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睡眠

2024-10-03

科学管理睡眠(共12篇)

科学管理睡眠 篇1

脑中风是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严重残疾的首要因素。我国每年发生1500 万例脑中风,有570 万人死亡,还有500 万人遗留终身残疾。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脑中风患病率持续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故当引起全社会的切实关注。

临床医学发现,脑中风夜间发生比白天多。睡眠医学已证实,夜间睡眠时,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心率变慢,血压下降,血流迟缓,加之中老年人血液黏稠(血脂高),血管内膜粗糙(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易聚集、破裂,从而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致脑部缺血而发病。凌晨04:00~07:00 时,通常称为危险“凌晨4 时”,机体处于有梦和“睡醒周期”生理节律,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心血管活动不稳定,导致血压升高,易致脑部出血性损伤而发病。

有中风危险的患者夜间如何科学睡眠,才能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睡眠医学家提醒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治疗中风易发生的危险因素

中风易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胆固醇水平升高、心脏病史(包括心脏病发作和房颤、心律不齐)、周围动脉疾病史(腿部血液循环的问题)、糖尿病、肥胖、不良饮食、缺乏锻炼、饮酒、卒中家族史。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卒中易发生的危险疾病,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

2、睡前注意保健

(1) 晚餐应清淡,不宜过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类,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负担。睡前饮水量适中,可稀释血液。 (2) 睡前放松精神和大脑,避免兴奋因素,如饮酒、茶、咖啡、吸烟以及看刺激凶杀性的电视和书籍。 (3) 睡前避免做梦的刺激因素,可以减少夜间做梦,如紧张、多思、忧虑等和睡眠时被外界强光、声音惊醒以及身体状况,如睡眠时身体受凉、热刺激、手置胸部等。(4) 按时就寝,养成上床前用温水洗脚的习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夜间睡得香。

3、睡中注意卧姿

宜采取右侧卧位睡眠,心脏不受压迫,呼吸通畅,血中氧气含量升高,有利于正常脑循环和循环功能的调节,有利于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

4、醒时注意保暖

凌晨醒时特别要注意:睡醒后先在床上躺20 秒,然后在床上坐20秒,再坐在床边将双腿放床下20 秒,然后穿拖鞋行走。目的是调节睡醒周期的心血管功能和血压,避免一醒就下地行走而发生脑中风。起床洗漱后先喝1 杯温开水,可以稀释因睡眠时呼吸失水等而变稠的血液,加速血液循环。避免屏气用力大便,这也是老年人诱发脑中风的常见原因。

5、午睡注意事项

睡眠医学专家对300 例脑中风的发病时间研究,发现中午12:00~下午15:00 这段时间发病率较其他时间明显降低,认为这可能与人体午睡有关。有卒中易发风险的患者午餐应清淡,量宜适中不宜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午餐后不宜立刻午睡,应休息40 分钟后再午睡。这样可以避免血液流入消化道增多使脑缺血、缺氧。午睡的最佳卧姿是右侧卧位。午睡醒后最好悠悠醒来,给自己几分钟清醒时间,使大脑很快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科学管理睡眠 篇2

目前银行对一年未发生主动业务的单位结算账户,转入待睡眠状态,在待睡眠期内客户发生了主动业务的,账户被激活,转为正常结算账户,在待睡眠期内客户仍未发生主动业务的,转入睡眠状态,同时向人行申请将此账户在人行账户管理系统中设为久悬,对于睡眠账户银行须将该账户的印鉴卡单独管理,对该类账户设台账单独管理,当有证据显示单位已不存在或被注销,主动在银行柜面系统进行销户处理,账户有资金的转营业外收入,账户欠费的给与豁免,而人行账户管理系统中的登记账户,不管是报备类的,还是核准类的,注销流程没有一个规范的说法,注销人行账户管理系统中的账户得不到落实,最终导致银行柜面系统与人行的账户管理系统信息不一致。

为了提高账户利用率,规范账户管理,减少账户风险的发生,有必要在制度上规范单位和银行的账户使用、管理行为:

一、约束单位账户的开立的随意性,尤其是一般结算账户,单位同一性质的账户的撤销与开立,必须有时间间隔,未参加银行账户年检和银行无法正常对账的账户停止账户使用,同时限制其单位新账户和其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个人账户的开立;

中医调理 科学睡眠 篇3

近些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同时面临各种来自社会应酬、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复杂挑战,加上这几年雾霾天等不良天气造成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中国数量庞大的城市职业人群更易失眠,成为想睡而睡不好的都市“失眠族”。

在世界睡眠日到来前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四科主任时国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如何认识睡眠障碍、失眠与抑郁的关系、怎样获得舒适和高质量的睡眠等话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时国臣指出,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在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反映,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睡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调查显示,很多人都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碍或者和睡眠相关的疾病,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可高达30%。长期失眠会使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时国臣介绍说,人们在遇到不幸事件或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后,大都会有失眠抑郁症症状。其具体表现是半夜早醒,在黑暗中突然醒来、醒后不能再入睡;脑海里反复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或对前途忧心忡忡;还有的人入睡困难,中途易醒,多梦。晨起后无清晰感,不能恢复充沛精力;白天头昏、疲乏、无力或打瞌睡;认知功能受损,工作与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失眠抑郁症的症状伴随的心理学表现为焦虑、自责、自知力不完整;自杀、精神运动性症状。

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获得舒适、健康、高质量的睡眠,时国臣从合理饮食、控制情绪、规范作息等角度给出建议,睡眠困难者应该毫不犹豫地戒除以往的不良嗜好和习惯,如:戒烟忌酒;定时上床,早睡早起;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兴奋饮品;避免饱食、激烈运动或刺激性游乐活动后立即上床;保持卧室通风,不蒙头而睡。同时,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饮食有节,注意营养。

时国臣还介绍了几种中医简便的助眠方法,只要认真按法施行,相信会收意想不到的效果。

枣仁桂圆粥适用于中老年长期失眠者。取酸枣仁(研成细末)、桂圆肉各15克,粳米100克,共煮为粥,早晚食用。如心肺功能不好者,可加少量百合、莲子;脾胃不健者,可加红枣、苡仁、山药;肝肾不足者,可加杞子、芡实。

