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中的语言技巧(共4篇)
外科护理中的语言技巧 篇1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 护理观念的更新,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护理形势发展的需要, 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在护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验证, 而整体护理的关键在于护士要学会根据患者的心理做好沟通, 语言是与患者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有的外科护士认为:外科主要是创伤性疾病, 心理沟通不很重要, 不管患者在想什么, 只要伤口处理好都会照样长好的。
1 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焦虑和恐惧是外科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特点, 尤其是慢性疾病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因为他们受长期病痛的折磨, 住院后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 尤其对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效果、能否承担手术的刺激等, 都是一些未知数。因此, 患者在手术前常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心情焦虑、烦燥不安、情绪不稳定等。由此产生对前途缺乏信心, 加大了恐惧感, 心理承受能力明显降低。对外科急诊患者, 因病症的突发性、剧烈性和病症后果的不可预测性, 使患者产生极度紧张的复杂心理, 最多见到患者极度紧张、痛苦表情, 忧虑、急燥的情绪, 怀疑、消沉、担心的心态等。根据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要求外科护士利用语言技巧, 更好的与患者沟通,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2 称呼的语言技巧
称呼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起点, 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对护士怎样称呼自已都非常敏感, 若第一次称呼不当患者就能产生对你的不良影响, 以致影响以后护患关系的正常发展。常见的不当称呼有直乎床号等, 有时直呼名字也有显不尊重, 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护士应从病案中了解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具体资料, 以平等、敬重为原则, 因人而异地采用准确恰当的称呼, 这一点很重要。一般可在其姓名后加“同志、先生、女士、小姐或者职务、职称”等修饰;对农村来的患者也可用“大爷”、“大娘”、“大嫂”、“伯伯”、“伯母”、“叔叔”、“婶婶”、“兄弟”、“姐妹”等乡村的习惯称呼。对年龄较大的患者, 也可称其姓后加“老”, 如“王老”、“李老”等以示尊敬。当患者听到这样亲近、平等、敬重的称呼, 对你会产生亲切感, 护患的距离就拉近了。记住患者的姓名也很重要, 若见面的时候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患者就会产生把我名字都忘了的感觉, 情感上就疏远了。总之, 采用准确恰当的称呼, 是搞好护患关系的起点, 不可忽视。
3 解释病情的语言技巧
解释性语言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通过护士的病情解释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从而解除或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使患者心理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在治疗、处置前后或手术前后护理及向危重患者家属进行病情解释的过程, 多需采用语言技巧:如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执行膳食医嘱时, 护士先要向患者说明胆囊切除后, 从肝脏产生的胆汁, 不能贮存在胆囊内了, 当进食后就没有足够的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与食物中的脂肪起皂化作用, 使脂肪消化发生障碍, 最终以脂肪原形从肠道排出, 形成脂肪泻。所以切除胆囊术后患者只以吃低脂肪的清淡食物。护士除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给患者解释外, 还要掌握和运用好修饰性语言, 如把“不良”说成“不够满意”, 把“不治之症”说成“恢复速度较慢”, 把“癌”说成“肿瘤”或“肿块”, 尽量避免“恶性”这个修饰词, 等。护士在解释病情前, 先要与医生沟通, 并与医生对该患者的病情解释保持一致, 除极少数患者知情后会影响治疗和康复, 以及抱着治愈希望而实际已进入生命晚期的患者外, 一般要说真话, 即告诉患者真实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情解释时只说过程, 不加评论, 也不谈看法, 以免患者发生误会, 导致医护、医患矛盾。
4 劝导的语言技巧
