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2024-12-09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共10篇)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加入WTO后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 我国迫切需要既懂专业知识, 又通晓外语, 能运用外语与外商沟通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而在2004年教育部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 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一、双语教学定义

《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双语教学 (bilingualeducation) ”下的定义为”Theuseof 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校用第二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在我国, 双语教学普遍被理解为在非语言类的专业课程上采用外文教材, 用中外两种教学语言授课。

二、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独立学院作为公办本科院校的民办二级院校, 于2004年出现, 目前全国共有300多所独立学院。笔者对独立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发出120份, 收回112份, 调查对象主要是独立学院上过《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学生。

1) 在教材选择上, 74.7%的学生认为英文教材中最好在关键术语以中文解释, 其它以英文。目前外文原版教材的缺陷是过于冗长和缺乏中文注释, 而中文教材的英文又太少近乎没有, 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英文不够地道, 而且也存在关键术语中文解释太少的问题。经过比较后综上的教材的优劣后, 60.8%的学生还是选择本国学者改编外文原版教材或其亲笔撰写的英文教材。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都是本国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 大部分学生反映, 这两种教材存在的问题都是关键术语上中文注释太少, 部分练习设计不合理。

双语教材的外文阅读难度应控制在中等为宜, 生词量不宜过多, 也不能过于简单。在专业性较强的双语教材中, 应在关键术语中加中文注释, 适当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毕竟这类教材中文版的都有点难理解, 更何况用外文去理解呢。

问卷调查显示, 学生普遍反映目前使用的教材与时代联系感不强。因此, 这类教材的编写应注意让教材与现实紧密联系, 使用的案例应尽量贴合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 并且辅以生动的视频资料, 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方法上, 对于专业性强的实操性强的学科, 比如国际贸易实务, 学习方法是通过外语掌握学科知识, 目的不仅是提高外语水平, 更重要的是掌握学科知识。问卷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活动为辅 (学生活动指做一些互动性强课堂活动) 。少部分学生选择全部由教师讲授或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部由教师讲授的优点是课程进度跟得上大纲要求, 掌握的知识点多, 但较枯燥, 属于“填鸭子”式的教学方式。

3) 在教学语言上, 85.7%的学生认为英文所占比率应为50%~80%之间, 也就是英文所占比重应该更大些。目前教育部并未对两种教学语言的使用比率做出规定, 所以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很模糊的概念。教学语言中外文和母语的比例主要由学生自身的外文水平和学科的难易度决定。独立学院的学生是从高考二B类线上录取过来的考生, 学生的英文水平基础比公办本科院校的学生薄弱。与几位双语教师访谈得知, 教师们也尝试过全英授课, 但学生们几乎听不明白, 后才逐渐增加中文课堂语言的使用量。

4) 在师资队伍方面, 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都过硬的教师很缺乏。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很年轻, 大部分任课教师是介于23~35岁之间的硕士毕业生和少部分高职称的离退休教师。由于依附于母校, 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大多数沿用母校, 管理方式也借鉴母校, 部分高层岗位由母校调过来的领导兼任。因为资金等原因, 独立学院极少有送教师出国进修学习。一般来说, 在经济系担任国贸实务课程的教师英文底子不好, 在英文系担任国贸实务课程的教师则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均过硬的教师很少。有专家提出, 鉴于节约资金的考虑, 极少教师有出国进修提高外语水平的机会, 能否不将专业划分过细, 而将外语系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 (比如英语系教国贸实务的教师) 与其他系的教师 (比如经管系教国贸实务的教师) 整合一起合作教学, 这样能够互相交流、扬长避短。独立学院该如何有效地利用母校的教学优势来培养自己的师资也是一个问题。例如可以定期让教师参加母校的公开课或教师培训课程等。所以如何培养外语和专业知识均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另外, 大学教师待遇偏低的现象同样也出现在独立学院里。对于双语教学, 学校的奖励一般是将工作量乘以一定的系数来算, 比如是按一般课程的工作量乘以1.5倍。这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通过访谈发现, 很多老师认为所学的知识贬值, 再加上独立学院往往不重视科研而重视学生的评价, 所以, 很多独立学院大学教师无心教学和做研究。

三、解决策略

独立学院的国贸实务双语课程目前存在优秀的双语或全英教材稀缺、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提高、双语师资需要培训和考核、学生需要多做思想工作等问题。目前大学的教材太庞杂但优秀的教材很稀缺, 而且跟中小学教材重复建设。因此, 独立学院的教师们可以相聚一起研讨重现编撰教材或修改原有教材的问题。独立学院也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学培训, 着重于通过工作站这种一对一的形式或公开课的形式来进行培训。在双语师资队伍匮乏方面, 校方可通过一定奖励政策 (比如工作量系数增加、课时奖励等) 鼓励教师参与到双语教学中, 但同时应设定双语教学的门槛, 比如通过一定的考核才能担任双语课程的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送一部分教师出国学习或到别的学校进修。

四、结语

随着独立学院的办学的兴起, 独立学院作为一支新兴的教学力量, 缓解了目前我国教育资金缺乏、大学教育不够普及的现状。该研究反映了独立学院特有的问题, 比如学生的特点、师资的特点、教学方法和现有的教材的缺陷等问题, 这些折射了我国目前大学教育的问题。同时, 笔者试提出解决策略, 比如加强师资培训和实施双语教学激励措施, 组织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教材等。

摘要:加入WTO后, 我国迫切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通晓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新兴的民办本科院校, 独立学院在部分学科中也试行了双语教学, 比如《国际贸易实务》。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独立学院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师资这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实务,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2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的外贸人才,外贸人才的培养任务艰巨。于是,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了经济类专业的独立学院一般都设置了这一热门的国贸专业,来解决外贸行业的人才缺口问题。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外贸企业对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贸人才需求的紧张局面并没有因为国内本、专科的外贸专业毕业生数量的急剧上升而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多外贸专业学生转向其他行业,很多企业选择花更多的钱雇佣有实操经验的老业务员帮助其拓展业务。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应用学科,大部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独立学院已经明确把应用型外贸人才的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1]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实务课程设置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对于解决我国外贸人才缺口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结合当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新技术学院财经政法系实务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提出国贸专业实务课程设置的具体设置构想。

