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2024-05-30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问题(精选12篇)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篇1

学生评价从评价主体上分为他人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 从评价内容上分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评价、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价和小组合作能力的评价.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主要从评价内容及其评价方式等方面, 探讨合理有效的学生评价问题.

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

方式一: 固定模式的评价

许多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很简单、单调, 课堂上就是采取提问式, 课后就是采取测验式, 学生长期在这样环境下养成了被动式的学习习惯, 学习毫无兴趣可言. 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如果我们能够因地制宜的改变评价方式, 那么结果就截然不同, 比如, 对于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基础知识评价, 相比于传统的采取测验的评价方式, 如果我们课堂上能够采取知识竞答的方式进行评价, 课后能采取自我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方式进行评价, 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无疑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评价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

方式二: 为评价而评价

评价需要有主题更要有意义, 没有主题的评价或者没有意义的评价都是无效的评价, 比如, 对于方程式的掌握, 许多教师直接让学生默写方程式, 这种脱离了方程式存在背景的评价方式既缺乏科学精神也毫无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在解决具体题目时, 总想不到相关的反应方程式的原因, 如果我们的评价能结合具体的背景材料加以评价, 则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坚定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所以评价要有科学的设计, 空洞的评价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从以上两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方式的革新可以看出, 如果我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核心, 科学的设计评价方案, 那么我们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夯实学生的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价

1. 平台应该具有开放性

开放的评价平台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 只有在开放的创新思维评价平台中人人都勇于积极思考, 敢于畅所欲言, 最终才能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那么怎样建立开放平台呢?

首先要不断变换评价的主体. 不能总是教师评价学生, 适时的创造机会让学生间互评、师生间互评, 这样才能创造宽松的评价氛围和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批判、敢于发问的思维习惯, 还能让内向的及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得到发展的机会.

其次评价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 强调创新注定其评价结果就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 所以评价应该有更大的自由度. 例如在对高三实验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时, 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经典的题目: 某纯碱样品中只含有NaHCO3杂质, 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纯度, 请设计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如不给定试剂评价就大大增加了开放性, 学生的方案设计就能从沉淀法、气体体积法等不同角度设计, 再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丰富不同方案下可能考察的实验内容, 这样就最大程度培养了学生发散、对比等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平台要有包容性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里茨基认为, 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现有水平, 二是潜在水平, 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 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 同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 科学的评价平台应该充分发掘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的创新发展潜力, 不管这个学生的基础如何, 现有的能力水平如何, 都应该在这个平台上有收获, 有发展. 例如利用喷泉实验进行创新评价时, 我们针对现有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给一些喷泉实验原理的解释性提示, 还可以给一些选择性的方案等, 以帮助其思考与发展, 而对于现有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直接让其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这样这个评价平台就能让所有的参与者得到发展.

所以,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价既要考虑开放性又要兼顾包容性, 这样才能起到有效激发各层次能力段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堂合作能力评价

1. 任务完成能力

任务完成能力是指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组分工,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小组贡献大的即为任务完成能力强的表现, 评价方式主要为组内他人评价.

2. 交流沟通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与人交谈一次, 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 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因此沟通能力是人进步的必要条件. 沟通与交流能力是小组合作的基础, 而小组合作也是沟通与交流的发展平台, 在小组合作中要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就要以适当的评价来促进这种能力的培养, 具体评价内容上可以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模型构造能力等方面, 评价方式主要以为他人评价.

总的来说, 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积极寻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评价, 才能兼顾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双重要求, 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学习, 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精神, 才是真正高效有意义的评价.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篇2

及对策

摘要:高中英语学业成就评价存在着目标片面、内容狭窄、工具单

一、效果功利化等问题。可采取评价目标科学化、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工具多样化、评价结果实效化等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业成就评价 问题 对策??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评价领域特别是学业成就评价领域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以考代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唯一标准而夸大考试的作用、违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倡导的理念的现象。广大教师必须尽快打破旧有的思想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明晰现存的问题,找准对策,建构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发展要求的多元有效的成就评价方式方法。臂力论文网??

一、现存的主要问题

1.评价目标片面??

受传统课程设计的影响,教师在设计英语教学目标时往往过多关注知识目标,对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目标设计得比较单薄,对每个维度目标的内涵缺乏准确的、科学的界定和描述。没有对多维目标的本质的准确理解,就不可能构筑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语法教学,其教学目标便是掌握某项语法,评价目标相应定位为能做对与此语法相关的习题,但掌握一项语法往往需要立体、多样的教学任务,一维评价目标无法检测多种任务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评价内容狭窄??

英语课程标准从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话题五个方面界定语言知识。但多数教师对于语言知识的教学与测评仅限于语音、语法、词汇、功能知识,缺乏对灵活有效地运用话题知识的评价,导致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的学习是孤立的、外在的和客观的,不能融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智慧。教师们忽视对语言知识的界定和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及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研究的教学和评价,导致了学习内容的偏离和更多的机械的强化练习。因此,教学评价就容易是机械的、低效的和不科学的。??

3.评价工具单一??

只注重传统的纸笔测试,形式上追求与高考试卷一样的结构,内容上多关注对知识记忆层面上的考查。不能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评价工具,就不能把积极有效的评价贯穿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适时开发、使用和完善不同类型的评价工具,如各种调查表、访谈表、课堂观察表、学习档案等,就不能有效发挥评价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例如,一些高中英语教师自制的评价工具都是与高考形式完全一致的,这就意味着承担着不同功能的评价类型,都使用相同的评价工具。当这种单一的评价工具成为了万能工具时,它的作用就被扭曲和异化了,不仅不能发挥这种评价工具应有的功能,还将成为评价改革的绊脚石。??

4.评价效果功利化??

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业优劣的唯一标准,淡化对评价结果的质性分析。缺乏对成就评价应有的诊断、反馈功能的落实,就必然忽视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也必然不能实现成就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被简单地异化为选拔的工具,功利色彩严重,评价改革实施艰难。??

二、对策

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的五维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才可能落实,因此需要不同的评价手段、检测任务在情境中的落实,单一的评价类型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任务和多维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必然要求跟踪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能力形成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教学是盲目和无序的。面对目前高中英语成就评价中的问题,基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评价理念,英语学业成就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关注评价的过程,突出评价的有效性和多元性,研发科学实用的评价工具,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和改进的作用。??

可采取以下措施建构英语学业成就评价体系:??

1.评价目标科学化??

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课程目标,这个定位是科学的。但这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整合教学资源,落实多维度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1)基于话题背景,设计知识的学习线索。基于话题背景,知识之间很容易建立联结,教师可以采用brainstorming的形式调出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对线索的 捕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再把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以外研版第五册第二模块A job worth doing为例,利用brainstorming方式,指令学生收集描写职业的形容词并要求学生至少写出8个可描写职业的形容词,有了这样的教学和评价指令,学生就可以马上行动,求助同伴,查阅字典,真正的学习便发生了。2)利用信息链,搭建迁移知识的平台,编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积累,但部分之和不等于全部,语言知识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才能实现交际目的。不论是成绩考试还是能力考试都是抽样的、开放的,也可以说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可一步达成的,课堂教学中能落实的是为迁移的真正发生所做的准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资源特质,提炼依据主题核心的信息线索。例如,外研版第五册第二模块A job worth doing(工作的评判标准),建立围绕主题核心的信息链,所有围绕工作主题的材料都(或是部分)会围绕这些线索述写,学生在任何情境遇到这个话题,都有获取信息、识记信息的线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创设情境,提出指令;再提出要求即评价标准;此外,还需搭建互动平台,并在讨论、展示过程中落实评价目标。??

