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多样性

2024-11-27

城市的多样性(通用9篇)

城市的多样性 篇1

0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它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在一定的规则整合下非人类的生物的遗传、特异与城市生态系统分化的水平。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和城市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复合型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以人类的生命和生产为中心, 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干扰的影响, 具有脆弱性、复杂性和复合性的特征。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建设以经济为主导, 往往忽视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破坏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给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目前, 大多数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都是在景观生态学领域, 本文试图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探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1.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一般来说,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组分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化, 即在同一物种内的种群和遗传变异之间的差异。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的遗传信息的组合。遗传信息存储在单个基因中, 任何一个物种或个体都持有大量的基因, 因此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的基因越丰富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遗传多样性是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基础。

(2)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某些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另一方面使之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 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3)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多种生物及其周围环境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 不仅存在着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而且环境因素与环境之间也有相互作用。从结构上看, 生态系统主要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地球上能量的正常流动和各种化学元素的循环。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多样性的许多方面。其中, 生境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群落的多样性反映了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很大。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健康问题包括饮食健康和营养安全、传染病、医学和药用资源、社会和心理健康。生物多样性在减少灾害风险、灾后救济和恢复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 也为药物的发现和药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绝大部分的药物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生物。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产业。许多工业材料直接来源于生物, 如建筑材料, 纤维, 染料, 橡胶和石油。生物多样性对水、木材、纸张、纤维和食物等资源安全也很重要。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文化。生物多样性丰富了休闲活动, 如远足、观鸟、自然史研究。生物多样性激发音乐家、画家、雕塑家、作家和其他艺术家。如园艺、养鱼、标本采集等受欢迎的活动也很大程度的基于生物多样性。

虽然城市生物多样性与经济价值、物质财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方面的自然生物多样性不在同一水平, 但城市生物多样性能够为直接的服务于城市居民, 在维持城市生态安全、平衡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环境上具有重要意义。

1.2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辩证关系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也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资源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城市生态环境资源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是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但营销策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时会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造成危害。

一方面, 由于市场营销政策主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共同性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很难弄清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城市规划可以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为人类活动安排城市空间可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缺陷, 并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调整策略以防止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因此,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离不开城市规划。

另一方面, 城市规划能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做出一定的成就。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有三种形式, 分别是物质财富、文化财富和生物财富 (生物多样性) 。城市规划的价值不仅是促进城市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积累, 也是对城市生物财富的保护, 这将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生态价值。

2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1 市区大规模的无序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不断增长, 城市空间向周边郊区扩展, 扩张速度已超过第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人口增长速度, 并导致城市化发展的无序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和规划, 大量的建设项目, 如生态技术区和拼贴村庄, 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设计开发规模并评估选择的地区的生态价值, 破坏了大面积的林地、草地和其他生态系统。城市建设破坏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占用闲置土地, 原有的生态格局和地表结构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 即时效益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残忍的拆除和摩天大楼的快速建设, 这带来了生态系统受损问题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2 盲目造林

城市绿化在快速发展, 只用单一植物增加绿化率的方法被广泛应用。然而, 这种方法简化了城市生态系统, 从而削弱了他们的自我功能, 并会增加维护成本。例如, 许多城市修建在河道上修建水泥堤防, 只考虑防洪防灾, 但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此外, 为了改造和恢复生态环境, 美化城市景观, 一些城市忽视了提高当地植物的重要性, 但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却没考虑外来植物将对本土的生物带来威胁。

2.3 城市污染问题

由于我国的公共建设、环境保护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适当的排放污水, 空气和处置固体废物, 导致在城市和郊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目前, 主要城市饮用水源水质30%不满足三类水标准, 90%的下游水源地被污染, 46%的城市未能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个中与16个是我国的城市。此外, 中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 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仍然是最常用的能源。在谈到碳排放时, 中国是全球第一,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改变原有环境, 破坏了城市生物多样性, 一些科学家预测, 50年后全球变暖会造成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灭绝。

2.4 城市空间分离

城市空间分离现象是现代城市中的一个共同问题。城市土地被划分为特定的层次, 从政治层面上来看,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生态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连接各个地区。生物的生存范围因为分离而有界限, 生物的交流受到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因此受到限制。

3 城市规划方法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3.1 建立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体系和评价体系

首先, 对城市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其次, 结合各种生态环境特征 (如位置、面积、状态和管理模式) 进行分析和记录。第三, 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包括数据库、图形库、专家系统库) , 并建立了长期监测和实时跟踪的检测点。此外, 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有助于掌握城市物种多样性的趋势, 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和信息管理的总体规划, 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对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的信息积累是必要的。收集最新的信息, 更新原始信息, 发现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生物多样性规划才得以更好。

3.2 制定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

在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 制定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基础。地方生物多样性评价不是由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园面积和植物存活率等简单的指标组成, 而是更科学的指标, 如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种类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异质性等景观生态指标。同时考虑到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原则, 并与园林学、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相结合。

3.3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融入城市绿地规划

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足够的绿地,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就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 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直接的作用。城市生物多样性可以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的一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城市设计, 而且要体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制订与审批流程需要生态学家的指导和参与。

4 结语

城市规划是对公共资源有效控制, 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能进行没有城市规划支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城市规划中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过程, 需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我国城市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城市规划理论、技术和方法都在不断更新, 城市规划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快速的城市建设,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世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化过程减少了本土植物的种类, 同时增加外来的植物种类。植物分布中本土植物的丰富度沿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梯度降低, 然而引进的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增加, 这导致在同一梯度的总植物种类丰富度的增加。城市化对植物物种组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类沿梯度变化。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城市规划,景观

参考文献

[1]蒋志刚, 马克平, 韩兴国.保护生物学[C].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高艳, 卜云, 栾云霞, 杨毅明, 柯欣.城市新规划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上海市世博会会址为例[J].生物多样性科学, 2007, 15 (2) :207-214.

