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本和谐

2024-09-21

师生本和谐(通用6篇)

师生本和谐 篇1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转眼间, 笔者所教的这级学生, 从刚上一年级时的懵懵懂懂, 转瞬间变成了六年级的阳光少年, 由当初的单纯幼稚幼儿, 转变成了今天的思想复杂、意识独立的少年。学生在长大、在变化, 教师也应该跟随着学生的身心的成长而变化。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去了解他们每一天的心理变化, 用什么方法建立一种师生之间的沟通呢?于是, 经过一番思考后, 笔者有了一个想法——建立师生“交流本”。

首先, 笔者把从学校教务处领来的48个师生交流本分发到学生手上, 并且激动地对学生说:“同学们, 老师希望和大家能像朋友一样真诚地谈心与交流, 每一名同学心里有什么想说的话或者对老师有什么要求, 都可以写在师生交流本上;你如果发现老师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也可以写在本子上;老师发现你们的缺点和不足, 可以暂时不告诉家长, 就写在上面。让它成为同学们与老师交流沟通的一座桥梁好吗?”

教师的倡议刚一提出, 就立即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 他们都纷纷给师生联系本起了好听的名字, 有的叫“交心本”, 有的叫“心灵之屋”……之后, 这种交流便在师生之间延续着, 大家敞开了心扉相互讲述着自己的心里话, 从中, 笔者了解了孩子们更多的心声。

比如, 有一天笔者收到了刘同学递来的小本子, 她在小本子里写道:“这些天, 我很不开心, 爸爸妈妈只对小弟弟好、只要我和小弟弟发生矛盾, 他们总是责怪我、打我、骂我……”

在收到刘同学的小本子前, 笔者也已经发现她整天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精神状态似乎不太好。笔者正想找个机会和她交流一下, 还没有来得及, 小本子上就出现了她情绪异常的原因。于是, 笔者在小本子上这样给刘同学回了话:“没有哪个爸爸妈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的, 他们可能只是觉得小弟弟比你年龄小, 才会给予弟弟更多的照顾和爱。你作为他的姐姐, 也应该不愧对这个称号, 拿出一个当姐姐的样子吧, 相信你会做得很好。”

给她回复后,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 没想到过了两天, 在另一位同学的交流本上写着这样的话:“老师, 您帮帮刘同学吧, 她说自己整天不开心, 活得没有意思。”

看到这样的话, 着实令笔者很不安, 看来事情远没有笔者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刘同学的思想压力太大了, 作为教师必须采取点措施帮助她。这样, 笔者及时与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 指出了他们在关爱小儿子的同时, 不能忽视女儿的感受……最后, 这件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刘同学也很快从精神压力中解脱出来, 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又成为一个快乐阳光的女孩……

小小师生交流本改变着学生, 也改变着教师。愿它发挥更大作用, 愿孩子们更加茁壮地成长。

师生本和谐 篇2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后六中学都是农村中学与我们学校的校情不一样,她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改革一定能成功,这是不少教师的担心,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可能有的老师没有关注到最本质的东西,这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这一点正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元素,对任何学校都是最需要的,我们也不例外。

应该说,我们已经有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先走了一步,而且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不但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是对我们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鼓舞。

今天,我把山东省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课堂模式的有关材料进行转载,这份材料我已看了多遍,希望大家能认真的看一看。即墨二十八中是即墨市(县级市)最好的初中,即墨二十八中连续16年中考创全市最优,全市考入北大和清华学生中,该校毕业的学生占2/3以上,可以讲与我们是同类型的学校,是比我们还要好的学校,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校。期盼大家通过学习能交流思想,提升感悟,积极行动,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有更多的人先走一步,领先一步。附:“和谐互助”实现师生和谐发展

——解读山东省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课堂模式 来源2008年12月3日《中国教师报》高博

前言: 2008年6月4日,本报以《学校品牌经营的有效探索与实践》为题,刊发了山东省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打造“和谐教育品牌”的思考和实践。文章刊登之后,在全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10月24日,青岛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即墨二十八成功召开,青岛市教育局各处室,青岛7区5市教体局局长、教研室主任及分管副主任、初中各学科教研员,全体初中学校校长,江苏、北京及山东济南、东营、平阴、邹平、临沂、淄博等外地教育局领导和学校校长等近六百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与会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实效之高是青岛市近些年来第一次。前不久,即墨二十八中副校长吴越电话告诉我说:从开学到现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就有来自北京、江苏、内蒙古、河南以及山东省内各地市的学校纷纷到校参观,总人数已超过2万余人,所有来者均为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德育”和“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所震撼。更有不少读者来电来函本报,纷纷表示希望我们能够对即墨二十八中和谐教育品牌,尤其是对“和谐互助”课堂模式进行详细介绍,故此,本报再次走访即墨二十八中,对该校的“和谐互助”课堂模式,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进行深入解读。

