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网

2024-10-26

城市绿网(通用4篇)

城市绿网 篇1

1 生态学原则及其与绿化有关的几个原则

城市“绿网”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生态学基础之上的, 因此生态学原则是城市绿网建设的主要原则。这不仅因为生态学是我们认识人与自然、植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 而且也因为, 通过对它的实际应用确实可以提高绿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今城市问题的出现, 环境恶化的严重性, 归根结底是由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足与严重破坏。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在重新认识环境问题之后一种觉醒措施。城市绿地系统作为生态城市下的一个子系统, 同样也需要遵循生态学原则, 与城市绿化有关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建成群落的原则。

自然界中生长的植物, 无论是天然的或是栽培的, 既没有一株孤立生长着的个体也没有一个完全孤立的种群。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它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在时间上是整个植被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在这个定义中“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是群落的核心。这就要求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应以群落为单位, 尽可能把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在群落中, 达到种群间相互协调和群落与环境的协调。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 应合理选配植物种类, 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以利种间互相补充, 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1.2 地带性原则。

任何一个群落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因而每一个群落都有一定的分布区。每一个气候都带有其独特的植物群落类型:高温、潮湿的热带是热带雨林;季风亚热带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四季分明的湿润温带是落叶阔叶林;气候寒冷的寒温带则是针叶林。这就是所谓地带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应根据城市所在的气候来选择当家树种和主要群落类型, 即要把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主体。

1.3 生态演替理论。

生态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城市中到处都在进行。在废弃的建筑工地上, 首先定居的是一年生杂草, 然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小灌木, 接下来则出现了乔木的幼苗, 任其发展之后可能成为当地普遍分布的杂木林。在掌握了这一规律后, 就可对此加以利用;如果我们希望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建立稳定的顶级群落, 可以通过改善生产条件, 改变种类组成, 直接建立顶极群落和顶极群落的前期阶段, 以缩短演进的过程;而当我们希望保持某种演替阶段时 (如草坪和湿地群落等) , 则又可通过人工措施, 以阻止演替的发展, 而是让这一过程长期停留在某一阶段。

1.4 潜在植被理论。

城市是一个被人类强烈改变了的环境因子的生境, 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历史悠久的大城市中, 地带性的自然植被可能已经不复存在, 广泛分布的大都是衍生的、和人工的临时性的植被类型。如果以这些植被类型为主体构成城市绿地系统, 既不经济又不稳定, 更不能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需要找出在这个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可能发展的自然植被类型, 即所谓的“自然植被”, 亦即在所有演替系列中, 没有人为干扰, 而在现有的气候与通常条件下 (包括那些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 能够确立起来的植被类型, 它可以是这个地区的气候顶极, 也可以是这个地区土壤顶极和地形顶极。由于潜在植被是在人们研究了这个地区的植被现状和历史以及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 它反映了该地区现状植被的趋势, 因此, 按照潜在的植被类型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更能适应该地的自然条件, 获得稳定的发展。

1.5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一般被理解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群落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存在的条件, 而基因多样性则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保护生物多样性经常是从保护物种着眼, 从保护该物种生存的群落着手, 从而达到保护基因的目的。由于城市生境的改变, 一些物种数量减少了, 甚至消失, 一些物种扩展了和被引入了。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与周边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的。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要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城市留下来的自然植被, 池塘以及动植物区系应加以保护, 维持已经建立的稳定的植物和动物区系, 尽可能保存不同的生境条件, 为特殊的种类提供生育地。

1.6 景观多样性原则。

这里我们对景观的理解是指一定地面上的无机自然条件和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综合体。一地的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斑块所组成, 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分布格局。城市景观既包括自然形成, 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或主要是由人工建造的景观。自然界中景观的稳定性与景观的多样性相联系, 即多样性可以导致稳定性。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也必须强调景观的多样性, 这不仅涉及城市的美化, 而且也涉及绿地系统稳定。

1.7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生态学十分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把自然界一切都看成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在绿地建设中既要注意各种植被的相关性, 又要注意植物与动物的相互关系, 以及绿地与人的关系。要把绿地建成系统, 需把城市开敞的绿色空间连接成网络, 减少绿地的孤立状态, 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并建设大块的绿地, 一个大的没有分割的绿地, 其生态作用是许多分散的绿地所无法代替, 这是由于较大的绿地具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和边缘效应的缘故。

