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2024-08-02

护理理论(共12篇)

护理理论 篇1

科学理论发现的场景:

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庞加莱 (Jules Henri Poincaré, 1909) 说过“科学是基于事实的, 正如房子是由石头建成的一样;而事实的收集不可能像石头砌房子那么简单……”

下面的场景简单地呈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

一个小男孩漫不经心地用鞋去踢石头, 踢了一块又一块, 直到他看见一块石头表面折射出一道亮光才停下来。小男孩捡起那块石头, 石头的形状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又看见了一块沾满淤泥的石头在那里静静的躺着, 其旁边靠着另外一块石头。时间一天天过去, 越来越多的千奇百怪的石头和这两块石头一起形成了一个高而宽的石头堆, 形成了一个小山。

许多年过去了, 一位科学家发现了一座由石头堆积而成的小山, 他观察到山底附近那块发着亮光的石头是多么的熟悉, 于是好奇地仔细地研究了面前的这座石头山, 开始一块一块地慢慢地把石头山的石头分开, 并又试着按原来的样子重新堆砌。他甚至用科学的设备去做这个艰辛的尝试……

以上小场景就是未来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形成的一个科学的基准。理论必须是持久的、有弹性的, 能经受时间的检验。护理理论当然也不例外, 它为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指导。

护理理论:

护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现代护理学的奠基人南丁格尔最早对护理进行过论述, 其理论核心是环境概念, 她认为护理本身不是治疗, 而是帮助病人处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 让病人本身自我恢复。她尤其强调通风、新鲜的空气、清洁的饮用水和整洁温暖的病室环境对病人自我恢复的重要性。

任何一门专业或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在护理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中, 护理学引用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理论。

理论和理论性的思考能指导研究和实践。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概念, 如护理理论的概念有健康、压力和适应能力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围, 通过完善概念、经过实践检验使理论更为完善。理论一方面指导研究, 而研究则能验证理论。

护理实践成就的关键就是护理理论的发展和护理实践本身。对于护士来说, 学习护理理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因为没有理论, 就没有方向;就不知道为什么做、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护理理论为护士提供一种关键的思维方法, 有助于护士从事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可以这样认为, 使用一种理论正如使用一个地图, 指导人利用各种方法达到目的地。

从逻辑上来说, 研究护理理论的专家研究理论的职责、角色的价值。目前护理理论对护理科学的发展的重要性被严重地低估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 护理理论是某些持反对态度的专科护生、还没有毕业的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不喜欢的科目, 他们更希望学习实实在在的技术性工作。

护理理论举例:

护理是一门艺术, 需要有组织的实践和科学的训练。护理的根本性质是保持身体健康, 用最佳的方法来恢复健康或治愈疾病和防止受伤。因此, 护理是帮助病人健康地生活。

潘蒲勒 (Hildegord E.Peplau 1952)

模式:

当病人遭受刺激且周围环境的压力源持续存在而导致病人停滞不前时, 病人的焦虑增加。这时候的应对措施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向前, 要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潘蒲勒模式中的护理措施强调, 疏通人际关系是减轻导致焦虑的压力源的主要措施。干预措施包括:帮助病人设定目标, 这些目标强调发现已知的问题, 确认积极的措施和利用已有的资源来解决问题。护理人际程序是现有的且相互联系的, 可以通过辅助的、合适的护理措施来实现。护士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资源提供者、教育家、咨询师等。潘蒲勒的模式要求护士能自我了解并有自制力, 这种自我了解可以通过独特的行为应用于工作过程中。

罗杰斯 (Martha E.Rogers 1970) 人

类整体性科学学说:

当病人的系统遭受到创伤时, 人与宇宙之间失去平衡, 此时必须要实施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与宇宙之间达到平衡并与宇宙协调。罗杰斯理论的根本在于相信: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 人比组成人的每个部分更复杂。功能键全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周围的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着。罗杰斯理论陈述的是人大脑对于支持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是非常必要的。右边大脑的功能是关于整体想象力、感觉、情感, 而左脑的功能是有关人类的语言、抽象力和思维。

沃森 (Jean Watson, 1978) 的关心理论:

沃森的理论是关于人都需要有关心的护理, 指的是人际间的过程是“关心”, 或者说在护士与环境和病人之间的关心是极其重要的。关心能促进人与人的沟通, 希望与自然达到和谐。护士通过实施关心人的措施来促进病人健康和平衡, 重新获得感知的自我和现存的自我, 从而实现照顾病人的目标:病人的心理、生理、精神、机体达到平衡和谐。和谐或者说非常健康, 是指消除了不和谐和疾病。

梅尔米舍尔 (Merle Mishel 1981年, 1990年修订) , 疾病的不确定性理论:

疾病的不确定性, 是经常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不确定性存在病人对诊断不明时, 这种不确定性可导致病人没有应对疾病的能力或不能预测疾病的后果, 不确定性也可发生于因为信息不足而错误地理解疾病的诊断, 或者健康照顾者错误地评估了患者的知识水平。健康信息提供者没有能认识到病人对疾病信息的理解能力。Mishel’s的理论用于慢性疾病或其他医疗实践中。

Mishel’s的模式包括: (1) 刺激的框架:病人的不确定性; (2) 评价阶段:病人分配一个价值, 积极或消极, 不确定性因素; (3) 启动应对机制:病人有能力发展、改进、容纳来帮助护士与病人合作从而制定护理措施, 促进良好的结果; (4) 适应:正向指导病人消除或包含不确定性, 形成有效的应对。Mishel’s的理论建立了一个框架。

护理理论的应用举例:

克里斯汀, 一个9岁的女孩, 因为突发的间歇性腹痛诊断为阑尾炎被收入儿科。克里斯汀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 母亲是一名护士。她的母亲一直陪着她。护士与父母交谈后, 了解到病人对即将进行的治疗有所了解, 做好了住院的准备。但是护士与克里斯汀交谈后发现她很烦躁, 情绪反复无常, 时哭时笑。她说她的父亲告诉她, 做手术的时候不要害怕, 就像“睡觉”一样。

克里斯汀告诉护士她的担心:在她睡觉的时候万一醒过来看到阑尾正在被“切除'', 她会觉得很疼, 而且她没有把这个担心告诉她的父母, 因为她怕父母亲看不起她, 因为他们告诉她要勇敢。

护士意识到克里斯汀正在经历恐惧, 于是用米舍尔 (Mishel) 的疾病不确定性理论的四个阶段来护理克里斯汀。

(1) 刺激框架:由于她的父亲用睡眠来解释麻醉, 导致了克里斯汀负面的认知模式。克里斯汀不明白父亲说的“睡眠”有区别于普通的睡眠, 把普通的睡眠和手术麻醉混为一体。这里克里斯汀用她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了她父亲所谓的“睡眠”这个词, 这是克里斯汀所担心的根源。

