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欣赏

2024-10-13

舞蹈作品欣赏(精选12篇)

舞蹈作品欣赏 篇1

随着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人们对舞蹈的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我们的高中音乐课标中也增添了音乐与舞蹈的教学模块, 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喜讯, 因为许多高中生都非常喜爱上舞蹈课。他们可以从中释放自己的青春, 也可以学会用审美的眼睛看世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启发学生用他们的眼睛从身边从校园生活当中发现艺术素材, 启发他们创作的源泉呢?

一、观察生活, 熟悉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作品形象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只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 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 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 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素材, 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感受之后, 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脱离了生活就失去了艺术。不断提高学生深入生活的自觉性, 从中发现美的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取之不尽的艺术养分。

二、积累生活素材、搜集舞蹈素材

积累身边现有的舞蹈动作、结构形式和音乐素材, 并能不断的从生活中捕捉、汲取鲜活材料补充进记忆库。我们这些非舞蹈专业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舞蹈视频、购买舞蹈碟片, 进行反复的学习、揣摩, 通过音乐的分析去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种类, 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动作练习, 因为不同的动作预示着它的舞蹈风格是不一样的, 通过音乐教学, 然后把身体的这个节奏律动、肢体的延伸融进去的时候, 自然而然的更进一步提升了音乐的美。因为学生不能直观的通过视频学习, 所以我掌握的到位程度, 就直接决定了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好坏。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给学生提供观看优秀舞蹈作品的平台, 为学生多播放一些经典的舞剧, 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 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激发他们对这一模块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舞蹈产生兴趣,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模仿, 老师再根据他们的表现加以纠正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 作为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用眼睛观察, 用耳朵倾听, 积极捕捉生活中的音乐、舞蹈素材进行创编实践。如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其中有好多项目都隐藏着音乐舞蹈的成分。舞蹈来源于生活, 学生要根据生活创编舞蹈, 就需要自己亲自去体验生活。比如:洗衣服、跳皮筋、跳绳、乒乓球、排球、队列等一系列的生活实践活动都有比较规律的节奏韵律, 完全可以创作出美好的音乐舞蹈, 在生活中有了体验才能在舞蹈中去释放, 去表现。

舞蹈作品欣赏 篇2

众所周知,梅、兰、竹、菊,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典型意蕴的象征,为之留下墨宝的文人骚客更是不胜枚举。更有许多舞蹈艺术家为其编曲编舞,意图将其精神气韵描绘一二。在其四者之中我最喜“兰”,兰被誉为“花中真君子”,它的清高洒脱,宁静致远怎让人不爱!

对于兰花精神,舞蹈《空谷幽兰》的编导张小芯曾认为“惟美淡雅之清高,超然物外之洒脱,幽兰深邃之空灵,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风骨。”而舞蹈《空谷幽兰》颂扬了兰花精神,呼唤真、善、美,而这正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所要追求的艺术品格和审美境界。而舞蹈作品《空谷幽兰》正是我喜爱的众多作品之一,荣获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舞表演二等奖,以下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思所想。

首先,《空谷幽兰》出自明朝张居正《七贤咏叙》中“非历遐绝景者,莫得而采之,而幽兰不以无采而减其臭;和璞之蕴玄岩,非独鉴冥搜者,谁得而宝之,而和璞不以无识而掩其光……”曲子符合其意,相得益彰,让人联想到幽幽山谷之中,朵朵兰花独倚空谷之中,生出一种空灵、灵动之感,更添一份悠远深沉之意。是听者静心凝神,超然物外,而其舞蹈与其配合的恰到好处,故爱之。

其次,《空谷幽兰》在编排舞蹈时用到了“剑”这一道具,本人觉得舞剑是虽能体现兰之高洁意坚,且其舞动时刚柔并济,既不失傲骨之气。又鲜轻灵之感。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服装,为了配合舞剑而选取了一套飘逸感十足的舞衣,舞衣是蓝色和白色系,蓝色使人心宽悠远,白色使人宁静安然,增加宁静之感;舞衣正面画有一朵黄色兰花,直接醒目;而袖子半边是白色长袖,半边是无袖的,剑握于无袖一边,舞剑时刚健且爽利,而左手长袖纷飞,似欲挽出一朵朵兰花;衣服长摆做成三瓣兰花花瓣状垂于身后两侧,且膝盖下至裤脚增添了一层翠花衣料,在其舞动旋转,跳跃飞身之时,竟让人有种兰花开放的幻觉。故爱之。

最打动我的是其舞蹈的动作编排。镜头一:当光线由暗到明时,映入眼帘的是浮动着的背影,其姿势是高举剑柄使得剑尖朝下剑穗朝上。大家注意到了吗?这里的剑穗是蓝色的,高举时蓝色的剑穗垂于直举的白色长袖上,这时蓝色的剑穗就好似还未开放的兰花独立于空谷之中。镜头二:当周围舞者旋转俯身于地时,红色灯光打在中间一名持剑傲立的舞者身上。随着一声弦音踢腿而上,后手握剑尖,回旋勾剑于手。其中我最喜她手握剑尖舞剑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压着节奏舞动,而剑却依旧不脱手,好似剑就生于手掌似的,这技艺如何不让人喜爱?镜头三:两人顶着剑向前移动,一个向前迈步迈得傲然沉稳,一个向后退得无畏无惧,偏生带着一股兰的沉着与孤傲,后两人交接剑旋转向前,就好似一气呵成,气贯长虹。这其中无论是顶剑还是交接剑都让我看到了两人间的完美默契,这是群舞中最至关重要的!镜头四:三人舞剑和两人对剑的场面,三人对剑时旋转步伐不仅十分到位而且步步都压在节奏上更显得劲道十足,一人挑剑的动作爽利简洁帅气。两人对打时动作配合默契,连贯且气势十足。镜头五:旋转单脚跳,翻转时双手挥舞脚上碎花纷飞,咋一看竟似兰花盛开,影人注目。镜头六:群舞时繁而不乱,秩序井然却又不失灵动之气。总观群体配合默契,彼此之间动作起伏时间掌握的刚刚好,不抢一“快”,不拖一“慢”。但细观每个人的表情又各具不同,且动作好似又有点不同别具自己的一方特色。这一点在结尾之时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人都演绎这一种兰之精神。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这最后的定形时,有些人没站稳,略微颤抖了。

舞蹈作品欣赏 篇3

[关键词] 岭南 民俗舞蹈文化 舞蹈作品

每个地域都有它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文化思想,社会生活和人文习惯。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本质的风格特点。民俗舞蹈范围很广,包括各民族传统风俗活动的舞蹈,如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等等民俗活动。岭南民俗舞蹈作品的创作对于许多舞蹈编导来说都是想做却又不敢轻易去做的。我们知道舞蹈的本体就在于独特的身体律动所衍生出来各种丰富的肢体语言,而一个民间舞蹈作品除了具有动作风格性以外还要在表现形式上,主题内涵上,服装、音乐上具有其地域风格与时代特点。

岭南民俗舞蹈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分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客家民间舞蹈、广府民间舞蹈、潮汕民间舞蹈等。其特征有1、歌舞结合的叙事情节类表演,例如“钱鼓舞”通过演员的唱词结合舞蹈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2、在节日喜庆活动中模拟动物的大型道具舞蹈,如舞狮子、舞龙、舞麒麟、舞牛等等,3、以舞蹈动作为主代表男性特征刚劲、矫健、勇猛、威武的,如英歌、瑶族长鼓舞等。虽然岭南民俗舞蹈丰富多样,但是适合于搬上舞台供给编导进行舞蹈作品创作的民间舞屈指可数,而且律动及风格性动作少而单一。对于一个舞蹈编导来说,首要重任就是创新。创新的动作,创新的舞蹈形式,但是对于本身动作少而单一的岭南民间舞蹈来说,这样的创新常常都难倒了我们的编导,因为一旦着手创作就容易过于新,让人觉得这不是岭南民间舞,太过保守不敢创作又让人觉得这不是一个舞蹈作品。所以如何将这些民间表演形式转化成一个舞蹈作品,又如何将岭南民俗舞蹈文化恰到好处的在舞蹈作品中体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试论。

