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程设计(精选12篇)
实践课程设计 篇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 并结合生产实际, 培养学生解决工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并使学生能很好的把先修知识融会贯通, 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基础。
1 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学生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其基本目的有三个方面: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和掌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 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 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 进行结构设计, 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 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
2 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本学期在学习完机械设计基础内容之后, 要进行一次具有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选择圆柱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 因为减速器的设计基本包括了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通用零件。设计内容包括7个部分:总体方案确定、传动方案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零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箱体及其附件的设计、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和编写设计说明书。
3 实施方式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未进行, 时间为1周, 时间短, 课程设计期间学生还要复习, 参加其他科目的考试, 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设计中来,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在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为避免以往教师指导过细、设计作品千篇一律的弊端, 对课程设计的辅导重点在于方法, 教会学生从原理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各系统的实施到系统总成的整个过程能够自主进行, 加深对减速器系统的整体认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设计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3.1 设计前准备工作
由于本门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较少, 而且内容抽象, 对于生产实践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 激发他们的学习性趣很难, 而课程设计安排在考试前一周内完成。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在设计开始时, 轴的结构设计和减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 所以对减速器的设计专门进行了一次多媒体授课。首先让学生看减速器设计和制造录像片, 了解减速器产品及其设计过程。然后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 形象地认识减速器的结构。本课程设计之前, 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了具体安排, 并且制定了具体的设计安排计划和详细的设计任务书。对全体学生就设计的步骤、要求、说明书的书写格式等进行总体的指导, 在设计过程中, 指导教师坚持每天都到现场进行指导。
由于课程设计工作量大, 为了确保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求学生制定大致的设计时间分配表, 同时, 指导教师在设计开始时要对学生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 帮助学生明白设计任务及要求.同时对学生掌握程度不够的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集中辅导.本课程设计集中1周进行,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时间不够, 实际执行时, 应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就布置设计任务, 要求学生早做前期准备, 查找相关的资料和手册, 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好这部分工作, 都是临到课程设计的一周来做, 结果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3.2 结构设计
研究设计任务书, 分析设计题目, 了解原始数据和工作条件, 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结构设计是确定零部件形状和尺寸的主要阶段。重点是设计齿轮的结构和轴的结构, 对于小齿轮的设计, 应采用较小模数和较多齿数, 这样, 即可以增加重合度, 又减少了小齿轮的齿顶圆直径, 从而使箱体外廓尺寸变小, 节省了材料, 减轻了重量。对于轴的结构设计, 为了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 轴一般做成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 然后设计成合理的形状和尺寸。为了清楚的表达设计意图, 装配草图的绘制尤其重要。该阶段不仅要确定减速器的结构和尺寸, 更重要的是通过装配草图的设计过程体会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设计方法。
装配草图设计阶段从时间分配和学生成绩考核方面都占较大比例, 为保证装配草图的设计质量, 学生自检后必须教师签字审核草图, 然后才能在图纸上画图。设计过程中教师严格检查、记录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质量, 并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 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 (2) 及时了解有关资料, 做好准备工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 认真计算和制图, 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
4 几点体会
教师每天到教室指导学生设计、计算、绘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不能按进度计划表执行。少数同学刚开始时, 手忙脚乱, 第二天才进入状态。不能按时在规定的教室设计, 出现迟到, 矿课现象, 虽然一再强调平时出勤记入课程设计总成绩。 (2) 独立工作能力差, 设计时不能或不进行独立思考, 学生的依赖性太强, 碰到什么问题都来问老师。 (3) 图纸质量较差, 特别是标准画法、尺寸标注, 出现问题较多, 表达不清楚。 (4) 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工整。设计说明书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总结和提升, 要求文字简明、通顺,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5 结语
如何把专业课教学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 一直是工程教育者努力的方向.目前高校的专业课教学存在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可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可桢, 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吴宗泽, 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于蕾艳, 刘峰, 李春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8) :231-232.
实践课程设计 篇2
一、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 44 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03 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二、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究、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三、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领导、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永强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四、开发的目的与价值
1.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考验教师专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3.实现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的特色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自然结果。4.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而奠基,为教师发展而铺路,为学校发展而改革。
5.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遗愿,自选组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六、课程开发类型 人文与社会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是否判断能力。3、能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4、做好把握机遇、挑战危机的准备,掌握预测能力、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七、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自编教材;选编教材;选用优秀教材;拓宽现有教材。1、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2、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八、课程管理与运行
(一)组织机构
(二)任务职责 1.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职责:
规划校本课程,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审批、实施、评价。2.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职责: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3.教务处职责:
(1)组织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2)学期初或期末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有效的课程发展需求并汇总供教 师参考,原则上每学期第三周正式授课。
(3)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收集课程信息,汇编课程菜单供学生选课。(4)根据学生第一二志愿选课情况编排班级,确定授课地点,向授课教师提 供学生名单。
(5)负责实施过程的协调工作,建立校本课程教师、学生档案。
(6)组织校本课程教学交流与研讨,通过听课、实地观察、召开学生座谈会 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
(7)组织校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工作;负责授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的课时结算。4.教科室职责:
(1)负责校本课程校本培训
(2)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聘请校外专家或资深教师指导校本课程开发。5.教研组职责:
(1)填写本组《校本课程开发意向统计表》,收集《校本课程申请表》并上报教务处。(2)组织落实本组校本课程实施,每学期各备课组合作开发1—2个精品课程,供学生选用。
(3)每学期小结本组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6.年级段职责:
(1)每周五巡查本级段校本课程开设情况。
(2)将《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交给任课教师记录学习情况,期末汇总《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并将学生学分情况反馈至政教处,以便评先评优备用。7.政教处职责:
(1)负责学生的纪律教育。
(2)负责校本课程学分与学生评先评优考评挂钩。8.总务处职责:(1)安排授课场地,配置授课教师需要的教学道具。(2)负责发放授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的津贴。9.图书馆职责:
为授课教师或学生提供校本课程需要的图书资源。10.授课教师职责:
(1)每学期每位教师教授课程应不少于8个课时。
(2)选举学生课代表,负责点名、收交作业等工作;提醒学生注意做好授课地点的卫生保洁工作。
(3)撰写《校本课程纲要》:基本数据(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使用教师、使用学生、时间、设计者等),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教材情况(自编、改编、借用等),学习评价方式(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习评价的方式等)。
(4)授课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5)期末向教务处提供学生考勤记录、校本课程教材或每一课时的教案。(6)组织学生考核,考核内容和形式自行决定,给学生登记校本课程学分。
(三)课时设置与学分规定
1.每周设1.5或2课时校本课程,每课时计0.5学分。
2.每两学年(高一高二)为一周期,修完15学分为合格,20学分为良好,30学分为优秀。
(四)校本课程学生管理
1.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15个学分方可毕业。
2.学生应认真参加校本课程学习,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课3个课时段,该课程学分为零分。
3.学生在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并参加课程的考核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4.学生反复选择同一课程学分以第一次选择为有效学分
5.学生所选的课程,一周期体育艺术活动类的课程不得超过2个科目。6.学生必须选择至少8课时体育艺术活动类校本课程。
7.学生没有足够的校本课程学分不能当选省、市、区、学校三好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及各类积极分子。
(六)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1.学校网上邻居设立专门校本课程专用文档,供授课教师上传校本课程资料 2.各教研组资料库应设有校本课程模块,存放教师开发的相关课程资料 3.授课教师负责把自己承担的教学内容、资料上传到相关资料库;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
“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 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 理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79-02
基金项目:安徽省卓越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2013z_ljh060)和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职业院校整体教改研究与实践”(2014zdjy170)。
一、研究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确定学习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生命力、吸引力、竞争力就在于它精确瞄准社会所需的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熟悉职业以及操作和动手能力,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人们常说的“首岗适应”能力。下面以物流管理专业理货岗位“仓库理货作业环节”为例,研究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在物流仓储、商贸流通等企业的调研与亲历,并且访谈相关理货员工,在分析物流商贸类企业理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之后,确定理货作业环节的主要职业技能标准为:(1)根据入库单、出库单正确检查与核对货物信息;(2)准确制作残损品报告单;(3)合理、科学地安排货物存放方式;(4)准确制作理货清单;(5)准确分拣并分类集中出库货物等。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根基础”,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工作”的正确认识。从分析学生和合格职业人的差异出发,技能学习本质上就是把合格职业人的“技能点”细化,通过逐步弥补这种“差异”,让学生学会这些“差异”的“技能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从“偶尔做正确一件事”到“一百遍正确地做一件事”的成长过程。
二、研究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