再次走进即墨二十八中,美丽的校园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静立的雷锋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驻步于雷锋像前,一种崇高和敬畏感油然而生。‚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18世纪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温克尔曼的格言,是对雷锋——这位伟大的平民英雄最好的诠释。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当人们淡忘雷锋时,二十八中不仅开展学雷锋活动,而且将学雷锋活动‚课程化、系列化‛,并制定学雷锋三年和谐推进计划,使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雷锋精神年年都有新要求,年年都有新主题,常学常新。更重要的是,二十八中进一步将‚雷锋精神‛提升为校魂,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以及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

于是,今天的二十八中更像一个精神特区,雷锋精神显性的物质文化和隐形的人文精神,共同构建了一本鲜活的校本教材,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为了更好地延伸教育效果,二十八中也逐渐将雷锋精神渗透到课堂中来,渗透到‚和谐互助‛课堂教学中来。

1、将‚雷锋精神‛延伸到课堂中

即墨二十八中连续16年中考创全市最优,全市考入北大和清华学生中,该校毕业的学生占2/3以上。学校先后获得青岛市教育教学十面红旗单位、中央教科所教学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先后承办了青岛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暨课堂改革现场会、青岛市教学管理现场会等多项教学活动……作为一座城区划片学校,即墨二十八中缘何能在不倾斜师资配备、不加班加点的前提下,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

‚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二十八中最大的人文是激发了每个学生强大的情感内驱力。追本溯源,还在于‚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引爆了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采访中,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吴越这样说:‚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经过学生内化,形成了学生的内在素质,并最终激发学生向上的决心和意志。‛

在二十八中的发展进程中,雷锋精神代代传承,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缔造着二十八中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尤其当前,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以新课程改革为载体的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发展的嬗变,二十八中人更是以此为契机,将雷锋精神延伸到课堂中来,推动教学改革。

‚和谐互助‛中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互助结对,师徒共同和谐并进。具体体现为:通过学生帮助学生,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该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便于教师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和谐互助‛的课堂以师徒互助贯穿始终

自2007年9月起开始,二十八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校在各学科全面推进‚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也就从那时起,许多老师开始有了共同的体验:学生们动起来了,教学效率高了。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上课时眼睛活了,睡觉的没有了,而且敢说敢问,连平时最内向的学生都敢走上讲台作展示了。‛二十八中物理老师陈炳泉这样评价‚和谐互助‛课堂。

被老师们普遍称道的‚和谐互助‛课堂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二十八中校长李志刚介绍,这样的课堂是以师徒互助学习贯穿始终,共有5个环节,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那么,这种看起来一目了然的教学环节是如何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而且能学好的效果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了数学课《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课堂。

上课的老师江朝霞在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们‚交流预习‛。老师始终穿插在各对师徒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后让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

‚互助探究‛时,师徒共同学习例题。之后,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徒弟讲。教师点拨。

‚分层提高‛环节,教师出示不同难度变式题,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之后,集体交流,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

‚总结归纳‛时。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点评、提升。课堂最后环节‚巩固反馈‛,老师出示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让师徒互批,教师总结提升。

这就是一节完整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过程。上课的江朝霞老师说,以前完全是自己讲,而且是一讲到底,现在她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看法,我从三个级部中找了几个师傅做谈。七年级的一位小师傅非常兴奋的抢过话筒说:‚在‘和谐互助’课堂上才知道什么是责任,看着徒弟学习进步我自豪,享受成功喜悦我自豪!‛ 七年级有一位小师傅这样告诉记者:‚和谐互助的课堂上,我成为一名小师父,课堂上,我收获了徒弟信赖的目光;平日里,我达到全面发展。老师们为我们量身定做的这套‚衣服‛,穿起来不仅漂亮,而且让我们更有精神。

八年级一位小师傅说:‚三年的和谐互助,我带过好多徒弟,每一个徒弟都和我建立深厚的感情。同时全班形成了一个团结友好的集体,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成绩,还收获了如何做人。相信,有了这些收获,在人生的任何考场上,我们都将一往无前!‛