一、深入生活提炼舞蹈律动,并做到万变不离其中

律动是所有生物与生俱来的运动方式,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运动规律。从生命的一开始心脏规律的跳动,律动就存在了。再看自然万物,海浪的起伏、石头落入水面泛起的涟漪,日出日落等。再看我们的日常生活,钟的摆动,车轮的滚动、机器发出的震动和颠颤等等。我们打开互联网搜索有关“律动”的词语(选自网站http://baike.baidu.com/view/714621.htm)看到有这样的解释:“‘律动’两字是希腊语RrhmlDs发展而来,英语称Rhythmic,是节奏的意思。从字意上来讲,律动可理解为有韵律节奏的身体动作。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各种不同高低、速度、力度等内心节奏的动作”。另外也有注解说:“律动是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那么在舞蹈中律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一种风格,一种性格,一种情绪,甚至体现一种形象。编导先要学会提炼律动,将提炼好的律动进行加工形成了舞蹈的动律。许多的民间舞是历经千百年的历史长河,集中了一代又一代民间百姓的智慧,本身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舞蹈动律和固定的舞蹈套路。例如在岭南民间舞中潮汕钱鼓舞、英歌舞、连南瑶族长鼓舞等,都有他们鲜明的舞蹈动律及体态。例如潮汕钱鼓舞,是身体绕8字圆的律动,有由下弧线起绕,也有从上弧线起绕。英歌,由膝盖发力至胯,到上身波浪式的律动,提颠步及撩击锤律动。瑶族长鼓舞膝盖屈伸,上身绕圆及摆鼓的律动等。当然这些民间舞蹈的律动绝对不止这些,这是要靠编舞者深入民间细细的学习、观察与发现。抓住律动就抓住了这种民间舞的动作核心。还有一种律动除了从现有的民间套路里发现,还可以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例如我们在观察连南百姓日常生活中发现他们大多都是在山上劳作。当他们蹬山的时候,步伐矫健有力,会把膝盖高高地抬起然后踏落在石板上,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观看他们的长鼓舞时会出现的后来我们称之为“吸蹬步”和“踩蹲”的动作,它体现了瑶族男子的潇洒帅气,刚健敏捷。又例如我们的“黎族舞蹈之母”陈翘女士,她在提炼海南黎族舞动律及动作的时候,观察到黎族少女平时在生活中的站姿很有特点,后来通过这独特的站姿发展出了别具个性的舞蹈动律与步伐。笔者创作的瑶族舞蹈《排排瑶寨舞起来》及潮汕钱鼓舞《听鼓仔》这两个作品中能够很明显的看到对于广东民间舞蹈动律的发展与变化,观众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会觉得舞蹈动作既丰富多彩又不脱离民间风格。

民间舞蹈律动也是一种民俗舞蹈文化的体现。在创作岭南民俗舞蹈作品的时候抓住生活律动及原生态舞蹈动律,进行新的舞蹈语汇创作并进行编舞技法的例如空间、力度、方向、节奏等等的变化。力求在不离开原生态风格韵律的基础上进行舞蹈语汇的再创作。

二、转化肢体语言体现民俗舞蹈的精神与灵魂

抓住民俗舞蹈的神与魂,是相当重要的,这样无论怎样创新都不容易失掉其风格特性。在岭南民俗舞蹈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舞动物道具以及祭祀的舞蹈,舞蹈动作素材比较少。例如流传于佛山、东莞的“麒麟舞”;中山、珠海等地的“醉龙”“耍龙船头”;番禺的“鳌鱼”,还有其它地区的“蜈蚣舞”“舞春牛”“双凤舞”“舞貔貅”“鲤鱼化龙”等等。虽然这些都被称为是民族民间舞蹈的范畴,但它们的舞蹈性是很弱的。要想将它们变成一个舞蹈作品,编导必须要学会将其神与韵转化成肢体动作。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体现情感的艺术形式,而舞蹈作品除了包括独特丰富的肢体语言外,还包括了生动的形象,动听的音乐,清晰的主题,饱满的情感,还有合理的结构。在大部分岭南民俗舞蹈中都是借用表演者的力量来进行模拟动物的道具舞蹈,舞者通过挥舞大型动物道具而进行表演。在岭南地区许多的动物造型,制作工艺都非常精美,生动。再配上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和各种舞法,动物舞蹈就仿佛赋予了生命一样,变得活灵活现。还有许多动物舞常常都与火焰结合表演,场景壮观,气势雄伟。虽然这些表演被列为岭南民间舞蹈的范畴。但是,从真正意义上说这些应该算是民间表演形式。当我们把这类民间表演形式以舞蹈作品的样式搬上舞台的时候,既要能保留住原始表演的风格特色,另外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尽可能的发挥肢体语言的可能性,通过肢体语言将民间表演的精神与灵魂表现出来。记得以前曾经在一个舞蹈比赛中看到了一个《鳌鱼舞》的舞蹈作品,舞者身上套了一个民间表演的大鳌鱼道具,整个人藏在了鳌鱼里面,然后几只大大的鳌鱼就在舞台上走来走去,没有任何肢体动作,最终这个舞蹈作品并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可。所以说没有舞蹈语言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舞蹈作品,仅仅只是一个表演而已。岭南的民俗舞蹈表演形式历经了千百年,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与人民群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会将这种民间表演形式的精神与灵魂转化成肢体语言,是舞蹈编导首要做的事情。记得在第六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原广东舞蹈学校,(现在的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有一个参赛的原创作品男子独舞《醒狮》。这个作品选材于广东的狮舞,在民间原始的狮舞是由两人表演的,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通过舞狮人的操作及腿部的动作,体现了醒狮的神韵及英武、威猛气质。大大的狮头几乎把一个人的上半身盖住,所以表演者的腿部表现尤为重要。醒狮的下肢部分采用了很多南派武功的动作,例如“丁马步”“吊马”“四平马”“麒麟步”“跳步”“虚步”等等。而这个舞蹈作品《醒狮》并没有用任何道具,仅靠舞者的肢体语言就把醒狮的神韵和气质表现了出来。编导的成功之处便是取了民间醒狮表演的神与魂。在神态上面,通过捕捉狮头的动态及节奏形,使之生动深刻。在动作方面编导将民间传统的动作套路保留并加以发展,结合了现代舞的动作发力方式,配上了上肢具有古典韵味的动作及手型。所有的一切经过编导的再创作,借着醒狮的形象,表现了岭南狮舞的气质以及中华民族的男子气概。这个作品是将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创作成舞蹈作品的一个成功例子。

三、舞蹈形式上唯美、唯真的写意表现

岭南民俗舞蹈其中很大一个组成部分源自广府风俗文化,广府风俗文化历史悠久,虽然在舞蹈动作上没有保留太多素材,但是它的民俗风情还是很丰富的。广府文化即汉族广府民系的文化,以广州和香港为核心。既有古南越时期的遗传,又受到中原汉文化的潜移默化,更受到西方文化及殖民地因素的影响,具有了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广府民俗风情里有许多题材都倍受舞蹈编导的青睐。例如:西关小姐、独特风格的西关大屋民居、水上民居疍家人、婚嫁习俗自梳女、乞巧女儿节,又例如岭南地区雨水充沛,林木茂盛,百花争艳,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根据独特地理环境及气候进行选材的有雨、芭蕉、蔗林、木屐舞、凉帽等等。这些内容长期被舞蹈编导进行创作,几乎已默认为岭南民间舞蹈的范畴,但是这些舞蹈没有自成一派的舞蹈动律和动作,都是编导根据自己的理解全新创作的。近几年这类岭南舞蹈大多用写意的手法进行创作,局限性相对较少,注重追求美的意境。但无论如何创作,保留住岭南地域、人物的情感特点,风格韵味才算不失为一个真正岭南舞蹈作品。在广东省多届岭南舞蹈比赛中涌现了多个优秀的岭南舞蹈作品。例如2014年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群舞作品《雨打芭蕉》就是一个极写意的岭南舞蹈,编导将这个耳熟能详的题材进行了重新的演绎,在审美角度与表演形式上做了一个很大的突破,更注重内心情感的释放,大大的区别于我们以往所见过的舞蹈《雨打芭蕉》,使传统题材具有了时代的气息。在这个作品中编导借助了服装的效果,将传统女子的长衫比做了一片片的芭蕉叶,演员用手臂将长衫拉起,通过舞动“芭蕉叶”设计出了许多别致独特,具有动感的舞蹈动作。在情感表现上,抓住了岭南少女独立,包容,干练,活泼的个性,并对岭南地区雨打芭蕉的场景寄予丰富的情感,并释放这种情感,借景抒情。

