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作业设计

2024-10-11

实践性作业设计(通用12篇)

实践性作业设计 篇1

数学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学科问题,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整体探究作业就是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 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调查分析、表达交流、合作展示等等探究活动, 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与传统的作业相比,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具有以下特点:

1. 作业内容的开放性

允许学生突破常规, 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 甚至是跨越式的思维来做作业, 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教师在批改中不是过多地干涉, 而是让他们在探究中作出判断、选择, 从而理解使用这些方法的优势.

2. 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作业、练习、参考书、网上资料等构建学习资料, 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

3.作业评价的个性化

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设计生活性探究作业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接触社会, 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 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 开展“汇文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 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 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 填上具体的数据, 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 排列出污染程度, 提出合理化建议, 并且写出分析报告, 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建湖县城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设计开放性探究作业

在作业的设计中, 要做到条件开放, 过程开放、结论开放.给每名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 让每名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1) 条件开放作业.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 教师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30%的糖水, 可以怎样解?学生探讨交流后, 引出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 体验到应用数学整体探究作业的成功喜悦.

(2) 过程开放作业.在有前提条件的基础上, 让学生补充结果.如学生在发到新书时, 教师可让学生计算一下“包新书需要多大面积的纸”.

(3) 结论开放作业.在作业的呈现方式上, 教师让学生利用结论或答案进行.如出示“一架飞机匀速航行”示意图, 让学生看有什么信息、谁的答案多.

3. 设计长期性探究作业

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 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 而是“以积极的心态, 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尝试解决新问题, 同化新知识, 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些长期作业, 让学生养成规律性作业的习惯.

(1) 写数学周记.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 定期 (一周) 互相作一次交流, 互相评价.如在学习估算、相关关系应用题后,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并加以验证.有一名学生在数学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 我在家里翻书的时候, 看见了一本妈妈小时候用过的《新华字典》那时候的字典可便宜了, 1978年出版的只要1.75元.我赶紧拿出我的《小学生字典》, 一看, 哇, 11.00元!可以买6本妈妈那样的字典呢.我想没准我爷爷小时候用的字典比这还便宜呢.我去调查一下, 爷爷1943年买的《修身小辞源》, 旧币90元, 据说相当于现在的0.09元!这么说, 我拿现在的钱可以买100多本爷爷那时的字典了.我问爷爷:“你们以前的东西都那么便宜?”爷爷说, 虽然以前的东西便宜, 但以前的收入也很低, 每月能有30多元就已经不错了!现在按每月1500元计算就相当于那时的50倍!

(2) 写数学小论文.例如, 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 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 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学校自由活动区的占地面积为150/380平方米.其中可以有一个周长为31.4米的绿色花圃, 以及其他一些活动设施.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 设计一项实际应用的小论文.有的学习小组通过调查, 写了一份调查报告.

(3) 探究性小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 围绕学习中心, 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分数的意义”部分, “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我们经常会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 你能说说吗?”学生能从分数应用题、按比例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等方面体现数学思维.

4. 设计综合性探究作业

对于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提供机会, 引导他们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去解决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 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就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首先回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一份厨房平面设计图, 以及一些物品———冰箱、煤气灶等的实际规格, 让同学们来审计这幅平面图, “你认为它规范吗?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请学生根据有关信息, 确定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 让学生计算一下比例尺是多少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实践性作业设计 篇2

近几年,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有意识地在作业的形式、内容、完成、评价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尝试,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让作业的形式走向多样

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让我想到作业也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之中;将文学、科技、美术、环保等融为一体,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愿学、乐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一)趣味型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兴趣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如课文《花》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开什么花。课后我在教室四角挂上万花筒,分别写上“春、夏、秋、冬”,让学生当“小蜜蜂”,课后搜集些与四个季节还开什么花的相关图画、词语或句子,然后投放到相应的筒中。以小组为单位,比比谁采的“花”多。孩子们课后团结合作,积极查找,兴趣颇高。

(二)实践型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海洋,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像。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再如学了《称象》,我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做这个实验。通过画画和动手做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合作型作业,促进学生的多向交流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所以,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型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教学完《将相和》一课,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再布置学生回去演课本剧,学生自编自演《将相和》课本剧时,他们不仅根据需要自制了一些简单的道具,而且能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揣摩得相当到位。这项作业虽然很花功夫,但学生对排课本剧很喜欢,很乐于完成这项作业。

(四)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教之初新课程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感受者的学生,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学生最乐意去体验、去探究的问题。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如学习老舍的《猫》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上网下载作者图片认识作者,查找作者资料和作品,并阅读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篇或与本文有关系的一篇文章;查找其他作家写的关于猫的作品并阅读,试着发现其异同。学习《太阳》,我设计题目如下:上网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及与此相关的九大行星的知识,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及人们是如何利用太阳能为人类服务的,使学生学一而知面,得到知识的回顾与积累。

