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共12篇)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篇1
一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 读得较少, 背得更少;着重教, 忽视学;重分析, 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 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 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情感, 发展学生的个性, 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 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是说,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 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感情, 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 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 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 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 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 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 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在教学上不能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 而应该以课本为主干, 以资料为繁枝, 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 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 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 单靠课本去体会它, 是很困难的。同样, 不论是哪种文化现象, 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 要让学生知道, 只能拿来作为参考, 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 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 在开放型教学中是行不通的。
3. 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观念: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 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 培养批判能力, 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 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 而是要“以人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 又要以批判的眼光引导学生学习, 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 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 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 练就语言表达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与语言表达效果有密切关系, 从而加强训练, 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 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市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1. 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 (形式) 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在国内广泛宣传。同时, 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也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 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 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 争奇斗艳。
2. 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 (内容) 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带来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 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 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 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 这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 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 (基础) 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 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 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 打破原有的观念, 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 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 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 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 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 这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 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呢?
1. 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 开创开明的“放养
式”的阅读教学, 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 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 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 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 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 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扩大阅读量,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 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 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 教师应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教给学生, 从而感到踏实。其实,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 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 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 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 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 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 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 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的确, 语言文字文学的分析涉及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因此, 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师往往在学生脑袋里塞进系统的理论知识, 殊不知, 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以教师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 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为中心, 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会得到开发, 语言文字功底才会逐步深厚。厚积薄发, 考试时, 学生自然地有料可用, 自由发挥。
开放型阅读教学的模式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应该说对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篇2
“开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放性教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各方面、多维度的物质和意识的开放。开放性教学要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开放性教学要对教学常规进行反思,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开放性教学要对教学时空进行重新界定,超越传统的学校、课堂概念,引入“大教学”“大课堂”理念;开放性教学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做出一系列的改革,解除传统教学有形或无形的封锁和限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封闭性,采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开放性阅读教学要求营造开放性的氛围,顾及学生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多给学生开放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下是我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空间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个性化的意义是自主,没有学生的自主,所谓个性化就无从谈起。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只有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想方设法引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惯,有时还要感情,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如: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我对风的特点,不作过多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更多地自己去读。