根据已经确定的理货岗位职业技能标准,通过分析理货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对理货岗位学习内容进行选择,设计学习活动,解决职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即“听得懂、不会做”问题。
以“仓库理货作业环节”为例,设计“理货操作学习活动”如下。
1.活动目标
通过模拟真实的仓库环境,让学生充当理货员进行实习,使学生学会仓库理货作业流程,能够独立完成仓库理货作业操作,掌握仓库理货单证缮制和审核。
2.活动准备
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化物流实训室
实训货物:若干品种、类型、数量的货物。
实训设备:托盘等
空白单据:残损单、理货单、出库货物交接单等
学生分组:若干
实习时间:6学时
3.具体任务
需要编制、提供完整的案例情境,例如,一批货物需要入库、出库,要求理货员完成如下工作任务:A接收;B制作残损单;C拣出货物、正确堆码;D制作理货清单;E残损包装的拆装与重新包装;F理货过程信息化操作。
4.操作过程与活动记录
5.活动评价
学生理货岗位职业技能评价的方式采用三方评价体制。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权重分别为30%、30%、40%。考评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为优秀。
三、校企协同创设学习性岗位,开展企业岗位实践
通过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理货岗位职业技能,初步了解理货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但是,学生在模拟环境下所习得的职业技能还不能等同于工作能力,还需要顶岗实践锻炼。在模拟环境下偶尔能够做对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能够在真实工作岗位上正确地做无数遍才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协同创设学习性岗位,让学生在企业相应岗位进行顶岗实践。通过物流企业“学习性岗位”建设,逐步将企业生产岗位转换成合适的“学习性岗位”,实现企业岗位的教育教学功能,把毕业生艰苦的后成熟期内所学的内容提前到大学的顶岗课程学习阶段来进行系统工作技能训练,培养综合工作素养,有效地促进从学生到工作的过渡。
下面就是理货顶岗的教学设计——企业岗位实践操作指南。
1.岗位工作目标
在仓储企业理货员岗位上,让学生充当理货员,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理货作业流程,会进行理货作业操作,掌握仓储理货单证缮制与审核,能够正确地制作残损单和理货清单,能够正确地拣出货物并正确堆码,熟练进行残损包装的拆装与重新包装,能够熟练地进行理货过程信息化操作。
实现岗位工作目标,关键是要将物流企业理货这个生产性工作任务经过教学设计,转换成学生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2.工作任务
仓储企业现有一批包装规格长宽高50*40*30CM的货物56箱要入库,其中有一个包装有损毁,该包装内装有8个货物,需要拆装后,将8个货物重新包装后把货物拣选出来,放置在出货区等待出货。
3.工作要求
①在货物入库前,仓储理货员为其办理接收手续。包括核对货物的名称、品种、数量、规格、等级、型号以及重量等;
②制作残损单;
③利用学习过的托盘货物堆积模型,将55箱货物堆码在指定区域的托盘上;
④制作理货清单;
⑤将破损的包装拆装后,掏出8个货物,重新包装后将货物拣选出来,放置在出货区域;
⑥理货过程中的包装计量单位转换的信息化操作。
4.工作过程(略)
5.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的方式采用三方评价体制,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企业师傅评价权重分别为25%、25%、50%。考评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为优秀。学生企业理货岗位工作评价表如下:
四、开展检查评估,进行总结与反思
学生企业理货顶岗工作评价,主要包括知识运用评价、工作行为评价、工作表现评价与工作态度评价等。知识运用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在理货工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及掌握运用程度进行评价,强调熟练运用知识的水平与能力。工作行为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在企业理货顶岗期间、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对学生理货工作中的动作准确性、协调性、有效性、系统性、创新性及自动化程度等进行评价。工作表现评价和工作态度评价,是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状态下,学生在理货岗位工作中的工作态度与表现,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理货工作完成情况,正确地分析自己的理货工作能力和理货工作程式化、全面性、整合性,认识自己发现理货工作问题并使用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创造性处理的水平。
学生理货顶岗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开展的积极的反思。在完成理货顶岗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还有什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运用工作过程中的事例解释理货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学生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自主地对这些未知产生出好奇心、探究欲、琢磨劲。进而,渴望获得新知,进行资料搜集,试图解决。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正是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
实践课程设计 篇4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机械工业的发展, 现代化大规模的机器的产生, 都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适应这一趋势的基本条件就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机械工程师, 作为高校机械专业就要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向社会输送这些人才。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 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实际设计的实践性环节。
《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综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金属工艺学及热处理等系列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 解决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问题, 因而具有综合性、设计性, 是学生对机械工程产品的运动原理分析、结构制造、强度综合的一次实践性训练。在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程以及市场需求上, 课程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的机械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辅助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 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及扩展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知识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课程设计内容及研究分析长期以来, 国内各个院校所采用的设计题目为“减速器的设计”。它涵盖了机械设计中所有基本通用零件的设计, 而且体现了通用典型部件设计计算、机械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法, 是所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总结, 综合性较强, 课程题目已经很成熟, 与之相配套的图册、手册及课程设计的指导书也很全面, 对于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以及自己动手进行具体设计的学生来说, 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系统学习能力, 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依据我校机械专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其他高校的课程设计, 教师将题目确定为“减速器设计”, 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为:A、传动方案设计;B、电动机选择;C、传动装置设计计算;D、轴的设计计算;E、联轴器的选择计算;F、减速器附件的选择计算;G、润滑与密封方式的选择计算。“守成式”的教学是让学生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范例一步一步地进行设计, 教师定期检查进度, 最后根据学生绘制的图纸以及答辩来确定得分。这样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可以得到训练, 模仿课程设计指导书, 但缺少对学生创新设计的训练。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 应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造, 其目标就是将学生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并重, 基本专业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并重。
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在有关减速器的课程设计中, 要求学生把各种基本常用的机械零件加以综合, 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 了解设计的计算过程。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 要求学生完成装配图、常用零件的零件图以及整个设计中所涉及的计算, 编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最后, 通过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答辩形式, 对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思路和绘制的图纸进行综合,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最终评分。在教学课程设计中, 根据要达到的目标, 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1. 将以往的二级斜齿 (或直齿) 变速
器设计改为单级变速器设计。从本质上来说, 单级变速器的设计与二级变速器设计无区别, 设计方法和思路都相同。二级减速器只是比单级减速器多了一级齿轮传动, 考虑到课程设计学时的安排, 题目改为单级齿轮减速器, 更符合实际情况, 安排更为合理紧凑。
2. 将模仿式的设计变成思考式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期两周, 其中包括总体思路设计、传动零件设计计算、装配图绘制、典型零件图绘制以及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的题目共为10项, 每4~5人为一个小组, 对所分到的题目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减速器”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通常是以计算联接、传动及轴系零件为主, 以加强基础机械工程能力的培养, 但对机械系统总体方案的分析、选择, 包括执行机构的确定都考虑不多。为使学生对机械系统整体设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 可考虑要求学生从实现某一功能原理出发, 拟定产品的机械运动方案, 完成运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以及相关的设计计算, 并绘出所拟机械系统的运动简图、装配总图、零件工作图 (计算机绘图和手工绘图) ,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学生依据提供的参数, 经过方案论证、总体设计、零部件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等一系列环节,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可自行拟定设计方案,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特别在设计方案确定和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时, 可辩论, 阐明理由, 以确立最佳可行方案。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 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起对课程的兴趣, 能更主动地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散到平
时教学中进行。以往的课程设计只是集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并未在平时教学中体现出来。改革后的课程设计, 将减速器的相关内容及时穿插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 让学生逐渐掌握需要设计的机器功能原理、机构运动情况等。在进行设计前, 提前把设计要用到的数据参数分发给大家,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设计, 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课程设计。这种渐进式的教学, 可以使学生对设计的题目了解得更为深入, 前期工作准备得更加充分, 对所设计的题目搜集的资料更加充足。这样就不会在课程设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还不知道第一步该怎么进行。将课程设计穿插到教学中, 可以大大改善《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内容时结合实际设计问题, 从而活学活用, 避免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
4. 电脑软件的应用。在课程设计中,
要求学生对图纸进行手工绘制, 若学生对软件AutoCAD绘图较熟悉, 可以采用电脑绘图。早在大一时期, 本专业便已经将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应用于教学中, 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时进行手工绘制, 可以强化学生基本绘图功底。现代企业 (公司) 也开始逐步使用软件进行绘图, 因此, 让学生采用AutoCAD软件,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操作软件的能力, 提高绘图速度, 而且可以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应用软件的基础。
5. 建立有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
网络课堂, 学生可以在网络课堂上分析三维减速器的结构。网上附有的减速器的拆分和组装过程, 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减速器的原理以及每个传动机构的运动, 有助于设计的顺利进行。
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首先, 要求学生会使用工具手册。在设计时, 学生在查找相关的资料及参数时, 不知如何对参数进行选取。选用参数后, 只经过计算, 并未对机械零部件进行校核和检验。其次, 整体教学的学时数较少, 课堂理论教学后, 对于实践的课程设计所安排的时间更加紧促, 在短时间内, 要求学生完成复杂的课程设计题目, 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再次, 课程设计中, 以往的设计要求学生手工绘图, 目前的教学中均要求采用软件进行图纸绘制, 目的在于绘图过程中掌握应用软件能力, 但很容易在学生之间产生拷贝图纸的现象。应用软件进行辅助绘图, 主要目的还是要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 而不是软件的具体操作, 有些学生很容易将重点放在软件学习上, 偏离了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
改革成效依据教学改革方案, 对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级和2007级学生进行了实践。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 学生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搜集、讨论、设计、计算等都十分认真。从图书馆到设计教室, 从食堂到教室, 学生们很少休息, 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之中。最后在答辩过程中, 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图纸和设计计算说明书, 有明显的成就感。
课程设计期望
结合我院机械专业的现状, 目前还是以“减速器”为课程设计的主要题目, 现在国内的一些大学已经在课程设计题目上进行了创新, 引入了综合性更强的课题, 与其他学科比如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结合。将题目综合化, 也就要求在相应的学科范围内添加理论学习的课程, 能够在理论教学中引入新的课程, 比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课程, 这对课程设计创新有很大的帮助。
