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堂语文教学

2024-10-23

趣味课堂语文教学(共12篇)

趣味课堂语文教学 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学的不断进步, 生物知识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 主要以引导学生们入门为主, 为学生们打下扎实的生物基础, 提高生物素养。而要有效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首先要重视的就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学生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与学生们的学习息息相关。然而, 课堂上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如何将这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呢?笔者认为,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激发起学生们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我们最佳的源动力, 带着兴趣学习, 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益。那么如何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接下来, 笔者就自己多年以来的生物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早已走进了课堂教学的舞台, 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多媒体将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元素融合为一体, 具有直观、生动、形象以及具体的特点, 深入学生们的喜爱。同时, 多媒体的使用, 往往能够简单而清楚的将知识点进行直观的阐释, 减轻了教师们的教学压力。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 生物还是陌生的知识, 仅仅通过教师们抽象的知识描绘, 学生们很难领悟到其中的真理。此时, 结合教材内容,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直观的讲述, 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容易的接受新知识。

例如, 在学习《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时, 笔者就会在备课的时候, 精心的选择影视资料, 将地面上的生物、水中的生物、空气中的生物以及土壤中的生物的介绍, 通过影视短片播放出来, 如“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就有着很多这样的资料。通过这样形象的生动的形式, 让学生们直观的了解到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同时还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 而这些是文字描述难以达到的效果。

二、巧设疑问, 激发学生兴趣

疑问与悬念一样都有着让人急欲探索真相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 疑问的设置, 往往能够将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出来, 并对疑问的结果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精神。如何设置教学疑问呢?笔者认为, 根据生物教材内容, 紧密结合学生们的现实生活, 精心设置一个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疑问。这样的疑问往往更加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堂教学中, 通过疑问的设置, 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抓住学生们的眼球, 引导学生们集中精神进入课程的学习。

例如, 在学习《人体的物质能量来源于食物》这一课时, 笔者就会列举这样一个疑问, 如“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东西, 一旦不吃东西, 我们就会觉得饿, 没有力气, 一旦吃饱了, 又会觉得精神百倍,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生物学上又该如何解释呢?”这样实际而简单的问题, 学生们都深有体会, 可是要深入的分析, 学生们又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此时, 这样简单的实际问题, 就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们, 引导学生们进入《人体的物质能量来源于食物》这一课的学习, 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趣味互动, 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们往往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 忽视了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仅大大消减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而且由于缺少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们难以把握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优化课堂教学有害无利。在现今的生物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而要做到这些, 那么我们必须要重视课堂上的互动环节, 通过互动, 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通过这样双向的互动, 既能够让教师们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又能够让学生们及时的提出自己的不解。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不可或缺。

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常常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例如, 在学习《生命进化的长河》这一课后, 笔者就这一课时的知识, 展开一次互动交流。此时笔者会精选设置几个问题, 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如“生命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生命进化的历程有哪些”“生命进化的学说有哪些”等等。大多数的初中生, 都有着表现自己的欲望, 此时在互动中, 大家就会努力将自己所知的都表现出来, 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也就跟着活跃起来。而在互动的同时, 学生们也能够对这一课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也是我们最佳的源动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作为教师的我们, 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进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 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 运用各种趣味方式来增添生物课堂上的趣味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 生物教学的主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们基础性的生物知识, 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素养。作为初中生物教师, 我们应该努力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素养, 为学生们以后生物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完善教学模式, 成为了目前生物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趣味横生,教学效率,多媒体,互动

参考文献

[1]娄继武:浅谈中学生生物教学[J].中华素质教育, 2012, (5)

[2]李金平:生物学知识巧记[J].生物学教学, 2012, (8)

[3]江霖:提高学生生物课学习兴趣的探究[J].科技资讯, 2011, (35)

[4]黄诗添;浅谈多媒体技术与生物的整合[J];中学生物学;2012年05期

趣味课堂语文教学 篇2

一、大学语文趣味化教育及其重要意义 “趣味”,也即兴趣、兴致,是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能促使学生主动去追求和探索知识。梁启超是“趣味教育”的倡导者,他明确指出,“趣味”就是“快乐”“乐观”“有生气”,趣味的反面则是“干瘪”“萧索”。在梁启超看来,趣味是一种超越利害得失和生理欲望的审美愉快,“趣味教育”本质上就是要成为审美教育、快乐教育。[2]“学海无涯苦作舟”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思考如何让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

而在我国的教育界,一直以来强调最多的是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如果忽视了教学的趣味性,则其它各“性”将很难得到保证,这一点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语文课就是名作欣赏课,其生动丰富的文学作品为课程的趣味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就提出过“寓教于乐”的艺术法则,认为文学的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必须通过其娱乐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以文学作品为主要载体的大学语文课就不能不遵循这一特殊规律。从这个层面来讲,大学语文课必须呈现其趣味性特点,才能真正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大学语文课形式更多样,内容更有趣;诱发他们上课兴趣的多是感官的愉悦,而非抽象的说教;学生们更愿意将大学语文课当作一种精神的放松,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如果教师依然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势必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育学的原理认为,基本的教学模式应是“激趣、求异、探法、迁移”[3],其中,“激趣”是教学环节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所谓“激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积极寻求和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习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和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使教与学得到和谐发展。

