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2024-10-26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共12篇)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关注最新的科技发现与发明成果。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 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应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依托小学科学课程的开放性原则, 我尝试通过采用“分领域, 分学科, 分级别”的“三分”教育方法, 进行小学科学教育由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整合, 由课堂向学校、社会延伸的探索研究, 对科学教育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分领域

通过八个不同的领域, 在科学课的学习基础上, 通过学生自己的科学探究、动手实践, 实现自我的科学教育提升。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分为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三大领域的内容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将它们逐渐分解到3~6年级的八个学期的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探究积极性, 我将科学课的内容分成了八个领域的内容, 依托学校的场馆、学生的家庭以及各项比赛, 将书本上的知识融入平时的生活中, 将课堂的广度延伸到学校、家庭、社会中。

八大领域分别是: (1) 植物种植领域。让学生自己在学校的生态馆大棚中, 去亲手种植蔬菜, 体验蔬菜种植的过程, 结合科学课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 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 动物养殖领域。让学生在学校生态馆的动物培养池中, 自己动手养殖金鱼、鲤鱼、蚕等动物, 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 了解动物的成长历程, 完善自己的知识链。 (3) 物理力学领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力学模型和游戏。如搓制纸绳, 在科学课了解纸的植物纤维韧性的基础上, 初步探索力学的奥秘, 通过动手实践, 实现一张报纸搓制的纸绳能拖动一百千克重物的目标。 (4) 化学实验领域。让学生利用活动课上的化学试验箱, 了解500余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知道液体变颜色的奥秘, 知道在铁上镀锌的方法, 学会制作液体电池等等, 争取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实验, 做出新的产品。 (5) 电学制作领域。让学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化特性, 制作各项利用太阳能的电子产品, 如太阳能竞速小车、太阳能音乐贺卡等。在校外辅导员的大力协助下, 我曾经辅导学生参与制作风光互补智能发电系统和全自动太阳能红绿灯的制作过程。 (6) 磁学利用领域。让学生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 动手制作简单的科技作品,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比赛。如制作磁悬浮乒乓球、磁吸纽扣等。 (7) 木工设计领域。让学生利用学校木工活动室中的科技操作台, 认识各种木工工具, 亲手操作各种木工器械, 动手制作承重木梁、框架等各类木工作品。 (8) 模型制作领域。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 通过学习简单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设计制作橡皮筋弹射式航空模型, 体会航空模型的奥妙。

通过这八大领域的动手探究, 将科学课上所学的理论常识应用于动手实践中, 既有了丰富的探究体验, 又在动手制作、操作、竞赛中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二分学科

在小学阶段开设的各类学科中, 进行各学科间的科学教育的渗透整合, 达到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提升的目的。

在学校开设的十余门课程中, 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科学因素, 有机渗透科学理念, 在注重学科差异性教学的基础上, 适时根据教学内容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 采用感知质疑的问题模式、动手操作模式、小组合作模式等, 进行学科间科学教育的渗透整合。

如在语文课上, 我们采用科学课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感知——质疑——探索——延伸”。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学生质疑或教师提出重点疑问, 抓住实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 通过学生的积极互动以科学的研究态度积极地辨析, 运用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进行实践, 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科学天地里不断探寻、验证。如课文《新型玻璃》 (你还能想象或设计怎样的玻璃) 、《曹冲称象》 (还有什么好办法?) 、《乌鸦喝水》 (还可怎样能喝到水?) 、《跳水》 (船长的办法最好吗?) 、《詹天佑》 (自己用泥土做一个隧道进行开凿, 设计“人”字形铁路) 、《捞铁牛》 (你还有什么办法?)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 充分利用各学科刻意培养的学生素养, 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在各学科都在进行科学教育的渗透整合下, 科学课的教学因此大受裨益, 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大提升。语文课让学生们练习了严谨的科学现象的描述能力, 让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之后能够用语文的标准来完成实验现象的描述, 在进行植物种子的种植过程中, 写出好的观察日记等;美术课渗透了科学教育的意识后,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 使学生们在描绘科学实验的草图时更加准确, 而且开发了科学思维, 使学生们的想象力更丰富, 能从多个角度完成图纸绘制, 并用科学的语言加以解释。

在各学科相互渗透整合的过程中, 我们做到了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提升, 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学生能在各学科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形成了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分级别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学领域的活动, 以参观学习、竞赛的形式, 在学习竞争中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

参观学习、参加竞赛, 利用各级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 参加各级比赛开阔自己的眼界, 在交流中提高, 真正达到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关注最新的科技发现与发明成果。

在学校内部, 举行八大领域及活动场馆的展示活动, 举行科学类型的竞赛活动, 让这些活动成为常规活动。 (1) 平时举行的科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及多次科技实践节等活动, 广大学生制作和撰写、绘制了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小论文、科幻画、科技手抄报等等, 展示各学科科学教育的整合成果。 (2) 依托节日活动, 进行成果的集中展示和竞赛活动。例如学校每年的科普节、六一儿童节, 组织科学成果展。八大活动领域中学生们平时的小发明、小制作;植物种植、动物养殖领域的成果, 如芹菜、橘子、槟榔等植物, 金鱼、蚕、蚕茧、蚕丝等动物领域的成果;进行科普知识竞赛、船模竞赛、木梁承重设计等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推出各类科学小明星, 评选出优秀作品, 用荣誉肯定学生的努力, 用荣誉推动学生下一步的努力。

走出学校, 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科学学习和科学竞赛活动, 培养科学小明星, 用“明星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发展。

我们连续多次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全国创新大赛、全国DI大赛, 省级“争当小实验家”的科技实验竞赛、航海模型大赛,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益匪浅, 在获得荣誉的同时, 也充分调动了身边同学的研究积极性, 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带动效应。

总之, 随着小学科学开放性教育方法的研究, “三分”教育方法的逐步推进, 学生们收获很多, 科学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2

摘要: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作为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能发挥Moodle平台的特点,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混合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配合密切,组织得力,是网络课程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Moodle;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经济数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2-0143-03

Abstract: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learning network as a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can 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odle platform to achieve the support of open learning.Blended teaching pattern,to learners as the center,based on the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and face-to-face counseling combined.Network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team members of the clear division of labor,communication smoothly,with close,effective organization,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course pilot work.Key words: Moodle; open education; eaching mod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mathematics

概述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科学、灵活、有针对性地开设国家开放大学特色专业。改进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集多媒体资源、教学交互、学习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的海量、优质网络课程。通过遍布全国的学习中心提供面授辅导,也可以通过高清、快速的双向视频系统促进师生实时交流,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评价模式转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以满足师生全方面的教学需求为目标,拥有个性化的课程空间、强大的资源库管理、教学圈子的灵活创建等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的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就是建立在学习网(Moodle平台,http://)之上的网络课程。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第一批网络教学团队试点的七门课程之一,也是国家开放大学首批参加试运行的四门网络核心课程之一。国开总部直属学院、西安电大、湖南电大直属学院、重庆电大、新疆兵团电大从2014年春季开始试点。益阳广播电视大学按照试点工作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从2015年春季起开展网络核心课程的试运行,2015年秋季又参加了网络教学团队试点。本人作为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核心成员参与了试点工作。Moodle简介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一个开源课程管理系统(CMS),也被称为学习管理系统(LMS)或虚拟学习环境(VLE);是由澳大利亚教师 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进行设计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设计者可以用它来建设一个基于Internet的课程或软件包。Moodle平台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在国内,为了促进Moodle在我国教育中的使用更加本土化,将Moodle引入中国教育界的第一人黎加厚教授给Moodle翻译了一个中文名称“魔灯”。

Moodle平台易于安装和维护,几乎可以在任何支持PHP的平台上进行安装,安装过程简单,只需要一个数据库。现今主要的媒体材料都可以利用Moodle进行传输,这使得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扩展和丰富。Moodle平台界面简洁、精巧,支持个性化设计,技术门槛低,在线教学模块,采用可自由组合的动态模块化设计,并且平台内嵌了功能齐全的在线编辑器,教师在进行在线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编辑平台中的任何内容,调整界面。经济数学基础基于Moodle的设计

3.1 设计理念

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试运行)教学团队包括课程主持教师(国家开放大学赵坚教授)、试点单位电大的课程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的“创新课程建设观念,为学习者提供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形成性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于一体的网络课程”的建设要求,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在总体设计上遵循远程教育规律,合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给学习者提供完全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能够完成所有的学习环节,实现全网络教学和一站式学习。

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以及不同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借助系统学习区、学习活动等具体栏目的设计及学习评价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习,落实日常教学过程;在课程的页面设计上,力求简洁实用,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信息,方便学生使用。

3.2 教学目标

经济数学基础是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类专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是为培养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极限的思想和方法有一定认识,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有初步的了解,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建立变量的思想,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受到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使学生熟悉线性代数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运算能力。

3.3 教学策略

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采用全在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教师的支持服务为辅。教学策略主要是以优质的内容吸引学生,以良好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有效的评价督促学生。

