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研究

2024-09-14

问题与研究(精选12篇)

问题与研究 篇1

一、身份之界定及其分类

刑法意义上的身份指行为人具有的特定主体资格, 且该资格对犯罪构成要件和量刑轻重有重要影响。我国大陆学者从广义上对身份的特征进行理解和阐述, 把具有一定个人要素、影响定罪量刑、由法律规定分别作为对身份的事实特征、实质特征和法律特征的总结和概括。同时, 学界对身份以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多种分类, 包括法律身份与事实身份、消极身份与积极身份、主体身份与对象身份、纯正身份犯与不纯正身份犯等, 其中纯正身份犯又叫构成的身份犯, 指行为人由于其特定身份而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 非纯正身份犯也叫加减的身份犯, 指行为人的身份不影响定罪而对法定刑轻或重产生的影响。

二、无身份者与具有身份的人共同实施纯正身份犯罪的问题

(一) 学术界观点

在这种情形下, 《德国刑法典》明确规定共犯的构成只包括教唆行为或者帮助行为。台湾刑法则认为成立共犯。山口厚教授主张“如果共同正犯属于和单独正犯同样意义上的正犯, 则非身份者就不可能成立身份犯的共同正犯”的观点在日本刑法学界成为通说。对此, 日本学者西田典之教授持肯定意见, 在对否定说的观点进行评价时也以纯正身份犯是一种义务犯作为该主张的理论基础。

(二) 定性及量刑

目前对这一问题的处理适用部分犯罪共同说, 无身份者利用身份者的身份实施违法行为而导致间接侵害法益的结果就是纯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当纯正身份犯不构成亲手犯之情形下, 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和共犯从属性的原则可以认为无身份者的实行行为与身份者成立共同正犯。

三、无身份的人与具有身份的人共同实行不纯正身份犯罪的问题

(一) 定性及评价

这一情形下我国理论界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也存在诸多学说, 其中主犯决定说认为应当根据刑法并按照共同犯罪中主犯的身份决定各自成立的罪名;身份犯决定说则根据具有特定身份的行为人所成立的罪名分别对各参与人进行定罪量刑;为主职权行为决定说认为在犯罪中的主次作用可以区分和确定的情况下, 决定犯罪性质的是两种职权行为中主要利用的是何者职权。若两种职权无法区分主次的则应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进行具体情况的处理, 这一学说的主张维持了共同犯罪的整体性, 是对有利被告原则的具体贯彻, 也是对刑事责任合理性的平衡。

(二) 定性及量刑

目前比较普遍适用的观点是认为应当分别定罪量刑。此时, 无身份者应当按照其成立的普通罪定罪量刑, 有身份者按非纯正身份犯定罪量刑。分别定罪的处理方式既是对犯罪要件符合性的体现, 也是对刑法基本原则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贯彻, 符合部分犯罪共同说的基本原理。

四、不同身份的人共同实行犯罪的问题

(一) 学术界观点

认定共犯行为人的犯罪性质要结合分析犯罪人的犯罪故意和其主体特征等因素的综合, 在对主、从犯做出的区分时一般只判断刑罚大小, 对犯罪的性质似乎较少涉及。但是这种情形下不能区分主从犯时又该如何处理呢?赵秉志教授认为在两种纯正身份犯互相加工而实施共同犯罪的情况下, 不能分别定罪而根据为主的职权行为认定, 在不能分清主次的情形下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二) 定性及量刑

这一情形下的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第一, 在共同犯罪中只利用一方的身份或职务便利, 则另一方相当于无身份者, 如果实施的是纯正身份犯罪, 则二者构成共同正犯, 如果实施的是非纯正身份犯罪, 则分别定罪;第二, 具有不同身份者仅仅利用各自身份或职务便利而未利用对方职务便利时分别定罪;第三, 如不同身份者不仅利用了自身身份或职务便利还利用了对方的身份或职务之便时, 应依照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处断;第四, 如果刑法分则将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犯罪规定为不同罪名的, 应依照刑法分则各自定罪量刑。这不仅是罪责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具体体现, 也是对罪刑法定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的贯彻落实, 便于司法实践在各种刑法理论的争论中的适用和操作。

参考文献

[1]陈兴良.身份犯之共犯:以比较法为视角的考察[J].法律科学, 2013 (4) .

[2]陈山.刑法身份的功能构建—以“共犯与身份”问题为中心[J].刑事法学, 2013.

[3]陈家林.试论正犯的两个问题[J].现代法学, 2005 (2) .

[4]赵合理.论共同犯罪中的身份[J].法律科学, 2009 (1) .

[5]马克昌.共同犯罪与身份[J].法学研究, 1986:24-25.

问题与研究 篇2

化学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环境污染已经变成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的大问题.在环境污染中,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分别占据一定比例,但是化学污染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因此,化学的发展与我们地球的环境发展息息相关.作 者:武乾 王晓兵 咸宇超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力,江苏徐州,221116期 刊:科技与生活 Journal:TECHNOLOGY AND LIFE年,卷(期):,“”(6)分类号:X5关键词:大气污染 化学性污染 水污染

母猪饲养与繁殖问题研究 篇3

【摘 要】当前养猪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养猪业是整个养殖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养猪业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不懂科学的养殖方法和预防手段,造成疾病高发,猪只的死亡率与药费投人很高,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提高个人素质,不要盲目效仿,认真的分析养猪态势,制定科学的养殖方案。

【关键词】养猪业;科学发展观;饲养与繁殖

1.营养方面

1.1能量和氨基酸

能量和氨基酸摄入量对泌乳和随后的繁殖性能均很重要。能量是影响母猪泌乳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乳汁的合成对能量有依赖。当母猪摄入的能量不足时,氨基酸的就不能充分的被乳腺合成乳蛋白。随着能量摄入量的提高,高赖氨酸日粮的效果才能充分显现。葡萄糖是母猪体内供能的重要物质,也是泌乳过程中最重要的养分,它占乳腺所吸收养分总量的60%。

1.2维生素和矿物元素

A.维生素E及硒。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主要作用于垂体前叶,促进分泌性激素,有利于母猪的发情、排卵、受孕和胚胎着床,防止流产,提高母猪的生殖机能。维生素E不足时可降低母猪的繁殖能力,使发情不正常,排卵数减少,胚胎易死亡等。妊娠和哺乳母猪需要量为44mg/kg。

硒是维持猪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缺硒地区生产的饲料硒含量很低,故要利用无机硒源或添加有机硒。硒缺乏时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很大,可导致母猪分娩后发情紊乱,不孕或新生仔猪虚弱等。硒能促进乳腺细胞数增加,乳腺组织发达,分娩后产奶量增加,从而改善乳质。而且硒与维生素E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B.叶酸与生物素。

叶酸叶酸在体内的主要辅酶形式是四氨叶酸,研究表明向半合成日粮中添加叶酸,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存活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国外报道,给经产母猪饲喂补充5毫克/公斤叶酸的日粮使妊娠期第35日的胚胎存活率提高7%;补充叶酸对提高分娩时窝产仔数效果非常明显。其原因是提高了胚胎存活率,而不是增加了排卵数。就叶酸的添加阶段而言,妊娠中期在日粮中补充叶酸能提高窝产仔数,尤其是对经产母猪更是如此,但妊娠后期补充叶酸不能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目前在实际日粮中,叶酸的添加量都是高于NRC的推荐标准的。

母猪日粮中添加生物素,可明显改善蹄部的硬度和致密度、承压强度、改善皮肤和被毛品质等,使蹄裂和脚垫损伤减少。

C.铁。

初生仔猪早期生产速度很快,每天需要7-16毫克铁,摄取不足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当提高母猪日粮中的铁的含量特别是有机铁的含量可以提高母乳中铁的含量,从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也可以给母猪的乳头涂抹硫酸亚铁溶液或则给仔猪注射含铁的注射液来防止仔猪贫血。