岭南民间舞蹈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客家风俗文化。客家风俗文化群落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和兴梅地区,客家继承了汉族的正统文化又融合了广东的本土文化。客家的男子外出谋生多,妇女就承担了田间的劳动及抚养孩子的重任。平日一顶遮阳的黑纱凉帽,成为了客家妇女的特有标志。客家舞蹈其实是很丰富的,近年来也有一些写意,唯美的客家舞蹈作品诞生。例如广州市歌舞团的一个女子群舞《围屋·女人》,舞蹈通过表现居住在围屋里的女人一生中的三个阶段,少女出嫁时、中年期盼时、和老年守望时,表现了客家女人一生对家的付出与守候。作品借用了凉帽的色彩变化,一面是红色,一面是黑色。渲染了客家女人在不同阶段的情感色彩,也烘托了客家围屋的环境氛围。当红色凉帽面向观众时犹如围屋灰墙上的灯笼,又仿佛是围屋女人出嫁时的场景。当黑色凉帽展现出来的时候,既展示了传统客家女子的装扮,又比喻作了围屋的屋顶及围屋女人的内心活动。整个作品充满了意境与饱满的情感,同时也传达了编导自己对围屋女人理解。虽然这些作品编导都用了很新颖的表演形式和非常写意的表现手段,但她们却没有脱离其民俗舞蹈的文化特性,通过肢体动作、服装、道具、音乐的融合甚至把其地域文化特性更加强化,让观众深深的感受到了岭南舞蹈作品的风格特色。

结 语

民间民俗的表演内容需要有技巧的转化为舞蹈作品,特别是在身体律动、肢体语言的转化上以及表演形式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本身岭南舞蹈从历史长河中不断流传与演变,并没有给我们岭南人留下太多的舞蹈动作素材,相对其他地域的民族确实是比较少的。但它却留给了我们很丰富的民俗风情,人文历史。这些内容源源不断的为我们岭南舞蹈创作者提供养份与灵感,即使有的题材被反复、多次的使用,但是时代是发展的,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每次的创作总会有新的亮点,新的表现形式,内容上也有更高层次的升华。

岭南民俗舞蹈文化在舞蹈作品中有着方方面面的体现。无论从动作风格,表现内容,表演形式,还有音乐风格上都要细致的讲究,准确的把握,既能与时代结合又能将地域风格特点很好的发挥与展现。我们广东有许多前辈曾经创作出非常经典的岭南舞蹈作品,著名舞蹈家陈翘女士曾经在1956年,创作了她的成名作《三月三》,当年她18岁,这个黎族舞蹈作品当时风靡全中国。海南的黎族舞蹈因为陈翘的发现和对黎族人民生活的深入体验,被成功的展现在舞台上。而我们现代的青年编导,在这个竞争激烈人才倍出的年代,怎样才能使我们创作的岭南舞蹈作品稳稳的立在中国甚至是世界的舞台上,这真的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

岭南舞蹈作品的创作不是死板的将民间搬上舞台,也不是迎合市场潮流的另类创新。是需要我们要静下心来做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舞蹈作品。做出广大人民都认可并喜爱的岭南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2]梁伦,朱松英,杨明敬,肖念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中国ISBN中心,1996。

舞蹈作品欣赏 篇4

众所周知, 傣族人民居住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 常年热带雨林气候, 雨水充足, 阳光普照, 所以大家给傣族人民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水乡的孩子”。著名傣族学专家黄惠教授指出:“用水来形容傣族, 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水, 是傣族人民的朋友, 是傣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是傣族人民心灵寄托。

《水乡》

居住在水乡的傣族儿女们喜爱水, 热爱水, 赞美水, 歌颂水, 他们的心灵像水一样的明丽, 清澈, 单纯。清晨, 太阳微微发热时, 一群漂亮可爱的傣族小卜少, 蹦蹦跳跳地来到水边, 拿起瓦罐, 用水来洗礼自己, 水边的影子, 映射出一张张年轻的小卜少, 年轻、漂亮、貌美的影子。慢慢的太阳缓缓升起, 她们情不自禁的跳入水中, 在波清澈透明的水中, 她们嬉戏, 她们欢笑, 她们谈笑, 她们秘语。用水洗去昨夜的疲倦, 用水洗去心灵的灰尘, 用水洗去精神的灰暗……这就是著名傣族舞蹈《水乡》给大家的清晰记忆。

“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 是傣族传统的审美心理在舞姿造型上的体现,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地区的傣族人民对孔雀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 孔雀崇拜造就了“三道弯”的体态发展, 孔雀的自然形态就被认为是一个“三道弯”经典。当孔雀立于高处或栖息在树枝上, 长长的尾羽垂下来, 其形态正好是“三道弯”,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上看它的骨骼结构, “三道弯”与弯曲的特点就更加鲜明。

从《水乡》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剖析, 在傣族特有的S状曲线姿态不停地变换姿态, 俗称“肢体三道弯”;通过不同的动作的连续过程形成的S状曲线动态, 可称为“动律三道弯”。

傣族舞蹈中蕴含着奇特的神秘力量和厚重的民族风情, 有着高内涵品质, 高文化色彩, 高历史底蕴的东方标志。傣族舞蹈中从大海江海中透射出本民族强劲有力的精神境界、从花鸟鱼虫中透射热爱社会, 热爱生活的积极品德, 舞蹈充满了宁静祥和, 充满含蓄典雅, 从曼联朴实大方, 舞蹈的表现动律中散发出女性的温和美, 充分展示出东方人的线条美, 东方人的曲线美, 东方人的外在美。

“三道弯”弯出乡土情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 特点突出, 感情内在而含蓄, 舞姿富于雕塑感。傣族舞蹈动作主要是以表现着的头部、手部、手指部、臂部、大臂部小臂部、肘部、肩部、腰部、胯部、膝部等每一处身体的关节, 骨骼尽可能的弯曲, 使整个人体的线条发生扭曲, 是肢体的画面感觉比较缠绕和弯曲。肢体的形成变化莫测、婀娜多姿的S造型, 不论手的撩、推、拉、撤、晃还是脚步的跳、挪、垫、跑、跐动律转换, 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漂亮造型的舒展、流动、自如美, 傣族舞蹈的姿态丰富多以, 表现个性强列鲜明。不仅会使人们感到那秀丽山河的自然律动美, 还会使人们感到傣族人心灵的平和与静谧、朴实与原始, 更能使人感受到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甜蜜生活的向往。

傣族的舞蹈中, 大部分时用人体动作来模仿鸟兽, 比如“孔雀舞”“鱼舞”“蝴蝶舞”等。傣族舞蹈中最说服力和表现力的是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 整个舞蹈将近七分钟, 从舞蹈到开始到舞蹈结束, 杨丽萍老师所表现得那只孔雀, 基本上身的造型和状态时是“三道弯”, 也就是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发力, 上体三道弯和夸张的摆动胯部幅度来展现出高枝欲飞的漂亮孔雀的原始的、真实的、自然的、淳朴的基本造型状态。三道弯作为傣族舞蹈所特有的表现形式, 它主要展现出来, 傣族女子如水般的柔美、细腻温婉可人、纤细, 典雅的特色而闻名。

“一顺边”扭出乡土意

“一顺边”的舞蹈姿态时是傣族固有的舒展的、平静的基本舞姿动律中提炼出来的, 主要呈现一些事物的祥和与安逸、渴望与美好的舞蹈意向, 虽然傣族大多生活居住在高原、山巅, 峡谷的坝上, 但高原山地的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直接性的因射出劳作的人们在日常劳动、居家定所的生活中, 劳动时的步态和形体动态中, 多部分是“一顺边”的。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罗雄岩认为“一顺边”的美, 源于高原的劳动生活, 来自高原民族的审美心理。在高原上山路崎岖, 人们往来间有诸多不便, 上山、下坡自不必说, 就是一般走路也和在平原上大有不同, 其主要区别, 就在于脚掌的着力点和身体的平衡上, 于是逐渐形成了“一顺边”的体态。

