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理论

2024-06-04

书本理论(共7篇)

书本理论 篇1

问:尊敬的曹校长, 您好, 我们得知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以下简称耒阳一中) 是一所已有百年辉煌历史的学校, 同时还是湖南省示范性高中, 我们想了解一下学校的特色有哪些, 另外,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贵校的发展情况?

答:耒阳一中前身是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闻名遐迩的杜陵书院, 有着上千年的文化渊源, 现校内有杜甫墓、杜公祠等省级保护文物。1902年创办新学,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我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 在曾科成校长的带领下, 我校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校园文化异彩纷呈, 德育创新声名远播。如今的耒阳一中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教育科研为基础, 以校园文化为内涵、以德育创新为亮点的特色之路。

在教育科研方面, 我校一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 享誉三湘。学校现承担教育部重点资助课题“普通高中德育体系特色构建的创新研究”、国家级规划课题“高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研究, 同时先后承担过“中学内部教育督导的研究与实践”“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和教育精神培育的研究”等省级重点资助课题的研究。

文化是教育的灵魂。在校园文化方面, 我校精心打造了极具内涵的校园文化体系, 如今已经形成了科研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礼仪文化、网络文化等校园文化模块。以诗圣杜甫的爱国精神和纸圣蔡伦的创新精神为内核, 已经形成了耒阳一中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德育创新方面, 我校以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德育体系特色构建的创新研究”的研究为契机, 努力创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学校。我校首先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创立了“1234德育流程图”, 构建了在网络背景下的“新三维德育”模式和“聚焦疏导法”为主体特征的中学德育活动模式, 形成了“新三好学生评价体系”。

与时俱进的竞争意识, 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 让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示范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红旗团组织等省级以上荣誉近40项。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地市前茅, “中学内部督导研究与实践”省内领先, 三维德育改革成果丰硕, 现代教育技术独树一帜, 在区域内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问:我们看到学校简介上“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改革创新, 突出特色”, 您能以实例的形式来展示耒阳一中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吗?

答:我们的办学不仅是为学生在我校3年的发展, 更是立足于他们人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才是教育真正的成功。为此, 我校不仅重视对学生文化课程的教学, 同时也重视音体美教学。学校完善了实验室的各项设备,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尤其是探究性实验, 让他们从书本走向生活, 从理论走向实践。此外, 学校还成立了科技创新兴趣小组,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相继成立了4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 辩论社、话剧社、动漫社、街舞社、外语社、杜陵诗社、双截棍社、演讲与口才协会、书法协会等学生社团,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升学生的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个极好的平台。在每年的元旦晚会或者盛大的节日里, 学生的各个社团都会拿出节目, 给全校师生送上一份丰富多彩的文娱盛宴。

近年来, 我校依据自身实际, 改革创新, 在网络背景下构建了“新三维德育”模式。根据“木桶的构造”原理:传统意义上德育的“三维” (学校、家庭、社区) 相当于木桶的三块构成木板, 信息网络就是“木桶”的“铁箍”, 在原三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再加一条外在的联系纽带。网络技术的介入, 将进一步扩大“三维”德育的空间, 形成三维一体的多向交流的信息宽带网络, 为德育的实施提供新的方法与渠道。

另外, 我校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学生德育培养和评价体系, 打破了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老三好”模式, 形成了适应新形势新人才观的“在家是个好孩子, 在校是个好学生, 在社区是个好公民”的“新三好”体系。这种“新三好”的评价体系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魅力。

问:据了解, 耒阳一中作为一所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拥有着各学科的精干教师队伍, 想请问贵校是如何统筹管理和提高装备使用率的?

答:多年来,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以抓设施建设、普及应用、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积极探索、不断实践, 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 更好地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1.内部督查, 落实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在学校内部管理上, 我校首创了中学内部教育督导机制, 专门成立了督导室, 形成了决策—执行—督导三位一体的统筹管理机制, 通过执行过程督查、执行情况提醒、执行结果通报的做法, 畅通了执行信息, 增强了执行的精确性, 提高了执行的效率, 为学校管理配置了一双“眼睛”, 完善了学校管理中的信息反馈系统。

为了适应形式发展,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提倡无纸化办公,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促使每位教师都重视多媒体的使用。同时发挥督导室的作用, 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装备情况进行跟踪督察。目前, 学校100%的教师、100%的学科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课,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的课时占70%以上。

2.强化师训, 培养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我校一直把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每年派出部分学科的任课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方法, 定期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示范课评比, 每周安排两名教师上多媒体示范课。这几年来, 我们的教师经历了从“要我用”到“我要用”, 从“被动用”到“主动用”的变化, 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因此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3.注重研究, 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方面, 自“八五”以来, 我校承担了“运用电教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开发电子教学资源, 更新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三维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的研究, 都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级奖励。

伴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 教育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化, 几年来, 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逐步实现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 由“职业适应”到“职业成熟”的转变, 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的实践中, 不断探索, 不断积累,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问:您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地理专业, 毕业后成为一名地理教师, 如今您作为耒阳市的地理学科带头人, 对于“地理探究实验室”有何见解?介绍一下您在使用地理实验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答:地理探究实验室还是个比较新的名词, 其建设和使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有些教师将探究性实验室和普通意义的地理教室或者地理园等同起来, 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实际上, 地理探究实验室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地理教室, 主要通过创设具有探究性学习的环境, 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 自主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与普通地理教室或实验室比较, 我认为至少存在以下不同:

首先, 地理探究实验室不是地理图片、模型的陈列室, 而是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平台。它不仅有各种实验仪器, 还配备了与实验仪器相配套的探究问题和实验活动设计。也就是说它是同时具有软件和硬件的探究场所。

其次, 教学方法存在根本区别。在普通地理教室或实验室中, 教师是“主人”, 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片或模型, 或者做一些演示实验。而在地理探究实验室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并给予及时评价。