D.铬。

母猪在妊娠期补给一定数量的粗纤维,可提高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为发育中的胎儿提供生酮基质,增加胎儿体内的能量储备。吴华东等研究指出,由于母猪在怀孕早期处于一种“妊娠合成代谢”状态,故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提高,此时,应该控制日粮营养浓度,使粗纤维含量为10%左右,进入妊娠后期,母猪处于一种“怀胎热”状态,此时,粗纤维含量宜在8%左右,这样可确保妊娠母猪营养需要的前提条件下,既满足其饱感,又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2.饲养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妊娠母猪可分为妊娠前期、妊娠中期、以及妊娠后期。妊娠期间一方面要保证母猪有良好的营养储备,以减少泌乳期间的体重损失,保持其繁殖期间良好的体况,并促进乳腺组织的发育,保证泌乳期有充足的泌乳量;另一方面,母猪应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胚胎的存活、生长与发育。整个阶段要坚持“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原则。

3.配种后的管理方面

3.1使母猪在春秋季分娩

母猪分娩安排在春秋季,能提高仔猪成活率,实现2年产5胎。可把第1胎安排在11~12月配种,次年3~4月产崽;第2胎安排在5~6月配种,9~10月产崽。

3.2母猪人工催情法

方法1:对长期不发情的母猪,取公猪精液20毫升,用输精管缓慢地将精液输入母猪的子宫内,并不停地转动和来回抽动输精管。同时用少量精液洒于母猪鼻端,加强饲养,4天后即可发情配种。

方法2:体重75千克~100千克的母猪肌肉注射人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单位,或皮下注射人用孕马血清5毫升,4~6天即可发情。

3.3加强母猪保胎措施

配种后9~13天和分娩前21天的母猪易流产,应加强保胎措施,禁喂冰冻和霉烂变质饲料。有流产先兆者可用黄芪100克,白术、甘草、当归、白芍、黄芩、砂仁各50克,浓煎取汁,每天2剂,连用3天;也要在母猪配种后10天左右注射黄体酮注射液保胎。

3.4母猪妊娠早期诊断

方法1:母猪配种3~4周时,用拇指和食指按压其第9胸椎至第2腰椎之间的腰背部,如脊背略微弓起者即表明受孕,脊背凹者为未受孕。

方法2:捏乳头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倒数第二对乳头,若乳头内乳管中有一大小如火柴棍的硬棍,表明已怀孕,若无,则表明未怀孕;此法在配种后7-15天进行较准确。

方法3:晨尿检查法:取母猪晨尿(第一次)10毫升滴入1-2滴碘酒和2-4滴白醋,加热煮沸,若出现红色,表明已怀孕;若出现黄色,则表明未怀孕。

3.5让母猪在白天产仔的方法

众所周知,70%的母猪都会在夜间产仔,因为母猪的催产素分泌70%都在晚上进行,为了便于猪场管理,我们可以让母猪在白天产仔,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母猪临产前2~3天(即母猪怀孕期的第111~112天) 的上午9~11时于母猪颈部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注射液2~3毫升,可使98%的母猪在次日白天分娩,提高仔猪成活率。 此外氯前列烯醇对猪有强烈溶解黄体作用,可使妊娠黄体溶解,血液黄体酮含量下降,能特异兴奋妊娠子宫,舒张宫颈肌肉,使仔猪按预定时间顺利产出,可使产程缩短半小时左右并能促使胎衣、恶露排出和子宫复原。对黄体囊肿性不孕、胎衣不下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降低母猪产后疼痛、乳房炎、子宫炎、缺乳等症的发生率。

3.6母猪催乳法

方法1:将母猪产后的胎盘,冲洗干净,切成长4~5厘米、宽2~3厘米的小块,文火熬煮1~2小时,将胎衣连汤拌入稀粥内,也可加入适量食盐与味精,从产后第2天起,按每天2次喂给母猪,喂完为止。历来缺乳的母猪,以木通30克,当归20克,黄芪30克煎汤,连同煮熟的胎衣一起喂给,效果极佳。或用海带250克,泡涨切细,加猪油100克煎汤,每天早晚各喂1次,连用2~3天,奶汁分泌量可大增。

方法2:激素疗法:有乳汁排出而排乳不畅者,可给母猪肌注缩宫素5-6ml或脑垂体后叶素5-6ml,同时把仔猪关入保温箱,15分钟左右,再放出乳猪,通过缩宫素或脑垂体后叶素发挥作用,及仔猪的拱乳刺激,促进母猪排乳通畅,一日两次,连用二天。

3.7提高母猪产仔率

母猪断奶后3天至发情期内,每天每头饲喂复合维生素B、胡萝卜素各400毫克,维生素E200毫克,配种后剂量减半,再喂3周,每胎可多产崽2~3头。

3.8母猪产后三联症(MMA)的治疗措施

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问题研究 篇4

(一) 研究与开发的界定。

研究与开发是为了增加知识总量, 探索新知识的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工作。对于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我国企业来说, 由于技术更新与市场竞争的压力, 研究与开发活动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之源, 没有研究与开发投入, 企业就失去了未来发展的机会, 因此可以说研究与开发投入代表了企业未来创造利润的能力和企业发展的潜力。为鼓励我国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 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二) 企业研究与开发的特征。

研究与开发投入作为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具有投入成本高、承担风险大、成效远期性等特征。

1. 投入成本高。

企业的研发往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及科研人员。在《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的报告中, 按照研究与开发投入的高低共收录了1 400家公司的数据, 其中包括400家欧盟公司。这1 400家公司2010年的研究与开发总投入为4 560亿欧元。2010年这些公司的净销售额为13.9万亿欧元, 研发投入占其比例为3.3%。

2. 承担风险大。

由于研发具有较强的探索性, 未知因素多, 不确定性大。从技术发明到商品化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技术替代等各种不利情况。加上市场的接受性、组织的适应性等一些非技术因素, 使得企业研发的风险很高。

3. 具有远期成效。

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持续不断的发展, 以保持企业源源不断的利润创造能力。但是, 从研发项目的投入到研发成果的形成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或者说研发成果是否能改进产品、工艺、设备等诸多方面也有待时间的检验。因此, 研究与开发费用具有远期效益。

二、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现状

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例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 也反映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06年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的颁布, 提出到2020年, 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 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这使得科技创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各项科技指标飞速增长。但是,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全面技术引进政策, 企业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 而不是自主创新来获得技术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的研发动力和研发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 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总体情况。

首先, 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总额增长迅速。2010年我国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7 062.6亿元, 比2009年增加了1 260.5亿元, 增长21.7%。从表1中可以看到, 2006年, 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为3 003.1亿元, 到2010年则达到7 062.6亿元。与此同时, 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也是逐年提高, 从2006年的1.39%上升为2010年的1.76%。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1中国科技统计数据》

其次, 我国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不够。虽然我国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呈逐年上涨趋势, 但从整体看来, 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与发达国家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 (研究与开发经费/GDP) 相去甚远。从表2可以看出, 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研究与开发经费/GDP的比值都超过2%, 日本和韩国甚至超过3%, 而我国只有1.76%。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11/1》

(二) 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研究与开发人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 扩大研究与开发人员队伍规模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的前提条件。“十一五”期间, 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规模上升至全球首位, 但研发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仍存在改善的空间。由表3可以看出, 自2005年以来, 全部研究与开发人员总量保持高速增长趋势。2010年, 全社会投入科技活动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人员数量继续增长, 研究与开发人员总量达到了255.4万人, 比2009年增加26.3万人, 增幅为11.5%。每万就业人员中研究与开发人员的数量也逐年攀升, 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研发人员的数量增加, 科技活动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单位:万人/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

虽然我国的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增长快速,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由表4可以看出, 我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量比很多发达国家都多, 但是从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开发人员所占的比例来看, 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中从事研发活动的研究与开发人员为34人。这个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这种情况与我国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迫切需要极不相衬。