劝导常能显示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这也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心目中树立威望的基础, 这是一种对患者产生信赖感和服从感的内在号召力, 尤其是责任护士在给患者嘱咐和要求时学会劝导的语言技巧, 应作为责任护士的基本功。劝导的语言技巧成败决定着对患者行为能否按治疗要求改变, 也就影响着疗效的好坏。劝导的首要技巧, 是要仔细听取患者的陈述, 站在患者的立场上, 面带笑容, 和蔼诚恳态度与病人谈话, 并要注意自己感情的流露对患者的影响, 谈话时注意引导, 避免冒然的承诺, 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或导致医疗纠纷。当一位癌症患者术后再次住院接受化疗或放疗时,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护士在化疗前应向患者交待化疗或放疗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并告诉她化疗或放疗过程中可能要发生的不良反应, 有些反应通过对症处理是可以减轻的, 如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 这样可激发患者主动调整情绪, 降低对化疗或放疗的恐惧心理, 提高对恐惧心理的控制能力。护士在给患者劝导前, 要先了解患者在想些什么?同时考虑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劝导, 在劝导过程中, 有意识地启发患者提出问题, 护士再作相应的回答。最好能找到身边的实例来说明你想要说明的问题。如想说明:“发现自已生病后, 最主要的是精神不能垮”。若能找出一个疾病类似的患者, 当获悉医院已确诊自已患胃癌后, 当天就什么也吃不进去了, 同时失眠了, 即使睡着了也立即被恶梦惊醒, 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来院时都下了病危通知。这是由于一个人精神垮了后, 大脑已不能正常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最突出的表现有:不思饮食、不能入睡、厌世……等, 使营养得不到补充, 脑细胞得不到休息, 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急骤下降, 而癌细胞则趁虚而入, 快速增长。住院后我们给她做心理护理, 说明正常人每天都要产生各种原始的癌细胞, 医学上叫细胞变异, 这些变异细胞一出现就会被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吃掉, 而人体免疫功能受大脑控制, 也就是受精神控制, 一旦精神崩溃了, 整个人就完了。因此,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精神不能垮, 对于病人更是这样。由于患者处于负性情绪中, 劝导只能用鼓励性的语言, 不能带批评或教育的语气, 否则易引起患者反感, 劝导就失去作用了。
心理护理中的语言技巧 篇2
患者入院后, 其文化、社会、生活背景和心理因素都对他们适应医院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护士接待患者应注意称呼, 热情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 及时让患者及家属熟悉病区环境, 根据不同病情, 交待患者饮食、用药等, 护士与患者之间从一开始就应建立在相互平等、尊重、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 这样会一下子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 这是取得医患密切合作的首要条件。
2护理过程中用关切、安慰性性语言, 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体贴
安慰是临床上护士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 语言安慰的施展性很大。如对术前有恐惧心理, 害怕手术失败的患者, 护士应安慰说:“象这类手术我院经常做”。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坦然的接受手术治疗。又如对于外伤且意识清的患者, 我们应安慰说:“你的伤势并不重, 请你不要紧张, 你有什么事情请尽管和我们说, 我们会尽力满足你的要求。”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体贴。
3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而采取不同的语言技巧
3.1 理解和尊重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阅历深, 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 因而自尊心比较强, 住院后, 从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突然转变为受医院、病房规章制度及受医护人员指挥的患者, 这种社会、家庭角色的转变, 往往使老年患者的自尊心受到压抑, 加之孤独、焦虑和痛苦, 而对医护人员有高度警觉性, 尤其对频繁接触的护士的表情、态度和行为, 观察得十分细致和敏感[4]。因此, 护士说话时语言要和蔼, 清晰, 准确而缓慢, 反复解释, 不急不躁, 对于患者的陈述和询问, 应认真听取, 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并用尊称, 对老年患者要有“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感情。
3.2 具有耐性, 善于引导和诱导婴幼儿[1]
婴幼儿住院后, 由于环境的改变, 加之不能理解和忍受疾病的痛苦, 对治疗上缺乏耐性, 常常固执已见, 甚至大哭大闹, 这就要求护士语言温柔, 尽量便用童言, 使患儿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 护士语言要善于诱导, 正确引导, 合之能顺利配合治疗。
4对于患者情绪低落时应用疏导、解释和鼓励性语言, 使患者建立信心, 感到生活的希望
患者因病情严重预后差而烦躁不安, 或哭泣或沉默不语, 这时护士应用劝慰的语言, 有的会诊使患者误解为病情严重而担忧, 这时护士应用解释性的语言, 有的因经济负担重不思饮食不服药, 这时护士应用开导性的语言。面对残疾的患者, 护士应采取一些主动鼓励性语言, 唤起他们生活的激情, 使其感到生命的价值, 对未来充满希望。如有的患者年纪轻轻就残废了, 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伤痛, 而且还给家里带来累赘, 因而悲观失望, 对生活缺乏激情, 甚至拒绝术后治疗, 认为人难免一死。护士发现后, 应及时提醒他世界本就不是完美的, 残缺自有它的美和社会价值, 同时他要想想所有的亲人们, 是不是因为他在存在而幸福。用这样激励的话来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放弃自已错误的想法, 积极配合治疗。
5对癌症患者应用保护性医疗制的语言[3]
