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管理

2024-07-15

科学与管理(精选12篇)

科学与管理 篇1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自己在基层工厂的经历为基础,归纳出了改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一整套理论。科学管理的原理以实现效率为使命,以任务管理思想为轴心,追求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其管理思想的建立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奠定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石。英国的管理学家厄威克说:“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1]

(一)关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②

1.科学管理实验的两个基本原理:(1)作业研究原理。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2)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

2.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效率至上。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可以采取任何方法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挑选一流的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标准化的环境。三是劳资双方应互相协作,在工作中共同努力。

3.四项任务: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身工作的做法,并根据工人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并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3]

4.科学管理内容:(1)作业管理。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2)组织管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管理的例外原则。(3)管理哲学。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有科学依据的作业管理、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职能分工、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遗憾的是,泰勒对此没有进行细致的操作化设计,在当时并未实现这种双方的全面的心理革命)等,为作业方法和作业定额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得劳资双方有可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成果来协调双方的利害关系,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现实意义

古典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现代管理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今天的企业管理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如果相当于美国、欧洲在本世纪初时的生产力水平的话,科学管理理论应该是这些国家主要适用的管理理论,因为管理思想总是与文化历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人的认识程度和生产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1.科学管理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而由于缺乏基础的管理或管理不当造成的巨大的资源浪费与自然资源、能源日趋紧张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更需要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而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方式的顺利过渡。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解决因管理不当造成的浪费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必然途径。

2.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当前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仍停留在学习西方基础管理理论的阶段。特别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仍处于泰勒时代前的经验管理阶段。管理者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不重细节,缺标准,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运用不足。如作业工作无明确的标准、无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人缺乏培训;对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规章制度不健全,组织机构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的状况。科学管理原理用科学的方法取代经验的方法,崇尚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以理性思维进行管理的核心理念对当前中国的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具有指导意义。

3.科学管理有助于改善我国管理现状。经历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治”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今天的管理主体。管理主体注重个人权威,仅凭个人的知识、经验与性格偏好对管理活动作重大决策;而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家族化管理也限制着管理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也使得管理中感性超越理性,法制意识淡薄,讲人情,重关系,忽视制度。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或个人的经验知识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率。因而运用科学管理有助于我们打破传统经验管理的樊篱。

4.科学管理与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素质相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劳动者中作为中流砥柱的产业工人的文化技术素质及职业技术水平也不高。据统计显示,我国现有一支数量为7000万的技术工人队伍,但高级技术工人仅占技术工人的3.5%,这与发达国家一般达到20%以上的水平比较,差距实在太大。工人以从事简单劳动为主,对于着重于作业研究的科学管理来说,可以很好地促进其生产效率的提高。且这个社会阶层的劳动者对物质方面的要求相对迫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一定的物质刺激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5.即使在今天的西方国家,仍可以在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中看到科学管理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的影子,科学管理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的那样:“科学管理只不过是一种关于工人和工作系统的哲学,总的来说它可能是自联邦主义文献以后,美国对西方思想作出的最特殊的贡献。”[4]

结合中国管理现状,我们只有将科学管理理论作为主要适用的管理理论,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充分吸收并运用科学管理的原理,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人本管理对其的修正

科学管理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对科学管理理论及其管理实践的研究与分析中,我们也发现科学管理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泰勒在他设计合理精确的任务管理无法顺利进行时,面对工人的反抗不得不加入“精神革命”(即将人作为人对待的人道主义管理哲学,即要求上下合作,管理者要关心工人,为工人服务,尽力消除工作环境中的不愉快因素,使工人心情愉快的工作。)的内容到科学管理思想体系中,尽管这一获取工人合法性支持的思想还没有得到理论展开的机会。[5]而人本管理正好可以弥补科学管理的局限性,实际上,在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人的心理方面进行研究了,只是被淹没在科学管理的浪潮中。

1.科学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基本假设前提。在泰勒和他的追随者看来,工人最为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然而这种人性假设是片面的,因为人的动机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动机,也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动机。雷恩在《管理思想的演变》中说到: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本性支配的。因而,只有通过理解人的本性,才可以解决管理实践中大量与人有关的管理问题。建立在“社会人”假设前提下的人本管理理论,看到了人的特殊价值、地位与作用,看到了人作为人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存在,而这正是人本管理高于物本管理之所在。

2.在管理目标上,科学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使雇主实现最大程度的富裕,同时也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程度的富裕”,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人本管理还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生活质量,以及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是单纯追求利润。生产目标和员工的需要都要得到重视,人本管理考虑到了员工的需要,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并共同分享权力。

3.科学管理侧重于作业层面的研究,忽视决策层面的研究。泰勒思想公开、明确要求熟练员工不能参与工作过程的决策,不能控制工作过程。这意味着所有工人和基层管理者都不许或很少参与管理,他们不是或基本上不是管理的主体。人本管理则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决策,以此获得决策的合法性、可接受性,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4.科学管理的激励模式较简单。一方面组织通过制度体系,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组织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又以金钱作为诱惑和刺激,从而达到组织管理的目的。在人们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是行得通的。但是,当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满足,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追求更高级的需要,比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时,这种激励方式就没有那么有效了。除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之外,人本管理中管理者对员工的尊重与关心,以及实施一种与员工成长相适应的激励方式正是对传统激励模式的补充。对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员工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5.科学管理通过一系列艰苦的试验,把一流工人的技术经验、操作技巧等总结归纳成一套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对经过挑选的工人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很快就使这些工人像一流的工人一样完成一流的工作量。标准化让工作变得简单,简单就容易熟练,熟练自然就产生高的效率。这对于工业社会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是非常有效的。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没有特色、产品没有个性、管理没有独特之处,就难于在市场经济中立足。面对各类组织趋于战略化、动态化、虚拟化、信息化和多样化,员工文化背景、心理、工作风格等各不相同的情况时,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员工实行个性化管理,才能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只有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目标。

6.科学管理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只注重个人工作效率,重视个人工作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而忽略了集体协作、团队工作,不利于提高整体效率;而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善于运用各种沟通手段,联络感情,满足员工的社会心理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宽松环境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努力塑造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三、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结合

将工人当作可拆分的机械和将其作为需要激励的人,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价值倾向。泰勒的理论倾向是将两者融为一体,但是,他在融合两者时对其中之一进行了合乎理性的科学分析,对另一个则只作了说教式的宣扬。虽然泰勒强调精神革命是科学管理的核心,但是价值观的内在冲突必须通过有效的体制设计才能完美结合,单纯的说教不可能将相对空洞的精神革命自然地契合到细致构建起为人服务管理中去。⑥因此,坚持科学管理,发挥其最优化、标准化、数量化的优势,并以人本管理的价值内核对科学管理加以补充和丰富,构建适合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模式,是对科学管理理论的修缮与发展。让管理更加科学,让管理更富人性成为现代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充分说明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关系。

1.管理目标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在管理实践中,人不仅仅是手段,人本身也是目的。除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组织还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及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2.管理方式上重视制度与重视人相结合。科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是管理公平公正的保证,是维护正常组织秩序的保证。在管理活动中,首先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员工满足他们的归属感,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他所在的组织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3.制度与文化结合。如果我们只靠制度管理,没有文化配合,员工会越来越自私,对策会越来越多。在制度建立的同时,一定要进行文化建设。要突出制度中激励、促进的功能。员工为了获得和提高自我利益,会受奖励制度所吸引同时又受企业文化氛围的影响。

4.软环境与硬环境结合。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提高工具、设备、器材等先进水平和完备程度;提高工作场所的舒适、整洁程度等。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二者的结合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

5.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期望理论认为,要有效激励员工的行为,管理者必须了解员工的各种需要和强度。针对不同管理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方法,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力。同时,管理者应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如建立专业发展机制、人才生长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市场调节机制等等。激励还要规范化和制度化.如对于优秀员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对他们用股票、红利等方式激励。

6.注重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不断促进员工进步和成长,这是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目前我国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差,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智能化社会的要求。作为企业,必须组织员工不断学习并引导他们不断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技术的新动向,迎接环境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四、结语

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与泰勒时代相去甚远,不可能完全照搬科学管理理论。但实践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科学管理成为一切管理的基础地位不会动摇,人本管理也不是不要制度的管理,而是在建立更符合员工需要的制度基础上的管理;人本管理所强调的人性化不是违背组织基本制度和要求的人性化,而是让员工和顾客的需要成为企业管理制度形成基础的人性化。对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必须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最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①马洪,孙尚清.现代管理百科全书.中国发展出版社,第26页.

②郭成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第109~121页.

③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69页.

④德鲁克.管理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08页.

⑤⑥陈振明,孟华.公共组织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16页.

科学与管理 篇2

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是为学生服务的“公仆”,是为学生人生航船摆渡的“船工”。这是魏书生老师给班主任的定义。魏书生老师是一个神奇的班主任,教学二十多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样的“神奇”,我通过认真地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体会到民主与科学就是他的成功砝码。他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人作用,淡化自己班主任的教育者、管理者的色彩,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机制。

怎样才是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呢?

一、要了解与研究学生。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才能适时适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谈话、书面材料、调查访问的方法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加以疏导,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位、有的放矢的教育。

二、要科学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首先要健全班干部制度。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一个班的班风如何,是否有凝聚力,是否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当然要靠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而在整个班级中起着带头作用的就是班干部。班干部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学生们就怀揣责任感;班干部有凝聚力,学生们就往往会团结一心,所以,一定要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做后盾和支撑。班主任要注意选好每个班干部,并注意对班干部的时时处处培养,是每个干部都有一定的责任感、一定的荣誉感,并有意地在班级中树立他们的威信,这样班主任可以放手让干部去干,让全班同学来评定他们的工作。

其次,研究并制定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这是班级进行正常管理、顺利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按照校规章制度,结合根据本班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的制度,力求在班级中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然后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监督检查系统要严密,自检之外,要有互检、班干部检查、教师抽查、同时还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到有序,做到规范。班级管理力求做到有“法”必遵,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治班的各项规章落实到实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有些时候会出现“个子长了旧衣不合身”的现象。因此每过一段时间,班主任要让学生针对班级的公约和各项规定进行大讨论,平时也要注意听听学生对这些班级规定的反映,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必要的修改或重新制定,对不完善的则加以补充。

有了班级规章和制度,有了管理干部,又有了及时的跟踪修订,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必将让班级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三、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要面向集体又不能忽视个别教育工作。每个班都有几个难教育的学生,我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我们要多想一些个别教育的点子,如学生犯了错误,处理的方法可以有写说明书、唱歌、做好事等等;每周进行评选,产生“闲话能手”、“逃避劳动能手”、“最关心班级的人”、“做好事最多的人”、“本周进步最大的人”,等等,这样既选先进也选后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效果会很明显。我们在帮助后进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水平,我们要认识到教师的教育水平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

文化艺术与科学管理 篇3

西方现代管理是以计划和策略为核心的管理,我们把它叫做一维管理。六维管理则包括文化、艺术、信息、知识、权变和执行管理。这是一个管理学的新流派,包含了中西方管理的共性并能够融合和处理中西方的管理个性。

