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打法(精选5篇)
战术打法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 从我国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 从延边小镇到繁华闹市, 网球学校, 网球俱乐部和各种网球培训班, 已蓬勃地发展起来。双打比赛是网球比赛重要的比赛项目, 在团体比赛中有三场双打, 占总场数的60%。我国的网球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尤其是双打, 在各种大型比赛中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从中仍然可以发现很多不足, 各个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所以研究网球双打打法与战术对网球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网球双打的打法
1.1 打法的类型
(1) 双上网型打法双上网型打法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是全面, 发球技术掌握得较好, 发球速度虽不快, 但落点控制好, 一发命中率高, 发球种类变化多, 接发球能力强, 接发球技术全面, 直接破网及挑高球的能力强, 技术变化自如, 手法一致性好;中场截击技术掌握得好, 动作小, 击球的速度快, 角度控制好;抢点意识好, 能力强, 并较好地掌握了高压球的技术。双上网型运动员的战术特点是, 坚持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 以快、准、狠为得分的手段, 利用发球上网, 争取前三板得分;这种打法的主要阵地在中前场, 两人的主要分工是以发球方的同伴在网前主动出击较多, 以加快大角度的正、反手截击技术为主要进攻手段, 争取得分;转入相持时, 各负责1/2场地, 坚持短兵相接的近战, 速战速决;接发球以强有力的破网球为主, 根据对手的实际, 结合运用上旋挑高球, 调动对手离开中、前场, 然后上网, 占据中、前场有利的进攻阵地, 向对方发起猛烈的进攻, 夺取比赛的胜利。世界男子双打高手多采用这种类型打法。
(2) 一前一后型打法这种打法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是, 技术比较全面, 发球技术较好, 命中率较高, 落点控制较好;接发球能力较强, 既能直接破网, 又能挑高球, 打、挑结合, 运用自如;中前场技术比较好, 能打出速度快、落点好的截击球;根据分工的不同, 上网队友网前抢攻意识较强, 并掌握高压球技术, 底线队员的正、反手击落地球技术较好, 击球的速度快, 变化多, 破网能里强, 打、挑应用自如, 动作一致性好。这种打法运动员的战术特点是, 坚持以攻击为主的指导思想, 除利用发球, 网前队员抢攻得分外, 主要的阵容是一前一后, 两名队员的分工明确, 底线队员主要负责对方击到底线的来球, 利用底线正、反击落地球技术, 控制场上局势, 调动对方, 为前方队员创造抢攻机会, 攻击对方;站在中、前场的队员抓住一切时机大胆、果断抢点进攻得分。
2 网球双打战术的训练
2.1 发球局战术
发球局战术是直接向对方事实进攻, 并以发球技术带动网前及抢网战术的运用, 发球局战术一般可以采用发球上网战术、发球上网抢网战术和澳大利亚战术等。
(1) 发球上网战术在发球上网可以用80%的力量发出平击、侧旋或上旋等不同旋转的球, 在提高第一发球命中率的基础上, 不断更换发球旋转和落点尽量为上网创造条件, 发球上网后的中场第一拦网截击球要平而深或角度大, 要避免截击时起高球, 以防对方网前队员乘机抢网。
一般应由发球水平高的球员首先发球, 把握好发球局, 不要把直接得分寄托在发球上, 而应集中精力把球发好, 可以使用稳健的发球并寻机发球上网。如有目的发旋转球, 落点在对方的又区内角时, 即可以随球上网。发旋转时, 可以用单打发球中四分之三的速度, 使拍子从球的后部由左向右横向搏击, 沿着球侧切削, 加大球的侧旋, 尽量使球曲线进入对方发球区内。发球是要以对方较差的反拍一侧作为攻击目标, 迫使其接发球失误。偶尔变换为朝对方正拍发球, 是为了破坏对方的预测和避免其侧身正拍接发球。第一发球也可以采用大力发球, 并以足够深的落点控制对方上网截击。发球后如要随球上网, 动作要迅速, 而且先冲几步要停下来, 准备好第一次截击, 此时应看着对方接球员, 尽量预测好对方的回球方向和落点, 以便准确截击球。如果没机会上网, 则可以向对方接球员一侧打一个浅球或挑一个过头高球为同伴斜线移动抢截球创造机会。也可以向对方边线外远角发球, 用来破坏对方接球员的节奏, 寻机上网。
(2) 发球上网抢网战术发球上网抢网战术中, 可以先由网前队友在背后做手势, 告诉发球员应发什么球和什么落点, 是否上网抢网。一般可以用次战术干扰对方接发球, 为本方上网前得分及抢网得分创造条件。发球员同时要提高发球的质量和成功率, 并调整好落点的变化, 迫使对方回球失误。
抢网时一般是网前队友以横向移动拦截对方接球员打过来的斜线球。发球上网抢网要求发球方队员既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步法, 又要有事先约定好的暗号, 一旦作出决定, 就应该执行, 任何迟疑都会贻误战机而失误。抢网时, 起动既要早又要适时。一般在对方接球员接球一刹那起动, 若晚了则来不及抢网, 若在对方接球员接球之前移动, 则会过早暴露抢网意图, 使对方容易打回直线球并因此而得分。等球准备抢网时, 应身体前倾, 两脚作好蹬地准备, 能随时起动快速移步向左或右抢网截击。抢打的目标一般可以选在对方网前队员的脚下, 使对方回击过来的球有利于自己再次截击。要使抢网成功, 最好是在球比网高是截击球, 尽量向前移动靠近球和网, 越接近球网, 球越高, 也就越容易往下截击球, 若在不触网的情况下, 能向对方网前队员的脚下拦击或向对方场内空位奋力截击, 就容易直接得分。