再次,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传统的实验室, 学生按照即有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体验前人的研究过程, 学生学会了知识却没有掌握怎样去获得知识, 地理探究实验室只是提供相关仪器设备, 教师通过适时引导启发, 由学生自主提出课题、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 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因而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至于地理探究实验室的使用, 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资源, 开发新的探究实验器材。地理探究实验室投入资金大, 部分设备容易老化, 新型教具也不断出现, 为节省建设资金, 充实实验仪器, 要养成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习惯。比如收集学生旅游时的照片, 采集不同地区的岩石、土壤、植物标本用于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整理时事政治的视频、文字资料用于相关地理问题的研究;师生共同自制教具充实实验仪器等。

2.实施“超市化”管理。比如实验仪器的“超市化”存放, 而不是“打包式”存放, 即实验仪器不是将一个实验所需的所有器材“打包”在一块, 而是根据实验器材自身特点归类放置。学生在确定课题后, 像到超市柜台一样自由选取器材。再比如在分组实验中, 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自选时间和课题, 探究时间也可以不统一等。

3.独立自主和分组合作相结合。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 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但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验, 一个人恐怕不能够完成, 这就要分组分工合作, 这既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及时总结评比。让学生学会善始善终, 体会到实践过后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与不足, 同时教师还应收集活动成果并展览, 以宣传和影响更多的学生。

问:作为一位地理教学一线教师, 面对新课改, 您是如何实践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

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 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地理 (必修3) 》中学习区域经济, 可以向学生提出“我的家乡如何发展?”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如从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去指导和研究家乡的发展模式;又如学习了《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我指导学生结合耒阳的蔡伦竹海、耒水湿地公园、油茶之乡等项目, 自己设计一套环境保护的方案。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开展乡土地理研究。乡土地理是最生动的地理。耒阳的矿产资源的分布, 工业生产的布局, 耒河流域的开发与利用, 都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深入研究本土地理, 既能掌握书本知识, 又能锻炼实践能力, 还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可以说是“一箭多雕”。

我校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 同时组建了耒阳一中社团联合会, 我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平台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比如“徒步耒河行, 保护母亲河”“湘安钢铁厂污染状况调查”等。此外, 还组织了大量的诸如参观天文台、气象站、地质馆, 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地质、地貌、水文和植被考察等活动,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3.探究性学习。学生正处在创造力想象力都十分旺盛的年龄, 让他们自己思考去建立一种假说, 通过学生发表演说, 阐明观点, 然后进行讨论, 完善假说。这对开拓学生的思维, 扩大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不仅能训练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总结, 探索实践活动新模式。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我不断总结使之升华为理论, 形成了新的模式, 比如基于“Web”的实践活动模式, “大网络”实践活动模式等, 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编后语:

新学年伊始, 我们联系并采访到了一位多年支持我刊的读者, 他就是本期“校长访谈”的采访对象—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曹飞跃副校长。在采访中, 曹校长为我们揭开了耒阳一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无论是为适应新形势新人才观而推出的“‘新三好’体系”, 还是为校内管理首创的“中学内部教育督导机制”, 都展现了耒阳一中与时俱进的教育意识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想必这些经验与做法也会对全国各所中小学校有所借鉴与学习。最后, 也想谈谈笔者一些感受, 在仔细阅读曹校长的回访稿时, 我不仅读到了身为校长对学校管理方面的高见卓识, 更看到了身为教师言传身教的学者精神, 他在文中谈及的对“地理探究实验室”独到见解, 我想更是他在平时工作中无数次的经验总结和知识累积。

萨特:与书本结缘 篇2

当已入耄耋之年的萨特回首往事时, 如此深情地概述他与书那一世难解的缘分。从童年开始, 书就是萨特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

外祖父有一间很大的书房, 整整齐齐陈放着的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的全是书。除了一年一次的大清扫外, 外祖父从不准人随意出入。当还不懂得书本和文字到底是何物的时候, 小萨特便对那些像砖块一样紧紧地挤在书架上的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意。他朦朦胧胧地觉得:只是因为有了这些“砖块”, 家里才会如此繁荣和睦。每当外祖父打开书房进来工作时, 萨特便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 在这个小小的圣殿内, 他常常可以一声不响, 自得其乐地呆上好几个小时。

每当站在厚厚的书墙之间, 萨特的心中就充满了敬畏。他忍不住踮起脚, 偷偷地抚摸它们, 故意让自己的小手沾上那些圣物的灰尘。这些形状彼此相似的“砖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它们会像我一样地死去吗?萨特想不明白, 却也不敢惊动这些书的主人——外祖父。在书房里伏案工作的夏尔比平时更让萨特崇拜不已。他常常躲在书架后, 久久地盯着外祖父的一举一动:他总是在奋笔疾书;忽然, 他停下笔, 站起身来, 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他开始围着他的书桌转圈了。一圈、二圈……突然, 他大踏步地走过来了, 一直走向某一排书架。天啊, 他看都不用看就毫不犹豫地取下一本书, 然后飞快地转身, 一边用拇指与食指翻动着书页, 一边走回他的座椅上。刚刚坐下, 他就一下子翻到了“所需要的那一页”, 同时发出“唰”的一声。同样的过程萨特百看不厌, 他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外祖父平时那么笨手笨脚, 连手套上的纽扣都要妈妈帮他扣上, 为什么他摆弄起这些“砖块”来会如此灵活自如呢?