文化管理是要避免做错误的事保证做正确的事;信息管理是要避免做假事保证做真实可靠的事;知识(战略)管理是要避免用错误的方法保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艺术管理是要能因人而异,用简单、人性、自然、和谐的方法有效激励下属努力工作;权变管理是要能随环境的变化权衡利弊变通地做事;整合管理是要协调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形成全面执行力。

总之,在六维管理体系中,文化是统率,信息是前提,知识、艺术和权变是手段,执行力是结果。

下面从六维管理的框架,来讨论文化管理、艺术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关系,以及科学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关系。

文化管理的要义在于价值标准

《财富》杂志曾发表文章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t再高明的管理战略也无法成功。文化管理的要义在于为企业确立一套价值标准,以此判别事物的好坏对错、成功失败、善恶美丑。不同的文化决定企业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资源优化配置排序,塑造企业的不同个性及其产品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说来自其文化个性而不是技术优势,因为企业各自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个性是追求个性文化的结果。

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中,企业的核心或者说第一价值观居于统领位置。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组织用来判断事物好坏对错的第一价值标准,决定着企业的使命、动力、激情和凝聚力。在沃尔沃的企业文化中,安全是核心价值观;在丰田的企业文化中,经济省油是核心价值观。我国的企业在经历了重视财务、重视营销、重视技术的阶段后,逐渐走到重视人的阶段,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的根本。那么,怎样才能凝聚人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呢?答案就是: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企业文化。因为科学和技术可以学,但员工内在的核心价值观以及由此产生的使命感、动力、激情和凝聚力则很难移植和模仿。

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是形成企业文化和保障企业文化得到执行的关键。只有实现制度化,才能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所谓制度化,就是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转变为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进而保障核心价值观得到执行的过程。

企业的文化管理是文化制度化与制度文化化的内在统一。文化制度化是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制度文化化则是将制度理念转化为员工的思维、追求和习惯,使之得到员工的认同、转化为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最后实现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的统一,形成企业的“集体性格”,也即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是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制度化。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管理制度的变化,二者同步协调、互相融合,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得到有效执行。

文化管理+艺术管理

文化管理是用企业共享的第一价值观,提供事物对错好坏的价值判断标准、使命、方向、动力、激情和目标,创造企业的个性,凝聚员工,保证企业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远比用正确的方法做事重要,因为用正确的方法也可能做错事。艺术管理则是要通过满足员工的个性和非理性需要,激励员工发挥个性和非理性动能,把事情做出美感和特效。一旦管理失去对被管理者非理性和个性的重视,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激励。人有理性和共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和个性的一面。前者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会有效,后者则需要用艺术的方法管理。

惠普的个性化激励就很好地体现了艺术的个性管理。在薪酬体系上,惠普公司根据不同岗位的员工设立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如对于销售人员,一般70%是基本工资,30%是浮动工资;电话中心是60%的基本工资,40%的浮动工资;技术支持人员,是90%的基本工资,10%的浮动工资;而人力资源、财务、行政,或其他跟业务不直接相关的部门,实行100%稳定的工资。惠普还根据员工的个性类型安排工作,如对驱动型人格的人给予挑战性的工作;而对性格温和的人,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惠普的个性化激励艺术还表现在一些很小的事件中的个性化设计,比如给一位在惠普工作10年的女员工的纯珍珠手链,是根据她手腕的粗细量身定制的。类似的小细节都让员工感到被重视和尊重。

文化管理是要用企业共享的第一价值观凝聚员工的个性,统一员工的追求,使员工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艺术管理则是要在满足文化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满足员工的个性需要,提供员工充分张扬个性、发挥个性创造力的空间。形象地说,文化管理和艺术管理的关系就像同一车轮上的轴和辐,辐紧紧团结在轴的周围,同时辐的半径越长,车轮一圈走的距离越远,因此文化管理和艺术管理的结合又可以叫做“轮式管理”。

艺术管理+科学管理

再来看艺术管理和科学管理。比方说,某学校要对穷人和富人子弟采取不同的学费收取标准:富人子弟收10万元,穷人子弟收7万元。如果学校说:学费是7万元,但富人子弟要收10万元,学费就很难收上来;但如果学校说学费是10万元,穷人子弟可补贴3万元,学费就比较容易收上来。同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给员工1000元的激励,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1000元分为5次200元的激励,要比一次性1000元的激励效果好很多。上述两类方法成本上是等价的,但实行结果却不等效。后者是艺术的方法,更为有效。可见,艺术的管理方法与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着不同的效用。

在创立比亚迪初期,王传福就深刻地认识到,按照竞争对手日本电池厂商那条路来走是死路一条。王传福在创立时就想清楚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知识成本优势。比亚迪的研发困难外人难以想象,但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一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生产的诀窍。也就是说,比亚迪由自己引导着自己进步,不受任何竞争对手的牵制,这是科学管理与艺术管理的结合。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人的欲望、本能、意志、激情、无意识、习俗、直觉等导致的非理性行为,这些非理性行为体现为个l生,必然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因此,对人的管理必须重视运用艺术的方法。理性与非理性、逻辑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既相互冲突又融合统一。正是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不断的此消彼长,构成了科学管理与艺术管理的有机联系:科学思维,艺术行为;直线思维,曲线行为;极端思维,中庸行为;抽象思维,具体行为;科学管理理性和共性行为,艺术管理非理性和个性行为。

以理性为支点的科学管理创造了制度系统,以非理性为支点的艺术管理则为制度运作提供润滑剂和黏合剂。人是有感情的,不会仅仅按照事实或逻辑来采取行动,因而人的问题需要人性地解决。完全按理性管理,就会把人机器化,把对员工的重视等同于爱护机器。人性化管理,既要包容理性因素,又要包容非理性因素,把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对人的理性和共性的一面,应该用科学管理;而对人的非理性和个性的一面,就应该用艺术的方法管理。

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 篇4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之知”

求真是科学的目的。按照传统的说法, 科学是用仔细的观察和实验收集的“事实”和运用某种逻辑程序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的定律和理论。科学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物理学家伽利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认为, 观察的事实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人们承认的宇宙模式, 但是, 在伽利略看来, 重要的事情是接受这些事实, 并且建立符合这些事实的理论——这就是科学, 科学问题起源于人类在认识世界中产生的困难。科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在伽利略看来就是不断修正这些“宇宙模式”, 使之符合人们观察到的经验事实———这就是求真的过程。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科学是对管理现象的科学解释, 或者说, 管理科学的目的是在求真的过程中获得“管理之知”。

二、管理技术与“管理之术”

致用是技术的目的, 技术问题起源于人类在改造世界以符合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困难。技术问题产生于人类实际的或潜在的需要与当前条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 也就是改造世界的实践目标与现有条件不足以达到目标的矛盾。解决问题就是想出方案, 想方设法加入主观努力、技术思考和物质手段, 以便达到目标。因此, 与科学问题不同, 要解决人们在改造世界中产生的矛盾, 就需要从现存的东西推理到现时还不存在的东西 (如技术工具、解决方案等) , 而不仅仅是对现存的东西进行解释。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技术的目的就是“致用”, 通过管理技术制定一系列的工具、手段、规则等来实现管理的具体目标, 这可称之为“管理之术”。

并不是所有“管理之术”都来自于“管理之知”, 企业家的创新, 也很少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例如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丰田的看板式管理方法等看起来都不像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而更像一种结合了经验、文化与灵感的混合物。从理论自身来看, 一些极为重要的管理理论, 其产生过程也没有遵循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型, 例如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就更像是一个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管理哲学与“管理之道”

在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的关系中, 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并不全部都来自于作为“管理之知”的管理科学, 这阐明了德鲁克“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 而在于行”的逻辑基础, 然而, 是不是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就能完全把握管理的本质呢?这需要我们从整体论的角度来认识管理。

整体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可以追溯至亚里斯多德, 同时它也是东方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整体论, 但各种整体论所共识的基点是“非加性”, 即整体不是部分的加总。基于非加性, 当我们逐一清楚了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管理, 再往下一层, 当我们弄清楚了SWOT、环境、目标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一个完整的计划, 换言之, 管理是一个整体。从“管理之知”的角度看, 管理不等于有关组织行为、战略、营销、财务知识的简单罗列;从“管理之术”的角度看, 管理并不是所有细碎的管理规则的叠加。

管理作为一个整体, 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多种原因与结果关系共存, 存在着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和多因多果等现象。在自然界中, 同样是适应自然界的水生环境, 自然界发明了几乎无限多的水生生物, 它们的身体结构存在无线差异。而在管理实践领域, 同样是适应市场竞争, 企业家们可以发明出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法, 它们绝不是某一领域知识或规则的简单叠加或复合。换言之, 当进入到一个企业的整体环境里,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以前在组织行为、战略等各个分支领域内的知识或规则的适用性。

另外, 在传统的管理科学中, 我们通常强调上行因果关系, 上行因果关系的本质是从部分来解释整体, 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所构成, 因此, 整体的因果关系能够分解为部分之和。然而, 在整体论中, 还存在由整体到部分的下行因果关系, 例如, 在社会中人的行为受社会道德与规则的约束, 主要约束力不是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谓下行因果关系就是处于低层次的所有过程受到高层次规律的约束, 并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因此, 管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的“管理之道”下行至“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 而非相反。

佛学意义上的“道”, 有几个含义, 其一指的是“能通”的意思, 即达到目的的途径, 例如通向天、人、阿修罗的是三善道, 通向地狱、恶鬼、畜生的是三恶道;其二指的是真理;其三指的是修行的方法。道家将“道”提升为万物的本体和来源, 这刚好符合整体论中的下行因果关系, “道”虽然难以精确说明, 但是,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其中有物, 其中有精”。从这个意义上, “管理之道”就是对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律性的理解, 它包括对管理的本源、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的追问, 因此, 对“管理之道”的探寻属于管理哲学的范畴。

作为强还原论者的温伯格强调:你若想弄懂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那你就必须弄懂基本粒子为什么会是它们现在这个样子。现代物理学已经证实温伯格观点的错误性, 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具有内廪的特征, 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就是关于微观粒子不确定的极好表达。只不过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常态下的统计现象, 才导致在宏观世界中我们经常感受不到那种不确定性, 即便如此, 复杂系统所揭示出的混沌、突变仍然经常提示我们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曾经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基石的物理学尚且如此, 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的管理领域也理应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管理哲学虽然宏大, 虽然不体现为细节的“管理规则”或“管理知识”, 但管理哲学是直面管理实践的。因为“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面对的都是管理的某一部分, 现实中的管理者不可能只面对部分, 如同医生面对的不是心、肝、肺而是人的身体, 管理者天然面对的就是一个整体。因此, 作为管理哲学研究对象的“管理之道”与“管理之术”一样, 具有现实实践价值且随着管理者的级别越高实践价值越大, 因为越是高层管理者, 越要从整体上把握一个组织。

管理哲学视角下的“管理之道”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整体, 因此从其表现形式来看, 肯定是区别于“中层理论”的一种“宏大理论”。“中层理论”与“宏大理论”的区别是著名社会科学默顿在1968年提出的。默顿对以社会学理论总体系为目标的“宏大理论”批判道:这种社会学一般理论足以囊括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组织和变迁的所有细节, 并且足以指导研究者注意经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成熟和有害的信条, 我们还未准备好, 还没有做出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 默顿的策略是: (1) 创立可推导出能够接受经验研究的假设的特殊理论; (2) 逐步地而非一蹴而就地发展概括化的概念体系, 既能够综合各种具体理论的概念体系。

然而, 从整体论的视角来看, 若干“中层理论”的累积并不能形成一种掌握全局的综合性理论, 默顿关于逐步地“由中层理论建立宏大理论”的设想就普遍的社会科学而言并没有实现,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 还没有一种宏大理论是依靠不断地累积中层理论而实现起来的, 相反, 大量的中层理论假设是在已经存在和不断出现的宏大理论的启发下而建立的。这足以说明, 我们不能累加“管理之知”与“管理之术”而成“管理之道”, 我们应该从哲学的角度展开对“管理之道”的研究, 这就是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孙耀君, 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吕力.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J].管理学报, 2011, (6) .