疑似肿瘤的患者未确诊前十分担忧, 迫切盼望身患“恶性肿瘤”被否定, 心情复杂焦虑, 对医护人员的言语十分敏感。一旦自知确诊癌症, 精神打击极大, 悲观失望, 症状由此加重, 随之病情恶化, 有的消极轻生。因而护士的语言要十分小心, 应有保护性医疗制的语言, 一般不告诉患者病情, 与家属说话要一致, 万一患者自己知道了病情, 护士要真诚地劝导患者。
6对治疗和护理有疑义的患者或家属, 护士语言要慎重, 避免纠纷
有的患者或家属对自己的治疗或护理存有异议时, 往往他们会从护士那里找出缺口。这时护士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5]。护士既要语言温和, 表达明确, 让患者或家属情绪稳定, 易于接受, 又要慎独使作保护性医疗的语言, 避开矛盾的焦点,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护士在这时就要讲就语言的艺术了, 既要达到患者满意, 又要保护好医院和个人。
7对于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应注意语言充满同情和安慰
往往患者病情发生了变化, 家属一时难以接受, 情绪和言语都失控, 放声大哭, 或是找医护人员索问原因, 甚至要攻击医护人员, 这时, 护士要保持头脑冷静, 维持好病房的秩序, 语言充情同情地安慰好患者家属, 尽量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 让患者家属能接受现实, 同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实践证明, 护士语言对患者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具备广博的学识, 精湛的技术, 更要重视语言的修养, 注意语言的保护性, 科学性, 艺术性和灵活性, 以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摘要:语言是人类传播信息, 进行交流的工具, 语言不仅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护士与患者进行感情交流的工具, 是医德医风的具体体现, 运用适当能起到积极作用, 反之, 可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2], 因此, 护士在进行心理护理中必顺重视语言技巧, 才能便于护患沟通, 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差距, 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了解患者心身状况及需要, 从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心理护理,语言,技巧
参考文献
[1]孙海英.癌症患儿的心理护理.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3.
[2]楚爱聪.语言学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3]杨德娣.何新明.浅谈护患关系中的语言性沟通.中华护理杂志, 1997 (12) .
[4]昌杰.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注重发挥语言技巧在护理中的应用 篇3
现代医院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服务群体。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整体护理实务中最重要的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 也是影响护理人际关系生态圈平衡的最重要因素。随着服务观念的不断改变, 作为当代医护人员, 不仅要按照医嘱, 加强自身专业水平之外, 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其中, 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良好沟通能力最为重要, 因为只有UI护人员能够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才能够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和谐, 更有益于会工作的开展, 才能让患者享受到全方面的。整体化的以及人性化的护理, 因此, 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注重应用语言技巧。
医护人员是医院健康服务的直接参与者, 介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定义为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需要建立于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不断的过度到社会-心理-生物学模式, 医院的护理模式也逐渐的从“以疾病为中心”过渡到“以患者为中心”, 可见, 维持护患关系和谐融洽对于我们当前的护理模式尤为重要。
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护患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护患纠纷日益增多,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甚多, 医护人员是和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医院工作者, 处于医患纠纷的最前沿, 医护人员的个人修养、言谈举止以及护理行为, 都和医患纠纷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护患关系是一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多方位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要达到双方对健康知识产生共识, 就必须有双方的互动, 而这样的互动, 就是护患沟通。