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2024-10-27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精选12篇)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篇1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 医疗服务也由技术竞争逐渐转向了服务竞争。为了全面提高各医院的服务水平, 从2010年开始, 我国卫生部以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保证患者、社会、政府满意作为目标, 倡导实施了夯实基础性护理工作, 向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优质护理服务[1]。我院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开展, 树立以人为本, 患者至上的原则, 从环境、技术、人文等方面全面提高。从术前、术中、术后予以手术患者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使患者早日康复。

1 手术前

(1) 手术前1 d, 巡回护士到病房向患者介绍自己,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如: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 药物过敏史, 术前用药, 各项检查报告等。 (2) 向患者告知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耐心亲切地与患者交流, 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 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治疗成功案例。耐心解答患者的所有疑问,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 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 手术中

(1) 巡回护士用亲切温和的态度迎接患者, 并与麻醉师、手术医师核对无误后带入手术室。术前访视对患者的心理压力会有所缓解, 但人在处于陌生的环境时依然会产生恐惧和不安, 所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仍会产生不良情绪。因此, 护士在进行操作一定要稳、准、轻, 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患者带来负性刺激[2]。 (2) 将手术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调整到合理水平, 一般来讲, 温度应当调整为22~25℃, 湿度则为50%~60%。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手术[3]。 (3) 按照手术要求合理正确地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尽可能小范围地暴露患者, 避免患者因害羞而不安。 (4) 手术过程中, 若为清醒患者, 应与患者进行沟通, 尽可能减轻其思想顾虑, 给予安慰体贴;在患者焦虑时, 给予适当触摸, 让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轻松安心地进行手术。

3 手术后

(1) 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 整理好患者的衣物, 并盖好被服保暖。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护切口及各种管路, 避免其脱落、打折、压弯, 保证通畅。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 对躁动不安的患者适当约束, 保证患者的安全。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2) 术后第2天回访患者,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后指导, 并做好健康教育。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以对今后的工作做出改进, 提高护理质量。

4 讨论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不仅增强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加强护患沟通后也使护患关系得到很好的改善, 患者心情舒畅地接受手术。不仅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而且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周期。在手术室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提高的不仅是工作效率, 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宋焕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8) :265-266.

[2]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6) :409.

[3]张建娥.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实践探讨[J].北方药学, 2012, 9 (12) :120.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篇2

我们根据手术室的护理特点开展了“六个加强”,即:加强术前术后访视的落实、加强术中人性化护理、加强服务态度的教育、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加强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加强服务态度的教育。具体方案如下:

一、加强术前术后访视,做到三落实

1.人员与时间上的落实

当每天手术安排出来后,值班护士便会于当日下午或晚上深入到病人床旁与病人交谈。真正做到人员上的落实。时间上的落实:按常规每天上午11点前,次日的手术就安排就绪,值班护士便可在这些时间中抽空对病人进行术前术后访视,每人次时间在大约10分钟。2.内容上的落实 我们在术前术后访视上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访视,做到认真收集主客观资料。

术前访视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候并向病人做自我介绍,让病人感受到亲切并表明来意,第二部分为手术前要请病人做好准备的内容,第三部分为进入手术室后要做什么,让病人心中有数。第四部分为手术结束后应该注意。

术后访视分三个部分:第一部部分为问候并向病人做自我介绍,让病人感受到亲切并表明来意,第二部分为与患者的交谈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态度和心理状态以及对手术的认识和承受情况,用较通

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大概情况及必要的术后注意事项,嘱安心恢复。第三部分对病人的疑问,耐心解答,并给予鼓励的话语,给病人送去衷心的祝福;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服务的满意度

3.效果上的落实

术前访视效果:我们采取边做边问,一问一答的方法,以及边讲解,边让病人复述的方法,巩固落实要让病人及家属掌握的内容。让病人自己能够说出,明天手术前应做什么,应如何配合。对于儿童和老人,我们要让家长和亲属了解重点掌握的相关知识。

术后访视效果:减少病人的焦虑情绪,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些术后注意事项。

二、加强术中人性化护理

1.保持手术室适宜温度,保护病人的隐私部位。

2.在不影响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导尿、静脉穿刺、插胃管等操作尽量安排在麻醉后进行。

3摆放手术体位时,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确保病人舒适安全,防止发生压疮。

4.巡回护士经常与病人进行交流,让并感到温暖,减轻病人的恐惧感。

三、加强服务态度的教育,做到三经常

1.经常与病人接触,学会与病人沟通交流,要走出手术室深入到病人身边,多为病人服务,不仅仅限于术前,在病人的整个围手术期都可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满意,存在些什么问题,利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2.经常换位思考,学会站在病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及言行举止

3.经常想想我能为病人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老年病人进入手术室后,体位垫应更柔软,更应体贴入微。在对病人及家属说话时做到嘴甜一点,心细一点,爱多一点,温柔一点,礼貌一点。在做工作时做到行动快一点,动作轻一点,脑筋活一点,理由少一点,效率高一点。凡事都以病人为主,凡事都为病人着想,真正让病人感受到良好的报务。