3.4 栏目资源

栏目按照性质主要有系统性学习栏目、选择性学习栏目和辅助性学习栏目三大类。系统性学习栏目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公告、课程学习(15章内容)等。选择性学习栏目包括课程介绍、预备知识、学习活动、考试复习、视频课堂、案例库、问题库、名词库、知识拓展等。辅助性学习栏目包括课程管理、交流讨论(课程总论坛)、联系我们、课间休息、学习进度、课程搜索、调查问卷、课程访问量、版权信息等。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系统)学习资源共有十五章(其中有六章属于选学内容),每章都根据知识点设置为多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学习内容都是以“讲练评”的方式开展的。具体包含学习目标、导学、知识讲解、典型例题、跟我练习、测试、本章练习、本章小结等。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4.1 教学总体设计

在教学中有导学、视频辅导、答疑、督学促学、批改作业、组织学习活动等几个教学环节。导学包括开学之初的课前导学和学期中的章节导学。视频辅导是指通过QQ群视频实时的辅导,包括各章节的重难点解析、形考作业评析和期末复习指导。答疑是指通过QQ群轮值答疑和在课程讨论区的答疑。督学促学主要是了解学生进度,适时加以督促,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参加学习活动和期末考试。批改作业是要在学习网上完成作业批改,并给出成绩和评语。学习活动有四次,要有效的组织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评价。

4.2 教学的实施

1)导学

欢迎信。开课前,辅导教师给所负责的学生发一封欢迎信,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考核方式和学习支持服务信息等。

导学视频。课程主持教师介绍本学期试点的基本情况;告诉学生们“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老师们会做什么”。

章节导学。辅导教师根据学习进度,在每章节学习前,向学生推送章节导学内容。

2)视频辅导

重难点解析。每章1次,共8次,由不同的老师负责。利用QQ群视频向学生直播,每周1次,每次时长约1.5小时,安排在晚上6点到8点间,同时录屏后上传至学习网。

期末复习指导。形式与各章重难点解析相同。考虑到时长,分为2次。重难点解析与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时长总计约740分钟。

形考作业评析。包含所有题目,每次评析分成2部分,每部分时长不超1小时。作业提交截止前1周上传至学习网。形考作业评析视频时长总计近300分钟。

3)答疑

讨论区答疑。辅导教师负责维护课程讨论区,对所负责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在两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QQ群答疑。建立了课程QQ群“15秋国开经数试点”,成员数达到219人。教学团队成员轮流值班,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22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上在1小时之内都会回复。有些老师还建立了自己班级QQ群。

4)督学促学

通过学习网交流讨论区、QQ群和电话,督促学生学习。提醒学生完成形考作业、参加学习活动、复习准备考试等。

5)批改作业

共4次作业,每次平均25道题。作业提交设有截止日期。期末有一次补交作业的机会。批改一份作业大约需要20分钟。作业完成率达75.3%,平均分81.2。

6)组织学习活动

共4次学习活动。第1次活动是关于网络课程浏览的问卷调查,第2、3次活动是讨论问答方式,第4次活动是提交数学在经济生活中应用的报告。教师需对学生的每个发帖给出评分,取最高评分为最终成绩。学生参与率达66.3%,平均分80。

4.3团队运行

网络教学团队是国家开放大学“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加强教学过程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对于创新教学理念,建构新型的开放办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简化教学程序,适应新形势下开放大学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加强总部与各分部、分校之间的教学联系,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提升开放大学的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点,检验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团队工作模式,发现、尝试解决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学类课程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和运行的长效机制。

1)工作例会:每两周一次,通过经数网络教学团队QQ群视频进行,每次1个小时左右。交流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布置下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2)日常交流:通过QQ群分享教学资源,探讨解决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电话处理紧急事务。

3)实地调研:团队成员赴湖南分部及其益阳分校、怀化分校进行实地调研,与当地班主任和学生座谈,收回调查问卷43份。

4)总结提高:期末,每位成员均就教学团队试运行撰写个人工作总结。总结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作为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能发挥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其零成本、易用性、可扩充性、灵活性等特点,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面授辅导与网络教学团队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提供很好的支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配合密切,组织得力,较好地完成了网络课程试点工作,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3

前置性小研究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在前置作业中设计部分开放性练习,可以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让课堂交流时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笔者的班级进行生本教育已经有近三个月时间,每天都要对前置作业设计与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研究,现在谈一谈我在生本教育中如何设计开放性前置小研究的一些个人看法和做法。

一、开放学习材料

在探究活动中,探究的问题应该在材料准备上开放,让学生在充足、具有比较性的实验操作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全面探究的目的。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的前置作业是这样设计的: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在纸上画一个圆,你能用几种方法测出这个圆的周长。这个前置小研究在设计上体现了简单开放的特征,既让学生感受了生活中的圆,又能用多种方法去测量圆的周长,体会各种方法的实用性。在交流中,汤烨说道,我将水杯放在纸上,沿着杯底画了一个圆,然后把这个圆剪下来,放在直尺上滚动,我认为这个圆不大,但滚动时才发现直尺的长度根本不够让圆滚动一周,于是又找了一把长尺子,测出圆的周长是22.5厘米,我还不相信,这个圆看着不大,怎么它的周长还这么长,于是我又去找来一条细线,放在圆上绕了一圈,然后再将线拉直放在直尺上一量,却有24厘米,两次的结果相差这么大,这时我又想到了将卷尺绕水杯一周,测出长度是23.5厘米。我想最后一次测量比较准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出错的原因吗?这时李鹏飞说:我在操作中也遇到了你这样的问题,圆在滚动时,总会移动一些位置,我试了好几次,都不能得到相同的答案,我又用毛线绕着圆一周,发现毛线总有些弯曲,拉直后结果就比正确结果要长些。学生在测量剪下来的圆时,会遇到各种操作上的困难,这是正常的,当学生遇到这些困难后,他们想出办法去解决,这才是我设计这道开放题的目的,学生通过各种操作,降低实验误差,特别是将测量剪下圆的周长,转化为测量实物的周长,让学生学会的数学思想更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经历了测量圆周长的过程,对所要学习的圆周率的知识更感兴趣,身为中国人,更为祖冲之发现圆周率而倍感自豪,更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在探索真知的路上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开放学习内容与环境

开放题目的探究,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孩子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把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在教学完分数乘除法后,为了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前置小研究设计时,我加入了这样一题,根据条件:六一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可以补充条件),并解决。这道题目的设计,体现了生本作业的简单、根本与开放,在课堂交流中,孩子们的表现是出乎意料的好,只是简单的问题就提出了: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4.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5.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多少;6.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等等,设计问题的起点都比较低,学生能够独立有效完成,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通过班级讨论交流,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有效的将分数、除法和比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学生在问题变化的过程中逐步领悟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再加上补充条件,孩子们的题就变得更加丰富了,几乎包含了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中的所有解决问题的类型。在这里,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提出各种可以解决问题的条件,让问题简单开放,学生乐于完成,更通过交流完善,使复习变得更有趣有效。

三、开放题要避免“分析不透”

在探案活动中,要避免探究问题开放中“分析不透”的现象。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探究偏重的不是“告诉”,而是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和建构。在学习数学广角时,我设计的前置作业是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发现这个前置设计是不足的,在完成时,孩子们想的方法多种多样,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抬腿法,方程法等,孩子们都有想到,但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方法的掌握,都只是在模仿方法解决问题,而没有弄懂这种思想的关键处,如“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在用假设法解决时,学生假设全是鸡,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就是8×2=16只,26-16=10只,10÷2=5只,计算得出有5只兔,8-5=3只鸡。这里的10÷2,孩子们在模仿解题时,没有弄明白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并且这种理解错误还有练习中得到了巩固,如“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学生假设全是鹤,共有腿80只,112-80=32只,龟的只数就是32÷2=16只,鹤有40-16=24只,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因此,在后面的练习中,都错误的以为用每次假设后得出的差去除以2(也学生有的理解为是两种动物中腿数较少的那个数量)就可以了,这些错误的理解,是在学生模仿上进行的,缺乏了深入分析。在完成“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人?”一题时。学生假设全是女同学后,计算得出12人共栽树12×2=24棵,再用32-24=8棵算出少栽了8棵树,这时,他们根据刚才总结出的错误经验,错误的计算出男同学有8÷2=4人。这样设计的前置作业,在形式上进行了开放,让学生体会到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但简化了探究的过程,降低了探究水平,没有对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虽然最后得到了及时纠正,但学生体会不到探究的乐趣。这种没有学生思维和情感投入的探究活动一多了,久而久之,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会慢慢弱化或消失。因此,开放性题目的设计,不仅仅要求学生在解题方法策略上形式多样,更要注重学生对每一种方法策略的理解,只有真正分析清楚来龙去脉,才是有效的开放与探案。

高中历史开放性教育研究 篇4

一、历史教学信息来源渠道要更加开放

高中历史教材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古今中外跨度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增加教学信息,对教材进行必要补充,以此丰富教材内容,提高形象程度。笔者在教学中,立足历史教材从网络及各种资料中搜集信息,补充到历史教学之中,通过开放性的信息来源渠道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精彩。例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中,笔者向学生补充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挤压中国空间的,补充了周恩来总理怎样在万隆会议上赢得第三世界的国家的认同的,补充的信息既有文字说明,又有珍贵的影像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生动的资料。《“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中,笔者除了从教学网站中搜集了有关港澳回归的资料,还从网络中搜集了一些有关的趣味故事,如邓小平和撒切尔围绕香港回归问题谈判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这位铁娘子走出会议室不小心差点跌倒,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当时她的心情。通过这些广泛的渠道搜集的信息,为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帮助。

