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24-09-30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精选12篇)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1

一、长吉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

目前,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扩展, 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 区域。

区域是任何社会经济地域的空间载体, 经济发展必然在一定的区域内才能得以完成和实现, 区域间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2.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特指将不同经济实体结合成较大经济区的一种事物状态或者一种过程。

(二)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推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跨省区的经济合作日渐增强, 围绕上海等核心城市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跨省区的快速发展的经济圈, 因此, 吉林省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 实现长吉区域经济空间整合, 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构筑统一的区域市场, 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提升吉林省经济竞争整体实力的必然选择。

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环节。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形成具有发展活力的新的增长区域, 必将极大提高这一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但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固有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 区域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长春市和吉林市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和石油化工基地, 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林省经济发展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败的关键环节。

3. 进一步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升沿边开放”要求, 这就需要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未来发展潜力大的地区率先实现突破。长吉地区地处东北亚地理位置的中心, 作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 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地理区位的相邻、资源的优势互补使得长吉具备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先行区和示范区的优越条件。

(三)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

长吉同处吉林省一省之内, 区域内具有两个经济核心城市和完善的汽车、石化等产业集群, 内开发与振兴政策的支持, 政策投放效应明显。地区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网络完善, 具备一体化的硬件条件。

二、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一)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1. 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经验。

从国外以城市为核心和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史来看,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英国伦敦都市圈和日本东海道等经济圈一体化的兴起和完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些经济圈的核心城市都是所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更是连接国际和国内的中心节点。比如:伦敦经济圈一体化;日本东海道区域一体化;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一体化。

2. 国内经济一体化的借鉴。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同步快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区域经济单元,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如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株潭等跨省区或一省之内的一体化经济体制。

3.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经验总结。

从国内外典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来看, 规划先行是成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普遍经验, 这对于长吉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以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为研究对象, 还是以主权国家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以区域经济主体相互开放、消除阻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为本质, 即是从交易成本、进入壁垒、竞争互补、规模经济等方面探讨对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选择。

区域功能定位与职能划分根据《规划纲要》中“统筹推进长吉开发开放, 促进长吉一体化发展, 形成窗口、前沿、腹地有机联结、功能协调、有效互动的空间布局”的指导, 结合区域的区位条件差异, 可将长吉区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经济地带, 即长吉经济核心区、松花江地缘区和联系二者的过渡区。长吉核心区和松花江地缘区是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体, 过渡区承担联系和向周边经济地带辐射的职能。一是长吉经济核心区, 即《规划纲要》中的“腹地”。二是松花江地缘区, 包括《规划纲要》中的前沿和窗口。三是过渡区。

一体化模式主要分为: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核模式;二是长吉地区的双核模式;三是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框架。

三、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阻碍与解决对策

(一)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阻碍。

1.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长春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 其整体实力远不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即使和东北周边地区的沈阳、大连、哈尔滨相比较, 其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和带动能力等方面也相对滞后。由于区域内的城市体系不健全,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导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不足, 一体化进程势必受到一定的阻碍。

2. 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长吉作为我国受计划经济影响时间最长的地区, 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依然摆脱不了行政壁垒的影响, 各地方政府间的行政政策缺乏衔接, 行政体制和制度也不连贯;区域内国有企业比重偏高, 导致行政干预经济发展的力量比较强, 这也是行政体制对经济一体化限制的重要表现。

3. 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合作伙伴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将加大一体化的困难, 按照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 在经济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市场的力量不但不足以消除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平衡, 甚至会将这种空间不平衡进一步强化。

(二) 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

在政府的主导下, 以市场化推动一体化, 以一体化支撑市场化改革, 是推动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当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 政府通过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 引导一体化进程,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结构, 促进长吉整体的发展;在规划的指导下, 以市场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一体化效率。

1. 加强政府导向作用。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应摒弃保守的思想观念, 提高区域之间的相互认同, 加强区域间协调与合作的意识。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创新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共同推进区域重大项目的规划与建设, 共建区域一体化的行政政策,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提升区域发展能力。以产业合作推动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

2.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的载体, 能够有效压缩区域空间的时间距离, 降低区域交流成本, 加快区域间要素的流动与资源共享。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打破以行政区为单位的交通基础设施配置方式, 构建以长春、吉林、延吉等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实现区域的点轴开发和一体化带动。

3. 区域产业合作的综合平台。

一是对话平台。建立政府间产业合作发展协调机构, 设立各个层次的合作机构, 制定长吉产业合作发展规划, 并以有关配套政策、法规作为政策引导, 共同创立区域产业发展促进基金, 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区域开发。二是互动平台。对区域内重点项目实施统一规划, 实现区域内重点项目信息互动和信息共享, 以比较优势规划区域重点项目发展战略。三是政策平台。立足于区域产业布局特点, 以促进域内产业协调发展为中心, 制定区域产业合作政策体系。

4. 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长吉地区要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协调发展, 需要在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的基础上, 综合各个城市的自然、人文、产业状况以及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方向, 明确各级中心城市之间的职能分工和战略地位, 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合理的城市职能体系。加快长吉一体化发展。长春和吉林是长吉区域经济的核心, 应高起点编制长吉一体化发展规划, 建立和完善协调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明确长吉两市未来的城市功能。

四、结语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结合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经验, 对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其必然性。

当前, 一体化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以长吉地区在整个吉林省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而言, 实现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将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 长吉地区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一体化发展也将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环节, 长吉在整个东北亚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一体化发展将是深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

(二)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由于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吉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设等政策的支持, 加上长吉区域间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分工与互补, 使得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应选择“双核驱动, 点轴开发”的模式。

在短期内, 以长春和吉林作为区域一体化的双核心, 在实现长吉一体化和延龙图一体化的基础上, 以长吉和延龙图分别作为两个更大的驱动核心, 沿区域主要交通干线辐射周边次中心城镇, 实现区域的点轴开发。

(四)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上, 主要将产业协调、空间优化、交通信息互联和制度创新作为重点。

产业上, 以产业互补为基础实现区域产业集聚和整合,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空间上, 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 实现窗口、前沿和腹地的互动, 优化区域城镇体系结构;交通信息上, 构建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打造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制度上, 设立综合管理机构, 强化政府横向联合, 培育区域统一市场。

参考文献

[1] .振兴东北[EB/OL].http://www.chinaneast.gov.cn/2007-08/20/c_1380321.htm

[2] .王海宁.长吉地区城市最有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J].农业与技术, 2009

[3] .国斌, 汤日鹏.长吉开发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J].东北亚论坛, 2010

[4] .于红莉.长吉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间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 2010

[5] .田硕, 宿慧爽.基于产业机构差异的长吉区域合作潜力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 2010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2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与前景展望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京、津、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并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 者:唐茂华 TANG Mao-hua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刊 名: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 MANAGEMENT年,卷(期):20(3)分类号:F299.23关键词: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 政府职能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3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教学;对策

