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教学法(精选9篇)
折中教学法 篇1
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各种语言教学法也应运而生, 如认知法、情感人文法、交际法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的语法翻译法到21世纪的语言交际法都曾对外语教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外语教学法在推动外语教学不断改革和深化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尽管外语教学法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完善,但是每种教学法都有其局限性。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语法规则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交际法,基于任务型等教学法,虽然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却忽视了语言教学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法可以适应任何教学环境,各种教学法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教师不应该被束缚于某一种教学法,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象、内容、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折中主义教学法应运而生。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内容涉及与商务有关的诸多领域。商务英语教学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 商务英语教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商务英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折中主义教学法可以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新的启示。
一、折中主义教学法概述
(1)折中主义教学法的理论背景。折中主义教学法也称为“综合教学法”,外语教学中的折中在20世纪20年代由法国的A.Pinloch和德国的Baumann、Gilgen提出,他们将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综合起来。(董礼杨,2012)这些年来,折中主义教学法在国内外也引起了较多的议论和研究。Rivers认为, 在折中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试图吸收所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并将它们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满足教学目的的实际需要。(李宝芳,2009)折中主义教学法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 樊长荣教授(1999) 也提出在外语教学中采取折中主义的立场,权衡各种理论、方法、途径,吸收其优点,使之用于多样化的教学环境。陈红(2003)概括了折中法的内涵:根据实际情况吸收其他教学法的精华,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法的优点融合于交际教学法中;折中法需要大量的交际性活动,语言形式和准确性并重;折中法集合了所有教学法的优点,通过精确的语言实验活动而并非猜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许多学者提倡折中主义教学法的同时,也有批判的观点。Stern(1992)认为“折中主义教学法既没有提供任何准则供我们确定哪个是最佳理论,也没有提供任何原则供我们参照, 对当今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进行取舍,这种取舍全凭个人的判断”。的确,折中主义教学法不是一种明确直接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不受特定的教学法的束缚,能够根据教学实际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和运用。
虽然折中教学法没有提供明确的准则供教师参考,但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原则地拼凑。外语教学中的“折中”是择优,不是无原则即不依任何原则的拼凑,而应该是有总体原则可依的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择优(樊长荣,1999)。可见,折中教学法适应各种教学环境。折中教学法适应于各种教学环境,最大的优势是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不受各种教学方法的约束,并且能够对每种流行的教学方法采取审慎的态度,在众多的教学法面前择优选用。(鲍文,2010)
(2)折中主义教学法的特点。①灵活性强。折中法提倡对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择优选用,不再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 所以在教学法的选用上较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学条件、学生的态度和学习风格,明确学生要学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贾霞,2011)②适应性强。折中教学法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学生的需求相适宜,所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③目的性强。折中教学法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如交际法的采用是为了加强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④针对性强。折中主义教 学法针对特定的教学要求选择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这个教学法的长处。
二、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现状
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王兴孙,1999)。商务英语与国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其内容覆盖与国际商务相关的一切领域,如经济、管理、法律、政治、外交、媒体、社交等。商务英语是一门专门化的语言,语言的专门化表现在国家商务英语词汇、句法和语义方面(鲍文, 2009)。所以商务英语具有商务和普通英语的双重属性,它以普通英语为基础,不但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而且又是商务知识和普通英语的结合体。也就是说商务英语基于英语的基本语法、句法结构和词汇,但在句法结构、词汇等方面又带有自身的专业性。结合商务英语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的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要重视传授其基本的商务知识,培养其商务技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商务工作环境中运用语言。
商务英语的这一其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法必须采用与普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
过去几年,我国的教师在讲授物流英语、金融英语等商务英语课程时,大多采用的是“语法 - 翻译”教学法。该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英语词法、句法等使用规律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却无法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随着商务英语的发展,交际法引入我国并成为如今主流的教学法。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学会交际。但是随着交际法的不断发展与实践,其不足也渐渐出现。交际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忽视对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语言的准确性,导致学生的语言水平大幅度下降。
纵观国内外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法都无法适应于各种教学环境,尤其是对商务英语这样一门特殊的专业。所以,在这种情形下,集各种教学法之长,避免各派之短的多元化与综合化的方法成为外语教学的总趋势。(鲍文,2009)
三、折中主义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启示
折中主义教学法对商务英语的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
(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都有深刻的影响。根据英语应用语言学有关课程设计的理论,英语课程大纲一般划分为三类:结构大纲,情景大纲和意念、功能大纲。(陈红,2003)三种教学大纲各有利弊,结构大纲以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为出发点来组织语言材料,忽略语言交际需要。而情景大纲则把情景和结构结合在一起,组成情景化的结构,而意念大纲则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出发点,以学习者的需求为首要因素,同时也考虑语法和情景的因素,但它把语法和情景因素作为次要因素。综上所述,各种教学大纲都有其利弊,而折中的教学大纲则吸收了以上三种大纲的优点。它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但学习者在学会用语言交际前,首先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词汇知识,然后才能培养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而折中的教学大纲,就达到了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在设计商务英语教学大纲时,既要注重传授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还要注重英语基本功的培养。
(2)教材。教材是语言呈现的基本方式,它提供了教学内容和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符合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适合教师的使用。首先,教材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法,选择相应的教材。如果课程教授的是商务谈判、外贸谈判等的内容,那就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同时融合合作性教学, 通过案例的展示,和学生的合作来促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这时教材就应该选用一些素材真实,与时俱进,内容接近学习者将来使用的教材。其次,教材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定位,根据Krashen的假设输入,学习这门习得语言是理解输入的结果。Krashen提出i+1原则,认为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应该稍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这样他们既可以理解大部分的语言,又可以面对一定的挑战,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在折中主义教学法中,教师要善于筛选、整合所需的教学材料。同时,教师也必须善于利用各种图书、网络、教学光盘、音像等资料,提取相对系统的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素材。(董礼杨,2012)
(3)教学方法。折中主义教学法认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兼顾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与普通英语不同,商务英语课程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专业性强。所以,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方法与交际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如将语法翻译、直接法和交际法相结合。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从表面上看来完全对立, 实际上各有所长,在教学中是互补的:语法翻译法经济省时,它将已总结出来的语法规律交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记忆和运用。交际法则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将学习到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交际能力。由于学生大都是在母语的环境里靠有限的接触来学习外语的,因此,在教学中绝对不可以抛弃语法翻译法;二者的结合,既培养学生系统的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比如上商务英语谈判课时,就可以使用交际法,让学生模拟谈判场景,使其身临其境感受并融入教学活动。
