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技术发展(共12篇)
手机银行技术发展 篇1
手机银行, 一种移动通信技术与银行业务结合的产物, 正在悄然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并逐步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金融生活习惯。通过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无线通信网络和银行金融系统相连, 使手机变成随时、随地、随身的个人移动金融服务终端。
手机银行的技术实现
手机银行的发展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从GSM语音服务, 发展到更高速度和带宽的3G服务, 手机银行也经历了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从早期采用的普通短消息SMS, 超级短消息USSD, 基于STK卡等方式, 到目前主要基于手机互联网标准的WAP方式, 基于Java虚拟机的Kjava方式, 本地代码 (Native Code) 开发方式等。
一、SMS手机银行。普通短消息SMS方式, 通过手机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 客户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交互信息。SMS是利用短消息上下行方式办理银行业务, 是扩展的短信服务业务。这是目前实现手机银行的方式中手机终端适应性最强的一种方式, 客户进入门槛低。
二、USSD手机银行。超级短消息USSD方式, 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移动数据业务的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 可用于开发各种业务。USSD消息通过7号信令 (SS7) 通道传输, 可与各种应用业务保持对话。USSD可以将现有的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 运营商通过USSD自行制定符合本地用户需求的相应业务, 提供接近GPRS的互动数据服务功能。这样, USSD业务便可方便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业务, 而增加新的业务对原有的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保持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USSD手机银行通过采用交互式对话菜单服务方式, 实现各类银行业务。
三、STK卡手机银行。基于STK (SIM卡智能工具包) 卡的方式, 银行在STK卡中灌注银行的应用前端程序和客户基本信息, 替换客户的SIM卡, 完成银行业务。由于STK卡本身有比较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 因此能有效保障交易安全。但它需要用户将SIM卡更换成STK卡, 将银行服务菜单写在卡中, 其换卡操作过程复杂程度, 换卡成本大大阻碍了用户的发展。
四、WAP手机银行。基于手机互联网标准的WAP方式, 手机银行通过简单的描述语言, 实现与网页类似的功能。WAP是无线Internet的标准, 与现在通行的互联网协议类似, 但专为小屏幕、窄带的用户装置 (如手机) 所设计。客户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
五、客户端手机银行。基于KJava的实现方式, 通过运行在手机平台上的虚拟机提供手机银行应用的统一代码运行环境。客户端版手机银行是指在GSM和CDMA手机上下载客户端软件, 通过Client方式访问实现手机银行功能。客户端手机银行有KJAVA, BREW, IPHONE等不同平台的版本。客户端软件需要针对指定的手机终端进行开发, 对客户使用手机终端的要求较高, 此外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 限于手机主频、内存、屏幕等硬件资源因素, 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 增加了手机技术开发的难度, 开发维护成本也较高。
上述手机银行技术实现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见表1所列。
随着3G网络登陆中国, 各大银行纷纷推出新版手机银行服务, 将不少网上银行的功能复制到手机银行上。这些新版手机银行主要通过WAP上网登录手机银行的频道, 再进入相关的子频道办理相应的金融业务。
最近, 交通银行推出了新一代手机银行“e动交行”, 其最大的特点是同时支持WAP和客户端两种使用模式。前一种与其他银行类似, 后一种则是通过手机JAVA软件将“手机银行”嵌入手机中, 自动生成图标, 用户一点即可登陆。这一方面使得加密强度更高, 另一方面手机银行的功能更丰富。
手机银行的安全措施
手机银行的开放性决定了系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试探及攻击。随着手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预防不法分子利用手机银行犯罪十分重要。因此, 新一代手机银行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安全性, 其安全体系如图1所示。
一、客户端安全。使用客户端缓存技术可以优化系统性能, 改善客户体验;在需要用户输入密码的交易中, 客户端会首先向服务器请求密钥, 然后用该密钥将密码进行对称加密;客户端软件只负责显示, 因此即使被破解, 也不会对交易安全造成影响。
二、应用层安全。登录手机银行系统时需要输入登录密码和图形附加码;在交易过程中, 采用PKI证书体制, 通过数字签名来保证应用的安全;同时通过运营商验证用户的合法身份, 防止他人伪装进行交易。
三、通信层安全。客户端版手机银行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技术, WAP版手机银行则采用SSL技术来解决传输安全问题。
四、网络层安全。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流量检测、完整性保护系统、防病毒网关等技术手段来确保网络层的安全。
