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剖宫产

2024-08-27

第二次剖宫产(共7篇)

第二次剖宫产 篇1

随着医学的发展,麻醉技术不断提高,给手术成功带来坚定的基石,瘢痕子宫作为剖宫产的相对指证及患者本人要求剖宫产,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分娩,实施第二次剖宫产率达到98.5%。将近3年我院第二次剖宫产556例分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娩头,研究组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娩头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3月于我院共分娩7 065人次,其中剖宫产1 981人次,剖宫产率为28.04%。二次剖宫产556人次(已排除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妇),年龄最小16岁,最大43岁,平均年龄29岁;择期532例,临产或临产先兆24例。入院24 h内行第二次剖宫产503例,超过24 h行第二次剖宫产53例。麻醉选择:连硬外麻醉167例,腰硬联合麻醉369例。556例中,使用传统娩头方法280例(对照组),使用本文娩头方法276例(研究组)。

1.2 方法

打开腹膜,暴露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并适当下推,取子宫原瘢痕上或下约1 cm弧形切口,如下段形成不良,取子宫原瘢痕上2 cm切口[1],切口依能娩出胎头(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时,警惕胎肩大于胎头[2]313)为适宜,破膜吸净羊水,左手或右手伸入羊膜腔将胎头旋转LoA或RoA,右手或左手稍压宫底,此托抬头手退出宫腔,以减少娩头直径(医源性托胎头之手增加胎头直径,依会阴助产原理[2]协助胎头娩出,具体操作:此手随紧压子宫切口下缘,让胎头缓慢娩出子宫切口,如失败再重复一次、二次,否则查找原因,是否子宫切口小等,胎头不能娩出。胎头自宫腔娩出后,再适当按压宫底,胎儿顺势依次滑脱娩出前或后肩,其他胎儿处理同一般剖宫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中位数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符号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研究组中双胞胎5例,对照组中双胞胎3例;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结果

研究组276例第二次剖宫产采用本文方法子宫切口延长3例,裂伤1例,无宫颈、阴道、膀胱裂伤,而对照组子宫切口延长裂伤32例,宫颈裂伤5例,阴道壁裂伤2例,膀胱裂伤2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含子宫乏力)、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历时、切口愈合无差异(P>0.05)。术中出血、裂伤等见表1。

3 讨论

3.1 子宫切口裂伤的原因

子宫切口裂伤的原因包括麻醉效果欠佳;胎头深定,未松动及上推胎头至子宫切口稍下方;子宫切口太小,加上大的腹压增加;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瘢痕子宫孪缩、组织弹性差;手术中操作者动作粗暴,操作过快;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头娩出后,牵拉胎肩至子宫切口延长或撕裂,对胎儿估计不足;未将抬头旋转为LOA或ROA,或旋转后右复位LOT或ROP等。

3.2 预防子宫切口延长或撕裂伤的措施

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分子宫体部纵切口、子宫下段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以子宫下段横切口最多[3],娩胎头是本手术的关键,娩头分三种方法:徒手娩头、胎吸娩头、单叶产钳娩头。本文主要研究徒手娩头的方法。目前,子宫下段横切口是常规剖宫产术式,因为手术是切开已伸展变薄的子宫下段,术中出血少,简单,创口愈合好,再次妊娠破裂机会少,但是,子宫下段横向是有限度的,想采取此术式,必须弧形切口、且减少娩头直径等,否则子宫切口延长、裂伤不可避免,再者,第二次剖宫产时,因子宫瘢痕很薄,几乎无肌纤维,弹性差,子宫切口上缘接近子宫体,向上肌肉肥厚,撕裂伤很难发生,而子宫切口下缘非薄,弹性差易向下正中或一侧裂伤、同时可波及前面膀胱等,其中对照组有一例膀胱后壁损伤,手术结束清理阴道积血时,发现肉眼血尿,排除导尿管等各种原因所致血尿,随请泌尿外科医师会诊,拆除腹壁切口及子宫膀胱反折腹膜缝线,再探膀胱后壁,发现后壁损伤约2 cm长,未见尿液溢出,外渗血不明显,但考虑渗血向膀胱内进去,可吸收线给与缝合并加固膀胱后壁裂伤处,手术历时4 h,膀胱内生理盐水冲洗后,尿变为清色,术后保留尿管9 d,拔除尿管自行排尿正常,化验尿常规正常,切口甲级愈合而痊愈出院。另3例子宫切口裂伤致宫颈及阴道壁,其中1例裂伤致宫颈又致左阴道侧壁,术中缝合此种裂伤,因部位深、出血多、又担心逢扎着输尿管及膀胱造成生殖器瘘、逢扎血管导致大出血,而本文方法基于会阴助产原理,可以避免严重的撕裂伤。