(4)测试手段。传统的测试手段仅仅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 而忽视了交际能力。而商务英语实际上培养的是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的其实是一种商务文化和交流的学习和渗透。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成为语言应用技能型人才。独特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测试手段应不同于普通英语专业,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考核其基础的语言知识外,还应检测其语言应用能力,即实际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要把考核学生语言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相结合,尤其要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比如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测试,除了检验其理论知识外,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此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结语:综上所述,折中主义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折中主义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接触丰富多样的教学技巧,也有助于教师形成更新的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维。社会的进步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应勇于创新,不断探索。虽然折中教学法相对灵活,但是教师也不能盲目无原则地拼凑各种教学法,而应当因材施教,对每种教学法采用审慎求实的态度,在众多教学法面前择优选用。
折中教学法 篇2
从小我就喜好阅读,自幼家贫且非书香之家,于是常常与邻居及同学借书读,每每借到书本,就争分夺秒的读完,生怕被要回去时自己还不曾读完。
自参加工作以来,由于工作繁忙,许多爱好逐渐淡化了,阅读习惯虽完整保留下来,但是阅读的深度却还是下降了,全无当初穷生命奥妙之忘我,亦无禅师枯坐之定力。
最近走进市委党校学习,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从党校图书馆中遍寻群书,企图凝神静心好好读几本书。党校馆藏虽不如高校那般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却也欣欣然寻了本《中国共产党历史》。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每一位党员都加强了对党章党规的学习,我也不例外,但我对党史得学习却有所遗漏。
还没读此书之前,我知道我们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艰苦奋斗,不断在曲折中摸索、前进,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但对党的历史了解不够深刻,认知基本源自课本、电视及其他生活片段等,有所涉猎但缺乏系统的学习。
于是我借着党校学习的机会,于图书馆中借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经过一番系统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认知,有所感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太平天国起义和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证明了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于是国内先进积极分子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给当时黑暗的中国送来了一丝曙光,中国共产党在先驱者们积极筹备、精心策划中应运而生,开启了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时代。
坚定的信仰是我党战胜困难的法宝
1927年,蒋介石发起了“4・12”反革命政变,一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害,然而像“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而慷慨就义的夏明翰一样,一大批共产党员面对牺牲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敌人。
后来我们党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历经国民党五次“围剿”,虽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我们党始终坚持着共产主义信仰,面对重重困难永不放弃,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为我们党保存了革命火种,为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仔细阅读中国共产党党史,不难发现,在党的各个阶段都贯穿一个重要的方针路线,那就是自始至终都坚持着走群众路线。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开启全面内战之初,国民党拥兵430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只有120万余人,而中国共产党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是什么力量使我们党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内战的胜利?
折中教学法 篇3
外语教学法的发展与演变已有很长的历史,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到六十年代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再到七十年代后期兴起的交际法,外语教学法流派林立。然而,每一种教学法又都存在诸多的不足,重要的是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因此,博采众家之长,各种教学法的优化融合,避免各派之短的多元化、综合化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总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折中教学法”应运而生了。许多语言学家,如Brumfit(1984)、Long(1980)、Stern(1992)均在有关著作及文章中提到了折中教学法;诸多的学者包括Gritner(1977),Rivers(1981)和Mackey(1965)等提出采用审慎求实的折中教学法作为外语的最佳教学策略。
2. 折中主义教学法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核心,折中主义教学法也不例外,其核心就是综合选择性。它能够客观地评价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大度地吸取各家之长,尽可能地采用其有效的成分。可能力,也就是口头表达的能力。事实上,提高此项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如果采用了恰当的肢体语言,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肢体语言可以激起学生对于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自己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教学,还可以鼓励学生更多更好地利用这个工具。
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简
单的示范:“Hello,everyone,nice to meet you here.Now I’ll introduce myself to you.My name is Janice.I like dancing,because it makes me much healthier and help me to keep fit;I like playing chess,because,it makes me more clever;and I like reading books,because,‘reading makes one perfect’.”。那么,在说这段话的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肢体语言:说Hello的时候面带微笑;说nice to meet you here的时候和部分学生握手;提到自己的名字Janice的时候把它写在黑板上;说到I like dancing,I like playing chess和I like reading books的时候作出相应的动作,等等。接下来轮到学生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进行模仿,从而达到利用不同的肢体语言使之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利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
3. 肢体语言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实际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提高此项能力的途径有许多,在此我们主要谈谈其中的一种—朗读。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并实现将词汇的音、形、意相结合的目的。一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只有读出来的诗才算是真正的诗。”由此可以看出朗读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是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的,而如果以说,折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各种教学法理论基础的综合,也是“理性与实证、演绎与归纳、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产物”(樊长荣,1999)。
外语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往往是一对存在两个对立面的矛盾,“折中就是使各种对立的矛盾统一起来,使外语教学方法在有明显特征和针对性的前提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可以不断吸收和整合新的因素”(陈文存,2004:17)。“实践证明外语教学没有灵丹妙药,根本不存在能适用于各种教学环境的固定的教学方法”(王岩,2001:25)。此外,饶振辉(2000)、李予军(2001)、咸修斌(1999)、赵开运(1995)等人都曾在某种层面提出外语教学应该采取折中主义的立场。从此看出折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种趋势,国内最新的几套大学英语新教材的编写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折中的教学思想。
3.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扩招,学院班级人数增多现象比较普遍,生源背景较为复杂。在笔者所在的学院,除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之外,另有三校生及3+2学生等其他生源。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语言环境很不理想。此外,学院的专业设置呈职业化、实用化的特点。许多专业设置了订单班,各学科专业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对于教师而言,难以驾驭和组织大班课堂,教学效率很难得以保证,从而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需求,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不可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法,而目前更宜采用折中主此时再辅以肢体语言,则效果会更好。
比如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往往要注意区分句中的重读或者弱读部分,同时注意句子的升调或者降调。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完全可以辅以恰当的手势予以表现,就如同音乐会上的指挥家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当学生再次朗读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中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出平时训练的情景,而由此也实现了正确朗读句子的目的。
