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教学活动

2024-10-08

多边教学活动(精选12篇)

多边教学活动 篇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 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那么,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多边形的“多彩”世界中呢?

一、设疑激思:多种算法不可或缺

《标准 》提出:“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的确, “条条大道通罗马”, 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只是一个路径, 而是在举一反三中总结多种方法。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领孩子们让孩子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收获方法、手段和智慧。

比如, 在《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抛出这样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然后引领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 经过分组交流与研讨后, 汇总以下多种方法:

1.通过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 得出内角和是360度。

2.把两个三角形纸板组合成一个四边形, 得出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度。

同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对五边形进行分析, 交流, 总结:

1. 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 那么3 个180 度的和是540度。

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 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 然后用5个180度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度, 结果得540度。

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 然后用4个180度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度, 结果得540度。

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然后用180度加上360度, 结果得540度。

在此基础上, 引领学生举一反三, 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继续探索六边形, 十边形内角和。 事实证明, 鼓励多种算法, 必能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在多样化的解法中受到锻炼和提升。

二、引申思考:循序渐进不可或缺

好的数学学习都应当楔入学生的学习机理, 也就是要做到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要突出层次性, 要有明晰的层次感和递进感。 所谓“爬上树摘到果子”, 正是基于数学的这一特点而提出的, 以此给予给予孩子们更多成功的喜悦。

仍然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为例, 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这些问题的顺序决不能捣乱,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有次序地讨论, 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度的和, 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度的和, 以此类推, 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度的和, 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度的和。 随后学生总结出, 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1, 内角和增加180度。 最终, 师生总结出, 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 (n-2) 的关系, 也就是说,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180 (n-2) 。

可见, 引领孩子们逐级递进、螺旋上升, 数学知识之间必将“由根生干, 由干生枝, 由枝生叶”。 换句话说, 数学活动一定要从有益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身心发展的角度, 安排好知识点的顺序, 如此才能做到学科逻辑和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 才能让学习深深楔入学生的认知规律中, 收到事倍功半, 举一反三之效。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不可或缺

简单的一道题, 如果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则必定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 所以, 引导孩子们解决问题时进一步拓展, 在实际运用中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 应该成为数学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例如,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进行到结尾, 可以进行以下拓展:

1.口答:八边形内角和是多少? 九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呢?

2.抢答: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 度, 它是几边形?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度, 且每个内角都相等, 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呢?

3.讨论回答: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度, 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 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虽然是几道口答题和简答题, 但这几道题对于拓展孩子们的视域, 对于鼓励学生探究更有意思更有趣味的数学王国, 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的确, 好的教学不只是谢幕, 不只是圆满, 而是有新的起点, 新的延伸和新的索引, 教学的增量必将换来学生收获上的“增量”。 而这, 不正是数学学习所孜孜追求的境界吗?

新课程视角下, 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注重多种算法, 提倡循序渐进和拓展延伸的课堂。 而这一切, 取决于教师。 优秀的教师都善于设疑激思, 善于引申思考、 善于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正所谓:“有了远方也就有了人生的高度。 ”数学教师就应该带领孩子们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数学王国的更远处和更高处, 如此, 孩子们必将发现另一片天地, 数学王国必将“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摘要:新的课程视角下, 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注重多种算法, 提倡循序渐进和拓展延伸的课堂。而这一切, 取决于教师。优秀的教师都善于设疑激思, 善于引申思考, 善于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关键词:设疑激思,引申思考,拓展探究

多边教学活动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2.通过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

3.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会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说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与主动探究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与运用。难点:公式的导出过程。【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采用预习导练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生:直尺、三角板 【课型】:定理公式课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课本第153—155页内容,要求:

1.明确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多边形、多边形的边、多边形的顶点、角、对角线、正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整理笔记。2.记下不明白的地方。3.尝试做课后练习课上探究

一、预习检测:

1、叫多边形,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多边形的,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多边形的,相邻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简称。(1)下图中,是多边形。它是 边形。

(2)你能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吗?

问:对于一个多边形来说,它的边数、顶点数、内角个数相同吗? n边形有 条边,个顶点,个内角。

2、叫多边形的对角线。(1)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对角线。

3、叫正多边形。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

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度,外角和等于 度。

二、发现问题:

你在预习过程中还存在什么疑惑? 说出来大家一块儿来帮忙。

三、合作探究:

(1)探究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

观察上图,四边形有 条对角线;

五边形有 条对角线;

六边形有 条对角线;……

探究: n边形有 条对角线;

练习:你能很快计算出八边形的对角线吗?

(2)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如图:你会计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吗?你有哪些方法?

类比上面的方法,填写下表:

总结: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练习:迅速求出八边形与九边形的内角和。

继续探究:把一个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体会做题方法的多样性)(3)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如图:四边形ABCD中,有 个内角,有 个外角,它的内角与其相邻外角存在什么关系? 你能算出它们的外角和吗? 五边形的外角和呢?

总结: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四、巩固检测:

1、有效训练:(1)、一个六边形有 个内角,它们的和是,外角和是,有 条对角线。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0,求边数。若此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求每个内角的度数。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小美想设计一个内角和为20080的多边形图案作纪念,小美的想法能实现吗?