[3]穆少杰, 周可新, 方颖, 朱超.构建大尺度绿色廊道, 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 2014, 22 (2) :242-249.

[4]王勇, 许洁, 杨刚.城市公共绿地常见木本植物组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 2014, 22 (2) :196-207.

[5]鞠瑞亭, 李博.城市绿地外来物种风险分析体系构建及其在上海世博会管理中的应用[J].生物多样性, 2012, 20 (1) :12-23.

[6]吴志强,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城市的多样性 篇2

城市绿化的`最大误区就是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一旦某种生物的生存链受到破坏就极难修复,从而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中小城市应不建大面积草坪、保护公路边、河岸边自然植被.尽量避免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有选择地控制恶性杂草的危害.

作 者:周军 周恒昌 作者单位:周军(华东有色金属勘查局八一四队,江苏镇江,21)

周恒昌(江苏省仪征市农资公司,江苏仪征,211400)

城市的多样性 篇3

一、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品位的提升,城市绿化植物引进呈现许多新特点,如引种推广数量增多、规模增大;引种方式上,从以往的种子、枝条等繁殖体发展到多种径级的植株;驯化间隔明显缩短,甚至出现不经试验直接引进的现象。尽管短期内有利于满足城市绿化发展对新优植物的迫切需求,但这种无序的植物引进存在诸多问题。

1.绿化植物引进制度缺失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已经发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经济,由于新植物具有很强的观赏新奇性及较高商业价值,园林行业的很多单位纷纷涉足该领域,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竞相引进,大量推广。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引进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高和生态风险大的工作,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试验和风险评估之后,方可引进。

2.植物种类单一

尽管各地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并没有达到真正丰富园林植物品种的效果,引进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加,而不是种类的增多。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我国除了个别城市在植物园或者城市周边的自然山林之中园林植物应用的种类超过1000种,大多数城市的物种数量在200~400种,至于能够种植在街道两侧的树种则更少。

3.植物种类特色不明显

城市的绿化应当因地制宜,在绿化植物种类选择上要首先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其次要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品味及其功能划分。可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了一种可怕的抄袭现象,各城市之间的园林绿化存在惊人的雷同和相似,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表现更为明显,省会城市选择引进的某些品种,几年后则会漫延到中、小城市。如果自然条件相近的城市相互借鉴还情有可原,但气候、土壤条件根本不同的城市间照搬照抄,只会造成植物生长不适,导致极大浪费。这种盲目跟风引进植物品种还易造成城市自身特色和城市品味的弱化。

4.对本地物种重视不足

城市绿化是新兴产业,市民、城市绿化工作者常常过分欣赏和青睐外来物种,不注重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从而有意或无意地疏远甚至放弃乡土物种。外来种的无序引进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利的后果,如排挤本土植物、微生物和小动物,使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野生生物缺乏友好性,不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和构建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异种花粉可能导致过敏症等。而同时,许多本地物种并没有在城市绿化中得到普遍应用,乡土树种,特别是其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营造高效、稳定的生态绿地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

5.植物引种缺乏安全性认识和措施

由于各种形式的国际间植物材料交流相当频繁,使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成为最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途径之一。绿化植物引种所带来的入侵生物不仅包括植物,植物材料可能携带的危险性昆虫和微生物更具隐蔽性,危害更大。目前在植物引种上,不仅在引种安全上意识薄弱,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不利于生物入侵的防范。

二、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是关系市民日常生活的大事,国家要完善这方面的立法,以保持城市园林的多样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植物选择上对绿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绿化植物选择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植物特性、本地特色、多样性及与城市性质等多方面因素[4]。

1.地理环境与植物特性相结合

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的植物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只有选对了植物种类,园林建设才能多、快、好、省,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具有特殊的小气候及土壤条件,对植物的选择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城市行道树选择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既能够忍耐城市街道强烈的辐射热,又能忍耐瘠薄的土壤。

2.保住地域特色底线

选择的园林植物一定要有地域代表性,这样才能有利于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风貌,体现出城市自身文化品味。本土植物的使用量及其与外来植物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的基调树种是外来树种,那么这个城市的园林风貌很难体现其地域特征。

3.运用植物品种多样性提高生态安全性

单调意味着危险性的增加,多样意味着安全性的提高。适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植物品种越多,其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群落越丰富,则其生态系统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只有物种多样化,才能保证城市园林具有较强的抗拒外来干扰的能力,构建丰富的园林景观风貌。

4.与城市性质相协调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进除需考虑其自身适应性、功能性外,还需要与所在城市的性质与定位相协调。如文化型城市在树种选择上主要考虑物种的景观效果及其对人的适宜性和友好性,而工矿型城市在物种选择上主要需要考虑对特定污染物的忍耐能力和净化能力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目标是“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需着力于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因此需要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物种构成,保证城市园林的稳定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层次丰富的既观形又闻香、既赏花又观色的园林生态系统,营造出一个富有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的现代园林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刘卫国,吴森.张家界市省级园林城市建设的初步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9(3):127-129.

[2]杨金凤,王玉宽,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491-11493.

[3]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入侵物种严重危害我国生态安全[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2,18(7):44.

