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研究论文

2024-05-08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研究论文(精选5篇)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研究论文 篇1

“生不入衙门, 死不入地狱”已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 然而, 公民诉权的增强极大冲击了这一传统观念, 进而出现了“三毛钱入厕案”。“民事诉讼一方面需要具备处理大规模且复杂的事件的能力, 另一方面则又需要处理零星细小的事件。不平衡、繁杂的程序, 造成了法院躲避小额诉讼的现象, 对此应采取防止的措施。对于小额诉讼的悉心照顾, 可使国民与司法在真诚的意义上相互联系, 培育国民的司法根基。”[1]而且, “小额法院是最高位法院”的说法即显示了以解决市民日常纠纷为使命的最低级法院的重要性, [2]2012年8月31日《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 其中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成为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 实行一审终审。”[3]此次修改, 从立法上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对标的额的限制) 和审级 (一审终审) , 并将小额诉讼程序至于简易程序之中。

一、小额诉讼在两大法系中的概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建立小额诉讼程序成为西方国家新一轮程序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早在1913年, 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首次以小额法庭的程序处理标的额较小的纠纷。随后, 1920年, 马萨诸塞州率先在全州范围内采用小额诉讼程序, 至今小额诉讼程序在美国各州都得到普及。而英国, 1846年爱尔兰郡法院就以审判争议金额较小的诉讼纠纷为目的而建立起来, 于1937年建立了争议标的金额75英镑以下的纠纷处理程序, 也就是小额诉讼程序, 被认为是英国引入小额程序的开端, 并在1999年的《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中设定了小额索赔审理制度。而德国是在1993年通过对民事诉讼做出重要修改引入小额诉讼, 形成了独立的诉讼程序。日本灵活运用了本土资源进行创新, 从设立区裁判到建立简易法庭再到1996年民事诉讼法中专门规定小额诉讼程序。而在1990年, 我国的台湾地区参照国外小额诉讼制度, 对简易诉讼程序进行了很大的修改, 并且在1999年2月3日公布的修正案中确立了小额诉讼程序。

二、两大法系关于小额诉讼规定的比较

(一) 立法模式的比较

在英国, 《民事诉讼规则》规定了小额索赔审理制。而在美国, 各个州对小额法庭规定了专门的诉讼程序。德国的《民事诉讼法》也对小额诉讼做了特别立法规定, 如第495条之一。而作为大陆法系的国家之一, 日本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第六编专门规定“关于小额诉讼的特则”。对比而言, 不难发现英美法系中是将小额诉讼程序独立于普通程序, 认为小额诉讼程序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相反, 大陆法系则是将小额诉讼程序视为普通程序的简化。

(二) 受案范围的比较

《英国民事诉讼规则》第26.6条和第27.1条规定了小额索赔审理制的适用范围。如倘若承租人以出租人干扰住所或非法收回出租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不论诉讼标的金额的大小, 法院都不能将该诉讼分配到小额索赔审理程序中。比较而言, 德国则这样规定:如果诉讼标的额小于或者等于1200德国马克时, 此时法院可以依照其享有的自由裁量决定是否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或普通程序。同样, 日本《民事诉讼法》在第368条中规定, 如果以诉讼标的额为30万日元以下的支付金钱请求为标的的诉讼, 那么简易法院可以请求按照小额诉讼程序审理。

(三) 救济机制的比较

英国的《民事诉讼规则》规定了法院享有作出终局性救济的权力。并且规定小额诉讼程序的上诉机制, 认为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方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 (1) 严重违法或者法院适用法律错误, 并且这种错误足以影响程序; (2) 在上诉方面, 法院有权作出其认为合适的任何命令; (3) 法院有权直接驳回上诉;而在日本民事诉讼法中, 则规定当事人无权对小额诉讼的终局裁判提起控诉。但是可以从收到判决书之日起的两周内, 对终局裁判申请异议, 但不妨碍在两周前申请异议的法律效力。经过申请, 如果异议正当合法, 诉讼就会恢复至口头辩论终结前的阶段。