一、当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

有的独立学院在经济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务性专业课三者之间的比例为关系不协调,实务课程的比例不足。有的独立学院盲目加大实务课程比例,但是学生实操能力的提高却有限,大部分学生无法在短时期内独立操作外贸业务。可见简单地增加实务课程比例并不能提高外贸专业学生的实操技能。以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财经政法系经济学国贸本科班为例,大学四年期间除去课程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共修52门课程,其中公共必修课程17门,经济学基础课17门,专业基础课9门,实务基础课9门,实务课程的性质全是选修课。

(二)实务课程更新缓慢,相关课程内容缺位。

以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财经政法系经济学国贸本科班为例,开设的实务课程主要为:《商务英语》、《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函电》、《国际物流》、《报关原理》、《电子商务》等。除了《电子商务》外,其他课程已存在了好几十年,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新实践所需要的新型课程如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类的课程则尚未开设,但这些课程讨论的恰恰是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最多的一些问题,此外,跟国贸实务有很大关系的经济和法律方面的课程缺乏,如《原产地规则》、《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

(三)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市场上,教材的种类繁多,适合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和层次的教材甚少。大部分的独立学院照搬母体学校的教材,理论性较强,独立学院的学生吸收、消化和掌握的效果差。以财经政法系为例,大部分课程设置都是照搬孝感学院的培养方案订立的,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性。再如,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UCP600于7月1日正式生效,但许多20以前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以介绍UCP500条款为主;ISBP681对于跟单信用证方式下单据的缮制规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和完善,尤其是商业发票和海运提单等运输单据的缮制有很大变动;《通则》在1月1号正式生效,很多教材还是介绍《通则》,这类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使当前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趋势。

(四)英语课的设置缺乏应用性。

现有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体系是依据为涉外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需要而设立的,该体系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听说能力要求不高,开设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收效很差。即使聘有专职的外教来担任口语教学,也因为设置的课时不足,无法根本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此外,双语教学的课程比例不足,双语教学的环境亟待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以财经政法系为例,国贸专业英语课的设置是大一和大二共四个学期公共英语,分基础课和听力课,都由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没有聘请专门的外教来担任口语课程。实务课程中只有商务英语是双语教学,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效果不佳。

二、对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务课程设置的建议

独立学院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就业形势和服务地域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合理。

适当加大实务课程的比重,切忌盲目加大实务课程的比重,协调好经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务基础课的比例。尽可能地将实务课程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得实务课程内容的掌握与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衔接起来,比如单证和外贸课程放在一起讲授。学生可以系统学习外贸中单个流程的全部内容,掌握起来更细致、全面。

(二)不断更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对于一些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单证》等,可以适当增加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逐步开设一些新型的实务课程,如《反倾销、反补贴实务》、《UCP600》、《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标准银行实务》等课程。要在对外贸企业实际需求有更深刻的了解之后改善课程安排,通过与企业加大多方面的`联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慎重选择使用教材,不要一味照搬母体学校使用的教材。

独立院校的学生有其独特性,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更高,相比正规本科院校又有所差距,而目前市场上,教材的种类繁多,所以,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充分考虑独立学院的学校定位、招生批次和学生特点,在教材内容上,选择更新及时,贴近贸易发展实际形势的适合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和层次的教材。

(四)构建双语教学环境,增加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比例。

国贸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只通过公共英语来实现是不够的,除了增加公共英语课程的应用性之外,在课程设置上应作如下调整:首先,聘用外教,增加口语课程的课时安排,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实务课程的讲授尽可能使用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能力;最后,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增加外贸专业英语课程或者代替传统的商务英语,培养学生用英语制单、处理发盘、询盘,以及外贸实际业务的能力。

此外,独立学院为了培养应用性外贸人才,在实务课程体系的设置完善过程中,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改革相结合:第一,加强校内外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有效利用。[2]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实务课程设置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对于解决我国外贸人才缺口问题有利。应采用校内实验室的教学软件,借助模拟的电子商务外贸平台,使学生结合已学的外贸知识实际操作外贸业务,学习客户发掘、信息发布、询盘管理、客户管理等重要技能。学校应积极与校友单位和关系单位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并且动员学生力量,实行学校联系和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方法,多方解决学生就业实习问题。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短期聘用有经验的外贸从业人员开展课程示范教学,以提高本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参加实训积累实操经验,更好地实现实务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龙斌.国贸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11.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仿真教学

一、独立学院本科教育与仿真教学内涵

1.独立学院本科教育的定位。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按民办机制运作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必须走专才与通才培养的结合之路,既要有相对广泛的知识面,又要有相对突出的专业技能。国际贸易专业强调对具体贸易事件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要求学生既要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又要能动手操作和处理具体问题,而仿真教学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2.仿真教学的内涵。仿真教学是利用模仿真实的工作程序和环境进行教学,有效还原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岗位的“原生态”,为学习者提供技能训练所需要的“真实”环境、“真实”工艺、“真实”工具等,从而有效提高技能教学质量,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仿真教学的效果

1.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教学中,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在仿真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各环节进行分解、组织,对学生角色的扮演进行总体安排,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仿真环境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作为主导,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仿真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和思维,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仿真软件一般是由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完成,学生必须开动脑筋认真分析问题,才能准确解决问题。曾经有教育心理学家对仿真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记忆约70%的内容,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记忆约30%的内容。此外,仿真教学可供学生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自学,并反复试验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有助于培養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仿真教学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具体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技能处理综合业务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仿真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对前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和提升。而且仿真教学和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几乎零距离对接,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就有一个对真实工作环境的全面了解和对技能的综合训练,培养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通过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明确了岗位职责,使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仿真教学系统构建

1.建立仿真实训室。仿真实训室通过搭建高度仿真的国际贸易业务环境,并与国贸模拟实训软件的运用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模拟实训环境,包括办公环境、交易环境、商务谈判环境、业务履行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体现出场景实训的业务氛围和空间感,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外贸业务环境,能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完成整个实训操作,从而真正做到与外贸实践零距离对接。

2.购买仿真实训软件。仿真实训室除了要建立高度仿真的国际贸易业务环境外,还要和国贸专业模拟实训软件相结合。可以购置外贸业务模拟操作、外贸函电实训、国际结算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相关实训软件,使国际贸易综合演练型实训室的功能更加完备。目前,很多高校都购置了相关的实训软件,但只是独立运用,并未将软件真正和理论课程的教学融和在一起。

3.开发使用配套的教材。仿真教学教材的选取和使用是国贸专业仿真教学系统构建的重要内容。国贸专业仿真教学是按照怎么进行国际贸易的思路进行的,讲究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衔接,所以要求应用性比较高,而且还要有真实情境的再现和模拟、学生角色的扮演和轮换、教师指导的重难点的体现等。而普通的国际贸易教材和一些训练手册往往满足不了这方面的要求,有的偏重于理论,有的偏重于流程操作。为此,各院校应该开发适合本学校学生特点,图文并茂、操作简单的专用教材。

4.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国贸专业仿真教学,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具体步骤到对学生实际模拟操作表现的测评,都十分依赖专业教师。因此,仿真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懂教学方法,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具备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的能力。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对仿真教学的开展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吕宏芬.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06).