舞蹈作品《水乡》中那女的长长地筒裙, 在水边嬉戏, 筒裙时而遮住头发, 时而藏在腰间, 时而挥舞在手中, 当舞蹈者在做勾踢步时, 每表现一个动作, 没运动一步都要将裙子轻轻地撩起, 就像平静的河水掀起小浪花一样美丽。傣族人的身高普遍偏低, 体形较小, 娇小玲珑。朴实的生活习惯就是男女老少爱穿一筒裙, 筒裙长度大致可以到脚裸, 高部位大概在腰间, 紧紧缠绕在下身。在河里洗澡时筒裙可以作为遮挡物, 同时还可作为包头的纱。

结语

人类是万物之灵, 人与人交流流需要沟通, 需要语言, 需要艺术, 需要肢体, 探索傣族民间舞蹈《水乡》, 从作品中看傣族舞蹈表现形式, 舞蹈风格特色文化, 看舞蹈文化背景, 掀开了傣家儿女悠久历史文化传统, 以及傣族人民心灵最朴实的内涵, 反映出热带雨林中那番绿荫般的凉意。

摘要: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舞别具风格的表现性艺术特色, 不仅反映出了独特的地理地貌, 更反映出了乡土乡情。傣族是一个居住在云贵高原的勇敢民族, 常年的热带雨林气候及高原地貌造就了傣族舞蹈“三道弯”与“一顺边”的特色舞姿动,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四年来舞蹈专业的严格学习将从傣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体态、特色等方面简析傣族舞的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水乡》,三道弯,一边顺

参考文献

[1]高立士.傣族谚语.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0:5.

[2]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民族研究, 2006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4]吕艺生、朱清渊.舞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于平.中国舞蹈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12.

[6]刘建.舞蹈形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5, 3.

[7]冯双白.中国民间舞的学问.人民出版社, 1989, 11.

[8]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1949~1999.博库文化出版社, 2002, 1.

[9]马薇, 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

[10]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舞蹈欣赏试卷答案 篇5

1、感性的体验、理性的思考,是舞蹈欣赏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2、按照舞蹈表现的方法来划分,它包括

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

。3、15世纪出现的第一部完整的芭蕾舞作品是《皇后的喜剧芭蕾》,由

波若瓦叶 编导。

4、藏舞中的“谐”又称作 弦子,是因有拉弦乐器伴奏而得名。

5、舞蹈欣赏活动取决于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主观条件是指欣赏者所具备的欣赏能力,客观条件指的是

舞蹈作品。

6、戏曲舞蹈最突出的艺术性是综合性、虚拟性

、程式性。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藏族舞中的热巴是以鼓舞为主,兼说、唱、谐、杂技、气功、短剧的综合性表演。

2、拉丁舞中的第一个舞蹈是伦巴舞,源自于古巴。

3、《卡门》舞剧是将芭蕾、现代舞、爵士舞、霹雳舞和西班牙民族舞蹈融为一体的现代芭蕾艺术。

4、俄罗斯古典芭蕾的代表作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5、踢踏舞源于爱尔兰的“木鞋舞”,在启蒙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中,有祖母穿木鞋跳的滑稽舞蹈片段。

6、现代舞的先驱者是依莎多拉·邓肯,她被认为是现代舞之母。

7、《鱼美人》是将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的足尖艺术相结合,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观众的面貌展现给观众的中华民族芭蕾艺术。

8、维吾尔族民间舞中的赛乃姆一词原为阿拉伯语,意为“美女神像”。

9、唐代软舞《绿腰》是以“轻盈”为美的舞蹈,具有浓郁的传统舞蹈风格。

10、罗婆多舞是印度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是一个表情、曲调、节奏三者融为一体的舞蹈。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提高舞蹈审美能力?

第一,深入生活,积累社会经验; 第二,提高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第三,积极主动观赏优秀作品。

2、按照表演形式来划分,舞蹈有哪些种类?并例举作品。①独舞,如《雀之灵》; ②双人舞,如《两棵树》; ③三人舞,如《邵多丽》;

④群舞,如《黄土黄》;

⑤组舞,如《天鹅湖》第三幕中的意大利那不勒斯舞、西班牙斗牛舞、匈牙利舞、玛祖卡舞等。⑥歌剧舞,如唐代的《兰陵王》。

3、舞蹈编导要创作好一部作品,要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要有生活的积累;

第二,要博学多才,掌握大量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语汇;

第三,严格遵循舞蹈艺术的规律;

第四,要有处理舞蹈结构、展示舞蹈主题动作、运用各种表演技巧的能力。

4、简述浪漫主义芭蕾的典型代表作《仙女》的成功之处。

这部舞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实现了浪漫主义舞剧的变革,无论在故事情节、戏剧结构以及舞台布景、人物服饰、舞蹈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比以前的芭蕾舞剧有较大的突破,形成了轻盈、优雅细腻的抒情性很强的芭蕾舞表演风格。舞蹈中的大跳、打脚、脚尖碎步以及后“阿提纠”和“阿拉贝斯”、“飞行”,各种优雅舞姿都紧紧地围绕着剧情展开,塑造了美丽飘逸的“仙女”形象。舞剧首次出现了舞者身穿白纱群的舞服和脚穿芭蕾舞鞋、立起脚尖的舞蹈形象,开辟了芭蕾舞艺术向前发展的新道路,成为浪漫主义芭蕾艺术的典型形象。

5、简述浪漫主义这一时期的芭蕾舞特点。①内容和题材的变化;

②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很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抒情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舞蹈作品欣赏 篇6

关键词:舞蹈专业;舞蹈;学生;欣赏水平

一、引言

在现如今的快餐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舞蹈专业学生只注重对舞蹈技术的锻炼,却忽视了对舞蹈欣赏水平的锻炼,不能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一下舞蹈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可以起到提升舞蹈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上舞蹈。所以,研究如何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对整个舞蹈教学都有现实意义。

二、提高舞蹈专业大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意义

舞蹈欣赏能力是美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舞蹈欣赏能力更是其专业素养的一大表现,舞蹈不仅仅是一种优美灵动身体动作更是一种既古老又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每一个旋转、每一个跳跃、甚至是每一个表情都表现着舞者跃动身体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并不是每一个观看舞蹈的人都可以读懂舞者每一个动作的含义、每一次低眉的情绪,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也必须学会感受每一段舞蹈的深刻含义,而这种含义并不是单纯练习舞蹈动作就可以修习来的,这必须经过亲身感受才可以完全的领会,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具有了基本的舞蹈欣赏水平后才可能真正去触摸这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艺术,才会明白舞蹈并不只是肢体的韵律动作,更是对生命、对生活、对自然、对世间万物的深刻顿悟与抽象表达,所以舞蹈专业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一段舞蹈、了解一段舞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教会学会跳好这一段舞蹈,跳“活”这一段舞蹈。

三、目前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现状

近年来的舞蹈专业学生对于舞蹈的认识明显存在着偏于浅显、偏于机械的现象,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总是习惯于去拼命练习表象技术,当然练习舞蹈技术并不是一件错事,但是盲目地去练习一些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以至于忽视了舞蹈的真正文化内涵却是一件不值得或者说不提倡的事。当一个舞者忽视了舞蹈真正的文化内涵时,他所跳出来的舞蹈只是一种机械并且浅薄的炫目肢体动作,也许会让受众吃惊于舞者的技艺,但是绝对不能使受众感受到舞蹈的精神魅力,不能形象地表现舞蹈的“神”,只能表现出舞蹈的“形”,换句话说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舞蹈表演是没有精神境界可言的,也是没有灵魂经不起仔细观摩的。

这种现象在舞蹈专业学生群体中是很常见的,因为舞蹈欣赏水平不是具体的,而是学生个人对于舞蹈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不能直观、具体的表现出来,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大多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题,所以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并不是那么重要。