单位:万人/年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11/1》

(三) 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分配情况。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按照活动类型进行分类, 可以大致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 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属于科学研究范畴, 代表着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这方面的投入能够反映政府对推动科学前沿探索做出的努力, 是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的科研领域。而试验发展的投入规模则代表着科学研究的应用能力, 这方面的投入能反映出一国或一个地区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水平和能力。按照这种分类方法, 同样可以把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分为基础研究支出、应用研究支出和试验发展支出三种。由表5可以看出, 我国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主要运用于试验发展, 在2010年占到总支出的82.8%, 然而, 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仅仅占到了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的4.6%和12.6%, 与其他国家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1中国科技统计数据》;OECD《研究与发展统计2011》

三、成因及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我国无论是在研究与开发资金方面还是在人员方面, 投入增速较快。但是,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们还存在着研发投入意识薄弱, 研发投入强度不大;研发人员比例较低;研发技术基础薄弱, 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等的问题。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 增强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意识与力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企业对研究与开发投入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 但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投入比例不协调, 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针对这种状况, 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研究与开发活动对提高企业未来发展潜力以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 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 强化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管理效率和内部运行机制, 逐步提高企业研究开发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同时还要加大企业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平台。

(二) 加强培训, 提高研发人员素质和比例。

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的一部分, 对企业长久持续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首先要通过扩大企业研发队伍规模, 合理调整研究与开发人员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的比例, 力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从而增强企业技术资产实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 企业要通过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重视对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养, 以利益机制这个杠杆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三)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随着技术升级步伐的加快, 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引导, 制定鼓励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投入、持续创新的政策, 特别是鼓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的投入, 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企业要树立起技术资产是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中的核心资产的观念。对技术资产的质量、数量和经济效益都要定期评估和考核, 通过对技术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的良性循环。

摘要: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 拥有无形资产就等于掌握了取得超额收益的能力。而研究与开发投入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体现, 其合理有效的投入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对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现状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研究与开发费用相关界定入手, 在分析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现状的基础上, 与发达国家投入状况进行比较, 探讨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研究与开发,投入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谭清美, 王子龙.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方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3].李明辉.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基于我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J].科技政策与管理, 2009, (3) .

[4].陈海声, 周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资金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7, (3) .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5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但是没有能力和条件将子女安置在其所打工的城市入学就读,只能将其留在老家,由单亲、老人或者亲朋好友照顾。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农村少年群体—留守儿童。我县毗邻珠三角,外出务工人员更多,留守儿童现象更普遍。根据容县教育局基教股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县留守儿童已达18761人。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在留守状态下生活和学习,普遍存在着学业失败、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生长,甚至危害到家庭和社会。据搜狐新闻网报道,武汉大学在调查中发现,七成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2009年12月,浙江永嘉市高中,有两名留守女生结伴烧炭自杀。可见,留守儿童的问题的严重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研究,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也在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我校教师韩妙就开展了《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县教育局教研员覃广娟主持开展了《留守儿童德育策略研究》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探索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日常行为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关的建议。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的还很多,特别是留守儿童自我教育方面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这让我们的研究站在更高的起点的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激发留守儿童的潜能,指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孙炳海认为:青少年要做自己的心理老师,人是有心理弹性的,人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2、留守儿童完全可以在逆境里健康成长。高尔基说:苦难是一所大学。留守儿童虽然要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困难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只要勇敢的面对困难,不断锻炼,就能健康成长。在逆境中成长的留守儿童,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要比别人更有竞争优势。

(二)创新之处

1、目前,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呼吁社会给留守儿童以关爱,是外部因素起作用的“输血”型的教育模式。本课题是从留守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诱发留守儿童的潜能,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是内部因素起作用的“造血”型的教育模式。

2、目前,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以一个班级或一个学校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视野狭窄,研究成果有限。本课题成员来自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局教研室和县里的四所中学,研究的视野更宽,研究的对象更广,得出的成果将更具普遍性。

3、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研究平台,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迅速推广研究成果。

四、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心智健康的合格人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11月29日至30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强调,要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心理要正常、人格要健全、思想要向上、生活要独立的人才,让留守儿童成长为祖国坚强的一代。

五、研究的理论支持

留守儿童研究是一项及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要有充分的理论支持。我们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的研究始终要以人为本,以留守儿童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心育人、以己育己,培养懂得自我健康成长的人。为此,我们把以下理论作为研究课题的主要依据。

1、动机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洛夫斯基认为: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托尔曼通过对动物的实验,提出行为的目的性,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2、中学生心理特点理论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性格发展形成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旺盛,因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自我教育涉及学生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自我教育的作用比教育更重要。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指导留守儿童自我成长的教育模式,为学校德育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

2、通过研究,研究者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一座桥梁,为创建和谐校园,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QQ、公共电子邮箱,在研究者与研究者、研究者与留守儿童、研究者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使本课题的研究走出校园,置身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六、研究内容

1、指导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走出心理缺失的阴影。

2、指导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3、指导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指导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以陈桂森为总负责人;以梁焕春、覃广娟为理论总指导,把握课题研究的大方向;其他课题组成员即分工又合作,负责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

2、以容州一中、县底中学、十里中学、江口中学四所中学的留守儿童为研究的面;以个别案例作为研究的点。点面结合,辐射全县。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建立QQ、公共电子邮箱,在研究者与研究者、研究者与留守儿童、研究者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个案研究法

每个课题组成员选取2—3个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与研究

3、经验总结研究法

采用经验总结研究法,及时进行个案总结、阶段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4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现代教育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搜集国内外研究留守儿童的有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调查了解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的形式,调查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四所中学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并形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3、探索试验阶段(2010年11月—2012年6月)

针对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问题,采用个案研究法,对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研究。就研究中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总结和纠正,形成一整套的教育模式。

4、总结和推广成果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

医院财务实践与理论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会计制度;医院财务;财务实践

1.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1.1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

在目前的公立医院财务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院的财务预算流程不规范、预算过程中主观臆测比重较大、预算方法缺乏科学性、预算过于形式化,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医院财务预算的效果。

1.2缺乏严格的成本核算

在我国公立医院长期发展过程中,通常采用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式,根本无法对医院的实际成本情况进行反映,难以发挥成本核算为医院管理提供可靠数据信息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善医院的成本核算质量,新出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账务的核算工作做出了新的规定,对一些不尽合理的规定予以废止,同时更加明确账目的核算明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成本的控制及分析的内容进行了充实。

1.3风险意识不足

在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普遍认为只要做到合理使用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种缺乏风险意识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由国家进行差额拨款。因此医院财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要真正地认识到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所面临的风险,不断深化和加强医院的财务预算水平,提高医院抵御风险的能力。

2.新财务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在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环节,在采用旧的制度进行核算时往往出现账目价值不属实,以至于出现医院固定资产虚增的现象,相比之下采用新的财务核算制度明确了计提折旧的净资产核算方法,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确度。而且,在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还对医院的薪酬、预收款、风险基金等项目的核算进行了明确,使得医院财务核算更加贴近于医院的实际情况。其次,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明确了全口径收支以及对医院现金流管理的方式,实现了财务管理与财务预算的有效结合。在新实施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将基于企业化的财务预算和基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制度进行融合,充分地体现出目前公立医院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双重属性,这一点恰好与国库的改革政策相一致。而且,新的財务会计制度对全口径支出进一步明确,并且将医疗、教学、科研合理进行划分,同时增加对公立医院科研的扶持力度,彻底改变了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将医院科教资金列为专项基金而不进行财务核算的做法,这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增加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性。在诸多的新措施中,现金流量表的增加对于医院的现金流管理有了很大程度的强化,而且随着目前医保制度的深入实施,在未来的医院现金流管理环节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更加完善,财务信息也更加具有实用性和真实性。在新实施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其财务报表体系包含了收支费用报表、收入明细表、现金流报表以及国家财政补贴报表等,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医院财务报表体系。新的医院财务报表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而且整体财务报表体系更加接近于企业化的财务报表体系,能够对医院财务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予以展示。这种新的医院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复合相关政府部门和医院自身的管理需要。同时,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还将注册会计师制度引入其中,这样使得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变得更加完善。