(五)创编型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续编、改编故事,不失为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一种好方法。在儿童的世界中,故事和图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故事对儿童创造力的启发非常有帮助。例如:学习《窗外的红气球》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排除戈里亚的寂寞?看谁的办法和别人的不一样。结果学生说:可以打电话给他;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他 ……无论可行与否,这些办法是孩子们通过思考、想象得出来的。思考、想象的过程恰恰是学生创造思维形成的过程。再如:教完故事《乌鸦喝水》我让学生根据故事主要角色改编《乌鸦喝水》。实践证明这项作业学生们非常喜欢,编出的故事新颖活泼,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六)情感型作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抒发心声——与教师交流 鼓励学生在作业本的空白处添加美丽的插图,并配上写给教师的悄悄话。可以是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是对老师说的心理话,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作业本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拉近距离——与家长交流 可以布置一些与家长(他人)交流的作业。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可以让学生和妈妈去交流一下,了解自己最想知道的答案,问题可以由老师提供一些,也可以是自己最想要知道的。例如:妈妈,我长大了,你希望我去做什么?妈妈,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增进友谊——与同学交流 与同学交流,一同“分享”快乐。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说给大家听,接近实际,更能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暑假,可以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记在一个本子上,在新学期开学时,说给大家听进行交流。可以相互交换家庭作业做在对方的本子上,直观地和这位同学比一比,看谁做的作业质量高。

二、让作业的内容走向综合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知识是一张网,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可以交叉,可以融会贯通的。在丰富作业内容时,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进我们的语文作业内容之中。学习《蝙蝠与雷达》一文时通过老师或学生的简笔画来达到理解或复述课文的目的,语文课将动手与动脑整合起来;学了《乌鸦喝水》后,让学生按课文揭示的步骤做实验,将语文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使我们的语文作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学习资源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语文作业内容的资源应模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界线。书刊、影视、展览等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的资源,使语文学习、训练贯穿学生生活。作业的练习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课前的扩展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广阔;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学得更扎实;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延伸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例如:我班开展的“透过车窗看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深入社会调查等方法查找到汽车的起源、发展历史、社会贡献、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然后让学生各自根据有关资料办剪贴报、手抄报和介绍新型汽车的小说明文。

(三)语文学习同学生生活的融合。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学习同生活的融合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使孩子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积极生活,生活提供语文学习无穷的资源。如每日布置学生记一两则新闻;在低年级中鼓励学生通过“广告语、商标、单位名称牌、标语”等多种途径,使自己识字袋中再多几个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生字;还有每天耳闻目睹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都可以作为学习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

三、让作业的完成走向自主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自选式家庭作业套系:

(一)自选作业量度。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上甚至可能是学习态度上的差异,使完成作业的时间与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能力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作业量方面,应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如我把预习一篇课文的作业量分成三个等级:

1、我抄生字词语()遍;我读课文()遍。

2、用你自己的方法预习生字新词,并给课文作好读书笔记。

3、在2的基础上再用你认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形式预习课文内容。

(二)自选作业难度。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语文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等过程中,有明显的个别差异。“一刀切”的传统作业方式,恰恰没有考虑到这些差异,导致了尖子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差生跟不上节拍,最后落伍掉队,从而造成这部分学生厌学。为了减少“一刀切”作业带来的不足,让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作业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假如没有灰尘》一课的作业设计,我是这样安排的:灰尘的作用极多。假如没有灰尘,()将();假如没有灰尘,()将();假如没有灰尘,()将()。请任选一种方式填空。要求:①所填的内容可以全部选用课文中的。②所填的内容可以一部分是课文中的,一部分是自己想出来的。③所填的内容全是自己想出来的。这种设计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做题,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三)自选作业形式。自选作业形式就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对同一课文内容,采取各种形式的作业方式,真正让学生享受到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愉悦氛围。如《翠鸟》一课的作业设计,我是这样安排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一至二项作业认真完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课文录音;

2、根据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画出翠鸟的外形;

3、模仿《翠鸟》一课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短文;

4、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

5、查资料寻找翠鸟的其他名字;

6、把课文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了“读、画、写、抄、查、讲”等多种形式,既给爱画、爱读的同学准备了展示自己本领的空间,又为爱探索、爱讲故事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一项作业能使他们各尽所能,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起来。实践证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尽量为各类学生多提供几种适合他们特点和需要的作业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让作业的评价走向多元

(一)从批改走向对话,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如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拥有各自独特的学习风格。反映在作业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对错、好坏、是否工整都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学生会真正故意地制造错误。学生存在这些差异,需要老师精心呵护和弥补,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请写上你的微笑、你的赞赏、你的鼓励、你的批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的作业本才真正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要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如短语评价、图表符号评价、表情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

(三)评价层面的多元。我们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发现,很多学生不愿意写语文作业,他们把写语文作业当作负担,学生消极的态度会使作业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会下降。为了让学生乐于做语文作业,并从中巩固所学语文知识,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