2.评价内容丰富化??

围绕语法、词汇等客观性知识设定的教学目标应是多维度的,这就需要多种类型的任务以落实多维度的目标,也就是需要丰富的评价内容。??

(1)关注过程,编制检测记忆、领会层面的试题??

记忆、理解层面的知识类型很重要,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在记忆和理解过程中为迁移做好准备再通过评价得以落实的教学内容。编制检测记忆、理解层面的试题首先要注意基于话题背景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外研版第五册第二模块的话题是职业,词汇学习涉及职业名称、描述职业的形容词等,语法是复习过去式、过去完成时和过去进行时(为学习分词做铺垫),功能是对过去事实的推断。可以分解任务,分层评价。可设计匹配试题检测学生对职业名称、描述职业的形容词的意义的掌握程度,可设计设置三空同一填空题,让学生在领会中实现记忆和检测。??

(2)立足多样,编制训练学生能力的评价内容??

教师在编制试卷时要设计微技能检测试题,如听力测试中的match和take notes,对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的定位能力和速记能力都有很好的训练和检测,在这样的检测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会有渐进的提升。教师在编制测试题时,还可通过评判标准的述写,引导学生感知自己的不足和能力训练的方向,如检测学生对语篇的概括能力,正确答案是From the experience,he knows the way to success。两个主要评分点是experience和success,还需兼顾考虑得体的句式。这样的评分要求就不仅仅是对老师评分的要求,也是学生通过检测提升自己能力的导向。

3.评价工具多样化??

自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便开始关注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容、活动、动态过程,关注多元的评价方法,但如果要使评价科学有效,教师们还要研制和完善评价工具。常用的评价工具应包括自制测验、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访谈记录、档案袋评价等。

(1)自制测验??

教师自行编制的测验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凭借自己的经验设计和编制的测验,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测验,多用于平时教学中的学业成就评价,目的在于检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具备开发多种测验类型的能力,测验形式应灵活,呈现方式应多样。例如,教师需整合某一模块的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以编制检测记忆、领会层面的试题。??

(2)调查问卷??

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的是第一手材料。它既可以是报告数据的研究,也可以是批评数据的研究,批评数据的研究即对已有研究的数据重新进行分析、诊断,得出新的结论,研究结果基于数据,而非基于文献。第二,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一般需要进行量化处理,以便找出规律性结论,但调查问卷的目的不是要找规律。第三,调查问卷是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所以需要很多人参加。调查问卷一般分为开放性问卷和封闭性问卷。??

(3)观察记录??

在英语教学中,观察记录的视角既可在认知领域,也可在非认知领域,还可在英语技能领域,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事件、教学活动、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进行观察,也可对学生日常的阅读、写作、听和说的经历进行观察。观察可针对一个学生或一组学生。观察某一个学生,可以推及到这个学生个人的具体困难,并与其他老师一起帮助他进步;也可观察一组学生;还可以了解全班的整体进度。??

(4)访谈记录??

访谈就是访问、谈话的意思。通过与被访谈者的口头交流,访问者把被访问者谈话中流露出的各种有用信息记录下来,作为评价被访问者某方面特质的依据。访谈一般是在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基础上设计的,它是和问卷法、观察法相辅相成的一种评价工具。访谈记录一般分记三项内容:1)访谈目的;2)访谈内容;3)访谈结果分析。??

(5)档案袋记录??

档案袋评价源于国外的教育背景,具有传统评价工具不可比拟的优点。档案袋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能从多方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过程,还能指导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使用学习档案信息可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进行评价,学习档案能展示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

4.评价结果实效化??

学习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学习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可分为安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评价的功能和用途对评价结果进行质性分析,以发挥不同评价类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例如,安置性评价结果的实效化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安置性评价一般关注如下问题:第一,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下一步学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五册第二模A Job Worth Doing为例,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是否已具备达到能够独立阅读这个模块的阅读材料的水平,这种评价可根据前一模块的后测来证明被测者是否已经做好了学习下一单元的准备。第二,对于下一步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力和技能的培养。在初中和高一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了许多关于职业和与职业有关的词汇及表达方式,但在英语课堂上正式接触有关职业这个话题的内容是从本课时开始,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并能够运用英语语言来陈述理由、发表见解或阐明立场,这些先前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都为本节课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但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相同的,教师需要使用一个或多个的掌握性前测来确定每个学生学习新的内容的能力。??

再如,诊断性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分词学习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但究竟怎么突破难点,需要通过诊断性评价诊断出学生的认知困惑。教师可以按类列出有分词结构的句子,让学生paraphrase这些句子,教师根据学生在paraphrase中暴露的问题,判断出学生对分词的困惑源于他们对不同形式的分词所表达的语言意义的误解,据此及时进行点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各种类型评价结果,能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程改革呼唤着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学业成就评价,但是,要实现真正科学地评价学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おげ慰嘉南祝邯?

[1][美]杰拉尔德.S.汉纳,佩姬.A.德特默.课程的情境适应性评价[M].王艳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崔允济.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Robert L.Linn&Norman E.Gronhnd.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8thEdition).??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评价 问题 对策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新课程》明确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而教学评价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性格特点逐渐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激发他们潜在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科学积极的评价方法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体制等方面。

1.教学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英语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英语测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学生英语的评价往往依靠的是考试,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教师并不知道在英语教育领域中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除此之外,在高中英语评价活动中,被评价的人和评价的关系也趋于单一。英语教师通过英语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这种形式的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老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教师很少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也忽略了和学生进行合作评价。

2.教学决策的失误

教学决策对高中教学中的各个步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决策会给教学带来积极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教学质量。高中英语老师平常的教学决策通常依赖于广泛的教学评价内容,而高中老师在平常的过程性决策中,由于不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反馈信息,教学中的决策失误时常可见。

二、使教学评价更加合理的三条对策

1.充分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评价中应该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正确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得到发展。而作为高中教师,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其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在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积极的参与者。

2.建立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高中是英语教学实施和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阶段。因此,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要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和自身的发展水平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实际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手段既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实施手段,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中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展开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有利的评价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价方式应该简单,易于开展,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方式,而对教学的日常程序造成干扰。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评价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教学评价是有益的活动,是有积极性的。但是,也要防止教学评价限于形式的花哨,或者因为评价活动不当而在学生的心里产生负担和厌倦情绪。

三、结论

尽管在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只要给予相应的对策,也可以改善其不足。我们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实效,合理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等。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原则的突出特点是注重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对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正确认识自己和促进学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同时,有效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篇4

