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电视节目

2024-10-22

对农电视节目(精选10篇)

对农电视节目 篇1

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 最重要的一点是看档案是否能够提供利用。如果档案不利用, 再有价值的档案也将失去保存的意义。近年来, 随着《聚焦三农》、《每日农经》、《致富经》、《垄上行》等一批优秀对农电视节目的推出, 对农电视节目这种新的电视栏目形式逐渐为人们尤其是农民朋友所熟知和喜爱, 其自身的取材途径、摄制技巧与叙事方法也日渐成熟, 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规律。对农电视节目的出现也打破了“三农”档案里文字、图片、声像等多种载体形式之间的界限, 它贴近农民生活, 运用影视艺术所特有的表述语言与叙事手法来完成对农题材的叙述, 提供给人们一种轻松便利并容易接受的阅读方式。从档案与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角度来说, 对农电视节目的出现对传统意义上的“三农”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三农”档案的价值与地位。

一、“三农”档案材料是对农电视节目的素材源泉

作为电视媒体, 关注“三农”责无旁贷, 它也应当成为服务“三农”最有效、最直接、最广泛的传媒之一。对农电视节目是以广大农民朋友为固定收视人群和服务对象的特定节目, 要办好办活对农电视节目, 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农民交朋友, 让农民成为节目的主人。而这些让农村受众觉得“有用、可学、受益”的“三贴近”对农电视节目的取材都离不开“三农”档案的支持。

首先, “三农”档案其记录的生产生活原始资料, 都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 是农业和农村落实上级政策、研究制订工作措施的依据, 是农民群众增产创收的信息资源, 是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如自十六大以来, 一方面, “三农”问题纳入了政府工作重心, 政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扶农政策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 形成了“三农”档案。而另一方面, 由于地域偏远及信息传递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制约, 导致很多农民对国家的政策不了解, 国家对农政策的落实受到了严重影响。作为对农电视节目, 为了让农民更快地了解相关政策法规, 指导农民更好地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就要了解和掌握现行文件中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 并把政策内容通过对农电视节目, 转化成农民看得懂、听得懂的图像和语言, 运用这种农民通俗易懂的形式, 把农民渴望了解的各种惠农政策、致富信息送到田间村头, 传播给农民。

再有, 科技信息是农业电视节目中必须涉及的元素, 它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三农”档案中的科技档案。因为这些农业科技档案完整地记载了农业科技工作者们的科技成果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等, 可以帮助农民朋友最大限度地继承前人的劳动成果, 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和损失, 具有很强的参考和继承性。对农电视栏目通过将这部分实用性强的档案收集成电视素材, 构思、制作成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对农电视节目。许多农民正是通过这些对农电视节目学到了新品种介绍、新技术推广、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新农药的使用方法、科学种田的技术信息等。这种贴近百姓, 符合农民口味的好形式, 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和赞扬。

二、对农电视节目对“三农”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1. 基层“三农”档案的建设工作应常抓不懈。

对农电视节目的取材既然大都来自“三农”档案, 那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档案体系来加强建设管理“三农”档案, 以满足对农电视节目的取材需要。但目前, “三农”档案事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 制约“三农”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源在于各级领导干部, 尤其是乡镇村级基层干部的档案意识不强, 他们只注意到眼前的利益, 看不到档案工作带来的长期效益, 意识不到档案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社会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内在需求因素, 建档缺乏动力和自觉性, 各行政村只是把建“三农”档案当做上面布置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而根本没有把档案工作当成一个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手段来看待。往往只是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档案检查才突击把一些上级普发的文件、财务收支凭证等材料找一个临时的办公地点, 组成所谓的“三农”档案, 待检查组一走一切又恢复如常。这样做也给对农电视节目的取材带来了局限性, 有时甚至是无材可取。所以说, “三农”档案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 建设一个适合当地政治、经济和人文特色的档案网络, 上级档案指导部门的同志到基层指导的时候, 不能太过于要求形式, 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 加大农村档案建设重要性和效益性的宣传, 要指导基层干部把农村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 基层“三农”档案应丰富收集门类, 更好地为对农电视节目提供节目素材。

制约对农电视节目取材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农”档案的收集范围过于狭窄、过于老套。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应以民生档案为突破口, 逐步培植农村社会对档案工作的内在需求。各级档案部门在指导农村建档工作中, 要引导农村档案机构重点关注和收集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档案材料, 如土地承包、山林承包、土地征用、土地流转的档案材料, 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体系方面材料,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障方面档案材料,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维护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方面档案材料, 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工子女上学方面档案材料, 农田水利、林业、畜业、商品粮基地档案, 各种农业补贴专项资金运作情况材料, 科技示范户、专业户等档案材料, 农村自治管理、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材料, 招商引资、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各种示范区、试验区档案资料等。以这些民生档案为对农电视节目取材的切入点, 让群众通过对农电视节目提高对节目取材源头———档案价值的认知度, 使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档案给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便利。

三、以对农电视节目为纽带, 提升“三农”档案的品格和地位

对农电视节目与“三农”档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 “三农”档案是对农电视节目的素材源泉, 保证了对农电视节目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效益性。另一方面, “三农”档案通过对农电视节目这个宣传平台也走出库房高阁、走进普通农民的身边,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实际效果提升了档案工作在领导和群众心中的地位。因此, 基层档案工作者在档案利用的同时, 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促使档案利用效果的最大化。

1. 做好查 (借) 阅登记, 了解预期利用效果。

查 (借) 阅登记制度是在档案利用时的最基础工作, 但我们往往在执行登记制度的时候, 出于档案安全考虑, 只对查阅人单位、姓名、证件、审批人作了详细的记录, 而利用目的记录不是特别详细, 大多都写成工作需要、工作参考等简单的字语。这样我们在查 (借) 阅档案的同时就无法了解这些档案会用在哪些地方、大概会取得什么预期效果, 利用者对档案利用结束后, 我们就失去了档案信息利用统计和反馈的机会。因此, 在查 (借) 阅档案工作中, 基层档案查询人员就要逐项登记清楚, 有目的地作些深层次了解, 以利于日后的调查、统计和分析。

2. 深入档案实际利用效益跟踪调查, 做好统计分析。

基层档案工作者在档案利用的工作中, 不应该老是被动地坐在办公室等待利用者来查询, 还应该主动走出去, 通过档案利用者最初在查 (借) 阅档案登记时填写的利用目的一项和其他信息的线索, 以发放回收档案利用反馈调查表, 实地调研以及电话查询的方式, 对档案利用效果展开跟踪调查, 并最终把详细记录有档案利用单位、利用人、利用时间、利用案卷名称的利用效果统计分析报告和利用效果实例编研成册, 送到领导和群众的手中, 用事实来说话, 用档案利用的实际作用和价值来争得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 提高档案工作在群众心里的地位, 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档案、利用档案。

3. 通过对农电视节目中档案利用的效果分析, 提高“三农”档案质量。

由于我们在档案取材初期作了详细的记录, 后期又作了翔实的跟踪调查、收集档案利用实际效益, 因此, 对农电视节目播出后, 我们通过了解对农电视节目中哪些栏目农民喜欢看, 哪些栏目让农民朋友受了益, 可以分析出哪类档案利用效果好、利用频率高, 哪些档案我们缺失, 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经验, 在下次档案收集、组卷以及鉴定销毁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并以此来促进“三农”档案的质量, 使档案也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丹红.农业科技档案为农村服务的方法与形式[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8) .

[2]王庆芳.关于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实践的探讨[J].管理观察, 2008 (18) .

[3]李肖军.现代传媒技术与档案信息传播[J].档案与建设, 2008 (8) .