4、已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2.感悟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课堂检测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度,那么这是____边形。(3).已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4).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引对角线3条,这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A.360° B.540° C.720° D.900°

(5).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课后延伸】:

1.必做题:课本第156页A组1、2、3、4题。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篇3

内容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识别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2、使学生在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识别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纸片一张、小棒10根。教师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地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大家想看吗?在欣赏的时候小朋友可要睁大自己的眼睛,找一找其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平面图形。(指名小朋友回答)

[设计意图: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小屋图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找出自己所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参与度很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认识多边形的求知欲望。]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师:小朋友们真棒,(师出示地砖实物)师:老师带来了几块地砖,请你们观察这几块地砖,它们的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回答:贴出长方形、正方形。)师:小朋友们,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呢?(学生能一口说出有四条边)师:小朋友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它的边在哪儿?(要引导学生摸出完整的边)再数一数长方形到底有多少条边。(学生交流,老师巡视,注意学生数的方法,加以指导。)师:你们数好了吗?谁愿意数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请学生上台数一数)你们是不是这样数的?师:长方形有几条边?(指名说一说)你们数的和他一样吗?(汇报交流时,要引导学生摸出完整的边,并强调数边的方法。)师:(出示正方形纸)谁来帮老师指一指它的边在哪儿?共有几条边?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再指名一名学生数一数)你们数的和他一样吗?小结: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板书:四条边)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叫做四边形。(板书:四边形)师:长方形是几边形?正方形呢?追问:四边形都有几条边呢?小朋友你们认识四边形了吗?那老师考考你们。

2、试一试

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括号内画“√”

( ) ( ) ( ) ( )

师:它们各有几条边?三角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3、找一找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都是四边形,请你们找一找。(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师:小朋友真棒,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由四条边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四边形,在数学大家庭中,还有一些图形,我们要先摸一摸它的边,数一数它们的边的条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者充分依据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到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

(1)同桌学生拿出信封中(两个五边形和两个六边形)的图形,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的方法一起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两类,并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师出示第二道例题中的四个图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四个图形的纸片随意地贴在黑板上。)(2)师:大家分好了吗?请你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类?师指着黑板上的四个平面图形说:“同学们,黑板上的图形和你们手中的图形形状一样吗?(一样)现在老师请你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两类,好吗?”学生分类。(3)分好了两类,师:(指着五边形的两个图形)你为什么把这两个图形分成一类呢?(找3~4名学生回答)现在你能不能给这两个图形起个名字?你是根据它们的什么来起的?(边)再指名学生认识六边形。小结:刚才,我们去了图形王国,认识了三种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有五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五边形;有六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六边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者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探索四边形所积累的数学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通过完成“你能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两类”,在“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对五边形和六边形进行知识建构,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

你想和哪些图形交朋友呀?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想一想、搭一搭,再来看一看,数一数。师提问: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六边形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用小棒搭一搭。(师巡视,并加以指导)指名学生上台展示。2、想想做做第3题。数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教师示范,学生自主练习,并统计图形个数

。3、想想做做第4题。教师示范折纸,学生自主折纸并填写数学书27页第4题。4、想想做做第6题。课件出示,学生观察剪纸的特征。并说说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剩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指名学生说说)。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

四、课堂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交了哪几位新朋友?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

五、课后实践

在生活中找一找我们认识的图形,并告诉爸爸妈妈它们分别是几边形。

多边教学活动 篇4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与外角和知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和外角和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互联互通.

二、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度数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用分割多边形法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四、教学准备:教具,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1.(1)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 你知道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引出课题).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下面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活动中去.

(二)新课教学

1. 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师直接通过数学转化思想引出四边形内角和推导的一种方法(即从多边形一顶点向其他不相邻顶点引对角线切割多边形的方法).

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

2. 利用上述方法直接推导五边形的内角和

3.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问题

教师提出阶梯式问题:(1)你能用刚才类似的方法计算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2)十边形、n边形呢?

结论:多边形内角和为(n-2)×180°.

设计理念:通过对本节知识点的融合与理解进行精讲、细练.

教师直接引出多边形的外角和:在总结出内角和的公式后直接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180-(n-2)·180=360°

设计理念:用内角和公式解决外角和度数,体现知识体系.

(三)知识应用与合作探究

例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已知:四边形ABCD中的∠A+∠C=180°,求∠B与∠D的关系.

分析:本题要求∠B与∠D的关系,由于已知∠A+∠C=180°,所以从四边形的内角和入手,就可得到完满的答案.

设计理念:检测并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数学思想方法).

(五)新知检测

自拟习题(略).

设计理念:巩固新知识.

六、教学反思

究竟应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取决于学情,针对我班学生的能力水平,我选择了讲授法进行教学.

1.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讲授法具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

2.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蓝本,不仅汇集系统的学科知识,还蕴藏着许多其他有价值的内容,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知识本身不好读懂,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彻分析,学生能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使学科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

4.讲授法有利于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5

教师主观意识太强,觉得课后安排的练习比较简单,也没重视,其实可以在细节上进行教学,如单位名称,好多学生都写的是长度单位,不是面积单位,答语的完整,书写的规范,观察单位等等。

也可适当增减,增加一些思维含量稍高的练习,为作业中的难题目打好基础,埋下伏笔。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也避免了作业中的题目没时间讲。

课堂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计算不过关,书写马虎,单位名称不注意,全是平方厘米。没有仔细观察题目。

教师讲的又多了,感觉 容量大,就怕时间来不及,就不有自主的教师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单薄了,备课还需加强,哪些地方要让学生先尝试,先讲,要考虑好,不能上课时临场发挥。

多边教学活动 篇6

学情分析:为了了解学生画几何图解决问题的基础,前测题目中直接要求学生画几何图解决问题,所以,从前测卷面上无法直观看出学生是否有画图意识,但是,前测中个别学生的自言自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嘀咕:“画几何图干吗?我倒是不会画。”可以看出,学生就算画几何图也就是为了画图而画图。

【师生互动】

情境:快速说解题思路。

1.一块红领巾,底40厘米,高13厘米,这块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在一块上底40米、高30米、下底70米的梯形草地中间,有一个长30米、宽15米的长方形水池,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已知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A是长的中点,B是宽的中点,先从中点A向对边的长的左端点连一条线段,然后从中点B向这个左端点再连一条线段,最后把点A和点B连成一条线段。求最中间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题思路由易到难,学生从开始的文字题能很快地说解题思路,到后来发现越来越难,最后说不出来,由此激活学生画几何图的需要和意识。最后一题,信息十分复杂、不好分析,不能很快地说出解题思路,教师追问:“怎样能更快地说出解题思路?”学生想到了画几何图,教师步步追问:“为什么要画几何图?”“不画不行吗?”一再追问之后,学生感受到了:当信息复杂、不好分析,找不出解题思路时,可以转化成清晰、直观的几何图,再看图分析、解决问题,老师也由此引出课题——画几何图解决多边形面积的问题。

二、正确画图,看图分析、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从前测结果来看,稍微复杂一点的几何图,能画正确的仅仅占22.5%,画图正确,分析也是正确的,参测40人,仅有1人。

【师生互动】

组织策略:怎么画?怎样看图分析?