全球经济不断扩张、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范围也在发生改变。很多主权国家开始注重区域内外经济的联合和发展,随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融合,自由经济贸易、贸易集团浪潮、区域经济教学都随之发展并不断的被强化和推广。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脚步也一直稳步、快速的向前推进,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区域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主导趋势。根据WTO的相关数据统计,自1948年起,WTO所包含的成员国数量就在不断增加,由最初的123个逐年增加到546个,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化发展已经被接受并且成为了比较普遍的贸易合作形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中国顺应时势,在区域经济的扩展中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经济贸易进行整合,在此状态下,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发达国家强强联手的现象。自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更加的凸显。美欧、美日之间,都有了实质性的贸易区协定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很多发达国家更加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从而不断的出现各国之间的谈判和联合。在面对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竞争,发达国家积极谋求制定新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和话语权。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一)贸易主张开放自由。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保障就是它的发展可持续性以及自由性,想要保障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开放无疑是最佳的方法。一般而言,贸易主张开放自由就是其将发展单边贸易自由化和对外资源开放密切联系在一起,两者共存的经济发展就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的最好诠释。

(二)加强自我扩张意识。贸易的发展已经走到一定的顶峰时期,必然会出现佼佼者与失败者,贸易经济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自我扩张意识,当两者同时被重视的时候,成功的贸易集团就将在这其中脱颖而出,所以当区域贸易集团出现后,其贸易伙伴将因担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传统市场遭到侵蚀,而采取相应行动。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强自我扩张的意识和积极的行动。

三、区域经济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对策

(一)教学计划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区域经济教学是属于应用型教学,很多西方对于区域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给予高度重视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西方国家会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我国的区域经济学教学则比较注重理论性,缺乏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上,教条性质的知识比较多,很少回去关注比较热点的问题和话题,实践性的缺乏不仅仅会使区域经济学教学面临无趣,更重要的是会破会学生对于经济学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教师对于授课缺乏主动性。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一门学科,区域经济学与其它经济学内容息息相关,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应能够让学生明确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所学各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区域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尽管如此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围绕课本照本宣科,对于区域经济学教学的内容严重缺乏调理和理论性,在很多问题上模棱两可,导致学生最后只具备应对考试的能力。

(三)中国应积极做出战略调整明确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变革应该积极做出政策和战略的调整。目前,在自由贸易区域的谈判中,中国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并不是非常的明确,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没有立足长远的发展目标。中国应尽快明确战略目标,加快自由贸易区域的实施,对于相对落后和发展中薄弱的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最大限度的明确战略目标并向着目标前进。

(四)站稳脚跟开拓领域。在能够确保亚洲地位稳固的同时,尽快确保能够长远的立足,将目光集中到全球的经济发展上,在全球网络的构件上,力求构筑我国区域与全球的联系与合作。最佳的选择就是海峡两岸的区域经济合作,大陆与之强强联手一致对外共同挑战,尽快构建一个涵盖大陆以及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区域,用共同的市场、共同的资源实现对外的经济政策,积极的参与全球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变革。

(五)适应发展趋势加强教学深度。中国投注在经济贸易的精力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但是随着激烈竞争的逐渐升级,中国对于贸易自由化和投资最大化的思想认知是不够深刻的,中国在经济教学的实践与思想认知上非常匮乏,应当对被教育者的思想认知度不断强化,注重实践与操作。思想深度的加强,对于中国区域经济贸易的自由化、投资化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实践和操作则会将中国的经济利益保障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余翔.朱琨.美欧自贸区谈判前景及其影响[J].国际研究参考,2013(5).

[2]全毅.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中美对话语权的争夺[J].亚太经济,2012,(5).

[3]盛斌.迎接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贸易,2014,(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4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概念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本课题得出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两个或以上个数的国家以共同利益为基点, 借助取消对对方的贸易壁垒的手段, 在经济实现全面的合作, 并制定相应的规定来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义务,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借助让渡国家主权的一部分或全部来构建一个超国家的组织, 在区域内的发展形成上升到国际高度的一种活动。该活动, 代表了一种状态, 也是一种运行过程。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第一, 自由贸易区 (FTA) 。各个成员国在进行贸易活动时互不设置贸易壁垒, 成员国可以从自身意愿出发采取针对非成员国的贸易策略。在这一条中, 成员国需要规定产品的原产地, 避免第三国通过其他成员国将自己的产品借助关税优势输入成员国谋取利益。虽然在经济联合组织中, FTAs换处于萌芽时期, 但是它被各国广泛使用。

第二, 关税同盟 (CU) 。关税同盟是FTAs的升华, 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中最有特色的时期。在这个时期, 各个成员国之间依据协定形成贸易组织, 各个成员国之间采取自由贸易的方式, 同时, 以相同的关税方式对待非成员国, 使用相同的外贸政策, 保证成员国商品在国际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 一般来说, 关税同盟的可行性比FTA更高, 但其会造成如下方面的影响, 第一, 需要市场一体化水平更高, 第二, 要求成员国签订更多的条约, 第三, 成员国自身的制定国策受到一定限制。

第三, 共同市场。关税同盟的升级版是共同市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这一时期时, 不但实现了产品的无障碍流通, 还可以在成员国之间无障碍的流通资本和服务以及劳动力等。欧共体在其贸易流通中酿造了共同市场这一想法。欧共体于1992年成立, 各组织同有十二个成员国, 各个成员国之间取消了边界, 不再收取关税, 共同使用市场。

第四, 经济和货币联盟。这是说成员国之间不但要实现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要素的流通, 还要在各个成员国之间使用统一的货币, 或者是成员国之间使用固定汇率。这一方式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实现了从纯商品过度到生产和非配等等方面, 形成了一个更广大的经济联合体。但是这以体制有如下要求, 第一, 要有一个超国家权力的裁决机构对经济联合体进行管理, 这一要求有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但是成员国要让渡自己国家主权的一部分或全部。欧共体是其成功范例。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2.1 区域贸易协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

20世纪90年代末, 战后形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 已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 多变贸易自由化发展速度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初相对较慢, 这大大出乎了各国的预料, 与此不同的是, 缔结双边以及诸边RTAs的发展势头却越来越猛。在这里, 我们不去考虑哪些涉及多变贸易体系发展的主观负面因素, 严格来说, 自20世纪90年代起, RTAs便开始异军突起, 据有关专家预测, 这种发展势头在短期内是不会减弱的[2] (如图1) 。

2.2 区域经济合作地域范围扩大

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2 0 0 3年生效的RTAs中, 没有任何洲际RTAs。目前, 世界RTAs开始呈现出了地域性的特点, 跨州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 世界RTAs的洲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以大国以及大国经济集团为核心的洲际FTAS发展速度更是令人咂舌。不仅如此, 欧盟还与新加坡、智利、南非、墨西哥等国签订了FTAS。除NAFTA之外, 美国还与以色列等国签订了F T A S, 随后又先后与智利、新加坡签订了FTAS。