[3]吕力.中国管理哲学的恢复与重建[J].管理观察, 2010, (24) :28-29.

[4]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M].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 2003.

[5]温伯格.自然本性与还原论[J].江向东, 黄艳华, 编译.现代物理知识, 2003, (5) :3-7.

[6]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 齐心,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管理科学与工程论文 篇5

摘 要:专业设置和发展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命运,也关系着人才素质和能力,决定着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管理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由于专业定位不太清晰,办学思路不太明确,制约了专业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如何依托部队需求,结合目标院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为部队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管理科学专业 定位分析 构建研究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伴随着中国改革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的,虽然经历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现实中,高等院校的专业定位和同质化的现实问题突出,各种矛盾交织,自身建设和体制都急需完善。教育目的是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这值得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强调科学定位,准确把握实质,立足人才培养质量,把管理科学专业办好,办出特色。

1 目前管理科学专业定位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专业归属模糊

从本科专业申报上可以体现,后勤专业申本论证前后进行过数次,从最初的法学,到军事学及管理学,在论证时就出现专业取向不统一,在争议与分歧中不断地调整,最后定为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专业。海警脱离现役管理后,管理科学专业(海警后勤管理)又成为专业发展的障碍和瓶颈,是微调还是转型,是压缩还是扩容,没有明晰的思路。

1.2 专业发展受限

为边防部队及海警部队培养的人才与传统意义的后勤专业人才有明显区别,所用专业选择性强、门类杂,掌握实践技能多,造成专业和课程系统性不强。作为一种打破后勤专业规律和体系的不规则专业,导致专业发展没有前瞻性和规范性,外部的理论发展和科学研究可借鉴性少,解放军后勤的一些发展性成果难以为我所用,海警后勤的研究和发展脱离了军事后勤体系,不军不民,两个专业方向都靠不上,又没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何去何从,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不明。

1.3 目标指向不清

如果只培养面向海警后勤的本科生,相对容易,但如果为整个公安现役部队加上海警统一培养后勤人才,难度太大。公安现役部队后勤不同于解放军后勤,没有相对严格和统一的后勤编制体制,后勤岗位设置随意性大,没有较好的定岗定编,各个警种都不同。虽然经过调研,都提出了急需后勤人才的意向,但需要的人才素质都不尽相同,后勤专业不可能办成一个“大杂烩”专业,众口难调,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哪里,以谁为主,都有待系统论证和推敲。

2 管理科学专业及特色定位的主要依据

专业的定位和特色研究一方面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使其具有动态性;另一方面,专业定位要有前瞻性。专业定位的动态调整周期应与技术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和调整周期相对一致。

2.1 以面向部队人才需求为导向

不仅部队专业,所有专业的定位首先应考虑服务主体,因为绝大部分学员毕业后要在部队工作。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后勤就应培养怎么样的人才。所以,专业定位不能照搬照抄,要切合现役部队实际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专业定位有利于服务部队现实和长远需求,就是科学的、合理的。

2.2 以适应学科专业发展为基础

每个学科类别和专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既有学科间的统一性,又有个自的差异性。如果专业定位不能体现内在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就会自我束缚,空间越来越狭窄,直至被淘汰。后勤管理专业本身应从属于军事类军事后勤范畴,现归属于管理类,势必会剥夺其军事属性,从这点上讲,后勤管理专业必须在定位上给予一些有效的弥补。

2.3 以学院学科整体布局为依托

每个学院的学科建设都有侧重、有梯次,该学院的学科建设也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及发展规划。管理学在该学院的学科建设中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这也直接影响着后勤管理专业的科学定位。因为,我院各个专业都担负着为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培养人才,从宏观和微观上看是“大同小异”。

2.4 以学员自身综合素质为考量

专业定位不能过低和过高,脱离学员实际能力。重点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员肯定有能力差别,要结合学员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从理论上讲,定位目标过高,学员能力也就越高,越符合现代化部队建设需要,但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3 管理科学专业的定位与设想

3.1 专业名称与培养目标的调整

后勤管理系现有本科专业1个,管理学门类、管理科学专业(海警后勤管理),拟把海警后勤管理方向调整为后勤管理方向。主要考虑:申办本科专业时学院处于原有领导体制模式,为了有效体现海警特色,融入学院发展大环境,将专业定为海警后勤管理方向,该学院专业属于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体系,不能纳入军事学门类,因此,定为管理学门类。学院的人才培养任务面向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海警后勤管理方向过于单一和局限,如果再申报面向公安现役部队的后勤专业又面临重复建设的问题。因此,在原有本科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重新修改专业名称、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建设体系,使之适应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的双重需求。培养目标拟定为:培养德、智、军、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公安及海警业务能力,良好的部队管理和军事指挥素质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适应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后勤建设及执法工作需要,精通财务、军需、营房、物资、装备、交通运输等业务知识和软件操作,能够胜任大队(边检站)及支队级后勤部门工作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3.2 专业特色的凝练

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反映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个性和明显优势,具体体现在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诸多方面,是专业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的特色应归结为:专业设计的功能性、专业结构的浓缩性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不是解放军传统的大后勤专业,没有严密的专业体系和系统的专业结构,只是按照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的后勤岗位及需求,进行功能化的筛选和优化组合,是结构浓缩性的专业,而且培养目标指向性强,群体特殊。 3.3 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选择与搭配决定着学员知识、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目前的课程选择与搭配,过多的是解放军及地方现有专业课程的“拼盘”式组合,实施“拿来主义”,缺乏公安现役部队及海警部队本身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在保证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同时,注重体现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强调培养学员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突出对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后勤岗位技术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培养,重视专项技能的培训。在课程体系上注重共同科目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既体现边、消、警及海警部队的通用技能知识,又体现后勤岗位上扎实的业务能力,充实教学内容、建立现代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多层次或多维系统的互动过程、整合实验教学资源、重视对教学实践基地的投资或建设等。

3.4 培养模式的打造

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决定了他们对部队的贡献程度,而人才培养的模式又直接决定了学员的素质和技能。要解决人才供需结构配置的错位现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改革的形势,探索“3+1”或“2+1+X”等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在教学思想观念更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课程考试改革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和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

3.5 知识能力的提升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对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起着先决和导向作用。

为适应部队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让学员在不同学习阶段有所侧重,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部队后勤管理领域所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因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是适应现代教育、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培养全面人才的一种新型模式,突出培养的阶段性,注重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的本科人才培养应该构建怎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成为摆在该专业建设和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具体的知识结构如下:一是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大部分体现在大一及大二的课程之中。包括语文、外语、数学、计算机技术、哲学、文学艺术及思想品德等,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知识。二是军事基础知识。作为公安现役部队的军事院校,军事基础知识必不可少。如,军事战略思想、军事历史、武器装备、军事组织指挥、警务实战技能等,都必须有一定地了解和掌握,这是区别于地方院校的知识种类。三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是知识结构中的主干,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中,是学员4年学习中的核心课程,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的主要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管理基本原理、后勤业务知识、财政金融、会计、被装管理、营房管理、建筑构造、装备管理等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深浅直接体现了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的高低。四是法律法规知识。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培养的人才面向公安现役部队,公安又是具有执法职能的部门。因此,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必须体现出与公安执法相适应的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刑事诉讼、社区警务、讯问学、治安群众工作、安全防范、治安案件查处及国际法、海洋法等知识,都应有初步的了解的基本认知。

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这都是围绕能力讲的,具体包括4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在这个基础上,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人才培养思路。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院校和部队后勤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后勤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有:一是学习能力。本科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习仅仅停留在以前的靠教学传授,课后的辅导,要加强学习力的培养,要会学习、善学习,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善于挖掘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把自学作为吸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二是科研能力。科研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对于学员同样重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探索活动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能力。学员不能沦为纯粹的“存储器”对象,在教学活动中,要多互动多交流,与教师一道进行合作式探索,利用论文写作、实践研究增强科研能力。

4 结语

在管理科学专业的构建上,不仅要注重体系建设,还要关心怎样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不能简单的成为知识吸收器。要在综合已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有别于他人独特的、新颖的新技能和新成果能力。不论是社会还是部队,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因为从本质上讲,没有创新性,就谈不上是人才,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普通劳动者,都必须在工作中表现出创造性,从而取得突出的成绩。这也是该专业建设和科学办学必须关注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叶怀凡.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途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75-78.

[2]闫丽霞,王振华.论区域资源与地方高校的特色文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3):118-119.

锅炉安全运行与科学管理 篇6

【关键词】锅炉;运行;管理

锅炉启动过程,就是锅炉内各部件、组件、附件由冷态变为受热状态,由不承压变为承压的过程。由于锅炉是一个复杂是设备系统,它的正常运行包涵着燃烧工质流动和传热等过程、因此启动一台锅炉要进行多项操作,要用较长的时间,需要各个环节协同动作,逐步达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1.点火前的检查

锅炉点火之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并验收合格。检查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锅炉进行内部检查,并验收合格。了解本锅炉的安装、大修、改装情况(包括图纸、检验、烘炉、煮炉、水压实验、安装修理质量、改装的形式和验收等情况)并查看《锅炉技术登机薄》和有关技术资料。

检查锅筒或锅壳、集箱是否有遗留的工具,工作服或其它杂物和炉管内是否有焊瘤、焊条头或杂物堵塞。

主气管、给水管、排污等管道上的装置的盲板、堵头是否全部拆除、人孔、手孔等盖板螺栓是否拧紧。

炉墙是否有裂纹、凸出,炉墙、烟道的膨胀缝是否完好,炉墙与炉筒的接触部位是否有足够的间隙和石棉填料,烟道、风道挡板是否良好!