2.2 接发球战术
接发球的质量是接发球战术运用的关键, 接发球时要尽量改变在底线被动挨打的局面, 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接发球上网的进攻战术。接发球上网时既要根据对方发球及网前的攻势, 提高己方接发球的质量, 又要做到灵活机动, 防止瞎打瞎冲而为对方所乘。
(1) 接发球双上网战术当对方发球时, 己方接发球队员要准确判断来球的路线、旋转方向及落点, 并尽量向前冲, 到底线里面去还击球。击球时向前下顶压, 朝对方发球上网队员的脚底下或斜线双打边线内还击球。由于是向前迎击球, 因此回接球的速度比较快, 使对方不能轻易发球上网截击或抢网, 从而为己方接发球上网创造有利时机。
(2) 接发球抢网战术接发球抢网战术在高水平的双打比赛中经常被运用。这种战术能使对方发球上网的队员增加中场截击球的心理负担, 造成其回球失误或回球质量不高, 为己方再次截击球得分创造有利时机。接发球抢网战术中, 队友配合要默契, 当接发球队员接了一个质量不高的低平球, 而对方发球上网者中场拦出一个质量不高的球时, 应立即移动, 迅速抢网, 攻击对方弱处而得分。接发球队员的队友在同伴抢网是应该立即站位, 以防对方截击直线球。但也应注意不要过早移动, 以免被对方过早发现而回击直线球。
参考文献
[1]汪明非.网球双打比赛中的配合策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年04期.
[2]郭俊清, 网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6.
[3]王希升.网球打法与战术.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年.
战术打法 篇2
1 体能训练和技术、战术有机结合的训练方法设计要求
体能训练和技术、战术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一种结合,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作为引导,必须结合球员自身进行,不能盲目的进行,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同时对于不同的球员来说可能会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运动员体能、技术以及战术三者的训练方法是多样性的,通常情况下比较适合与比赛应用的训练过程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模式训练方法、程序训练法以及微机辅助进行训练等多种方法。比较适合各种日常基本训练的方法内容主要有重复性的、间歇性的、持续性的、变换进行、循环往复以及游戏模拟比赛的形式等,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足球比赛项目的主要特点,通常情况下需要将以上的多种基本训练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其次运动员在进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不能盲目进行训练,否则可能事倍功半。球队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足球比赛运动的技战术以及不同分工合作等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日常训练,例如在球场上处于不同位置、担任不同角色的球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守门员和后卫日常除了体能训练以外,必须进行针对性的不同技能训练,同时体能训练也要结合提高技能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角色运动员设计不同的训练套餐。
再者,训练的过程要体现出球队组织形式的严密性和多样性。这样主要是为了能够充分的考虑并逐步的适应比赛场上不同形式的变化进行的。因为比赛场上形势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掌握球场的每一个变化,所以日常的训练方法必须是真实、严密以及多样性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比赛的时候能够始终的保持着球队攻防两端同时兼备的整体战斗队形,才能够真正的应对球场上的不同变化。
最后,这种有机结合的训练结构一定是复杂多样的。因为足球比赛本身就是一个多人相互配合进行的一项运动,场上足球路线的随时变化、球员位置的不断切换、攻防两端形式的不同转换以及球队技战术的运用,都要求日常的训练结构丰富充实,要能够真正的考虑到比赛中所能够产生的变化,将日常的训练当作是比赛来进行,要能够真正的服务于比赛。球场上前、中、后方三条主线上的球员在技术以及战术的训练上都需要各有侧重,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实现相互之间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攻防兼备以及攻防两端的有机结合。
2 体能训练和战术训练课程的设计要求
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都是服务于比赛的,体能训练是比赛的前提,而战术和技能训练是在体能训练的前提之下进行的,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2 . 1 课程要结合比赛实际