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风”,除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的这些风以外,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画风?这个话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生活再现于学生大脑,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同学说:“风把柳絮吹得飞扬起来。”有的说:“柳枝被风吹飘起来了。”有的说:“风吹来了,把妈妈晒的衣服也给吹落了。”有的说:“风把少女的秀发吹起来了。”还有的说:“我要把龙卷风画来专为人类作贡献,把风象太阳能一样储存起来,当空调、电风扇使用,但不要用电„„ 真是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结果同学们不但画画得好,而且想象也十分丰富。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在用自己的语言用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在这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真可谓“一箭双雕”。又如,我在教学光盘观看苏教版《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执教老师对北大荒景物的特点,人们的心情不作过多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更多地自己去读。如:“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这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银灰”、“ 橘黄”、“ 血红”、“ 绛紫”,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美不胜收跃然纸上。再如“山坡上,大路边,村口子,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学生通过朗读词句,更深入认识、理解、感悟,并把自己认识到、理解到、感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在这过程,执教老师充分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氛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感受的基础上,让他们读出自己的个性,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的能力。
二、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今中外的一些发明家,大都是从问题开始,也就是敢于并善于质疑问难。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要使学生生疑,老师就要不失时机的激疑,激疑的办法就是设疑。开放性阅读教学要创设质疑问难有情境,开放思维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利用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相互争议。特别是要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对问题、新知识始终有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我觉得开放性阅读教学,老师应放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质疑。例如,我在教学《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时,一开始,我便引导学生与课题对话,由题质疑放飞学生的思维。如:开始我问学生,当你看到《最大的书》这个题目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概括、引导,肯定学生的质疑能力。大家真能干,能提那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对我们学习课文还真有不少帮助呢!老师也在想,这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紧拿起课文来读一读。读了课文,你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了吗?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你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岩石就是最大的书啊!)开始我问学生,当你看到“岩石就是最大的书”时,你想到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书可以用纸、绸缎做成,岩石怎么做书呢?”又有学生说:“岩石书上有什么内容呢?”有的学生说“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又有同学说:“我看电视时知道〈红楼梦〉原来叫〈石头记〉,它是不是一部石头书啊?”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前面说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后面又说这些资源可以长期给人类做贡献。这样不是矛盾了吗?到底是怎样的威胁呢?40万亿公里之外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呢?为什么说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做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其实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源于生活,很有见地又有童趣,同时有些问题已经由课题拓展到课外内容,有效地拓宽了阅读时间,为下文学习作铺垫,又使学生获得良好开端,培养了学生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
总之,“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三、留给学生充分释疑空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教学中,学生学会质疑,促进了思维,但质疑只是手段,而促进学生因疑生思,诱发其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探索,相互交流,自己释疑才是目的,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主动参与释疑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人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而开放性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所以开放式阅读教学不仅要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还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对问题做出分析、综合、推理、想像、激起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前进的灵感,新发明或发现,提出新理论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堂上有同学愤慨地说:“既然只有一个地球,除了地球,我们别无去处,人们为什么还在破坏地球?破坏环境呢?”这样一个富有重要价值的社会问题立即荡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立刻如潮水般涌动,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窃窃私语,那份寻根究底、探求真知的激动不言而喻,这是一个由学生创设的多么宝贵的问题情境。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无论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没有提到而教学中要求解决的、得由教师补充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都必须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可探究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析疑的热度,保证释疑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释疑方法,就可以无师自通,而达到“不教”的目的,渐渐地养成释疑的习惯。一项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的释疑能力原本就弱,单靠几次或几天不能形成气候。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做到勤训练、勤总结,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释疑能力,为语文教学开辟新天地。
四、留给学生充分想像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进步,想像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开放性阅读教学,老师应激发学生用心去感化,内化课文内容,放胆让学生去想像和联想,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中碰撞,发出新的火花,例如《小摄影师》结尾处空白,就可以要求学生由此展开想像,“那个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结果有两种,有时我对这两种意见都给予肯定,只要说出理由,就给予鼓励,同时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让学生抓住“欢笑、翻滚、涌”让学生说说在你的脑海中,草塘像什么?之后让学生闭眼想像,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学生兴致很浓,他们通过想像描述了草塘有风声、鸟影、花香等,培养了学生敢于想像,敢于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可充分利用课文,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超越教师,用发展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中最后一句写“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我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会怎么想呢?有的说:“乌鸦知道自己被骗,心里非常难过”;有的说:“乌鸦哭了一会儿又飞去找食物了”;有的说:“乌鸦回到家把被骗的故事告诉自己的孩子们,教育他们从这件事上要吸取教训”„„那么狐狸又会怎么样呢?有的说:“狐狸很得意,美美地吃了一顿,心想乌鸦真是大笨蛋,而自己又是那么聪明„„”;有的说:“这么小的一块肉,狐狸根本吃不饱,她又懒惰去找食物,又在树下等乌鸦,乌鸦再也不上她的当了,结果狐狸活活地饿死了。”„„ 学生各抒己见,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设想,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篇3