1.已知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A是长的中点,B是宽的中点,先从中点A向对边的长的左端点连一条线段,然后从中点B向这个左端点再连一条线段,最后把点A和点B连成一条线段。求最中间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组织方式:独立思考(边读边画脑中画,边读边画手指画)——提出问题、交流问题——画出几何图。(2)组织看图分析:你现在可以很快地说出解题思路了吗?你分析的思路中,每一部分都可以计算出来吗?(3)小结。

2.在一个上底5厘米,高2厘米,下底为7厘米的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组织方式:①独立思考(边读边画脑中画,边读边画手指画)——提出问题、交流问题——画出几何图。②动手画,展台交流画法。(2)组织看图分析:你现在可以很快地说出解题思路了吗?你分析的思路中,每一部分都可以计算出来吗?

3.一个48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底边的中点A向它对边的任意一个端点连一条线段,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组织方式:①独立思考(边读边画脑中画,边读边画手指画)——提出问题、交流问题——画出几何图。②动手画,展台交流画法。(2)组织看图分析:①你现在可以很快地说出解题思路了吗?②基本图分析不出来,怎么办?(3)小结。

三、概括总结,提炼升华

学情分析:归纳概括所学知识,是学生的难点,但又是练习课绝不可忽视的环节。

【师生互动】

教师追问:我们这节课练什么?为什么要画?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多边教学活动 篇7

1 报社活动策划的背景

市场经济建设必然推动我国进行全方位的变化, 对于媒体而言, 进行体制改革, 进入市场竞争体制, 顺应时代发展是媒体的必然选择。在坚持党和国家领导的前提下, 我国各种媒体纷纷从传统的体制中走出来, 义无反顾地汇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汇入市场就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 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 赢得更多的受众,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不断强化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打造优质的品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各路媒体施展浑身解数, 各出奇招, 从制度改革、采编、经营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和其他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媒体相比, 作为最具有历史传统特征的报纸劣势相当明显, 并且其他媒体已经将活动策划搞得如火如荼, 例如: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 即使是作为电视媒体老大哥的央视也推出了独具自身特点的“非常6+1”、“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欢乐一家亲”等品牌栏目。所有这些活动策划让电视媒体收益匪浅, 不但赢取了声誉, 而且积聚了人气。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面对广播、电视等媒体, 还是面对报纸行业内的老对手, 报社都不可能自甘落后。另外, 市场氛围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原来的卖方市场已经逐渐转变成了买方市场, 在买方市场中, 只有按照市场的要求, 按照营销学对产品进行组织、设计、生产, 并最终制作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文化产品, 才能获取受众的青睐, 才能获取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策划, 就成为了报社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2 活动策划给报社带来多边效益

报社的效益主要包括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有这些效益的提高都和报社的品牌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只有报社的品牌树立起来了, 才会不断给报社带来丰厚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2.1 通过公益活动创新为报社带来多边效益

公益活动是报社进行活动策划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 报社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识, 争取创建过硬的、具备自身特点的品牌。在举行公益活动的过程中, 报社管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1 唱响主旋律

要想搞好公益活动,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策划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 报社要认真分析自身的实际状况, 积极响应都市受众的公益活动诉求, 不断进行公益活动创新。例如:在报纸上开辟“爱心”专栏, 对城市特困人群进行捐助。在“爱心”专栏内, 既可以刊发来自于特困人群的生活状态, 又可以刊登现场捐助活动, 还可以刊登捐助与被捐助人员的心声。通过这样的“爱心”活动, 不但可以进行“爱心”传递, 而且还可以将报社的品牌传递到千家万户。

2.1.2 贴近目标人群

在每一次活动策划中, 报社都要针对某些特定的人群, 在认真分析特定人群的基础上, 组织各种力量, 认真做好公益活动。报社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可以将社会各界的资源进行整合, 在为目标人群搭建平台, 促进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例如:在农历七月七日到来之际, 报社可以策划组织并且搭建“鹊桥会”大型相亲活动, 在通过相亲活动撮合新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报社的品牌宣传。

2.1.3 进行流水线作业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策划, 报社要在认真策划的基础上组建不同环节的活动小组, 进行小组间的分工合作, 争取将整个活动策划落实到位。由于公益活动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在公益活动进行的过程中, 常常会因为某些问题对某个环节进行及时调整。此时, 就需要各个小组互相配合、互相沟通, 在完整完成新闻、广告的基础上进行策划调整。在整个公益活动的后期, 还要大力加强公益活动的事后宣传, 对整个公益活动的整体效果进行总结。例如:报社可以通过大型的读者见面会进行报社品牌宣传。在这个过程中, 报社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宽敞的场地进行精心的布置, 然后组织多种互动有奖游戏, 同时邀请各界名流和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 报社的各个部门必须联合行动, 每个部分负责一块, 然后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从而保证整个活动的有序进行。通过这样的活动, 既满足了读者的心理诉求, 又宣传了自己的品牌, 同时还提升了报社和读者的文化品位。