还有一位小师傅别出心裁的用记者手记拨通了他爸爸的电话,让我听听他的意见,这位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孩子变了,变得有责任心了,学习之余经常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成绩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进步迅速。感谢二十八中的领导老师,你们为孩子、为家长提供了更高的期望!将孩子送进二十八中,是我最明智的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课堂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转变,二十八中把激励机制引入了‚和谐互助‛课堂。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善于鼓励表扬,对学生的优点点评到位,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课堂上一直处于亢奋状态。

其次,开展评选‚和谐互助之星‛活动。班级开展‚班级和谐互助之星‛和‚名师‛活动,班主任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徒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之中,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徒弟‛。还让‚徒弟‛们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徒弟进步大的‚师傅‛成了‚名师‛,那股子高兴劲就甭提了,‚为师‛的热情也就更高了。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每学期中评选出级部之星,将开展的评比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学校每学期末评选全校的‚和谐互助之星‛,虽然每学期只评一次,但整个活动历时近三个月,先后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由于准备充分,谋划精心,事迹鲜活,人人关注,由此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明星师徒。

3、‚和谐互助‛要注重培养小师傅 ‚刚开始,我们感觉上课时间不够用,原因主要是师傅没有培养起来,他不会给徒弟讲。‛语文老师陈小青说。据了解,二十八中对于‚师徒结对‛和小师傅的培养都经历了一个过程。‚开始,我们依照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了两波儿,但涉及到哪个师傅和哪个徒弟组合是否最有效,我们出现了困惑。‛教务主任周娟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二十八中在师徒配对上逐渐找到了一条清晰的思路。‚谁是‘小师傅’,谁是‘小徒弟’,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从学生入学我们就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才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小师傅’;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小徒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孙甲诚介绍说。

‚当然,师傅、徒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实行的是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老师调整为‘徒弟’,而有的‘徒弟’会因为进步比较大升为‘师傅’。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地理老师李武军进一步补充。

师徒配对作为基本前提满足以后,对小师傅的培训就成了关键工作。‚和谐互助‛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但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还要对‚小师傅‛进行培训,让他们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傅。

老师的培训主要有课堂培训和课后培训两种方式:

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徒弟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

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地培训使小师傅对小徒弟施教变得游刃有余,徒弟在师傅的正确引导下,进步迅速:九年级20班的张承林说:‚看着我初中前一半时间的成绩,我父母经常说我无药可救,因为我上课时总是犯迷糊,不用心,可到了初二下学期,我摊上了一位好师傅常登科,他认真负责,他的鼓励和帮助,引发了我的上进心,上课时我认真听师傅讲解,积极参与讨论,成绩提高很快,我对前途充满希望!‛

八年级的孙建说:‚我的师傅总是对我的缺点和错误能够一针见血的提出,因此,我上课自觉了很多,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师傅的鞭策不但没有引发我任何不满,相反,现在我们成了好朋友!‛

七年级的杜尚业说:‚我的师傅姜帆,虽然是个女生,可我很佩服她,甚至有点怕她,我的任何错误都休想瞒过她的眼睛。这不,这个星期六她还打电话问我妈妈我在家的表现呢!我比她大半年,可是在我眼中,她却是我的一个尽职尽责的姐姐,我幸运刚进初中就碰到这样一位好师傅。‛

受上次采访师傅时的启发,我让一位小徒弟打电话给他的家长,这位家长非常庄重地对我说:‚我是一名警察,我的妻子是一名医生,由于工作忙,孩子由老人抚养,老人的娇惯使孩子变得任性而又顽劣,我虽多次教导,却变化不大,刚上二十八中时还经常惹祸,可现在却像变了一个人,能够自觉的学习,能够自觉地处理自己的事情,我得感谢二十八中的老师,感谢他的小师傅矫乾,是老师们好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发生转变,是矫乾同学的认真负责使孩子获得希望。‛

4、科研走在前面,领导个个带头,教师人人过关 在二十八中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学校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谈何容易。然而,二十八中人却找到了可行的推进方法:科研走在前面,领导个个带头,教师人人过关。

分管科研的姜冬慧主席介绍说,学校为了深化课题研究,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学校建立健全了教科研网络,由校长任总课题组的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的所有主任任组员,下设多个中心实验小组,授课主任担任中心组组长,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根据学科特点,开展独立研究。3年前,数学老师时红霞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互助‛学习模式,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数学组的老师开始自发地学习这种办法,也非常有效。之后,李校长带领全校业务干部抓住有效时机,组织数学组骨干教师全面深入课堂,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之后,逐步在全校推广,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和谐互助教学。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制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备课模板并共享,形成二十八中统一的和谐互助备课平台。网络备课使‚和谐互助‛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高效。