2.3 区域贸易协定内容更广泛

在20世纪70年代RTAS还未出现之前, 经济政策的核心工具依然是传统的RTAS, 传统的RTAS强调的商品贸易的自由化。当时, 产品的优惠交换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根据授权条款组建的双边FTAS所强调的内容;降低关税, 减轻关税限制是发达国家之间RTAS协议的主要内容。但是, 新兴的RTAS摆脱了传统贸易政策的束缚, 它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覆盖领域, 比如:非关税与关税措施更多的是强调其他领域的合作程度, 这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4 区域贸易协定中发展中成员逐渐增多

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之后, 使诸多第三世界国家对RTAs产生了兴趣。这些国家期望利用RTAs来成功入驻其它的国家。而墨西哥以及智利这两个国家便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墨西哥在成功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 墨西哥便把其目光的焦点放到了中美市场和拉美市场中。他分别与哥斯达黎加 (1995) 、玻利维亚 (1995) 、尼加拉瓜 (1998) 、欧盟 (2000) 、EFTA (2001) 和日本 (2004) 签署了贸易协定。在NAFTA签署之后, 智利一直努力加入该协定, 并采取了多方面的战略。智利分别与MERCOSUR (1996) 、加拿大 (1997) 、秘鲁 (1998) 、墨西哥 (1999) 、中美洲 (2002) 、美国和欧盟 (2003) 以及EFTA (2004) 签署了贸易协定[3]。在2004年的时候, 智利同别的国家之间也签订了贸易协定, 如此就为其国内百分之六十的产品免税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予以了保障 (如图2) 。

3 中国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的对策

3.1 顺应潮流,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通过理论层面上来讲, 区域经济合作不但能够实现贸易创造等静态层面上的效应, 而且还能够实现市场规模有效拓展、竞争实力得到有效提升、更好的引进外资、使自身的贸易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等动态层面上的效应。通过具体的实践而言, 通过参加区域经济合作, 不但能够使我国的产品以更优的条件入驻到他国市场, 拓展出口的途径, 降低风险, 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按照需要开放更广阔的领域, 展开科技、金融、旅游以及人力等方面的合作。除此之外, 加入到区域经济合作还能够帮助我国在更大的范畴中来优化资源的配置, 进而使我国在产业方面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 最终使我国的整体实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只要是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家以及地区, 都能够充分享受到贸易方面的优惠。比如, 在1994年的时候阿根廷、巴西、乌拉圭以及巴拉圭这四个国家构建起了南共市, 发展到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加入到南共市之中。

3.2 以亚洲为重点, 积极推进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1世纪背景下, 中国在外交期间占据地理优势的是亚洲, 不仅仅只是经济实体, 与此同时还是大陆板块, 亚洲占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如果想要在亚洲立足则必须要与周边国家保持密切联系, 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利用与东盟的地缘优势, 积极促成“10+1”机制如期建立。在此基础上, 努力推迸东盟与东北亚三国的合作, 争取早日建成东亚自由贸易区, 即“10+3”合作机制。

4 结论

当今时代,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愈来愈快, 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即为全球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拓宽来源渠道、提高组织地位、市场规模的扩大化有一定促进作用, 通过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能够增加国民收入。各国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如此一来才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基于引力模型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关注点转移到区域内部的经济合作。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出发展, 各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 调整产业结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领先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阶段表现形式, 正以其活跃的区域经济成果成为各国应对挑战的必要手段, 也为实现经济全球化奠定现实基础。虽然欧盟的经济一体化已趋于完善, 但是欧盟依旧对其体制实施变革, 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越来越广泛, 这为我国经济发展在区域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稳固性都提供了保障, 本课题立足与国际贸易, 探索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寻找新特征, 然后以这些新特征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郭晶, 周苹.后危机时代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变革与发展[J].北方经贸, 2013 (1) .

[2]贾文军.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创新发展模式[J].发展, 2012 (12) .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5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汇报

xx街道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辖118个村(居),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农村行政村110个,农业人口9万人,农村总户数2.7万户。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做法。

一、工作情况

2007年2月份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中心,四个副中心”城市高端规划,坚持“一年大变化、二年强功能、三年建新城”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既定的“一立一破、一扩一缩、一分一合”的六个重点,全街道预计全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39.8%;完成财政收入1.0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00万元,同比增长37%和34%;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年街道共完成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9200万元。

“一立”,就是调整确立了发展大框架

结合实际,确立了以连接九台和程戈庄的xx大道为轴,以万家庄、箭口为两点的 “一轴两点”发展框架。“一轴”就是将今年新建的xx大道往西延伸到程戈庄,将xx工业新区和原程戈庄工业园连成一体,形成发展的主轴线。“两点”就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万家庄一点和为轴线企业二级配套的小企业箭口一点,形成了 “一轴”带“两点”,“两点” 托“一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大大增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破”,就是破解了发展中遇到的新难题

加大投入,修建乡村道路31条、126公里,解决了32个村行路难问题和项目承接能力问题。引进了青墩水库自来水,解决了水这一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对xx工业新区内所有高低压电网进行改造,满足了新区项目建设需要。

“一扩”就是扩展了思想境界、扩张了经济总量和产业发展领域。

首先是扩展了思想境界。把街道发展放在诸城市的大框架中去构思,坚持高端定位、高起点规划。在街道驻地,规划建设了五大功能板块,快速打造了区域核心。其次是扩张了经济总量。加快了xx工业新区、箭口二级配套产业园和程戈庄木器工业园的载体建设,依托载体,全年共开工建设的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2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个,培育起精典钢构、泰瑞机械、顺合木业、恒大汽车内饰、泰王包装、亚恒工贸、友谊服饰、洪森肉制品、华恒钢管等9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延伸拉长了机械制造、汽车配件、针织服装、食品加工、木器加工、化工建材六大主导产业链。全街道新增限额企业21家,限额企业总数达到85家,预计全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46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58%。扩大了xx钢材木材市场、xx综合农贸市场的运营,使两处市场的营业收入分别突破了10亿元和3亿元大关。再是扩张了产业发展领域,通过招商引资,清华大学决定投资对5000亩的汉王山进行综合开发,建设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中心,实现了文化等新兴产业的扩张

“一缩”:就是缩小了xx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差距。

一是外在形象对接。街道投资8300万元对泰薛路、得利斯大道、工业大道、xx大道和万解路进行了高档次绿化,绿化长度40公里,共栽植各类苗木100多万株,其中雪松10万株,其它各类乔、灌木90万株。二是园区对接。规划的xx工业新区直接与开发区相连接。三是产业对接。规划建设了福田配套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和二级配套产业园。

“一合”就是聚合区划调整资源,形成了发展合力

聚合人力资源,组建起了一支干部职数多,整体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发展团队。聚合设施资源。对驻地设施进行集中开发建设,规划建设了行政办公区、工业项目区、综合服务区、运动休闲区、居住区等五大功能板块,打造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副中心。聚合产业资源。规划建设了16平方公里的xx工业新区。新区投资5300万元,完成了水、电、路、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业新区迅速成为了全街道最具有投资吸引力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

