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原则

2024-06-25

历史成本原则(精选9篇)

历史成本原则 篇1

一、会计历史成本原则的内涵

1.会计历史成本原则的定义

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 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 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其中, 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实际成本原则, 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其后, 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 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 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2.会计历史成本原则的内容

历史成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企业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 应以其购进或建造时发生的原始成本即实际成本入账, 并以此作为分摊和转作费用成本的依据。当物价变动时,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 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实际成本计价, 能防止随意性, 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便于了解和比较。

二、会计历史成本的实践性

1.实践基础

根据币值稳定假设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假设,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资产以实际交易价格全部入账后, 账面记录一般不作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账面价值与实际价格始终保持一致, 实际价格的恒定显得至关重要。而实际价格的恒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二是货币币值稳定。生产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 决定了商品的内在价值始终恒定;货币币值稳定, 则决定了计量商品内在价值所使用的计量尺度始终不变。有了这两个前提, 即使短期内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可能会出现波动, 但从长期看, 由于商品内作价值的恒定和货币币值的恒定, 价格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最终将恒定在由不变劳动生产率和不变币值货币共同决定的价格上。这样, 商品价格在长期内恒定就成为自然的事情。而商品实际价格长期内恒定, 正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关键所在, 因此, 币值稳定假设是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前提或基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假设, 则是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前提或基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 保证了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长期恒定;货币币值稳定, 保证了计量单位即名义货币的长期恒定 (计量尺度不变) , 以恒定的货币计量尺度计量恒定的历史成本, 计量的结果当然是不变的。应该说, 这两个假设, 首先是对商品价格决定的要求, 只有商品实际价格的决定符合这两个假设条件, 会计才能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 这种历史成本原则计价才是科学和合理的。

2.实践方式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资产按照购入成本 (原始成本) 入账, 并在持有资产过程中不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 费用则是已经耗费的历史成本。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 尽管一直以来, 会计实务经历了诸多变迁, 也出现了诸如“成本与市价敦低法”、物价变动会计、现行成本计量的冲击, 但历史成本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该原则的牢固地位得益于银行与审计师的支持。银行的信贷风险是银行在从事信贷业务时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而可靠性是银行业最注重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历史成本的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的优势使贷款的回收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因而被银行业广为推崇。举例来讲, 在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中, 历史成本原则为审计师们作了有利的辩护, 由于历史成本的依据——发票具有较强的可验证性, 并且在法庭上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这样, 只要审计师们拥有相应的发票作为书面证据, 就能够得以免除法律责任,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 历史成本原则成了审计师的“保护伞”。

其次, 在20世纪前半叶, 财务会计侧重于会计信息的供给者, 财务会计信息主要用于企业内部, 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会计信息的最相关使用者就是供给者本身。按照历史成本原则, 持有资产在不加工、不变化时, 不必考虑其价格的变化。会计信息供给方自然从节约会计核算成本, 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出发, 选择了历史成本原则。

3.实践局限

当物价波动较大或币值不稳定时, 历史成本就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影响当前决策。同时, 史成本原则要求资产按照购入成本 (原始成本) 入账, 并在持有资产过程中不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

三、小结

会计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处理需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计量经济业务、制定会计政策、选用会汁方法必须忠实表达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 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要以客观确定的证据作为会计记录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整个社会的经济法律环境日趋规范化和透叫化, 社会各个阶层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但是, 并非所有信息绝对真实,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各个会计信息的需求阶层。会计历史成本原则的实践性能够作用于这一方面, 但也有其实践的局限性, 需要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摘要: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原则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它的实践基础在于商品价格的要求, 只有商品实际价格的决定符合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和货币币值稳定这两个假设条件, 会计才能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历史成本原则受物价和价值波动的影响, 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 但也有其实践局限性。

关键词:会计,历史成本,实践性

参考文献

[1]胡海华.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J].当代经济, 2008 (8)

[2]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 (6)

[3]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2006.