一、面临的问题

1. 教师担心、家长忧虑

从“文革”以后算起, 高考已经实行三十多年了, “考什么, 就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传统的评价制度已经在老师们的生活中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和任何一个中学一线教师座谈, 他们都会有一肚子的苦水, 但一提到新的评价制度, 有许多教师又反过来反对, 为什么呢?怕自己不适应新的评价制度, 从一个合格的教师变成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当年浙江省在新课改中最尴尬的困境, 就是在社会各界都不太支持进行课改的时候, 许多一线教师也起来反对。而从家长方面来说, 许多家长明知传统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身心是一种摧残,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却不得不在现实中认可它, 为什么呢?因为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需要将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 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袋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会给评价标准的量化带来一定的困难, 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由于这些原因, 虽然长期以来传统的评价制度已在家长中造成了苦不堪言的身心折磨, 但是, 一提到评价改革, 许多家长也保持沉默了。“教师的担心、家长的忧虑”事实上就成了新课程评价改革中理论与实践间的一大矛盾。

筅云南大理学院杨新宇

2. 师资缺乏、教师负担过重

我国有70%的人口在农村,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部分, 而在西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紧缺的情况非常突出, 师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绝对数量不够。随着近几年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初中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各地普通高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高中教师的紧缺成了西部贫困地区的普遍现象, 特别是西部农村, 经济条件差, 教师待遇偏低, 很难引进符合条件的相关各学科的教师。引进后也很难留得住, 教师队伍稳定性极差。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了高中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二是合格的教师不够。在西部的许多中学普遍存在“教师年龄老化、学历低、知识结构陈旧, 师资水平低”的情况[1]。因此, 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难于接受新课程中的新理念, 加上教学方式、方法的陈旧, 跟不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工作毫无新意, 教育教学质量普遍偏低, 更谈不上从事一定的教育科研。笔者曾经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一所县级中学任教七年, 除2000年以外, 其余六年, 每年任四个班的物理课, 每周二十节左右的课, 2000年, 由于学校扩大招生, 任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共五个班的课, 每周二十六节课。因为物理教师中只有笔者和另一位老师是本科毕业生, 所以高中物理课就得由我们两人来分担, 分担完高中课程以后, 每人至少还得承担一个初中班级的物理课, 因为初中老师负担太重。2003年8月, 笔者离开这所中学去攻读硕士学位, 正好有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 因此, 就被学校接收了, 但是, 后面连续几年都没有要到合适的本科毕业生。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要求将“综合评价、过程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进行有机的统一整合, 这就需要大量合格的高中教师投入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因此, 西部教育中“师资缺乏、教师负担过重”的现实就成了新课程评价改革中理论与实践间的第二重矛盾。

3. 对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理解不透彻, 缺乏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许多教师由于缺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对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理解不透彻, 思想还处于理论上的混乱状态。由于缺乏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许多教师接触最多的信息媒体就是电视, 它也主要是用来看电视剧的。缺乏系统的培训, 加之许多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导致教师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科研意识淡薄, 科研水平很低, 许多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几乎为一片空白。由于缺乏理论上的疏导, 所以就导致许多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普遍偏低, 对新课程的理念不能透彻理解。

在西部中学的许多一线教师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如果考试制度不改革, 我们根本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没有对一线教师进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疏导。因此, 许多老师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 总是企图通过终点 (考试) 的改革来改变整个过程 (教学) 的改革;总是认为只有评价改革先行才能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这实际上是传统的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思想。而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中, 评价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二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脱离了实际, 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研究是要通过一线教师来实施的, 特别是没有结合西部地区的特殊教育状况和教育环境。因为西部有西部的许多特点, 譬如:“教师紧缺、教育资源匮乏、教学仪器不足、公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班教学普遍等等”。因此, 所做的许多课题没有贴近西部的实际, 许多课题缺乏现实指导意义, 流于形式, 为做课题而做课题。

二、解决的对策

1. 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寻找适合本地教学状况的评价方法, 同时加大向家长的宣传力度

一线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用传统的评价体系来开展评价工作, 传统评价体系的价值观已在一线教师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这种影响往往使新的评价体系中许多新理念流于形式, 使评价工作毫无效果, 甚至有时还会和新的评价理念背道而驰, 产生负面的影响。山西省曲沃县毫无经验的236名青年试岗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表现比老教师们更为出色, 实际上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的许多老教师在新课改中被自己的经验捆住了的事实, 因此, 加大一线教师的培训力度是个刻不容缓的事。当然, 加大培训的力度不能仅仅是增加培训的次数和增加培训对象的人数, 而且更应该注意到抓好培训的质量, 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们的思想观念能真正发生转变。通过培训使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升, 使他们切实地感觉到新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而再进一步鼓励他们以新的理念为支撑点, 积极寻找适合本地教学状况的评价方法, 这样一来,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就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由于西部地区文化教育相对不发达, 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普遍偏低, 对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太了解, 对国内外课程改革状况等问题更是知之不多, 加上许多人所从事的工作与教育工作的联系不是很密切, 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陌生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加大向家长的宣传力度, 增进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 获得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关心和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学生的背后, 总要涉及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家长, 因此, 对几倍于学生人数的家长们的宣传工作做得好与不好, 直接关系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成败。

2. 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制定优惠政策、稳定教师队伍

在西部地区许多贫困的县、乡、镇, 全部的财政收入还不够发放教师的工资, 因此, 就出现了资金被挪用的情况, 从而就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加上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工资待遇的差别, 造成了乡、镇级的教师往县城流动, 县城的教师往大中城市和省城流动, 西部城市的教师往东南沿海城市流动的现状。笔者在县城的中学任教期间, 经常有教师自动离职, 到省城的中学去任教。由于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 教师队伍不稳定, 教师的素质越来越低, 造成了教育质量偏低、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应试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状况。这无疑给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某领导曾经就云南的教育问题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谈到:“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高中教师严重缺欠, 教育质量低, 管理水平低, 规模效益差”的现状。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程度的复杂性, 很难用工作时间来衡量, 有多少负责任的教师, 多少个日日夜夜工作在八小时以外, 因此, 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物质生活待遇是毋庸置疑的。长期以来,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做得还比较好,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等各种原因, 教师的待遇一直很差。因此, 提高西部地区教师的收入水平, 缩小东西部教师收入差距, 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中东部地区大学生到西部工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且也只有通过提高西部教师的待遇才可以保护现有的师资, 防止优秀的西部教师进一步流失。还可以采取师范院校的高校教师和城镇优秀高中教师的支教、轮教、交流等办法, 或返聘部分身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高中退休教师以解眉燃之急。

因此, 增加教育投入, 对长期献身于西部教育事业的中小学教师在工资、福利、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稳定教师队伍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只有这样, 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会有着落。

3. 研究人员要多接触实际, 真正走到教师中去, 选好课题, 落实课题

高中新课程改革面向全国推广所采取的方式是, 2004年至2006年由省、市、区申报进入, 从2007年起, 由省、市、区申报进入, 调整为国家规划进入, 2010年全国各省、市、区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的方案。提前进入的省市区中有经济发达的广东, 有经济不发达的西部省区宁夏、陕西。高中课程改革中与评价有关的各个科研机构和项目小组, 在推广和介绍每一个阶段成果之前, 都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和严密的论证, 但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来自部分省、市、区, 它们都仍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除非你对一个情况或问题掌握了一大堆材料, 否则你就未必能找到最好的新的解决方式。”[3]从2010年秋季开始, 全国所有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级都已进入了新课程的实施, 因此, 研究人员要扩大调研的范围, 走到教学一线, 结合实际情况, 争取为教师们解决实际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和调研中都发现, 许多老师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些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很一般的孩子, 有时候对老师的感情还特别好, 而许多成绩好的学生, 毕业以后对老师的感情却很冷淡。”可以看出, 许多老师的心目中并不是只有“惟分数是问、惟考试为上”的评价指标, 他们对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由衷地认同的。如今新的评价理念为这些老师心中的评价尺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面对现实中的教学状况与新的评价体系中的一些矛盾, 却又不知如何处理。这些都要求研究人员和老师们走到一起, 共同研讨、妥善解决。只有研究人员真正走到教师中, 真正地为教师们排忧解难,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才能取得真正的好效果。

