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

2024-06-02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精选12篇)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 篇1

摘要:为了增强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本文探讨了几种趣味教学法, 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教学方法

一、巧妙使用导语

导语如果使用得好, 其效果就像是戏剧的序幕, 能够让人心驰神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使用导语, 那么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如说, 在教学《狼》这一节课时,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 在小学阶段都学过《狼和小羊》这节课, 故事的结局是狼吃掉了羊;如果把羊换成人, 同学们猜一猜故事的结局又会是怎样?”设计这种巧妙的导语, 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够加强所学内容的连贯性,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做了铺垫。

二、适当引用故事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 在课堂上结合所学课文适时地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说, 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再给学生讲讲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通过这种故事的引入, 可以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一些新鲜的活力,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另外, 还有一些课文在教学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故事方法, 例如:《木兰诗》《愚公移山》等等。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那就是每篇课文可能有多个相联系的故事, 教师在选择时应当做到适量、恰当。

三、进行角色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是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 很容易为学生理解的, 对于这一类的课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来学习。特别是对于一些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 教师可以划分学生为若干个小组, 分角色来进行朗读, 这样的学习通常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非常典型、适合角色朗读的课文就是《皇帝的新装》。

四、借助直观教具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存在欠缺, 如果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能够借助一些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并且具有趣味性。比如说, 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三峡》这类课文时,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模型图来进行教学, 结合挂图来讲解课文, 直观明了的挂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在教学《猫》《斑羚飞渡》这种类型的课文时,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标本在教室中展示。在合适的时机,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一些小制作, 这种充满趣味的小制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动大脑, 在制作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内容。

五、利用母语激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然而这一点很容易被初中教师所忽略, 这是不对的看法。初中学生经常会在默写生字和写作文时出现错别字, 这样初中语文教师感到非常头疼。因此,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 可以利用早读或者课前抽出5分钟, 让学生进行文字接龙的游戏或者错别字大找茬的游戏。这些活动虽然每次花不了多少时间, 但是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会产生出很好的效果。通过文字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让学生进而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学生对于错别字会有种追根究底的精神, 在考试中学生的错别字会明显地减少。另外, 学生会对我国古代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接触语言文字多了以后学生会对我国祖先的造字感到神奇和伟大, 从而产生一种崇拜感和敬畏感, 这能够帮助学生对文言知识掌握更多。因此, 利用母语激趣, 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层次领悟祖国文字的精妙, 从而更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 并更有兴趣去学习和运用它。

六、魅力激趣法

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继续学习, 更新观念, 丰富知识, 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 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 (她) 所教的那门课, 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 如果不是精神愉快, 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 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 效果决不会好。”确实这样,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 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 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应。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 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

七、情境熏陶法

教师挖掘教材丰富内涵, 弄清课文包容的科技、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诸多材料, 围绕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 加以梳理设计, 使之与课文内容水乳交融, 给学生及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情景。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

参考文献

[1]孙运涛.运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 2013 (20) .

[2]潘双武.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探析[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3 (3) .

[3]陈美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探析[J].课外语文, 2013 (20) .

[4]袁野.趣味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4 (17) .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 篇2

远客、说客、游客、香客、顾客、刺客、贵客、茶客、政客、稀客、生客、异客 地位高贵的客人叫()

素不相识的客人叫()

远道而来的客人叫()

不经常来的客人叫()

游山玩水的客人叫()

购买东西的客人叫()

搞政治投机的人叫()

到外地游说的人叫()

流落他乡的客人叫()

专门搞暗杀的人叫()

去茶馆喝茶的人叫()

去寺院烧香的人叫()

2、一哭一笑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哭: 笑:

3、下面的成语前后是反义词,你会填吗()()入死()()心非()()浅出()()无终()()手低()()阴违

()()脚轻()()地北

一 巧填“春”字诗.在横线上填入带“春”字的双音节词语.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5.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7.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8.郊原晓绿初经雨,苍陌春阴乍禁烟.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三 填歇后语 1.狼窝里的山羊——(九死一生)2.刘备借荆洲--(有借无还)3.牛魔王请客--(净是妖); 或者牛魔王请客——红(哄)孩儿高兴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轮胎上的气门芯--(里外受气)6.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7.寒潮消息--(冷言冷语)

四. 猜字谜

1.高小姐探头相望,李小姐半露半藏,郑小姐侧着耳朵听端详.(郭)

2.半边生鳞不生角,半边生角不生鳞,半边离水活不得,半边落水难活命.(鲜)

3.有土能种米麦,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行天下.(也)有土能种米麦--地 有水能养鱼虾--池 有人不是你我--他 有马能行天下--驰

4.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口)

5.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

五 把成语补充完整,再用前两个成语的首字组成另一条成语. 例:(鸡)毛蒜皮(犬)牙交错 -----(鸡犬不宁)

1.(青)云直上(黄)梁一梦→(青黄不接)

2.(色)厉胆薄(香)气扑鼻→(色香俱全)

3.(变)幻无穷(化)险为夷-----(变化多端)

六. 猜谜语.

2.百年任务,七日完成. ---打一现代作家 周树人(即鲁迅)

百年任务---树人 七日----一周

3.朱阁枕黄梁. ---打一古典文学作品

《红楼梦》 朱为红 阁即楼 黄梁乃美梦也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探析 篇3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初中语文;创新能力

一、趣味教学法

趣味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实际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能一直维持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趣味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现实化,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趣味教学法能让学生快速的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教学内容。

二、趣味教学法的类型

1.情境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教学情境充分地理解教材内容,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受到感染,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激趣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教师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自然会感染到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所以,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角色意境法

角色意境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模拟情景,让学生融入到角色

中,进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趣味教学法,不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趣味教学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语文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教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

力,这为语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丽霞.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教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0).

[2]李俊红.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2).

开展初中语文灵动趣味教学 篇4

一.图文并茂, 情趣盎然

由汉语本身看, 属于图画文字, 一字即成画。因此, 一篇篇优美篇章, 如果结合语言描绘, 想象创造, 就是一幅幅精美图画。因而, 图文并茂的呈现知识, 其效果通常胜于单一讲解。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书籍里的图画是跟书面语言配合起来交给读者的, 读者从书面语言同时从图画得到理解和领会, 因而提高他的知识技能, 深化他的思想感情。”所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意插图、图画、视频等资源的教育功能, 适当引入或穿插, 或吸引注意, 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主动探索;或辅助讲解, 更好的体会文本意境, 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深化理解;或看图说话, 思索创造, 体验语文学习之乐趣。

如教学《沁园春·雪》时, 灵活运用《沁园春·雪》VCD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等, 强化直观教学, 吸引学生, 提高学生形象思维, 也拓宽教学容量,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导入环节, 利用播放《我爱你, 塞北的雪》VCD片断, 由北方柔美的雪逐步过渡到豪迈的雪, 营造良好氛围, 给学生多重视听感受, 吸引注意力, 启发形象思维;分析上阕内容时, 提出有关问题, 譬如:哪句话能够概括上阕如此雄伟气势、磅礴意境的画面?再呈现课本插图, 对比中加深理解。而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试着将作者描绘的雪景由静态文字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 展示在“大屏幕”上, 再用个人语言加以描述, 可以先组内交流, 而后向全班描述, 让课堂涌动生命与活力。

二.故事熏染, 不言而喻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如果总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 学生会出现疲劳情绪, 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学习激情。反之, 倘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灵活地穿插启发思维、辅助理解的趣味小故事, 则可熏染氛围, 活跃课堂,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 巧妙穿插故事, 调节学习氛围, 引学生“上钩”, 让他们在欢乐、轻松的环境中深刻理解知识, 快乐学习。