对农电视节目 篇2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缓解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紧缺的长期矛盾的重要手段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06年底已降至18.27亿亩,人均耕地资源已降至1.39亩,且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同时,水资源紧缺,一半以上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每年农作物成灾面积达3亿亩以上。耕地和水资源的缺乏使得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受到限制,农产品供给难以稳定增加。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对农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加大,2007年贸易逆差状态由2004年的6.7亿美元增长为40.8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7年大豆进口量达到3082万吨,国内大豆需求的2/3以上依靠进口满足,预计未来大豆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的状况还将持续。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缓解我国经济增长和资源紧缺的长期矛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打破外资企业垄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世界粮食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谷物出口排名前10位的国家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80%,少数跨国公司操纵国际市场,导致粮食市场行情异常波动,使进口国蒙受损失。

大豆行业问题较为突出,自2004年大豆危机以来,跨国粮商逐步形成对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的垄断布局,使我国大豆行业出现了“拉美化”倾向,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企业通过“走出去”战略,可以直接掌握国际粮源,建立稳定的国际粮食供应链,阻断跨国公司的风险转移链条,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控制原料和物流渠道,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国有大型企业是与外资相抗衡的主要中坚力量,但是,与外资企业相比,目前国内企业在原料和物流渠道控制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以新加坡丰益国际为例,丰益国际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加工和贸易企业,2006年其油棕的种植和初加工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不到7%,但对利润的贡献却超过36%,原因就在于其在马来西亚和印尼控制了大量的油棕种植园。

国家鼓励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到产区去投资,从控制原料开始,进而控制物流渠道,可以有效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主要投资类型与品种选择

企业“走出去”要以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农粮企业从开发境外资源的角度出发,品种上主要选择大豆、棕榈油、木薯、糖等。

(一)大豆

首先,豆油缺口仍将继续扩大。豆油是我国最大的植物油消费品种。据测算,2010年我国豆油缺口大概有1100万吨。目前国内豆油难以自给,除大量进口大豆以外,还要大量进口豆油。

其次,豆粕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据测算,2010年我国畜牧养殖业对于蛋白的需求为5125万吨左右,需要大量进口大豆。

再者,对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这一状况还将持续。2007年进口3082万吨左右,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这种局面在未来会继续存在。据测算,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3750万吨,与2006年相比增幅达到22.5%。

(二)棕榈油

棕榈油已成为我国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费品种,消费量巨大,增长迅猛。2011年我国棕榈油所占比例将从2000年的15%增加27.6%。1995年的消费量为106万吨,预计2007年消费量约570万吨,到2011年将达770万吨。

我国棕榈油全部依赖进口,受国外市场影响巨大。

目前,外资企业垄断国内棕榈油市场。几家大的外资公司不仅控制了棕榈油国外采购渠道,而且在中国大规模建厂销售,扩大市场份额。最典型的是丰益国际有限公司,基本上控制了中国棕榈油市场。通过2006年底与郭氏整合,丰益成为我国棕榈油最大的国外供应商,占我国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三)糖

目前,我国南方甘蔗种植基本到达极限,增长空间很小,北方甜菜糖区域成本高,与南方甘蔗糖相比处于劣势,与国外甘蔗糖相比,劣势更加明显。

糖在中国市场增长迅速,每年要进口100-200万吨糖原料来满足国内需求,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600万吨以上。

(四)木薯

木薯是淀粉、乙醇和饲料加工产业的重要非粮原料,是玉米的主要替代产品。我国木薯资源有限,需要大量进口。受气候条件制约,仅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生产,而且受国内土地资源限制,总量增长潜力依然有限,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依靠大量进口。我国木薯进口量近年来持续增长,每年已达500万吨。

我国从海外进口木薯资源,来源并不稳定,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一则木薯产品出口国本国的加工业也日益发展,木薯出口量减少;二是欧洲恢复从东南亚大量进口木薯,形成了价格竞争和对木薯资源的争夺;三是我国厂商在国际木薯市场上日益陷入被动,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

三、主要投资区域选择

选择投资区域的原则包括:资源丰富而廉价、政治相对稳定、政府鼓励引进外资和出口、法律法规制度相对健全。根据初步调查,农粮企业可选择的投资区域主要包括:

(一)巴西

巴西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农牧业科技发达,有条件成为未来的“世界粮仓”。目前已开发的耕地面积约5100万公顷,牧场2.2亿公顷,尚有1亿公顷土地待开发。巴西蔗糖、玉米、大豆产量居世界前列。目前巴西大豆产量为6150万吨,预计2010年可达到1亿吨。巴西农产品种植已高度系统化,国际大粮商ABCD四家公司与当地种植户有长期合同关系,控制了巴西70-80%的大豆种植,主要采用订单农业模式,控制大豆原料。

巴西政府欢迎外资进入本国市场,并实行国民待遇。除此之外,巴西还有下列优惠政策:一是外资企业在巴西境内生产的产品,如向第三国出口,可向巴西政府申请出口信贷和保险。二是除联邦政府视需要给予外国投资者税收优惠外,巴西各州、市也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措施。如以优惠条件提供土地、厂房等基础设施及水、电等,减免商品流通服务税,提供低息贷款等。对在巴西边远、贫困地区的外资企业,有关州、市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三是为鼓励开发巴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巴西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外国投资(必须是合资形式,而且巴西投资要占大股)实行免征10年企业所得税,从第11年起的5年内减征50%;免征或减征进口税及工业制成品税;免征或减征商品流通服务税等地方税。

(二)东南亚

1.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棕榈油第二生产大国,2007年毛棕榈油产量为1660万吨,其种植园面积为4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60%,种植园开发潜力有限,未来毛棕榈油产量增幅主要依靠单产提高。马来西亚棕榈油行业整合基本完成,市场比较成熟。现开工的压榨厂388家,年压榨能力8597万吨,开工率83%;精炼厂63家,年精炼能力2059万吨,开工率75%,市场比较成熟。

棕榈油是马来西亚的优势产业,棕榈种植技术和管理经营为世界第一,政府欢迎国外企业投资,但只能购买上市公司的棕榈园,不能购买私人拥有的棕榈园,允许国外企业开垦农业用地,种植棕榈,使用年限60-90年(棕榈成长周期为25年)。

目前进入马来西亚棕榈产业,成本比较高,但通过合作或参股的方式投资现有的优势企业是比较好的进入方式。

2.泰国、缅甸、柬埔寨

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木薯出口国,木薯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80%以上。泰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从事木薯有关的产业。泰国的木薯产业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市场培育,从木薯生产、晾晒、加工、物流到产品出口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系,成熟度很高。受耕地和加工等因素影响,泰国木薯增产和扩大出口的潜力有限。

柬埔寨目前政局稳定,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农产品增产迅猛。木薯产量连年成倍增长,2005年为50万吨,2006年为200万吨,2007年产量预计在400万吨以上。柬埔寨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国内资金不足,物流和加工等基础设施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出口渠道和成熟的市场体系,现有的木薯出口贸易完全依赖泰国和越南的边境贸易,大规模的加工仍为空白。

缅甸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异常丰富,经济较为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木薯产量不高,但当地政府和私营企业对木薯生产和加工的兴趣日益浓厚,发展潜力巨大,如充分发展可以满足我国对木薯资源的需求。

(三)俄罗斯

俄罗斯耕地面积约有1.18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3公顷,是中国的8倍。耕地利用率不高,多数地区土壤肥沃,经营方式粗放。俄罗斯出台鼓励政策,为农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俄罗斯将发展农业作为四大国家重点工程之一,采取多项鼓励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包括:2006年和2007年对农业企业提供13亿美元贴息贷款;每年拨款60亿卢布保护粮价;部分地方政府实行土地租金优惠政策,租赁期最长可至49年;从2006年4月起对部分农业机械设备实行零关税进口等。上述措施为我国在俄罗斯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俄罗斯农业科研力量强大。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农业科研力量,全国共有310个农业食品科研机构,有9.4万名农业科研人员。近年来俄罗斯农业科研成果显著。

(四)非洲国家:以莫桑比克为例

莫桑比克政治经济形势良好,社会稳定,政府把发展农业确定为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的重点并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政府和企业对与我国开展农业合作有较强烈的愿望。

莫桑比克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大豆、玉米等作物大面积机械化耕作;现农业播种面积约510万公顷,占3600万公顷可耕地面积的14%,有较大发展空间。

莫桑比克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比美洲主要产粮国到中国的海运距离短,且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

在这种条件下,在莫桑比克兴建大豆种植基地,可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

四、主要投资方式

(一)新建或合资参与当地贸易和物流

如在巴西通过CPR(订单农业)控制大豆原料。以大豆为例,目前国际少数几家大粮商通过定单农业模式控制了巴西大豆货源。在巴西,大豆种植前已有相当比例的产品被收购公司采用CPR或类似模式订购,目前主要是美国的ADM公司、邦吉公司、嘉吉公司、路易达孚公司(简称ABCD公司)和巴西少数有实力的采购公司控制了主要货源。这些收购公司控制货源的主要手段或优势在于资金优势。巴西国内资金相对短缺,融资成本较高,而上述收购公司则可提供相对优惠的贷款解决农户的种子、化肥等基础投入问题。

(二)投资加工产业

在充分调研和熟悉当地情况的基础上,参股或控股当地有较好加工产业基础的企业,或新建加工厂。如在巴西通过合资或独资方式投资糖、淀粉、乙醇加工产业;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投资棕榈油产业。

(三)兴建生产基地

在土地和资源优势的一些国家,独资兴建种植基地。如在巴西兴建甘蔗种植基地;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兴建棕榈油种植园;在俄罗斯兴建甜菜和番茄种植基地;在东南亚采用购买、租赁土地的方式,开展木薯种植。

(四)兴建大型基础设施

在巴西建立大豆收储体系、仓储物流体系;在东南亚兴建物流设施等。

五、预计目标和主要风险

总体目标:用五到十年时间,通过海外收储物流体系和生产基地建设,在大豆、棕榈油、糖等重要资源性商品上,使我国企业直接控制的原料数量,达到年进口总量的30%。具体如下:

第一,大豆。首先,在巴西通过订单农业,兴建产区收纳库和港口中转仓库及设施,用五年时间达到500万吨,加上一般贸易500万吨,形成1000万吨采购进口规模和100万吨仓容的具有竞争力的大豆采购物流体系。其次,到2015年,在莫桑比克完成100万公顷(约为该国现农业播种面积的20%)土地种植,形成250万吨大豆年生产能力。

第二,棕榈油。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兴建棕榈油种植园、加工厂、仓储及物流(海运)体系,用五年时间使经营量达到260万吨左右,占进口总量的33.7%(预计到2011年我国棕榈油消费量为770万吨)。

第三,糖。在俄罗斯建立甜菜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在巴西建立甘蔗种植基地和食糖加工厂,年产甜菜400万吨、甘蔗800万吨,食糖150万吨。

第四,木薯。在东南亚购买或租赁土地,建立木薯种植基地,收储、加工及物流体系。目标为200万吨干片(或等量淀粉含量的木薯干粉),占中国木薯年进口量的20-30%。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兴建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及配套设施,面临诸多风险。

首先是政治性风险。目前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政策法规多变;俄罗斯等国经济不稳、货币贬值、法律不健全,政策不透明;巴西海关体制不透明,进关费用高,关税普遍较高;东南亚国家政治上相对稳定,但矛盾比较突出,国家的信用能力偏低。另外,与中国目前的投资和贸易政策相反,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依然比较敏感,对外国投资企业设置技术限制及环境保护等种种限制。这些都是投资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

其次是经营性风险。在国外兴建种植基地和物流体系,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同时也面临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和产成品市场变化风险、国际企业管理风险、汇率变化风险等。

另外,目前非洲国家社会治安混乱,恐怖事件频繁发生;俄罗斯政局相对稳定,但境内犯罪活动和黑帮分子活动猖獗,犯罪率较高。这些都可能给境外企业员工人身安全带来风险。

六、政策建议

(一)区分政策性国家投资和商业性政府支持,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给予资金支持

建议国家发改委从商品和环节两个层面,对企业实施“走出去”项目进行研究,将农粮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分为政策性国家投资和商业性政府支持两大类,分别给予不同的资金支持:

1.政策性国家投资

一是要明确粮油等商品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为国家战略,这些商品主要指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商品如大豆和棕榈油。

二是成立农业“走出去”专项基金,将国家急需进口商品的海外资料开发项目列入该基金重点投资范围,由大型国有企业具体负责实施。

三是在某些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国家投入全部或部分资金,如大规模大豆采购所需的仓储设施以及码头、铁路等。

四是建议将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开发性项目与政府援助项目结合起来考虑,政府负责与企业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2.商业性政府支持

一是对于占用大量资金且回收期长的农业订单项目、大规模种植、加工项目,加大政府提供中长期贷款贴息的比率。

二是对于大规模综合性加工基地(如糖和大豆综合加工基地等),建议政府参照“工业园区”的做法,对于土地开发和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按投资额的30%给予企业一次性财政补贴。

(二)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配套政策支持

1.税收优惠政策

对投资于还没有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已缴纳法人税、所得税的农粮企业,在国内应对缴纳税额予以扣除。对“走出去”项目所需的国内生产资料、设备等,提供通关便利,减免出口环节税费。将进口国别政策与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相结合,免除非免税进口国家基地开发的商品(如大豆、棕榈油、糖、木薯等)返销国内的进口关税和增殖税。

2.补贴政策

从事境外种植基地建设的企业享受国内企业的粮食补贴、机械补贴、柴油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以及国内铁路运输方面的优惠政策等;允许基地开发的粮油商品纳入国家商业动态储备,给予中储粮相关政策。

(三)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保驾护航

1.建立海外投资保障制度

尽管我国已与123个国家(地区)签定了《双边投资保护协议》,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海外投资保证制度,使得《双边投资保护协议》中的有关规定无从落实。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海外投资保障制度。

2.设立农业对外投资保险

设立专门针对农业对外投资的保险险种,主要承保企业在境外农业投资之后可能发生的非常风险,包括财产使用和所有权被剥夺险、战争险、不可抗力险、经营险等。同时加大对农业种植基地建设承保财政补贴。

3.建立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

对于农粮企业海外建设种植基地、开发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允许将投资的部分金额计入“投资损失准备金”内,免缴企业所得税。如投资受损,则可从“投资损失准备金”中得到补偿。

4.加快境外金融分支机构的建立与完善

鼓励和支持国家有关金融机构在境外(包括非洲国家)建立分支机构,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5.充分发挥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

在重点资源国家的驻外使馆内,应考虑增设农业参赞;扩大经商处人员编制,把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列为对经商处重要工作职责和考核范围。

6.成立国家海外投资专门机构

对农电视节目 篇3

打造对农电视节目合作平台

近日,湖北省首个广电行业联盟组织“湖北省垄上电视联盟”在武昌成立。湖北省垄上电视联盟是由湖北省17个市、州广电局(台)和湖北电视垄上频道共同打造的对农电视节目合作平台。各联盟成员单位将在节目互动、活动策划、产业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做大做强湖北的对农电视产业。近期,该联盟将联合推出《乡村达人》《乡村歌手大赛》《湖北最美的乡村评选》等“乡村”系列活动。

民营英文电视台蓝海电视落地美国

国内首家民营传媒企业英文电视台——蓝海电视(BON)于近日落地美国。

据悉,蓝海电视在最近获得鼎晖创业投资基金资金入股,同时宣布正式在美国纽约、华盛顿等主要城市落地开播。这是中国民营商业媒体首次进军美国。

据悉,蓝海电视2006年开始运作,属于在境外24小时播出的英文电视媒体。节目内容是面向西方主流社会传播中国讯息,具体涉及中国的经济、商务、旅游、民生等领域。

“蓝海电视目前有两个卫星电视频道、覆盖北美和亚洲,有数个有线频道,在美国主要城市落地,包括纽约、洛杉矶、夏威夷等东西部地区。”蓝海传媒CEO诸葛虹云表示,鼎晖创业投资基金首期投资承诺额度超过千万美元,借力资本力量,蓝海电视正在逐步扩大落地美国的范围,计划于今年内实现在全美的有线和卫星电视落地,最终形成一个全球联网的国际电视媒体。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数独选拔赛报名启动

8月15日,北京广播电视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其主办的2011世界数独锦标赛中国选拔赛报名工作正式启动,选拔赛将于9月4日、18日举行。北京广播电视台于今年5月举办了2011北京国际数独大奖赛,并于7月1日正式获得世界智力谜题联合会授权,成为该组织在中国的惟一会员,全权负责在中国选拔和组队参加世界数独锦标赛。(刘亚娟)

西藏卫视三档新节目

主打高端人群

西藏卫视近日在京举办看片会,推广其创新系列节目《西藏诱惑》,包括《西藏往事》《藏地密码》和《藏地飞鸿》三档重点节目。据悉,自该系列开播以来,西藏卫视的收视率跻身全国省级卫视第25位,并吸引了高端人群作为收视主体。

据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观看《西藏往事》的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占32.3%。

广西综艺频道力推民歌品牌

“大地飞歌·2011民歌大赛”

为进一步提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舞台涌现出更多的本土民歌手,传唱更多的新民歌,今年6月底开始,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委会、广西综艺频道共同承办“大地飞歌·2011民歌大赛”,大赛前三名将有机会登上“2011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舞台。

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广西的“春晚”,今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广西综艺频道联合,通过电视载体推动地方文化艺术发展,既为晚会寻找优秀资源,也让频道影响力得到提升。

《永不磨灭的番号》上星

北京卫视造势

由华录百纳公司出品,青年导演徐纪周执导的抗战大戏《永不磨灭的番号》于8月16日登陆北京、深圳、安徽卫视。该剧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汇集了黄海波、姚芊羽、王雷、李健等演员,用全新视角表现抗战中小人物的英雄情怀,是一部集诙谐幽默与深沉悲壮于一体的抗战题材电视剧。

《永不磨灭的番号》是北京卫视下半年重点推介的建党90周年献礼剧,北京卫视为该剧的播出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如微博有奖互动、人物漫画和兄弟体微小说,投放外地车体广告,播出期间电视有奖问答,以及粉丝见面会和媒体研讨会等等。(贺筱筠)

年代戏《如意》8月杀青

8月13日,电视剧《如意》在浙江安吉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剧由浙江梦幻星生园影视文化公司出品,预计8月下旬完成拍摄,明年与观众见面。视频网站奇艺购得独家网络版权,将在网络上独播该剧。另悉,浙江卫视将在下半年重点推介这部电视剧。

《如意》由张自强导演、吴海燕编剧,云集杨幂、刘恺威、刘雪华、张晨光、寇振海、俞小凡等演员,该剧以民国江南茶香小镇为背景,讲述谭、佟两大茶叶家族的恩怨情仇。(贺筱筠)