同时, 笔者认为, 对新课程中评价改革理论的研究, 在具体实施之前已经有了许多, 而且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还给出了评价建议。因此, 新课程改革中对评价的研究应以应用研究为主, 在选择课题时应突出其应用价值, 课题应能解决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 课题的研究对象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研究的成果要对某一类实际问题或某一地区存在的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如:大班教学情况下如何开展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如何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部某一省区的教育现实状况下的发展性评价等。而不能以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的案例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 因为这种“表演课”在实践中永远都充当着检查和评估时“花架子”的角色, 无法进行推广和应用, 也不具有研究的价值。课题选好以后, 要将课题落到实处,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方式来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完成以后, 选择合适的对象将科研成果及时地进行推广, 因为目前正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及评价改革最缺乏经验的时候, 而且也可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扩展研究。只有这样, 选好课题并将课题落到实处, 高中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西部十二省区是一片广袤的土地, 其土地面积占全国土面积的50%以上, 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多。从西部大开发以来, 国家已经投入巨资来发展教育, 仅《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艰计划》一项, 中央政府就计划投入300多亿元的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 但由于种种原因, 西部的很多地方还很落后和贫穷。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西部地区的教育又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其中既有资金短缺的问题, 亦有观念、意识和体制等的问题。这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 就拿云南省来说, 全省从2009年秋季开始, 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 随后省教育厅领导即表示, 为解决教师缺乏、设备缺乏等问题, 省教育厅决定在3年内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高中新课改专项经费, 助推云南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评价改革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关键的一部分, 评价改革又是个“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的过程。笔者指出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在西部面临的困难, 一方面是要理论研究者注意到现实中的状况, 对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引起重视, 为实践者澄清困惑。另一方面是要实践者加强学习、提升理念、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与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方法, 而不应该持等待、观望的态度, 更不能简单应付、敷衍了事, 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赵丹.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教学点师资状况调查.中国教师报, 2009-09-02.

[2]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如何高中数学教学评价 篇5

从多角度来评价是否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有哪些特征?或者说一堂课符合哪些标准才能算是好课?许多教师、专家的意见都很值得我们思考.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语文特级教师袁浩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四个字:新、实、活、乐.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好课”的十条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生为本,流程科学,注重内化,体现沟通,启迪创造,媒体得当,讲究实效,多元评价.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有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十个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崔允教授把“好课”的标准归纳为“十二字”: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杨佐胡老师认为:主要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二是学生的交流状态,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评价一堂好课应该是“取得了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首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创设数学发现活动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作为教学开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式,而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新的问题。其目标指向常常是:可作什么?该作什么?其次,观察情境,形成问题猜想。让学生针对教师或本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操作等。通过类比、实验、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的问题,或者引入探索猜想。

再次,调动发散思维,研究问题。如今的初中数学题目大都是比较灵活的,有着多种解题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发散思维能力,深入研究问题,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发散性地解决问题。最后,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解决其它问题的开始。学生从问题中得出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平时积累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以单一思维方式解决多个不同问题。

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练习、习题、解答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超文本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完全按照课件既定程序进行,只需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过程,这样使得整个教学囿于固定的一个框框中,缺乏活力和灵活性,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难点。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例如,我们利用计算机可以完成平移交换、旋转变换、对称变换,实现在运动变化中研究数学规律。

其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资料解决数学问题。新课程又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地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有选择地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收集资料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组织竞赛,强化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开展一些竞赛性的练习,就能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斗志,调动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常搞速算比赛,争当教学小博士、巧算家、智力竞赛和师生竞赛等。例如:教7+8=?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引导学生回顾怎样想的?学生讲述,教师板书:并命名:丁一法:因为8+8=16,7比8少1,所以7+8=15。张鹏法:7可以分成2和5,2+8=10,10+5=15……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哪组得“智慧星”最多。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评出这节课的“小博士”,还评出优胜组。

教学中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一节课上完后进行课堂小结,本是很枯燥的,可是教师把小结弄成“擂台赛”一点也不枯燥,而且收到很好的效果。由一个学生当“擂主”,其他学生根据当堂学习的内容向“擂主”频频质疑,若“擂主”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则由提问的学生自述答案,然后上讲台成为“新擂主”。这样的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新旧知识。

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为主人翁的沉浮牵肠挂肚,更有甚者是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我在上师范时教我代数的一位周老师就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数学课总是和故事穿插在一起的,因此上他的课总也感觉不累,而到最后考核的成绩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或许是浓榜样吧,我在工作中也就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时,先设计了一个有四个生产车间的工厂,厂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四个车间进行比赛,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急得厂长几天都睡不好觉的故事。这时就有学生开始为厂长支招了:把每个车间的产量用一张表列在一起,每个车间不都能知道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互相一比不就知道谁先进,谁落后了……有的学生也就七嘴八舌地为厂长想开了,有的学生也开始翻书找答案,有的开始讨论该想什么办法……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后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4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分别用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去拼摆平行四边形.在教13-6=?时,先让学生用学具在课桌上摆一下、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这样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上全身心地摆、算、说,出现了摆法不同、说法不同,但得数相同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操作探索,明白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法,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互动评价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可以总结自己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更好的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有规律、有效率的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更好促使教师多进行教学反思,多沟通交流,促进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在进行阅读教学评价时应尽做到以下几点:

一、及时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反馈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成绩提升可能不会是一个很快速的过程,它是由一点一点的知识积累而达到的效果。因而教师必须要对每个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即知识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在教授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那么,如何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呢,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定期上交读书心得。同时在课上可以随机提问学生,看有多少学生能够对课上和课后学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说出相关联的实际的例子,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

二、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习者。这是非常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以后形成了感情融洽、气氛合适的学习环境,更适合进行教学实践。教师的职责不能仅仅只是传授书本上的常识,也不能单纯地依靠成绩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测试中取得更好的分数。因此放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简化成为了单纯地记和背。教师也喜好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这样让有的学生更加出现厌倦某一门课,某一个学生甚至厌恶学校的情绪。因而教师应该转变这种观念,更应该多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全方位、多元化地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愿意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自主积极学习才能学到更多自己想学的知识。学生们迟早会成长进入社会,活到老学到老,教会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这样一种能力的获得远远比仅仅只教授他们课本上的知识要更重要。也许对正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讲,可以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才是他们的真正愿望。初中生中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因而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多考虑学生的看法和意见,给他们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

