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际问题(精选6篇)
专业实际问题 篇1
摘要:分析了我国烹饪技能教学的现状, 阐明了从事烹饪技能教学应着力培养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提出了大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烹饪,技能,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目前, 我国从事学历教育的烹饪学校多达几百所 (主要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 , 它们为餐饮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开展烹饪教育的时间仅区区数十年, 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还是师资配备、授课方法等都存有不同程度的缺憾, 真正称得上“规范”的学校寥寥无几!一些烹饪示范学校大都能根据市场需求确立培养目标, 根据学生层次确立教学程式, 强调烹饪技能训练, 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可有些学校则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存有严重问题:其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体现市场需求;教学程式的设置没能考虑学生的技能层次;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严重脱节;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达不到训练效果。这些学校所存的问题虽然各不相同, 但其根源都是教学模式太过陈旧, 实践技能有待加强。
1 明确培养目标, 规范实训计划
1.1 技术训练
就从“技能”的字面意思来看, 包括“技术”和“能力”两个层面的内容。烹饪技能的技术内容包括:刀工技术、勺工技术、调味技术和火候技术四大方面。实践表明, 强化烹饪技术的单项训练和体能训练是加强学生烹饪技能培养的基础。对于这四大基本技术的实践训练, 必须制定规范的科学而实效的实训计划。
1.2 能力培养
对于烹饪技能, 除从技术上进行训练, 还应从能力上进行培养。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意念超动能力等。具体可概括为“四功”:
(1) “眼功”。
即操作者通过眼睛的观察, 在瞬息万变的烹饪操作过程中, 控制原料的数量、确定菜点的造型、调控操作的速度、掌握菜点的质量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其潜含着一定的观察能力、形态的感知能力、空间的判断能力、事物发展的预知能力等;
(2) “手功”。
即操作者在具体技术运用过程中, 手或手指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准确性、灵敏性、巧妙性、协和性以及力量运用的适度性;
(3) “脑功”。
即操作者通过眼睛的观察, 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烹饪现象进行分析、抽象、综合、理解、概括、归纳、演绎的一种能力;
(4) “体功”。
是指在大脑皮层指挥下所表现出的不同形式的肌肉活动的力量、耐力、灵敏等机体能, 它是烹饪操作者良好身体素质的反映。
2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烹饪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生, 原本基础就差, 让他们坐下来安心上文化课堂专业理论课, 教师不动脑筋不行。教育学告诉我们, 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独立思考是他们获得知识的桥梁, 教师的指导艺术就在于善于帮助学生架起这座桥梁。因此, 激活第一课堂就要做到:
(1) 采取圆桌教学法, 提高教学效果。
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 每组间都进行知识点提问, 互相出题、解决问题, 既满足了学生的要求, 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同时在讲课中穿插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烹饪艺术, 使他们明白美酒佳肴中有故事、有人生、有艺术,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组建技能小组, 带动好尖子生。
在组建兴趣小组时, 要针对学生的特长, 根据他们的爱好组建, 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才能, 通过各种活动及额外的辅导使他们在动手技能方面脱颖而出, 有自己的特殊专长, 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从而以少带多, 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气氛。
3 引入新的技能教学方法和思想
3.1 尝试技能教学法
尝试教学方法要求“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尝试教学更注重让学生发现问题, 促使老师更多地研究学生和学生发现的问题, 同时促进老师的进步, 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3.2 四段教学法
“四段教学法”把“讲、评”与“演、练”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 摆正了学习专业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关系。
3.3 分层教学法
在学生个性技能目标确立的前提下, 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两种形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按工种开班上课, 这种形式适合在毕业实习前的一段时间实施。第二种是在同一工种内实行分层教学, 不受时间限制。
4 联系社会生活, 扩展教学内涵
烹饪学科是一门以多种学科为基础的科学, 它与物理、化学、动物、植物、营养、美术等学科知识紧密相关, 也是一门与市场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专业。因此, 在平时的烹饪学科教学中, 所选的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可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学习形式扩展教学内涵, 以适应社会发展及变化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具体做法:
(1) 邀请名师专家到校举办专题报告、现场表演。
如“新调味品运用”、“传统名菜表演”、“创新菜研制”等, 从而让学生了解中国烹饪的奥秘。
(2) 组织学生参观调查与烹饪专业相关行业内容。
如食品市场的腌腊制品、酒类糖类、粮食果品、水产禽蛋;农贸市场原料品种的上市季节、产地、价格;宾馆饭店的供应品种、工艺制作、菜点特色, 以及生产管理、经营方式、销售价格等。通过以此教学内容的补充,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市场, 熟悉业务, 感受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袁继荣.饭店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魏峰.烹饪技能教学改革初探[C].教学研究文选, 2003.