《红娘子》明年江苏独播

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北京世纪伙伴、完美建信影视斥资数千万联合打造的传奇红剧《红娘子》于8月16日在京举行盛大新闻发布会。本剧编剧及导演郭靖宇携主演王珞丹、杨志刚、刘威、王绘春等亮相。

电视剧《红娘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红军女战士王小红的传奇故事。该剧日前刚刚结束在四川外景地的拍摄,转场北京。预计10月初杀青,明年3月份在江苏卫视独播。(张莉)

电视剧《凰图腾》 关机

主演造型受关注

近日,由白冰、张默、张翰、郑爽主演的青春偶像宫廷戏《凰图腾》正式宣告关机,四位主演的多变造型成为关注焦点。其中又以白冰、郑爽两位女性的造型最为多样,体现了从平凡少女到皇宫宠妃的蜕变。导演刘仕裕介绍,“《凰图腾》的侧重点是后宫女性的争斗,但是争斗的焦点是男性,所以我们在男性造型上花费的功夫不比在女性身上的少。”

对农电视节目 篇4

区域性对农节目的发展,不仅可以完善区域内广播电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而且可以结合本地区农业实情,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点之一。本文就以绵阳电视台《农门阵》栏目为例,针对区域性对农节目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1 绵阳本土对农节目发展现状

绵阳市“十二五”广播影视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加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改造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目前,已经开播了新闻综合、都市生活、影视科技、教育资讯、文化旅游五大频道和一个新农村服务平台,近20档自制节目,相比较四川省内其他二级城市,节目形态比较丰富,制作水准也比较高,但对农节目也只有《农门阵》一档。该栏目是由绵阳电视台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于2013年4月份开播,主要进行“三农”信息的发布和宣传展示。节目每周一期,每周二更新,每期时长30分钟,全天候24小时在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滚动播出。《农门阵》栏目主要分为专题版块、科普版块和政策法规版块,展示绵阳当地农业生产,介绍重要的种植知识、养殖经验,宣传本地惠农政策并发布市县二手信息。

2 本土对农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受众分析,内容定位模糊

专业的农业节目,应该深入了解受众,精确定位,不仅要把握其总体特征,还应进行细分,并对频道覆盖范围内整体人员构成、社会分布、兴趣爱好、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进行定位,来确定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找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此外,还应对节目编排、节目内容、节目时长、播出形式进行精心策划,根据农事的季节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播出时间、节目长短应同农民朋友的作息时间和收听、收看习惯相适应,在时效性上求得农民朋友的认同[1]。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地市级电视台本身的节目制作能力就比较低,对农电视节目的推出,有些是在政策压力下赶鸭子上架,有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做受众分析、内容定位,容易陷入内容拼凑化、节目无人看的尴尬境地。

绵阳电视台《农门阵》栏目开播伊始就树立“信息服务为主,为农民朋友解决问题,兼顾休闲和娱乐,走进农家,服务三农,做农民知心朋友”的节目宗旨。宗旨定位本身就比较模糊,再具体到操作上就会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农村、农民对于各种农业信息有着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对农业服务信息进行分类,合理安排播出时间;另一方面,农业知识具有科学性与专业性,但农村人口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如何使节目做得既好看又实用,也需要编导下很大功夫。

2.2 对农节目制作理念较为落后,制作水准普遍不高

随着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逐步打破,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对农节目思维已经与现实严重脱节,现在的农民已经是身兼多职,掌握一技之长,游走于城市乡村,活跃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经营者。他们根据自身的“农民”身份,选择与自己群体利益、规范及文化背景相符合的传播内容,并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意识形态来理解和解释电视节目所提供的节目信息[2]。而电视节目制作者,往往还没有树立“三贴近”的传播思维和精品意识,对于反映三农的节目形式偏旧、制作偏粗、内容偏少、效果偏差。

作为绵阳电视台新农村服务平台唯一的一档栏目《农门阵》,其制作团队只有6人,包括团队总监1名、主持人1名、编导2名、摄像兼后期制作2名。除了穿插公益广告、栏目宣传片、农资方面的广告外,24小时轮播、每周更新一期,同样的内容每天重播近30次,而每周重播200多次。这反映出制作人员的严重匮乏和节目资源的极度短缺,导致栏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随之下降。

2.3 品牌效应差,媒体平台联动推广机制缺失

品牌意味着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品牌代表着受众对节目的感受和印象,品牌存在于受众的心中,所以,建立品牌是农业频道和农业节目创办、稳固、壮大、持续的原动力[3]。这一点从央视七套中的精品栏目就可见一斑。《聚焦三农》《致富经》都是央视的品牌栏目,不仅社会效益好,而且也能产生很强的经济效益。但是,地方电视台在对农节目上就很难有叫得响的品牌,这一方面存在于自身品牌建设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受限于媒体平台也无法联动推广。

《农门阵》节目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栏目风格,但其节目品牌还没有真正形成,在绵阳地区的影响力还不大。比如,在《首届金种子放心品牌农资进农家大型电视专题活动》的筹备过程中就不难发现,活动虽然是由绵阳市农业局、绵阳广播电视台主办,但在宣传推广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介结合,媒体之间相互推广的环节没有打通,栏目的品牌效应不足,导致一些涉农企业对《农门阵》栏目不甚了解,以致于活动不得不一拖再拖。

3 地市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发展策略

3.1 找准农村电视节目定位,强调本土化发展

农民和城市居民由于不同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对电视节目的需求选择也存在很大差异。目前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发展,都不同程度向窄播化靠拢,强调本土特色,才能在竞争惨烈的电视收视中杀出一条路来。面对区域内的农业方向、农村特色、农民需求,将其作为栏目创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才是节目的生存之道。

绵阳电视台《农门阵》栏目在这一年的发展当中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将节目拍摄地点选择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农民自家小院、涉农企业厂区等地,增强了节目的地域识别度,同时,节目建立绵阳地区专属农业事件、信息资源库,比如针对绵阳地区特色节日羌历新年、油橄榄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油菜小麦等经济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分析、比较其发展过程中的新方向、新亮点、新特色,有选择性、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报道。

3.2 创新节目形式,拓展节目题材,打造农民自己的主持人

积极学习、参考其它优秀农业电视节目的发展经验,取长补短,在结合《农门阵》实际的情况下,研究、探索打造品牌节目。比如,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栏目,在打造节目品牌、延伸品牌产业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5月31日,湖北省广播电视台、荆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荆州电视台垄上频道同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整合,组建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4]。这意味着这样一档区域性的电视栏目,走上了跨区域发展的道路,是10多年来栏目品牌耕耘的结果,值得《农门阵》吸收、借鉴。

节目制作方面应该始终保持创新意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节目内容,兼顾节目拍摄和表现形式。加强与绵阳广播电视台、绵阳市县农业局、绵阳各农资企业等的合作关系,组建专家团队,作为《农门阵》的发展依托和后盾。在主持人使用上,选择土生土长的绵阳人,他们年轻、亲切,通过他们与农资专家、企业负责人、农民朋友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采用摆龙门阵的方式,用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相结合的沟通方式进行交流,在诙谐幽默,体验式的采访中,了解、展示农民朋友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增强节目的亲近感。

3.3 媒体平台融合,打造多媒体联动、互动的对农节目服务新平台

在我国电视栏目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电视节目也在向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在内容、形式、传播媒介等各个方面的多样化发展。绵阳电视台目前通过广电网VOD轮播、电信网IPTV和互联网绵阳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迈尚网等传播渠道,以直播、点播的形式,为全市广大农民和涉农单位、企业等提供信息服务。覆盖面积已经达到绵阳各县市区,可以通过包括传统有线机顶盒,无线、高清机顶盒,官方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方式收看。

同时,还积极建立各方面沟通和联系渠道,如在开设了热线电话的基础上增设QQ交流互动群、《农门阵》栏目官方微博、打造具有实用价值的官方网站等方式,更好地为农业部门、农资企业、农业专家与农民朋友沟通交流牵线搭桥,更好地为绵阳本土涉农部门服务。

总之,地市级电视台创办对农节目往往起步都比较艰难,但是作为媒体公共服务的一项职能,应该鼓励其发展,甚至在初期可以尝试交叉补贴的方式,保障其能够在成长阶段渡过市场淘汰期。随后,栏目要想办好,就需要找到自身的盈利模式,这样的栏目才会最终符合媒介市场的发展规律,才会健康发展。

摘要:我国对农节目在电视传媒中处于弱势地位,区域性对农节目发展更是长期滞后,农村电视观众群体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绵阳电视台《农门阵》栏目为例,针对区域性对农节目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本土对农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对农节目,现状,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本鑫.发展区县对农电视节目服务新农村建设[J].西部广播电视,2013,(14).

[2]祁志敏,任惠阳.我国农村电视节目发展趋势研究[J].农业经济,2013,(11).

[3]李烨.试论中国农业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传播,2007,(2).