护理措施:认真倾听,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父亲所谓的“睡眠”, 来发现、确认克里斯汀所关心的问题, 使用术语“麻醉”来区别“睡眠”。请她的父母来参加整个过程。

(2) 评估阶段:克里斯汀此处说的“睡眠”, 其实是麻醉。根据以往的经验, 周围环境的改变, 比如说疼痛可以使人从睡眠中醒过来, 经历遭受切除阑尾的疼痛。

护理措施:继续观察克里斯汀, 确保她理解有关手术新的信息。对克里斯汀的父母和工作人员进行心理支持。邀请合适的病人与克里斯汀交流麻醉经验。

(3) 启动应对机制:克里斯汀只有9岁, 用她9年的社会阅历来应对这样一个事件能力有限。

护理措施:观察克里斯汀的语言和非语言动作。让她说出她的所有困惑, 因为其中的一些困惑可能影响到她的疾病的愈合。

(4) 适应:取决于步骤 (1) 、 (2) 、 (3) 。

护理措施:由于克里斯汀接受了新的信息, 护士制定并实施新的护理计划。尽管不能确定是否会感觉腹痛, 她了解了新的护理计划并接受, 这样有助于增加她的舒适。

总结:米舍尔 (Mishel) 理论的中心原则是强调把疾病的不确定性放在核心位置, 如果不注意这一点, 那么病人的不良情绪会增加, 会感到恐惧, 以至于影响她的疾病的愈后和生活质量。在米舍尔理论中, 护理职责是帮助失去控制感或感到不确定性的病人使用新技巧来应对不确定性, 从而使得病人能够确认不确定性进而控制不确定性, 恢复原样。

未来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学家

科学是一种把事实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的方法。科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使各个独特的互相联系的部分之间变得相互统一, 而不是将各个部分简单地相加。前面场景里的石头代表了事实, 而堆砌石头的过程代表了科学, 未来的思想和新的方向代表了理论。

科学既是动态的又是静态的, 动态是指去挖掘一种现象如何发生的, 而静态是指描述发生了什么。

目前, 医疗护理人员非常关心护士有关立法。进入21世纪, 怎样实施和管理医疗卫生事业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重要的是, 护士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最前沿, 第一要面临的是应该怎样来解答医疗卫生事业的问题:如护士缺乏、资源不足、患者安全和医疗事故、医疗保险、工作福利计划、个人隐私、工伤补偿、高级职业护士和执业范围、强制加班、呼吁保护、权威说明性、执照、跨地区执业、远程医疗、和其他许多政策问题等等, 直接影响着未来的护理实践。而这些问题往往与立法机关的有关规定有关, 对护理的直接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护理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运作, 对各种结果数据的分析, 旨在于改善护理质量或者提供各种病人需要的各种医疗服务。因此, 护理理论将根据情况被再评估和重新完善。

21世纪将创造和发展新的理论, 来解答健康问题。简单的说, 21世纪护理理论包含着更复杂的内容、环境变化, 如遗传学、计算机技术、机器人、降低能源消耗、由于臭氧层变薄而至辐射增加、环境有害物质、新疾病和耐抗生素疾病等, 这些变化已经改变了病人的需要, 与5年前不相同了。

所以护士应该根据环境和疾病谱的变化,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继续发展护理理论,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护理理论 篇2

一、概念:

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灭菌处理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

①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卫生清扫工作,减少走动。②治疗室、处置室、病室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③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干燥。

2、工作人员着装整洁

操作前必须:洗手, 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

3、无菌物品的保管

①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②无菌物品应置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中。③无菌物品一旦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④无菌物品必须注明名称、灭菌日期。

效期为1周。过期或受潮的无菌物品应重新灭菌。

4、正确实施无菌技术操作

①身体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②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③手臂、无菌物品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

④未经消毒的用物、手、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⑤不可跨越无菌区。

⑥污染或疑有污染的物品不可使用。⑦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无菌持物钳使用注意事项: 取放持物钳“五不”: ①不得从孔中取放

②不得碰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容器内壁 ③手持钳时钳端向下,不得倒转 ④手不得触及钳(镊)的浸泡部分 ⑤放回容器后不得闭合钳轴 夹取无菌物品“五不”: ①不可夹取非无菌物品 ②不可夹取无菌油纱布 ③不得用于皮肤消毒及换药 ④不得到远处取物 ⑤污染后不得放回

2、无菌容器使用法 ①容器应有标记。

②打开容器(开盖)盖不可在容器上方翻转,手臂不可跨越; ③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④用钳、镊取物时不可触及容器边缘;

3、无菌包使用法

①无菌包打开后,包内剩余的物品应在24小时内使用。②如果包内物品有污染或潮湿,应重新灭菌。

4、无菌盘的准备 ①手不可触及内面; ②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 ③无菌盘不可打湿; ④4小时内使用,有效。

5、取用无菌溶液法

• 检查溶液内容:

①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②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是否有裂纹 ③溶液质量:(变色、澄清度等)。

取用无菌溶液注意:

①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盖内面;

②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回瓶中; ③打开后保存24小时。

6、戴无菌手套法

①戴时或脱时动作要轻。

②戴手套时不可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外面。④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内面。⑤如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一、注 射 原 则

1、三查七对

2、消毒注射部位

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4、进针前排气

5、进针后检查有无回血

6、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和角度。

7、运用无痛技术

8、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应妥善处理 二、三查七对的内容

1、三查:操作前、中、后查。

2、七对:指查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三、运用无痛技术

1、解析操作,安抚病人

2、通过对话分散病人注意力

3、帮助病人取合适体位

4、绷紧皮肤

5、两快一慢,进针快,推针稍慢,拔针快

6、注射多种药物时,先注射无刺激药物,后注射刺激药物

四、针尖、针梗、乳头、活塞体要保持无菌

注射部位:

一、1、IM的四个注射部位:臀大肌、臀中小肌、三角肌、臀外侧肌

2、IM中臀大肌注射的划分方法:

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外侧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为注射区(注意避开内角)。②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3、IM中臀中小肌注射的划分方法:(可直接说名字,然后比划就行了)

①构角法:以食指尖、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髂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②三指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二、ID注射的目的:

1、药物过敏实验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三、H的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避开肚脐)、后背(肩胛和腰部)、大腿前外侧

静脉输液:

一、静脉输液法: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通过输液装置,直接滴入静脉内的治疗方法。

二、输液的目的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维持血压 改善微循环

3、输入药物 治疗疾病

4、补充营养 供给能量

三、常用溶液

1、晶体液: ①特点:

分子量小、易透过半透膜,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②种类 名 称

葡萄糖溶液 5~10%GS 等渗电解质 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5%葡萄糖盐水

碱性溶液 4%NaHCO3、11.2%乳酸钠

高渗溶液 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GS(高渗液)

2、胶体液 特点:

分子量大、不易透过半透膜,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3、静脉高营养液

四、尿量增至40ml/h时补钾,并注意补钾的“四不宜”原则:

不浓、不快、不多、不早。

五、头皮静脉输液法 优势:

浅表易见、易于固定、便于保暖、方便哺乳、不限制肢体活动

六、注意事项:

1、做到三严:①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器使用时限:24h;液体现用现配 ②严格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药液质量检查 ③严防输进气体

2、做到四注意一掌握:①注意输液速度:成人:40~60滴/min

小儿:20 ~40滴/ min

②注意保护血管 : 由远到近、刺激药穿刺确认后加药

③注意配伍禁忌

④注意巡视观察 局部、全身 ⑤掌握留置针时间

七、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1、滴液不畅

① 针头滑出血管外

②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③ 针头阻塞

④ 静脉痉挛

⑤ 压力过低 ⑥ 导管扭曲

2、滴管内液面过低

3、滴管内液面过高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八、输液反应与处理

1、发 热 反 应:

处 理

① 减慢或停止输液

② 对症处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③ 按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类药 ④ 严密观察病情作好安慰解释工作

⑤ 保留余液和输液器送检。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处 理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体位:端坐位,两腿下垂

给高流量氧气吸入,6—8L/min;20%~30% 酒精湿化给氧 ③给予强心、镇静、平喘、扩血管、利尿等药物

④必要时做四肢轮扎

⑤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 脉 炎 处理

①患肢抬高、制动。

②局部湿热敷(50%硫酸镁或95%乙醇)③中药外敷 ④超短波理疗

⑤合并感染者,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处理

①立即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②高流量吸入 纠正缺氧

③严密观察病情,作好心理护理 ④大量气体可采用高压氧治疗 预防:

护理理论 篇3

【中国分类号】 R24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30-01

近年來,我国的中医事业发展迅猛,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同程度的重视,中医理论不断被人们关注,不论在诊断,治疗及护理上,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医已经走向了世界,中医理论在西方普及及应用能让很多人吃惊,可以想象,在更多健康方面中医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祖国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一定要符合自然界规律,人的意志说明,精神状态的好坏与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活动的适度,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反之情志异常,精神内伤,对机会生理活动的影响,也干扰了正常的气血运行,《素问举痛论》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调畅而言。

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专病施护,是我们每个医务人员如何做好患者的精神及心理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专病施护,护士在业务水平上及患者病情转归都是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将辩证施护开展下去。

几年来,我科开展了多种专病施护,其中以子宫肌瘤、异位妊娠。我们根据不同患者提出不同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辩证施护措施。

1 情志方面

有的患者平素情志易抑郁易怒,我们耐心做真思想茶,调理其情志,劝其少生气动怒,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广避免不良刺激,防止七情致病,经常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病情转归,鼓励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上照顾关心体贴患者,给患者以温暖,取得患者的信赖。

2 术后纳差

手术和麻酸影响胃肠功能,使胃肠功能减弱,可右术后第2天少量进流质饮食,以促进肠蠕动功能早日恢复,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者,应由静脉补充液体能量和电解质保持电解质平衡。

3 术后褥疮的发生

术后由于病员体质虚弱,无力活动,使局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出汗受潮湿、摩擦等,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皮肤,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防止妊娠的发生了。

4 一刀口感染渗出

术后第二天可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肌张力,减轻疼痛,腹部有化脓病灶时更应取半卧位,使炎症局限有利于引流,并防止隔下脓肿,鼓励病人早日离床活动以促进康复,体制弱者可适当延迟离床活动时间,保持手术也清洁,注意切口渗出,血肿,感染,术后第2天更换敷料,术后如有咳嗽鼓励患者将痰咳出,咳嗽时协助患者按压刀口两侧以减轻腹压和切口疼痛,术后24 h内切疼痛时,根据医嘱给予镇痛剂,患者自诉刀口疼痛时,要了解是否体位不适,腹部胀痛或导床管刺痛等引起,须对症处理,不要滥用止痛剂。

5 术后腹胀

腹部热敷,同时忌食糖,牛奶产气食物,必要时可腹部等灸也可针刺大肠俞,足三里,公孙等穴,排除机械性更阻后再肌注新斯的明0.5~1 mg。

6 术后膀胱胀痛,阴道血性分泌物

6.1 手术后一般24 h留置导尿,观察尿量及颜色,鼓励患者可适当饮水,以便尿路通畅,拔管后膀胱早日恢复排尿功能,以免出现尿潴留,产后尿潴留可发生于正常分娩之后,但以难产及产科术后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小便不通,小腹胀满而痛,属祖国医学“产后小便难”,“产后小便不通”等范畴,如患者出现尿潴留,临床上我们的一般采用温水冲洗外阴或热敷下腹部或用流水声诱导排尿或用针刺疗法;抽取新斯的明1 mg,双侧三阴交穴局部常规消毒后,以7号针头进针并反复刺激局部有酸胀感后回抽无血将药缓慢注入穴位内,每侧穴位注入0.5 mg,因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利尿活血功能而恢复膀胱气化,新斯的明为抗胆碱脂酶药,能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故在三阴交穴注射新斯的明更能加强膀胱肌肉收缩,促使潴留的尿液排出。

6.2 阴道血性分泌物也称血性恶露,因含大量血液得名,色鲜红量多,有时有小血块,镜下见多量红细胞,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恶露持续3~4 d,应每日观察恶露数量,颜色及气味,若子宫修复不全,恶露增多色红且持续时间延长时,应及早给予宫缩剂,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擦洗外阴1~2次,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性质及气味。

7 小结

患者住院期间,我们根据病情从饮食调护、生活护理着手,协助患者做一些必要的生活需要,严格落实完成护理计划等方面人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患者很快痊愈,没有发生褥疮便秘、刀口感染及渗出,患者痊愈出院,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已患者做明确指导。

护理理论综合课学习方法初探 篇4

一、突出重点, 夯实基础

从近几年山东省的护理专业理论综合对口升学试题来看, 在第I卷客观题目中, 属于“掌握”层次的知识点基本上占到了75%左右, 属“理解”层次的内容占到了20%左右, 而属“了解”的内容仅占不到8%, 而第II卷主观题所考察的内容全部为应“掌握”或“理解”的, 其中应“掌握的”约占第I卷的80%左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整个试卷中, 考查应“掌握”的内容占到了78%以上, 应“理解”的占15%左右, 而应“了解”的内容充其量不过10分, 且全是选择题。这就提示大家, 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切不可平均用力, 一定要突出重点, 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而对于考纲中要求“了解”的内容不一定要记准, 只要熟悉知道就完全可以了, 这样可为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重点的知识。同时从对口高职升学试题来看, 主要是考查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 考能力的题相对较少, 并且所有题目的答案都能在教材中找到。有鉴于此, 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 切勿好高骛远。