三、增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互动交流

语文本来就是一门可以用来与人互动交流的学科,阅读这一块的学习更是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懂一本书甚至是一个人。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时不能让学生纯粹地依靠大量做题来提升成绩,应多安排一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大家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思想在碰撞中更能提升起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种互动交流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人数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多少来定,分为三人组,四人组,五人组都可以。为了方便讨论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可以事先将学生的座位搭配调整好,把思维开阔、创造性思维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散开,保证每一个讨论小组都能有一个核心。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进行巡视,并适时地参与讨论,适当起到启发、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有就是可以进行集体讨论: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对在小组讨论中还不能解决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样以来,教师和学生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修改和完善,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方式对问题形成一个有效的记忆,帮助以后思维的形成和成绩的有效提高。

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评价

教学活动不应该是一个单线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双向循环的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还有阅读的文章这三者是互相影响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通过阅读的文本将所得知识和方法发送给学生,但是教师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来自阅读文本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这个循环的模式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一方面他们要接受阅读文本的信息也要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信息,同时另一方面,学生要将自己学会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反馈给教师。这种互动的阅读教学方式能使教师、学生和阅读文本三者达到统一,从而实现课堂阅读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成绩的目的。

教师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表现要进行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表扬或是批评,要适时的指出优点和缺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和道路。在评价时要注意时机,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中,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灵光一闪,灵感乍现的情况,对于这种突然迸发的思想的火花,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这种方式也更容易激发其他的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互动评价,互动的模式下学生更容易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相互交流的愿望。而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也可以通过相互的评价更加明白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局面。

五、教师要定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不能定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可能会对后续的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教师还是应该定时结合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加之在学生考试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做好改进课堂教育的措施。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将这些方法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的成绩能够达到稳步提升的效果,这才是新课标中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所在。

想要达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建构的互动阅读课堂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也充分强调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以评促教”,结合互动教学的互动特点展开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全方位的。这种互动的形式课堂评价方式,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对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丁红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篇7

一、社会群体的认同度不高

由于高校的选拔机制还是以高考成绩为衡量标准, 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自身的惰性和随波逐流也对探究课不感兴趣, 而学校也更侧重于追求本科升学率。因此很多人认为政治活动探究课的开展及评价只是作秀, 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家长听之任之, 学生滥竽充数, 教师也只是敷衍了事, 没有群体特别关注这项方案。导致政治活动探究课评价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以高考为定向, 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考查。

二、教师的思想观念有待更新

思想政治探究活动课评价机制的实施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冲击教师已有的思想观念。有的教师不知从何下手, 摸着石头过河, 操作难度也就加大, 有的教师刚开始有很高的热情, 但只有三分钟热度, 因为经过短期的尝试后, 发现困难丛丛, 又回到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上, 浑然忘记了素质教育考查的重点已转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也没有意识到这二者并不矛盾, 且有相互促进作用。

三、学生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 由于高中的学习压力较大, 而思想政治活动课要耗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学生生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生怕影响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 甚至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得不偿失。其次, 当今手机泛滥成灾, 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是低头一族, 忙于网络游戏、购物等, 对搜集活动探究的材料兴趣不大。最后,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奖励机制比较匮乏, 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的积极性和动力。

四、偏差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标准从主体上看侧重以教师为主, 基本上是按成人的意志, 关注不到学生的情感、体验等。从内容上看, 教师对学生评价更侧重于考试成绩,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一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衡量教学成果, 而轻视了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及表现。从评价的过程上看, 往往只重视探究的结果, 而忽视过程。从评价的范围上看, 只注重部分学生, 特别是表现较突出的学生, 而忽视整体。

五、忽视评价的落实及反馈

由于高考模式改革滞缓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 教师更多的时间花在探究活动的过程及形式的研究, 对评价的内容缺乏更多的思考。有的教师因为课程需要有设置评价环节, 但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或放置课后就不了了之, 学生对此漠然处之。这样教师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环节, 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不能实现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起导向和调试作用。

因此, 思想政治活动探究课要行之有效的开展下去, 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和终身发展。怎样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探究活动评价机制?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完全确立, 评价机制大多体现为教师占垄断地位。要打破这种格局, 可以形成教师、学生和社会群体多种主体评价相结合原则。如学生评价可以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方式, 可先让学生自评后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评。不仅要评定等第成绩还要让学生说明理由, 这样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 自我检查, 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评价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时间、地点开展探究活动的表现及成果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要注意克服只关注学生卷面成绩的定向思维。社会群体的评价则是指学生有进行社会调查等户外探究活动时, 可以让相关人员对该生的态度、方法等进行评价。总之, 应该是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 各占一定的比例, 避免教师评价一刀切, 教师要在前面几方评价的基础上, 认真地给小组成员写出评价结果或成绩等第。同时, 也能让多方面力量意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活动课及其评价的重要性。

例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这么做。若是讲授新课的, 主要是学生小组讨论与合作形式, 如在上到经济生活《收入分配的公平》时, 抛出给学生讨论的问题, 让学生最后陈述结论。在课堂上基本可以完成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再评价。若是需要在课外拓展延伸的, 如文化生活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课时, 让学生找本地的特色文化, 学生就需要在课余时间去调查, 有走访群众或网上查阅资料, 制作音频文件或搜集图片等, 这时的评价就要考虑较多方面的既要有课堂的学生评价, 也要有活动探究时的社会群体的评价。

二、多视角、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从学生选题, 到探究过程到展示结果进行全方位评价。首先, 在选题上, 对问题的可探究性意义进行指导和评价。其次, 是过程的评价。要给学生展示过程的机会。可采取自我陈述式和自我展示法。自我陈述式是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陈述探究活动中学到了什么。自我展示法是展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文献检索材料、图片、音频、或调查报告等。在展示过程中, 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动态表现, 并且要给完成情况较好学生予激励。同时,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认真程度、任务的分配情况及难度系数、方法的科学性、组员之间的配合情况等。

最后, 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 如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 音频图像的制作水平, 各种途径搜集到材料的有效性以及小论文、探究感受等。这个评价可以是以等级的形式, 或是一些激励的描述性语言, 并且要把探究活动的成绩记录在学期成绩里, 并要注意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例如, 在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一课中, 讲授人大代表的职责这一知识点, 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自己家乡建设中有存在什么问题,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 你应该怎么做?这时需要学生课后去走访、调查, 拍照等, 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活动探究中, 就要考虑到多视角、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包括对学生的选题, 合作的成效、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以及音频文件制作效果、调查报告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学生较为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 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价值, 并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三、人文评价与科学评价相结合

思想政治活动探究课既要用科学客观的定量评价, 也要人文定性的评价, 二者相结合, 取长补短。科学评价是定量的评价, 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探究的情况, 也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而人文评价注重定性评价, 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他涉及到非认知领域, 包括人的情感、品格、价值观等。他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内心体验, 又可以体现尊重学生,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这个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科学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分数和数据上, 还必须对他做出分析、处理和判断, 并反馈于教学。其次, 灵活机动的使用科学评价与人文评价相结合原则, 要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

