税专业发票的观念也不强烈。造成实施“营改增”之后, 很多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要么填写要素不全、要么未能在规定时间到税务机关认证发票、要么能取得合规扣税凭证的又没有取得, 仅取得普通发票等等, 最终无法抵扣。

三、完善交通运输企业“营改增”改革的建议

依据上述对“营改增”在交通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可以发现“营改增”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交通运输企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 对于完善税务管理机制、减少企业税负以及创新产业的发展等问题有一定的影响意义。同时, 实施的“营改增”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就需要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完善, 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扩大“营改增”工作的范围。其主要是指提升“营改增”的有效性, 减少“税收洼地”效应的出现等。第二、在有效的范围内增加可以抵扣项目的范围。第三、由于增值税实行以票控税, 进项税额抵扣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 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在控制和降低成本的同时, 还要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提高可抵扣成本的抵扣率, 以减轻企业税负, 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第四、完善交通运输企业中“营改增”配套财政补贴政策工作。同时,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还要构建完善的发展模式, 以此引导交通运输企业逐渐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更为交通运输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促使其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结语

交通运输企业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 应以整体企业发展为依据, 提升对内部的管理工作, 促使工作人员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营改增”工作的重要性和内涵。同时, 还要提升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 以此完善相关的业务工作。当然, 在不断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交通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改革, 促使“营改增”发挥自身的能力, 以此为交通运输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摘要:“营改增”是指将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 其在交通运输企业中的推广有助于解决相应的重复征税问题, 促使交通运输企业减少税负, 促使交通运输企业实现创新工作, 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 从而促使其得到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企业,影响,问题

参考文献

[1]罗姣.“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 2014.

[2]朱俣澎.交通运输企业“营改增”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2014.

相关问题阐述 篇10

1 膜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膜技术作为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工业废水回用中前景广阔。但是,就摸技术本身以及在废水回用的推广度来说,仍然存在很多技术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膜装备的国产化比较滞后

新形势下,膜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日本和欧美很多国家都对我国这块新兴市场垂涎欲滴,而且日本一著名膜制造商推测说,我国在未来几年中会成为世界上使用膜的最大国家。虽然前景很有市场,但是我国膜装备的国产化相当滞后,膜技术应用中主要依靠进口膜。近十年来有一部分国产制造商兴起,但在膜装备的研究、抗污染强度上以及使用寿命性能等方面,远不及进口膜。

1.2 膜技术的标准化课题研究不够深入

由于膜的质地、型号等大不相同,所以在膜的运行参数、抗污染能力以及寿命长短也各不相同,膜的标准化问题至今难以解决,这也是影响膜技术推广使用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我国膜技术应用源于国外,但在一些发达的欧美等国家[1],也没有制定出膜的使用与生产的标准,很多项目在运行之前,确定供应商和设计数值仍需进行小测试或是中测试,此过程制约了膜技术的全面应用与推广。

1.3 膜技术的专业化使用较低

膜技术是一种最新的废水处理技术,自身装置以及应用技术含量特别高,大部分用户由于专业化水平较低,没有使用经验,一味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之前一些简单的过滤水污染的经验去实际操作,这样的举动经常导致故障的出现,严重影响膜的使用寿命,用户认识不到自身专业性低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用户对膜技术的认可度和使用度。

2 我国膜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常见的应用方法

首先,微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始于70年代初,80年代得到进步一步发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微孔精密过滤技术,有效去除化工废水中存在的微小细菌以及固体颗粒。微滤膜过滤技术特点在于:膜内孔径是非常均匀的贯穿孔,可以有效拦截液体中大于额定孔径的微粒,而且过滤速度非常快;微滤膜是均匀连续的高分子多孔体,化学稳定性较好,无纤维和碎屑掉落;微滤膜在过滤过程中可以有效精准拦截大于孔径的微粒,即使压力升高也不会受到影响;微滤膜不用投加特殊的水处理药剂,运作简单,系统运行率高而且不占用空间。