立足学校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2
“有需求才有动力”。只有知道教师需要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
1.满足情感,确立“急需先行”的原则
由于日常工作繁杂,许多教师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校和上级布置的工作,对培训学习、教学研究应付心理较为严重。为此,我们走进教研组,通过谈心、发放问卷和咨询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听取教师意见,把教师普遍急切需求的内容优先列入校本培训计划;对教师反映不热烈但又必须开展的学习和培训内容,通过例会、谈话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取得理解和认同。同时我们认真倾听教师对各种培训内容与形式上的建议,力争更贴近教师的需要。
2.满足培训,遵循“面向全体”的理念
校本培训对教师而言是一种职业福利,是否能够将这种福利惠及更多乃至全体教师,事关学校的整体发展。[1]以前,因为优质培训资源的供应不足,我们把大部分的培训资源集中、倾斜到了部分骨干教师身上,而对大部分普通教师关注不够,现在,我们在校本培训中努力做到让每位教师都参与,为每位教师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3.满足心理,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师是一个高压力职业,持久压力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校本培训是基于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要伴随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没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基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会成为空谈。[2]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活动,通过专业心理咨询软件,对教师进行职业压力测评,由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就测评中发现的个别心理问题单独进行心理疏导、调理,妥善解决。同时,学校提出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要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要建立常态的员工帮助计划,培育幸福教师队伍,打造“幸福组织”;二是必须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教师身心平衡健康;三是必须要注重学校管理制度,体现人本精神,改善教师生存环境;四是必须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教师生命品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自身心理抗压能力和调适能力,为其专业化长足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关注课堂教学的需求
1.依托听评课,掀起浓厚的研课氛围
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加大听评课的广度、深度,扎实做到每听必评,每评必改,每改必进,围绕教学内容的几大板块,重视评课与反思环节。“多听课”“勤评课”“重反思”,同一年级组教师一有空闲时间就相互听课,在每上完一节新授课后,总是积极地向组内其他听课的教师请教,把好的教学建议以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的形式记录下来,组内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学到了成功经验和方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每学期都进行由校长、分管主任、年级组长参加的多轮听课,有“诊断课”、“提高课”、“汇报课”、“达标课”、“课堂大比武课”等,校长亲自主持青年教师提高课堂经验交流会,为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改进意见,激励青年教师尽快、尽早成才。我校教师平均每年听课次数都不少于50节,各分管主任的听课节数达到200多节。
2.推行“精品课”评选工程,打造教学骨干与教研共同体
全校所有专任教师每人选定一个课题,在不同班级“同课异构”,年级备课组教师参与听课,听课教师都带有不同的课堂观察重点,课后围绕各自的“观测点”帮助授课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授课教师在汇集众多意见的基础上接受指导再度备课。一般要经过三、四节反复的研课、磨课,才能正式申报学校录制,学校从中筛选出“精品课”推荐到山东省“1751”项目组。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典型引路”,使教师们在实践中有法可鉴,有路可循。学校注重打造“教研共同体”,鼓励教师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鼓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年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
3.构建“三段五环节”模式,提升教学技能
学校将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主要将这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分解成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前抓集体教研,以“同研一节课”为契机,年级主任、学科组长亲自参加年级学科的集体备课,确保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中抓细节落实,注重学生的课堂规则训练,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每个课堂的每分钟,各学科组有具体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内容细化、措施得力;课后抓延伸,重点放在学困生的跟进辅导上,“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巩固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师进行“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激、呈、练、展、评”)培训。“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师生交流、确定目标;“练”:小组合作、完成目标;“展”:师生互动、展示提高;“评”:反馈矫正、小结目标。这种“五环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有所侧重,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学”为主体,以“教师引”为主导,力求严谨,收到实效。