[2]许相平,浅析仿真教学法在高职《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神州教育,2013,(03).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4

1 案例教学法的产生和作用

大多数独立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 但由于各方面的经验不足, 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大都借鉴甚至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 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培养目标的不同, 加上学生本身存在差距, 难以完成与母体高校相一致的教学内容, 这些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更使一些学生对学习增加了畏惧和排斥心理, 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基础课程的科学性、基础性与严密性, 同时给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带来许多困难。所以,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今独立学院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案例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而是通过个人或小组对案例的探究来实现, 教师起到了鼓励和指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引申拓展和进行正确评价, 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思维也更趋灵活和更具深刻性, 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样的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平等的教学氛围, 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呈现的数据和材料可以是丰富多样的, 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或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 以获得对探究活动有意义的信息。经过不断的训练, 使学生筛选、提取、整合加工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第三,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不仅有相关的材料或数据, 而且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 它把抽象的理论、概念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 从而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业务的差距。运用案例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 不仅使学生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 而且加强了学生与国际贸易业务的联系, 让学生学会面对新情况, 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国际贸易案例教学的设计理念

2.1“教本位”到“学本位”的教学方式转变

在传统国际贸易教学中, 教师具有传授书本知识的职能, 教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 而学生所需要做的即“静听”。这一“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听中学”方式, 虽使学生吸收一定知识, 并在以后可能会有所用, 但很难快速适应知识的更新变化, 逐渐形成了“高分低能”, 进入社会后, 很难适应多变化的职业竞争。所以, 教学方式设计的目标应该是: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促进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因此, 在国际贸易案例教学设计中, 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角, 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 则承担起实现教学辅助指导、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2.2 转分散到整合的案例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有二:其一, 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并熟悉国际贸易全流程;其二, 掌握国际贸易交易规则。国际货物买卖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是进出口交易双方、银行、海关等贸易服务口。作为贸易活动的各参与者, 在贸易活动链条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如果将贸易活动视为一个系统, 各主体的业务活动即为有机的子系统。子系统运行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不仅对相邻子系统的运作产生影响, 也会作用于整个系统的进程。所以扎实掌握业务环节的操作技能是参与贸易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是国际贸易案例教学的一层内容。

3 国际贸易案例教学的应用

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能够充分解释和说明所要讲授的国际贸易知识。案例来源要真实可信, 不能道听途说。一般情况下, 在社会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媒体所登载的案例真实性强, 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共鸣。同时, 选择案例要尽量拉近案例与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心理距离, 近期的、近距离的案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必须搜集、选择案例, 并对案例进行整理, 使之适应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必须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控制,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 选择实际案例进行编写

真实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 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 因此对设计好的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a.针对性强。针对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案例设计。b.典型性原则。在案例教学中, 选择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让学生由初步认识典型案例, 扩展到分析和评价一般的案例。c.真实性。案例教学的内容应以国际贸易流程的内容为基础, 依据教学的需要,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笔者发现所采用的案例如果来自于真实案例, 教学效果最佳。

3.2 案例展示

展示案例的时间比较灵活, 既可在讲授知识之前, 也可在讲授知识之后;既可在讲授某一知识时展示也可在讲完一个单元或章节时展示,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案例展示的时间要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配比。关键的一点是, 案例展示应该按照进度逐步进行, 但最终必须将整个贸易流程完成, 也就是说, 通过这个案例, 学生能够熟悉一笔国际贸易业务, 主要的国际交易惯例与规则, 具体的贸易环境, 并且能在操作技能上得到训练。

3.3 案例讨论与讲解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意向;前景

中图分类号:F241.4

此调研报告基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资助,主要通过对江苏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典型外贸企业的实地调研,将学生的就业意向与现实行业的需求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给予有建设性的就业意见。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发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乃至所有学生的共同优势,为独立学院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博取更多认同感。在现实的背景下切实提出解决就就业问题的意见对策。

一、江苏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研

2011年9月—11月,团队承担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江苏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前景调研》启动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学院滨江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2份。回收率90.38%。

1、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省内代表性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定位、就业地区选择,就业行业选择、求职渠道,求职意愿、求职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为本专业学生培养提供现实依据,同时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调查对象

因江苏省内独立学院众多,地区分布较为分散,因此选择四所代表性的独立学院,近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兼顾了学生的地区方向和年纪层次,使得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参考性较强

3、调查内容

问卷共设置了14项调查内容,分別为(1)

4、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意向

根据对江苏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调查分析显示,超过58%的学生认为工作可以与专业有关联,但是不一定要对口,这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是个很好的选择。国贸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相关联的工作,这避免了出现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也可以缓解市场就业的竞争压力。但是我们也发现,选择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只有4%,这对于国贸这个专业来说人数偏少,这让我们思考,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就业意向过于偏离自身所设专业的初衷,给我们提出了要加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竞争力的要求。

(2)独立学院国贸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根据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9%的学生认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就业困难的原因在于自身缺乏实际的经验与技能。外贸行业是一个重在实践的行业,在独立学院本身存在的与公办学院的区别的同时,必须为国贸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而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也不能安于现状,自己也应该去争取更多的上岗实习机会。上图可以看出在学生心理中认为的就业困难原因,超过79%集中于缺乏实际技巧与精炼,这便显示了毕业前实习和工作经验的重要性。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从实际操作上入手,通过各方面实习工作渠道,争取到学习工作经验的机会,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3)职业规划

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是否关注过本专业就业问题的统计如下,有专门去了解的仅占有23%,明显数据偏低。

根据以上两项数据可以很明显看出,国贸学生毕业并没有充分做好就业的准备,甚至对自己专业就业问题并不看重,这无疑给现实就业严峻形势雪上加霜。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在与公办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竞争就业的过程中,如何超越他们得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更多的取决于自己对于就业的准备情况。