韩维东在《课堂趣味研究》中指出,课堂趣味可以分为内在趣味和外在趣味两种。内在趣味指教师授课内容结合艺术性的表达所产生的趣味,外在趣味则指教师通过营造课堂气氛以及采用恰当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感到趣味。[4]本文认为,韩维东的这一表述很恰当,但鉴于大学语文课的文学性以及娱乐性,内在趣味和外在趣味通常是融合为一的,文学作品的内在趣味需要借助外在趣味得以呈现,外在趣味也必须以内在趣味为基础,这就给大学语文课堂的“激趣”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话题。

二、大学语文趣味化课堂探讨

(一)导语激趣,抓住学生的眼球与耳朵

从接受学的角度来看,课堂前十分钟听众的思维处于有所期待但尚未定向的状态,易于被激发;但如果这一阶段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那么听众的思维很容易发散,难以再集中。因此,利用好这前十分钟对于上好大学语文课至关重要。从教学实践来看,趣味性导语导入的效果比开门见山式要好。大致来说,趣味性导语可以是故事导入、话题导入、设置疑问导入、争议式探讨导入、视频导入等等。[5] 以故事导入法为例,笔者在学生中做过调查,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多是带着放松心情的心态来上大学语文课的,他们对深奥、专业的文学知识并不感兴趣;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希望老师讲解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文学和文学史。因此,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能以与作品相关的故事导入,往往就能较好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到屈原《湘夫人》这一篇文学作品时,笔者首先结合PPT的精美图片,为同学们讲述了传说中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凄美爱情故事,讲述了湘妃竹的来历,然后切入作品,《湘夫人》就是屈原根据这个动人的民间爱情故事在原有民歌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在这样的故事法导入之后,学生们自然就对屈原诗歌《湘夫人》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又如视频导入法。当今是读图时代,图像或者视频更能抓住人的眼球与耳朵,课堂以此导入也是收效较好的方式。除了教师的趣味性导入,也可以结合作品,请同学背诵诗文,演唱相关的歌曲等等,课堂氛围更为活跃。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下展开正式讲述,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二)情感体验激趣,在审美体验中领会文学理论知识。在文学作品中,都有相应的文艺理论来指导鉴赏和写作等实践活动。但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文艺理论不能细讲,讲多了就容易造成课堂的枯燥乏味,不妨撷取几点精华来作指引,主要通过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令单调的理论知识立体生动起来。1.精心设计专题化的讲述模式[6],以情激趣。如依据作品内容分成亲情篇、友情篇、爱情篇,或依据不同的情感类别,如悲秋、思念、送别等,或依据不同的美感类型,如崇高、优美、悲剧、喜剧等,将作品划入相应的专题。如“思念”的主题,可以将《蒹葭》《湘夫人》《思念》等篇章归在一起讲,让学生体味不同时代的、穿越时空的爱恋与思念;并且配以优美的图片和背景音乐,浪漫唯美的讲解词,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在讲到《蒹葭》时,播放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歌曲,让学生将熟悉的旋律与古老的诗词关联起来。在学生意犹未尽之际,乘机启发他们关于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就会引发学生更浓厚的兴趣。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诵读,以读激趣。诵读,又称美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投入作品之中,与诗人作家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真正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节奏与意境。特别是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更应该格外重视这种方法。[7] 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为学生讲解诗文的背景,诗人所处的境地,以及作品“情”之所起。可以运用知人论事的方法,深入剖析诗人所抒发的复杂矛盾之“情”;通过故事法,撷取作者生平中有趣的故事,以生动的语调娓娓道来,让学生投入其情其境之中。总之,为了缩短与学生生活时代的差距,教师可利用相关历史知识,介绍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将学生的思绪带入那遥远的历史追忆中,使学生能从当时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感情得到陶冶,从而把握其写作意图,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其次,诵读有技巧,教师要传授诗文特别是古典诗词关于韵律的基本知识,如平仄、节奏等,并通过自己范读、名家诵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词的韵律有感性的认识。在示范诵读之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自读,并在课上检验诵读效果,在课堂上形成“学诗词,读诗词,爱诗词”的氛围。这种氛围极为有利于学生真正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三)以“动”激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多应扮演引导者或者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本科阶段的教育与中学不同之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他们提供一些钻研与思考的机会。哲学家怀特海在《论教育》里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处了望。”因此,大学语文要真正变得有趣,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起来。

首先,精心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可以在课前布置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是争议性的话题,或者请学生结合当日所学谈感受等等。课前布置思考题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而且适度的压力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拿争议性话题教学法来说,它就是要借助争议性话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它并没有标准确定的答案,重点在于利用各种不同观点的冲突造成学生的认识失衡及经验重组,并促进学生在此过程中重新判断自己的观点。

其次,举办读书报告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学语文课时有限,期望通过区区十几次课就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太现实的。大学语文课多应成为一个引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鼓励他们扩大阅读量。为此,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的方式,要求学生三人一组,自由组合,在学期初确定本学期的读书书目,学期末集中展示读书成果。读书报告会上,学生精心制作PPT,配合优美的背景音乐或者简短视频,将读书报告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台下的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有些同学还认真做着笔记,可见这种读书交流模式贴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除此之外,要让大学语文课堂变得有趣,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演讲比赛、角色扮演、朗诵比赛、游戏等等,不仅寓教于乐,而且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读说写能力。