糖、醋催眠法长途旅行劳累,难以入寐,可用食醋1~2汤匙,冲入温开水1杯慢服,尔后静心闭目,自然安眠。暴怒之后,可饮糖水1杯,即可荡涤胸中郁火而安睡。

茶婆枕陈粗茶泡饮后,将茶叶渣晒干,收集约500克,装入枕心(可加入干茉莉花适量),外加枕套,制成枕头。可清心安神治失眠。

沐浴法每晚临睡前,用35~45℃左右的温水洗澡,淋浴或盆浴均可,时间为1 5~30分钟,或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亦妙。有条件还可经常洗温泉浴、桑拿、海水浴、药浴等,有益于睡眠。

静卧放松法对临睡焦虑、难以入眠的人特别有效。方法是自然仰卧,双手重叠轻置肚脐上,呼吸均匀,排除杂念并全身放松。默念“天地悠悠,身心俱松,杂念不起,酣然入梦……”也可采用数息法,以帮助入睡。

足底按摩法临睡前用双手交互按摩整个脚底5分钟,再分别按压涌泉部位2分钟。

护士睡眠剥夺的人文关怀管理实践 篇4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临床护士74名, 均为女性, 详细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 (1) 自愿参加并配合本研究的注册护士。 (2)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参与倒夜班满1年者。

2 方法

2.1 开展“护士睡眠日”管理

世界睡眠日 (Word Sleep Day) 为每年3月21日, 其设立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 多数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 甚至是睡眠剥夺。为使护士拥有良好的睡眠, 保持体力、精力的恢复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本院护理部倡导人文关怀, 关爱护士睡眠健康, 在全院推行“护士睡眠日 (Nurse Sleep Day) ”活动。护士长对下夜班的第一天在护士排班表上使用“SD” (Sleep Day) 进行标注。这一天医院不安排护士加班、培训、学习及参加科室的其他活动, 建议护士充分利用护士睡眠日, 保证充足的休息, 避免睡眠剥夺, 促进健康睡眠。

2.2 建立预约制培训管理

培训是护理质量与个人能力不断提高的有效推动力[5],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护士的操作培训往往是利用休息或进出夜班时间参加的强制培训, 因此, 很大程度地导致了护士的持续性疲劳, 甚至造成睡眠剥夺, 培训倦怠现象也较为普遍。为了减轻护士疲劳, 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效率、激发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 使培训弹性化、个性化, 我们采用自愿性预约制培训管理。临床护士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通过网上预约形式弹性化、个性化的确定时间参加院护理部每月技能操作培训, 以保障培训率, 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实施人性化排班, 护士根据自己的情况最早提前1个月将排班意愿写在排班表护士排班要求栏内, 护士长在保证人力与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护士的需求进行排班。

2.3 加强护士自身建设

护理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 护士是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6]。为加强护士自身建设, 开展健康睡眠专题讲座培训教育, 帮助护士提高睡眠认识, 建立健康的睡眠卫生习惯。同时, 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活动, 鼓励发展健康的业余爱好, 如:健美操、羽毛球、摄影、烹饪、亲子教子课程等, 使护士保持心境开阔, 降低自身应激反应水平, 保持身心健康。护理部成立“护士家园”活动中心, 建有专门的心理工作室, 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设备和先进的心理测试软件、按摩床、健身器材、音乐室等, 为护士释放压力、排解压力提供专业心理干预和辅导。专科培养1~2名心理咨询师, 运用微技巧培训提高护士心理护理能力, 积极引导护士完善自己的性格, 指导工作中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4 评价标准

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 [7]于实施睡眠人文关怀管理前后2个月评价护士睡眠, 量表共有10个项目, 每个项目分5级评分 (1~5) , 评分愈高, 说明睡眠问题愈严重。此量表最低分为10分 (基本无睡眠问题) , 最高分为50分 (最严重) 。由本科室取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护士讲述SRSS的填写方法、注意事项和每个项目的涵义, 临床护士20分钟内作出自我评定。本研究实际发放问卷74份, 收回有效问卷74份, 有效回收率100%。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睡眠人文关怀管理前后护士睡眠状况自评表评分比较, 见表2。

4 讨论

4.1 人文关怀管理有效改善护士睡眠质量

护士作为特殊职业群体, 其睡眠不足可能出现焦虑、易怒、交流意愿下降、工作期间反应变慢、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质量下降等问题, 从而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8]。护理管理者要关心护士的睡眠健康问题。一名优秀的护理管理者, 其员工一定是以最饱满的热情, 竭尽全力与其共同创造最大的效益[9]。开展“护士睡眠日”、“实施预约制培训”、“睡眠卫生知识讲座”等人文关怀管理实践, 体现了“以护士为中心”的护理柔性管理, 让每一位护士感受到领导的关怀。护士对护理管理满意。关怀又称关心、关爱, 是一种被对象感知到的主观体验[10], 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把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更体现在关爱护士、尊重护士[11]。同时, 护理管理者要提供一个恰当的释放场所, 使护士发泄各种不满情绪, 降低工作压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促进护士健康睡眠。表2结果显示, 开展睡眠人文关怀管理后护士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困难、多梦夜惊、失眠后反应方面明显改善 (P<0.05) 。针对护士睡眠人文管理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4.2 建议

保障学生睡眠管理方案 篇5

1、三层:

三年级1—5班在三层北面

三年级1、2、3班去三层东厕所1班周五和周日值班,2班星期一和星期三;3班星期二和星期四值岗

三年级4、5班去三层西厕所二年级负责

2、四层:根据教室的位置采用就近上厕所的原则

四层西侧:三10、四1、四2、四5、四6、四7

四层东侧:三6、三7、三8、三9、四3、四4

二、值岗

1、每班按照值岗安排表(每周一天)进行值岗

2、每班安排3名学生厕所值岗,1名男生,1名女生,饮水机旁站1名学生,主要负责课间纪律及行走路线管理,以及厕所内卫生保持,是否冲厕所,厕所内开窗关窗等情况。

3、值岗班级只有维持纪律,看管学生的权利,没有扣分的权利。

三、检查

1、每天课间教务老师抽查,查看各班值岗同学是否及时到岗

2、对学生反应最多的问题记录,同时再次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多加强调

营造科学的睡眠微环境 篇6

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睡眠,才能始终处于精神振奋、大脑清醒的状态,使工作、学习保持高效率。古人有诗曰“华山处士如客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现在看来,这个“睡方”的重要内容是安排好睡眠环境。

研究表明,人每天应保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长达数小时的睡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脑电图扫描出的波形可分成慢(浅)波睡眠(亦称正常睡眠)、快(深)波睡眠(亦称逆睡眠)两类睡眠。入睡初期是慢(浅)波睡眠约1个小时,而在进入快波睡眠前的一段睡得最深沉,俗称“熟睡”。