采用本文方法应注意:(1)正确估计胎儿的大小,尤其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切口要够大,在仅有子宫下段的宽度内娩出胎儿,应做弧形向上切口;也可以在子宫切口上缘,做几个小的纵行切口,以扩大整个切口,不易造成撕裂伤。(2)麻醉效果好,肌松才好,只有好的肌松,术者才能按分娩机转顺利进行,否则不要强行操作。(3)胎头的高低:胎头高浮,不易娩出,可以明视下胎吸或产钳,也可以给缩宫素针宫体注射或静滴,有宫缩迫使胎头先露下降至子宫切口稍下方,再应本法娩头;胎头深定,更不易娩出,如强行娩出,子宫切口裂伤100%,应令助产士消毒会阴后(麻醉成功后,术者在无菌下上推胎头)上推胎头,让胎头上至子宫切口稍下方,旋转为LOA或ROA,再按本文方法娩出,否则手伸入宫腔托着胎头上撬,支撑点掌握不准,极易裂伤,并撕裂伤严重。(4)娩头的速度,一定要慢,不要抢时间,否则裂伤后手术历时更长。(5)娩头的力度,一定要稳准,动作轻柔不得粗暴,否则母婴均有损伤,失去剖宫产的本意。(6)切开的一致性,腹壁切口、腹膜切口、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切口、子宫切口必须一致,否则切口再大,不一致就不相称,就有阻力,胎儿就不易娩出,且造成多处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第二次剖宫产术中徒手娩头的手法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556例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对照组(n=280)采用传统的方法娩头,研究组(n=276)根据胎儿大小在子宫下段弧形剪开适当长度切口,左手或右手伸入羊膜腔内,将胎头旋转为左枕前或右枕前,退出宫腔,以手紧压子宫切口下缘,让胎头缓慢娩出子宫切口,再适当按压宫底,胎儿顺势依次滑脱娩出前或后肩。结果 研究组的子宫切口延长、裂伤,宫颈、阴道、膀胱裂伤,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含宫缩乏力)、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历时及产后切口愈合无差异(P>0.05)。结论 行第二次剖宫产时,因子宫瘢痕挛缩、弹性差,切开子宫下段后,不宜强行手撕切口,应弧形剪开足够胎儿娩出的子宫切口。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械,适应任何级医院,值得推广。

关键词:二次剖宫产术,徒手娩头,手法

参考文献

[1]郭小微,郭兆伯.209例再次剖宫产术临床分析[J].中国使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51.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4-876.

二次剖宫产167例临床分析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两年间入院行二次剖宫产的病例167例。孕妇年龄20~46岁,平均33岁;孕周36~42周,入院后均未试产。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术,术中常规缝合腹膜,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妊娠时间均>2年,其中已临产63例,未临产104例。

1.2方法及结果

1.2.1分析指标

第二次剖宫产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T1)、手术总时间(T2)及术中出血量。

1.2.2分组方法

下腹横切口96例、下腹纵切口71例。

1.2.3结果

两组资料从孕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方面比较无临床意义。腹壁切口选择:167例病例中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96例,纵切口71例,二次手术均剔除原腹壁切口瘢痕进入腹腔,横切口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T1)平均11.2±4.0min,纵切口6.5±3.3min;手术总时间(T2):横切口51.6±16.5min,纵切口38.5±15.5min;术中出血量(mL):横切口293±98.6mL,纵切口235±73.2mL。

2讨论

2.1改良式剖宫产术术式,即腹壁切口为下腹横切口,经临床推广应用,林桂珍等[1]通过临床观察证实,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快、进食早、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好等优点,故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已被广大患者熟知和主动选择,并被誉为“美容切口”,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及下腹横切口的推广应用,临床工作中二次剖宫产中第一次剖宫产以下腹横切口多见。