三、结语

趣味教学 和谐课堂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趣味;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78-01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目标达成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学、学会、会学,且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不断落实发展的今天,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我们也要即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一切从学生出发,打造有效课堂。

一、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

在新课改的视域下我们研究有效教学,那么首先就要根据新课改赋予我们的责任入手,新课改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也需要根据这样的形势变化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才能符合现代教学发展。首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教学思想认为学生学会知识,获得满意的成绩,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呈现较为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接受新知识和外延知识的机会很少,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要多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其次,关注学生的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过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习惯了教学计划、按部就班,设定好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学习的方向性学生都是听从教师的指令。但现今我们要多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训练,要懂得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尊重学生学习时的一种自主性。第三,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艺术与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更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愿意去交流、讨论,互相学习与进步。

二、关注课前的教学设计

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就要求教师要建立教师、学生和教材间的和谐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对教材充分的熟悉与了解,从而明确教材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有效把握教学内容,以做出良好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实施,从而达成教学任务。

因此,教师一定要熟悉了解教材,做好课前设计。教材上我们可以看出更加注重对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的联系,教学内容的编排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并组织一些有效的活动和形式接触数学的相关知识等等。除此之外,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有着较好的把握,使其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状况进行更符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设计,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些的融合工作。

三、重视学生的兴趣激发

我们从教材中就可以看到,很多的情境图、里面丰富的图文信息都在向我们表达重视学生的兴趣激发是很重要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无限的动力与力量支撑。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多关注趣味教学。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巧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

新课改为我们指出,要关注问题化的数学教学、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还提出了“学启于思,思启于问”的教学观点,点出我们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学懂得自主思考,独立思考,以得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上,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思考的课堂氛围。若学生的思考出现停滞,教师则要进行巧妙的点拨,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空间。而在最后总结时,不要只注重给出答案,倾向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养成。

对问答环节进行有效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这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到了初中学习物理、化学内容对探究性的要求很高。而在互动过程中,我们也要重视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赢得了学生的心,也就赢得了好的成绩。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倾向,喜欢哪个老师,哪一个科目就会更加认真的学习,那么我们要利用这种情感教育的优势,与学生展开积极愉快的互动,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既能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学习,又很开心彼此间的轻松互动。

参考文献:

[1] 董美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2009(06):66.

[2] 陈敏.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185.

[3] 孟翠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10):90.

生物课堂的趣味教学 篇4

一、生物教学特点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 是以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功能、结构、行为、发育、起源进化以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内容不仅抽象、广泛且介于微观与宏观之中难以直接感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过观察也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难以理解, 或对这些概念有关系的题型不是没有解题思路就是不会应用, 不能把所学知识逻辑的串联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紧靠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 必须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适合生物学自身的道路。

二、趣味教学实践方式

(一) 设置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进而解开问题的答案。例如, 在讲授遗传基因时, 老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虎斑色雌猫和黄色雄猫交配, 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雄猫。为什么虎斑小猫都是雌性的?”在讲授神经系统的反射结构时, 先提问:“手不小心碰到开水时, 是先缩手呢还是先感觉到疼呢?”进而开始导入神经系统的基本反射方式反射弧。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 普通人都会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 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既然老师提起学生自己也会急于想弄个究竟。从而达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 同时问题的答案又使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因为生物学具有抽象性、广泛性的特点, 使得生物教学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丰富的信息类型。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图片等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的, 这样的消息是非常有限的且又缺乏灵活性和交互性, 更严重的是时间一长学生还会对生物课感到枯燥和厌烦的态度。那么怎样才能把丰富的信息巧妙的结合灵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且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多媒体生物教学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音频、动画, 甚至三维虚拟等多方位信息相结合, 并通过各种形式将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的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使得教学内容变的更丰富、教学方式更多样化并且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大大提高了授课的精彩程度,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例如, 在学习神经系统的构造时, 生物整个神经系统很是复杂且抽象, 单靠语言讲授学生很难理解, 通过三维动画展示, 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了。

(三) 巧用语言艺术, 激发学生兴趣

形象生动、准确简洁、丰富幽默且富有情趣的语言, 不仅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能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理解概念和掌握教材内容, 同时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应注意对幽默的教学语言的应用。

例如, 在讲授神经反射这个概念时, 教师可以突然的叫某位同学的名字, 当这位同学一站起来而别的同学又不知道怎么回事时, 教师可以接着说:“这就是反射。”这时同学们自然会为老师的幽默感到好笑, 然后老师就可以在这个幽默的前提下开始向同学们讲授反射及反射弧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成语比如,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这些都是由于生物学中的神经反射引起的。又如古语里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则是由于生物学里的基因变异引起的, 同时也可间接的讲解一下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再有还可以引用一些谚语。比如,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大树下阳光不能直射, 气温较低由此可以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些俗语都是人类经过长期经验而总结出来的, 能够反应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道理, 运用好的话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但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仔细的推敲。