(四) 起诉方式及次数的比较

在美国, 各州都规定了不同的小额诉讼的起诉条件, 如在克利夫兰, 依据旧法的规定, 在小额诉讼中, 公司不是享有起诉资格的主体, 而现行法律则规定公司在小额诉讼中享有起诉资格, 同时对公司的起诉设置了次数限制, 这样的规定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由于小额法院经常被看作是为讨债公司、分期付款销售公司讨债的原告法院, 法院对此作了回应, 即规定了同一个原告在一个月内起诉次数不能超过四次。相反, 华盛顿特区的小额法院则对原告起诉的次数没有作出次数的限制。

三、两大法系关于小额诉讼规定对我们的借鉴

(一) 立法模式的借鉴——专章规定小额诉讼程序

我国新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在简易程序中规定小额诉讼程序是值得商榷的。理由如下:在民事诉讼的理论研究过程中, 学者们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了广义与狭义上的区分。从广义角度分析, 小额诉讼程序与一般简易程序不存在严格区别, 它们的区别只是诉讼标的额有所不同, 将小额诉讼程序看作是简易程序的再简化;而狭义角度认为小额诉讼程序是一种新型程序, 它的存在价值不仅在于民事案件的分流处理、法院负担的极大减轻, 而且能够使得司法接近大众, 具有亲民性, 通过小额程序能够使国民广泛地享受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通过解读广义与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广义的小额诉讼程序忽略了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项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 将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同质化, 无法正确区分和解释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的差异。相比之下, 我们更认同对小额诉讼程序的狭义理解, 即将小额诉讼程序看作是独立于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具有独特价值的一种新型诉讼程序。笔者认为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将小额诉讼程序置于简易程序中混淆了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的区别, 可以说是漠视了小额诉讼程序在民事诉讼中的独立价值。建议在日后的立法中设立专章规定小额诉讼程序, 还小额诉讼程序“一席之地”。

(二) 受案范围的借鉴——排除身份诉讼, 明确适用范围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 实行一审终审。”[4]根据规定, 我们可以得出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第一, 标的额低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第二, 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这样的规定看似合理, 但是并没有像《英国民事诉讼规则》第26.6条和第27.1条的规定, 限制小额诉讼程序的受案范围, 如:婚姻诉讼, 亲子诉讼, 身份诉讼等诉讼就不应该包括在小额诉讼程序的受案范围中。因为身份诉讼中, 不仅关乎当事人的利益, 还很有可能牵涉第三人的利益;不仅与私利相关, 甚至和公益息息相关。因此, 在小额诉讼程序中排除身份案件的适用是立法的进步, 这样的正反两方面的限制规定使得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明朗而清晰。

(三) 救济机制方面的借鉴——限制上诉, 允许复议

“有错误就应当有救济”, 是民事诉讼活动中的一项基本规则, 也是各国家在民事程序立法中普遍遵循的准则。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 我国对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审制。笔者认为, 这种立法规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值得研究的, 虽然降低诉讼成本和提高诉讼效率, 从而解决实践中案件数量较多与司法审判资源有限之间的冲突, 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建立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原意, 但是我们通过立法在发挥小额诉讼程序优点的同时, 也必须客观地意识到, 诉讼效益、诉讼成本与裁判公正虽然都是司法活动追求的目标, 但是, 裁判公正应该首当其冲地成为民事诉讼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说, 由于裁判公正是民事诉讼中最核心的价值, 那么我们的立法者在小额诉讼程序的设置过程中, 不能盲目地为了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而忽视裁判公正的程序要求, 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如果在立法中对于裁判错误的案件不能给予法律的救济, 那么诉讼效率与诉讼成本的追求则失去了合理的程序基础, 并且越是无视裁判公正, 越是强调诉讼效率与诉讼成本, 诉讼将越是远离立法的原意及其根本的价值追求, 最后小额诉讼的立法将迈入不可逆转的误区。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我国在设置小额诉讼程序过程中, 可以学习日本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小额诉讼的规定, 即规定限制性的上诉权, 灵活的复议权。那么, 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 当事人对于派出法庭作出的判决则享有向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复议的权利, 人民法院应该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案件;相反, 当事人对于基层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不享有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权利, 但此时则允许当事人提出复议, 由人民法院重新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案件。此外, 规定当事人的例外上诉权, 即如果诉讼程序中严重的、明显的违法的情况, 当事人可以提出上诉, 由第二审法院裁定是否受理。