3年过去了,二十八中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振兴教育之路越走越有希望。对于未来,刚荣获‚山东省2008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的校长李志刚,以一种锐意改革的精神深情地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去还有很多步要走。‛ 他还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话对本土化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提出更高的追求:‚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点评:2008年10月24日,“青岛市初中教学工作会暨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即墨二十八成功召开。青岛市教育局王金生局长在大会总结讲话中这样评价二十八中:“即墨二十八中课堂教学改革对五百多人的与会者是个震撼,它给人以新意,让入会者收获颇丰,对青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个启发,希望在座的大家借鉴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然后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王金生局长对“和谐互助”课堂模式作了重要点评:有利于全面培养合格学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多了成功的体验。这种教学模式是被实践检验了的、行之有效的优秀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来学习,来推广。

即墨市教体局副局长兰克庭说:“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即墨市现在正在组织“教育教学新异奖”评选活动,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无疑是最好的。学校把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经过长期探索终于独创出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全市各学校都要向即墨二十八中学习,深入研究创新,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即墨市副市长李杰称赞说:“这种崭新的尝试非常有实效,为即墨市教育教学改革增加了新的气息,青岛市课堂改革现场会在二十八中召开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二十八中给即墨市争了光,我代表市政府感谢二十八中”。

市北区数学教研员陈忆这样评价二十八中的课堂:“(1)这是非常务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2)教师在课堂上侧重方法的指导。(3)学生交流的激情高涨。”

莱西市教体局教研员总结了二十八中课堂教学的三个亮点:(1)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互助学习的空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而且密切了师生、生生关系。(2)教学活动“收”“放”有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3)运用“和谐互助”,加上深入探究,成功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青岛22中钟校长现场评课时这样说:“这次会议对我的感触非常深、非常大。步入二十八中,看了二十八中的学校管理和荣誉室、教学展厅,不由得从心里引发一种很大的震撼。但更大的震撼是第二次,是在课堂上。深刻体验到二十八中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课堂魅力。(1)课堂上老师教得很愉快,很幸福,很轻松。把数学课上得如此轻松,老师们一定是提前做了大量的细致的艰苦的工作。这让我作为数学同行发自内心的震撼,发自内心的羡慕。(2)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落实到位。(3)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一再倡导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当前全国各个学校都做了很多的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但现在看来,我们做的有点片面了。二十八中把我们大家都能做到的但却没有做好的做到了,做好了。我们敬佩你们的大智大勇、认真踏实!”

来自青岛育才中学张凤瑛校长说:育才中学全体干部教师职员来到贵校真诚学习和友好交流,耳濡目染了即墨二十八中在实施素质教育轨道上大踏步的前行步伐,从管理到教育教学,从师生面貌到学校文化,每一个细节都给我们一行人以极大的震撼和强烈的感染!你们探索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引领,体现了“引发促发,不如自发”的理念,培养了学生“自主、自悟、自我超越”的学习精神,更彰显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真正教径!

山东平阴校长们用“惊叹”做出了高度评价:“贵校先进的理念、务实的创劲、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浓厚的文化、周密的组织、周到的服务,我们6位校长只能用“惊叹”来形容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走了那么多学校,到了28中才真正看到了什么是大写的素质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和谐教育。”

东营市垦利县教育局高局长说:“28中是有气质的,气质就凝聚在李志刚校长身上;28中和谐德育是有灵魂的,雷锋的魂魄就凝聚在28中身上,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有生命力的,高效的课堂以“师徒”为主体的学生身上。”

内蒙古科左旗校长们参观后感慨:28中打造精神特区,内化雷锋精神,践行和谐管理,追求教育无痕,实施和谐互助,打造有效课堂,经营和谐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与28中结成手拉手兄弟学校,将28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新理念、新课堂、新教育传播到科左旗。

……

另外,参加会议的校长们纷纷打电话或发短信表示祝贺,畅谈自己的收获。他们用的最多的词汇就是“震撼”!