二、历史教学课堂演示手段要更加开放

课堂教学属于历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理解的效果。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手段,让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上,教师一定要以开放的目光对待,不要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教学挂图、投影等静态演示手段,要着眼于教学实际需求,引进更为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例如,在《科技、教育成就和史学研究成果》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向学生演示有关科技最新成果、教育发展的成果,以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数据,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达到较好效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了工业、农业、社会事业及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以数据、图表、图像说话,增进了学生的理解。可以看出,开放的信息化手段以影音演示的灵活方式,让历史教学中的信息更加生动丰满,对促进教学成效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历史教学师生互动模式要更加开放

高中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比较感兴趣,也更加容易投入。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发挥互动模式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氛围更加活跃,为历史知识的理解及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国防建设成就这一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笔者事先要求学生广泛搜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还从网络中搜集了国防建设不同时期成果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在学生观看课件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国国防建设经历了哪些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畅谈对国防建设乃至整个国家主权领土维护方面的想法。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还针对一些延伸的拓展问题进行点拨,如东海和钓鱼岛、南海岛屿建设机场等问题,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提高了学生对国防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教学成果都是在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中取得的。

四、历史教学课外拓展资源要更加开放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坚持开放性的思维,既要抓住教材的重点,更要善于拓展视野寻找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课外资源,将学生的生活及社会发展纳入历史教学资源的搜索范围。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度发掘,放眼看周围、看社会,结合实践理解把握。例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开展实践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生活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无论是自己的家庭生活条件变化,还是周围的群众家庭变化,以及公共设施的改进和完善,等等,从不同角度感受社会生活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并深度发掘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及思想教育工作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将更多课外资源发掘出来,并运用于历史教学工作,是构建立体化历史教学体系的重要抓手。

五、历史教学成效评价评估要更加开放

评价一个学生历史学习成效,卷面测试是一个方面,同时要重视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因素。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通过阶段性书面检测了解学生的历史知识点掌握情况,并且通过一系列启发引导,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投入程度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形成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评价。坚持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效,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兼顾学生历史学习的各个方面,避免一叶障目现象的出现;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过程的快乐;三是体现素质化的引导方向,有着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会引导学习活动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以开放思维与理念组织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推动教学成效提升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杨艳波.浅谈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06).

[2]赵素芝.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07).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5

摘要:开放教育导学教师是开放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导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加,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1943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1]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包括人类对呼吸、水、食物和睡眠等方面的需求。这一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体生理机能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道德保障和财产所有性等方面的需求。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保证之后,安全需求就会产生。第三层次是爱与归属的需求,包括对友情、爱情和亲密关系的需求。人类不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这一层次的需求表现为个体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第四层次是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等需求。自我尊重又称内部尊重,是指个体希望在各种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被他人尊重又称外部尊重,是指个体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他人的信任和褒义评价。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包括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觉性等。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马斯洛指出,只有在前面四个层次的需求都满足的前提下,最高层次的需求才能产生。

(二)职业倦怠和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工作倦怠等,最早由美国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弗登伯格在1973年提出,用于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出现的躯体、情感和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2]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疾病,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是在工作环境中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职业倦怠感和肉体疲倦劳累的感觉不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事务时所表现出的由于工作压力、紧张心情及较低的成就感而导致的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等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情绪衰竭,烦躁易怒,容忍度低,敏感紧张,并且缺乏热情与活力,时常将教学中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二是情感淡薄,逃避社会交往,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产生无助感,对学生期望值降低。[3]

二、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是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通过提供一系列非学术支持服务,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的专职人员。导学教师与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不完全一样,导学教师除了要完成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等班主任日常工作外,还肩负着组织学习活动,引导与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任务。随着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开放教育在观念、方式、对象、资源和时空等方面日益开放,对导学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资源整合和科研反思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电大(开大)系统导学教师队伍在整体结构、功能定位、能力建设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从导学教师队伍结构分析,存在“三多三少”。一是兼职的多,专职的少。大部分导学教师同时要从事其他行政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的工作。二是年轻的多,有经验的少。电大(开大)系统目前整体师资队伍的趋年轻化发展导致导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欠合理。三是带班人数偏多,队伍总量偏少。受开放教育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有的导学教师同时要带多个专业多个班级。其次,从导学教师功能定位分析,存在“三重三轻”。一是重始业教育指导,轻学习过程管理。导学教师普通较为重视学生入学教育环节,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帮导较为有限。部分导学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缺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性导学。二是重在线学习引导,轻线下学习监督。当前全国电大(开大)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面授课到课率较低。受开放教育远距离教学过程“教”与“学”准分离的特点制约,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导学教师往往较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特别是在线学习,而忽视了以参与面授课为主要形式开展的线下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管理。三是重课程学习结果,轻综合素质培养。开放教育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生源复杂,学习功利性强。导学教师在导学过程中过多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格与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集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较为放松。如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如何在导学中做好“双创”教育,也是亟待解答的一个问题。再次,从导学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角度分析,存在“三有三缺”。一是制度建设有规范,但有效执行欠缺。目前各地电大(开大)系统导学教师队伍的制度化建设日渐完善,如纷纷出台导学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办法等。但如何在工作中有效执行仍是一个大问题。二是素质提升有要求,但组织推动欠缺。以浙江省为例,省电大和各市级电大对导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均有明确要求,但实际上队伍整体水平的推动工作较难开展,素质提升不明显。三是管理考核有指标,但有效激励欠缺。尽管对导学教师工作有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但是在绩效工资改革的现实背景下,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部分导学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做得多可能错的多”的消极思想较严重。基于上述整体现状,职业倦怠现象在当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队伍中日益显现。较为集中地表现在:一是生理上常常感觉疲倦,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付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时甚至出现食欲不振和失眠等情况。导学教师普遍愿意用“忙”和“累”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二是心理上表现为对工作失去兴趣,甚至对工作产生厌烦,在工作中情绪波动大,甚至怀疑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很多导学教师在工作中牢骚和抱怨较多,表现出较多的负能量。三是行动上表现为工作责任心的下降,消极怠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工作中与学生关系较为疏远,仅仅满足于各类教学、考试信息的上传下达,无法体现出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

(二)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层面分析,工作强度过大、负担过重,身体得不到较好的休息是导学教师在这一层面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以笔者所在的市级电大为例,在实际工作中,一名导学教师往往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和成人学生导学工作,甚至在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季时还需承担一定量的招生任务。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使导学教师身心疲惫,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从安全需求层面分析,工作中的付出与工资收入的不成比例、岗位设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也易导致导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电大(开大)系统师资队伍日趋年轻化,不少导学教师是80后甚至是85后。这部分教师在基本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后,在面对买房、成家等现实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时,不安全感尤为突出。再者,导学教师岗位的设置具有不确定性。在竞争激烈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市场中,开放教育的龙头老大地位受到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等的冲击,招生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逐渐减少,导学教师容易对自身岗位设置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从爱与归属的需求层面分析,长期与家人、朋友的分离状态是在这一层面造成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导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较为集中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双休日,而这部分时间恰恰是普通职业工作人员用于陪伴家人、教育子女或朋友欢聚的时间。尤其是对于子女处于学龄期的导学教师,长时间的与家人、子女的分离,不仅造成自身对家人和子女心理上的愧疚,还可能引发家人对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严重的甚至引发家庭危机。从尊重需求层面分析,导学教师普遍缺乏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电大(开大)虽然在本质上属于高等学历教育,但由于冠有“成人教育”的名,从整体来看,目前电大的社会美誉度仍然较低,社会评价仍存在偏见。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电大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末流,加上电大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下滑,导致电大在办学、收费、就业等政策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的歧视现象。受这些因素制约,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对从事开放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较低,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较差,不仅不以自己是电大(开大)导学教师的身份自豪,反而觉得工作没有成就感,身份、地位没有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从自我实现需求,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面分析,由于受以上四个层面的因素影响,自我实现需求这一最高层面的.需求难以满足,具体可表现在导学教师普遍缺乏个人职业规划、缺乏在工作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部分导学教师由于获得不了工作成就感,对导学工作抱有“做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态,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中无法将个人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很难实现其个人的理想和抱负。

三、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消解对策

(一)在导学教师个体层面通过正面引导消解职业倦怠

在导学教师个体层面,建议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导学教师消解职业倦怠。一是要引导导学教师正确认识、对待职业倦怠,消除其对职业倦怠的畏惧心理,并通过适当的调适来克服职业倦怠。当发现自身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时,应敢于面对问题,承认并接受,然后积极查找自身原因,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二是要引导导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既要认可教师职业的光荣与神圣,又要接受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三是要引导导学教师学会一些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在职业倦怠产生前及时地疏导、排解工作中的不良情绪或心理困扰,学会悦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四是要引导导学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升个性修养。可通过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教学管理类课程、专业讲座等,从而调整情绪、平衡心态、促进健康、丰富经验并提升价值。

(二)在导学工作推进层面通过技术优化、积极培养消解职业倦怠

在导学工作推进层面,建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导学方式和流程,加强对导学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消解职业倦怠。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开放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充分整合现有平台和资源,尽可能地将导学教师从部分简单、重复而又繁杂的导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导学工作的强度,减少工作时间,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二是定期组织进修导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组织他们参加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等相关的进修或培训,拓宽导学教师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帮助他们克服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足而导致的职业倦怠。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面向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积极进行心理调适,缓解和释放他们的工作压力。

(三)在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层面通过制度建设消解职业倦怠

在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层面,建议通过制度建设为导学教师提供相应的保障,强化育人绩效激励。一是明确导学教师在开放教育支持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通过建立导学教师准入制度,完善导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等,在制度层面加以强化,提升导学教师的地位。二是探索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导学教师激励机制,如通过规范导学教师职称晋升通道、将服务年限与工作待遇相挂钩等激励手段,帮助导学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消解职业倦怠。三是在校内营造宽容、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搭建导学工作研讨会、导学教师工作论坛等交流平台,鼓励开展导学教师队伍内的沟通与合作,推进工作反思,增强科研氛围,提升导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倪科卿.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7):58-59.

