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设计(精选8篇)
成组设计 篇1
0引言
航空机电产品中有许多管接头类零件,其独特的外形决定了需要有专门的工装来应对该类产品的加工。虽然专用工装具有结构与刚性上的优势,但也有只能为一个型号专用的狭隘性,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通过分析多种型号管接头类零件的工艺,把形状类似、尺寸相近、加工要素和安装方式相同的零件挑出来进行分组,针对一组 (或多组)相似零件 的一道 (或多道)工序综合考 虑夹具的 设计方案,最后对所设计的夹具进行误差分析,这种夹具叫做成组夹具。它不但具有专用夹具的优点,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对工件特征具有良 好的适应性。加工组内 不同型号 零件时,只需更换或调整夹具的某些零件就可以达到 要求。其设计流 程如图1所示。
1零件的分类与分组
该类型夹具是基于对不同型号的管接头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改进来设计的。
零件分类:航空机电液压设备上使用的管接头有多种型号,把结构相似、加工要素和功能基本相同的零件归为一类,按 “成组”原则设计加工夹具。
零件分组:管接头类零件在加工时都需要在零件转弯凸台处定位,因此,所使用的夹具夹持部分应做成开口的叉形夹持件。叉口宽度B1与转接头凸台处厚度B有关(图2),因此,加工管接头零件时,应根据管接头转弯处凸台厚度B设计叉口零件(靠山)的宽度B1。
2成组夹具结构设计
成组夹具是根据一组被加工零件的特性而设计的,所以它与组内各零件的形位公差、尺寸精度要求都有密切的关系。成组夹具在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上与专用夹具的设计大致相同, 但其在结构原理上与专用夹具有所区别。成组夹具一般由基础件、可调换件和标准件3部分组成,基础件包括夹具体、夹紧传动装置、操纵机构等。对于组内的各种加工对象而言,其基础件部分是完全相同的,而可换、可调部分是不同的,即通过更换或调整某些定位或导向元件来适应组内不同零件的加工要求。因此,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组内各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合理设计通用的基础件,正确选择和确定定位基准、定位元件、导向元件、夹紧方式等。
2.1定位基准与定位元件的确定
以图2(a)所示管接头为例,管接头零件螺纹大径与外圆面有位置度关系,因此选择零件P和K方向作为定位基准,以V型块来实现P方向定位,以靠山来实现定位夹紧零件的K和S方向定位。这样可以达到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的统一,减少定位误差。
2.2夹紧方式和夹紧力方向的选择
为了防止零件在加工中沿定位方向(S方向)移动,本夹具采用叉形靠山和V型块共同作用来实现定位夹紧。虽然夹紧力方向与切削力方向成90°,但由于加工过程中切削力主要由靠山叉口下端面来承担,因此夹紧方式是可靠的,既能保证工件放置的正确,又能满足成组的要求。
2.3夹具体及其他基本设计
夹具基体是成组夹具的基础,不但要结构合理,而且要有足够的刚度。另外,基体外廓尺寸应满足组内全部零件的加工要求。其他基础件应根据组内各工件的尺寸、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夹具基体的形状、尺寸。
2.4成组夹具结构
加工管接头类零件的成组夹具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该夹具靠山18在垂直方向可柔性调整,以适应凸台宽度B相同、垂直方向上尺寸H不同的管接头的加工要求。垂直方向上通过调整紧定螺钉20和螺钉22来升降盖板18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深度H的定位。对于垂直方向上的定位,则可以依据管接头凸台厚度B来设计靠山18的宽度B1,通过更换调换件来满足垂直方向上的定位要求,从而实现不同尺寸管接头类零件的定位。管接头的夹紧通过调整丝杠3带动左右钳口5、7的相对运动来实现,丝杠的调节可以保证满足一定尺寸范围内不同直径D的管接头的夹紧要求,加工管接头最大直径D由夹具钳口7或9的开口宽度决定。
1—销子 2—滑块 3—丝杠 4—花盘 5—钳口 6—螺钉 7—钳口 8—止动块 9—钳口 10—滑块 11—盖板 12—螺钉 13—螺钉 14—销子 15—螺钉 16—盖板 17—垫板 18—靠山 19—定位板 20—紧定螺钉 21—支板 22—螺钉
3定位误差分析
管接头类零件外径和端面都有精度要求,第一项径向尺寸相对于外螺纹的大径有位置度要求,第二项端面对径向轴线 (即凸台中心)有长度要求。从夹具结构可以看出,管接头类零件的这2项精度可以通过调整靠山18来调节管接头水平轴线与图3组合夹具体右图水平轴线的位置度关系,使之位置度在条件范围内跳动。同时调整图3丝杠3来驱动钳口5、7的相向运动,使之夹紧管接头,可使管接头垂直方向轴线与钳口V型中心线平行度、位置度关系保持在条件范围内。
4结语
该夹具的改进是基于不同尺寸管接头类零件的加工而进行的,经过多种型号产品的加工试制,完全能满足产品的加工需求,而且该产品有如下优点:(1)缩短设计周期:加工不同型号管接头时,只需设计调换件。调换件单独出图一般只占总夹具设计量的5%~15%,以本夹具为例,调换件只占设计总量的10%。(2)缩短制造周期:标准化、系列化零件的大量应用,使得加工产品型号更换后只需加工调换件,从而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节约了设计和制造成本。(3)节约原材料:调换件所需原材料只占夹具用料的5%~15%。(4)便于管理:该型成组夹具结构紧凑,一物多用,大大减少了专用夹具的数量,便于工具站的管理。
成组耳板上孔同轴度检测方法设计 篇2
关键词:耳板,孔,同轴度,检测
0 引言
耳板式连接具有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的优点, 使得该类型连接形式在钢制结构件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然而, 有些旋转的结构件的大距离成组耳板上的轴孔需要具有良好同轴性[1], 但因距离过大, 不能用量具对轴孔直接进行同轴度测量, 加工质量难以保证, 这给此类型结构件的制作及检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 笔者对成组耳板上的轴孔同轴度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并提出了一种轴式测量方法 (该测量方法已申请国家专利, 专利号:ZL 2007 2 0032412.9) 。
1 问题提出
在如图1所示的结构件中, 用常规量具对耳板上轴孔的同轴度H直接进行测量很难实现, 导致所制作的结构件是否合格难以认定[2]。
2 轴式测量法
2.1 测量原理
轴式测量法的测量原理如图2所示, 测量过程是:将加工过上平面且刻有对称中心线的工装轴插入耳板上的轴孔后, 通过检查工装轴上的平面及对称中心线, 即可检查出耳板上轴孔的同轴度及结构件的高度差。高度差H的计算公式为H= (2a+L) ·H1/l。
2.2 测量程序
先将工装轴 (如图3所示) 插入耳板上的轴孔内 (孔的直径尺寸大于工装轴直径尺寸0.3~0.5 mm) , 转动工装轴, 使工装轴上平面位于水平位置, 用水平仪检测其水平。用经纬仪 (或其它测量工具) 测量两工装轴上平面的高度差即可得出耳板上轴孔在此段距离内的高度差。穿粉线, 使粉线两端位于工装轴外侧上平面标记的工装轴中心线上, 通过检测工装轴内侧上平面上中心线与粉线的偏差即可得出耳板上轴孔的偏差。这样综合以上的测量结果, 即可得出耳板上轴孔的同轴度误差。
1.底板2.耳板3.工装轴4.粉线
3 应用情况
该检测工艺方法设计完成后, 制作的结构件成组耳板上的轴孔同轴度高, 且生产效率高, 质量好, 在宝石机械公司的石油钻机底座制造中得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成组设计 篇3
云南水汞群体非均匀度异常与成组强震活动关系
阐述了一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新方法前兆群体非均匀度的数学原理,并以云南水汞群体异常信息为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以群体异常分布特征的变化为异常标准(ID≥1),达到异常即自动识别报警.该方法能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易为他人进行检验,可成为本地区成组强震预测对应概率较高的新指标.