[4]张先治, 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5]夏成才.中级会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6]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 2001 (1)

历史成本原则 篇2

项目成本核算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逐一统计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

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对于加强成本管理,促进增产节约,发展企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项目成本核算,将各项生产费用按照它的用途和一定程序,宜接计入或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正确算出各项工程的实际成本,将它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可以检查预算成本的执行情况。

(2)通过项目成本核算,可以及时反映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检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用的耗用情况和间接费用定额的执行情况,挖掘降低工程成本的潜力,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3)通过项目成本核算,可以计算施工企业各个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各项承包工程合同的盈亏,分清各个单位的成本责任,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以便于学先进、找差距,开展社会主义竞赛。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和原则

(4)通过项目成本核算,可以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积累经济技术资料,为修订预算定额、施工定额提供依据。管理企业离不开成本核算,但成本核算不是目的,而是管好企业的一个经济手段。离开管理去讲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重要性。项目成本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篇3

一、传统会计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及其优势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传统会计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进行计量的。历史成本 (Historical Cost) 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依照取得或构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计价。历史成本原则下, 物价变动时, 除非国家另有规定, 否则不得调整账面价值。例如某企业于2012年1月1日购买了一套设备, 耗费资金100万元, 记账时, 该套设备应当按照100万元入账。假设在2015年1月1日, 设备的市价已经达到500万元, 此时, 仍不能调整设备的账面价值, 账面上依然是设备购置时的实际成本 (即历史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传统会计计量的基础, 是传统会计进行会计计量的核心, 也是受到广泛推崇和普遍采纳的会计惯例。历史成本原则具有以下主要优点:第一, 历史成本是由交易双方实际进行交易的结果, 反映出当时的市场价格, 具有客观性;第二, 历史成本有发票、合同以及账单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 具有可验证性;第三, 以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 数据资料更加容易取得, 会计计量程序简单,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

1.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成井喷之势, 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成为主流的商务模式之一。然而,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性地位也面临着冲击。历史成本无法反映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和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在2014年的“双十一”活动中, 天猫全天成交金额为571.12亿元, 移动端交易额高达243亿元, 物流订单2.78亿, 当天在天猫带动下电子商务企业的促销引起市场供需发生不同寻常的巨大改变。在电子商务市场供求信息瞬息万变的情况下, 信息使用者亟需实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但历史成本与实时的市场信息是脱节的, 历史成本更多反映过去的价值, 无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其他计量属性的取得成本。在互联网交易中, 有关商品及其销售的实时信息均能被大量并且迅速收集, 从而降低了取得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的难度和成本, 从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角度考量, 历史成本的核心地位有了动摇。

3.历史成本可能会低估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在电子商务企业中, 信息技术、人才、品牌等无形资本是其核心竞争力, 某些企业的财富来源正是此类关键性无形资本所提供的。然而这些无形资产按照历史成本原则是不予确认的, 其价值容易遭到严重的低估。在此类电子商务企业中仍然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就会导致其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三、历史成本原则在电子商务会计计量中的适用性———以数字化产品为例

1.历史成本原则在电子商务会计中的新特点。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点。电子商务会计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在确认、计量和记录上都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在传统会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其企业特征的调整。以电子商务中的数字化产品为例, 数字产品由于无需实际的仓库库存, 已经实现了“零库存”管理。此外, 即使是实体商品, 电子商务企业往往能够做到即进即售, 充分发挥物流的时空观念, 通过严密的计划、科学的采购, 实现生产资料的最佳衔接。由此看来, 在电子商务会计中, 历史成本原则也呈现出新特点, 如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的趋同。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获得同样一项资产, 或者与其功能相同的一项资产所需耗费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重置成本是一种现行成本, 它表示企业现在取得资产或劳务所需支付的金额。历史成本计量可以确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但无法精确反映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在企业内运营周转的变动情况。事实上, 在电子商务时代, 单纯使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 已经不再符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情况, 也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与传统会计相比, 电子商务会计在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前提下, 对于不同的资产和负债, 具备选择多种计量属性的条件, 适度增加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属性的使用, 针对不同的产品, 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 将是电子商务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

2.数字化产品的会计计量。数字化产品是指可以被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传送的产品, 其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信息、视听娱乐产品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产品是专业人员利用技术、开发工具及专门设备创造的产品, 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产品之一, 其计量更适合采用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相结合的方法。