对农电视节目 篇5

关键词:新形势;对农广播;问题;节目内容;准确定位对农广播节目内容要贴近“三农”,这是对农广播节目始终要坚持的正确发展方向,它体现了党要将自身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结合的主要思想。对农广播节目通过政府的有效调控,对农民生活、语言以及事迹的关注,采用农民喜爱的形式,在满足农民的需求的基础上,使对农广播节目受众在农民中的占有率获得有效地提升,这是新形势下对农广播节目内容的主要发展方向。

1现阶段我国对农广播节目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广播节目内容与农村“三农”发展产生了偏离。农村和边远地区具有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信息更新慢,信息重要性和价值含量低,通讯不畅,信息设备落后,农民对信息的接收程度不高等特点,如果将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为广播节目的信息源,会大大降低广播节目所收获的经济效益。现阶段,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广播节目作为一个盈利行业,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牟利者的角色表现得愈益突出对代价和报偿关系的衡量。[1]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中心,其人口高度集中,人们在生活中重视信息的交流活动,这对于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具有很大帮助,再加上城市的信息传输渠道不仅便捷,并且還很广泛,对于广播节目来说从城市获取信息付出的信息成本相应较低。因此,绝大多数广播节目为了节约信息成本、为信息传播提供便捷都选择将基地设在城市。

(2)广播节目内容忽视了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在当代广播节目信息传播过程中,广告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广播节目在传播中需要吸引广告商的兴趣和投资,并在此基础上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这批广告商的来源主要是在城市居民中。因此,广播节目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在信息传播中大多将目光和焦点定位在学历在高中、大专以上或者具有一定购买力的城市受众身上,为他们提供各个方面的信息服务。因此,社会上各类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娱乐精英、权力精英等才是广播节目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受众,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具有信息消费观念和能力。而农村受众由于经济地位低下,且信息消费观念不足,信息消费能力有限等原因,受到广播节目的忽略甚至是排斥。从目前我国的广播产业来看,广播节目能够开办专门对农信息的频道很少,开办率很低。而有的广播节目虽然开办了农村专栏,但是这些广播对农传播的意识也存在不够深刻的问题,对农民急需的农业信息、政策信息等不能及时得到充足的提供。

(3)广播节目内容在建设中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位置。通过对广播的关注我们不难看到,还是有一些对农广播节目在关注“三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却不能受到农村听众的接受,这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广播者在话筒前错误地定位了自己的位置。例如,在日常的广播节目信息中,很多涉及农村热点问题的报道,其主角往往是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或者是各方面的专家等,很多讨论农村问题的人都是来自于城市的各个领域,这就造成了一种社会现象,那就是所有的媒体都在以居高临下、悲天悯人的姿态在探讨农民、关心农民,然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真正的主角农民却从来很少有发言的机会,这就使农民的命运从很大程度上受城市人如何看待农村问题的态度的影响而决定,农民的主体地位遭受了严重的威胁。

2新形势下对农广播节目内容的准确定位分析

(1)广播节目应充分认识到对农传播的责任和义务。广播节目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它担负着传递“三农”信息的重要责任,同时这也是他们的义务,要想使广播节目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这份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行政力量和政策倾斜,对广播节目进行有效调控。由此可见,政府是解决广播节目内容对农传播失衡的关键,应为广播对农传播提供引导、政策以及资金支持。[2]目前,中央已把“三农”问题确定为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各级广播节目也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对农广播节目内容进行准确地定位,为对农信息传播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满足市场化媒体经济收益的同时,强调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服务理念,不仅要对农村产业的现状、农村市场体系以及新形势下的农村政权等进行反映和报道,同时还要对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等进行报道和讨论,以传播农业信息和培养农民素养为目的,构建一个完整的广播对农传播系统,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经济增长,更好地完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

(2)广播节目内容应充分认识到农村潜在的市场空间和价值。城市中由于广播节目的普遍应用,其听众占有率已经趋向于饱和了,而农村由于其听众占有率比较小,所以其也是最具有开发潜力和开发空间的一个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城乡阻隔逐渐被打破,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价值观不断地进行交流与融合,城镇的信息、人力以及资金等资源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不仅都为涉农传媒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基础,同时也为广播节目日益走向大众化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为涉农广播未来的发展和潮流带来了机遇。[3]广播节目应充分把握这次机遇,推动对农传播的完善和改革,把握农民对各种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技术的需求心理,在对农广播节目频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手段、农业技术、求职信息等,如果树、蔬菜种植,猪、鸡、牛、羊等的养殖,以及农副产品的加工等技术信息,并通过一些致富经验的分享使农民能够少走弯路、错路,通过一些真正的、简单易学的信息为农民带来便利和效益,并通过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农民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技术和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对农广播节目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使其能够准确地反映农民的需求。

3总结语

从对农广播节目内容的现状来看,对农广播节目对于自身的定位认识不够确切,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中,广播节目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在充分发挥信息传播功能的基础上,也发挥其提供娱乐和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积极功能,从真正意义上以农民的立场为出发点,切实贯彻为“三农”服务的理念和实践,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等方面相关的信息和资讯,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涂利祖.农村广播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6):7374.

[2] 李颖.对农广播节目的现状分析——以《金土地》为例[J].新闻世界,2011(07):05106.

打造对农电视精品 篇6

笔者所在单位作为一个县级广播电视台, 如何办好自办栏目, 办活农村节目一直是单位领导及职工所关注的重点。为了迎合农村受众的上述需求, 笔者认为我们电视媒体的办事方针必须贴近实际生活、贴近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 做好节目的统筹和规划, 把每天发生在农民群众中的感人和喜人情景及农民迫切需要的农业科技和农村文化节目精品传递给广大农民, 切实为“三农”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的地方电视节目服务。

1 充分考虑农村观众的收视需求使对农节目更有针对性

笔者单位所在的吉林辽源东丰县, 现有人口41万, 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县, 东丰电视台在节目结构设计上, 一直把对农栏目作为办台重点的“当家节目”来办, 针对三农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节目就达六成之多。

目前, 广大农民群众最需要的信息主要有宏观类的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实际操作类如种、养殖业的新技术;市场类信息如农产品价格、需求等资讯;科学常识及文化教育知识等。健康与财富类的节目是农民关注的焦点。在作出充分的收视调研前提下, 《农科园地》、《精彩东丰》、《鹿乡集萃》《农业气象》等新栏目应运而生。同时东丰电视台还设置了互动性专栏节目, 利用热线电话及专业人士答疑解惑等形式对群众各项关注的热点都进行了及时处理和反馈, 在社会上树立了东丰电视的优良信誉。

2 优化办台措施, 扩大农村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对农节目的收视群体是广大农民, 这就决定了节目的内容、语言、形式必须符合农民的口味。本台首先从荧屏画面入手, 无论片头设计、制作还是演播室背景装饰, 均是源于农村生活, 风格清新、简洁, 独树一帜。演播室里的主背景采用绿色的田野、金色的稻穗, 构成轻松活泼、清新明快的风格, 实现了乡土气息与时尚动感的巧妙融合。使群众在轻松、自然地氛围中接受信息, 受到启迪。

在节目内容上, 各栏目以“传播政策、服务三农、深入百姓、服务万家”为宗旨, 把更多的欢乐留给农民, 把更多的实惠带给农民。《农科园地》始终坚持以技术和信息为主要内容, 坚持实用性原则, 以农民需要为前提。《气象农情》结合农时节气、气象等对当前农活进行提醒, 成为农民的好帮手;《鹿乡集萃》向农民详细介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实用管理经验农产品供求和市场信息等等;而《精彩东丰》则通过报道先进人物, 突出致富典型, 宣传特殊人才, 引导广大农民勤劳致富;这些栏目交替组合播出, 由于处处体现了对“三农”的关爱而被广大农民观众所接受, 收视率稳中有升, 也扩大了电视台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3 注重“农味”增强对农电视节目的互动性

想要制作出受农民群众喜欢的节目, 就要深入实际了解到新时期农民的真正想法与需求。在节目的采编风格上, 东丰台追求的目标是使“农味更浓”。为此, 栏目从主持人语言、解说词、背景音乐等方面都注重与农民的感情联系, 与“三农”的结合。同时, 把栏目深入到“三农”的第一线, 采用大量的现场原声, 让农民与记者、农民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互动, 让农民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让专家当面为他们解疑释惑。实践证明, 多种形式结合, 实现电视与农民的互动, 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远远比单纯的说教来的更为实际。可为城乡观众提供更多的大众文化, 效果极佳。

4 热爱“三农”, 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只有对农民有感情, 才能做到对农业电视工作有激情。要打造出精品对农电视节目, 离不开东丰电视台的一支年轻向上的优秀电视人队伍。多年来, 东丰电视台培养了一大批真正理解“三农”建设、精通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专门年轻人才队伍, 栏目组也与省内外的农业专家学者保持着经常性的友好联系, 让专家们参与到了东丰节目的具体筹划与制作, 更多的时候甚至直接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和广大农村观众朋友见面及互动;吸引了众多的农民朋友也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来, 例如在广大农村招聘通讯员从而及时提供农村新闻线索等。

综合而言, 当下对农电视节目发展势头强劲, 潜力开发价值巨大。我们媒体人应该全力打造对农电视节目的精品, 以提高对农节目收视率为主要奋斗目标, 从而开创对农电视节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余进开, 黄燕.电视新闻也应增强“可听性”[J].声屏世界, 2008 (6) .