二、全面复习, 归纳概括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 考纲所涉及到的每一章教材内容, 几乎每年的高考都有涉及, 而且每年的出题点往往不固定, 这就提示大家, 要备战好高考, 教材一定要全面复习, 考纲中所规定的知识点一定都要看到, 做到事无巨细, 滴水不漏, 否则就会因为看教材不细、复习不全面而丢分, 特别是对那些具结论性的, 或有重要临床意义及应用的, 或特性、特点的知识点及典型代表等类似的内容更应该注意, 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历届对口高职升学试题选择题出题的热点。同时, 近几年的对口升学试题加大了对归纳概括知识的考察力度。我们平时不注意归纳概括, 在考试时临时组织往往很被动, 也容易因丢三落四、归纳不全而丢分。例如2009年简答题的第六题:简述子宫形态分部及子宫腔分部。在平常的复习中我们一般只注意对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等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而对与之相关的子宫腔的分部却往往忽略。再如2008年护理论对口高职试题中简答题的第三题:简述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及成分。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有所描述, 但却是分两个自然段进行的。如果在平时复习时没有对二者进行归纳概括, 而是在考试时临时组织, 对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再如2007年护理理论综合试题综合论述题第三题的最后一问:为什么说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也属于类似的题目。以上提示我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注重记忆, 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概括。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还有:“以下情况对尿量有何影响?试述其机理。 (1) 大量饮清水。 (2) 糖尿病患者。 (3) 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10ml。”类似的内容还需要大家在复习中多加留意, 多注意归纳总结。

三、理清思路, 分层次把握

护理理论综合中各学科的知识点往往构成密切联系、相互呼应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从整体上理清思路, 把握知识的系统脉络, 就会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把握得更准确,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求大家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前后联系, 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同时, 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应结合当年的考纲, 按考纲的不同要求分层次学习和把握, 切忌平均用力:“了解”的内容在高考中由于只作为选择题出现, 因此熟悉知道即可;而“理解”和“掌握”的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应重点把握, 特别是知识点有三点或三点以上的更应该重视, 一定要准确地并尽可能用教材的语言记住, 因为这些内容在第II卷出现的几率非常大, 也是选择题考查的重点内容。

如何才能系统地从总体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把握呢?笔者建议在复习时可以章节为单位, 建立知识框架树。本章主要分了几节?各节主要涉及哪方面的问题?把它作为第一级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再看每节又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并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这是第二级结构的内容。当然, 对那些繁琐的、小的知识点可以用序号简单标出。若教材对第二级结构中的某些知识点做重点讲解的, 可进一步对这部分内容再进行概括, 构成第三级结构。如有必要, 可依次进行第四级甚至第五级结构的归纳概括, 这个在复习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通过对教材知识点的不断归纳概括, 不仅进一步地熟悉和把握了教材的内容, 而且也对知识进行了再学习、再消化, 在对知识的把握和认识上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 只有分清层次, 理清思路, 才会学得更轻松, 重点把握得更准确;也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令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依纲据本, 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年年进行, 但考题却年年不同。在平时专业课的复习中, 大家容易走入的另一误区就是背题———机械地去记试题中出现的简答题、综合论述题, 甚至一些选择题, 不分主次, 见题就背。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平时考试中老师往往使用成套的试题, 大部分试题中重复的题目比较多, 因此部分学生抓住了老师的出题特点, 考前集中背几套试题突击几个大题往往能侥幸考个好成绩, 虽然记得较多。但通过这种途径所学的知识既不连贯也不系统, 一旦遇到相对灵活的题目, 尽管是教材中较重要的内容, 往往就会由于对教材不熟悉和对相关内容不理解导致失分较严重。特别是每年的对口高职试题, 和平时练习时完全相同的题目, 特别是问答题, 更是凤毛麟角。因此用题海战术、背题、押题的方法来应对高考可以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我们应当摒弃。要想在高考中有足够的把握, 我们平时就应认真学习教材, 研究教材, 掌握重点内容, 熟悉相关知识。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从容应对。具体而言, 在平时学习中应该做到依纲据本。依纲, 简言之, 就是根据当年山东省教学研究室颁布的护理类专业的考试纲要所规定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相应内容的要求层次, 来指导我们的高考复习;据本, 也就是抓住教材不放松, 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通过对最近七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护理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的分析可看出, 试题中所有考察的内容全部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 并且是当年考纲所规定的相关内容。这就提示我们, 平时的学习一定要在考纲的指导下, 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扎实的学习和把握。只有把握住了这两点, 才真以不变应万变, 在高考中从容应对。

另外, 在平时的学习中, 大家还应该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 注重多种学习方法方式的尝试和改进, 如及时复习巩固, 列知识树从整体上系统把握知识, 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对较复杂且容易混淆的内容可通过编顺口溜、谐音的方式进行趣味性记忆, 对重要器官的结构、重要生理过程可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进行形象记忆等等。这些方式不但能使我们加深记忆加强理解, 而且使专业课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摘要:护理理论综合课所涉猎知识点繁多, 部分内容偏难偏深, 学生普遍反映较为难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在对口高职升学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本文介绍了“突出重点”、“全面复习”、“理清思路”、“依纲据本”四种学习方法, 既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 提高学习积极性, 又能提高即将参加高考考生的复习效率, 帮助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护理理论知识竞赛总结 篇5

护理理论知识抢答赛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激发全院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夯实基础理论、巩固专业知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同时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护理部于2016年11月1日举办了护理理论知识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响应,各科护士长精心组织,竞赛知识内容涉及了医学基础知识、疾病护理、健康指导等。有31个护理单元参与、204名护理人员参加,共组成68个参赛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预赛于2016年11月1—2日正式举行,赛程经历了9场预赛、3场决赛。每场预赛有8个小组组成,每场评委有护理部、护士长6--7人组成,并遵循护士长不在本科室参与的场次做评委的原则,评委们按照评分标准认真评判,有护理部主抓教学的担任主持。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24个参赛小组进入决赛。决赛于2016年11月11日举行,决赛有院级领导亲自做评委,同时邀请了部分职能科室主任担任评委。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9 个,三等奖 13 个。通过举办护理理论知识竞赛。彰显了我院护理人员积极进取的亮剑精神,通过竞赛促进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大家的协作精神,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也将会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护理部 2016-11-16

护理理论 篇6

【摘要】“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会接受周围环境的暗示;在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运用“破窗理论”指导我们如何预防“第一扇破窗”、及时“补破窗”,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关键词】破窗理论 临床护理 分析

Analysis of "Broken Window Theory" O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University

WanLingLing the Hospit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Hubei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 the "broken window theory tells us that the behavior of people will accep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e can use the" broken window theory "to guide us how to prevent it appearing and repair the broken windows in time o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university, which provides a safe and orderly environment for patients.