结合实际就是需要日常的训练不仅仅要考虑到训练的任务,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以及基础、不同球队的战术打法特点、足球比赛的规则以及球员的不同角色位置,通过这些因素的考虑来选择并设计出真正有效地日常训练方法。其中球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是以运动员速度以及耐力为主要方向,运动员技能训练以射门和传接球基本素质为主,球队比赛战术的训练可以通过日常的一对一或者是二过一来进行。球队教练需要时刻考虑和注意的问题就是怎样设计出能够将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训练方法。例如让运动员进行往返跑训练、接球传球训练、一对一攻防训练等,其中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球员速度训练和技术、战术训练的配合进行,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足球比赛的实际。上面提到的日常训练中的一对一以及二过一的基本训练是球员技术以及球队战术训练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球队战术组合的基本要素,任何场上的比赛都是这些训练的结合体,一场比赛中,一对一、二过一存在比赛的任何时候、任何位置,在比赛中任何区域都可以运用,运动员在快速前进的过程总接应传球是一对一以及二过一战术的基础。所以,日常训练中球队教练需要使用这样结合的训练方法,这样既能够很好的训练运动员的快速奔跑能力,提高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跑位能力,提高运动员的体能,通过时还能够让运动员更好更快的掌握这种基本战术。
2 . 2 结合供能特点合理的安排训练负荷
从上面讲到的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多样性可以看出,足球运动员为了比赛所进行的日常训练属于混合型的训练,一方面日常训练是一种四种强度的周期性训练活动,另一方面这种训练有着灵活的非周期性活动规律。这些训练是球员在身体接触、球场以及训练中的直接对抗、长时间的训练状况下能够完成的某一种技术以及战术配合。所以这就需要球队教练在球员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球员训练的负荷问题,具体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提高球员atp—cp的供能能力以及乳酸能系统的持续供能能力。
(2)无氧混合代谢系统的持续供应能量的能力。
(3)乳酸系统和有氧代谢系统的混合供能能力。
在发展球员爆发力的训练过程中,需要着重的体现出强度大、次数少以及组数少的特点,这样是为了不超过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设计的,对于运动员力量耐力而言,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要着重的体现出强度小、次数多以及组数多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将运动员的爆发力以及速度更好地得到释放,进而更好地形成攻击力,这些训练对于门前射门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同时这些训练还需要和球员前后移动训练以及跑动训练等技战术相结合。最后需要考虑的训练就是整体的攻防转换训练,这就需要将若干个防守训练和进攻训练充分的结合,同时结合前后左右移动以及跑动训练,将这些训练有机的串联起来,进行科学的训练。
2 . 3 科学的安排体能和技战术训练
在进行整体训练之前,首先需要突出体能训练的效果,在突出体能训练的情况下,适当的安排球队以及球员技术以及战术的训练,准备阶段的后期,需要突出的技战术的训练,在进行技战术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球员体能的训练,两个方面,不同的时间段有节奏、循序渐进的进行。当然不论是哪一种训练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比赛才进行的,所以球队的日常训练不论科学以及严密与否,在跟多方面和比赛真实环境还有很多的差别,所以对于球队教练来说,需要做到的就是,在训练达到一定的阶段和水平之后,要有计划和目的的让球队进行一些教学比赛和其他性质的比赛,让球员不断地提高实战的水平,在实战对抗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积累比赛的经验,只有这样能够在真正的足球比赛中将日常的训练效果最大化的体现出来。
3 结论
战术打法 篇3
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水平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中,竞争已经白热化,比赛胶着,难分高下,绝对优势已不复存在,毫厘之差就很可能导致比赛的失利。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往往一球只差就可以决定胜负。著名NBA助理教练员戴夫·沃尔[1]指出,在NBA比赛的任何一个赛季,只有不到25%球队的平均得失分率在6分以上,一支球队在比赛中有20%-40%的可能是胜负只有6分只差甚至更少。比赛最后时刻战术打法的把握与运用对于教练员在比赛最为关键的时刻快速、正确地根据比赛形势作出高明的决策,队员领会教练员意图,完美地执行战术行动都有着深刻的现实与实践意义。本文就从该方面的研究着手,深入地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与归纳,以期了解与把握当今竞技篮球比赛最后时刻的战术打法与特征研究的现状与前沿动态。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对于男子篮球比赛“最后时刻”概念的界定,各学者见仁见智。对于最后时刻比分和剩余时间的划分也不尽相同,从事相关研究的各学者大都分别从自己研究切入的角度对比赛最后时刻进行了界定。