总之,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可以为语言的习得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一旦处于此种环境之下,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4. 肢体语言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实际运用。
写作能力也是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注重口头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把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摆放在正确的位置。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能力有时甚至比口头表达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为了减少或消除写作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枯燥的感觉,教师可以辅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比如在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The First Snow in Winter”的文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首先模仿大家在雪地里可能做的事情: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通过肢体语言的表现,学生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就会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帮助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四、结语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肢体语言的运用也完全符合现代交际教学法的原则。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工具,使之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从而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及使用能力的目标。
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又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3.1在课堂教学不同阶段的应用
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优化选择与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打好语言知识基础。对词汇、词组、语法及句型结构等采用功能性操练与背诵,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此阶段可以借助语法翻译法及听说法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及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中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以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并重培养为主,教学重点逐渐从基础词汇和基本句型向复杂句型和篇章结构过渡,从语义分析向语用分析过渡,从语法原则向语用原则过渡。加大交际法教学的比重,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巩固语言熟练程度,但传统语法翻译法在对复杂句型分析及语篇分析上,仍有其积极意义。
高级阶段教学重点应从语言知识的学习转向语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重点采用语篇教学和交际法教学,结合高职专业特色,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等,应提供较多的语言交际的机会,如语言情景实操、自由发挥式话语练习等。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随时转换自己和学生的角色,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具体角色和教学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输入阶段,是语言形成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一阶段,以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为目标,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教师重点讲解新的语言知识,同时在使学生熟悉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采取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
第二阶段为输出阶段,是语言综合运用阶段,应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宜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根据以前学生所学习的语言知识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情景对话、模拟活动、角色表演等方式,进行读、听、说、写、译多方面的语言训练。学生应学会运用语言灵活进行交际,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能用英语获得信息,用英语交流信息。
第三阶段为反馈阶段,即语言巩固阶段,其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在熟练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认知。这一阶段,宜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监督为辅的方式。教师可布置各种任务,如翻译、听写、背诵要点、总结课文概要等具体方式检查和巩固学生语言输入的情况。
3.2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
不同专业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各专业对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与教学重点不同。比如:文秘专业对英语写作翻译水平要求较高,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专业对英语口语水平要求较高,而计算机、保险、会计等专业则对英语阅读水平有较高要求。此外,不同专业、不同生源背景的学生英语语言基础也各不相同。通过高考录取的普高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好,而三校生及3+2学生的英语基础则较差。
鉴于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在统一的语言基础教学的前提下,考虑采用分专业教学,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根据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选编、语言实训、测试手段等方面,结合专业特色,灵活运用折中主义教学原则处理各个教学环节。比如,文秘专业加强对英语写作、阅读、翻译等方面的教学力度,补充具有文秘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如来访接待、文件汇编、邮件收发、电话约会、会议安排、办公程序等相关工作环节的英语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则加大英语口语教学的比重,增加国际贸易实务和金融行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如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口语、柜面英语、银行英语口语、求职英语等职业环境中的口语会话内容,并将口语实训纳入语言能力考核范围;计算机、保险、会计类学生考虑选编英语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技巧训练的比重。这些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息息相关的应用英语,最适合采用内容导向型及交际法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围绕具体内容展开,使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融为一体。在不同专业领域,采用分专业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的语言应用能力,使英语教学更具专业特色与职业特点。
此外,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设置一定的语言学习和交流等环境,设置英语实训室或教学基地,如国际贸易专业设立仿真英语求职室、国际金融专业设置国际业务部等,使外语学习更加轻松有趣,更有专业针对性。同时,教师应掌握课件制作技术,能根据不同的课堂情景制作出各种教学课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充分运用各种网络和电子教学资源。
3.3在英语多样化教学手段上的应用
现代化语言学习手段和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弹性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和测试方式,也为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和交互性提供了条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现代化语言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外语学习更加轻松有趣,发现式和探究式的语言练习形式消除了学生练习时的紧张与焦虑。许多教师掌握了课件制作技术,能根据不同的课堂情景制作出各种教学课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此外,外语教学软件的发展,也为教师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外语教学是一个多维的系统工程。能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与教学环境、语言环境及学习者本身的各种因素有关。过于重视教学手段的使用而不考虑具体的语境,容易使教师只看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而轻视教学内容。这意味着将语言学习置于方法和手段控制之下,而不是以学习为出发点,从而削弱了语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具体语境为出发点,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与教学目的,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与方法,而又不过分依赖某种教学手段,将注意力转向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本身。
4.结语
综上所述,折中主义外语教学是当代外语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它是外语教学在主导的语言学理论、教学途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折中,是在教学中博采众家之长的综合性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在不同的教学领域、教学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改革与调整,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折中主义教学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不同教学法的长处,摒弃其短处,兼收并蓄,讲求实效。我们的课程设置、教材及测试手段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并适应折中教学法的需要作相应的配套变革。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逐渐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Grintner,F.M.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M].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7:105.