2.2目前,由于麻醉、剖宫产手术技术的提高、输血的进展,又受到围生医学、优生学、计划生育学等方面的影响,剖宫产的病死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均大大降低,剖宫产术已代替了困难的阴道助产手术,并成为诸多妊娠合并症的重要分娩途径及患者选择性终止妊娠的方式。剖宫产虽然是一种较安全的手术,但可增加出血和感染,也有因切口感染而至晚期产后大出血者,有时需切除子宫,个别甚至危及生命,亦有术中发生意外损伤和麻醉意外的,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1]。剖宫产术术式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手术进程的难易程度,并发症的多少级母婴的安危,故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应掌握正确选择术式的原则,不能所有患者选择千篇一律的术式,应力争个体化,以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2.3从比较结果看出第一次剖宫产为横切口,第二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有可比性;纵切口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横切口手术时间,且术中出血量亦明显减少。下腹横切口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缺点:因腹直肌剥离面大,因而造成二次手术时由于腹直肌与前鞘及腹膜粘连严重,瘢痕切口弹性差,横切口延长切口范围狭窄,使得“美容切口”不美,手术操作更困难,损伤出血增加,有时只有横断腹直肌才能进入腹腔,解剖层次不清时极易损伤膀胱等脏器,造成严重后果。肥胖患者取下腹横切口手术极易造成切口愈合不良及切口上缘组织下垂。二次手术出头困难易致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等严重并发症。本文结果显示:下腹壁横切口二次手术开服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均大于腹壁纵切口,因此,对很有可能二次开腹行盆腔手术的患者、肥胖患者、梗阻性难产或第二产程延长、胎儿位置较低,下腹部纵切口应为更好的选择,以利于二次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参考文献

二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的临床处理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 黄梅县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者100例, 子宫切口采用钝性处理者48例, 锐性处理者52例。产妇年龄23~35岁, 平均28岁, 两次间隔时间2~11年, 平均4年, 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无特殊全身合并疾病, 如凝血功能障碍等。

1.2 手术方法

常规手术进腹, 暴露子宫下段, 打开反折腹膜, 取子宫原切口或上下1 cm处切开子宫肌层一小口约2 cm长, 破膜, 吸尽羊水。钝性处理者:用手向两侧撕开子宫切口至约10 cm, 娩出胎儿。锐性处理者:左手入宫腔作指引, 以剪刀向两侧向上弧形剪开子宫切口至约10 cm, 娩出胎儿, 后续步骤相同。

麻醉: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2结果

2.1 切口侧角撕裂伤

采用钝性处理48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裂伤32例;采用锐性处理者52例中发生5例, 计算:χ2=82.42>10.83, 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处理侧角撕裂伤发生情况侧角撕裂呈不规则状, 其中有5例向阴道、穹窿延伸, 5例出现阔韧带血肿。

2.2 出血量

采用钝性延长切口者侧角撕裂处不规整, 均有血管活动性出血, 术野模糊, 出血量约500~800 ml (湿纸称重) , 采用锐性延长切口者, 切口缘整齐, 出血不多, 出血量约250 ml。

2.3 其他副损伤

2例阔韧带血肿, 其中1例出血量多, 缝扎血管困难, 误伤输尿管, 术后形成输尿管宫颈阴道瘘。

2.4 手术时间

由于钝性延长切口, 切口不同程度撕裂伤需要止血、对合、缝合, 平均手术时间50 min, 而锐性延长切口者平均手术时间30 min。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产前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剖宫产率在不断地升高, 随之二次剖宫产手术也相应增加[1,2]。由于子宫下段原疤痕切口处失去了原有的肌纤维内环、外纵、中间交叉的结构形式, 组织弹性差, 甚至少数肌层几近缺失, 钝性撕裂切口时, 用力不均衡, 肌纤维走向不规则, 切口呈无规整的撕裂, 甚至副损伤, 从而致出血量增加, 手术时间延长, 而锐性剪开切口可控制切口方向和长度, 切口整齐, 出血不多, 易缝合, 手术时间短, 故本文认为针对二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时子宫切口以锐性剪开为宜。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82-887.