外祖父最让萨特崇拜得五体投地的还是他拥有自己写的书, 他每年都要出一本《德文读本》的新版本——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每到暑假, 萨特会和全家人一起心急如焚地等待着邮差送来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裹——新版本的校样。当包裹寄到时, 外祖父迫不及待地把绳子剪断, 把校样平摊在餐桌上, 手持一枝红笔仔细查看。每发现一个印刷错误, 他都会咬牙切齿地诅咒一通。这时, 萨特站在桌旁的一张椅子上, 静静地、出神地注视着那一行行黑色文字和外祖父画出的道道红杠。此时的外祖父在萨特的眼中简直像一位圣者。“这是我外祖父写的书”, 可萨特深深地为自己是这样一位专门制作神圣物品的工匠的外孙而自豪。

尽管还目不识字, 萨特很快就开始要求有自己的书。惊叹之余, 外祖父乐不可支地跑到他的出版商那里, 要了一套诗人莫里斯·布肖写的《故事集》。这是一本取材于民间传说的故事集, 是诗人用孩子的眼光专门为儿童撰写的。拿到书的萨特欣喜若狂, 他飞奔到母亲所在的房间:“妈妈, 我有自己的书了!”但一眨眼的工夫, 萨特不见了, 原来他把书搬到了自己的房间——他要一个人进行征服它们的仪式, 独自享受占有它们的乐趣。

萨特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床上。他先抽出两小本, 闻一闻, 呀, 一股油墨的芳香;摸一摸, 白纸上的黑字并不如所想象的那样凸出来。学着外祖父的样子, 他也满不在乎地翻到“所需要的一页”, 同时尽可能地使纸张发出“唰唰”的声响。接下来该干什么?萨特想不出。他又抽出了几本, 同样的动作又重复了一次。然而一切都是枉然:萨特感到这些书仍然像刚拿到手时一样陌生, 它们对他不理不睬, 不承认萨特是它们的主人。萨特决定换一种方式与它们沟通:他开始耐心地对它们说话, 他抚摸它们, 吻它们, 最后使劲拍打它们, 但仍然无济于事。萨特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他是多么想真正拥有这些神圣的东西啊!

母亲在客厅里专心致志地织毛衣, 忽然, 膝盖上多了一本书还有一双可爱的小手。

“你要我给你念什么?亲爱的, 仙女的故事吗?”

“仙女, 在这里面吗?”萨特指着书, 不太相信地问道。

母亲让萨特坐在对面的小椅子上, 开始讲仙女巴尔特的故事。恍惚间, 萨特觉得母亲变了, 一个苍白的声音从一张雕塑般的脸上冒出来。这可跟平时给他抹香水或洗澡时的母亲不一样, 她不再微笑。也跟在外祖父或外祖母面前的母亲不一样, 她不再由于身份卑微而局促不安。她好像睡着了, 或者是到了另一个遥远的地方。那么这是谁在说话?萨特惊恐万状。过了好一会儿, 他才恍然大悟:这正是书在说话呀。萨特这才开始极力捕捉书中的句子:它们时而欢唱, 时而哭泣, 其中还间隔着停顿与叹息。最要命的是, 它们夹带着许多他从不曾听过的新词, 以致萨特还没来得及理解, 句子便飞逝而过, 杳无踪影。而有时, 尽管他早已听明白了, 那些句子却仍在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这些话是不是对我说的呢?”萨特还在疑惑不解, 一个故事已经读完了, 心神未定的萨特一下从母亲手中夺过书, 夹在腋下, 飞也似地逃走了。书本发出的声音使他内心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震动, 以致这个平时彬彬有礼的乖孩子连声“谢谢”都忘了说。

从此, 萨特每天都缠着母亲, 要求她再念一个新故事。他越来越喜欢这些预先写好的奇遇, 而再不愿听大人们为了哄他开心而即兴编出来的故事。他敏感地发现词语间有着某种严密的连结, 正是这些连结使每次所念的故事具有了不同的意思。每一次从母亲嘴里吐出来的词语还是上次念出来的那些, 只是它们之间的顺序发生了改变。萨特出神地听着, 等待着那些似曾相识的词语周而复始地出现。

“为什么妈咪可以把那些书念出来, 我却不行呢?”一天, 萨特的小脑袋瓜突然蹦出这样一个念头, 并被这一念头折磨得寝食不安。终于, 他从外祖父的书房里搬来一本名叫《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的书。他把书放在贮藏室里一张折叠式铁床上后, 便一本正经地坐好, 开始“读书”, 萨特用眼睛紧紧盯着那一行行的黑字, 同时嘴里念念有词——他只不过在讲述一个妈妈念过好几次、他已烂熟于心的故事。尽管口中所念与眼中所看风马牛不相及, 但萨特仍注意口齿清晰地读出所有的音节。母亲首先发现了萨特的这一创举, 接着, 外祖母、外祖父相继前来观摩, 他们惊呼:“我们的小宝贝会读书了!”

孩子急于读书的愿望与行为使爱书如命的外祖父和望子成龙的母亲窃喜不已:这是一个多么有求知欲的孩子啊!何况他又如此聪明。经过讨论, 大人们一致做出决定, 该是教孩子识字母、念书本的时候了!

从第二天起, 外祖父教萨特识字母, 萨特念得兴致勃勃, 十分投入, 他甚至私下里给自己补课。大人们越来越难看到他小小的身影, 听到他稚气的声音了。每天萨特都坐在他的小铁床上, 读一本由克托尔·马路写的《苦儿流浪记》。之所以选择这本书, 因为萨特对书中的内容记得很熟。这样当他实在无法辨读文字时, 可以求助于记忆。萨特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吃力地读着, 他甚至一边认读, 一边背诵。当翻到最后一页时, 他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字母的正确发音, 并且能够半猜半读地弄懂少许词汇的含义了——换句话说, 他能够阅读了!