如学习“双关”这一修辞手法时, 如果教师纯粹讲解分析, 费时费力, 学生也不一定牢固的把握知识。若将这一知识点寓于趣味故事中, 让学生自主发掘, 就能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穿插苏东坡和佛印的趣味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友, 常常开玩笑, 彼此嘲弄一番。某天, 两人泛舟江河之上, 举杯畅饮, 吟诗作对。突然, 苏东坡瞧见有只狗正在河边咬着肉骨头, 于是灵机一动, 便指着在啃骨头的狗, 得意的对佛印说:“狗啃河上骨。”听后, 佛印顿有所悟, 便将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对出下联:“水流东坡尸。”于是, 两人面面相觑, 不禁大笑起来。听后, 学生也哄堂大笑, 在欢乐氛围中“双关”修辞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学生也会更牢固地记忆所学知识。

三.角色扮演, 自学自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角色扮演既是体验式活动, 也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有效手段, 特别是一些有曲折精彩故事情节的略读文章, 可运用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相互探讨, 合作领悟, 感受自学的乐趣, 而教师则适时引导、点拨, 启发思维, 调控方向。

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 若要让学生深刻的品味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点, 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格特点, 逐步领悟戏剧思想与主旨, 教师不能单纯靠教, 还需要给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教学:课前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戏剧文本, 梳理故事情节, 品味人物描写, 抓住人物形象; 而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建小组, 分工合作, 练习表演。学生练习之前, 教师需要提出注意事项, 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角色。课堂上, 预留时间,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赛, 相互评价表演效果, 说说自己的理由。同时, 语文教师需要适时点拨, 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 深化认知。

初中音乐趣味教学陈剑 篇5

文章主题:初中音乐趣味教学 作 者:陈剑 组 别:中学单位名称:深圳市南芳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深圳市南芳学校邮 编:

*** 416188391@qq.com 518114

初中音乐趣味教学

摘要:音乐趣味教学又称音乐快乐教学,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趣味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从事音乐教学已有几年了,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 “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敲打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 x”节奏,让学生边打“x 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例: 2/4(xxxxx|xxxxx)|然后再填上旋律,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梭探,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开展初中语文灵动趣味教学 篇6

一.图文并茂,情趣盎然

由汉语本身看,属于图画文字,一字即成画。因此,一篇篇优美篇章,如果结合语言描绘,想象创造,就是一幅幅精美图画。因而,图文并茂的呈现知识,其效果通常胜于单一讲解。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书籍里的图画是跟书面语言配合起来交给读者的,读者从书面语言同时从图画得到理解和领会,因而提高他的知识技能,深化他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插图、图画、视频等资源的教育功能,适当引入或穿插,或吸引注意,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探索;或辅助讲解,更好的体会文本意境,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深化理解;或看图说话,思索创造,体验语文学习之乐趣。

如教学《沁园春·雪》时,灵活运用《沁园春·雪》VCD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等,强化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形象思维,也拓宽教学容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导入环节,利用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断,由北方柔美的雪逐步过渡到豪迈的雪,营造良好氛围,给学生多重视听感受,吸引注意力,启发形象思维;分析上阕内容时,提出有关问题,譬如:哪句话能够概括上阕如此雄伟气势、磅礴意境的画面?再呈现课本插图,对比中加深理解。而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试着将作者描绘的雪景由静态文字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在“大屏幕”上,再用个人语言加以描述,可以先组内交流,而后向全班描述,让课堂涌动生命与活力。

二.故事熏染,不言而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总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会出现疲劳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激情。反之,倘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穿插启发思维、辅助理解的趣味小故事,则可熏染氛围,活跃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巧妙穿插故事,调节学习氛围,引学生“上钩”,让他们在欢乐、轻松的环境中深刻理解知识,快乐学习。