42例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篇4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42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 按照患者首次切口形式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年龄29~42岁, 平均年龄 (31.5±3.2) 岁;对照组年龄28~41岁, 平均年龄 (32.5±4.4) 岁。两组孕妇在年龄、孕次、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联合腰部麻醉, 按照原旧瘢痕切口。观察组首次切口应用下腹正中纵行切口, 二次剖宫产时楔形切除皮肤旧瘢痕到筋膜层, 锐性分离腹直肌、腹膜;对照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新式剖宫产术式, 二次剖宫产时先切除皮肤旧瘢痕[3], 钝性分离皮下脂肪、腹直肌、腹膜, 切口粘连严重时改为锐性分离。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包括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头娩出困难、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胎盘情况, 包括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各项参数以 (x¯±s) 表示, 使用χ2、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见表1。

观察组患者开腹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胎盘情况比较 见表2。

注:两组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胎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3.1 剖宫产后再次分娩方式选择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社会观念的影响, 一些孕妇担心疼痛, 对阴道分娩失去信心及耐心, 导致剖宫产发生率逐年升高, 选择合适的剖宫产手术方式, 对再次手术的产妇很重要[4]。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 因原手术瘢痕的存在, 特别是盆腔粘连的形成, 手术难度加重, 因此手术并发症及风险增大。符合条件者应在严密监视下阴道试产, 不成功者可改为剖宫产。

3.2 再次剖宫产体会

再次剖宫产时应楔形切除原腹部手术切口, 因子宫下段与腹壁有粘连, 腹直肌前鞘下段不必等长于原切口, 一般自上而下12cm左右, 能避免损伤腹直肌及腹膜和不必要的损伤, 打开腹膜之后, 切口应自上而下, 探查有无膀胱及肠管粘连, 并进一步扩大切口, 在分离粘连组织时不要过分的分离, 只要能保证胎儿可以从切口中娩出即可。此外再次剖宫产手术应以原瘢痕为切口, 对于愈合不良的切口, 在进行钝性分离时易造成切口不齐、撕裂伤、撕裂出血等,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可以选用剪刀切开, 在缝合时, 切口不齐应修剪整齐后再进行缝合, 缝合松紧度适宜, 牵拉方向适中, 避免撕裂子宫肌层。在手术过程中, 如遇到胎头高浮, 术中宫腔内单手无法把握力度, 会造成胎头滑动, 失去子宫切口、手、胎头的杠杆作用, 造成取头困难, 在破膜后, 单手进入宫腔, 纠正胎方位, 单手置于胎头下方, 台下自静脉管中加入催产素, 随着宫缩的力量, 协助取出胎头。擦干胎儿分泌物, 取出胎体。一旦临产应随时准备进行手术, 避免发生子宫破裂, 导致母婴死亡。

3.3 初次手术方式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

首次剖宫产时采用新式剖宫产手术具有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5]、切口美观等优点,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麻醉要求高, 因麻醉效果不好能造成腹直肌紧张、胎头分娩困难、新式手术操作复杂、腹直肌剥离面大, 导致二次手术时腹直肌与腹膜、筋膜粘连严重[6], 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大、手术难度大[7]、手术出血量增多, 有时膀胱粘连牵拉上移达腹壁切口以上, 并造成膀胱损伤。新式剖宫产麻醉不理想, 术中肌松弛不够, 可增加手术难度及风险。目前下腹正中切口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总之无论何种剖宫产手术均有远期[8]、近期并发症, 均会增加再次手术的风险。在首次剖宫产中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 特别是对于可能行二次开腹手术者, 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减少手术损伤, 降低手术风险。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42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 按照患者首次切口形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下腹正中纵行切口, 对照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新式剖宫产术式, 两组均应用原瘢痕切口, 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情况及胎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胎盘良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首次剖宫产中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 特别是对于可能行二次开腹手术者, 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减少手术损伤, 降低手术风险。

关键词:二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影响,胎盘

参考文献

[1]王健, 辛晓燕, 于月成, 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裂开出血的超声诊断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7, 13 (4) :224.

[2]Martins ME.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J) .Clin Per-inatol, 1996, 23 (1) :146.

