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灌洗术

2024-09-26

穿刺灌洗术(共7篇)

穿刺灌洗术 篇1

新生儿脓疱疮是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皮肤病, 病原菌经皮肤侵入, 易自身接触传染及互相传染, 是新生儿的常见皮肤病。该病发病急骤, 若处理不及时, 脓疱疮破溃并向周围扩大而导致败血症或毒血症,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治疗及时、护理得当, 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短时间内便可痊愈。我科将新入院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置于辐射保暖床, 入院后首次处理采用针刺抽液及灌洗术, 然后每天用0.5%碘伏局部涂擦3次,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男34例, 女26例;日龄4 d~20 d (7.58 d±3.13 d) ;体重2.25 kg~4.76 kg (3.32 kg±1.15 kg) ;临床表现为头部、面部、耳后、腋下、颈部、腹股沟、臀部等多处散在或成片状脓疱, 部分皮疹出现破溃、渗出;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1]。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 例。两组患儿日龄、体重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儿入院处置后, 置于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HuN-93A的辐射式保暖床上, 裸露全身皮肤, 用2 mL或5 mL无菌注射器 (注射器太大不方便操作) 、7号消毒头皮针 (针头太小脓液不易抽出) 穿刺脓疱腔, 抽取脓性分泌物, 并用生理盐水灌洗脓腔, 然后, 每日用0.5%碘伏涂于患处3次, 直至皮疹结痂消退。对照组除不使针刺抽液及灌洗术外, 其余治疗及护理同治疗组。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疗法。

1.2.2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脓疱疮治疗效果及脓疱疮消退时间。有效:用药1 d~ 5 d, 脓疱结痂, 其余丘疹未形成脓疱疮, 无新出疹, 脱痂后表面光滑, 不留斑点;无效:局部用药5 d~ 6 d, 脓疱干枯结痂, 仍有新的皮疹出现[2]。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皮肤薄嫩、血管丰富, 皮肤的吸收及透过力较高, 所以防御功能差, 护理不当时极易诱发脓疱疮, 而且病情急剧。若处理不及时, 脓疱疮破溃并向周围扩大而导致败血症或毒血症, 甚至危及生命, 故脓疱疮早期局部治疗与护理尤显重要。脓疱疮局部治疗以杀菌、抗感染、止痒、干燥、收敛为原则[3]。穿刺抽液与灌洗术可机械性去除致炎因子, 减少致炎因子浸润、迁延。不完全挑破皮疹处皮肤, 以防止脓液外溢, 引起周围正常皮肤自体接种而播散。另外, 较完整的皮肤还可防止周围细菌直接进入创面, 有效避免自身反复接触感染。碘伏即碘洛酮, 作为新一代广谱、高效外用杀菌剂, 它除具有杀菌力强、刺激性小、毒性低、稳定性强、不着色、无需脱碘的特点外, 还具有收敛、保持皮肤干燥的特点。将脓疱疮新生儿置于辐射式保暖床上, 通过对流、蒸发作用, 使患儿皮肤保持透气、干燥, 去除潮湿诱因, 而且方便用药与观察, 防止患儿衣物污染而造成皮肤反复感染, 使患儿感觉舒适。我科将上述三者合用, 促进了脓疱疮的结痂与修复, 使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缩短, 疗效显著, 方法简便, 同时还减少了局部抗生素的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针刺抽液及灌洗术护理新生儿脓疱疮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将治疗组患儿置于辐射保暖床上, 在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疗法基础上, 首次处理脓疱使用穿刺抽液及灌洗术, 之后每天局部用0.5%碘伏外涂脓疱疮3次至结痂。对照组除不使针刺抽液及灌洗术外, 其余治疗及护理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儿脓疱疮治疗效果及脓疱疮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脓疱疮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脓疱疮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穿刺抽液与灌洗术治疗脓疱疮疗效显著。

关键词:脓疱疮,针刺抽液,灌洗术,新生儿,护理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786.

[2]谌丽, 朱小容.辐射式保暖床护理新生儿脓疱疮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13 (22) :1202-1203.