一、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学会的学习动机。它虽不能改变人的智力水平,但却影响人的智力发展。有兴趣的事物能诱导学生乐意从事和获取。做作业也是这样,饶有兴趣的作业题目有一种吸引力,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全部智力水平去完成它。如果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注意到兴趣性,这对巩固学生的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这里所谈的兴趣性,不仅是作业内容的兴趣化,而且包括促进学生勤奋钻研的其它心理因素。

二、设计查找类作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对课文进行理解,扩大知识面的涵盖,可以让学生对有关资料进行查找。在查找类设计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布置相关的查找类作业让学生们通过从网络或者是图书馆等相关的信息查询渠道中获得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的充实,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如在教导《智取生辰纲》这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信息查询的渠道收集有关《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的人物性格和人物称号,对当时的文化背景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在收集的资料中应该有图片还有文字,使得教师在上课时,针对性的对文章的剧情进行讲解,学生在结合所查找的资料和了解的相关信息进行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以及提升课堂的效率。教师布置查找类的作业时,应该确定主题,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抄报或者是黑板报的形式对一些英雄人物、古诗集锦、动物植物进行制作,对一些相关不懂的地方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教师确定主题,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所了解的内容和知识呈现出来,可以使得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水平。

三、设计操作类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操作类的作业类型。一、美工类作业;学习古诗,主要讲究诗画融合,在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把握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依靠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对古诗进行理解,把自己心中所理解的形象和情境绘画出来,使得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具体,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体会其中的意境,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如在教导《江南逢李龟年》这个古诗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观察,绘画出黄梅时节的细雨和池塘边的青蛙,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然后对相关的细节注意方面给予指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观察性作业的设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2]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观察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只有全面地了解社会,才会有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倾吐出来的话语才会有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洋溢出生活的气息。

如最近发生的,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带给我们巨大心灵震撼的小悦悦事件,笔者让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更触动了同学们的反思:如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从而懂得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笔者让同学们以“拒绝冷漠弘扬美德”为题写了篇作文,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把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变成一种课外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和协调发展。

综合性学习要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过实践活动,沟通学生同社会生活、大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把综合性学习变成作业的形式,学生通过独立、合作去完成,增强了语文学习能力。在具体操作上,在综合性学习中,少的内容可以让小组自行提出方案布置分工完成,多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或自愿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再有具体的分工合作,这样化整为零。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表演类作业、观察类作业、查找类作业、操作类作业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旺兴.初中学生作业设计的思路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12(05):16-18.

[2] 张志强,蒋雪梅.有效教学理念下的作业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3,15(06):15-17.

浅谈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篇4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的精辟论述, 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文实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应该设计好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创新。

一、阅读性作业———放开视野, 积累词语

阅读性作业可分为预习性的阅读作业和课后补充性的阅读作业。

预习性的阅读作业, 通常在课前进行, 让学生围绕课本内容查找相关资料, 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课外知识, 更进一步地认识课文内容, 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如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与“卢沟桥”相关的资料, 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关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这些名词学生都能说个一二, 而不需要教师去反复地讲解。

课后补充性的阅读作业, 是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的延伸, 阅读有关资料, 参与语文实践。如学习完《荷花》一课, 就有针对地布置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让学生体会一下月夜下荷花的美。这样延伸阅读, 深化了课文内容, 给课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之后, 再让学生课外阅读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 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比如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后, 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师抓住时机布置学生阅读《亲近母语》中的《大地的歌》。读完这首小诗, 大地的宽广胸怀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从而使学生更热爱祖国, 更热爱地球。之后再让学生写一写对祖国想说的话。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 将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 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

阅读性作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自主阅读的“拐杖”, 也是为学生铺设的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阶梯”。

二、观察性作业———善于观察, 积累素材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比较常用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如教学写景或状物习作时, 尽量让学生先观察所要写事物的特征, 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而观察也要根据景物的特点按照从上到下, 从远到近, 从局部到整体等顺序, 并重点观察事物的某一特征。

如春天到了, 布置学生开展一次“找春天”活动的观察性作业。先让学生来到郊外, 去观察春天里大地的新绿、解冻的小河、欢歌的小鸟、戏水的鸭子……去感受习习春风的吹拂, 去沐浴和煦的春光, 去采撷一片春意……接着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 并综合观察到的内容和搜集到的信息, 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除了有目的的观察外, 还应引导学生随机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 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做到处处、时时、事事留心观察, 提高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感悟力。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 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 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操作性作业———深化理解, 激发兴趣

设计操作性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 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深化语言的理解能力, 课内开花, 课外结果, 增强书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例如, 学习了古诗《江雪》, 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 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鼓励学生通过看、听、摸和想象等方式感受知识的存在, 进行学问的探讨, 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教师可根据一些重大节日, 让学生设计手抄小报,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教育意义。如清明节可开展“追忆革命烈士”的主题小报设计。办报时, 学生要综合运用阅读、美术、书法等各种知识技能, 将报头设计、材料取舍、排版、插图等工作集于一身。最后开展一次评报活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又如布置学生广泛收集植物的叶子做成标本, 在班级里举办一次展览, 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叶子介绍给大家。收集叶子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探究热情;学做标本, 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叶子的过程,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实施操作性作业的初期, 教师可以直接参与活动, 但这不是包办代替, 而是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 只是电影中的一个“配角”而已。