四、主体性、及时性和适切性相结合原则

1.主体性原则:高中生已具备独立且科学的评价意识, 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指挥者, 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在活动探究中辛勤劳动的价值, 在民主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尊重、肯定和教育。2.及时性原则:评价的开展要及时有效, 并要持之以恒, 要长期的积累, 不能时断时续, 拖拖拉拉, 并且在学业成绩中要体现探究评价的成绩。3.适切性原则:最适合的评价方法就是最佳的方法。评价方法要有创造性, 不能有固定的模式, 这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不是对以往评价方法的否定, 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 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法。要贴近哪些实际呢?一要充分体现各种思想政治探究课类型的特点, 二要贴近每个学生的探究表现实际。三要结合学校和社会发展现状寻找最适合的方法。

总之,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探究活动课,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能力, 也是教育改革的目的, 而有效地评价机制是探究活动课的重要保障。但是要践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探究课的评价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探索和挑战。作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形式下, 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活动课的实施势在必行, 那么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上好高中思想政治活动探究课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各个评价机制参差不齐, 社会各群体对此的看法也褒贬不一, 建立科学有效地评价机制就提到议日日程上。本文在已有的评价机制基础上, 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活动探究,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1]政治课教学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高中政治教学评价初探 篇8

一、高中政治教学评价的原则

1. 教学统一性原则

可以说, 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人才”, 已经无法适应21世纪的发展需求, 我们真正要培养的是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复合人才。高中政治课程衔接到九年义务教育上, 就是要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探究能力和政治知识的运用能力。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不管我们的政治教学评价以何种方式和形态出现, 都要与政治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相一致。而协调教学的原则, 更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灌输学习模式, 只有自觉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2. 多元化评价原则

虽然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评价一直都是以考试的方式来实现的, 但不可否认考试这个方式过于注重选拔和筛漏, 因此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而重分数、轻能力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 是很难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具体来说,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就评价主体来说, 一直都是教师在唱主角,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反而被忽略了。其实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还有家长和社会的评价,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更加有效和更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从评价内容来看, 应当变过去的综合测评为分项考核。对于不同的教学单元, 可以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和目标。比如理论知识部分, 可以注重学生的审美评价;时政知识部分, 可以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哲学知识部分, 则可以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分项考核的好处在于可以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在某一个部分脱颖而出, 增强他们对政治学习的信心, 真正达到长期学习的目标。

3. 激励促进性原则

一直以来, 我们都把考试当成一个筛子, 用来甄选查漏, 实际上考试的真正目的不应该是这样的, 而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学习。通过教学评价, 首先应当给学生激励的念想, 提高其政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政治教学中, 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设定一个不高的学习目标, 一旦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则要在进行鼓励的同时提出下一个目标。这样就能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客观有效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 以客观实际为本, 这是新课程下政治教学评价的基础。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够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只是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学生, 那是不可能取得教学成功的。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经历和体验都不一样, 由此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度也不尽相同。客观有效的教学评价, 要求教师不能死板地按照个人意志和所谓的教材标准去施加给学生。只要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都要给予尊重和支持, 鼓励他们养成自我思考的良好习惯。当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有了提高, 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得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之后, 会更加努力释放出内心的学习热情, 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

二、高中政治教学评价的方式

1.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如果想要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加强教学评价的效果反馈, 创设出和谐宽松、民主高效的教学氛围无疑是一条必经之路。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应当始终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在保证师生平等关系的基础上, 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三是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与情感的交流, 实现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2. 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高中政治学科不仅仅是课堂短短40分钟的师生互动传递,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这样的实践活动应当走出课堂, 走出校园, 真正到社会上去体验与实践, 然后进行综合性评价。

3. 施行发展性的开放式评价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组织与评价 篇9

第一, 课堂作文与课外练笔相辅相成。在高一高二写作教学阶段每一次练笔都要严格遵循以“写作目标”为中心, 训练学生审题的准确性, 文体的规范性, 表达的流畅性。

但是学生作文思想上的深刻、内容上的充实、章法上的熟稔绝不是靠几次课堂作文练习就能训练得出来的。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新教师在安排写作教学时辅以课堂作文之外的另一类作文形式:课外练笔。这类作文让学生真正把作文和生活结合在了一起。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通过自由的文字流畅地表达, 更利于他们才气的展示和灵气的升华。作文基础稍差的学生则可以借助摘抄的方式摘录优秀作文, 在揣摩仿写中提升作文水平的同时又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面。这样保证不同层次学生作文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提高, 在练笔中实现作文水平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的局面。

第二, 强化学生敏感体验机能训练。所谓敏感体验机能训练, 是指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体验文学作品或身边发生事件中所蕴含的情感, 以此训练学生的感受能力, 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思考生命的价值, 认识生命的意义, 让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富有生气与活力。

高中阶段学业任务繁重, 学生们很容易“两耳不闻窗外事”, 久而久之, 自然就疏于观察周围世界, 更无需提为我所用, 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常常发现同题作文无数人采用同一素材, 甚至有明显斧凿的痕迹, 作文缺乏生活感及真实性。

所谓作文真实性, 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是写实性真实或当下性真实, 一种是虚构性真实或经验性真实。”在写作教学中, 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寻找素材自然是首选, 但高中语文新教师切不可拘泥于将写作真实理解为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 毕竟现在许多学生成天都在围绕书本转, 而在他们的亲历过的范围内找不出与此次作文相关的内容后, 敏感体验机能训练的效果在此时就会得到凸显, 学生会想方设法追寻间接经验, 在记忆库中筛选出与此次作文相关的素材, 凭借它将虚构人物的感情细腻地刻画出来, 将虚构的事情清晰、有逻辑地梳理出来, 从而达到虚构性真实。在此过程中, 老师需关注的是学生写作思维的走向以及文章所呈现的艺术性与审美性。

敏感体验机能训练打开了学生的耳朵、眼睛, 将信息储存到学生的头脑中,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功能强大的写作素材宝库。

第三, 教师“在场”, 下水作文。要想达到写作教学高效, 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要下水作文。这比四处搜寻支离破碎的写作技巧, 教给学生成套的理论更为行之有效。在对同一题目的把握中, 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思维出发点、思路形成的过程以及行文中的所思所想所感与学生进行交流, 这样易于同学生的学习经验形成契合, 更易于新教师深入理解作文的题旨指向, 点中学生此次写作的要害。

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积极融入生活, 在生活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产生表达与交流的内在需求, 并鼓励学生做到有感而发。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时, 教师要强调思辨及言之有理、有据, 鼓励学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 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实际上, 高中语文新教师要做的就是唤醒自己的写作经验, 通过下水作文让学生明白写作强调的是展现独特的自我, 展现自我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表达的情感、所经历的事情、所写的景物只是个别的”, 要不断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从而达到融入社会、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实施客观积极的教学评价及反馈

高中语文新教师必须明确好作文就是能依据题旨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文字表达真挚的情感, 用一颗真善美的心来观照自己的生活乃至社会人生, 表达独特思考, 展示自身才气与灵气的文章。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式有多种, 高中语文新教师在教学中可重点训练两种:生自评自改后师重阅以及生当堂讨论之后评改。