(四) 与实际相结合, 增强学生兴趣

新课标提倡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并且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把书本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发展联系起来, 则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生物这门学科的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 认真地选择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例如, 在讲授碳水化合物即糖类的分类及其组成成分时可以先讲些关于糖尿病或者减肥之类的问题。在讲授环境污染时, 可以先说一下现在人们大量捕杀青蛙的现象, 然后可以让学生们踊跃发言, 假设地球上没有青蛙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在讲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内容时, 可以先讲一下当我们去菜市场买菜时菜市场的阿姨为什么会在菜上洒水。诸如此类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这些生活实际中常见的现象来更好的理解书本中的理论, 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同时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式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学生既学到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使他们越来越喜欢上生物课。

(五) 进行观察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并且因为实验观察时身临其境感较强所以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理论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如此, 观察实验还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推动作用。

例如, 在讲骨头的成分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试验。第一组同学将骨头放在酒精灯上燃烧, 等骨头变成灰白色时停止燃烧, 然后用锤子轻轻敲打骨头会折断。第二组同学将细细的鱼骨头放进加有氯化氢的盐酸中, 10分钟后用镊子夹住鱼骨, 会发现鱼骨经过盐酸的浸泡变软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并且结合书上关于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理论就可以得出骨的组成成分即无机物和有机物。这样直观的观察实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 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还是其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其学习生物的兴趣。

总之, 在日常教学中适当的加入一些趣味, 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对于教学效果而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趣味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生物学本身的特点及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不同年级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接受能力进行。

参考文献

[1]米萌:《浅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10年02期。

[2]张慧云:《生物课趣味教学的尝试》, 《中学生物教学》, 1994年02期。

[3]李雯彩:《兰州市高中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趣味汉语拼音课堂教学 篇5

界牌小学

陈勇

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研究学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想,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的中应通过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因学生恰处在刚入学的重要时期,汉语拼音的教学便显得格外关键,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也比较多。然而,在彝族地区以彝语为主,很多学生是听不懂普通话的。因此,如何使枯燥无味的汉语拼音在学生头脑中变得具体可感,让课堂“趣味化、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进行教学。

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读准音,难点是认清形。刚入学的学生在学习

“a o e”如何去读准音,认清形呢?我采用学生喜欢的儿歌: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 a 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 e e e a o e,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又如读准“e”的四声。一群小白鹅é,扑通教师站在儿童视角看生活,用儿童化的趣味语言扑通跳下河ě。拍拍翅膀喝喝水ē,游来游去真快乐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按照教学原理想办法,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在教学“j q x ”为了让学生读准音,可借助学生的生活,你们见过小鸡吗?出示图片,看多可爱的小鸡呀!来我们大家一起读读儿歌:毛绒绒的小鸡鸡j,绿草地上做游戏x,追来追去真淘气q。又如在教学“jqx”和“ü”练习相拼时,要去掉“ü”头上的两点,学生老是搞忘记,或是把它读成“u”一句顺口溜:小ü小ü真有趣,见了j q x,头上两点要抹去。学生通过反复读诵,不但坚决了拼读的难点,而且也坚决了在书写时常出现的错误,真是一举两得。

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汉语拼音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有趣。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往往比较形象直观,在儿童的心理形象思维站着主导作用。汉语拼音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而且学起来枯燥无味,为学生上好“人生第一课”——汉语拼音,是教师神圣的使命。我们有必要按照心理学的原理,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汉语拼音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有趣,让每一堂课都无比精彩,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如在教学“i”,1加小点还念i,发音牙齿要对齐。在教学Yi、Wu、Yu 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时:i u u小弟弟,要给汉字来注音,专请哥哥Y和W,加在前头当第一,Yi、Wu、Yu,整体认读音节要牢记!教师抓住小学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不但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而且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以下的拼音:“b”听广播b b b “p” 爬山坡p p p “m”两个门洞m m m “f”一根拐杖f f f “d”队鼓鼓槌d d d “t”小鱼儿跳舞t t t “n” 一个门洞n n n “l”一根棍子l l l “g”9字加弯g g g “”小鸟展翅k k k “h”一把椅子h h h。关于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用新课程理念去践行新的课程标准,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导航。

三、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活动浓厚兴趣,能支配一个人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活动本身”。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对学习枯燥复杂的汉语拼音而言,显得格外重要,它或是帮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密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将大大有益于课堂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自身爱玩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游戏,使他们边玩边学,是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又能在玩中学习掌握知识。如在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这一课,我设计了“领拼音娃娃回家”的游戏。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上美丽的城堡群拼音王国,每个城堡上分别挂着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门匾,并在城堡外面的大街上贴上打乱顺序的字母、音节卡片,并对学生说:“这一天,拼音王国的娃娃们出来逛大街,街上的玩具琳琅满目,他们看啊、玩啊,玩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可是娃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怎么办,你们认识他们吗?能带他们回家吗?”学生齐声兴奋地说:“愿意!”我把全班分成三大家族,声母家族、韵母家族、整体认读家族,让大家来仔细辨认这些迷途的字娃娃。并且每个家族推选一个代表上来领回自家娃娃,看看哪个家族速度最快。教师一声令下,教师里可热闹了,同学们都努力在为自己家族呐喊加油,在紧张的竞争活动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对汉语拼音学习产生了浓厚而强烈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拼音知识,掌握拼读技巧,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篇6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效课堂;成就感