[2]Rivers,W.M.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1.
[3]Mackey,W.F.Language Teaching Analysis[M].Longman Group Ltd,1965:125.
[4]Brumfit,C.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UP,1984.
[5]Long,M.H.Inside the‘black box’: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lassroom 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Language Learning,1980,(30)1:1-42.
[6]陈文存.外语教学折中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7]饶振辉.论兼收并荣、折衷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8]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01.
[9]咸修斌.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法相关的几个因素[J].外语界,1999(2).
[10]赵开运.试论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J].辽宁教育研究,1995,(3).
[11]樊长荣.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
折中教学法 篇4
——《伟大的历程》观后感
大型电视文献片《伟大的历程》,对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岁月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全景展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看完《伟大的历程》,我想就中国在曲折中前进的经济的发展历程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三十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广袤的中华大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为中国百姓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伟大的历程》勾起了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第一个经济改变时期是1949年——1956年,我国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是由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各种经济混杂向社会主义经济过度的时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鱼龙混杂,资本主义仍有残存。1949年——1952年为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1957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东北地区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1953——1956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对个体农业、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的形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②实施“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1956年,三大改造的玩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第二个时期是,1956年——1966年:全面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党中央召开中共八大,内容是:对中国国内矛盾的分析: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此次会议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为探索时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金无足赤,好景不长,1958年党中央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先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1959年——1961年中国的现代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成千上万的人民因饥饿惨死街头。大跃进错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当时人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左倾错误带给我们得历史教训是建设不能离开了我国国情,超越了实际的可能性,忽视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和各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的科学论证,否则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和损失,这值得我们在以后经济发展道路上借鉴与铭记。1961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口号,1962年,经济逐渐好转。
但是好景不长,我国经济最低靡的时期终于到来了:1966年—1976年,毛泽东发起了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间,“左”倾错误进一步泛滥,不仅毁灭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也完全摧毁了长久以来积累的经济成果,10年文革导致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倒退50年,中国为一个人的一念之差付出了空前绝后的惨痛代价。幸运的是,1973年以后,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湘黔铁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设成功的。在全面整顿经济后,我国GDP开始逐渐回升并有增长趋势。1978年,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中国经济的春天正在一步步靠近。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正式进入新时期)。首先,党中央开始进行对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此次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具体内容: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多种所有制度并存;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第一,1980年开放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1988年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第二、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第三、1985以后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第四、80年代末,开放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知识密集。第五、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
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经过二十多年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体系,形成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进入现代化的起点。