[2]公艳艳.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干预策略[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4):62-64.

[3]谭少元.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探因与对策: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4):77-79.

[4]倪嘉波.试析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53-54.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6

【关键词】开放性教育;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财经专科

一、开放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开放教育”概念源自于法国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在20世纪初经英国教育家尼尔等人的努力化为实际教育行动,后盛行于美国,现已传播于世界各地。英国开放大学首任校长洛德·克劳瑟将开放性教育称为:“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对象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美国学者贾克尼亚对开放性教育形态的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和学习性质的信念和态度;以开放式教学原则训练教师;课堂环境的设置应做到空间开放、跨年分组、分组教学;教师支持、指导而不是指挥学生的活动;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并评估学习结果”。学者梁士荣为开放教育定义为:“开放教育是以崇尚自由、顺应自然为理念,以社会化教育、终身教育为宗旨,以希冀获得教育者为对象,以寻求教育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最大限度的选择和最小限度的限制障碍,借助社会力量与科技成果,提供一切利于此种自由、自主学习的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总和。”

开放教育区别于任何一种专门技术教育,也不同于任何一个专业教育,而是一种改变原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校安排,缺乏自我创造能力的弊端,开启学生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主动能力和主体精神的教育。

二、建构开放性财经专科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创业型社会的来临,高校逐渐开始承载着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创业人才具有开放性素质特征,创业人才需求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处于大学职能的转变期,大学从知识传承创新向知识的应用转变,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转变,在职能的转变过程中催生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反作用于这种转变。这种转变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处于大学职能转变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无可避免地要从封闭走向开放。这是传统教育未曾遇到的,也是未曾考虑的。

就财经类专科层次学生而言,由于其专业设置以理论为主,缺乏技术支持,加之所学知识更新快、周期短,其创业的技术基础十分薄弱。该类学生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所获得的创业素质迁移也比较弱。应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对这类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实行“开放教育”,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务与学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互动,致力于解决创业人才培养需求与学校教育供给的根本性错位问题,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不能在孤立的、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完成,其成功实施必须要坚持开放性导向,构建开放的创业教育体系。就财经类专科学生的创业教育而言,学校在创业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管理制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制约了创业教育在专科学生的职业生活、院校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通过构建适合财经类专科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开放性教育视角的财经专科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构建开放性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体系。开放性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体系包括开放的教学结构、开放的课程设置。

开放的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师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程序的严密和教学结构的完整,而是关注教学的实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进而有多方面的收获与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的开放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当主角,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是否参与学习过程,有足够的独立活动机会。

开放的课程设置,一是要在课程内容上要尽量采用企业实际案例开展教学,同时,教师要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动态,及时将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纳入创业教育教学中。二是要尽量将课堂开设到企业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浓厚的创业氛围。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创业涉及许多知识,如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税收等知识,相对而言,这些都是财经专业的强项。所以,在进行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可在校内开设创业基础知识课程(必修课),相关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开设2-3门创业技术知识课程(选修课),如“创业管理学”“大学生创业计划与案例汇编”“企业经营决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立若干个创业教育学分。同时,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方面,除了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向学生传授一般性的创业知识之外,还要在一些专业课程、实验与实践活动中,融进创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让创业意识、创新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内心。

(二)构建开放性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开放性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建立开放式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园或实践基地,为有志于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场地,供他们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推进“开放式”课外创新实践。以开放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以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新苗计划、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等为载体,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发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满足全校学生自主实验、科技创新、毕业设计以及各种竞赛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打造特色校园创新文化。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技能大比武、创业设计竞赛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技能训练与科技创新的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与洗礼,培养百折不挠的承受力、坚忍不拔的毅力、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等创业优良品质。

根据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课程设置,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一专多能教学目标体系,多层次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购、产、销、学多功能教学管理体系,师资、实训、环境三结合教学保障体系,这四个体系构成了院校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开放性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体系。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考核选拔。正如教育家斯滕豪斯所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堂的发展”,要开展实施财经专业专科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把培养选拔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培养一批具有相当创业实力的教师来对学生的进行创业教育指导。

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成功企业家、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士、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可以带来几大好处:优化师资配置,提高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节省了培训现有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节约了学校成本;可以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创业实务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应从加强创业理论知识培训入手,着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由于创业教育本身是一种素质教育,因此,高校的所有教师无论是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必须有创业教育意识,能自觉地将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其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业组织或协会活动及其他创业教育研讨活动,加强专职教师与有经验的兼职教师的交流,使他们获得关于创业教育及创业的新资料和新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再次,创造条件让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使之制度化,有条件的大学还可以派教师到美国等创业教育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

(四)构建开放性的创业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开放性创业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开放、自由的制度环境,要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一种适宜于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宽松的制度环境。一是放宽对学生转系、转专业的限制,允许学生有足够的专业选择空间给学生充分自由。二是实施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将专业性学科竞赛的项目化训练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创业教育活动的项目成果可以替代一些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实行学分化管理。对于获得科技奖励和国家专利或在全国和省级的学科竞赛中获得奖励者以及创业项目实现了成果转化、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者,可以奖励适当的学分。三是可有条件地实行弹性学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允许学生在一定年度内选择修完课程的时间;有条件地允许学生在就读期间休学从事一段时间的创业活动。

同时,构建开放性的创业教育管理制度体系也需要给学院、部门足够的交流空间。高校应允许并鼓励甚至要求不同教学单位、职能部门之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文理沟通、理文互补、工商交融。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要达到“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和“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的要求,非常有必要对财经类专科层次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决定了创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三俊.开放性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7.

[2]王波.开放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朱瑞.基于开放性教育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初探[J].科教文汇,2012.6.

开放教育网络英语交互的实践研究 篇7

网络英语交互教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知识传输和知识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根据本人对许多院校网络教学的研究发现, 网络英语交互教学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大。

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更多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点。

2、学习行为自主化。

任何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 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 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 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 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

在网络英语教育中, 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 一方面, 系统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 另一方面, 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 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英语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二、网络英语交互在开放教育中的优势

1. 增添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调查表明:在开放教育英语学习中, 学生最大的困难之一是记不住。要记的太多, 记了又忘, 在传统教学中缺乏及时的复习和多次的重复。一个月上2次课, 考试前才进行复习, 学过的知识点早已忘记, 其结果费时间, 效果差。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死记硬背词汇和句子, 在一定的时间段中不能反复使用这些单词和句子, 这样的记忆会很快失效。另一方面, 由于开放教育的学员都是成人, 有时不能及时上课, 跟不上进度。而网络交互增添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可以通过网络交互进行学生与网络交互的教学, 让他们及时了解课上的语言点, 在有限的时间中进行短而频繁的学习和练习是培养语言技能的最佳方法。同时增加重复和复习的频率是形成长效记忆的最佳途径。而且在网络英语教学中, 学习者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模拟现实中的人际交流方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语言环境, 例如通过网络上的外语电台来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等。

2.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板书上花大量的时间, 由于时间有限, 很多时候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就过于粗略, 而通过网络交互, 提供了鲜活的、动态的、真实的语料和情景, 像磁铁般吸引着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向学生传授大容量的知识, 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更形象直观的突出重点, 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掌握教学重点内容。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专注于这种与网络交互环境下的学习, 有不少的学生以此作为学习的乐趣这是在传统英语课堂中很少见的。从这一方面看, 交互式网络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成为最佳互补。

3. 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由于时间有限, 没有办法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学生获得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不具体。而在网络交互平台中, 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 还可以实现独自的指导。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扩展, 从而到达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交互式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效率低, 模式死板难以激发成人学员的学习热情;比较单一。

2. 缺乏学习信度测试。

这种模式对于自主性强的学生来说, 无疑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可以让学生在交互网络的语言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最大的成功的喜悦, 使着一部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对于一部分态度不端、缺乏自主性学习的学生来说, 他们不愿在网络交互平台学习, 态度不明确, 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五.结束语

学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 促进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并在各电大中广泛应用。作为开放教育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抓住当前机遇, 勇敢地去迎接挑战, 努力探索与实践, 为构建和实施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网络英语交互教学的新模式而不懈努力, 提高我校开放教育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网络交互是当前现代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已成为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并通过网络交互平台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使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在开放教育中广泛运用。因此, 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网络交互,开放教育,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Singh, Harvey.BuildingE 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3, (11-12) :51-54

[2]张新明.远程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1) :17-18

[3]宋茜.构建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环境[J].200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论坛

[4]赵文书.强化网络课件中的学习过程监控[J].外语电化教学2005年第1期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8