在软件应用上, 希望逐步加入二维、三维软件的使用。目前, 我院机械专业已经将绘图辅助工具AutoCAD添加进平时的课程教学, 但要学生熟练掌握还有一定的距离。三维软件的应用作为选修课程也应让学生有所学习, 逐渐引入三维软件, 可以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虽然对本科阶段的学生不做硬性要求, 但对于拓宽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 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也是软件应用多元化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世界机械制造业已经进入数字化设计与分析制造的新时代, 先进的三维设计及其制造方式正在全面地开展。所以, 在平时的机械教学中, 应该将三维软件设计、分析与制造的理论与实践引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针对现在机械行业不断应用熟练的三维软件, 我院机械专业早在2007~2008学年就开设了有关三维软件的教学, 如UG、Soliedge、ProE等软件, 通过让学生选修这些课程, 及早了解和掌握软件的应用, 并应用这些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零部件绘制。三维软件的应用可以将二维图纸表达的信息转换为感官上更能直接接受的立体模式, 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机械产品或者零部件, 再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投影图, 更加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加强机械专业学生软件应用的能力, 不仅可以加深对机器的认识, 而且有了应用软件的基础, 今后才能更加深入地分析零部件的机构情况、受力分析等。
现在, 三明市将冶金及金属压延、机械及汽车零配件、林产加工业和生物医药等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同时, 我院与永安车辆厂的技术合作也将作为福建省重点项目的产学研基地, 这对于机械专业进行课程设计无疑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以及外部环境。在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 应用软件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机构设备的能力, 但在主次上不能偏颇, 才能提高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惠力, 向敬忠, 张春宜, 等.机械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程帆, 王洪飞.机械设计教学中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3, 23 (5) :43-4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 篇5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简介
我校从2009年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至今已有3年。为了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们按照上级精神和课题实施方案、计划,认真开展了课题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研究任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与学分认定方案》,各部门《管理职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辅导资料以及活动实施的实用表格等几个方面。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
(1)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实施,促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3)高度重视,全员参与。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来,寻求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认真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课程实施的组织与措施
(1)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总方案和各学期实施计划,全面组织实施、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小组。主要分工是:教务处、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活动组织、指导和实施工作。(3)各年级组成研究性学习学科评审小组(分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两个综合学科,由备课组推荐有经验的教师5—7人担任)。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和结题论证工作由学科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和学生课题成绩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4)设置研究性学习专任教师
研究性学习专任教师首先做好一名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①负责对全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参与对全校、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②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辅导讲座,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指导工作。
③参加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完成学校指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工作。协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资料和成绩学分认定情况上传网上的任务。
④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随时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
⑤指导学生课题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和班主任一起负责学生课题组课程开题论证、实施过程、结题论证的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⑥津贴。
教师工作量计算,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参与开题、结题论证、成果评优以及在校外参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的,提供详细活动资料,根据具体情况由教务处认定课时。
(5)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由班主任考核,由政教处审核。所有评审材料和原始资料交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复核,然后将考核评审结果公布。
3、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每18课时为1学分,15个学分,总共270个课时。高一上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识培训,从高一下期到高三上期共4个学期,每学期54课时,每学期完成一个课题计3个学分。每个学期原则上完成一个课题,并记入学生学分认定记载表。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一节排上课表,其余2节集中或课外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通识培训:用一个学期18课时的时间,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期末进行考核并记3个学分。
社会实践: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6个学分,每学年2个学分,每学年考核一次。学校可有计划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学生自行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一周,不少于60小时。①每年秋季开学时,对高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
②校内服务性劳动。如班级值周,参与学校管理,以行政班为单位开展日常劳动卫生工作等。
③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④社会调研、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调查。如市区交通安全问题调查,关于文明礼仪调查、家庭教育调查等。⑤开展常规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文艺晚会等。
⑥学生社团活动,参加1-2个校内学生会、团委会登记的社团活动(如文学社团、校广播室活动等)。一次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一周或60个小时。
社区服务: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的假日内进行。但工作必须达到10个以上工作日(每个工作日达到6小时以上),才能获得该学分。①做好人好事,维持公共秩序,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如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孤儿。开展助残帮困活动,到火车站、汽车站打扫卫生、协助车站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科普宣传、社区保洁等。②参加社会交通安全和法制教育义务宣传活动。
③参加志愿者活动。学校建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基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④参加管理服务(帮助环卫工人义务打扫城区卫生;到福利院打扫卫生)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
根据我校实际,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每组5-8人(不超过8人),设组长1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需要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学生一般都在本班组建小组。特殊情况需跨班组建小组,需报告班主任并征得同意方可开展研究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除集体组织外,均由小组为单位实施,每小组不少于3人。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①培训教育。
对于指导教师、学生,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学校征求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见;教师学生通过校园网站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学习)
②选择课题。③制定计划,进行开题论证。④实施研究。⑤整理总结。⑥交流评价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①培训教育。②精心规划。③内容选择。④活动实施。⑤总结交流。⑥评价考核
(指导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自主选题;学生进行开题论证;查阅资料;召开“聆听成长的声音”的主题班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特级教师卢伯友在进行数学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机器人的探究;学生在校外调查实践;结题答辩;研究性学习成果)
6、学分认定方案
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一个课题若有完整的研究程序(研究课题方案;研究过程记载;研究成果),且研究时间不少于54个课时,即可得3学分。(学生三年中需要完成约270课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的学分认定:6个学分
(1)按要求完成军训者即可得2个学分。
(2)校内传统活动、班级值周活动、校内劳动——三年内活动累计不少于一周时间即得2个学分
(3)社团活动、校内兼职、社会调查、其它活动——累计工作日不少于1周得2学分。
社区服务:可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行安排,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个学分。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1、研究性学习模式 “师生共同启动”模式
2、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文学科: 辉煌的慈利
关于《大长今》对高中生的影响 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为什么这么火? 文化大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彩色的西方节日„„ 社会学科:
争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打工对社会的利与弊
加入WTO对本县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开通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 „
自然学科: 沼气开发与利用)灶具的演变 生活垃圾及处理 远离白色污染 废旧电池与环境保护 慈利县水资源的利用状况 „„
(2)校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关于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调查 口香糖残渣的危害以及处理 中学生道德价值的重构 关于校服调查情况报告 使用IC卡的利与弊 关于校园卫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封闭式管理 „„
(3)学科内资源开发与利用
宋丹同学的《对慈利县城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获省三等奖),从化学的角度针对慈利县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慈利县水泥厂、氮肥厂的生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文秘同学的《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吴鹏的《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姚忠胜的《怎样设计化学实验》等课题均来源于高
一、高二化学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但从研究性学习成果上分析又高于教材,体现了学生对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导向是正确的,是积极有效的。
袁志平指导吕志勇的《城市绿化中大树进城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张新良指导龚昕的《从语文中来到语文中去》(获市一等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于慈利一中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调查与分析(附成果照片)体会数学的美与价值(附成果照片)双导管磨口玻璃塞的设计(附成果照片)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铜和硫酸反应探究
如何处理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学习天空图的制作 制作学校网站和班级网页
高中数学资源中错题归类与解析„„
3、分年级有侧重的进行研究性学习
高一的研究性学习基本知识培训明确要求掌握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
高二的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研究为主,并结合社会实践、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未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高三上期必须全部完成。
4、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认识(1)几个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体会(“我们这一组一开始认为那一家的超市的价格最便宜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经过一番研究才发现很深奥,包含地理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要考虑相当多的因素”;“走出了校园我们去了社会福利院,初来到这里还紧张兮兮的,过一会就和小朋友交谈起来,我们心理有点高兴,又有点伤心,高兴的是他们没有在意自己的不同,伤心的是他们的父母把他们抛弃”,“通过这次报告,我呼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福利院,献出自己的善意,温暖他们”)(2)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可以肯定的是选题是很成功的一步,是对社会的批判,对现代中学生心灵的撞击”;“做任何事情首要的是做好它,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收获,我相信你们不仅对留守儿童有了较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你们从中领悟到了道理,会更珍惜现在的一切”)
(3)一位我校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
2007届284班的黎运阳同学(后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在进入大学以后给学弟学妹的体会中说:
“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如果做得得当的话会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我鼓励他们做研究性学习,而且是用心做,千万不要敷衍,同时学校要提供适当的指导。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讲究的是团队精神,这在当今社会是很重要的,学校应该鼓励和奖励团队合作好的小组。”
四、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谢谢大家!