(1) 数字化产品的初始计量。数字化产品的初始计量采用了历史成本原则, 计量的成本包括企业为取得该产品并使之达到预定的用途发生的所有支出。电子商务企业外购数字化产品的成本,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得该数字化产品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而电子商务企业自行开发的数字化产品, 其成本不仅包括人工费用、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的购置费用、开发工具的费用等研究开发费用, 并且包括开发结束后的注册费用、测试产品能否正常使用的费用及其他确保数字化产品商业化的费用。数字化产品的初始计量可公式化为:外购数字化产品的成本=外购时需支付给对方的费用。自主开发数字化产品的成本=开发及后续商品化的一切费用。

购入的数字化产品,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即实际支付价款, 其会计分录为:

自行开发的数字化产品, 其会计分录为:

发生研发支出时:

期末时:

(2) 数字化产品的后续计量。在数字化产品的后续计量中, 企业应针对数字化产品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例如, 数字化产品定期更新换代十分关键, 因此数字化产品作为资产时的价值具有很强的弹性, 企业应当对数字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及时进行减值测试, 发现减值迹象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此时, 电子商务企业就应设置与数字化产品减值有关的会计科目并编制会计分录。电子商务企业重新评估数字化产品的市场价值, 进行减值测试时, 会计分录为:

电子商务企业计提减值准备后再次评估数字化产品, 其价值回升时, 会计分录为:

数字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形式, 对传统会计的计量和会计处理提出挑战。但是, 电子商务会计将数字化产品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 就可以在会计核算框架的基础上对其做出准确的计量, 使其符合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此外, 在处理数字化产品的一些特有会计问题时, 数字化产品的后续计量更适合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例如, 为避免数字化产品的减值, 电子商务企业定期将对数字化产品进行更新和升级, 为其增加新的附加值, 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新的附加值更加适合重置成本进行计量。

四、结语

历史成本原则作为财务会计的核心, 其应用仍然是必然的。但随着经济环境、会计环境的急剧变化, 在会计计量中, 历史成本原则也势必受到冲击。电子商务会计与传统会计所面向的会计对象区别较大, 电子商务会计在各个环节都充满新的特点。在会计计量上, 电子商务会计有别于传统会计的计量单位、计量属性, 从而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计量特点。目前, 电子商务会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和初探阶段, 相关理论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务应用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经营将不断出现新的情况, 电子商务会计也会随之调整和改革不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2015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5.

[2]尚雪.天猫双十一的节日营销[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3) :169, 175.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解释原则 篇4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问题的“一部分”,而是问题的全部,它是一种新世界观.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必须重新回到“历史唯物主义”.为此,我们把它理解为一种建立在感性活动构成的历史(非单纯的实践)基础上的、具有逻辑先在性的“历史解释原则”.

作 者:张士清 邹之坤 作者单位:张士清(中国刑警学院,社科部,辽宁,沈阳,110000)

邹之坤(吉林师范大学,马思部,吉林,四平,136000)

低成本招商五项原则 篇5

怎么办?退不是办法, 进又有风险。不用着急,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将告诉你五项原则。

作为一名营销界资深实战派人士, 近几年来, 我一直专注于中小企业的营销推广与品牌运作, 面对中小企业的焦虑不安, 我曾提出了低成本营销的概念: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最大程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充分整合起各种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资源, 以求得企业与产品生存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产品的精耕细作在某些局部区域市场建立自身的宣传网络和资源优势, 并进而延伸品牌带来的影响。

选好市场切入点

低成本营销, 顾名思义就是力争尽可能用较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可能的产出回报, 让有限的资金通过营销手段和市场资源的充分整合, 裂变成巨大的核能效应。

因此, 在正式启动市场时, 不能凭主观臆断紧盯着消费需求旺盛的中心城市, 而应理性分析, 慎重选择。近几年来, 许多医药保健品纷纷沦为各地新闻传播媒体的打工仔, 哗哗的资金滚出去, 一段时间下来却不见市场回报, 于是当初的雄心万丈到最后就变成偃旗息鼓, 真是可惜啊。因此, 选好市场切入点, 首要问题是要了解当地的媒体分布, 商业、医药等相关渠道的网络运行质量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层次在医药保健品选择中的个性化需求, 只有这些理顺了, 你才能有的放矢。