要定义“最后时刻”,首先就要根据比赛所剩余的时间因素来定义比赛最后阶段。王金花、宋军认为比赛的最后一节就已经到了比赛的“关键阶段”,最后一节为比赛胜负的关键,最后一节体现的不仅仅是运动员体能、技能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教练员对比赛的控制、“板凳深度”等诸多因素的较量[2],进而针对最后一节参赛双方的技战术运用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赵荷萍《篮球结束段比赛浅析》中将比赛最后5分钟定义为比赛的“结束段”,并指出在篮球比赛结束段的处理最能体现教练员的指挥水平和球队的心理、身体、技术及战术训练的水平[3]。
大多数学者是以比赛剩余2分钟或者以最后2分钟为临界定义比赛的最后时刻,然后逐步缩短比赛所剩余的时间进行技战术分析,例如将比赛的剩余时间划分为最后2分钟、1分钟、30秒、20秒、10秒进而对双方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McCallum Jack在《The last shot》中谈到曾有教练员建议应在比赛剩余不足10秒的时候为最后一次进攻布置战术,在比赛时间剩余10秒或不足10秒的争夺中,应以掷界外球为开始(一般是在暂停后),将最后一次攻篮战术分成不同的片段来实施[4]。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毕仲春等学者曾提出比赛决胜时刻的概念各学者目前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说法。他提出以比赛结束的时间为起点以逐渐增加的方式,逐步向外推演,在篮球临近比赛结束的24秒内,比赛双方比分差距在3分以内(包括3分)时,为决胜时刻的核心时间[5]。
除了比赛剩余的时间因素外,双方比分的分差也是定义“最后时刻”的一个核心要素,只谈时间不看比分是没有意义的。学者金加升在《现代篮球比赛过程阶段划分及其一般应对策略》认为:比分的微分差在0-3分以内;小分差在4-9分之间;大分差在10分及以上;一个小高潮得分在6分左右;一个大高潮得分在10分及以上[6]。
篮球比赛最后时刻,除时间处于比赛最后之外,双方比分也必须比较相近,即分差为小分差,根据学者金加升[6]的研究,小分差在4-9分之间,一个小高潮得分在6分左右。又由于在篮球比赛中,一般情况,两次常规进攻最多可得6分,如果双方分差在6分以内(包括6分)时,最多连续两次进攻打成,并成功防下对手的一次进攻,就可以将比分反超,至少打平。而比分在3分以内(包括3分)时,双方则陷入一个极其关键的境地,可能一次攻防的成败即可决定比赛的胜负。
因此,考虑篮球比赛的特点并结合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距离比赛剩余24秒,双方比赛分差在6分以内(含6分),比赛进入“最后时刻”,比赛最后24秒内,双方分差为3分以内(含3分),则进入比赛的“决胜时刻”。
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述评
本文作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读秀学术搜索以及谷歌学术搜索等文献检索系统,查到与篮球战术相关且其主题与“最后时刻”相关的论文则不足20篇,各学者的研究角度与方法各有不同,多以论述合理攻防手段及打法为主,加之各学者对“最后时刻”的理解与定义也是见仁见智。但对篮球比赛最后阶段、时刻、最后一节战术、打法、谋略等进行研究的文章,都属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与评述。
3.1 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及评述
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各国篮球起步早、发展快、职业化程度高,其技战术水平、联赛影响力都走在世界前列。因此西方欧美国家对篮球运动及其竞赛规律的研究更为深入、系统。就美国而言,篮球教练员就非常重视最后时刻打法的探索与训练,相关的学者也非常重视就篮球比赛“最后时刻”战术打法的研究,并相应产出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关于篮球比赛最后时刻战术打法的研究国外起步的要远远早于我国,由于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发展的最好,因此美国在最后时刻的研究方面也是起步较早。
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关学者就对篮球比赛最后时刻进行了研究,之后虽然这个方面的研究不多,但并不代表最后时刻的技战术打法不受其重视,如2009年全美教练员协会(NBCA)欧洲顾问治欧?甘多尔菲领衔当今NBA最为出色的28位教练员合著《NBA Coaches Playbook》一书,其中专门列出一个完整的章节介绍与教授最后时刻得分战术的打法[1]。在该章节,作者结合如何投致胜一球、把握比赛剩余的时间、队员的运用等因素,分别讨论了在后场发球时、在后场或前场掷界外球时、对方罚球后等情境下,应如何布置最后时刻的战术打法。同样在美国专业的篮球技战术教学网站[7]“Breakthrough Basketball”中也专门将“End of Game Plays”列为一个单独的教学单元,教授了诸多经典最后时刻战术打法,可见美国篮球届对最后时刻的研究与应用已经相当的重视。