植物多样性对城市绿地的重要作用 篇4

由于每一种植物长期适应某一特定的外界环境, 而形成了它自身特有的生活习性、形态色彩和功能效应, 从园林绿化的角度来说, 每一种植物各具特色、各有利弊。如果在园林绿地中只选用少量的植物, 要发挥园林绿地上述多方面的长期的效用, 显然是困难的。为此, 我们只有选用多种多样, 各具特色的植物, 在园林绿化中配合使用, 才能实现绿地的多种综合效益。

1 丰富了园林景观, 为园林绿地内用“植物造景”提供充实的物质基础

现代园林注重再现山水园林的自然景观, 注重用植物造景。但如果只用少数的植物来进行绿化, 就难以产生丰富的园林景观。因为每一种园林植物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 各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和观赏特点。就以园林木本植物来说, 每一种园林树木在叶、花、果、枝干、树形等方面的观赏特性各有不同。只有在园林绿地观赏中选用多种植物, 才能提高园林绿地的观赏价值, 才能使城市园林绿地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 形成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园林绿地景观。大面积推广某一种树种进行城市绿化, 会造成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种类越单一, 发生各种严重病虫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登封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绿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类绿地其树种选配应尽量丰富多彩, 千姿百态。依大、小乔木、大、小灌木、宿根、地被、藤本植物的生态群落模式,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及小气候环境特点配植, 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及已成功的外来树种, 起到模拟自然、回归自然的良好效果。同时, 在树种选配上, 还应考虑色相、季相、生长周期等因素, 以保持城市景观良好的观赏效果及长久的生命周期。

2 便于因地制宜栽种植物

因地制宜栽种植物, 从而可以对绿地中光照、水份、土壤等各种生态条件不同的地段来进行植物搭配。每一种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 城市中用作绿地的地段, 在光照、水份、温度、土壤肥力、土壤酸碱性等多方面的生态条件差异较大。因此, 只选用少量的植物, 就难以适应园林绿地中不同地段的立地条件。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 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 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 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 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 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 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 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特别是在住宅楼的背阴地绿化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将一般普通的树木花草栽植于此, 它们会因光照不足而生长不良, 就发挥不了绿地对美化和保护环境的多种作用。在绿地中使用多种植物, 就可以从中选出耐荫的灌木、乔木、藤本、草类来绿化这些背阴地带, 提高居住区绿地的综合效益。

3 便于适应园林绿地中复杂的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

中, 根据当地栽种植物的功能要求和立地条件的限制, 应当相应地选用适宜的园林植物, 做到适地适树。例如道路绿化:应选用树冠大、荫浓、抗污染力强、耐修剪、病虫害少、且寿命长的乡土树种;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 可多选用一些观赏性强的树种, 如观干、观叶、观花、观果树种以及一些彩色植物, 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这些地方, 应尽量避免使用带刺的及分泌有害物质的树种, 如红叶小檗、夹竹桃等, 以防发生意外;供市民乘凉的地方, 种上枝叶浓密的庭荫树;需设花架的地方, 栽上攀援的藤本;需要开展集体活动的开阔地面, 铺植草坪;承受风力大的地方, 用根系深的树种;在居住区、街道等地下有管道的地方则选用根系浅的树种为宜。

可见, 园林绿地内的功能要求和当地生长环境条件千差万别, 只选用少量园林植物, 显然很难适应城市园林绿地内这些复杂的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

4 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环境污染因子

现代城市中,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子是多种类的, 植物对各种污染物的吸收量, 在不同树种间差异甚大。每一种植物一般只在防治或净化某一种污染因子方面功效显著。经分析证明, 苹果树、臭椿、垂柳、榆树等吸硫能力较强, 净化二氧化硫的污染作用显著;净化氯气污染作用较大的有:悬铃木、水杉、柳树等;净化氟化氢污染作用较大的有:泡桐、梧桐、柑桔类等;净化汞污染作用较大的有:夹竹桃、棕榈、大叶黄杨等;阻止烟尘作用较大的, 一般多是树冠稠密, 叶面粗糙或多毛的树种;而黑胡桃、桉树、紫薇等能分泌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而杀灭细菌、真菌、原生物, 因而能起到净化生物污染的作用;能减少噪声污染的植物主要有松、杉、柏类, 以及黄栌、海桐、桂花等。

由此看来, 必须选用多种植物相互配合, 才能全面有效地保护环境, 净化污染。

5 有利于植物自身的生长

在同一绿化面积内, 如果使用的植物种类少, 则每一种植物的用量就大, 每一种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的化学元素有一定的种类和范围, 使用大量的同类植物时, 由于它们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种类的范围比较集中, 就容易产生“抢肥”的矛盾, 以致于土壤中某种元素缺乏而使植物生长不良。在一定面积的绿地内栽植多种植物时, 每一种植物的用量就相应地减少。由于不同种类的植物, 需要吸收的化学元素的范围比较分散, 互相交错, 就不容易出现“抢肥”现象, 某种元素供不应求的矛盾便会得到缓解, 每种植物就发生时, 树种多样也不致全军覆没。

6 有利于形成乔、灌、草多层混交更近似自然群落融合一体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

这种群落一旦形成, 它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过大的风速, 形成微风, 从而对许多生态因子起到有益的辅助作用。防止大风对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湿度、温度等生态因子的破坏作用。据测算, 乔木树种的叶面积指数是灌木树种的2~4倍, 是草坪植物的10倍以上, 因此在城市绿地中, 应建立起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植物群落, 适当配置适应能力强和有很高观赏价值的灌木, 同时配以自然生长和人工栽植的草皮, 也是城市绿地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而提高了绿地净化污染、减少噪声、改善气候、保护环境的综合效益。

7 能丰富人们对自然界的科学知识, 为人们在城市里就近认识多种植物提供了方便

以乡土植物、天然植物群落为主, 形成多种植物混交、种类丰富的结构层次, 现代科技、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台风把大量野生动植物驱赶至深山老林、荒丘野岭、或消失得不见踪迹。请回被赶走的物种, 已成为城市园林建设中现代审美情趣的潮流。在绿地内对每一种植物挂牌, 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这样不但方便人们对植物的认识, 而且丰富了科学知识。