作 者:陈燕 石绍先 刘强 CHEN Yan SHI Shao-xian LIU Qiang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041刊 名:西北地震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年,卷(期):29(2)分类号:P315.72关键词:云南 水汞 群体异常 非均匀度 短期预报
成组设计 篇4
关键词:套筒类零件,成组技术,输送装置,机械手
1 引言
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原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它把结构、材料、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族(组),按零件族制定工艺进行加工,从而扩大了批量、减少了品种、便于采用高效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 套筒类零件成组加工自动线
2.1 套筒件加工自动线的工艺过程[1]
(1)工序1钻孔、攻丝和粗镗大孔。工件安装在专用夹具中,从三面进行加工,镗孔采用液压动力滑台和专用镗头,攻丝采用专用滑套式小型动力头。钻孔切削用量:v=20m/min,n=578r/min,so=0.20mm/r;攻丝切削用量:v=8m/min,n=250r/min,so=1.5mm/r;镗孔切削用量:v=60m/min,n=450r/min,so=0.40mm/r。
(2)工序2精镗大孔。夹具同工序l,采用浮动镗刀片,切削用量为:v=60m/min,n=450r/min,so=0.5mm/r。
(3)工序3粗车外圆,车端面及倒角。工件安装在床头箱主轴的心轴上,切削用量为:v=90m/min,n=550r/min,so=0.28mm/r。
(4)工序4精车外圆。夹具及切削用量均同工序3。
(5)工序5车油槽。工件外圆上有一道封闭的螺旋油槽,加工时工件旋转,刀架往复一次,同时采用了专用刀夹,安装在刀架上,刀具在刀夹中可以自由转动,以适应螺旋槽的方向变化。切削用量为:v=24m/min,n=185r/min。
(6)工序6铣开口槽。采用圆盘铣刀,刀齿数z=20,切削用量为:v=800m/min,n=185r/min,sx=0.05mm/r,so=1mm/r。
2.2 自动线的总体布置
自动线全线共有8个工位,布置如图1。其中线首一个上料工位,线末一个卸料工位,其余6个(Ⅱ~Ⅶ)为加工工位,相应于工序1~6。所有设备采取直线顺序排列。自动线的生产节拍为72s,当负荷率为100%时,每小时可以加工50件。
全线采用架空式机械手输送工件,共有7只机械手,移动步距等于机床间的距离,为1200mm。机械手以弹簧控制的手爪夹持工件,其余的运动都用液压控制,油管装在轨道上方,在线末用坦克链与下面的油管相联接,布置整齐美观。
工位I上的装料装置是一个间歇运动的链式传送带,链带上装有若干V形块,用人工将工件逐个放在V形块上,链带在油缸、齿条、齿轮和棘轮机构的传动下,按照机械手取料的节拍作步进运动。
自动线中各台机床的液压装置都单独设置在机床本身,床身底部兼作油箱。全线只有控制机械手的液压装置,放在自动线背面。
在自动线最前端设有总控制台,除各种按钮以外,还设有灯光信号系统,显示全线的工作情况,以及指示故障。每台机床上均设有按钮台,供单机控制和调整之用。
2.3 专用机床
在6个加工工位上,共有4种类型机床。
(1)专用镗床
工位Ⅱ和工位Ⅲ主要完成镗孔工序,在床身中部为固定式夹具,床头部分装有液压动力滑台,台面上安装着镗头。工位Ⅱ还要进行钻孔和攻丝,所以在夹具的前后两面各装有一台滑套式小型动力头。
虽然工件安装在固定夹具中是不动的,但床身尾部仍装有尾座,其作用是用于在加工过程中吸取工件孔中的切屑。尾座套是空心的,其后端于吸尘管相连通,前端具有密封环,当顶在工件的端面上以后,孔中的切屑就能经尾座套被吸走。
(2)专用车床
工位Ⅳ、V进行车削外圆和倒角。这两台机床具有相同的床头箱结构,而刀架的布局不同。工位Ⅳ由于要同时车削外圆和端面,所以具有前、后两个刀架;工位V只精车外圆,因此只有一个前刀架。
(3)专用铣床
工位Ⅵ铣开口槽时,工件安装在固定夹具中,在床身前部装有液压动力滑台,上面安装着专用铣头。由于加工时工件固定不动,所以不需要床头箱。
