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趣味教学

2024-10-03

语文趣味教学(共12篇)

语文趣味教学 篇1

无论语文教学是“绿色”抑或“本色”,语文课堂是“师本”还是“学本”,都当从语文教学的内在逻辑和发展人的角度来思考,语文教学应该有其独特的趣味:第一,通过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发现形象美;通过形象感悟自然美、生活美、人性美、社会美,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旅程,使学生产生审美的愉悦,享受语文课堂的审美情趣。第二,使学生在多元的思辨过程中,善于抓住事物的整体和关键性问题,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来思考,从分析到综合,又从综合到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门径,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能从多种现象、多个事物、多样人物的表象中抓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有系统地理解和认识,使思维具有深刻性和聚合性,使学生在立体的思维过程中感受语文课堂的理趣。第三,学生能将学习文本、品味情趣和理趣的过程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命美,并在表达中体现自己独特的意趣。

一、情趣,感知在有温度的文字里

有温度的文字总是感动人心的。《春》的明媚,《夏》的热烈,《济南的冬天》的温情,无不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在《月迹》的追寻中,在《呼兰河传》的后花园中,总有那天真活泼的童趣之美;在车站送行的《背影》里,在不断增高的《台阶》和父亲身体的日益衰弱中,始终隐藏着人间真挚的亲情之美。语文教学的趣味,就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阅读,在一景、一物、一事的描绘中,在有温度的文字里感受到文本中的美景和真情。

有温度的文字并不一定是热烈的。曾经有人从心理层面解读鲁迅先生,将他的作品与同时代的沈从文、冰心、巴金的作品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他的作品显得过于冷静和缺少温情。例如《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被放大了卑琐的人格特点,似乎给人“怒有余而哀不足”的感觉;《孔乙己》中,有的似乎只是人的麻木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药》似乎通篇弥漫着被用来治疗痨病的人血馒头的血腥味……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则充满了人情的纯美;冰心笔下的小橘灯的光芒,尽管微弱,却充满温暖的柔美;巴金笔下的“灯”,不但给夜行人以方向,也照亮了自己向上的道路。因此,有人把鲁迅称作“冷漠的启蒙者”,把沈从文、冰心和巴金等作家称作为“温情的启蒙者”。

其实,无论是“冷漠”还是“温情”,对作者来说,只是关注社会、表现生活、揭示人性和审视人生的角度和语言的冷暖不同;对读者来说,文字的温度却是冷暖自知的。初中教材曾经选录的鲁迅作品,给人感受最深的并不是其思想内涵的深刻性,也不是人性解剖的严肃性,而是人物形象的生活真实性。孔乙己是备受人们奚落、死要面子活受罪、为活命而偷窃、至死也不知道原因的下层知识分子,但“品行却比别人都好”。他虽然以读书人自居,看不起“短衣帮”,但对孩子们却很热情,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表现了他质朴而又善良的本性。闰土,曾经是一个天真活泼、十分可爱的少年,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无法扭转自己处于生活底层的命运,但他善良的本性始终存在。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是在看似冷峻的文字中体会到作者对那些弱者的温情。况且,鲁迅也不是一个天生冷漠的人,在《社戏》中,在一群具有鲜活生命灵性的孩子身上,折射出他的童年生活的率真,表达了他的童年生活的情趣。语文教学的趣味,可以在单篇课文阅读中感知,也可以在综合阅读的比较中升腾。

二、理趣,探究在有厚度的文本里

《岳阳楼记》能成为经典的传世名篇,不是因为作者对岳阳楼优美风景的描述所展现出来的情趣,而是因为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当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人格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上的解析的时候,无论教学有怎样的创新方法,都不可能从这篇有厚度的文本里,体会到范仲淹那“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哲学理趣。教学《岳阳楼记》,可以对这篇有厚度的文本作如下深入的探究。

探究一,孟母为何三迁?

孟子是亚圣,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可是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接受好的教育,花了许多心血。起初,孟子家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孟子的母亲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起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探究二,“破窗理论”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反过来理解,假如一个人行走在干净整洁的马路上,他也许不会随意地乱丢垃圾,不会有任何不文明的行为。

探究三,人是怎样优秀的?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消极的暗示,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颓废,使人变得平庸。可见,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如果你想如雄鹰一样翱翔蓝天,那你就要和雄鹰一起飞翔,而不能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如野狼一样驰骋旷野,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的发展,关键在于自身。想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自己也得聪明;想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自己也得有优秀的基因。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长处,你就是一个聪明的人;善于把握人生的机遇,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机遇,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一样充满热情,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是成功的要义。范仲淹优秀,是古仁人的影响,也是他自己追求的结果。