如学习“双关”这一修辞手法时,如果教师纯粹讲解分析,费时费力,学生也不一定牢固的把握知识。若将这一知识点寓于趣味故事中,让学生自主发掘,就能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穿插苏东坡和佛印的趣味故事: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友,常常开玩笑,彼此嘲弄一番。某天,两人泛舟江河之上,举杯畅饮,吟诗作对。突然,苏东坡瞧见有只狗正在河边咬着肉骨头,于是灵机一动,便指着在啃骨头的狗,得意的对佛印说:“狗啃河上骨。”听后,佛印顿有所悟,便将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对出下联:“水流东坡尸。”于是,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听后,学生也哄堂大笑,在欢乐氛围中“双关”修辞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也会更牢固地记忆所学知识。

三.角色扮演,自学自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角色扮演既是体验式活动,也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有效手段,特别是一些有曲折精彩故事情节的略读文章,可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相互探讨,合作领悟,感受自学的乐趣,而教师则适时引导、点拨,启发思维,调控方向。

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若要让学生深刻的品味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格特点,逐步领悟戏剧思想与主旨,教师不能单纯靠教,还需要给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教学:课前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戏剧文本,梳理故事情节,品味人物描写,抓住人物形象;而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建小组,分工合作,练习表演。学生练习之前,教师需要提出注意事项,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角色。课堂上,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赛,相互评价表演效果,说说自己的理由。同时,语文教师需要适时点拨,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深化认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需要注意插图、图画、视频等资源的教育功能,适当引入或穿插,或吸引注意。灵活地穿插启发思维、辅助理解的趣味小故事,从而熏染氛围,活跃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分析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分析

“兴趣”一词在学生“学”与教师“教”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常常存在着教学枯燥、乏味等教学现象,十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趣味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便很好地改进和完善了初中语文教学,让语文这门学科可以更好地完成文化的传承、人才的教育、能力的培养等任务。为此,当代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将趣味教学运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去。

一、实现因材施教,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逐渐展现出来,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对学生现有行为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而因材施教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能够切实贯彻这一原则的因材施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材施教是趣味教学中的一大基础组成部分。趣味教学要求学生将其身心以及思想都积极地融入语文学习中去,做到在快乐中学习,而因材施教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些不一样的个性就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需求有所不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抹杀学生的特点,同时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不同以及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例如,有些学生擅长表达,教师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来进行文章的概括,积极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还有些学生比

较偏好创作,教师就可对其进行鼓励,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所在,变得更加乐于学习。

二、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活跃教学的氛围,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是情境表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文都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这样的语文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在表演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进行《孔乙己》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事先租借道具服,在教学时让学生换上衣服,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孔乙己这个角色。并在学生表演的时候,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强调“排出九文大钱”“教孩子‘茴’字的四种写法”等动作和情境对孔乙己角色塑造的作用,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孔乙己虽穷困潦倒,但是依旧摆出读书人架势的迂腐特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诱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好地诠释了文章的情感表达。二是知识竞赛。初中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对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有极大的好处。例如,教师可以周期性地举办一些语文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作文评优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参加。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更加高涨起来。

三、完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十分单一和定势化,即仅仅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不仅会使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步骤。随着趣味教学的引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正面而积极的评价,尽量避开了负面的消极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学习趣味的感悟,保证了趣味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例如,在进行《爱莲说》的教学时,教师就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翻译,并让学生不断进行尝试和适当的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可以对一些学生进行提问,提问之后,教师就要适时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些积极评价。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变得更加愿意学语文。