这三十年为我们带来的不只是经济的繁荣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它让我们敢于承认经济探索过程中犯下的错误,反思并吸取历史的残酷教训:如果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建设不符合国情并超越了实际的可能性,忽视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和各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的科学论证,我国的经济必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上百年。三十年,一个国家改变贫穷封闭的面貌,走向繁荣。
三十年,一个民族洗却醒目的历史沉疴,再创辉煌。
三十年,一代代人走向生活的富足、思想的丰饶和心灵的解放。这是翻天覆地而又惊天动地的三十年。
这是披荆斩棘而又突破重围的三十年。
这是革故鼎新而又艰难探索的三十年。
这是历经风雨而又缔造辉煌的三十年。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很自豪我的祖国在经历如此多坎坷与挫折
重建钢板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髋臼骨折患者共32例, 男30例, 女2例, 年龄20岁~55岁, 平均年龄32岁, 其中右侧18例, 左侧14例。交通伤12例, 高处坠落伤11例, 井下矿车挤砸伤9例;合并有腹腔脏器伤6例, 同侧胫腓骨骨折12例, 坐骨神经损伤2例。按Lotournel分类, 后壁骨折10例, 后柱骨折6例, 后壁伴后柱骨折8例, 前柱骨折2例, 双柱骨折6例。有3例股骨头中心性脱位, 前脱位1例, 后脱位4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常规实验室检查、X线片检查、CT检查, 必要时行CT重建以明确骨折的类型, 有腹腔脏器损伤的先行外科处理, 合并股骨头脱位的争取早期复位, 常规行患侧下肢骨牵引3 d~5 d, 平均手术时间为5 d~7 d。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体位有24例采用侧卧位, 2例仰卧位行髂腹股沟入路, 6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的方法。手术逐层切开, 暴露骨折断端, 直视下整复骨折移位, 解剖复位,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重建钢板, 行预弯后置于骨折处, 用长短合适的螺钉固定髂耻弓或髂坐弓, 合并有坐骨神经损伤的术中行神经探查松解术, 术后常规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查看位置及螺钉长短情况, 预防螺钉误入关节间隙, 伤口均置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伤口引流管接负压, 一般在24 h~72 h内拔除。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的保留骨牵引或皮牵引, 1周内行静力肌收缩功能锻炼, 2周后行CPM锻炼, 3周后主动伸屈髋关节, 并扶拐不负重行走, 视复查X线情况决定弃拐负重行走时间。
2 结果
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6个月~24个月, 术后摄片基本达到解剖复位, 髋臼重建钢板未见有松动、钉拔出、钢板断裂现象。2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在1年内均恢复, 2例髋关节间隙变窄, 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行走疼痛, 关节活动受限, 于院外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其余均能正常行走。根据D Aubigne-Postel功能评定标准, 优23例, 占71.8%, 良5例, 占15.6%, 优良率达到87.4%。
3 讨论
随着高速、高能量所致创伤的增多, 造成髋臼骨折移位大、类型复杂, 临床上以往对复杂的髋臼骨折都主张非手术治疗, 远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很高, 髂腹股沟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 很好地解决了骨折端的暴露问题, 能够有保证地解剖复位, 髂耻弓或髂坐弓钢板固定维持了骨折的稳定, 为骨折的早期愈合及早期锻炼创造了条件, 利于关节面的模造[1]。值得注意的问题有: (1) 髋臼骨折累及关节面, 手术前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 尤其是CT及重建能够明确髋臼骨折的部位和类型, 来判定髋臼骨折的类型, 确定有无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 如处理不当, 可增加致残或创伤性关节炎的机会。 (2) 骨折移位大于3 mm, 合并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 关节内有游离碎片, CT显示后壁骨折大于40%, 移位骨折已累及臼顶 (Matta顶弧臼标准) , 无明显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为手术适应证[2]。目前认为手术时机5 d~7 d, 对难以复位的股骨头骨折、开放性髋臼骨折或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可急诊手术, 有腹腔脏器损伤、颅脑损伤先行处理后再转骨科治疗。 (3) 术中重建板塑形要充分, 否则易致后柱移位而影响关节面, 髋臼底区一般不置入螺丝钉, 如确需置入螺钉不能穿出髋臼关节软骨面, 钉的指向也要远离关节。总之, 重建钢板可塑性强、可充分预弯来适应各种类型的骨折, 复位满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短, 可早期行功能康复锻炼。掌握手术时机, 注意手术技巧, 可避免多类型、复杂的髋臼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卢巧华, 吴国正, 刘柄胜, 等.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 2005, 11 (8) :348~349
空心钉在治疗骶骨骨折中的应用 篇6
据统计, 骶骨骨折的17%~30%为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与其它类型骶骨骨折相比, 不管是否发生神经损害, 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均需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腰骶部的固定仍是脊柱内固定的难题之一, 处理不稳定性骶骨骨折时通常采用开放或闭合复位内固定。现有内固定方法的并发症较多, 如内固定物易出现拔出松动、固定丢失、腰椎后凸丢失等。因此, 临床上治疗骶骨骨折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 给予坚强的内固定, 在骨盆环与腰骶关节之间形成稳定连接, 纠正并预防骨盆环与腰骶关节之间后凸丢失或平移畸形, 预防骶前重要结构损伤, 术中避免损伤神经, 改善疼痛, 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
现将我院2007年3月—2008年9月收治的49例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8年9月收治的49例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 男31例, 女18例, 年龄22~63岁, 平均年龄39.6岁。按骨折原因分类:坠落伤8例、撞伤25例、挤压伤16例。按照AO方法分型[2]:B型损伤33例, 其中B1型7例, B2型16例, B3型10例;另有C1型9例, C3型7例。按照Denis分型[3]:I区29例, II区20例。49例中发生骶髂关节脱位8例, 髂骨骨折7例, 前颅窝损伤3例, 膀胱损伤9例, 尿道损伤10例, 神经根损伤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骨盆前后位X线摄片及骨盆CT扫描。
1.2 手术方法
进行常规术前准备, 于术前30min应用抗生素, 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俯卧位, 在患者头部受压点以敷贴进行保护, 并垫放棉垫, 调整棉垫大小, 使患者眼睛、下颌等易受压部位得到保护;眼睛用眼膏、小敷贴保护, 避免患者由于眼睑闭合不严引起的角膜干燥以及感染等;腿部用软垫抬高, 防止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进行常规消毒, 铺巾, 上止血带。在患者的两侧髂后上棘切开, 顺沿髂嵴, 患侧切口8~10cm, 另一侧切口6~8cm;切开后逐层剥离, 骨膜剥离时注意防止神经血管的损伤, 显露骨伤部位, 利用复位器械进行复位及旋转移位, 需要时可修复髂后韧带。应用Marconi MX8000多层螺旋CT机进行轴面扫描, 由骶骨上缘至骶骨椎体, 选取骶骨侧块横截面积最小处确定骶骨侧块最窄部分皮质缘, 计算骶骨翼最窄部分几何中心高度、宽度和面积, 确定空心钉入钉角度和长度。从第2骶后骶骨外缘进钉, 空心钻顺行导针钻孔, 向前内下方经第1、2骶前孔外侧, 穿过骶骨椎体和L5/S1间隙, 进入L5椎体, 拧入3.5mm的不锈钢空心拉力钉, 将直径1.5mm不锈钢丝穿过空心钉, 交叉成“8”字张力带钢丝拧紧固定, 以X线片证实空心钉是否走行于骶骨内。固定后冲洗伤口, 逐层缝合。X片检测骨盆前环骨折脱位不稳定者, 可重新切开复位、重置空心钉, 或外支架固定后, 先做后侧再做前侧手术。如果出现神经损伤, 大部分属于挫伤, 不需特别处理, 明确骨片压迫, 需经后路减压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 术后48h拔管。术中X线暴露时间平均为5min。