人的睡眠过程以90分钟为周期,出现深波和浅波睡眠的交替,每晚要反复出现5~6次。那么,科学的睡眠环境是使深波、浅波睡眠每周期合计时间缩短,使“熟睡”的时间延长。

睡眠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指的是卧床、内装饰、家具、照明、空调、建筑结构、室内设施等;软件即是室内温度和湿度等。相对而言,软环境显得更加重要。科学的睡眠环境,使人能适应睡眠中人体的生理变化,使能量代谢减少,血压、体温、摄氧量下降,呼吸次数减少等,主要控制三要素,即身体和卧具间的温度、湿度、气流。

我们知道,手脚发凉、室温高、湿闷都会致人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所以控制室内温湿度成为睡眠环境的首要要求。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最佳睡眠环境是室温15.6~22℃,超过23.9℃即妨碍睡眠,相对湿度则不能超过80%。另外,寝室应保持在黑暗状态,天花板亮度不要超过50流明(相当于5W传统灯泡的光通量);音响应在40分贝以下,不要超过70分贝。研究者还指出,寝室的墙壁与装饰物色调杂乱会干扰入睡;居住密度应在人均4平方米以上,过密的话室内细菌总数、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会干扰睡眠。

从卧床之上的微环境来讲,舒适的睡眠要求身体适度翻动,所以人们每晚翻身约20余次,若温度高、出汗导致湿度提高,翻身次数增加,就会影响睡眠。由此,被窝适宜温度应在33±1℃,这也是皮肤的平均温度。随着卧具温度升高,从皮肤表面放出水分,湿度则提高。温度稳定后,湿度也稳定下来,最舒适时的湿度为50±5%。

“被要轻、褥要稳”,舒适的被褥要求具有保暖、轻、贴身、吸湿、透气等各种性能。床单、床罩除要求保暖、吸湿,还要求触感好、有挺性、尺寸稳定性好。

传统被褥的填充材料是棉、丝棉等,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合成纤维为主的喷胶棉絮。近年来采用天然材料的倾向抬头,人们喜欢用羽毛、兽毛防寒。它们由于质轻、能自动调节温湿度,被称为“天然空调器”,很适合心脏病患者、怕热的婴幼儿等人群使用。

最近,具有特殊功能的卧具商品也不断涌现,如在卧具填充材料中加入能发射红外线的新型陶瓷,人体吸收其能量可改变血液循环,促进睡眠和解除疲劳。香味卧具是在纤维中加入多种天然香精油,有镇静效果,可使人迅速入眠。利用电子与生物技术的睡垫是将音乐通过变换器,改变振动频率,用这种睡垫入眠快,醒后身心舒展,工作效率提高。

另外,枕芯高度、床铺面积、床架高度乃至睡床方位等要素,在某种程度上也或多或少会影响睡眠。从人类学和工程学的角度考虑,越贴近身体的物品就越需要人性化专业设计,因此专业寝具是提高睡眠质量最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管理睡眠 篇7

关键词:微波技术,睡眠分期,非接触式睡眠监测

1研究背景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有专门的中枢管理睡眠与觉醒,睡觉时大脑只是换了一个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贮存,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强度生产能力的保证[1,2]。睡眠质量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睡眠质量不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引发了许多身心健康问题,比如睡眠呼吸障碍(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SBD)就是其中之一。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或呼吸低通气,呼吸用力性短觉醒,并伴有反复性低氧血症、高碳酸症、交感活性增强、血压升高和短觉醒(Arousal)等。它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对全身器官、多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是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对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诊断和识别是防治OSAHS的当务之急[3]。再如因生活和工作压力大造成的生物节律失调和睡眠障碍、有诱发忧郁症的可能,影响工作效能与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睡眠质量进行日常性监测评估,以随时把握身体健康状况,保证身体处于可在睡眠中得到自律休复的状态。睡眠监测主要指对睡眠时深浅程度和睡眠结构信息的获取,同时也包括对人体睡眠时的生理信号的监测,通过监测人体心肺的生理信息来监测睡眠已有研究[4,5,6]。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不少学者、医师、工程师等在睡眠监测上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提出不少关于睡眠监测系统的结构,也有不少企业和公司已经研发出相关的睡眠监测产品,还有不少企业已经看到了关于这方面的市场前景,已经或正在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睡眠监测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睡眠监测解析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睡眠脑波解析法,另一种是睡眠行为解析法。用于日常化睡眠监测的产品以睡眠行为解析法产品为主,该类睡眠监测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接触式,一类是非接触式,表1为市场上睡眠监测产品对比。

2.1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olysomnography,PSG)

国际上通常将基于PSG的脑波睡眠解析法其作为睡眠医学和睡眠研究领域的标准方法,即:基于睡眠中的脑波类型对睡眠进行监测和分期。PSG监测的信息包含了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运动、血氧饱和度、鼾声、心电图、体位等,其特点是可以较准确地区分睡眠的觉醒,快波睡眠,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便于诊断睡眠相关疾病。但由于监测时有多根电极与人体直接相连接,容易对人体的正常睡眠带来干扰和心理负担;此外,由于需要入院监测,费用昂贵难以进行居家日常化监测[7,8,9]。

2.2 Zeo个人睡眠教练

Zeo使用一根无线的扎头带,一个显示仪,一台在线分析仪和一个邮件基础个人训导程序。使用时,需要将扎头带戴在用户头上,检测脑电(EEG)、眼动信号(EOG),能将深睡、浅睡、REM分析出来,并将醒觉时间、时长等时间标记。

2.3百利达(TANITA)睡眠监测仪

百利达公司研发了床垫式的睡眠监测仪,是一款非接触式的睡眠监测设备,其名称是“Sleep Scan”,能将其铺在床垫及被褥下面监测睡眠状况。监测的信号是人体睡眠过程中的呼吸冲击波、心跳冲击波及体动。其工作原理是:床垫内管子里的水将睡眠中的呼吸和心跳引起的微弱振动和体动采集传给压力传感器,将信息分成呼吸、心跳和体动3种信号输出,其结果存储在SD卡中,次日采用上位机的专用软件来分析处理信号,得到睡眠分期并将给出相应的睡眠报告。

2.4 i Sleep(优睡宝)睡眠监测仪

i Sleep是东软熙康推出的一款基于微波技术的非接触智能睡眠监测仪(图1),与市场上已有的这些产品相比i Sleep的优势在于完全非接触测量以及便携式,用户在出行过程中也可以携带此产品,从而可以对个人的睡眠情况进行居家日常化不间断监测。本文就i Sleep作简要综述。