3.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策

3.1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

建立健全医院财务规划制度。医院财务规划制度是指通过对医院历史资料及财务状况的分析,确定医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预测,同时对接下来的医院财务决策进行合理的决策,进而指导整个医院的财务规划。财务规划可以很好地指导医院的财务活动,对于提升医院财务决策的质量有着重要帮助,因此医院财务规划理应引起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加强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实现对医院财务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控制。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明确,需要医院对财务预算、结余、成本、收支明细以及发展潜力予以分析。这些新的制度对于提升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对医院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对医院经营状况的科学化分析,有利于医院发现潜在的经营管理问题。

建立有效的医院业绩评价和激励制度。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对于医院的预算、成本、资产以及政府补贴方面进行了规定,将医院的财务管理同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同时实施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因此,在新的制度实施过程中,医院必须充分建立起有效的责任、权利制衡机制,促进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

3.2健全成本管理机制

实现医院成本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在新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要求的作用下,必定会推动医院成本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通常情况下,医院成本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医院成本领域的管理及其控制体系,其具体的实现主要通过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首先是成本管理系统的组成,即医院需要按照成本管理机构的智能为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并且按照职责关系确定各个部门的关系,以更好地实现系统内部机构的相互协调和密切配合;其次是成本管理系统的程序设置,主要包括了管理系统的设置目的、权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具体的工作流程等;再次是成本管理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成本发生及其管理的过程;同时医院资源也同样是成本管理系统的要素之一,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对象。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实现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达到降低病人费用负担的目标。

优化医院的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医院成本分析主要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这其中包括分析的成本参数、目标完成情况、成本预算情况,将这些目标与往年的数据信息、同行业医院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已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同时还可以在较深层次上挖掘医院的发展变化规律信息,对于进一步确定医院的低成本对策大有裨益。

3.3促进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的完善

建立健全医院风险防范制度。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风险防范制度是否完善,因此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对于加强医院的财务风险防范是十分有利的。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推动下,对于财务的成本核算、预算、考核等都有了新的规定,因此建立健全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势在必行。

进一步强化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将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同时医院的各个科室和部门也都将按照财务预算的要求进行财务控制,切实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贯彻到医院日常管理中。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予以强化,使得财务人员具备财务风险的判断和预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财务风险防范水平。

4.结论

新财务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的改进极大地影响了目前的医院管理工作,推动了我国医院管理的改革。同时随着财务预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以及财务风险防范规定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对于提高我国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研究生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7

关键词:学风建设,管理,制度

治学之道, 学风为要;学风正, 方能学术正。作为担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各类人才的高等院校更是如此。但是, 随着国家扩大招生政策的施行, 在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 也造成了研究生素质的整体下滑和教育学风问题的日益凸显。良好的学风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 同时也能够抵制不良学风的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成才氛围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 学风不仅关系高校“出炉”人才素质高低, 也关系着国家发展的未来。

一、当前研究生学风的不良表现

1. 抄袭剽窃现象严重。

当前硕士研究生的抄袭剽窃现象严重。近年来高校学术造假的新闻屡见报端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部分研究生为了完成学校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采取将他人的研究成果剪接、拼凑、包装, 构成自己的作品。有的甚至大段引用而不加标注;有的将外文论文翻译成中文稍加整理便用于发表;有的为规避论文防抄袭系统, 用的是别人的观点只是将语言文字稍加变化, 便成了自己的成果。另外, 在考试中的抄袭作弊现象也值得我们警觉。此类种种, 不胜枚举。这种不劳而获的抄袭剽窃现象是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 不仅玷污了学术界的风气, 还造成了诚信危机。

2. 一稿多投。

有的研究生为增加发稿数量, 采取一稿多投的办法, 将一篇文章的题目和结构稍加改变, 以多篇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或是把相同的一套数据采取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变成多篇论文发表。这种现象凸显出部分研究生片面追求论文数量, 缺乏实质性的创新和浮躁的科研心态。另外, 在研究生论文发表过程中, 挂名现象也比较突出。有的论文多人署名、挂名, 但是相当部分人员并没有参与科研。

3. 投机取巧心理严重。

有些研究生平时不上课、复习不努力, 考试玩抄袭, 或是请“枪手”。考试不合格, 找任课老师求情, 只求能顺利毕业。学位论文也敷衍了事, 短时间冲刺完成。有的认为学费交了, 学校就有义务让自己拿到毕业证、学位证, 学习不用心、不尽心。有的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思想, 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有的以事务性工作忙为借口, 心思没有用在搞学术研究上, 忙在迎来送往、挣钱兼职和游戏人生上。

4. 缺乏创新。

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以及各种物质利益的冲击, 很多研究生写论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目标只是为了“混”毕业证、学位证。对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缺乏应有的深入研究, 这也导致了部分研究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多少学术价值。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缺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其中, 硕士比博士更为严重。如果多年研究生教育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时, 那么, 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

二、研究生学风问题的主要原因

1. 社会思潮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西方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对校园的侵蚀日益严重, 当前学校已不在是以往的“象牙塔”, 学生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充斥在网络上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普世价值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学校若没有及时地加以教育引导, 则会造成思想高地的丢失, 学生的人生信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背道而驰。主要表现在理性信念缺失;急功近利倾向严重;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把研究生学习的目标定在找份高薪、体面的工作上, 因过分追求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缺乏严谨细致的学术研究精神。同时社会上用人单位“重”文凭现象也比较突出。教育监管部门对学术规范方面的监督力度不够, 没有对学术造假的学生进行严惩, 纵容了研究生学术失范的问题。研究生学风不仅是学生的问题, 教师也有责任。部分高校教师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有的导师注重实践项目, 忽视基础理论研究。有的任课教师只注重上大课讲授, 时间到任务完, 而没有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工夫。还有部分导师对外承接工程, 将“学生”转化为“职工”, 教师与学生变成了利益关系。

2. 体制机制的不健全。

一是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自我国大学生扩招以来, 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而社会就业却没有跟上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等诸多问题。在这种形势下, 大量大学生选择“回炉升级”, 研究生教育也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过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多客观上壮大了研究生队伍, 但部分高校的教学资源却没有相应地跟上, 如有些学校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研究生, 客观造成教育资源的欠缺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滑。二是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我国高校的教育倾向于共性教育为主, 研究生教学方式单一, 师生之间缺少良好的互动, 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 影响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三是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研究生管理不像本科生那样设立了专门的辅导员、班主任进行道德规范、教育管理。主要由研究生导师全盘负责, 既要负责研究生的“德育”, 还要负责研究生的学业, 使很多导师顾此失彼, 这样也不利于研究生良好学风的培养。

3. 学校把关定向功能欠缺。

一是学校放开了研究生入口, 却没有把好出口。研究生一旦通过了入学考试, 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 学校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审、答辩没有一套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这在客观上不利于培养优良学风, 助长了“混文凭”的错误思想, 直接导致部分“半成品”出炉;二是奖惩制度落实不严格。学校对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学术失范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并惩罚, 造成“示范效应”, 让更多怀有侥幸心理的人模仿, 对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学生却没有相应的奖励, 甚至在评奖评先中搞暗箱操作, 这些不良现象都导致学校的公信力下降, 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受挫, 学校的整体学风变坏。