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篇6
[关键词]字体设计 教学创新 改革 实践
[作者简介]芮雪莹(1964-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基础、包装设计。(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89-02
现代字体设计已广泛运用于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数字媒体、店面招牌、包装设计等领域。长期以来,大部分院校都沿袭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模式,过于偏重训练构成方法的临摹及掌握,对于文字创意、文字审美方面的研究较少。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技巧训练,不能有效地将字体设计与实际对象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与方法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复合型、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实际课题与社会市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传统字体设计课程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安排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字体设计是安排在第二学期的一门设计课程,共60课时,内容多、时间紧,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是重视文字结构和书写规律的掌握,一般都以拉丁字母和宋体、黑体为基本字体展开临摹练习。对文字的创意培养与材料的使用很少强调,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临摹上,忽略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二是学习者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在学习字体设计过程中,熟练掌握字体的间架结构,文字自身的意义与视觉审美规律,而学生往往忽略这些知识的掌握,大多数学生想一步到位,直接掌握字体的创意变化设计,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三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字体的创意设计就是对文字进行“联想”,根据文字的内容和特征为基础,以文字的语义为创作源泉,进行耳目一新的、有个性的、识别性强的视觉形体语言创造,但很多学生习惯性地跟教师或范例模仿,缺乏自我创新的意识。四是社会实践能力较差,课堂上学生长时间地摹写对字体产生厌烦,甚至有的学生用电脑把字打印放大后再拓印,作业不动脑筋,对枯燥的字体设计内容形式不感兴趣,更不考虑其使用性。
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性改革
1.课程内容模块化。字体设计课程教学需要创新,精心组织设计。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把字体设计课程分理论与摹写训练、创意字体训练两大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新的教学思路,调整课程内容是对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掌握字体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即可读性、识别性和美观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笔画结构等构成基本字体的方法和特征。随后进行基本字体训练,将宋体、黑体、拉丁字母临摹改为课外作业训练,节省浪费的课时,在课堂中提升教师对创意字体设计的辅导效率。学生再次上课时带作业来,通过互相讲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字体设计训练模块训练包括字体设计的表现和字体设计的应用。字体设计应用能力训练是学生灵活运用创意设计的基本方法。找寻文字间的内涵进行创意设计是字体设计课程教学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设计很重要,直接关系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创意文字设计训练,使学生有兴趣地进入设计创作中,教师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单字创意字体训练。灵活地运用和掌握笔画拉伸、笔画与图形、文字与图形化表达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进行多字、词组组合训练。为了激发学生对字体设计创意的热情,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取社会中最为广泛流行的网络语言作为素材与字体设计相结合。如“亲”“hold”“神马浮云”“宅男宅女”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将流行语中新鲜、时尚、生动、简约的特征语言与字体设计进行结合表现。引导学生通过笔画间、字词与字词间的构成形式所传递出的视觉空间组合效果。也可通过笔画共用、笔画延伸、空间的组合以及字与图形相互融合表达自己情感或引起共鸣的流行语言进行创意表现。
3.制作手段多样化。以往的字体设计教学常常忽略材料中材质的肌理美在字体设计中的作用。单纯的字体训练缺乏形式美感与设计内涵。面对大量习作练习,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通过改革,除了要强调书写准确规范的重要性外,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制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掌握字体间架结构基础,体现构成形式美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不同肌理、不同质感的材料,发挥材料自身的肌理美。在创作中同学们萌生出许多奇思妙想,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立体化效果,通过灯光透光方法。或选用生活中事物形象拍摄英文字母的事物照片,学生开始寻找事物形象时很艰难,在教师的启发下,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眼镜、同学听音乐的耳麦、水管的弯头生成“B”“G”“Z”等字母形象。学生还借用中国传统艺术中剪纸手法,经过灯光照射产生具有浮雕的效果,使字体由二维转化到三维,完成字体创意表现。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作品展示中一个亮点 。
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及材质的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仅学会 “纸上论战”,还学会如何用最恰当的材质肌理表现出最佳视觉效果,增强文字传达信息量。通过各种材料和手段进行字体设计与制作,产生新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了字体创意设计新思路。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职业技能。
4.实际课题参与化。在具体实践和真实市场环境要求下学习,学生通过创意字体设计训练得到思维锻炼,为了能够和实际课题联系在一起,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字体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运用具有实用性的课题打开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知道字体设计不仅张扬设计者的个人情感,也要充分考虑社会性、应用性、市场性和审美性,推动字体设计教学改革进程。字体创意设计的过程训练要将课堂教学实践延伸到社会实践中。
字体设计的功能是传递信息与视觉审美,在应用性与艺术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获得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它与色彩、图形的组合,共同构成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三大要素。实际课题训练使学生的设计逐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走向市场,与社会对接。在此阶段学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刺激,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的不足。
三、教学成果展示与体会
通过项目的案例训练,学生体验到从理论到实践整个过程的创作经历。字体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从作品展示中可以看出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得到体现,在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课题和市场紧密联系进行字体创意设计,力求设计创意独特而又不脱离市场。在实践中学生深深体会到,开始组成小组调研选择店主时,有过意见不合,与店家交流都很艰难,碰壁多次,经过教师指导、小组团结一致,不懈地努力第一次享受作品与应用设计相结合的成就感,并得到店主的很高评价和赞扬,第一次感受到创作与整个设计过程是如此丰富多彩。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根据高职特色,字体设计课程重点放在创意设计、课题训练与市场相结合上。以学生为本, 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理论知识与创意思维有机结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大量欣赏中外优秀字体设计案例,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为学生寻找更多的社会实践课题。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和展览, 促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字体设计的教学作为设计课程的基础化教学,深化改革教育教学,开拓字体设计教学新思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字体设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丁玲.浅谈字体设计教学理念与方法[J].艺术与设计,2009(5).
[2]沈卓娅,王汀.字体与版式设计实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实践课程设计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在专业建设的成效, 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 参照职业岗位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 以满足岗位 (群) 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标准, 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课程开发技术,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构建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教材和教学课件, 成为重中之重。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几年以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教学部门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围绕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和创新, 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课内外一体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特色。下面就从课程到课程设计谈一下课程设计开发思路。
一、课程及其作用
1、什么是课程
(1) 中外学者对课程的理解
课程一词, 据有关的辞书和有的研究者考证, 始见于唐宋间。唐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弈弈寝庙, 君子作之”句作疏, 说:“维护课程, 必君子监之, 乃得依法制。”我们把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 称为课程 (curriculum) 。根据这一理解, 在课程这一方案或计划中, 核心的问题是“学习”:课程的目标就是方案中所确定的学习目标, 课程的内容就是方案中所择定的学习内容, 课程的组织就是方案中所设计的学习方式。
姜大源:课程, 一般被定义为“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的进程。对课程的这一理解, 是符合课程Curriculum (斯宾塞spencer) 一词的拉丁文词源——currere的本义的。currere的名词形式是“跑道”, 重点是“道”;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奔跑”, 重点是“跑”。基于此, 名词意义的课程表明:应重视对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和不同教育类型的教育设计适宜的教学途径, 而动词意义的课程则昭示:应重视对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和不同教育类型的教育在实现目标的教学途径上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反思并升华的过程。
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出发, 课程更应该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诸多要素之整合, 例如, 是对知识与经验、结果与过程、理论与实践、文化与价值等, 在目标、内容、范畴、领域、层次与功能等多个时空的积分。因此,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是整合了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工作过程的集合体。
(2) 新时期下课程的内涵的发展
新时期下课程自身的含义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这种变化表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 同时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所应具备的课程观念: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强调经验的过程并不意味着排斥源于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 而是在学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学科知识, 使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共同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 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会话情境, 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这意味着课程观念的重大变革。从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2、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没有课程做基础, 教育将是纸上谈兵;课程设计的好不好, 将直接影响人才的培育质量。特别是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更需要优质课程。在人才培养上可以没有教材, 甚至没有专业, 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 课程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
3、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教育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 其中, 课程建设是核心。而按照市场需求, 根据专业调研构建课程体系, 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原则, 从企业中来, 来源于企业又要高于企业, 从企业的工作过程升华为教育过程, 而不是企业工作过程简单重复。具体过程是, 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对应的岗位 (群) 进行筛选和归纳, 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 (群) , 再对典型岗位 (群) 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操作能力, 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 确定本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 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 构成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作为培养人才的载体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双百”论坛中, 高教司张学尧司长也说专业建设中基础课程教学要成系统, 基础课在高职学习中占多大比例, 哪些课程比较适合等问题, 都要根据各校的特点和特色确定。
二、课程设计及其作用
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课程设计, 良好的课程设计是形成优秀课程的保证, 也是“捷径”。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对课程设计的定义为“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并指出“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 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其中, 所谓广义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 而具体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
三、新时期下进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计遵循的原则
戴氏弘教授提出项目课程教学设计三原则, 即突出课程能力的目标、能力要以项目任务来训练、课程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他说, 高职学生的目标不应当首先是传授知识, 而应把能力放在首位。能力只能是靠训练获得提高, 载体就是项目和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就是培养能力。因此, 公共基础课程设计更需遵循以下原则:
1、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突出能力培养, 体现“实用为主、应用为的”的原则。
2、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原则, 体现“必需、够用”。
3、学生主体的原则。
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整体设计, 是一种宏观操控、微观操作的设计活动。它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的整体目标、模块化内容和主要能力训练项目等。课程的基本信息包含有课程类型、授课专业及学时等, 它要求我们对课程的性质进行思考, 并以该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特点为出发点, 将教学所需的内容在相应的课时中按计划完成。课程的整体目标具体细化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品质目标。每门课程的教学都追求达到一定的效果 (即目的) , 而目标是要达到某种效果的量化指标。只有指标明确, 教学才有具体可感的方向。当一个专业依据“职业人”培养方案确定开设某门课程后,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定要思考该门课程要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哪种 (些) 能力, 学生要获得这种 (些) 能力又需要哪些知识支撑, 主要能力训练项目, 可看作为模块化内容和课程整体目标中能力目标的具体体现, 这些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都是基于该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