【keyword】 Broken Window Theory Clinical Nursing Analysis

1、“破窗理论”的起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1]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2]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个建筑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蔓延。当然,“破窗理论”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在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大量护理薄弱环节、安全漏洞,如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严重干扰护理工作,甚至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应用“破窗理论”来指导护理安全工作,规避防范风险,能有效完善护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的目的。

2、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破窗现象

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破窗现象亦即护理不足、薄弱环节、安全漏洞;包括:硬环境不足和软环境不足。

2.1 硬环境不足

硬环境不足包括高校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医疗救护设备缺乏,医用材料及药品单一、不齐全。目前我国高校医院大多归纳为后勤管理,属后勤保障系统,地位低,多不被领导重视,医疗设备简陋,医疗资源匮乏。

2.2 软环境不足

软环境不足包括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医院文化落后、规章制度落实不全、工作流程实施不到位等。

2.2.1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医院人员构成中家属较多,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没有大医院临床培训,没有经历抢救过程,没有或很少参加进修等继续教育,在职有经验医生配备少,护士多是聘任制,流动性大,且在大医院工作经历少。

2.2.2 医院文化落后

目前高校医院文化發展普遍滞后,与社会综合医院有相当大的差距;医院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落后,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不到位,“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思想观念薄弱,缺少主人翁精神。创新和发展及重视人才氛围不足,医院管理体制落后。

2.2.3 规章制度落实不全

部分高校医院医疗制度不健全,与上级医疗部门沟通少,导致上级医疗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

2.2.4 工作流程实施不到位

高校护理工作流程不到位包括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和护理操作不规范;比如:医师与护士的记录不一致、漏记、病史采集不全、医师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及判断结果不一致、护理记录涂改现象严重、护理记录缺乏重点性、连续性;无菌护理操作不到位、不规范。

3、“破窗理论”的应用实践

“破窗理论”指导我们如何预防“第一扇破窗”、及时“补破窗”,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3.1 硬件环境的改进

“破窗理论”强调创建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首先积极与上级医院和高校院领导沟通,争取支持改善硬环境;其次我们对病区护士站、处置室、库房等进行重新布局.使布局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人员不必要的走动和体力消耗;病区药品分类定点摆放,利于管理;病区所有物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晰,便于护理人员取放。

3.2 软件环境的改进

3.2.1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医院文化发展

医院文化是医院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构建医院文化体系和培育医院精神,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事业心等,将医院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医院又发展个人的共同方向上,培养医院的共同价值和医务人员的共同情感,形成医院自身的文化。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高校医院的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能有效防范“破窗现象”的出现。成立培训管理组织,组成导师制教学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及分管教学的科护士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病区护士长为成员,制定入选条件及职责。以“破窗理论”的警示意义为指导,严格制订并落实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各个环节。护理部统一制订培训计划,并作为培训项目进行管理,严格落实。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针对不同资历的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定期考核。严格护士的考核及录用,杜绝“破窗”的出现,根据年轻护士的实际工作及学习情况,培训期为3个月~6个月或更长。每个培训周期结束后,护理部组织年轻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考试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通过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科知识培训等方法,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及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

3.2.2 加强和完善医院制度建设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依法维权意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护理文件的规范化要求,让每位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举证时必不可少的资料,是关系到护士自身是否受法律保护的有利证据。认真、准确、及时的书写护理文件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措施。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医疗纠纷案例,而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更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包括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应急预案等。

3.2.3 护理工作流程完善

“破窗”理论提示我们:一些重大问题的发生可能只源于不为人所注意的小事件,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理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防微杜渐作用。据资料分析,大部分医疗事故的发生,都起因于细节的疏忽[3]。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漏洞,都可能导致“破窗”的出现.

首先,规范化书写护理文书;对全院护士按职称高低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的强化培训,并不定期进行抽查考试,做到人人考到,个个过关。可采用演示法教學,学习各系统的体检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提高。其次,正确执行医嘱;正确执行医嘱是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医嘱执行分为3个步骤:即处理医嘱、摆药或配药、注射或发药。制定医嘱执行过程图表,强调每个步骤的查对重点,特别是配伍药物及过敏药物,需配伍的药物应查配伍表,如属新药,应单独使用;使用药物前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定势心理。每项用药操作必须携执行单,每日执行单应整合在一起,装订好统一保存。加强班次查对,杜绝隐患[4]。再次,规范化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定期护理操作培训,定期考核。护理工作由无数的细节组成,不重视细节,就无法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以“破窗理论”为指导,强调从细节人手,防微杜渐。年轻护士进入临床,必须掌握每项操作的规范和要求,并严格执行,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通过认真监督及指导,避免年轻护士由于知识缺乏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出现行为或操作中的“破窗”。

“破窗理论”亦称“破窗效应”.是指一种心理暗示造成的某种效应。其显示,人的行为和环境均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对于不良行为和环境.我们必须抱有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窗”的积极警觉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不良的破窗行为,一旦开了头,没有及时的制止、管理,甚至是批评和处分,就是对这种风气和行为的纵容,则会诱发更多类似行为的发生,形成恶性的循环[5]。因此,“破窗”的负面警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引起高校护理工作管理者极大重视。管理工作要做到“绒手套、铁拳头”相结合,对于指示行为采用“铁拳头”,要“硬”,施行刚性的规章制度,不能掺杂任何的人情因素,否则会丧失制度的威严和执行力;对于关系行为采用“绒手套”,要“软”,时刻关心自己的员工,支持护士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个人成长进步的机会,给予及时的赞美和鼓励[6]。其次,模范带头作用的正面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护理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护理队伍素质的优劣。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敢于管理。并善于管理。护士长要了解全科护士的工作质量,熟知每个护士的具体工作能力,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要精心培养护理骨干,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依靠一只护理主力军带动全科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氛围。管理中重视质量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实行区域化管理,让人人参与护理管理,提升护士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将“破窗”及时修补,使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对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益,陈红光,何梅,陈斌,李小玉。破窗理论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1):510-511.

[2] 章立早.心理实验的启示[J].中外期刊文萃,2003,11:42。

[3] 许勤,王荣.加强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

理,2007,7(3):65.

[4] 沈春玲,任志芳,吕霄丽.破窗理论在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21):24-25。

[5] 孙曦 周志恩 张子安 董磊。 “破窗”的负面警示与模范的正面引导,促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110-111.