四、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做到三坚持

1.坚持每日考评制度的落实

根据护理部的考评标准,结合我们手术室的工作特点,我们专门制定了手术室护士考评细则,每日的工作均实行考评制,并且考评结果与奖罚挂钩。考评人员由护士长担任,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通

过严格考评,在考评中认真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确保护理质量稳步上升。

2.坚持每月科室质量分析会议制度的落实

质量分析会我们科已经坚持多年,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三便是质量分析会,在质量分析会上对本月出现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决不允许再次发生,此举与奖金挂钩。

五、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做到三把关

1.把好人员进入手术室这个关,做好进入手术室人员的岗前培训,进入手术室严格控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使手术室保持良好的秩序,做到更衣前认真检查手术人员的手指甲,头发,皮肤等,合格方发放手术室无菌洗手衣裤,在手术人员洗手,穿衣戴帽等严格把关。以确保环境不被人为污染。

2.把好手术室物品进出关,做好种类物品的管理,凡是进入手术室的物品全部脱掉外包装,并按有效期进行分门别类放置于指定位置,无菌物品走无菌物品专门通道,出手术室的污物通过污物专门通道。使手术室物品管理规范有序,并有定期监测报告,确保手术室物品的安全。

3.把好清洁卫生消毒灭菌这个关,手术室环境要达到无菌必须先抓好卫生清洁制度的落实,我科保洁员只有1名,根据我科的工作

要求我们特别给制定了手术室保洁措施,有达标要求,责任到人,确保手术室物理环境安全。

六、加强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做到三到位

1.理论知识学到位,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我们从三基抓起,每次科室来新同志,都从三基入手要求打好基本功,每年在理论学习上都有安排和计划,每月都逐一落实。以丰富头脑用过硬的知识赢得病人尊重。同时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基础操作练到位,在手术室基础操作上,十五项技术操作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护士从进科室的第一年开始便逐项过关,参加医院或科室组织的考核,直到过关。在手术室专科培训上做到坚持岗前培训,从手术室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到基本操作培训合格之后方可进入手术区。另外组织并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操作,如急救技术,战伤救护应急突发事件等的操作技术。

3.日常检查考核到位,检查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习培训的效果,我们通过早交班提问,月考试,跟班检查等形式,检查教学培训的结果,看看护士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考核成绩总结评估教学质量,为下一步制定学习目标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考核也能有效督促护士认真学习,找出不足之处,有利于学习上的提高。并且考试成绩与考评奖励挂钩,有效地起到了监督落实作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探讨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优质护理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根据卫生部文件精神及护理部工作部署,本着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手术室开展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强化了护理人员优质服务意识,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进一步维护了病人的权利和尊严,增强了医护的协作精神,同时消除了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以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进行。

耐心的術前护理:由高年资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并嘱家属手术当日在手术室外家属休息室等候,以便术中出现特殊情况及术后看标本时能与家属直接沟通,为保证病人的生命和手术进行赢得宝贵时间,并制定了手术室宣传手册,以方便家属在等候室了解手术室的概况。做到了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术前访视由病人延伸至家属。接待手术病人时制定了规范的礼仪由巡回护士先摘去口罩到病人床旁,面带微笑问候病人,做自我介绍以消除病人的陌生感。根据病例首页、腕带、手术通知单与病人核对各项信息确保手术安全,并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如"您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诉我,我尽量帮助您解决,现在我们进手术间"平稳运送病人入手术间,移上床后,及时为病人保暖。我们设计了护肩垫,同时还应用恒温箱将液体、冲洗液设定为38℃左右的恒温液,防止术中低体温。

术中视病人如亲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手术过程中护士随时在病人身边观察病人情况,消除病人紧张及恐惧,给予患者持续的心理、生理、情感支持,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对于老人、儿童、妇女开展牵手服务。术中妥善安置病人体位,防止压疮、坠床,体位垫专人管理,集中消毒,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精心的术中配合:建立了每位主治医师的手术习惯档案。使配合更加精准、默契。成立了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组。共设了五个专科,耳科、妇科、泌尿外科、眼科、腔镜等专科。使专业更加精细化、专科化,使配合更熟练,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定期对手术医生发放手术意见和建议表,征求医生对器械、巡回护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贴心的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安置正确卧位,像患者及家属认真交待注意事项,亲切地告诉病人手术很成功,并请家属相伴抚慰。术后2-3天对患者进行回访和探视,询问术后一般情况,同时就患者现存的不适给予处理、安慰和解释。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解决。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工程的开展,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提高了手术室的服务质量,为构建优质护理团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提高了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加强了手术室护士与手术病人和医生的联系。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16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2例, 女76例。年龄12~85岁, 平均年龄 (48.7+10.3) 岁,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服务,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1]。