单元教学设计, 通俗地理解, 就是对一次课进行设计。它包括单元的基本信息、单元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流程及方法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设计及作业的布置等七个方面。单元的基本信息中包含了单元标题及其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 实际上是对本节课的内容重要性的一种定位, 使教学的主次轻重更加明晰。单元教学目标即是本课程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的量化指标。它又分为单元能力目标、单元知识目标和单元品质目标, 既体现了单元的特殊性, 又与课程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学情分析中包括授课班级基本情况、学生学习习惯分析、本课程以往学习情况、学习困难学生情况分析及帮助办法,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平常、容易, 而实际上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本单元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 “学情”可理解为既包含“学生情况”又包含“教学情况”, 其中“学生情况”包含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教学情况”包含以往的教学状态、效果及经验等。只有对学情进行分析, 才可能从实际出发, 制定出合理、科学、有效的单元计划, 才能使单元的重难点更加客观、真实, 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教学方法、手段也能更加奏效。如果说单元的基本信息、单元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是在理论层面指导教学, 那么教学流程及方法设计则是在具体实践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多维的、立体的指导。
例: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课程性质
将本门课程置于总体的专业培养方案来思考, 用简练语言明确该门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并对课程的作用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
2、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3、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二、设计思路
在本部分概要说明本门课程在以下几方面的设计思路, 仅谈思路, 具体内容在后面的内容中将涉及。
1、课程设计的依据, 如课程目标与学生现有基础的差距及消除这种差距所采取的措施依据;
2、课程内容设计的依据, 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
3、课程 (学习情境/单元模块) 编排的思路;
4、实施设计的思路;
5、课程资源和考核评价的思路。
三、课程设计
(一) 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基本分为知识目标 (主要指技能性知识) 、能力目标、态度目标三个部分。要特别突出能力目标, 具体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用具体、可检测的语言分项说明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 建议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 如“能熟悉操作压片机”。
(二) 课程内容设计
本部分内容鼓励创新, 仅作基本内容要求, 具体的形式 (文字、表格或图形) 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因地制宜。可以是基于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设计, 也可以是基于能力培养的模块化、项目化设计。
(三) 实施设计
针对学习情境、项目和模块, 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形式、实训条件和提交成果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四、课程资源设计
(一) 教学团队, 具体说明该门课程教学团队的构成 (包括专兼职教师) 及分工。如是企业兼职教师, 注明其单位。
(二) 教学资料及相关资源。明确给出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相关资源, 包括教材、学材、参考资料等。
五、考核评价设计
给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考核标准/目标、考核方法, 应取得的证书名称及等级等。具体说明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 要求操作性强。
注意:
1、突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期终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 突出企业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
3、体现各门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
4、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全程化、自主化, 注重笔试与操作性考核相结合, 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六、单元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 学习情境/单元模块/项目名称
用“工作对象+动作+补充”的形式概括名称。
(二) 学习情境/单元模块/项目描述
通过该学习情境/单元模块/项目应完成什么工作, 过程是怎样的?在整个工作任务中的地位、与其他学习情境的联系、难易程度、综合性和开放性情况。
(三) 子情境内容描述
通过子情境应完成什么学习内容, 按照教学安排的顺序分项排列。
五、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程设计特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创新与实践 篇8
近几年, 我们在机械专业的综合实践中,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构思能力、社会调查和分析问题能力、独立思考和协作能力、计算绘图和运用工具书能力、审核设计说明书和图样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 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收到了预期效果。
综合实践与传统的课程设计相比, 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课题的确定上。在仍然保留减速器为核心题目的前提下, 适当扩展设计课题。
首先, 公布具体的课程设计题目, 并由相应的指导教师对每个课题的性质、涉及的相关知识、设计工作量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等方面的情况略加阐述。为接近生活和生产实际, 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中的设计参数和原始数据只有少数是完整给出的, 大多数是部分给出的, 个别的甚至根本没有给出, 区别度大, 模糊性强, 试图为不同程度的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然后,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志向、自由组合、自主选题。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对学生的信任和支持, 也允许少部分学生自己选题。实际情况表明, 自己选的题目都有一定难度, 学生对课程设计很重视, 对自己很负责任。
综合实践大致划分为以下类型:
1. 以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核心的传动装置设计
这是传统的设计题目, 设计指导书和参考资料完备, 教师也有一定的指导经验, 因此仍然保留, 也可以同其他题目相对照。
2. 教具设计制作题目
由于学生熟悉教具的工作原理, 清楚教具的作用, 所以积极性很高。他们克服困难, 自己动手, 先后制作了平面连杆机构连杆曲线演示板、含一个移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演化规律演示板、飞机起落架机构死点位置演示模型等。其中, 含一个移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演化规律演示板的制作难度较大, 学生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保证了质量, 也有很大收获。学生还设计制作了压杆稳定演示装置等材料力学教具。
3. 校园小机械设计
这类题目趣味性强, 有实用价值, 因此吸引了大多数学生。如:旗杆及附属装置设计;礼堂幕布自动启闭装置;校门启闭装置;多孔试卷装订机等。这些题目有的虽然看上去并没什么难度, 但是随着设计的深入问题便不断出现。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无法完全解决, 但是仍然可以使学生受到设计训练。比如, 申报校门启闭装置题目的学生, 首先对自动伸缩门的结构、特性、品牌进行调查, 然后, 提出了对校门的改进意见, 进行了相应的设计计算。
4. 动态广告牌设计
目前市场上各种动态广告牌争奇斗艳, 许多是依靠机械传动装置工作的, 我们要求设计多画面翻转式动态广告牌, 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同学选用了课堂上没有介绍的蜗杆凸轮间歇机构实现四画面的转换;有的同学还对吉林市的室外广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有些同学除了选择正确的传动方案外, 还完成了细节设计。通过这类题目的设计, 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使他们看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应用价值。
5. 吉林市标准机械零部件市场销售情况调查
安排这个题目, 一是考虑到现场机械维修人员应当了解市场, 不仅能够设计, 也要学会选用, 要有经济意识和价格概念, 跑市场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二是考虑到近年来机械专业毕业生有从事营销活动的趋势, 接触吉林市标准机械零部件销售市场, 对机械产品的价格、质量、竞争情况有所认识也是必要的, 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有些学生原来以为这一组轻松,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写出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令人欣喜的是, 申报市场调查题目的同学十分认真, 最长的一份调查报告达2万字, 是从近百家标准件商店搜集来的数据, 学生收获很大。
6. 自选题目
有的同学选择了农村打井机的传动装置, 设计期间还特意回家乡现场考察一次, 加深了印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由于课题有一定的灵活性, 学生参与热情高, 责任感明显增强, 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在以往以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核心设计题目的基础上, 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 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的选题思路入手, 拓宽设计题目,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效果显著。
实践课程设计 篇9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将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它以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为基础, 为培养学生处理一般工程问题能力和学习有关后继课程打下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初步具有分析、设计能力, 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
(一)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的课程模式
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 确保了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课程内容。当然, 这并非意味着项目课程不包含知识和技能。事实上, 项目课程不可能不教学生知识和技能, 但这些知识和技能被看作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条件,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建构, 而不是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
(二) 项目课程是以项目为参照点组织内容的课程模式
尽管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课程内容, 但其课程内容组织并非围绕着一个个工作任务来进行, 而是围绕着基于典型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活动来进行。活动情境是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 每一个活动情境又是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的。这是项目课程明显不同于任务本位课程之处, 也是对任务本位课程发展的关键之处。因此, 工作任务分析与项目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的两个非常核心的环节。没有工作任务分析, 项目课程开发就不能准确把握工作岗位要求, 课程内容选择也就缺乏依据;没有项目设计, 这种课程就只是任务本位课程, 也即能力本位课程, 而不具备项目课程的特征。只有在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 围绕着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进一步进行项目设计, 才能得到项目课程。
由此可知, 项目课程的开发, 工作任务分析是基础、活动情境设计是关键、项目设计是载体。
三、项目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 工作任务分析
对于传动设计, 其工作任务主要为:1.选择齿轮传动类型;2.选择齿轮材料;3.分析确定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确定设计准则;4.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和载荷系数;5.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受力分析;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及许用接触应力;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形系数和许用弯曲应力;6.确定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7.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8.齿轮的结构设计;9.带传动尤其是V带传动的选择;10.V带轮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轴系设计其主要工作任务为:1.确定轴的用途;2.确定轴的材料;3.轴的结构设计;4.轴的强度计算、校验;3.滚动轴承的类型、尺寸的选择;4.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5.滚动轴承的各项参数校验;6.轴承装置的设计:轴承的配置, 轴向紧固, 轴向位置的调整, 预紧, 润滑, 密封;7.根据传动需要, 确定联轴器的类型;8.校核所选联轴器的各项参数。
机械结构联结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工作任务:1.螺纹联结、键联接、销联结的设计、选择及强度计算;2.螺纹联结、键联接、销联结的安装方法和工艺设计。
机械的润滑与密封, 其主要工作任务为:1、密封元件的选择;2、密封方法的选择;3、密封元件的安装、调试。
(二) 活动情境设计
1. 活动情境设计原则
(1) 确定本课程应予培养的职业能力, 做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
(2) 学习情境的内容要能涵盖所要传授的知识点;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 确定专业知识点目标;
(3) 结合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 按照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确定专业知识点的编排, 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 活动情境的设计应体现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特征, 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活动情境设计
以机械设计的工作任务为基础, 设计4个活动情境, 每个活动情境下涵盖了不同的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1:减速器机械传动的设计通过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 让学生熟悉齿轮失效形式、材料选择、热处理方法、各类齿轮受力分析和设计准则, 并掌握相应的齿轮的选用方法。通过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让学生熟悉带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V带传动;V带轮的常用材料和结构;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了解同步齿形带传动简介。
学习情境2:减速器轴系的设计计算通过减速器轴的设计计算, 让学生熟悉轴的材料及选择;轴的结构设计;轴强度的计算。通过减速器轴承的设计选择, 让学生熟悉轴承功用、类型;滑动轴承类型、结构;轴瓦的结构及材料;液体与非液体摩擦轴承简介;滚动轴承类型、特点、精度及代号;滚动轴承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组合设计。通过减速器输出端的联轴器的设计选择, 让学生熟悉联轴器的功用, 类型、结构、特点和选择;离合器主要类型及其结构。
学习情境3:减速器机械联结的设计通过螺纹联结、键联接、销联结的设计计算, 让学生熟悉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 熟悉杆件拉压变形、剪切变形、挤压变形的强度计算, 熟悉螺纹联结、键联接、销联结的选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并掌握相应联结的设计与安装方法和工艺要求。
学习情境4: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通过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的设计, 了解机械中有关润滑与密封的基本知识。
(三) 项目课程设计
项目设计应体现产品设计和生产活动的典型性, 基于对机械设计工作任务的分析和活动情境的设计, 确定选择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作为项目载体, 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六步法, 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将真实生产过程和产品融入教学全过程。
其结构如图所示:
四、结束语