[3]黄家驷, 吴阶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382.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配合体会 篇2

1 一般资料

160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38岁, 年龄最大65岁, 均为煤工尘肺。

2 护理

2.1 术前访视

任何手术对患者来讲都是较强的一种紧张刺激, 一般来说, 术前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 轻度焦虑反映了患者正常的心理适应能力, 有利于与医护人员的配合。重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反应则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使内分泌系统受到抑制, 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影响对手术的耐受性, 增加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术前指导的目的是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情绪, 使患者在身心俱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3], 因此, 手术前进行心理访视十分必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及心理状态做好术前访视, 和蔼亲切的态度、周到礼貌的语言可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尊重, 产生信任, 有利于其充分表达情感, 从而正视现实,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2.2 术中配合

2.2.1 术前用物准备

双腔管、3 000 m L 37℃温盐水8袋、灭菌的Y形管、量杯、管钳、自制面巾一块 (用30 cm×30 cm无纺布制作, 在15 cm处剪开15 cm长) 、暖风机、护眼膜、大夹子 (夹呼吸回路) 、麻醉架、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仪、动脉采血针。药品有:呋塞米、地塞米松、山莨菪碱。

2.2.2 麻醉方法

采用快速诱导全身静脉复合麻醉, 于诱导麻醉后在肌松最佳时期采用细径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 进行双肺分隔。分别听诊左、右肺, 比较双肺呼吸音应基本一致, 然后关闭左肺, 右肺通气, 听诊左、右肺, 应于左肺听不到呼吸音, 进行灌洗。

2.2.3 灌洗方法

灌洗液与Y形管连接, 悬挂于距腋中线40 cm高处, 灌洗液与Y形管连接置于距腋中线60 cm低处, Y形管另一端与灌洗侧支气管连接, 大夹子将管固定于麻醉架上, 用2把血管钳夹住灌洗液的出入两端。我院常规每次灌入1 000 m L, 灌入1 000 m L进行一次引流, 引流液量用量杯记数, 一般一侧肺灌洗次数不超过12次。于第3, 6, 9次引流末进行加压通气, 以提高血氧分压及排尘效果, 每次肺灌洗完毕加压通气用于排水, 减少肺内残留量, 促进肺功能恢复。用同法进行另一侧肺灌洗。

2.2.4 术中护理配合

护眼膜护眼, 将自制面巾放于患者面部, 将面巾剪开处为双腔管的位置, 铺好后固定, 面巾可有效防止灌洗液流入面部。使用暖风机为患者保温, 用分体式小被分别盖好患者上下肢体, 备好37℃生理盐水3 000 m L (袋) , 连接Y形管, 每次根据刻度给予1 000 m L, 根据医嘱控制灌洗液的入量, 详细记录灌洗液的出入量。根据医嘱抽取血气分析, 导尿和静推呋塞米、地塞米松、山莨菪碱, 注意为患者保温, 间断为患者按摩活动四肢, 预防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形成。灌洗次数以灌洗回收液由黑色浑浊变为无色澄清为止。

2.2.5 灌洗液加温

麻醉剂有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室温>32℃时体温>38℃, 室温<21℃则体温<36℃, 因此, 手术室环境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2~24℃, 相对湿度Ⅰ、Ⅱ级手术室为40%~60%。除以上环节外, 应注意灌洗液的温度, 使用恒温箱等加温设备, 对输入体内的液体和血液制品加温至37℃, 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并防止体温下降。研究表明液体或血液制品加温至36~37℃是安全、舒适的, 且对液体成分无影响。

3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良好, 无1例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此手术通过自然的腔隙入路, 无手术切口, 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

4 体会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为各类尘肺职业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同时由于具有创伤小、相对安全、解除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点, 护士术前访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尊重和理解患者, 让患者提出自己的需求, 根据情况帮助解决。体温是人体主要生命体征之一, 正常体温对于维持人体各项功能至关重要, 术中确保手术室的温度在22~24℃, 既可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同样可以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对灌洗液进行加温, 减轻机体刺激反应, 使用暖风机为患者保温和用分体式小被分别盖好患者上下肢体, 都是降低手术后低体温的有效措施。手术中采取各种保温护理, 保护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术后恢复;准确记录灌洗液进出量便于及时观察肺功能情况, 减少肺内残留量, 促进肺功能恢复, 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

摘要:目的 探讨大容量肺灌洗术的配合方法, 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160例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手术患者, 对灌洗液进行加温处理、记录灌洗液的进出量, 观察配合效果。结果160例患者手术成功, 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良好, 无1例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结论 全肺灌洗术具有创伤小、相对安全、解除患者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对灌洗液加温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低体温发生, 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准确记录灌洗液的进出量便于及时观察肺功能情况, 减少肺内残留量, 促进肺功能恢复, 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尘肺病,全肺灌洗,大容量,护理配合

参考文献

[1]牛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192.