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更应该以积极探索的心态去改革去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2015年9月,接初三(2)、初二(1)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该届学生初二期末考试的成绩,发现初三(1)班成绩不错,但初二(1)班成绩非常差,遥遥落后于其他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提高课堂效率。一段时间后全班的整体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很多成绩较差的学生始终提不起学习劲头,成绩一直处于三四十分的状态,不会更坏,但也没有任何进步。这时再用什么激励啊鼓劲啊惩罚啊等办法都于事无补。后来,县教委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新课改思路,我如梦初醒: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但认真专研教材教法,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学艺术,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去探索创新,提高课堂效率。一学期下来,竟然也有可喜效果,我所任教的初三一班在2016届中考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最差的初二(1)班物理综合评价成绩也排到了全级第一,是该班所有科目排名遥遥领先的一科。反思之余,感慨颇多。

一: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敢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确,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不是完全看他有多聪明,智商有多高,每个老师只要能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学生就能真正开心快乐的学生、生活,就一定能“物有所值,物有所用”,就一定能成为社会之有用之才。因此我把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敢学贯穿教学的始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步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吸引到快乐学习物理的氛围里。

如有趣的导课,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如果教师在讲台前滔滔不绝,照本宣科,这种生硬呆板的授课,对学生就缺乏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厌倦疲劳。物理教师能实时把演示实验作为课堂的引子,就能一下吸引学生,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例如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装满水的杯子,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杯内的水會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举例寓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例子,来说明物理原理。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固体中传播”时,举例:“伏地听声”的故事,人可以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在进行液化教学时,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蛋会“出汗”,用此来说明液化原理,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积极开展实验课,让学生积极的动脑动手,真正让学生尝到学习物理的乐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之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学习“功”这一章时,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四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三楼,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四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机械效率最高的,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在生活的快乐中就轻松的学好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三:努力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稳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在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后,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教师的赞许和信任,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以此来稳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成功,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那便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那也是成功;学困生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的予以表扬,使每个学生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哪怕是实时的投去赞许的目光,哪怕是一句“很好,你真棒??”,学生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与自信,从而稳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学海无边,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就应该努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解颐笑语,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堂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愿我们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戚业国著.课堂管理与沟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晓春著.今天怎样做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彭忠学.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2005

[5]高海燕.物理学科与兴趣教学.素质教育论丛(上),2001

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分析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分析

“兴趣”一词在学生“学”与教师“教”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常常存在着教学枯燥、乏味等教学现象,十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趣味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便很好地改进和完善了初中语文教学,让语文这门学科可以更好地完成文化的传承、人才的教育、能力的培养等任务。为此,当代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将趣味教学运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去。

一、实现因材施教,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逐渐展现出来,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对学生现有行为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而因材施教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能够切实贯彻这一原则的因材施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材施教是趣味教学中的一大基础组成部分。趣味教学要求学生将其身心以及思想都积极地融入语文学习中去,做到在快乐中学习,而因材施教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些不一样的个性就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需求有所不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抹杀学生的特点,同时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不同以及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例如,有些学生擅长表达,教师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来进行文章的概括,积极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还有些学生比

较偏好创作,教师就可对其进行鼓励,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所在,变得更加乐于学习。

二、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活跃教学的氛围,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是情境表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文都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这样的语文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在表演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进行《孔乙己》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事先租借道具服,在教学时让学生换上衣服,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孔乙己这个角色。并在学生表演的时候,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强调“排出九文大钱”“教孩子‘茴’字的四种写法”等动作和情境对孔乙己角色塑造的作用,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孔乙己虽穷困潦倒,但是依旧摆出读书人架势的迂腐特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诱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好地诠释了文章的情感表达。二是知识竞赛。初中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对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有极大的好处。例如,教师可以周期性地举办一些语文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作文评优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参加。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更加高涨起来。

三、完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十分单一和定势化,即仅仅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不仅会使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步骤。随着趣味教学的引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正面而积极的评价,尽量避开了负面的消极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学习趣味的感悟,保证了趣味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例如,在进行《爱莲说》的教学时,教师就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翻译,并让学生不断进行尝试和适当的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可以对一些学生进行提问,提问之后,教师就要适时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些积极评价。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变得更加愿意学语文。

总而言之,趣味教学有效地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学习推动力,实现了真正的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趣味教学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教师要认清趣味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贯彻趣味教学,以保障学生学业的提高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亚芳.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课堂 篇8

一.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1.将教学关口前移, 打破“一切皆在课堂内”的传统教学思路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注意力普遍还放在课堂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之内, 忽略了教学环节的前移工作, 由于缺乏指导和提醒, 学生难以形成预习的习惯。降低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 把课堂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解决学生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上, 使得教学成效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学关口的前移变得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的课前自学能力, 并尝试预习提纲的撰写, 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注意总结, 提高课堂效率。

2.实行学习分组的教学模式, 改变各自为战

通常来说,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载体通常被教师忽略, 一些有限的研究讨论也仅限在同桌之间开展, 集体智慧难以得到发挥。因而,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当尝试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对学习探究小组进行重新设置, 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人数的控制为首要, 6—8人最为合适, 太多会扰乱教学秩序, 太少就失去了集体探究的意义。其次, 人员的组合应当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 将各阶段学习成绩的同学合理组合, 互相促进互相帮助。