1.2.1 术前访视,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手术前一日, 巡回护士负责术前访视。通过阅读病历, 向病区责任护士、管床医师了解患者的情况, 收集有关患者资料, 详细了解病情、病史及一般情况, 对患者进行更准确、细致的术前评估。访视时, 我们发现困扰患者主要的问题是对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担忧和疼痛的担忧, 我们用规范的语言使其正确认识疾病,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向患者解释手术时应用麻醉是无痛的和术后镇痛泵运用会大大减轻疼痛感, 消除患者的顾虑.。并向患者发放手术室环境宣传画册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 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感。另外, 有针对性的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 选择性介绍一些麻醉方式及手术过程, 如全麻手术患者, 常常担心全麻药物对大脑带来的伤害, 给予解释说明取该麻醉的安全性, 让患者解除心理负担;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给予讲解摆放侧卧, 曲腿弓背体位的意义和方法, 使患者初步了解手术中的情况, 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

1.2.2 术中支持

(1) 手术当天, 由术前访视的护士到病房接患者, 减少患者陌生感, 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 查对无误后, 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 协助医师摆好患者的体位, 同时指导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何与医护人员进行主动配合、告知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 讲述正确体位对手术和麻醉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对意识清醒的患者, 当他们表现出紧张不安时, 给予及时安慰, 握住患者的手, 指导做深呼吸运动进行放松调节。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心电监护, 保持输液通畅, 及时分析, 判断。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护理操作常规, 认真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各项护理工作做到稳、准、轻、快。 (2) 麻醉后导尿:麻醉后尿道括约肌松弛, 阻力消失, 留置尿管顺利,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 减少了泌尿系感染的机会[1]。我们在患者入室后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麻醉起效后进行导尿是无尿路刺激症状, 患者舒适度增强, 配合程度明显提高。 (3) 术中保暖:手术中诸多因素均能引起浅低温的发生, 浅低温能引起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伤口感染、苏醒延迟、改变多种麻醉药的药动学、低血钾等并发症[2]。我们认真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进入手术室, 给患者盖保暖的被服, 手术开始, 还在患者的颈部围上围脖、外展的手臂套上保暖套、等医师准备消毒时才将患者身上盖的被子移开, 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做好保温工作;手术中, 注意输入液体的加温, 和手术冲洗液体的加温, 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患者离开手术室时寒战明显减少。

1.2.3 术后随访

术后第1天, 对术后患者进行回访和探视。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如切口疼痛, 有无压疮及手术并发症等。正确指导镇痛泵的应用, 及术后饮食指导。同时就患者现存的不适给予适当的处理, 安慰和解释。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 还需改进措施;对外科医师进行反馈了解术中配合、服务临床需要改进的方面以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向病房责任护士了解转运交接中需要改进的项目等。通过这些反馈来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制定整改措施, 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2.4 术后健康宣教

患者家属对“术后康复指导知识”的需求最高, 非常渴望获得更多的术后康复指导知识, 以便自己能更好地参与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工作中, 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3]。手术室结合疾病预防知识、术后康复指导知识编写成册, 供家属阅读。以使家属了解自己亲人的手术过程及预后, 知晓应如何配合医师、护士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及康复活动, 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遇到问题时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这对手术后患者的康复都非常有利[4]。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及接受健康教育程度和满意度调查。 (1) 术前焦虑水平的观察记录使用问卷调查形式, 采用状态焦虑 (S-AI) 和特质焦虑 (T-AI) 量表测试24个项目得分相加, 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 分数范围在24~82分。 (2) 接受健康教育程度由护士长和质控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测试和调查, 内容为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 能将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的注意事项复述85%以上为健康教育达标。 (3) 患者满意度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方式进行,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 2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前焦虑水平比较

见表1。经2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水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2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见表2。经2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达标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比较

见表3。满意83例, 满意度达98.80%, 而对照组患者中满意72例, 满意度为85.71%。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 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 牢固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护理人员优质服务意识, 通过改进护理服务, 对患者进行个性化, 全面的综合护理, 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使医院患者满意度有新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水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较高。这进一步表明, 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可加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 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从而建立和谐配合的护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住院手术患者共16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措施。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水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感知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较高。结论 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可加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 从而建立和谐配合的护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程丽琴.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后留置导尿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3) :12.

[2]白晓霞, 李福宣.老年患者手术中保暖对切口愈合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外科版, 2008, 7 (4) :17-18.

[3]吴多育, 柯雅娟, 陈茹妹, 等.患者家属手术等候期的需求调查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10) :48-49.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健康宣传、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记录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状况,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4±4.1)分,干预后(30.2±3.8)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2±3.8)分,干预后(34.8±2.4)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与整体护理满意度,且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焦虑评分

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手术室护理,其对满足患者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的主要内容是护理人员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因而缺乏整体护理的理念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1]。本文将我院收治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实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2岁,平均(41.4±6.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1岁,平均(40.7±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健康宣传、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为:①术前访视:为患者介绍手术环境与麻醉方面的知识了,消除器对麻醉的恐惧心理。将手术室湿度、温度调节到适宜状态,术前通过安慰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状况[2];②术中护理:认真、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流程,保持手术室安静,做好各种引流管理;③术后随访:手术后1 d开展随访,询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安慰患者存在的不安心理,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④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安全管理进行加强: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定与手术部位标识,严格执行交接、输血、手术室等等流程的制度,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⑤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识,同时开展相关护理培训[3]。护理人员应从温柔、耐心、礼貌、细心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与提高。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记录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状况,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级别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4±4.1)分,干预后(30.2±3.8)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2±3.8)分,干预后(34.8±2.4)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配合手术36例,基本配合3例,勉强配合1例,满意38例,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主动配合手术28例,基本配合9例,勉强配合3例,满意31例,满意度为77.5%,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要求护理人员依据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实施护理内容,这不但能够提升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护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患者术前恐惧与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缓解与消除,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4]。