David H.Annis[8]在《Optimal End-Game Strategy in Basketball》(篮球比赛最后时刻最佳策略)中以一场特定的比赛为个案进行分析,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探讨在最后一次攻防对抗中,领先3分的球队在防守对手最后一次进攻的情况下,双方可能做出的战术决策,以及在各个决策下胜负的概率。通过概率分析,Annis指出虽然讨论的结果有悖于教练员们的常规思维,但是相比较于墨守常规地防守,在对手作出投篮动作之前提前犯规是更加的战术策略。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论断,McCallum Jack[4]认为凡事无绝对,但一般而言,在NBA比赛中不去犯规,也不去运用其他的计谋,因为在NBA比赛中,队员出手太快以至于来不及犯规就出手投篮了,他在《The Last Shot》中提到活塞队的教练员Flip Saunders认为,在比赛中,根据所剩余的时间,在布置战术时是有一般性的战术设计原则的。如在比赛剩余5秒或不足5秒的时候,要将球传给善于接球就投的或是善于单打的队员。比赛剩余6-13秒的时候,可以两名队员打挡拆,并注意与其他队员的机动配合。比赛剩余时间多于13秒的时候,教练员就可以有多种战术选择,但此时最重要的因素是得分:在比分相持的时候,消耗掉比赛的时间;打追分战时,要在比赛时间剩余5秒左右的时候出手,以保证在投失之后有补篮的机会。
3.2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及述评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篮球比赛最后时刻经典战例进行深度剖析的研究尚未发现,相关的研究多从理论的层面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出在篮球比赛最后时刻可能出现的比赛情境提出所应采用的战术打法与策略,结合比赛实例的研究多是研究最后时刻战术规律或打法取向,所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
较早的研究,如刘晓英认为最后时刻应将比赛情况按照球队有无球权、领先或者落后分为4种情况安排打法[9];魏承中[10]在《终场前30秒打法探析》中从理论的层面分别对双方球队是否控球、是否领先四种比赛结束前30秒所应采用的打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李洪林、李春刚[11]则在《如何挽回败局》一文中仅从比分落后的情况出发,对比分落后球队所应采取的战术打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然后又列举了几种比分落后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追分策略。而陈维东则仅针对领先队进行了攻防战术的策略研究,指出在最后2分钟内将进攻时间划分为5个区段,在各个时间段领先的球队应采取的攻防打法及手段[12]。汪晗[13]等在《浅析篮球比赛中教练员在最后时刻的战术运用》一文着重从教练员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比赛剩余2分钟、1分钟、30秒、10秒时球队分别在领先或落后10分、4-6分、3-4分、1-2分时的处理方法。
而较为系统的研究,如郭瑞在《高水平男子篮球比赛中最后两分钟战术打法的研究》中针对具有代表性的CBA和NBA比赛,对其最后2分钟对战双方所运用的攻、防技战术进行进行了总体的研究与分析,并对比赛最后2分钟里可能出现的比赛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最后2分钟里比分和剩余时间决定着双方打法的运用,领先队与落后队所运用的战术打法截然不同,并对双方在攻防两端战术打法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分析与总结[14]。胡春红[15]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在《篮球比赛最后两分钟攻防战术运用的研究》中对CBA球赛最后2分钟的战术运用进行了分析;其他的相关研究如张锋[16]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对27、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最后一节进攻特点的研究》里,将最后一节定义为比赛的关键阶段,对中外男篮在这两届奥运会的常规指标、进攻方式、区域和得分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出差异并进行比较。也有学者从比分逆转时刻、或阵地进攻的最后15秒或加时赛的角度对篮球比赛的战术打法进行了研究,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我们对最后时刻战术打法的理解[17,18,19]。
以上研究多是从宏观的策略方面层面出发,以思辨论述的方式进行的论述,但是对于最后时刻确切的战术运用与决策论述显得不足。以往各学者所进行的研究多是从距比赛结束较长的时间开始,所选取用于研究的比赛分差的也偏大,或是根据篮球比赛最后时刻的特殊性,从理论的层面考虑最后时刻的所能够选用的技术组合或打法原则,象较为笼统地统计出最后阶段的打法特征,而忽略了确切的战术打法的研究,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比赛剩余的时间更短,分差更小,进行更为深入、确切的战术研究。