[2]陈志远.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

穿刺灌洗术 篇3

研究表明:粉尘引起的PAM (巨噬细胞) 破坏崩解, 使肺组织发生损伤是尘肺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肺内残留的粉尘还继续与PAM作用, 这是尘肺患者虽然脱离粉尘作业环境, 但病变仍继续发展升级的主要原因。大容量全肺灌洗的治疗机理不是针对肺间质纤维化, 而是针对尘肺病人始终存在于肺部的粉尘和炎性细胞, 延缓病变升级。具有去除病因、改善呼吸功能、缓解症状等效果。

我科于2012年2月~2015年6月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47例, 其中尘肺33例, 矽肺9例, 电焊工尘肺4例,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均安全有效, 无一意外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术前护理

1) 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期胸闷、气短、咳嗽、咳痰, 情绪悲观, 缺乏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相关知识, 惧怕手术等, 因此恰当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与患者交谈, 打消患者的疑虑, 鼓励正视现实, 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 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 做好患者准备:术前完善各项检查, 包括胸部X线、胸部CT, 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尽早戒烟, 减少呼吸道刺激。术前3天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以利灌洗后肺的恢复和肺部分泌物的排出[1]。确保患者有充足的睡眠, 手术当日禁食。

2术中护理

1) 协助麻醉师行气管插管, 将患者去枕平卧, 头后仰, 待插入双腔气管插管, 听诊两肺呼吸音, 两肺分隔满意后, 行气囊充气。

2) 灌洗瓶与Y形管连接, 悬挂于高处, 引流瓶与Y形管连接于低处, Y形管另一端与灌洗侧支气管连接, 用两把止血钳控制灌洗液的进出。根据病人肺容量, 每次灌入500—1500ml温度为36℃~37℃的无菌生理盐水。每侧肺累计灌洗量约10000ml。

3) 为减少血液分流造成的低氧血症, 尽可能加快引流速度, 缩短引流时间, 每次灌入时间1~2分钟, 引流时间2~3分钟。灌洗期间, 可采用震动排痰机放置在侧胸部震荡, 以促进肺内异物的排出和加速肺内残留液的排出, 肺内残留灌洗液控制在1000~1500ml。准确记录灌入及引流出的液体量, 以防有肺内潴留而诱发术后肺水肿的发生。引流液按先后顺序排序编号, 注意其颜色、性质及沉淀情况等, 用以指导灌洗的量及灌洗间隔的时间。如此反复, 直至引流液由浑浊转为澄清为止[2]。

4)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Pa O2、Sp O2改变。引流过程中发现Sp O2下降至90%以下, 立即停止引流, 给予加压通气, 改善, 改善肺泡氧和。为避免肺水肿, 在灌洗过程中遵医嘱给予速尿及地塞米松处理。

5) 同法灌洗第二侧肺。第二侧肺灌洗条件:灌洗侧肺内残留液基本排出和吸收;灌洗侧肺内呼吸音基本恢复;灌洗侧肺顺应性接近灌洗前水平, 气道压降到30cm H2O;该侧肺单肺通气3分钟后, 血氧分压大于13.3kpa;生命体征平稳、血气分析无明显酸碱紊乱[3]。

3术后护理

1) 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 严格按全麻术后的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面色及Sp O2等。术后24小时内每4小时抽血查血气分析, 动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必要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2) 术后颈下垫平枕头使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休息, 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 鼓励患者正确咳嗽、咳痰等, 为其提供合理浓度的氧气[4]。

3) 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肺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指导患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4) 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由于肺泡灌洗时冲洗量较大, 平均灌洗量在1L左右, 大量的灌洗将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丢失, 肺复张受限, 肺内毛细血管壁损伤, 通透性增加, 潜在性的肺水肿的危险性增加。术后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的量, 并观察记录痰的性状, 如有粉红色泡沫痰时, 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5) 加强心理护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嘱患者术后脱离粉尘环境, 是避免尘肺加重的重要措施之一。

大容量全肺灌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 周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障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顾慧娟, 董佩芳.一例重症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1) :861-862.