“一分”就是建设农村社区,分流了机关人员,让老百姓分享了公共服务和发展成果。

在全市建起第一个农村社区——松园社区的基础上,按上级要求,全街道设置了20个社区。落实了设施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五个保障,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网络化技术平台,首创了社区服务智能化运行模式,深化了社区建设,让农民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到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到了政府公

共服务和发展成果。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

二、下步打算:

我们xx街道有城区有农村,城市资源少,农村资源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

一、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完善“一轴两点”规划,“一轴”与“两点”互动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二、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建设好xx工业新区,争取更多的大项目、高新项目、外向型项目落户,实现以工促农。

三、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扶持力度。

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区域分异研究 篇6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发展 研究

中国是农业大国,乡村区域的面积要远大于城市面积,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乡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所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城乡一体化对于一个区域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过分地追求发展,近些年诸多区域的城市一体化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区域分异进行研究。

一、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我国农民数量多,但是由于我国国情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乡村经济落后产生了很多影响:对于乡村来说,乡村中的年轻劳动力因为经济原因都选择外出打工,导致乡村缺少年轻劳动力、田地荒废、幼年子女由老人照顾等问题;而对于城市来说,大量乡村居民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过多,相对产生了工作、居住以及犯罪等问题。

不仅如此,城乡如果单独发展,那么就会造成城市发展步伐过快,乡村经济跟不上脚步的情况,城乡经济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从区域整体甚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来看,这种差距并不能促进发展,甚至会产生诸多的问题。

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将城市和乡村连为一体,经济一体、发展一体,城乡共同进退、一同面对问题。尽管城乡一体化也许没有城市单独发展的步伐速度快,但是城乡一体化的整体发展效果却十分明显,乡村经济增长的步伐增快,区域的整体经济增长明显。

二、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乡村人口众多,大多数农民都未经过良好的教育,其思想和观念中大多数仍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说很多农民认为只要自己的生活算得上富足,那么无论是背井离乡或者待在乡村都一样。当乡村需要这些人回来建设家乡时,很多人的选择都是留在城市,这就给城乡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其次大部分村干部意识高度不够,认识不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景,目光仅仅是放在眼前的利益上,如若当下并不能产生实质的经济发展和结果,很多村干部的工作就会出现懈怠等现象。干部如果无法从思想上正确理解城乡一体化的意义,那么他们无法真正的把城乡一体化的思想进行传播,更无法真正的影响其所领导的村民。思想是内因,内因会产生动力,所以必须首先要革心,从内在进行改变和影响【1】。

再次,不少乡镇府的对城乡一体化意识不够深入,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用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指导工作,不能有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部分干部会认为所谓的城乡一体化仅仅是将乡村改变成城市或者是让村民走到城市中,而正是因为这些观念的简单化给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最后,城市中的部分干部和群众会认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会拖累城市的发展,如若单独地发展,那么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会远远大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些人的思想拘泥于发展的旧模式,缺乏改革创新意识,无法从更高更远的角度看待区域整体发展的问题,更无法看到区域整体发展的前景。

(二)前期规划不足,盲目模仿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从地图上看,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沿海成绩经济发展迅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二者差距十分明显,同样城乡一体化也呈现如此趋势。由于沿海城市自身因素等原因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可以有效地带动乡村经济,并且可以更好地结合城乡一体化。但是我国其他区域的城市在进行城乡一体化发展时并未针对自身进行研究,仅仅盲目地学习,模仿那些先进城市的发展方法和方式,但是先进城市的发展方法和方式并不一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所以很多区域都会出现“东施效颦”的问题,学习也仅是学习到皮毛,而未学习到精髓,套用的方式最终未达到当初期待的效果。

除此之前,前期规划的缺失、不合理或者不到位,也是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些干部为了在短期内得到政绩效果和经济效果,忽略前期规划工作,将重点放在实际发展中。但是由于每个区域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前期规划工作不够就无法认清自身的特点和缺陷,在制定发展方法和方式時就无法准确地进行定位。也许在初期发展中并未见到问题,但是随着发展的进行,忽略前期规划的问题就会逐渐浮出水面,并且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发展。

(三)投入不足

任何城市发展的都需要有充足的前期投入,资金等问题无法解决,那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空头支票,根本无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城市支持农村,但实际发展中,政府的投资有限,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商业投资虽多,但是真正看到其中发展的人仍是少数,大多数投资者看到的仍是自身利益,对于长期项目仍存在一些顾虑。

所以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着投入不足的问题,前提投入达不到预期效果,后来的工作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无法估计,所以如何解决投入问题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环境问题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一般城市都会选择就近的乡镇进行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会逐渐将城区周边的乡村转变成城市的一部分,而其中商业建筑就是这种发展的主要特色。但是商业建筑是需要土地作为前提,建筑必须要建造在土地之上。目前,很多区域普遍存在因为城乡的发展,其扩展区域大量占用农业用地的现象。

我国是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相对较少,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如果都无法解决吃饭问题,那何来发展。不仅如此,大量的商业建筑物占用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对当地的环境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树木减少,污染增多,自然环境每况愈下,城市还要针对环境污染进行处理,最终得不偿失【2】。

三、针对城乡一体化的一些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工作

思想是人的内部因素,可以产生动力也可以产生阻力,首先领导干部必须要认真学习,将思想转变,将目光放长远,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将理论深扎于脑海中;其次领导干部应针对基层干部进行有效的培训和影响,基层干部是工作实施的重要角色,上层规划得再好,基层不好好干,不上心做,最终结果仍是一样的。因此必须做好学习和培训工作,确保思想从上到下统一,做到将思想传达到每个干部心中。

(二)踏实调研,做好规划,切勿盲目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多,民族信仰和区域等因素都存在诸多的差异,所以想搞好自身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就必须要针对自身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切勿看到其他区域发展势头良好,就盲目跟风,生搬硬套,最终却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三)多种途径解决投资问题

投资问题对于城乡一体化影响较大,所以领导干部必须要认识到这点,并且除了政府的积极投入之外,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招商引资,并给予投资企业一定的帮助和优待,由此来解决城乡一体化的投入问题。

结语: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农村众多的我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能真正协调、有效地进行一体化发展是我们应该一直思索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先科.孝南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11,(2):1-2

[2]刘湘.我国东中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2013:5,(12):22-26

[3]勤,黄艳梅. 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与对策研究[J]. 商业时代, 2009(10)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7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综述

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各个参与的国家来说都是会带来利益的, 无论是这种利益是大是小。由于发达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也促使发展中国家在理论上认真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实践上正逐步融入了当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 努力开展实践。尽管如此, 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就能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可以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 所以这些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只能是一种借鉴。基于此, 经济学家们针对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一、中心—外围理论

结构主义学者Gurnar Myrdal、Raul Prebisch认为由中心国家 (即发达国家) 和外围国家 (即发展中国家) 所构成的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合理的, 因为这一秩序下有利于发达国家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却是极为不利的。普雷维什将这一体系比作宇宙中的星云分布格局来具体形象地阐释了这一理论, 他也认为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合理的, 它只有利于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利益和损害问题, 缪尔达尔认为, “回波效应”是经济发展所固有的, 而“回波效应”的力量超过了“扩散效应”的力量, 其结果是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因此, 这些学者认为要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 方能实现共同发展。