三、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1. 完善制度机制。

《礼记·曲礼上》说:“毋剿说, 毋雷同”, 这是古人在两千年前对学术不端现象发出的警告。19世纪末, 清朝大臣张之洞创办新式学堂, 倡导“沉静好学”的学风, 明确要求招收学风品行严谨的学生, 对学堂中基础不扎实、学风浮躁的学生“严加淘汰”。高校应当从严格每堂课、每场考试、每场答辩着手, 从细微处着眼, 聚力学风改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需要长期不懈地去抓。一是建立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高校应在《研究生教学和管理制度》中增加研究生学风建设制度, 确保研究生学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尤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要集中进行研究生学风制度的学习, 召开座谈会和报告会, 加强研究生对学风建设的认识和遵守。二是落实奖惩机制。我国高校的奖惩制度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比较健全的, 对学风不正提出了很多规定, 但为什么还存在那么多的问题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落实。高校需要在落实好已有的制度上下大力、使长劲。要严格落实考勤和定期讲评制度, 规范课堂秩序。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定期通报, 并和学分挂钩, 达到一定标准, 则依规定严肃处理;对学术造假要加大惩罚力度, 导师也要担负相应责任, 并且学术造假直接和学位答辩资格挂钩。鼓励学术创新, 坚持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向学习态度端正学生, 有创新成果的学生倾斜制度,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三是从日常研学制度的落实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确立科学教育和学术成果评价体系, 不唯考试分数论英雄, 不以论文数量排名次。引进西方高校成绩等级评定制度, 论文发表要求质量而不是注重数量。要建立严格的教学科研管理秩序, 创立真正的产学研基地, 理顺产学研之间的关系, 不让书香沾染铜臭和异味。四是严格研究生入学。目前高校研究生扩招造成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资源和研究生数量的不配套。学校应以负责任的态度搞好招生工作, 严格研究生招生名额, 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 同时加大对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五要完善监督体制。充分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信息资源, 设立不良学风举报热线和邮箱, 对不良的风气加强监管。一经发现, 立刻曝光并进行处理。针对当前学术造假和考试作弊行为, 要做好技术防范工作。如在考场安装无线电干扰器, 对考试过程全程录像, 防止抄袭现象发生。

2. 以教风转变促学风转变。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针对当前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和授课教师存在的不负责任、放而任之的问题, 引导研究生导师和教师崇尚职业道德, 强化责任意识、奉献精神。要求导师积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 定期检查和监督学生的学习、科研等情况。要求任课教师端正教学态度, 采取网络授课、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 而不只是大课辅导, 增强授课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严师出高徒, 导师和教师不仅要教书, 更要育人, 对学生严格要求, 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工作态度、知识和能力、乃至于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进而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效果和人生理想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充分发挥研究生班主任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忽视了研究生班主任的作用, 有些高校甚至没有配备研究生班主任。作为研究生工作的基层管理者, 研究生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视。研究生班主任应积极融入学生中, 强调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做好学风建设各项工作的解释工作。对于违反学风的学生, 给予必要的惩罚和引导, 使学生明白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自觉遵守学风建设制度。三是加大对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监督管理。导师应该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承担重要责任。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要有限制, 不能过于宽松。在导师数量不足的学校, 招生指标要予以削减。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应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尤其对于放纵研究生滥发论文现象, 导师要受到应有的处理。对少数人不良学风的容忍, 实际上是鼓励更多人去侥幸博取不当的利益。我们需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 建立诚信档案, 作为研究生继续学习或是参加工作的重要依据。四是学校要在加强信息反馈上下工夫。建立研究生课程检查常规化制度, 采取安排课程检查员对研究生课程进行抽查和教学巡视的措施, 检查结果与任课教师教学任务、课时津贴挂钩。

3. 加强研究生自律以促进学风转变。

研究生需要从人生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学风问题, 学风不仅是学习态度问题, 更是一种做人、做事态度, 将影响人的一生。一是要树立崇高理想。研究生作为知识分子, 不仅要将学业同自我目标结合起来, 更要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保持一致, 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如同习主席所说:把个人梦同强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一个有追求的人, 就应该树立崇高理想, 通过不断的努力, 达到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巅峰。因此, 振奋精神、拒绝平庸, 应该成为每一个学子内化于胸的精神动力。二是培养良好品德。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于, 通过学习和科研的过程, 使研究生进入高层次人才的行列。这需要我们将书本里浩瀚如烟海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必须对科学心怀敬畏, 以严谨求实、细致入微的态度, 认真对待学业、对待科研。习主席曾说过:“立大德者方能成大业。”知识分子应把自觉做人立德作为起码的道德追求。三是加强个人修养。个人学习的路上, 要想学有所得, 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 心无旁系, 不为短期的利益诱惑而分散精力, 浪费时间, 很多科学大师、学术大师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技成果, 都离不开他们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如果过于把目标和行为短期化, 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 就不可能得到长远而富有的收获。总的来说, 加强研究生自律, 自觉培养良好学风有百利而无一害, 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学术氛围、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还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国家的发展。因此, 应将研究生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 将研究生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这一工程能否顺利开展, 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监管的强化、导师的先行作用以及校园学术氛围的净化, 更离不开学生自律意识的有效形成。高校各部门通力配合, 齐心协力, 才能形成学校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才能为实现强国梦培养更多的可造之才。只要教育部门和社会高度关注研究生学风问题, 建立长效体制机制, 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必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妙春, 王宏.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09 (6) :72-73.

[2]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3) :19-24.

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 篇8

2007年7月, 笔者所在课题组赴吉林省调研了三家村镇银行;2008年5月, 又赴福建省永安市对筹建中的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独资的“福建永安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调研;2009年2月, 在赴浙江省温州市及杭州市进行农村金融调研时, 也对一家已开业及两家即将开业的村镇银行进行了深入调研。笔者认为, 研究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对政府繁荣我国农村金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村镇银行相关政策分析

1.村镇银行的性质

村镇银行是指经国家银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与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业务。区别于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 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

2.注册资本

在县 (市) 设立的村镇银行, 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 (镇) 设立的村镇银行, 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而目前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却为10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 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也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 村镇银行的设立体现了“低门槛”的原则。

3.设立方式

村镇银行采取了发起方式设立, 且应有1家以上 (含1家) 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其中, 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 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这与农村信用社的个人和企业入股不能超过股本总额的千分之五相比, 村镇银行为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国际资本到农村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此外, 自然人和企业法人的加入, 也将成为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同时, 按照新规定, 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可以跨区到农村兴办村镇银行, 而其他金融机构却只能在本地。如2007年4月28日, 由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独资设立的湖北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开业, 注册资本金达1000万元, 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跨省设立的村镇银行, 也是全国第一家商业银行独资设立的村镇银行。这一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受体制管理、利润水平等因素影响难以找到合适的发起人或出资人问题。因为《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境内金融机构入股村镇银行应在自身财务状况良好、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在欠发达地区, 符合上述条件的金融机构并不多。村镇银行的可跨区设立规定虽然为此搭建了渠道, 但如何吸引区外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到本地投资, 则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结合本地特点, 尽早制定出相关引导、优惠政策, 对区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敞开大门。

4.公司治理

新设立或重组的村镇银行, 可只设董事会, 并由董事会行使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职能。董事会可不设或少设专门委员会, 并可视其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门管理小组或岗位, 规模微小的村镇银行机构, 其董事长可兼任行长。这就为村镇银行治理结构的创新提供了空间, 使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其业务规模、服务特点等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 而不必勉强建立各种委员会, 尤其是在村镇银行建立初期, 简洁、灵活的组织结构对于其迅速开展业务、抢占市场是十分关键的。

5.审慎监管要求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 加强对村镇银行资本及其充足率进行监管, 鼓励村镇银行持有高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资本。还要求村镇银行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 努力防范信贷集中的风险。同时, 为让村镇银行更加专注地为“三农”服务, 树立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 明确禁止村镇银行跨县 (市) 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

二、村镇银行运营现状分析

1.村镇银行运营状况

2007年7月,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吉林省调研时, 吉林省已有三家村镇银行开业, 分别为:磐石融丰村镇银行、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和敦化江南村镇银行。截止到2008年12月, 这三家村镇银行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009年2月,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浙江省进行农村金融调研中了解到, 2008年5月27日开业的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是由杭州联合银行作为主发起人、邀请长兴及省内24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股份制村镇银行, 注册资本2亿元, 杭州联合银行占股40%。截至2008年12月, 该行共计开立个人账户1460户, 对公账户505户。人民币一般性存款余额53533万元, 其中:储蓄存款8662万元, 对公存款4487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8060万元 (含贴现) , 其中短期农户贷款10442万元, 短期农业贷款2380万元, 短期农村工商业贷款21045万元, 其他贷款2815万元。办理票据贴现29577万元, 转贴现8199万元;营业收入2254.46万元, 实现利润38.52万元。而2008年10月15日开业的“福建永安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截止到2008年12月尚未贷出一笔款。

2.村镇银行的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和后续调研, 笔者了解到表1所示的三家村镇银行均在开业当年即实现了盈利, 且盈利还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