(4)专用车油槽
车床在工位Ⅵ上车削套筒外圆上的油槽。由于此油槽是一封闭的螺旋线,所以车削时工件主轴的回转与刀架进给运动之间须保持一定的内联系。此外,螺旋油槽的交叉点应位于开口槽的方向上,所以工件在装到主轴上的心轴时,应与刀尖具有固定的相对位置。这样,便要求机床主轴能实现定向停止。
2.4 其它辅助装置
(1)上料装置
本自动线上料装置选用齿条活塞组合缸,齿条活塞组合缸可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经过齿条、齿轮结构变为回转运动。两个用螺钉固定在齿条的两端,两个端盖通过螺钉、盖板和半卡环固定在缸体上,当压力油从油孔进入左油腔时,推动齿条向右移动,使齿轮回转,带动回转工作台运动,回转工作台上连着棘轮棘爪啮合装置,通过棘爪带动上料装置的链轮转动,从而使链轮带动链条连着上料V型块进行上料,这时右腔的油经油孔排出。当压力油进入右腔时,回转工作台作反向运动,液压缸两端的腔用于缓冲作用,两头分别安有行程开关,自动线的第Ⅰ工位是装料工位,备有上料装置。工件用人工定期装到上料装置的V形块上,在固定的位置上,由第一只机械手取走。
上料装置如图2所示,是一个作间歇运动的链式输送带,具有两套结构尺寸相同的链轮座5,以及链带支承轨道12。在主动链轮8的一边装有带齿条的活动油缸l和空套在轴7上的齿轮6。由于活塞杆2固定在端盖3上,所以当从活塞杆中心通入压力油后,油缸l便通过齿条、齿轮6、用销10装在齿轮上的棘爪9和链轮8上的内棘齿使链轮转动。
在链带的每个链节14上具有两个缺口槽,可以将两个V形块13嵌入,并用内六角螺钉固紧。当改换工件时,将各链节14上的V形块更换,以适应不同的定位外径。链轮通过装在销轴15上的滚子16传动链带。
为了适应不同外径的工件,使取料中心高度一致,两个链轮座5均可通过手柄4,螺母11调节其高度。
(2)架空式机械手[2,3]
自动线的输送装置是架空式机械手,其布局如图3所示。机械手具有横向滑枕2,安装在纵向滑台4上。在每一台机床的床身侧边都装有支架1,纵向轨道5就装设在这些支架上。纵向滑台4在油缸活塞的驱动下(图3中未表示)沿山形及平导轨带着7只机械手一起移动。此外,横向滑枕2实现横向移动,垂直油缸3实现上下运动。在垂直油缸的活塞扦下端,装有手爪6,为了适应工件不同的外圆尺寸,手爪可以快速更换和调整。7只机械手共有两种手爪,在工位I、Ⅱ和Ⅲ上,工件外圆是未经加工的毛面,为了保证夹持可靠,采用两对夹爪结构,在其余的工位上外圆已经加工,一对手爪结构。
安装手爪时,将键槽与垂直油缸活塞杆上的键对准,并向上套入活塞杆端7,然后旋动滚珠蝶塞8,使螺塞的螺纹旋入手爪的螺孔中,直到螺塞的端面与手爪上滚花螺母的端面贴紧为止。借助于滚花螺母可以调节夹爪中心的高低位置。
机械手的液压传动系统中。因为上料装置的间歇步进运动与机械手的工作循环是相互配合的。
架空式机械手在自动线中用作输送装备的机械手。机械手被桁架架设在自动线的上方。如图所示,机械手在机床间同时进行输送和装卸工作,每一循环中需完成下列动作:(1)机械手下降,从前一台机床上取下已加工工件。(2)机械手带着工件上升。(3)机械手纵向移动,将工件运送到另一台机床的上方。(4)机械手下降,将工件安装到夹其上。(5)机械手上升。
其中第一只机械手s1和第二只机械手s2设有横向运动。第三只机械手s3的动作过程比较特殊,因为它从第二台机床的固定夹具中取料,然后装到第三台机床的心轴上去,所以不同于s4~s7,须先带料上升,然后再横向退出。
3 套筒成组加工自动线的主要特点
(1)为了适应成组加工的需要,各专用部件中与工件尺寸大小有关的机构或元件,能够进行调整或更换。
(2)所采用的专用机床均系自行设计制造,在结构型式上力求典型化、规格化。以利于制造和调整。
(3)机械手的纵向轨道采用山形导轨和平导轨组合,整个轨道除两端用支架安装在地面上以外,在每台机床的床身上,均安装支架支承住,因此轨道的刚性好,机械手在移动时平稳,到达终点时虽有冲击,也不会产生震动,保证位置的精确性。
(4)全线采用真空吸尘装置进行排解,使自动线周围的工作环境保持洁净。
参考文献
[1]吴天林,等.机械加工系统自动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2]吴振彪,等.微机控制冲压机械手的研制[J].机器人,1993(3):28-33.