[3]张虹, 姚天一.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瘢痕破裂36例分析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 33 (4) :238.

[4]周虹, 钟玲, 刘建, 等.社会因素剖宫产及剖宫产率的临床评价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10) :637-638.

[5]黄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08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 (3) :551-552.

[6]邓作军.中期妊娠胎盘植入21例临床分析 (J) .宁夏医学杂志, 2008, 30 (1) :72-73.

[7]杨钢, 梁家智.剖宫产相关问题的循证评价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 20 (2) :119.

第二次剖宫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2013年首次和二次剖宫产术均在我院妇产科进行的孕产妇90例, 依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传统组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48例和新式组 (新式剖宫产术) 42例, 二次剖宫产术均行新式剖宫产术。2组患者年龄、孕程、首次剖宫产术手术指征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手术方法

首次剖宫产术:所有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传统组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组行新式剖宫产术, 在耻骨上方3 cm处以横弧形顺皮纹方向做一切口, 入腹方式为撕拉式, 用可吸收线宽针距连续缝合腹膜, 随后依次缝合肌肉、褥式皮内缝合皮肤, 术后暂不拆线。

1.3 观察指标

二次剖宫产术期间, 密切观察和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并发症及新生儿状况。以产妇腹壁、腹腔和盆腔致密或广泛粘连, 术中盆腹腔操作困难视为严重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围术期切口并发症、Ⅰ期切口愈合率、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 且均无剖宫产儿综合征及新生儿死亡病例。2组在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表3。

3 讨论

首次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术等再次妇科手术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盆腹腔粘连上[1], 其在众多临床研究中已经被证实, 本文观察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剖宫产术中容易导致炎症、纤维组织沉积、腹膜损伤、异物反应、坏死组织等创伤, 而这些都是导致盆腹腔粘连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术作为一种开放性手术, 本身具有较高的创伤性, 行二次剖宫产术者, 受首次剖宫产术引起的盆腹腔环境变化、慢性并发症、手术切口创伤等因素的影响, 更易引发盆腹腔粘, 严重者会导致盆腔疼痛、肠梗阻、不孕, 甚至会危及母婴安全[2]。因此, 选择安全、科学的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女性群体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选择我院临床实例, 探讨首次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从结果来看, 两种术式在二次手术的手术时长、切口愈合、切口并发症等指标上差异不大, 但传统术式的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及新生儿健康状况上明显逊于新式组。笔者认为这与传统术式的开放性和创伤性密切相关, 传统术式中的腹膜剥离过程中, 机械和缝合刺激或损伤腹膜, 引起组织缺血和异物反应, 进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 降低其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 从而导致盆腹腔粘连[3]。

与传统术式比较, 新式剖宫产术采用可吸收线宽距离缝合腹膜, 可吸收线容易被溶解和吸收, 不易引起术腔纤维沉积。宽距离缝合的创伤更小, 不易导致缺血、异物反应等, 对患者腹膜、子宫反折腹膜等刺激更小, 更能达到良好的腹膜固定效果, 促进腹膜切口部位上皮组织的迅速再生和转化, 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愈合伤口, 避免粘连的发生。此外, 新式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机械性牵拉刺激和横切口的张力均较小, 对纤维蛋白起不到抑制作用, 不影响其溶解能力, 从而可降低盆腹腔粘连发生率, 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大大减少。

从新生儿状况上来看, 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再次剖宫产术的新生儿也有一定影响。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后更易发生湿肺, 肺部扩张水平低, 容易缺氧, 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本文2组均无新生儿死亡及剖宫产儿综合征情况发生, 但新式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4% (1例) 明显低于传统组的6.3% (3例) , 其与首次剖宫产术式导致的盆腹腔粘连等有一定关联性。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较大, 其中以盆腹腔粘连最为明显, 与传统剖宫产术式比较, 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低、能有效保障母婴安全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术式, 值得在首次剖宫产术的术式选择中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玉香.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32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29) :3853-3854.