总而言之,趣味教学有效地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学习推动力,实现了真正的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趣味教学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教师要认清趣味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贯彻趣味教学,以保障学生学业的提高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亚芳.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 篇8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特有的心理特点灵活地设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使语文课堂充满乐趣。现代的初中生受各种媒体信息的影响, 有着丰富的知识, 也有着自己对各种事物的思考, 运用多种形式的趣味教学方法, 可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趣味导语引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同样, 用幽默有趣的导语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愿意走进课堂、走进课文与知识当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得到明显的提高。比如我们在开始一节新课时, 能以幽默且令同学们感兴趣的故事作为开场, 或者谜语、歇后语、格言等, 或者以同学们近期都在关注的影视剧故事等形式开场, 他们会迅速把因课间休息涣散了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尤其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比较枯燥的课文时, 趣味教学法效果就更为明显。例如在学习说明文的单元时, 教师能够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 在传达给同学们积极的情绪的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在讲《中国石拱桥》时, 课本前面清晰精美的赵州桥的插画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入, 通过同学们欣赏和论述这张图片, 然后自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通过《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来学习中国一些构造精巧、坚固耐用的石拱桥。”

趣味的导入方法还有故事引入法。初中生的思维活跃、善于想象, 对生动的故事也比较感兴趣, 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广泛搜集本课的相关知识, 一定可以找到一些与所学课文相关的逸闻趣事, 由这些生动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端要比教师阐述多么美妙的理论都会有用的多。例如在讲《杨修之死》一课时, 可以把课文中不曾涉及到的有关杨修或者曹操的故事杂谈作为课堂的开端, 还可以即兴朗诵曹操的诗、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开头曲, 让这样一个有关英雄的故事在壮怀激烈的气氛中开场, 课堂气氛会随之高涨, 这堂语文课的教学效率也就会大为提高。

二、让学生乐在其中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 既要求教师善于教学, 又要求学生善于学习, 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要充分调动起来, 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和谐与轻松的氛围, 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教师要做到善于教学, 一是要做到的就是善于学习, 现在的时代快速发展, 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唯一渠道,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多的新事物跟上时代的步伐, 与学生的思想合拍又高于学生, 才能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二是善于钻研教材, 只有教师对教材有透彻的了解, 才能有更广泛的思路设计趣味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三是把课堂交给学生, 初中生对很多事情已经有着自己的主见,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并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 设计的趣味教学方法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乐在其中, 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让学生乐在其中的方法也有很多。例如激将法, 很多中学生都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 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斗志, 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例如在对鲁迅的作品《雪》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适当提醒说:“某某组发言比较积极, 其他组难道就无话可说吗”之类的话语激励学生发言。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有一个度, 千万不能伤害到初中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此外还有情境教学法、明知故问法、情绪感染法等。

三、让课堂活灵活现

生动灵活的课堂总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和学生两者在课堂中也可以像朋友聊天一样轻松一点, 不必把课堂教学搞得拘谨死板, 活灵活现的课堂一定是学生更为欢迎的教学方式。趣味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搞活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气氛, 例如引入漫画的教学方法。漫画常常夸张夸大、荒诞不羁, 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这样的漫画引得学生轻松一笑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漫画的分析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着深刻的印象。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更形象直观的同时, 也让学生以视觉记忆的形式记住课堂知识。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搜集各种天气状态下云的样子, 在图片的下方配上讲解的文字, 师生在边看图片的时候边通过文字了解这种云的性状, 一篇说明文就这样在生动的气氛当中学完了, 所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会大为提高。为了活跃课堂, 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寻找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点,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学习。

总之, “学习有方, 教无定法”, 教师可以灵活地改变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文而异地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 创作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轻松地教, 学生快乐地学, 趣味教学法一定会提升对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 篇9

一、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开放性及趣味性

从传统的教育方式当中可以看出,学校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过多重视其应试能力,对学生在人文素养以及情感素质方面的培养重视不足,这种状况就会对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地位造成很大程度消弱,并且一些教师在相应的教学观念上比较陈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上存在过于封闭的状态,其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书本知识来展开,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发,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乐学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不但推进,其中鼓励和强调对学生开展快乐教学,其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向“主动学习”观念转变作为其教学宗旨,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对语文学习所存在的知识价值以及乐趣充分认识和理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制定时要把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需求作为其制定的基础内容,在授课形式的制定和选择上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对语文教学当中趣味性和互动性进行提升和改变,对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也要足够的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具体的认知情况,制定适合其发展和学习的课堂氛围和环境。