4.实现课堂“两会三维六有效”,凸显教学特色
在“三段五环节”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在团队及教师个人层面反复施力,全力研磨,着眼于课堂的高效、学生的实效,“两会三维六有效”特色教学也日臻成熟:“两会”即在课堂上学生要做到“会学”和“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会学”,又要注重“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落实即学会;具体课堂操作要做到“三维”,指在学校、学科团队、教师三个层面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学校从宏观层面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教研组结合学校宏观要求探索各学科组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结合各学科组的模式创新个人教学特色。学校教学改革总体要求是:师生双主互动,遵循“金字塔学习”规律,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精讲精授,把更多课堂学习的时间让给学生,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教师坚决不代替做,学生能自己扮演的教师坚决不扮演,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授;并且教师一次讲解时间不超过5分钟,一堂课总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六有效”:“有效定位学习目标”、“有效讲解”、“有效练习”、“有效探究”、“有效互动”和“有效评价”。[3]
根据学校教学改革总目标,各学科已探索出部分课型的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的“三层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三层”是将全班学生分为A,B和C三个层次,即A层是智力、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B层是智力因素较好而学习不扎实的学生或者是智力一般但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C层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相对较差的学生。“五步”是指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分别为:(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启发诱导,探究新知;(3)变式运用,深化理解;(4)总结提炼,认知升华;(5)达标检测,效果回授。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质疑、探索、发现、解决”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物理“三步三环节”教学模式:“三步”包括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巩固拓展三个步骤;“三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重点突破”三个环节。
化学“五步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提疑问难——启迪思维,培养品质;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点拨评价,共同提高;思路回笼——知识串联,迁移过关。
此外,还有英语学科的多课型教学模式等等。各学科教学模式探索,以课堂为载体,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的个性特质、班级风格、教学内容等灵活使用,从而实现共性个性相谐的局面。
为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我们建立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课堂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成为评价的重点。[4]学校不断更新“小名师长廊”,每学期评选三个五佳:“五佳说课能手”、“五佳教案设计能手”、“五佳课堂教学能手”,评选结果计入教师考核,与教师评优选模挂钩,以此激励教师创新工作,锻造名师队伍。
三、关注学校发展的需求
我校关注教师的差异性需求,提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我们的做法是:因“科”制宜,分层培训、团队帮携,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机会唱主角,使每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1.分层培训系统的构建
我校构建的“三华”阶梯培养系统,对全体教师因材施训,分层培养。面对教师的基础和水平不一,潜能和发展方向不同,学校采用“因材施训”的办法,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前景的教师进行“梳理”和“引路”。学校将教师分成“初华”、“升华”和“精华”三个层次的培养层,制订出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行动策略,开展专业培训。
(1)新教师“初华”培养:
一是提供各方面的培训,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换;二是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三是实行“青蓝工程”,每位新教师自拜“教学师傅”,并签订“师徒合同”,每学期量化考核。同时搭建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平台,引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展示课等活动。如2009年9月毕业的张明祝老师,他的师傅是地理骨干教师、校教导副主任车利民。从教学规范、课堂常规,到师徒定期的观评课和公开课的磨课,从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到山东省暑期地理远程研修活动,张明祝跟着车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迅速成长起来,三年的时间里执教了两节荣成市公开课和优质课,并取得荣成市一等奖和威海市二等奖的好成绩。像张明祝一样,目前学校有二十几位新教师处于“初华”培养阶段,他们在结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上,通过自身努力,快速成长起来,有的已在教坛崭露头角。