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市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1、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的确,语言文字文学的分析设及到很多理论性的的东西。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者充充实实地在学生脑袋里塞进系统的理论知识。殊不知,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中心,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得到开发,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才逐步深厚。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地有料可用,自由发挥。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篇4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情感, 发展学生个性, 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 道德品质, 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是说,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 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感情, 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 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 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 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 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的传统, 又要开拓文学鉴赏的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 应该以课本为主干, 以资料为繁枝, 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获取科学知识为目的, 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 培养批判能力, 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 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 而是要“以人为本”, 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 又不能迷信定论, 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 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 从而加强训练, 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 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1.教育观念更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 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 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 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 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 (内容) 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 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 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 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 (基础) 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 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 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 打破原有的观念, 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 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 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 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 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首先, 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 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 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 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 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 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其次, 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 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 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 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 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 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再次, 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 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 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篇5
我们实小课题组自承担“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这一研究课题半年来,经过深入认真地学习、求真务实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面对以知识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开放。邓小平的“三
个面向”指示,江部书记的“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的指示,这一切都应和着开放时代的呼唤。因此,开放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的需要。因此,开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向身发展的需要。
改变儿童学习起步阶段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的现状,让学生参与选择决策,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开放教育是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支点
1、开放教育的“开放”在课题中的界定:所谓开放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就阅读教学而言,那就是:阅读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阅读时空的纵深化,阅读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阅读技术手段的网络化,阅读组织形式的弹性化,阅读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2、主要理论支点:
素质教育的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强调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开发,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不干预学生的思想,起一个组织引导者、点拨指导者、启发诱导者、解惑辅导者的作用,学生自己表达交流、自己学习评价、自我创新创造、自我选择判断。
叶澜的新基础理论:将生命哲学的理念引入教育,主张教学活动具有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
1 现代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传播规律化和系统粘合性,使教育信息多元与教学目标的系统有机粘合统一起来。
三、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自身的阅读是其他人所替代不了的,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完美地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把教学的目的内化为师生共同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生动性原则。针对小学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阅读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内容、方法、形式等必须具有吸引力。不仅在外部形式上要生动,更要发掘其内在情感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成功和愉悦的体验。
3、发展性原则。学生的阅读活动是动态的。教育“应当着眼于儿童发展的明天!”在阅读实践中要体现出层次性;在课内外阅读活动中要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到里的逐步发展和提高,充分反映学生发展的过程。
4、实效性原则。开放本身只是手段,开放式阅读教学重视形式的完美,更追求阅读目标的落实,不搞花架子,要发挥开放的多种功能,使每项阅读开放活动都能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取得实效。
四、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注重学生自读
这是改变陈旧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关键。目前,新旧教学模式的碰撞首先体现在这一点上。
语文素养是由学习主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不断沉淀的结果,是长期熏陶感染积累的结果。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自身,应让学生自发地和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果每件事情都教给学生,就会妨碍他的发明或发现。因此教学过程不应该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决定了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应当注重学生自读自悟,在自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达到语文知识的夯实、能力的建构、情感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素养的提高。这种能动式阅读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