其次,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反渗透技术是目前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其原理在于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复合膜采用芳香族聚酰胺的材料,使得海水淡化制取饮用水从原有的二级流程变为一级流程,性能明显提高。反渗透膜装置运到现场后[2],必须放在室内高于5摄氏度低于38摄氏度,并且通风措施好的环境中,在一个月内需安装完毕,并立即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降低故障发生率,定期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再次,电渗析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电渗析使用的半渗透膜其实是一种离子交换膜。这种离子交换膜按离子的电荷性质可分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两种。电渗析是膜分离过程中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苦咸水脱盐,是世界上某些地区生产淡水的主要方法。

最后,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超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溶液和气体物质分离、浓缩和提纯的分离技术。它利用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薄膜做分离介质,膜壁密布微孔,原液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的一侧,溶剂及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壁为滤出液,而较大分子的溶质被膜截留,从而达到物质分离及浓缩的目的。膜分离过程为动态过滤过程[3],大分子溶质被膜壁阻隔,随浓缩液流出膜组件,膜不易被堵塞,可连续长期使用。过滤过程可在常温、低压下运行,无相态变化,高效节能。

3 结语

目前,很多企业加大对超滤膜技术、电渗析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分离技术以及微滤膜分离技术等应用,对化工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废水对环境、人体的危害,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摘要:随着我国全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同时,工业对水的污染也在不停加剧,化工污水的处理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化工污水不合理的排放,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身体健康都会带来危害,因此,如何处理化工废水以及将污水净化后回用是我国工业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针对膜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其目的是为了找到解决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促进工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化工废水,膜技术,处理

参考文献

[1]高珩.浅谈化工废水处理过程中纳滤膜的运用[J].新课程·下旬,2015,(6):51-51.

[2]周煜坤.UF-NF-RO膜技术用于煤化工废水深度回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8):59-76.

相关问题阐述 篇11

关键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合理分权;改革;依法行政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不断改革和完善,是现代化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建立在机器生产基础上的现代社会化生产,发展社会分工,让生产者之间产生了相互依赖的关系。产品的生产往往由跨地区、跨公司等共同协作之下配合完成的,社会化生产管理要求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进行开展管理工作,在这样的形式下,政府经济管理由此而诞生。

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不断改革和完善,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践表明,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都需要政府来进行管理,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完全自由的经济市场是不可能存在的。目前我国市场处于发展阶段,创建完善的市场体系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管理职能作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发育、消除市场弊端。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不断改革和完善,是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依靠调节必然会两级分化市场,政府应当加强经济管理。同时,还应当对外经济进行扩大、开放,加强管理国家对外资金活动。这一系列,都必须改革和不断完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二、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主要缺陷

(一)经济管理职能范围过于宽泛。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级政府机关的职责。在实际情况当中,赋予政府机关的职权,从来源角度而言却并非如此。往往可以通过自我授权来赋予政府经济管理职权。正是因为文件发布导致自我授权这种现象,使得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范围过于宽泛,导致政府经济管理出现错位,结果是我国政府过多干预各方面,充当着全能型的政府角色。然而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必须要明确定位政府管理职能,确定管理边界,限制过多干预经济活动。

(二)经济管理职能行为趋于利化。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

响,设计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时,要综合考虑到政府机关利益的合理性,若将政府机关看做是一个不追逐私利团体,就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也必然无法有效防范政府管理行为趋于利益化。政府机关单位中的个人或是机关单位本身,世纪上都在职能管理之外,有着本能的私利追逐需求,在设计职能管理方面,如果忽视了个人追求私利的限制,就必然会使得政府在行驶职权的时充满利益化的色彩。也必将会导致利益与权力的结合。

(三)经济管理职能实现方面具有任意性。由人民通过约法来确定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这种职能的实行也必须依法进行。然而我国在“人治社会”中出现了大部分错误观念,影响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目前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如何执行、怎样执行却听从官员,这些都使得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趋于任意性,任意行驶个人职权或者单位职权,都必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及市场经济的建设。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现创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制度。创新制度,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当国家需要进一步发展,改革制度时,政府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职能。就我国而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加强执政能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中,创新制度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中最重要的措施。创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制度,必须要克服国家在发展中转型所常见的弊端,借鉴国外发过国家转型经验,从根本上改革现行体制机制。