二、国际依附理论

国际依附理论在对现代国际经济体系的认识问题上比结构主义的中心—外围理论要更为激进, 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学者是:Paul Baran、Samir Amin、Ander Gunder Frank、F H.Cardoso、Osualdo Sunkel以及A.Emmanuel等。他们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现状, 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支配—依附”的关系即发达国家支配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则依附于发达国家并受其剥削的关系。因此, 他们认为只有在发展中国家内部进行彻底的制度及结构的改革, 还有同步推进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 并彻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 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发展。

三、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解释, 尽管中心—外围理论和国际依附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较为普遍的认识是鲍里斯·塞泽尔基的综合发展战略理论要更具有解释力和最有影响力。鲍里斯·塞泽尔基首先认为不应当把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仅限于市场的统一, 而应当视为是一种发展的战略;其二,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当通过区域工业化来增强相互依存性, 并且把生产和基础设施作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领域;其三, 他非常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有效的干预;最后, 他认为应当把经济一体化视为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世界经济新秩序逐步变革的要素。

结语

经济学者们依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国际依附理论和综合发展战略理论是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中心—外围理论认为要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 方能实现共同发展, 而国际依附理论则认为只有在发展中国家内部进行彻底的制度及结构的改革, 还有同步推进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 并彻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 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发展。综合发展战略理论则认为不应当把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仅限于市场的统一, 而应当视为一种发展的战略, 并通过区域工业化来增强相互依存性, 把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领域, 还认为应当把经济一体化视为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世界经济新秩序逐步变革的要素。

参考文献

[1]O.Sunkel.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nd External Dependence in Latin America.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A.Emmanuel.Unequal Exchange.New York and London:Monthly Review Press, 1969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8

1 客运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1.1 特征

区域经济一体化就其表现形式而言, 是较小范围内的多个城市和周边地区紧密结合, 实行经济一体化。表现形式为城市圈与城市带。这个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 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徳维尔将其引入经济学领域。城市圈就是城市集团的发展战略在不同等级上的空间表现形式, 是由核心城市以及周边城市和地域共同组成的一体化区域, 彼此联系紧密而又层次不同, 这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1]

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的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 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内实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 向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到经济政策统一逐步演化。经济一体化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分别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一个国家内某些地区的经济一体化[2]。

1.2 特征所带来的优势

城市客运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主体, 包括大客车、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在内, 而一体化是依照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在区域内进行优化交通运输的资源, 运输方式不同可以分工更加合理, 充分的发挥各类交通运输的优势, 打破部门界限、行政界限、地域界限, 从而提升区域交通的运输总体的效益以及服务水平的动态进程。

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对发挥区域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优化整体产业布局、缩小区域与城乡差距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能在整体上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所以, 客运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走的一步, 也是经济区域发展的显著特点。

2 客运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客运一体化是地区经济协调整体发展和区域经济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一个地区的优势是否可以充分的发挥, 很大程度都要取决它们内部各项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交通运输业作为区域经济重要的物流供应部门, 是地区之间建立联系的关键一节, 因此, 必须支持相应的一体化建设。

2.1 客运专线与城市城镇的发展

一般来说, 区域内部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且发展的水平高, 而周边新建的卫星城、郊区城镇的发展就相对来说比较缓慢, 更甚者还会落后, 再加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们的周期性衰退, 使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随着客运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区域内各个城市、城镇之间的空间时间距离大大缩短, 这也就意味可接近的程度有所提高, 这为区域内相关的产业链的延伸与吸引资金等经济活动做了铺垫, 这些方面不仅提高了该区域内的居民整体收入, 也增加了区域内的就业机会, 促进了经济的流动循环, 与此同时也能够加速市中心的发展, 并进一步的缩小该区域内各个城镇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 减轻贫富差。中心城市发展会沿着重要的交通要道如客运专线向外部辐射, 从而加快了卫星城市、近远郊区城镇发展, 甚至是加速逆城市化的进程, 这对促进区域经济大展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客运专线与区域产业

客运专线本身就能够带动铁路发展, 尤其是生产制作类的产业, 此外, 还能够推动铁路交通产业链的中下游公司企业发展, 一些设备制造类的企业将能从中获得高效益, 在这样的推动下就很容易出现以产业链作为基础的纵向聚集产业圈。

客运专线一旦开通, 就可以缓解现有线路紧张的情况, 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货物列车速度, 不仅加快了货物资源流通的速度, 也大大降低了社会活动中的流动成本, 既能够节约时间又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而在客运运营的活动中, 还会裹挟进第三产业的区域, 特别是服务业。拿旅游为例, 随着人们收入不断提高, 其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方面人们热衷于旅游, 并且不断追求精神上的深化, 另一方面, 生活节奏的日益紧张会压缩人们休闲的时间, 时间多少成为人们是否出行的决定性因素, 部分人会因为时间空闲少或者出行时间太长而放弃原定计划, 而客运的发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 减少在路上浪费的时间。

路上花费时间减少, 再加上政府对旅游经济有所重视, 进行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这就会吸引区域内外部人员规划一系列的旅游活动, 进而就刺激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又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餐饮业、娱乐以及商业聚集等现象的产生, 而以上这些产业就具备了密切的联系, 过段时间后就能够逐渐形成了以产业为核心的横向聚焦。

3 客运专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类型

从省际入手, 使客运专线的系统和区域内部的系统协调发展, 能正确的将客运路线与区域经济协调起来。

3.1 推动力

在客运专线建设开展运营的开发中, 因为要实际的需要, 将提高区域的可达性, 把生产资料流通的速度加快, 提高整体交通体系, 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了促进循环作用。

3.2 阻挡作用

这是指客运专线的建设、运营等工程开展, 由于不符合实际需要, 会造成财政经济的亏损, 资源浪费、使交通运输体系的能力下降, 对区域经济发挥在起到制约阻拦作用。值得一提的是, 因为客运专线建运营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开展不符合实际需要, 这样将造成经济严重亏损。

4 结语

客运一体化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推动地区内各城市与城镇之间协调发展, 引领共同繁荣;还可以加速产业发展, 优化社会效益;能够提升区域可达性并加速生产资料的流通, 改善网络能力。同时, 也应看到在渐变过程中的长期性, 最后结果的滞后性与隐蔽性, 所以不要一味通过客运专线建设去推动经济法发展, 更不应该使客运专线发展呈现跳跃式的状态。

摘要:想要深入了解分析城市客运一体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意义, 要从内涵入手, 深入分析了解城市客运一体化后的哪些条件可以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本文从城市客运一体化的概念、客运一体化的经济意义、客运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 分析客运一体化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客运一体化,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周瞳.基于服务效用的客运专线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 32 (11) :77-80.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9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物力投入, 而资本、技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中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信息流动和物资流动,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成果的转化。因此,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二是交通经济带促进了经济发展。交通经济带对区域经济中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增加了交通运输的运营里程, 提高了交通运输的货物量和旅客数量, 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 交通经济带能够提供就业机会, 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三是经济发展促进了交通经济带规模的扩大。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集聚, 扩大了交通经济的发展规模, 并提高了交通经济带的发展质量。