[2]杨柳, 邝军, 张桂丽.全肺大容量肺泡灌洗术的护理体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 09 (05) :81-82.

[3]陈志远, 张志浩, 车审言, 等.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穿刺灌洗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肺10例肺泡蛋白沉积症。其中男8例, 女2例, 年龄23至64岁, 术前一般较差, 肺扩散能力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严重的障碍。后入场, 肺功能, 胸部X射线和V/Q显像检查患者的动脉血气。病人进入手术室, 吸入纯氧, 建立静脉通道, 持续心电监护, 血氧饱和度监测, 麻醉前导尿监测有创血压 (BP) 的桡动脉, 气管插管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试验压力, 常规监测体温, 气道压力和肺顺应性, 如有必要, 检查血液中, 并记录液体摄入量和输出。l周后血气和肺功能的审查。气管套管用作大量的左双腔导管, 机械通气, 潮气量8-10mL/kg, 呼吸频率12-14次/min,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40mmHg。连续输注异丙酚麻醉维持到4-8 mg.KG-1.H-1, 辅以安氟醚或异氟醚, 间歇给予麻醉性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后的患者, 生命体征平稳, 双腔气管插管单腔气管插管, 洗胃, 并带管回ICU的。如果病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回病房后拔管。

1.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成组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 单肺通气血氧饱和度一般高于90%。

仅有l例患者在灌洗4000mL后, 回收灌洗液3800mL。此时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至79%, 血压降为60-100/35-60mmHg。故立即停止灌洗, 改为双肺通气, 并扩容升压治疗, 患者一般情况很快改善, BP110/60mmHg、SpO295%。1周后再次行灌洗术过程平稳。

回收率:在灌洗过程中密切观察灌入的液体量及洗出的液体量.如发现有较大差异及时寻找原因。若为双腔管陌离不确切, 则立即停止灌注。每例患者均在术后计算回收率。我们的12例患者平均灌入量为 (11900±3410) mL, 洗出量为 (13600±3470) mL, 回收率为96%。肺灌洗术l周后复查血气及肺功能, 见附表

由上表可见, 经肺灌洗术后, PaO2、SpO2术前与术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pH值及PaCO2变化不明显。

2.2 并发症:

患者术中未出现肺出血、心律失常及小气道痉挛等并发症, 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心血管意外。

3 讨论

前充分的氮氧诱导。一方面可以充分去除氯的肺灌洗, 肺泡氧气和二氧化碳, 只有在这些气体灌洗, 可以被人体吸收。为了使表面和肺泡灌洗液充分接触。如果肺泡残留的氮, 则影响灌洗结果。另一方面, 患者肺泡蛋白沉积症少氧储备, 足够的氧气, 可以显著增加氧储备和减少缺氧气管插管的风险。气管插管。通常使用左侧双腔气管插管, 管数尽可能大, 不损害使用双腔气管插管的声门 (37-39男性选择女性选择35-37双腔管) , 以确保肺隔离和手术后肺灌洗吸引到足够的排水。液体溢出, 因此双腔管位置的严重后果, 必须准确, 并仔细核实的泄漏, 如有必要, 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病人的位置。洗胃通常采用侧卧位, 其最大的优势, 以减少满溢的通风肺灌洗可能。但是, 由于重力因素, 血流量, 通气肺肺分流增加。通风可以减少肺分流卧位, 但增加的液体溢出的风险。麻醉维持。考虑为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 肺泡和支气管中含有大量的罚款结晶磷脂和非蛋白物质沉淀, 单肺通气在肺灌洗过程, 所以这些患者吸入麻醉药的吸收, 分散和消除影响, 这是很难调整麻醉深度。所以我们选择连续静脉滴注异丙酚维持麻醉。手术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这些病人的肺功能较差, 尤其是在单肺通气。因此, 常常在洗胃过程中血氧饱和度显着下降, 但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通常是长期缺氧。因此, 手术的耐缺氧能力较好, 80%的患者血氧饱和度, 即使长时间随访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575.