2.2 通过长期而稳定的活动策划给报社带来多边效益

树立一个品牌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也不是随便进行一些活动策划就可以完成的, 报社品牌的树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同时, 报社品牌的整体统一要求也决定了报社活动策划的延续性, 这就需要报社制定长期规划, 持之以恒, 从而在不断获取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推动报社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而稳定的活动策划就是报社在进行品牌推广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一定的流程, 并且对活动策划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从而避免报社活动策划忽冷忽热, 过冷过热现象的发生。为了保证活动策划能够给报社带来多边收益, 在活动策划进行前, 报社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 学习和掌握其他报社成功的活动策划经验, 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 报社必须严格控制活动策划的流程和质量, 严格避免“灵感式”的、依靠直觉进行的活动策划, 避免因为缺乏市场调研基础而失败。每隔一段时间, 报社都要对长期活动策划进行市场分析, 及时调整活动策划计划, 确保长期策划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特点, 能够保证报社的正收益。例如:每一年的开始, 报社都要制定年度活动策划计划表, 季度活动策划计划表以及月度活动策划计划表, 对活动策划从时间安排、推广规模、多元化程度等方面进行规划, 确保大规模、大投入的整体形象推广陆续推出, 为了保证报社的正收益, 报社要在考虑自身精力和能力的基础上, 在进行大型活动策划期间, 陆续推出行业活动以及中小型的推广, 从而保证每一个季度、每一个月份都有活动策划, 保证品牌工程连贯、畅通, 既保证举行提升报社品牌形象的各种公益活动, 还要保证能够使报社获取经济效益的商业活动, 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在不断提升报社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不断提升报社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 大力加强活动策划, 是报社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 报社必须认真分析市场特征, 认真吸取其他传媒的成功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策划, 从而不断为报社带来多边效益, 在不断提升报社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上, 提升报社的整体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晓星.浅谈报刊活动策划的误区和应对办法[J].活力, 2011 (9) :60.

[2]周旻.浅论活动推广与媒体品牌经营——以长沙《潇湘晨报》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 2010, 24 (1) :4-5.

[3]唐燕, 唐力.媒体活动策划的社会责任及其对媒体品牌经营的影响[J].科技传播, 2011, (23) :3-8.

多边教学活动 篇8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第九册第22~24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体会转化数学思想。

2.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来

1.出示学校北门边上一块空地的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学校想利用这块空地建一个小型运动场, 有乒乓球场、篮球场等等。如果让你们来设计这个运动场, 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这块空地的长和宽等等。)

3.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用到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 先复习一下“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评析:多边形面积计算复习课, 一般直接回忆面积公式, 然后利用公式进行练习。这样, 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从学校北门边的一块空地引入, 利用这块空地建一个小运动场, 这完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二、架构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1.回忆一下, 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还记得吗?用字母如何表示?

2.这些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课件交互式演示, 学生说到哪一个图形就演示它的推导过程。)

(1)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 然后平移,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追问:把未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已知的长方形。通过几个步骤转化? (板书:剪、平移、拼) 然后怎样推导?引导学生说一说推导过程。

(2)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追问:需要通过几个步骤转化? (板书:旋转、平移) 然后怎样推导?

(3) 梯形的面积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转化过程与三角形转化过程类似。

追问: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

(4)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它的公式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直接推导出来的, 不需要转化。

(5)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把长方形分成面积单位相同的小正方形, 然后用数方格的办法推算。数方格是最基本推算方法。

3.引导学生比较, 这几个图形转化方法一样吗?试着让学生说一说。

4.小结:通常把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 根据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未知图形的面积公式。

评析:多边形面积公式整理, 一般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按照所学图形的先后顺序依次复习, 先说公式是什么, 怎样得到这个公式的, 再到用字母如何表示, 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种复习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缺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 不利于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相互关联地理解。借助多媒体优势, 让学生主动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说到哪一种, 屏幕就出现这种图形。针对这个图形, 先让学生说一说面积公式和公式推导的过程, 同时采用交互式, 形象直观地演示面积计算公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然后,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比较相同与不同之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 初步形成把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的思考策略。

三、到生活中去

1.学校北门的这块空地, 王华同学把它分成了几个区域。想请同学们分别算一算每一块地的面积: (1) 号保卫室; (2) 号双杠区; (3) 号乒乓球区; (4) 号医务室; (5) 号花圃。 (单位:米)

评析:这个问题设计与课的开头呼应, 展示王华同学设计的平面图。图中包括了已学过的五种平面图形, 让学生从这幅平面图中获取信息, 提取有用数据, 再运用面积公式计算每一块区域的面积。这比直接告诉学生图形和数据, 然后用面积公式计算更具有现实意义。本题解答难度虽不大, 但学生表现出参与计算的热情却很高。

2.下列图形是由边长6厘米的大正方形与边长4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求出每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说一说你的思考方法。 (为每一个图形标上数据, 当学生口算出答案后, 让阴影部分透明, 就能很清楚看出阴影部分的形状。)

评析:借助两个正方形求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 这是对面积公式的提高运用。学生先要判断每一种图形阴影部分的形状, 然后选取有关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加减处理, 再进一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或者先计算整体面积, 再减去空白部分, 无论哪种思考方法对学生思维都具有一定挑战性。

3.学校还想建造一个面积是48平方米的花圃。请同学们设计花圃形状。

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在纸上画出设计图案, 最后全班交流。

张明同学设计了一种长方形图案, 长9米, 宽7米, 空白处是小路, 路宽1米。判断一下他设计的对吗?他是怎样想的? (先让学生说一说不同的思考方法, 再演示平移过程, 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算理并列出算式。)

如果花圃每平方米需要花费150元, 请你算一算, 建造这个花圃大约需要多少钱?通过计算, 你有何感想?