二、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一) 交通经济带的理论基础。

“点———轴”系统是交通经济带的理论基础。点轴开发是从空间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的, 并且吸收了区域技术传播理论、增长极理论、空间一体化理论。点轴体术开发是实现空间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点———轴”系统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是“点———轴”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点———轴”系统能够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与生产布局的空间组合, 促进区域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三是“点———轴”系统能够加强城市、区域及城乡之间的联系,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 我国交通经济带的发展现状。

一是部分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促进了交通经济带的产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二是目前我国的交通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并且各交通干线上形成了不同水平的经济带, 加强了交通经济带周边地区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 促进了交通经济带周边地区的发展;三是由于交通经济带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各交通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特色, 具有浓重的区域色彩。

三、交通经济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一) 城市一体化。

城市化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织形式, 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因此, 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要积极重视城市化发展。而交通经济带促进了当地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一体化发展。交通经济带能够有效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分布不均问题, 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的优化调整, 实现经济活动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 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交通经济带所辐射的区域,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进而促进交通经济带城市一体化进程。

(二) 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交通经济带能够带动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 促进市场中的资本流动和人才流动, 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积极重视新型产业的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产业转移策略,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另外, 交通经济带能够促进产业集聚, 汇集资金、人力和物力, 促进区域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

四、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

(一) 拓宽交通经济带的辐射范围。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也是经济发展中资源流动的重要载体,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应积极拓宽交通经济带的辐射范围, 加强交通经济带的辐射力度, 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经济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此,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为交通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进而扩大交通经济带的规模, 拓宽交通经济带的辐射范围, 加强交通经济带的辐射力度。

(二) 构建经济走廊。

经济走廊指在交通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密集经济通道。经济走廊的密集程度要高于交通经济带, 并且经济走廊的经济要素流通速度也比较便捷。可以说, 经济走廊是交通经济带的核心地区。经济走廊能够有效促进交通经济带的发展, 并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因此, 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应积极构建经济走廊。为此, 政府应积极重视各交通经济带中经济走廊的构建, 并为构建经济走廊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

(三) 构建产业密集带。

产业密集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密集带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同时, 产业密集带能够产生学习效应, 促进区域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进而实现利润的提升。另外, 产业密集带能够实现区域经济互动, 推动产业关联、生产要素流通, 促进区域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因此, 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应积极构建产业密集带。为此,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产业密集带的形成和发展, 并为产业密集带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四) 优化区域经济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也是改善区位条件的重要途径。而区位的科学开发是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方式。因此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 应积极优化区域经济投资环境。同时, 优化区域经济投资环境应积极加强投资开发, 扩大投资来源, 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外, 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应积极创新投资方式和融资方式, 吸收民间资本,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五) 加强区域经济间的技术合作。

区域经济间的技术合作能够有效缓解区域利益矛盾和区域经济冲突, 实现区域间合理分工, 促进外部资源的流入,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因此, 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应积极加强区域经济间的技术合作, 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

五、结语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交通技术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而交通运输业形成了交通经济带, 进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 经济发展为交通经济带规模的扩大提供了重要支撑。交通经济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交通经济带不仅能够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 而且交通经济带产生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实现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拓宽交通经济带的辐射范围、构建经济走廊、发展产业密集带、优化区域经济投资环境、加强区域经济间的技术合作。研究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交通是人们开展经济活动的主要途径,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发展。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较发达地区都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 实现经济资源和经济要素的集中, 进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 交通经济带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交通经济带的影响下, 区域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本文从交通经济带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入手, 着重分析了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并分析了交通经济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最后, 深入探索了以交通经济带为依托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

关键词:交通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忠, 何炼成, 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 2013, 11

[2]刘敬严, 陈国勋.京津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科技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也日渐加强,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所呈现出来的一体化趋势, 逐渐形成了三大都市经济圈。与此同时, 在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以及长江三角洲也出现了县市积极参与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象, 为了应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有必要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调整。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县域经济, 就是在以县级政权调控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 通过县级行政区域来划分地理空间, 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使其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县域经济是具有综合性经济体系的完备功能, 并广泛涉及到流通、分配、消费以及生产等各个环节, 在三大产业部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农业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 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极大地解决了三农问题, 完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并将公共服务向农村做了有效的延伸。我国的经济结构目前正处于调整和转型阶段, 县域经济虽然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整体上仍然能够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相当程度的辅助作用, 并对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家的财政收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县域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虽然多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经济环境的保护, 但其自身的发展程度仍旧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1.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一, 资金是否充足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资金的融通对于县域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的区域, 国内资金的转移对其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一系列问题, 但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收效甚微。相反地, 国际资金的支持就会对县域经济的管理和技术进步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这一点上, 是国内资金所不能与之相媲美的。

第二, 市场环境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中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 更多地则是把目光放在海外市场当中, 寻求对外贸易合作, 主张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 县域经济也在不断地做出改进, 将自身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规划调整至最佳状态。国家也下发了相关的扶持政策, 将贸易条件顺应市场变化做出准确的调整, 尽量让县域经济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降低其“走出去、引进来”的门槛[2]。

第三, 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软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县域经济想要得到迅猛的进步就必须要吸收新技术, 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之上, 对其进行创新。企业想要谋求生存和发展, 首先要拥有市场的话语权, 所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更是要在技术上加大精力和资金的投入, 适时引进新技术,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

第一, 自然条件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地域自然条件有着极大的差异, 土壤、气候、降水量都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和产业结构, 对农业和工业生产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根据其自然条件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 面对自然的不可抗力, 当地也必须要做好防范措施, 以免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失。

第二, 人口数量和素质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区域, 存在着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并且根据当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 也使得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生产率高低的差异。所以,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 当地政府必须要对本地的人口数量和素质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并根据其水平和质量的不同, 安排相应的发展项目, 才能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得到质量上的保证。

第三, 制度的建立和合理性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合理的制度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在行政管理方面、改革方面、授权方面都要考虑到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在约束人们经济行为的同时, 也是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鼓励和推动。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

为了能够让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有必要对其进行战略转型, 而专业化的市场发展战略就目前来说是对县域经济发展最好的类型。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专业化市场意味着国民经济被笼罩在一个巨大的流通网络之下, 并通过集聚效应将各个企业集中到这个大市场之中, 进行商品交换, 形成一个更大的需求空间, 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能够通过庞大的交易市场, 聚集充足的客源信息, 为县域经济搜寻合作对象提供便利条件, 进而对其经济效率做到有效的提升[3]。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 不仅能够为县域经济开创新的经营模式, 而且还能够吸引其他领域或行业参与其中, 为其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像绍兴河桥纺织城、余姚市中国塑料城、浙江义乌都在近几年中快速发展成为举国文明的专业化大市场, 它们的相继出现意味着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五、结论

通过上述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具体分析可知, 我国目前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提供了诸多的有利条件和支持, 如果县域经济能够得到正确的发展, 势必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区域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之后,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 区域经济合作与日俱增, 尤其是县域经济在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 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深入分析, 并对其发展战略转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要求。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李小三, 徐明.关于县域经济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 2010, 1 (3) :12-14.