(1)保证自读时间,提供实践机会。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过程。语文的实践性要求阅读必须把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必须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内的自我读书时间,促使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参与这一活动。一篇课文要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好,最有效的手段那就是“读”,“读”贯穿全过程,学生的体验、感悟、品味、想象、积累都是在阅读中达成。一节课四十分钟,得保证一半以上的读书时间。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则是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学生的阅读心理,想方设法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最终培养学生“好阅读”的 2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大课堂”、“大语文”观指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途径,进行积极、能动、有效的学习。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信息化时代。当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时,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地汲取。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限于仅有的几本教材,指导学生自由学习,广泛涉猎,学会找到正确的信息源。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采取切实的措施,除了备课、上课之外,要把相当的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上,教给学生查阅学习资料的方法,重视课外阅读。比如学了《坐井观天》,引导学生读一读其它的成语故事;学了《丑小鸭》,引导学生读一读安徒生爷爷其它的童话故事;学古诗《锄禾》后,引导学生读读背背其它的古诗。
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有言“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陶行知先生说得更详:“花草是活上,树木是活书„„(这些)都是活的知识宝库,便是活的书。”把自然和社会视作“无字的书”或“活书”,不正是大语文最好的比喻吗?课程标准中也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引导学生读书,除了引导读那些“有字之书”,还要引导学生读那些“无字之书”。大自然是万物之中最值得潜心品味的。雪花飘飘时宁肯移一下上课时间,也要让孩子去及时感受这冬天的厚礼:下雨了,我们一起满怀喜悦去看教室外面的雨景,然后一起欣然动笔写下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感。社会事件更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的好教材。校门口摊点密布,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假期调查人们对过年和过圣诞节的看法,压岁钱的多少及用途,学写调查报告,尽管文章还很幼稚,但孩子们能面对社会、思考生活就是最大的收获。
2、指导学生的质疑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是变革学习方式的核心内容。自主学习是个体的探究,合作学习是群体中的探究。而探究的内在动力则就是学生在自读中脑海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工具,阅读从思维的角度看,就是一个“生疑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那如何指导学生质疑呢?所谓质疑,就是提出疑问,发表不同的观点。要使学生在阅读中生疑,继而质疑。首先得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产生的问题常常能显示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应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冲突,组织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刚开始,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提不出问题,提问的只是部分好生;二是问题没有质量。这时不但需要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这一活动,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和示范。没有教师的指导,这一活动就会失控或低效。在初始阶段,应以鼓励和 3 示范为主。在学生敢问能问的基础上,要逐步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仔细听别人的提问或回答,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述等,使“质疑”成为学生各种能力获得发展的一项活动。
3、重视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一项较高层次的活动,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语文“活动教学”则把讨论、交流作为学生语言实践的一项重要活动,促使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1)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
一堂成功的课,不能满足于老师是否完成教案任务,更重要的在于营造学生好学的氛围,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人参与深入的讨论,我们可采用“小组围坐型”、“大组围坐型”、“自由走动型”等新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学生间交流的距离拉近了,心理放松了。特别是“自由走动型”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主权,就连平时胆小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都能按自己心中谈得来的伙伴一起讨论、交流。
(2)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的见解。
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这是汉语言文字自身的丰富、空灵特点所决定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阅读者体验、感悟、理解的个性化。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这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就是要求学生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是依托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设身处地去感受、品味、体悟。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讨论、交流”合作式学习不是形而上的东西,而是根据实际学情,即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了凸显阅读重难点的共性问题,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学习才能解决时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要注重“讨论、交流”的实效性。不可为讨论而讨论,为交流而交流,仅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只能在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中才能达成。
4、着力开放练习
开放性语言语练习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一项综合性语文活动。
(1)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任何学科都不可能单独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特别是具有工具性特点的语文学科更是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语文教学要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起来。如:学习古诗时,为激发学生想象,进入古诗意境,可进行配乐朗诵和诗配画。
(2)组织社会考察活动
4 美国教育家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从生活入手增进理解;运用语文,以生活为内容;离开了生活,语文工具的交际功能就不复存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读和听,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写和说,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要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如学习《海滨小城》一课进可带领学生参观城市、参观小区等,平时,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公园、报社等。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定方案,自行探索研讨,使学生切实处于积极活动、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3)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它对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形成一种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主动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认识和实践的各种能力。它不以取得现成的结论性知识为满足,而是在不断地研究中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经常接触研究性质的作业,让学生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例如教学“写通知”这一内容,不必直接讲解写通知的格式,而是设计这样一个方案:让学生到社会上收集几个通知,从中找出规律。又如学了《21世纪的能源》一课,可让学生以“能源”为主题进行调研。这样不仅记得牢,而且培养了探究发现能力,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
5、引导积极评价
(1)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掌握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教师要在一个阶段之后,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得失,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以利于进一步改进并选择学习方法,并加强了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训练。
(2)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等进行评价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的内在潜力的激发,有赖于一定的激励,尤其是不同的学习习惯都应恰如其分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也能从中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师生、生生间和谐、愉悦的心态,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诚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直至教学态度等给予评价,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学生可以从教学内容的正确性、推理的逻辑性、结论的合理性、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等方面对教师的讲课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分析、评议。如:每学期初和期末可请学生总体上提出教师教学中成功和不足之处及改进意见;平时可对一篇课文说 5 说如果让他来当老师可如何上;还可以以“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为题,说说自己教学思想。这样尊重学生,大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还可以运用批注、写笔记、摘记的多种形式对教材进行分析、评议,训练学生的独创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