四、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途径

(一)寄情于舞,情感交融

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塑造学生对于舞蹈的形象思维,即引导学生对舞蹈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这种感情内涵的体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去触摸舞蹈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主要是来自舞蹈本身的感情内涵,包括舞蹈创作的构图、背景、风格等等,这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舞蹈的反复观摩、琢磨来达到的。第二方面是引导舞蹈专业学生联系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人生阅历、情感体验、世界观、人生观等,来达到舞蹈与情感的直接共鸣,从而能够将对舞蹈的认识提升到精神层面上来,弥补舞蹈专业学生在舞蹈欣赏上的不足。

(二)结合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面貌再将其本质意义进行提升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他是在创造形象,但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者来说他是不能太过随心所欲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者需要的是把握形象,去了解这一形象,这种了解就是去探索作品产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对于舞蹈来说也是一样,要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舞蹈专业教师就需要教会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把舞蹈作品还源于其产生的时代大背景以及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社会、艺术价值,让学生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材料选择、内容加工、以及表现形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大局上来把握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舞蹈专业教师也要从舞蹈作品的产生、取材这些方面来启发学生,通过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欣赏水平来间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三)锻炼专业的审美眼光

舞蹈艺术具有其他艺术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对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正如民间谚语所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舞蹈时不能是个看热闹的人,因为在未来他们很有可能成为舞蹈的创作者或者说承担了向普通观众传达舞蹈精神意义的一份子,所以舞蹈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舞蹈理论的基本知识,对每一个舞种都有基本的理解。当一部舞蹈作品在舞台上缓缓上演时,舞蹈专业的学生要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欣赏舞蹈作品,并且要不断地锻炼这种专业的审美水平,以此来达到提升整体舞蹈欣赏水平的目的。比如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雀之灵》时就可以尝试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欣赏这一舞蹈,从她手臂的颤动、眉目的回转、腰肢的下倾里去感受舞者无声的语言,去体会舞者每一次旋转、跳跃时燃烧着的激情。

五、结语

舞蹈专业的教师要知道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自我、主动中去学习舞蹈。同时舞蹈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了解舞蹈、欣赏舞蹈,以达到提高舞蹈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锐.浅谈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2,12:230.

[2]曹环.浅谈如何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鉴赏力[J].音乐大观,2013,08:176-177.

舞蹈作品欣赏 篇7

关键词:《阿嫫惹牛》,舞蹈动作,舞蹈情感,情感体验

舞台中央, 半圆形的女群舞与其中一个蜷曲着的男儿构成最初的舞台构图, 宛若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体, 欲将新生绽放。好奇的男儿慢慢地挣开母亲的怀抱开始他的生活。通过摸头、牵手、抚足、靠背、倚肩的动作看到了母亲的爱。母亲的脊梁是温暖的摇篮, 母亲的裙裾是嬉戏的乐园, 母亲的怀抱是避风的港湾, 母亲的肩膀是眺望的山巅。当戴着英雄结的儿子回头看着母亲时, 舞台色调转红, 母亲群体出现了少见的直立姿态, 一种“母爱”为主体的崇高的美感是通过质朴的体态和情态, 细致地渗透到观众的心中。

彝族舞蹈作品《阿嫫惹牛》就是这样一部生动的以人类情感发展为线索的作品。作品以彝族环舞的表现方式出现, 体现了人类最质朴的情感, 叙述了儿子从孕育、出生、成长到成人的过程。男儿成长过程中的好奇、胆怯、跌倒、努力、生气、喜悦的情感表现与母爱的善良、质朴、扶持、鼓励的情感表现相呼应, 构成了整个作品的情感线索。作品中人类情感细腻的表达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艺术作品的创作目的就是让艺术创作者的情感让观众得到体验, 从而获得情感的表达和深华。

探究该部作品的主题, 可以说它是对生命力的展示和张扬, 是人类情感的最真实、朴实和现实的表达, 没有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像舞蹈这样, 直接以人体来表现人的生命意义, 抒发人的情感。舞蹈欣赏是人情感体验的自然过程。

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说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 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前句表述的是舞蹈是比言语、感叹之声、歌唱更高级的情感表述方式, 后句则包涵了舞蹈作为艺术表现方式之一, 是人们传达彼此感情的渠道。

一、舞蹈的情感体验存在于舞蹈作品本身及舞蹈表演中

首先, 舞蹈艺术就是一门情感艺术

舞蹈艺术是通过寻求和抓住人的思想感情中最集中、最凝练、最动人、最优美之处, 进行加工、创造、美化, 提炼而出的舞蹈形象。舞蹈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 是善于抒情的艺术, 是体现美的艺术, 是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的艺术, 也就是说, 在精美的舞蹈艺术构思中, 把深厚的感情、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统一和融合起来, 促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 以唤起欣赏者的心灵美感。因此, 舞蹈艺术就是一门抒发情感的艺术。

其次, 舞蹈情感的表达需要舞蹈表演

一个是综合性的舞蹈作品, 包含着舞美、灯光、舞蹈内涵的作品;另一个只是机械地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技巧和动作, 作为一名观众, 哪个更能打动人呢?肯定是前者, 虽然舞蹈演员都具备高素质, 但是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原因在于舞蹈表演是否具有情感表达。舞蹈演员的表演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它是连接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的“纽带”, 它是不可缺少的舞蹈构思与舞蹈主题表现的“中介”, 它是把外部的肢体动作与内部的心理情感有机地、符合逻辑地联系在一起的“手段”。因此, 舞蹈情感的表达需要舞蹈表演。

二、舞蹈动作的情感体验

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的, 就是说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就是人体本身, 因此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就构成了舞蹈艺术的媒介, 对舞蹈动作的情感体验也就构成了舞蹈欣赏的主要内容。

舞蹈的人体动作是内心世界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它总是表现着人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状态, 使舞蹈姿态得到一种有节奏的、搏动着的生命活力。舞蹈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 而人的情感总是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背景息息相关, 舞蹈动作这种被美化了的肢体语言化为了很多符号, 填充着人们的思想, 并帮助舞蹈欣赏者选择性地体验舞蹈作品带给人们的情感。

美籍德国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说“为了使某种舞蹈动作达到技术上的准确性, 一个有能力的舞蹈教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去表演一些准确的几何式样, 而是要求他们努力获得上升、下降、攻击、退让时的肌肉经验, 而要取得某种情感经验, 就必须完成与这种经验有关的动作。”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情感与舞蹈动作的不可分割性的关系, 情感离开动作无以体现, 动作离开情感毫无意义。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外部因素, 是舞蹈表演的载体, 它承载着舞蹈的情感。例如:《小溪、江河、大海》是一个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情感表现性的优秀抒情舞蹈作品。舞蹈通过人物动作描述了从潺潺小溪汇聚成涓涓江河, 而后形成滔滔大海的过程, 用连绵式的圆场步描绘小溪, 用徐徐而颤的手臂描绘江河, 用纱裙配合身体的摆动描绘大海, 这些形象的动作自然地带领着欣赏者走进自然的世界, 体验大自然的奥秘。

三、体验舞蹈作品中的情感

人们经常用酸甜苦辣来形容生活, 是不是在舞蹈鉴赏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验呢?