所谓教育心理学就是将心理学知识充分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学习、管理、体质、文化等各个方面, 并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理论的教育科学。远程开放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新的模式, 同样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对其进行管理和研究。

1.1 将教育心理学运用到开放教育当中去的必然性

远程开放教育是教育科学的新理念, 它充分运用了网络科学, 打破了传统教学当中的面对面授课模式, 让课堂的中心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身上,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但是远程教育由于发展的时间尚短, 相关领域的研究仍十分松散, 使得其在社会中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就需要结合教育心理学为其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 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 使其完成更深层的教育改革。

1.2 将教育心理学运用到开放式教育当中去的客观要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两个方面, 这充分符合了开放式教学“培养人才, 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教育心理学立足于教学效度的提高, 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方法和鼓励机制, 让教师在不直接面对学生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全面地把握学生动向, 做到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质量。

1.3 将教育心理学运用到开放式教育当中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作为办学者, 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教育, 更要让学生能够完成教育。开放式教育有着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 这也为学生半途放弃学习埋下了隐患。因此, 在开放式教育过程中需要教育心理学的支持, 适时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并开解其疑惑, 使其能够专心地完成学业。

2 依据教育心理学进行开放教育的研究范畴和研究原则

2.1 依据教育心理学进行开放式教育的研究范畴

开放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体制, 但是开放式教育仍然属于教育的范畴。所以, 开放式教育不管在教育方面还是教学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支持。

2.1.1 把握研究开放式教育与教学的核心环节

首先, 要找到开放式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相通之处, 这是使开放式教育能够与教育心理学理念相互融合的关键。只有让教育心理学成为开放式教育的一部分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作用, 并且在这个特殊教育体系当中搭建出一个有机的运作框架。

其次, 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巩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最后, 要经常开展健康辅导、健康咨询等活动, 运用教育心理学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心理因素。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

2.1.2 研究教育和教学之间的关联性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把握教育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让教师更好开展教育工作、学生积极学习的保障和前提。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的管理, 这是教育的要求, 也是教学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体现。

2.2 依据教育心理学进行开放式教育的研究原则

为了保证远程开放式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心理学在开放式教育中的正确应用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框架, 在此基础上确立一系列工作原则才能确保教育心理学在开放式教育中的应用, 最终达到优化教育体制的作用。

2.2.1 针对性原则

在依据心理学对开放式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要清楚地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和区别。在从整体入手把握发展全局的同时不可忘记对开放式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深入的了解。具体研究中, 要把握“开放性”这一核心问题, 逐步向个性化学习、学生学习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 在每个细微部分的研究过程中也要分清其主次层面, 依次类推。让每个环节都有针对的重点, 而每个重点又包含在大的整体之中。这样才能做到对问题的充分研究和全面掌控, 让研究成果蕴含实实在在的价值。

2.2.2 系统性原则

在开放式教育中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是一项涵盖面非常广的工作, 而且涉及的层面也十分丰富。首先, 依据心理学对开放式教育进行研究包括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而每个方面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其次, 研究中的专业、课程、学习进度等方面也都无法进行统一。最后, 就学生而言, 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方面都不同。综上所述, 开放式教育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并且划分也十分细致, 逐一去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需要教育心理学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

2.2.3 实践性原则

所有的理论研究都源于实践, 并且最终要应用于实践。在开放式教育的研究中保证思想的深度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能确保其研究成果在日后应用中地更贴合实际要求。在研究的侧重点上要注意目标和方向的选择, 要以实践为基础、以操作性为前提, 脚踏实地地推广教育心理学在开放式教育中的应用。

3 依据教育心理学进行开放教育优化的途径探讨

3.1 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拓展公共服务平台全方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3.1.1 增加学习的方便和快捷度

在远程教育中我们要不断增加学生利用远程操作系统进行学习时的方便和快捷度。平台的合理设计是关键所在, 比如将管理和学习区分, 并且在学习系统中更加明确地设置课程、学习安排、书目等, 这些人性化的设计都能够让学生能够对所选科目有更清晰的认识, 操作上也更加简洁和直观。其次, 要全面达到学习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也包括了管理上的要求。在远程教育平台上建立一个学习的记录窗口就能够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学生要如实地将每次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信息详细地记录在内这样就能使老师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3.1.2 要增强远程教育平台功能, 增强互动性

我们要运用强大的服务系统在学习平台上增设电子图书馆、学生交流窗口、论坛、成绩榜单等各项功能能够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在远程教育中我们要加强自身规范的建设。远程教育的推进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 但是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的制度规范不可或缺。比如签到制度和学分制度的应用就能很好地对学生形成有力的约束和鼓励。这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有所帮助。

3.2 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完善教学结构, 增强管理力度

教师和学生是开放式教育的两个方面, 要协调好上方的关系其核心就在于完善教学结构和增强教学的管理力度, 保证开放式教育体制能够不断地优化和前进。开放式教育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面授式, 另一种是虚拟式。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 要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手段, 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来, 万万不可照本宣科犯了以往教学中的“灌入式”错误。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使用提问题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 让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讨论和互动, 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的程度。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关于教育心理学在开放式教育当中的应用讲座, 让教师能够更加科学和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 从而控制教学的进度、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并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对学生而言则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不足, 加紧改进, 提高学习成绩。

3.3 基于教育心理学建立督导模式

督导模式在开放式教育当中的建立意在强化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规范教学纪律的必要选择。教育心理学是督导模式开展工作的理论依据, 并贯彻到了督导模式队伍、内容、机制三方面的建设工作当中。

督导队伍的建立采用“金字塔”模式, 采用由上至下的管理机制, 顶层领导统筹全局, 其余领导针对详细工作, 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办事规律。而在督导的内容上则主要以教育心理学为主, 以学生文本, 真正做到了硬性管理与人本主义相结合。

4 总结

远程开放式教育是教育的新体制, 在应用上更加灵活, 在教学方法上更加丰富, 很好地迎合了社会的需求, 满足了社会成员希望深造或再教育的要求。在教育心理学的辅助指导中, 远程开放式教育正朝着健康、全面和系统的方向发展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远程开放式教育模式将更加普遍地应用于教育领域, 并能够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近年来, 我国对开放教育管理的研究逐渐深入, 开放和优化教育管理对于我国开放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依据教育心理学进行开放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并对其研究所涉及到的范畴和研究的原则进行分析说明, 最后对依据教育心理学进行开放教育优化的途径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开放教育,优化

参考文献

[1]余曼莉.构建有效教学课堂与开展分段式地理教学初探[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2]刘金梅, 刘建设.远程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模式比较与现状分析[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9

引入市场机制, 全面构建一个开放竞争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 对于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的开放性竞争性建设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 有必要对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总结成效, 发现问题, 展开思考, 并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 部分地区试图改变以往惯例, 开始尝试通过直接委托和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培训机构, 选择的范围除传统的一校五院等“体制内”机构外, 还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境外机构及部分社会机构等。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 一些体制内机构也启动了教学改革,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 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已初步形成了开放竞争的格局。

1. 部分地区通过直接委托和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培训机构。

部分地区的干部教育管理部门开始探索将市场机制引入干部教育培训领域, 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 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境外有关机构公平参与竞争。2010年4月, 山东省组织系统开始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化, 在全国范围内对其200多个专题培训班开展公开招标活动。这是全国首次以省为单位组织干部教育培训项目面向全国推介招标。2011年3月, 温州市委组织部将18个干部培训班向全社会进行公开的招标, 最后有十几所高校中标, 承担了培训任务。2011年11月, 四川省委组织部将全省“两化”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互动发展专题培训计划的15个重点干部培训项目面向境内外培训机构公开招标, 通过竞标方式比选承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乔治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50余家境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参与激烈的竞争。这15个项目中, 最终被省内机构中标3项, 省外机构中标7项, 境外机构中标5项。通过这各推介招标洽谈的形式, 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方式来选择培训机构, 从资源配置上打破了机构所在地域的界限, 也打破了机构身份的界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和境外机构参与项目投标, 培训需求方和承办方通过直接的沟通, 使得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 也更具针对性。在这种竞争环境下, 竞争的压力会使得承办方提供优质的师资、优质的教学条件, 认真地进行培训的组织管理。这些都为培训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证。随着培训项目招投标活动的日益推广, 市场竞争机制逐步进入干部教育培训领域, 打破了传统的党校、行政学院等机构大包大揽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也打破了人们只有党校和行政学院等机构才能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思维定式。

2. 一些体制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启动教学改革。

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等“体制内”机构是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 为干部教育培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 与境内外的一些知名高校和机构相比, 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特别是在很多知识型教学和能力培养方面, 差距比较明显。在市场机制逐渐引入干部教育培训的环境下, 能否顺利拿到培训项目, 凭竞争力说话, 凭培训质量说话, 高等学校等境内机构和一些境外有关机构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近年来的实践表明, 通过招投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境外机构获得了大批的培训项目, 在干部教育培训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不断增长。在这种形势下, “体制内”机构如果不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必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与发展危机。部分单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开始在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及开展不同程度的改革。在教学方面, 更加注重开展干部培训需求调研, 并根据调研情况更科学地设置班次和学制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选择培训方式, 更加重视培训的组织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保证培训效果。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些“体制内”机构逐步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逐步增加了市场竞争能力。