(1) 市场定位明确。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面向农村、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如磐石融丰村镇银行农户贷款占到全部贷款的70%;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全部为农户贷款;敦化江南村镇银行的95%的贷款为农户所贷。

(2) 贴心为“三农”服务。这三家村镇银行开业以来, 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对“三农”实施贴心服务。如磐石融丰村镇银行依托当地各乡镇农资经营站, 结合实际开创了“公司担保+农户”贷款模式;对优质客户发放信用证明, 对信用较好的客户简化贷款手续。又如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在各行政村建立金融服务站, 聘用村干部做信息联络员协助该行开展存贷款业务, 搜集农户信用信息, 并创办了“流动银行”, 专门购置运钞车巡回全县14个乡镇120多个行政村, 进行现场办公且精简业务流程, 真诚提供便捷服务。该行贷款全部为农户贷款, 养殖户最高贷款额度达100万元, 种植户贷款也有1万元左右。截至2008年12月已向2800多户农户发放贷款, 累计发放贷款11500万元, 收回3970万元。而敦化江南村镇银行则是这样贴心为“三农”服务的:第一, 延长营业时间, 方便储户;第二, 服务温暖如家, 江南村镇银行全体员工对待每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 都会沏上一杯咖啡或热茶, 让客户感受到家的温暖;第三, 抓好金融服务死角, 该行在原有各金融机构撤销的信用站、代办站等金融服务死角, 设立协储员, 扩大服务网络;第四, 让储户切身利益不受损失, 得到更多的实惠。2007年是国家存款利益调整最为频繁的一年, 每次调整利率, 江南村镇银行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客户转存, 在事先准确计算的基础上使客户每1万元多得利息21.60元。

此外, 浙江省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开业以来, 也是始终牢牢把握“立足长兴、服务三农”的办行宗旨, 在支农业务的拓展上主要采取“集中化+差异化”的策略。一是信贷资金首先确保支持农村扩大生产。该行领导牵头分别走访了槐坎、林城、洪桥等多个乡镇及县农业局, 积极了解农户需求, 主动上门营销;二是开发适合当地“三农”需求的贷款产品, 如“农家乐”、“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家庭工业”、“特色农业”等一系列“农”字信贷产品, 同样表现出贴心为“三农”服务。

(3) 制定适农贷款政策, 创新服务手段。以吉林省敦化江南村镇银行为例, 开业以来, 该行以创新的服务手段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为“三农”服务, 其具体做法是:①放宽贷款额度,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养殖大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②贷款手续简便, 快捷, 农户贷款采用五户联保方式, 当天办理当天取款, 发放抵押贷款不需要评估公证, 对贷款业务进行实地考察实地决策。③根据生产周期或销售周期放宽贷款周期, 并将合理约期定在一年以上, 农民虽然多支付了几十元的利息, 但得到的却是几百元或几千元, 甚至几万元的实惠。④全年发放贷款, 农民随用、随贷、随还。

(4) 专业化的团队, 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 笔者所调研的这几家村镇银行, 其人员专业素质都比较高。如, 磐石融丰村镇银行的董事长、高管人员都是由吉林市商业银行派遣, 员工除1人由当地国有商业银行调入外, 其余均由吉林市商业银行调入。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则是按照现代企业公司治理规范, 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法人治理架构, 实行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分离与相互制衡。其中, 董事会由7人组成, 监事会由3人组成 (含1名职工监事) 。目前, 全行职工有47人, 本科及硕士以上占到了57.45%, 具有金融从业经历的占到总人数的80.9%以上。该行实施现代化的管理, 设管理部门5个, 分别为综合管理部, 计划财务部, 风险管理部, 业务管理部, 运行管理部, 此外, 还设有营销部门3个。在会计结算方面, 建立和完善了基本会计制度、存款证明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验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9项有关业务运营的基本制度;在信贷管理方面, 则制定了审贷委员会工作规程、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办法、信贷操作规程、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信贷档案管理办法、承兑汇票贴现管理办法等制度。在内控审计方面, 制定了内部审计操作规程, 明确了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审计职责, 并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

(5) 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具有较强的实力。磐石融丰村镇银行和敦化江南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 主要得益于两家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具有较强的实力。融丰村镇银行成立后, 发起人长春市商业银行将其在磐石市的企业客户介绍给融丰村镇银行, 成为长春市商业银行在磐石市的营业点, 使融丰村镇银行吸收了大量企事业单位的存款。江南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是延边农村合作银行, 江南村镇银行首先接收了原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代办站, 并借此建立了村镇银行自己的服务网络, 为吸收存款奠定了基础。2009年2月, 笔者所在课题组也在浙江省温州地区对即将开业的两家村镇银行进行了调研, 其中, 浙江永嘉恒升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19800万元, 主要发起人瓯海农村合作银行出资7000万元, 占35.35%;浙江苍南建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也达15000万元, 发起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250万元, 占35%。可见, 村镇银行发起人的强大实力将为其开展贷款业务、支持“三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机构, 具有经营灵活、无历史包袱等优势, 但在调研中, 笔者也发现村镇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吸引存款困难。

村镇银行在开业初期大多会因为缺乏公信力, 公众对其认知需要时间, 且贷款需求量大的农户大多储蓄能力也较差等原因, 导致吸收存款困难。以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为例, 截至2008年2月存款余额仅511万元, 贷款余额2184万元, 累计发放贷款3459万元, 当时已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

据我国西部地区一些村镇银行的董事长反映, 由于村镇银行网点少、经营业务单一, 形成了村镇银行贷款支持农村经济, 却在农村解决不了资金的来源问题。

(2) 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受限。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镇, 一般吸收公众和企业的存款都很有限, 因而村镇银行需要寻求存款以外的资金。村镇银行虽然与农村信用社一样都是为“三农”服务的, 但村镇银行至今尚未获得类似支农再贷款等优惠贷款的支持。此外, 由于结算系统不畅, 同业拆借难以进行, 村镇银行又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 因此, 融资渠道十分受限。

(3) 对公业务受限。

村镇银行尚未纳入人民银行结算系统, 也就进入不了人民银行的“大网”, 对公业务也就无法正常开展, 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目前, 磐石融丰村镇银行只能使用长春市商业银行的系统, 而敦化江南村镇银行作为敦化农村信用社的“大客户”, 也只能借用农村信用社的系统处理对公业务。

(4) 政策支持不足。

以税收政策为例, 农村信用社普遍享受低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政策, 而村镇银行却未享受到任何税收优惠政策。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 但笔者仍看到了村镇银行这一新型金融机构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的积极变化及其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村镇银行网点的增加, 社会公信力的提高, 链条短、决策快、低利率、无包袱等优势的凸显, 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 村镇银行必将发展成为一支有活力、有规模、有竞争力的农村金融机构生力军, 为“三农”发展做出贡献。用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副行长林涛的话来说, 目前村镇银行应该做的就是“放长线”。

三、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村镇银行是我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 已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构建了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但要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不可缺少的。

1.按照有利于业务拓展和提高影响力的原则, 因地制宜选址

村镇银行只有优选地址, 将本部建在所在的县 (市) 城区, 才便于在支农贷款发放上实现中心辐射, 由近及远, 由点带面, 层层覆盖, 并形成“将农村资金留在农村, 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的新机制。

2.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

较高的资本金有利于村镇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更有利于其在初创阶段存款不足的情况下, 开拓农村信贷市场, 满足“三农”资金的需要。浙江省永嘉恒升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有23家企业法人投资入股, 其中,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980万元, 已占到村镇银行设立规定限额 (最高) 的10%;永嘉县鸿鑫电梯销售有限公司出资1600万元, 占8.08%。浙江苍南建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有23家企业法人, 其中, 天津市真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出资1200万元, 占8%;瑞田钢业有限公司出资900万元, 占6%。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 可为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村镇银行应持审慎经营的原则

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 村镇银行资本额度低, 抗风险能力较弱, 所以, 审慎经营才能确保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此外, 村镇银行从组建之日起就应强化制度建设,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如即将开业的浙江省永嘉恒升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 设立了董事会, 且内设业务发展部、风险控制部、财务部、综合保障部及运营中心, 以确保开业后的村镇银行能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