首先品味舞蹈之酸。舞蹈《千手观音》具有健康向上的思想性和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特别是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强大的精神激励, 同时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当人们得知表演者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时, 内心一定有着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感叹, 他们的精彩表现, 他们的艺术技艺, 他们的精神内涵, 他们强大的生命力, 他们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

其次品味舞蹈之甜。以民间戏曲为创作题材, 舞蹈《俏夕阳》演绎了一幅老人与小孩一起看皮影戏的有趣图画, 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老人们的生动模仿, 让欣赏者体验到了快乐, 感受到了乐趣。

再次品味舞蹈之苦。虽说舞蹈是情感表达的方式, 是美化了的语言, 不应该有苦的滋味, 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优秀的舞蹈演员背后承载着许多的艰辛,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另外一方面, 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也需要反复的练习和探究, 这就是每个舞蹈作品背后所承载的“苦”。

最后品味舞蹈之辣。“辣”味的舞蹈作品一定是充满吸引力的, 就如同辣的味觉刺激人的味蕾, 神经爆发出的强烈的反应, 而在舞蹈作品体验这样的强烈反应, 可能吗?试试走进拉丁舞吧, 其中桑巴舞快节奏的摇摆配合闪亮的服饰一定能吸引欣赏者的目光, 调动欣赏者的情绪。

品味舞蹈, 并不是只有“酸、甜、苦、辣”, 这只是舞蹈情感体验的一部分, 舞蹈艺术的情感表现是需要欣赏者不断地体验, 快乐与悲伤、可爱与稳重、民族与现代, 这些不同的风格都将给欣赏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这就是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与思想, 所要诠释的情感与主题。

舞蹈起源于人情感的宣泄, 来源于人的生活。在舞蹈艺术作品中, “情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人们击地而舞, 铿锵而歌, 在空地上, 尘土飞扬, 喊声冲天, 是那么尽情、那么投入、那么感人。舞蹈动作都是人体经过提炼、加工、美化而来的。舞蹈中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情感, 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 舞蹈起来就不可能美, 就不可能打动观众, 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 才能赋予舞蹈生命, 才能打动观众并与观众产生共鸣。因此, 舞蹈的情感融汇于作品本身, 体现在舞蹈动作中, 需要欣赏者积极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范波澜.论舞蹈的情感与审美特性[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5 (1) .P:28

论舞蹈作品的审美类别 篇8

1. 优美

优美, 即优雅欢悦之美。是一种柔性的美, 以和谐、协调、均衡、统一为其特点。是美的常见形态, 也是舞蹈美的最多见的形态。因此, 人们平时所说的舞蹈美, 通常指的就是优美。优美的特征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相互谐调, 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统一的产物。从审美感受方面来说, 优美给人一种柔和、愉悦、舒适和心旷神怡的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属于顺受的形式, 它使人自始至终处于亲切、舒适和欢愉的心理状态;欣赏这种舞蹈美, 观众会产生较为平缓、自由、舒畅的情绪。舞蹈中的优美形态, 是社会生活和舞蹈作者在创作实践中, 经过主、客观的矛盾对立达到统一、平衡、和谐, 表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美的本质, 简单来说也就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在舞蹈作品中的一种艺术反映。例如《小城雨巷》、《荷花舞》、《小溪·江河·大海》、《春江花月夜》都是这种类型。

2. 壮美

壮美, 即雄壮的美和崇高的美, 是一种阳刚之美。以雄伟、恢弘、刚健、粗犷为特点。从审美心理活动来看,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在对着‘雄伟’事物时, 我们第一步是惊, 第二步是喜”。“山的巍峨, 海的浩荡, 在第一眼看到时, 都要给我们若干震惊, 但是须臾间, 我们的心灵便完全为山海的印象占领住, 于是仿佛自己也有一种巍峨浩荡的气概了。”这类作品有的带有强烈的变化和绝妙的高难技巧, 有的则呈现出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中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和品格, 等等。例如《长城》、《秦王点兵》、《奔腾》、《士兵与枪》等作品。

3. 悲剧美

这是一种在悲剧性矛盾冲突中, 体现人物和事件的正义的合理性, 而又以正面人物的不幸结局为审美对象所引起的特殊美感形式, 我们称之为悲剧。一般常见的审美对象所引起的美感, 都是一种明朗的愉悦, 它的心理反应形式是“顺受形式”。正如我们前面所谈, 优美的舞蹈作品给人以一种舒柔、欢畅的感受, 观众欣赏这类形态的舞蹈美时, 心情是轻松而愉快、自然而乐于接受的;而悲剧美所引起的美感却使人产生悲伤的感觉, 在痛苦和悲哀的心理反应中体验与理解悲剧美的内涵。欣赏悲剧美要求我们采取“逆受形式”的心理反应形式。悲剧艺术往往更能引起读者和观众的特殊爱好和欣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这就是说, 悲剧的根源来自客观现实中,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出现的历史的必然要求, 但是又不可能解决、不可克服的那些矛盾冲突。当艺术家将这种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冲突, 形象地表现出来时, 悲剧便出现了。所以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早期的舞蹈艺术作品中具有悲剧性的作品比起优美性的作品来说, 是微乎其微的。可是, 经过现代和当代舞蹈家的创造性的实践, 证明了平时看来只善于表现欢乐和优美的舞蹈, 经过精心创编, 同样可以创造出悲剧性的艺术境界, 塑造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悲剧性人物。根据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改编的古典芭蕾舞剧, 根据普希金长诗《泪泉》改编的同名芭蕾舞剧, 和朱勒·佩罗在伦敦演出的根据雨果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的芭蕾舞剧《爱丝美拉达》等, 都是成功的悲剧性作品。我国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以后, 创作演出了《无声的歌》、《祝福》、《鸣凤之死》、《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一批富有悲剧特色的舞蹈和舞剧形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 舞剧创作领域出现了一股“悲剧热”, 不少舞剧编导都选择了悲剧性的题材, 如《铜雀伎》、《咪依鲁》、《森吉德玛》、《阿诗玛》等大型舞剧的主人公, 都是以在争取自由幸福的过程中被统治者、恶势力迫害死亡而告终。舞剧在揭示这些向往幸福和自由的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展现他们不屈不挠的奋争精神方面, 迸发出人体语言独有的强烈感染力, 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 悲剧感与优美感、壮美感相比, 给人的情感反应更加强烈持久, 内容也更加丰富深厚, 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的美感形式。

4. 喜剧美

舞蹈作品欣赏 篇9

一、从结构上去分析舞蹈作品《biangbiang 面》

结构, 简而言之就是安排作品情节的方法。对于每一部作品来说, 结构都是一条能够让人思路清晰的主线。《biangbiang面》把舞蹈情绪、舞蹈节奏与舞蹈音乐有层次、有逻辑、有发展的组织与结合起来, 成为一个结构明晰的舞蹈作品。《biangbiang面》属于三段体结构, 也就是说整个舞蹈的布局分为三段:A-B-A。

A段:节拍是跳跃的快板, 舞蹈动作热情轻快, 舞蹈音乐中还包含了说唱、歌唱。舞蹈一开始便放出一段秦腔, 随着爽朗的笑声, 激情豪爽的音乐响起, 与音乐紧密结合的是豪放洒脱的男生群舞, 动作干净利索, 滑稽并富有张力;接着女生出场, 同时音乐转换为女生的歌唱“逛咸阳, 吃biangbiang”, 如同此时的音乐一般, 女生开始了欢快热情的群舞, 在此之中还透着细腻与勤劳温婉;之后男女群合一共舞, 音乐依然是欢快豪放。虽然在此段中分别有男群舞、女群舞、男女大群舞, 但舞蹈与音乐整体都是轻快地、热情地。

B段:场面忽然的静了下来, 音乐变为悠扬绵延的曲调, 节拍是相对平稳的中板, 男女群也静止在A段的结束造型上, 无论是舞蹈还是音乐都与A段形成巨大的反差。此段首先是一对男女的双人舞, 大群人则在舞台另一端静静地看着他们表演一段嬉戏逗乐的舞蹈, 舞蹈场面由动态为主进入到静态为主;之后大群又变为男群和女群, 同样是玩耍嬉戏的舞蹈。

A段:此段便是开头A段稍有变化的再现, 舞蹈音乐再次变为小快板, 舞台上演绎着活泼爽朗的大群舞, 整个场面再次沸腾起来, 又与B段形成鲜明地对比。

虽然《biangbiang面》的三段形成强烈的对比, 但无论是轻快的节拍、激昂的音乐、热情的舞蹈, 还是适中的速度、悠扬的音乐、闲适的舞蹈, 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为整个舞蹈作品的主题服务。