3.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开放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为主阵地, 高等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积极参与, 网络培训广泛运用, 开放多元、优势互补的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开放竞争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三所干部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水平、管理服务、社会影响全面提升。其他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也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 按照市场化的原则, 广泛吸引社会力量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中的优质资源纳入了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开放竞争的格局毕竟只是处于初步形成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有待我们去分析, 去研究, 去寻求解决的途径。

1. 观念守旧, 对建立开放竞争干教机构体系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地区的党政领导及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 一些党校、行政学院等“体制内”干部培训机构仍然保持旧的观念。一谈到干部培训, 则言必称党校 (行政学院) , 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及境外机构的培训方向、培训效果不信任, 对它们的公平参与不支持, 对建立开放竞争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缺乏认识、缺乏信心, 缺乏动力。

2. 干部教育培训渠道仍然比较单一, 竞争尚不够充分。

当前, 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 “体制内”培训机构仍稳稳占据着大部分的培训市场份额, 而它们所承担的培训项目仍主要是通过非市场竞争的途径获得。在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的确定上, 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竞争中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充分的竞争择优, 不能真正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科研院所及境外机构承担少量的培训项目, 而社会培训机构则尚未真正获得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3. 部分体制内培训机构因循守旧, 安于现状, 缺乏市场竞争力。

长期的缺少竞争的环境, 造成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缺乏竞争意识, 缺乏竞争能力。人员结构不合理, 行政和后勤人员比例过大, 一线教师尤其是教学骨干短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知识老化, 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低下, 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科结构老化, 基础学科多, 新兴学科少;理论学科多, 专业学科少。培训课程多年不变, 内容老套, 缺乏针对性、时代性。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方式呆板。管理混乱, 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质量差。

4. 市场准入制度尚未真正建立, 优质的社会培训机构难进公平参与培训项目的竞争。

尽管市场准入制度在多项政策法规中不断被提及, 但迄今为止, 这方面的制度并未形成, 更不用说施行了。与市场准入制度紧密联系的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度, 这项制度至今也同样没有真正制定实施。制度的缺失, 使得培训机构公平参与项目竞争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使得市场竞争机制无法真正进入干部教育培训领域, 严重阻碍了开放竞争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的形成。

三、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开放性竞争性的思考

针对开放性竞争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考虑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建设客观情况及总结近年来相关做法经验的基础上, 参考国外的成功模式, 本研究做出了如下思考。

1. 高瞻远瞩, 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开放竞争大格局。

更新观念, 树立大教育、大培训意识。要建立开放、多元的教育培训体制, 必须突破只有“体制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才能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认识误区, 要更新观念, 转变思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有世界眼光, 要有包容意识, 要有开放的胸怀, 要有广阔的视野。要树立“天下资源皆可为我所用, 皆应为我所用”的大教育、大培训意识, 积极统筹利用各种优质培训资源, 建立有境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的充分竞争充分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整合集聚优质培训资源为干部教育服务。根据不同机构的优势与特点, 实行分类的开放竞争政策。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培训项目, 要充分发挥体制内机构的传统优势, 部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培训项目则应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充分向高校、科研机构及优质的社会机构和境外机构开放, 实行项目招标制, 尽可能地整合各类社会优质资源, 共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最终实现完全竞争与开放的格局。充分认识和利用社会机构培训优势。主渠道、主阵地外, 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 境外培训项目也不断增长, 相对而言, 境内社会培训机构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社会培训机构具有市场适应性强, 办学机制灵活等特点。它们大多实行企业化管理, 生存的压力促使它们必须根据社会培训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 努力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法。社会培训机构多专注于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培训, 在这个行业和领域, 它们往往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出色的课程研发能力、灵活实用的培训方式和专业周到的管理服务, 其课程多数能站在理论前沿, 能抓住时代热点。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等内容, 完全可以有选择性地委托给这些机构承担。

2. 探索建立系统完善的竞争择优机制。

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机制。要充分激发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改革动力, 大力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 实行优胜劣汰。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部门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建设的推动者, 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 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大力推行自主择校政策, 破除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垄断性。培训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干部培训需求特点, 在各类培训机构中自主选择, 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培训市场上配置优质教育培训资源, 积极探索培训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招标项目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在这个基础上, 综合考虑投标机构的报价、实力、优势、特点、声誉等选择承担机构。通过这种竞争方式, 培训价格会将会接近真实的成本, 有利于委托单位培训经费的控制。而对于中标机构来说, 一次中标只能获得该次项目的利润, 必须保持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才能在此后的投标中获得更多的项目, 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对培训机构的激励机制, 促进优质机构的发展:对于主动提升自身竞争力, 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培训项目, 并为参训干部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服务的机构, 应给予充分的激励。这种激励不用额外的支出, 只需将以往的培训经费直接划拨给培训机构的方式改为间接通过所承担的项目进行支付的方式, 即把干部教育培训费用拨给接受培训的有关单位, 拨给参加培训的干部, 由他们自主选择合适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并将相应的培训经费支付给培训项目的承担机构, 做到“经费跟着项目走”、“经费跟着干部走”。

3. 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和机构资质认证体系。

中央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适时制定出台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 并制定实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办法》。认证办法可以在部分省区进行试点, 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认证机构及获批培训机构资质分级:由中央和各省区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和联合相关部门组成干部教育培训认证小组, 分别对全国和所在省区市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境外机构的认证可委托或联合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等部门实施, 通过认证的境外机构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接培训项目。认证办法:在申请对象范围上应实行完全开放的原则, 凡合法的培训机构, 无论其姓“公”姓“私”, 姓“事”姓“企”, 均可申请认证。认证内容应涵养与培训质量相关的各类因素, 包括培训机构的师资、资金规模、场地、设施、教学、管理、服务、培训资历、信誉与公众形象等。应在这些内容的基础设计出一套认证指标体系, 依据这套指标对申请机构进行评分, 根据评分结果决定该机构是否能通过认证 (部分关键指标有“单项否决权”) 。认证的管理与监督:资质认证实行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原则, 干部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持证单位的管理与监督。认证有期限限制, 到期后重新进行认证;有年审 (每年、两年或三年一审) 制度, 凡年审不合格者取消其资格。对在培训项目投标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违规行为者, 给予相应的处分, 屡次违规及有重大违规者, 取消其认证资格, 在若干年内不得再次参与认证申请。

4. 推进一校五院和部门 (行业) 培训机构的改革。

干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 使传统的一校五院和部门 (行业) 培训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使这些机构适应新形势、新挑战,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这些机构自身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一是改变部分财政经费的拨款方式:由主管机关将培训经费拨给接受培训的单位, 由该单位再转交给其所选择的培训机构, 促使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在市场竞争中以效益和质量求得生存和发展。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试行) 》要求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 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 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专职教师队伍, 要着手建立科学的培养开发、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而兼职教师的管理完全可以走市场化道路, 只要兼职教师按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要求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就可以继续聘任。三是推动教学改革:要科学调整和设置内部学科结构, 要整合基础性学科, 增设新兴学科, 培植特色学科。要加强教学管理, 设置专门机构, 开展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研究;合理规划和设置培训班次;科学开展教学质量评估。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 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5. 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与管理, 建立规范的培训市场。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10

现代职业教育把终身教育确立为核心教育理念,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今人类已经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或者说工业4.0 时代。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主题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一、大学教育的现状

(一) 就业压力大

根据麦可思2014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2013 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为62%, 均与2012 届毕业生持平, 相对2011 届, 略高些。其中, 2013 届本科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的最主要原因是“本专业不是自己期望的”, 这类占33%, 其次为“无奈先就业再说的”, 这类占25%。高职高专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的最主要原因是“本专业不是自己期望的”和“无奈先就业再说的”, 这两类均占29%。

2014 年全国毕业生人数猛增, 创下727 万新纪录, 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而2015 届毕业生总数超过2014 年, 达到749 万, 就业压力继续不减。可以说想要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越来越难。

(二) 学习状态另类现象

首先, 课堂教育负面现象。学生旷课迟到, 习以为常;课堂“两极分化” (中间排空着) , “低头族”明显增多。课堂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百家讲坛”。

其次, 课后学习的正能量现象。自习教室占位, 通宵教室, 图书馆门口排队等现象的出现, 从另一角度表明, 学生在大学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自学, 而不是课堂。同时也能反映出学生通过主动地学习, 完全可以获得课堂上的知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云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成为年轻人饭前饭后的畅游之地。沟通讨论, 上QQ, 上微信;微漫画, 微小说, 短而即兴;微博等“点赞党”大批涌现。

数字营销和网络视频的成熟, 使微视频变得热闹起来。在2010 年底, 微视频进入企业商用, 在陶瓷、卫浴、家电、家具、涂料、照明、地板、日用化妆品等行业里推行微视频广告;在各大知名视频网站, 出现各类原创微视频短片。

(三) 国内外教改情况

对于输送人才的校园, 针对社会需求和变化, 也在不断地创新, 寻找适合的人才培养路线。国内学分制改革、专业吸收等看似给了学生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 但由于学校管理的局限性, 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效果。学校重点提倡教学改革, 改变教学方法, 改变考核方法等措施。

就教学方法而言, 从传统的单一讲授, 到现在多媒体的迅速发展, 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不变的是, 教师依旧主导课堂, 学生依旧以听记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课堂学习效果很是一般。