3 i Sleep概述

i Sleep是国内首款非接触睡眠监测仪,无需接触就可以进行睡眠监测,并且i Sleep提供手机APP服务、微信服务及睡眠数据解读等服务,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儿、严重烧伤病人、呼吸传染病病人等)的日常睡眠监测以及用于航天员、飞行员、运动员、驾驶员等特种职业人员的生理状态和睡眠监测意义重大。对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的睡眠监测和老人的居家健康评估也是有效的手段。

3.1 i Sleep理论基础

正常成年人的睡眠具有周期性,周期长约90~120 min,包括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NREM包括浅睡、中睡、深睡三种状态,NREM和REM交替出现,睡眠过程包括4~6个周期[14],并且随着睡眠状态的改变,机体内也发生着相应的生理变化。如心率、呼吸率、消化液分泌、肌紧张度、体温等;除以上表现,体动、血氧等也发生着变化[15]。对于体动信号而言,微觉醒和浅睡期的体动和翻身信号比较显著,不同睡眠状态下的体动及翻身动作有明显差异,其比如周期性腿动症相对频率、持续时间和引起觉的效应都随睡眠的逐渐加深而下降,而腿动的间隔时间增加;REM的腿动持续时间最短,间隔时间最长[1]。

在使用医用大型PSG睡眠监测设备进行睡眠监测时,必须在专门的监测场所(如医院的睡眠监测室等)进行,采用接触式测量方法对人体的睡眠进行监测,在一定程度会对人体的睡眠状况造成影响,而且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严重限制了睡眠监测的广泛开展,所以有必要开展一种低成本、低负荷、便携式的睡眠监测系统。相关研究表明,微波技术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的睡眠状况,该方案不会对人体的日常行为生活造成影响[10],而且大量临床实验表明,微波技术可以精确地监测人体的心肺活动[11],可以替代常规的心肺监测产品[12,13]。

i Sleep优睡宝是一款基于2.45 GHz微波技术的非接触式睡眠监测系统,系统采用2.45 GHz微波技术监测人体的日常生理信号(包括体动,呼吸,心率等)实现了对人体睡眠质量非接触、无干扰、低功耗的监测。本设备采用的微波技术是一种融合了雷达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前沿性非接触检测技术,其发射的电磁波可穿透非金属介质(被褥,衣物等)检测到人体的生命信号(呼吸、体动等),为心跳和呼吸的监测提供了一种不用附加电极就能探测生命体征信息的新方法。该技术不仅克服了激光、红外线受温度影响大和遇障碍物阻挡失效等问题,而且还解决了超声在检测空间中传播速度衰减大、易受环境杂物反射、干扰等问题。相比于已有的可穿戴式设备(如运动手环等),射频传感器能够实现非接触式的测量,更为方便与实用,大大改善了使用者的体验,同时能解决一些婴儿与老人等特殊人群不便于穿戴设备的缺点。

3.2 i Sleep功能与特点

i Sleep利用2.45 GHz的微功率微波雷达,其功率低至0.5 m W,且采取10%占空比的脉冲工作方式,因而平均功率低至0.05 m W,是蓝牙设备的约1/200,对人体的影响可完全忽略不计,由于2.45 GHz的波长为约为120 mm,而人体呼吸产生的体表位移为3~4 mm左右,因而可以得到良好的线性动态范围。i Sleep采用的微功率雷达的天线方向性(3 d B波瓣)为水平面和垂直面各90度,可以通过非接触式的方式对人体的体动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然后结合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人体入睡时间等信息的综合分析,经过睡眠算法计算出相关的人体睡眠信息,上传至云平台(图2)。由于2.45 GHz对与衣物和被子等棉织物有良好的穿透性,可保证在各个季节,各种厚度的被子使用条件下准确捕捉人体的各种体动。睡眠监测时使用者只需将该产品放置在床头位置,距离约在0.5~0.8 m最佳,与身体平躺在床成45度正面朝向人体胸口位置(图3),便可对人体的睡眠进监测,避免给使用者带来额外的睡眠压力。

该设备可以测得多项指标,全方位掌握睡眠信息,包括睡眠时长、体动、觉醒、浅睡、中睡、深睡、平均呼吸、平均心率、温度、湿度睡眠指标,通过测量睡眠过程的人体的综合体动信息,按睡眠行为解析法划分觉醒、深度睡眠、中度睡眠、浅度睡眠四个阶段,为用户提供详细的睡眠结构分析。参考用户睡眠环境、睡眠作息、睡眠结构计算出睡眠质量得分,让用户快速全面了解自己的睡眠质量,见图4。

i Sleep带有智能闹钟功能,智能闹钟会在用户设定闹钟后,自动选择最佳唤醒时间点即用户处于浅度睡眠时来叫醒用户,让用户以最轻松的状态起床,减轻起床时昏昏沉沉的感觉。

i Sleep的数据可以通过GPRS或蓝牙手机上传到云存储,生成个人睡眠档案,通过查阅云数据,千里之外的家人也可以了解用户的睡眠情况,实现远程亲情关爱。在i Sleep专用APP上,有通俗易懂的睡眠分析报告,提供更详尽的睡眠服务,包括睡眠知识、睡眠综合指标、睡眠结构分析、温湿度指导、呼吸心率曲线、近七天数据分析、家人关注等。

熙康阿尔卑斯于去年发布了i Sleep优睡宝S100i睡眠监测仪,今年该产品已经升级为S200G,升级后的产品在保留了S100i经典外观与核心功能的同时,在软硬件各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图5为i Sleep的升级功能。

内置GPRS通信模块,数据传输更便捷。S200G采用GPRS的数据传输方式,让用户告别蓝牙配对的繁琐操作,摆脱对Wi Fi的依赖,轻松完成设备配对及数据上传。依托熙康阿尔卑斯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双频率天线,可以很好地保证信号与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新增定时自动监测,监测方式更多样。i Sleep一直致力于将复杂操作简单化,S200G在沿袭了S100i的一键开启/结束监测的简易操作基础上,又新加入定时自动监测功能。对于作息时间比较规律或是希望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人来说,只需在设备上设定好开启与结束自动监测的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设备即可自动进行相关操作,无需再进行手动操作。

加入多项实用设置,用户体验更贴心。一款好的产品不仅要能用,更要好用。S200G加入了睡前温馨提醒、睡眠背光调节、环境舒适度显示、数据网络自动切换等多项贴心的人性化设置,相信会给用户带来最好的使用体验。