成组设计 篇5
成组技术 (GT-Group Technology) 是合理组织中小批量生产的系统方法, 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 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 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 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 称为成组技术。它由苏联米特洛万诺夫创造, 后来介绍到欧美, 受到普遍重视。德国阿亨大学的H.奥匹兹教授曾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制定出一整套的工作程序和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使之更趋完善并更便于推广应用。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 打破多品种界限, 对所有产品零件进行系统的分组, 将类似的零件合并、汇集成一组, 再针对不同零件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机床形成不同的加工单元, 对其进行加工。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可以使不同零件在同一机床上用同一个夹具和同一组刀具, 稍加调整就能加工, 从而变小批量生产为大批量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
气缸盖部装线情况
我厂装配车间缸盖部装线原用于110系列气缸盖的部装, 随着A00机和B00机的批产上量, 如何实现气缸盖的部装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我们将成组技术应用到气缸盖部装线的设计中, 设计了一条同时适用于110系列、A00机、B00机三种机型的气缸盖部装线。
该缸盖部装线主要由WXP12-C1测气门泄漏装置、WXP12-C2翻身架、WXP12-C3气门锁夹装配台、WXP12-C4喷油器伸出量测量装置和若干不同类型滚道组成, 为手动生产方式。该线需完成的工序为:装气门→气门测漏→翻转→装工艺挡板→装气门弹簧和弹簧座圈→装气门锁夹→装前后端吊耳→装排气侧双头螺栓→装喷油器→测喷油器伸出量。由于该线工艺及结构和老线具有可比性, 因此在设计中充分借鉴了老线结构设计的经验, 同时改进了老线结构的不足之处, 使整线结构更合理、操作更方便。
1. WXP12-C2翻身架
WXP12-C2翻身架 (如图1所示) 是用来将底面朝上/装好气门的气缸盖翻转至顶面向上的辅具, 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该翻身架的操作步骤为:
(1) 气缸盖由滚道推至翻身架滚轮上, 位置如图2。
(2) 操作工踩下踏脚板, 带动曲柄及定位销下移, 使定位销脱出定位座。
1.滚道支撑架2.滚轮架3~5、19~21.滚轮组件6~8.垫块9.定位座10.定位销11.连杆12.支架13.弹头14.弹簧座15.曲柄16.踏脚板17.定位导套18.导向条22.托板23.定位座
(3) 手动翻转回转台180°, 使气缸盖顶面向上。
(4) 松开踏脚板, 使得定位销插入定位座。
(5) 气缸盖推出翻身架至下节滚道。
分析比较三种型号的缸盖, 110系列、A00机、B00机的气缸盖限位宽度分别为221m m、215mm和184m m, 高度则分别为95m m、90m m和85m m, 从外形看宽度差距较大。
三种机型共线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顶底面支承;翻转前后的上料高度一致;缸盖两侧面定位及导向;翻转平衡。
实际设计中成组考虑次序是:优先顶面支承, 后考虑缸盖两侧面定位及导向;优先六缸机型 (110系列) , 后四缸机 (A00、B00) 。
因高度差引起的翻转前后落差优先考虑六缸机, 四缸机翻转时掉落因使用尼龙滚轮并不会引起磕碰伤, 而且高度差最大只有10m m。翻转平衡也是优先考虑六缸机, 主要是因为六缸机重量大, 引起的不平衡惯性大, 对操作者影响大。
优先顶面支承的原因是顶面可支承的区域少 (加工面) , 而且必须同时解决气门杆伸出不干涉的问题。设计中适当加宽了支承滚轮的宽度, 确保支承到位。两侧面定位及导向通过设计三种规格的垫块来对不同机型的宽度进行限位, 当整线换机型时, 操作工仅需将对应的垫块换上则可安全使用, 避免了滚轮更换的麻烦。
2. WXP12-C3气门锁夹装配台
装配气门锁夹如图3所示。
WXP12-C3气门锁夹装配台是一台用于安装气门锁夹的辅助设备, 结构如图4所示。其工作步骤为:
(1) 气缸盖由滚道推至装配台第一工位, 安装1、2进排气门锁夹。
(2) 配气阀打到一个位置, 使气缸大腔进气, 推动联接梁向下运动, 再通过导柱带动压板向下压至限位块位置, 压下气门弹簧。
(3) 将气门锁夹放在压板气门锁夹安装孔内。
(4) 配气阀打到另一个位置, 使气缸小腔进气, 带动压板回复原位。
(5) 将气缸盖推至第二工位, 按以上步骤安装3、4进排气门锁夹。
(6) 气缸盖推出装配台。
为了实现三种机型的共线, 我们仔细地分析了三种机型的尺寸结构, 根据其尺寸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110系列、A00机、B00机三种机型的高度分别为95m m、90mm和85m m, 落差均为5m m。所以我们设计了厚度为5m m的限位块共四块, 110系列同时用四块, A00机同时用两块, B00机则不用。再有三种机型的气门位置也有很大的差异, 具体尺寸如图4所示。针对此项差异, 分别设计三种机型的压板, 产品换型时只需更换对应的压板即可顺利装配。
1.连接梁2.气缸3.挡板4~6.压板7.限位块8.螺套9.套筒10.调整垫块11.导向板12.气门托板13.支承板14.导柱
3. WXP12-C4喷油器伸出量测量装置
WXP12-C4喷油器伸出量测量装置 (如图5所示) 用于测量喷油器的伸出量, 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
该测量装置采用杠杆原理测量喷油器伸出量, 测量时工件推至测量位置, 压下压杆, 则传动杆向下运动, 压下杠杆左端, 使得杠杆右端贴牢喷油器, 读出百分表读数判断伸出量是否超差。测量结束后松开压杆, 杠杆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抬起回复原位。为了使测量数值最大限度的接近实际值, 要求将杠杆两端的比例设定为1∶1。在设计过程中发现三种机型的喷油器伸出的位置都不相同, 如图6中A、B、C三条中心线分别是A00机、110系列、B00机的位置。从图上可以看出, A00机和110系列的位置比较接近, 而B00机的位置和A00机相差了14m m, 根据这个情况, 我们设计了两种杠杆, 一种杠杆长度为115∶115, 一种杠杆长度为122∶122。同时, 为了保证该测量装置各部位运动灵活, 对支座的孔和底面增加较高的垂直度要求, 改善了老装置传动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卡死的现象。
110系列为135m m, A00机为118m m, B00机为109mm。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安排, 在不超过整线总长要求的前提下, 我们选定了一种最佳方案, 如图6a、b所示, 110系列机使用距离为415的两个测杆, 分三个工位测量;B00机使用距离为218的两个测杆, 分两个工位测量;A00机使用距离为236的两个测杆, 分两个工位测量。可见只有当110系列和B00机型互换时需要更换一个杠杆, 操作方便, 测量准确。
1.机体2.导向定位条3.支承板4.测量装置5~10.杠杆11.反靠装置12、13.弹簧14.支架15.支座16.压杆17.传动杆18.百分表
整线安装到位, 110、A00、B00系列缸盖在新的部装线上都能顺利完成气门测漏、翻转、气门锁夹装配、喷油器伸出量检测等部装工序, 换型简便可靠, 生产节拍达到预定工艺要求。
结语
词语中一些成组数词的附加意义 篇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②就记录了下列几组“词”条:
[一…一…]1.分别用在两个同类的名词前面。a.表示整个:一心一意 一生一世。b.表示数量极少:一针一线 一草一木 一言一行。2.分别用在不同类的名词前面。a.用相对的名词表明前后事物的对比:一薰一莸。b.用相关的名词表示事物的关系:一本一利。3.分别用在同类动词的前面, 表示动作量连续的:一瘸一拐 一歪一扭。4.分别用在相对的动词的前面, 表示两方面的行动协调配合或两种动作交替换进行:一问一答 一唱一和 一起一落 一张一弛。5.分别用在相反的方位词、形容词等的前面, 表示相反的方位或情况:一上一下 一东一西 一长一短。
这里把“一…一…”的用法列举地算是很细了, 然而依然不能包括这种格式的所有附加意义。比如“一代不如一代”, 前后和数词组合的成分一样, 其附加意义就不在前举五种用法之内。请看下列各例:
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 见一物圆而褊, 且多足, 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 ‘蝤蛑也。’既又见一物, 圆褊多足, 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 ‘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 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 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 ‘彭越也。’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这大概就叫作‘财压奴婢, 艺压当行’, 又叫作‘一物降一物’了。”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 少不的一报还一报。”
《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把那省下的银子尽数拿出来做了谢礼, 本生图名, 我们图利。外来的分上多有不效不着:亲切的座师, 相厚的同年, 当道的势要, 都有拿不准的。只是我们讨的, 一个是一个, 再没走滚。”
《红楼梦》第二回:“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 翰墨诗书之族, 如今的儿孙, 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荡寇志》第一百二十六回:“正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我这里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
“一蟹不如一蟹”比喻一个比一个差;“一物降一物”指某种事物专门制伏另一种事物或某事物专门由另一种事物来制伏;“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一个是一个”形容个个着实;“一代不如一代”原指世代相接, 越来越差, 今与“一蟹不如一蟹”义近;“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比喻曲折多, 前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后一个问题又产生了;“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指现钱交易, 不赊欠。这种前后重复使用相同的成分, 形成“一A…一A…”格式, 无疑都或多或少带有强调的色彩或凸显的意味。这种格式是中心语完全相同, 如“一代不如一代”中的“一代” (即“一代人”) , 与之相近的是中心语不一样, 而修饰限制或说明中心语的成分相同, 如: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一分行情一分货, 你拼得出大价钱, 他有拿行货给你吗?”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之一:“读书不觉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万里江山万里尘,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上三例中的“一分”、“一寸”和“一朝”虽另有中心语, 但作为修饰限制成分, 采用前后一致的修饰, 其作用和前面作为中心语的作用是相同的, 或对应或凸显, 主要目的依旧是一种强调。
若再细分析, “一…一…”有的前后两部分具有隶属或因果等关系:
一个将军一个令
一个和尚一本经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棒一条痕, 一掴一掌血
一处不到一处迷
一方水土一方人
……
在这里“一…一…”所起的前后关联作用与前面的又有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除了“一…一…”格式, 还收录了“一…半…”、“一…二…”、“三…五…”、“四…八…”和“七…八…”。
[一…半…]分别用在同义词或近义词前面, 表示不多或不久:一鳞半爪 一年半载 一时半刻 一星半点 一知半解。
[一…二…]分别加在某些双音节形容词的两个词素前面, 表示强调:一干二净 一清二楚 一清二白。
[三…五…]1.表示次数多:三番五次 三令五申。2.表示不太大的大概数量:三年五载。
[四…八…]分别用在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或词素前面, 表示各方面: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 (包括词素) , 表示多或多而杂乱: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七拼八凑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上八下 七长八短 七扭八歪 七折八扣。
《现代汉语词典》对上列各组数词连用格式的立项及解释已部分地说明了此类格式所具有的附加意义, 但其附加意义还没有被全部发掘, 其立项的格式也远不止上述那些。
前举[一…半…]确实多数表“不多或不久”, 但还有一些不能包括在“ 不多不久”意义之内的, 如:
《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今黄榜招贤, 我欲赴选, 求得一官半职。”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 生得一男半女, 也不绝了香火。”
《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 不干小的事。”
宋·无名氏《错立身》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 争奈撇不下此妇人。”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见·钟提学惺》:“当共创获之初, 亦尝覃思苦心, 寻味古人之微言奥旨, 少有一知半见, 掠影希光, 以求绝出于时俗。”
《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 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一官半职”指官职, 并无量之多少大小。“一男半女”指一个子女, 一个儿子或女儿。 (参见《汉语大词典》卷一37页) “一差半错”指差错, “一班半点”指斑 (班) 点、污点, “一知半见”指知识见地, “一长半短”指长短、灾祸、事故, 这里均与多少、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如果说上例或多或少有从原文引申出来一点意义关系, 那么, 下例就关系更远了: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我和你生则同衾, 死则同穴, 一车骨头半车肉, 都属了你刘家。”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你则放心, 我一车骨头半车肉, 我一马不鞁两鞍, 双轮不辗四辙, 守着福童孩儿, 直到老死也不嫁人。”
例中“一车骨头半车肉”指自身的一切, 与“不多或不久”全不搭边。类似的还有一些, 如“一个女婿半个儿”, 用的是“半个”与“一个”相接近, 根本与“不多”相左, 诸如此类就不多赘举了。
关于[一…二…]格式, 说它分别加在某些“双音节形容的两个词类前面, 表示强调”, 一些格式确实如此, 除举“一干二净” (干净) 、“一清二楚” (清楚) 、“一清二白” (清白) 外, 还有“一真二实”之类等等, 但有些却无法归入此类:
《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一回:“到不如一狠二狠, 把他这一千两, 咱顾了头口, 拐了上东京。”
《红楼梦》第八十八回:“一来二去, 眼大心肥, 那里还能有长进呢?”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一傮情二傮例》:“越有此谚。按《管子》:‘一为赏, 二为常, 三为固然。’”注:‘谓一时行其赐, 则人欣赖以为赏;频再次为之, 则人以为常, 谓此时必当有赏, 频三为之, 则以为理固当然, 无怀愧之心。’即谚所本。”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咱们是一回生二回熟了, 回头一定来串门吧。”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从此咱们只可说话, 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 叫人看着不尊重。”
唐·赵元一《春天录》卷四记载:唐·张光晟从朱泚叛, 泚兵败穷困, 光晟杀泚投降, 而终不免于一死, “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 第一莫作, 第二莫休。’”《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 二不休, 见一个杀一个, 见两个杀一双, 杀个爽快!”