炉门、灰门、防爆门能否关闭严密,吹灰器及吹灰孔是否良好。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锅炉,在点火前还应做超压水压的实验检查:

A.新装、改装、和移装后:

B.停止运行一年以上的要投入运行时:

C.受压组件经过重大修理或改造后:

D.运行期超过6年未做过超压水压实验的锅炉。

(2)对主要安全附件,如水位表、高低水位警报器、压力表、安全阀要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安全技术要求进行彻底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应经修复或更新后才能点火。

(3)检查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给风和排烟除尘系统,以及热工和测量仪表等是否完好,所有电动机转向是否正确,在运行前应效验电动机绝缘状况。

(4)检查给谁设备、汽水系统管道和各种阀门、并将阀门跳整到点火要求的位置。

2.点火前的准备

2.1烘炉

新装、迁装、大修或长期停运的锅炉,其炉膛和烟道的炉墙非常潮湿,一旦与高温烟气接触,水分变急剧蒸发,使炉墙产生裂纹或变形,甚至倒塌,所以锅炉投运前。一定要对其进行缓慢的烘烤干燥,使炉墙内的水分慢慢的蒸发逸出。这种缓慢的干燥方法就是烘炉。

烘炉方法一般有火焰烘炉、蒸汽烘炉和热风烘炉三种。小型锅炉多采用燃料烘炉法,带有水冷壁、容量较大的锅炉,可采用蒸汽或热风烘炉。烘炉时间的长短与锅炉形式、容量大小、炉壁结构及干湿度有关。一般工业锅炉烘炉时间为3-15天,其中重型炉墙7-15,快状锅炉、轻型炉墙为3-7天。若炉墙潮湿,气候寒冷,特别是雨水较多的季节,烘炉时间还应当适当延长。

2.2煮炉

煮炉的目的是为了清除锅炉在制造、运输、安装或修理中受热面内侧产生的铁锈、油污和杂物等,以确保锅炉内部清洁。新装、迁装、大修或长期停用的锅炉在启动前必须进行煮炉。煮炉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烘炉的后期同烘炉一道进行,以缩短时间和节省燃料,煮炉的注意事项、煮炉必须在烘炉将近结束,灰浆含水率在10%一下时开始进行。

煮炉过程中,蒸汽锅炉水位应保持在正常水位上至最高水位之间;热水锅炉则保持锅内满水、水位下降时应及时补充软化水。有过热器的锅炉要注意防止药物进入过热器。

配制煮炉用药液时,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以免被碱液灼伤。煮炉时应定期从锅筒和水冷壁下集箱取样分析,使锅水的碱性符合规定要求。

煮炉末期,当磷酸根含量变化不大,且逐渐趋于稳定时,煮炉可以结束。这时将炉膛余火熄灭,待炉水冷却后全部放掉,清除锅筒、集箱内的沉积物,冲洗锅内及药物接触过的阀门等,检查排污阀和水位表有无堵塞。

3.点火、升压、暖管和并气

锅炉点火前的准备工作完毕后,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点火和升压。锅炉点火之前必须打开所有的烟道挡板及阀门,自然通风15min左右如开动引风机进行机械通风,应打开炉膛门孔,一般应保持5~10min左右以排除烟道及炉膛内残剩的可燃气体。

锅炉点火应按不同的燃烧设备所规定的操作方式进行、层燃炉点火时,将左门打开,尾部烟道挡板开启1/2,然后用木材或其它易燃物引火,严谨用挥火性强烈的油类或易燃物引火。

点火后,当发现蒸汽从空气阀或提升安全阀内冒出时,即关闭空气阀(或将安全阀恢复原状)。同时应密切注意锅炉的压力表,并适当开大烟道挡板,将强通风和活力,准备升压。

当气压上升到0.29~0.39MPa(3~4kgf/cm)时,应适用给水设备和排污装置。在排污前应先向锅炉进水至最低安全水位以上,排污时应通知其他司炉工,防止排污后忘记关闭阀门,并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

4.暖管、并气

当气压上升到工作压力的2/3,应进行暖管工作。暖管时应将输水门全部打开,将管道内的残剩凝结水全部放净,以防止送气时发生水击,损坏管道、法兰和阀门。。暖管需要的时间,根据管道的长度、直径、蒸汽湿度、季节和环境湿度而定,一般夏季在30min左右,冬季应适当延长。

几台锅炉向一蒸汽母管供气时,必须进行并炉操作。在并炉前应先将主蒸汽管和蒸汽母管(冷态时)上的疏水门打开,排除凝结水。当锅炉的气压低于运行系统的气压0.05~0.10MPa(0.5~1kgf/cm)时,缓慢将主气阀开启1/4圈,接通锅炉与母管间的蒸汽管道,待锅炉的压力与母管的压力相等时,在全部打开主气阀。

5.调整与管理

肉鸡的科学饲养与管理 篇7

饲养肉鸡的风险较大, 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要降低风险, 抓住机遇, 争取盈利, 仔细分析可分六项:

1.1 力争好价格出售

确定接雏时间, 预测送杀时间。宰杀前广开信息, 掌握确切价格, 根据鸡群状况和市场价格, 确定最佳时间。

1.2 尽量不接高价雏

确定大体接鸡时间后, 在保证雏鸡质量的基础上, 尽量不接高价雏。

1.3 尽量不吃高价料

不管什么品牌饲料, 只要料肉比低, 鸡群健康, 就是好料, 些想法不可取。要使用符合肉鸡营养需要的低价料。

1.4 尽量降低单鸡药费

不盲目投药, 不盲目加大药量, 不盲目使用混合药物;在鸡群易发病的时间, 选择最佳药物, 确定最佳用量, 确定最佳方式, 及时投药, 防控疾病。

1.5 提高鸡群成活率

从接鸡之日起, 科学管理饲养的全过程。

1.6 防控“六大病”

整个饲养过程中, 危害肉鸡的疾病比较多, 在实际生产中, 经常发生并且容易引起重大损失的疾病主要有六大顽症, 所以防控好六大病是养殖成功的保证: (1) 传染性支气管炎:一年中春秋季最易发, 过了24日龄基本渡过危险期, 这是因为24日龄后支气管逐步增粗, 机能基本健全。 (2) 传染性法氏囊病:一年四季均易发生, 过了28日龄基本过渡期, 这是因为经过全群整体免疫逐步增强, 对外来病毒已产生了抵抗力。 (3) 新城疫: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 过了42日龄鸡只基本渡过危险期, 这是因为虽有不定时间的外源性 (人员、运输、空气等) 传播, 42日龄后鸡体股肉、骨骼、免疫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 (4) 肠炎:一年四季各个阶段均易发生。 (5) 大肠杆菌病:不同血清液型20多种, 各个生长阶段均易发生, 26日龄后基本渡过危险期。 (6) 球虫病:一年四季发生, 盲肠球虫、小肠球虫危害最严重, 40日龄后基本度过危险期。

控制住六大疾病加品质优良的饲料是提高鸡只出栏体重的关键。而控制六大疾病需要及时地按季节、按鸡病流行特点、按鸡群易发病日龄实行一套最完整、最全面、最实用的防疫病计划:控制好六大疾病, 最重要的要控制好肠炎;控制好肠炎, 鸡愿吃料能吃料, 能多吃就增重快, 鸡体抗病力免疫力提高, 确保出栏前体重。

养鸡挣钱的全过程, 就是环环相扣、步步紧连、严谨的、及时的科学管理的全过程。

2 注重科学管理十六条

(1) 接鸡前, 鸡舍进行喷雾, 火碱最大用量2%, 喷匀为宜。如果用量过大, 饲养几批鸡后, 鸡舍地面就会大量沉积, 火碱随地面水分升降, 小鸡吃了污染的沙粒, 腐蚀胃肠黏膜而影响生长速度。

(2) 垫好接鸡前的沙, 用1200倍稀释的双链季铵盐喷雾, 对接鸡前人员和暴露在外界的沙, 进行最后1次消毒。

(3) 风雨过后, 鸡舍前后左右, 全面彻底喷800倍双链季铵盐消毒。

(4) 接雏第1天鸡舍温度34℃, 以后每3d降1℃, 最后稳定在18~22℃之间, 这是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温度过高鸡容易脱水, 消耗能量大, 温度过低, 食欲降低, 生长迟缓。

(5) 第6天消除垫草。相对湿度在70%左右, 温度在30℃左右。植物垫料最易产生霉菌, 防止雏鸡因垫料引起的霉菌中毒。

(6) 育雏垫料不能用锯末, 防止雏鸡因对食物, 锯末分不清而误食, 饮水后锯末膨胀, 阻滞食料畅通, 引起食欲废绝。

(7) 消除垫料后, 3d垫沙1次, 压住污染的沙粒, 使鸡能采食到新鲜的沙粒, 减少氨臭气味, 降低疾病发生机率。

(8) 保持圈舍地面适度干燥, 避免圈舍地面潮湿引发各种肠道疾病。

(9) 保持适度通风, 避免缺氧引发心脏和各种呼吸道疾病。

(10) 及时扩群, 降低密度, 避免过度拥挤, 引发球虫病。

(11) 发现病鸡胃内容物呈黑褐色和肌胃腐烂时要及

家兔繁殖特点及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于彦辉 (1) 徐之勇 (2)

( (1) 山东省胶南市畜牧兽医局266400 (2) 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S829.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 (2011) 06-0027-02

家兔的性成熟时间因品种、性别、个体、营养水平和出生季节等因素不同而有差异。小型品种的性成熟为3~4月龄, 初配年龄为4~5月龄;中型品种的性成熟为4.5~5.5月龄, 初配年龄为5~6月龄;大型品种的性成熟为6~7月龄, 初配年龄为7~8月龄。肉用品种比毛用品种早1~1.5个月;杂种兔比纯种兔早1周左右;母兔则比公兔早1个月左右;营养好的比营养差的早半个月左右;早春出生的仔兔性成熟比晚秋和冬季出生的仔兔早1~2周。

1家兔的繁殖特点

1.1刺激排卵家兔和水貂一样, 在达到性成熟后, 虽然每隔一定时间出现发情征状, 但并不伴随着排卵, 只有在经过公兔的配种或类似的刺激, 如相互爬跨、注射相应激素, 才能发生排卵。家兔卵巢上的成熟卵泡在受到交配或类似交配的刺激后。经10~12h排卵并形成黄体, 分泌孕激素, 维持妊娠。排出的卵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约为6h, 而以排出后2h受精力最高。

如果没有交配或类似交配的刺激.家兔卵巢上的成熟卵泡经l0~16d后闭锁, 新的卵子又开始发育成熟。

1.2发情周期研究表明, 母兔的发情周期规律性不强: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变化周期为4~6d:阴道黏膜角化