如在学者胡春红的研究中,未对其研究的19场CBA比赛分差进行说明,在郭瑞的研究中,分差大于16分的比赛才予以剔除,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比赛最后时刻情境的特点。另外对于比赛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时,笔者认为剩余时间长、分差较大的情况分析的价值不大。如,学者陈维东将最后2分钟分成5段,其中比赛剩余2分钟领先10分的情况,笔者认为则坚持原打法就行,保持领先优势,不需特殊变动,而对于临近比赛结束时的战术分析,则不够深入、透彻。
而对于篮球比赛最后决胜之战的研究,学者毕仲春等通过对当代篮球比赛决胜时刻攻防技战术结构分析后,指出篮球比赛的最后决胜时刻的对抗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运用与战术配合,而是球队训练水平的真实写照,也是队员、教练员之间智慧的较量,针对篮球比赛最后时刻的决胜阶段,总结出篮球比赛决胜时刻攻防战术的特征及其规律,从而形成了特定的战术理论,并确定所剩时间和比分差是影响比赛最后时刻技战术运用的关键因素,暂停和掷界外球地点为重要因素[20]。王威[21]为协助山东男子篮球队备战2009全运会,保证山东队在比赛的最后能够出色发挥,在关键时刻保住优势或追上并反超比分,结合多场比赛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决胜时刻所能运用的得分方式和技战术运用的安排。上述两研究分析篮球比赛决胜时刻技战术的运用于时间因素、分差因素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在不同情境下所能够采用的攻防手段和策略,论证较为充分。
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现状相比较,可以发现国外学者研究的更为系统、精细,另外对于最后时刻争夺的探索与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深入的层次,对于比赛最后时刻最后一投这一看似并不复杂的战术行动,国外学者就可以分析出其包含的多种战术决策以及每一战术决策所带来的战术可能,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对我们研究的启示就是要探讨最后时刻的战术打法,则应缩短研究的时间段,尽可能地靠近比赛结束的时间或细化时间段,并且着手研究具体的战术打法,然后总结出特征。这样才可以更真实、确切地把握最后时刻的战术打法。
4 小结
对篮球比赛最后时刻所采用的战术决策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与归纳,能够帮助广大篮球教练员在比赛最后关头的关键时刻,冷静、高效地排兵布阵,安排战术打法,做到决策高明,临危不乱。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各学者对篮球比赛最后时候战术打法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专门性、针对性研究文献不是很多;就比赛“最后时刻”含义而言,国内外众学者见解可谓见仁见智、不一而同,有将其理解为比赛的最后一次攻防,也有理解为比赛的最后阶段;研究的角度、探索的深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差距;就最后时刻战术打法而言,众学者观点趋于一致,已形成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研究范围略显宽泛、重复,单从某一方面专攻、系统的文献偏少;相对而言国外学者所研究的范围更精细、更为深入,讨论地更加细致,但最后时刻战术打法体系非常庞大,涉及比赛因素之多、可研究面之广,并非一两篇研究文献可以论述穷尽,亟待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摘要:现代篮球比赛最后时刻的对抗已经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其特殊、复杂的比赛情境要求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以深刻认识和把握其专项特征与规律。本文就现有的高水平篮球比赛最后时候战术打法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专门性、针对性研究文献不多;就比赛"最后时刻"定义而言,国内外众学者见解可谓见仁见智、不一而同;研究的角度、探索的深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差距;就最后时刻战术打法而言,众学者观点趋于一致,已形成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研究范围略显宽泛、重复,单从某一方面专攻、系统的文献偏少;相对而言国外学者所研究的范围更精细、更为深入,讨论地更加细致。但最后时刻战术打法体系非常庞大,涉及比赛因素繁多,并非一两篇研究文献便可论述穷尽,广大学者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战术打法 篇4
欧洲足球运动发展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历届欧锦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良好技战术主导思想及整体攻防的组织形式。足球竞赛运动是一个攻守有序的整体工程, 从足球运动诞生起就存在进攻与防守的问题。进攻与防守相互依托, 又相互制约, 共同推动足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 并使足球运动成为当今最具魅力、最受人们欢迎的运动之一。