(2)入门教师“升华”培养:
学校让有教科研特长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安排骨干教师带教,创设条件,优化培训环节;对事业心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参加省、市级教学展示观摩、研讨培训。如2000年毕业的张霞老师,按照学校入门教师“升华”培养计划,先后参加了省、市级优质课等系列观摩学习活动,业务素质得到了迅速提升,十多年来先后执教过县级优质课、公开课六节,市级优质课一节,并获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先后被评为县、市级教学能手等。目前学校二十多位教师参加了“升华”培养,快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3)骨干教师“精华”培养:
一是以科研为先导,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立课题,学校在智力投资、经费援助上给予一定支持;二是安排带教任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选送骨干教师为市名师后备,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如学校的教导副主任张启胜老师,被确定为“精华”培养对象,几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领域不断磨炼自己。他先后执教省级优质课一节,市级优质课公开课两节,县级公开课一节。通过日常教学的积淀和公开教学的磨炼,他的教学风格日渐清晰,成为威海市首届名师人选。目前学校有近十位骨干教师处于“精华”培养期,获得了更高层面的专业发展机会。
2.请进来,走出去,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在实践中注重聘请专家为教师进行学术与理念方面的引领,我们针对学校同课异构研究需要,邀请山东省教育厅课程中心李秀伟研究员来校进行讲座,既为我校同课异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又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最大程度地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以点到面”的作用,提升培训效果。一是做好保障工作。外出培训的教师,学校在调课、安排代班、代课上由分管领导负责安排,免除教师后顾之忧。二是做好资料收集。在培训中积极收集视听、文本资料,及时记录收获和思考,购买光盘等,以便回校后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多第一手资料。三是做好“培训推广”,学校出台了“荣成27中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通过写一份学习体会、做一次专题讲座、上一节主题研究课等形式,使外出学习汇报成为一次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
3.小课题、小案例研讨,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学校积极开展“小问题解决”类课题的征集活动,学校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每人都围绕着自己的工作需要,提出一项符合自己教学或工作实际的小问题,并与同事展开交流,提炼后上报学校,实现互动交流,最终学校从中筛选出三十多项有实际意义的“小问题”类课题,统一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展示,鼓励教师根据个人意愿选取有价值的课题,自主组成“研究共同体”,共同申报校级课题。我们把“小课题研究”理念直接引入了科技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中,鼓励和发动数、理、化、生、地等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具”的创新设计与制作,并应用于教与学中。事实证明,在教学中许多知识、定理等往往用教学语言、板书及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效果都不及展示“教、学具”更为直观,教、学具的设计与制作,恰恰充分展现出教师与学生的智慧,对促进教与学有着很大的帮助。[5]连续多年市教育局组织参加的省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在“教、学具”方面的获奖数量均列全市领先水平。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教、学具创新促进教学发展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
4.发挥团队帮携的积极效应
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同伴的互助,更离不开一定的学校文化与环境。学校教师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易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我们采取了“化整为零”,充分发挥小“团队”的作用,倾团队之力出精品,点对点帮携促成长。[6]一是积极做好市“四名工程”的培训引领工作,与联片教研有机结合,开展好专题研究,培养各学科业务骨干;二是以分管领导为核心,以“四名”骨干教师为中坚,以教研组为共同体,以课例打磨、行动研究为主要途径,共同打磨一节优质课、一节优秀课例,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共同研究一个小课题、打磨一篇优秀论文,提升研究写作能力,让广大教师“手拉手”共同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课程团队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学科为单位,通过上示范课、说课、集体学习讨论等形式,进行有效引领,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6.
[2]施纪华.“双轨制”教师培训模式探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72.
[3]张玉华.校本培训研究与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5-37.
[4]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5.
[5]郭志明.美国教师专业规范历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2.