3.深刻阐释学习目标, 告别语文学习不知所为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纲要通常是教学目标, 但并不将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阐释, 使得学生不能对自己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真正的做到心中有数。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教师应当认清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而深刻的阐释, 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 真正告别语文学习不知所为的现状。

二.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课堂

1.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感悟语文学习的内容

新世纪的初中生生活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和变革的重要时期, 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 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思想开放, 从小就树立了求新求异的强烈欲望, 这是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点。教师的教学实践应当以此为出发点, 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 并不断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充满趣味的课堂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 鼓励学生自导自演进行生动地演绎, 分角色朗读以及课本剧的表演都能够使学生更加形象快速的接收课文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针对初中生的社会经历和思维特点, 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形象向抽象过渡, 而抽象思维的建立通常需要直观形象的辅助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单纯依靠教师的传统口述传授的方式, 很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触, 感性材料不充足使得学生无法对学习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 因而难以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打破了这一传统教学的局限,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枯燥的语言、文字等转化为具体、趣味的动画影像资料, 给予学生充足的感性认识, 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对知识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升到理性。将人文思想与教学观念想结合, 从而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说, 在教学《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这一节的内容时, 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曾经牛马成群、绿树环绕的罗布泊和如今漫天充斥着滚滚黄沙的罗布泊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其变化之剧烈, 在想象与联想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创设 篇9

一、情景激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教学时创设相对真实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与传统教学相比,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景创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相似的情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课时, 考虑到实际情况, 肯定很少有学生亲眼见过烟台的海上景观, 没有亲身经历过也就不能对烟台的海有直观的认识, 对文章中所描绘的烟台的海的种种美景也不会产生很多共鸣。于是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烟台的海景的情境 (播放了几个烟台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海景的视频) , 学生仿佛和作者一起, 在声色具备的视频中欣赏着烟台春天的波光粼粼、夏日的波涛汹涌、秋季的波澜不惊、冬天的寒风逐波。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的景色中去感受、去欣赏、去讨论烟台的海景,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效性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二、探索生趣,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主流, 如上文所述,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 越是新鲜的事物小学生的探索热情越高, 脑细胞运转得越快, 注意力越集中, 感知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时, 可以紧紧抓住小学生这一学习规律, 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问就好比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 让学生在疑问中主动探索、研究, 然后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月球之谜》一课中, 由于上节课的学习是关于太阳的相关知识, 学生对太阳和地球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于是, 在笔者点明了本节课的主题, “月亮”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 一位学生便问:“老师, 你说太阳太热不能像地球一样住人, 那么月亮都在晚上出现, 温度不高, 是不是能住人啊?”在这位学生的启发下, 其他同学的思维也开始活跃起来:“那月球上有水吗?”“月球有多大啊, 能住下我们这么多人吗?”“老师, 嫦娥姐姐是不是还住在月球上啊?”学生的各种疑问让笔者大悦, 于是笔者趁机说:“月球是一个很神秘的星球, 老师也不知道嫦娥姐姐是不是还住在月球上, 让我们大家一起到月球上去探个究竟吧。”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 迅速进入文章学习, 学生也在旺盛的求知欲中不断的探索, 探究能力大大提高。

三、游戏固趣, 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好奇心, 好动爱玩也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小学教师都知道, 让小学生正正经经地坐好听完一节课是件难事, 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别的事物分散, 维持的时间也很短, 所以, 要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就要在适当时间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 如, 表演、竞赛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的教学为例, 笔者在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冷却之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学生六人一组, 分工合作, 一起研究文中三人的语言、动作、神态, 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分享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尽量与组员的观点达成一致。同时, 将文章改编成生活情景剧, 选出三个人分别扮演公仪休、子明和管家, 让学生在玩儿中学,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将趣味课堂进行到底。

趣味词汇教学,激活英语课堂 篇10

一、发挥想象力, 利用谐音

在教学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初一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会用汉语标音的方法来发音。根据单词的读音, 谐音联想。在记忆过程中, 学生可以把某些零散的、枯燥的、无意义的识记材料进行谐音处理, 这样就容易记住了。例如:老师在教授“play”时可说:再“玩”也“不累”;教授“guess”时可说:“猜”不着真“该死”;教授“pay”时可说:“付款”太多就“赔”了, 等等。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忆单词, 印象往往也比较深刻。

二、利用游戏歌曲, 寓教于乐

游戏是一种知识性和趣味性集于一体的活动。如果把它用于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边从游戏中学习, 把学习当成智力游戏, 这样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够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的世界。

如:猜谜, 请一组学生描述一个物体, 让另一组学生去猜:

It’s made of wood.It has a door and two windows.We can live in it.What is it?

另一组学生可回答:A house.