1.3 术后功能评定
术后依据Majeed评分标准[4]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包括患者在休息时、活动时疼痛强度以及耐受情况, 坐立时舒适与否, 行走是否需要辅助以及辅助程度, 行走远近及步态, 以及性生活影响与否等情况。总分为100分, 80分以上为功能恢复级别优, 70~80分为良, 60~69分为可, 低于60分为差。
2 结果
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定, 其中优16例, 良22例, 可11例。49例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 经手术治疗后骶骨骨折均愈合, 未发生退钉断钉现象。49例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侧卧, 12例患者可以半坐。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均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术后2~3周内可拐杖辅助行走, 6个月后逐渐恢复劳动能力, 腰骶及下肢活动自如。49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4天, 术中出血量10~120m L, 平均出血量34m L, 无1输血病例。所有患者均随访, 随访6~12个月。49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神经受损患者在术后3周内开始恢复神经功能;无1例出现骨不连接或骨延迟。
3 讨论
骶骨位于骨盆后方, 与髋骨和尾骨通过韧带、软骨连接。骶骨骨折大多伴有骶髂关节损伤, 以及粉碎性骶骨损伤, 包括软组织受损等情况, 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手术中内固定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才能保证早期活动和肌力锻炼, 以尽快恢复运动功能。内固定伴有骨不连以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 预后逐渐得到改善;尤其是空心钉的应用, 改善了内固定效果。空心钉内空心结构解决了材料强度以及生物相容性问题, 能较好地应用于临床;空心钉固定效果很好, 插入导针定位后, 闭合打入空心钉、固定, 克服了固定多针易自行滑出、游走的缺点, 而且空心钉平行贯穿骨折远端和近端, 增加了轴向加压作用, 能稳定骨折断端、提高骨折预后。同时, 采取空心结构能够降低骨盆内压力, 具有动力加压作用, 固定效果好。目前, 空心钉内固定已成为临床骶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首选办法[5]。经临床证实, 除了特例外, 大多骶骨骨折患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即使没有骨折也要考虑内固定, 以预防预后移位引起的进一步损伤。
参考文献
[1]VACCARO AR, KIM DH, BRODKE DS, et al.Diagnosis andmanagement of sacral spine fractures[J].Instr Course Lect, 2004, 53:375-385.
[2]TILE M.Fracture of the pelvis and acetabulum[M].2nd edition.Baltimore:Williams and Wilkins, 1995.
[3]DENIS F, DAVIS S, COMFORT T.Sacral fractures:an importantproblem[J].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36 cases.Clin Orthop, 1988, 227:67-81.
[4]MAJEED SA.Grading the outcome of pelvic fractures[J].J BoneJoint Sur Br, 1989, 71:304-306.
折中教学法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多发骨折患者33例, 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入院后经X线或CT检查, 确诊符合多发骨折诊断标准,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 29~47分, 均值 (35.41±2.87) 分, 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33例患者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伤23例, 坠落伤9例, 其他伤1例;其中股骨干骨折24例, 肋骨骨折伴创伤性湿肺16例, 胫腓骨骨折11例, 尺桡骨骨折4例, 肱骨近端骨折伴肩关节脱位4例, 肱骨骨折4例, 颅脑损伤3例, 骨盆骨折3例等。
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理论进行指导, 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处理: (1) 患者入院后, 根据ISS评估各个部位与系统情况, 然后对症处理, 其中, a.气道情况:应该保障呼吸道的通畅, 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b.呼吸情况:应该对胸部损伤情况引起重视, 如出现血气胸应立即给予急性胸腔闭式引流处理, 并辅以呼吸机治疗;c.循环情况:应该对出血进行控制, 给予充分补充血容量, 抗休克治疗, 监测凝血功能;d.神经系统障碍情况: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 观察有无神经或脊髓损伤等;e.充分暴露:应该尽量避免漏诊或误诊, 为了减少不稳定生命体征患者一次性CT检查, 可采取床旁彩超检查, 对于波及关节面的骨折患者采取三维重建。然后, 对于上支骨折患者采取石膏固定, 下肢骨折骨牵引, 骨盆骨折骨盆带固定, 肋骨骨折胸带固定;等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采取急诊外固定, 其中下肢骨折采取临时外固定架固定, 骨盆骨折患者则要采取抗休克+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处理。 (2) 对患者采取ICU复苏与全身生理状态调整, 包括复温、恢复血容量、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机制紊乱等[3]。 (3) 根据前述步骤, 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处理, 尽量选创伤小、易操作、疗效好的内固定手术方式,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5~7 d进行手术最佳。采取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治疗, 同时尽量采取钢板固定, 相关的操作尽量交给本院资深的医生处理。此外, 本次研究术前充分明确了手术的方案与计划, 从而使得手术时间得以控制, 并且本科室同手术室、麻醉科及ICU之间进行密切合作, 使得手术全部顺利完成。
结果
33例患者术后ISS评分均值 (33.47±3.14) 分;其中7例患者因开放骨折而采取急诊手术, 剩余26例患者则选择择期手术, 全部完全恢复并无死亡患者 (有例患者因骨折愈合不良而采取Ⅱ期植骨更换内固定处理, 效果良好) 。
讨论
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疾病, 随着近几年建筑事业不断发展, 交通运输越来越发达, 发生的骨折事件却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早期全面处理中应用比较广泛, 而90年代后, 学者认为骨折、软组织损伤及伤后失血造成的一次打击刺激机体, 导致大量的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生成等, 从而导致防御性炎性反应的发生, 同时机体还会释放抗炎性介质, 对炎症进行控制[4]。对于多发骨折患者, 如何降低二次打击对全身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DCO的出现及应用使得二次打击影响得到一定的降低, DCO在早期外固定架固定后, 等待病情好转后进行手术, 能够对骨折进行更加有效的固定, 而且能够对软组织损伤给予及时处理等。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骨科接诊的33例多发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 全部应用DCO确定手术方式及时机, 结果显示, 33例患者术后ISS评分均值 (33.47±3.14) 分;其中有7例患者因开放骨折而采取急诊手术, 剩余26例患者则选择择期手术, 尽管有1例患者因骨折愈合不良而采取二期植骨更换内固定处理, 但最终全部完全恢复并无死亡患者。可见将DCO应用在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有着很高的指导价值, 使得临床疗效更确切。