(4)就业优势的自我认知

在对于自身优势的问题上,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家庭背景次之。但是个人就业竞争力不只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中,前面统计有79%的学生认为个人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不足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独立学院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和能力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般的学生在求职中并无突出的竞争优势。因此,国贸毕业生要顺利就业,最根本的就是要有针对性的提高个人核心就业竞争力。

二、企业访谈调研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团队在2011年11月对江苏省内三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三家企业兼顾国有、私营不同企业性质,了解外贸企业对主要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对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对江苏省粮油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近几年,虽然国企在体制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基本形成的招聘观念仍然看重本一学生,而且应届毕业生所占比重很大。但是本一文凭只是个证明你学习能力的用具,企业更看重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该公司外贸部经理认为,考各种证书能够证明学生本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将来的求职工作有一定的规划和准备,一些证书作为上岗的敲门砖,在面试求职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比没有的学生还是具备一些竞争力的,但是要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不是说拥有的一张证书就能胜任一份工作,重要的还是个人能力,在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的并不是很多,往往考验人的还是对行业与市场的把握分析力度、处理工作中所遇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效果以及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素质。同时,也肯定了学好语言的重要性,基本的是能灵活应用英语,毕竟是做外贸,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无疑是大伤,并且看好对其他小语种的学习,在工作中多多少少还是会用到而且很具优势。另外,很现实的情况是,在外贸行业工作很不容易,能够做好、取得相当的业绩就更不容易,现在很多非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到外贸行业,就他们公司而言,做粮油食品进出口,对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也是日益增加的,比如做食品出口的,就需要类似于生物检验等相关专业的,做一些机械设备进口的可能就需要工科专业的学生,招聘这样的毕业生,虽然外贸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强,但是会有相关的培训并且学起来入手也很快,但是他们具有专攻业务的专业优势是仅仅国贸专业学生无法具有的,这样无疑使就业竞争环境很激烈,外贸专业学生有无竞争力就要看个人能力如何了。

与国企相对,我们选择了南京松正公司和前身是中铁下属外服子公司永信达国际货运代理这两家私企进行采访。两家私企经理给了与国企经理不同的看法。他们不是很看重应聘者的学历、出身,甚至不怎么考虑研究生,而更注重应聘者个人素质和能力,在招聘和平时工作考核中看重一个人的责任心、处理事情的条理性和与人沟通、团队协作力。另外,我们发现了一个私企的普遍现象,做外贸业务的女性比男性多,就这两家公司而言也是女员工比例大,同时,私企也比较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主要是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在其他单位工作过,不会带来曾经工作环境的不良习惯,而且刚毕业具有相当的活力和冲劲,可塑性和创造性强等等。从这样角度说来,应届毕业生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市场的,毕竟还是有很多需求市场的,那就从提高自身能力开始,为求职工作做好相当充分的准备。另外,很多人都认为私企工资待遇不如国企,这是一个比较片面的看法,他们只看到了私企的基础工资,没有看到私企对员工提成的奖励,这就是多劳多得。

从上述比较可看出:国企更看重毕业生学院的知名程度,从现实意义上,独立学院国贸毕业生进入国企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而且在国企打拼难度也大。而私企更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国企对独立学院歧视偏见较小,是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总的来说,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存在着专业能力相对集中于外贸行业,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不具有专攻业务的专业优势。我们注意到,在大学生考各类从业资格证流行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在学习能力上得到重视,最好认真选择考取符合自己专业的有含金量的资格证。

三、结论及建议

1、国贸专业型人才流失严重

这一点在国企方面尤为突出,表现为企业更看重其他专业人才,认为经过一系列培训后即可胜任国贸工作,但是这在原则上就否决了国贸专业专业化的知识,会在以后一系列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下产生比较严重的失误问题。特别的,在更看重工作经验的企业招聘环节中,更多的国贸应届毕业生被有工作经验的应征者所代替,在很大程度上措施了很多有能力的应届毕业生,这对企业以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2、专业认同感不强

根据上文的实际统计可以明显看出,只有极少是的学生会选择和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而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无关或者仅仅有关联的行业进行就业。如此低的专业认同感一方面反映了独立学院在专业知识授予上做的并没有到位,另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欠缺,更谈不上深入探究了。

3、毕业生能力不符合外贸企业要求

在上文对外贸企业采访中我们很明显看出,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更多的其他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谈判知识,法律知识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看中你的能力,学习能力便是其中之一。企业看中你是人才,多面型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

4、国贸学生就业知识不足

从学生自身方面看,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对就业择业的准备不充分,出现了忙于毕业却没有准备就业的情况发生。这需要独立学院加强就业知识的普及,以避免学生出现求职准备不当的尴尬场面出现。

我们分析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设置的门槛较低,大量招入学生进行教学导致了专业化程度逐渐降低,而这也造成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得不到充实,这必然使得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难以取得企业的认可;其次,企业对国贸专业学生学历的要求使得大部分独立学院毕业生望尘莫及,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国企等大型企业上。国际贸易专业作为应用型强于学术型的专业,国企等大型企业基于大企业就要用高文凭的古板思路,对应聘毕业生文凭过于看重往往抹杀掉了很多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的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另外,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在中国大学本科阶段过于宽松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并发展其他专业知识以培养自身综合竞争力必须养成自律的学习习惯。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1、对于独立学院:

从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使用上进行改革,配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上也进行相应的改革。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公共课程体系中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压缩课时,并调整考核方式,将部分课程由考试科目改为考查,为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提供基础。

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划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专业理论课程、一块是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注重构筑学生经济学基础知识,形成对经济环境的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重点是结合实际经济现象包括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国家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减少经济学的单纯数学模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关注经济贸易的兴趣;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注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建成后的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包括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引进包括外贸单证、报关、国际结算、物流、证券等软件,通过软件模拟熟悉流程后,进入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国际贸易角色扮演模拟,内设海关、银行、工商、税务、检验检疫局等贸易相关部门,运用真实单据进行仿真模拟,实现实践课程学习与真实的零距离。同时,在同一门课程的课时分配上也注重实践课时的占比,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在内,也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和见习课时.