我终于能够自己读书了!萨特为此欣喜若狂。从这天起, 他成天都在外祖父的书房里“闲逛”, 野心勃勃地想把那里所有的书一阅无遗。如同任何一个初学者那样狂热, 萨特冒着跌倒的危险爬上自己架起的桌椅, 然后踮起脚去够那些散发着神秘的光泽的书。尽管害怕一不小心, 书架倒下来会把自己压倒, 萨特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取那些书架上层的书。

与别的孩子不同, 萨特是在书本中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刚刚学会阅读的萨特读得最多的是拉罗兹大百科辞典。正是从一卷卷笨重的辞典中, 萨特认识了世间的万物。由于过多地把自己禁锢在书房里, 天天同书本打交道, 萨特形成了与一般人相反的认识过程:先有理性认识, 后有感性认识。从而形成了柏拉图式的唯心主义。在他的朦胧意识中, 书本上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存在, 而现实世界只是书上世界, 或者说词语概念的“摹本”而已。在萨特眼里, 只有相对于百科辞典中的人与动物, “动物园里的猴子就不是完美的猴子, 卢森堡公园里的人也不是完美的人。”由于首先接触到的是词语、是理念, 然后才接触到现实事物, 萨特便无法把自己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与现实世界区分开来。基于这种认识论而形成的唯心主义, 萨特后来花费了30年时间才彻底摆脱。

与同龄儿童相比, 萨特早已对各种玩具、各种简单的游戏不感兴趣, 而把读书视作自己生活的惟一内容。他不知疲倦地读啊, 读啊, 别的孩子在堆沙砾、追追打打、乱涂乱画中获得的快乐, 他从阅读中加倍地获得了。实际上, 在驱使幼年萨特拼命阅读的动机中, 既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也有对于语言、文学的天生爱好。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 就已经预感到书中蕴含着“欢乐的宝藏”, 体会到书本的神圣, 把翻书、读书当作惟一的娱乐, 这就足以显示出这个孩子的非凡性格, 预示着他会成为一个终身寄情于舞文弄墨的人。 (文章来源:《萨特》, 辽海出版社1998年出版)

家庭:没有书本的课堂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理解尊重

“5天不抵2天。”这是目前一种流行的说法, 意思是学校教育有时被不良家庭教育抵消了。这提醒我们,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 家庭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个课堂上没有书本, 有的只是言传身教。在孩子的教育上, 其实家长的站位比学校还要靠前, 年龄越小越是如此。那么, 在孩子和学校老师的心目中, 目前的家庭教育水平如何? 他们期待的家庭教育又是怎样的呢? 家长对孩子在成长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又存在怎样的困惑呢? 怎样才能坚守家庭这个教育的阵地呢?

一、学生: 理解尊重最重要

说起自己的家庭, 几位同学都是侃侃而谈。案例如下:

学生一:

自己的父母虽然都是工人, 但是父亲的慈爱、宽厚和母亲的勤劳、孝顺一直是自己平日效仿的榜样。父母平日里就像自己的朋友, 经常彼此交流, 他们从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向自己渗透做人的道理。父母在学习方面非常讲求兴趣引导, 但总爱把自己与其他孩子的成绩相比较, 永不满足。

学生二:

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博学而严厉的人, 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偶尔还说脏话, 让他感觉与父亲不易经常思想沟通交流。感觉自己的父母很有军事家的头脑, 采取互补的方式教育他, 一个唱“白脸”, 一个唱“红脸”, 让自己感觉有种距离感。而自己的母亲思想有些古板, 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对待他的各种想法一味否定, 总是拿老模式限制自己, 不利于自己的想像力的充分发挥。

学生三:

她的父母为了激励她学习成绩的提高, 采取的是物资鼓励的方法, 每次前进50名会给1000元的奖励, 这对于都是工人的父母来说不是小数目, 但他们总是按约兑现。

学生四:

父母工作都非常忙, 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个性空间, 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 但却疏于与孩子思想上的交流, 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

思考: 几个学生描述中, 为我们勾画出了自己印象中的父母的形象, 言谈中也传达出他们理想中的父母: 要有文明的言行举止; 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 做个渊博的父母; 态度平和, 举止文明, 不要经常训斥孩子; 与孩子保持平等, 自己犯错也应有勇气承认; 采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沟通方式。谈话中, 孩子们普遍认为自己最缺少一件东西————尊重。尊重未成年人意味着承认他们是权利主体, 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意味着承认未成年人在成长期间有着自己的世界, 成年人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未成年世界中的问题。

家长应把孩子看作是正在发展的、活生生的、有发展主动性的人来对待, 改变“子女是私有财产”“树大自然直”“棍棒底下出才子”等错误观念。按照孩子的心理特点去教育他们, 而不是按照个人意愿随心所欲地塑造他们。

家长不仅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而且要采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通常, 家庭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三类: 民主型、专横型、溺爱型。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学生既得到尊重、保护又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对学生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既满足他们正当的需要, 鼓励他们社会交往, 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情感, 又对其不正当的要求、言行及时说服教育, 帮助他们抑制不正当愿望。重视与学生思想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这种教养方式可使学生形成独立、自尊、爽直、学会与人相处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专横型的教养方式孩子常受父母呵斥和禁止, 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尊重, 这种教养方式往往使学生养成畏惧、对人不信任、利已、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心理特点。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使学生受到过分保护, 无原则地迁就,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制止, 不教育。这种教养方式往往使学生养成任性、嫉妒、自私、自理能力差但优越感强等心理特点。显然父母只有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一种讲知识、讲道德、讲修养的民主教养方式教育出的学生,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较高的道德情操和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 家庭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 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 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现在有许多父母往往是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 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 一讲到家庭教育, 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 为了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家长们经常采取物资鼓励等方法, 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

更值得一提的是, 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更容易走入歧途。从学校调查获悉, 难以教育的学生中属于离异家庭和问题家庭的少年, 大约占总数的44% ,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二、家长: 呼唤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

我们也调查了一些家长, 倾听他们的声音, 了解他们的困惑, 并对言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些家长年龄大都在35岁至45岁之间, 他们的孩子就读于小学、初中和高中, 基本上涵盖了未成年人整个年龄段。家长们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与孩子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上, 也许正是这诸多矛盾与冲突, 使许多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够健康, 出现了道德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案例如下:

家长一:

别人行, 你为什么就不行? ( 某企业干部, 15岁男孩的母亲。)

像我们这样的工薪家庭, 经济不算宽绰, 可再困难从来没有委屈过儿子。我们做父母的为了什么?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 可他就不给我们争气。我们也知道他学习压力大, 可是没办法, 我们不能照顾他一辈子。有时看到他成绩下滑, 我真是又难过又着急, 我们孩子不比别人差到哪啊?“别人行, 你为什么不行?”其实说这些话, 我心里也不好受, 但我想不出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激将方法了。我并没拿那些伟人来和他比, 因为太不现实。我只是和他身边的人比较, 大家都是头脑健全的人, 如果他不行, 那我认为是他努力的还不够!