五、成效
1、学生能力得以发展
由于开放式教学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树立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分离的局面,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深入生活,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收到比书本教育更好的效果。
如:通过每周一节的读书活动课及课外阅读,开展广泛阅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
又如:在语文课外活动时,通过搜集材料、采访培训及模拟采访等系列准备,培养了学生的采访能力,写作能力、考察能力等,体味到了当一名记者的快乐与艰辛;通过让学生自办班报,学生学会搜集、摘录、编排,还提高了书写绘画水平。训练了动手操作能力,把语文学习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2、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
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感到语文不只是枯燥单调的方块字,语
文是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学习是那么有趣,那么神奇。同时,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不单单在语文课上可以学到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无处不在。他们通过看电影、电视、逛商场,观光旅游,都随时积累语文知识。
语文兴趣的提高,也激发了学生其他的兴趣和爱好,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自开展开放式教学后,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00%的学生普遍都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多项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大增,由14%长升到86%。学生兴趣爱好广泛,除看书、写作、书法外,很多学生爱上了唱歌、画画、棋类、器乐、球类运动、手工制作、科技活动、服装设计等等。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进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开放式教学为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铺垫的是一条多彩的道路。我们只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开放式教学将为素质教育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篇6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1.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学生的语文能力。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方、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蒿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的确,语言文字文学的分析涉及到很多理论性的的东西。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中心,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得到开发,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才逐步深厚。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地有料可用,自由发挥。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篇7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经常是浅尝辄止, 这就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缺少经验和锻炼的机会。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重视的是对文章的分析, 把整体的文章分解, 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字词, 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不深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他们在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上获得更丰富的感受, 需要让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 培养他们对文章的自主理解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 开放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在高中语文开放型阅读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阅读民族英雄的故事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对历史人物的敬佩, 利用文章中强烈的情感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起到利用文字感染学生的作用, 通过不断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形成真善美的高尚道德情操。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 教师要重视多样化的文化影响, 在学生接触各方面积极文化的影响过程中, 对他们的情感进行熏陶, 使学生形成自主、自强的人格, 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促使他们的个性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二) 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在进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时, 教师不要局限于传统阅读教学的篇目, 而是要以教材为主线, 多方面、多角度地选择阅读材料。进行的阅读不仅是要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水平, 还要拓展阅读的知识面, 放宽阅读材料的选择面, 使学生在文学领域的畅游中, 不断提升鉴赏能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文, 但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史上, 这些文章仅仅占据了一小部分, 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去体会。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具备不同的个性和思维, 这就导致学生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见解不同, 所以, 要使学生能自主进行阅读和赏析, 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而不仅仅使通过资料上的分析和见解来理解作品。
(三) 练就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反应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能力,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时, 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他们能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来和他人进行交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使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时, 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技巧, 使他们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进步。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对学生进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一) 教育观念更新
在人们追求素质人才的现在社会,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提出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只有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才能使他们在走向社会时有能力参与竞争。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素质驾驭的深入人心, 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近。
(二) 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 (内容) 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 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 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 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 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这种形式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三)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 (基础) 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 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 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素质教育打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式, 但是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是空喊口号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 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 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 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 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 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是否适合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 能否取得高质量的效果, 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检验和实践。