评析:这是一道开放题, 让学生自主设计面积是48平方米的图形。根据面积设计图形, 不同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图形,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比较容易, 三角形和梯形相对较难。这样,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培养了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研究张明同学设计的图形, 这不是本课复习的基本图形, 需要对图形进行“改造”或“运动”, 通过平移两块空白的小长方形, 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计算花圃需要花费的总钱数, 引起学生关注, 也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4.学校在不断发展, 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请看一张照片, 这是什么地方? (出示学校南面300米处的园丁广场的照片。)

你们能估计一下这个喷水池的面积吗?该如何估算呢? (一种是把它看成三角形来估算面积, 另一种是把它看成梯形来估算面积, 两种估算的结果基本相同。)

多边教学活动 篇9

一、变“简约”为“厚实”, 拓展探究深度

【例题呈现】人教版教材第81页例1

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 高是4m, 它的面积是多少?

S=ah=6×4=24 (m2)

【分析思考】

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沿用教材的编排直接呈现例题, 这种套搬教材的教学, 一方面使学生失去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条件进行主动探究的机会。因为对学生而言, 求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就是一个未知的探究过程, 而这一过程对教师来说却因“已知”的存在而被摒弃了, 这就势必束缚了学生的探究步伐。另一方面由于呈现的数据充分, 容易让学生在首次感知中形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横的底乘竖的高”的狭隘经验定势, 制约了学生的探究深度。

【改进策略】

如何对简约的例题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 从而使例题教学变得更加厚实、更富挑战性呢?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的理念, 一位教师对例题进行了大胆的挖掘、拓展, 设计了以下几个层面的探究活动。

1. 问一问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剪的平行四边形卡片, 想一想, 要想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必须知道哪些信息?为什么?

生:根据S=ah, 要想求出它的面积, 必须要知道它的底和高。

2. 做一做

师:请大家测量出它的底和高, 并算出它的面积。比一比, 谁的方法多? (学习动手测量、计算)

3. 评一评

教师收集学生的典型解法 (见下图) , 让学生交流、评价, 使学生明白甲、乙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 而丙这种解法是错误的。

4. 议一议

师: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丙的列式是错误的?

上述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从数学公式出发, 主动探寻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在测量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主动参与了相关数据的收集, 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探究的深度,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底和高, 所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题途径, 从而大大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引导学生在议一议中进行对比沟通, 发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无论运用哪种计算方法, 都是通过“底×高”来计算的, 而且底和高必须相对应。这样, 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肤浅走向深入,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

二、变“封闭”为“开放”, 拓宽探究视野

【例题呈现】人教版教材第93页例4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思考】

教材中的虚线提示已经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即把整个图形看成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的组合, 使学生产生了思维定势, 限制了探究空间。对于学生而言, 这样的学习过程没有了驻足细品的时间和回顾反思的机会。这样的例题教学, 使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探究和必须的个性体验, 因而也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

【改进策略】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让例题教学更具探究味, 教师必须深入、准确地领会例题的编写意图, 走出“一例一解”的框框, 让学生主动参与“再创造”。就本例而言, 可以将图中辅助虚线隐去, 即将图1改编为图2, 并提出:“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并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创造”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 (如图1) :将图2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所求面积即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和。

解法二 (如图3) :将图2分成三个三角形, 所求面积即这三个三角形面积的和。

解法三 (如图4) :将图2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所求面积即这两个梯形面积的和。

解法四 (如图5) :将图2补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所求面积是长方形面积与两个小三角形面积之差。

解法五 (如图6) :先将图2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再割补成一个大的梯形, 面积即可求得。

解法六 (如图7) :同理, 将图2割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面积即可求得。

解法七 (如图8) :同理, 将图2割补成一个长方形, 面积即可求得。

显然, 教师对例题进行适当改编, 就可以创设开放的思维空间, 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 学生在更具挑战性的数学探究活动中, 兴趣盎然、千方百计地寻求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

多边教学活动 篇10

一、教学内容梳理

1. 忆一忆:

2. 动一动:

如图1, 分别是几个任意多边形,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 从任意一个顶点引出过该顶点的所有对角线, 观察图中对角线与边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

3. 填一填:

4. 想一想:

(1) 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边数有关系吗?你能否从中找出规律, 并推出n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

通过以上过程, 可以得到: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 可以作 (n-3) 条对角线, 它们把n边形分割为 (n-2) 个三角形, 所以,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 ×180°.

一般说来, 教学内容到此已经完成, 但是, 留心教材中教学内容旁边框图中的问题 (即右框图) , 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有效的探索, 在探索中寻求多种策略, 在探索中渗透多种思想, 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主动探究, 开发潜能

1. 在多边形内部取一点, 与多边形的各个顶点相连, 来分割多边形, 如图2所示.

探索:

发现:在n边形的内部取一点, 与各顶点相连, 可将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

结论:由图可知, 这n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O点处的一个周角即可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 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为:n·180°-360°= (n-2) ·180°.

2. 在多边形的外部取一点, 与多边形的各个顶点相连, 来分割多边形, 如图3所示.

探索:

发现:在n边形的外部各取一点, 与各顶点相连, 可将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 (即三角形可用图中字母标注) .

结论:由图可知, 这n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两个△OA3A4的内角和360°即可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 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为:n·180°-360°= (n-2) ·180°.

3. 在多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 (不与顶点重合) , 与它不相邻的顶点连接, 来分割多边形, 如图4所示.

探索:

发现:在多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 (不与顶点重合) , 与它不相邻的顶点连接, 可将n边形分割成 (n-1) 个三角形.

结论:由图可知, 这 (n-1) 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O点处的一个平角即可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 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为: (n-1) ·180°-180°= (n-2) ·180°.

三、总结归纳

由图1 (从多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出发, 连接对角线, 分割成三角形) , 图2 (点O在多边形的内部) 、图3 (点O在多边形的外部) 、图4 (点O在多边形的边上) 的探究, 不仅解决了教材框图中的问题, 得到了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四种方法, 而且更重要的是采用选择不同点的位置, 连接多边形对角线或顶点的方法, 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再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相关问题, 因而, 既渗透了分类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又为激发学生后续学习和探究新的数学知识打下相应的基础.