4.加快制度创新, 为村镇银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大型银行相比, 村镇银行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 加快制度创新, 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已成为村镇银行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首先, 村镇银行应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解决存款人的后顾之忧, 使客户在办理业务选择上不过分追求银行的大小。其次, 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使村镇银行可以依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定价, 有效提高业务竞争能力。第三, 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 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的风险保障。第四, 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使村镇银行切实为“三农”服务。第五, 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 支持其尽快发展壮大。第六, 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村镇银行, 人民银行应给予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 以扩大这些地区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第七, 应明确村镇银行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资格, 增加资金补充渠道。

5.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

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 引导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银行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 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6.立足县域, 服务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

贴近“三农”、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立足县域吸收城镇闲散资金, 重点支持农户、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和农村“龙头企业”,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提供符合当地“三农”实际需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

7.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有机构进入, 就一定会有机构退出, 不论将来像村镇银行这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发展, 都必然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这类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是“三农”, 其市场退出问题更显敏感、复杂。因此, 有必要对其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细化相关制度,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8.敞开农村金融市场大门, 允许外资进入

当外资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同时, 也将先进的管理机制带了进来。如湖北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就设立了首席借贷风险主管, 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同时, 还采用了汇丰集团通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着重分析贷款人的行业风险, 现金流量, 还款能力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市、县 (区) 引入外资金融机构时, 应使其与本地村镇银行享受同等的各项政策 (包括税收政策) 和规定, 外资金融机构与我国村镇银行平等竞争才是引进的前提。

四、结语

问题与研究 篇9

关键词:4G,网络安全,存在问题,防范与对策

0引言

在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向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移动通信完成了从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单一化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换。随着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不断结合发展,第三代通信技术也逐渐向第四代通信技术演变。但,在这种演变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比以前通信技术更加复杂和难解决的安全问题。现阶段,国内国外都在加大对4G通信安全问题的重点研究力度。

1 4G网络的网络结构及其特点

1.1 4G的网络结构

4G网络作为一种移动通信技术,其能将不同的固定和无线平台以及不同频带的无线网络连接起来,并提供一个封闭的、一致性的移动计算环境,同时能够支持在高速移动情况下的数据传输能力,且能实现语音、数据与图像的高质量传输。

4G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主要是提供接入与路由选择的功能,其主要是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形式来实现的。中间环境层主要的提供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可以看出4G系统就是一个集成广播电视网络、无线蜂窝网络、卫星网络、无线局域网、蓝牙等系统同固定有限网络的一体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公共、灵活、可扩展的平台。

1.2 4G网络的定义及技术特点

目前国内外都未对4G网络作明确的含义规定,实际上,4G网络在刚开始的阶段是由众多技术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一起推出的,这就加大了给4G网络下定义。但,我们还是能总结出4G网络的主要特点:

1.通信速度快

从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来看,4G通信的系统传输速率达到20Mbps,最高甚至可以达到100Mbps。这种速度是3G传输速率的50倍。

2.网络频谱宽

通信运营商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4G通信网络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和升级,使每个4G信道占有100MHz的频谱,着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3.通信灵活

未来的4G手机不管从外观还是样式上,都有会惊人的突破。4G通信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随时随地的通信,而且还可以进行资料、图画、视频等的双向传递下载,其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

4.智能性高

4G通信的智能性主要表现在4G手机的设计与操作的智能化以及它能实现以前难以实现的功能上,如买票、退票、看直播等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5.兼容性好

4G通信系统的接口开放,能与多种网络相联,终端多样化,并且能从2G平稳过渡,完成多用户的融合统一。

6.费用便宜

4G通信不仅解决了同3G通信技术的兼容性问题,且能让更多的现有用户直接轻易升级到4G通信。由于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的通信技术,保证4G通信的灵活操作方式。这样能有效降低电信运营商的投资费用,因此,4G通信在某些费用上比3G更便宜。

2 4G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4G网络在投入实际的应用中将会面临许多的技术安全挑战。因此还存在着复杂且难以解决的安全问题。

2.1无线网络的脆弱性

由于4G网络的通信便利性和自由性,致使4G无线网络更易受攻击和窃听,且4G无线网络由于不适应计算和存储的能力,因此,无线接入信道的有效数据和传输速率有限。要想对无线网络和4G移动终端建立集中的安全管理制度很难。

2.2网络实体上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实体主要包括接入网与核心网的实体两方面,其面临的威胁主要是:首先,网络攻击者伪装成合法的用户使用通信服务,在取得了网络的信任后,再采取进一步的攻击行为。其次,由于无线网络接入信道的数量和带宽有限,导致这种攻击行为越来越多。

2.3移动终端面临的威胁

目前,智能收集和平板电脑的急速发展,针对移动争端和平板电脑应用软件的病毒、木马等攻击也越来越多,加大对移动终端的安全威胁。

3 4G网络安全问题防范与对策

根据4G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其面临的主要威胁,在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要做好4G网络安全问题防范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3.1建立适应4G通信系统的安全体系

通信技术部门要建立适应4G通信系统的安全认证体系,这种体系一种是,对用户身份、用户系统或对应用的身份进行实体认证。另一种是对某数据的来源进行数据源认证。此外,还可以建立单向认证与双向认证相结合的模式。建立这样的安全认证体系,能验证4G无线网络各个系统和用户合法性,从而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

3.2改变传统的数据加密形式

目前,大多数的数据加密方式都是由私人的密钥体系构成的。这种体系易受网络攻击。因此,在4G网络的建立中,要采用混合密码和私人密钥以及公共密钥想结合的方式设置复杂易记又难破解的密码组合,这样才能防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出现恶意篡改、泄露、破坏用户信息和移动终端的行为。

3.3安装研发更高级别的防火墙

4G无线网络作为移动网络体系中的一种,用户在下载或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和遭到来自互联网的病毒、木马以及受感染的文件、视频、图像等攻击,这时就需要有高级别的防火墙将这些攻击阻挡在外,以确保用户在使用时的安全。对于4G通信网络而言,显然其遭受威胁比3G通信网络等更加频繁、更加强大,因此,需要更强大、更高级别的防火墙的安装,确保整个网络的运营安全。

3.4新密码技术的大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密码学也随着发展壮大起来。就目前而言,4G通信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非常的高,意味着受到的攻击也越多。为了保证4G网络在信息传输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以及加密算法和认证算法的抗攻击能力,就要加大对新密码技术的应用,如量子密码技术、椭圆曲线密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

3.5加大用户保密方式的选择多样化

用户的安全使用是4G网络建立的目的,也是其发展的动力。因此,移动网络运营商在4G系统网络安全系统建立的同时,要充考虑到用户安全使用的权利和要求。进行保密系统的研发和编程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保密方式选择权。实现用户保密方式和保密级别的多样化,才能真正保证用户的安全使用。

4结语

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 篇10

ISBN:978-7-5343-9394-5

作者:蔡迎旗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定价:32.00元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名人堂

蔡迎旗, 教育学博士, 公共管理学博士后,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 湖北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兼副会长, 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武汉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已在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约60余篇, 出版个人专著5部。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课题、湖北省重点课题等近20项。

深阅读

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此书,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失、隔代抚养的缺陷以及农村幼教发展滞后等使得留守幼儿的“留守”处境比学龄留守儿童更为艰难, “留守”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他们是更“容易受伤害”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的利益急需得到关注。为保障留守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教育与社会公平, 我国应注意立体设计、多方联合, 幼儿家庭、幼儿园、政府、社会等方面共同努力, 全方位地为留守幼儿构筑社会支持机制。

——四川省大邑县银都学校李桂芳

编辑推荐

小学择校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 小学生择校;基础教育;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 叶青,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50-02