(一) 摆脱传统阅读教学, 开展具有创新性的阅读教学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文章进行了规定, 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这些规定的篇目。由于教师选择的这些文章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的, 一部分学生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阅读效果不明显。而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 除了教学要求中要阅读的文章,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文章进行阅读, 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书籍等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使语文思维和阅读能力在兴趣的促使下获得快速提升。
(二) 远离机械阅读教学, 实施智能型阅读教学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对阅读文章中的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理解, 学生没有自主自发的学习意识。在新形式的阅读教学中, 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采用各种形式, 激发学生自学的意识, 让他们通过阅读进行讨论, 把在阅读中的体会进行分享, 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赏析能力, 让学生运用智慧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 篇8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传统的教学经验、过程和方法, 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一.开放式教学的价值
开放式阅读教学要创设质疑问题的情境, 开放思维的空间, 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 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 使其独立思考。可以说, 开放式阅读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阅读的需求特殊性和阅读的心理、方式等因素。
(一) 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中, 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 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 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他们才能在课堂上敢说敢想, 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师生感情上会更融洽, 心理上会更易沟通, 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二) 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每个学生的体验不同, 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 索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 建构意义。重视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为落实这一要求, 就需要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这有利于改进传统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
(三) 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阅读如果有兴趣, 就会减轻疲劳感, 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我们不敢想象, 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 没有任何需求, 仅凭毅力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阅读量, 即使完成了, 也是事倍功半, 有了兴趣, 才会有阅读的快乐。
采取多样化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 低段的儿童, 可选那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等。这样就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 能读懂就有收获, 就会有成功的快乐。这样, 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 得到了美的享受, 表现了自我, 获得了成功, 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二.培养创新为目标的开放阅读策略
(一) 营造良好的开放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发现, 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 很喜欢这位老师, 那么他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 教师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应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 互相交流思想, 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与学生平等对话, 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 使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 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 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 确立开放式教学目标
开放性教学是把教学目标分成基础目标、弹性目标和发展目标, 例如,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基础目标是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弹性目标是教育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体会到鸟的家园中自然和谐的韵味;发展目标是学了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懂得自己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 分层要求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突出学生的个性, 以保证开放阅读的有效性。
(三) 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篇9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空间
一、前言
新课改以来, 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都提高了很多。然而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 传统的封闭性课堂授课模式依然大行其道, 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的绝对主角, 学生被动的听。教师对课文进行常规化讲解, 学生只是纯理性地分析课文, 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性比较差, 学生缺乏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 思维发展被阻碍, 直接导致小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 阅读情趣, 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近年来, 开放性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开始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 将社会生活和教育沟通起来, 让学生利用课堂内外的所有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体验和感知, 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过程中, 达到自我发现、自我研究、自我体验成功感, 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素质, 发展学生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开展
1. 教学空间的开放。
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单纯依靠课本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且相比于课外时间, 小学生上课时间比较少, 充沛的课余时间是小学生拓展第二课堂的有效资源。为此,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根据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特点, 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 向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开放。教师通过安排一些阅读活动, 引导学生把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秋天》一课时, 教师可以带着小学生们出去赏秋, 去感悟秋天, 寻找秋天的印记, 欣赏秋天的景色。学生们可以坐在河边进行阅读和讨论, 在秋高气爽的大自然中去阅读, 很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与活跃的思维和感受。即便在室内授课, 教师也可以尽量利用室内空间, 打破座位限制, 让学生们围坐一圈, 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来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和体会。
2. 师生关系的开放。
传统的课堂内, 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教师权威不容侵犯, 教师说的就是对的, 这种气氛下的课堂是沉闷和压抑的, 也是教学效果不佳的。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教师允许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大胆提出问题, 学生可以打断教师的话, 自主站起来发表见解。学生提的问题即便十分可笑和幼稚, 教师也不能随意打断和指责, 要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给予学生自信心, 激发学生创新欲、表现欲。比如“你真棒, 再想一想。”、“我相信你能行!”“这个观点挺独特的、值得表扬”等等。在这种课堂氛围中,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快乐体验, 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师授课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 网络时空的开放。