生自评自改后师重阅不仅能使教师迅速观照学生的写作水平及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同时也能使学生立体地思考自己文章的长短, 使写作思维得到全方位训练, 这正应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结合所学语文知识, 多写多改, 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生当堂讨论之后评改促使写作教学课呈现开放的姿态, 教学过程成为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提升的动态过程。在任由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尊重他人、善于倾听, 从容自信、有理有节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客观地将口头表达与交流及书面表达与交流教学融为了一体, 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训练。生命与生命的倾听、欣赏、碰撞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灵世界的丰富和充盈, 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自由开放的课堂更利于学生调动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 “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学遵循了学生学习的天性, 张扬着学生的个性。学生在不断的对话中, 有效创生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生成了精彩, 生命也不断获得提升”。这样, 为学生提供了能更为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 很容易就实现了到生命的自由展开。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篇10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的主要原则

1.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评价原则指要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观念, 即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 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该原则的另一层含义是, 要善于发现教师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中的个性特色与成功之处, 中肯地提出合理化的批评建议, 或指出教师未来的发展目标。

2. 主体间性原则。

“主体间性”是对话教学活动区别于传统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既要对阅读教学对话活动各类主体的不同参与状况进行分别考察, 又要对课堂各类主体共存共生的“对话场”的品质进行宏观考察, 对主体之间交流沟通的质量与效果进行整体评定。该原则的第二层含义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互动化,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以及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

3. 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

语文是整体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新课标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 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

该原则要求我们坚持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既要看学生在作业练习及阅读能力测试中的分数表现, 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在课堂活动中的即时表现, 重视他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关注他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 发现他的进步或进步的幅度, 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给他以积极的肯定和评价。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的具体内容

1. 评价维度。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包含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2. 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对“施教主体”的观察和评价将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用和教学语言等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在组织教学对话之先, 教师必须通过阅读对话对教学文本有深入的研究, 形成自己的理解甚或独特的感受, 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流程设计, 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 又要切合教学文本的具体特点。

二是“内容安排”———要能合理、有效地整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梯度安排要科学;话题或问题讨论往往是课堂对话活动的主要内容, 要从文本的整体着眼设计问题, 避免肢解割零课文, 还要注重答案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是“方式选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对话策略,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诵读、感悟、品味、揣摩, 倾听、言说等对话方式, 促进教学对话的深入开展。

四是“教学语言”———这是突显语文学科特点、体现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一个评价项目。

对“学习主体”的观察和评价将涉及文本解读、参与合作、语文能力、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

一是“文本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对话的根本, 考察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表现, 首先应该看其能否整体感知教学文本的内容, 能否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创作主旨, 能否准确把握作品的主要特色。

二是“参与合作”———这是着眼于学习过程的评价项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虽然起主导作用,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是为了学而存在的, 是为学服务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只有通过参与教学对话才能表现出来。

三是“语文能力”———这是着眼于语文学习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的评价项目。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通过教学活动, 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扩充或提升。

四是“情感态度”———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语文教育三维目标的重要内涵之一。

对“对话品质”的观察和评价将涉及对话氛围和对话效果两个方面:

一是“对话氛围”———课堂对话能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达到主体之间思维共振, 情感共鸣。

二是“对话效果”———要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并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扎实的教学对话的效果表现为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有所提升。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的具体方法

我们将上面设定的三个维度、10个评价项目及相关评价要点作为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进行观察和评价的主要工具。为突出发展性原则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质性评价为主的原则, 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百分制得分的形式来表现评价结果, 而是选择了课堂教学满意程度评定的形式。

作为课堂评价的补充, 我们在满意程度评定之后以“课堂观察记录”的形式将这些因素具体列举出来, 观察者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对各个项目作出相应的记载或评价。

在这些项目的最后, 我们设置了“个性特色”一栏, 让观察者记录教师或者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特色表现, 或简要描述课堂对话活动中的精彩亮点, 当然也可以指出符合教师或学生个性特色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此激发师生的创造力, 激励师生对语文阅读教学对话产生更高层次的追求。

高中教学质量线型评价办法研究 篇11

摘 要

线型评价基本模型主要是由参数、法则、控制策略三个要素完成的。这种评价办法能够很好地激发教师教学竞争活力,而且在引入双上线概念后,合理调整法则即可保证教师竞争的有序性,更好地为学生升学服务。

关键词

线型评价 参数 法则 控制策略

为了达到激励教师教学竞争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高中教科研机构一般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分析和描述,我们把这些规则称为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线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以下简称线型评价)是在预测教学最终效果的基础上设定参数,依据参数划出高低不同的参数线,以各参数线的线上学生数为基础,配以相应的计算法则分析、描述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以学生能达到某条参数线来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线型评价既有助于同班分层教学[1],又能促进抓优冒尖。本文论述的重点是线型评价如何建立评价模型,激励教师竞争并且保证竞争有序性。

一、线型评价建模要素

1.参数

参数是线型评价划线的依据,确定参数后,不同班级、学科达到同一参数线的学生将被量化,量化后的结果将作为评价的基础数据被记录下来,评价中的分析和描述都是建立在这样一组数据的基础之上。设定参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精度

参数的精度决定了评价办法指导教学工作的功效,设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生源的实际状况、最近几年学校高考升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高考招生人数的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参数的精度并非要求绝对准确,略大是可以的,这也符合制定评价办法的基本精神,便于发挥评价方案的激励作用。也正因如此,几乎所有的高中教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在设定参数时,都会选择一个大于自己预测效果的数值。但是,参数的设定也不能盲目地追求大。因为参数越大,线上学生数就越多。当线上学生数远远高于学校生源状况和最近几年高考升学情况时,教师对线型评价的信任度和执行力将会下降,影响评价办法指导教学的实际作用,学生也会过高估计自己当下的基础和能力,影响其自我评价。

(2)梯度

梯度是指参数的设定要在三年的时间里不断接近精确的预测目标,它与精度密不可分,反映了参数精确化的过程。目前,高中三年分成12个学段[2]。在1-4学段,设计一组比较大的参数,让各条线上的学生数多一些,对指导教师关注更多学生,以及对调动更多学生努力学习、追求比较高的升学目标都是有益的。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学生将逐渐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会对科学方向和社会方向的学科产生不同程度的兴趣,对未来的课程计划也会有不同的需求。于是,进入到5-8学段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参数值分割到科学和社会两个方向中去,并适当调整,让学生在新参数下进行自我评价,合理选择求学走向。到9-12学段,应该以一个比较接近于预测效果的参数来指导学生和教师,参数线上下的边缘学生将成为教师们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决定了高考最后阶段升学数量的增幅。

梯度的另一层含义是设定大小不同的多个参数,依据这些参数划出高低不同的多条参数线,这是同班分层教学的需要,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参数线,对不同线上的学生分层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课外指导甚至考核[3]。学生亦可以根据这些参数线评价学习的进退、设定短期学习目标和相应学习计划,循序渐进。

(3)维度

维度又与梯度密切相关,它涉及到设定参数的数量问题。数量取决于评价的需要,但说到底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可是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和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学习需要,所以就要设定多维的参数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计划调整服务。这也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设计参数时不但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升学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甚至要考虑学生在艺术、技术、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理论上讲,设定参数时维度越多,越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越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学校的教科研部门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有重点地突出一部分参数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权重。