笔者手记:在即墨二十八中的两天里,二十八中的西篮球场上每天都停满了车辆,二十八中的校园里每天都有操着不同口音的参观学习者,二十八中的课堂里每天都有带着敬佩和赞许目光的外来听课老师:二十八中摒弃“闭门办学”,坚持“开门迎客”,因为他们相信“真经不怕火炼”,课堂的大开放对兄弟学校是个启发,对本校教师更是个促进和提高。确实,通过听课、座谈,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合力。无论是教育局的领导还是教研员、校长和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构建理想课堂,提高教育质量。相信,面向明天的教育理想,二十八中会一直行走在教改路上。“和谐互助”课堂模式的要点

“和谐互助”课堂模式是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互助结对,师徒共同和谐并进。具体体现为:通过学生帮助学生,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该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便于教师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如果“徒弟”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徒弟”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徒弟”,如果“师傅”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这一种转变,使学生感到自己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慢慢自信起来,逐渐由“边缘地带”转向了中心位置。

“和谐互助”课堂模式是以师徒互助学习贯穿始终,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学生分别进入“交流学习”、“互动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五个步骤。这样的课堂模式,创造性的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课堂上再也不见了教师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的现象,课堂完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这一点正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因素,是我们应该学也必须学的。“和谐互助”课堂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组合,实现了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实现了师徒的共荣共进,教师的表扬赏识伴随始终,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成就感。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是被实践检验了的、行之有效的优秀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来学习,来推广。它的优点是

1.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多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2.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小师傅”与“小徒弟”“教学相长”,提升了优秀率与合格率。

文化本自成?师生欣然之 篇3

校园文化建设“有形更要有神”

聚集众多聪明人的校园,一旦有党政领导觉悟到文化引领对学校、对师生的深远影响时,可能会在他们的领导下,将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提炼为学校自主建构的教育哲学,即学校文化。这虽是校园文化燎原,却也渐次琳琅满目。喜走捷径的不少学校便攻之、效之,还大言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时间,不少校园便儒道佛荟萃,雅俗禅泛滥。

殊不知,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一所学校的文化“要有形更要有神”,它当是该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依赖其所有人在共同愿景、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等要素构成的共同精神背景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一种内外显现,是仿不成,借不来的。

所以,在欣赏兄弟学校的棋文化、书法文化、山文化、水文化、车文化、茶文化等主题文化之时,不可生搬硬套、杂乱拼凑。“文化本自成,师生欣然之”,各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兼顾传统和时代的双重性,善于提取学校发展史中有价值的积淀或所在地域中有特点的基因;善于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下,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在这一点上,做得好的学校不少。如坐落在襄阳高新区米庄镇第28中学,适时更名为“米芾中学”,旨在借助米芾的影响,传承米芾文化,把襄阳米芾中学打造成有特色、有品位、有教学实力、有影响力的学校。再结合本区学校看,十三中在创建市级示范管理学校、示范高中、最佳文明单位的征程中,形成的敢于争先态势、团结奋进热情、集中攻坚能力的精神,都应该成为其“立德树人,路在脚下”的主题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宜实不宜虚”

毋庸置疑,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培养师生学习生活习惯、拓宽视野、丰富人文积淀、陶冶情操、砥砺意志、滋养心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教育家朱永新的话说,就是它让学生青春生命拔节,让教师教育生命丰盈。对于个体而言,它是一种关于成长与完善的宗教;对于社会而言,它则是关于人类文明与尊严的仪式。建立、丰富并完善它,是一门独到而又艰辛的学问,只能务实不可务虚。

可是,当看到不少学校的校园文化特别是环境文化建设,完全是见理不见人、见章不见行、大而空洞、华而不实。去年十月,学校组织参观的一个山区学校,校园的文化长廊、宣传橱窗、教室走廊等阵地都贴满了世界名车的照片和介绍。其实,此校距楚文化源头郧县辽瓦不远。郧县辽瓦店子遗址早在2007年就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它正是学界多年寻找的楚文化源头。其重要遗存主要体现在夏、商、西周三个时期。尤其夏时期文化遗存保存完好,遗迹、遗物十分丰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发现的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多的一处夏时期的聚落遗址,属汉江流域石家河文化范畴。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难道只是考古学家们享用的专利,而土生土长的青少年儿童就不应当了解、探寻、宣讲?

再看看北师大乌海附校的学校文化主题的提取是如何务实避虚的。乌海市具有蒙文化、黄河文化、书法文化、绿洲文化、工业文化和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汇聚的特征。北师大乌海附校位于乌海市乌达区。乌达区致力于以库区产业为支柱,将特色农业发展、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生态绿洲型山水园林城区。该校就提取了乌海市、乌达区“绿洲文化”的基因,明确其主题是“绿洲伴我成长”。意为:乌海绿洲是由黄河水、地下水滋润了沙漠植物而形成的片片沃土。她养育了知感恩的师生,伴随着莘莘学子健康成长;待学子长大后,一定会把她建设得更美丽、富饶。