“一狠二狠”形容干脆利索。“一来二去”指经过一段时间逐渐产生某种情况。“一傮情二傮例”指功赏宜严不宜滥。“一回生, 二回熟”指初见陌生, 再见相熟。“一年大二年小”原指去年虽小, 今年已大, 应是“一年小, 二年大”, 后来用颠倒了, 相沿成习, 遂成了“一年大二年小”, 但原意未变。最后一例“一不作, 二不休”, 吕叔湘《语法札记》第10项有这样的论述:
“一不作, 二不休”是旧时常用的一句成语。小时候读旧小说, 常常碰到它, 总当它“不作不休”即“非作不可”讲, 倒也似乎讲得过去, 也没有追究为什么要安上个一和二。后来学着更细心一点读书, 才悟出这一和二是“最好”和“其次”的意思。果然在最近得了一个印证:唐赵元一撰《奉天录》 (《指海》本) 卷四云:“朱泚臣张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 第二莫休。’”这句话在当时一定很有名, 很快的传了出去。北宋的和尚已经拿它来当成语用, 如《法演禅师语录》云“一不做, 二不休, 不风流处也风流” (《大正藏》四七册六五二) 。这句话里的作字原来也不作普通“作为”讲, 乃是“作贼”的直说。“作贼”就是造反。朱泚是德宗朝的叛臣, 后来兵败穷促, 部下将领杀了他去投降, 张光晟是其中的一人, 而终不免于一死, 所以有“第一莫作, 第二莫休”之语。要是广义的“作为”, 天下尽多可作应作之事, 怎么能一概说“第一莫作”呢?用作一字作造反讲, 南北朝已经通行…… (见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189页)
可见, “一不作二不休”的“一”是“最好”, “二”是“其次”, 回释前例中“一”和“二”或表先后或表次序, 并无一表强调之列。
[三…五…]格式虽有“表示次数多”和“表示不太大的大概数量”的意思, 但仍有一些例证无法概括在内。例如“三…五…”开始可能实有所指, 如“三山五岳”, “三山”可能指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指遗记·高率》:“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 则方丈也, 二曰蓬壶, 则蓬莱也, 三曰瀛壶, 则瀛洲也, ”“五岳”, 虽因古书记载不尽相同, 但也都各有实指。现用“三山五岳”泛指名山, 已不拘泥“三”“五”之数, 如“三山五岳漫相逢” (清·顾炎武《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佩德祠征诗纪之》) “三山五岳渺何许” (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 。同类尚有, “三老五更” (古代一种很高的职位, 见《礼记·文王世子》) 、“三表五饵” (汉代贾谊献的一种防御匈奴的办法, 见《新书·匈奴》) ;“三皇五帝”、“三阳五会” (中医术语, 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又作“三阳五输”, 见《韩诗外传》卷十)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见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 “五常”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见《书·泰誓下》孔颖达注) , 合指封建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这些开始或为实指的“三”“五”, 后来也多化为虚指, 不再是实数。“三山五岳”泛指名山, “三纲五常”泛指封建礼法。下列各例均为泛指, 代表某一类事物:
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 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众人祭毕, 陈敬济下来还礼, 请去卷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三侠五义》第五十一回:“四爷赶上一步, 就势按倒, 解他腰带, 三环五扣的捆了一回。”
清·钱谦益《〈陈鸿节诗集〉序》:“譬之于酒, 缥清醇酎, 三酿五齐, 非糟醇之属也。”
《琵琶记》中的“三牲五鼎”泛指盛饌佳肴。《金瓶梅的话》中的“三汤五割”又作“三汤两割”, 泛指烹饪之事。《三侠五义》中的“三环五扣”形容捆绑结实。《〈陈鸿节诗集序〉》中的“三酿五齐 (jì) ”泛指醇酒。上述用例均为概括意义, 而不是“不太大的数量”。
《现代汉语词典》“四…八…”条说这种格式分别用在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和词素前面, 表示各方面。这是不错的, 然而有些来源于实指的“四…八…”, 用“各方面”恐难说明, 更确切一点儿, 应该说是一种抽象概括, 泛指一类事物而不是分散的各个方面。下列各例均属此类:
《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进房撒账, 说四言八句, 拜花烛, 吃交杯酒, 不必细说。”
唐·白居易《八骏图》:“四荒八极蹋欲遍, 三十二蹄无歇时。”
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 女拜弟妻男拜弟。”
《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就是俺两个在苏都督家住了四五十日, 那一日不是四碟八碗的款待?”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二回:“要拜月娘做干娘, 他做干女儿, 进来光向月娘笑嘻嘻, 揷烛也似拜了四双八拜。”
“四言八句”指旧的婚礼, 新人交拜后, 并坐床沿, 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时所讲的吉利套语。“四荒八极”概括指极其偏远之地。“四时八节”中“四时”指春夏秋冬;“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和冬至, 概指节气。“四碟八碗”概指菜肴丰盛。“四双八拜”指旧时晚辈向长辈行的一种最敬重的礼节。其他如“四棵樑八柱”“四停八当”也都是概括或泛指。
《现代汉语词典》论“七…八…”这种格式表“多或多而杂乱”, 这是不错的。仔细观察, 其中有些去掉“七…八…”剩下的成分合起来就是该词语去掉加重成分的意义。
《孽海花》第二十四回:“一年到头, 上下多少人, 七病八痛, 都是他包圆儿的。”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秀童的爹娘……见秀童躺在门板上, 七损八伤, 一丝两气, 大哭了一场, 奔到县里叫喊。”
《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老残) 将笔在砚台上蘸好了墨, 呵了一呵, 就在墙上七歪八扭的写起来了。”
《八十一梦·第五十五梦》:“路边有座中西合璧的房子, 里面七歪八倒的躺了几个人。”
《三侠五义》第九十六回:“再加这些店用、房钱、草料、麦麸子, 七折八扣, 除了两锭银子之外, 倒该下了五六两的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二回:“他也打了半天的算盘, 说七拼八凑, 还勉强凑得上来。”
《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 走得快的, 逃了性命, 略迟慢些, 就为沙场之鬼。”
“七病八痛”去掉“七…八…”框架就是“病痛”, 加上框架指各种病痛。“七损八伤”就是“损伤”, “七歪八扭”就是“歪扭”, “七歪八倒”就是“歪倒”, “七折八扣”就是“折扣”, “七拼八凑”就是“拼凑”, “七零八落”就是“零落”, 有的还是同一成分的重复: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 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