本次研究中,观察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恐惧、焦虑情绪的缓解起到良好作用;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围手术期医院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及人性化,最终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需求[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心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及满意度,而且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篇6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护理体会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本次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对象,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和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共有11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0例;年龄32岁至65岁,平均45.8岁;手术类型:四肢手术36例,子宫部位手术14例,卵巢部位手术16例,肝胆部位手术22例,胃肠部位手术22例。患者的文化程度均高于初中,能够正确回答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患者的精神状况良好,意识清醒;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文化程度、精神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质量调查资料均保存完整,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当场收回11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优质护理方案

1.3.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手术的流程、手术室环境,耐心解答患者与家属的疑惑,消除其顾虑;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其他病史等进行了解和掌握,认真进行术前评估,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于明显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了解导致该负性情绪的原因,并进行有效调节,让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1.3.2 术中护理 在协助患者由病房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安静,速度平稳,避免颠簸和碰撞,预先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人体最适合范围,使患者在进入时保持较好的状态;借助术前访问与患者建立信任,与患者做好术前沟通,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减少其恐惧感;加强患者的舒适度,如提供枕头、毛毯等,对有关节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棉护垫;术中对非手术部位可加强按摩,避免其水肿,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导尿、输液以及吸氧时必须要保持轻柔的动作,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了异常情况,必须要进行及时的纠正,麻醉师用药时必须需要给予良好的配合,确保输液、输血的畅通。手术步骤的配合需要器械护士的高度默契,所有的手术用品必须完备。查对制度必须要在手术过程中得到严格的贯彻落实,缝针、器械、纱布等必须要认真仔细清点,严防因此出现差错乃至事故,护理记录单需要进行认真填写。患者进入手术间之后通常会非常紧张,此时护理人员应该陪在他的身边,采用安慰性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例如,适时安抚患者,握住患者的手,和患者一起做深呼吸,抚摸患者的头部,使患者感受到舒适与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术中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让患者相信医生护士都在全心全意地为其工作,使患者有舒适和安全感。对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疼痛等及时解释,并嘱咐其深呼吸,以减轻反应,对清醒的患者与其谈话分散注意力,以提高痛阈,减轻不适感。

1.3.3 术后护理 术后用温生理盐水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擦拭干净,为患者盖好被单,并采用搬移布单法送至病床,避免过度震动;术后加强回访次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并与患者家属和管床护士进行交流,在患者苏醒后可进行简单的沟通。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中4例(7.27%)出现轻度焦虑,2例(3.64%)出现中度焦虑,未发生重度焦虑,焦虑发生率为10.91%,对照组患者中5例(9.09%)出现轻度焦虑,10例(18.18%)出现中度焦虑,3例(5.45%)出现重度焦虑,焦虑发生率为3.2.72%,研究组在手术前后的焦虑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6.36%(53/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6.36%(42/55)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旨在通过在围术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提升护理质量,增大患者的满意度并缓解其负面情绪,最终处理反馈意见,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与以往的护理质量提升相比,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的时间较长,不仅单单关注术中,而且还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关注,且这两个阶段在提升护理质量上很有必要。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缓解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情绪,并可以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性。总之,手术室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洁冰,田芬霞,郭书芹,于红霞.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5):144—145.

[2] 孙丽,马磊,薛东芳.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探讨与思考[J].天津护理,2012,(01):125—126.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病例800例, 其中男478例, 女322例;年龄3~76岁, 平均年龄 (44.9±12.7) 岁。其中184例肝胆部位手术, 164例脑部手术, 132例四肢手术, 112例胃肠部位手术, 98例心肺部位手术, 56例卵巢部位手术, 54例子宫部位手术。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对比,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一定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流程以及应做的准备, 引导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具有正确的认识, 帮其解惑答疑。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药物过敏史等情况, 对其心、肺以及肾等器官功能情况做好评估。同时进行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是否出现负面情绪, 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德尔心理调节, 向患者讲述成功案例, 保持其良好心态, 用激励的语言尽可能帮助其建立手术治愈的信心,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手术。