这些生动有趣的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单词, 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 通过游戏的互动性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歌曲不仅旋律优美, 还传达着社会风俗、历史、文化的信息, 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宽松的环境, 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单词lonely, alone, friend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几个单词串到一起, 编成一首歌。如:I’m a lonely fish.I live alone I have no friends.这样反复吟唱, 学习唱几遍就可以熟记这几个单词。英文歌曲, 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达到愉快教学的效果, 而且能帮助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促进语音水平, 提高听力。

三、利用语境, 自然呈现单词

要有效掌握词汇, 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 将单词放在情境中进行教学, 既容易理解其意义, 又有利于在交际场合中正确使用单词, 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语境进行猜词的能力。新词的导入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词导入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新词的接受能力。如教学7B Unit 1“Dream Homes”时, 老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各种房子的照片, 很自然地引出flat, house, balcony, kitchen, bedroom等词汇。然后老师说:“I Like balcony.Which room do you like best?”引出“I like...because...”, 然后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单词和句子自编对话、讨论, 让学生在情景对话中掌握单词。在这样的语境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新课标要求下, 将单词放在学生的对话、讨论等语境中, 活学活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词汇教学法。

四、利用教具, 直观呈现单词

实物、图片、动作等灵活多样却简单有效的非语言语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 是直观呈现单词常用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玩具、食物、幻灯片、图片等一系列教具, 加上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语言手段, 使语言信息变得更生动、形象, 易于理解。对于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及形容词一般可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学banana这个单词时, 老师可手举起一个香蕉, 自问自答:“What is this?It is a banana.What are these?They are ba-nanas.”然后再展开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 这样反复操练。学生不但能掌握banana这个单词的词性、单复数形式, 而且可以把香蕉奖励给他们, 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记忆, 从多种渠道输入, 使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更加牢固、准确。

五、巧用风俗习惯, 辨别汉英词汇差异

讲不同语言的国家, 其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不同, 语言中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不尽一致。汉语的“看”英语有look, watch, notice, see, read等, 看电视 (watch TV) , 如看电影 (see the film) , 看书 (read a book) 等。再如:“第一层”, 美国称为the first floor英语中则称为the ground floor。因此学习英语词汇要注意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知识, 把词汇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 注重比较, 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以及在语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理解其内涵, 以排除自身文化的干扰, 不断纠正自己在词汇理解和运用上的偏差和错误。教师介绍讲英语国家的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 提高领悟英语和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而且能充分利用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六、利用构词法, 归纳记忆

构词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同根词, 如教过careful后, 经过构词分析, 学生就可以推出:carefully, careless, carelessly的词义。 (2) 分析前后缀, 如:教incorrect, unhappy, 学生已掌握了correct, happy, 只要向他们解释“in-”, “un-”是“not”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推测出incorrect, unhappy的意思。又如教beauty, danger时, 学生已掌握了beautiful, dangerous教师解释-ful, -ous是形容词后缀后, 学生自然就能推测出beauty, danger的意思来。 (3) 分析合成词, 学生学过girl, boy, pen, friend后, 自然而然地就能推测出girlfriend, boyfriend与penfriend的含义。利用这种方法, 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 利用词性转化的方法。在英语中, 同一个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词性及含义, 如:hand n.手—hand vt.递;break n.休息—break vt.打破;empty adj.空的—empty vt.倒空。在教授单词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多关注此类具有多种词性的单词, 并学会举一反三, 在今后的阅读中遇到生词时就能够猜测出其含义。

初中语文课堂实施趣味教学探究 篇11

爱听 爱看 爱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75-01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怎样转变教学策略,把课堂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的耳濡目染,这是笔者长期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趣味教学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趣味教学法的原则

趣味教学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游戏等多元化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愉悦,收获快乐,把学习过程视为享受快乐的过程。初中语文课堂运用趣味教学法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遵循三维目标原则,新课标针对课程教学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也就是要求教学要实现学生的“三培养”,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时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二是遵循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启发,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肯定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授课时依据学生不同的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有关教学目标,并分层次实施教学活动。

二、初中语文趣味化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教学语言趣味化,让学生“爱听”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要沟通工具,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把情绪传递到学生身上,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积极或消极、乐观或悲观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有趣的特征,学生自然“爱听”,也就容易受到教师积极的正面感染,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枯燥无味,学生自然“不爱听”,也就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心理,不愿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尽量把握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如适当引用名言佳句、经典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教师在提问等互动环节时也要加强语言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盼。

(二)教学手段趣味化,让学生“爱看”

教师采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看”,继而“爱学”。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教师教学手段趣味化的要求。如采用图片展示可以弥补课文插图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意蕴,在讲授《春》一课时,课文里只有一张《湖岸春柳图》,不能充分展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教师就可以依据课文内容搜集一些与春天有关的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亲眼目睹”课文里描写的“春”到底是怎样的美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和有效记忆。音乐可以让课堂中存在的教学紧张感得以缓解,让学生身心愉悦,如在讲授《关雎》等古诗词时,就可以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吟唱歌曲,让学生在悠扬吟唱中感受古典韵味,学习理解能力得以加强。教师还可以把影片带入课堂,如在讲授《空城计》一课时,就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比较课文与电影内容的异同。

(三)教学活动趣味化,让学生“爱动”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除了要让学生“爱听”“爱看”,还要让学生“爱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更为有效地掌握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可开展以下两大类活动:一是竞赛类活动,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教师可以用竞赛类活动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在竞赛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如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古诗词为主题,教师在讲授该单元后,可以设计一次古诗词记忆比赛。二是表演类活动,学生通过朗诵、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实施趣味教学符合时代潮流趋势,并且其效果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教师要遵循三维目标、启发性和因材施教三大教学原则,从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活动三大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环节,让学生“爱听”“爱看”“爱动”,最终实现“爱学”目标。