2 城市绿网布局一般原则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生态绿地的建设。其布局原则除满足生态学原则外, 还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其在世纪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操作上, 其结构布局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网络原则。

各种绿地相互连成网络, 城市被绿地楔入或外围以绿带环绕, 可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

2.2 匀布原则。各级公园按各自的有效服务半径均匀分布;不同级别、类型的公园一般不互相代替。

2.3 自然原则。规划尽量结合山脉、河湖、坡地、荒滩、林地及优美景观地带。

2.4 因地制宜和生命周期原则。

注重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林地、史迹等条件。充分考虑植物生命周期、群落替代过程。

2.5 地方性原则。

乡土物种和古树名木代表了自然选择或社会历史选择的结果, 通常是使生产者 (绿色植物) 、消费者 (动物) 、分解者 (细菌、真菌) 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达到良性循环的骨干。地方性原则能使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之间迅速建立食物链、食物网关系, 并能有效缓解病虫害。

以上诸项原则, 仅指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一般性原则, 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还应当结合具体的城市条件做出合理的安排, 如城市的规模、自然状况、城市传统格局等。

摘要: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生态绿地的建设。其布局原则除满足生态学原则外, 还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在简要介绍城市绿网建设的生态学原则的基础上, 还提出了城市绿网在结构布局上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旨在为城市绿网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网,生态学,合理布局

参考文献

[1]野花组合:园林绿化新时尚[J].湖南林业, 2005, 10.

[2]朱凯, 汤辉.物色彩美在园林中的运用[J].湖南林业, 2005, 10.

[3]郦文燕.园林发展探析[J].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 2005, 10.

[4]叶乐, 张生.亲缘、亲情——衢州市白云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慢谈[J].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 2005, 8.

[5]刘海云.沿海城市绿化如何防御台风[J].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 2005, 8.

[6]“文化建园”——新世纪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要求[J].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 2005, 9.

城市绿网 篇2

关键词:多元,复合,城市绿网,绿色开敞空间

当前, 广东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城市的“绿网”建设应注重发挥生态资源的多元复合功能。在注重城市美化功能的同时, 更加地兼顾生态保护;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 更加地兼顾生活休闲, 实现“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一、城市“绿网”的历史发展脉络

1. 农业社会:尚不存在现代意义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

由于城市规模普遍较小、生态环境问题不突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功能较为单一, 常常作为城市和建筑的附属物而出现。

此时期, 中国处于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 城市中的绿色空间主要为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而在西方, 无论人权时代还是神权时代, 城市的开敞空间主要是展示权利的舞台, 此时城市开敞空间主要以广场形式出现。

2. 工业化初期: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开始成为公众游憩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由于快速工业化带来的诸多城市病, 城市人口快速集聚, 城市环境急剧恶化。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公共卫生状况, 现代意义的城市公园开始出现。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开始成为公众游憩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但此时其在城市格局主要为分散的斑块。

19世纪, 美国纽约建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其改善了城市机能的运行, 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

3. 工业化后期: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开始强调绿色系统网络的构建

西方社会涌现出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等一系列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开始强调系统性构建, 并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结构的工具。

1867年, 奥姆斯泰德为波士顿做了一个被称之为“翡翠项链”的公园系统规划, 将分散的城市绿地连成一体, 该规划将19世纪末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引导向系统网络方向发展。

4. 后工业化: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开始向区域生态化、休闲化转变

由于工业生产以高科技为主, 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但城市依旧无序蔓延, 环境危机更加严重。此时, 城市的建设思想开始走向“生态觉醒”, 新城市主义、生态城市等众多新的城市构想陆续出现。

1991年, 英国学者汤姆·特纳向伦敦规划顾问委员会提交了题为“走向伦敦的绿色战略”的报告, 回顾了伦敦以往的开敞空间规划, 提出了发展一系列相互叠加的网络的绿色战略, 如步行道网络、自行车道网络、生态廊道网络等。

二、城市“绿网”的发展新趋势

1. 趋势一:从“零碎斑块”走向“生态网络”

随着广东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原有的自然生境支离破碎。城市绿地建设逐渐摒弃过去单纯局部建设的发展思路“逐步由单一分散的斑块到相互联系, 并进一步到融合, 最终走向网络化”已成为基本趋势。