(二)完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现代市场政府经济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强调制度性的间接管理,而不是救急方式的管理,要结合供给需求、需求管理。通过调节需求来满足需求管理的目标,通过调节总供给来达到供给管理的政策目标。对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不断完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税收、支出的财政政策以及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

(三)对政府微观经济服务于监管进行完善。微观经济职能指的是行政机构,按照法律法规来制定的,对企业、消费者供需决策进行改变,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的一种职能。目的就在于促进合法私人利益,增进公共利益,避免微观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企业,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属于私发制管理,应当按照企业法的原则或者是按照公司法原则来进行管理。这属于间接管理。减少直接干预。

(四)强化并创新对外经济管理职能。全球经济背景下,在改革方面,政府要注意加强对外管理,对我国而言,对外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是一个大国,重点加强监管进出口贸易,安全监管外资与内资的流出与流入。在履行对外经济管理职能时,要重视国际上资源,利用资源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要重视经济安全、金融安全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防范,与国际方面加强合作。

四、对策建议

(一)对管理模式改革,创建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我国外贸、供需方面,以及价格、利率方面的参数指导,这些都是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提供服务是管理机制的主要特征,对人民的公共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需要各级政府经济管理机构转变思维习惯,形成以服务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模式,树立服务意识的管理,将人民的需求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良好的政府经济管理机制。

(二)合理分权,创建高效运转的纵向政府经济管理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合理分工,划分地方政府的人权和事权,界定政府权利范围,确定政府工作职责的边界,由中央政府行使国民就经济的总量调控权,主要包括货币政府、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进行控制,通过调整利率经济参数,影响需求与供给关系,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方面,主要以现在公共事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三)优化内部结构,促进政府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科学化政府经济管理,而实现科学化管理主要在于决策手段、制度、程序以及人员方面趋于现代化。这就需要单位机构吸收更多的专家,对现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对政府决策程序进行不断改善。因此,必要优化内部结构,创建科学机制,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建设信息化时代,突破政府管理在时空上的分割,实现快捷高效的政务处理,在网络平台上集中各个职能部分的工作,协同合作,促进办公一体化,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现代化政府经济管理。

(四)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界限。如果选择倾向市场,则会导致市场缺陷,如果选择倾向于非市场,则会导致体制面临危险。要摆脱两难选择,就必须要明确界定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范围和权限,降低政府过度干预的情况。转变职能,政府要在能够完全调节的地方不要过多干预,避免妨碍竞争的公平性。当机制调节影响到社会利益时,政府应当及时出面并给予调节。明确职能职责范围,合理分工,避免管理出现交叉现象。

总结:通过以上对策建议,创建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经济管理机制,合理划分各级行政管理机关的事权与人权,明确界定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范围和工作职责,对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加强经济管理,创建高效运转、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 王建强.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改革[J].生产力研究,2012,12:133-135.

护理工作量相关概念阐述与分析 篇12

护理工作和护理工作量有时用来描述相同的概念, 而事实上他们有不同的含义。护理工作通常描述的是护士功能性的工作, 例如代表病人实施的行为[1], 而护理工作量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需要实施护理活动总量[2]。评估护理工作量是确定足够的护理人力资源水平的先决条件, 是困难和复杂的一项工作内容。护理工作量的内涵外延的界定一直存在很多争议, 许多概念, 如病人依赖性、护理强度、病人危重情况、照护复杂性、疾病严重度都与护理工作量混淆[3,4,5], 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直接与护理功能相关, 通常以其功能形式被定义。Henderson[6]认为, 护理活动是由护士实施的行为、工作或者活动, 护士的独特功能是支持个人 (无论健康或疾病) 促进健康或健康恢复 (或平静的死亡) 的行为, 在其有必要的能力、意愿和知识的情况下, 使其能无需辅助地尽快获得独立性。美国护士协会 (American Nurses’Association, ANA) [7,8]在2003年重新从功能的角度定义了护理, 即“保护、促进、优化健康和能力, 预防疾病和损伤, 通过诊断和治疗减轻痛苦, 倡导的个人、家庭、社区和总人口的照护。”以护理功能形式描述护理工作以及护士的功能是基于护士工作所处的卫生保健领域和实际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在护理工作包含非病人特异性的行为, 例如护士教育和病区管理。国际护士协会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 认为护理包含了所有年龄段的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 无论他们身处健康或疾病, 护理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遭受疾病、残疾、临终病人的照护, 提倡和促进安全的环境、研究和卫生政策的制定, 住院病人及卫生系统的管理及教育也是关键的护理角色[9]。