扬长避短或避实击虚

既然是低成本运作, 就要凸现自身的市场运作优势。由于实力和推广资金的限制, 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现在, 一些医药保健品上市, 动不动就上电视,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建立品牌知名度, 营造销售氛围。其实错了, 我个人认为, 如果企业实力不够强大, 尽量少上或不上电视, 而把广告费用投入在媒体组合上, 但文字内容相应要出奇制胜, 具有杀伤力、冲击力、煽动性、诱导性。同时在终端运作上, 要有创新举措, 避开热门零售终端, 实行重心下移, 在周边区域稳扎稳打。

执行力与意志力的结合

十几年来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运作的医药保健品, 无一失算, 靠的是对市场敏锐的眼光和精到的把握!无论是战略战术的制定与落实, 还是方案的监控与跟踪, 都体现一种细致、扎实、严谨的作风。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剔的市场, 我们不凭经验、资历做重复以往的方案, 也不凭炒作、夸大做束缚自身的策略, 所有的优势都归功于切准市场的企划力和强有力的执行力, 从而最终在竞争中笑傲江湖。

海信集团和太极集团的领导在发言中都认为今后执行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作为中小企业, 首先要整合打造一支精良专业的团队, 要把公司的各项营销理念与市场决策迅速贯彻落实到零售终端上来, 要把战略定位战术差异的每一条款都细分到服务消费者上来, 只有这样, 才能在降低宣传成本的同时不至于耗费大量精干的人力成本, 顺便说一句, 有了执行力, 坚韧、耐劳的意志力也十分重要。

个性化、差异化的诉求战术

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所限, 它们不可能在资金投入上豪情万丈。相反, 个个都谨小慎微, 害怕打水漂担风险, 因此, 他们十分强调钱的使用是否到位, 十分强调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 一段时间后是否赢利。

所以, 在组合运用宣传手段上一定要强调个性化的定位和差异化的诉求。特别是文字宣传方面不能拐弯抹角, 东拉西扯, 要减少技术型的、抽象型的伦理和说教, 要一针见血, 直入根本, 要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 引发公众注意力。在促销活动上, 主题除了鲜明有卖点外, 事件营销、新闻营销等等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也是十分重要的。

区域制胜而不是全局开花

中小企业到底是做大河里的小鱼还是小河里的大鱼, 答案已经十分明确。区域市场, 尤其是乡镇、农村市场在现今的经济条件和购买环境下, 应该是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中小企业不要期望一口气吃成胖子, 相反, 而应稳扎稳打, 要知道许多著名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成立, 也是一个个区域市场成功以后, 把其所积累的经验和充分整合的资源进一步拷贝、复制, 然后在发展中不断补充完整, 既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又锻炼培养了革命火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你还担心什么呢?

中小企业, 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帆船, 直面挑战与风险, 如一着不慎, 随时有倾覆的危险。要想躲过惊涛骇浪, 驶向成功彼岸, 除了船长、水手要统一思想, 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外, 好的领航指导也十分重要。作为蓝哥智洋机构的首席顾问, 我一直认为, 产品运作成功一定有方法, 产品推广失败, 也一定有原因。不论是方法还是原因, 目前, 在市场成熟化, 竞争白热化的医药保健品企业, 希望不要再出现拍脑袋做决策的事来, 也期待“赵括”“马谡”式的悲剧不要重演。

企业成本管理原则与方法 篇6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 人们存在一种认识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 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 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 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 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 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 感受不到市场压力, 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 浪费现象严重, 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2、成本管理片面。

从成本管理的内容上看, 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 而忽视了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从经营过程上看, 企业成本管理只注重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而忽视了对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从空间范围上看, 只注重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而忽视对上下游供应商和顾客的成本管理。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 不注重长远发展, 片面追求战术成

□文/张艳艳

本管理, 而忽视了战略成本管理。

3、忽视了“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产品达到一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成本, 是定量评价企业质量管理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也是连接质量与成本的纽带。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一般而言, 预防成本发生于研究开发阶段, 鉴定成本和内部故障成本发生于生产阶段, 而外部故障成本却发生于营销阶段。质量不是免费的, 质量意味着成本, 如何权衡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 割裂成本与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 片面强调成本的降低, 而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 成本降低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降低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内部成本, 同时也增加了外部故障成本,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赖程度, 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企业大部分属于粗放式生产, 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 缺乏产品的创新能力, 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 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不足6%, 而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 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 随着生产的发展, 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 厂方也可以高效益地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 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目前成本与成本管理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在我国企业中也有使用。但是, 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中未得到广泛推广。