四、几点体会

1. 重视教材问题, 渗透思想教学

数学思想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数学基本思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新增加的“四基”内容之一, 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现行教材中, 很多定理的证明, 公式的推导等相关数学知识的形成, 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都源于对教材中框图问题和例习题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因而,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教材问题, 精心设计问题案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理解运用和问题的解决中进行有效的探究, 在探究中进行数学思想的教学.

2. 在公式的内涵解读中, 注重挖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公式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 在对公式本质内容的理解方面, 要深入思考公式本身还有哪些不易解读到的内涵, 这些内涵与其他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是否有关联性?如本案例中, 公式的本质其实就是有关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问题 (无非是这个多边形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四边形) , 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学生早已掌握的知识储备, 同样也是最简单的与多边形内角和有关的知识, 这就启迪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入手来研究解读四边形的内角和, 进而探索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理清这一本质内涵为公式的推导教学铺设出顺畅的思维通道, 于是围绕三角形的构建与转化, 涌现出上面丰富多彩的推导思路, 每种思路又隐含着不同的数学思想.这样的教学实施, 不但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而且能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和敏捷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从中领悟数学思想的无穷魅力.因此可以这样说, 只有对公式本身有了深刻的理解, 站得高看得远, 才能在公式推导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做到灵活自如, 自然贴切.

3. 在教学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的数学思想形成为目标.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在过程中实现, 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 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 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是应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一些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 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 并在其中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 无论是数学概念的概括与形成, 还是公式、法则、定理的发现与推导, 教师都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过程, 获得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解决的同时, 也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感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数学的感悟、数学的直观.

数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反思与建构等都是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 进行数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思考、抽象、预测、推理、反思等过程, 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 并能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将这些经验迁移运用到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去.这些经验是教师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的, 必须由学生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逐步获得, 在“做”中获得.在数学学习中,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 形成创新能力, 就需要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内化成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做”中积累起来的.在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种经验只是教学的起点, 它还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同学交流等过程中去粗取精、反思、抽象、概括, 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

五、结束语

钢琴的多边风景 篇11

然而几部关于钢琴的电影,里面的爱情却很少很少。生命、情欲、音乐,都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爱情拉开了距离。生活里的爱情,要有几分烟火气,才得长久。这些故事没有一个落到凡尘的———战争、孤岛、海上的船,就是不肯俯就,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

曲目之一:《钢琴师》VS生命

从《钢琴师》说起吧。

起头。黑白的街道。1939年。华沙。

黑白琴键,一双手,温柔坚定地抚过,压下,弹起。

这个钢琴师的眉毛紧压住眼睛,不好看,笑起来觉得诚实。他是犹太人,在波兰电台弹钢琴,而那一天,炮弹落到屋里,人们纷纷奔逃。硝烟中他笑着与一个邂逅的女子招呼,不知道从此自己会有一段时间,一长段时间,不能再弹琴。

影片的前半段是历史的复述。一个中产之家在战争中失去财产,失去尊严,失去活的权力。

他从围墙下拉进一个孩子,前一秒钟还在努力挣扎,后一秒钟,已经死了,软软瘫在地上。围墙那一面,有怎样的人,可以将子弹射进一个孩子的身躯?恶成为无需理由的规条。一些人是另一些人的主宰。只行使杀戮的权力。街上堆叠着死尸,一列人中,单数被杀死,双数被留下,留下的是什么。

于是我们也惊异于人的顽强。在去集中营前,父亲以20元钱买一颗糖,分给家人。面对只能服从的命运,还能够这样坚决地,再品尝一下生命的滋味。

钢琴师逃亡了。他在一间又一间临时的居所,像一只老鼠一样生活。他揭开屋里钢琴上的白布幔,不能发出声音,手指在虚空中舞蹈。他没有去路,退,退,退到一片废墟之中。

一个德国军官看到他了,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钢琴师。”废墟之中,他弹起肖邦的G调《第一叙事曲》。这是一场希特勒与肖邦的战争吧。肖邦是胜者。军官放了他,甚至救了他,给他食物与衣服。我想大概是因为这是在战争的末期,怀疑的阴影已压到这个纳粹军官的身上,钢琴师才可能有如此幸运。

苏军的坦克开进华沙,身穿纳粹军大衣的钢琴师在最后一刻,险些死于这个符号。他忘了,他只是饿,只是冷,战争把什么都逼退,退到只给一点生存的本能。越过生死,当他重新穿着整洁的礼服在华丽的音乐厅里演奏时,记忆在何处窥探?

音乐与生命间是怎样的联姻呢?它在一整片的黑暗中,成为缝隙里透进的微光,成为美的最后坚持。它毫无力量,不能抵抗,只能作用于心灵与感受,只能寄望于善的根还没有枯死。

《钢琴师》描述恶的浩大,但也以圣坛上之烛光照射到美之所在。它给了生以惟一的理由。

曲目之二:《钢琴课》VS爱情

第二个电影,是《钢琴课》。

简·坎皮恩要说一个极致的故事,所以让她的女主人公是哑女,再让她到一个荒岛上。

她的美丽是非常清冷的,缺乏沟通的可能性。她的丈夫娶的不是一个好妻子,她永远都身在此,心在彼。他无从把握,无从理解。他几乎是愤恨地看着她,她的内心天堂将他拒之门外。当然,他有力量,他可以把她的钢琴弃置在荒芜的沙滩。

另一个男人是蛮荒的。他爱这个她,也没有什么理由。也许他爱她的心,却只能通过身体的途径,或者爱本就是身心一体。他将她压在琴上,身体与琴键交撞,身体与身体交撞。没有旋律了,只有巨大的声音——共鸣。