让趣味教学贯穿音乐课堂 篇12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很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书中出现的歌曲、乐曲。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像《侗族大歌》、劳动号子的演唱,就会让学生觉得很难,曲调难以掌握,不喜欢唱。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尝试用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变“不愿学”为“我乐学”。以下便是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方面的点滴尝试。

一、课开始,趣已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物,开头确实很难,问题是一旦开了个好头,该事物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如果“头”没开好,后面再努力补救也无济于事。例如,我们平时的教学一般都是采用直接导入式,“上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歌叫《长江之歌》。”学生一听,马上兴趣丢了一半,如果像我们有一位老师她是这样来上的:“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同学们弹几首曲子,请你说说这几首曲子,出自哪部电影或电视剧?”一下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并调动起学生想听赏的高度热情兴趣就来了,而且听得非常认真,这时在导入新课就容易多了。这说明了音乐教学起始阶段的重要性,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课的一开始,我采用过多媒体、故事式、设疑式、游戏式、情景式等方式来吸引学生。但不管哪一种导入必须根据新课内容,灵活运用,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要做到短时到位,使每个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和浓厚的兴趣,从而到达“课开始,趣已生”的目的。

二、课进行,趣更浓

怎样把激发起的兴趣稳定,使之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达到“课进行,趣更浓”的目的呢?这一环节是比较难处理的。我们一般上课都是有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以唱歌课为例,先是聆听,然后是模唱旋律,接下来是唱谱,然后是填最后歌曲处理及拓展创作。如果我们把总用这些固定的模式来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音乐可产生疲乏,我分三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一)以自身的教学素养吸引学生

我觉得教师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先必须要求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广博的知识面,即教师自身的魅力。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应该使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感交流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一名音乐教师在课的进行中能运用深厚的音乐知识与扎实的技能进行各项演示讲解;能在课堂上用教学、行为语言和肢体动作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能具有课堂突发状况做出灵敏反应并及时调控的能力,相信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魅力是学生无法抵挡的,学生自然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各种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课堂教学中,坚持范唱是我的教学特点。我认为,范唱特别是教师的范唱是传递音乐意图的最佳、最直接的形式,孩子可以最快最有效地获得感受或进行模仿、或积累而形成自己的认知,之后再变成自己的音乐体验表现出来。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范唱多种多样,以范唱的形式而言,有自弹自唱和随伴奏带演唱;以范唱的篇幅而言,有全曲范唱和局部范唱;以范唱的意图而言,有示范性范唱和对比性范唱。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范唱,启发学生判断旋律的情绪、风格、体裁,分析歌词的主题思想和语言表现手法,引导他们深入探索作者的意图,有根据地、恰如其分地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联想。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

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主动些、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自然就愉快很多。

用对唱形式进行开始上课时的组织教学,是大多数音乐教师的共同选择。我使用的《师生问好歌》中,歌词基本固定(老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您好!)旋律变化无常,即兴创编。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听觉注意,调动他们的创造意识。这里可做的文章还很多,如:师生问好用轮唱形式进入、用和声方式进入或分声部进入等等。一句话多种形式、不同的情,无论怎样变,音乐为载体则是本源。又如,在唱谱环节,学生会感到很枯燥,特别是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可以听音填空白音进行演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我们要因势利导,尽量使自己有导施教,把教材的“死”变“活”了,而且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欣赏品味,因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稳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兴趣

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来,使“教”与“学”有机的统一,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音乐课应提倡愉快教学。比如,在拓展创作环节,加入打击乐器,在民族音乐中加入民族舞蹈,等等。教师应创设出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有意思地进行创作尝试,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兴致。

三、课结束,趣未尽

音乐教师通常以概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等方式来结束教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使教学内容线条清晰,重点明确,印象深刻。缺点是内容重复多余,缺少迁移,更没有情感的相互沟通。

一堂课的结束,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画龙点金的关键之笔,切不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课堂教学的结尾方式多种多样,有归纳式、问答式、表演式、延伸式等,但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情况而定。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有欲望、有兴致探索新知识。

例如,在《渴望春天》这节课,在课的结尾处我问学生,我们来开个春天的音乐会怎么样?谁能唱唱你知道的春天的歌。学生为了不和其他人唱同样的,就会查找很多有关于春天的歌曲。这种课的结束,更突显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自主学习,更增强了学生以后对知识探知的欲望和兴趣。

总之,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如果再有一个精彩的结尾:或是留下悬念、令人遐想;或是余音萦绕、回味无穷;或是梳理搭桥、总结归纳,与开头做好呼应,使课堂教学始终紧扣学生心弦。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正达到“课结束,趣未尽”的目的。

摘要:当代中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并不高,活动中更是缺乏积极主动性。所以,会出现无视、放弃对音乐课中出现的歌、乐曲的学习。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该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有效的控制、诱发学生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针对这一现象,尝试和总结“如何让趣味教学贯穿于整个音乐课堂”,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更好地稳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教学以音乐为载体,给每个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机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分三部分进行: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更浓;课结束,趣未尽。

关键词:音乐课,趣味教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上一篇:区域交通网络下一篇:生本理念下的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