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兴趣

在对初中语文“乐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及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一个积极有效的组织者以及课堂效果的实际设计者,并且对于学生学习情感的具体感受以及快乐学习氛围的体验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学习个体的心理需求进行认真对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偏好对教学计划和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从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语文世界并且快乐的学习语文。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快乐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真正回到语文学习的角色当中,去感受学习语文的魅力和乐趣。

例如,在对《皇帝的新装》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达到不断增强的目的,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与本文相关的一些视频资料以及图片等进行播放,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将一些与本课相关联的一些内容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边乐边学”的状态中去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不断得到增强。

三、基于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从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强化,教师要对学生所具有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与强化和爱护,不断满足学生在求知方面的各种需求,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学习特点,对语文教学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和放宽,并且还要善于将室内的理论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中去发现快乐和感受快乐。语文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内心沟通的重要场所,如果想要使整个课堂氛围充满轻松愉悦以及和谐快乐,教师必须在整个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仅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展现自身的引导活力,还要对教材当中的快乐内容进行演绎,然后将与本课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和辅助内容开展相应的扩展,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当中去感悟和学习更多有价值的快乐学习方法。

四、结语

初探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 篇10

一、从教学语言入手,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好语言教学这种基本功显得格外重要。要想学生对语文课生产生吸引力、感染力, 教师必须打动学生的智慧与心灵, 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必须在语言的趣味性上下功夫。尤其是课前导语的设计上多动脑筋。

1.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文学作品, 尤其是小说, 由于其创作时代、地区、环境的不同, 因此对它的时代背景作必要的介绍, 对于学生领会其思想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如在教学初一课文《百草园》时, 我就问学生鲁迅是哪里人, 谁去过绍、兴, 鲁迅写《百草园》时是哪一年等等, 把鲁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我”被迫离园时的心情。

2. 自觉锤炼教学语言。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教《春》这一课时, 是这样说的:“我们一提到春啊, 你们想一想看, 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 风和日丽, 春使我们想到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 我们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 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 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些饱含感情的语言引起了学生们对春的联想-杨柳轻曳、绿草茵茵、蝴蝶翩翩绿水如镜。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在教学《歌词两首》、《炊烟》等课时, 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运用故事导入新课。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新生, 特别喜欢听故事, 他们一听故事, 会兴致勃勃, 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 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论学”六则》时, 我就把《蔡志忠漫画选》中的孔子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尽管是第一次接触议论性文言文, 如果按传统的教法:什么论点、论据的讲可能枯燥无味, 学生不感兴趣。这次我改变教学方式从故事漫画入手,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从激发情感入手, 让情感激荡于课堂

1.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首要的。

很难想象一个表情僵硬, 总是板着面孔上课的语文老师能够出色地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育需要激情, 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上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 感情激流的浪花在涌动, 师生感情融洽, 课堂气氛就活跃, 教与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 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 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 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把唱歌大胆引入语文教学。

在初一语文教学中, 我有几次大胆使用了唱歌这一形式, 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教学《歌词两首》时, 我精心准备了《长江之歌》的磁带, 优美的歌声一下子紧紧地攥住了学生们的心, 接下来的课很顺利。在教《龙宫索宝》这课时, 我和同学们一起唱起了电视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 学生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还有一次在上课时我尝试放背景音乐。由于唱歌的缘故, 学生们与老师的距离缩短了, 更喜欢上语文课了。

3. 运用图像、课本剧等形式。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等图像材料导入新课, 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 我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 选择了十分漂亮的电脑画面下载后打印以备上课之用。还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制作幻灯片, 组织学生编排过课本剧, 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时, 我先让同学们预习, 并准备了魔鬼的面具、黄胆瓶等道具, 选出演员, 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 演员非常投入, 作为观众的同学们也很动情,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鼓舞激励入手, 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初中阶段, 学生最感到头疼的要数作文, 谈“写”色变。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由此可见,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只要我们善于诱导, 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能够激发出来的。