二、成本管理的原则

1、成本管理制度化。

成本管理制度化是指企业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制度, 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材料消耗均要建立明确的标准, 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即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生产人员均应明确其在成本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成本管理的制度化是成本管理的前提及保障, 即在成本管理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杜绝成本管理中的个人主义及随意性, 以确保成本管理的措施长期有效地实施。

2、管理措施现实化。

管理措施现实化是指成本管理的措施要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合理地控制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管理措施现实化的内在涵义是一种灵活性的变化, 它会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而变化, 也会随着企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管理措施的实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灵活运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有的放矢, 才能在成本管理中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3、权利相结合。

权利相结合是指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切身利益相结合, 使他们不仅在思想上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共同参与成本管理及管理措施的实施。这样才能调动成本管理各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才能在成本管理中收到节约资源、降低资源粗放式耗用、减少不必要浪费的管理效果。

4、点面相结合。

点面相结合是指在成本管理中将重点管理与全面管理相结合,

提要湖南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 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 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是解决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利益相关者本文为省情决策咨询课题《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编号:0910BZZ95) 课题成果之一, 课题主持人:程定平;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企业关系营销的道德研究》 (编号:08C498) 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主持人:宋子慧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全面管理中要突出重点, 重点管理中要体现在全面管理之内。重点管理是指在成本管理中抓住核心部分和关键环节, 即在成本管理中要有所侧重, 成本管理的投入不能平均主义, 要做到核心部分精力投入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管理是指在成本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到影响企业成本的各个环节, 不留成本管理的死角与漏洞。

三、成本管理的现实路径

1、统一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增强全员成本管理素质。

企业应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与市场竞争力、成本与效益、成本与员工利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并通过建立适当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 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节约观念、成本效益观念和成本竞争观念, 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人人关心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 人人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同时,

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之道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资料开发为基础, 围绕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 逐步形成市场促产业, 产业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 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在湖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通过组织制度创新, 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连接。从农户到市场的整个产业化价值链中, 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 有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合作经济组织等, 他们都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劳务或服务, 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 是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因此, 研究出一条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之道是协调好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解决湖南农

□文/宋子慧程定平

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管理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培训, 提高全员成本管理素质。只有成本管理意识深入人心, 成本管理素质全面提高, 才能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转化为创造性, 激发出有效的成本管理行为, 并使之成为持久、自觉的行动。

2、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重点是建立健全工时和材料消耗、设备利用、费用开支、产量统计等原始记录的填制、审核、传递和保管制度, 制定先进合理的内部施工定额, 并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定期进行修订,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收发、转移、报废和清查盘点制度, 完善计量检测设施, 严格计量检验制度, 使成本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3、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应摒弃传统的主要依靠经验管理成本的做法, 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合理的利润分配———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原则

获取利益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始动机, 也是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追求。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有助于相关者之间关系更紧密, 目标选择更一致, 行为配合更密切。合理的利润分配是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

1、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农业价值是指在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中, 各利益相关者在产前、产中、产后价值链上形成的产品的有用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与推广, 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 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但是,

将现代管理科学中的本量利分析法、ABC管理法、价值工程、系统工程、目标管理、数学模型等, 应用到成本管理工作中, 使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前后衔接的有机整体, 使成本管理从被动型、算账型、经验型、经济型向主动型、经营型、科学型、经济与技术结合型转变。

摘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得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 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 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 取得长期竞争优势,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成本管理,管理措施,现实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商业会计出版社, 2005.

[2]宋胜菊, 刘学华, 毕燕杰.新编成本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2.