专业实际问题 篇3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目前的情况是由于中职会计专业生源不足, 年龄小, 生活实践少, 社会实践少, 多数学生是中考未被普通高中录取而选择了职业教育, 文化课基础差, 学习兴趣不浓, 再加上教学资源的缺乏, 社会轻视, 大部分学生会计理论成绩不错, 但动手能力明显不足, 不能很快承担起相应的会计工作。一方面是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中职教育, 市场大量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 家长和大量初中毕业生不愿选择中职学校, 大量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造成供需矛盾, 如何开展会计教学, 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 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显得尤其重要, 更应该引起会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我们中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组织和完善会计实践性教学工作,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及时更新教师自身知识结构, 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 经济和世界接轨的同时, 会计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更新发展的, 这就要求会计专业老师, 要加强学习, 及时不断地更新理论知识, 与当前的经济形式和要求相吻合, 不仅如此, 也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际业务操作水平, 定期不定期地到企业去进行实践操作的锻炼, 深入了解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比如说, 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 老师在上课时就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紧跟变化。新准则适用的对象上市公司, 而实际上, 我们中职的会计毕业生大都不可能进入上市公司任职, 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 既要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 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给予全面的指导。此外, 大多数老师从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走上讲台, 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 加之, 企业的财务资料往往涉及商业机密, 也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财务工作, 这也是会计专业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我想, 这就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来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比方说, 学校和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给老师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或者, 学校聘请企业一线的行家能手, 示范各种会计凭证、账表的填制技巧, 系统介绍操作规范的内容, 将实际操作的要求和技巧传授给教师, 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
二、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比如说多媒体, 图文并茂地展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 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熟悉企业经营资金的运作路线, 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 激发其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老师讲个不停, 只重“教”, 学生死记硬背, 师生缺乏沟通交流, 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其次, 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案例教学等方法。比如《基础会计》里面的凭证和账簿这两章内容, 到底凭证和账簿是什么样子的, 实际工作中该如何区分和填制, 无论老师讲得多详细, 也无法在学生脑中建立起相应模型, 如果老师把实物带进课堂, 让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填制, 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再如, 选择有代表的会计实体为案例, 制作教学光盘, 跟教材同步进行, 演示播放, 在学习会计要素时, 就可以通过播放企业拥有的资产, 厂房、机器、材料等等, 告诉学生这就是资产的具体形态, 再从资产的形成中让学生明白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等。又如, 讲授资金筹措业务的核算时, 配套光盘放映企业设立的程序, 须具备哪些条件、需到哪些部门办手续, 提交哪些材料, 应遵循哪些法令法规, 什么样的人不准许设立公司等等, 渗透德育教育。另外通过剖析会计案例, 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和理财实践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开展第二课堂, 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仅仅依靠课堂上45分钟的讲授, 学生接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大都是理论知识, 对于实践动手要求高的课程, 无法达到好的效果, 这样就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来弥补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学校每学期可以定时举办一些和会计专业相关的活动, 比如, 点钞比赛、珠算比赛, 通过这些比赛, 加强学生将技巧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的能力, 成绩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 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讲练结合, 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加强会计模拟实训
会计模拟实训教学 (也称为综合模拟实践) 是指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会计课程, 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 在实训室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会计教学活动, 是培养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综合模拟实践是把—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 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 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 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 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综合模拟实践的内容可涵盖《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等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综合模拟实践的资料, 可以采用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 (通常为12月份) 完整的会计资料, 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办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综合模拟实践可以说是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效果的总结, 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的“大演练”, 实际操作能力的巩固与提高, 绝大部分在此阶段已经得到决定, 通过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 既培养了其动手能力, 又加深了其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尤其重视。