在园林绿地内选用多种植物, 有上述多方面好处, 但是否会产生“树多景杂”之弊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多种植物是有机地统一在绿色生命的王国里。人们到森林中去, 不是感到十分和谐、美丽吗?自然界的森林一般都是一个以乔木为主体, 兼有灌木、草类、藤本、苔藓等多种植物的群落。据调查, 一个比较简单的温带阔叶林, 就有高等植物700多种, 可见自然界中, 植物群落的组合本来就是那么的丰富、复杂而和谐。我们应当很好地调查研究自然, 向自然学习, 才能成功地摹拟自然, 再现自然。

我国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 其中木本植物8 000多种, 低等植物更是不计其数。但目前应用于城市栽植的很少, 而经常应用于城市绿化的也只有70余种。可见引种驯化, 发掘新的园林植物来丰富城市园林绿地大有潜力可挖。今天的园林工作者, 不但应熟悉掌握和充分运用已有的园林植物, 而且还更应当从自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中挖掘、选育出更多更好的园林植物, 运用到城市园林绿地中来, 使城市园林绿地通过多种丰富的园林植物, 发挥出更大的综合效益, 更好地为城市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王团荣)

摘要:近年来,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但普遍存在植物物种单一、群落生态功能差、景观单调、忽视乡土植物等现象, 其核心问题是植物多样性应用严重不足。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提出了实现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城市绿化生态景观多样性的思考 篇5

1 生态景观的特点及设计应用

1.1 特点

生态学概念中的生物是指各种形式的生命有机体, 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园林植物不仅以巨大的光合作用能力制造有机物, 还发挥着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削减噪声、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的功能, 同时又有杀菌的作用, 对保障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按照生态学性质, 基质是城市的建筑物, 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在城市整体层次上, 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基质的作用, 理想的状况是城市下垫层的生态性质由绿地生态系统主导, 使城市不再成为生态上的孤岛, 与周边系统融为一体, 创造出一个适合人居的户外环境。

1.2 设计要求

1) 在总体布局与规划方案确定后,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设计, 设计工作的重点则是植物材料的选择与植物群落的配置。从“经营城市”的理念出发,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居环境, 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 维持城市生态平衡,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 建设以“绿环围绕、绿线穿轴、绿点均匀分布”的特点绿化, 构成“绿不断线, 景不断链, 生态发展”的绿化结构。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 应顺应地形的起伏程度, 水面的曲直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立地的现实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欲“扬”则“扬”, 欲“抑”则“抑”。对原有地形, 既不可一律保持, 又不宜过分雕琢;既要处处匠心独运, 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以达“自然天然之趣, 不烦人事之工”的目的。

2) 关于植物材料选用问题。按生态学原理考虑, 植物材料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长寿性与生态功能, 比如森林每增长1 m2, 大致可吸收、固定350 kg的CO2, 当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时, 就能产生适合于人类生活的气候。同时, 片林和林荫道夏季能降低气温3 ℃, 降低路面温度7 ℃, 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4 ℃~10 ℃, 减少高温持续时间3 h~8 h。一个林地结构、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的城市, 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54%, 宽30 m的林带可降低噪声6 dB~8 dB。到2013年森林生态城的规划目标实现后, 预计郑州近郊将形成170多万亩的森林植被, 年可释放O2 9 304万m3, 年净化大气效益在千万元以上, 生态效益货币量可达3.246 8亿元, 年森林综合价值可达20亿元。但是, 虽然植物有吸收有毒气体、吸附尘埃、净化空气和防风阻沙的能力, 但在植物材料选用上应考虑树木的生化相克、对人体产生过敏、有碍健康的问题。在群落配置时, 还应考虑要有层次性、多样性、各树种间和草木建群的稳定性问题等。

3) 关于群落结构的配置问题:适地适树, 城市的骨干树种 (基调树种) 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在城郊过渡区与城市近郊区, 无论是公园或绿色隔离带或片林, 都不应是纯林, 应该营造针阔混交林, 而且林下一定要配植灌木或草本。植物配置的空间, 无论平面或立面, 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 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群体配置要充分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个性特色, 分清主次突出主题。现代园林造景讲究群落景观, “师法自然”植物造景利用乔、灌、草形成树丛、树群时深浅并有, 若隐若现, 虚实相生, 疏落有致。开朗中有封闭, 封闭中有开朗, 以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 体现自然环境美。

4) 一些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设计还向国际招标, 比如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航空港区、西流湖生态区域建设、郑州植物园、郑州雕塑公园等, 提升了设计水准。

2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及现状

1) 郑州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体现了超前思想意识, 建成了CBD中央公园、CBD城市公园、CBD交通公园和滨河公园;按照服务半径500 m的原则, 建成了遍布市区的游园绿地区138个, 完成了出入市口立交桥的整治绿化;对总长70余千米的老107国道、郑花路、西北环、科学大道两侧均建设30 m~60 m宽的绿化带;在连霍高速立交、北环立交、金水路立交等道路交汇点处建设大面积的公园绿地景观;多年被人遗忘的铁路沿线也得到了整治, 两侧按照20 m~30 m宽的标准进行了拆迁绿化。

城区小环境离不开大环境的保障, 郑州市相继实施了环城生态防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北部荒山造林、黄河滩区生态绿化、通道绿化等大环境绿化工程, 总面积5 000余公顷的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大观风景区、环城防护林、黄河大堤防护林、防沙治沙林、黄河湿地公园等, 像一道道密实的绿色屏障, 为郑州阻挡着黄河的风沙。