网络社会下, 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 对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丰富的网站资源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课余时间上网成为大多数小学生课余时间的娱乐项目, 很多小学生喜欢在网络空间阅读文章。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 为此教师要给予小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网站和电子文章, 同时让学生们根据阅读情感写出读后感, 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 在这样主动性的学习中, 学生们在阅读中获得了快乐, 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使读书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 学校也可以建立一些电子图书室, 可以让一些大一些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开放媒体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大多是文字, 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理解也来自对文字的想象。小学生抽象思维处于启蒙阶段, 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赖直观感受, 为此, 教师在授课时要开放媒体资源, 多媒体具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生动的画面、感染力的声音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在这样情境中, 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和自我表现的舞台。例如在讲授《大海睡了》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段视频, 视频中波涛汹涌的大海、飞溅的浪花、飞翔的海鸥、细软的沙子给学生一幅震撼的画面, 然后教师引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再比如《精彩的马戏》一文, 仅凭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动物的表演怎样精彩, 运用多媒体把动物们的表演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他们如临其境, 并抓住他们入情入境的好时机, 引导学生自己讲解, 这样学生不仅能结合课本介绍动物的表演, 还恰如其分地想象了动物的内心世界。
总之, 开放性阅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活力, 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和创新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开放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篇10
一、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概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文本阅读,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并能够探究文本中的问题,通过探索、领悟建构起自身的知识框架,进而提升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总体来说,小学语文探究教学模式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及合作性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环节分析
(一)自由阅读环节
自由阅读环节的开展对教师的课程导入技能具有较高要求,在进行探究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独特的导入使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文本产生兴趣,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自由阅读。高效的阅读课程导入要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放在课程文本上,能够自主的进行兴趣阅读,这种自由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学生的习惯、兴趣、特征进行开展,如朗读、默读等。在进行自由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阅读,也能够使学生以自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文本阅读的感受,在发挥学生想象力及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二)合作交流环节
合作交流的环节是在学生自由阅读之后,在学生进行自主语文文本阅读以后,通过学生对文本感知的描述,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文本分析及探究,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交流环节的开展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交流引导,首先引导各个小组内部进行谈论,让学生积极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看法,在分组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优势特点的把握进行科学分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发散,进而促进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共同发展;其次要引导各个小组间进行整体交流,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发现自己思考中的不足;在不断的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三)总结评价环节
总结评价环节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开放阅读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是对教师评价能力的考察,评价能力的高低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总结凭借主要包含有积极评价、消极评价及客观评价三方面,积极评价是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以表扬的方式进行,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消极评价相对来说应用较少;客观评价是较为重要的评价方式,对进行过合作交流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结构的薄弱,在对阅读文本的思考能力缺少全面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讨论问题进行总结,通过科学适度的讲解使学生把握阅读文本中的重难点,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构建及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探究性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在教师进行探究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通过学生兴趣、性格特征的把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对阅读课程文本的选择要基于学生兴趣之上;其次,在进行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的问题设置加以引导,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再次,小学阅读课程的实施要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使小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加深对字词含义的理解,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最后,教师要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注重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的利用,使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本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小学生进行问题发现及探究,也能让小学生在具备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因此,教师要在了解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强.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5(24).
[2]郑素芹.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9).
高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探究 篇11
一、从传统走向开放
过去“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是: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从单一走向多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市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1、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从理论走向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报刊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的确,语言文学的分析涉及到很多理论性的的东西。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者充充实实地在学生脑袋里塞进系统的理论知识。殊不知,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得到开发,语言文字功底才逐步深厚。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篇12