浅谈成本控制的作用和原则 篇7

一、控制成本的作用

1. 增强企业竞争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存, 其次才是发展, 为此, 企业需要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所以其目标也应该包括增强企业竞争力, 因为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工作。

2. 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经营的过程中, 主要的目的就是赢得利润, 或则是将投资所获得的报酬实现最大化, 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如果仅靠降低成本是不能完全实现的, 有时候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还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成本;此外, 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还包括优化产品结果、改变成本的构成、规模等成本控制措施。所以,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之一。

3.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投资企业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的, 而进行投资当然就会有机会成本, 如果不能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 那么就会失去相应的机会成本, 而这种就是在成本方面的无谓损失。为此, 在控制成本的时候, 最基本的就要对资源进行最充分的利用, 通过这种方式使成本的消耗降到最低, 同时使利用资源的效率得到最大。

4. 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消耗

企业提高单位产品利润的重要途径是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消耗, 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 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对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还需要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另外, 还能对生产进行合理的组织, 这些方式能够使单位成本得到降低, 这也是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最重要的方面。

二、成本控制的原则

1.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 对主体来说, 在相应的范围内必须具有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力, 此外还需要具有控制经营生产的权力, 不仅如此, 在由于成本的失控而导致经济上的损失时, 他们是需要成本这些损失和责任的, 和它们的收入直接挂钩。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也为了协调各种工作, 需要进行一定的利益激励, 对于控制效果好的个人或者单位进行一定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

2. 全面控制原则

对成本来说, 它包括的类别非常多, 在生产的过程中, 很可能会发生各种成本费用, 由于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各种原因, 在生产中必须要慎重的考虑每一种成本, 所以, 要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最优化经济效益, 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 其根本目的就是使总成本得到最大话的降低, 不能只注重局部而损失了整体。要想使成本得到降低, 首先就要对质量和业务量等各种经济指标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处理, 但是在降低的过程中不能对其他的经济和指标产生任何的影响, 比如说在供暖的过程中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改变暖气的温度。

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要针对更新设备和改造技术, 以及设计产品和销售等各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简单来说, 对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要进行成本的控制, 对那些经济和技术因素, 尤其是能够对成本产生一定影响的, 必须要对它们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在控制时要尽可能的全面, 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因小失大的问题, 确保经济效益不会下降。

3. 效益性原则

之所以要进行成本的控制,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为此, 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不仅仅是节约生产中的消耗, 还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实施成本控制最基本的就是要使单位的消耗尽可能的减少, 并且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所以, 在工作的过程中, 要不断的使用先进技术, 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 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使供暖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 此外, 还要对生产进行组织和协调, 对各种经营决策进行不断的优化, 还需要对核心技术进行不断的研发, 通过这些方式对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 做到事前的控制, 使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4. 分级归口管理相结合原则

在进行成本的控制过程中, 不是某个单独的部门, 甚至某个单独的领导就能完成的, 要发动全员参与, 使所有的相关人员进行配合和合作, 并且要针对相关人员分配具体的责任和权限, 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5. 目标管理原则

在进行成本的控制过程中, 需要对具体的目标进行设定, 针对整个企业, 甚至具体的部门进行成本控制的目标设定, 进而形成一个管理体系, 目标体系的各项目标都得以实现也就代表着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6. 例外管理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篇8

所谓成本核算的基本假定, 就是指为正常组织成本核算, 对经济活动中某些不确定的因素或状态事先作出的逻辑性推理判断和理论上的认定。在这些基本假定的基础上, 建立相应的资产估价和费用汇集与分配方法, 对于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统一对成本真实性的认识, 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资金耗费与价值补偿持续性假定。

此假定是指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 通过投入生产要素, 发生资金耗费, 所产生的生产经营成果的价值能够在交换中得以实现, 从而使发生的资金耗费在相关期间获得足额价值补偿, 这一过程将不间断地继续进行下去。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不考虑企业被兼并或破产等因素。这一假定的目的在于给企业成本核算中涉及的财产估价和费用摊配设定一个前提。

2. 成本核算期间假定。

此假定是指按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 确定企业成本核算的时间段落, 并认定在该期间内, 每单位生产经营成果的成本是相等的。对于生产周期较长, 投入产出过程明确的产品, 则应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为成本核算期, 以求尽可能正确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

3. 材料物资计价假定。

此假定是指对于生产经营活动消耗的各种材料物资, 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计价方法,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确定某种计价标准, 并认定按此标准所计量的材料物资耗费是真实的。