经过市区两级公园、游园建设指挥部多方协调努力, 郑州市的小游园数量以超常规的速度增长, 而且大多数建在居民密集区, 使大多数居住在“钢筋水泥”城市里的市民实现了出行300 m~500 m就能进入游园、绿地的心愿, 能够触摸到生命的绿色, 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为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地数量,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已建成绿地率30%以上的一类社区288个, 一类小区2 084个, 一类单位1 490个。

2) 市政建设应树立高品位的景观生态环境意识。城市建设应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 充分体现人文活动和生物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意识, 比如道路建设留的绿化用地和人行道建设就要考虑绿化植物生存要求的适宜环境条件, 硬化地面要求地面具有良好的渗水透气性, 创建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地下环境条件, 保持土壤有良好的团粒结构, 满足绿化植物持久生存健壮生长, 保持稳定发展的绿色环境生态效益。

3) 城市绿化设计、施工是人为创建园林城市景观生态的关键。城市绿化水平高低不能只看表面华丽论定, 关键是要求在创建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效益高水平的前提下美化城市的美丽光彩。所以, 城市绿化设计要体现创建最佳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指导思想, 植物品种的选择配置要科学, 要有利于植物间互利共生、长久生存的立地条件和空间环境。这样才能保证郑州城市绿化稳步向高水平发展, 实现城市园林系统逐步走向良性循环, 具有整体抗逆能力, 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3结语

1) 按照十年树木的生长规律, 郑州市的造林还在发展期, 大规模种植的森林将在十年后发挥更大的作用。2) 坚持以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 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 地带性植被为特征, 适地适树,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合理,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提倡科技兴绿, 最终实现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合理配置的, 能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3) 城市园林绿化不能墨守传统管理方式, 被动地进行养护管理, 应以生态学重新认识组成园林诸因素的作用, 认识园林植物的作用, 特别是处理好人与园林植物的主体———树木间的关系, 进一步加深园林绿化三效益的认识, 以人与树木共荣为原则。4) 景观生态化是潜在的生产力, 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 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 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 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吸引投资者、旅游者, 反过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景观生态化作为唯一有生命的生产基础设施, 对城市自然资本增值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 城市景观生态化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的价值不可低估, 所以, 城市景观生态化的效益具有全方位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摘要:以郑州市城市绿化为例, 就城市绿化生态景观的特点及设计要求作了探讨, 并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及现状进行了阐述, 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环境的真正作用, 真正达到环境与人类完美结合。

关键词:城市绿化,生态景观,园林绿化,多样性

参考文献

[1]李根.对绿色城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再思考[J].山西建筑, 2008, 34 (16) :61-62.

[2]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篇6

城市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区域。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人工环境代替了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大量的自然资源被使用殆尽。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资源因为人类的使用而出现失衡问题, 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危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基础建设工程, 更是挽救生态环境与人类的重大工程。因此, 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作用, 开发正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 是每一位园林工作者的职责。

2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 园林绿化产业成为一个新兴的环境产业。城市的园林绿化, 其意义就是将中国的传统园林建设与现代化的园林建设相结合, 从城市的发展与需要出发, 建设一个能够为城市提供优美环境以及良好生态的绿化工程, 使城市逐渐成为一个适合人居的和谐城市。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让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也让环境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大。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区域, 在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的各个行业快速发展, 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数量也急剧上升。但回过头来, 人们却发现现代化城市的环境不断退步, 无论是空气、水还是土壤都受到严重污染, 成为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 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的修复与现有自然环境的保护, 就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目标。在城市功能不断丰富的今天, 社会大众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要求也在提高, 为了在现代化人工环境中进行自然环境的修复与再创造,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谓是势在必行。

3 关于生物多样性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社会大众逐渐意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内在关系。但是, 只将环境保护工作着眼于物种本身的保护是远远不足的。我国具有辽阔的疆土, 与其它国家相比,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显著。加上我国特有的地质历史条件, 自然条件十分复杂与多样, 给许多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使我国拥有多样的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就是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进行维护, 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条件。所谓生物多样性, 就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具有的生物种类, 生物主要包括动物、植物与微生物这三大类, 以及这些物种的遗传变异等物种的总和。生物多样性有3个层次的涵义,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近些年来, 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个词语逐渐流行起来。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生物原料以及燃料, 从而满足人类工业生产以及生存的需求。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在于维护生态平衡, 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需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环境,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正是因为如此, 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当前,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 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人们开始研究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4 城市园林绿化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做好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相关工作者应当加大研究力度, 认清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从而让所采取的方法更加科学。

4.1 加大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力度

(1) 园林绿化研究者应当从影响生物多样性的诸多因素入手, 对园林景观的格局进行有目的地设计, 从而能够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 对生物种群的变化进行研究。明确园林绿化景观与生物多样性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关系, 才能更好地适应园林绿化发展的变化, 并对变化做出正确的解释与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 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如加强生境结构的建立, 在提高动植物气息地质量的同时创造规格合适的园林绿地面积, 都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2) 园林绿化研究者还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进行考虑, 从而在有限的面积内对植物进行科学配置。针对具有生态价值的生物, 应当就其需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 建筑一些架空与悬挂式的建筑形式, 从而减少建筑与生态环境的面积接触, 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园林工程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满足生物的生存与成长需求。

(3) 应当将研究点放在园林景观中生物多样性与经济的关系研究上。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是对其进行保护的出发点。研究者知识的不足以及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不足, 让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计算成为难题, 不利于人们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 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 需要深入研究其经济价值。