关键词:人文教育,生命活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曾几何时,语文老师在上阅读课时总以为不讲得细致一些、透彻一些,学生就不能理解,为了应付考试,不少教师还施以课后的题海战术。语文阅读教学俨然成为教师细讲多练的主战场,本应是书声琅琅的阅读课堂逐渐变成了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的一人言、满堂灌,以至于学生们害怕语文、讨厌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就是语文教师保守固执地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把灵动有趣的阅读课上成了枯燥乏味的“讲座课”和“练习课”,教师和学生分别成了“灌输机器”和“知识容器”,阅读课堂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人文教育”的弘扬就是激发语文阅读课堂师生生命活力的一个良好途径。下面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用教师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爱”语文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堂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文精神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心灵中需要语文、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文素养,而教师本身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往往就是激发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载体。
语文课如果舍弃了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也就是舍弃了语文教育的灵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为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理论学习,努努力力提提高高自自身身的的文文学学素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有位语文老师的语文课很受学生喜欢,我发现最大的奥秘就是她经常用一些富含文学底蕴和哲理的话去鼓励学生、赞美学生,例如:“回答得真棒!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等,显然学生对这些古诗名言是非常感兴趣的,在老师的感召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由此可见,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育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能恰当使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如成语接龙,演讲赛,辩论会,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把语文的工具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整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二、用学科的人文文化,感染学生“悟”语文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
语文学科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其广泛的外延,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文化等等,都有所涉及。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指导学生去了解和思考,学会学习与借鉴。比如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文化就十分广泛,包含有风俗、礼仪、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这些内容进行点化,让学生从中有所接触,使学生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也接受了人文文化的熏陶。
阅读课堂不仅是语文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通过课文中理论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多一些宽容》教育学生理解宽容的实质,学做一个宽容的人;《论美》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女英雄形象。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转化为热爱人文文化和追求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三、用课堂的人文活动,吸引学生“品”语文
根据“人文教育”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是自由独立的,有能力加入并完成 “学习”。“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与课文内容发生共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唤醒”学生,把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同时阅读课堂结构也要发生改变,教师也是“学习者”,不再以“播音员”或“裁判员”的身份出现,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对话。
1.朗诵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教师要注重在朗诵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学生进入了角色,就会将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中人物的感情相沟通,就会将自己的生活与课文中人物的生活相比照,从而能够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记得教《乡愁》时,笔者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这位学生读得平平淡淡,毫无感情可言。于是,笔者要求这位学生做一做本课文的作者诗人余光中:“现在你就是余光中,这首诗歌就是你写的,诗歌中的 ‘我’就是你自己,请你再读一次。”待到他变换了角色,以“余光中”身份重读这首诗歌时,感情饱满,读得如泣如诉,哀婉动人,并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全班同学为他热烈鼓掌。角色变换由读者变成作品中人,学生们对诗歌的感情感悟得更加深透了。
2.大胆质疑。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中学阅读教学也要鼓励学生多问:例如问问文章反映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问问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依据,问问其主张能否付诸实践……不仅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更要追问为什么这样写,探寻有没有别样的写法。有了问题意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由被动接受现成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究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自由表达。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让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所带来的快感。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胶着状态时,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以协作的态度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通过巧妙的点、拨、导、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
4.想象创新。解读文本不是对原意的寻找,而是要去发现和创造新意。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不要用自己的理解或别人的理解来限制学生,而要让出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去联想和想象。例如,《窗》的结尾嘎然而止,故事还可能怎样发展?不靠窗的病人得到靠窗的位置后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他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这些都可以鼓励学生去想象一番。
5.合作探究。《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可见,合作互动既是“人文活动”的表现,也是新课程的理念。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
6.自主阅读。我们应以课堂为阵地,以现行教材为基点,用滚雪球的办法,把读书的触角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教师可简介《水浒传》,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断,印发茅盾先生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探究那一百零八个“面目不同”的水浒英雄,这样以点带面的教学可谓事半功倍。
此外,语文阅读教学不一定非得在教室里进行,还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实施。青岛的王泽钊把学生带到崂山水库风景区上课,上海的黄玉峰与学生一起作语文旅游,这些案例都给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一般学校和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定期到户外、图书馆、阅览室以至社区去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还是可以做到的。
四、用生活的人文实践,引领学生“用”语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语文教学中用语文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引领学生用好语文的最终目的。
怎样让学生养成人文品行?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比如,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就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就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要发扬天人合一的精神,就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和谐自然;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念,就要求学生珍爱生命,崇尚文明,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拒绝毒品;要正道直行,爱国爱家,就要求学生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远离实践。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有的学生在给保护中教网拟广告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中教网在睡觉,请从旁边绕”;有的学生给喜良车行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喜良车”…… 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的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研究初探 刘梅梅11-17
开放性教学小学语文07-16
初中语文开放性教学06-11
实施开放的语文教学07-22
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12-29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教学12-16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09-16
构建开放的阅读课堂07-19
开放式阅读课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