1.2.2 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应使患者尽快适应手术室环境, 消除患者对手术室人员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手术过程中给予及时护理, 尽可能减少术中的损伤, 避免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要预先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人体最适合的范围内。对患有关节性疾病的病例给予提供棉护垫增强其舒适度, 以免手术时间过长造成关节损伤。及时遮盖患者的私处, 尊重患者的隐私, 将患者的体位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术中对于非手术的部位应给予按摩, 避免发生水肿。若使用药物造成患者出现口渴以及嘴唇干裂等情况, 及时使用浸湿的棉纱保持嘴唇湿润。术中进行输液时要应加热至人体最适温度, 以免引发低体温症状;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同时及时处理术中突发或者危急的情况。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将患者皮肤擦拭干净, 加强保暖, 采用搬移布单法将其送至病床。加强巡访次数, 继续监测其生命体征, 待其苏醒后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在术后早期尽可能卧床休息, 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遵照医嘱给予合理膳食食谱。待其基本恢复活动后, 可进行简单的恢复性动作训练。同时建立档案, 及时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建议, 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1.3 评价标准[3]

参照2004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满分为100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 满分100分, 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70~90分为满意, 低于7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超过70分的病例, 明显多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出院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4.75%, 而对照组仅为69.50%, 两组满意度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指临床上围手术期由于手术以及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 采取相应的各种护理措施。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均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评测满意度以及进行工作强度量化管理等问题, 从而有效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但临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情况较少。而优质护理服务是通过在围术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缓解术前患者的负面情绪, 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及时处理反馈意见, 从而全方位提升临床护理质量[4]。与以往的护理不同,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关注术中护理, 可以将手术室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所有的护理工作均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展开, 且还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 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另外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学习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护理的技能和水平, 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使患者享受到系统化、规范化以及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5]。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长期优质护理服务行为, 其可以在漫长的护理过程中不断地改进, 通过患者的反馈不断地分析、研究、完善以及发展, 将护理的立足点放在解决患者实际问题上, 从而提高护理的内涵和质量, 为患者提供适合其个体需求的优质护理服务[6,7]。

通过对本组资料研究显示, 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 其护理质量评分超过70分的病例, 明显多于对照组, 直观显示了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性。同时观察组出院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4.75%, 与文献报道[8]情况基本一致。而对照组仅为69.50%, 两组满意度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患者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肯定, 与护理质量评分一起从主客观两方面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进一步肯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总而言之,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护理质量, 且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病例800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出院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超过70分的病例, 明显多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院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4.75%, 而对照组仅为69.50%, 两组满意度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良好, 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护理质量, 且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1) :66-68.

[2]柴锐, 靳银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J].现代医院, 2011, 11 (6) :114-115.

[3]徐美娣, 朱凌云, 蒋燕,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3) :76-77.

[4]许宁, 郭志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5 (6) :175.

[5]钱海涛.浅谈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1, 24 (12) :439.

[6]马翠玉, 赵冬梅.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6) :1449.

[7]崔妙玲, 李敏燕, 杨连招, 等.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 :76-78.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进行手术治疗,并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32例,其中26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9岁。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术前需要对患者实施规范的访视流程,并进行记录。实施手术的前1 d,护理人员需携带护理记录单对患者进行访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收集。(1)在访视时需向患者问好,进行自我介绍,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的变化状况进行了解,还要为患者讲解与手术治疗相关的内容,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2)将实施手术治疗时需注意的事项讲给患者,并写在提示单上。同时将治疗环境及实施麻醉的方式为患者进行详细介绍;(3)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运用温和、亲近的语言对其进行安慰与鼓舞,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与信赖度,使其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此外,在访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并保证真实记录。

1.2.2 术中护理

进行手术治疗时:(1)需要巡回护理人员与病区责任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并对病例与交接单进行仔细查对,没有差错后,将患者推入手术室,同时使患者家属在休息区等候,以便能够及时与其进行沟通;(2)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将软枕(棉垫)放置在骨隆突出的地方,并讲解采用正确体位的必要性;(3)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在患者身边,并鼓励患者,当麻醉药物起作用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使情绪稳定下来;(4)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每项操作均需要做到轻声、快速、沉稳、准确,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调节,并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输液速度、面部表情进行严密观察。此外,使用医疗设备时,需要提示患者,以避免出现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较好的进行配合,进而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2.3 术后护理

手术治疗完成并待患者清醒后:(1)需要帮助其穿戴整齐,并对引流管、静脉通道等实施保护措施,然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注意保暖。同时为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巡回护理人员与病区责任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2)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体位要求、引流管的管理讲解,使其能够积极配合;(3)手术后的第2天,对患者实施回访,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切口疼痛、血液流通状况、肠蠕动状况、肢体肿胀与活动状况、并发症等)进行严密观察,如果患者出现不适,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解释与安慰。同时也调查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IBM 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应用描述,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将实施优质护理与实施常规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如表1。由表1可以看出优质护理的各项满意度均比较高,并且护理纠纷事故的发生率比较低。

将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工作质量进行比较,如表2。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指的是:以患者为工作中心[2],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责任制度,以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以患者为工作中心,就需要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并将患者放在第一位,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护理工作的流程进行简化,进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服务[3]。实施优质护理需要:(1)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2)保障患者安全;(3)保持患者的舒适度;(4)进行心理护理,以协调患者的心理变化。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