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太过注重理论,忽略操作环节;考试考核方法老套,不能突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等等弊端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目前提倡“合作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堅实的基础。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最后,在师资队伍培养上的改革。要使以上培养模式达到预想要求,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就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新引进的教师要具备实践经验,从事过贸易、金融等相关行业的人员更好,这类教师能够在实践性教学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并且更能发挥相关理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推进实践性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对现有师资通过进修和调研增强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使教学过程更贴合实际。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国贸专业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就业指导机构要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育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

2、对于企业:

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过多的实习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在这一点上,用人单位眼光要长远抓住人才储备良机,消除用人偏见。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有不少大学生认为缺乏社会关系、用人单位选拔不公等给他们求职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国贸专业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直是很多用人单位的诟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外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加强独立学院与用人需求单位的对接,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的密切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3、对于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

(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国际贸易行业具体工资收入差别也比较明显,企业根据你自身毕业学院的不同也会给予不同等级的工资。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要看清事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出现期望过高过大的情况出现。面对现实争取符合自己能力的一份工资,工资和未来前途提升效益要符合自己能力条件。

(2)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就业目标是为实现职业目标的一个准备,在现阶段,就业目标要实事求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结合自身的国贸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选择一个适当的外贸企业或者外贸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3)准备宜早不宜迟。作为独立学院学生,要做好任何工作准备都先于他人的心理准备,独立学院定位实力不如公办学院,要想再职场上获得自己一席之地,在国贸行业就业,就要从进校门的那一刻起认真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并作出相应的努力。考取证书要认真考虑,避免多而无用。培养综合能力要适当,避免出现能力广而浅薄的情况出现。即将毕业要注意规划就业细节和求职细节,避免出现忙于毕业却疏于就业。

(4)就业和创业并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解决就业压力的最好一条途径就是创业,特别对于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创业氛围比较浓厚。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创业是一条风险巨大的道路,无论是企业还是学院还是个人,并不过于鼓励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的创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行业,在没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业务操作的锻炼情况下盲目创业很可能会血本无归,而且也会没有门路。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创业必须基于自身实力和行业前景仔细考量的情况。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6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 一) 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 其具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订和履行合同、选择贸易术语、国际结算、货物运输与保险、检验索赔及仲裁等环节。上述环节要落实到实践操作中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国际贸易的实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外贸职业能力和素质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 在实践中反复运用所学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训练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 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外贸技能和外贸素质融为一体, 有效提高其处理实际业务的综合能力。通过强化课程实践教学, 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

( 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较为枯燥, 内容不够生动形象,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模拟体验国际贸易的风险, 以及实践操作的乐趣。例如: 学生通过参加POCIB国际贸易技能大赛, 实际体验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流程, 熟悉交易磋商、签约、履约的全过程; 通过实训模拟软件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 成为贸易各方的主角,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山东管理学院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涉及的专业包括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2010 年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12 年该课程申报国际商务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并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之一。虽然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工学交替”,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质量与教师的实践经验有直接联系。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 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 山东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都具备研究生学历, 部分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但是很少有教师具备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经历, 大部分教师虽然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但是缺乏实践经验, 在实务教学中经常照本宣科, 根据课本上的案例组织教学, 致使实务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实现。如果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能手, 往往又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目前其他高校也存在类似情况, 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

( 二) 实践教学及实训指导教材编写工作滞后

有效实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 需要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训指导书作为保障。山东管理学院一直使用普通高等学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 没有自编或者选购到适合自己的特色教材, 不利于学院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现用教材理论内容较多, 实务操作较少, 学生理解把握较为困难, 而且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实际业务操作。如2008 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 外贸形势严峻, 我国出口受影响较大, 进口受到关注, 但当时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很多以出口为主导设计, 进口业务操作内容较少。

( 三) 校内国际贸易实训模拟软件设计过于简单, 影响操作效果

2008 年学院建成国际贸易仿真实训室, 实训室安装了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通过该软件可以进行模拟外贸进出口业务操作、外贸函电往来操作、进出口业务中各类单证的缮制和处理的模拟操作、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报关报验的模拟操作并进行相关单据的填制, 以及相关课程学习中的模拟考试等。虽然将传统的纸质作业转化为动态仿真的国际贸易操作业务流程, 学生可以通过扮演进口商、出口商、海关、货代、报关行等不同的角色对贸易业务流程各环节进行动态模拟,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套软件模拟方式较为简单, 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主, 教师设定工作场景和案例内容, 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下机械地录入相关内容, 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 时间长了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 四) 校内大学生人才孵化基地利用率低

2011 年, 学院借鉴首都大学生创业就业综合孵化基地项目主导型的运行模式, 创立了山东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阿里学院提供培训、行业企业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推动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运作。其中, 外语外贸人才就业创业孵化区引进了13 家外贸企业, 企业将外贸部设在学校, 由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进行国际贸易实践操作, 全真演练, 但是由于短期内学生成单较少, 教师及企业人员有时指导不及时等原因, 无法调动孵化基地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导致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利用率较低。

( 五)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落实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在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从事仿真或全真的国际贸易业务实践, 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提高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 但目前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 虽然学校建立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实训基地, 但是大部分只是流于形式, 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实习实训, 只有一小部分企业能接纳学生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实践, 总体缺乏有效运转。因此, 在这样的情形下, 通过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 一)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需要具备“双师”能力和素质的教师完成实践教学, 特别需要熟悉外贸行业规范、来自外贸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教师。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要做到“外引内培”、“内外兼修”, 一方面, 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外贸企业实践锻炼、外出进修、参加有关职业技能培训班和具体外贸岗位的短期实践, 培养既精通国际贸易理论又擅长国际贸易课程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 学校可适当在外贸企业引进既具有较强的外贸工作实践经验, 又具有扎实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承担毕业设计、课程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工作。同时, 学院应积极与货代公司、外运公司、外贸企业、商检部门、海关部门、银行国际业务部门等与外贸有关的单位相关专家进行交流, 邀请外贸企业、商检、银行、海关工作人员走进课堂, 做专题讲座, 传递最新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学院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 可以逐步形成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合理、懂得专业学科理论与实践操作、实践能力强、业务能力高的“双师”队伍, 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水平。