之后有许多情节,不重要。那些过于暴烈的情节也相当符号化,适合一个女性主义研究者规整出一篇论文。这个影片的长处在于提出问题:文明与野蛮、身体与音乐之间的隔绝与企望,会以怎样的让人骇异的方式相结合。而简·坎皮恩没有足够的思想力来回答这些问题,她设置起惊人的场景,以形式来掩盖答案的虚弱。但她还是展示了可能的过程,以及解决这些困惑的一些方向。如果这些困惑本身就是不可解决的,那么她以影像与声音提供了一种感受的刺激。这部影片,看似理性,实则只是从感性出发,臆造传奇。

“对于我,对于很多新西兰人来说,那些野性四溢的海滩,尤其是奥克兰和新普利茅斯附近海滩上那些黑色的沙子,就等于是艾米莉·勃朗特的荒原。”这个影片,亦是简在荒岛上,以电影对《呼啸山庄》进行的一次仿写。

曲目之三:《钢琴教师》VS欲望

另外一部电影,是比《钢琴课》来得深入的。

它是《钢琴教师》。

40岁的女教师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米白色的风衣下,身体瘦弱,却不是让人觉得可以爱惜,而是冷硬地有一种斥力。她的学生好像爱上了她,但这个20岁的阳光灿烂的男生,一点都不明白他爱上的是怎样的一个女人。

她的外表如古井无波,但她得通过偷窥与自虐来平衡内心与身体的欲望。她已经被扭曲,没法再从一般的通常意义上的正常方式中取得快乐。她的情欲被释放出来,带着被压抑太久的绝望。于是她从最高处直跌到最低处,洁净、优美的外罩落下。她是乞求着但又强硬地要求着受虐的那一方。

20岁的男孩子无法体会,他的世界太过明朗,没有经历过无数个黑暗的夜晚。他只是喜欢一个成年的、高雅的女子。他的身体成长得匀称结实,他的欲望也清楚明白。他无法体会这扭曲的人生与人性,因此恐惧厌弃。

被释放的情欲如一条蛇,将女教师绞得变了形。她没有办法说明她与母亲的暖昧可耻的关系,其间似乎有着同性恋与乱伦的暗示。这两个生活在一起,躺在一张床上的女人间,没有温情,只有太深入的占有与太绝望的逃离。她将自己打扮得如一个下等妓女,她绝望地要求一次身体的汇合。但是她,令己令人作呕。

这是肮脏的一幕。绝望的一幕。

在太多的“绝望”中,她毫无办法,没法再有一个平衡和谐的身体。也许她能在一个宽容的,且有很高的理解力的人身上寻到同情与交汇,但这个男孩不可能。她面对的是彻底的不可能。她只能妒忌平庸的女学生,生出低劣小手段伤害那个女孩。

走投无路。这是悲剧。她的天分太高。如果一个平常女子,也许根本走不上一条这样可怕的路。

明亮的玻璃窗,明亮的灯。音乐会即将开始。她拿出一把刀子,刺入自己的左胸上方。她惨淡地笑着。

我觉得痛苦。因为这个女子。因为世界上被安排得如此错乱的生活。无法纠正,无人体察。《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妮说:“我依靠陌生人的慈悲。”

那个陌生人,在哪里?上帝,在哪里?

这些陆地上的琴声,响起又回落。给我美的指望,又将这指望切割得这样四分五裂。没有一个美好的世界吗?没有一个美好的整体吗?在无边的痛苦之外,有没有无边的光和亮?像是琴键一样,白与黑的世界是否可以互相映证彼此的存在?

曲目之四:《海上钢琴师》VS灵魂

最后一个故事,是《海上钢琴师》

我爱这个叫1900的男人。他从来没有踏足过陆地。当那个小号手问他为什么不下船去看看时,他说:“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这些出生在陆地上的人就知道问为什么。冬天来了你们不能静等夏天,夏天来了你们又害怕冬天。你们总在追寻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的地方,我可不是这样……”

这时候响起的曲子,叫《白雪覆盖的航船》(Ships and Snow)。温暖缠绵的弦乐背景上,竖琴轻柔弹拨,圆号与长笛响起,悠悠心寄。

可是他也还是生出过下船的心。那天在雨中的甲板上,他在远处凝视自己心爱的姑娘。镜头切过,是一个人低头坐在屋角,琴上传来了一个犹豫不决的动机,第三音上出现一个小二度和声,怯生生的,欲言又止。

可他终于还是没有离开。在他提着手提箱,穿上大衣,走下舷梯的那一刻,城市的影子在雾里从远方映现,那个怯生生的动机又响起了。他停住脚步,抛起帽子。坚决地转过身。

爱情的所有,是舱房里两张纯洁的唇,一个纯洁的吻。

这是一个美的世界。有钢琴和小号,有船和幻想。1900以他的坚决,维持了一个音乐的乌托邦,一种可能有的,崇高的完整的美。可是我纵然明白那只是乌托邦,1900依旧是我的英雄。他以发烫的琴弦点燃香烟,递给杰利·罗尔·莫顿,那个自称在1902年发明了爵士乐的人。那一刻,他是无冕的王。

最后的一首歌是这样的,它叫《弃儿的呼唤》(Lost Boy's Calling):

来拉住我的手,我还未离去,

我不愿你孤独一人留在这里。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海面上,

你可听到被遗弃的孩子们在哭泣。

你无法道出心中的恐惧,

因此你才摘下帽子抛去。

转身回到这钢铁的坟墓,

踏过那条漫长的舷梯。

……

多边教学活动 篇12

在学习3dsmax过程中有一种必学的建模方式“polygon”,中文称多边形建模。这是一种主流的建模方式,具有建模效率高、自由灵活性强,修改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渲染和动画(1),比如大名鼎鼎的科幻电影《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上的纳美人和生物,还有人们常玩的3D游戏、电脑效果图等等都离不开这种建模方式。