2. 趋势二:从“城乡二元”走向“城乡一体”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 要“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 覆盖整个市域, 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这要求广东各市绿网建设时需要突破传统城乡二元的思想, 将城市融入乡村、让乡村渗透城市, 从而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3. 趋势三:从“生态保护”走向“生活休闲”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广东各市的“绿网”构建应推行在“发展中保护, 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构建与居民的户外休闲娱乐相结合绿道网络, 整合零碎分散的生态斑块。在保育自然环境的同时, 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活游憩空间。

三、新时期城市“绿网”的建设策略

1. 加强生态保育,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1) 完善区域绿地系统

对于广东, 应培育区域重要的生态斑块, 大力促进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 (郊野) 公园等的生态恢复, 建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区域绿地系统。

(2) 建立生态隔离廊道

对于广东, 应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作为基础要素。预留生态隔离廊道, 构建绿廊系统。

2. 加强生态修复, 建立系统化的生态公园体系

(1) 建设特色化的森林生态公园

对于广东, 应在不破坏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 通过优化林相结构、改善森林景观、配套服务设施等措施, 建立特色化的森林生态公园系统。

(2) 建设功能复合的湿地生态公园

对于广东, 注重湿地公园和湿地社区建设, 通过加强湿地资源恢复与维育力度, 在提升滨水景观的同时, 建立集湿地游憩与生态保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系统。

(3) 建设绿色高效的农业生态公园

对于广东, 依托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 发展集农业生产、农家体验、乡村度假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公园系统。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 实现生态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3. 加强生态休闲, 建设绿道系统串联城市、城郊与农村地区

(1) 建设连接城市、区域生态绿地等重要资源的区域绿道网络

对于广东, 建设区域绿道网络, 连接区域内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市郊、市郊与农村地区中各类重要发展节点。并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 建立绿道网络的主体框架。

(2) 建设疏密有致、布局均衡的城市绿道网络

对于广东, 建设城市绿道网络, 主要依托城镇景观道、林荫道和滨水道、公园道等线性通道布局, 将其作为联系城市中主要城市公园、开敞空间的网络。并结合城市功能组团布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布局, 实现与区域绿道的便捷联系。

(3) 建设向社区内部延伸的社区绿道网络

对于广东, 建设社区绿道网络, 通过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区、产业区的组团中心, 并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 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 方便居民生活休闲、购物娱乐等各项需求, 让市民真正的享受到绿道带来的乐趣。

4. 加强生态绿化, 建设多层次、网络化的城市绿化系统

(1) 构建“城市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

对于广东, 应加快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升级改造, 完善社区绿地建设, 构建“城市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 实现布局均衡、层次清晰、高度可达。

(2) 推广城市立体绿化

对于广东, 应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积极推广屋顶、垂直面绿化、人行天桥绿化和生态停车场绿化。强化立交桥护栏绿化和桥体绿化, 构建立体化的城市绿化格局。

四、结语

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 只有通过维育良好的生态格局, 建设多样化的生态公园系统, 通过绿道串联城市、城郊、农村等地区和加强城市绿化等, 最终形成功能多元复合的城市“绿网”系统, 才能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使人类生活环境被绿色所环绕。

参考文献

[1]温全平.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的范式演变[J].中国园林, 2009.

城市绿网 篇3

关键词:智能绿网手机,中职教育,自主性学习模式

就当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诸如教师采用填鸭式教育方式,学生被动式听讲,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由此看来,加强基于绿网手机的中职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模式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剖一定参考价值。

一、基于智能绿网手机的学习活动概述

智能绿网手机是一种集合了先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移动电脑终端,具备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安装众多智能软件,并且可以连接WLAN无线网络或是借助运营商移动4G网络连接互联网。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主要时指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开展学习活动,较之传统的学习活动而言,这种新式的基于智能绿网手机的学习模式更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了先进技术的优势特点,将学习资源整合在一个教育平台上实现共享,以此来满足英语学习的日常化需求。

二、基于智能绿网手机的中职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模式的优势

智能绿网手机自身具备海量权威的学习资源,并且数据库户定期进行更新,能够大大节省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花费;家长还可以随时随地的管控孩子手机,屏蔽不良网站;自行设置关键词,一旦孩子登录关于此类网站将自动屏蔽;设置锁屏时间,孩子在上课期间不可以使用手机,同时智能绿网手机还具备自动定位的功能,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到孩子的具体去向动态。