( 二) 积极开发实践教材, 完善实习实训指导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材是一个重要的媒介,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教材的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 借鉴先进示范单位的国际贸易实践教材, 选择内容上接近外贸实际业务、案例全面丰富、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教材。另一方面, 校企合作开发配套教材, 根据外贸业务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引入外贸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 专职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一起讨论设计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 按照进出口业务流程, 设定各个环节的工作项目和任务, 让学生融入到项目实践教学中去。以外贸业务岗位为导向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外贸业务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三)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 构建“仿真+ 全真”实践教学平台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搞好实验室建设是重中之重。国际贸易课程仿真实训环节都是在实训室进行, 因此, 学校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在已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扩大实训室的规模, 建立更多的多媒体实训室, 容纳更多的学生同时上机进行操作演练。另一方面,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 完善并拓展校内实训室的功能, 对现有的国际贸易仿真软件进行分析, 找出不足之处, 通过与厂家联系寻求弥补方案, 同时购买更多质量高、效果好的模拟软件, 营造仿真实训环境, 如安装Sim Trade外贸实训软件, 提供动态虚拟仿真国际贸易市场环境, 学生通过模拟演练进出口业务中的各种角色, 体验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乐趣。

( 四) 充分利用校内大学生人才孵化基地

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宣传力度,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第三方平台引进外贸企业入住孵化基地的形式实现校企对接, 形成三方共同培育学生的机制。切实推行“课岗融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中企、企中校”。强化企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让学生可以通过孵化基地进行产品认知、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和搜索引擎进行外贸网络客户开发, 确定目标客户, 进行往来函电磋商、商务洽谈、签订合同、制单结汇等工作, 通过实战演练掌握外贸工作流程, 成为一名合格的外贸业务员。同时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也可以减少经营成本, 增加企业效益。

( 五) 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加快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的, 从学校角度来讲, 校企合作有助于实践教学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合作意识较强; 从企业角度来讲, 目的是营利, 企业不愿意浪费大量的时间培训没有实际经验的实习生, 另外有时还会涉及本企业的商业机密, 企业合作意愿不强。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深入企业为企业员工进行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培训, 并为企业提供商贸专业咨询与指导, 或者双方探索校企合作新的切入点, 拓宽校企合作领域。

四、结束语

针对当前经贸形势、外贸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 应对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进行认真探索和研究。优化和完善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学院应不断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加大对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另外还可以借鉴相关学科建设、课程考核方式中的好做法, 将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整合, 实现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培养出符合目标市场的高级应用型外贸人才。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实践教学较为重要。以山东管理学院为例, 分析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积极开发配套教材,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 构建“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平台, 提高大学生人才孵化基地利用率, 拓宽校企合作领域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突出培养学生外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以适应当前外贸业务岗位需求。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蒋晶, 王红平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J].大家, 2011 (4) :204-205.

[2]戈雪梅.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教育探索, 2012 (1) :62-63.

[3]张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 2013 (6) :140-142.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7

独立学院以市场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 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办学原则, 其培养的学生目标定位是应用性人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 》的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本专业学生应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及不同国家经贸法规和业务流程, 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 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同时, 根据外贸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较快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因此, 国际贸易专业必须舍弃过去以理论化教育为主的办学模式,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强调行业功能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2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2.1 实践教学设计不完善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是以应用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但在实施过程中则是以学历教育为本位的理论化教育。传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存在理论教学偏多, 实践教学偏少:基础知识偏多, 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导致专业体系设计的出发点是理论知识, 而非能力;侧重考核学生的是课程学分, 而非创新创造, 致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2.2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与外贸实务严重脱节

国际贸易是随着市场波动、各国政策变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而时刻发生变化的。同时,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惯例等也都有了很大变化,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应体现出最新变化。但目前使用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的国际惯例更新速度较慢, 内容还多为INCOTERMS2000、UCP500、ISBP645, 严重与外贸实务脱节。

2.3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目前独立学院的国际贸易实验室普遍设置少, 实践训练不深入, 仅仅为个别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有局限性, 与实习单位合作不深入, 合作流于表面。不少外贸企业担心泄露其商业机密, 不愿意让学生深入到其生产经营活动中, 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表面。

2.4 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落后

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思想, 不能在实践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导致老师依然使用传统讲授法, 即教学中以教师为主, 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录, 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实践内容单调枯燥, 缺乏深入的行业、企业调研, 忽视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机联系, 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其不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3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策略

3.1 实践教学设计创新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形成“3+1”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充分注重国际贸易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即学生在校学习3年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课, 在社会进行1年实践。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相结合 (双证式) 。

3.2 实践教学环节创新

以能力为主线索,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较好地体现课程体系重实践能力培养、重创新的要求。根据社会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及时更新, 将实践教学过程设计为“外贸知识学习———软件仿真模拟实训———情景实训———社会实践”。突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模拟实训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独立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完成国际贸易业务, 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巩固实践, 形成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统一。

3.3 实践教学条件创新

加强了国际贸易贸专业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 实行“四位一体”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平台、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践平台、国际贸易情景实践平台、外贸实践基地平台这四个平台互相结合。加大对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 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 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3.4 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能有效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和启发下, 单一使用传统讲授法是不可能实现实践体系要求的, 应积极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丰富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使学生受益于灵活的教学方式,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商业经济, 2010 (2)

[2]胡中应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 2010 (6)

[3]胡彩梅等.基于“3+1”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探析[J].经济师, 2012 (1)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8

目前,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出当代国际经贸发展的新趋势, 和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不利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 应当对独立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完善, 本文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的几点意见。

一、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应用性

独立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和应用性, 一方面表现为专业课设置较为宏观和笼统。学生在校期间对贸易与经济领域的课程都有所涉及, 例如经济学、市场营销、统计学、财政学、经济法、金融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电子商务等课程, 但这些课程都是入门的基础知识, 学生读完四年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在专业能力和素养方面难以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另一方面, 专业课设置对现实热点问题以及政策分析的关注程度不够。独立学院的国贸专业多为原理性课程, 授课时往往对理论、模型做详细的阐述, 却不注重现实热点问题、政策变化与理论之间的关联, 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空泛、笼统, 使学生缺乏对当前经济运行、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 收窄了知识视角, 不利于将来从事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国际经贸往来活动。

2. 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国际贸易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经贸知识, 还要熟悉外部商业环境和投资环境的相关知识。因为商务环境、投资环境不同, 也就意味着企业进入市场的策略不同, 如果不熟悉目标市场的商务环境, 就难以有效开展国际商务活动。而独立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缺乏内容广度, 往往注重经济与贸易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传授, 而忽略培养学生对外部环境的把握。

独立院校虽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注重实践, 但同样应该打牢基础,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地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还要注重针对性的深入研究, 例如区域研究、商品研究,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适应各地区贸易行业的需要, 在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求结合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而独立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缺乏深入研究课程, 都还停留在表面阶段, 尚未深入下去, 不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所处区域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3. 课程配置比例不合理