基于工作任务分析和活动情境设计基础上所形成的机械设计项目课程, 其实质是按照典型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 对传统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分解、重构, 从而形成了全新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 这使得整个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 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克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以“仓储管理”课程为例.职教论坛, 2009年第5期.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实践 篇10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涵盖机械类与近机类专业开设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 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 是学生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基础,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不仅在教学计划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在人才培养上有其特殊的作用。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制度等教学环节, 大力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在尚未踏上工作岗位时便可充分开掘各种潜力, 尽情发挥聪明才智, 牢固建立工程观念, 快速提高创新设计水平。
一、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体系改革就是要淡化现有课程体系的学科化倾向而向工程化的方向发展, 即一方面增加本课程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另一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机械整体系统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一) 课程体系以机械系统设计为主线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 教材改革是关键。进入21世纪以后, 机械原理课程面临许多新情况。我国几十年沿用的机械原理教材虽然几经改革, 但体系和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现行机械原理教材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注重机械分析内容的介绍, 注重图解法内容介绍, 注重单个机构 (不是机械系统) 的介绍。而对机构综合能力特别是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 对实用性的机构解析设计方法, 对生产中已经应用的空间机构的基础知识介绍不多, 缺少学科的新内容、新发展。这样培养出的学生, 机构分析能力尚可, 却缺乏机构创新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 黑龙江科技学院对教材的选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讨, 机械原理课程改用申永胜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机械原理教程》[1], 该教材的内容更强调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应用, 适应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以该教材所构建的新体系为平台, 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长期以来,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 一般把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部分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割, 分别讲授, 人为造成知识的隔断。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 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个机械产品的完整形象, 这显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2]。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打破这两部分内容的分界线, 着力培养学生对机械产品的整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编写了以机械系统设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新版教材, 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将教材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基础总论;第二部分:机械的执行机构;第三部分:机械传动;第四部分:机械连接与支撑;第五部分:机械系统[3]。这五部分内容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使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清晰,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课程内容首尾相应。
(二) 更新教学内容, 满足改革需要
对于机械原理课程, 在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教学中, 增加了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的介绍。而机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内容的增加是为机构运动分析和机械执行系统方案的创新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机构运动分析中, 将传统的图解法改用解析法, 为配合相应课程设计改革的需要, 以模块化设计程序较好的杆组法为重点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在凸轮机构设计中, 增加了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在增加的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中, 主要内容包括: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 (功能原理设计、动作及运动设计、执行机构的形式设计、执行系统的协调设计和执行系统的方案评价与决策) 、原动机类型的选择和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等。
(三) 充实教学内容, 重点突出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内容改革重点是“强调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教学内容上补充一些创新思维方法, 并结合课程的有关内容,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减少思维“约束”, 增大思维“自由度”, 把传授知识与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结合起来, 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思维、方法和技能;通过淡化分析, 强调综合, 对学生加强机械系统的综合训练, 在课程的各个部分有侧重地穿插设计性的作业和课题。这样, 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逐步设计训练中, 不断开发其智力因素, 培养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方法。并注意对意志、毅力、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以及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意识的培养, 美育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塑造,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加强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由于现有教材对运动副、构件和机构的描述过于抽象化, 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设计时缺乏工程背景, 且过于理想化和单一化, 与工程实际相差甚远, 加之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和工程实践知识十分缺乏, 普遍反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难学, 更主要的是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不能应用于工程实际。因此, 除了要从工程背景来讲运动副、构件和机构的概念, 介绍实际机构结构的知识与内容外, 更要加强从工程实际出发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与方法的传授。以实际的凸轮机构设计为例, 首要的问题不是如何设计凸轮的廓线, 而是如何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 合理地选择和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机构的配置和有关基本参数, 使所设计的凸轮机构既能满足机械系统的特殊要求, 又具有良好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此外, 广泛挖掘机械设计基础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实例, 特别是现代机械的发展动态, 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液动及气动与机械技术的相互交叉与融合, 充实和丰富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 适当增加例题和习题的工程应用背景及创造性意向说明。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环节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中工程应用性极强这一特点和目前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 我们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 将教学环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通过“四位一体” (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课外综合实践) 的教学环节和“三路并进的课外综合实践” (机械设计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和综合性大作业) 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 强化实验室建设, 加强工程实践环节
为增加学生对各种典型机构的应用及零部件失效形式的感性认识, 我们在原有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陈列室的基础上, 补充一些新型的机构和典型机械的模型和实物。我们在一些工矿收集了各种典型的失效零部件和各种机械, 为学生认识零件的失效情况和学生亲自动手拆装机器、认识掌握各种传动方式提供条件, 使学生真正地接触工程实际, 为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实验室全天开放, 方便学生参观学习, 兼作为该课程的学习室。
我们还构建了机械创新实验室, 购买了“慧鱼创意组合机器人模型”、“空间机构创新设计试验台”等实验设备,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为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创造条件。
(二) 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以前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实验大多是演示性的, 用来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 内容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缺乏研究性、设计性, 学生动手机会少, 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与兴趣, 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先后开设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如机构创新实验、机电系统创意组装实验等, 学生综合课堂所学知识, 自己动手设计、组装并评价或测定结构方案和机构传动系统方案, 从而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三) 完善课外综合实践, 开展科技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创新活动提供宽广的舞台, 为学生个性化教育创造广阔的空间,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程训练, 我们大力开展创新竞赛活动。每年定期举办一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慧鱼”创意组合机器人设计大赛, 让学生对其设计的项目进行评价, 从而活跃了学习氛围。实现了由分课学习向工程综合、由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变。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在课堂教学上, 结合不同的讲授内容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 如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如在讲授机构这一部分内容时, 注意结合实例介绍机构的创新与应用, 开展讨论式教学, 给学生一些小型的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的设计题目, 如电动黑板擦、伸缩式梯子、硬币分选机等, 由学生当堂提出设计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其次, 在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中引入创新设计等内容。教师进行评阅后将其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再次, 搞创新视窗, 将电视上一些促进创新思维的节目录制下来, 供学生观看,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新意识。
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具体外形、结构、工作原理等的实际表述。而对于学生来讲, 他们大多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和工程概念, 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也不多, 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用各种图形、符号、表格等来表述教学内容, 这不仅占用了较多学时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多年来我们从电化教学到多媒体的制作和购买, 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多媒体教学课件可用文字、图形、声音、录音、二维仿真、二维动画等多种方式表达一些学生难以想象的结构, 难以理解的工作原理, 难以见到的实物和工业场景, 使学生耳目一新, 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 课堂上营造出了生动活泼的氛围,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 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加深了理解,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节省教学学时, 增加学生在课堂内接受的信息量。但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教师的板书减少, 教学进程的速度也自然加快,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也有不利的一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掌握多媒体教学演示的速度,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 调整教学进度,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改革考试制度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如果不能与考试方法的改革相配套, 很难取得成功或成效不一定理想。对于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我们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片面做法, 建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全面检测体系。 (1) 平时成绩占10%, 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及学习态度的考核。 (2) 机构创新设计, 占10%, 要求学生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 发现一个自己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提出一个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学生也可以采用教师提供的设计题目, 如水上自行车、旋转餐桌、家用升高器、游泳池清洗器等, 从中选出一个创新设计的题目。作业要求在期末考试前完成, 题目大小不限, 拿出机械系统设计方案,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或装配图均可。 (3) 课程实验占10%。 (4) 期末考试占70%。为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除了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一般应用能力外, 还增设了附加性质的创新设计题目, 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拟订出一个能实现给定功能的、可行的设计方案, 并画出机械系统的运动简图。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改革, 从2002年起在我校相关专业逐步实施以来, 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同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该项教学改革获得了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通过对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等几方面的教学改革, 开发出了用于教学的诸多资源,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工程意识, 使学生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同时, 更能深刻了解工程实践, 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等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申永胜.机械原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20-315.