更新优化产品界面,使用感受更友好。友好的产品界面是用户持续使用产品的必要条件。为此,S200G对产品主界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时,对数据查看界面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整,并加入了精致的开机动画,这些改变让美观与实用得到完美统一。

提供多种平台服务,打造专业健康服务,睡眠解读更专业,数据查看更自如,数据监测完成后,智能分析系统会对用户的睡眠数据进行科学翔实的分析解读,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让用户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轻松方便的进行睡眠数据查看一直是i Sleep所追求的。现在,用户可通过i Sleep本体、手机APP、微信、Web平台(大客户使用)等多种方式来查看睡眠数据,见图6。

4结论

从接触式的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到非接触的i Sleep睡眠监测仪,对人体的生命体征信号的监测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科技的进步,睡眠监测设备向着小型化、非接触、便携式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非接触测量所得到的人体的生理信号受到很大限制,比如血氧饱和度、脑电这些人体重要的生理信号非接触设备还不能监测,因此,在以后的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不仅要在设备的外形、结构上深入研究,还要在算法上进行专研,提高算法的精度,使得设备监测的信号更加精准;提出新的算法,使得设备监测更多的信号。

科学管理睡眠 篇8

关键词:时间安排,焦虑,睡眠,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堪忧[1,2],具有良好时间管理倾向的大学生更少出现睡眠问题[3,4],失眠者通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5]。 Kecklund等[6]发现,就寝时的状态焦虑是睡眠质量的最佳预测变量之一。Kirkegaard等[7]强调,睡眠质量与负性情感有密切关系。刘贤臣等[8]的研究也发现,焦虑与睡眠质量中多个成份呈显著正相关。笔者探索时间管理倾向、焦虑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作用和路径,以便从深层次揭示影响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随机选取被试1 086人,剔除无效问卷208份,得到有效问卷8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8%。其中男生424名(48.3%),女生433名(49.3%),另有21人(2.4%)没有填写性别;全日制本科生大一年级学生154名,大二年级学生318名,大三年级学生117名,大四年级学生103名,研究生186名。被试年龄最小17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1.50±2.52)岁。被试的专业涉及自然科学119人(13.6%)、农业科学115人(13.1%)、医药科学82人(9.3%)、工程与技术科学329人(37.5%)、人文与社会科学205人(23.3%),另有28人(3.1%)专业不详。

1.2 测量工具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TMD)[9]:该量表由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3个分量表构成。

焦虑自评量表(Self-Anxiety Scale, SAS)[10]:该量表由Zung编制,包含20个自评项目,主要用于评价被试近期的焦虑状况。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0]:该量表由18个条目构成,共7个成分,分别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的分数之和为PSQI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 测试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方式,3份问卷一次性完成。数据采用SPSS 10.0和AMOS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焦虑与睡眠质量状况

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焦虑总分、睡眠质量总分见表1。睡眠质量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3,P>0.05)。

2.2 时间管理倾向、焦虑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

见表2。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监控观与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焦虑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的其他2个维度和睡眠质量的相关不显著。

2.3 结构化回归分析

运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时间管理倾向对焦虑的预测作用以及时间管理倾向、焦虑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3,4。时间效能感和时间价值观对焦虑的回归显著,焦虑和时间效能感对睡眠质量的回归显著。

在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MOS构建时间管理倾向、焦虑和睡眠质量之间的路径模型。模型的综合指标为χ2= 3.956,P=0.000,NFI= 0.973,RFI=0.963,IFI=0.979, TLI=0.972,CFI=0.979,RMSEA=0.086。各项指标基本拟和。路径模型见图1。

注:**P<0.01。

注:**P<0.01。

注:**P<0.01。

从图1可以看出,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焦虑对睡眠质量影响的路径中,有2条显著路径,其中,焦虑、时间效能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是直接效应。从路径图中还可以看出,时间价值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是间接效应,其因果效应值为0.17×0.49=0.083 3。时间效能感对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10,间接效应为-0.44×0.49=-0.215 6,其因果效应值为-0.315 6。

3 讨论

对878名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男、女生睡眠质量得分分别为(5.33±2.63)和(5.23±2.45)分,性别和年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sai等[11]研究发现,女性睡眠质量较男性差,一年级新生比其他年级学生的睡眠时间短,睡眠的潜伏期大四年级学生在周末最长。这在本研究中均没有发现,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源于研究方法、判断标准以及调查样本的不同。

时间管理与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这可能由于个体通过包括对睡眠在内的生活和学习的有条不紊安排,形成了良好的作息和有节律的生活,为高质量的睡眠提供了保障[4,12]。除时间监控观外,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与睡眠质量的相关不显著。这与Macan[13]和William等[14]的研究相吻合。睡眠质量和焦虑相关显著,这可以从2个方面解释:一方面,有睡眠障碍的人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障碍;另一方面,焦虑症患者出现以入睡为主的睡眠问题,而抑郁症患者出现早醒的睡眠障碍[8]。

科学管理睡眠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126例, 合并OSAHS患者39例设为观察组, 脑出血未合并OSAHS患者87例设为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标准: (1)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且病程在2周内; (2) 患者均经头颅MRI或CT确诊脑出血。排除标准: (1) 严重心肝肾合并症或功能不全者; (2) 合并脑梗死及其他严重颅内并发症; (3) 不能够配合睡眠监测或存在意识障碍者; (4) 存在呼吸系统及口耳咽喉疾病者。

1.2 检查方法

应用加拿大产Stellate Harmonie Systerm视频多导睡眠仪, 对研究对象记录其6~9h的自然睡眠状况 (结束时如缺乏仰卧位、右侧及左侧任一体位睡眠, 要适时补充记录:对患者人工干预应用该体位睡眠, 收集数据) 。记录项目包括血氧饱和度 (SPO2) 、呼吸状态、体位、脑电图等。

1.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对患者进行测试。

1.4 睡眠呼吸紊乱的评定标准

低通气:伴有憋醒或SPO2降低>4%, 或者口鼻气流>50%, 至少持续>10S。睡眠呼吸暂停:口鼻呼吸气流停止至少持续>10S。根据睡眠呼吸暂停的形式分为以下3种类型: (1) 中枢型:胸腹式呼吸与口鼻气流同时消失; (2) 阻塞型:胸腹式呼吸仍存在, 但口鼻无气流; (3) 混合型:在1次呼吸暂停中, 初始为中枢型, 继之为阻塞型。呼吸紊乱指数 (apneahypopnea index, AHI) = (该体位睡眠呼吸暂停状况+低通气指数) /该体位状态睡眠时间;OSAHS诊断标准:AHI≥1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不同体位睡眠呼吸状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右侧卧位、左侧卧位的AHI均低于仰卧位 (P<0.05) ;平均SPO2和最低SPO2均高于仰卧位 (P<0.05) 。见表2。