一、小学择校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

择校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殊原因的,虽然,我国普及了义务教育,但是,在配置教育资源时,政府也会根据经济情况等各种原因而有所倾斜。如学校之间教学条件和质量是不平等的。从校舍危房率来说,全国平均率是6%,但是落后地区小学达到21%,这也是家长要尽其所有也要为其子女选择一所教学条件好的学校了。经济较发达省份的人均教育经费要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从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择校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小学择校现象影响教育公平

1. 择校现象影响学校均衡发展

(1)学校之间的生源差距将会拉大。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学校无疑会更吸引学生家长的眼球。但是,每所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对于择校的名额就有限。学校在获得一部分较好的生源时,又会来考虑其经济利益。因此在重点小学,其原有的招生人数与其报到的学生人数又是有所差别的。根据对某所乡镇小学的调查显示,择校达到了33%。

(2)择校导致办学条件的差距扩大。由于家长热衷于择校,这将会进一步巩固原有的那些所谓的“实验”学校、重点学校的地位。那些学校的升学率也会一如既往地高升,其较高的升学率在吸引家长的同时,也吸引着那些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也会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

2. 小学择校使教师压力增大

择校不仅对学生、学校产生影响,也会对教师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就近入学,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学校,不惜一切也要在教育发达的地区定居。那么,教育条件较差地区的学生人数必将减少。但是,原地区的教师人数却没有减少。教师面对着日益下降的生源人数,压力是逐日增加。另一方面,对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的学校的教师而言,他们的压力也是随之增大的。他们会批改更多的作业,在管理学生时会消耗更多的精力等。

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心理学术研究团体对中小学教师做过的相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压力。2004年6月,江苏东台市教育工作会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学生考试压力过大对教师情绪有很大影响。考试前,有53%的人感到“烦躁”,58%的人生活作息受到影响,81%的人认为没有正常发挥。调查发现,60%以上教师直接将学生考试成绩和自己的岗位竞争有直接联系,59%的人“十分担心学生考不好而自己会待岗下岗”,而接近四分之三的被调查者“十分关心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和同级班的名次排列。

3. 小学择校加大了家庭的负担

择校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的心理负担。对孩子而言,自己进入这所学校学习是家长付出了高昂的择校费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上获得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因此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而很少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中来。他们的学习是高度紧张的,这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家长而言,把孩子送入好的学校之后,进而希望自家孩子不论在哪些方面都可以赶上班上同学,他们为了满足孩子的更多愿望而拼命地赚钱,孩子长期的高水平消费,会对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家长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4. 小学择校滋生不良社会风气

小学生择校问题,会带来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现象,将会滋生腐败,影响社会的公平竞争。小学不像初中有一份最后的成绩作为参考。因此,以往的小學是没有择校现象的,更多的是就近入学。但随着重点大学,重点中学的出现,人们(更多的是家长)也就越来越重视小学的教育质量了。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小学不得不花钱四处拜访,有权的家长就直接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小孩谋得那个有限的名额。随着的金钱权力的融入,学校的一方净土已不复存在。

三、有效解决小学生择校问题的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教育公平意识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领导的教育,使其真正树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虽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上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大部分党员干部对教育对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度还不够,而是仅仅把这个号召停留于形式上,因此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不那么重视。另一方面,还要使领导树立教育公平意识,强化领导的教育公平理念,加快完善教育公平的政策,实现教育公平法制化的进程。

2. 各级政府要要加大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经费也在不断增长。但是教育投入在各级教育之间的分配却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的情况。根据国际上的平均标准,当人均GDP达到六百美元到两千美元之间时,初、中、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为40∶29∶18。从中可以看出,相对于高等教育的高投入,我国初等教育以及中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明显偏小。因此,我们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

3.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要实现均衡

在均衡基础教育资源时,我们政府要做好地区、城乡和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在地区上,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我们可以采取补偿原则,在资源和经费等方面对其进行倾斜,还可以组织“一对一”活动,由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一个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对其教育进行帮助。这个活动可以通过“结对子”帮助薄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在城乡之间,政府可以在资金、师资力量、政策制定等方面给予农村薄弱小学以支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在校际之间,取消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政府要鼓励并加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合作,进行师资交流等。

4. 对教师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要想解决好择校问题,那么就必须解决好教师的质量问题,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政府可以从相关方面制定监控政策。如在把好教师关方面,一是要严把教师进人关,实行教师岗位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通过笔试和面试不要让不符合的人进来,而让符合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是做好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教师在职期间,可以对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或校外培训。在提升校长管理水平方面,我们不仅在选拔校长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其的选择要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还要选拔有水平的教职工代表,以期提高学校的决策水平。

5. 完善整治择校的相关政策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解日益严峻的择校问题。这些政策有:(1)整治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的政策。(2)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这两个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途径。前者只达到“治标”的效果,而后者主要是要做到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实现均等,可以起到“治本”的效果。在第一条措施上,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儿童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3)我国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均很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求缩小并遏制城乡、地区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趋势的政策,最早出现在教育部2005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除此之外还严格要求地方以区域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市、区)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

除此之外,政府也可制定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为了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公平,解决择校问题,可以制定教师轮岗制度(师资较好地区的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去师资较薄弱的地区执教)等政策。

6. 政府要严格管理并规范择校行为

首先政府保障就近入学学生的权益;其次是政府要严格管理择校学校,并要求其不能影响其他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應享受到的权利;再次政府要严格区分择校费和借读费,而这在全国各地还没有相关规定。但是借读费是一直在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内,是被允许的,而“择校费”则不在其中。因此,政府部门应尽快收集相关各方的意见,对两者进行划分,以更好的规范择校行为。

小学生择校现象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择校现象对教育公平带来的影响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我们要全面地进行分析。但是,如果任由“择校之风”盛行,择校无疑会严重阻碍教育公平的发展,因此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择校现象,以期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 乔元正.基础教育阶段中美两国择校行为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 鲁锦虹.教师心理健康,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关于江苏省东台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江苏教工,2006,(3).

问题与研究 篇12

一、高中概率与统计教材特点分析

教材强调典型案例的作用因为我们的教科书无论在背景材料、例题和阅读与思考栏目的选材上都注意联系实际, 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和理解。还可以有效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要对概率统计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统计中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模拟试验结果会在概率中通过随机模拟方法大量地产生, 之后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 因而很有必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

二、教学要求在新课标下的主要变化

第一, 更加强调运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再是过去对图表和数据相关计算方面的强调;更加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以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去学习;时代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那就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等体现自主精神的内容。

第二, 过去一味地重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技能性目标, 如今更加重视的是过程性目标和学生的个体体验。

第三, 过去只关注理论知识的掌握, 如今更加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际案例中统计知识的过程中, 掌握其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活动要充分渗透“数学探究”和“数学文化”,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进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和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现阶段中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高中数学“概率”部分知识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 反馈交流机制尚未完善等。因此, 要切实灵活地实施应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来针对高中数学“概率”缓解的教学, 借助多媒体现代技术进行辅助练习, 适配讲解随机事件, 剖析概念内涵和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 将多种讲解方式的练习方式融入具体的概率教学。这就使得数学课堂不仅仅用于传递知识, 更可以用来尝试各种试验, 来体验和了解生活。这样就不仅保证了高中数学概率教学效果得到快速有效地提升, 还有助于概率统计教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现。

四、高中概率与统计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 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创设虚拟的数学情境, 尽可能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 从而易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提出问题。

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地设计, 用课题、因果和联想等质疑方法来指导学生, 和学生一起采用多种方式提出问题, 这也是对学生提问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知识。

3.自主探索。

由我们的数学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思索, 去分析和探索问题, 教师从旁协助, 可以适时给予一定的提示, 帮助学生一步步找出现实, 从而解决问题。这就令学生始终处在了认知主体的地位, 不断学会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建构知识, 但这不能脱离教师事先预设的范围, 也不能脱离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 教师从旁协作和引导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不需要和以前一样不停地分析问题、讲解难题, 而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建构意义, 将教学的主导者和学习的主体二者实现结合。

4.同学之间的讨论协作。

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做到与小组成员协商和讨论, 这样的协作学习方式可以使主题的意义建构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和深化, 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和激烈的争论往往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上一篇:高层住宅安装工程下一篇:PWM直流伺服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