“七搭八搭”形容语无伦次, 随便说话, “七…八…”还有扩展形式, 如“七大姑, 八大姨”、“七个不依, 八个不饶”等。
“七…八…”另有一种“…七…八”“…七八…”的变式:
《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 横七竖八, 杀死的男子妇人, 不计其数。”
《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 傢伙器皿, 布置得清雅整洁, 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这种扩展的格式也同样表示杂而乱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不曾提及的格式还有不少, 如“五…六…” (“五颜六色”、“五脏六腑”) “七…六…” (“七情六欲”) 等等。其中用量极大的是“十…九…”和“十…十…”两种格式。
先说:“十…九…”。
“十”和“九”单用都是极数, 指多。两个极数合用, 虽然“九”比“十”少一点, 但也仍不失为多, 故联用指“接近”。《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 九十其仪。”郑玄注:“女嫁, 父既戒之, 庶母又申之, 九十喻丁宁之多。”孔颖达疏:“其母亲自结其衣之缡, 九种十种, 其威仪多也。言其嫁既及时而又威仪具足。”高亨注:“九、十言其多。”唐·韩愈《平淮西碑文》:“凡蔡卒三万五千, 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 悉纵之。”“十”“九”联用表“接近”, 大抵如此。下列诸例皆表“接近”或其引申义。
清·刘书评《刘贵阳说经残稿》:“此等地全赖人力, 与其十年九荒, 莫如择最下之区, 挑深为塘, 以洩积水。”《庄子·秋水》:“禹之时, 十年九涝, 而水弗为加益。”
晋·葛洪《抱补子·用刑》:“天下欲反, 十室九空。”
《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 威动四夷, 然自王师始征, 河西供役, 飞米转刍, 十室九匮, 五年来可复。”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 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
明·阮大鋮《燕子笺·购幸》:“今年一定要烦老兄与我着实设个法儿, 务必中得十拿九稳方好。”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老身这条计……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 十扣九着。”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又不会巧言令色, 况兼今日十谒朱门九不开。”
明·高则诚《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他那里, 谩凝眸, 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例中“十”“九”联用, 相当于“差不多相等”, 其口语扩展形式就更为明显:“这个局面, 使上官明的心情十分紧张, 不住地朝哑巴摇着手, 同时带着笑容连忙对三角脸说:‘老总’!十个哑巴九个性子急!”这等于说“哑巴差不多都性急”。引申或概指, 使“十…九…”产生了“新”义: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拼着个十米九糠, 问什么两妇三妻, 受了些万苦千辛。”
《隋书·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 十羊九牧。”
《水浒传》第一○九回:“除那逃走脱的, 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损八伤、颠翻在地, 被马践踏, 骨肉如泥的, 不计其数。”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我为什么说十分惺惺使九分, 留着一分给儿孙?则为你十分惺惺都使尽, 今日个折乏的后代儿孙不如人。”
“十米九糠”引申指贫苦。“十羊九牧”引申指民少官多。“十死九活”引申指难以幸存。“十分惺惺使九分”引申指聪明乖巧不要使尽。
再说“十…十…”。
如果说“九”是极数, 则“十” 是满数, 个位数到此已“满”。两个极数比用, 表示极端一致;
《管子·七清》:“以能击不胜, 以教卒、练址击驱众、白徒, 故十战十胜, 百战百胜。”
《史记·龟策列传》:“先得此龟者为天子, 且十言十当, 十战十胜。”
《后汉书·陈敬王刘羡传》:“宠善弩射, 十发十中, 中皆同处。”
《乐府诗集·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 躯干虽小腹中宽, 七尺大刀奋如湍, 丈八蛇矛左右盘, 十荡十决无当前。”
张南庄《何典》一:“即是天尊显圣, 将来生子是十拿十稳的了。”
“十战十胜”即每战必胜。“十言十当”即每言必当。“十发十中”即每发必中。“十荡十决”即每荡必决。“十拿十稳”即每拿必稳。
总之, 两个数相配在一起形成一种格式, 这种格式产生了一种新的、单独存在不曾有的意义。注意这种格式的意义和用法, 也应包括在词汇研究之内。至于词典是否应取这种格式作为词项, 见仁见智, 也是值得探讨的。
注释
1 《汉字文化》2010年第2期
具有学习效应的单机成组排序问题 篇7
.BiskupD[1]最早讨论了与位置有关的学习效应的单机排序问题,他考虑了工件的加工时间是位置的递减函数时,对于目标函数为极小化共同工期偏差和极小化总完工时间是多项式可解的.Mossheiov[2,3]研究了加工时间更为一般的具有学习效应的单机排序问题和平行机排序问题。文献[4]和[5]研究了更为复杂的加工时间与位置有关的学习效应的排序问题。
本文讨论了一类线性加工时间的成组排序问题,其工件的加工时间是依赖位置的线性递减函数,不同组工件间有与顺序无关的安装时间。
1 问题的描述
设有n个工件被分为m组,其中第i组中的工件为12mn+n+(43)+n=n。工件ijJ的加工时间pij(v)=aij-bijv是依赖工件在第i组中位置的一个函数,其中ija与ijb分别表示工件的正常加工时间和学习效应,假设ija为正整数,ijb为非负有理数。当n个工件在机器上加工时,只有连续加工完一组工件时,才能加工另一组工件,并且机器从加工完一组工件转向加工另一组工件时需要独立的安装时间iS,且0iS>。maxC与ij∑C分别为工件的最大完工时间与总完工时间。
本文讨论的问题记作
2 定理及其证明
定理1对于问题1|pij=aij-bijv,Si,GT|Cmax,组内工件按学习效应bij递增排列,即bi1≤bi2≤(43)≤bini(i=1,2,(43),m),组间顺序任意,
可得问题的最优排序。
证明不失一般性,设r=(J11,J12,g,J1n1,J21,J22,g,J2n2,g,Jm1,g,Jmnm)是工件的一个加工顺序,下面计算各工件的完工时间:
对于第1组
对于第2组
对于第m组
上式右端的第一部分jm∑=1S j是常量,与组内及各组间工件的顺序无关。第二部分仅仅与组内工件的加工顺序有关,而与各组间的顺序无关。对于组内工件来说j∑=1in(aij-j⋅bij),只须按bij递增排列,即bi1≤bi2≤(43)≤bini(i=1,2,(43),m),就可得到最优排序。定理证毕。
下面讨论问题1|pij=aij-bijv,S i,GT|∑Cij。
定理1对于问题1|pij=aij-bij v,Si,GT|/C ij,组内工件按bij递增排列,即bi1≤bi2≤(43)≤bini(i=1,2,(43),m),而组间按Ai递增排列可得最优排序。
证明设r=(J11,J12,g,J1n1,J21,J22,g,J2n2,g,Jm1,g,Jmnm)是工件的一个加工顺序,则各组工件的完工时间如下:
第1组
第1组所有工件的总完工时间为n
第2组
第2组所有工件的总完工时间为
对于第m组
第m组所有工件的总完工时间为
所有工件的总完工时间为