[2]王曼.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11

【关键词】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体系;策略

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其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物资管理、资产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成本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等。其涉及的多个部门,主要有药房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部门相对独立,导致经济与财务、财务与实务管理严重脱节,数据不一样、信息相对独立。出现管理效率低、劳动重复等问题。从医院当前的经济管理水平看,其管理模式不能充分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要建立优质、高效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体系的含义

经济管理主要是由人员流、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组合在一起的系统,其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具有动态性、集成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其可以有效促进部门之间形成制约关系,提高管理以及核算的透明度,让决策人员清晰了解医院经营每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并且对医院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医院整体资源。

二、构建一体化经济管理系统的策略

1.建立经济管理中心

我国已经有多家医院建立了经济管理中心,其主要负责医院经济管理的实施和组织,进行年度预算,对经济进行管理、分析以及核算。管理中心要根据医院的业务范围开设分配、核算、结算以及预算等部门,其中分配部门负责人员的补贴、津贴、奖金以及工资的分配;核算部门负责医院实物的价格管理;结算部门负责医院的与银行的业务以及医疗收费;预算部门负责医院预算资金的报领以及划拨。管理中还要根据管理职能设立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计划管理等部门,其中经济管理负责医院的物价管理、成本核算、收费管理等;财务管理负责医院的物资核算、资金核算等;计划管理负责医院的网络监控、网络管理、内部审计以及综合计划等。

2.建立一体化网络

医院的运行与所有职员都密切相关,因此,医院要建立全员参与的一体化管理网络,将经营目标分解到所有部门,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医院经济正常运行,实现既定目标。一体化网络包括医院经济管理的执行层、管理层以及决策层,其中执行层主要包括医院各个科室,要设立核算员,负责成本管理以及宣传物价等工作,收集职工意见,向管理层反馈经营情况。管理层主要负责落实医院经济的分配、核算、结算以及预算等工作。决策层由医院的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组成,负责对医院的发展进行规划,对医院年度决算和预算进行分析,对引进大型设备、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对医院一些重要经济活动进行论证和决策。

3.规范财务制度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和核算,对经济信息进行收集、储存以及处理,并且对经济活动的科学性以及合法性实行监督。管理会计则是将会计基本职能与管理的职能和理念进行结合,同时增加了决策、预测、分析以及控制等职能,其报表和方式呈现多样化。这两种规范财务的方式都是医院实行经济管理的关键手段和方法,各有优点,因此应该互相促进、互相补充。首先,要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对医院当期的成本以及收入进行准确核算,改变当前成本核算不准确的情况,发挥数据的作用。然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其是为了掌握会计数据的质量,进而制定保护资源完整以及科学的控制程序、措施以及方法。其主要对医院的内部审核、风险控制、项目投资、成本费用、物资采购等进行控制。

4.做好数据管理

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关数据,不同的业务也具有各自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收集、存储以及处理方式。因此,医院要改变以往的业务流程与经济管理脱节的情况,要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以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建立动态的核算平台。同时利用该平台,进行数据的同步以及实时处理,进而生成核算的凭证,全面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化。

5.加强团队建设

想要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进而促进经济管理实现一体化,那就需要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团队。根据新时代医院发展的需要,从事经济管理的人员一定要具备优质的职业素质,在熟知医院管理和财经管理的同时,还要具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熟练应用各种管理的技能和知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具有可行性以及科学性的意见和报告。

同時,医院还要从经营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对经济以及管理人员开展在职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以及知识结构,以适应当前医院经营的需要。其中在职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卫生经济、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医学基础等。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体系以及信息系统知识的学习,掌握经济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运用技术,进而带动医院全体职工整体发展,

三、结语

当前,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其经济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因此,需要建立一体化的经济管理体系,确保医院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淮涌.适应发展需要构建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6):77-79.

[2]吕晓阳.适应发展需要构建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体系[J].科技经济市场,2014,(6):73-74.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12

一、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的主要表现

(一)加强金融监管

危机必然促使各国加快金融监管改革以及加强国际监管协调的步伐。2008年3月,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宏大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蓝图》;2008年4月15日,美国财政部对外公布了对冲基金“最佳行为准则”草案,草案要求提升对冲基金透明度,强化风险管理,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对于如何加强对评级机构、对冲基金、跨国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监管,如何提高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以及国际金融监管如何协调等关键问题有待于下一阶段解决。在欧洲,欧元区各成员国因为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为实施大规模扩张型财政刺激政策使原有的债务问题更加严重。目前,多数欧元国家着手实施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

(二)美国主权信用下降,美元世界霸主地位日趋消弱

长期以来,美国巨额债务使得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出现了极大的动摇。直至2011年8月初险些出现的美国债务危机、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3A下调至AA+,将美国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评级由AAA下调至AA+,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世界各国股市持续暴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降,更加使国际社会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失去信心。而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对美元评级下调问题上,竟然还坚称美国绝无债务危机。他认为,投资美国国债无关信用评级,美国可以在任何时刻印钞票还债。然而,“印钞票还债”会促发美元贬值进而伤及投资者利益。对于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货币额的国家,其美元资产价值必然大幅缩水,促使本国减少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

(三)新兴国家经济复苏强劲

此次金融危机也给新兴国家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但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复苏迅速、强劲。21世纪头十年,新兴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6%,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超过8%,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姣姣者,远高过发达国家2.6%的年均增长率。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增长率最高,年均保持在10%以上,2002~2010年的增长率印度超过7.5%、俄罗斯为6.6%、巴西平均年增长率3.6%,南非为3%。多数年份高于发达国家。

(四)超级大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大调整

处于金融危机源头的美国终于认识到,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必将使美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地位日益衰落。2010年1月,美国政府决定实施“国家出口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美国农民和小企业增加出口,以有利于国家安全的方式改革出口管制,从而在5年内促使美国出口翻一番,并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美国政府认为,亚太地区是实现这以目标的主要地方。多年来,亚太市场已经成为美国货物和服务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在贸易政策的调整后,2010年美国的出口较上一年增长21%,达到1278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出口较上一年额飙升32%,达到达到919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此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市场复苏迟缓,使依靠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注重开发其国内市场,提升内需,刺激消费。这也在客观上使美国的出口到这些市场有了更大的空间。

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变革

(一)国际区域一体化的新理念

1. 自由贸易协定促进WTO进程。

长期以来,认为自由贸易协定阻碍WTO进程的一直处于主流观点。2008年以来,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持续增加,一些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一些经济学家对这种形式开始持肯定态度。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网络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被世界贸易组织 (WTO) 体系所接纳,只能通过和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参与到WTO中来。新理念还认为,南南国家以及南北国家的贸易结盟是北方国家多边贸易蓬勃发展带动的结果。现实中这两种模式的共存并竞争性运行,最终能够实现贸易自由化。