4. 固定资产使用期及净残值假定。

此假定是指固定资产的原值扣减预计净残值 (预计残值减预计清理费的余额) 后的价值, 能够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之内, 分期计人企业成本之中, 并认为这种计人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真实地反映了固定资产价值转移情况, 在预计使用年限期满之时, 固定资产价值能够得到足额补偿。

5. 间接成本分配标准假定。

此假定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 不便直接计人某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中的各项成本, 当将该种间接成本分配计入各个成本核算对象时, 所采用的分配标准, 满足“受益原则”要求, 并认为按此分配标准计人企业成本中的费用是真实的。

6. 在产品成本估价假定。

此假定是指在按月度组织成本核算, 且期末存在产品的情况下, 在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 所采用的分配标准符合在产品成本计价要求, 并认为按此分配标准计算的在产品成本是真实的。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

要提高成本核算质量, 除了建立合理、可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之外,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 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凡在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者当期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 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已经在当期支付, 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从入账时间上确定成本确认的基础, 其核心是依据权责关系的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施工项目的成本。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核算, 才能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本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可靠性。

可靠性原则是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要求成本核算以实际发生的支出及证明支出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 按一定的标准和范围加以认定和记录, 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如果成本信息不能真实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的实际情况, 成本核算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甚至会误导成本信息使用者, 导致有关决策的失误。根据可靠性原则, 成本核算应当真实反映施工项目的工程成本, 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 成本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 以核实其是否真实、可靠。

3. 相关性。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服务的, 其提供的成本信息应与决策有关, 有助于决策, 如果提供的成本信息对决策并没有什么作用, 就不具有相关性。可见评价成本信息质量的标准除了看是否可靠客观, 还要看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满足有关方面的信息需要。相关性原则要求成本核算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成本信息的过程中, 应考虑各方面的信息需要, 要能够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需求。

4.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原则要求有关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 便于理解和使用。成本信息应当简明、易懂, 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施工项目的成本情况从而有助于成本信息的使用者正确理解、准确掌握工程成本。这就要求在成本核算过程中, 要做到会计记录准确、清晰, 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依据合法, 账户对应关系清楚, 文字摘要完整等。

5. 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 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施工项目可能处于不同地区, 施工活动发生于不同时期, 为了保证成本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 便于比较不同施工项目的成本情况和成本管理水平, 只要是同样的经济业务, 就应当采用同样的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根据可比性原则,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应当尽量减少企业选择有关成本核算的会计政策的余地, 同时, 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选择有关成本核算的会计政策。

6. 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例如, 按建筑材料采购合同的约定, 施工企业支付了材料款, 材料已经运抵施工现场, 如果尚未安装、使用或耗用, 则没有形成工程实体, 不得计入施工项目成本。再如, 按分包合同的约定, 总承包商在分包工程的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商的款项, 虽然是总承包商的一项资金支出, 但是该项支出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工作量, 因此总承包商不应将这部分支出计人累计实际发生的施工成本。

7. 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七条:“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原则要求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业务, 应作为成本核算的重点, 力求精确, 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琐碎的经济业务, 可以相对从简处理, 不要事无巨细均做详细核算。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在全面的基础上保证重点, 有助于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 达到事半功倍, 简化核算, 节约人力、财力、物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8. 及时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对成本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 成本信息具有时效性, 只有能够满足决策的及时需要, 成本信息才有价值。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施工项目工程成本的核算、结转和成本信息的提供应当在要求的时期内完成。但要指出, 成本核算遵循及时性原则, 并非是越快越好, 而是以确保可靠为前提, 在规定时间内适时完成成本核算和成本信息的提供, 不影响施工项目其他环节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离开了成本核算的基本假定, 成本信息就难以产生, 更无法确认企业的损益状况。同时为了发挥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职能, 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就必须讲求质量, 才能提供对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做好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假定和坚持成本核算原则有利于提高工程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摘要:成本核算的实质是一种数据信息处理加工的转换过程, 即将日常已发生的各种资金的耗费, 按一定方法和程序, 按照已经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或使用范围进行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的过程。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 对于企业开展增产节约和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多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假定与原则进行叙述。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原则,要求

参考文献

[1]符颖, 王竹林.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剖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 (06) .