操作性作业完成的过程, 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 以最自然、最真实的形式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由兴趣入手,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完成, 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 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 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应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构建,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性作业的过程是动态的, 学生不仅仅是静静地看书, 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 在实践中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方法是动态的, 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内容和环境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 可阅读相关文章、观看影视片、自编自演小品、写倡议书、设计宣传广告等;实践性作业的手段是动态的, 可以去考察、采访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 必然要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对此, 实践性作业正可以发挥它的独特优势。

实践性作业设计 篇5

前岗中心校窦立刚

一、现状分析:

1、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机械式的重复作业根深蒂固,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填空计算选择判断”这种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机械重复,学生累,老师也累。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以“分数论英雄”根深蒂固,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目标就是考试得高分,熟不知孩子面对一个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就束手无策了,这样的教育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3、与国外教学相比,国外班级人数少,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把课堂设在校外,我们是大班级,课堂只能局限于教室,很多知识点只能是走过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了也容易遗忘。

4、家长年轻化,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轻负担高质量”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填鸭式的课堂,机械的作业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后开放性实践作业。

5、中国独生子女多,动手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与外国的孩子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数学教师要创设课堂让孩子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

二、实施策略:

1、实践性作业设计实施要做到:

(1)作业设计应多样化(2)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4)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2、实施策略:

(1)依据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设计实践作业。

依据教材,但也不能受制于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

(2)合理灵活布置学生实践作业。

数学实践性作业布置要注意:适时,在通常情况下受时间限制,一般在放学后布置;适量,确保质量,增加兴趣;分层,孩子能力有差异,让学生选择难易程度的作业。

(3)合作交流,评议作业

形式的开放,作业的结果也多样,教师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评议,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共同评议,分层评价。

三、时间预设:2010.5——2010.10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半年来,我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收到了以下成效:

(一)通过课题研究,创新了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总结出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几种数学作业形式。

低年级学生适合游戏趣味类作业:如教学《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右的“听反话”游戏;《认识物体》完成新授后,让学生在课堂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袋子里的东西,说出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练习计算能力,也能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比比谁算得又对有快;或

者是一个小朋友出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找出得数是该数字的算式卡片„„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中年级学生适合实践调查类作业:如“统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统计的学习后,设计了一个《了解同学》的实践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的兴趣、爱好、理想等内容,并把调查的结果制作成统计表进行汇报。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调查能力,制作出了准确而精美的统计图表,并且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不但培养了自己的统计意识,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统计”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适合综合性作业: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课后作业为例,作业要求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找出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学生对作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能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来!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日记”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它能帮助学生记录自已的成长足迹、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其实,日记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这些日记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1、学生的作业兴趣有所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94%,以前只有 41%的学生做得到,学生的常规作业能按要求完成,常规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口算本等。

(三)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历经20多年,49道“减负令”,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课题实施以来,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作业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5%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15% 的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多。多数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很多孩子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学业成绩提高了,家长自然支持,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认为学生作业改革有必要的占 85%,很有必要的占45%。在对作业改革的建议中,普遍反映“自从数学作业形式和内容改变以来,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很好,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有创意,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1、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2、分层次作业给教师的讲解工作带来麻烦,有限的40分钟,很难照顾到全面。作业得不到有效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肯定会淡化。老师们进行了让学生通过互助来解决问题的初步尝试,效果不明显,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3、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出现,有部分学生觉得动手操作等综合实践性作业可以不做,导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4、由于学生来源的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作业质量有着不少影响,如何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还有待探讨。

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篇6

[关键词]作业设计 实践性 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68

对语文的学习,需要开展实践活动。这要求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高年级。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应注重实践性作业,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确保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实践共同组成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目前,语文实践类作业分为多种类型,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操作类作业中,深化课文的知识点

操作类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到更为深刻的学习经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生活与课文知识的联系。这类作业要求学生将在课文中所学到的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运用到日常所接触的事物,能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升华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技能。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布置操作类作业时,应要求学生保持思考的独立性,选择最为接近现实的方法来探索求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最佳路径》一文,主要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过程,描述他的焦虑状态以及所获得的启迪。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要鼓励学生敢于相信他人,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这是一篇启示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内涵来布置操作类作业,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安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新的学习领域或者一成不变的场景中找到突破点,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这样布置作业: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某一处景观或者地方制定一份参观计划,如学校或者家乡等;需要在材料中说明参观的顺序以及目的,如何引导参观才能提升“游客”的兴趣等。这样,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在增强学生领悟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实践操作技能。课文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无边界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可限量。因此,教师在实践类作业的设计时,可以通过课文的讲解和说明,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合理设想,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在观察类作业中,增添观察的趣味性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观察是知识认知的起点。在实践类作业中,可要求学生对某一件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专注的精神,让学生学会耐心、细心地看待事物,进而培养学生细腻的心理品质。常规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有序观察,多应用于对景观事物的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对其进行观察,进而全面掌握其特征;同时多种感官参与观察,观察与想象结合,增强学生的观察感受。二是动态观察,多应用于变化的景物,如季节的变化、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等。这种观察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观察中,逐渐培养他们对所观察景物的情感。三是随机观察,多应用于复杂场景中,如校运会上的精彩瞬间,日常生活中的感动细节等。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的《鸟语》一文,主要围绕真实的生活场景,写作者聆听鸟语、思考鸟语等,从而了解鸟、理解鸟,最后产生出保护鸟类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思想感情发展的过程中,作者都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感悟的逐步变化来体现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体会,提升自身的体悟和理解能力。