(四) 起诉方式及次数方面的借鉴——规范起诉形式, 限制起诉次数

基于以上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 我国在小额诉讼的起诉方面应当做出以下规定: (1) 以书面起诉为原则, 口头起诉为例外。原则上, 当事人应该以书面方式起诉, 并且这种书面应该以表格形式呈现, 即实行表格化诉状。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规定格式。如果当事人书写有困难的, 允许以口头方式起诉。 (2) 为了防止小额法庭沦为某些机构和某些个人的讨债工具, 立法可以对起诉次数进行限定, 如可以规定在同一年内同一个原告根据小额诉讼程序向同一法院请求裁判的次数不得超过5次。 (3) 除此之外, 立法还可以规定, 法官在小额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 应当适时地促成调解。

四、结语

不论是普通程序, 还是简易程序, 甚至是小额诉讼程序,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审判程序的作用与价值之上时, 不能无视审判成本的问题。因为无论审判程序能够如何更好地实现正义与公平, 一旦民众付出的代价过于昂贵, 则他们往往选择放弃通过审判程序来实现正义的希望。通过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能够使普通大众得到法律保障和及时的司法服务, 使得司法亲民化。通过比较两大法系关于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 可察觉二者在建构小额诉讼程序时所遵循的是不同思路。如, 大陆法系是把标的额为某一数额以下的案件分拨至基层法院, 然后简化案件的处理程序。但这种做法始终认为小额诉讼程序只是普通程序简易化, 将小额诉讼作为普通程序的生命延续。这种思维模式会导致小额程序的地位和价值难以与普通程序区分。相反, 英美法系则是构建了与普通程序截然不同的小额诉讼程序。表现在立法模式上就是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专门的规定。但是这种立法模式易造成小额程序与普通程序泾渭分明, 产生与整个诉讼体制难以整合的问题。所以, 日后小额程序的补充与完善时, 一定要综合两大法系制度的优点。既不要让小额诉讼程序成为“袖珍的普通程序”, 也不要让小额诉讼程序成为诉讼体制之外的制度。

摘要:目前, 各国的小额诉讼程序已日渐完善, 本文拟对域外成熟的小额诉讼程序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 分析各国小额诉讼程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最新规定的小额诉讼程序、解决小额民事纠纷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额诉讼,两大法系,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日]三月章.日本民事诉讼法[M].汪一凡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97:394.

[2][日]小岛武司.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125.

[3]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全面修改。

[4]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民事诉讼法》。

论新民事诉讼法中的小额诉讼程序 篇2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修改;小额诉讼程序

引言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民事诉讼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以上的法条表明,我国正式确立了小额诉讼程序,这将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意义。

一、建立小额诉讼程序的背景

近年来,在民商事案件中,众多的案件等着法院去处理,法院的压力都很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标的额很小的小额纠纷,审判效率面对着很大的挑战。正因为这样,现在要建立一种与此相适应的程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意义是十分的重大,那么小额诉讼程序就很符合这些特征。因此,2012年我国新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便随之应运而生,我国的小额诉讼程序终于确立了下来,这将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概述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

小额诉讼程序包括广义的小额诉讼程序,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两种程序。根据相关的论述,可知,相对于一般的简易程序而言,广义的小额诉讼程序与之没有多少的区别,两者只是在标的额上有些区别而已,其他的倒没有什么差别。狭义的小额诉讼是新发展起来的程序,过去是没有的,它是指基层法院的小额诉讼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审理数额甚小的案件所适用的一种比普通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化的诉讼程序。[1]

以下我讲的是关于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独立于简易程序,两者是不同的,在这里,我们不要混淆了。

(二)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

第一,是简便化的诉讼程序。对于案件的当事人来说,这种简便化的诉讼程序可以为他们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当事人在案件中也不需要去请律师,从诸多方面可以看出,此种程序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待来了很多方便。