激励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篇7

1 了解不同需求, 采取恰当方式给与满足

1.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按依次需求, 依次满足, 逐级

上升的特点, 排为5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可变性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动机。当需要被满足时, 可以成为激励的起点。

1.2 了解需求

管理者在护理管理中, 应了解护理人员的性格特点, 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及生活情况。主动与他们交流与沟通, 了解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层次需求。

1.3 满足需求

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 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与满足。如对于参加各种学习、考试或家庭有特殊情况的护理人员, 应给其安排合适的班次, 使其既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学习、考试、照顾家庭, 同时又能使他们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对于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特长的人员, 让其承担适宜的工作任务, 充分发挥其个人的潜力, 使其既能积极有效的完成护理工作, 又能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2 创造良好环境, 设置合理目标

2.1 美国心理学家赫次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指出, 激励因素是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内部因素, 包括成就、赏识、提升和发展、责任感等。

保健因素是与环境相关联的外部因素, 如工作条件、同志关系、工作安全保障等。激励因素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保健因素可预防人们产生不满和消极因素。有效的管理可以化保健因素为激励因素。

2.2 护理管理者在工作中, 首先要给护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

境, 协调好护理人员之间及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氛围。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和谐愉快。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有专家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的。所以, 在工作中, 还应为护理人员设置合理的目标, 提倡工作丰富化。为其提供取得成就和认可的机会。随着晋升、聘用和继续教育制度的改革, 护理部相继开展了各种专题讲座, 新技术应用等培训班, 每年举办1~2次护理技术和护理理论知识竞赛, 对成绩优胜者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参加学习和比赛的人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 为以后晋升、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 采用强化手段, 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

3.1 主要强化手段有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衰减。

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 根据不同的行为和绩效, 采取不同的手段, 给与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同时管理者处事应公平公正, 一视同仁。正确处理好工作绩效与奖酬, 奖酬与满足需求的关系。

3.2 奖励是一种激励的正强化, 使其保持和发扬这种行为。

惩罚是一种激励的负强化, 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与否定和批评, 使其消除这种行为。为了保证护理质量, 强化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 护理部成立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病历书写、门诊综合、技术操作5个质量控制检查小组, 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 并将质量考核结果与科室及责任护士的奖金挂钩。每月及时、有效的考核兑现。对于质量考核优秀的给与表扬和奖励;对于质量考核不合格的给与批评和处罚。奖罚激励不仅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更促进了良好的行为的增多, 减少了不良行为和差错的发生, 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了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 管理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管理是一种控制行为, 而激励则是一种促进措施。几年来, 在护理工作中, 根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欲望以及物质奖励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精神奖励是满足心理上的需要的特点, 灵活运用各种激励理论, 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内在活力, 使她们把潜在能量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充分的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绍山, 孙芳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135-137.

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篇8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实践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产科是医院各类纠纷中的好发科室, 因为产科护理是一个高风险的学科, 且与其它专科护理存在明显的差异, 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1 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制度不完善, 业务培训不到位, 职业道德教育薄弱, 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未制定详细的工作环节流程、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及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等, 以及护理人员、班次安排不合理, 不能满足工作的基本要求。

1.2 服务观念

现代医疗模式逐步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部分护士却未能及时转变观念, 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 部分人员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 极易引起家属的反感;同时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 不能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

1.3 法律意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护士条例》的颁布, 从法律上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护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 并形成了倒置的举证责任, 从而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权益。

法制观念淡薄, 部分护士没有意识到产妇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如在进行产前检查、术前备皮、给产妇会阴理疗、会阴清洗及实习生带教等情况下, 因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从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纠纷。

1.4 专业知识和技能

产科护理难度大, 技术要求强。低年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差、业务水平低、工作经验不足, 如对产程估计不足、处理不当或不及时, 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甚至死亡;催产素滴注过程中巡视不及时, 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 甚至子宫破裂;产程中孕妇因躁动而坠床;剖宫产后未交代清楚, 而致产妇下床小便时因体位性低血压晕倒引发外伤;术后切口TDP照射距离不当而致皮肤烫伤等。

1.5 责任意识

护士长年重复性的夜班、超负荷工作, 使得少数护士身心疲惫, 因此, 上班时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 操作时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会造成打错针、发错药, 甚至不按要求查对新生儿性别而造成婴儿错抱等;情绪波动大, 对患者态度粗暴, 无端发脾气等;特别是小夜班, 无事时打瞌睡, 未及时巡视病房, 导致因对产妇病情观察不得力而延误病情, 影响治疗。

1.6 服务对象因素

产科服务的对象是孕产妇, 而孕产妇自身的原因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加强安全护理的管理对策

(1) 改变服务理念, 强化服务意识。

(2) 重视法制教育,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3) 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养。

(4)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

(5)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6)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查对制度: (1) 做好床头交接班: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 产科护理人员必须做到班内完全投入、主动巡视病房, 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工作作风, 时刻以护理质量“零缺陷”要求自己, 以预防为主, 坚决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要对每位产妇、新生儿实行床头交接班, 对危重患者实行床头交接班时应交代清楚患者的病情、治疗、输液、各种引流管及全身皮肤等情况; (2) 建立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护理中的核心制度, 特别是在产科病房具有特殊意义, 如婴儿出生后腕带及胸牌要写清产妇姓名、婴儿性别、出生时间及体重;每次洗澡或迁床时应核对胸牌和手签, 禁止取下手签或胸牌, 抱至母亲身边时要核对床头卡及母亲姓名, 严格控制可能调错婴儿的各个环节。

(7) 强化全院意识:提高护理安全性, 加强对全院人员尤其是后勤保障、工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培训, 使相关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并认同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 从而有效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使她们认识到待产的重要性, 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 体会

护理安全和法律法规教育及一系列人性化服务措施的推广, 促使产科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服务水平、服务意识也有大幅度提高, 从而降低了护理差错和纠纷, 为广大孕产妇提供了安全、高质、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了护理人员防范、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护理职责要求及各种规章、预案逐步建立和完善, 科学地提高了护士的防范意识, 降低了产科护理风险。

通过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从业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护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 把护理记录的书写错误率降到最低,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晓瑞.告知艺术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5) :84.

[2]赵粉变, 李拽枝.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 重新认识护理与法的关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89.

整体护理理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篇9

1 带教前准备工作

护生临床实习共40周, 在新护生入科前, 护理部要求科室对护师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培训、理论考试, 选拔出理论扎实、带教能力强、素质高、操作正规的护理人员, 上报护理部, 经护理部审核后方能确定带教资格。人员确定后, 护理部组织包括带教教师、护士长等参加带教学习班, 其内容有:整体护理理论知识、护理病历书写要求、模拟带教操作、人文素质养成、培训内容加强、理论操作知识考核等。然后, 科室制订带教计划, 实施整体护理带教措施, 制订护生实习培训计划表和护生实习考核薄。每位带教教师交1份带教计划, 要求每位带教教师负责带1名实习护生, 带教中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通过严格选择、重点培养、知识补充, 使带教的准备工作全面、细致、深入。

2 明确带教目标

护生进科前一天, 护士长要将实习目标的具体安排告知护生, 介绍相关内容。

(1) 向护生进行入科安全教育, 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介绍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的重要性, 针刺伤的危害性;介绍本科室工作性质、常见病种、护理特点及护理要求。要求护生服从带教教师安排, 团结同事、虚心好学, 不仅要学好技术操作, 更要做好基础护理。针对护士人文意识缺乏的现状, 应加强培训、教育和引导[3]。培养“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意识, 将优质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贯穿到整个护理过程中。