足球运动员的防守能力, 是一个非常复杂深奥的技战术体系, 是足球体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坚固的固若金汤的防守战线, 就没有凌厉的整体进攻。本文对足球运动员防守能力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与探讨。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欧洲杯防守技术运用特征分析
2.1.1、五大防守技术运用特点分析
抢球技术仍然是最主要的防守行为, 是五大防守技术中运用次数最多的, 说明了在当今高对抗、高速度的比赛中, 防守队员在场上的拼抢更加积极主动, 不管能否抢到球, 都对进攻队员造成很大的进攻压力, 如果不能抢到球, 也可以延缓对方的进攻, 如果能抢到球, 则可以马上由守转攻, 特别是在中前场的正面堵抢中能抢下球, 那么攻击性、威胁性更大, 有时候可以说是给对手致命一击。
2.1.2、各队防守技术特点分析
成绩的优劣不单纯取决于进攻质量的好坏, 而防守质量的好坏, 往往决定着比赛最后的胜负。在当今足球比赛中, 防守的稳固性也越来越被人们看重, 大多数球队都是在稳固防守的情况下追求进攻的数量和质量。
2.2、中前场逼迫式打法的实施要点
中前场逼迫式打法的实施要点制约足球比赛的因素包括球、人 (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气候、灯光和场地条件等, 而实施中前场逼迫式打法, 其施压对象是球、人和空间, 有以下几个要点必须让参与逼抢的队员明确:
2.2.1、紧逼对方的控球队员本队失去球权由进攻转为防守时, 离球最近的队员应立即紧逼对方的控球队员, 迫使其低头运球或回传、短传, 不让其传出长传球或身后的威胁球, 抑制对方的进攻速度, 以利于本方队员快速形成中前场的逼抢阵型, 或有目的地迫使其向特定的区域运球或传球, 这特定的区域是指本方队员人数占优势、有利于展开逼抢的区域。
2.2.2、紧盯对方控球队员身边的接应球员紧盯对方控球队员身边的接应球员的要点在于“盯人是为了断抢”, 应该根据场上情况, 选择利于断抢的位置, 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 避免过早暴露意图。中前场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防和围抢意识, 一旦有机会随时协助队友以多防少, 重新获得控球权。抢断成功后, 断球队员就是快攻的直接发起者, 还要求协防队员具有良好的发动快攻或接应意识。
2.2.3、限制对手的活动空间中前场逼迫式打法要求整个球队保持良好的防守队形, 形成一个紧凑、压缩的整体, 后卫线不允许和中场队员之间出现较大的空档, 守门员也应根据本方的防守区域, 选择合适的位置, 随时准备出击, 起清道夫的作用。
2.2.4、实施逼抢的区域和时机在防守队形保持得好、有同伴保护和支持且人数占优的情况下, 前场就可以进行逼抢, 特别是对方球员背对进攻方向、面对自己球门接应或控球时, 应该快速地上前逼抢。在防守人数处于劣势或没有形成逼抢的阵型时, 应以延缓为主, 不应盲目地乱扑、乱抢, 以免被对方层层突破。
2.3、逼迫式防守战术的运用条件、特点及要求
采用逼迫式防守战术的条件是:第一, 全队一定要有统一的意识, 在意识协同的基础上, 才能行动一致;第二, 要全队所有的运动员要有充沛的体能作为实施逼迫式防守的物质基础;第三, 全队队员必须掌握基本的防守技术, 并能较熟悉的应用。只有这样在防守时才能使行动具有实效性, 才能使逼迫式防守战术的作用发挥到极至。逼迫式防守战术的要求:第一, 要有压倒对手的气势, 在实施行动时具有压倒对手的气势, 可以给对手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有时防守队员没有抢球, 对方也会出现失误。第二, 控球队员从丢球后开始的堵截, 就可以作为实施逼迫式防守开始的信号, 并由位置靠后的队员指挥全队行动, 之所以由位置靠后的队员指挥, 是因为在后面更容量观察场上的情况, 这样可以用语言或者信号提示同队队员及时采取行动。第三, 在要害防守区域要实行人盯人防守, 不给对方以任何喘息的机会, 相互之间不能脱节。逼迫式防守战术的主要特点:第一, 全体队员的防守意识具有整体统一性, 即在一定区域的队员或全队所有队员有协同意识, 在防守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队形, 并且能够互相呼应, 及时补位, 使防守形成合力, 从而达到阻止和破坏对方进攻的目的。第二, 全体队员要采取积极主动的防守行为, 如积极的实施断球、逼抢、紧逼、夹击、铲球等防守技战术。
3、结论与建议
当今世界足坛在运用逼迫式防守战术时体现出明显的整体性特点, 即在足球比赛中, 防守时同伴队员相互协同的意识好, 行动具有一致性。
逼迫式整体防守战术是逼迫式防守战术的补充、完善和发展。
在当今世界足坛全攻全守的主潮流中, 显示出世界足球强队的整体防守能力强, 全守向着逼迫式整体防守战术的方向发展, 即逼迫式整体防守战术是世界足坛防守发展的趋势之一。
我们应加强运动远的逼迫式整体防守战术意识的培养和研究。加强对逼迫式整体防守战术训练模式的运用研究。只有这样, 我们的足球理念和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摘要: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及电视录相观察法对2008年欧洲杯16支参赛队的31场比赛中的个人防守及全队防守——抢断球、围抢等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欧洲队的进攻与防守逼迫式打法先进, 它使比赛取胜的基础, 是其法宝之一, 很值得中国足球队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欧洲杯,逼迫式防守,足球比赛,技术,战术
参考文献
[1]阴涛.足球意识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4.