无论是“孟母三迁”,还是“破窗理论”,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客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对人的行为和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人自身的素质也非常重要。这样富有深度的理趣探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而且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形成学生对高尚价值的追求理念,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发散和聚合的思维能力。

三、意趣,表达在有深度的文章里

学习的意趣,来自文本阅读之后的深度表达。这种意趣不仅体现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人生的思考,更体现了对生命的拷问。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以雄健、粗犷的笔触,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文章描写了一个人在求生条件超过生存极限的情况下,凭着求生的本能,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凭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依恋,凭着对母亲眷恋的精神支撑,战胜了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战胜了饥饿与伤痛,战胜了金钱的诱惑,战胜了凶恶的野狼,战胜了自我,最后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作者描述这一震撼人心的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产生一种珍爱生命的情绪体验,从而让读者明白热爱生命的道理。

当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本文后以“活着就可以,活着就是一切”为话题写一篇读后感时,学生的深度表达充分展现了语文学习的美学价值和思辨力量。

片段一:

影院中,《倒霉的一天》正在上映。

我又迟到了。 推开门,一片黑暗猛地袭来,紧紧裹住了我,顿然而生的便是那无助的恐惧。 我迷惘地寻找着座位,在黑暗中渐渐迷失了方向……

我不再寻找,坐了个来也轻松、去也轻松的地方。门帘一晃,一缕光线入门。找座位的?不好,该不会是我的位置吧?我如坐针毡。闭上双眼,仿佛那人走近了,远了;近了,又远了。 “哗”的一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握着椅把的手也渗出了丝丝冷汗。 噢,原来是阵风,虚惊一场。 受不了,不行,得赶快换座位。

选定了角落里一个最差的位置, 主人来了也不会赶我吧? 远处传来轻微的拐杖声。 “小同学,这座位是我的。 ”“大爷,您再选个更好的吧。 ”“不,我就要自己的座位。 ”他不容置疑地说。 无奈,我只好起身,找自己的座位去。

在周围的不满声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怪了,怎么有个大活人坐在那儿? 我正准备开口,那人就吼道:“小鬼, 干什么呀? ”“这座位是我的。”“这座位写你名字了吗? ”我正欲拿票来证明清白时,他又发出了炮轰:“快让开,后边的人还要看呢! ”天哪,原来我错了? 我脑子顿时乱七八糟。 在人们的嘀咕声中,电影也没心情看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不是面临生死考验的三次错位,却折射了三种不同的人生:一种人坐着别人的座位而忐忑不安,一种人清楚坚决地认定了自己的座位,一种人霸占别人的座位却显得心安理得。

片段二

“活着就可以,活着就是一切。 ”这句话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尊重了生命的存在,也迎合了传统的“好死不如赖活”的生存观念。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观念是必须批判的,因为人不能盲目地服从本能的驱使,从而丧失价值判断。 膨胀的欲望是造成人格分裂的重要原因。 出生而入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不是人生的归宿;人生的真正归宿,是出死而入生,这是古老的人类灵魂所发出的深情呼唤。 两个人的淘金团队中,比尔抛弃了受伤的同伴, 至死没有舍弃装满金沙的鹿皮袋,这是一种分裂的人格。 而“他”在经历频死考验之后,放弃了黄金,想到了那温馨的阳光、缤纷的花园和慈祥的母亲, 这是一种生命境界的升华。

语文学习的意趣在这两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片段一”展现的是形象描述中对人生的思考,“片段二”呈现的是理性思考中对生命的关怀。

语文教学无需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应该刻意地将知识融化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景之中。课堂教学要以能力立意,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轻舞飞扬;以人文立足,让学生在独立的思考中拥有发现美、体悟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智慧。语文课堂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才情,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才情得到展示,个性逐步张扬,生命活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语文趣味教学 篇2