与国内不同, 国外大学学分制, 自由空间较大, 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辅修。美国大学学分制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全面开放式, 半开放式, 主辅修课程并行式, 分组式。目前美国大多数高校, 采用分组式学分制, 即为一种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开办的方法, 强调低年级学生必须要通选不同系、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接受不同思维的训练,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当今社会这个背景下, 可以看出, 大学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完全有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改革上, 我们要“开放”, 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 比如利用微视频的制作简便和网络传播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以微视频作为载体的教改研究

(一) 微视频的简介

微视频是指30 秒至20 分钟左右, 内容广泛, 形态多样, 涉及纪录短片、小电影、DV短片、广告片段、视频剪辑等, 可通过电脑、手机、手机电脑摄像头、专业摄像机、MP4 等多种视频终端拍摄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总称。具有“短、快、精”、大众性、即时性、随意性等特点。

(二) 微视频的研究和应用

对于微视频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微视频制作方法的研究; (2) 微视频广告营销的研究; (3) 微视频短片创作的研究; (4) 微视频教学资源库的研究。

在教育教学方面, 仍然以教师为主导, 去创建微视频的教学资源库, 然后以课堂或课外的形式, 传授学生。但大部分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大学应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时代, 它为我们提供了放飞梦想和勇敢拼搏的平台。在这里只要你敢想敢做,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人生在世, 需要鼓励学生要有“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激情和霸气, 要有做出一番大事业的壮志和抱负!微视频的创作、分享、查阅、评价中, 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是绝对的主角。基于教育教学的开放性, 理应推动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类微视频制作, 由教师参与其中以推动微视频的再创建。

(三) 学生制作微视频

研究对象:选取4 名班级较好的学生。

研究内容:选取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 让学生自由选取章节制作微视频, 并考核其成果。

研究目的:I.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II.分析学生微视频制作使用的方法。

1.研究过程

(1) 布置内容前, 先对学生提出与这门课相关的问题, 发现只有1 个学生勉强能答对。

(2) 布置工作, 分成两组, 2 人一组, 进行微视频制作。一周跟进一次, 了解学生任务完成进展。第一周, 学生带来很多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籍, 问了一些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后, 发现学生做了比较好的准备工作, 大部分问题基本都答对。第二周, 有一组学生已经在尝试着做微视频, 通过了解, 他们从优酷网、土豆网查看了一些原创微视频, 之后在网上找到相关的微视频制作教程, 选取PPT转视频这种方法。另一组学生, 则表示他们在进行资料采集, 从校内实训工厂和校外的工地, 拍了些相关图片。第三周, 第二组学生表示采用图文语音解说的方法。第四周, 两组学生完成微视频。经过查看, 内容上没有错误, 制作上也有些趣味性。

2.对学生制作微视频分析归纳

(1) 前期准备:选取这门课某一章节内容后, 进行深入的学习, 利用校内图书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随时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

(2) 制作方法的选取:首先, 支持能者多劳, 不限制具体制作方法。其次, 鼓励学生通过各类视频网站, 对新兴的微视频拍摄技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加上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对Photoshop、Flash、办公软件等操作有一定的基础。最后, 通过网络视频教程, 借阅图书资料的学习, 选取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一般简单的方法有:图文配语音、PPT转视频等。

(3) 成果展示:课堂展示:利用课堂, 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和老师, 由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提问。课外展示:可以通过上传视频网站、QQ群等方法, 供大家浏览, 评价。

(4) 修改及整理:及时修改老师提出的问题, 最后自己收藏或者由老师整理收藏, 作为下届学生的参考资料, 引发正面的光环效应。

3.不足之处

选取的学生较为优秀, 一方面突出被动学习的效果差, 另一方面不足以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相关知识。学生在进行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 也要同时进行正常的教学课程。可能会产生相互影响, 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有关联。学生自身能力各有所长, 在微视频制作中, 有的学生计算机能力较弱, 不代表他其他能力不强。

不同章节的难度不同, 学生在选取不同章节后, 掌握的能力不同。

三、研究意义

(一) 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通过制作微视频, 展现微视频, 学生在掌握自身专业外, 可能还需要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 比如计算机方面。这样的“开放”, 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学生, 以应对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二)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微视频强调短而精, 如何在短时间内表达出内容的精华, 学生必须通过主动学习, 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教育改革要“开放”, 重点在于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 而且学生也有能力去主动学习。

(三) 激发学生传播激情

如何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学习, 这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微视频成果的展示, 带给学生成就感;其他人的浏览和评价, 带给学生一种想要更好的“正能量”。

(四) 引导学生培养习惯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好的景色, 要拍照保存;同样, 知识点也需要日积月累。在今后的工作中, 会出现很多陌生的知识, 可以通过拍照, 文字描述, 配点语音, 做个微视频保存, 不失一个好办法。

(五) 鼓励学生重拾梦想

“你长大想做什么”, 儿时的记忆, 唯有这个忘不了, 那是梦想。现在可能离它越来越远, 是否应该在大学这美好的人生阶段,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面对将来的就业, 最后冲刺一下呢?鼓励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重拾自己的梦想。

四、研究总结

“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小到大, 父母安排着一切。现在, 来到异地就读大学, 一切都要学会自己料理。每次回去, 父母总是感言:孩子长大了。其实, 教育也一样, 从幼儿园开始, 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到了大学, 教育是时候“开放”了。

参考文献

[1]晋浩天.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N].光明日报, 2014-06-01.

[2]周个妹.开放大学微型学习视频资源的设计及应用[J].高教论坛, 2014 (01) .

[3]常思亮.美国大学学分制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05) .

[4]张宏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特征展望:兼论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协调发展[J].职教论坛, 2012 (07) .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中教育自学考试;开放教育;校外学习成就认可制度

一、自学考试是开放教育

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与学习型社会特点的教育形式,具有现代教育的诸多特点和优越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平等性、民主性和大众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的需求。经过26年的发展,自学考试已从单一的学历考试发展成为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考试制度。我国研究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的著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丁兴富认为:“自学考试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学习体系,它既是一种集权的国家考试制度,也是一种社会教育形态和终身学习制度,即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为根本特征的开放学习体制。”自学考试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普及性、学习的终身性以及社会资源共享性等特性,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开放性。

(一)开放性

以“开放学习”为本质属性的开放教育,具有以下四大特点:一是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开放各种机会和资源,取消任何特权;二是管理上具有满足各类学生各种需要的无限适应性;三是应用多种媒体进行助学;四是充分重视和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自学考试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在学习对象、教育资源、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实行完全开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随时报名参加自学考试;二是实行完全学分制,不受招生规模和学制限制,采取分科考试、学分累计的办法,考试不合格的课程允许多次重考,考生学籍可以长期有效,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愿转移学分和学籍;三是自学考试实现了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的学分互认,构建起不同教育形式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证书教育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立交桥。自学考试高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最大程度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灵活性

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方式的限制,个人自学或参加助学;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安排学习进度、考试时间。自学考试覆盖面广、助学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和学习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自学考试提供了丰富的学历教育专业及课程,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至2005年底,全国共开考了涵盖理、工、农、医、经济、教育、管理等学科门类的600多个专业的2000多门课程,天津市开考专业也达170多个。众多的专业和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可以充分满足不同职业、岗位和学历水平的学习者的需求。

(三)普及性

自学考试是低重心的平民教育,主要对象为基层、企业、农村的在职从业人员,其数量达到了自学考试总人数的60%以上;同时也为那些没有能够进入正规大学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近年来自学考试在面向农村、面向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自学考试紧密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面向行业、企业,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天津市2004年以来先后启动了面向农村的“红色证书工程”和面向企业的“蓝领双证工程”,受到社会的欢迎。自学考试在促进广大学习者个人发展方面有显著成效,研究问卷调查表明:有82%的人自考毕业以后经济收入提高了,只有17%的考生认为经济收入没有变化。可以说,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成为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四)学习的终身性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这是指引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纲领,明确了自学考试在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任务和作用。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自学考试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截至到2005年底的统计,全国自考生中已经具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的达到55%,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参加自考的超过万人。这些充分说明自学考试是最能够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特点的教育形式。

(五)社会资源共享性

自学考试深深植根于社会之中,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调动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自学考试的建设与发展。自学考试实行主考校制度,许多普通高校都作为主考校参加到自学考试工作中,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服务社会。此外,广泛的社会助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自学考试的发展和提升了自学考试的质量。开展助学活动的包括普通高校、各类成人高校、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民办高校、行业培训部门等共计3600个。其中普通高校760所,成人高校300多所,800多个部门助学单位,1600个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自1985年以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已接受国务院23个部、委、局的委托,开考部门、行业所需要专业52个。合作开考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部门、行业办学的积极性,使部门、行业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弥补了自学考试教学的薄弱环节,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自学考试与社会经济更紧密地结合。自学考试还在积极推进省市间的区域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远程教育是促进自学考试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手段

(一)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

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是两个层次不同的概念。开放教育应属于哲学层次的概念,是一种理论,代表了实践的最高境界,即向人们提供没有限制的受教育的机会。远程教育则是特指向与教师或教育机构时空分离的学生提供教育的实践领域。但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远程教育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教育形式更加灵活、覆盖面更广、适应性更强,进而促进教育更加开放。