时换料, 避免大群饲料中毒。

(12) 23d换2期料, 避免免疫、分群、垫圈、气温突变等四大应激因素发生。

(13) 36d换3期料, 避免2期料生长慢品质差影响成本投入和出栏体重。

(14) 投药治病, 既要看主要疾病, 也要看易发疾病, 又要看混合感染的疾病, 避免顾此失彼。

(15) 不要随意加大药量, 如磺胺类、马杜拉霉素、喹乙醇、庆大霉素等最易引起中毒;特别是磺胺类易造成蓄积中毒, 鸡中毒后全身乌紫, 血液循环不良, 脂肪变黄, 骨髓变黄、肝脏、肾脏受损, 肾小管尿酸盐沉积, 采食量下降, 甚至死亡, 庆大霉素易造成肾脏肿大、出血, 下痢、消瘦、甚至死亡。不要随意混合使用细胞数量和比例变化周期为15d;体温变化周期为6~11d:性行为变化周期是6~15d。家兔的这个特点与其刺激性排卵有关, 没有排卵的诱导刺激, 卵巢内成熟的卵子不能排出, 当然也不能形成黄体, 所以对新卵泡的发育不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 实际上, 在正常情况下, 母兔的卵巢内经常有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 在前一发育阶段的卵泡尚未完全退化时, 后一发育阶段的卵泡又接着发育, 而在前后两批卵泡的交替发育中, 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高有低, 因此, 母兔的发情征状就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但是, 母兔不表现发情征状的时期.与自发排卵家畜的休情期完全不同, 因为没有发情征状的母兔, 其卵巢内仍有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卵泡存在。此时若进行强制性配种, 母兔仍有受胎的可能。1.3发情症状发情母兔行为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安、活跃、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 在箱内往返跑动, 以前肢扒箱或顿足刨地.常在饲盘或其它用具上磨擦下颚, 欲称“闹圈”, 有时还衔草做窝。性欲强的母兔主动向公兔调情爬跨, 甚至爬跨自己的仔兔或其他母兔。当公兔追逐爬跨时, 发情母兔伏卧、抬尾.后躯升高以迎合公兔的交配动作, 发情旺期外阴部红肿、湿润, 分泌粘液较

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与头孢类混合, 易造成短时间内肾小管坏死, 再用量过大往往造成用药第2天大部分鸡便水, 小部分鸡死亡。随意加大用量和随意混合药物, 不仅能造成成活率降低, 同时也影响整个鸡群的生长发育和增重。

(16) 45~48d出栏最适宜。偏早, 鸡群正处在快速生长期, 也是创造利润的时候, 此时出栏, 意味着养殖户该多挣的钱却少挣了。偏晚, 料肉比增大, 成本也随之增高, 如遇市场毛鸡落价, 挣钱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班级管理的艺术与科学 篇8

一、爱的艺术

大学者罗素说:“凡是教育工作者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是受教育者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够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的爱心是一种充满感染力的艺术, 它能塑造品格, 健全心灵, 启迪智慧, 促人发展。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 首先表现在一名教师愿意放低身段去倾听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是最敏感的, 是最容易受伤害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怎么对待自己, 学生是非常在乎的, 哪怕他们表面装得不屑一顾, 但他们的内心是强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肯定和赏识的。教师对学生的爱, 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以最大的热情去唤醒和鼓励学生, 绝不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弱点、缺点和错误妄加批评或歧视、讽刺、挖苦、训斥,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轻则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在班上时时处处和班主任对着干;重则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使他们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致毁掉自己的人生。报纸上时有报道, 有的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挖苦或训斥, 回到家越想越伤心, 甚至走上极端, 留下遗书自杀身亡。这些惨痛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警醒和深切的反思。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千万不要一味地把主观意愿强加给学生, 要给学生多一点民主的、沟通的爱。强硬的、冷漠的机械式说教只会让学生徒增反感, 增强对班主任的疏远感、不信任感, 反而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当然,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绝不等同于姑息、迁就或溺爱, 有时也需要适度的有艺术的批评。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还需要具备宽大的胸怀, 客观而理性地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杜绝偏心和狭隘。

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 学会爱人。当前, 一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 家长对待子女或过于溺爱、放任, 或过分粗暴, 而社会上也存在很多不良影响。相应地, 孩子们似乎越来越缺失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因此,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不仅要会接受爱, 还要学会给予爱。要做到这点, 班主任除了言传身教外, 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主题活动来让学生多一些爱的体验。如母亲节, 我特意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 题目是“感谢母亲”, 让他们列举出母亲在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并让他们在那天为母亲献上自己的祝福和带着充满浓浓爱意的小礼物, 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的爱;周末组织班上的志愿者到福利院探望小朋友。通过类似的一系列的体验式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爱人。而感恩和爱人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操,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心灵, 在班级管理中逐渐形成充满温情的集体氛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爱要尊重而不纵容, 要理解而不强硬, 要公正而不偏私, 要博大而不狭隘, 要爱学生更要教学生学会爱人。这种爱是充满艺术的, 只有真正学会爱这门艺术的班主任, 才能在班级管理中挥洒自如, 游刃有余。

二、管理的科学

在繁琐的班级管理中仅有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还不够, 必须运用灵活而规范的科学管理, 才能使班级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学习一些优秀管理理念并经过反复摸索、实践, 逐渐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路。

(一)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这句话说的虽然是兵法, 但现代人经常将其运用到管理中, 可见“知人”的重要性。同样, 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在班级管理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我采取了如下做法:1.初接手时用一周左右时间记住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与特征 (可在办公桌上贴上学生照片对应名字, 每天看上几遍) , 并能在最短时间内随口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 切实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 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学生迅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2.明察暗访,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其他一些个人情况;3.通过细心观察和个别谈话,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情感特征、兴趣和专长等。班主任真正了解自己班上的每一位学生, 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 知人善用, 选好用好班干部。

优秀的人力资源是班级管理最重要的资源, 应着重挑选、培养、使用好班干部。1.精心挑选。班干部不可随意指定, 而是要深思熟虑, 细心考查后方可确定班委会的人选。我通常是先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如演讲会、文体活动、各种劳动等, 从中发现、挖掘有头脑、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 并善于与人沟通的人才, 然后大力宣传他们的精神, 最后, 通过民主评议, 推选出班委成员。2培育成长。班委会组成之后, 要尽快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协助班委会作出详细的分工, 职责分明, 做到每一位班干都能各司其职, 有事可干, 并实施班长负责制;建议班委会组建小组, 推选出小组长, 实行小组管理;引导班委会制订具体的工作规划;经常找班干部和学生谈心, 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况, 及时总结, 进行表扬, 并就具体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 提高班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3.用人不疑。“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用人必须大胆放手, 不能限制太多, 充分实现学生自治。这样既能让班主任从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提高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与管理能力。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

(三) 制度化管理, 井然有序。

通过班委会和小组民主决议通过, 制定完善的细化的班规公约, 形成制度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建立班级良好的秩序。

(四) 激励最大化, 鼓舞人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育艺术的全部真谛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班级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以激励手段, 如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激励学生时, 要尽量做到投其所好, 避开学生已得到满足的需求, 去满足学生渴望得到的需求, 实现激励最大化。如在小组管理中, 每个月可评出优胜小组, 在教室后面的展示栏中公示小组成员最佳表现的具体记录, 并在班会课上大声宣读, 表扬到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学生,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又如每个月的月考, 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中有几个家境比较困难的, 考虑到这点, 我特意征询班委的意见, 设立一些实物奖励, 笔记本或笔等学习用具, 期末用班会费的结余再设立班制奖学金。在颁发这些物质奖励时, 热情邀请获奖学生做学习经验介绍和同学分享交流, 让学生既得到物质的帮助又得到心灵的鼓舞, 更激发其将满腔热情投入学习中, 增强竞争意识。

(五) 团队合作, 形成合力。

合作精神涵盖着一个人对己、对事、对人的自制力, 与人热诚相处的能力, 以及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人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在各种集体活动中, 如运动会、篮球赛、歌唱比赛, 我非常注重引导班委会做好组织与动员工作, 鼓励全班同学热情参与。是队员的, 鼓励他们齐心协力, 赛出实力, 赛出精神, 为班争光;不是队员的, 可组织成拉拉队、后勤队等为队员鼓劲加油、做好服务, 让队员专心比赛, 全力打拼。全班同学团结合作形成一股合力, 还积极设计一些主题班会, 通过游戏, 锻炼培养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合作的能力。并且,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 体验和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

(六) 尊重个性, 鼓励发展。

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学生不同的美,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用同一模子来套人, 才有可能对不同的学生赋予不同的价值, 才有可能教出不同特色、个个出色的学生。建议班委会和小组推选有各种特长和兴趣的同学, 并以其为核心组成各种“小团体”, 如书法协会、读书协会、摄影协会、篮球队、足球队、环保志愿者等, 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这样既可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合作, 又可大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发展才能和智慧, 让学生在主动和自由的状态下发展天性和聪慧, 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 爱的艺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能感染人心, 陶冶性情, 塑造人格;而科学的管理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教育培养,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爱的艺术是班级管理的“软实力”的话, 那么科学的管理就是班级管理的“硬实力”, 只有同时具备了“软实力”与“硬实力”, 才能让一个班的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快车道, 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 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这样学生才能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地进行学习, 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 爱的艺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能感染人心, 陶冶性情, 塑造人格;而科学的管理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教育培养,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爱的艺术,管理的科学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刍议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之关系 篇9

科学管理是指以美国泰勒为代表的管理阶段、管理理论和制度的统称, 又称古典管理理论、传统管理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初, 并因其显著的管理效果而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把科学管理原理概括为工作定额原理;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原理;计件工资制;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离;例外管理原则等要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的工作效能来提高组织效益。

通过以福特汽车工业流水生产线为典型的实践, 在显示科学管理的优势的同时, 也暴露了科学管理的不足之处。无论是劳资双方精神革命, 还是“第一流工人”, 科学管理原理的落脚点都是提高生产效率, 孤立地、功利地把人看作几乎等同于机器的生产资源, 主张被管理者只需听从管理者机械的指挥而无需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了被管理者精神层面的需求, 而一味以被管理者的高工资来激励组织取得高效益;它只是专注于细处, 解决了提高具体工作效率的问题, 并没有解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管理、如何整合组织资源以发挥整体效应的问题。科学管理原理对被管理者“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忽视了人性的发展, 导致科学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被管理者个人意识的觉醒而渐渐失去以往的效用。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 其基本内涵可表述为企业即人 (of the people) 、企业靠人 (by the people) 、企业为人 (for the people) 。它是针对科学管理忽视人的因素而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 它是指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 把人当作重要的资本, 尊重人、关心人, 一切管理活动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人本管理把组织成员作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 以他们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 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组织成员的成长和价值, 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 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 为达成组织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是管理学史上第一次明确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其本质是激励、组织、领导人们去实现组织目标。

三、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主要差异

虽然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人本管理, 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一) 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科学管理把人看作是管理的客体, 是被动的、从属的, 是一种生产要素, 是会说话的工具。组织的一切决策都是“效率至上”, 让人去适应机器。泰勒本人也说:一流熟练的工人哪怕越愚蠢越好。而人本管理则充分尊重人、关心人, 把人视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 是管理的主体, 是主动的、主导的。

(二)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同及人性假设不同

科学管理原理把人视为“经济人”, 认为人都是自私而懒惰的, 只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工作;而人本管理的人性假设则在综合“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基础上认为人是主观理性的, 人的行为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客观利益, 同时也在追求他人的认可和心灵的满足。