4.2 加强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更新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对于城市生态功能的协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将更多的动植物引入到城市当中, 会满足城市居民与大自然接触的需求。要让更多的动植物在城市中生存, 需要为其创造高质量的生存与繁衍基地。加强对半自然栖息地的保护, 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环境建设中所遗留下的林地与湿地, 都应当被应用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中。城市环境管理者要优化生态保护技术, 通过城市生态功能区的建设, 构建一个城市内部的绿网, 给动植物提供生存的条件。生态保护技术的更新还表现在园林绿化环境的日常护理工作中, 对植物进行定期修剪, 对动物进行定期体检, 将计算机以及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会促进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4.3 加强自然群落结构的优化力度

自然群落是自然环境系统发育与功能逐渐优化的过程。在实施园林绿化工作时, 工作人员应当加强事后管理与末端管理, 应用源头管理工作对植物种植结构进行改善, 从而提高绿地本身的稳定性,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与土壤类型的植物,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另外, 要关注绿地水体的建设, 让更多的有益昆虫与两栖类动物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 利用绿色植物、病虫害与天敌之间的制约, 让生存环境更加健康, 促进自然群落结构的优化, 通过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5 结语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之一, 在生态问题不断突出的今天, 我国已经开始关注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重视生物多样性。城市的人口密集, 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表现在城市占地面积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所能容纳的生态资源的类型程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目标, 开发与应用正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 会让城市的生态质量得到提高, 为更多的人提供绿色空间与环境。

摘要:指出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方式,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关注生物多样性, 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于城市和谐稳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从生物多样性研究、环境保护技术、自然群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化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韩宙, 钟锋.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现代园艺, 2013 (18) .

[2]张辉, 周维忠.试论城市园林绿化的前景分析[J].现代园艺, 2011 (15) .

[3]于晓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探析[J].才智, 2013 (33) .

城市的多样性 篇7

随着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指标逐年降低,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一个环境热点问题, 在城市规划领域中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目前,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已逐步成为国家园林城市评价和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

通常所指的生物多样性是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部分组成。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 并以“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专项为例, 以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理论为基础, 提出不同空间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内容与要求

目前, 在规划层面上国内尚未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规范和编制办法, 仅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编制说明》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简要阐述, 并不能满足各地实际的保护和管理需求。《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必须做到二点:一要做好城市生物资源的本底调查;二是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实施。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即结合以上两项基本要求和绵阳市自身特点进行的一个专项规划。

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是在绵阳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和保护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不同空间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原则、目标、思路以及保护措施, 以此指导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其中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动物多样性和城乡生态环境的基础。本保护规划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并对植被保护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不同空间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策略

为制定与城市管理相适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依据现存生物多样性分布和保护对象的差异性, 结合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 分别就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面对绵阳市生物多样性提出保护要求。

1. 市域——建立完整的自然生态格局

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从对市域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求出发, 以构筑市域完整的自然生态格局为手段, 通过生态廊道、斑块和基质的建立, 对市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生态廊道是建立市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本构架, 而廊道需保证一定宽度, 才能防止外来种的入侵。一般来说, 河岸植被带的宽度在30m以上时, 就能有效地起到降低温度, 提高生境多样性, 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供应, 控制水土流失, 有效过滤污染物的作用, 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道路绿化带宽度在60 m宽时, 可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环城区防护林带在600~1 200 m宽时, 能减弱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因此, 绵阳市的蓝色网络以火溪河、平通口、通口河、安昌河、凯江、芙蓉溪、梓江、涪江为主。划定上述水系及沿岸150 m范围内沿线为区域水源保护生态敏感区, 进行严格管理, 维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保持其生态功能。绿色网络则由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护林带组成, 宽度在50~200 m不等。此外, 生态廊道的植被选择应以地带性植被为主, 一方面是因本土植物适应性强, 使廊道的连接度增高, 有利于物种的扩散和迁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残遗斑块的扩展。

市域生态斑块是根据市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划定的三个生态功能区, 包括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区和农业生物多样性恢复区, 具体保护要求为: (1) 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应严格保护现有山林植被, 加强退耕还林。在现有铁路、公路等工程设施分布的地区, 应保持合理的生物通道; (2) 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区应加强生物廊道建设, 完善生态绿地建设, 保持城郊生态绿地网络系统健全。城市内尽可能应用乡土植物, 同时注重植物的引种驯化。城市绿化养护中注重应用生物的管理和防治; (3) 农业生物多样性恢复区应加强农田林网、水系的生态建设, 增加植物群落建设, 加强恢复生境环境, 农作物应运用抗病虫害物种, 减少农药污染, 合理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在绵阳市域范围内还分布着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生态保护区等重要的生态基质, 这些是绵阳市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规划严格保护该范围现有的生态资源, 丰富种群结构, 严禁开发与破坏, 并按国家相应法律法规予以严格保护。

2. 城市规划区——完善植被结构、建立稳定的生态群落

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规划该区域以植被的抚育与修复为主, 重点使植物群落结构趋向合理与稳定, 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 提高生物多样性, 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达到保持水土、提供一定的经济价值等作用。植被的抚育与修复从五方面入手。

(1) 针对于现有人工纯林的近自然更新, 尤其是对现有马尾松林的改善。提高混交林抚育, 可在总体布局上可以采用小片纯林、大片混交林的形式;对于目前的马尾松纯林, 可根据林龄的不同采取相应抚育措施。马尾松幼林可根据生长情况, 对于生长不良区块进行其它树种的混交更新, 清除葛藤等有害的杂草、藤蔓, 增加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山矾、乌饭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马尾松成林可针对性对单株、单群进行管理, 保留部分枯木, 保护林下植被, 并结合景观要求适当增加其它中生性乡土乔木幼苗, 如枫香、枫杨、桤木、樟树、杨梅、化香、青冈等乔木树种幼树。

(2) 保育天然次生灌丛, 即结合栖息地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对部分次生灌丛进行有方向性的抚育。在鸟类集中栖息地区, 增加那些具有核果、浆果、梨果及球果等肉质果的乡土灌木, 以吸引鸟类、昆虫或小型哺乳动物。如冬青、桑树、樱桃、女贞、拐枣等。