注:与仰卧位比较, ▲P<0.05

2.3 对照组患者不同体位睡眠呼吸状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右侧卧位、左侧卧位的AHI均低于仰卧位 (P<0.05) ;不同体位患者的平均SPO2和最低SPO2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仰卧位比较, ▲P<0.05

2.4 观察组不同体位睡眠呼吸紊乱类型构成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右侧卧位、左侧卧位的阻塞型AHI均明显低于仰卧位, (P<0.05) ;不同体位患者的中枢型AHI和混合型AHI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注:与仰卧位比较, ▲P<0.05

2.5 观察组偏瘫患者不同体位睡眠呼吸状况的比较

观察组偏瘫患者的偏瘫侧卧位和健侧卧位的AHI显著低于仰卧位, (P<0.05) ;不同体位患者的平均SPO2和最低SPO2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5。

注:与仰卧位比较, ▲P<0.05

2.6 观察组患者AHI与睡眠时间的相关分析

观察组患者在自然睡眠状态下, AHI与侧卧位/仰卧位的睡眠时间比值呈负相关 (r=-0.61, P<0.01) 。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常会导致严重的脑细胞损伤, 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 患者常会出现显著的潮气样呼吸、呼吸暂停、呼吸节律紊乱, 甚至呼吸停止的情况。随着医学科学发展, 脑出血导致的呼吸暂停低通气病例日益受到研究者重视[3]。本研究中急性脑出血患者的OSAHS发生率高达30.9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提示患者体重指数愈大, 愈容易发生OSAHS, 与马伟敏[4]等的报道相符。本研究未发现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程度与偏瘫有关。合并OSAHS的脑出血偏瘫患者中, 其采取偏瘫侧卧位和健侧卧位睡眠时, 其呼吸紊乱程度并无差别。

仰卧位是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否合并OSAHS, 患者仰卧时的睡眠呼吸紊乱程度均显著高于左右侧卧位。睡眠呼吸紊乱可以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和混合型。本研究发现, 阻塞型是急性脑出血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的主要类型, 且仰卧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右侧卧位。而混合型和中枢型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不同体位比较, 发生率无显著变化。提示当急性脑出血患者由左右侧卧位转为仰卧位的睡眠体位时, 其睡眠呼吸紊乱加重的程度是由于阻塞型睡眠呼吸紊乱导致的。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1) 睡眠时降低了呼吸反射功能:脑卒中后上气道, 尤其是口咽部对睡眠呼吸化学感受器及刺激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 减弱了呼吸反射活动, 强化了了体位变化对患者睡眠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 (2) 上气道顺应性增加及结构性、功能性狭窄:患者在脑卒中前就可能存在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的狭窄, 睡眠后顺应性增加, 肌张力降低[5]; (3) 睡眠体位的自动调节功能降低; (4) 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异常:脑卒中后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及睡眠中枢[6,7]。

本研究发现, 合并OSAHS脑出血患者的AHI值与侧卧位/仰卧位的睡眠时间比值呈负相关, 提示脑出血患者由于神经功能损伤重, 对二氧化碳及血样含量等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降低, 不能像普通OSAHS患者一样通过及时调整睡眠体位, 更多采用侧卧位睡眠来降低呼吸紊乱的发生。且患者呼吸紊乱的程度愈重, 其自我调节睡眠体位的适应能力愈差。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发生率高[8,9], 尤其多见于肥胖患者[10]。体位改变可以显著影响其睡眠呼吸状况, 且以仰卧位发生率最高, 主要表现形式为阻塞型。提示急诊医生在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时应将多导睡眠图检测作为其常规检查项目。对存在严重睡眠呼吸紊乱患者, 进行睡眠体位干预和健康教育, 严重者可应用持续气导正压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 其对于脑卒中患者再发的有效性, 已被Das AM[11]等的研究所证实。

参考文献

[1] 闫庆红, 范建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急性脑出血相关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1;4 (10A) :21~22

[2] 邓晓辉, 欧阳松云, 张智峰, 等.多导睡眠仪监测脑外伤和脑出血昏迷患者呼吸暂停[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2011;1 (1) :37~40

[3] Ruberto M, Liotti F,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 (OSAS) and mood disorders in a popul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drivers[J].Med Lav, 2011;102 (2) :201~207

[4] 马伟敏, 张宝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体重指数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 2010;37 (23) :44~45

[5] 邵川, 励雯静, 李善群, 等.110例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监测及相关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29:803~806

[6] 王玉莲, 杜斌.脑卒中后睡眠障碍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12 (34) :23

[7] 黄庆仪, 谌剑飞, 丁萍, 等.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与证候及病类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8 (7) :797~799

[8] 赵爱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 2012;19 (1) :37~38

[9] 许燕, 王俊平, 赵淑静.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 2011;33 (19) :61~62

[10] 艾尼瓦尔·那斯肉拉, 赵艳霞, 杨晓红, 等.新疆维吾尔族43例与汉族51例OSAHS相关性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z2) :437~438

科学管理睡眠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该院产科住院期间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200例, 经知情同意后, 将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 (应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 100例, 对照组 (自由睡眠体位) 100例, 两组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 母婴孕期、产时、产后均无其它合并症与并发症, 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对照组:母亲年龄18~46岁, 中位年龄25.4岁;文化程度:大学54例, 高中及中专21例, 初中及以下25例;孕产次:初产妇62例, 经产妇38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3 998 g, 平均体重 (3 369±497) g, 胎龄37~41周, 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为9~10分, 男54例, 女46例。实验组:母亲年龄18~45岁, 中位年龄26.1岁;文化程度:大学52例, 高中及中专19例, 初中及以下29例;初产妇64例, 经产妇36例;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3 998 g, 平均体重 (3 359±487) g, 胎龄为37~41周, 出生时Apgar评分为9~10分, 男51例, 女49例。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分娩方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两组新生儿的体重、胎龄、性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将住院期间剖宫产分娩后1~4 d母婴同室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应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 (新生儿左或右侧卧45~80°) , 其包括靠背、连接在靠背前段的头部支撑板、连接在靠背中段的背板、以及连接在背板远离靠背的一侧的前挡板, 其中, 头部支撑板与背板位于靠背的同侧, 靠背与前挡板凸伸出背板的上表面。应用睡眠保健支架组新生儿出生后进入母婴同室即使用睡眠保健支架, 婴儿放置于温度适宜 (室温20~22℃, 湿度50%~60%) 的环境, 由专人负责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应用“睡眠保健支架”。每2~4 h左右, 给新生儿调换一次睡姿。