[2]童兵著.主体与喉舌[M].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108-120.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对农节目 篇7

纵观一些县级台前期开办的农业电视节目, 共存弊端是, 定位不够准确, 地域特色不突出, 服务对象不明确, 实用性和服务性较差, 加上节目形式僵化, 因而缺乏生命力和竞争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三农”的内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三农”的宣传, 如果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和陈旧的模式, 将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县级电视台要适应当今“三农”的宣传与服务的需要, 必须树立新的理念, 探索新的方法, 创造新的形式, 拓展新的领域。

县级台开办的农业电视节目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并做到常办常新。

1 凸现地域特色

实践证明, 县级台开办的农业栏目或农业节目, 必须凸现地域特点, 离开了本土也就离开了生存的根基。

资深电视人沈纪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国际上某个电视传媒集团为占领印度市场, 面向印度开办了一个频道, 传播的内容60%是印度本土的。加之节目办得鲜活、信息量较大, 这个频道出现不长时间就几乎挤垮了印度国家电视台。这一事例说明, 本土化的节目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生命力, 在激烈的竞争面前, 不在这一方面下功夫, 就会被淘汰出局。

我区是一个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区, 基于这样的思想我台开办了“双阳少数民族风采”, 反映当地满族、回族、朝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例如我们采制的一期《走进朝族》, 通过互动的手法, 记录了朝族人的生活习惯和他们的勤劳朴实的精神, 使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了进一步了解, 也使我们的朝族兄弟姐妹感受到了我们之间的情谊, 熟悉的人、熟悉的景、熟悉的语言、熟悉的生活, 使朝族人成为我们节目最忠实的受众。像这样, 我台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风格来展示我区的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 反映当地群众日新月异的精神风貌。尽管只是一个县级台, 但是当地老百姓都喜欢和乐意观看我们的节目, 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们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身边的景, 离他们很近, 觉得亲切。

2 明确服务对象

农业电视节目的受众对象与农民、农业、农村密切相关, 不可分割。要做精做活农业电视节目, 从节目的选材和语言乃至节目的表现形式, 都应该适合农民兴趣, 适合农民现状, 适合农民口味, 适合农民理念和文化。因此必须注意节目的对象化。

服务对象明确之后,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县级台要牢牢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必须贴近农民, 所办的节目、宣传内容, 都应贴紧农民这个受众的主体, 根据农民兄弟致富的需求, 传递市场信息, 传播科技知识, 帮助引进新品种、新成果, 使我们的节目真正成为农民兄弟的良师益友。例如我们开办的“农民之友”, 就把农民作为服务对象。最新的致富信息、最新的科技知识, 农民朋友只要找开我们的频道, 都会找到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如何防治病虫害”“玉米如何才能高产”“如何选购水稻品种”, 为农民朋友提供了真实、最科学、最详细的信息源。二是必须贴紧农业, 电视媒体应站在时代的前沿, 紧紧围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中心, 把农民急需的新技术、新走向、新趋势及时宣传出去。三是必须贴紧农村, 农民是农业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 要根据农村的发展、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精品节目, 对农民兄弟在奔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我台制作的“天南地北”栏目, 里面真实记录了我区广大农民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扭秧歌、跳街舞、唱京剧已经成为主流, 在全区引领一种新农民新农村新风尚。农民朋友看到了我们的节目, 也纷纷改变自己以前扯家常、打麻将、推排九的恶习, 逐渐地接受了一种农民的新生活方式, 他们也纷纷地加入到文娱活动中来。

3 了解农民的需求特点

以往的一些对农电视节目题材, 通常是选择一些简单的成就性报道或致富信息或政策宣传, 题材的特色性不够。以至于观众只是把它当成简单的教学和上传下达, 有适合自己的就看一下, 不会形成一种收视习惯。所以地方台办农业节目要看到新时期的农业节目的需求特点, 农民群众的需求就应是我们地方电视台对农节目的定位。我台的“田间地头”“我们身边事”“绿色田野”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对农服务性节目, 它们为广大农民传播好的农业技术、好的致富项目、好的成功经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这些服务性较强的节目在农民群众中受到了广泛的影响。

4 分析受众的心理

关注农业, 必然要关注从事农业的人;关注农村, 离不开关注在农村生活的人。农民在学习科学知识、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时候, 往往只讲求实用, 他们所关心的是身边的事物, 所需要的是操作性强的农业生产技术方法和措施, 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希望通过看电视了解到致富信息、发财之道, 看到种什么来钱, 养什么合算, 所以我们编采人员应常下基层多了解农民的需求, 做到心中有民情, 有农情, 唱好“四季歌”,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会使我们的节目言之有物, 使农民既感觉到好看, 又感觉到能用, 还感觉到可学。比如我们双阳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村致富经”, 节目定位语是“一切为了农民的需要”, 节目采取把演播室搬到田间地头的方式, 挖掘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致富项目, 请专家向农民面对面地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 急农民之所急, 想农民之所想, 帮助农民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节目用最为朴实的话语进行交流, 与农民零距离的接触, 因为节目“短、新、快”, 适合当地农民的需要, 所以深受当地农民朋友的喜爱。

5 寻找适合的形式及风格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农民喜欢的节目形式是:1) 有朴实的形式、农民熟悉的通俗语言, 给人以亲切感;2) 有强烈的现场感, 有科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的现身说法、现场讲解示范;3) 寓教于乐, 既能增长知识, 又能调节生活。因此, 对农节目要走出演播室, 以农村为背景, 以田间地头为现场, 从农民熟悉的身边事说起, 传递农民想知识求知识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地方电视台的对农节目的编辑、记者站要深入农村, 倾听农民的心声, 了解农民的需求, 从而准确把握农村受众的需求和农村节目的定位, 使节目内容丰富而实用, 节目风格朴实而亲切。节目形式也要遵循农民的品味, 比如, 适当运用地方方言, 多用短句;再比如, 用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一唱一和串联整期节目, 诙谐自然;再比如, 节目制作采用先进的编辑方式, 快动作简化操作过程, 慢动作强调操作内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地方电视台对农节目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县级台如何办好对农节目 篇8

县级台由于受信号覆盖面、资金、人力等制约因素, 既不能把重心放在央视、凤凰卫视等关注的新闻、时政、经济类节目上, 又不能像湖南、浙江等卫视台制作诸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 兄弟》等综艺节目, 县级台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占本地90%的农民受众, 办好的节目应该是对农节目。

昌黎县广播电视台2013年底对节目进行了全面改版, 新增了《特色奤乡》《科技之窗》《农业科技》三档对农节目。昌黎县是全国知名的“中国干红葡萄酒城”、“中国养貉之乡”、“花果之乡”、“鱼米之乡”, 农业产业丰富, 农产品多样, 产业链健全, 《特色奤乡》栏目抓住这些优势, 宣传立县产业, 重点企业, 引导农民在种养殖上与本地企业衔接, 制作了“养殖饲料有讲究”, “参皇岛品牌叫响市场”, “碣阳酒乡的葡萄酒庄”, “鹏远淀粉的创业之路”等节目, 向观众传递大量致富信息。《科技之窗》栏目主要报道本地企业技术研发、上档升级、吸收转化本地农副产品、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先后制作了“屋顶上的发电站”, “循环水养殖:开创海水养殖新时代”, “科技助推经济发展”等节目。针对本地种植、养殖业, 《农业科技》栏目以讲解技术为主。例如, “如何建造温室大棚”, “小尾寒羊的科学饲养”等, 这些节目一经播出, 观众纷纷打来电话, 有咨询技术的, 有请专家授课的, 还有的请栏目组联系农产品销路的, 可见农民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求, 同时也可看出我们栏目还是很有市场的。

通过一年多的尝试, 对农节目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但与社会大环境比较,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广播电视这个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市场的传媒主体“重城市, 轻农村”现象依然存在。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 广播电视行业实行“事业单位, 企业管理, 自负盈亏, 照章纳税”的单一管理体制, 对农节目虽然具有强大的公益效能, 但广告创收能力不足。对农节目的受众主体是农民, 而农民生活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 商业不发达, 农民的消费水平有限, 消费的主要产品是农药化肥等农用产品, 以及少量的生活必需品。这就造成了广播电视中涉农节目少, 信息量低, 专业的涉农频率更是少之又少。

从节目的制作看, 制作理论和经验匮乏是对农节目缺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对农节目内容相对城市题材的内容, 制作人在选题的取舍、主体的把握上难度较大, 因为节目制作人是城市化的, 他们对农村的情况了解甚少, 节目制作很难出现精品。没有长期从事农村节目的经验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谁敢轻易涉足呢?