[2]张国和.对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研究[J].安徽建筑.2005 (02) .

浅谈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原则 篇9

按照现代控制论的理论, 完整的成本控制包括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 或称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对其事先进行规划;事中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 使其符合有关成本的各项法令、方针、政策、目标、计划和定额, 及时发现偏差, 采取纠正措施, 使各项具体的和全部的费用消耗, 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事后进行分析评价, 并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实施改进措施的基础上, 修订和建立新的成本目标, 促进企业成本不断降低, 达到以较少的劳动消耗, 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产品是成本的主要载体, 降低产品成本成为成本控制的必然结果。要对成本进行控制, 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 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何关系。制造成本尤其是直接制造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大, 而这一部分成本的发生与产品的产量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当然选择产品数量作为成本动因。但当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的时候, 这个缺陷就变得突出了。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 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 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成本, 而低估高科技含量产品成本。那么, 要准确控制产品的成本, 就应该从成本的多重动因入手。

一、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广义上讲, 企业永远存在如何控制成本的问题, 成本控制也就成了永恒的主题。而该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控制简单化、成本意识淡化、成本降低盲目化以及缺乏对人力资源成本耗费的重视等现象, 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 影响企业的发展。

1、成本控制过程的简单化。

单纯地追求削减成本, 一般简单的做法是: (1) 降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或档次;例如该企业要求按照指标降低采购价格, 而指标的指定并非按照原材料市场价格, 而是参照合同价格, 在保留了适当的利润之后形成的成本压缩指标。 (2) 减少某一产品项目的物料投入; (3) 考虑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等。例如该企业还要求工艺过程降低成本而并没有考虑从工艺设计出发如何降低成本, 造成不同车间的成本分配不合理。人为的制造了矛盾。这些做法都没有将成本控制切实贯穿于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实际上产品的设计决定产品的目标成本, 简单的、缺少科学的、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成本计划和核算, 往往并不能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赞同。

2、过分依靠财务部门控制成本。

成本具有普遍性, “无处不发生, 无时不发生, 无人不发生”, 因此, 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共同努力: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采购人员控制的,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生产人员控制的, 而这些过程是财务人员无法控制的, 财务核算数据往往与采购过程、生产过程脱节。单纯地依靠财务部门控制成本是有局限性的。该企业基本上依靠财务部门进行成本管理, 而财务部门只有在得到具体数据之后才能进行, 这基本上属于事后管理了, 很难在生产过程中予以体现。造成了事实上的缺乏管理。

3、缺乏对人力资源成本观念的培训。

目前, 该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足够重视, 忽视人力资源成本的潜在损失。其表现为: (1) 企业内部人员配置不合理, 比如对于材料的审核就是不同部门完成的, 没有统一的标准。 (2) 忽视对人力资源在节约成本方面的培训。 (3) 激励机制不到位;激励机制是保证员工长期节约成本的必要手段。而该企业并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保持节约成本的动力。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1、全员原则。

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全体员工和部门。要降低成本, 就要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对成本的关心和参加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成本的控制需要全体员工、各个部门和事业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管理部的工作。

2、全方位原则。

全方位原则是指:建立设计、物流和生产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流程——源头上树立以成本优势为导向的设计理念;建立以节约和增效为重要目标的物流和生产管理制度。

3、责权相结合原则。

建立以数据信息为基础的项目成本控制流程——以事实为依据, 以数据为依据的全面数字化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以激励机制为主的全员成本节约奖励制度。

4、目标管理原则。

成本控制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但是, 目标成本作为企业的整体目标, 不便进行日常控制。按照目标管理理论, 应该把企业的目标成本层层分解, 落实到各成本责任中心, 分级归口管理。这样一来可以使责任单位明确责任范围, 及时发现成本差异, 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 并采取措施予以更正。

5、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是要求在管理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超常的关键问题上。因为在日常控制活动中, 实际水平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 特别是那些数量小, 影响不大的差异普遍存在, 如果要一一查明, 势必影响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因此, 应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非正常的关键性差异上, 对其追根溯源, 查明原因, 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曲振波, 邓睿, 张萌.企业的成本控制实施方法[J]科学与管理, 2004, (06)

上一篇:海洋生态建设下一篇: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