家长二:

和孩子聊天为什么总是话不投机? ( 某公司经理, 16岁男孩的父亲)

看到我儿子打电话时眉飞色舞的, 心里总想, 他和同学怎么就有那么多话说, 到我这儿怎么就有一搭无一搭、有上句没下句呢?

现在, 儿子和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我平时工作挺忙的, 儿子一到家就写作业。其实我很想和孩子谈心, 但每次坐下来总不知说些什么好。我和儿子聊的最多的就是学习, 感觉儿子不愿意说这个, 每次都敷衍了事。儿子挺喜欢篮球的, 我们两口子不懂, 想向孩子问又觉不合适, 孩子大了, 我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很想和孩子亲近, 可感到没有合适的话题。

家长三:

什么都满足他, 为什么孩子总不听话 ( 个体老板, 13岁女孩的父亲)

和他妈妈离婚后, 家里就我们爷俩, 平时我总是忙于工作, 经常在外面应酬, 孩子放在他奶奶家, 孩子要什么我都满足她, 可结果是孩子和我越来越疏远。现在又沉溺于网络游戏, 骂也不听, 打也没用, 我这是没招了。

家长四:

翻孩子书包难道不可以? ( 个体老板, 13岁女孩的母亲)

一次, 我收拾女儿房间时从地上捡到一个小本子, 顺便看了一眼, 吓了我一大跳, 上面写着: “……有一件事, 我想不明白, 为什么××放学总是陪我走, 却宁可挨浇也把雨伞借给她? 还有……我现在和周围许多同学都断交了, 心里烦死了。”女儿才13岁呀, 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吃起“醋”来, 这怎么不让做母亲的担心? 从那以后, 我就经常趁女儿不注意, 翻她的书包, 看看有没有其他新的不良动向。可是, 女儿知道后却对我大发脾气, 一气之下, 我还动手打了她。事后, 很多人都说是我的不对。可我就不明白, 孩子是自己的孩子, 翻书包可以让家长从侧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及时制止不良思想和行为, 这难道不是家长的权利?

思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 “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 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 应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为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父母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等都会起示范和感染作用。父母文雅, 孩子会学得文明; 父母粗野, 孩子可能学得无礼; 父母乐观, 孩子会变得活泼; 父母忧虑, 孩子难免压抑; 父母暴躁紧张, 孩子可能急躁焦虑。俗话说得好: “父母本身就是一本形象的教科书。”因此, 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以身作则。尤其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更要注意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 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 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 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压迫在孩子身上, 其实这是一种盲目冒进的心态, 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

生命之间常常是无法比较的。要学会欣赏孩子。而比较的关键在于选择参照系, 对于今天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来说, 不妨从理想、教养等方面进行比较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学会等待与忍耐, 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你满意, 但不要过于心急, 多给予他们赏识与鼓励, 少责骂批评, 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前边的人生路, 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

很多家长都感到自己和孩子存在距离和隔膜, 甚至出现沟通危机, 这主要是家长造成的。要谈心, 不要唠叨。家长要学会去关心孩子关心的事, 并不断接受新事物。和孩子聊天, 从孩子想什么、关心什么入手。在和孩子沟通时, 讲究技巧, 与孩子是谈话而不是训话, 要平等沟通, 如果家长总是板着面孔, 孩子不是不愿谈, 就是说假话。孩子说, 爸爸妈妈听, 叫做“谈心”; 只是爸爸妈妈说, 孩子听, 叫做“唠叨”。每天要与孩子谈心, 让他跟你聊聊天, 不带任何个人主张, 无论孩子说什么话, 都不要训斥孩子。另外, 还有一种交流的好方式, 就是不妨再拿起笔来, 通过写信与孩子作一次传统的交流, 让父爱母爱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传递, 而是跃然纸上, 也许这更能触动孩子的内心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 是有自己的主观愿望及思想的, 尤其是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其自尊心是非常强的。家长在平时要注意尊重孩子, 尽量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犯错误时,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教育, 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不要对孩子随意批评及辱骂, 要平心静气的坐下来进行沟通。平时对孩子正当的要求要予以适当的满足, 不要在诸多方面予以限制。当发现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 家长要耐心的予以指导, 予以疏通, 与孩子进行沟通, 进行朋友似的谈心, 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特别是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试想一下, 如果家长在翻孩子书包时恰巧被孩子看到, 并拿孩子的“小秘密”来教训, 那么十有八九会刺伤孩子自尊心或引发双方矛盾。不否认有的家长翻孩子书包只是帮孩子整理书本, 但有更多的家长是怕孩子的年龄太小, 分辨能力不强, 怕孩子书包里装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物品, 或有一些情绪上的不良苗头, 而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的保护和思想的空间。由此联想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交友、聚会以及零花钱方面的态度。有的家长怕孩子交友耽误时间, 影响学习; 怕孩子聚会心玩散了; 怕零花钱滋长孩子大手大脚的毛病……一连串的“怕”字当头, 唯独没考虑孩子的感受, 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这种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 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当然, 并不是说对孩子的教育提倡放任自流, 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字, 只有正确引导与适度管教相得益彰, 及与孩子之间加强沟通与理解, 才能发挥家庭课堂的作用, 使青少年思想道德走上健康的轨道。