虽然多边形建模优点很多,但是学习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相对较长的学习时间和知识积累才能应对各种造型的制作。中职学校的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将学到的软件知识应用到广大市场中,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此建模难度相对较高的,鉴于他们自身的程度不高,接受能力较差,所以3dsmax课程的教学需要更多的时间,可以作为第一阶段的入门基础进行设置。待他们学会利用放样,修改器等方式简单建模后,才进入第二阶段多边形建模的学习。多边形建模类似于在电脑上做泥塑,一开始整体然后再慢慢深入细节,但是,泥塑制作过程是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哪里出问题一目了然,需修改的时候只要补上或削去即可。多边形建模有所不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操作的是点、边、面,操作者首先必须具备较好的空间感和透视理解能力,同时需要有一定的造型基础。初步掌握多变形建模技术的人很多,但能够真正把模型建得好的寥寥无几,即使具有很好的渲染技术,但建造出来的模型不够严谨、准确度不高,渲染出来的视觉效同样大打折扣。著名的火星时代3D人物角色培训班在电脑上机操作前还安排了人体绘画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学员的造型基础和人体结构认识。所以,建议在软件课之前,最好安排一定量的绘画训练。

在学习多变形建模的过程中工具命令是相对较容易的,只要操作熟悉就可灵活运用不受限制,其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合理的布线。在制作高精度的模型时需在模型制作后用一个Mesh Smoot(网格光滑修改器)来细分模型网格,从而达到最终光滑效果。网格光滑原理是在原有模型基础上细分出更多的网格来消除尖锐的边和棱角使之变得光滑细腻(2),当网格成倍增加的时候,布线不合理的地方错误就会放大,所以布线的好坏不仅影响模型的质量,严重时还会产生扭曲折皱。

针对上述的特点,我们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好多边形建模呢?

1必须让学生了解多边形建模和网格光滑之间的关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拿正立方体进行网格光滑。正立方体上所有的对边距离全部相同,在网格光滑后细分出来的网格密度分布也一致,所以最后出来的效果变成一个接近于全圆球状态(见图1)。

2了解网格密度对最终光滑后效果的影响。以立方体举例,在立方体上的任意一条边执行chamfer(切角),边数从一条切成两条,最后进行网格光滑,可见整个本来圆球状的形态在因为改变某条边的密度后得出不同的效果,密度较密的区域发生突起,通俗叫法是“硬边”,意思指限制结构因执行网络光滑而松开(见图2)。

3了解变化网格密度以便控制物体形态。拿骰子建模为例,控制骰子边缘圆角的大小,大致常用有两种方式:a.执行切角命令改变切角量。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即使切角量很小,但因为光滑后增加网格会自动把切角的两条边向外围空白处拖开,所以单凭控制两条边的距离在光滑后也无法达到很小的圆角。b.在切角的基础上两边各切割一条边,这样一来新切割在外围的两条边在光滑后可以有效抑制切角的两条边松开,从而有效做到较小的圆角。当然,制作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还是脱离不了密度控制这一规律,增加边是必须的。

经过这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多边形建模规律,接下来可以拿几种相对简单又较为代表性的结构来进行布线练习。

a.图3中是日常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明显看出在突起部分的结构边都是切角命令形成,布线重点在转角上处是三边面和转角下处是四边面,上处的三边面改成四边也未尝不可,但光滑后明显三边面呈现的网格走向更适合此结构。由此得出一个规律,在三条边共同连接于一个点的结构位置做切角,使用三边面布线是合理可行的(见图4)。在下处的四边面布线有一定的讲究,不但要保持四边,而且四边面结合平面的两个点必须有两条边分开连接,为什么呢?从图5可以看出变成三边面光滑后的效果,整一个结构向内折,结构已严重走形,这种方式绝不可取。保持四边面但去掉一条边呢?效果大致没有问题,但从网格的走向看不甚顺畅。

b.在第一个例子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如何处理下凹结构之间的布线连接(见图6)。在工具命令制作出基本结构后会出现大量的连接边(见图7),这些连接边不仅多余还会造成妨碍,我们必须把它重新安排,尽量把布线布得更顺于结构走向(见图8),重新安排后的布线必须既简洁又不影响其结构。

c.突起的条状S纹重点在学习四边面转化(见图9)。四边面在有结构变化的位置上尤为重要,网格光滑后它的顺畅程度是三边面和五角面无法比拟的,是布线里最基本也是最重点的技巧。在一块分段数4X4的平面上进行不规则切割,切割后的平面布线凌乱,处理方法是把S形结构全部以四边面接合而成,最后把这些四边面一并挤压,再和平面交接处的边给予切角。在布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不是三边转四边,就是五角转四边,三边转四边的方法是直接在三边面随意的一条边上任意切割出一条边,这时的三边面就从三个点增至四个点,即变成四条边。五角转四边需通过五角面里的一个点向对边进行切割,切出来刚好分成两块四边面(见图11)。

以上的三个练习诠释了把多边形建模布线的基本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最难点在于四边面转化。上面讲到的两种转化方式都是利用加边切割,增加的边会连接到其它面,这时其他的面也可能会因加边的关系又变成三边或五边面。面与面之间是相互牵连的,一个面边数变化,旁边面也会跟着改变,有时候经常会为了转化成四边面而加边一连贯穿几个面,增加的边在下一个面,是否继续转化还是点到为止则视乎结构的需要,这有赖于长时间的实践练习。

上述的学习内容学生无需太多的时间即可掌握一定的基础,从而进入相对复杂形体建模的学习,在之后的学习内容上可多结合日常生活用具等作为训练题目,再深入到复杂的汽车和人物建模的学习层面。

中职学生毕业将面临上岗竞争,这时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就能派上用场,软件的学习如果不深入到一定水平是很难达到应聘的要求。课堂上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尽可能快速且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多边形建模的世界,让他们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住方法技巧,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学习,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竞争机会。

参考文献

[1]江涛.3dsmax在汽车车身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10.

上一篇:流化装置下一篇:环境保护下的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