[2]马兵.基于创新教育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
体验式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体验式语言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18-01
程度
领域进步很大有进步无进步有退步退步很大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健康领域9463.095536.91------
语言领域12080.542919.46------
社会领域11879.193120.81------
科学领域10268.464731.54------
艺术领域9563.765436.24------
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条件在东北地区也较为优越,英语教育近年来也一直在蓬勃发展。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很多家长与机构都十分重视儿童英语语言的学习。但是什么方式才是适合儿童英语语言学习的方式呢?幼儿园的英语语言课程设计应该如何进行呢?这将是本文即将探讨的问题。
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十分不满意
人数85604--
百分比57.0540.272.68--
课程设计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依据;为教师提供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1]。外语教育专家David Nunan提出语言课程设计的“三段论”:计划、实施和评价[2]。外语课程设计专家Jack Richards把语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过程归纳为教学原则、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以及分析需求、设定目标、制定纲要、设计教法、设计试题、评价教学效果六项工作[3]。而Fraida dubin和Elite Olshtain则进一步把设计教材和校外活动列入课程设计的范围[4]。
本研究以沈阳市一家独特的幼儿园为语言教学实验基地,探索幼儿园体验式英语课程设计方案。该幼儿园的儿童主要来自中国和德国,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西班牙、法国等国,母语主要有中文、德语、西班牙语等十几种,形成了独特的多母语背景、多文化交融的环境。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师生交流以及孩子之间的交流都会受到影响,英语作为世界各国较为通用的语言,特别受到各国家长的青睐,英语也是这个幼儿园工作人员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主要语言,因此本研究尝试利用这种独特的环境特点,将英语选用为组织日常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唯一语言,将英语语言教学与这所幼儿园的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巧妙融合,让儿童完全沉浸在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在完成生活学习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水平。
从《儿童在五大领域进步情况统计表统计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接受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以后,儿童在语言领域的发展最为突出,有80.54%的孩子语言有了很大进步。而语言能力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他人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相应地大幅度提高,在受试中有79.19%的儿童在社会领域的能力有很大进步,其进步程度比例仅次于在语言领域的进步程度。虽然在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的发展程度与语言和社会领域的进步相比相对较小,但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分别有68.46%,63.76%和63.09%的孩子在以上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均已超过半数。而且其余的孩子也都有进步。可见,在多语种环境下开展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儿童在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家长满意程度调查表》调查结果表明家长们对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我们共分发了155份调查问卷,收回153份,整理出149份有效问卷,其中有85份问卷表明家长对该教学模式十分满意,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7.05%,表示满意的有60份问卷,占总体的40.27%,表明一般的只有4人,仅占总体的4%,没有人表示不满意或十分不满意。
表1-儿童五在大领域进步情况统计表
3. 表2-家长满意程度调查表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国际间人口的流动不断加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国家之一,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交流,国家间的交融已经无疑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注定会继续交融。在这种大环境下,来我省和我市工作和居住的外国人也会增多,这部分人的子女受教育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我们急需有相应的教育机构来满足这类人员的需求,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另外,本国人也要走出去看世界、学技术、服务祖国,很多人开始注重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与机会接触多元文化,开阔思维和视野,但从小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并非易事,因此可以利用国内现有的外国人资源来营造多元文化环境,打造中外交融、和谐发展的局面。类似沈阳市东陵区欧瑞思幼稚园的教育机构营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以上人员的需求,但仍需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模式在该园的试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目前已经制定了运行较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组建了一定的教科研师资队伍。但是由于时间、规模有限,本研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长期的跟踪调查等。
参考文献:
[1]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9-10.
[2] Nunan,D.Syllabus Design [M].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17-39.
[3] Richards,J.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1-2.
摘要:本研究尝试在沈阳市某幼儿园实施体验式语言教学课程设计方案,将英语语言教学融入到儿童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中,使儿童的语言学习与其他四大领域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体验式语言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18-01
程度
领域进步很大有进步无进步有退步退步很大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健康领域9463.095536.91------
语言领域12080.542919.46------
社会领域11879.193120.81------
科学领域10268.464731.54------
艺术领域9563.765436.24------
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条件在东北地区也较为优越,英语教育近年来也一直在蓬勃发展。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很多家长与机构都十分重视儿童英语语言的学习。但是什么方式才是适合儿童英语语言学习的方式呢?幼儿园的英语语言课程设计应该如何进行呢?这将是本文即将探讨的问题。
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十分不满意
人数85604--
百分比57.0540.272.68--
课程设计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依据;为教师提供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1]。外语教育专家David Nunan提出语言课程设计的“三段论”:计划、实施和评价[2]。外语课程设计专家Jack Richards把语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过程归纳为教学原则、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以及分析需求、设定目标、制定纲要、设计教法、设计试题、评价教学效果六项工作[3]。而Fraida dubin和Elite Olshtain则进一步把设计教材和校外活动列入课程设计的范围[4]。
本研究以沈阳市一家独特的幼儿园为语言教学实验基地,探索幼儿园体验式英语课程设计方案。该幼儿园的儿童主要来自中国和德国,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西班牙、法国等国,母语主要有中文、德语、西班牙语等十几种,形成了独特的多母语背景、多文化交融的环境。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师生交流以及孩子之间的交流都会受到影响,英语作为世界各国较为通用的语言,特别受到各国家长的青睐,英语也是这个幼儿园工作人员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主要语言,因此本研究尝试利用这种独特的环境特点,将英语选用为组织日常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唯一语言,将英语语言教学与这所幼儿园的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巧妙融合,让儿童完全沉浸在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在完成生活学习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水平。
从《儿童在五大领域进步情况统计表统计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接受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以后,儿童在语言领域的发展最为突出,有80.54%的孩子语言有了很大进步。而语言能力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他人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相应地大幅度提高,在受试中有79.19%的儿童在社会领域的能力有很大进步,其进步程度比例仅次于在语言领域的进步程度。虽然在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的发展程度与语言和社会领域的进步相比相对较小,但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分别有68.46%,63.76%和63.09%的孩子在以上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均已超过半数。而且其余的孩子也都有进步。可见,在多语种环境下开展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儿童在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家长满意程度调查表》调查结果表明家长们对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我们共分发了155份调查问卷,收回153份,整理出149份有效问卷,其中有85份问卷表明家长对该教学模式十分满意,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7.05%,表示满意的有60份问卷,占总体的40.27%,表明一般的只有4人,仅占总体的4%,没有人表示不满意或十分不满意。
表1-儿童五在大领域进步情况统计表
3. 表2-家长满意程度调查表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国际间人口的流动不断加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国家之一,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交流,国家间的交融已经无疑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注定会继续交融。在这种大环境下,来我省和我市工作和居住的外国人也会增多,这部分人的子女受教育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我们急需有相应的教育机构来满足这类人员的需求,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另外,本国人也要走出去看世界、学技术、服务祖国,很多人开始注重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与机会接触多元文化,开阔思维和视野,但从小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并非易事,因此可以利用国内现有的外国人资源来营造多元文化环境,打造中外交融、和谐发展的局面。类似沈阳市东陵区欧瑞思幼稚园的教育机构营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以上人员的需求,但仍需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模式在该园的试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目前已经制定了运行较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组建了一定的教科研师资队伍。但是由于时间、规模有限,本研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长期的跟踪调查等。
参考文献:
[1]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9-10.