一、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所以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外界探索的想法比较强烈。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通过对于语文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狐狸的聪明之处主要体现在哪?”教师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是学生加深对于这篇文章理解的过程。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思考。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很好地保证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导入故事,吸引学生好奇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下,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给学生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一下王二小放牛,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最后牺牲的故事。在学生被故事的真情实感打动之后,对于语文文章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好的保证,语文教学的效率会显著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增强对于学生视觉的冲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样就会使语文教学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对于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例如,在学习《青蛙看海》和《狼和小羊》的时候,除了在多媒体课件上制作出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外,还可以制作成动画,把这个寓言故事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视觉感和听觉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同时,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不同角色以及具体发生的故事情节有了更好的认识。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四、开展小组学习,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比较差,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在遇到许多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感到困惑,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会也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学生会变得消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这个弱点,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小组学习凭借其诸多优势,在各个学科中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通过小组组员的配合,对于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语文问题,语文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小组组员的默契合作,学生会受到团队精神的影响,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例如,在学习了《特殊的葬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尝试着写演说词。这个问题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比较难完成的任务。但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可以化整为零,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回答这个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展示自己的才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五、完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这样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效率也就得到了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完善教学评价,针对学生在考试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教室应该进行完善的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能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能够通过激励和鼓励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作为支撑,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作者:蔡艳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初探 篇3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于一篇没有学过的课文及课文中的故事内容,小学生一般都是充满好奇的。而语文教师应该尽力让学生保持这种好奇和兴趣,带着这种心理投入到接下来的语文课文学习中。在课前的教学引入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先与学生做一些探讨。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落花生》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讨论大家喜不喜欢吃花生,大家是否知道花生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讨论或者回家与自己的父母进行讨论。通过课前的探讨,小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有了部分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想要知道课文的全部内容。因此,课前引入要根据课文内容,与学生进行某个方面的探讨,同时注意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这样,在后续的课文内容学习中,才能更好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二、课中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通常会花费两个课时左右。而在两个课时学习同一篇课文,还要让学生继续保持较大的学习兴

趣,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注意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从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开始,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来增加对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以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段落朗读课文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同时,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制作相关图片,在视觉上吸引学生注意。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使课堂气氛活跃,教课内容充满趣味。

三、课后设置有新意的课后作业

一篇课文学习之后,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课后作业的设置也要尽量保持趣味。教师可以尽可能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例如,根据所学课文,为其编写一个后续;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自己有哪些启发。课后作业的设置要尽量保持新意,避免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产生厌恶感。同时,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和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对学生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趣味性,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之美,才能让学生真正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有所收获。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

高中语文教学趣味教学分析 篇4

一、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高中阶段学习科目繁多,语文不仅是重点教学科目,更是基础教学科目,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能和高中语文教学需求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模式的分析来看,高中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最多。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为了高考,很多学生苦练考点就为提高高考成绩,而忽略了学科知识的探索性、趣味性。语文是高中学习的重点科目,而繁重的习题任务和考试负担使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一)丰富课堂情境

很多教师会有这样一个教学误区,认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节课都在教师的不停说教中度过,这却是学生最反感的教学方式。高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渴望情境新颖的课堂教学,只有打破陈规的趣味性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师可以从组织一些具有研究探索性的课堂活动出发,这样的活动课堂活动不仅满足了高考的应试要求,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设定好情境,但不要着急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骤,而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疑问、思考,带着问题进行探索,经自己认真研究的探索结果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一课时,让学生思考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是表达男女双方经历各种困难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感人故事,学生进行思考以后就会踊跃回答。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答案时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不被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所同化。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例如存在分歧观点的进行答辩赛;多角色、情感色彩鲜明的可以表演舞台剧;画面感很强、情感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将素材资料直观展现给学生[1]。语文教师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主导力量,校方领导应该给予支持,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

(二)结合社会热点的趣味化表达

很多学生以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考点,对教材外的名篇佳作和社会热点不重视,尽管有些学生十分用功的学习可成效甚微,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教师的角度分析,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高考压力,很多高中教师只能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在课堂上一味地讲授考点,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师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高考层面,再加上学生家长和教育体制对高考成绩的重视使学生最终厌倦了语文学习。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能一直以书面化的语气给学生上课。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要结合社会、网络的流行词汇,让沉闷的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高中生的思想有很强的独立性,教师如果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出现在课堂中,会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满,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趣味的表达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话语要委婉,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观点[2]。并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加以赞扬,例如在赞许学生的学习作风良好时可以用“正能量”这样的社会热词表达。当然趣味化的表达方式并非一日就能驾轻就熟,需要教师在漫长的教学中慢慢探索。

三、结语

社会的进步发展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城市压力。很多学生家长没有做好学生第一老师,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使一些学生性格孤僻,缺少对生活的激情,把心思都放在高考习题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多举办一些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摘要: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很多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换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打造一个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然后对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趣味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教学,趣味性,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开启语文教育的窄门——巧用民俗文化,构建趣味语文课堂[J].才智,2014(9).