(1) 必修课与选修课配置比例不合理

目前独立院校在课程设置上, 必修课仍占主要地位, 一般达到70% ~ 80%, 远远高于国外50% 的水平。必修课学分过多而选修课的学分过少, 导致学生被迫将绝大部分时间花在专业必修课上, 很少有精力去学习适合自己特点并有益于就业的知识和技能, 结果造成学生技能单一, 知识面窄, 适应能力差, 就业困难和发展无后劲,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除此之外, 选修课在内容设置上大部分局限在专业课范围内, 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很少, 例如文化交流、语言、社会学、心理学、数学建模等跨专业、多学科的大融合, 而这些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旦忽视, 将显著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能力。

(2) 理论课与实践课配置比例不合理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偏向于理论教学, 过分强调“厚基础”的培养目标, 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实践课程安排较少, 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存在课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问题。而且, 现有的实践课程由于设置不尽合理, 教师实践经验不丰富, 缺乏系统的测评和质量监督体系等原因, 导致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造成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社会适应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离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 毕业后尚不能很好地适应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1. 优化课程结构, 完善课程体系系统性

一是实现专业课的细化。例如国际贸易课程可以细分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根据商品的种类、贸易方式具体细分为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纺织品贸易、农产品贸易以及加工贸易等。这些细分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时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专业能力, 从而达到企业不同岗位的用人要求。

二是引进前沿性课程。开设关于当前国际经贸领域出现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 跟踪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动态, 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

三是增设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课程。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考试有报检员、报关员、货代员、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 通过增设这类职业技能课程, 可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满足学生求职和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 拓宽课程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综合性

优化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在专业课程设置中, 增加“国际贸易文化”、“国际商务环境”、“区域研究”等专题讲座, 介绍世界不同地区和主要国家的商务环境、投资环境和文化, 使学生注重对某一地域或国家的学习和研究, 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国门 , 通过学校国际交流的方式 , 增强对国外商务环境、区域经济以及文化的深入研究。

3. 加大选修课比重, 增强课程体系多样性

独立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具体能力的培养, 更要关注大学素质教育的培养。一方面提高选修课的比例接近国际水平, 同时在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 除了增设国际物流、报关、电子商务等不同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还应做到文、理、工等多专业、多学科的融合, 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知识, 使其知识体系更加完备。通过扩大选修课规模, 学生可根据社会就业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 有利于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4. 注重实践课程设置, 加强课程体系实用性

通过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 加强实践环节, 如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开设课程设计, 采用实物情景模拟教学,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国际贸易的各个工作环节中, 增强学生对国际贸易工作的兴趣, 从角色要求出发, 注重商务礼仪、谈判技巧以及操作流程规范, 加强涉外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SIMTRADE等贸易软件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通过该平台进行进出口业务的具体操作, 掌握进出口的成本、利润核算以及询盘、发盘等磋商过程中商务函电的写作;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 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校外实践环节, 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鼓励学生通过进入企业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 加强实践课程设置, 可以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 增强感性认识, 利于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理论和方法, 提高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文章根据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关键词: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研究

参考文献

[1]龚锋.对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高教论坛, 2009;4

[2]刘华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12

[3]胡中应, 余茂辉.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 2010;6

[4]刘运材, 郭毓东.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创新之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2010;10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9

作为独立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 应该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 以“打牢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注重实用”为原则, 努力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并以此作为独立学院办学的指导思想。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 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 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 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 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 既注重智育, 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人才, 是指培养的人才要比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 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可见,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必须以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

二、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研究培养模式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WTO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数量、质量也逐渐提高。现在, 进出口企业面临着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 越来越多地进行集团化、跨国化、多元化经营, 经营范围跨越多个行业, 经营业务涉及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 要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具有跨行业、多领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灵活适应复杂环境的应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 进出口贸易工作的具体业务越来越细、越来越精, 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实用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当今进出口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管理能力、应变创新才能和实用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以珠三角区域为例, 2007年, 进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中需要研究生学历的人才约占需求总人数的9%, 本科学历的人才约占需求总人数的75%。同时, 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有实际经验的人才, 很少企业愿意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聘人才。这表明高校培养的人才已不能直接满足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的同时, 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都亟待提高。另据智联招聘统计, 掌握现代化经济贸易、运输与货运代理理论和技能, 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应用型创新人才已成为目前最为抢手的人才。

由此可见, 定位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 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 要把“育人”和“育才”、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 既重智育, 更重德育;既重理论, 更重实践;既重知识, 更重素质和能力, 要显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培养目标时, 第一, 与学术型本科精英教育相同, 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强调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理论是应用的基础, 应用是理论见诸于实践的过程, 因此, 国际贸易应用型创新人才并不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是以具有一定经济与国贸理论基础为前提, 在“厚基础, 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下, 能够学有所长, 能将国际贸易领域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按照已经学到的操作程序应用到外贸实际工作中去, 而且能够在变化了的情况下, 创造性地根据已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解决新问题, 创造性地提高工作效率。第二, 立足于有特色的本科教育, 培养发展需要的各种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学生在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的前提下, 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国内外的银行、海关、船公司等方方面面的部门合作, 国际贸易人才必须注重于各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因此, 要求外贸经营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 能够承担外贸业务, 统筹各个业务环节, 协调多方关系。能够开展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第三, 必须以市场为前提,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适应外贸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 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 全面提高就业竞争力, 使国际贸易专业具有鲜明行业特色。不仅进行文凭教育, 而且对大部分学生实行认证教育, 让他们在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国内或国际认可的职业证书, 最终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

三、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做到与时俱进, 所以, 针对目前进出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国际贸易专业应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将创新教育渗透于各个教学过程, 引导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习兴趣,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创造环境。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学习自觉性一般不如母体学校学生, 教师要特别加强教学法的研究, 将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灵活运用符合学生群体的能力和知识特征的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行按就业取向和学习基础分层次教学, 鼓励案例教学法、模拟训练法、研讨式课程和双语教学, 针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一些课堂讨论和征文;组织学生到进出口企业参观学习 (实地考察法) , 实际体验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邀请各部门的专家结合实际定期开设讲座, 讲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新进展和具体运用。使学生及时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和实际操作步骤, 扩大知识面, 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构建创新教育课程结构