第二,审理程序简单。法官可以积极地发挥作用,自由裁量权可以很好地运用,这样能缩短案件审理的时间,节省成本。

第三,调解的重要性突出。在小额诉讼中,法官审判的同时,伴随着调解的进行,审判与调解常相随。特别是当今,小额诉讼案件逐年增多的情况下,调解则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小额诉讼程序消耗的费用很低,效率很高。这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小额诉讼程序的作用

第一,一方面,小额诉讼程序节省了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时间,可以让当事人很好地实现自己的诉讼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小额诉讼程序也节省了司法资源,不至于过多地浪费。

第二,小额诉讼程序可以提高法院的办案效益,提高效率。同时,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小额诉讼程序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革,而小额诉讼程序也是我国司法改革想要实现的一种理想情况。

第三,小额诉讼程序可以很好地发挥法官的职能,在社会中树立司法权威,提高人民对司法的信赖程度,进而增强我国的法治水平。

四、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条件

第一,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案件一定要求是简单的民事案件。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157条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从这一条文的规定来看,我国的小额诉讼程序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第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标的额需要符合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从这一条文的规定来看,我国的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案件标的额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这样规定案件的标的额是很科学的,合理的,很符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我国各地区的生活水平不同,贫富差距十分大。

五、健全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一些建议

第一,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一些配套措施,针对小额诉讼程序的,来限制或者制约法官的职权,使法官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防止权力滥用,使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二,我国应该加大力度,不断提高法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因为在小额诉讼程序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法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比较高,如果法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比较低,那么,这会影响案件的处理质量,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很好的保障,人民的满意度也会大大降低,司法权威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需要认真考察世界上其它国家关于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的立法,吸取精华,进而不断完善我国刚确立的小额诉讼程序。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小额诉讼程序,但是关于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不够具体详尽,条文过少,需要我国相关机关进一步去完善,充分发挥在实践当中的指导作用,实现理想的法律效果。

参考文献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研究论文 篇3

一、小额诉讼程序转换问题的实质

新民诉法第163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 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裁定转为普通程序。”这一问题的法典化是个进步, 但在二者的转换中, 仍然存在争议, 原则性较多, 而具体操作性不强, 加之本次小额诉讼程序的嵌入, 复杂化了这一制度。厘清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关系, 转换问题也就相对容易。简易程序作为一审程序中与普通程序并列存在的一种独立的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小额诉讼程序是简易程序的再简化程序, 因而小额诉讼程序和普通程序之间的转换, 实质就是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

但就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转换而言, 由于长期以来二者界限不清, 规范不缜密、不合理, 造成司法实践中简易程序不简化, 普通程序不规范。我们需要充分论证, 将该制度更加细化、规范化, 使之更具操作性和合法性。据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第六条和第十三条的内容, 在下列情况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当转为普通程序: (一) 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 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 (二)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 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三) 原告提供了被告准确的送达地址, 但人民法院无法向被告直接送达或者留置送达应诉通知书的。

新民诉法对旧司法解释只确认了第二种情况, 规定只有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应裁定转为普通程序。笔者认为立法依然显得过于保守, 使程序转换的法定情形过于单薄和狭窄。再者, 这一规定在法理上不会有法律冲突的问题, 但在司法实践中势必会引发适用的冲突。新民诉法生效以后, 基层法院是否可以根据新民诉法未确认的其他两个条件, 认为其与《规定》并不抵触而继续有效;或新民诉法生效伊始, 最高院作出的司法解释再次规定其他两项情形, 是否是对民诉法的扩大解释或“准立法”, 而有越权违宪之嫌;或认为民诉法已经明确了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法定条件和主体, 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形不得转换。这一问题在实践中必然会出现, 需要继续思考。