同时,观察类作业的布置不应局限在课文内容范围内,应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主要内容。如,让学生利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观察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者最喜欢的植物,并记录下每一天的观察所得、心理感受。如果是动物,可以从与之亲密的程度进行描述,初期、中期、后期相处时动物与“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等;如果是观察植物,则可以从它的生长周期进行描述,描写它在外观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情感的延伸。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想想自己获得什么的体验,并将其转化成文字。观察类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增强其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且在做好文字记录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三、在表达类作业中,促进语言的交际化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积累字、词、句,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因此,在实践类作业的安排中,教师有必要布置表达类作业;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言语的应用效果,语言表达作业应指向技能方面,而不是思想内容,以促进语文技能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类作业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是交谈,通过教师与学生,还有学生之间的交谈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增强学习、思想的交流与写作;第二是辩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知识辩论环节,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逐渐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第三是说话,指日常生活中的交谈,即针对某一件事情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这一单元所学习的课文——《二泉映月》《郑和下西洋》等展开阅读,并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上下五千年》,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瑰丽。读好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其文字感受力和阅读能力;好读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儒雅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寻理想与方向。但是,书不可“死读”,要吸收其思想营养,也要学习其文字表达的技巧,提升日常交际能力。在《上下五千年》的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演讲比赛,内容以读后感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思考和感悟,并通过语言文字,将阅读所得进行展示,让学生敢于表达。在人际交往关系中,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在实际练习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技巧,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在阅读类作业中,拓展知识的广泛性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安排课外阅读类型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兴趣的指导。因此,布置阅读类作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安排定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阅读,读完后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那一部分,说明为什么,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是以单元内容为依据,让学生根据某一单元的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或者题材的作品开展课外阅读训练,使学生在专项训练中掌握适宜的阅读技巧。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以成语故事、神话故事还有寓言组成,内容涉及我国的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和伊索寓言。教学这些内容时,要求学生能理解故事内容所包含的寓意,懂得感知、欣赏形象,并从中有所感悟。因此,在布置阅读类任务时,教师先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神话或者民间故事,并与同伴展开讨论;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寻找与之相同或相类似的故事进行深入阅读,这样让学生在理清思维方向的同时,还能增强理解和感受能力;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进行阅读记录,如读后感、人物形象分析等,充分提升阅读感知能力。通过课外阅读类型作业,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满足学生阅读的要求,从而起到扩大学生知识广度的目的。

五、在调研类作业中,引领教学的现实化

布置调研类作业是为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搜索和发掘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高年级语文的调研类作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即运用自身现有的语文能力,主动去收集有益于语文学习的信息内容;同时,将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的归整和概括,将其转化为语文学习的素材。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对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进行指导,如工具书的应用等。同时,让学生学会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信息的查询与收集,在提升学生信息收集能力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夜晚的实验》这篇科研类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精神看待问题,并掌握科学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深刻体会敢于创新和思考、细心研究以及大胆实验等科学精神。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布置调研类作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科学实验精神。作业内容包括凸透镜或者凹透镜的原理探析;彩虹的形成原因以及现象模拟等。这样,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究,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原理。同时,为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完成调研实践类作业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语文学习中秉持科学精神,并将其作为约束自我学习的原则。

综上所述,对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教学设计,教师有必要对当前学生的学情实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程度,并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布置适宜的实践类作业,在充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曹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2] 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4).

[3] 许培卿.从课程开放视角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5).

[4] 钟诗莲.师范生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研究——高师院校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思考之四[J].才智,2010(12).

[5] 李娜.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呈现更高成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4).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巧妙设计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课标要求, 同时也为了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巧妙设计实践性作业, 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自主性作业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从实际出发, 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层次作业, 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作业的余地,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自主性作业:

1. 学习了《颐和园》你能按游览的顺序画出路线图吗?请试着做一做。

2. 当一回导游, 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3. 小组合作出一期以“颐和园”为主题的手抄报。

通过这些自主作业设计,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同时又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完成, 他们非常乐意, 学习兴趣浓厚。

二、储备性作业

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收集学习内容的相关资料, 可通过查阅图书、网络下载等途径进行搜集, 借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在学习《跨越千年的美丽》一文时, 课前有的学生翻阅了《居里夫人传》, 有的在网上查找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上课时学生踊跃发言, 交流展示了文本中没有的知识:“在镭提炼成功以后, 居里夫妇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 大量地赠送别人”“1906年, 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 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她决心加倍努力, 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等。