另外, 在现代会计专业教学中,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是主流方向。据有关专家预计, 2010年, 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 而实践技能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因此, 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我们会计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适应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其实,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在西方国家, 职业教育很重要, 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能动手, 能解决实际问题, 非常受欢迎。要提高我们会计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各方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此外, 我们不仅要培养理论实践并重的会计人员, 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摘要: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中职教育的有利形势下, 结合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从教师建设、教学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加强会计模拟实训等方面提出改进方法。
关键词:实践操作能力,第二课堂,实训
参考文献
[1]许长华, 张立国.《会计模拟实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赵合喜, 王吾.《会计电算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4]赵春燕.完善会计模拟实践教学[J].天津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3月
[5]杨碧.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初探[J].教学研究, 2005年10月
[6]邓吉力.《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问题探析》, 商场现代化, 2007年7月
技校数学在技校生专业的实际应用 篇4
在技工学校中多为应用型专业, 例如, 计算机类、电子类、财经类、建筑类、机电与机制类等。今天我们就其中几个较为热门的专业对数学在这些专业中的具体运用加以了解。
(一) 计算机类
技工类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方向以应用为主, 例如, 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维护及外设维修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这些方向各具特色, 因此运用到的数学知识也不相同。
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为例。传统的动漫设计, 人物和场景都需要画家用手在纸上画出来, 这一时期主要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就是“向量和几何”。同一个场景中因为视觉角度的原因事物会由近及远逐渐变小, 因此动漫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好好掌握向量相关的知识, 更好地呈现完美的动漫场景。另外, 动漫人物的呈现多为立体的形象, 在进行具体的任务绘制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到立体几何的知识, 让人物体态更加真实传神。随着科技的进步, 与计算机技术融和之后, 动漫设计不仅仅是用画笔画在纸上, 还可以运用电脑中的绘图软件, 以数字媒体技术的形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二) 财经类
在财经类专业中, 除了本身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之外, 还需要运用其他相关的数学知识, 才能高效维护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和发展。其中会计专业对指数函数的应用广泛。
首先, 是常见的资金投资管理问题, 企业常需要会计用指数函数帮助企业解决银行投资的存款利率问题。本金为A元, 每期的利率为R, 设本利和为Y, 存期为X, 假设投资的本金为100万元, 每期的利率为2.225%, 投资五期的本利和为多少?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指数函数关系式, Y=A (1+R) 2, 将相应的数据带入该公式就可得到5年期的本利和。
其次, 预估利润。在进行建厂或者投资之前, 企业常会就已知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预估利润。例如, 已知甲、乙两个工厂, 1月份利润均为6万元, 2月份甲厂利润为14万元, 乙厂利润为8万元。若甲、乙两场的利润 (万元) 与月份间的函数关系式符合函数模型:f (x) =a1x2+b1x+6, g (x) =a2×3x+b2, (a1, a2, b1, b2∈R) 。通过在统一直角坐标系下f (x) 和g (x) 的草图对比, 比较甲乙两厂的利润大小。由公式可以看出一个是二次函数, 一个是指数函数, 可以按照提供的已知点, 结合模型特点作出图象, 根据图象找出相等点, 判断在图象上方的利润更大。
由图可以看出今年甲乙两厂的利润情况, 当x=1或x=5时, f (x) =g (x) , 可以看出1<x<5, f (x) >g (x) ;5<x≤12f (x) <g (x) 。
二、如何提升技校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 注重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将数学相关的知识进行运用, 首先就要有完美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状况。此外除了有知识还要会用知识, 因此还要格外注重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数学相关知识技能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时做到尽善尽美。
(二) 问题设置实际化、生活化
在进行相关题目练习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行业现实和生活实际, 帮助学生先了解自己学习当中的不足之处, 并积极做出补充。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 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相结合, 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 学习分段函数时, 可以利用公话超市为实际的工作环境, 与生活也息息相关。固话话费在3分钟内是0.18元, 之后每分0.09元, 未满1分按0.09元计算。一直通话5分钟和打满3分钟后挂断再打2分钟相比, 哪种方案更划算。
(三) 注重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将课堂教学的热情从课上保持到课下, 让学生始终对数学应用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更乐于钻研其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在技校学习过程中,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技工学校而言,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仅能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操作和技术问题。结合实际教学就数学在技工学校中的作用加以探讨。
关键词:技工学校,数学,应用,专业
参考文献
[1]覃瑞生.浅谈技校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 2016 (2) .