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 篇5

杨晓华

心里学的研究表明: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的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短,一节课有效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十几分钟,而且不稳定,教学中,我针对教材内容。把游戏引进课堂不断调节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儿童处于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之中,即有节奏,又有乐趣,有效地调动儿童的思维积极性。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低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对于初识汉字的孩子们来说,如果老师的启蒙教育没有做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对语文失去兴趣,这对语文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师傅领进门”,要引得好,引的巧。在识字教学中,不妨把方方正正的汉字变换成有趣的图标、故事或者字谜。比如“善”字,上半部分的是“羊”,有些粗心的同学很容易少写或多写一横,可以把“善”字说成是“一只善良的小羊”。又比如“蠢”字,可以拆成字谜:“春天来了,两条虫子爬出来了。”用形象的方法拆解汉字,不仅让孩子们能很快地记住生字,而且学起来轻松愉快。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们自己去给生字编字谜、编儿歌,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意”,这样一来,学生字就成了做游戏。

在课文的讲读教学中,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即兴表演课文的情节,感受文中人物的心里变化,深化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多数时间坐在座位上听讲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方法,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兴发挥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课堂氛围得到活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兴趣;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其学习热情势必高涨,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便不言而喻。然而,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对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而言,趣味教学研究尤为重要。

一、导入具有兴趣性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早进入学习的角色,提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要设计好的导语。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书篇》里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我在教学尝试中认为较好的方法有:

1、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悠扬动听的音乐往往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从而深深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黄河颂》是选自《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抗日战争时的作品。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上好这篇课文的首要条件。为了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我们也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上此课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唱《国歌》作为情感铺垫,接着播放录音带中的《黄河颂》配乐示范朗读,其中充满感情的朗读以及激昂的音乐旋律深深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接下来要学生体会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也就不难了。

2、导入要激发好奇心。好奇心的激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去收集有关“罗布泊”的现状的文章以及图片,并请他们说说现在的罗布泊。笔者总结同学们的观点是“现在的罗布泊是荒凉的大漠,是恐怖的无人区。”然后笔者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美丽的湖泊,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水如明镜,犹如仙境。笔者请同学们猜这个地方的名字,结果他们谁都没想到它叫“罗布泊”。笔者把答案告诉他们时,他们瞠目结舌,非常吃惊。“美丽的罗布泊怎么会变成恐怖的无人区呢?”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并带着疑问迫不及待地在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一节课无疑是富有魅力的。

3、故事引入,让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学习《竞选州长》一文,有老师就用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老师乘兴提出:“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从《竞选州长》中说说这种特点吗?”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二、课堂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课堂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施展的场所,能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做法有:

1、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剖析生活点评大量的经典的创意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从作品中感受创意魅力,增加对创意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语文能力。

2、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师生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3、拓展阅读。语文水平的提升仅靠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介绍相关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网站,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拓展相关知识。

4、参与比赛。比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贵在参与,能否获奖并不重要,但却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导参赛,在参与过程中检验自身水平,发现不足,看到差距,从而有针对性提高。

三、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作业兴趣

在作业的内容设计上,我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内容,做到基础知识训练和能力训练共存,体现作业的思维性、生活性和自主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作业类型:

1、动手作画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忠实原文,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搜集查找类。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所知甚少,欲知详情”“立足课内,放眼世界”的情况下,在课前或课后查找、收集资料,为学习课文,开阔眼界服务。

想像类。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进行作业设计,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浅谈高中语文趣味教学 篇7

一、描形绘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有五幅画面:秋花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这五幅图构成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 画出这几幅风景图, 同学们画出了“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胜日秋果”等场景。通过这个手段, 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兴趣, 水到渠成地升华了对课文的理解。另外, 在教学《山居秋瞑》《归园田居》这些课文时, 也采用绘图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音乐, 引导学生融情入景

音乐是情感艺术, 在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教学中, 将音乐运用于课堂教学, 能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如李煜《虞美人》, 我先将曲子教几遍后再进行教学, 学生感受到了旋律之美, 也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在散文和诗歌教学时, 同样利用音乐伴奏朗诵, 在舒缓、柔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受美。适当运用音乐调和沉寂的课堂, 既能让学生感受韵律美, 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定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导语, 激情引趣

实践证明, 好的导语能唤起学生注意, 能先声夺人, 烘托气氛, 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是精心设计导言,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巧用故事, 如生活中的哲理故事, 古籍典故, 热门话题等。这些内容只是一个楔子, 目的在于引入课题, 只要教师把握好故事的度, 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秦风·无衣》的教学中, 我先将“秦庭之哭”的典故讲出来, 特别是申包胥为救国家痛哭七天, 不省人事, 哀公朗诵“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时, 学生纷纷跟着我一起读起诗来。我想学生已经和我所讲的内容产生了共鸣。