穿刺灌洗术 篇5

1 临床资料

8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0~61岁,平均43岁。其中Ⅰ期48例,肺内粉尘沉着症35例。接尘史4~23 a,平均10 a左右,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胸闷、气短,行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61例,一次单肺灌洗2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详细收集资料

患者入院时,护士详细收集患者的资料,除一般情况外,重点放在患者的生命体征,接尘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营养状况,既往生活方式,如有无吸烟、饮酒的嗜好,心理状态,包括平时心理特征,入院后心理活动,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治疗的信心等。要求患者如实回答,不可隐瞒实际情况。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确立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按照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

2.1.2 辅助检查

术前要完善各项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动脉血气、X线胸片,肺功能、胸部CT、心电图、腹部B超等。排除手术禁忌证。

2.1.3 严把灌洗适应证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体格检查结果,灌洗组成员集体讨论,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肺功能,是否符合肺灌洗适应证,不符合者,暂不手术。需药物治疗的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如呼吸道感染者治愈后进行;高血压、糖尿病者待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后进行。

2.1.4 健康教育

要求病人术前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生活,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其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法的训练以及呼吸操训练,促进术后支气管分泌物及肺泡灌洗液的排除,利于肺泡充分扩张,防止出现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大容量肺灌洗术的认知度教育,包括麻醉方式、灌洗方法、整个灌洗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患者如何配合等,积极为手术做好准备。

2.1.5 心理护理

入院时虽已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评估,并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但是由于肺灌洗手术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顾虑,甚至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故术前1日需访视患者1次,评价患者对肺灌洗的认知度以及心理状态,然后给予针对性讲解及心理疏导。访视中发现几乎所有患者最担心的还是手术的安全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手术的过程、具体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及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告知患者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对防止尘肺的进展有明显的效果。鼓励患者树立对灌洗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必要时请灌洗过的病人现身说教。

2.1.6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1 d预防感染,术前8 h禁水,10 h禁食,术前1 d洗澡剃须,术前晚口服安定10 mg,术日晨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异常提前通知手术室,重新评估。术前半小时给予氧气吸入(2~4 L/min),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阿托品0.5 mg。

2.2 术中护理

2.2.1 选择合适的导管

根据患者的体型、体重、口腔咽喉和X线胸片情况选用合适型号双腔支气管导管将两肺分隔。选择合适的导管是避免痉挛、声门水肿及保持两肺隔离的关键[1]一般情况下,男性患者选用39号导管,而身材瘦小的男性选用37号导管。

2.2.2 保持灌洗液的恒温

提前将足量无菌生理盐水放入恒温箱中加温至37 ℃,确保灌入肺内的液体在36.5 ℃左右,术中严格控制恒温箱的温度,防止灌洗液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温度过低,可引起小气道痉挛,毛细血管收缩,既影响气体弥散[2],又使灌洗液的引流减慢;若灌洗液温度过高,可引起肺泡变性,易使肺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2.2.3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术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博、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变化,当灌洗进行时仔细听诊对侧肺有无 啰音,警惕液体逸入同侧胸膜腔或对侧肺,只有当其呼吸音保持正常时灌洗才能继续进行,警惕全麻术中可能发生的任何并发症,特别是涉及到呼吸、循环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注意患者呼吸的幅度,皮肤、口唇色泽及甲床等末梢循环血运的反应。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的低氧血症诊断的客观指标[3],对调整体位、呼吸频率、幅度、吸氧浓度、流量等护理操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指端末梢血氧饱和度监测低于90%时,应及时复查血气;另外在单侧肺灌洗完毕双肺通气30~40 min、单侧肺通气3 min以及两侧灌洗完后,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及时送检。