专业实际问题 篇5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师,幼儿
园本,就是以幼儿园为本;教研,一般指教学研究,园本教研是指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具体而言,园本教研是一种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即“为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中”和“基于幼儿园”。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行动研究。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实施,园本教研在各个幼儿园相继开展起来。
通过自身参与本园在园本教研的开展过程中,我认识到开展园本教研必须首先从园本教研的理念上给予高度的认识与理解。
一、以幼儿园为本位
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除了明确园本教研是在幼儿园中进行的以外,还需明确园本教研是在立足本园实际的基础上,针对日常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的研究。
1. 立足本园实际,促进自身发展。
大多数幼儿园都有开展教研活动的传统,比如有的幼儿园每周利用一次午休时间来开展业务学习,有的幼儿园承担了幼教专家的实验课题等等。而园本教研的内在诉求是幼儿园自身的发展。每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地理环境、办园模式及师资水平,因此不同幼儿园的园本文化及发展需求是不一样的,园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也应存在着差异。
在园本教研的过程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不可盲目攀比和生硬照搬。幼儿园存在哪些优势、有哪些原有的研究基础、以形成那方面的特色、有哪些可挖掘的资源、哪方面使薄弱之处等等都是开展园本教研的重要依据。
园本教研不只是完成幼教专家或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课题,更重要的是要在明确地办园思想和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着眼于幼儿园的整体改革和发展规划,从幼儿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开展的研究。
2. 幼儿园日常教学是园本教研的主体。
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具体的教学情境,是园本教研的重心。园本教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借助教育科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以教育现象为对象来探索教育规律和解决教育问题。幼儿园开展研究工作,主要是解决本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与教学有关的问题。教学不仅仅是教师采取行动与组织活动,也包括反思、猜测、提出问题与形成理论等这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主体探究式活动课程是我园近两年结合实际开展得园本课程。经过理论学习、专家指导,教师对探究式课程的内涵、总目标、实施方案比较清楚,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发现探究式课程在目标设置上不够细化,各平行年级组就对此进行研讨,把目标细化,制订了个年龄段目标。又如,小班老师对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展开研讨,大家认为可以尝试在创设舒适的环境、多于家长沟通、从习惯培养入手等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幼儿园日常教学为基础开展园本教研,其目标行更强,参与面更广,教研质量也更高。
二、以幼儿教师为主体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体,也使园本教研的主体。提倡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引领教师自觉致力于探究和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最终使教师提升实践智慧,获得专业成长。
1. 教师自我反思。
园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反思不是一般对已开展教学活动的简单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过程。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后反思。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对活动生成、目标预设、材料准备进行反思;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幼儿的回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活动后的反思主要是对活动目标完成、教育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反思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
在教研活动中,需要教师的这种反思能力。比如在观摩式教研活动中,首先需要执教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教学思路设计、目标制订、教学过程、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其次,观摩本次活动的教师需要该活动进行反思,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哪些环节可能还存在问题,如何改进,假设自己来开展这次活动还有哪些更好的想法,等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教师反思能更好地促进自己去思考教学,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及教育观念,促进其真正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联系起来,以达到二者共同发展的目标。
2. 研究共同体互助。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研工作的目标之一。可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使得专业成长陷入孤立、封闭的状态之中。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的局限,单个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水平存在着差异,不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也有层次上的区别。因此,只停留在教师反思阶段的教研可能会造成教师自身教育视野的狭隘,使得教师故步自封,既束缚了教师自身的成长进程,也使得幼儿园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缓慢。
因此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不仅依赖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因此,园本教研既要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上区别对待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又要建立教师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在合作教研的过程中,群体里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就某个教学问题进行思考、解释甚至质疑,在相互争议、学习、借鉴的过程中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 专家引领。
专家引领是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保障。园本教研是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但教育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技能等方面的缺乏导致幼儿教师在开展教研时难以深入分析问题本质、准确表达观点,从而妨碍了研究的深入进行。相对于一线的幼儿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具有更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更丰富的专业素养,专家参与到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有助于帮助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获得专业知识及能力,提高其专业发展水平。
专家引领不是让幼儿园教师依照专家预设的方案去行事,也不是为帮助其找到一种普遍的策略与方法,而是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具体问题,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发现“闪光点”,启发教师逐渐获取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三、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最终目的
园本教研必须把幼儿放在首位,以尊重和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原则。首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幼儿为中心来开展,离开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其次,园本教研如果没有关涉幼儿的切身利益,那么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最后,当教研活动未遵循甚至违反幼儿成长规律时,园本教研就成为无效甚至负效。