四、摹拟声音, 融情入境

在《卫风·氓》中, 我让同学分别表演了热情、温柔的姑娘和憨厚、纯净心灵的青年男子, 课堂气氛顿时高涨, 学习热情也得到极大提高。在教学“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时, 当我把孔雀失偶, 徘徊反顾的动作配上凄凉的声音表演出来时, 整个课堂凝固了, 悲凄的氛围出来了, 这样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将情感融进课堂, 也为课堂增添生气。

五、重视情感, 培养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 任何教育教学都注定要失败。”以往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其实,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作用,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所以, 我在教学中, 留意、关心每位学生, 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诚心和爱意。

在教学中, 不仅取得学生的信任, 还得和学生一起细心观察生活, 品味生活的乐趣, 能够和学生一起体味到共鸣, 自然也就找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策略初探 篇8

一、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被吸引,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要学习的知识有探究的欲望。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来进行设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导入

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使学生在被吸引的同时想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动物变色龙的一组图片,学生立刻被吸引,非常专注地进行了观看。接下来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内容探究中:变色龙为了更好地生存,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颜色变化。那么课文中的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自然的过渡,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积极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探究中。

2. 利用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学生在探究语文课文内容时,由于和作者生活的年代有一定差距,这就使学生不能深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课文中蕴含的深意。为了使学生能深刻地体会语文知识,提高他们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直观地进行感受,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让学生欣赏,,在优美的乐曲中,学生好像听到了淙淙的流水上,感受到了泉水的清凉和甘甜,,让他们具有身临奇境的感觉。接着让学生进入到课文内容的探究中,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掌握课文的深层内涵。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来进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除了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外,更重要地是要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充满兴趣地语文知识的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二、师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就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使语文知识和能力都获得发展。

1. 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 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从被动学习的角色转变成了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看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教学。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能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并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练习。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畏惧,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能大胆地提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分析,使问题得到解决。

2.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 实现师生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提问,能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在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学生能有效掌握课文的重难点,使他们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巧妙的方法来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如果是你的话,会不会和文中的人一样帮助禾苗生长?应该怎么办?让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深刻理解:要遵从事物生长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 组 织语文学习活动 , 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让他们动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他们的有效提高。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便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实际特点,巧妙地将活动元素引入课堂中,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互动式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体验性、竞赛性、展示性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些表演性较强的课文,可以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为了演好课本剧,会认真研读课文,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课本剧表演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此外,还可以开展朗诵比赛、演讲、辩论会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浅论高中语文趣味教学 篇9

一、高中学生厌学语文原因探析

首先, 高中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习语文带有功利性。学生从高考题型上解析, 认为课本上的美文佳作与考试关联不大, 文本学习耗时费力。这种思想认识错误, 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

其次, 语文教师受高考考纲制约, 受学校考核机制束缚, 爱走实用教学的捷径, 只注重知识点传授, 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教师的实用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作用的认识止于高考, 这是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

二、高中语文趣味教学的好处

语文课堂本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当年国学大师黄侃、金岳霖先生的课堂是何等生动有趣, 学生置身于趣味性课堂, 于轻松的氛围中领悟知识, 体会情感, 自然能把握要领, 学到真知。趣味课堂趣味教学大受学生欢迎, 教学效果明显, 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语文学科趣味教学可行性做法

(一) 锤炼教学语言, 使之简明风趣, 与时俱进

语文学科兼有知识性与人文性, 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放飞学生的思想, 拓宽学生的视野, 扩充学生的知识。语文课堂本当活力四射、魅力无穷, 可是多数语文课堂, 教师讲得声嘶力竭,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此课堂, 枯燥乏味, 学生头疼, 教师无奈。如何改变这种格局, 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1.教学语言要追求别致独特, 激趣创新。教师应抛掉陈词滥调, 抛掉令高中学生反感的模式化、规范式语言。每堂课从导入语开始, 就得独特生动, 吸引学生, 引起共鸣。例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 教师可用如下激趣导入语:“一个教授, 他模样另类, 教学怪特, 爱情痴迷, 生活随性, 童心永驻。”学生听后自然就急切地想探询教授的与众不同之处。这里新颖切题的导入语言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说, 教师授课语言创新独特, 扼要激趣, 语文趣味教学才有可能实现。