本次研究中存在四肢多发骨折并伴有肺部损伤的患者, 为此在采取DCI方案时, 何时转入Ⅱ期手术的确定性治疗就成为了十分关键的课题。就目前来看, 针对这个课题还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 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多发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血液动力学指标紊乱的患者必须慎重选择手术, 同时术前要对血气进行多次分析, 尽量请求ICU医师的建议与意见。本次研究中大部分的患者经ICU复苏与全身生理状态调整后, 在1周内病情基本上都能达到稳定;若再次延期, 则可明显增高肺部感染、褥疮及泌尿系感染等, 使得病情恶化, 故而必须当机立断, 及时做出确定性手术治疗。在调整的1周时间内, 医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了解, 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为此, 笔者建议若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后, 则要在1周内及时完成手术, 手术完成后要尽快送回ICU进行调整。
虽然DCO应用在多发骨折中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就当前来看依旧存在一些争论, 有学者认为过分强烈地应用DCO, 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住院与康复时间, 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同时延期康复还会使得卧床时间增加, 从而增加肺部感染、褥疮等发生率, 加上采取临时固定, 使得翻身排便难以完成, 从而增加了护理的难度等[5]。但是, 不管怎么说, DCO能很好地优化复杂创伤患者的救治模式, 若能加强大量研究与探索, 相信一定会克服当前遇到的问题, 从而提高DCO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黎宁, 常军英, 马国庆, 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肢体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5) :449-450.
[2]袁初平.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 2013, 12 (23) :431.
[3]赵资坚, 邹育才, 刘梦璋, 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救治严重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10) :956-957.
[4]洪东来.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治疗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 (1) :127-128.
折中教学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即为骨部位均呈现多条骨折线,且≥1个游离骨折片,骨折直径≥1 cm。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24.3±10.3)岁,骨折部位:下颌角5例,下颌体14例,颏部17例,颏部与体部并合骨折1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5~54岁,平均年龄(23.3±10.4)岁,骨折部位:下颌角8例,下颌体17例,颏部14例,颏部与体部并合骨折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施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其基本步骤如下:①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对其鼻腔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②针对患者骨折状态,选取对应的入路方案。如果患者为开放性骨折,则利用其开放性伤口入路,而如果患者为闭合性骨折,则需要进行一定的切口入路,如果患者骨折部位相对特殊,为下颌角、下颌升支或髁突,则选择口内外联合入路。③选择好最佳入路,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并将其骨折处进行骨折碎片与游离软组织清除。④实施手法复位,确定其复位良好后,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最佳小型钛板,并针对其长度与弧度进行对应的调整,钻孔后坚强固定。⑤固定后,对其咬合关系进行检查,如果咬合关系相对恢复较好,则对其创口进行冲洗,病复位其骨膜与软组织。⑥分层对其切口或者伤口进行缝合,确保缝合的质量。对照组在术后不实施颌间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术后实施颌间牵引治疗,即在上述的手术步骤基础上,于术后利用橡胶圈对上下牙列颌间进行牵引固定。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都需要连续使用1周的抗生素,并且进食半流质或者流质事物。餐后需要利用漱口液或者生理盐水漱口,以做好口腔护理。在手术后2周,可对患者牙齿的咬合、咀嚼、张口等状况进行观察。手术后3~6个月,需要到医院进行对应的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
两组患者牙齿咬合恢复情况、外观恢复情况、骨折复位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咬合恢复情况评定,优:经X线片检查,咬合关系恢复正常,上下颌牙齿接触面积广泛;良:检查后,有1~3个单位牙齿错位或者无咬合,但不会对咀嚼功能产生影响;差:4个单位牙齿以上无错位或者接触,不能正常咀嚼;骨折复为良好率(优+良)/总例数×100%。其他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参照相关文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骨折复位、外观复位以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1例切口感染,2例钛板外露,并发症率为6.00%;对照组中5例切口感染,7例钛板外露,并发症率为2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颌面部中,下颌骨作为其中唯一能够活动的骨骼,其容易因为外力的介入从而骨折。而下颌骨骨折成因主要是高能量外力作用[1]。骨折部位作为一个受力点,在高能量外力下,其遭受的冲击较大,尤其是颏部[2]。一般来说,临床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都是因为交通事故,而且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要患者群体。在发生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后,如果患者病情相对严重,而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将会引发其全身损伤[3]。尤其是在交通事故中,一般会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要素,因此,在进行处理时,会以患者的重要脏器作为第一损伤治疗部位,等其平稳后,才会进行下一步处理。
当前,临床治疗下颌骨骨折主要以坚固内固定手术为主,在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患者进行骨折部位的处理[4]。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对于骨折治疗方面,具有重大的突破。然而,由于多数医院在临床处理中,都将对患者的手术作为主要,从而忽视了对其后续应有的处理,这就会使得手术的效果相对不理想[5]。下颌骨骨折部位会受到肌肉的牵拉等,导致其恢复状况受到影响。尤其是该部位本身就会在不自觉间牵动。必须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术后处理。而颌间牵引治疗法,对术后的处理其效果相对较好,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的恢复状况。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整体恢复效果相对较好。无论是骨折、外观还是其牙齿咬合关系,都恢复良好。同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凡,王慧明,杨庆福.骨内颌间牵引钛钉在复杂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上海口腔医学,2009,18(5):551-554.