2.2.4 认真配合灌洗工作

配合麻醉师诱导麻醉,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确定两肺分隔满意后进行灌洗。第1次灌洗速度宜慢,应与肺吸收的速度相当;第1次灌注的量应相当于该侧肺的功能残气量,一般男性约为1 000 ml。第2次及以后灌注的量相当于该侧肺潮气量的灌注量,一般为1 000~1 500 ml。一般一侧肺灌洗次数不超过12次[14],总量15~20 L。灌入时间一二分钟,引流时间二三分钟。收集灌洗引流液,记录灌洗次数、出入量,肺内残留量,引流液的色泽、浑浊程度等,灌洗液转清透明即可,若出现红色,表明气管或肺泡有轻度损伤,此时可用温度稍低的灌洗液,以促进血管收缩,减轻和控制出血。肺内残留量超过1 000 ml即可能为并发症的先兆,应重点观察,保存好灌洗回收液,以备检查分析。注意为患者保温,室温控制在22~24 ℃。

2.2.5 灌洗液的引流

引流速度应尽量快,因灌洗过程单肺通气,灌洗侧肺静脉血混合,易致低氧血症。交替使用双肺纯氧通气与灌洗侧潮气量通气,并用细硅胶管开放式负压吸引,使残留于肺内的灌洗液尽快排净,待灌洗侧气道峰压或总顺应性接近灌洗前水平,改用空-氧混合气通气,可避免术后并发微小的肺不张。引流过程中还应间断叩击患者灌洗侧胸部 (避开心脏),起振荡的作用。利于尽快清除呼吸道和肺泡内的沉着粉尘、吞尘巨噬细胞和炎症趋化因子及致纤维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

2.2.6 并发症的预防

①为防止灌洗液进入眼中或手术中摩擦眼部引起结膜炎,眼部外贴无菌小敷料。②为防止静脉炎,在注射麻醉药的静脉处湿敷浸有50%葡萄糖10 ml+维生素B12 500 μg的纱布防止静脉炎。③为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术中间断为患者按摩活动四肢。④为避免引起窒息,停麻药前30 min肌内注射胃复安10~20 mg以预防呕吐。⑤为防止低氧血症,采用间歇正压纯氧通气和负压开放式吸引,操作时必须谨慎、协调,挤压气囊要均匀柔和,控制压力勿过高,避免引起窒息。

2.3 术后护理

2.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术后取半卧6 h,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畅通,采取面罩给氧,氧流量4~6 L/min,各项指标平稳后,改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渐减至1 L/ min。每30 min记录1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和出汗情况。术后12 h内注意观察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有血压、血氧饱和度过低,警惕是否有麻醉延期。发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注意询问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痰量及颜色,有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有无咽痛、头晕乏力感及大小便情况,有异常及时送检。

2.3.2 控制肺部感染

术后当日患者进入安装有准层流净化装置及医用窄气消毒机的重症监护病房,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3~5 d。补充电解质和利尿治疗,以减轻肺水肿。生命体征平稳后,患者进入普通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紫外线空气消毒,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拭门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增强肺免疫功能。鼓励患者用术前训练的方法深呼吸和咳嗽,预防肺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

2.3.3 饮食的护理

为使患者体内残留的麻醉药尽快从体内排出,在患者出手术室1 h后,鼓励患者饮水,术后五六小时鼓励患者进食,协助安排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以补充机体所需。

大容量肺灌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可以清除肺内滞留的粉尘及吞尘巨噬细胞,延迟病变进展,还可保护患者肺功能,维护其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术前严格控制灌洗适应证,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及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导管,严密监测病情变化,认真配合灌洗工作,加快灌洗液的引流,保持灌洗液的恒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控制肺部感染及指导合理饮食,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总之科学、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大容量肺灌洗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志国,王继成,袁扬.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麻醉处理4147例次报告[J].中国疗养医学,2009,8(7):671.

[2]李娟.301例矽肺患者行大容量肺灌洗术的配合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9):36-38.

[3]刘化侠.危重病监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0.