1. 让作文批改成为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 要求老师尽可能细致地给学生指出作文中的错误。但过细的指责, 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的做法是:找缺点的时候要“粗”, 找优点的时候要“细”, 打分的时候宁高勿低。特别是对待一些对作文有恐惧心理的学生, 更要多多鼓励, 即使是作文中的一句漂亮话, “一粒珠玑”, 也要也要用鼓励的语言给予表扬。

2. 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畏难情绪。

学生怕作文, 怕动脑筋, 其根源是对写作抱有畏难情绪, 有神秘感, 加之平时动脑动笔少, 写作时就无从动笔。因此要降低起点, 兼顾大面积, 做到严要求, 多鼓励,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完全有写好文章的能力, 写文章并不那么神秘, 并非高不可攀。

3. 教师要预先认真订好作文计划。

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对每一次写作训练都要精心准备, 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爱好等实际, 定好写作范围, 把作文训练融合在课外活动中, 使学生感到有事可记, 有人可写, 有理可说, 有情可抒。使学生认识到不是无材料可写, 关键在于平时留心观察、积累, 而不需要生编硬搬, 装腔作势。例如我在讲述初一语文的第七单元时, 我让学生们敞开心扉对我提意见, 然后用写信的形式寄给我, 结果同学们都写得很好, 很感人。

初中语文阅读趣味教学策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趣味阅读 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一些学生对传统的讲授阅读的方法,比如段落讲解、语句讲解、作者意图讲解等感到没有太多新鲜感,这导致一些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成为目前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前提。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一、设新颖开场,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学生来说,每堂课的初始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假如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一些全新的方式导入这堂课,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新颖,想进一步听老师的讲课,相反就会感到千篇一律,失去阅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新颖的开场白,引导学生学习。

比如在讲授课文《往事依依》一节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那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0年前的一个白天,我当时和大家一样,也是一名初中生……”我用大概3分钟的时间将自己童年在学校中发生的一件趣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听得非常专心。讲完后,我询问学生:“这个故事大家觉得好玩吗?”“好玩。”学生回答:“想不想再听一个?”“想。”学生回答:“好,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看作者给我们讲了什么样的童年趣事。”

这样的开场白,以教师的真实故事作为出发点,会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学生听得非常仔细,有一种没有听够的感觉,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机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延续刚开始的兴趣。

二、提主观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多提问,还要努力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包含课文中的基本内容,还应做到难易适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回答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课文《三颗枸杞豆》一文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1.枸杞豆是什么东西,大家有没有见过?2.癌症是一种什么病,如何预防?3.作者认为童年真正努力学习的原因是什么?4.读完整篇文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这几道题目都是一些较为主观的题目,且不失趣味性,学生听到这些有趣的问题后,会快速阅读课文,当学生看完课文后,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枸杞豆、癌症等词语比较陌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科普知识,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枸杞豆,什么是癌症,随后引导学生回答第三和第四道题目。关于这两道题目,学生的答案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真正发奋学习是因为自己从此爱上了植物,有的学生则认为作者从此能够静下心观察事物,有的学生则认为是三叔的事情启发了作者,让他从此开始认真学习,这些答案教师都给予肯定。第四道题是一个更开放的题目,有的学生回答要珍惜生命,有的学生回答应努力学习,有的学生则回答要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些开放性的回答,都是学生对于课文的观点,由于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回答正确,从而让学生对上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三、做真实表演,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初中生对于课堂中的一些亲身体验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小到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到组织学生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或者展览,都比直接在课堂中坐着听课感兴趣,为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当讲完一篇阅读文章后,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亲自体验课文中所讲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比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在讲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课文多读几遍,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后,教师可以选几个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演孔乙己,若干个同学演茶客,然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共同演孔乙己的故事。学生原本对孔乙己的认识只能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了解,因此尽管教师努力让学生通过孔乙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对话认识孔乙己这个人,但是学生在这种抽象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而当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时,首先让喜欢表演的学生过了表演瘾,其次,表演者要想演得出色,就必须对文章有深入的理解,同时在进行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必须完全投入,才能表演得更好,这些都能在学生表演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其中表演孔乙己的学生会不断思考孔乙己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他说这些话别人会怎么看。店里的伙计包含茶卡在笑话孔乙己时,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对孔乙己的那种瞧不起,这些内容只有当亲身经历后,才能更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学生就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兴趣,就意味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因此,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进行相关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雅利.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初探[J].科技视界,2015,14.