(3) 针对坡耕地及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耕地的营林建设, 对于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耕地, 可逐步改造成经济林或者公益林, 公益林可以采取风景林的方式进行抚育。

(4) 针对现有果园的进行水土保持改造, 保护基本农田。果园应注重林下植被的保育, 减少由于果园养护引起的水土流失。

(5) 对城市建设所形成的山体开挖、填方, 应尽快进行植被修复, 减少水土流失。植被应采用多种植物混播的方式, 而非单一的单子叶草本植物。

3. 中心城区——建立合理的自然与人工生态环境

中心城区是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密集区, 应着重保护自然生境与提高生境恢复能力为重点, 在市区的空间布局上是根据绵阳市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性质以及自然的分布情况, 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按空间划分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建成区:建成区是多样性异地保护的主要基地, 需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和多样性的植物物种, 配置丰富的园林植物群落, 对于一些濒危植物可通过人工培育扩大繁殖, 合理引种驯化, 培育新优植物。规划尽快建立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专类公园, 如以植物园建设为主体, 围绕植物物种的收集、引种驯化为重心, 通过制定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重点收集和保护绵阳及其周围植物区系的园林植物种类, 保护绵阳地区典型生态类型和名贵园林植物。

(2) 城郊:绵阳市的城郊地带具有物种丰富、结构良好和生态稳定的林地资源, 能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栖息环境。规划中心城区周边的林地、次生灌丛、草地、湿地作为绵阳市城郊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在对现有林木保护的同时, 加强定向培育以及森林群落的建群树种建设, 加快恢复植被森林群落。此外还应结合城郊郊野公园建设, 选择合适地点建立鸟类环志站、野生动物救助站等, 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动物保护意识。

(3) 重点生态保护地带:在城市中的河流、湿地、滩地、滨河绿地等区域, 需保留河流沿岸的本底风貌, 必要的人工护岸应尽可能采用生态工程, 大力保护和培育湿地, 减少人工构筑物。规划加强市区内“一江两河”沿岸的绿化建设, 强调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当中, 沿河岸的居住区、商业区等都必须预留足够宽的沿江绿带;市区内的主要干道及新建道路两侧也要相应预留足够的绿化带, 从而形成以沿江河绿带为主绿轴的纵横交错的绿色大棋盘, 并结合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广场绿化的建设, 形成网络状景观生态格局。

三、管理措施

为有效保证绵阳市生物多样性的实施管理, 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到:

(1)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网络体系;

(3) 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做到全面规划, 科学管理;

(4) 采取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 抢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5) 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 科学引进外域物种, 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6) 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 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

(7) 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8)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形成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氛围。

四、结语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庞大和系统的工作, 而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应更侧重于空间层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就地方管理而言, 有明确空间界定和具体项目的规划成果, 更有益于管理部门有的放矢的工作, 达到有效保护管理的目的。绵阳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在认真详实的基础调研上, 从不同空间层面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求出发, 分别从宏观的生态安全格局、中微观的群落结构和自然生境保护与恢复的角度出发, 解决相应层面的具体问题, 建立起绵阳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50563—201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俞孔坚, 李迪华, 段铁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J].生物多样性, 1998 (3) .

城市的多样性 篇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的品位也在不断提升, 导致在引进城市植物的过程中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 像引进植物的规模越来越大, 引进的数量在逐渐增多;从前, 城市引进植物时, 大多引进种子或者枝条, 但现在城市引进了很多的径级植株;现在驯化间隔也比之前缩短了很多, 而且, 有的城市甚至不经过试验就引进城市。在一定的时间内, 引进这些植物的确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但是这样毫无原则的引进植物必然会造成很多问题。

1.1 绿化植物引进制度缺失

近几年, 城市绿化发展越来越快, 逐渐成为一项产业经济。新的植物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而且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 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 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 很多园林行业都纷至沓来, 大批量地引进植物。引进城市绿化植物其实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 同时, 引进城市植物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我们在引进植物时, 必须以自然发展规律作为基础, 只有在经过试验之后才能够把植物引进城市。然而, 我国目前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不健全, 正因为这样, 在引进城市绿化植物时才会缺乏秩序性和规范性。很多园林行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 大批量地引进绿化植物, 这其中蕴藏着很大的风险。这样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有些城市盲目地引进凤眼莲、三裂蟛蜞菊等, 都已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城市绿化植物的引进, 不能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盲目地引进绿化植物。

1.2 植物种类特色不明显

在选择城市绿化植物时应做到因地制宜、综合利用。选择植物时, 要考虑到城市自身的气候、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除此之外, 还要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城市居民的品位进行合理选择。但是, 现在很多城市园林绿化都是如出一辙, 尤其是选择绿化植物。如果省会城市选择一种植物, 不久之后, 其他城市也会逐渐引进这种植物。如果是环境条件都相差不多的城市选择同一种植物是可以的, 但是, 有些城市之间的环境条件完全不同, 却还要选择同一种植物, 这样只会破坏当地环境, 导致城市丧失本身的特色。植物的生存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一个地区都拥有自身的特色, 在引进植物时, 必须要与当地的条件相适应, 照搬照抄只会削弱当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延缓城市的发展速度。

1.3 对本地物种重视不足

城市绿化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产业, 很多工作者和市民都是一味地观赏外来的植物, 忽视乡土植物的存在, 甚至有些城市会放弃对于乡土植物的管理和保护。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可能会冲击当地的物种, 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不利于形成物种多样性, 而且还会损害当地的生态系统。其实, 很多乡土物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 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1.4 植物引种缺乏安全性认识和措施