穿刺灌洗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拟接受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的患者, 经过体检筛选出50例可行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及气短等, 但无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其中男48例, 女2例;年龄36岁~64岁, 平均年龄 (42.5±0.1) 岁;Ⅰ期23例、Ⅱ期10例、Ⅲ期17例;煤工尘肺26例、采石尘肺9例、电焊尘肺15例。

1.2 护理方法

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咳嗽、咳痰、胸闷、气短, 经很多治疗未达到良好疗效, 加之对近年来兴起的大容量双肺灌洗术了解不充分, 心理上难以接受。针对上述情况, 首先是向患者详细介绍该术具有疗效短、安全性高及痛苦轻等特点, 同时向患者讲述成功病例,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保证已制定的护理计划有效进行。然后向患者讲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 增强对手术的自信心[3]。 (2) 术前准备: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了解患者过敏史及有无手术禁忌证;术前戒烟2周, 减少烟雾对呼吸道刺激,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保证充足睡眠, 术前禁食6 h;术前0.5 h注射阿托品、咪唑安定, 将灌洗液置于水浴箱中加温37℃备用;准备好术中所需物品、抢救器械以及心电图监护仪,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4]。

1.2.2 术中护理

快速将37℃生理盐水提供给主管医生, 保证灌洗液顺利滴入静脉通路, 精确记录灌洗液数量, 保证在1 000~2 000 m L范围内, 计算每次肺内残留量, 保证在500~1 000 m L范围内, 若残留量过多或总残留量>1 500 m L则迅速告知医生[5]。灌洗结束后反复加压通气, 提高血氧分压及排尘效果, 每侧肺灌洗完毕加压通气用于排水, 减少肺内残留量, 促进肺功能恢复。吸引毕记录灌洗侧肺气道压, 行双肺通气至灌洗肺顺应性恢复, 患者灌洗侧肺内残留液基本排出和吸收、呼吸音基本恢复、顺应性接近灌洗前水平、气道压降到22 mm Hg、生命体征平稳、血气分析无明显酸碱紊乱后对患者实施第二次灌洗[6]。

1.2.3 术后护理

由专职护士于监护室内对患者进行并发症护理, 在监护室内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给予高浓度吸氧一段时间后低浓度吸氧, 最后停止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24 h持续心电监护, 出现异常情况后立即进行处理;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如升高幅度不大则无大碍, 如体温过高, 则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指导合理饮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后咳嗽、咳痰、气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较护理前明显改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护理前非常满意5例, 满意24例, 不满意21例, 满意度为58.0%;护理后非常满意25例, 满意23例, 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96.0%, 护理后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用于治疗吸入性肺病, 具有有效清除肺泡腔和细支气管内的粉尘, 吞尘巨噬细胞及其产生的致炎症、致纤维化因子等特点, 从而有利于去除病因、提高运动耐受能力、改善呼吸功能通气和换气及血气指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咳嗽、气喘等症状发生率等, 因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疗效好等显著优势, 从而被各个医院广泛用于治疗尘肺[7]。

但是是否行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难以判断, 即要求对相关适应证熟悉掌握, 例如煤工尘肺、煤尘埃沉着症与其他各种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及肺内粉尘沉着症、肺泡蛋白沉积症、慢性非局限性化脓性支气管扩张症、吸入性粉末或液体状异物肺炎及放射性粉尘吸入等, 这在该术的护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配合从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使患者信心十足地接受治疗, 协助患者接受辅助检查、禁烟、准备手术器械等;术中做好保持灌洗液恒温在37℃, 防止出现支气管哮喘、毛细血管扩张损伤及扩张, 加快引流速度, 注意残流量的变化, 排尘、排水操作和进行第二次灌洗, 氧通气后立即在双腔管内间断负压吸引, 保持硅胶管与管壁之间开放状态, 以防止负压过大损伤支气管内膜;术后做好预防工作, 减少并发症发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详细记录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 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确保上述护理措施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果显示, 护理后临床症状较护理前明显改善, 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证实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护理配合的有效性及必要性,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兰英.双肺大容量灌洗术治疗尘肺的护理配合[J].青海医药杂志, 2010, 40 (8) :51-52.

[2]古慧英, 元芳, 叶蓓蕾.老年肺结核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4, 35 (12) :2653.

[3]王娟.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术治疗矽肺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4) :298-299.

[4]胡小英.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疗养医学, 2013, 22 (9) :822-823.

[5]周海凤.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 (11) :99-100、102.

[6]章蕾, 吴海燕.肺泡蛋白沉积症双肺同期大容量肺泡灌洗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 (10) :128-129.