战术打法 篇5
1 2012 年 2 月国际乒联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决赛许昕反手技术使 用情况统计分析
从打法上来看许昕和王皓同属于直拍反胶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不同的是在反手技术中许昕的反手技术有直拍横打的技术和反手推挡技术,以直拍横打为主。而王皓的反手技术则是单纯的直拍横打。按理来说,在反手实力比较中王皓居上风。然而比赛的最终结果却是许昕以4∶3的成绩战胜了王皓。通过统计发现,在卡塔尔公开赛上,许昕反手技术使用了直拍推挡和直拍横打两种技术。其中直拍横打是许昕反手的主要得分技术,通过表1、表2可以看到,许昕在比赛中直拍横打的使用次数远远多于直拍推挡技术,两者相差45次。直拍推挡技术占整个反手技术的21%,得分率占5%。尽管许昕直拍横打技术失分次数多达19分,但是不管是在发抢段还是接抢段或是相持段,许昕都能大胆使用直拍横打实施抢攻或相持。而直拍推挡则较多的是在相持段中,许昕退到中远台放高球时运用,在发抢段和接抢段直拍推挡的使用次数几乎为0,因此把直拍推挡技术归为一种进攻性技术的分类方法并不恰当。直拍推挡(侧切等)是一种防御性技术,在一般性情况下很难主动发起进攻而得分(除推下旋)。许昕在相持段中运用直拍推挡通常是很难得分的,因为在中远台用直拍推挡许昕只能放高球,是处于非常被动的情况,如果不能推出两大角度的球基本上会被对方压制而失分。反观直拍横打技术则不同,许昕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许昕均能得分,其中在接抢段许昕的直拍横打运用得相对要好,要么直接得分要么为下板的衔接创造机会。虽然许昕的反手实力相对王皓要差,但是许昕运用良好的战术利用自己稳健的正手去和王皓拼,因此这也是许昕赢下这场比赛的主要原因。同时在直拍横打的运用上,许昕并不过度依赖自己的反手,而是在直拍横打后常常运用正手技术衔接并与对方形成相持,加上自己灵活的步法,跑动的范围的面积广,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2 2012年12月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许昕反手技术使用情况统 计分析
时隔10个月,许昕再一次在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中遇到老对手王皓。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许昕的技术变化也尤为明显。通过对这场比赛的统计,发现许昕在反手技术的运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曾经许多人有争议的地方即在反手技术上直拍横打完全取代了反手推挡技术。在这场比赛中许昕推挡技术的使用次数为0,在反手技术的使用上许昕完全采取了王皓的反手全直拍横打模式。如表3中所示,整场比赛许昕的反手技术都是以直拍横打来回击来球,包括退到中远台放高球,许昕也抛弃了以往用直拍推挡来放高球的打法。尽管在这场比赛中许昕的直拍横打次数要少于卡塔尔公开赛决赛中的次数,而失分率39.5%也大于卡塔尔公开赛决赛失分率24.8%。然而许昕却以4∶0的成绩轻松拿下了这场比赛。当然这与王皓的发挥失常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在比赛中主要还是许昕能积极使用直拍横打技术抢先上手,积极主动。与王皓相比,许昕的直拍横打还不成熟,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这场比赛许昕获胜的法宝还是得益于他突出的正手进攻能力。许昕的正手进攻能力非常强,整场比赛许昕几乎都是以正手进攻得分,在中远台的相持中许昕也是满场跑,全场正手无死角。这也是许昕比赛胜利的最关键因素。此外在直拍横打与正手技术的衔接上许昕也比王皓出色,这也让许昕在比赛中争取了最大的主动。另外许昕自卡塔尔分开赛后的其他比赛,发现许昕在比赛中反手技术的使用上均未采用直拍推挡技术回击来球,这意味着许昕在反手的持战术上有直拍横打取代直拍推挡的趋势。早些年中国国家队教练就提出“讲理中不讲理部分的以攻代控、以攻代防、以攻代攻”的指导思想。并对未来做出的展望是,今后的乒乓球竞技将朝着“强进攻、强对抗、强转换、高融和、多变化”的方向发展[3]。相对来说直拍横打比直拍推挡更能实现“强进攻、强对抗、强转换、高融和、多变化”。因此,许昕的这种变化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3 结语
作为类似于王皓的全直拍横打打法模式的许昕,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这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乒乓球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高度注意。许昕在各种大赛上夺得冠军,甚至挤身国际乒联世界排名第一位,可以看出许昕的这种变化是成功的。这也反应了直板反胶打法的趋势是直板横打正在由过去的过渡技术越来越多的演变为直接得分手段,但是其仍不能作为一种主要得分手段。在技术上直拍推挡技术在今后的比赛中运用得会越来越少甚至彻底被直拍横打取代。许昕的成功个案就是很好的佐证。当然许昕在这种变化中也表现出了诸多不足,许昕直拍横打技术不稳定性高,直拍横打得分率过低,失分率偏高,同时在直拍横打和正手进攻的转换与衔接上还不成熟等。当前直板运动员要继续加强一、三、五板的衔接和接发球二、四板的衔接;反手位要能强上手、强相持、强转换;在发抢段要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接抢段要借鉴横板运动员的积极上手,加大上手质量,重视中近台相持转换的能力;相持段具备打实力球能力的同时攻防转换平衡、能积极变化节奏的能力。对于直板运动员来说仍要重视以正手为主,反手具备较强的进攻能力或直接得分或为正手进攻得分创造机会的指导思想,对于直拍运动员来说,直拍横打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术,要加强直拍横打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减少推挡技术的使用并要加强推挡的使用质量。以正手进攻为主,反手以直拍横打为主,结合推挡打法模式是直板反胶打法的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国乒乓球直拍横打打法的新秀许昕在2012~2013年期间与中国直板横打打法的奇葩王皓两场公开赛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找出许昕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技战术变化与不足,为其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直板打法的选手科学训练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