二、小额诉讼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

民诉法解释中, “准立法”并非独特单一的现象。其他法律的适用中早是既成事实, 且长期以来立法、法律监督机关亦未否定最高院这一常习, 经过长期司法实践已然形成司法惯例。就司法适用而言, 司法解释更能符合实践需要、当事人程序权保障和程序法发展趋势, 我国程序法体系虽已基本完备, 但尚未达到完善的状况, 有诸多需要司法机关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地方。再者, 在简易程序中, 我们没有像英美日等国那样, 充分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让其自身面对发现真实与促进诉讼的权衡。美国几乎各州的法律都规定, 原告可以就适用何种诉讼程序处理纠纷进行选择;②日本民诉法亦赋予了原告动议权和被告的防御权。③因此, 司法机关必须慎重考虑, 对新民诉法做出合乎立法目的和程序法发展趋势的解释, 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对此充分理解和合理适用。在司法解释和适用中, 笔者认为转换问题应区分讨论:

其一, 普通民事案件由当事人合意选择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当事人在审理过程中反悔或者产生不适宜简易程序审理的, 应否转为普通程序?当然这应该有一个前提, 即当事人已经明确或法院已经释明行使程序选择权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在此, 即可具体分以下情形:1.一方当事人反悔的, 人民法院审查没有应当转为普通程序条件的, 应当继续以简易程序审理;2.一方当事人反悔, 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也反悔, 陈述理由合理的, 应当转为普通程序审理;3.审理过程中, 人民法院发现案件是涉及第三人或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等比较重大、复杂的案件, 应当转为普通程序;4.人民法院认为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不恰当的其他情形。

其二, 根据新民诉法规定应当适用狭义的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 当事人不得合意选择适用普通程序, 而必须适用各自程序。在此, 我国立法禁止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但必须注意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异议权和听审权。具体有可能涉及如下情形:1.一方当事人提出异议的, 人民法院审查应当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 应当转为普通程序;2.双方当事人都提出异议的, 应当转为普通程序审理;3.审理过程中, 人民法院发现案件涉及第三人或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等比较重大、复杂的案件, 应当转为普通程序;4.原告提供了被告准确的送达地址, 但人民法院无法向被告直接送达或者留置送达应诉通知书的, 应当转为普通程序;5.人民法院认为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不恰当的其他情形, 应当转为普通程序。

三、结论

小额诉讼程序是简易程序的再简化程序, 转换问题的实质即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但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在民诉法和司法解释中仍存模糊, 笔者对其进行细化分析, 试为新司法解释提供一定借鉴, 希望其更符合立法目的和民事程序法的发展趋势。

摘要:新民诉法增加了小额诉讼程序。笔者认为小额诉讼程序即是简易程序再简化程序, 小额诉讼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实质即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 尝试具体司法适用情形的解释分析。

关键词: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程序转换

参考文献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研究论文 篇4

关键词:民事诉讼;小额诉讼程序;域外制度;程序选择权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92-01

一、小额诉讼程序运用于民事审判程序中的法理研究

(一)程序的选择权。

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于民事案件中,民事案件属于私权性质,也就赋予了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权利的自由。程序的选择权是现代法治国家中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选择程序的权利的实现更是一个国家司法接近正义的重要评价标准。

(二)程序的效益性。

该过程的有效性,包括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益的两个因素。程序效益反映的就是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之间的函数比值的关系。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要求体现于程序效益,与程序的公正共同构成了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民事诉讼的运行必然会耗费一定的经济成本,作为内在规定性的程序效益价值,着重应该关注直接耗费的经济成本。必须降低经济成本,对基本模式的浓缩,如律师费和诉讼费用的减少,简化程序,缩短周期等。

(三)保障了当事人最大限度接近正义。

在法治社会,宪法保障人民享有司法权,一项宪法权利是基本的程序保障权的内容。接受司法裁判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请求实体争议得以解决的裁判权,二是保障实体争议得以公平解决的裁判请求权。在程序法中,要使得这两个裁判权得以切实的实现,就需要具体诉讼制度的支持。

二、小额诉诉程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个新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致于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暴露其的不足,我们需要对这些不足进行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小额诉讼程序的不足,分析如下:

(一)对小额诉讼程序具体适用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小额诉讼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案件的高效率解决,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过度强调效率的同时,同样会出现很多弊端,加之我国法律法规并未对小额诉讼的具体实施程序作出具体的规定,可能在诉讼的过程中导致程序的任意性简化。而且纵观全国各省市,每个基层法院在施行小额诉讼程序都具有随意性,做法也不尽统一。