(三) 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的方式不同

科学管理管理权力集中, 多实行程序化管理, 通过“标准化原理”等方式将人的行为方式进行了刚性的规定, 组织成员在完成工作时没有弹性。人本管理则多采用非程序化管理, 注重发挥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确定目标后只规定达成目标的大体原则, 并没有规定到细枝末节, 组织成员在完成目标时有较大的弹性。

四、结论

(一) 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是管理理论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 它们相互独立

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后, 按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管理分为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和知识管理。相比较起来, 科学管理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方式 (激励因素)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低层 (主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在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 人本管理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方式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处于中高层 (重视人的被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 。受生产力发展之所限, 物质资料的富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物质资料还不丰富的时代, 物质资料对人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随着物质资料的丰富, 精神方面对人的激励作用就逐步显现出来了。所以, 科学管理必然出现在人本管理之前, 科学管理是人本管理不可逾越的卡夫丁峡谷。

(二) 科学管理无意识地蕴含了人本管理的元素, 人本管理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扬弃, 产生了飞跃

科学管理中通过精神革命来达到雇主与工人的共同繁荣, 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即最适合某项工作的工人) 的思想与人本管理的某些观点相契合, 但囿于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出发点, 并没有使科学管理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而人本管理思想所倡导的利益相关者的利润最大化, 不仅见物, 而且见人, 真正把组织中的人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 以对人的关怀增进了人的解放, 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因而人本管理比科学管理更加高级。

(三) 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互不排斥, 可以同时并存于同一组织中, 共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组织中存在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面对程序化决策, 我们可以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 努力提高操作层的工作绩效;面对非程序化决策, 应该更多地采用人本管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期做出最合适的决策。面对决策能力欠缺的组织成员, 管理者给予的指令应当越具体越好;而面对具有较高决策能力的组织成员, 只需指出大方向, 甚至只需要告知其工作目标即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面对组织中不同的管理对象, 管理者有必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笔者认为, 在组织中只有视具体情况的不同而灵活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使组织中的熵值降到最低, 使组织始终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摘要: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后, 按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管理分为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和知识管理。在同一个组织中可能会同时存在上述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它们一起对组织产生影响, 共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同的管理方式各有优缺点, 需要视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管理方式。文章着重讨论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关系

参考文献

[1]美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蔡上国, 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2]王雷, 段华.人本管理与行为科学的比较分析[J].中国市场 (学术刊) , 2008 (, 5) .

[3]于慧越.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关系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 10) .

[4]甘黎黎.论人本管理理论与借鉴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5]吴华丽.浅议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双月刊) , 2008 (, 3) .

籽鹅的科学养殖与管理 篇10

关键词:籽鹅,性能,孵化技术,饲养管理,防疫

1 籽鹅特征

籽鹅能在寒冷和粗放的条件下保持高产, 其产蛋量之多为国内外所罕见, 故称为“籽鹅”。籽鹅体型小、紧凑、略呈长圆形, 颈细长, 颌下垂皮较小, 头上有小肉瘤, 多数头顶有缨。喙、胫和蹼为橙黄色, 腹部不下垂, 全身羽毛白色。籽鹅喜水、耐粗饲、喜群居、反应灵敏, 容易接受训练和调教;但籽鹅性急、胆小、容易受惊而高声鸣叫, 易导致互相挤压, 成鹅耐寒。

2 籽鹅生产性能

2.1 产蛋性能

籽鹅一般年产蛋在100枚以上, 多的可达180枚, 蛋重平均为131.1 g, 蛋形指数为1.43, 蛋壳白色。

2.2 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初生公雏体重约89 g, 母雏约85 g;成年公鹅体重4~4.5 kg, 母鹅3~3.5 kg。未经肥育成年鹅屠宰测定半净膛率公鹅为80.65%, 母鹅为83.78%;全净膛率公鹅为74.84%, 母鹅为70.72%。

2.3 繁殖性能

母鹅开产日龄为180~210 d。公母鹅配种比例为1∶5~7, 籽鹅喜欢在水中配种, 受精率在90%以上, 受精蛋孵化率均在90%以上, 高的可达98%。

3 籽鹅配种

籽鹅一般在150~160日龄达到性成熟, 初配时间最好在6月龄之后。公母鹅适合交配年龄不同, 公鹅为10~12月龄, 母鹅为8~9月龄。公鹅使用年限一般为3~4年, 母鹅为4~5年。公鹅全年发情, 母鹅除每年5—10月份外均可配种。交配期间应多驱赶鹅下水交配, 同时增加放牧时间。籽鹅配偶有相对固定习惯, 因此不要随便混群, 特别是用于生产种蛋的鹅更不宜混群, 以免影响受精率。

4 籽鹅孵化技术

4.1 选蛋

籽鹅没有就巢性, 一般采用人工孵化技术。种蛋在孵化前保存时间不超过10 d, 保存期超过7 d的每天要翻动一次。保存种蛋的房间应通风良好、清洁, 温度在13~16℃, 相对湿度75%~80%。母鹅开产后3~4周种蛋质量最高, 选择重量为130 g左右的种蛋, 蛋形指数在1.4~1.5。种蛋过大、过小影响孵化率和初生重。畸形蛋、沙皮蛋、泥蛋不能入孵, 禁止用水洗刷种蛋。

4.2 上蛋

挑选种蛋和上蛋同时进行, 种蛋大头朝上整齐地码放在蛋盘里, 倾斜30~35°。孵化前要对装好的种蛋进行整体消毒, 去除表面细菌。可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在种蛋上。此外, 上蛋前要将孵化器及蛋盘彻底消毒。

4.3 孵化

4.3.1 温湿度控制

籽鹅孵化期一般为31 d, 采用变温孵化法在不同时间、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孵化。孵化前55 h内温度在36~37℃, 55 h后在37.8~38℃, 21 d后机内温度控制在36.5~37.5℃。在第1~7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 第8~21天在55%~60%, 第21~27天在65%~75%。孵化机应始终保持通风换气, 尤其冬春季节, 要加大通风量。

4.3.2 翻蛋与晾蛋

大型孵化机每昼夜要多次翻蛋。第1~10天每天翻蛋8次, 第11~20天每天翻蛋6次, 翻转角度在1°~80°。第16天时胚胎代谢产生大量热量, 要配合晾蛋, 每天打开箱门降温两次。温度降至36℃后再重新加温。晾蛋时间由每次20~30 min逐渐增加到每次1~1.5 h, 直到第27天为止。

4.3.3 照蛋

为了检查胚胎发育情况, 剔除各时期的无精、死精、死胚蛋, 分别在入孵后第7天、第16天、第23天进行照蛋。可以用照蛋机或手电筒等进行照蛋。

4.3.4 出雏

第27天时将种蛋从孵化机转到出雏机, 温度控制在37℃, 湿度在70%~75%, 籽鹅在第30天就会出雏。出雏时必须要等到鹅雏羽毛全干后再捡出来, 每隔4~5 h捡一次, 出雏同时要注意保持箱内孵化条件稳定, 直到第32天全部出完为止。籽鹅孵化率一般保持在85%~90%。

4.4 鉴别

雌雄鉴别常采用捏肛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平捏雏鹅的肛门两侧, 如有小米粒大小的凸起物则为公鹅, 平滑无凸起物的为母鹅。可以实行公母分群饲养, 提高鹅群的整齐度和饲料转化率。鉴别雏鹅是否健康通常用手抚摸其腹部, 柔软无硬块、指爪无弯曲残疾、挣扎有力的为健康小鹅。

4.5 选雏

1月份孵化的鹅雏长到9月份即开产, 而由于夏季长光照抑制其繁殖活动, 12月份孵化的鹅雏成长到次年8月份时不会开产。因此, 最好选择春季3—5月份孵化的鹅雏, 生长到11月份开始陆续产蛋。应选择头大、嘴阔、体形大、背宽的雏鹅, 以叫声洪亮、眼亮有神、举止活泼为佳。

5 籽鹅饲养管理

5.1 育雏鹅饲养

首先要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消毒, 可笼养或火炕育雏。当雏鹅绒毛已干并能站立时便给予第一次饮水, 每100 m L温水中可加入5 m L维生素C、6 m L维生素B、5 g葡萄糖、3 g红糖与0.05%的高锰酸钾水交替饮用, 每天饲喂5次, 连喂3 d, 以增加雏鹅对维生素的需求, 刺激雏鹅的食欲并促使胎粪排出。鹅的饮水要清洁, 最好是凉开水, 水温25℃为宜。舍内饮用水切忌外溢, 要经常打扫卫生, 及时清除潮湿的垫料, 保持舍内清洁和干燥。

一般在出壳后24~36 h内开食, 10日龄雏鹅每昼夜喂5~6次, 11~30日龄每昼夜喂3~4次, 少喂勤添。开食料常用精料加上切细的少量青绿饲料, 精料用经清水浸泡过的碎米、小米或颗粒饲料。一般以玉米、豆粕、麦麸为主, 适当添加鱼粉、复合添加剂及食盐等。推荐配方为:食盐0.3%、骨粉0.7%、生长素1%、鱼粉8%、草粉10%、豆饼10%、麦麸18%、玉米粉52%。

为提高成活率, 防止扎堆引起伤亡或受热而影响生长, 按照雏鹅大小适当分群饲养。饲养面积为第1~6天20~25只/m2, 第7~13天15~20只/m2, 2周龄后可采用散养方式饲养, 第14~20天12~15只/m2, 第21~30天6~8只/m2。育雏期内要做好保温和防湿工作, 第1~10天室内温度保持在30~32℃, 湿度在60%~65%;第11~30天温度保持24~26℃, 湿度65%~70%。

5.2 育成鹅饲养

此阶段鹅消化道容积增大, 消化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抵抗力增强, 管理方式较粗放。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 能够大量利用青绿饲料。此时, 鹅舍内的饲养密度为2~4只/m2。育成鹅也采用散养的方式, 可在鹅舍旁建造小型水池供鹅嬉戏。籽鹅饮食要以粗代精、以精为主。日喂精料150 g左右, 一般以麦麸、谷物及糟渣等为主。建议饲料配比为麦麸20%、谷物25%、玉米30%、豆粕25%。45日龄后除了要将饲养密度控制在2~3只/m2外, 延续青年鹅的饲养方法即可。此外, 用吡喹酮防治寄生虫病, 每千克体重用药10 mg, 一次性口服。

5.3 成年鹅饲养

成年鹅可参考的日粮配方为玉米70%、豆粕11%、菜籽饼8%、麦麸6.2%、鱼粉3%、钙粉1%、微量元素添加剂0.5%、食盐0.3%。一般情况下鹅在45日龄后就可全天放牧, 同时尽量延长采食时间。放牧后把鹅驱赶到河边或池塘的浅水处自由下水。

5.3.1留种

在已饲养2~3年的母鹅所产的后代籽鹅中留种, 公母鹅要求分别来自不同的亲代。一般60~70日龄时选留后备种鹅。公鹅要求体型高大且突出, 脚高且粗, 胸宽腹平, 生殖器官发育正常;母鹅要求体型大小适中、结构紧凑、匀称, 性情温和, 颈细长, 后驱发达。