穿刺灌洗术 篇7

关键词:尘肺病,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护理干预,并发症

尘肺病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 对我国工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大容量双肺灌洗术可对吞尘巨噬细胞、毛细支气管、致纤维化、炎症因子和肺泡腔内的粉尘进行有效清除, 对患者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进行改善, 缓解患者胸闷、咳嗽和气喘等症状,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院对40例尘肺病患者应用大容量双肺灌洗术进行治疗, 并给予护理干预, 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24岁~46岁, 平均年龄 (28.6±5.2) 岁。患者均经职业病防治诊断[2], 确诊为尘肺, 主要为Ⅰ期尘肺和Ⅱ期尘肺, 分别为30和10例;接尘工龄为1年~20年;疾病类型主要为煤工尘肺、采石尘肺、电焊尘肺, 分别为20例、18例和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重要脏器明显疾病。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尘肺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2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患者发病后, 临床表现为咳嗽和胸闷等, 长期不愈, 活动后会出现气短症状, 应用传统治疗, 需反复实施, 效果较差。患者和家属对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治疗方法了解较少, 手术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出现不良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 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详细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 告知同等病例中的成功案例, 消除患者不安情绪, 提高治疗信心。术前, 护理人员应完善详细的体格和辅助检查, 并让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戒烟, 减少烟雾对呼吸道的刺激, 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同时, 准备好手术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和仪器等。

1.2.2 术中护理

入室后, 取平卧位, 给予患者氧气吸入, 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 严密监测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 (Sp O) 2。完成麻醉后, 固定患者避免坠床, 并进行留置导尿。对灌洗液的温度进行严格掌握, 控制灌注时间为1 min~2 min, 对回收液的颜色和量进行密切观察和准确记录, 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同时, 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气变化和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和分析, 准确记录出入量。

1.2.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可让患者暂时留置于监护室, 给予针对性护理, 持续24 h的心电监护, 每隔30 min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律和心率进行1次记录;4 h后,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可改为每小时进行1次记录。患者的术后护理中, 需重视呼吸道护理, 因为患者手术过程中, 为实施大容量双肺灌洗术, 选择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 术后, 患者双肺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液体残留, 对呼吸造成影响。因此, 护理人员需采取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 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护理过程中, 需要做好体位护理、吸氧护理。术后可给予患者氧气吸入, 2 h后可酌情减少, 维持血氧饱和度大于95%, 在吸氧6 h后, 患者血氧饱和度大于97%时, 可遵医嘱停氧。

2 结果

40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 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减轻。其中, 1例患者出现静脉炎症状, 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嗝逆, 1例患者术后出现呼吸急促现象, 并发症发生率为10%。静脉炎症患者应用50%硫酸镁溶液进行局部湿敷后, 得到好转;暂时性嗝逆患者, 给予1 d~3 d的治疗后恢复;呼吸急促患者, 护理人员给予呼吸方法指导, 并进行吸痰处理, 对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 为95%, 5 min后患者呼吸逐渐平稳。

3 讨论

尘肺病是严重的职业病, 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特点, 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咳痰、呼吸功能下降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且随着病情逐渐加重, 很容易发生合并感染, 最后造成肺心病或者呼吸衰竭而死亡[3]。目前, 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治疗, 尚无特效药。应用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治疗, 可对大量脓性痰液进行清除, 并且可清除患者支气管肺泡内的异物、吞噬巨噬细胞和粉尘, 实现治疗目的[4]。本组应用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治疗慢性尘肺患者40例,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 分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实施护理, 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患者活动后气促、咳嗽和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减轻, 低氧血症患者1例, 给予有效的治疗后护理后, 其缺氧症状很快得到纠正。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0%。由此表明, 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治疗慢性尘肺患者, 给予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 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尘肺病患者行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治疗过程中, 给予护理干预, 可实现对并发症的预防, 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文玲, 邓向阳, 何剑莉, 等.高频振荡器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1, 25 (19) :1724-1726.

[2]陈志远, 张志浩, 车审言.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4:1-12.

[3]李慧琴.全麻下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的监护[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8) :1230.

【穿刺灌洗术】推荐阅读:

麻醉穿刺07-20

穿刺装置05-14

静脉穿刺05-23

中耳穿刺06-05

穿刺硬化08-20

血管穿刺08-20

穿刺路径08-21

穿刺通道09-05

外周穿刺09-17

穿刺部位09-20

上一篇:专利海盗下一篇:遗址景观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