远程教育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单一模式的,典型的是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另一种是双重模式的,最为典型的是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主席詹姆斯·泰勒认为:“远程教育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实施的环境,因此不同国家也就会给予不同的回答。”他还认为:“通常情况下,某一国家的远程教育会受不同学生所获得的技术的限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策略是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这类教学媒体。在其他一些国家,函授形式的远程教育更受国民的青睐和欢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倾向要求面向大批量人员开展对话式的远程教育。在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我们给不同对象以不同的教育,学生可以有很多选择,包括访问因特网、视频会议、音频会议和函件。通常的情况是,可以使用五代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原来所在的南昆士兰大学使用的就是我们称之为高度融合的混合模式,即综合使用了印刷、音像、以及网络等等。这种模式确实依赖于学生能拥有什么技术。”在一个国家甚至是一种教育形式中,多种远程模式往往同时存在,因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基本适应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并由一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二)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的特点

虽然中国与澳大利亚国情不同,但自学考试具有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相类似的情况,也是一种多样化的、不同技术形式相融合的远程教育形式。

自学考试是传统教育形式与现代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它所强调的主要不是技术的先进性,而是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由于自学考试规模巨大、覆盖面极广,学习者的环境、年龄差异性很大,每个人能够获得的技术手段和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区别,不同专业和课程对学习支持技术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不可能采取某种固定的、单一的学习模式和技术手段,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建立形式多样化、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才能满足广大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在完成自学考试学业过程中,学习者通常对不同课程会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对于容易理解的课程,一般利用网络课堂、辅导材料、课件等进行自学;对于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以教师面授为主的方式。自学考试采取课程考试、学分累积,许多学习者在完成全部学业过程中通常也是多种学习形式的混合。

就全国而言,自学考试的助学形式多种多样,有全日制助学班、短期业余班、广播电视音像、远程互联网。25年来,已建立了包括指导自学者学习应考的数十个网站、几十种报刊、数以千计的服务站点,从而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从天津市看,除面授助学外,还与其他教育网站合作建立了“自学考试网络学堂”;由市自考办与助学机构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编写学习指导书;在网站建立“自学考试”频道,发布考试大纲、有关政策、信息,进行学习指导;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报名和远程支付系统;与媒体合作出版自学考试专刊、宣传自学考试制度,发布政策与信息。

我们也要看到,自学考试的学习服务支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最近也谈到自学考试“要充分利用电教的手段”。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乔丽娟研究员认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际交往的习惯和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改变了人类对知识、能力和技术的传统认识。自学考试的学习网络应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以交际、学习、服务组织为载体,在加大自主资源投入的同时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构建涵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科学文化、技艺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功能强大、便捷通畅、有亲和力且多种样式相互融合的交往、学习网络。”当然,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和长期的努力。

三、自学考试是国家对公民校外自主学习的成就认可制度

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为进一步推动终身学习以建构学习社会,1996年发表的《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Teaching and Leaming:Towards theLeaming Society)白皮书,提出了认可学校外学习成就的构想,通过建立累积学分和平行转移制度等策略,作为沟通学校内外教育体制的有效机制。校外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校外学习成就认可制度,使校外学习者的学业成就得到国家及其社会的认可,以进一步调动校外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促进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自学考试制度是对公民校外自主学习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和认定的具有权威性的校外学习成就认可制度。

(一)法律所认可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赋予了自学考试制度法律地位。

(二)统一的国家考试标准

由国家自学考试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考试标准,并由国家和省级自学考试管理机构按照课程考试大纲要求统一命题。使自学考试从专业论证、课程内容设置、学分管理到考试命题标准的把握,都体现了科学、准确、合理的原则。

(三)国家教育统一考试

自学考试是由国家自学考试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规范、统一要求、统一时间的国家教育统一考试,考试的组织管理非常严格。

(四)评价结果国家认可

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是教育部认定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证书,由省级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主考学校副署;符合学位条件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可以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 篇12

1 基于“观念—制度—器物”对职业教育观的变迁研究

自20世纪初期以来, 经过凯兴斯泰纳、杜威等教育家的努力, 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 此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确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其研究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 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这种大的背景环境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职业教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职业教育相关决策相继出台, 职业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 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学应运而生。面对贫瘠的职业教育观理论, 中国职业教育随着对普通教育的依附和对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 艰难展开。

改革开放后的几年间, 尽管国家对发展和改革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但是, 就整个教育而言, 最大的弊端, 乃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僵化模式。在教育结构上, 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设置比例严重不合理;片面强调高等教育, 轻视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十分薄弱。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1985年5月17日, 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举措, 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改善, 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在此阶段, 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机构逐步建立, 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地方职教学会以及高校研究所为代表的职教学术机构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大批职教理论研究工作者深入实际, 结合中国国情, 借鉴西方职教发展成功的经验, 进行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原理研究的发展。

进入21世纪, 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要求广大劳动者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技能。职业教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2004年和2005年3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2) 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 , 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国家的重要工作。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其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开始对“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是怎样”、“职业教育的学科范式”等原理问题进行反思和追问, 对职业教育学科予以人文关怀, 促进其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和谐生长。因此, 对上述问题的追问与省思, 成为这一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观研究的重要命题。

总之, 随着我国21世纪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改革力度的加大, 我国与国际学术交往的日益频繁, 许多国外的职业教育的优秀经验相继传入我国, 为职业教育观念研究提供了诸多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使研究者得以从职业教育的实然出发, 加深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纵观这一时期对职业教育原理的研究, 归结起来有如下特点:首先, 随着作为教育的主体因素的“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及人学、职业学等各种新兴理论的相互交叉, 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的研究也逐渐脱离了以往教育的“社会”功能的限制, 诸多观点多从人的职业生涯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对职业教育的本质作出了全新的阐释;其次,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广泛与深入, 西方一大批先进思想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入, 拓宽了职业教育研究的视野, 使得研究者可以在以往纯思辨的基础上吸取这些学科和思想的研究成果,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等若干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与重构。

2 改革开放以来三代领导人的职业教育观

(1)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他对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知识分子———人民教师, 一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对师资队伍建设也一直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创造性的见解, 这些见解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上, 邓小平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标准。他认为尊重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社会前提, 所以在他的领导下, 政府增加了教育投资在工作中的比重, 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济保障。最后他很重视教师培养, 认为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

(2) 江泽民同志非常关心教育事业, 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言论和讲话, 如《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的》等。他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问题, 并非常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非常及时地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富有远见的重大决策。他认为科普是我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迫切需要, 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更是我国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对于科普的内容, 他认为应该包括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技意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等。而对于科普的对象, 认为应该是全民的, 不仅包括领导干部、青少年, 更包括中国广大数以亿计的农民群体。对此, 他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重视科协的作用、重视科技工作者、形成强大科普社会力量等各种强有力的对策。另外, 除了科普, 江泽民同志对中国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高等教育上, 如今广为大家熟知的“985工程”和“211工程”, 即是江泽民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下提出的, 这其中必然也包括了一些对职业教育发展有显著影响的政策。

(3) 胡锦涛同志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 时刻关注青年、关心青年、指引青年, 形成了关于青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即胡锦涛青年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当代中国青年和青年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在他的教育思想中, 对青年人的重视显得特别突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 使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其实,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思想, 虽各有不同并包含了自有的特点,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自我教育。中国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 方能平天下”,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对自身的培养。只有自己学会了对德智体美的培养, 形成了自我圆融的自力自控自制的思想, 才能为不断的提高知识和技能提供保障, 也进而为社会作贡献奠定一定的基础。邓小平的自我教育思想侧重的是批评和自我批评, 从而不断努力学习榜样的高尚品德, 提高自身的学习专业知识。江泽民的自我教育思想, 则侧重于通过自我比较使自我认识深入、通过自我评价使自我认识提高, 他的思想在邓小平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上, 发展了对科技知识的努力学习。而胡锦涛的自我教育思想, 则更加确立了新的科学知识对自我学习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如此爆炸的时代, 把握并认识能提升自我的知识, 成了一种关键能力。

3 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观的变迁总结

通过以上对精英人士职业教育观的分析和阐述,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观变化非常明显。从总体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 国家领导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是越来越高的, 这固然也是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同时, 通过杜威、黄炎培和姜大源三位职业教育精英对职业教育的观念, 我们可以看出, 不同的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完善, 不同的机制也不断地得到了完善, 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广了。其实, 中国自古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 但是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似乎并不是特别的乐观。悠悠的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对职业教育不重视的观念基础, 改变仍需时日。

按时间和观念主体的核心内容, 我们可以把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观分为三个阶段: (1) 对外国职业教育的借鉴阶段。这段时期我们国内并没有什么对职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职业教育观念, 基本都是从外国引进了模式。 (2) 职业教育初步发展阶段。这段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最初, 也是一个外国文化和我们本国文化的融合阶段, 同时也开始产生了少量学者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观, 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3) 职业教育的井喷阶段, 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国家越来越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 不同学者的研究也不断增多, 开始形成了我国固有的职业教育模式, 虽然还不完善, 但建立更好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体系指日可待。

摘要:职业教育观的内涵是某个特定的主体对职业教育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的集合。这种意识形态至少包括了对职业教育宏观环境、教学层面和学生层面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它是由两个维度形成的循环, 即社会精英和社会大众的磨合, 及观念、制度和器物之间的循序渐进。基于这样的理论框架, 笔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观的变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观念—制度—器物”,职业教育观,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

[1]杨金士.三十年重大变革——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概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大学物理实验误差理论下一篇:元认知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