实施优质护理前,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因此,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护理状况,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情况,对其人际交流能力、诚信力度等进行相应培训[4],以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工作实施制度,使全体员工明确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与标准,并且与护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评定职称进行关联。此外,组织课内的工作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使其思想发生明显转变,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患者的满意度。

3.3 效果

通过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使患者在术前得到全面放松,使其生命体征表现平稳,均没有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失调等症状。同时也没有出现因输液而出现寒战、怕冷症状的患者,并且经过手术治疗待患者清醒后,也没有出现因不适而出现情绪躁动的患者,医生对护理效果也非常满意。由调查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服务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1)患者在围手术期中没有出现任何状况,并且恢复速度较快;(2)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进行良好配合,医生无担忧;(3)增加了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熟练程度,并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实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就是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护理水平进行融合,进而对患者的行为、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观察,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了解[5],并及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为其解决心理问题,并进行正确指导,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进而促进患者快速恢复。而具体的护理措施,就是在基础护理之上,实施一系列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此外,由于手术室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重要科室,患者对手术治疗也不了解。因此,患者面对自身病情变化与陌生的治疗环境时,通常会出现害怕、焦急等负面情绪,使其生命体征不稳定,进而引起其他病变的出现。同时手术后由于管道与体位所造成的不适,也会影响患者的病情。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将这些情况提前告诉患者,并教授其运用各种方法来应对病症与治疗所造成的不适,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6],进而成功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均高于常规护理,同时护理纠纷事故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 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证,提高了恢复速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晓云.手术访视记录单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1):30-31.

[2]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6):1201-1203.

[3]董学芹.手术室护士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及探讨[J].中外医疗,2010(35):81.

[4]唐宏英.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与成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2):263.

[5]庄营,林秀珍,曲静.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拓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13.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手术患者110例, 男59例, 女51例, 年龄19~79岁, 平均 (40.4±6.4) 岁。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5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术前健康知识宣教、病情观察、术后对症治疗及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方法:①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在患者手术前,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亲切交流, 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 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流程、科室开展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愈后情况等相关信息,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治疗问题详细、耐心地解答, 消除其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 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建立自信,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 争取早日康复出院[2,3]。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陪伴在患者身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与其密切交流,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并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 使患者获得依赖感和安全感, 使得患者在护理人员的陪伴下勇敢接受手术。③术后访视护理:在患者术后,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探视, 询问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 并了解患者有无不适、疼痛等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方法, 并解释相应并发症, 消除患者的恐惧感,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知识水平及能力[4,5]。

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在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并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并做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 (P<0.05) 。在护理后,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 , 见表1。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6.4%, 较对照组的78.2%显著提高 (P<0.05) , 见表2。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趋近, 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外科手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 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是巨大创伤, 患者在术前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 负面心理的形成给患者造成了巨大困扰, 这不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无形中降低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极为不利。所以, 探讨适合于手术室的优质护理研究意义重大。

注:与护理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本研究所采用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主要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部分进行。术前护理中, 亲切交谈、访视及心理护理、详细且耐心地答疑解惑, 可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 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鼓励, 能促进护患和谐, 使患者建立自信, 勇敢面对手术。术中护理中, 护理人员的陪伴、交流能够消除患者的孤独感, 使其获得依赖和关爱,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中, 护理人员对手术情况的关心,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等, 详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并发症, 能够消除患者的恐惧感, 促进其康复, 提高护理满意度[6,7]。

本文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的护理总满意率, 较常规护理组显著提高 (P<0.05) 。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患者11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 (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室护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玉霞.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5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 (14) :123.

[2]王菊凤.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癌症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21) :52-53.

[3]邱红.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5) :1367-1369.

[4]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3 (7) :66-68.

[5]孙静.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6 (20) :260-261.

[6]李冉.解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 :94-95.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的12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68例, 女性患者52例, 年龄分布15~69岁, 平均年龄45.3岁。患者的手术类型中, 有32例为四肢手术, 25例为卵巢部位手术, 18例为子宫部位手术, 22例胃肠部位手术, 23例为肝胆部位手术。患者的文化水平均在小学以上, 手术完成后, 所有患者均处于意识清醒状态。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6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以及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2) 调查分析每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具体操作如下。 (1) 术前护理:患者通常对手术有一定的恐惧感, 护理人员术前要对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的知识, 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 让患者相信手术医师和护士, 使患者得到安全感。患者手术中如果出现呕吐头晕等症状, 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解释和抚慰, 平复患者的情绪。 (2) 术后护理:手术后, 护理人员要及时清洗、擦拭患者手术后皮肤上残留的血迹, 换洗衣服、床单, 保证患者生活环境的干燥、舒适。同时严密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 如出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与交流, 用亲切的语气, 向患者耐心讲解术后病情症状, 以及疾病知识, 鼓励患者采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接受康复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 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 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 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 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1。

由表1数据可知,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3.3%,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医院护理质量与服务质量也逐渐提高, 尤其是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 因手术创伤大, 恢复时间长, 并发症发生率高, 对患者的有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3]。近年来,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 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根据手术治疗患者的特点, 进行针对性护理服务。通常情况下,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4]。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详细的回顾性分析, 并给与针对性护理治疗, 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抚慰患者情绪。术后, 及时清洗患者伤口以及皮肤血迹, 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干燥、清洁, 安慰患者情绪, 鼓励患者采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接受康复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3.3% (50/60) ,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 (58/60) ,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节约治疗成本, 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的12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6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3.3% (50/60) ,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 (58/60) ,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节约治疗成本, 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洁冰, 田芬霞, 郭书芹, 等.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5) :144-145.