2.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技巧, 与时俱进, 幽默风趣。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驾驭这群思想勃发的学生, 就得讲究语言的技巧, 多鼓励, 少批评;多赞许, 少刺激;多民主, 少武断。学生固执己见时, 教师用亲和委婉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效果会更好。学生听课显出疲惫神态时, 教师可以说句俏皮话, 师生开心诙谐一笑, 课堂气氛会加倍融洽。鼓励学生时, 教师用些“给力、神马”这些与时俱进的流行语, 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用语是门学问,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摸索, 语文趣味教学风格才能逐步形成。

此外, 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具有感染力也是趣味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 创设课堂模式, 使之形式新颖, 不拘一格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学生最反感;形式新颖、耳目一新的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大受高中学生欢迎。学生渴望形式新颖的趣味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作为创新语文课堂模式的有益尝试。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实用性、自主性、创造性特征, 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定好学习内容, 教师不妨就放手,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研讨、质疑、探究、发现、总结。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 教师就可采用这两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研究探讨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学生会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因课文内容有限, 学生还会去图书馆找来介绍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等名流的专著阅读, 多方面去感受一代文学大师的个性、才华、情感、人生历程。教师把学习研究探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阅读审美鉴赏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而且课堂扩展延伸到了课外, 学生视野得以拓宽, 思想得以熏陶。研究性课堂、探究性课堂尊重肯定学生的劳动, 锻炼学生的能力, 使语文趣味教学落到了实处。

此外, 答辩、手工制作、调查报告、经验介绍、表演课本剧等学生感兴趣的模式都可以进入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应是勇敢的改革者, 学生尝试的新式课堂模式我们要支持, 这些大胆创新的课堂模式会使语文教学妙趣横生。

(三) 巧用各种媒体, 增添课堂趣味

媒体具有视觉性、听觉性、形象性、动感性、立体性等特征, 借助媒体教学, 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拓展教学的宽度与广度。比如, 教学《祝福》时, 祥林嫂的可怜形象, 学生能从多角度描绘。学生描绘之后, 再借助多媒体课件, 展示出暴风雪中, 拄着破竹竿, 跨着破竹篮, 曲腰驼背, 衣衫褴褛, 满脸沟壑, 垂死挣扎的祥林嫂写意画像, 那一刻学生心灵的震颤, 该是何等强烈, 要知道, 眼前的垂死之人还不到四十岁, 还不及这些学生母亲的岁数。此刻, 教师不进行思想灌输, 学生也会对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若再于课前或课后择时观看《祝福》电影, 营造视觉效果, 让学生真切感受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教学实效会更好。巧用媒体的语文课堂, 会触发学生的兴奋点, 这样的课堂趣味盎然。

此外,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杂志、移动网络这些媒体, 能突破语文课本容量有限的关卡, 充实丰富活跃课堂, 为搭建趣味课堂提供可能。教学与学习过程中, 媒体设施的辅助使用, 能弥补教学语言的苍白, 扩大教学范围, 为语文课堂增添趣味。

(四) 培养学习兴趣, 形成语文有趣的思维定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由于教材相对于社会生活的滞后性, 目前高中学生使用的教材, 或多或少会制约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无法通过这些教材的阅读训练完成教学目标。鉴于此种情况, 教师若对教材合理取舍, 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材料加以整合, 设置相关的训练, 学生学习兴趣会浓厚, 教学效果会极佳。例如药家鑫案发生后, 教师及时找出相关事件的报道材料以及社会媒体的评论, 然后印发给学生,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讨论, 学生会兴趣盎然。这样不仅让学生确立了是非观念, 学会了尊重生命, 增强了人文主义精神, 而且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社会评论的文体写作要求以及语言运用的要求。

当今的中学生, 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 加上父母工作生活忙碌, 课外生活无人关心, 出现了不少的宅男宅女。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缺少对生活的热情, 看不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兴趣点, 这样教学活动很难与他们的思维形成碰撞, 无法产生那种震撼人心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 打开封闭的课堂, 引入清新活泼的教学内容, 如传承传统道德, 关注时尚潮流, 实现个人价值, 奉献社会大众, 帮助弱势群体, 排除仇富心理等,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张翼翔)

摘要:当前高中学生消极学习语文的态度应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反思。高中语文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 尝试趣味教学。趣味教学语文的可行性做法是:锤炼教学语言, 着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革除老旧传统, 力求创设形象新颖的课堂模式。

浅谈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篇10

现代初中生, 充满活力, 涉猎面也广, 思想活跃, 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 对母语的感觉也各有不同。因此, 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项重要工作, 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不断创造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搞好趣味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从课前导语“启迪”趣味