显然, 有了这些内容铺垫和润色, 使这篇科普性文章不再显得那么枯燥了,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 学生也提高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三、情趣性作业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 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 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生活的语文作业。学习课文时, 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在课堂上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等形式各异的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把学生引向一个有趣的文本世界, 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 启发其思考, 激发其想象。

情趣性作业可以设计成表演式的, 比如把课文《晏子使楚》《将相和》改编成课本剧。在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的目的。在学习《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时, 我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合作, 分角色进行创新表演。学生经过反复朗读, 用心体味, 不仅揣摩出了嘎子的机灵、争强好胜, 还在角色表演中加入了动作, 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体验。在课文快结束时, 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性作业:嘎子第二次比赛, 他会赢吗?学生略作思考之后, 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接着, 我又大屏幕出示原著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比对, 当学生发现文章的结局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之时, 课堂马上变得热闹起来——居然引发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大讨论, 让课堂再次掀起新高潮。

勇于实践, 乐于实践, 实践中获真知, 这是我们设计作业的目的。这一小小的片段, 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及蕴含的思想品质的认识, 也真正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 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

比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什么用意?”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 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很好地起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使学生走出文本, 走进生活, 参与实践, 对知识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体验性作业

“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这是一种“大语文”学习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观察、体验等活动, 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 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使他们在生活体验中掌握知识。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 根据具体内容, 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之后,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体验性作业:整理自己的旧照片, 办一个“我的成长”记录册, 把自己童年最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 并配上插图文字作以说明。学生通过实践体验, 不仅了解到了许多生活中必备的常识, 而且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样的设计, 使作业由枯燥变得有趣, 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掌握了知识, 让家庭作业更具有实效性。

总而言之, 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在设计时, 教师要对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进行顶层设计, 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作业这一载体激起求知的欲望, 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充分感悟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孙双金与情智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杨小微.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篇8

《新课标》为开展实践性作业, 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导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标充分肯定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就要我们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实践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特点

1. 生活性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理念, 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实践作业也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 这样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后, 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 开展“校门口通过汽车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数量, 有的专门做记录, 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统计图, 从中发现车辆驶过学校噪声污染情况以及整改的发展情况。再如, 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 让学生来动手测量操场 (不规则) , 并计算出它的面积。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还能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再如, “同学们在庆六一的时候需要购买一批服装, 先从两家商场了解到同一型号衣的服报价均为A元, 第一家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件按原价, 其余每件优惠25%, 第二家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件优惠20%, 让学生讨论在哪家商场购买较优惠”?

2. 趣味性

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 是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外得以充分发掘, 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求长 (正) 方体表面积》时, 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个长方体并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让学生设计书皮, 为礼品盒设计包装等, 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中寻找乐趣, 体验成功。

二、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形式

1. 操作性的实践作业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 (如测量、制作) , 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 以解决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相关的作业。这样可以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思维、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使知识充满活力。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面积计算之后, 让学生为自己的房间“铺地板”。根据房间大小, 既美观又合理 (节省材料、节省价钱) 地设计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 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研究, 采用自己觉得合理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2. 探究性实践作业

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 并不断调整, 最后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3. 应用性实践作业

学以致用,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让学生在用数学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感知数学的魅力。如学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绘制简要的校园地图;学了表面积之后, 用纸板做规定大小的长方体、正方体, 做到不浪费材料。

当然, 实践性数学作业形式还很多, 不同类型的作业也不是彼此分开的, 只有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才能使课内外融为一体, 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提升。

新课程标准也专门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板块, 强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 以促进其经验的积累, 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老师在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的时候还应注意: (1) 目标要合理、有针对性; (2) 要有可操作性; (3) 与学习内容相一致的原则; (4) 与学习水平相一致, 尊重差异性的原则; (5) 评价要合理。

参考文献

[1]柳菊兴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实践性作业设计 篇9

一、基于问题, 设计操作性实践作业

操作性实践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 (如试验、测量、制作等) , 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 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 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例如, 教学“克的初步认识”一节课, 可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活动: (1) 用弹簧称或电子称称一称2分的硬币 (约1克) , 然后亲手掂一掂, 感受1克实物的重量; (2) 要求学生称出1克黄豆, 数数约有几粒 (4—5粒) ;再要求数出4—5粒黄豆用手掂一掂。充分感知“克”, 反复体验1克的重量后, 让学生扩展到几克、几十克重量的认识操作中去。课后要求学生找一些物体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这样, 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 反复体验, 正确理解度量单位。再如, 教学面积单位时, 可要求学生动手去量一量、比一比单位面积的大小, 或用纸剪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 在地上画出1平方米的地面, 反复对课桌、黑板、教室的墙或地面面积进行测量或估算, 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联系生活, 设计应用性实践作业