对农节目制作成本较高, 也成为导致对农节目缺失的原因之一。通常, 好的、鲜活的节目需要更多的制作成本, 对农节目亦不例外。要做好节目, 记者、编辑等必须下到农村, 而由此产生的交通住宿、通讯、人力等成本都高于在城市里制作节目。对农制作成本远高于城市节目, 县级台很难承受, 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倾斜, 制作人员很难有积极性。

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关注城市继而关注农村, 当今对农节目的缺失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出现的现象, 随着广电人的努力将会被改变和扭转。笔者认为, 结合当前农村发展的大环境, 按照农业发展的方向来合理筹划农村广播电视栏目, 按照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来进行节目时段的规范化布局, 按照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来创办适销对路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 将是农村广播电视栏目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想做好对农节目, 县级台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要的是增加农业频道, 增设农业栏目。目前, 相比于其他面对城市的频道而言, 对农频道和栏目还少得可怜, 没有农业频道, 没有农业栏目, 何谈对农节目?开办专门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农”字号专业广播电视频道, 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发展路子。同时, 合理安排节目类型和各档节目的播出时间, 根据不同地区各季节农民作息时间不同的特点和生活习惯, 及时灵活地安排、调整节目类型和播放时间, 创办出农业节目的独特性, 真正实现对农节目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 促进农业信息化的高度快速发展。

二是增加对农节目的投入。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社会资源, 是每位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广播电视在丰富农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之中, 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舍不得投入, 资金人员和设备不到位, 就无法保证对农节目的制作。所以, 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 加大对农节目资金的投入, 同时, 要下大力气培养对农节目制作人才, 没有好的对农节目制作人, 何谈好的对农节目。

三是政策的扶持。走出对农节目发展困境, 首先, 需要国家出台对应政策, 鼓励各级广播电视台创立专业的对农频道, 并给予政策倾向。世界各国均有针对广告收益不足却有社会效益的公益节目实施“政府公共财政扶持”的政策, 即使在美、英、日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不乏其例。现存的广电管理体制与我国国情有些游移。现存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广播电视节目“重城市, 轻农村”现象。在对农节目发展的问题上, 国家“有形的手”必须给予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以引导。

四是媒体应积极寻找对农节目的利益点。在服务三农的原则下办好对农节目是提高广告利润的根本途径, 使节目不仅好听 (看) , 而且耐听 (看) ;不仅贴近生活, 而且确实有利于农业知识传播, 能够真正做到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发展、丰富农民生活、活跃农村经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农民非农收入的比重在逐渐加大, 这也为对农节目创造了新的利润点。

可喜的是, 对农节目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不少省市已经开办了农民频道, 并有不少省级电台、电视台开设了农村栏目, 市、县级电台、电视台对农节目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对农节目的丰富, 农民能够及时掌握各种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 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心情也会越过越畅快。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 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将实现协调发展, 而广播电视传媒必将从中大有收获。总之, 要通过我们的电视节目拉近与农民朋友的距离, 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力争使自己办的对农节目真正成为传达政策信息, 普及农技知识, 反映农民呼声, 促进城乡繁荣的有效阵地, 让农民看了舒心、强心、暖心。

摘要:近年来, 党中央非常重视“三农”宣传工作, 截止到2014年底, 我国已开办对农广播专业频道21套, 电视频道12套,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但这与我国9亿农民的需求, 与农业发展的需求, 以及对农节目面对新形势发展的适应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受地域、资金等影响, 对农节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高。因此, 我们需要对对农节目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深入地分析对农节目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探寻节目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县级台,对农,节目,发展

参考文献

[1]2014年我国对农广播发展现状分析[Z].

[2]办好对农电视节目的几点思考[J].新闻战线.

[3]陈致烽.机遇与出路:解析“强县扩权”背景下的县级电视台[J].新闻窗, 2009 (06) .

[4]陈颉.透析现实危机明析当今抉择——县级电视台发展方向分析和思考[J].魅力中国, 2009 (29) .

[5]刘爱国.县级台如何提高对上发稿率[J].青年记者, 2009 (26) .

[6]关荣霞, 杨万庆.办好自办节目才是县级电视台的出路——以湟源县电视台为例[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02) .

[7]周凌.提高对农节目收视率之我见[J].当代电视, 2007 (07) .

[8]李昌发, 宋维强.县级电视台新闻解说词宜浅白[J].视听界, 2007 (03) .

[9]张丽.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风格[J].当代电视, 2007 (04) .

地方台对农电视节目运作的侧重点 篇9

一、题材的典型性

“对农电视节目是指以农民为目标受众, 全力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的节目。” (2) 2007年1月, 当时的绍兴县 (现为绍兴市柯桥区) 广播电视台在开办对农广播节目《希望的田野》的同时, 推出了对农村电视节目《金色田野》, 除了及时报道党委政府的涉农政策、农业科技成果、致富信息外, 还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本地农村、农业、农民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在《金色田野》这个对农电视节目中, 还设立了《田野新风》、《致富经》、《信息大篷车》、《农村新社区》等十多个子栏目。为了选择好《金色田野》的报道题材, 平时我们一是想方设法吃透党和政府的涉农政策;二是经常下沉到各镇村的最基层, 了解“三农”问题新动向;三是当发现、捕捉到农业经济发展中一些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时, 就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就对农电视节目而言, 题材的典型性能凸现其指导性, “一个生动、鲜明的典型在报道中所起的作用常常是难以估量的。” (3)

2011年的一天, 笔者在下乡采访时发现, 绍兴县 (现柯桥区) 孙端镇村头村一个白鹅养殖场的主人陈永水养鹅与众不同, 他对养鹅简直到了痴迷程度, 对鹅的研究也很透彻, 村民们都把他当成“呆头鹅”。笔者与他交谈后深入了解到, 他原本是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学的硕士研究生, 曾在我国南方一个亚洲最大的养鸡企业担任技术高管, 如今他因钟情于白鹅, 已成为浙江省养鹅规模最大的人, 为此笔者决定与同事一起, 专门给陈永水拍一部电视片, 在本台的对农电视节目《金色田野》中播出。为了拍好这部片子, 我们详细采访了陈永水这个神奇人物, 拍摄了陈永水白鹅养殖场和居住处的大量画面, 还对农业部门和当地镇村的负责人进行了全面了解。在绍兴方言中, “呆头鹅”是形容人迟钝、不灵活、糊涂的样子。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遗产育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陈永水, 发挥自己的遗传育种专业知识, 不但在老家孙端镇创办了全国最大的浙东白鹅养殖场, 而且他摸索出的“稻—草—鹅”创新模式还成了2007年浙江省的农业推广项目。作为浙东白鹅规模化养殖的第一人, 陈永水实现了财富和理论的双赢。由于这部题为《“呆头鹅”迷上鹅之后》的片子生动反映了陈永水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发现财富、创造财富、提升财富的创业历程, 展示了新一代农民大学生用知识改变人生的精神风貌, 因而获得了2011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对农电视节目一等奖。

来自农民身边的典型, 可信、可学, 具有很强的贴近性。通过收看对农电视节目, 农民朋友既可以领会党的方针、政策, 还能借鉴他人的致富经验。因此, 在选择对农电视节目的报道题材时, 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在众多的新闻素材中提炼有说服力的题材, 善抓典型, 抓好典型, 用典型来传递致富信息。近几年来, 绍兴市柯桥区电视 (原绍兴县) 台还先后在对农电视节目《金色田野》中播出了《种下希望的“乡情吊瓜子”》、《五星级养猪场》、《富盛山里飞出“天堂鸟”》、《葡萄园里出奇招》、《钟阿五的“羊财”路》、《金鱼孵化的动静之美》等影响很大的报道, 这些报道尽量把最新、最受农民关注的“三农”问题作为报道题材, 同时以介绍致富典型, 如养鸡、养鸭、养鱼虾、养鸽子等种养创新典型为主, 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有多篇报道被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录用为通用性电视对农节目, 在全省推广。

二、内容的故事性

“新闻是传播信息, 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故事化新闻, 虽带有‘故事’这个定语, 但仍属于新闻的范畴, 具有新闻的本质特性, 新闻故事化只是采用故事化这种表现手法来对新闻进行报道和传播, 新闻的本质——真实性和时效性, 依然不应发生改变。” (4) 为了顺应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的新趋势, 对农电视节目也要注重报道内容的故事性, 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观众对此类节目单调、乏味的印象。对农电视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农民, 要让农民朋友爱上你的节目, 你的节目除了题材典型外, 还必须与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节目应选择多数农村观众感兴趣、想了解的内容, 所以对农电视节目的内容不能只是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四季歌”。当然, “四季歌”是要唱的, 但要唱出新意, 唱出新的内容。