深山乡村学校的“车文化”主题与沙漠腹地学校“绿洲伴我成长”文化主题相比,孰实孰虚,显而易见。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刻意、流于表象的面子工程,而是发乎自然、极具内蕴的生命再造。如此经营,才能算是对用青春、梦想和生命撑起这一方净土的师生员工负责任的文化。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4

在践行国家、上海市和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区教育局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教育转型新思路。为了落实这“三化”的目标,首先把“师生关系”作为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途径。

区教育局提出的“三个课堂”建设,即温馨课堂、情趣课堂和有效课堂,为师生关系的构建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较高的起点。2012年5月16日,虹口教育和民进虹口区委联合举办举行的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更是把我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论坛的主旨,就是要让教育真正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使教学真正的回归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作为基层学校,校领导借着“白玉兰论坛”这股东风,组织全体老师认真观摩了论坛的教育录像,组织全体教师从自身谈起,谈如何践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总结出了新型好老师的关键词:有爱、幽默、公平、创新。新型师生关系最看重:爱心。在白玉兰论坛上,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史金霞老师,一位漂亮、儒雅的高中女教师,也从而拜读了她的著作《不拘一格教语文》和《重建师生关系》。

提到老师,我们往往会和“严肃”联系在一起。说到现在的师生关系,我只能遗憾地说“惨烈”。我们的老师苦口婆心、声色俱厉,每天起早摸黑。可是我们的学生欢迎吗?喜欢吗?它需要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好好想想。史金霞老师的这本《重建师生关系》为我们开启了一盏改善师生关系的明灯。史金霞老师在书的自序部分引用了夏丏尊先生的话,给我印象深刻。他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书中史金霞老师用了几个关键词来阐述了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一个字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第二个词就是“理解”,了解是理解的延伸。理解这个词,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但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理解吗?很难。史金霞老师说,孩子很难理解老师,因为孩子没有老师的生活经历,即使想换位思考,也很难给自己定好位;同样地,老师也很难理解学生,因为教师经常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学生。第三个词就是“对话”,沟通是对话的第一块基石。对话指的就是第四种意义的“谈”。要对话,你就必须对他人抱着“绝对尊重”的态度,发自内心深处地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价值。对话有两个核心概念:即关系和理解。第四个词就是“尊重”。而尊重,就体现在爱、理解、对话„„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这几个关键词,史老师还举了许多非常生动丰富的实践案例,大家看了以后可以借鉴和运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下面举一个我校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小刘老师每天带着希望和喜悦走进教室,可是却总有一个座位空着。课后去班主任那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叫平某的学生害怕上学而谎称肚子疼。接下去的一个月中,她断断续续来了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星期,每次来都哭着进教室,抹着眼泪上课。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她最害怕的是英语。英语课节奏快,又有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她对自己没信心,更害怕老师批评她。根源找到了,就需要对症下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得好,是英语教学的内涵。抓住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要达到学好的目的,就必须研究、理解、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

一、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说”,建立“双向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在课堂中形成“双向型”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清楚哪些内容应“少讲”,确保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地对教材上给出的教学事例和过程进行一一解释,那么这只能算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处于被动和漠然的境地中。因此,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

间内,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利用教材创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情景,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少讲、对超越学习要求的知识少讲,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

2.其次教师要清楚哪些地方应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多说“怎么办”

教师的“少讲”是为了让学生“多说”。教师要研究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多说”,怎样让学生“说”,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过程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说”为主线,在“精讲”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多说。教师可以在几何证明时多说,帮助学生理清几何证明的思维过程及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展示思考过程时多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生生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评价反馈环节多说,让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甚至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以实现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建立“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关爱每一位学生

尊师爱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显著特点,就是说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爱护学生,这也是建立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大量实践证明,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真情地投入,一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赶进度,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这些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最能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呈现给学生

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把自己教学过程的魅力展现给学生,流畅工整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明快的上课节奏,声情并茂的内容讲解,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等等,都可能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要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经常处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篇5

关键词 和谐 鼓励 自信 感谢

和谐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充分、和谐发展为目标,促使个体发展达到最佳状态。现在就我多年的课堂实践谈谈我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两点看法。