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 令学生心驰神往。

(一) 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教《春》这一课时, 是这样说的:“我们一提到春啊, 你们想一想看, 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 我们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 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 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饱含感情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在教学一些写景抒情的课文, 如《济南的冬天》《秋天》等课时, 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效果甚佳。

(二) 运用故事导入新课

学生都特别喜欢听故事, 他们一听故事, 就会兴致勃勃, 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 引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 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上《论语十则》一课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在一次世界名酒博览会上, 中、法、德、美四国比酒, 中国的国酒茅台, 芳香四溢;法国的百年陈酿红葡萄酒, 流光溢彩;德国的颇具特色的黑啤酒, 泡沫似雪;美国人没带酒, 而是把前三种酒各倒了一些混合起来, 说:诸位, 这是美式美酒——鸡尾酒。虽然, 这故事是虚构的, 但美国民族善于学习、博采众长的优点, 却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这和两千年前我国孔子的教诲不谋而合, 那就是要善于学习, 方能不断地进步。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论语十则》来聆听孔子的教诲。”学生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当然, 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很多, 应该有所选择, 扣紧主题、给人启迪。

二、从激发情感“唤醒”趣味

语文并非冷漠的知识介绍和概念推理, 重要任务就是使语文课富有情感 , 要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

(一)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首要

无论什么时候上课, 教师都要态度平和, 精神饱满, 热情洋溢。课堂上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 感情激流的浪花在涌动, 师生感情融洽,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 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 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要统观全局, 充当导演角色, 同时还要细致入微, 惟妙惟肖地充当演员角色。“情感派”名师于漪认为“激情”并不只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 它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我在上课讲到兴奋时, 就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 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动作、姿势和表情来感染打动学生,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只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 达到情景交融, 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生情感的投入是关键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 教学时可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从文章的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涵, 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学生会感到心情愉快, 赏心悦目, 甚至会自我陶醉, 乃至产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才艺展示“增强”趣味

表现是社会人发展的途径, 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而表现则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台阶。

(一)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 发挥榜样的作用

如每个月, 我都会从学生周记和作文中挑选出有真情实感、有生活体验、有个性见解的优秀习作, 或在全班朗读, 或编辑成小报印发给全年段的学生看 , 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文章被传诵和变成铅字的那种成功感, 使学生享受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这是下一次写好作文的动力, 是又一次思想成熟的飞跃, 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二) 编演课本剧, 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编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改编是一种创造, 表演更是一种创造。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改编后进入表演, 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 表演者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如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 我把课文分成四幕: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四组同学分别演其中的一幕。要求整组的同学都要参演, 自行安排角色, 比比哪组演得好, 并评出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同学们的兴趣非常大, 整节课都很投入, 演得有模有样的。表演者充分满足了表现欲望, 观看者也通过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自觉而灵活地运用一些有趣的方法, 渗透新课改的一些理念 , 就一定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学习上进入“好之”“乐之”的境界, 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摘要: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 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 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一、导语引趣法

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是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因此,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导语的设计。

如果我们在讲课之前,结合新课内容,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幽默故事,或者记一句谜语、歇后语、格言、警句或者朗诵一首短诗,然后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讲《论语十则》这一课时,就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有牛顿、哥白尼等,大家知道是谁排在这十大思想家第一位吗?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二、设疑引趣法

在设疑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逐步启发,诱导他们通过读课文得出正确的答案。我们也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做题时产生一些疑难。如教学《背影》时可问:有人认为以“背影”为线索,有人认为以“父子话别”的前因后果为线索,正确的理解是怎样呢?教学古文《岳阳楼记》,可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的解释进行设疑,从而带动全文的学习。精心的设疑,犹如投石激浪,可以催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要在学生困惑易错处设疑,还要在学生无疑处设疑。以引起他们积极的思考和兴趣。

三、欲正故错法

学生对分辨和纠正教师的错误往往具有特别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在讲课时故意读错或写错某一字或某一词句,让学生在辨误或正误中体会到乐趣,以而使课堂充满紧张愉快的气氛。如:教学《白杨礼赞》。

师:今天我们学习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教师将“茅盾”故意写成“予盾”,并敲敲黑板)

生:(惊讶,急忙看书,又看黑板)老师,您写错了!

师:(故作惊讶状)我怎么会写错?我可是照着书写的呀!