因为各国之间进行着非常频繁的植物材料交流, 所以, 在引进植物时, 很有可能导致生物入侵, 有些生物入侵是引进的植物造成的, 但是有些是由植物携带的昆虫造成的, 这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存在很大的威胁。当前, 我国在引进植物时, 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 也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对策

2.1 地理环境与植物特性相结合

在选择引进的植物时, 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诸多自然因素, 选对植物, 城市园林建设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不然, 将会是事半功倍, 白白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城市的土壤环境对于植物的要求非常严格, 特别是在选择城市道路植物时, 不仅能够经受城市强烈的辐射, 还要能够适应城市的土壤环境。

2.2 保住地域特色底线

在选择植物时, 不能丧失地域特色, 这样才能够展现出城市独特的美。必须掌控好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比例, 保护本土特色。

2.3 运用植物品种多样性提高生态安全性

如果生态系统或者物种是单一的, 那么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指数会大大增加, 如果很多物种都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 那么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相对比较稳定。只有物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才能够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4 与城市性质相协调

在选择引进的植物时, 不仅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 还要考虑到这座城市的性质以及城市居民的品位, 如果是一座文化型城市, 那么, 在选择景观时, 要注重它的观赏性, 如果是工矿型城市, 那么就要考虑到植物的抗污染能力以及自身的净化能力。建设园林绿化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所以, 在选择植物时, 一定要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这样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更加时尚的现代化都市。

摘要:立足于城市的绿化植物逐渐多样化的视角, 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以期能够合理地运用植物多样化的特点, 降低引进外地植物引起的风险, 使城市能够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城市的多样性 篇9

以三块观赏型绿地:盐城市人民公园、盐渎公园和串场河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

1.1 盐城市人民公园

1.1.1 盐城市人民公园的现状。

盐城市人民公园是盐城市最早期的公园之一, 盐城市烈士陵园位于公园内, 园内还有动物园, 并且设有小型儿童游乐园。烈士陵园纪念塔, 四周配植苍松翠柏, 显得十分庄重。园内树木高大粗壮, 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 身处其中使人心情舒畅。

公园中部是大型水域区, 水生植物应用较少, 只有少量鸢尾散生在河边, 河水散发臭气, 并且周边植物养护管理措施不够, 杂草丛生, 极大地破坏了人们游玩的兴致。

1.1.2 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公园建于早期, 且疏于管理, 在植物多样性规划上需要稍许改进。

(1) 古树名木的登记造册。按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有关规定、建档立卡、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 (2) 增加色叶植物和水生植物。色叶乔木如, 银杏、鹅掌楸、榉树、黄连木等;灌木类如洒金桃叶珊瑚、大叶黄杨、红叶小檗等;水生植物类如美人蕉、千屈菜、再力花、黄菖蒲等。 (3) 加强植物养护工作。“三分种七分管”, 按成年树木树冠的大小来确定种植距离, 合理选用种植密度, 加强林木的管护和绿地的养护。 (4) 利用植物的围合性创造空间感。在私密性场所中, 运用小灌木密集栽植造景的方式来营造空间感。可以选用金叶女贞、棣棠、石楠、火棘、小刺柏、忍冬等。

1.2 盐渎公园

1.2.1 盐渎公园的现状。

盐渎公园绿化面积达30万m2, 占总面积51%以上, 公园有大面积的湖泊, 人与自然有机融合。作为新建成的大型绿地, 公园植物种类色彩丰富, 植物的养护工作到位。通过错落有致的植物种植, 使林缘线曲折变化、林冠线高低起伏, 以体现群落整体的韵律美。

1.2.2 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1) 加强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增加植物群落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保持绿化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如在棚架、走廊栽植爬山虎、紫藤、常春藤、佛甲草、络石、爬行卫茅等植物。 (2) 突显绿地自身特点。融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方文化特色, 以"绿底水魂"为主题特色, 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水世界和绿色和谐的生态园。

1.3 串场河景观带

1.3.1 串场河景观带的现状。

串场河景观带是一条长条形的河滨景观区。植物种类较丰富, 色叶树种考虑相对周全。然而, 公园内的土壤板结龟裂, 植物长势不好。植物死伤的原因主要是:土壤通透性差, 粘性重, 有机质含量低;公园靠近河岸, 河水含盐量大, 河道上还有船只来往, 水体受污染;河对岸有工厂, 有烟囱排放污染气体。

1.3.2 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针对不利的植物生存环境, 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改善:

(1) 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有较强的抗逆性, 可以降低养护管理的成本, 节约能源;其次, 具有一定的普及性, 能够大面积栽培,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 种植耐盐碱和抗污染性的植物。乔木可以选择:柽柳、冬青、雪松、黑松、栾树、臭椿、国槐、紫花泡桐、白蜡等;灌木类:紫穗槐、雀舌黄杨、金叶女贞、金边黄杨、龟甲冬青、小叶女贞、小叶黄杨等。草本地被类:马莲草、黑麦草、黄习菜、碱蓬、盐灰菜、蒿子草等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 (3) 建立复层生物群落结构。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重视植物配置的多样化, 建立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植物相互配置的群落。如春季可以配置群落为, 雪松、垂柳、臭椿、女贞、紫叶桃、紫荆、榆叶梅、迎春、紫花地丁、苔草、马蔺、鸢尾、五叶地锦等;体现夏景的植物群落如圆柏、云杉、国槐、栾树、紫叶李、紫薇、石榴、卫矛、蜀葵、小叶女贞、木槿、珍珠梅、月季、美人蕉等。

2 结论与讨论

论文针对三块不同类型的观赏型绿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研究, 分析绿地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观赏型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对策。

上一篇:抽样情况下一篇:乡村社会结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