2. 在区内不确立主导国家。

在区内不确立主导国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TFA)的理论创新。这是与现行区域组织的常规做法有所不同的。从世界区域组织的发展来看,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区域内,都有一个或两个国家为主导国家,引领和带动区域内的经贸与投资活动和发展趋势。由于东亚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相近,自贸区的建立应是促进合作,而不是合并控制。中国是东亚地区的一员,是域内和世界的经济大国,但却无意谋求地区合作的主导权,奉行“区内成员有平等的话语权,平等合作,共同决策,从而实现共同利益”。这种理论与实践确保了CAFTA内部的团结、合作;是国际区域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欧盟进行制度改革

2009年12月1日开始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将为欧盟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新动力。它为欧盟确立了新的条约基础,并使之更加民主、透明和高效。条约对欧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例如,在将来,在许多情况下一致表决制将被取消,特定多数表决制被扩大应用到数十个新的领域,这将使欧盟更加容易作出决议。

(三)新国际区域货币的成长

人民币成为跨境货物贸易结算货币。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弱点。为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中国政府适时作出重大金融政策决策,从2009年7月起,在上海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CAFTA域内使用。尽管人民币境外结算目前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对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需求主要也来自东盟各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非发达经济体,但人民币从国际区域性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的潮流涌动。2011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在144个国家和地区布局,2011年,全国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结算3603亿元,也显示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进入了几何式爆发增长的阶段。

(四)自贸协定数量持续增加,“南北”型、“南南”型成为主流

为尽快地走出金融危机的低谷,恢复本国经济活力,并保持对外部市场供求的可持续性,多个国家积极展开区域合作。根据WTO的数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新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为15个,2007年为10个;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略有增加,达11个—2009年截至6月有5个。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数目多达10个。协定主体以“南北”型和“南南”型为主。

“南南”合作协定更是层出不穷。以中国为例,2008年以来中国共签署了6个国际区域合作协定,其中有4个是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签订的。”北北”间或与新兴工业国之间的强强联盟可是双边商品结构更加高级化。如,日本与瑞士自贸协定(2009年2月签署),欧盟与韩国自贸协定(2011年7月生效)。

(五)区域一体化协定的涵盖领域有扩展

多年来,区域自贸协定的签署的内容,往往陆续签订若干个相关领域的协议,如,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等。而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是以涵盖“一揽子”条款的而达成的。此类协定涵盖领域基本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机制、甚至有的区域协定还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社会劳动保障等等。这是涵盖领域广泛、开放水平高的高质量区域自贸协定。在亚太地区,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组成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内容不但包括上述各项内容,还包含有劳工、环境和金融服务等领域。

(六)“金砖国家“成为世界和地区经济拉动的中坚力量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迅速崛起,这些国家的内部经济更加活跃,金砖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相互之间的经贸互动在加深。实际上,金砖国家的发展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们的经济影响力在其所在区域内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辐射力,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区域内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形成了联动效应。这一点,在中国周边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经济目前已经成为带动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金砖国家,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三国成立关税同盟在2011年7月正式取消关境,对外设置统一关税,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水平主要参照俄罗斯关税水平制定。在整个非洲,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南非。南非早在1994年加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后,以自己在金融、基础设施、制造技术和科技的优势,带动了共同体11国的经济。在非洲大自由贸易区组建的过程中及成立后,南非仍是带动大非洲自由贸易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三、未来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一)国家间经济互动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多年实践证明:南、北成员方在一体化中均获得相应的经济贸易利益。发展中国家要借助发达国家的力量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发达国家更看重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如,欧盟与海合会2009年4月重新启动了自贸区谈判;2009年12月22日,欧盟理事会批准欧委会与东盟的单个成员国开始进行自贸谈判;2011年7月欧盟与印度的自贸区谈判又有新进展。目前,欧盟正在推行与乌克兰等6个国家的“东部伙伴计划”。除了欧盟以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将继续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双边自贸区。“南南合作”还将持续发展。

(二)走向有制度保障的区域“开放性”

1997至1998年,APEC(亚太经合组织)推出的部门提前自愿自由化计划遭到彻底失败,这意味着在非制度约束下使某些行业(部门)先行自由化,然后推动全盘自由化的途径是行不通的。实现贸物宣言提出的贸易自由化目标的路径亟待破解。笔者认为,APEC一小部分成员方进行了制度创新的实践,破解了“无制度”开放性的自由化无法实施的难题。与APEC的部门自愿实现自由化的原则相比,2006年5月实施由APEC成员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组成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通过制度保障达到多领域的自由化:甚至还含有对劳工、环境两个敏感领域,而劳工和环境问题正是许多FTA设法避免的领域。TPP的开放性表现为对新成员的加入敞开着大门。TPP规定,APEC成员和“其他国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加入TPP。由于PPT框架下的自由化的实现是由制度来保障的,这对有条件参与其中的经济体有较大的吸引力。目前,有5个APEC国家就加入TPP已经进行了6轮自贸协定谈判。各方对在2011年年内达成自贸框架协议抱有信心。

(三)自贸区协定涵盖范围走向“高质量”

越来越多的的FTA更愿意将开放的领域扩大,除了具备传统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内容外,还将出现与国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议题,如环境标准、食品安全、竞争政策、劳工合作等等,既可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又可获得更多的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机会,使区域市场的融合度更高,落实协定的成本更低。新兴经济体的数量增加,经济实力增强,具备与发达国家共同在此类问题上的探讨并达成共识的实力。

(四)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

2010年,中国跃升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最大出口国。尽管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多以美元结算,但是由于美元币值的颓势及美国将长期处于巨额债务国地位,中国必将逐步降低使用美元结算的规模,更多地使用人民币及其他国际货币进行贸易结算,这将更有利于中国长远的经济发展。而且人民币日益升值也吸引国际社会将人民币作为保值、升值的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以三个阶段进行;中国早于2009年6月推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措施,涵盖中国55%的贸易额;2010年7月,以北京为海外银行及结算银行 (Clearing Bank) 成立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2012年,在东亚,人民币已经超过美元和欧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参考货币。韩国、印尼马来、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货币汇率跟随人民币变动的紧密程度超过美元。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主要是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联度增强。人民币有望在未来10~15年跃升为国际货币。

摘要: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动荡, 激发国际区域经济的新发展。新发展主要有, 创立了“在区内不确立主导国家”国际区域一体化的新理念;经济一体化成熟的欧盟仍然进行制度改革;人民币逐渐成为区域 (或国际) 货币, 促进中国在区域和世界市场的经济地位与区域经济安全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主要以区域“开放性”由“自愿自由化”向“制度自由化”发展等五点变化构成。

关键词:金融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兴经济体

参考文献

[1]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1 (4) .

[2]陈爱蓓.WTO与区域经济集团之经合关系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 2009 (11) .

[3]赵颖.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榆林学院学报, 2010 (1) .

[4]毛燕琼.论当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外部挑战及“破局”之策[J].天府新论, 2011 (2) .

上一篇:补偿研究下一篇:质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