课程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 是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对于塑造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具有核心作用, 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途径。在课程设置及其体系结构方面, 应从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提高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出发,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根据社会对国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变化与时俱进, 扩大和加强国贸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减少非国贸专业的选修课程, 如证券投资、保险学概论、企业战略管理等, 多开外贸单证业务、海关业务、项目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创建“以证定课”的课程结构, 即根据人才市场对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外销员等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 对应每一个行业从业资格证来设立相应的课程, 真正实现“教学、考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为了拓宽专业口径, 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课程改革中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 打破学科界限, 进行知识横向联系和贯通。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 而非课堂知识的全部。在知识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 教材中记载的知识远远跟不上时代进步的速度, 要想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定要引进国际贸易领域世界先进信息, 拓展学生知识面。

3. 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跨越国界的商品交易, 交易双方相距遥远, 是风险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种经济活动, 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都有共同遵守的规则及严格的标准, 每个环节都隐藏着欺诈, 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这个标准和规则, 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实践经验很容易陷入国际贸易欺诈的软陷阱。因此, 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是培养进出口企业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 在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师不可能在“象牙塔”中培养出来,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独立学院一般都有地方政府、大企业、大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办学, 所以, 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办学合作单位的资源, 依靠行业、企业, 走校企结合的道路, 拓展教学空间, 共建实验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在校的模拟实验教学、校外实习和实训、优秀企业家讲座, 直接从事电子商务活动, 熟悉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外贸函电等方面知识, 从而缩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提高外贸经营管理能力。提前接触“工作岗位”, 熟悉工作流程,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缩短了学生以后就业的盲目探索过程和不适应过程。另外, 在学时学分分配上, 独立学院国贸本科专业应偏重于学习性训练, 突出实践性环节教学, 如每学年、每一学期都有社会实践、认知实习与社会调查等实验环节, 着力培养学生熟练外贸技能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具有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

建立适应社会要求, 能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合格师资队伍, 形成以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学术型队伍为基础, 以大量实际动手能力强或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技师”教师为主干的教师队伍。例如, “外贸单证实务”是国际贸易的专业课程, 具有专业性强、实务操作性强等特点, 体现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业务, 譬如如何审核信用证、如何准备信用证项下的有关单据, 单据准备的先后顺序, 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要点等等。而且该课程的内容是体现实际工作中具体的真实的票据及其流转情况, 其操作性要求直观教学法。该课程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单证式样, 边说边操作, 让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直观的操作。在介绍每一种单据时, 做到人手一份单据实例,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 更要突出实务操作能力。因此, 国贸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更体现了具有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摘要: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人才培养模式则凸显重要。而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如何针对自身实际, 突出专业特色,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是目前有关方面人士着力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斯荣喜 龚山平 邹晓东: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1) :73~75

[2]陈向阳: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3) :117~118

[3]杨 斌:论闽江学院办学定位的创新[J].闽江学院学报, 2006 (1) :120~124

[4]谢奉军 黄新建:论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5 (3) :34~38

[5]白 玲 邓 玮: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7 (3) :59~62

[6]张 军:构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管理科学文摘, 2008 (5) :100

[7]赵静敏:特色专业建设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 (基础理论研讨) , 2006 (9) :298~299

[8]付锋莉 易建辉:试析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 2007 (12) :198~199

[9]万义平 饶 华:构建国际贸易场景实验室, 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6 (4) :73~75

独立学院实务国际贸易 篇10

一、目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外贸跟单能力培养现状

对于外贸企业来讲, 跟单员是联结企业与客户的纽带。外贸跟单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实务等商贸类专业。浙江省是外贸大省, 随着外贸的迅速发展, 亟需大量专业的外贸从业人员。基于地方特色,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开设了诸如《外贸跟单业务》等实践课程, 将外贸跟单业务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核心技能, 在以往的教与学过程中, 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但在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需要得以完善。

二、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外贸跟单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社会需求重视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商贸专业缺乏对外贸诸多企业的实时关注, 在课程设置的各环节以及素质能力的培养上偏重于单证缮制等, 未及时就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导致毕业生的岗位能力与外贸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

(二) 课程教学思路亟需改革

在外贸跟单业务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 应首先遵循以跟单员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体现课程的综合技能性, 在教学思路的定位上, 必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 创建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具体产品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体系,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熟悉跟单工作的全过程。

(三) 课程体系构建有待进一步完善

外贸跟单业务能力培养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跟单员综合技能为目标, 在奠定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总体教学思路的基础上, 使相关支撑课程设计成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及核心。

(四) 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高职类院校中, 真正具备跟单实践经验的教师颇少, 一线跟单经验甚少的师资, 加上教师同外贸企业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 致使学生外贸跟单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不明显。

三、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外贸跟单能力培养浅见

(一) 完善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进行具体行业调研基础上, 依据浙江省地方经济对外贸跟单人才需求情况, 结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 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设置外贸跟单方向, 强调外贸跟单能力的系统培养。

(二) 实时调整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跟单岗位的典型任务,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前导课程仍以进出口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英语为主, 核心课可设置外贸跟单实务、外贸跟单商品学、外贸跟单实训, 外贸函电等课程为后续课程, 循序渐进提升外贸跟单方向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

(三) 实时优化教学内容

基于外贸企业的工作过程整合、序化外贸跟单方向的教学内容, 构建以外贸跟单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所需内容的教学体系, 使教学内容贴近真实外贸跟单岗位。高职教师应进行轮岗挂职锻炼, 在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动态的基础上, 丰富实践操作经验, 重构课程内容, 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

(四) 拓展实训空间

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外贸跟单实操能力培养, 除实训实训环境的仿真化和模拟化外, 要积极拓展实训空间, 尽可能让学生到外贸公司、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外包企业、包装公司、银行、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局等机构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实践。

(五) 塑造双师型教师

高职教师应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重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 实时到企业进行岗位锻炼学习, 从而能够精通外贸专业技能, 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引导者, 真正成为外贸方面的双师型教师。此外可引入资深外贸从业人员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四、结语

外贸跟单员的培养, 应面向国际、面向行业,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 以能力为本位, 根据行业、企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 进行课程设置, 整合教学内容, 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 为外贸行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体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摘要:外贸跟单能力是近几年外贸行业新兴人才外贸跟单员所需的核心能力。在分析目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外贸跟单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对今后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提出建议, 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外贸跟单人员。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外贸跟单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方案和研究方向下一篇: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