数学教材中, 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 加强社会认知, 提升社会参与意识, 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 根据具体内容, 让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例如, 教学“元、角、分”之后, 给学生设计一份作业: (1) 请你调查下列物品的单价, 并记录: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 (2) 班级用100元买以上体育用品, 你准备怎么买?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 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 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三、认识社会, 设计调查性实践作业

调查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 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的作业。

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课前可布置学生到公路旁, 要求他们记录5分钟内通过的机动车辆的次数、车辆的型号、牌照类型。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先谈谈前一天收集到的数据, 再谈谈是如何记录这些数据的?接着, 研究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这样, 让学生在调查中获取真实的原始数据, 由此分析现有公路能否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地开放的力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以上的组织指导, 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 感受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 从而在脑子里形成这样的意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策略, 我们要多关注信息。

四、拓展延伸, 设计延伸阅读性实践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 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 有数学史话, 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因此, 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如结合年段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编辑数学阅读书目, 定期开展“数学名人欣赏”“畅游数学史”等专项数学阅读活动, 展开交流与评比, 以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 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同时, 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 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 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 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 就能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复习巩固, 设计整理性实践作业

作业巧设计的实践和思考 篇10

学生完成这项作业热情高, 收到很好效果。当我教到j、q、x和ü相拼两点省写规则时, 班上几个学生巧编童话故事, 同学们心领神会, 记得牢。学习声母和韵母相拼故事, 同学们开怀一笑,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明白拼读音节其实也很简单……作业巧设计的实践表明效果好, 作用大。它留给我几点思考, 下面我就结合平常的教学来谈一谈。

[案例片段一]

(一位同在课堂上呕吐了, 我正在清扫呕吐物时, 学生的生字书写本分下去, 准备开始写。)

生:老师, 今天我们班上发生两件倒霉事?

师:那你们说说班上发生哪两件倒霉事呢? (班上学生你一言, 我一语议论开了!)

生:今天上学, 一位同学不会开消毒柜, 消毒柜倒了, 放在消毒柜上刚买的漂亮的花瓶碎了!

生:另外一件是不知哪位哥哥不小心把球踢到窗户上, 我们班的玻璃碎了!

师:小朋友能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 真棒!今天布置一项作业就是告诉爸爸妈妈今天班上发生的倒霉事, 并叫爸爸或妈妈记录在记事本里。

生 (异口同声) :好!

(第二天, 桌面上真的摆满学生记事本。我翻开一看, 学生讲得不错。利用早会课我决定念给同学们听。我选了两位有代表性文章, 一位小朋友两件事概括介绍, 一位小朋友说得具体) 。

师 (读完) :这两位同学都很认真地完成作业。你们说谁讲得更好?

生: (你一言, 我一语, 讲得很热烈) 。

师:你们真会听, 懂得评价别人。是呀, 把故事介绍得具体一些, 我们听得更明白, 更有趣!

[反思]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本质特征, 教师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以学定教,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提倡“自立、合作、探索”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没有单项的灌输, 而把学生兴趣、态度放在第一位。这个案例为小学生起步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让学生能时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或事, 并把它说下来, 当他们认识字的同时, 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话写下来!

[案例片段二]

(今天上完班会课, 家敏一直要求我念一念他记事本中的笑话, 双休日他讲下来, 并叫家人记下来。一看笑话, 确实忍不住笑了!让他上台讲给小朋友听, 小朋友笑得前俯后仰, 甚至要求再讲一遍。)

师:“感谢家敏小朋友给大家推荐这么好的笑话, 他让我们精神得到享受, 振奋起来, 小朋友和老师的感情融洽了!不过, 我可要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笑话的?” (班上安静极了!同学们都瞧着家敏)

生: (振振有词) “平时书上看的!我不会认识字, 就借助拼音来读。”

师:多么爱学习呀!记得我们班讯“文明、礼貌、乐学”, “乐学”就是爱学习, 你真是咱班乐学的好学生。

生:只要大家多看书, 就会知道很多有趣的故事。

生:图书角后面贴着“书是我们的好朋友”, 就要求我们和书交朋友, 学到很多知识!

生:“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要求我们不乱涂、不乱丢, 看了以后放好。

师:说得多好呀!以后你们认真读课外书, 推荐好的作品给老师和同学好吗?

[反思]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经验共享、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摒弃单纯说教, 学生显而易见自然而然去读书、讲故事, 学生会爱读书, 会讲故事, 语文能力马上就能提高, 同时我注重语文课堂师生经验共享、共同进步。师生经验分享, 精神为之振奋, 何乐而不为呢?

[案例片段三]

这天, 我读到陈若丹同学讲班级发生的感人的事情:星期四下午, 大哥哥踢球, 不小心把球踢到我们班窗户, 玻璃碎了, 班长雨晴同学勇敢地过去捡起碎片, 还叫其他同学别过来小心手被割破流血, 自己的手却被玻璃片割了!余家浩拾玻璃也被割了道浅浅裂痕, 幸亏没事。哦, 我太不了解学生了, 学生不说, 还不知道呢!后来, 在班上, 我表扬雨晴, 并给她那组加星。我说:“咱班陈若丹同学感情很丰富, 他告诉我们班上这感人的事。雨晴与余家浩不愧为我们班好干部。林老师也告诉我在调换位置时班长愿意调到没有星的第二组去争星, 我听了也很感动!”我富有情感的语言敲开学生的心扉, 班上小朋友都向雨晴投去羡慕的眼光。其他班干部腰板更直啦, 决定做好班级的带头人。我开心地笑了:咱班班干部核心力量一定会更强大!