1.极大的丰富了教育资源。借助智能绿网手机可以更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教师通过微课、教学视频和网络课程等方法,生动直观的向学生展现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2.整合教学和课外学习活动。在中职英语教学前,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发送到学生的智能绿网手机,学生借助智能绿网手机课前可以了解到具体的预习内容和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同学生的智能绿网手机联网,从而实现课堂实时互动和交流;在课后,教师可以将布置的作业任务以及下节课的预习任务传输到学生的智能绿网手机中,并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随时随地进行在线解答。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英语素养,更好的迎合了素质教育需要。

3.充分配置学生学习时间。就当前时代背景下,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个学生几乎都配备了一部智能手机,并且对于智能手机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学习,处于手机不离手的状态。学生的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到网络上,基于此,智能绿网手机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功能,分解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真正将自主性学习模式落实到实处。

4.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借助智能绿网手机,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上以及课后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在线交流可以借助QQ等聊天软件实现学习信息交流,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基于智能手机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培养对策

教师可以根据中职英语教学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智能绿网手机的移动优势特点,向学生充分展示智能绿网手机的优势特点,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诸如,某课程内容主要是讲述“食物和外出就餐”,强调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用餐礼仪和常用语,更进一步熟悉西餐文化。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投票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课前学习环节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提前预习英语教材中的知识,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让学生借助Fun Easy Learn English APP进行英语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来学习英语词汇,围绕外出就餐的词汇组织开展单词游戏,教师通过学生的英语单词游戏可以了解到学习进度。其次,借助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视频内容了解参观的常用礼仪句型,并在QQ群以及微信群分享学习资源成果,激励学生更为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真正将自主性学习模式落实到实处。

在课堂巩固环节,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通过微课的形式将西餐礼仪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用心观察西餐礼仪,为后来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打开智能绿网手机中的爱听外语APP来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实现自主完成听力训练和微信投票方式,提交最终的学习答案,这样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学生实际情况,做出更加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在实战演练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不同的模拟场景进行口语训练。根据餐厅行业点餐的英语技巧,引导学生真正将自身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拍成视频,上传到QQ群,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点评和学习,为英语课堂延伸提供可能。课后延展环节,教会将大量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绿网手机连接互联网在线学习和测试,根据教师上传的资料来充实自身英语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四、基于智能绿网手机的中职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模式要点

1.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制作。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水平快速发展,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大大丰富了教育资源,尽管如此,教师还应该找到更为适宜的资源应用在教学中,注重日常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制作。收集的教学资源应该紧紧围绕知识点,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由于信息化教学而一味的依赖电子资源,这种基于智能绿网手机的自主性学习模式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2.学校硬件条件创设。为了能够更为充分发挥智能绿网手机的优势特点,将中职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模式落实到实处,中职院校应该将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为智能绿网手机学习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同时也是智能绿网手机学习的前提条件。如果是采用运营商流量开展学习活动,那么所消耗的流量费用将带来十分沉重的负担。故此,建设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有助于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基于智能绿网手机的中职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模式尽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如果缺少足够的监管,学生可能会被其他智能绿网手机的娱乐功能吸引而忽略了学习任务的完成。所以在教学任务发布时,应该将单词游戏的截屏发给教师,确保学生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基于智能绿网手机的中职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迎合素质教育需要,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芳.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之初探[J].大观,2014,2(10):124-124.

[2]刘玲,秦缜铮.档案袋评价在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中旬刊),2011,24(11):142-143.

[3]李凤芝.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111-111,112.

[4]黄海霞.新课程下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2(26):18-21.

城市绿网 篇4

据介绍, “爱子行”智能管理软件具有上网行为管理、应用程序管理、分时锁屏、亲情定位和教辅资料推送等功能, 能够全面监护孩子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 确保孩子假期中玩耍学习两不误, 确保孩子人身安全。

上网行为管理功能, 指“爱子行”记录3亿多条全球最全不良网站信息, 并将其有效过滤, 让孩子在纯净的网络世界里遨游, 同时可查看孩子网页浏览记录, 分析其上网行为是否良好;应用程序管理, 家长能够查看孩子手机软件安装信息, 并从中选择不适当应用, 加入黑名单。分时锁屏功能, 家长根据孩子的学习和作息时间, 设置手机的锁屏时间。在学习时间自动锁屏, 孩子手机不能进行其他操作, 但还可以接听和拨打电话,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作息习惯。为确保孩子人身安全, “爱子行”产品特设的亲情定位和历史轨迹功能。备有海量教辅资料, 供孩子免费下载, 为孩子提供坚实的课后复习支撑。

上一篇:照片质量下一篇:惠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