护患关系平等是沟通的前提, 而护患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 这会直接的影响到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只有双向交流取得成功, 才能够维持护患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果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那么患者就极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心理, 这使得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虽然新型的护患关系形势能够让患者和医护人员处于相互平等的地位, 但是, 现在的医疗队伍中, 沟通到底有何重要性?下面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一些数据:临床上, 有沟通障碍或者沟通不良所致的护患纠纷事件将近有81%, 目前还有32%的医护人员还未学会掌握和运用沟通技巧;大约有83.5%的医护人员基本上不了解沟通的方式;约有33.5%的医护人员不去理睬患者及其亲属所提出的不合理需求。据研究发现, 将近有78%的患者期望和医护人员进行一次交谈, 由这些数据不难发现, 当下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够融洽, 甚至还有一部人医护人员严重缺乏沟通的技巧、知识以及历年。
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包括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在医院中, 这两者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护士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能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由于患者是特殊的群体, 所以我们在沟通时就必然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 首先, 一定要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护患关系的观察熟悉期, 如果能形成良好的印象, 那么接下来交往就会很顺利, 初次接触虽然很短暂, 但是这决定着护患关系的好坏, 如果一患者一进医院遇到的第一个护士服务态度不好给他留下了很坏的印象, 那是不是会对之后遇到的护士都存有戒心呢?这是心理学上常说的首因效应, 那么护士该如何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当然要有热请的态度, 还要随时保持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以增加亲和力, 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会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这样, 患者自然会消除不必要的紧张, 护患关系就形成了良好的第一步。其次, 主动与病人交往。这就到了合作新任期, 在这一时期护士需要设身处地为为患者着想, 尊重患者的人格, 维护其权利, 对其需要及时作出反应当然, 在护理工作中, 每位患者的疾病不同, 个人的经历背景也有所不同, 有些患者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反应,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护士以仁爱之心灵活地运用沟通技巧来对待患者。试想 (下转第73页) (上接第72页) 一下, 一个忍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肯定情绪比较烦躁, 这时候看到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冷漠的表情会有什么样不同的反应呢?结果不难想象。那么, 对于不合作的小朋友该怎么办呢?小朋友大多都很喜欢表扬, 这个时候就我们护士的夸奖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有很多很多, 很简单就能做到的事情,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护士做不好呢?作为一名护理学生, 我分析了下, 我认为护患沟通出现障碍的因素大致有五个:一是医护人员没有人知道护患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二是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三是知识面不够宽, 导致交流信息量不够, 四、态度不好, 不会换位思考, 五、语言表达能力不好, 沟通不到位。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 是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的基础, 只有使医护人员和患者二者能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以及相互理解, 我们需要通过护患沟通缩短护患间的心理差距, 最终达到心灵沟, 是的患者树立起对抗疾病的信息。只有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 才能够让护患关系维持和谐融洽, 这是全部医院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之一, 也是医院服务的基本要求。经实践表明,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 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还能够提高临床医疗效果, 班组患者维持身心健康, 因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一定要注重发挥语言技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启华.语言技巧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02) :282-283.
[2]张宪敏;屈秀艳.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 2013, 21 (03) :233-234.
[3]赵琼.语言技巧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26) :176-178.