三、学校: 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掌握教育孩子这门艺术并非每个父母都与身俱来, 必须通过学习。首先是应阅读孩子, 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这本“书”, 这是一本天天都在变化的书, 一天一页, 一年一章, 天天都有新变化, 年年都有新发展, 从童年到少年, 从少年到青年……作父母的也许今天读懂了, 但明天未必一定读懂。因此, 作为父母, 如果要当一名称职的父母应该一辈子读孩子这本书, 一辈子学习, 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发展。21世纪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型家庭是健康的家庭形态和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而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关键是父母首先应带头学习, 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具体表现在父母应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具有自主的学习动机, 向书本学习, 向社会学习, 向大自然学习, 向现代科技学习, 与孩子共同学习, 不断提高家庭生活的文化含量, 开拓与孩子沟通的渠道。可以这么说: 家庭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 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学习。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 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可见家庭教育、父母示范作用对孩子习惯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家庭成为习惯的学校、父母成为习惯的教师, 必须改变家长的教育观, 如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学校也应积极探索家校互动策略。

1. 构建教师与家长互动平台, 让家长成为教育的重要力量

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家长应责无旁贷地成为学生习惯的楷模。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良传统, 历史上也有很多培养习惯的好思想、好方法、好的规范, “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向家长传授为人父为人母的基本道德。要求家长努力做具有“现代的教子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新世纪父母。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会, 由校领导和任课老师或专家作家教的专题讲座。同时利用告家长书、家访、家长接待日等途径, 组织家长学习科学的教子方法, 改变家长“轻习惯重成绩、轻能力重知识、轻全面发展重分数”的教育观。广泛构建家长参与教育的平台, 让家长成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 家长可进入教室听课, 对学校设施进行检查, 可随时向学校提出建议和意见, 让家长成为学校的“第三只眼”, 直接参与学校的活动和管理。通过这样的互动, 既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新理念, 又使家长明白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 更离不开家庭, 从而使家长自觉成为教育的重要力量。

2. 搭建家长与家长互动平台, 让家长成为教育的行家

新时代的家长有许多新的教子方法,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机会, 让一些见多识广的家长谈自己的教子观, 通过家长来影响家长的方法提高全体家长的教育意识。同时, 组建班级和学校的家长委员会, 通过委员会开展各项活动, 让家长与家长结成对子, 定期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经验或困惑; 学校还可编辑出刊家校教育专刊, 内设“春华秋实、好家长教室、我家故事、教育点滴、师爱无限、活动课堂、小精灵留言板”等栏目, 开辟家长和家长相互学习、交流, 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法的园地。从而, 促进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 逐渐成为家教的行家里手。

3. 创设家长与子女互动平台, 让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更融洽

虽说母子连心, 但由于缺少心灵的沟通,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为此, 应致力于丰富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途径, 拉近双方的距离。

现在, 多数家长一味的追求学业上的成绩, 认为只有学习好才可以上好大学, 今后选择好的工作。从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最根本、最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导致许多学业上优秀的学生, 品性方面却非常自私。没有宽厚的胸怀, 何以面对大千世界, 这样的学生不是学校培养的目标, 更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还有部分问题家庭, 不为孩子设身处地的着想, 单纯的采取物质满足或干脆大撒把, 完全忽略孩子的家庭教育, 甚至还产生负面影响, 导致许多孩子因此误入歧途。所以“成人教育”应先于“成材教育”。学校可以以家校联系卡为载体, 指导家长科学合理评价孩子, 科学合理地培养孩子。使家长真正体会到教育孩子必须用科学的方法, 教育是家校共同的事业, 更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与义务。在学校的带动下, 全体家长参与子女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不仅能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也能让家长明确了自身道德价值观, 提高家长素质与育人水平。同时, 学生们就自身行为习惯, 在同学、教师、家长的相互监督及自己评价下, 养成好习惯, 体现自己的责任。

另外, 学校还可组织“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活动, 通过书信交流, 家长们能感受到了书信在教育孩子及与孩子沟通交流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效果。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制作“节日贺卡”“每天与爸妈说说新鲜事”等途径, 也可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总之, 父母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教育、关爱与引导, 决定了学生的气质、素养与发展, 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为学校教育的成功,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没有书本的课堂, 能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取向, 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10.

[2]钱民辉.学生实话实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8, 10.

[3]孙云晓, 郑新蓉.21世纪教师父母必读[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 9.

书本距离生产实践有多远 篇4

在过去,教学主要是局限于教材,学和做严重脱钩,往往同学们书本知识过硬,但动手能力很弱。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在实践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使得我们的实训中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同学们有了“练兵”的场所,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这样,我们课堂上有教材,实践环节有实训中心,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似乎已经很完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企业还是会提出学生实践能力差的意见。那么我们究竟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2010年我们专业举办了全国有机合成工技能大赛,在此过程中,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在国际上,技能大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1]。当前,各类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轰轰烈烈的举行着。不过,精细化工类技能大赛一直没有举行过。在丁志平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圆满承办了全国有机合成工技能大赛,在一年多的筹备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

1 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从知识领域来看,专业本质上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分类的基础之上。一个专业之所以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2]。根据现在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传统的“白领”岗位占25%左右,即平均增加4个人就业,只有一个是传统“白领”[3]。因此企业需要大批的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我们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一直把专业建设和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挂钩。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趋向日益清晰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也围绕不同的工作中心开始了由规模发展取向下的硬件建设转向内涵建设思路下的质量提升。

2 对课程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有深刻的影响

为了充分筹备这次有机合成工技能大赛,我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理论与生产实践实现零对接,在冠军涂料的生产一线,教师们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收获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找到了我们在学校所教与企业生产一线存在的差距,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有指导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校与企业进一步合作,构建“一平台、四模块、多项目”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项目,并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要求建设,着手编写催化剂、化工单元设计等课程的校本教材。总之,这次技能大赛,对我们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有效加强实训环境的建设,同时也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我们的教学实现了与企业的真正的对接,为我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巨大的导向和引导作用。

3 技能大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只有由具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能力和技能资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师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对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决定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获得优异的成绩,我专业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 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更进一步的提升

高职院校定位是:培养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学生完成学业进入工作岗位,能干好一件事,而且也能很快上手。经过培训后,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并且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素质。国家级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我们的国家级技能大赛设有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而这些恰恰是职业素质所要求的,同学们的这些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5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社会认可度