2.法则

法则是学校教科研部门宏观调控教学过程、激励教师教学竞争的关键,是线型评价的核心部分,决定着不同参数在评价过程中的权重高低,直接影响教师们的关注程度。法则运行的物质载体是根据参数线量化、记录下来的基础数据,最简单的法则是把每一个参数线的线上学生数加起来,即求和。需要增加权重的参数可以先增幅再求和。权重的增幅是要慎重考虑的,轻一分没有办法突出重点,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个别参数权重太大也会影响其他参数发挥作用。有梯度的参数本身就带有增幅效果,例如:在数字1-10中设定参数A为5和参数B为7,即A线线上数字为数字1-5,B线线上数字为数字1-7,那么最简单的法则就是A加B,即5加7,最终的结果是12。法则中数字1到数字5实际上被计算了两次,数字6和数字7被计算了一次,这就相当于参数A的权重是增幅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会意识到参数A的增幅价值,关注程度会随着参数A权重的增幅而增加,于是数字1-5将作为最重要的,或者是最基本的教学对象受到关注。法则被确定之后,根据参数量化出来的基础数据依据法则进行运算,得出最终的量化结果。

3.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是线型评价的保障,分正向控制策略和逆向控制策略两部分,本质意义是根据法则的运算结果——绩效进行奖和惩。其中,正向控制策略划定奖励的优胜线,发挥鼓励作用;逆向控制策略划定教学效果的底线,发挥鞭策作用。控制策略能够发挥多大的鼓励和鞭策作用,主要取决于学校决策机构能够给予多大程度的支持。一般情况下,当控制策略和学校的行政、财政制度挂钩时,控制策略在教学中发挥的效果会比较理想。有了理想的控制策略,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远离教学效果底线冲击优胜线,就要在工作中增加自己学科或者班级的各条参数线线上学生数,特别是法则中权重比较高的部分。由于参数是固定的,即线上学生总数是固定的,所以教师之间将形成此消彼长的竞争局面。整个线型评价的激励竞争作用被激活了。

二、有序竞争方略

线型评价的基本模型建立后,在任何一个班教育组中,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会意识到一个相同的重要工作,即争取不断增加自己任教学科各参数线的线上学生数,这就可能引发任课教师间的盲目竞争,导致挤占学生的自主时间,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确保竞争的有序性,让所有学科在同一条线上的学生形成更大的交集,这就是设计评价办法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1.参数的灵活运用——双上线评价

双上线评价用同一组参数线分析学生总成绩和各学科单科成绩,每条参数线都将记录下总成绩上线人数和各单科成绩上线人数两种数据,同时出现在两种基础数据中的学生是双上线学生,双上线学生的数量即双上线学生数。假设任课教师想要争取更多的双上线学生数,就要培养更多的双上线学生,那么就有必要鼓励本学科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高总成绩,或者有必要考虑总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本学科单科成绩上的发展,教师间教学目标的交集逐渐扩大,当教师们将多数精力投入到这个交集中时,合力就在竞争中形成了。

2.法则的灵活运用——权重的增幅

把假设变成现实,就需要再一次发挥线型评价的激励作用。权重的增幅是激励任课教师高度重视双上线学生数的关键。只要调整法则,增幅双上线的权重,任课教师就会在单科成绩上线学生数和双上线学生数的选择中,倾向于后者。班教育组的管理人员适时搭建任课教师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协调合作,线型评价下的有序竞争局面就能得以实现。

现行高考体制下,线型评价能够长效激活教师教学活力,高效服务于学生高考。随着高考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深化,线型评价将迎来新的问题和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中国知网.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JYLL200001014.htm.

[2] 人教网.分层教学探讨.http://www.pep.com.cn/xgjy/jyyj/llqy/jxts/

201212/t20121205_1145929.htm.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透析 篇12

一、高中语文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我国课改前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 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 1) 评价目标的片面性。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 教师在备课时, 未抓住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关键。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 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 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更有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 也许包含着创新意识, 可是教师只抓住认知目标不放, 忽略其他目标, 怕影响教学进度, 完不成认知目标。

( 2) 评价追求完美性。传统评课标准, 往往强调教学程序的井井有条, 环环相扣。公开课、观摩课, 教师不敢自然生成, 生怕 “漏洞百出”, 教师希望学生按课前设计学, 然后答问, 整个教学过程 “丝丝入扣”, 结果往往表演课, 演员主角是教师, 学生则是配角, 是观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 教学过程好似一杯白开水, 观后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收益甚微。因此,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 3) 忽视学生主体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十分完备的评价指标, 每一项指标都有明确的要求。结果我们会发现, 许多观摩课的设计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定的。然而, 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服务的, 理应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来设计, 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传统的评价标准的弊端和局限性, 不得不让我们思考: 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 4) 评价内容的狭窄性。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大误区是忽视思维因素。我们认为, 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是多方面的: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诸多指标中, 我认为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 评价一节课是否好课, 关键是观察该节课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进入了课堂, 其思维结果是否得到尊重, 其思维能力是否得到锻炼, 思维品质是否得到培养。只关注学生缺乏思维因素的“动”, 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 而忽略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目标的达成, 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大误区。从思维层面分析, 教师们为追求形式上的 “热闹”而提出的问题, 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 缺乏思维因素的。例如有位教师执教 《小狗包弟》时, 就向学生一连串地发问: “你见过小狗吗?” “你们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吗?” “你喜欢小狗吗?”“小狗能勾起你哪些有趣的回忆?”还没转入正题, 学生已经被追问得晕头转向了。而且, 教师所设的都是些肤浅的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另一方面, 超出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总结李白的 《将进酒》的艺术特色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李白的作品和我们过去学的杜甫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 各有什么特色? 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 当问题提出时, 学生即目瞪口呆, 一脸茫然, 问题 “卡”住了, 怎么办? 只好由教师自己出示“答案”。这样的问题大大脱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

( 5) 评价缺乏日常性。从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本身来看, 缺乏日常性、可控性。往往重视教研课、比武课等的评价, 忽视日常性评价。只重视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评价, 忽视了社会、家长、学生参与的评价。使评价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增大了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 究其原因:

( 1) 教师思维僵化。教师思维严重滞后于新课改的需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的师生观, 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长期以来, 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是 “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教师永远是主动的, 学生永远是被动的。

( 2) 课堂教学序化。用僵化的方法, 来评价变化发展中的语文课堂教学, 何异于 “刻舟求剑”?

( 3) 应试思想固化。以追求 “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农村基础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导向强化作用下, 为了实现学生及家长 “跳农门”的理想, 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现象,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长期被忽视。

三、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 1) 树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观点。教师要转换思维, 更新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准确把握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正确定位, 找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参照点。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建设, 建立素质教育观下的语文课堂评价体系。

( 2) 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立足语文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 立足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 教师本身的提高和发展, 发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杠杆作用。

( 3) 开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增长点。丰富学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化、科学化、合理化。实施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以下特征: ①形成的而非终结的。不否定结果评价, 更重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展、推理与创新能力的显现。②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从多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评价对象全体; 评价内容全面; 评价标准多面; 评价的方式多样。③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中的师生、生生互动, 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与认同。④发展的而非奖惩的。承认学生个性差异,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相信学生的判断能力, 承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立价值, 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 尽管偶尔也会使用一些必要的奖惩, 但它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的而非奖惩的。

摘要:本文就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探讨, 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探寻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根据新课改要求提出了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悦梅, 赵洁.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1, (1) .

[2]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9) .

[3]弓青峰.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1) .

上一篇:摩擦温度下一篇:选择型体育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