对照组为自由睡眠体位, 自由睡眠体位组即使用没有固定体位的婴儿床。观察记录两组新生儿1~4 d内每天的睡眠质量及时间。研究组婴儿出院后继续指导产妇及家属使用睡眠保健支架, 对照组婴儿出院依然使用自由睡眠体位, 两组婴儿6个月回院复查时观察头型的发育情况。

1.2.1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新生儿住院4 d内每天的睡眠质量及6个月头型的发育情况。

1.2.2 睡眠质量判断标准

良好:在母乳喂养充足条件下后能睡3~4 h, 睡眠安稳, 醒来情绪良好, 精神饱满;不良:睡眠时间短, 睡时常扭动身体, 易醒, 醒来显得烦躁不安, 易哭闹。排除干扰因素如:疾病因素 (佝偻病) 、环境因素 (过于吵闹) 、喂养不当或母乳喂养不足、尿布湿、衣服太紧或太厚等[5]。

1.2.3 头型发育情况判断标准

新生儿出院6个月后回院复查, 检查婴儿的头型, 分为原头型 (出生时头型) 、头型扁平 (后脑头型扁平, 枕部部位较为平坦, 形成头形呈现平且短的外观) 、头型歪偏 (脸部左右不对衬) 、头型长头 (脸长额凸, 头部较长且较窄的外观)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新生儿睡眠时间对比分别以α=0.05的标准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及时间比较

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的实验组出生4 d内, 随着天数的增加, 睡眠质量良好率逐渐增加, 睡眠质量情况明显好于自由睡眠体位组, 见表1;两组新生儿睡眠时间随着出生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的实验组新生儿出生4 d的睡眠时间比自由睡眠体位组的新生儿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 见表2。

2.2 两组新生儿6个月头型发育情况的比较

随着出生月龄的增长, 新生儿头型逐渐发生变化, 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组的新生儿维持原头型的情况明显比自由睡眠体位组效果明显, 见表3。

3 讨论

3.1 新生儿科学适用的睡眠姿势

新生儿的睡姿主要由照顾的人决定, 可以分为俯卧、侧卧、仰卧位, 仰卧睡姿有2个缺点: (1)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进食后胃部涨满, 仰睡时呕吐物易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或呛入咽鼓管造成中耳炎; (2) 仰卧总是一个方向睡, 就会引起头颅变形, 形成扁头, 影响头形美观。根据新生儿消化道的生理解剖特点, 右侧卧位更适合新生儿睡眠。这种睡姿能使全身肌肉放松, 从而得到充分休息, 消除疲劳, 也可减少呛咳以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该次研究的结果发现, 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进行睡眠的新生儿睡眠质量明显好于未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的新生儿 (P<0.05) , 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的新生儿维持原头型明显高于自由睡眠体位的新生儿 (P<0.05, 占82.9%) 。让新生儿在“安全睡眠保健支架”中经常变换睡觉的姿势, 每天多次变换孩子睡眠体位, 让孩子取侧卧位, 亦可在监护人的看护下, 每天可适当地进行短时间的俯卧或仰卧位睡眠, 既能预防新生儿呛咳窒息, 同时也能较好的维持原头型。

3.2 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能提高婴儿睡眠质量

睡眠是人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 睡眠与机体的能量保存有关、对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睡眠能巩固记忆和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婴儿时期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容易受环境、温度、惊吓等不良因素影响[6], 良好的睡眠对于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的意义。新生儿每天要睡18~20 h, 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度过,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智力发育。不良睡眠会直接影响儿童体格及智力的发育, 此外睡眠问题也会引起一系列情绪行为问题[7,8], 如注意力缺陷、抑郁、焦虑、孤独症等。新生儿因为脑部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容易疲劳入睡。将每个新生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 在护理过程中考虑需要的个别性, 注重新生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9]。通过该次研究的结果发现, 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进行睡眠的新生儿睡眠质量良好率从第1天的83%增加到第4天的88%, 随着出生天数的增加, 睡眠质量良好率也逐渐增加, 而自由睡眠体位组每天的睡眠质量不稳定, 波动在60%~68%。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的新生儿睡眠质量明显好于自由睡眠体位的新生儿。新生儿在住院期间通过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新生儿的睡眠时间都能保证在16 h以上, 而使用自由睡眠体位每天都有4~6例新生儿睡眠时间没有达到16 h以上。新生儿睡眠同时受睡姿及舒适度的影响, 使用安全睡眠保健支架组的新生儿睡眠时间较自由睡眠体位组长, 有充足的睡眠, 才能促进脑组织及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3.3 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对新生儿头型发育有一定影响

新生儿的头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 各个颅骨之间有一定的可塑性, 如果始终或经常地向一个方向睡, 颅骨长期承受整个头部重量的压力时可能会引起头颅变形[4], 长期仰卧会使婴儿头型扁平, 侧卧会使婴儿头型歪偏, 俯卧会使婴儿颧骨变高。在该研究中, 6个月回院复查的, 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的婴儿有94例, 能保持原头型的有78例, 而自由睡眠体位有93例回院复查, 仅有35例能保持原头型, 在头型扁平、头型歪偏、头型长头的例数中自由睡眠体位的例数都多于安全睡眠保健支架体位。由于这方面研究的较少, 所以在研究里缺乏与其他研究的对比性。在临床上使用“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生后进入母婴同室即开始使用, 通过这种睡眠姿势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睡姿, 防止婴儿滚动而产生不适睡姿, 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尤其对于剖宫产儿有特别的预防保健作用;其次, 也通过相对固定新生儿睡眠时的头部姿态, 其中, 头部支撑板与背板位于靠背的同侧, 靠背与前挡板凸伸出背板的上表面。可以有效防止并矫正其头型的扁或偏的不良状态, 也可保证其颜面形态正常发育。但有一点须注意, 由于新生儿的头颅骨骨缝没有完全闭合, 头型尚未固定, 躺在床上时应该经常不断的改变体位, 侧卧位的姿势宝宝的前额和枕骨都不会受挤压, 但要注意两侧要交替更换, 如果长时间采取一种姿势躺卧和睡眠, 头偏向一侧, 受压侧头颅平坦而对侧隆起, 面部会发育不对称, 五官不端正, 以后还会造成斜视及影响牙齿的排列, 故应左右两侧及平卧适当交替, 四肢要保持自然的屈曲状态以免造成脸型不对称。每2~4 h左右, 给新生儿调换一次睡姿。同时注意不要把耳轮压向前方, 以免久压变形。