(2) 向护生介绍带教教师及所负责的病人。每组护生入科前, 带教教师与护士长负责给每位护生指定5名病人, 让护生对这5名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主要根据病人入院、病情、治疗、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健康指导项目等进行确定。同时向病人介绍护生, 以取得病人对其护理工作的支持。

(3) 向护生介绍本科室实习工作的具体安排, 让护生做到心中有数, 制订并确定目标。在4周的实习中, 每日进行晨间提问;每周固定两个学时进行专科理论知识讲课;每两周进行一次操作培训, 一次护理查房;在第四周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及综合操作考核;完成一份护理病历, 带教教师做出客观评价并给予正确指导。

3 护理操作中体现整体护理模式

教师在带教中, 不仅要注重对护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更要注重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身素养, 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及慎独精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操作中, 将病人看作是整体的人来对待, 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职业、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的重要性等方面综合进行操作宣教。操作前的解释不能千篇一律, 要根据综合因素将其与操作相关的知识有针对性、有科学性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之病人。根据各科病人的特点, 重点培养护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引导护生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融入人文关怀理念, 体现现代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4]。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适应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产物, 由于加强了沟通, 病人对护生的操作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表示理解和配合, 同时也达到了实习计划的要求。

4 辅导完成护理病历

护生在学校对护理病历的书写与格式要求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但由于专科知识的缺乏, 护生普遍反映书写护理病历有一定的困难, 问题的关键是:按医学模式, 是疾病相同而护理不同, 护理诊断的提出不是以疾病为依据, 而是根据个体的症状、体征、原因提出。资料的收集极为重要, 有准确的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如对于失语病人, 护生不知如何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收集资料时束手无策, 这时带教教师告诉护生有些问题可在探视时间向家属询问, 有些问题可通过对病人的护理中观察病人反应等得出准确的资料。向病人询问时所提问题要广, 态度要和蔼, 多到病人床边, 才能取得准确的护理资料。

护生对护理目标的提出不准确, 有的不符合科学性, 分析原因是对专科知识的缺乏。我们在每周一次的专科理论讲课时, 重点强调专科疾病的护理, 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预后, 这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目标的正确提出, 使提出的护理目标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求护生主动与病人沟通, 了解发病经过, 观察病情变化及病人的心理状态, 做好卫生宣教。一方面加强了护生对专科疾病的感性了解, 另一方面逐步培养了护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 同时也能更加准确完整地收集资料。

5 出科综合考试采取整体护理模式

出科综合考试是对护生4周实习的综合能力的考核, 也是对带教教师工作质量的检查, 同时, 护士长也能从考核中发现问题, 纠正偏差, 改进教学工作, 具体操作如下。

(1) 出科考试由护士长、带教教师监考, 护士长从护生所负责的5名病人中, 指定一份病历, 由护生介绍病人“七知道”、入院评估、发病经过、目前状态、主要检查及治疗, 同时提出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根据护理问题做3项护理操作, 即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无菌操作, 3项操作的顺序要合理。

(2) 要求操作有连贯性, 要突出整体护理的特点, 体现人性化服务的特点。操作中要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健康指导, 将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项操作中, 如在做口腔护理时, 要将持续胃肠减压的注意事项告诉病人。交流中要注意考虑病人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 做到有效宣教。操作完毕后, 主考教师征求病人意见看是否满意, 并感谢病人的支持与配合, 预祝病人早日康复。

(3) 操作后, 先由护生对自己的操作全过程进行评估, 纠正自己发现的问题, 然后主考教师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使护生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6 体会

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带教实践, 我院坚持了以上做法, 并不断发展创新, 与传统带教相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生反映, 在实习过程中虽然任务重, 但是培养了以病人需求为中心, 将优质护理及人文关怀贯彻到整体护理中的观念, 能独立解决病人的问题, 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操作多、护理多、学习机会多, 护生能珍惜实习机会, 带教教师严格要求护生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有针对性地宣教、护理, 得到了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好评。严格要求、大胆管理, 实施整体护理于带教中, 培养的护生在进入临床岗位后能很快适应临床护士工作, 满足临床需求。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坚持将整体护理理论应用到护生的临床实践中, 不仅能保证为护理队伍输送优秀人才,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治政.社会人文医学与整体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5) :228-229.

[2]陈首碧.加强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 (8) :1044.

[3]李惠玲, 杨小芳, 张妍.专业护士人文素养现状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10) :766-767.

护理理论 篇10

一、依据专业“实用、够用”原则, 制定校本大纲,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应以岗位工作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突破口, 了解专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强调“实用、够用”的原则,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控制内容容量。对《药物护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讲明为度, 删除跨学科的重复内容以及带有研究性的理论分析, 削枝强干、突出重点、力求简炼。我校近几年来, 贯彻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在每学期前都要结合专业最新适用教材组织编写校本大纲, 并按照大纲要求, 本着“教什么, 考什么”的原则,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二、引入“医学前沿课题”及“医学新闻”的介绍

随着国内外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 新知识新技术的成功应用, 给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 也拓宽了医学基础理论的新视野, 教师将这些知识引入课堂, 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初中起点的中职医学生对《药物护理学》的学习内容普遍感到难学, 如在授课中, 辅以有关的“医学新闻”介绍, 可使师生在对同一医学情境的关注中, 情感达到共鸣, 极大地促进了学习, 同时, 也可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关注象《健康之路》、《走近科学》等介绍医学知识的栏目, 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查找、解惑的过程中, 既拓宽了学习的视野, 又能真正体会学到医学知识后所带来的充实感, 更坚定了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

三、发挥图表、图解的作用, 做好《药物护理学》笔记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 医学信息量的大量增加, 哪些知识及哪种表达形式更为这些医学生所欢迎?过于详细的文字叙述, 看起来让人感到繁琐、不清晰, 不妨采用列表的形式更明了, 效果更好, 正如美国图论者哈拉里所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以简捷的字目或符号取代了冗长的文字叙述, 能使学生一目了然, 易于理解, 便于记忆, 节省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特别是图表作为一个形象, 其本身就能较强地影响大脑, 形成难忘的印象, 强化了记忆,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借助图表、图解, 做好笔记, 可以浓缩精华, 使教材变薄但又不遗漏知识点, 去粗取精、去繁就简, 提高学习记忆的效果。

四、教授“歌诀”, 帮助学习记忆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注意收集了许多经典的《药物护理学》歌诀, 它们通俗易懂, 操作性强, 读起来琅琅上口, 引人入胜。歌诀的引入将枯燥抽象的文字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便于快速记忆与准确把握, 既改善了教学方式, 又增进了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如在“头孢菌素”一处, 引入“过敏反应较常见, 胃肠反应静脉炎, 一代肾毒二代轻, 三四无损肾小管, 大剂影响脑神经, 偶有出血二重染”就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五、增加病案教学的比例

药物护理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很强的临床课程, 在进行教学时, 若脱离了临床实践而进行单调的理论讲解,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药物护理学教学中, 适当地运用典型临床病案进行辅助教学,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物护理学的兴趣, 又让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 体验到应用知识分析问题成功的喜悦。