[2]王菊凤.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癌症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21) :52-53.

[3]徐美娣, 朱凌云, 蒋燕,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3) :76-77.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体会 篇11

【关键词】 围手术期;优质服务;护理

2012年我院根据《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1],在手术室施行优质护理工作,该科室在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过程中大胆地实践,提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及护理亮点。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和提高技术水平为核心,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为实行手术的病人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是指护士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到患者回病房或ICU这段时期。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患者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为了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需要在手术的前中后给予全面的护理,避免在术中或术后发生多种并发症,便于病情的尽早康复。

1 提出优质护理工作的标准,提高工作水平

实施优质护理需要有一定的工作标准,要学习并执行护理工作指南及护理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手术室的实际工作,细化并规范护理工作的标准,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还要对工作制定一定的考核标准,要细化并实用,每天都要对工作进行考评,还要将考评结果与绩效相结合。考评人员由质控人员及护士长担任,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保障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还要写出护理工作质量的分析报告,要求每位护士要认真总结一个月工作的经验及教训,尤其要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写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2 行为规范,不断完善自我

认真学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2],进一步规范行为,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端庄整洁的仪表、柔和的语气、亲切的目光、贴切的谈吐会在沟通中取得信任的第一步,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外在要求。良好的语言艺术是护患关系融洽的基础,因此加强护患沟通能力,学习护理服务规范用语和运用技巧,培养护士语言表现力。

3 扩宽知识面,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对在职的护士要制定出系统的培训方案,在录用新护士前要严格录用程序,要做好用前培训,并进行专科性地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上岗。针对手术室的护士要进行各项手术室规章制度的培训,特别要重视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理论操作技能培训上从三基入手要求打好基本功,护士长把关进行考核,有效地起到了监督落实作用。要求护士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扩宽知识面,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 积极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提升服务内涵

4.1 术前护理

4.1.1 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能缓解患者术前的恐惧紧张心理,介绍手术、麻醉及护理有关信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激能力,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对当天的手术可以提前一天安排好,护士可以在手术的前1天到病室对患者进行探访,探访时间一般约为10min,进行探视是为了收集主客观资料,认真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以便在围手术期实施正确优质的护理。我们手术室自行设计了术前探访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①查阅病历,查阅患者的各种检查单,了解病情;②病房探访,探访时态度要真诚,语言要柔和,表明探访的目的,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③告诉患者在术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④告诉患者入手术室后所要做的工作,让患者有心理准备;⑤调查满意度。笔者采取一问一答、边做边问的方法,还要对患者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再让患者进行复述,以便于让患者更好地掌握。对于老人和儿童,要让其家属或亲属掌握好重点的知识。真正做到人员上、时间上、内容上的落实。

4.1.2 严格遵守接手术患者制度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手术患者,并与病区护士交接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双方核查病史卡、腕带;确认术前准备已完成,所需要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都已备妥;特殊患者如昏迷、精神病、聋哑、婴幼儿,严格与家属核对。把患者安全移置手术平车上,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的隐私。

4.2 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能减轻手术患者焦虑、恐惧感,减少手术体位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巡回护士在早交班时将术前访视患者的注意事项要交代清楚,对本人负责的患者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便于顺利地开展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会对手术室环境感到陌生和恐惧,麻醉前患者的紧张心理达到最高峰,此时,巡回护士要主动与其沟通,缓解其情绪,要充分理解病人心理状况,以病人为中心,与其进行必要的沟通,细心教会行为控制技术,让患者放松及深呼吸,及时减轻病人术前的焦虑状况,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握住病人的手,用亲切的动作,无声的言语,会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及体贴,进而产生安全感,放松自己的心情。做各项操作前向患者说明其必要性,摆手术体位时动作要轻柔,经常问患者的感受,以患者舒适、安全为主,避免发生各种手术体位合并症。

4.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告诉病人手术顺利完成,让其放心,妥善固定各种管路,讲解注意事项。患者上平车后,拉上车档,躁动病人用约束带加强,防止坠床或发生意外,护士站在病人头侧,有利于观察病情。到病房帮助患者取舒适的卧床,详细交接患者的情况,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并衷心祝福早日康复。术后第1-2天巡回护士下病区进行术后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对手术操作、麻醉、手术体位、术中护理等相关的后续效果及相关资料加以收集,如查看电刀负极板粘贴皮肤是否存在异常,肢体受压情况,有无神经损伤,有无功能异常,从而客观评估手术期护理工作,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征求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5 换位思考,保证优质护理服务