外科护理中的语言技巧 篇4
关键词:沟通,技巧
作为现代的一名合格护士除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掌握正规娴熟操作技术外, 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 完美的言行规范。
1 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理分析
护士应了解病人与健康人之不同, 不仅有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差异。病人一旦由健康者转变为必须求医, 住院, 甚至接受手术的病人, 他头脑中想的是什么, 不舒适, 疼痛, 造成心绪不佳, 情绪不稳, 依赖。时常为别人对他照顾服侍不周而生不满, 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吵闹, 大发脾气, 焦虑, 不安, 恐惧, 异常敏感……总之, 心理也同样处于患病状态, 而为其接触最多的护士如何运用语言技巧, 耐心, 细心, 不厌其烦, 满脸热情为病人解除痛苦, 就显得至关重要。
2 语言沟通
2.1 礼貌待患的语言是满意沟通的前提, 交谈中使用礼貌性语
言, 如:“您好”, “谢谢”, “请”, “对不起”, “打扰了”, 等, 都能令患者感到护士的亲切与文明。
2.2 语言沟通技巧
2.2.1 鼓励安慰性语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在门诊初次与患者交谈时, 护士尽可能主动多谈一些与患者有关的话题, 例如:“您哪里不舒服呀?请先跟我说一说”。“您对我们的治疗, 护理还有什么要求吗?”同时护士要能体贴患者的痛苦与需要, 病人会立刻感到被医护人员重视, 关心而倍感亲切。对刚入院的患者, 护士主动自我介绍“我是你的负责护士, 有什么事请您及时告诉我, 别客气”。简朴的几句话, 病人会立刻消除陌生恐惧感, 对这名护士, 这个病区乃至整个医院都产生了良好的信任与期望。
2.2.2 谈话要因人而异, 合理掌握尺度
例如: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要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既来之则安之”“要吃的好, 睡得好”。并要坚持一种良好的心境, 这将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对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可以这样说:“我们病区经常做这样的手术,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手术”, 或者说“您的主治医生很有经验”等等, 良好的暗示性语言运用会对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儿科护士打针前与患儿说句话“阿姨给你打针慢慢地, 保险不疼”再加上用鼓励的语气“多勇敢, 长大要当解放军是吧”肯定会不同程度的起到止疼作用及稳定情绪的效果。同时护士也会得到患儿很好的配合。若住院患者失眠, 护士送给其安慰剂并暗示这是最好的催眠药, 往往会收到更好的催眠效果。当护士处理有失误时, 向患者诚恳的道声:“对不起”, 对示范的病人说声“谢谢您的帮助, 配合”“最调皮”的患者也会理解和谅解你的。另外掌握尺度可表现为: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沟通时间要短, 不能让患者感到疲劳;对病情轻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也要区别对待;对文化程度较低的, 谈话一定要突出重点, 阐明扼要, 简单易懂, 使人容易接受;对文化程度高的可以享用多种不同方式提问或宣教;例如:将宣教内容及注意事项打印成册, 让其阅读, 这样比单纯的语言交流更能让患者理解, 认知和熟记。在护理工作中, 如遇到患者不愿意回答及未能理解的问题, 应在交流中逐渐了解针对其原因进行诱导启发, 设法解除患者的顾虑。总之, 护士学会用安慰, 鼓励, 积极暗示等语言技巧, 会收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 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默契, 而病人得到的也将是全身心的整理护理。
2.2.3 恶性刺激性语言的致病作用
伤害性刺激性语言而致病情加重, 甚至致死不乏其例, 带搭不理的生冷语言会使无病者致病, 这不能不引起常和病人打交道的护士所注意。诸如:门诊处置室病人很多, 都急于注射, 护士不加思索, 冲口说出“你没看我正忙吗?我只有两只手。”带搭不理, 甚至置之不理, 更不是一个忙字就可以解释的, 完全可以善言相告, 不使其有被忽略之感。而刚刚入院的患者被称为几床或者接诊护士一句又来个“阑尾”, 则会使病人来自陌生的心理又披上损伤自尊心的不快, 护士在与患者频繁接触中切忌使用恶性刺激性语言。
3.1 非语言沟通
3.1.1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面带微笑的接待患者是进行沟通的第一步, 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 增强对护士的信任。关注的目光也是必不可少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它直接反映人的思想、情绪, 护士在接诊时要带有关切目光, 在交谈时要带有亲切的目光, 使患者感到温暖、安全、亲切, 并能平静接受检查、治疗。
3.1.2 抚摸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
例如, 对儿童抚摸其额头, 可使患儿产生亲切感, 消除恐惧心理;对于老人, 可摸摸脉搏, 轻拍其手背, 可使患者感到被重视、关心、体贴、消除孤独感和焦虑。
3.1.3 良好技术更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
娴熟的技术可消除患者心里疑虑, 是取得患者信任, 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外科护理中的语言技巧】推荐阅读:
PICC与传统中心静脉导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对比研究08-01
外科护理12-18
外科管路护理07-30
外科临床护理10-26
外科护理年度06-06
外科护理措施06-19
全程护理肝胆外科护理09-20
神经外科护理07-16
外科护理人力配置10-16
外科护理实训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