一、不要吝啬鼓励、表扬的语言,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教室里,老师正在大声训斥学生:“这道题你们究竟会不会?怎么没有一个人回答我的问题?”学生们都低着头,仍旧保持沉默。“难道你们的耳朵都聋了吗?难道你们连回答问题的力气都没有了吗?”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倍,并且特别生气。“会了——”,摄于威力,终于传来了懒洋洋、有气无力的回应。还有每次考试结束,有的老师常对学生说:“别的班级又比咱们班级考得好……” “你总是不如他做得好……”教师本来是想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知耻而后勇,但却向同学们传递了“你们不如别人”的信息,让他们一次次体验着挫折与失败的痛苦,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学习激情,以致于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我也不如别人了,我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随波逐流算了。老师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下面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哑巴”,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就大大降低了。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不用思考,老师会给我们说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看成了改变学生命运的工具。学无止境”,我们相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比传授給学生丰富的知识是更重要的事情。有位校长要求自己学校的教师必须做到“三个一”,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孩子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人格的基础是自尊、自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但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學生“等”“靠”的懒散消极的心态就可以改变,他们会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

二、放下自己所谓的“师道尊严”、“唯我独尊”,要学会感谢学生

我一直自认为课代表是我的得力助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常以师长的身份命令他:“马强,你必须把你们班的作业按时交上,否则拿你试问”。有一次,马强去办公室拿作业本,我毫不客气的责问:“马强,你们班的作业竟有两名同学没交,你这个课代表是怎样当的?”“老师,因为…”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我便打断了:“不要强调任何理由,找任何借口,总之是你的不负责任造成的,我希望下一次不要出现类似情况。”马强没再作任何解释便走了。以后,马强的工作做得尽职尽责,但是见了我的面,大有老鼠见到猫之势,逃之夭夭。对此我感到特别纳闷,有时我很想了解他最近的学习情况,但他拒绝和我沟通,听我一个人滔滔不绝、苦口婆心的教导,马强只是洗耳恭听,一言不发。难道他对我有什么成见?难道我对他的态度有问题?我试着改变这种状况。一次,马强到办公室送作业,我以真诚的口吻说:“你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课代表,你是我的得力干将,我应该好好的感谢你才对,以后在学习上有啥困难,可以和我沟通,说不定我能帮上你的忙呢?”马强一看老师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谢谢老师。”从此以后,马强见了我,主动与我打招呼,每次送作业,都很主动地向我反映一些情况,并给我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我发自内心的称赞他:“呵,没想到你人小鬼大,处理问题还挺全面、合理呢! ”一句感谢,改变了紧张的师生关系,发现了马强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能够以感激之情去生活。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高高在上。学生也应有受尊重的权利。事实证明,学生会从真诚的感谢中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逐渐学会自尊,能自尊的人就能去尊重别人。向学生说声感谢,不但没有“掉价”,学生反而愈加尊重老师,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他们也会以感激之情回报老师,回报社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去宽容善待他人。

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学生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为构建和谐课堂而不断求索。

参考资料: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三联书店 1998

让师生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共成长 篇6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在历经六年的课程实践中,我校的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开发校本课程,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

开发个性化的小班化教育校本课程,以体现学校对小班化教育的个性理解和教育的个性,彰显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建设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做到有效的实施,一系列理论和操作层面的问题纷至沓来,使我们遇到了从未经历过的问题和困惑。

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教育研究的价值核心就在于回应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实践,丰富教育实践。面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专家指导、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校系统制定了校本课程建设的系列制度。(1)结合小班化教育和学校实际,全面架构我校校本课程,形成了三个系列的校本课程,即环境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的改造方面以及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方面都有所建树,力求使我校课程更具有个性化和适应性,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2)明确校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及开发的原则。学校对三个系列的校本课程进行了广泛的求证,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及实施过程中的要求、建议。基于对小班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在“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引领下,我校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在课程的开发上,力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学校传统。“五小”特色活动,即少儿合唱、少儿版画、少儿电脑、少儿科学院、少儿门球,是我校艺术特色教育建设的载体。多年来,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我们侧重于综合活动课程,进一步丰富综合活动课程的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突出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张扬师生的个性。四是突出校本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性和自主选择性。让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都能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全面、个性、主动地发展。(3)组建了课程建设和管理团队,形成了课程研究、实施和管理的机制,确保课程建设、实施的质量。(4)突出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张扬师生的个性。我们的校本课程都是由教师自主开发、集体研究而定。(5)突出学生的全员参与性和自主选择性。孩子感兴趣的就是他们想学的,孩子感兴趣的就是我们想教的。

由于我校建立了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制度,每学期对活动内容按年级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提升经验,提炼问题组织交流,进行总结,定期把案例、课程故事等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把优秀的成果编辑成书供大家学习、参考。所有这些都保障了我校校本课程的正常、高效地实施。