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自学中辅以“点悟”

在药物护理学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而且要授之以渔, 使学生掌握学会和会学的方法, 培养会学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自学中, 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并在自学中辅以“点悟”对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在“抗微生物药”的教学中, 我在精讲了β-内酰胺类后, 让学生结合带着问题去自学后面的内容, 通过提问、习题反馈, 证明学生完成了目标, 同时, 也增强了他们学好药物护理学的自信。

七、示范典型病案的医嘱

目前临床新药品种增加很快,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可以以医嘱的形式介绍具体的治疗方法, 这样既保证介绍了药物的具体应用, 又能适当反映出药学领域的新进展, 这无疑给药物临床应用、用法两处的教学开创了新的思路, 有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 也是学生在毕业初期参考的一种实用工具。

八、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目前, 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1], 已经大大革新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 提高了教学效果。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可以使繁琐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 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弥补了教师用语言、教具所无法表达的缺憾。

九、重视教学反思环节, 加强“督导”作用

所谓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2]。不断的反思教学实践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它促进教师逐步形成更优化的教学实践, 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通过创设各种情境, 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考虑问题, 丰富了教学方法, 拓宽了教学思路。针对目前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加强“督导”, 督促学生主动学习, 及时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情况, 再作调整。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进入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之中。

总之, 在药物护理学的理论教学中, 要紧扣“新计划、新大纲、新教材”, 更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只有真正开拓了学习视野,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培养出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 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 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行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彭军.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J].教育技术通讯, 2001, 11 (1) :1214.

护理理论 篇11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ESP 护理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模式,在国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近三十多年来,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尤其对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ESP把“目标情景分析”或称“需要分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其精髓在于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能为高职英语学习者高效地获取专业所要求的语言交流形式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而护理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则具有鲜明的ESP特性。

ESP教学的大量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 ESP课程在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各类教学机构,如高等院校、各学院、语言学校等都广泛存在,国外对ESP的教学和研究已经是硕果累累。语言学校的ESP课程丰富而广泛,各有特点;大学里不但开设ESP课程,还注重从语言学和英语教学角度对ESP进行理论研究。

我国的英语教学向ESP靠拢已势在必行。很多学者以涉外护理学生需求为基础,结合ESP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探讨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方法,在遵循 ESP教学原则与目标、加强教材建设与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以期改善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沟通的交际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但我国ESP教学的研究还未深入,还没有形成适应我国教育特色的ESP教学模式和体系,专业英语的学习上更多的还是着重在专业英语词汇学习、专业科技文献的阅读阶段,没有将专业英语语言输出的技能真正作为学生该在阶段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目标。

在如今的大趋势下,我作为一名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师,觉得目前必须要解决的几大问题如下:

一、准确把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培养情况及ESP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关键是要能实现EGP(公共英语)与ESP(专门用途英语)的衔接,强化护理实训中心在英语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从而使构建的基于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成为培养应用型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基于ESP理论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的具体框架。

构建基于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应用型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过程中要具体解决三个方面的事项:(1)分析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学习需求,探讨公共英语知识和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衔接。(2)在实际教学中去构建基于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并涵盖适应该课程体系的教学运行机制及其支撑平台与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网络运用、师资培训、教学规程、教学管理等,将ESP模式融入到高职英语护理专业教学中,走一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 。(3)探究护理实训中心的功用和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使护理实训中心能在护理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效。

三、有效地组织ESP理论的护理英语教学体系的效果检验。

为实现ESP英语教学体系对涉外护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借助校园网、各高校精品课网站、Google网站、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现代化科研手段,获取前沿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认真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访谈、座谈、分析、归纳等手段检测教学效果,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

构建的基于ESP理论的护理英语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其成果受益范围大,涵盖面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向其他专业辐射。

四、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提升英语教师的ESP教学能力,完善ESP教师角色发展的同时全面提高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在ESP教学中应有坚定的教学理念和清晰的教学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学习,了解最新ESP教学动态,依据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来进行ESP教学。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是全面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受益范围大,涵盖面广,研究成果可向全国其他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推广、辐射。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进行的ESP教学能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市场需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

我们提出将教学重点转移,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方向发展,研究公共英语与护理专业英语相结合问题,探讨护理英语教学与护理实训中心联合教学模式,探究如何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性和具体实现途径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将ESP模式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走一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

参考文献:

[1]彭薇.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672-738X(2009)06-0055-04.

护理理论 篇1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04级护理 (1) 班 (49名学生) 为实验组, 2004级护理 (2) 班 (48名学生) 为对照组, 均为女生, 年龄19~20 (平均19.6) 岁;均为“3+2”护理大专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实验组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 2组由同一教师授课, 均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现以“增进舒适的护理”为例进行阐述。

1.2 实验组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在教学前教师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 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 结合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上网查询所得资料初步建构各自的“增进舒适的护理”知识。本次课教学计划为2学时, 每学时45分钟。

1.2.2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1]。上课开始, 请学生列举疾病中的各种卧位, 可来源真实生活、书本或电视, 也可通过角色扮演或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再现病例。 (2) 提出问题。针对所创设的情景, 教师提出与本次课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 如你认为影响患者舒适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昏迷患者采取何种卧位?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何种卧位有利于伤口愈合, 为什么? (3) 搭建桥梁。让学生将已学医学知识与所学新知识联系起来。建构主义认为,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了解多少,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4) 小组协作。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 针对所提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内化知识, 使学生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5) 展示成果。学习小组汇报所学知识、技能或把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展现出来, 通过展示, 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 展示完毕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小结。 (6) 反思过程。通过对学生活动的反思来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针对本课的疑难点进行讲授并总结。

1.3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 理论考试从校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统一考试;技能操作测试以抽签方式进行考核, 每组由2名教师严格按统一标准评分并取其平均分计算成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结果表明, 实验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理论考试成绩μc=6.72;操作技能考试成绩μc=3.06

3 讨论

3.1 提高学生自主性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对其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进行课前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开展同学间、师生间讨论和争辩, 并结合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知识的容器, 学习自主性得到提高。

3.2 提高学生护理知识的意义建构能力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 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通过格·维果斯基等学者的深入研究, 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2]。例如, 在学习“膝胸位”时, 因为学生还未学习妇产科知识, 对“膝胸位的意义”还不理解, 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在互联网上搜寻到的相关资料, 最终明确膝胸位的意义, 完成了对概念的意义建构。

3.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护理教师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 而且还要求其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知识。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协助组织学习讨论, 不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同时掌握教学进度, 结合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样教师的自身素质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21世纪的护理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教学形式, 符合护理教学实际。

摘要:目的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实验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 课程结束后评价2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学农, 杨绍珍, 郑伟清.《护理学导论》教学中采用情景陶冶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 :35~37.

上一篇: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下一篇:电视新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