(二)一审终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事人的诉权。

小额诉讼程序的一审终审制度,是与案件标的额较小、案情比较简单相适应的,不让案件过于拖延,有利于小案件的及时解决,也能保证法院的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但是这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全方位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导致了效率价值和正义价值的冲突,一刀切的做法总是不那么尽善尽美。法律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也要做到均衡各方利益。

(三)执行难问题严重。

从这两年在全国试行小额诉讼程序试点进行分析,以广东省试点法院为例,从2013年执行到今年上半年,小额诉讼案件以审判方式解决的案件达到6013%,但是在这审判结案的6013%的案件中,真正执行完毕的案件只有10%不到,可以说,小额诉讼程序的执行率已经低于普通程序的执行率。小额诉讼程序虽然判决快,但却并不意味执行快,相反,执行难为题却更加严重,判决下达后,当事人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执行,导致一系列判决不能有效执行①。

三、对完善我国小额诉讼制度的相关建议

通过考察域外的小额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经验借鉴。如在程序启动上,域外法律倾向于当事人自主选择;在调解方面,域外法律也是极力推崇调解和判决相结合。再通过分析我国的小额诉讼的具体实践产生的问题,笔者在此对完善我国的小额诉讼制度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立法。

新民诉法虽然增设了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但是只是在条文中做了原则性的说明,并没有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规定,有关立法部门应该完善这块立法空白,使小额诉讼程序在实践中真正能做到有法可依。

(二)完善救济体制。

一审终审是小额诉讼的原则性规定,虽然有利于案件的高效解决,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在一般情况下总是会有例外的情形,我们应该做到全面的考虑。在救济体制上做到逐步的完善,保障当事人的诉权,提高小额诉讼的社会信赖度。

(三)杜绝滥诉,注重调解。

加强对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当事人的遏制。设置相关替代程序和制约机制,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调解人在调解不成时可迳行作出裁决,使调解和裁决功能相结合,由此减少小额诉讼的滥用以及减少小额诉讼出现的弊端。

(四)提高执行效率。

对不及时执行判决的当事人给予相应的处罚保障判决的有效执行,灵活应用执行手段,如对账户的冻结,不动产的拍卖,加大对当事人财产的监控,以保障及时履行判决。

(五)赋予当事人更大空间的程序选择权。

为了提高在司法实践中小额诉讼程序的使用率,应该逐步的放开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但这种放开应该是有限的。首先,法官要依据其职权审查限制当事人主义。根据原告的请求严格使用小额诉讼程序,由预审法官对异议和申请程序进行审查,以防止程序的任意启动。同时,还要严格限制程序转换的期限。其次,当事人可以合意限制法官的职权主义。如果双方都认为小额诉讼程序是解决纠纷的理想选择,预审法官只需要审查案件是否符合小额诉讼程序的限制和强制性规定,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②。

四、结语

一个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可否认,小额诉讼在实施之初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新民诉法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增设无疑已经司法制度的一大进步。通过对域外小额诉讼的研究,以及对我国小额诉讼实践的探索,总结了很多的经验,这些对我国逐步完善小额诉讼程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信司法制度的改革,以及民事诉讼程序的不断完善,我过终会建立完善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小额诉讼程序。

注释:

①朱金高.小额诉讼制度有效运作之机理.法律实务,2014:149-160

②马卫国.小额诉讼程序与中国的立法选择[J].经济与法制,2011(2).

参考文献:

[1]齐树洁.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之构建[J].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2012(5).

[2]刘晓巍.新民诉法下小额诉讼程序有关问题研究[J].法学论丛,2014(02):086-088.

[3]伍素贞.小额诉讼实践中的问题与制度完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78-79.

[4]李红艳.论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4(01):116-117.

[5]朱金高.小额诉讼制度有效运作之机理.法律实务,2014:149-160.

[6]范愉.小额诉讼程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03).

[7]马卫国.小额诉讼程序与中国的立法选择[J].经济与法制,2011(2).