二、从内容上去分析《biangbiang 面》

仅从舞蹈的名字上来看, 此作品就有着浓厚的陕西地方特色。众所周知, biangbiang面是一种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 是陕西的名特小吃之一。“biang”字不仅概括出它的产地特征、做面人辛勤劳作, 还显示出秦人心底宽阔、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爽快精神, 从而能够引出陕西人引以为荣的饮食文化。《biangbiang面》的主题就是围绕着陕西名吃biangbiang面而向大家呈现陕西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舞蹈中, 所有的动作基本上都是来源于陕西关中农村生活, 经过特殊的提炼, 展现在舞台上。据了解, 西安音乐学院参与《biangbiang面》的师生们, 为了使舞台上的舞蹈更接“地气儿”, 曾多次到关中乡间采风, 与农村当地人一同感受纯正的乡村文化, 不仅观察村民们的做面过程, 并动手学习民间面食的制作, 还亲自体验拿着青花老碗, 蹲在墙角吃面的过程。舞蹈的整体风格是热情的、喜气洋洋的, 无论是男生豪放、彪悍的动作, 还是女生灵巧、细腻的动作, 都透出着陕西人民豪爽、大气、宽心的性格。

三、《biangbiang 面》将生活动作夸张的再现

看过几遍《biangbiang面》又对陕西稍有了解的欣赏者, 很容易就能看出它是将陕西关中人民日常乡村生活中的行为动作, 通过创造革新, 以舞蹈的手段夸张的向我们展现出来, 从而使欣赏者有一种新鲜感, 更有兴致去仔细琢磨舞蹈背后的生活动作。这就增加了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 延长审美欣赏的时间, 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许多人虽然都听说过或品尝过陕西名特小吃“biangbiang面”, 但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背后所蕴藏的故事, 也不了解“biangbiang面”的产地——陕西关中的历史文化背景、民俗特色等。陕西关中“八大怪”中的“面条像裤袋、帕帕头上盖、碗盆不分开、板凳不坐蹲起来”都以艺术的手段出现在了舞蹈当中。

西安音乐学院独具陕西特色的舞蹈《biangbiang面》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呈现了三秦儿女的性格特点、生活状态, 是体现陕西的文化实力与竞争力的一部代表作。它不仅将陕西关中的一些民俗特点艺术化地呈现在舞台上, 展现出独具关中特色的音乐舞蹈风格, 更讴歌了三秦儿女的爽朗、勇敢、勤劳、慷慨。《biangbiang面》的接“地气儿”, 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象征, 集群众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获得了各界的热烈反响。

摘要:《biangbiang面》是在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决赛上, 夺得了铜奖的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它由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系师生共同策划、编曲直至完成, 舞蹈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下面我将试图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解析《biangbiang面》。

关键词:biangbiang面,结构,内容,再现

参考文献

[1]吕艺生, 毛毳.舞蹈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

论舞蹈欣赏水平的培养 篇10

一、舞蹈欣赏的作用及其意义

舞蹈欣赏, 是欣赏者在观看表演时通过作品所展现出一系列动态形象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具体而言, 欣赏者针对不同作品, 对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表达社会生活中的人物的性格、以及表现出的主题思想等方面, 依据自身感受, 产生共鸣或者受到感染, 进而启迪思想和陶冶性情的整体感知过程。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 对于一部舞蹈来说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方方面面知识, 比如作品的情节、形象、音乐、舞美等等。而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提高有助于对上述知识的掌握:通过舞蹈欣赏使学生能够拓宽视野, 欣赏更多的舞蹈作品的风格形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上对舞蹈有一个认识,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另外, 通过舞蹈欣赏能够让学生触类旁通, 结合到自身的表演过程中来, 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有更高的创造力。欣赏舞蹈主要有三个过程, 首先是欣赏者对表演者的形象和感觉;之后通过跟随表演者的动作形象而进行的体验和联想;最后通过联想和体验而得到更高层次的领悟。假若舞蹈作品没有人欣赏, 或者说没有很好的被欣赏, 那舞蹈作品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即使作者尽心尽力地展现自身感情。所以, 良好的舞蹈欣赏过程能够使舞蹈作品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验和联想, 最终在深层次上实现高校中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二、舞蹈欣赏的培养

舞蹈欣赏是美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何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也是当下思考的热点问题。舞蹈欣赏培养是一个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对高校学生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感受并修正, 才能使舞蹈欣赏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我个人觉得培养舞蹈欣赏水平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保有对舞蹈艺术的热情。舞蹈学习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难, 其中舞蹈欣赏的学习过程也是比较枯燥的, 要想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首先需要坚强的意志, 对舞蹈艺术保有足够的热情。另外, 舞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会结合一定的文学和历史内涵, 这就需要舞蹈专业的学生通过积累一定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 这样才能将舞蹈融入到历史和文学的情境中, 对于舞蹈欣赏, 才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二) 具有基本的舞蹈知识。在舞蹈欣赏中, 可以确定的说:“没有一定舞蹈基础的人, 一定不会是一个好的欣赏者”。虽然, 舞蹈欣赏并不要求特别高的舞蹈基础, 但是对于基本舞蹈知识还是要对欣赏者有一定的约束。因为在欣赏舞蹈的同时首先要了解舞蹈的基本类型, 舞蹈的演绎方式等相关问题。如果连舞蹈是古典舞还是现代舞都分不清的话很难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比如在欣赏《枉凝眉》时, 如果不能了解古典舞的长袖如风、柔似云的意境, 也就无法理解舞蹈中的爱情、幸福、思念、哀怒等情境。尤其是舞蹈专业学生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时, 这方面的要求有更高的标准。由于舞蹈赏析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引起欣赏者情感的共鸣, 所以对于人们的认识力、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等思维活动提出较高要求, 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涉及的其他艺术的表达方式、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等, 另外通过欣赏者自身扎实的舞蹈功来丰富、补充或再现舞蹈作品中所表达形象等, 使得欣赏者能够对作品体会更加深刻。

(三) 不断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高校学生来说, 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理解了舞蹈的原理、情境的同时, 如果能参加到舞蹈活动中来, 参与并体验舞蹈的本质内涵, 就能更好的体会到舞蹈在自己的身体动作过程中所迸发的力量。比如学习了古典舞就能感受到“圆、曲、拧、倾”的韵味, 学习了民族舞, 通过实践可以更深入理解该民族的独特风格。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 时常对优秀的舞蹈和舞剧作品, 不止一次地反复欣赏、透彻的体会和理解, 才能充分地感受到舞蹈审美欣赏中的艺术乐趣, 不断用心实践, 才可以不断的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和加强舞蹈文化的素养。

总之, 舞蹈欣赏在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舞蹈欣赏过程中积累舞蹈知识, 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 而且能实现高校学生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最终提高其创造力和审美水平。通过实践以上建议, 对于舞蹈, 对于舞蹈欣赏, 都会对欣赏者自身起到升华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培养舞蹈欣赏水平对我们学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并简述了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所需要关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舞蹈,欣赏,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2]何梅.舞蹈欣赏之我见[J].艺术百家, 2008 (7) .

浅谈体育舞蹈竞赛的欣赏 篇11

一、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起源于英国,于八十年代末期传入我国,该舞蹈具有较强的体育属性。体育舞蹈兼健身、娱乐和欣赏性为一体,能在锻炼体质的同时培养高雅气质。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全面的健身效果,己被视为一种高尚典雅的娱乐健身手段。

1.按风格和技术结构

(1)现代舞

现代舞也叫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及快步舞。特点是由贴身握抱的姿势开始,沿着舞池线逆时针方向绕场行进。步法规范严谨,上体和胯部保持相对稳定挺拔,完成各种前进、后退、横向、旋转、造型等舞步动作。具有端庄典雅的绅士风度。曲调大多抒情优美,旋律感强。服饰雍容华贵,一般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过膝蓬松长裙。

(2)拉丁舞

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特点是舞伴之间可贴身,可分离。各自在固定范围内辐射式地变换方向角度,展现舞姿。步法灵活多变,各舞种通过对胯部及身体摆动不同的技术要求,完成各种舞步,表现各种风格。舞姿妩媚潇洒,婀娜多姿。风格生动活泼,热情奔放。曲调缠绵浪漫,活泼热烈,节奏感强。着装浪漫洒脱,男士身着上短下长的紧身或宽松装,女士身着紧身短裙,显露女性曲线的美。