[2]房瑜.改良Stark剖宫产术116例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 9 (4) :303.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篇6

关键词:腹壁,横切口,纵切口

伴随着对剖宫产手术研究和认识的逐步深化, 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越来越广泛的发展成为剖宫产术手术选取的两种主要的方式。为了实现在二次剖宫产中临床手术效果的提高和改善, 现对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0例, 均为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 年龄23~39岁, 平均 (27.1±2.8) 岁, 平均孕周 (38±3) 周。第1次剖宫产距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3~7.8年, 平均 (5.1±2.3) 年。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 (腹壁横切口) 和对照组30例 (腹壁纵切口) , 两组在年龄、孕周及时间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 麻醉方式使用和选取的均为持续硬膜外麻。具体的手术方式为:对于观察组, 横切口是沿原术瘢痕做的, 将原瘢痕组织切除掉, 而后将皮下组织切开, 对腹直肌的前鞘作剪开处理, 这样腹直肌就会被分离, 将腹膜剪开之后, 具体的手术步骤按常规进行。对照组不同的是, 沿原手术瘢痕进行的切口为纵向的, 进行纵切口之后, 也将原瘢痕组织切去, 后进行常规操作。在具体缝合的时候, 可吸收线美容缝合被采用, 也就是这两种手术方法都省去了拆线处理的步骤。

2 结果

2.1 两组盆、腹腔粘连情况对比

观察组盆、腹腔的总粘连率为56.67% (17/30) , 对照组的为20.00% (6/30) , 两组的总粘连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的对比

两组的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观察腹壁横切口的优点和缺点, 可以作如下描述:优点表现为疼痛轻、瘢痕小、较为美观, 故而比较容易被接受, 但是缺点是, 相比于纵切口, 切口感染率较高、因为较多的失血, 就比较容易形成血肿, 在操作上, 也比较困难, 还不利于向上延长切口, 如果娩出胎头的时候比较困难, 切口进行向上延长的作业就不能采取, 对于盆腔大肿瘤手术、需行切除大网膜的盆腔恶性肿瘤或者需要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手术, 腹壁横切口的手术方式, 也都不适合等等, 这些都是腹壁横切口手术的缺陷性[1]。如果在进行了一次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之后, 需要进行二次剖宫产或者以上的妇科手术的, 这个时候因为需要进行局部的麻醉, 切口手术方式可能就会被选择为纵切口, 这样在腹部, 就会留下永久的瘢痕, 不是很美观, 患者比较难以接受。

在进行二次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的时候, 肌肉与腹直肌前鞘会出现粘连现象, 分离腹直肌就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出血、肌纤维损伤事宜, 如果在麻醉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时候, 还会需要对腹直肌进行断裂操作[2]。与此同时, 因为腹膜子宫的下段、腹肌及前鞘之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粘连现象, 这样再次进行手术的难度就会变得非常的大, 也很难清楚地识别膀胱。相比于第一次进行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手术, 第二次的时候对应的疼痛轻、时间短的诸多优点都不会存在, 手术难度会被增加, 手术时间也会被延长。所以在充分的考虑长远效果的基础上, 在进行第一次剖宫产的时候, 手术方式在选择的时候, 腹壁横切口不应该成为一味的选择, 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 应该结合分娩者本身的具体情形[3]。另外, 在基层医院, 剖宫产手术还有可能进行二次、三次乃至四次, 所以要予以认真的考量和选择。

总而言之, 腹壁纵切口碑选择应用在第一次剖宫产手术之中, 帮助降低了进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难度, 使得手术时间被节约, 手术带来的创伤也会被减少。

参考文献

[1]梁辉标.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 (2) :200.

[2]钱碧慧, 鲁励, 贺静.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 2010, 16 (7) :4.

第二次剖宫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首次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到我院行二次剖宫产术患者60例为对照组1;传统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到我院行二次剖宫产术患者60例为对照组2;新老结合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到我院行二次剖宫产术患者68例为观察组, 共计188例。年龄、孕周、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等无显著差异。

1.2 手术方法

新老结合式剖宫产术式切口的处理与新式剖宫产相同, 术中切开膀胱腹膜返折但不下推膀胱, 子宫切口及胎儿、胎盘的处理与新式剖宫产相同, 子宫切口仍两层缝合, 缝合膀胱腹膜返折及壁层腹膜。新式剖宫产术式按《新式剖宫产术》操作规程处置。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按《实用妇产科手术彩色图谱》第1版的操作规程处置[2]。