我专业建设过程中,时刻关注企业意见和建议,经常与企业经验丰富的师傅交流经验。这次筹办国家级有机合成工技能大赛,也与企业进行了多次交流,建设好校内的实训基地,并积极开展对社会的技术、生产、培训、科研方面的服务。通过主办全国有机合成工技能大赛,利用这个平台,逐渐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更好的为企业一线生产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很好的培养了人才,同时把我们的科研技术传播出去,使我们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院校和企业的认可,使我专业的发展后劲十足。

6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优异的比赛成绩来自于平时扎实的训练,同时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也相当重要。只有平时刻苦训练,一次次的总结改进,才有最后的成功。细节决定成败是很多参赛选手的亲身体会,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受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大赛选手,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其次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这些品质学生会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与企业一线的生产实践之间犹如隔着一层“窗户纸”,只要我们走进企业生产一线,这层“窗户纸”很容易被捅破,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真正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国家级技能大赛就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推动力,而且技能大赛对我们的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借助于技能大赛这一平台,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热情资助,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榴红.世界技能大赛简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与书本为友,与语用同行 篇5

一、关注年段特征, 发掘语用知识点

听、说、读、写、思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是天生的, 是需要训练的, 而在不同年段, 其语用特点也不一样。

1.关注 “五好”, 活跃低段语用教学。

识字、写字、朗读、训练口语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这样才能实现课标关于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低段的语用, 最重要的是做到“五好”, 即:识好字, 写好字, 学好词, 读好文, 写好话。

写字教学以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为例, 识字写字时可让学生一字带一串, 在认识本课生字的同时, 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也可采用顺口溜方式记偏旁, 都是能真正“识好字”的好方法。

2.精简内容, 强化中段语用教学。

中段语言文字运用特点中说道:中段开始以段为重点, 逐步向篇章过渡, 渗透一些篇章的写法。 因此, 中段语用教学的重点是语段的学习, 老师要善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抓重点语段及语段中的重点词句学习。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为例, 本课共有11个自然段, 教师可在学生初步把握童话主要内容以后, 引导学生默读, 画出描写巨人语言和行为的句子, 先抓住巨人对孩子发脾气的语言, 再出示巨人训斥孩子后花园的景象。 通过精简教学目标, 有效取舍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

3.关注表达, 升华高段语用教学。

高段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主要挖掘、 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 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 学会取舍, 一课一得。

例如:在执教《金色的脚印》时, 我关注到了在阅读这类动物小说的文本时应该讲求的策略。 通过借助关系图,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总结出阅读此类文本的策略, 一是理清关系, 概括内容;从文本一些重要句子中感受到老狐狸的品质。 二是关注细节, 感悟特点;从文本的一些环境描写中感受狐狸内心世界。 三是聚焦环境, 体会作用。 这三个策略都是实实在在关注了文本后得出来的, 因此, 高段语用教学应选取适当的切入点, 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凸显文体特征, 挖掘有效语用点

课标在第三学段对阅读不同文体有具体的学习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情梗概,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品的情感。 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

1.叙事性文体教学, 化物为我兴趣浓。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 因此, 教学叙事性作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 使学生感受人或事的形象。

以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为例, 教师通过关注文章的主要人物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 并主要注意到了文章题目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让学生研读三次说这句话时, 我的用意, 青年的用意和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让学生学到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一气呵成。

2.诗歌教学, 片片诗意曼曼舞。

诗歌类的文章结构清晰, 语句凝练。 考虑到儿童诗接受对象的审美欣赏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儿童诗的意蕴及表达不宜显得过于晦涩和朦胧, 但儿童诗同样是需要深度的, 这种深是深入浅出。

例如《童年的水墨画》一诗教学中, 可以以组诗切入整体感知童年的快乐, 继而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读好童诗、 背诵童诗。 在孩童对诗歌语言有了整体感受之后, 教师可带领孩子们品字、炼字。 以还原画面的方式, 品“漾着”“蹦跳”, 就“赶着、伴着、等着”夕阳回家的选词说理由等方式品字、练字, 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

3.说明性文体教学, 情理相偕共成趣。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板起脸孔来说话, 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 ”关于说明性文章的语用教学尤其如此。

例如三下文艺性说明文《蟋蟀的住宅》, 教师可以以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 巧妙匠心的设计, 创造诸多教学亮点。 比如:看甲骨文猜“宅”揭题解题, 或创设情境师生共同物化为虫子, 或采用换人称读, 都可让课堂妙趣横生。 所谓“情理相偕共成趣, 语用教学妙到家”便是如此。

书本案例教学的利与弊 篇6

1、由浅入深, 直观地感受书本的内容要求, 并将思维惭进发展下去。

在现有政治书本的每章节开篇, 往往都会安排一些非常直观的案例, 这些案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 摸清学生的思维底线, 可以为接下来进一步的教学做好心理上、思维上、备课上的准备。

2、加以拓展, 通过技能方面的训练, 并得以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书本上的训练案例, 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升, 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人际沟通与礼仪》教材中, 设计了各类训练, 包括:与父母、老师、同学、同事、上司、朋友的相处之道、如何进行就业前的面试准备、如何面对生活、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等等, 案例使用简单易行, 对学生有很深的实际指导意义。

3、画龙点睛, 既便于学生自学, 同时在团队合作学习中, 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对于我们职校学生来说, 本身的基础比较薄弱, 在学识上、素质上都需要加强和引导, 而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太好, 所以, 用书本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可以对那些普通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同时对优秀学生来说, 也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引导作用。

二、过度或盲目使用书本案例的弊处所在

1、书本案例的缺乏时效性

例:《经济政治》教材的第二章在提到“集体经济”这一概念中的时候, 书上配有图示, 上面写:“近13年来, 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达到。。。。”这样的案例就非常模糊, “近13年”这个概念显然是不清晰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盲目选用类似这样的案例, 就将很难解答学生提出的许多质疑和细节问题。

2、书本案例缺乏新鲜和乐趣性

好奇心强烈的学生们, 往往拿到一本新的教材之后, 会用最快的速度去翻阅新书, 看看上面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内容, 所以, 教师如果只满足于利用书上案例进行讲解的话, 不太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而且还会有照本宣科之嫌。