[2]谢芳兰,冯志辉,车德平.颌间牵引疗法在32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1):101.
[3]翟军,马继红,翟晓东.小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钛钉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4(3):170-172.
[4]杨懿,刘海波,刘刚,等.颌间固定与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8(5):805-806.
多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45例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29例, 女16例, 年龄15~73岁, 平均年龄42.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 高处坠落伤16例, 重物砸伤7例, 跌伤4例, 均有不同程度脊柱疼痛和活动障碍, 表现为截瘫、下肢麻木、排尿困难等。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TOSHIBA Activion16多层螺旋CT机, 患者取常规仰卧位, 根据X线平片提供的范围或受损部位, 设定扫描范围 (包括怀疑骨折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的范围) , 患部椎体连续容积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kV, 电流150~190mA, 扫描层厚2~4mm, 薄层重建层厚1.25~2.5mm, 重建间距0.8~1.8mm, 螺距1~1.5。重建后将薄层图像传入3D系统工作站, 以最佳暴露骨折和椎管情况及显示椎体内固定物为目的, 对所有患者进行MPR, SSD, VR重建, 获得一组组合图像, 全方位对病变部位、范围、解剖结构及邻近组织关系进行分析。所有图像均经2位放射科主治医生和1位骨科医师阅片, 有不同意见和主任医师商讨再达成一致意见。
1.3 脊柱受损评价方法
根据Denis脊椎骨折三柱及Wolter椎管受累程度分类, 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前柱包括前纵韧带、椎体及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前2/3;中柱包括椎体、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后1/3及后纵韧带;后柱包括椎弓根、椎板、横突、关节突等附件以及椎间关节的关节囊、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脊柱损伤累及三柱中的两柱或以上者为爆裂骨折, 爆裂骨折一般为不稳定骨折。
2 结果
45例脊柱骨折, 共计54个椎体, 其中颈椎骨折12个, 胸椎骨折15个, 腰椎骨折27个。胸腰段 (T10~L2) 骨折共33个, 占61%。单个椎体骨折30例, 多个椎体骨折15例;18例椎体爆裂性骨折, 均有骨碎片向椎管内不同程度突入致椎管狭窄。在后处理法中, 多平面重建 (MPR) 影像质量与横断面一致, 可以很好地反映椎体、附件及椎管内骨折情况, 特别是能够显示横断面显示不佳的水平走行骨折线, 本组有7例患者在横断面图像上未能发现椎体小的横行骨折线, 在MPR后均得以清楚显示, 但其缺点为缺乏空间立体感。三维表面重建 (SSD) 是将容积扫描数据按表面数字模式进行计算机处理, 将预设阈值范围内的像素等密度处理而重组成明暗区别的图像。可显示脊柱三维关系及表面形态, 空间立体感强, 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 提供近似解剖结构图像, 完整地显示骨结构的空间改变及骨折片的位置、数量、形态、来源, 通过旋转和切割, 观察椎管内的立体图像, 通过头侧或足侧位, 可观察骨折对骨性椎管完整性的影响。容积重建 (VR) 通过旋转可以从不同方位观察病变骨质改变, 特别是显示椎体附件, 如横突、棘突等更具优势, 但对细小且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 本组中有4例患者MPR图像上见骨折线, 而VR图像上未显示。18例椎体爆裂性骨折伴有骨碎片突入椎管内患者中, SSD图像和VR图像都可以显示椎管内骨碎片的三维立体形态, 图像清楚直观, 弥补了MPR的不足。
3 讨论
脊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后果严重的创伤, 随着现代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 脊柱骨折特别是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对脊柱损伤的部位、骨折类型以及椎管受累情况做出快速、明确的判断是正确治疗的关键。多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弥补了X线平片与普通CT的不足, 提高了脊柱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多层螺旋CT可以进行各向同性扫描, 因此, 可以通过后处理方式获得CT直接扫描不可能获得的冠状、矢状和任意角度斜位图像。MPR是在横断面图上按要求任意划线, 然后沿该划线将横断面上二维体积元厚层面重组。可以从冠状位、矢状位和任意斜位观察病变, 可多方位清晰地显示骨折的形态、程度、范围和关节内游离骨片, 多角度地显示骨关节解剖关系。SSD是按表面数学模式进行计算处理, 将超过预设CT值的相邻像素连接而重组成图像, 图像表面有明暗区别, 其图像特点是空间立体感较强, 可显示表面骨折线的走行和位置, 由于空间立体感强, 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VR在重建图像时, 使假定的投影线从给定的角度上穿过扫描容积, 对容积内的像素信息做综合显示的方法。该重建技术显示容积内所有结构, 图像信息损失少, 保持了原始数据的空间关系, 解剖层次多, 具有真实三维立体感。MPR, SSD, VR三维立体图像综合应用能取长补短, 并能立体、直观、清晰、多角度、多方位地显示脊柱骨折情况, 为临床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及选择手术方法提供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滑炎卿, 冀敏, 张国桢, 等.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 2002, 11 (2) :143-147.
[2]柳澄.多层螺旋CT的最新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 2007, 42 (5) :5-7.
[3]陈孝柏, 石维强, 吕秀华.腰椎创伤性骨折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的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 (10) :95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