[反思]

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作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83-2

一、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写”的单一形式,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多少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语文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及多种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用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设计题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设计的作业应由易到难,题型灵活多样,有基本功训练,也要有能力训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能力强的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真正做到了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自主性的作业还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甚至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布置多元化作业,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但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机械重复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这种作业也常常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作业或者不完成作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使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查阅、参观、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1.画一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凭自己的经验,动手画一画,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获得新知。比如,在教授《詹天佑》这一课时,课文提到有关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行线路所用的方法,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凭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动手画一画示意图,这样既可以把专业的抽象概念直观化,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对詹天佑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要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的作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设计的能力和绘画的能力。

2.写一写。

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在学习了《聂将军与小姑娘》让学生续写40年后,美穗子和家人来中国看望聂将军,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想象一下,写一段话。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使学生的想象向纵深发展。

3.看一看。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掌握观察方法,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如:在学习《广玉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观察学校的广玉兰,重点观察它的叶和花。学生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学校的广玉兰的花白中泛黄,叶子也不够光亮,甚至有两棵广玉兰的枝上稀稀疏疏地挂着几片树叶,我让学生自己思考,他们查阅资料,得知广玉兰属于南方树种,他们不适应我们这地方的干燥气候。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4.演一演。

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例如在学习了《负荆请罪》后,我就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兴趣浓厚。通过分角色表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5.动一动。

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动手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还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带着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去体验、实践一下。如:在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以后,可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去切一切苹果,看看除了文中提到的“从顶部切到底部”、“拦腰切下去”这两种方法之外,还可以怎么切,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再去试试切梨子、橘子又会发现什么?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既巩固了语文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6.读一读。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的要求: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因此,教师应经常布置阅读类作业,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如在学完《一本男孩必读的书》一文后,我布置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在学完《三打白骨精》之后,我鼓励学生阅读其原著《西游记》及其他的三部名著。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层次地领会,又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三、联系生活,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不要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为了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提前一周为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回家烧鱼,并且要求学生从抓鱼、杀鱼、做鱼、到品鱼的整个过程都亲自参与,留心观察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想想又是如何克服的,爸爸、妈妈在整个的过程中都跟你说了什么,为你做了什么。这一作业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当我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烧鱼的过程时,孩子们像吃了开心果,笑声不断,快乐不止,把自己做鱼的过程的趣事滔滔不绝地描述出来。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篇12

一、设计层次型作业,使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在学习能力、学习智力、接受能力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所有的学生“一刀切”,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在数学作业上“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无法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深浅程度以及不同学生的能力要求去设计作业,使作业呈现出层次化,从而使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都品尝到完成作业、征服作业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比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上册“周长”中有关“长方形的周长”知识之后,我就根据班里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如学困生,完成这一数学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黑熊馆,馆长10米,宽8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墙,问围墙的周长是多少;中等生,完成这一数学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黑熊馆,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铁丝网围住,馆长10米,比宽长2米,问铁丝网围墙的周长是多少;优秀生,完成这一数学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黑熊馆,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铁丝网围住,馆长20米,是宽的2倍,问铁丝网围墙的周长是多少?若每隔2米放一根柱子,那么需要几根柱子?这样,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我们便能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知识上有所收获。

二、设计实践型作业,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仅单纯掌握表面、浅层的数学理论知识,而是为了正确运用它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书面作业通常是唯一的形式,这就使数学作业一点新鲜感也没有,学生也没有做的兴趣。所以,除了书面形式作业,我们还可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可以动手、动脑去思考、去实践,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中“购物”这部分知识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放学回家后自己到家附近的商店购买自己或家人需要的东西,并将自己所带的钱、应付的钱、找回的钱等进行记录,第二天,到学校后向大家讲述你的购物经历和计算价格的过程。因为和以往的作业形式不同,学生都对这项作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致。这样,我通过设计这项实践型作业,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趣味型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与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事物感兴趣了,才有继续接触和深入学习的欲望,而且小学生本来就具有好动好玩、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时,我们必须做到作业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觉得做作业并非一件苦差事,而是有乐趣在其中。

比如,在学习了有关“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之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小红家的座机号码是七位数,下面,根据以下提示, 准确猜出座机的电话号码:

第一位数字:在自然数中,是最小的质数;第二位数字:6的最小倍数;第三位数字:最小的自然数;第四位数字:2和3的最小公倍数;第五位数字:在自然数中,是最小的合数;第六位数字:5的最大因数;第七位数字:在自然数中,是最小的奇数。这一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进而迅速进入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状态中。

上一篇:建筑符号下一篇:细菌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