3、政治教材的书本案例往往偏向

于专业性、政治性、理论性, 职业学校学生的普遍接受能力限制其对书本理论的掌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例, 在第一章第一节中, 补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其中包括: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和形势、二战后新兴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大跃进运动、邓小平在文革中等等, 内容详实, 资料丰富, 但是, 这些案例在并不能被我们的学生所理解, 连篇累牍的介绍通常是被学生所忽略掉的, 所以,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因此仅用书本文字案例是不行的, 必须结合视频案例和其他表现形式, 才能将书本内容深入浅出、灵活多样地表达出来。

4、书本案例在使用过程中缺乏针对性

政治教材是统一的理论知识, 但各学校、各专业又有自己的专业特点, 不同班级、年级的学生, 也有着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 所以, 不能一概而论, 使用固定不变的书本案例, 不能做为指导一切的理论准则。例如:《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材中的案例, 就必须联系不同的专业, 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和实践。

三、如何更好地运用现成的书本案例, 帮助提升教学效果

1、选择使用的书本案例要源自生活、回归生活、服务教学、提升认识。只有来源于具体的生活实际的案

例才有鲜活的生命力, 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必须注意资料的积累和发挥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的作用, 同时也要努力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人际沟通与礼仪》教材中, 选于的大量案例都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和问题, 教师可以从中进行筛选, 挑出一些针对本班学生现状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训练, 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去选择需要精讲的案例, 课堂上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 通过演练, 让书本案例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对书本案例的处理方面, 要运用简单易懂的语句。

书本案例的处理是一门艺术, 应该尽量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 避免生涩难懂的表达方式和语句, 使教师的语言浅析明了, 并采用多样的现代化处理手段, 这同样对老师业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需要新时代的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

3、选择精讲的书本案例一定要把握教育主导性原则。

教育的主导性, 即以正面教育为主, 反面教育为辅。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这种引导和强化作用, 努力通过书本案例展现出乐观上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

4、在使用书本案例的时候要结合专业特点, 强调专业色彩, 引发兴趣, 增强实效性。

书本案例作为普遍性的理论指导, 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特殊性相结合, 这也是辩证法原理的具体运用,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中所必须做到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实践要求。

总之, 书本案例应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给学生以最新的资讯、最准确的信息、最有价值的补充, 并能够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摘要:本文从现有的政治类教材出发, 分析了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使用书本案例的利弊所在, 以及有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 并由此引发出思考,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书本理论 篇7

1音画结合, 扩展课堂

教学片段

上课开始, 我播放轻快的音乐, 师随着轻快的乐声, 拿出一幅形状各异、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水池简笔画图, 并且跟着轻快的音乐解说画的内容, 学生在轻快的乐声中初步感受到《五彩池》的形状美, 并且情不自禁地说:“哇!好美丽啊!”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

评:听符合课文背景的音乐, 将听与看结合,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使学生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由感受自然之美到感受课文之美, 并且学生视野不会局限于课文中的“像葫芦的, 像镰刀的、像盘子的”等几种形状, 而是拓展于课文之外的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为其后的模仿句式造句埋下伏笔。

2自主解惑, 提问延伸

“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本文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我请部分学生上讲台用粉笔画, 接着引导学生提问。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

生1:“五彩池”有哪些特点?

生2:“为什么“五彩池”水池里的水来自同一条溪流, 不同水池的颜色不同。同一水池中颜色也不相同?”

……

师:拿出画好的五彩池简笔画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图文结合思考, 学生马上联系课文想到了答案。

生:它的特点就是:一是水池数量多;二是颜色各不相同;三是大小不一;四是池深浅不同;五是水池形状各异。在学生回答过程中, 有不少同学一边说, 一边演示动作, 还结合课文相关词句进行补充、讨论, 看上去很是投入。

当学生说到五彩池形状各异时, 老师及时引导:本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请同学默读文中句子后回答。

生:作者写水池的形状运用了比喻的表达方法。

师:你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儿?

生1:把五彩池形状写得具体, 使人一读就知道五彩池到底是什么样子。

生2:写出了五彩池的数量多的特点。

……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我因势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后面省略号的作用, 当学生说出五彩池的形状有很多很多, 作者没有把形状写完时, 趁着学生的思路,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出五彩池还有哪些形状。这下学生可来劲了, 个个不甘示弱, 有说像手指的, 有说像眼睛的, 有说像大鱼的……他们说出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 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 自叹不如!然后, 我又设置情景, 让学生说说对五彩池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 我又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他们个个眉飞色舞的朗读着, 有的同学还一边读一边配上了动作, 真是入情入景, 仿佛自己是一个导游, 在向游人介绍五彩池一样。学生读完之后, 我又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说一段类似的话。学生思考了一会, 有的同学就举手回答:“天上的火烧云形状各异, 有像小狗的、有像小狮子的、有像小羊的、有像小鸟的……”“我们这儿的山锋、有像老人的、有像仙鹤的、有像手指的、有像宝塔的……”学生想象真是丰富, 不但会说, 而且说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连, 充分展现了他们平时的观察能力。

问题二: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成因, 我先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启发思维, 充分展示自我。最后, 师生共同归纳出原因:一、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二、石笋表面有石粉;三、阳光折射;四、花木倒影。学生说, 我便在黑板上板书。这样, 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学生便一目了然。同时, 我重点抓住第一个原因, 让学生领悟排比、比喻表达方法写作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作文时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自主习文、绘画延展

在进行课文教学后, 我把学生分成小组, 按照读、说、画的顺序进行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各尽所长, 并将这里的画延伸到课后。课文中的词语、朗读课文所该用的情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被学生自己提出, 自己解决, 并且自己表达, 展示出来。

最后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画一幅五彩池的简笔画和同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外, 将语文学科延伸到其他领域。

4教学随感

上一篇:单边外固定支架下一篇:富有魅力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