开展围手术期优质服务活动以来,手术室从实际工作中设身处地,经常换位思考,学会从患者的立场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及言行举止,让护士亲自在手术床上体验躺在手术床上的感受和各种体位时的感觉,去思考如果我们自己都感觉不舒服,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被迫体位会舒服或会有和安全感吗?通过这些形式来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及态度。教育护士要常思考“我能为患者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让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如给小朋友患者准备一些小玩具,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可以用小玩具来转移其注意力。总之,一切要以患者为主,凡事要为患者着想,让患者真正地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6 体 会

实施优质护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的要求,也能真正地体现出护士的专业技能及服务态度,也是手术室护理理念更新、提高的需要[3]。要“以患者为中心”,这是护理的核心,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并让其感受到关怀,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能减轻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的思想顾虑及恐惧,使病人主动地配合麻醉和手术,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开展,并利于术后的尽早康复。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Z].2011-04-02.

[2]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7.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探析 篇12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2013年5月本科室开展手术护理查房28例, 男11例, 女17例。典型 (个案) 病例查房14例;疑难病例查房10例;急救病例查房4例;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查房4例;护理差错病例查房1例;护生教学查房3例;模拟演示查房1例。其中骨科手术8例、普外科手术9例、妇产科手术11例。

(二) 手术室护理查房具体实施

1. 指导准备

接到手术通知后, 手术室护士要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 了解手术方式、原则和要点, 掌握手术操作流程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 确保术前准备充分。在手术过程中要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使手术能顺利进行, 与医生、护士长和一线护士做好沟通, 协调好转运、交接手术患者的工作, 不断改进工作, 达到规范各科手术操作流程和技能, 增强医护之间的配合, 实现护理服务无缝连接。

2. 术前访视工作

查阅患者病历资料, 了解其资料和病情。和蔼亲切地向患者自我介绍, 解释来访目的,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过程来评估患者的家庭情况、意识状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经济情况以及患者特殊需求等;还要评估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 进行病情, 手术和麻醉等相关知识的宣教;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前注意事项、手术过程和步骤、麻醉配合方法等注意事项, 交代特殊耗材费用情况。通过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和特点来开展有效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各种消极反应。通过了解患者的情况, 完成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出有关的预防措施。

3. 优质护理延至患者家属

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同时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使其能了解患者病情、手术概况、配合要点和高值耗材使用的情况, 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 减轻其精神压力, 取得理解和信任。在手术进行期间要将家属安置好, 嘱咐家属子家属等候区内等候。等候期间还要向家属传播相关的疾病知识、术后指导以及健康教育。如果是复杂的大手术, 护士门还应及时和家属做好沟通, 适时传递手术的进展信息, 做好安慰工作。

4. 术中实施舒适优质护理

(1) 向所有参加手术的巡回、洗手护士介绍患者的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流程及配合等。

(2) 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 检查患者术前的准备情况, 核对好物品和药品。在转运途中要注意做好防护和保暖工作, 还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 减轻患者的恐惧和担忧。

(3) 进入手术室后要亲切迎接患者并认真做好核对患者的工作, 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以及各项护理操作流程, 做好解释工作, 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均在麻醉后再进行, 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在进行麻醉到手术开始期间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 此时护士给予患者细心的照顾并在耳边轻声安慰以舒缓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麻醉之后要将患者的体位摆放舒适, 注意保护其肢体处于功能位。还应保持适宜的手术室温湿度, 在术中加强各项工作的巡视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4) 手术完毕后要将患者的伤口妥善包扎好并将其穿着整齐和妥善固定后送入病房, 转运途中还应时刻注意做好患者的防护和保暖工作, 进入病房后还要认真仔细的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5. 术后随访工作

手术室护士在术后2~3 d要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查阅病历, 观察患者以及与患者进行交谈等来评价护理实施效果。除了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切口有无感染、精神状态以及各种常规恢复情况, 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相关的术后康复指导外, 还要向患者了解对手术工作的意见和满意程度。

(三) 观察项目

观察项目主要包括: (1) 手术实施情况; (2) 术中有无护理差错; (3) 术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根据相关文献以总结拟定满意度调查项目, 即:护士态度, 护士对手术及患者病情了解程度, 术中有无重大护理差错, 有无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按照满意和不满意来评分) 。

二、结果

手术实施情况: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其中普外科手术9例、骨科手术8例、妇产科手术11例。术中医护配合流畅;手术过程无一例护理差错发生;术后回访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达到97.91%, 其中27例患者表示满意, 只有1例患者因术中不能满足其需求有不满。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查房于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方法:通过指导准备、术前访视工作、优质护理延至患者家属、术中实施舒适优质护理以及术后随访工作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查房, 并观察手术实施情况、术中有无护理差错以及调查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来了解护理效果。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其中骨科手术8例、外科手术9例、妇产科手术11例。术中医护配合流畅;手术过程无一例护理差错发生;术后回访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达到97.91%。结论手术护理查房不但提高了手术质量, 增强了医护之间的密切合作, 而且是实现优质护理, 提高护士业务能力以及全面考核护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一篇: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下一篇:悬浮培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