上式第一项mi=∑1ni Si为常量,与组内及组间的顺序均无关;第二项只与组内工件的顺序有关,组内按学习效应bij递增排列;第三项只与组间顺序有关,由于Ai的系数是递减的,所以Ai递增排列可得最优排序。定理证毕。
3 结论
本文讨论了一类特殊的加工时间具有与位置有关的学习效应的成组排序问题,结果表明,当目标函数为最大完工时间时,让组内工件按学习效应递增排列,而组间工件任意可得最优排序;当目标函数为总完工时间时,组内工件仍按学习效应递增排列,组间工件按递增排列可得最优排序。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类加工时间依赖工件位置的成组排序问题。各工件的加工时间具有与位置有关的学习效应,同组工件必须连续加工且无等待时间,组间存在与顺序无关的安装时间,证明了目标函数为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和总完工时间是多项式可解的。
关键词:排序,单机,学习效应,成组排序,最大完工时间,总完工时间
参考文献
[1]BISKUP.D.Single machine scheduling with learning consider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9,115(1):173-178.
[2]Mosheivo.G.Seheduling problems with a learning effect[J].European J.Oper.Res,2001,132:687-693.
[3]Mosheivo G.Parallel machine scheduling with a leaning effect[J].Journal of the operional Res-eareh Soeiety,2001,52:1165-1169.
[4]BiskupD.SimonsD.Common due date seheduling with autonomous and indeed learning[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eh,2004,159:606-616.
成组装配工艺在高压电气中的应用 篇8
高压电气制造企业为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式的生产企业。由于多品种小批量固有的生产特点, 给高压电气产品实现装配流水线作业及装配自动化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何实现装配流水线作业及装配自动化是高压电气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的方向。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高压开关设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要生产高压断路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隔离开关等产品。为了提高公司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及解决产品寿命周期缩短、顾客需求个性化、交货周期紧张的情况, 公司在数控技术、虚拟装配技术、成组装配技术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尝试和应用, 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为实现装配流水线作业及装配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巩固了河南平高电气在国内高压电气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1 成组装配技术在高压电器装配工艺中的应用
成组技术在装配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有成组装配工艺与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多品种产品的装配工作, 如果以产品的品种组织生产, 容易造成生产管理混乱、辅助工作量大、生产效率较低等弊病。成组装配工艺是依据事物的相似性原理, 将产品的部件和装配单元按它们的相似性分类编组, 并以此为基础组织装配生产, 使装配工作做到高效、合理、科学, 其特点如下:
1) 可提高产品的批量, 便于以大规模生产方式组织装配生产, 有利于生产管理;
2) 提高装配工艺装备的利用率, 节省人力, 物力;
3) 可促进产品设计的标准化, 通用化;
4) 减少编制装配工艺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5) 便于装配标准化、自动化的实现;
6) 降低成本。
目前, 高压电器制造行业中, 普遍采用的是以产品品种组装装配的生产模式, 导致技术准备、生产计划、产品成套等辅助工作量大, 生产效率较低、无法实现装配批量化、自动化。高压电器产品虽然品种很多, 但是很多品种之间的部件都存在相同、相似的情况, 比如从110 kV~1 100 kV的全封闭组合电器产品 (简称GIS) , 其主要装配部件有断路器、母线、套管、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及底架、行线槽等辅助部件, 若按照产品品种组织装配, 将会需要很多相应的辅助工作、辅助工装等, 导致产品成本的提高。河南平高电气有限公司结合公司产品特点, 将各产品进行装配单元划分, 将相似的结构分成组别, 再根据组别对装配厂重新进行划分, 逐步建立以成组装配为模式的生产组织形式。并根据各装配单元的特点, 将逐步实现断路器生产线、母线装配生产线、套管装配生产线及隔离开关、接地开关装配生产线等工位化、自动化的生产线 (见图1) 。
2 成组装配技术的应用前提
成组装配技术的应用, 必须充分分析各产品装配单元的相似度以及能否实现利用同一工装来实现多品种部件的装配, 并根据相似度情况分析出成组装配的经济性、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 成组装配技术的应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采用成组装配技术的各产品, 必须为公司生产的主流产品, 以便于批量化的生产;
2) 采用成组装配技术的各产品之间, 必须具有类似的产品结构及装配工艺, 以便于具有可操作性;
3) 各产品的设计必须为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模式;
4) 同时还要考虑各装配车间区域性的限制及经济性等。
3 结语
在高压电器制造行业价格竞争激烈、交货期缩短的情况下, 如何将成组装配技术引入到产品装配工艺中, 是解决高压电气行业所面临的产品寿命周期缩短、顾客需求个性化、交货周期紧张以及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一个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实现装配自动化、装检一体化的一个必备前提条件, 为产品装配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源泉。
参考文献
【成组设计】推荐阅读:
成组技术在装备维修中的应用初探07-04
设计之后设计09-13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07-17
设计教学设计06-18
设计管理包装设计05-14
课程设计中机械设计06-16
机械设计与安全设计08-01
设计教育艺术设计08-26
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09-15
设计专业服装设计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