5.3.2 换羽

鹅经过冬春季节连续产蛋后于每年的夏秋季节进入休产期, 并持续换羽达4~7个月, 为了在下个产蛋期能提前产蛋, 并使开产时间一致。可在每年5—10月份休产期对选留种鹅进行人工强制换羽。采用突然缩短光照的方式加速羽毛的脱换, 换羽前日粮由精改粗, 促进其体内脂肪消耗, 使羽毛干枯和脱落。要选择晴朗无风天气进行拔羽, 拔羽时要顺着羽毛生长方向拔除鹅腹部、背部的片毛和绒毛。拔羽后3 d内不要在阳光下暴晒, 6 d内不要下水。注意换羽期间鹅的体重变化和死亡率。拔羽后应加强饲养管理, 适当增加喂料量。公鹅的拔羽期可以比母鹅早两周左右进行, 以便后备种鹅能整齐一致地进入产蛋期。此外, 换羽前应对鹅群注射禽流感和小鹅瘟疫苗, 待抗体效价升到理想水平时实施换羽。

5.3.3 产蛋

种鹅的产蛋期为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5月份, 产蛋鹅可不进行放牧, 只需准备清洁的饮水及足量的饲料即可。为了让产蛋鹅保持健康的身体, 开产前一个月要给籽鹅进补精料, 每天喂2~3次, 使其体质迅速恢复以提高体重积累营养物质, 为产蛋做准备。籽鹅一般第180天左右开始产蛋, 第210天左右群产蛋率达到50%, 第240天左右达到高峰。每天早晨及时收集种蛋存入蛋库, 产蛋期要适当增加配合饲料的饲喂量, 每天饲喂2~3次, 平均每只鹅每天最少要吃到150 g的配合饲料, 提供充足的饮水。养殖户可自行调配饲料也可直接购买产蛋鸡饲料。休产期种鹅可以采用放牧加舍饲的饲养方式, 休产前期饲喂青草并增加放牧时间。

种鹅开产前30 d要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每周增加0.5 h的人工光照。开产后至整个产蛋期使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的光照时间达到16~17 h, 维持到产蛋结束。人工光照强度以每12~15 m2开一盏40 W的普通灯泡为宜, 灯泡吊高2 m。光照强度切忌忽强忽弱, 时间切忌忽长忽短。

6 防疫

要做好出生后2小时、7日龄和200日龄的免疫工作。同时, 还应经常打扫鹅舍和运动场所, 每月对鹅舍和运动场进行消毒, 做好防虫、防鼠措施, 给籽鹅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7 其他

7.1 鹅场选址

丰富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是养好鹅的根本条件, 选址应远离城镇, 靠近江河、湖沼、池塘等流动水源的地方。同时, 应距离城镇或公路主干线1 km以上。

7.2 鹅舍建设

茶园机械移植与科学管理技术 篇11

一、机械适度深植技术

(一)机械选择

主要选用浙江永康市劲力园林机械厂“川久牌” CJ-LD530型地钻机和山东博胜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G43型地钻机等机型,这些机型的钻地机具有动力强劲、劳动强度低、苗木移栽或补栽成活率高、功效好、见效快、适合各种地形、使用方便灵活等特点。这两种机型发动机油耗低,重量轻(10千克左右) ,单人可操作,每小时可以开洞200个左右,开洞深度达30 ~ 40厘米, 洞穴地表直径可达16 ~ 18厘米,茶苗种植深度可达12 ~ 18厘米(人工开挖种植深度一般8 ~ 12 厘米) ,一台机械每天可以开洞1600 ~ 2000个,可完成1亩茶园种植,能节省大量劳动力成本。

(二)机械旋转深植技术优点

旋转式打洞机旋出来的为深层土壤,土壤墒情好,具有一定的持水量,土壤又比较细碎,栽后容易土壤压紧填实和保湿。机械旋转出来的洞穴径体积较大,移栽茶苗根系舒展度好,没有盘根现象,栽后根系容易恢复活力,有利于侧根深扎,比人工开挖种植深度深5 ~ 8 厘米,从而可提高抗旱性和成活率,该项技术尤其适合于山区或水源条件差的地方或雨量少的秋冬季、早春进行茶苗移栽。

(三)机械钻头选择

旋转式机械钻头可根据移栽茶苗大小进行选择,一年生茶苗种植主要选配直径15厘米、长度60厘米的机械钻头,假如移栽茶苗株形大(如2年生茶苗),可选择直径和长度为30厘米×80厘米的机械钻头。

(四)选用壮苗移植

选择1 ~ 2年生壮苗或轻质容器苗进行移植,茶苗株高35~50厘米,有效分枝3根以上,地茎粗0.3~0.4厘米,根系发达,侧根数5条以上,长度达10~20厘米。壮苗移植成活率高,成活率达98%以上,抗逆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五)茶苗根系蘸泥浆处理技术

ABT生根粉按照25 ~ 50毫克/千克对水,同时按照0.5% ~ 1%对水比例加入51%中阿撒可富硫酸钾复合肥(17-17-17),50千克水对拌“生地”红壤做泥浆可以蘸根处理茶苗3000株左右。通过深栽和泥浆水蘸根,茶苗种植后可节省浇“定根水”工序,节约了浇水成本,提高了茶树种植成活率和抗旱能力,对于浇灌条件不够或山地茶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水肥管理技术

(一)抗旱排涝技术

1. 水分要求

茶树生长,既喜温、喜湿,但又怕旱、怕涝。茶树的芽叶生长强度、叶片形态结构及其内含物的生化成分等指标,均以土壤相对含水量80% ~ 90%为最佳,而根系生长则以65% ~ 80%为好。在适宜的土壤温度下,茶树生长旺盛,体内含水量一般约占全株重量的60%左右,幼嫩芽叶含水量可达80%左右,光合作用等生理代谢功能增强,物质代谢趋向合成,有利于体内干物质的积累,使芽叶萌发快、数量多、嫩度好、内含物丰富。特别是鲜叶中氨基酸与多酚类物质的增加,对形成香浓味醇的红绿茶品质都较有利。但如果在旱季,当根系层土壤含水量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并伴有高湿与干燥的空气时,茶树体内水分代谢容易失调,导致芽叶萌发受阻,鲜叶产量与品质均下降。旱季灌溉,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70% ~ 90%的茶园,无论是鲜叶还是加工后的成品茶,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量一般可增加30%以上。但茶园土壤水过多同样有害,会使土壤物理性状变劣,土壤空气减少,削弱茶树根系呼吸和吸肥、吸水能力,时间稍长,茶树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尤其是红黄壤茶区,土壤中常形成低价铁、锰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再加上腐败性嫌气细菌的活跃,形成茶树湿害。

2. 灌溉方法

考量茶园灌溉方法的优劣,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灌溉水的分布均匀程度,以及能否做到经济用水;二是能否做到有利于茶园小生态的改善;三是能否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的目的。茶园推广喷灌、渗灌、滴灌等灌溉方法,能够取得显著的节水增产的经济效果。

3. 排水措施

新植茶园的水利系統主要包括保水、灌水、排水三方面内容,由渠道、主沟、支沟、隔离沟和山塘、水库、管道与机埠组成,相互配套,紧密联系,形成茶园沟沟相通,减少与避免茶园水、土、肥的流失和低洼处渍水现象。

(二)绿肥套种技术

新植茶园土壤裸露面积大,容易滋生杂草和土壤水分蒸发。倡导有机栽培,合理套种冬季、夏季绿肥。选择耐阴,生长期短,植株矮小,不与茶树争光、争水、争肥,同时还能培肥和改良土壤的绿肥作物。作物的种类应以豆科作物为主,如大豆、花生、蚕豆或豆科绿肥紫云英等。1 ~ 3年生茶树行间可种植1 ~ 2行绿肥,达到以耕代抚、以短养长、改善茶园内小气候,增加收益。夏季套种绿肥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抗旱能力;冬季套种绿肥可以提高土壤覆盖面,达到提高土壤温度2 ~ 3℃的效果,预防冻害。

1. 绿肥种类

4 ~ 5月播种的夏季绿肥有花生、大豆、绿豆等,10 ~ 11月播种的冬季绿肥有蚕豆、紫云英、苜蓿等。

2. 绿肥优点

绿肥收获后进行根部覆盖或深埋,能增强土壤保水保墒能力,同时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增施有机肥,节省肥料成本,改良茶园土壤结构,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三、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一)病虫害防控技术

茶树害虫主要有茶叶螨、茶枝镰蛾、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毛虫和黑刺粉虱等,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轮斑病、云纹叶枯病和白星病等。防治策略上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加强预测预报,按照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优先应用杀虫灯、性诱剂和粘虫色板等防治手段,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1. 农业技术措施

①摘光茶树上的虫蛹、虫卵、虫囊,人工清除树冠下表土中的虫蛹和虫卵,以减少茶园内越冬病虫的基数。

②封园喷施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250 ~ 375克/亩)200 ~ 300倍 液, 喷药时, 茶丛的上下、内外,叶片的正面、背面,蓬内的枝条及地面的杂草都要喷到。

2. 常见病虫害综防技术

(1)茶尺蠖防治

茶尺蠖1年发生5 ~ 6代,4月为茶尺蠖第一代幼虫盛发期,第一代发生后,每间隔20 ~ 35天应注意下一代幼虫盛发期。防治措施:①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或人工除虫;②第1、2、5、6代优先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在幼虫2~3龄前期防治;③使用2.5%鱼藤酮300 ~ 500倍液 、 0.3%苦参碱1000 ~ 1500倍液、苏云金杆菌、15%茚虫威2500 ~ 3500倍液、2.5%联苯菊酯1500倍液在幼虫2~3龄时防治。

(2)假眼小绿叶蝉防治

假眼小绿叶蝉1年发生9~11代,注意有2个为害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月中下旬 ~6月下旬,第二个高峰在9月中下旬~10月中旬。防治措施:①注意小绿叶蝉为害高峰,虫口高峰来临前5 ~ 10天安装黄板防治,虫口密度较小的茶园只使用黄板;②虫口密度大的茶园,配合若虫高峰期使用烟碱·苦参碱、藜芦碱、24%虫螨腈1500 ~ 1800倍液、15%茚虫威2500 ~ 3500倍液防治。

(3)薊马防治

8 ~ 10月是蓟马为害高峰期。防治措施:①可采用色板诱杀;②采用15%茚虫威2500 ~ 3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1500倍液防治。

(4)茶饼病、炭疽病防治

3~5月和9~10月注意茶饼病,5~6月梅雨期和秋季多雨期关注炭疽病。防治措施:采用甲基硫菌灵或百菌清等进行防治。

(二)杂草防治技术

茶园杂草不仅与茶树争水、争肥和争光,而且还会恶化生态条件,有利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杂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繁殖率高,吸肥能力强,如不及时清除,会造成茶园土壤贫化、荒芜或成低产园。