内容故事化是对农电视节目应把握的重点之一, 也是增强报道贴近性的重要途径, 因此讲好农村观众身边的故事成了柯桥区台办好对农电视节目的一贯做法。笔者在多年采编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 有三方面内容适合于对农村电视节目讲故事:一是勤劳致富;二是科技进步;三是丰富多彩的农村现实生活。因为农民朋友喜欢听故事, 所以对农电视节目就要讲好故事。讲故事与讲大道理相比, 更富有人情味, 更容易得到农村受众的认可。在讲故事时, 要善于抓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细节, 细节之中能见真情。真实感人的细节, 是新闻作品, 尤其是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报道的细胞。对细节的展示, 更能直观地反映事实, 增强内容的故事性。对农村电视节目中的细节, 就是那些在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中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意义象征, 在传播过程中能引起观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是最小、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的事实。对农电视节目的细节存在于镜头语言、同期声、现场声和解说词之中, 与纸质媒体和广播媒体不同的是, 电视媒体表现细节时更多的是通过相应的镜头语言来完成的, 其中特写就是交待事物或人物动作细节的表现手法。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人们普遍存在的好奇心设置悬念, 通过对悬念发生、发展、解除等过程的展示, 让观众在收看对农电视节目时获得精神愉悦。在柯桥区台的《“呆头鹅”迷上鹅之后》中, 陈永水作为一个读动物遗传学专业的研究生, 为什么放着亚洲最大养鸡企业的技术高管不做, 偏偏要回到家乡绍兴养鹅, 并最终成了浙江省规模最大养鹅场的主人?片中一开头就出现了陈永水朗诵诗的现场同期声:“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随后, 片子从陈永水2003年花80多万元钱建养鹅场、自己种草养鹅讲起, 到为了提高浙东白鹅产蛋率和对鹅肉、鹅毛、鹅绒的综合利用价值进行研究与开发, 再到规模化生产、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故事跌宕起伏, 情节一环紧扣一环。“事实证明, 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 让人觉得有趣。故事能够解惑, 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新闻主角代表性的言语和行动、典型的时空环境、新闻主角言行与典型环境之间的戏剧性冲突, 都能引发受众的强烈兴趣和自主思考, 从而实现与电视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5)

当前, 不少农民朋友文化素质还比较低, 如果对农电视节目的内容只是简单说教, 他们会感到枯燥乏味, 而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传播, 再加上一些幽默的语言, 就会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除了内容要故事化外, 对农电视节目还要十分注重语言的表述形式, 画外音也好, 人物采访同期声也罢, 都要通俗化, 让农民朋友听得懂。经过多年的运作, 绍兴市柯桥区台的对农电视节目依靠丰富的内容和故事化的叙述, 已经牢牢地锁定了一个庞大的收视群体。

三、传播的实效性

对农电视节目既要让农民看得懂, 又要用得着, 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作用, 这就要求对农电视节目必须讲究传播的实效性。“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和谐的传受关系, 不仅是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也是取得理想传播效果的重要条件。” (6)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 对农电视节目也要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 加强与农民朋友开展互动, 如利用网络对农民朋友进行实用技术远程培训, 让种植和养殖能手通过网络向大家传授致富经, 请农技专家通过移动互联网为拥有智能手机的观众解答农技难题等等, 以此来取得对农电视节目的长效效应。农村观众收看对农电视节目, 除了关注涉农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外, 主要还是想了解致富信息, 因此对农电视节目要在加强对“三农”服务的同时, 追求节目传播的实用价值, 否则光好看而没有实用性的节目, 对目标观众来说也只是无效信息。

电视媒体具有声画兼备、生动直观等传播优势, 对农电视节目更要做到通俗易懂, 只有题材典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才会对目标受众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要增强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的实效性, 除了题材和内容吸引人外, 传播形式也要为农民朋友所认同, 以利于更好地入眼、入耳、入脑。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农电视节目的可看性, 目前柯桥区台又对《金色田野》的节目架构进行了优化, 定位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 并根据农民朋友的收视习惯对节目的播出进行了重新编排, 增加了《帮忙吆喝》、《农科小知识》、《专家把脉》等子栏目, 以更全面地宣传涉农政策, 推广农业科技, 提供致富信息, 反映农家生活, 为农民排忧解难。由于《金色田野》紧密结合实际, 坚持走本土化之路, 真正把对农电视节目做成了农民朋友自己的节目, 因此近三年来收视率节节攀升, 已成为绍兴地区有名的电视品牌节目。

县级台是最基层的媒体, 对农电视节目具有与“三农”更贴近的天然优势。因此, 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坚持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的方向, 站在农民群众的角度去寻找题材、选择内容, 用农村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采制、报道和传播, 并树立节目的品牌意识, 那么这样的对农电视节目就既会有较高的收视率, 又能成为精品。当前, 对农电视节目要在重点做好政策宣传、典型报道、信息服务和文明生活引导的同时, 讲究指导性、针对性和服务性, 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通过不断提升质量来增强传播效果, 以延伸对农电视节目的实际作用,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注释

11 祝传鹏:《我国对农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湖南农机》2010年第6期

22 张惠方:《提升对农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路径》, 《视听纵横》2014年第1期

33 叶佳颖:《对农报道如何服务家庭农场》, 《新闻传播》2015年第1期

44 袁凤忠:《新闻报道故事化现象探究》,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12月27日

55 童琼:《受众“自我认同”心理与电视新闻传播》, 《青年记者》2015年2月下

县级台对农节目有“招”可循 篇10

第一招:抓策划, 找定位

通过走访调研, 栏目组发现农民朋友最需要的是种植、养殖技术, 最渴望的是致富信息和服务, 最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同时希望通过节目放松心情。据此, 栏目定位以技术服务为主, 兼顾休闲和娱乐, 走进农家, 服务“三农”, 做农民知心朋友。

明确的节目定位, 为节目板块设置、节目形式、节目包装等方案策划定下了基调。完善的前期策划让栏目组少走了不少弯路。

《乡村行》的主持本土化, 以及每期节目开头的一段噱头, 都是吸引观众的好招。

第二招:抓选题, 接地气

农民很实在, 也很实际。要想得到他们的认可, 必须让节目接地气, 在选题和服务上下功夫。农民需要什么, 关心什么, 我们就想什么, 做什么。县级台的节目资源不如中央台、省级台丰富, 但是县级台的优势是距离老百姓最近。《乡村行》说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事, 聊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人, 本地的致富典型、种植养殖技术等都是好的选题。实践证明, 这类节目时效性强、借鉴性强,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很受老百姓欢迎。

栏目组搭建服务平台,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开通了栏目热线, 实行24小时值守;开设了《农家百事通》板块, 把观众反映的问题归类整理, 并找相关专家解答后在板块中播出。这样一来, 既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又丰富了节目内容;既提供了新闻线索, 又为节目做了收视反馈, 可谓一举多得。

2008年6月, 栏目组接到观众热线, 反映杏子丰收却出现卖果难的问题。栏目组及时进行了深入采访。节目播出后, 不少热心观众和客商打来电话表示关注, 杏子也在一周之内销售一空。2009年7月, 蓬莱遭受特大暴雨袭击, 农作物水淹严重。栏目组找到有关专家, 采访了暴雨后葡萄、苹果、樱桃等果树的管理, 并打破常规, 进行了四次重播, 为果农提供了科学的雨后管理方法。

《乡村行》提供的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等, 基本涵盖了蓬莱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招:抓形式, 强看点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形式的运用往往影响着节目的收视效果。农民朋友既需要技术知识又需要休闲娱乐, 节目应该轻松活泼、寓教于乐。为此, 《乡村行》侧重在三方面强化节目表现形式, 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

一是主持本土化。

节目起用了本地出生的主持人, 从主持到采访, 从导语到解说, 都采用蓬莱土话。节目主持尽可能采用外景主持报道方式, 上村庄, 进农家, 把节目主持放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这样, 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二是节目娱乐化。

每期节目的开头, 都设计一段噱头, 采用说相声的方式, 由主持人和搭词的两个人引出节目内容, 代替传统的节目导视, 让节目一开始就能吸引观众。栏目组还注重在节目中设计一些表演情节, 让节目更加鲜活生动。比如《川盛苹果园里学套袋》, 主要介绍苹果套袋技术。如果按传统的做法, 是请专家上地头讲解录制。但这样未免俗套枯燥, 估计没几个观众看得下去。可这类节目又确实是老百姓需要的。解决这个矛盾, 就要创新形式, 寓教于乐。栏目组让主持人川盛充当一位不会套袋的果农, 在果园学习套袋技术。结果可想而知, 技术动作错误百出, 观者忍俊不禁。然后让专家来点评、纠正。节目轻松活泼地传授了知识技术。

三是包装个性化。

充分运用动画、字幕、音乐等趣味元素, 努力使节目轻松一点、活泼一点, “主持人头像动漫”角标如今成了节目的标志。许多观众都没记住栏目名称, 却记住了这个摇头晃脑的动漫角标。

上一篇:内部审计沟通下一篇:剔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