因此,园本教研不是为教研而教研,更不是幼儿园为提高园所声誉、争取生源的工具。无论是强调以幼儿园为本位,还是要求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性,都必须始终把幼儿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专业实际问题 篇6
药用植物学是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植物生产类课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学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因为认识不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及和后期专业课的联系而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并可学习和掌握一些中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农业院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在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渗透于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加强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的联系
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识别药用植物,还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药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了解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分布种类以及植物的群落特点,了解生态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太阳辐射等对药用植物的影响,以便有利于掌握药用植物野生变家种的各个因素,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因此,学生在记录药用植物采集卡时,不但要记载药用植物种的识别特征,也要记载当地的气候特征和植物生长的周边环境特点。如野生的款冬,让学生记录其群居生长的周边环境特点,然后再和驻地附近当地人栽培的款冬进行比较,从而对野生变家种有感性的认识。
根据中药资源的采收原则,对于实习地点蕴藏量较大的药材如益母草、碎米桠(冬凌草)等进行采收,实习结束后带回实验室,为后期的中药药剂学等实验提供材料,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专业兴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杜绝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这样既能保证标本制作练习,又可避免重复浪费,保护了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经过严格控制和指导,学生既养成了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2 加强与中药学的联系
在中药资源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在野外实习时,不仅教会学生原植物基原的识别,还要对每种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等进行介绍。一些药材除了传统的药用部位之外,对近年来其他非药用部位的开发状况加以讲解,以便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中药资源。如丹参的茎、叶和花就含有与根部相同的酚性物,地黄的叶、花、果实也可入药,忍冬藤、杜仲叶、山楂叶作为药用部位也已载入药典,银杏叶作为保健茶也已经进行开发利用[2]。另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增加了河南道地药材的介绍,如鬼箭羽、旋覆花、连翘、商陆、独角莲(禹白附)、金银花、辛夷、丹参、白芷(禹白芷)等[2],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和用途穿插在分类中介绍,不仅可以加深科属特征以及相同科属其他植物的认识,又可以为将来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 加强与中药鉴定学的联系
药用植物的知识与中药鉴定的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药用植物学知识对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药中植物药占较大比例,不仅存在异物同名或同物异名(如泽兰,可以引导学生从原植物的科属和形态特征去区分,如“四大怀药”中的怀地黄、怀牛膝入药的是栽培的原变种而不是野生的地黄和牛膝),还存在一种药材多个基原植物的现象[3](如地榆,可以根据二者在叶形态上的主要区别特征联系到药典收录了地榆和长叶地榆两个基原植物,长叶地榆是地榆的变种)。在见到商陆时,根据根横切面的异常构造,联系人参伪品来说明此特征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通过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其在中药鉴定上的基础地位,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4 加强与药用植物栽培学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分类、资源、生境、分布、形态等方面知识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学习的基础。可以由分类和资源联系药用植物栽培中引种、品种选育等内容进行讲解;由生境和分布可以联系药用植物栽培管理措施进行讲解;可以由形态联系栽培上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调控技术等进行讲解。如野生的忍冬,可以联系河南道地药材密银花的生产情况对药用植物的植株调整(修剪)进行讲解,由此还可以联系野生忍冬和栽培忍冬的主要区别。对于蕴藏量较大的药用植物,适当采集,带回药用植物标本园进行种植,让学生自己种植,自己管理,不仅培养了专业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通过药用植物知识与中药栽培知识的穿插与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专业技能。
5 加强与药用植物育种的联系
牛膝、地黄、柴胡、丹参等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标本园有不同的栽培类型,带教老师联系实际对这些药用植物目前的育种概况进行讲解,适当讲述这些品种的特点,如株型、产量、品质等差异,让学生了解其生长特性,形态差异,繁殖方式等,如牛膝,河南怀牛膝主要有风筝棵和核桃纹两个农家品种,风筝棵株型紧凑,产量高,品质优,核桃纹株型松散,主根细长,种子繁育有秋子、蔓薹子、秋蔓薹子3种;怀地黄有85-5、北京1号等品种,其中85-5是利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药用植物育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总之,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人类医疗观念的改变和对中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原来野生的中药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中药学的知识范围需要扩充等形势下产生的[4]。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是农学与中药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又有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让学生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就了解中药学科的发展动态,正确理解有关植物生产类的课程,明确植物生产类相关课程在中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更深一步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具备中药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对植物生产类相关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掌握。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红瑞,兰金旭,高致明,等.河南省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108-110.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专业实际问题】推荐阅读:
专业实际09-04
南理工2013各专业实际录取情况10-27
结合学校实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08-29
实际生活问题06-21
实际问题能力07-07
实际应用问题09-14
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10-09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10-05
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0-12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