生:您写成了“予”,“予”与“矛”很容易混淆,再说,上面还有一个草头。

师:茅盾是沈雁冰的笔名,沈老开始用“矛盾”作笔名进行创作时,叶圣陶老先生建议将“矛”改成“茅”,因为中国有“茅”这个姓氏,如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远比教师直接导入、重点强调的印象要深得多。

四、激将法

学生争强好胜心切,对他们采用激将法更为有效。比如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就可以说:“现在女生发言比较积极,我们男生能甘愿落后吗”,这样一激,男生们就跃跃欲试,准备发言了。

五、角色朗读引趣法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生动浅显的课文,教师无需多讲,只要略加点拨,组织学生朗读几遍就可以了,特别是有些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分角色朗读效果很好。如《皇帝的新装》如果分角色朗读,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很好。

六、情景作文引趣法

教师有意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地去观察体验,然后布置写作文,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始而兴奋,继而深思,终而产生表达欲,这时就达到了最佳心态控制。

七、故事会引趣法

讲故事与学习语文是密切相关的。开个故事会,让学生每人讲一个小故事,大家都会很有兴趣。通过讲故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学习竞赛引趣法

組织学生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这种竞赛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课下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古诗背诵比赛、故事会、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九、表扬鼓励引趣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多表扬鼓励,时常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是对一些差生,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切忌对学生挖苦讽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在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时,我就说:“你真棒!”“你可以做我的老师了”。而当学生回答不理想的时候,我就说:“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每次作文评语或作业上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法探究 篇12

1.文字故事讲述法

如果把汉字单纯当做语法来讲,各种结构术语、拼音、字符、意义和符号信息根本无法融入到小学生的认知体系当中,这种符号信息转化的机制太过枯燥乏味,并且已经超过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喜欢听故事的年龄,对故事有强烈倾听欲望,所以汉字学习用故事讲述法效果甚佳。故事丰富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小学生的课堂情绪,经过故事的辅助,汉字可转化为有趣生命形式,加强学生对字形、音、义等的认识,最终提升汉字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中有一个关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而且流传已久,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对故事情节做适当的修改,比如在故事中先让学生学会写“丑”字,然后讲故事的结局用一句话总结“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穿着钮扣衬衫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这样就可以在故事中引入“钮扣”这个词汇,学生根据“丑”字的延伸对“钮”的认识程度加深,进而写起来就很方便了。

2.多媒体识字教学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同时对文字结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活动影像等多种功能进行捕获、编辑、存储、播放。可以在课堂上呈现出直观、形象与美丽的色彩,这些因素能迅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迅速将身心投入到识字和写字当中。比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幅画面,在画面当中,有一只乌鸦要喝水,可是水瓶里的水只有一半,在水瓶的周围有着好多的石头,每个石头上都刻着一个课本中汉字。在这个时候,老师把握时机,激励学生先认识所有的字,乌鸦就可以顺利的喝水,每当学生认识完一个字之后让学生写下来,水面就会涨高一点,直到学完,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这样学生们积极地帮助了乌鸦成功地喝到水有一种成就感,整个识字过程学生会体会到学的趣味性和紧张感,单调的汉字也能更形象的记忆,之后再让学生对写下来的字进行练习。其中,美丽的画面,乌鸦或紧张、或兴奋的叫声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内心,一切最终促成高效的汉字学习成果。

3.汉字评比竞赛法

记忆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重复多遍的汉字让小学生们愈加觉得无聊。但是,这在语言的学习中,知识的温故和记忆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文字的学习同样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如何做到使学生们热爱汉字学习,积极练习汉字呢?毋庸置疑,小学语文汉字朗读、默写评比与竞赛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老师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及课后布置小学生字词抄写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自我评选部分优秀作业,比一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得又对又好,相应的被评为“语文小专家”“汉字小能手”等等。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竞争和挑战,可以唤起小学生的勇气,增加战胜困难的信心,即使偶尔会失败,内心也点燃了不屈服的火焰,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和奋发,识字教学也会事半功倍。汉字评比竞赛活动,在开展几轮收效后,一定要注意新的评比竞赛形式的创新,并且教师应视情况而增加难度,提高标准和要求,尽最大努力发掘孩子们的潜力,使孩子们持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对汉字知识和汉语言文化的兴趣。

4.回归生活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不是脱离生活独立存在的,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同样不能与生活隔离开来,相反它是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的基本途径,因此,让识字教学回归生活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处处透露着汉字知识,例如在城市夜晚闪烁的霓虹字,还有城市广场绿化带中设置的文字标语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知识资源,老师将生活中这些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文字资源集合起来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不但可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也极大的丰富了学生识字和写字的素材库。一方面拓展了小学文字课堂的知识范围,扩大了小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的语文汉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生活中的文字认知,更能达成学生认字写字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汉字认知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增强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能力。

上一篇:高层住宅电气设计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