2 护理强度

Prescott认为护理强度是提供的护理数量和技能水平的结合, 包括:病人的疾病;病人依赖性;任务复杂性、过程和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照护的时间[8]。Fager-strom等[10]认为护理强度是病人的照护需要与可获得的护理人力之间的关系, 基于护士能满足病人照护需要, 护理强度是病房的护理工作负荷。Caplan等[2]认为护理强度则涵盖了病人依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照护复杂程度、护理工作时间等内容, 护理强度由针对病人的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活动构成, 详见图1。Mor-ris等[11]定义护理强度为实施护理功能的直接和间接护理的量, 并且影响护理水平的因素。虽然护理活动是多维度的, 但是常被认为是一个线性的构造, 被作为是护理单元的工作量, 护理工作量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评估:即护理活动的数量、护理的时间、护理活动的范围和复杂程度或者要求的知识组合。为了评估护理照护强度, 病人分类系统被用来连接护理人力和病人的需求、急缓度[11]。综合以上研究者的观点, 护理强度与病人特定的护理工作相关, 不包括非病人相关护理活动。护理强度由直接和间接病人相关护理活动水平决定, 护理强度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量, 同时护理强度由护理依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照护病人的时间和照护病人所需的护理复杂性所影响。

3 护理依赖性

护理依赖性是一种特殊的依赖状态, 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疾病或者残疾, 因此, 可能是一个临时的、长期或者永久的状态[12], 通常护理人员选择测量工具对病人进行依赖性的评估, 通过评估病人的依赖程度来评估病人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是进行护理工作量测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步骤, 排泄、移动能力、饮食、认知功能是最为常见的依赖性项目调查[13,14,15], 部分量表被开发作为自护能力评估量表, 例如Lorensen自护能力评估量表 (Lorensen’s Self-care Capability Scale) [16], 康复综合评定量表 (The Rehabilitation Complexity Scale) 被用来评估病人高度复杂的康复需求[17]。Jen-kins-Clarke等[18]认为, 工作量基于病人对一定数量护理照护的依赖性, 这些照护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活动。现在通常认为依赖性仅仅反映护理工作量的一个方面。依赖性的评估的金标准是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例如Katz指数[19]和Bathel指数 (Barthel Index) , 这些量表仅仅关注病人的生理需求, 近年来荷兰护理研究者Dijkstra开发研制的护理依赖量表 (Care De-pendency Scale) 在多国展开应用和推广, 主要针对康复机构和护理院, 护理依赖量表更多地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20]。护理依赖性的评估是一项关于社会关系的主观评估, 是针对某种特殊支持的次要的需求 (护理) 来补偿自我照护缺陷。护理依赖性从照护给予者或者照护接受者的角度, 反映了照护接受者应该得到的支持的种类和程度, 双方可能从不同的方式对护理依赖性进行评估, 照护给予者通常会比接受者对需求程度有更高的评分。病人的依赖性、护理工作量和护理质量之间的关系, 国外护理学者称之为DAQ (De-pendency-acuity-quality, DAQ) [21]。Proctor[22]认为病人依赖性在决定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力配置和护理质量的主导地位, 对病人进行依赖性评估是最好的估算护理工作量的方法。北美研究者Cambell等[23]基于DRG对病人进行分类, 从而对护士进行人力配置。英国研究者根据ADL评分将病人从最低依赖至最高依赖程度进行分类。DAQ配置公式中一个主要的变量为护士面对面照护病人的时间, 通常认为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工时的35%左右[25], 如占50%以上则认为为高质量的护理[26,27,28]。

4 护理工作量

上一篇:自适应安全下一篇:心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