1.3 观察指标

对于二次剖宫产患者, 进行术中、术后观察, 记录每例手术时间、开腹时间、腹腔粘连程度、总出血量、腹壁切口愈合状况、住院天数等指标[3]。重点对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腹腔粘连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11.0统计学软件, 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观察组出血量大于400 ml的为20%, 明显低于对照

组1和对照组2的50%和63%, 而出血量大于600 ml的仅为2.9%。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12.36, P=0.00) 。

2.2 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60 min为26.5%, 明显低于对

照组1和对照组2的50%和83%, 特别是手术时间在70 min~90 min的只有5.8%, 见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17.84, P=0.00) 。

2.3 观察组腹腔粘连为50%, 且重度粘连发生率最低为

0.29%;对照组1和对照组2粘连为75%以上, 且重度粘连发生率最低为15%以上, 均高于观察组。见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14.21, P=0.00) 。

3 讨论

3.1 新老结合式剖宫产具有新式剖宫产术的特点, 腹壁

切口瘢痕纤细, 不需切除原瘢痕, 关腹时缝合膀胱腹膜返折及壁层腹膜, 使裸露的组织粗糙面光滑化, 切口整齐, 术后粘连程度减轻, 不下推膀胱, 减少了膀胱筋膜的扰乱和损伤, 使子宫下段与膀胱不发生粘连及膀胱不上移, 减轻了术后疼痛, 为二次剖宫产术提供了方便;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出血, 而且胃肠功能恢复提早, 腹壁切口线性愈合, 住院天数减少, 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所以新老结合式剖宫产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术方法。不足之处:娩胎相对困难。

3.2 新式剖宫产开腹时对皮下脂肪采取撕拉的方式, 使

走行于其中的血管、神经借助自身的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 既减少了出血, 也减少了因结扎血管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适宜于紧急情况下的剖宫产。子宫切口一层扣锁缝合, 关腹时不缝合腹膜, 仅连续缝合筋膜, 不仅简单、省时, 而且利于愈合, 切口美观。但是不缝合脏壁层腹膜可引起腹直肌、腹膜、大网膜与子宫致密粘连[5,6,7], 二次手术时分离粘连时间长、易出血。

3.3 传统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切口在膀胱、子宫返

折腹膜下面, 能避免创面与盆腔脏器粘连, 术中易娩胎, 特别是胎位异常及巨大胎儿者, 二次手术层次清楚, 不会造成将来再次妇科手术形成的腹部横、直切口瘢痕不美观现象。但是直切口张力大, 筋膜层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导致线头多, 二次手术时线头未完全吸收;由于下推膀胱, 子宫与膀胱粘连、膀胱上移, 给二次剖宫产带来困难, 出血多, 腹壁切口需缝合8~12针, 所以手术及拆线时间延长。

通过3组临床病例研究观察表明, 笔者认为新老结合式剖宫产术较新式剖宫产术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具有术后粘连轻、出血少、恢复快、二次手术困难少的优点。但是, 不同剖宫产术式各有利弊, 二次手术前应选择性考虑最佳手术方式, 原切口有困难时改纵切口为好。要减轻或消除粘连, 手术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及创伤, 保证血供, 用0.5%甲硝唑冲洗宫腔、腹腔, 术后常规使用缩宫素3 d, 配合术后护理, 达到减少粘连、防治并发症的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以期改变新式剖宫产术的部分术式, 减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新老结合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68例, 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60例, 传统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60例, 对其三种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粘连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新老结合式剖宫产术较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粘连程度轻、二次手术困难少等优点。

关键词:新老结合剖宫产,新式剖宫产,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二次剖宫产,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4-51

[2]李全德, 高荣莲.实用妇产科手术彩色图谱[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24-27

[3]李春梅, 丁跃灵.再次剖宫产术243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 2006, 26 (2) :69-70

[4]农文清, 刘颖菊.三种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的比较[J].广西医学, 2008, 30 (8) :1124-1125

[5]李佳倪, 高素清.新式剖宫产与盆腔粘连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10) :630

[6]王剑茹.新式剖宫产后再次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 2006, 19 (2) :163

上一篇:音乐教学中的声音训练下一篇:拯救生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