1. 高标准建园

建园时选择秋、冬季通过机械开沟撩壕方法深翻土壤、表土下埋,“土块翻边,草根朝天”,清除恶性杂草地下根茎。通过太阳晒烤和冻土方法,促进土壤熟化,达到斩草除根效果。

2. 中耕除草

贯彻“除早、除小、除了”的方针,在杂草初发期通过中耕锄草方法疏松土壤,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促进土壤矿物质风化,提高供肥能力。

四、冻害预防技术

茶树原生长在亚热带温暖的环境中,形成了喜湿怕寒的特性,茶树遭受冻害后,轻则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严重落叶乃至全株枯死。

(一)冻害类型

根据茶树冻害发生的季节可分为越冬期冻害和萌芽期冻害。茶树萌芽期冻害主要是霜冻,分早霜冻和晚霜冻,早霜冻多发生在秋末,对名优茶影响最大的是晚霜冻,名优茶常遭受晚霜冻或倒春寒危害。晚霜冻或倒春寒多出现在3~4月,此时大地回春,茶芽开始萌发,特早生和早生品种已到收获季节,若遭晚霜或倒春寒危害,轻则造成芽叶叶尖变红,重则造成成片芽叶焦枯,严重影响明前茶的产量和质量。

(二)预防措施

晚霜冻或倒春寒对特早生和早生名优茶的影响大,积极做好预防十分重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施有机肥

在秋冬季增施厩肥、堆肥、焦泥炭等热性有机肥料,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既能提高土温,又能增强茶树抵抗力。

2.熏烟驱霜

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晚霜冻,效果明显。方法是在晚霜来临之前,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既防晚霜冻又积肥,一举两得。

3.喷水洗霜

有水源及喷灌设备的茶园,可利用设备在晚霜危害时进行喷水,把附着在茶树芽叶上的霜洗去。

4.覆盖防霜

在低温寒潮来临前,用稻草、草帘、遮阴网等覆盖蓬面,以保护茶树,抵御霜冻。

中式餐饮企业与科学化管理 篇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入到信息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型的过程中, 传统的分工理论已经难以适应。以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流程再造为内容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应运而生。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思潮、新理论, 有些学者把它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一场革命。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业务流程再建理论突破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局限, 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企业通过改组作业流程, 适应现代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的思路。自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 BPR很快掀起了一场企业再造与管理变革的热潮, 并成为欧美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欧美大企业中70%以上的企业都开始推行一项或多项BPR工程。然而, 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BPR理论才在国内各大报刊出现。流程再造的思想已经在制造业有了很多的关注和应用, 但是在服务业的应用却不是很广泛, 尤其是中式餐饮企业至今尚没有知名企业进行过成功的全面再造。

业务流程流程再造的出发点是顾客的需求。在消费者导向的时代, 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时间, 一旦决定购买便希望商品早日到手。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快最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是业务流程再造本质特征所在。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一种全新的业务流程设计思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但在具体做法上则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按照威廉姆·J·凯丁格等人的调查和研究, 共有71种技术可以运用于业务流程再造, 其中包括愿景分析、项目计划技术、价值分析、鱼骨图分析、流程图、价值链分析、标杆技术、作业活动图、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流程优选矩阵等诸多方法。企业可以根据对技术的熟悉程度和应用经验, 选择较适用的技术与工具。

我国餐饮业发展状况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餐饮产业作为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餐饮网点从20多年前的几十万家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万家餐饮企业;而且从原来简单、便宜的大众餐饮向多层次、多样化的低、中、高档相结合的餐饮方向发展。2006年, 我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达到10345.5亿元, 同比增长16.4%, 比上年净增1458亿元。2007年全国餐饮企业营业零售额累计达12352亿元, 同比增长19.4%,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7%。其中快餐业和火锅业发展最快。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 2007年我国餐饮营业额是1978年的225倍, 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53%。2008年零售额达15404亿元, 比2007年增长24.7%, 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根据历年数据分析, 预计2011年, 我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超过20000亿元。餐饮业已经成为拉动消费、实现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餐饮业是我国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 我国餐饮企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企业相比, 国内餐饮企业在诸多方面, 尤其是在管理和服务方面, 差距较大。加入WTO后, 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了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 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和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我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 竞争力不强。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 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 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中餐企业全国前10强仅占餐饮业总营业额的4.78%, 销售收入一般不超过数亿元。这与以肯德基、必胜客为代表的外国餐饮巨头形成巨大反差。肯德基在我国就拥有超过2000家连锁店, 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215亿。在这种新的竞争形势下, 我国餐饮业将何去何从, 如何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与世界跨国餐饮集团抗衡, 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式餐饮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设想

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 有着坚实的消费者基础和市场份额。但中餐烹饪是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 作为传统行业的餐饮企业在向现代化企业过渡的过程中, 只有全面实施管理的信息化, 才能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 中餐企业要进行管理信息化尝试, 就必须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餐饮服务是旅游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但是对餐饮服务的研究还显得不够充分, 以代表国内旅游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几本刊物为例, 有关餐饮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这些研究多研究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但科学化管理研究较少, 与国外旅游学科的研究存在差距。餐饮理论研究的缺乏制约了中式餐饮企业的发展。本文结合企业管理关于流程理论的相关研究, 对中式餐饮企业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要设计新的酒楼业务流程, 首先就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中式餐饮企业是典型的传统服务行业, 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 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和易变性三大特征。因此对服务流程再造必须考虑服务的特性。根据价值链分析法, 酒楼的主要活动包括前厅管理、厨房管理与餐饮营销三部分;支持活动则包括信息系统管理、餐厅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及采购等五部分。其价值链如图1所示:

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 酒楼价值链的主要活动为前厅管理、厨房管理和餐饮营销三部分。其中, 前厅和厨房的业务流程与顾客接触度最高, 这两个流程运作的好坏对外在顾客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此外, 酒楼的90%以上的工作人员也都集中在这两个部门。因此, 中式餐饮企业进行流程再造时, 首先可以选择了前厅服务流程与厨房生产流程。

1.前厅业务流程再造

前厅餐饮服务是顾客接触酒楼第一印象的关键环节。前厅餐饮服务从普通的迎宾、上菜、结账等环节到前厅的设施布置越来越受到酒楼的重视, 科学合理的餐饮服务流程不仅能大大缩短顾客排队等候的时间, 还能够有效减少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差错, 提高酒楼服务效率, 提升顾客满意度。

前厅是餐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餐饮企业业务活动的中心,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 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前厅有联系, 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厅服务工作岗位多、环节多, 对服务的要求高。前厅服务人员的全部工作和活动可分为接待、销售及销售控制三部分, 为宾客提供餐饮服务和推销餐饮产品是餐厅业务中最重要的两项任务。为完成该任务, 酒楼前厅的职位设有餐厅主管、领班、迎宾员、接待员、走菜服务员、值台服务员、包间服务员、酒吧服务员和收银员等。一般酒楼前厅的组织结构图见图2, 许多酒楼的接待量在300、400人左右, 规模不大, 这种组织结构是较为可取的。

酒楼的前厅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 一般酒楼前厅为顾客提供餐前、餐中和餐后的餐饮服务。可根据预定情况, 对班组人员进行分工, 合理安排员工, 做好物品准备和环境布置。针对提前预定标准的客人, 还要为其列制菜单, 对菜单进行把关审核, 提前对餐厅餐台进行布置, 及时通知厨房调整菜品。开餐前对天花板、桌面餐具等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 各人员按规定站位迎接客人。正式开餐后, 首先核对顾客是否有预定信息及预订信息是否正确, 若核对信息准确无误, 则通知厨房开餐上菜;若核对不准确, 则联系领班处理突发状况;若无预订, 则进行点菜服务, 接着由厨房进行制作。上菜过程中, 要对上菜速度进行控制, 对菜品质量进行把关, 顾客用餐过程中, 服务人员则要灵活服务的应对。顾客用餐基本结束, 不再添加食品和酒水时, 服务员检查客人餐台剩余酒水情况, 再进行账单打印, 将账单交给客人之后, 还要征询客人的满意度, 最后, 送客至门外。

中式餐饮企业一般采用手工经营方式, 也有一部分已采用微机录入, 但菜单仍由服务员手工填写, 再由信息台录入微机, 打印出四联菜单, 三联分别交后厨、冷菜及吧台下单, 一联留在餐桌核对上菜情况。虽然餐厅的营业状况可以及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但服务员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一道, 这样一来, 服务速度大大降低。由于等候时间过长, 有很大一部分顾客流失。另外, 由于是采用纸质填写菜单, 有时会因为字迹不清楚, 信息台服务员看不清而出现错误菜品。在这种流程设计中, 岗位之间须反复核对沟通信息资料, 这就不可避免地使顾客等候时间延长。针对前厅的这种情况, 改用PDA点菜, 实现菜单传输无纸化, 这些菜单将通过系统传输到厨房的接收器, 厨房可以直接打印菜单, 信息传递速度快, 不会出现人为错误。如果顾客有特殊要求可以在点菜时进行相关选项的选择, 若没有该选项则由专人去厨房及时通知。

2.后厨业务流程再造

中式餐饮企业的厨房和前厅虽同属于酒楼, 但一个是生产部门, 一个是服务部门。厨房作为一个生产部门从事生产, 其生产要素类似制造业的生产三要素, 即人、设备和原料。进行厨房作业管理, 必须先确定厨师日常作业流程, 并弄清各级厨务人员的工作分配, 才能相辅相成, 发挥最大效益。只有从面积、设备、人力、机能等各方面详加考虑, 才能有效应对外场客人多元需求。中式餐饮后厨流程的再造可以借鉴西餐许多有益的经验, 西餐后厨流程管理中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科学管理模式。但决不能按照西餐的生产规则来再造中餐的流程, 由于中餐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来完成, 中餐更侧重于因流程的不同工段而分工, 因此厨房的信息化管理和流程再造必须符合中餐特色。中式餐饮厨房生产的餐饮产品种类多, 使用的原料大部分为初级产品, 因此, 采用岗位责任制的生产方式。后厨组织结构图如下图3所示:

厨房的组织结构通常实行部门化管理, 每个班组都有部门化指标。但此种组织结构, 各班组彼此间缺乏沟通, 速度会减慢, 造成顾客等候时间的再度延长, 进而流失顾客。组织结构应增加交叉管理, 相互监督, 统一分配,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后厨生产的基本流程是每日上午验货, 核对数量质量, 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提出退换, 对符合要求的原料按部门分类, 需要加工的及时送抵初加工, 需要保鲜的及时保鲜。开餐之前进行餐前准备工作检查;开市之后, 各组根据菜单完成相应任务。厨房生产流程当中, 原材料验收后直接分库收藏, 各菜品烹制区根据需要随用随取。这样的流程虽然便于厨师随时取用原材料, 但是原材料的浪费情况比较严重, 成本控制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设置一个加工厨房, 将原料加工成能直接用于烹调的半成品, 并进行保藏;其他各厨房如需要用料, 可凭单来加工厨房领取。这种流程保证操作相对集中, 免除了所有厨房的加工工作量, 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减少了各厨房的生产面积, 减少了原料浪费, 统一了各厨房的生产标准, 从而降低菜点成本, 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一篇:英语词汇文化中的英语下一篇:治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