当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获取先进的医疗知识、健康的生活理念与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尤其是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10], 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优生优育”, 更加迫切的需要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及用品。而目前国内外对于新生儿睡眠质量和头型发育的研究还比较少, 大多数人忽略新生儿的睡眠质量, 同时头型发育虽在国内有探讨, 但由于无相应的临床实践研究, 因此缺少说服力。新生儿安全睡眠保健支架是采用最佳的护理体位保证新生儿的睡眠健康和头型发育。通过相对固定新生儿的睡姿, 防止其睡眠过程中的滚动而产生的不适睡眠姿势。从而达到预防或矫正头型扁或偏的不良状态, 使颜面形态正常发育, 同时提高婴儿的睡眠质量, 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朱大年.生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67-368.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83-85.

[3]王秉霞.游泳对新生儿睡眠及食欲的影响[J].医学检验, 2012, 28 (10) :121.

[4]邵肖梅.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88, 390, 236.

[5]郭亮晶, 李莉梅.中药沐浴对新生儿睡眠及食欲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9) :1131-1132.

[6]吴奕华.水疗对新生儿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2) :253-254.

[7]AronenET, Paavonen EJ, Fjallberg M, et al.Sleep and psychiatricsymptoms in school-age children 2000, 39:502-508.

[8]Gregory AM, O C&apos;onnor TG Sleep problem in child ren:a longitud in allStudy of developmental change and association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JAm A cad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2, 41:964-971.

[9]郝祥梅, 王丹丹.发展性照顾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3, 8 (8) :64-66.

糖尿病患者科学睡眠五注意 篇11

注意控制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达标;积极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吸烟、不良饮食、饮酒、缺乏锻炼和肥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正确认识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可以起到“治心”的作用。每天选择适宜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快步走、慢跑、乒乓球、游泳),进行轻中强度的有氧运动30分钟(运动时的适宜心率=170-年龄),既可以降低血糖,又有增加夜间深睡眠的作用。

睡前注意保健晚餐应清淡,不宜过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类,避免因过食而使血糖升高。睡前饮水量适中,可稀释血液降低血糖;睡前放松精神和大脑,避免兴奋因素,如饮茶、酒、咖啡、吸烟以及看刺激性的电视和书等;避免做梦的刺激因素,如紧张、多思、忧虑等和睡眠时被外界强光、声音惊醒以及身体状况,如睡眠时身体受凉、热刺激、手置胸部等;按时就寝,养成上床前用温水烫脚的习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夜间睡得香。

睡中注意卧姿宜采取右侧卧位睡眠,心脏不受压迫,呼吸通畅,血中氧气含量升高,有利于正常脑循环和循环功能的调节。右侧卧还有利于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

醒时注意保健凌晨醒时要特别注意,睡醒后先在睡床上躺20秒,然后在床上坐20秒,再坐床边将双腿放床下20秒,然后穿拖鞋行走。目的是调节睡醒周期的心血管功能和血压,避免一醒就下地行走而发生脑卒中和心肌梗死。起床后及时喝一杯开水,可以稀释因睡眠时呼吸失水而变稠的血液,加速血液循环。

照明和睡眠 篇12

近年来,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关于光如何控制我们的司辰节律和特别是产生美洛托尼荷尔蒙的事, 而美洛托尼荷尔蒙是刺激睡眠的。遗憾的是, 这些知识已经深入照明领域时, 大多数人并没有去理会它, 像我们知道正确光的数量……特别是自然的日光……在正确的时候能够确保24 h很好功能的生物钟……得到很好的睡眠。但在错误的时间或缺少强烈日光的错误照明会使睡眠混乱并造成失眠。

不是夜里的事

很明显人类没有进化成像晚间的动物……我们的祖先通常要在黄昏后不长时间就睡眠和在黎明时醒过来 (虽然在夏天, 他们也许有下午躺一会儿的需要, 以补偿漫长的白天) 。仅在过去的130的年里, 我们通过人工照明有能力延长工作和过着有激情的日子。这样的话, 我们是否会惊讶地发现我们的生理系统已经难于适应这样的改变。

自从19世纪以来, 另一种复杂的因素是绝大多数工业化的工作已经在室内进行, 在封闭的空间中用或多或少的人工照明和一点点的自然光。还有, 在冬天的月份中, 晚上百万计的人在工业化的世界中进行工作, 回到家中也是在晚上, 在工作的时间里很少见到明亮的自然光。缺乏日光是造成睡眠不好的很明显的原因。真像我们知道最好由日光或太阳光提供高的照明水平, 使司辰系统“进入”工作并确保恒态化, 得到健康的24h的睡眠……觉醒的节律。当然, 在工作场所的人工照明模仿日光的效果和给缺乏高自然光水平做补偿。但这样做的话, 购买和运行代价很贵, 看来不会被国家采纳。

然后, 也许这个问题也会来自错误的时间和用错误的光……像在晚上我们的身体准备想睡觉时, 却暴露在各种人工照明光源下。这些都会被积累起来, 从而减少我们身体上美洛托尼的水平。举例来说, 来自美国的研究生在照明杂志 (2010年12月) 公布说暴露在100 lx的冷白光的道路照明水平下1 h就会减少美洛托尼的水平在3%~10%之间。

要睡眠就不要如此的冷

事实上, 在这些实验中, 用“冷”的LED照明的话, 最多的反应是减少了美洛托尼。也许西方社会使用LED如此之快是为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这样就会使睡眠混乱甚至变坏。大多数在长波段有较多光谱的传统光源 (钨丝灯或高压钠灯) 现在用有更多短波长光谱的LED来替换 (它对抑制美洛托尼最有作用) 。这样的话, 我们中有多少人在卧室中出现蓝LED的时钟, 当我们在昨天醒来时这样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了?人们已列出我们现在也许碰到的下午和晚上的活动周期里, 平均观察到会成为积累的问题的最明显的白光光源的几种情形:

·工作场所的照明;

·街道照明 (在路边的其它“白光”照明) ;

·在吧里喝咖啡和吃饭;

·在电视和PC屏 (一种尝会忘记的光源) ;

·在数字钟和其它装置, 即使在一些“暗”的卧室内;

·在床边灯……用来增加居室照明的设备。

上一篇:财经名刊名著下一篇: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