二、聚焦小班课堂,为每一位学生设计教学

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的改造和实施,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也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课堂是落实小班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主阵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教学”是我校小班教学的理念和追求。我校追求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创新”的个性化课堂教学,力求使我校的教学更贴近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更符合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主动、个性化的发展。

1.加大对小班化课堂的研究,准确把握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要求

我校是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基地学校,重点整合小班化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参与省、市、区举办的新课改培训和小班化专题培训及小班化校本培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领导来我校对小班化课堂教学、新课改实验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使广大教师进一步了解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适时提出小班化与课改同行,为每一位学生设计教学和小班课堂教学“四个一”的要求,即每节课让学生至少有一次展示的机会,每节课为学生至少提供一次交流合作的机会,每节课对每个学生的激励至少有一次,每天每位学生的作业本至少要面批一次,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注意因材施教,使得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因此广大教师很快地理解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实质,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较好实施奠定了基础。

2.坚持主题引领,优化教法和学法,推进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

分阶段研究一个主题,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都能集中于小班化教育,在主题突破的基础上,引领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是近年来我校推进小班化课堂教学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和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我们先后开展了“构建自主学习的新课堂”“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等专题研究,通过研究,广大教师自觉关注当前学科教学改革发展最前沿的知识,主动关注小班化课堂,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使得我校新课改工作、小班化教育实验、教师和学生等获得了发展。在市、区教育有关部门多次在我校举办学科教学现场会中,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也得到了教育专家、同行们的好评。在南京市课改基地成果评比中,我校融新课改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成果获南京市一等奖。

3.深化课例研究,寻求活力小班课堂,推动小班课堂不断创新

在开发和深度推进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深化课例研究,以反思性教学为方法,以研究教师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不断寻求活力小班课堂,推动小班课堂的不断创新,更好地深入实施小班化教育。如小班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我校通过理论学习后,提出了“构建自主学习的新课堂”,以教研组为单位推出一堂研究课,将本组教师对此问题的研究和认识溶入课中进行诠释,课后全校同学科教师进行讨论,再推出一节研究课。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在自主学习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赋予学生权利,解放课堂的时空。要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及时反馈,自觉反思学习活动等。我们就是这样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方法,通过一个个课例的研究,研究、总结、创新小班化课堂教学,不断拾级而上,攀岩而进,竭力寻求活力小班课堂,推动小班课堂的不断创新。

三、锻造教师队伍,为每一位教师设计专业发展之路

教师是小班化教育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小班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多年来,我们始终积极寻求充满活力的校本培训,让专题研讨、问题解决与教师发展同行,让教师成为小班化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小班化优势的发掘者,使小班化教育实践的过程成为教师不断锤炼、锻造的过程,让小班化与教师共成长。

1.整体规划学校校本培训工作

制定了《太阳城小学教师五年成长规划》,规划由“教师自我发展目标计划书”、“学校教师发展五年规划书”、“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目标达成情况登记表”、“学校与教师签定的教师发展合同”、“青蓝工程合同”、“教师专业发展奖励方案”等内容组成,明确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教师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了解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需求,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积极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跨越式发展。

2.专题引领,让教师发展与小班化同行

我校采用专题引领的主题式培训,将学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专题的形式呈现,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水平。针对小班化教学校本课程建设问题,我们邀请专家来校就课程相关知识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使教师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与适应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利用资源、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3.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我们重视校内青蓝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区域校际联合教学研究活动,学校设立各种形式的学术“沙龙”,利用专题立项课题,推进校本培训工作。我们通过申请“十一五”立项课题《农村中心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将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整理及深入研究,进一步改进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探寻充满活力的教师发展之路。

四、校本课程实践的体会和收获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只是尝试性地做了一些工作,但体会和收获颇多,主要如下。

1.增强教师利用资源、开发课程的意识,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担当着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实践者等多重身份,在研制、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课程意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研究的能力都得到增强和提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2.有利于较好地实施小班化教育,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基于小班化教育和学校特点的课程实践,使得小班化教育的要求、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追求,有了一个统一的实践载体。开发并实施好校本课程,可以使国家、地方课程得以更好地实施,提高了课程的适应性。在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丰富学校课程内容的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凸显,提供富有特色的培育基地和生长点,必将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3.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就是小班化教育理想追求之路,也是小班化教育优势彰显之路

我们在这条路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如系统的理性思考、校本课程的个性评价、个性化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整合、利用。

总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校本课程实践活动。需要我们用真挚的情感、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师生彼此敞开心扉,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程,让师生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共成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上一篇:复合型高效絮凝剂下一篇:企业会计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