[2] Nunan,D.Syllabus Design [M].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17-39.
[3] Richards,J.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1-2.
摘要:本研究尝试在沈阳市某幼儿园实施体验式语言教学课程设计方案,将英语语言教学融入到儿童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中,使儿童的语言学习与其他四大领域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体验式语言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18-01
程度
领域进步很大有进步无进步有退步退步很大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健康领域9463.095536.91------
语言领域12080.542919.46------
社会领域11879.193120.81------
科学领域10268.464731.54------
艺术领域9563.765436.24------
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条件在东北地区也较为优越,英语教育近年来也一直在蓬勃发展。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很多家长与机构都十分重视儿童英语语言的学习。但是什么方式才是适合儿童英语语言学习的方式呢?幼儿园的英语语言课程设计应该如何进行呢?这将是本文即将探讨的问题。
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十分不满意
人数85604--
百分比57.0540.272.68--
课程设计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依据;为教师提供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1]。外语教育专家David Nunan提出语言课程设计的“三段论”:计划、实施和评价[2]。外语课程设计专家Jack Richards把语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过程归纳为教学原则、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以及分析需求、设定目标、制定纲要、设计教法、设计试题、评价教学效果六项工作[3]。而Fraida dubin和Elite Olshtain则进一步把设计教材和校外活动列入课程设计的范围[4]。
本研究以沈阳市一家独特的幼儿园为语言教学实验基地,探索幼儿园体验式英语课程设计方案。该幼儿园的儿童主要来自中国和德国,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西班牙、法国等国,母语主要有中文、德语、西班牙语等十几种,形成了独特的多母语背景、多文化交融的环境。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师生交流以及孩子之间的交流都会受到影响,英语作为世界各国较为通用的语言,特别受到各国家长的青睐,英语也是这个幼儿园工作人员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主要语言,因此本研究尝试利用这种独特的环境特点,将英语选用为组织日常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唯一语言,将英语语言教学与这所幼儿园的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巧妙融合,让儿童完全沉浸在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在完成生活学习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水平。
从《儿童在五大领域进步情况统计表统计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接受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以后,儿童在语言领域的发展最为突出,有80.54%的孩子语言有了很大进步。而语言能力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他人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相应地大幅度提高,在受试中有79.19%的儿童在社会领域的能力有很大进步,其进步程度比例仅次于在语言领域的进步程度。虽然在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的发展程度与语言和社会领域的进步相比相对较小,但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分别有68.46%,63.76%和63.09%的孩子在以上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均已超过半数。而且其余的孩子也都有进步。可见,在多语种环境下开展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儿童在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家长满意程度调查表》调查结果表明家长们对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我们共分发了155份调查问卷,收回153份,整理出149份有效问卷,其中有85份问卷表明家长对该教学模式十分满意,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7.05%,表示满意的有60份问卷,占总体的40.27%,表明一般的只有4人,仅占总体的4%,没有人表示不满意或十分不满意。
表1-儿童五在大领域进步情况统计表
3. 表2-家长满意程度调查表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国际间人口的流动不断加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国家之一,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交流,国家间的交融已经无疑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注定会继续交融。在这种大环境下,来我省和我市工作和居住的外国人也会增多,这部分人的子女受教育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我们急需有相应的教育机构来满足这类人员的需求,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另外,本国人也要走出去看世界、学技术、服务祖国,很多人开始注重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与机会接触多元文化,开阔思维和视野,但从小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并非易事,因此可以利用国内现有的外国人资源来营造多元文化环境,打造中外交融、和谐发展的局面。类似沈阳市东陵区欧瑞思幼稚园的教育机构营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以上人员的需求,但仍需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生活体验式语言教学模式在该园的试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目前已经制定了运行较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组建了一定的教科研师资队伍。但是由于时间、规模有限,本研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长期的跟踪调查等。
参考文献:
[1]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9-10.
[2] Nunan,D.Syllabus Design [M].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17-39.
[3] Richards,J.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1-2.
实践课程设计 篇12
一、完善和改革传统实验
《机械设计》是一门传统课程, 在历史上漫长的教学实践中, 前辈教师们已经开设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验, 这些实验都很重要, 部分实验是需要保留的, 但也需要根据现在的教学实践进行改进和完善, 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这些实验过去是采用单一的纸、笔记录数据, 再加以分析的方法, 而现在已经发展为声、光、电一体, 数据与图形结合的高效而形象的实验。在具体的《机械设计》课程的实验中, 要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改进和完善传统实验。在具体实践中保留了若干重要的传统实验。带传动弹性滑动与传动效率实验是机械设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验证性实验, 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张紧初拉力不变和主动轮转速不变的情况下, 在五种不同的负载作用下, 测得主从轮转速并计算弹性滑动率和效率, 绘制出效率和弹性滑动曲线, 验证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内容, 从而加深并进一步理解相关的概念。减速器拆装实验使学生具体形象地了解轴系结构, 通过拆装和简单测绘加深对滚动轴承, 轴上零件的定位方法的理解, 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他一些传统实验如机构运动简图测绘等重要认知实验也作了保留。
二、开设机械设计综合设计实验, 加强结构设计实验
为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从原理上对于机械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并通过机械零件设计将原理上的设计转化成实际的结构, 并且使其具有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效率。本校教师购置和开发了机械系统创新搭接及运动测试实训平台4台, 在此基础上再自主设计了搭建若干种新型机构的组合方案, 使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从原理到实际结构的设计体系。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就对学生提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有关要求, 题目也可提前布置。为开阔学生思路, 选题实现了多样化, 老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题目中要求学生作多种方案的对比, 能提出不同方案并进行分析对比,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构和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能力。可让学生在设计中学会运用设计手册及其他参考资料, 但也要防止学生生搬硬套或抄袭等情况发生。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 但也要注意团队精神的培养。具体措施有: (1) 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要将实践课上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 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案例分析、企业实践、仿真模拟对机械原理相关知识进行深化理解, 以便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 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践课程作业, 其余小组同学也参与到对其作业的讨论中, 最后由指导教师统一集中进行实践作业的课堂点评和升华; (3) 采取指定答疑时间和答疑教师的方式进行定时定点辅导, 采用网络答疑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专题辅导; (4) 课内实验课评价与考核依据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测试数据、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思考题等。考核方式是考查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以五级制计算, 并以10%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通过近两年的实践, 学生自主搭接各类万向连轴节, 带传动, 齿轮传动及各种机构, 理论联系实际,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编制多媒体参数化模拟实验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使教学实现形象化成为可能, 在教学实践中, 编写动画课件, 尤其是可参数化的课件, 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打开电脑学习, 许多过去难以讲解的内容, 在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后都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在近几个学期, 先后编制出了齿轮范成、铰链四杆机构、带传动、螺栓连接等多方面的参数化课件, 使教学两方面都得到了许多的便利。以铰链四杆机构为例, 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究竟是哪一种机构, 取决于四杆的长度比, 而双摇杆机构中两连架杆摇动的范围是在两死点之间, 编制了动画课件后, 学生只要输入不同杆长, 软件就自动判断出活动范围, 把机构的类型和活动情况真实地以动画表现出来。这就为教师课堂演示和学生的自主复习提供了便利和直观的方式。目前, 本校教师正继续开发一些能用于学生课外完成作业和自主学习的参数化动画课件。从以上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体会不难看出, 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更能加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锻炼, 同时引进新的教学手段, 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优良实践环节, 使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增长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首个环节, 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初次尝试。在教学上, 要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己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讲清楚课程设计的步骤和作法, 引导学生自行计算, 查资料,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 有些同学制图纯熟, 设计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 上手很快;而有的同学由于前期课程掌握不够优秀, 眼见别人快完成了, 自己却进度很慢, 从而产生烦躁和焦虑的不良情绪, 甚至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学机械的料, 干脆抄别人的。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 对有些同学要鼓励其做得更好, 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而对有的同学只要求掌握基本内容, 会模仿即可, 要因材施教。
摘要:本文分析总结了本校进行《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及其他实践环节改革的探索及初步的经验。分析了近年来贯彻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在课程中尝试开发学生创新性, 综合性开放实验所做的努力, 对改革的内容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机械设计》,实践环节,实验
参考文献
[1]胡恩明, 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山红红.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模式与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9) :30-32.
【实践课程设计】推荐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10-21
学校实践育人课程设计05-17
社会实践课程设计09-01
电算化实践课程设计10-21
软件工程与实践课程设计08-29
《展示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讲解09-26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06-07
计算机语言类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实践体会08-16
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4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大纲 ok07-06
课程综合实践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