浅议小额诉讼程序 篇5

关键词:小额诉讼;提高效率;权利保障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民事纠纷层出不穷,法院受理的案件越来越多,由于司法资源的不足,导致很多案件得不到及时解决。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既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创新。我们在享受小额诉讼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小额诉讼程序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法治服务。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小额诉讼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的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实行一审终审。小额诉讼程序是解决标的额较小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特殊的简易程序。

小额诉讼程序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其适用范围明确单一,基本上限于数额较小的债权债务和劳动争议等财产型纠纷,标的额的标准一般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二是该程序比普通的简易程序更为简便快捷,体现在诉讼的方方面面,例如当事人可以口头起诉、答辩,开庭的时间和审理案件的方式可以灵活安排,判决书也可以简化制作等;三是小额诉讼程序比较重视调解,调解可以在起诉前、审理中等法院做出裁判前的任何阶段进行。调解是在法官的主持下,由当事人各自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和答辩意见,法官根据事先查明的案件事实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导,或者直接提出调解方案,以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四是在小额诉讼程序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法官通过组织双方当事人当面对话对其进行调解,引导诉讼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发挥了很大作用。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价值

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项新增的诉讼制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效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小额诉讼程序最核心的价值在于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保证当事人及时获得裁判并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诉讼成本,减轻其负担。我国的司法资源是有限的,对于复杂度不同的案件应该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对于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

2.可以有效减轻法院的负担和压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民事纠纷尤其是财产型纠纷的案件数量与日俱增,法院的审判压力也随之而来,大量积压的案件得不到及时解决,出现了法院难以应付的局面。小额诉讼程序的简便快捷正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佳法宝。

3.可以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

早在我国确立小额诉讼程序之前,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很多国家就已经设立了小额诉讼程序,我国把小额诉讼程序写进《民事诉讼法》里,既顺应了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也完善了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而小额诉讼程序重视调解的特征也丰富了我国的纠纷解决机制。

三、小额诉讼程序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确立,都需要通过司法实务的实践来不断完善,小额诉讼程序也不例外。我们在享受小额诉讼程序带来的便利和价值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小额诉讼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公正性的问题。公正与效率在一些人看来是不可兼得的,小额诉讼程序在提高案件审理的效率的同时,可能缺失了公正。这就需要法院在运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时,把握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不可偏失;然后是容易出现滥用程序的现象。由于小额诉讼程序的诉讼成本低、审理周期短等特点,有些当事人可能会把诉讼当成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导致很多可以用其它更简捷的途径解决的纠纷走进了法院。小额诉讼程序是一审终审,有些法官为了提高结案率或者压低上诉率,也可能对原本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适用该程序;其次是法官容易滥用自由裁量权。小额诉讼程序重视调解,法官在调解的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有些法官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后是当事人缺乏訴讼救济制度。小额诉讼程序实行一审终审制,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使用了小额诉讼程序,即使当事人对于裁判、调解的结果不满意,也没有上诉的权利。

四、如何完善小额诉讼程序

意识到小额诉讼程序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避免这些弊端:一是坚持公正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我们使用小额诉讼程序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决不能以牺牲公正性为代价,公正是所有程序都应该追求的价值,可以把公正与效率写入法条中,作为原则性的条款贯穿小额诉讼程序的始终;二是具体列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范围,防止出现滥用程序的现象。应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小额诉讼的相关实施细则或者意见,通过细则或者意见来具体指导小额诉讼工作的开展,对于滥用小额诉讼程序的人,应予追责;三是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主审法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法官应该具备公平、公正、正义的美德和专业的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办案能力,合法合理的运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更好地促进小额诉讼程序的运行;四是要给予当事人一定的权利救济途径。为了避免一审终审给当事人带来不便和损失,如果当事人对裁判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出异议,申请法院复核,但对于调解结果则不得提出异议。

参考文献:

[1]齐树洁:《构建小额诉讼程序若干问题之探讨》,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廖中洪:《小额诉讼救济机制比较研究——兼评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有关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的规定》,载《现代法学》2012年9月第5期.

上一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下一篇:在线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