[2]郭晓丹.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探析[J].剑南文学,2013,01.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 篇12

一、渲染气氛, 让课堂成为学生体验情感的乐园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 更强调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 字字句句吐衷肠。”语文课文内容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 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语文课堂中, 教师要努力渲染课堂气氛, 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 仿佛身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观其景, 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 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 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在教学《春》一文时, 我先让学生听录音, 并结合他们的亲身体验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 然后跟着录音齐读。同学们读着读着, 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也感受到了万物欣欣向荣的欢快气氛。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产生了愉悦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真正做到了寓情于学。总之,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 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 使课堂成为学生真正体验情感的乐园。

二、开展情景表演,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与“玩”的乐园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故事性很强, 为了激发学生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 用声情并茂的情景表演, 诠释文本的内容,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与“玩”的乐园,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无穷魅力。在《范进中举》教学中, 我让学生做出范进中举时的动作, 同时让他们结合语言语气, 将范进所言所语表演出来, 这样就可以把范进中举后的情态尽情地表现出来了。课堂上学生边读边演这种即兴表演的形式, 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而且使学生在角色转换中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地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较深的认识。譬如在《孔乙己》一课, 学生通过情景表演, 将孔乙己仅来一碗洒, 一碟茴香豆 (排出九文大钱) , 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 炫耀自己的才学 (回字有四种写法) 的穷酸、迂腐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总之, 课文情景表演为语文课堂教学引来了一道清新的活水, 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还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

三、精心设疑, 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新知的乐园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课堂中的提问, 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索新知的乐园。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精心设疑, 善于设疑, 巧于设疑, 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疑问的产生开始, 在生疑———置疑———释疑的过程中, 激发兴趣, 探求新知。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 我对“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没有选择直释其意, 而是提出疑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顿生疑惑, 急于想知道答案, 我借此指导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明了“且”为“将近”之意, 愚公还没到九十岁, 只是将近九十。《桃花源记》的教学,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 还是两个词?文中像这种形式相同而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 你能找出几例?问题设定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妻子”一词在古代的意义, 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总之, 巧妙设计疑问可以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 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

四、巧妙留白, 让课堂成为学思结合的乐园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 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语文教学中的巧妙留白,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思结合的平台, 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巩固品味、想象创新的空间。在教学《废墟的召唤》一课时, 我并不急于让学生读课文, 而是让学生朗读题目, 并让学生回答:“通过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哪些问题?”“废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废墟召唤什么?为什么要召唤?”“为什么是废墟?”……学生踊跃发言, 他们所提的问题几乎涵盖了课文的所有内容。于是我“乘胜追击”,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看谁最快找到答案。教学中这种巧妙的留白, 让学生尽情地放飞思绪, 使课堂成为学思结合的乐园, 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风处觅鱼踪”, 这样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铭金.初中语文教学“激趣”手段.教学世界.上.2009年8期

[2]刘明达.创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与灵动.语文天地.2010年10期

[3]修丽.将快乐带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6期

上一篇:发动机转速控制下一篇:原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