2. 按竞赛项目

在国际标准赛中,体育舞蹈又分为三大类。一是现代舞(摩登舞),二是拉丁舞,三是团体舞。

体育舞蹈比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两种,按预赛(淘汰赛)、复赛(选拔赛)、半决赛(资格赛)、决赛(名次赛)的程序进行。团体赛由每个参赛单位的8对男女运动员组成,按顺序进行比赛。个人赛分职业组和业余组,分别进行不同要求的比赛。对比赛舞种也有不同规定。比赛场地长23米,宽15米。按国际评判标准规定的基本技术、音乐表现力、舞蹈风格、舞蹈编排、临场表现、赛场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评分。1992年,国际标准交谊舞曾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

二、体育舞蹈的欣赏要点

体育舞蹈欣赏的要点包括基本技术,音乐表现力,舞蹈风格,动作的编排,临场表现和赛场效果六方面。

华尔兹舞也称"慢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每分钟28~30小节。每小节三拍为一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环。通过膝、踝、足底、跟脚趾的动作,结合身体的升降、倾斜、摆荡,带动舞步移动,使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是维也纳华尔兹(快三步)的变化舞种。

维也纳华尔兹也称"快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松明快,为3/4拍节奏,每分钟56~60小节,每小节为三拍,第一拍为重拍,第四拍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节为一循环,第一小节为一次起伏。基本动作是左右快速旋转步,完成反身、倾斜、摆荡、升降等技巧。舞步平稳轻快,翩跹回旋,热烈奔放。舞姿高雅庄重。

探戈舞摩登舞项目之一。2/4拍节奏,每分钟30~34小节。每小节二拍,第一拍为重拍。舞步有快步和慢步,快步(quick)占半拍,用Q表示;慢步(slow)占一拍,用S表示。基本节奏是慢、慢、快、快、慢(S、S、Q、Q、S)。舞曲节奏带有停顿并强调切分音;舞步顿挫有力,潇洒豪放;身体无起伏、无升降、无旋转;表情严肃,有左顾右盼的头部闪动动作。源于阿根廷民间,20世纪传入欧洲上层社会,后流行于世界各国。

狐步舞也称"福克斯。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抒情流畅,节奏为4/4拍,每分钟28~30小节,每小节为四拍,第一拍为重拍,第三拍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四拍走三步,每四拍为一循环。分快、慢步,第一步为慢步(S),占二拍;第二、三步为快步(Q),各占一拍。基本节奏为慢、快、快(S、Q、Q)。以足踝、足底、掌趾的动作,完成升降起伏,注重反身、肩引导和倾斜技术。舞步流畅平滑,步幅宽大,舞态优雅从容飘逸,似行云流水。

快步舞是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明亮欢快,舞步轻快灵活,跳跃感强,是体育舞蹈中一种轻快欢乐的舞蹈。节奏为4/4拍,每分钟50~52小节。每小节四拍,第一拍为重拍,第三拍為次重拍。舞步分快步和慢步。快步用Q表示,时值为一拍;慢步用S表示,时值为二拍。基本节奏是慢、慢。快、快、慢。舞步组合有跳步、荡腿、滑步等动作。起源于美国,20世纪流行于欧美和全球。

伦巴舞,节奏为4/4拍,每分钟27~29小节。每小节四拍。乐曲旋律的特点是强拍落在每小节的第四拍。舞步从第4拍起跳,由一个慢步和两个快步组成。四拍走三步,慢步占二拍(第4拍和下一小节的第一拍),快步各占一拍(第二拍和第三拍)。胯部摆动三次。胯部动作是由控制重心的一脚向另一脚移动而形成向两侧作"∞"型摆动。具有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风格。其产生与西班牙和非洲的舞蹈有密切关系,后在古巴得到发展。

恰恰舞,节奏为4/4拍,每分钟30~32小节。每小节四拍,强拍落在第一拍。四拍走五步,包括两个慢步和三个快步。第一步踏在第二拍,时间值占一拍;第二步占一拍:第三、四两步各占半拍;第五步占一拍,踏在舞曲的第一拍上。胯部每小节向两侧摆动六次。舞曲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频较快,诙谐风趣。源于非洲,后传入拉丁美洲,在古巴得到发展。

论舞蹈作品结尾的艺术功能 篇12

完美的舞蹈结尾处理, 对作品人物形象的丰满、主题思想的深化, 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此, 充分发挥舞蹈作品结尾的艺术功能, 寻找新颖、特异的独特结尾方式, 让流动的舞姿、震撼人心的情节、充满魅力的舞蹈形象,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带给人们一种回味无穷的美的享受。

一、变化式、还原式处理方法

所谓变化式方法, 即舞蹈开头采用“舞姿造型”或“逆光剪影”手法, 而结束时采用另一种不同的艺术手法。所谓还原式手法, 即舞蹈开头采用的手法, 在结尾再次表现。如古典舞群舞《舞越潇湘》以一组高山流水, 水波荡漾的人物造型开幕, 而以婉绵起伏的山水造型, 并回到依山傍水的情境中落幕。

无论是“变化式”还是“还原式”, 决不是在形式和表演手法的简单重复和再现, 而是根据主题的深化、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原有开头手法, 进行发展和促新, 使“还原”和“变化”富有新的寓意。

二、切光处理手法

利用光线在视觉中明与暗的变化而产生的艺术效果, 使本来沉浸在舞蹈动态、人体形象感觉、舞蹈细节和情节气氛之中的观众, 在进行意味深长的思维体验时, 由于灯光的变化, 改变了视觉感觉和思维趋向,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前面富有实体的人体场景, 而是一个特殊的艺术空间。

以切光作为舞蹈结束的处理方法有多种, 除了结束在舞姿造型上, 如古典舞《黄河》, 切光在全体演员单腿突跪, 成往前仰望舞姿造型上作为结尾, 表现性格刚强的炎黄子孙, 为追求幸福、顽强拼搏的精神。还可以切光在情节情绪发展最激烈的时候, 切光在动态流动的高潮中, 使流动舞蹈一刹间化为静止造型, 还可以切光在矛盾焦点外, 给人以想像和悬念。

舞台灯光一瞬间的切光变化, 发人深省, 同时得到一个新奇的艺术享受。

三、综合处理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外, 还可以采用综合性的几种结尾处理方法同时运用, 在选用还原式结束手法时, 还可以增加慢收灯光, 或切光处理, 以及行进发展式等方法, 几种结尾方法相结合, 大大增加了结尾的力度, 达到预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优秀作品《荷花舞》歌颂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德, 舞蹈中朵朵荷花连贯流畅, 富有诗意的舞姿, 在优美动听的乐曲伴奏中, 在观众的视觉面前飘动。结尾采用了行进发展和灯光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群荷在白荷的率领下, 以图案式队形逐渐退场, 使观众在舞蹈中产生联想, 虽然舞蹈已经结束, 但审美情感仍然向远延伸, 使之产生深爱荷花、敬仰荷花、追求荷花的高尚品质的审美冲动。

《瞧!这些东北妮儿》结束时, 东北妮儿踏着欢板节奏, 翻绕如蝶飞舞的手绢, 掀起热烈欢快的起伏场面, 最后灯光渐暗, 幕落结束, 两种处理方法的结合使用, 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东北妮儿那股泼辣劲儿和对黑土地热爱的舞蹈形象。

四、行进发展处理方法

行进发展的结尾方法, 即舞蹈的主题已经提示, 舞蹈的高潮已到了一定的火候, 但节目没有就此收回, 延续流动的舞姿仍然在舞台空间起伏激昂, 不断向前推进, 虽然情绪、情节已告一段落, 但观众的情感仍然伴随着舞姿的流动而翻滚。

傣族独舞《水》, 从不同的情绪、情节要求出发, 同各种不同性格的流动动作, 映着火红的晚霞, 踏上归途, 抒发了傣族少女对美、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处理方法, 达到了锦上添花的特殊效果, 使主题突出, 使舞蹈形象更完美, 具有拨动心弦, 振奋精神的艺术魅力。

舞蹈结尾处理方法, 不是一个随意形式, 它是作品的添加剂, 起着强有力的加强和补充作用。结尾方法的选择, 必须从内容出发, 为展示人物思感情、塑造舞蹈形象、挖掘主题、烘托气氛服务。精美的结尾艺术处理方法, 是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

上一篇:门诊综合楼下一篇:医院文件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