五、系统层安全。通过系统的安全补丁、关闭不需要的进程服务和端口、使用漏洞扫描产品定期进行安全扫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
在信息保密性方面, 手机银行的信息传输、处理采用国际认可的加密传输方式, 实现移动通信公司与银行之间的数据安全传输和处理, 防止数据被窃取或被破坏。
手机银行业务展望
目前, 各大商业银行均先后推出了各自的手机银行, 除实现传统的银行业务 (如账户管理、转账汇款、代理缴费、投资理财、信用卡等业务) 外, 还增添了增值服务, 如手机地图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特惠商户服务、手机客服、电子会员卡、界面广告等。
随着3G时代的到来, 4G时代的起步, 手机制造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手机银行技术的不断完善, 手机银行朝移动支付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现在, 各金融机构正在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发现场支付、远程支付, 以及现场、远程相结合的全功能手机支付产品。其中, 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 独立或依托于网上购物、电话购物、银行业务等环境, 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 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出业务请求, 一般用以购买数字产品、订购天气预报、订购外汇牌价等银行服务、代缴水电费、为购买的现实商品付款等。现场支付则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 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信成为可能, 真正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凭借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 手机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4A” (Anytime, Anywhere, Anyhow, Anyone) 服务。通过业务整合与渠道创新, 手机银行将以方便实用、快捷时尚、安全可靠的形象深入人心。从客户的角度看, 一个可以装在口袋里的贴身银行和理财助手将是不可抗拒的诱惑;从市场的角度看, 一个紧跟技术脉搏、引领时代潮流的金融产品必将受到广大客户的喜爱。
我相信, 无所不能的新一代手机银行服务将使现代化金融服务迅速普及, 成为继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和电话银行之后的第四大电子服务渠道, 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手机银行技术发展 篇2
手机厂商现在正逐渐履行的1种国际化运作模式是值患上推行的,这也是企业进军国际的1个必然趋势。 面对于今年以来国产手机低迷的表现,中国挪动终端市场的前景到底怎么?国产手机厂商们要真正成为市场的主导走上良性发展阶段还欠缺甚么?
邓寿鹏:比较优势以及战略优势抉择了我国手机业的总体竞争力。手机牌照轨制行将取缔,竞争将进_步加重,手机厂商急需为自己定位。
记者:我国国产手机的品牌数量以及出产量应当说已经经到达了必定的高度,然而仅凭数量似乎给我国挪动终端产业带来不了实质性的东西,您觉患上究竟应当如何提高我国挪动终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邓寿鹏:在我眼里,韪龉家的某个产业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它本国的优势,包含比较优势以及战略优势两方面。首先是比较优势,这是基于资源天赋与要素本钱来谈的,这类优势是自然构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人为的扭转.其次就是战略优势,战略优势是基于战略选择以及轨制支配,这完整是人为的,今天咱们走改革开放这就是1种战略选择。说得手机产业,咱们从二G到二.五G再到三G,这就是1种技术上的战略选择。国际竞争力其实是基于比较优势以及战略优势的竞争力,挪动终端要获得领先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需在基础资源以及战略选择上下工夫,我国手机的基础资源优势已经然后进于其他世界厂商,一G、二G的手机制造都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那末就需要在三G这个分水岭上下工夫,争夺实现转折,这也是应答市场竞争的1种战略斟酌。
记者:那末,判断手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标准是甚么?
邓寿鹏:评价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把它归纳为7条判据(手机固然属于制造业的范畴):第1技术前沿性;第2产业的成熟性;第3需求的增长性;第4人力的供给性;第5市场化程度;第6国际化程度;第7对于外开放度。咱们察看任何1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指它的制造业,均可以用这7个判据来断定它究竟竞争力的高下。
记者:面对于国际厂商的竞争,我国手机产业有哪些优势?
邓寿鹏:我国手机产业的成熟、需求、人力、市场化、国际化、开放度,我认为是比较好的,说它成熟是由于有偌大的中国市场做依托,有数以万计的消费群体,此外,我国的人力资源本钱要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咱们的人力资源也是有优势的。假如以中国劳动力本钱为一,泰国是一.六,马来西亚二.一,韩国八.0,台湾一一,香港一四,欧美二0,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力本钱是至关低的,低于泰国、马来西亚,固然更别说4小龙还有欧美。
在市场化、国际化、开放度这方面实际是有两面性的,1方面咱们的产品要远销国外要介入市场竞争,与国际品牌打拼,另外一方面咱们的产品除了了价格又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这也是值患上从业人深思的事情。无非手机厂商现在正逐渐履行的1种国际化运作模式是值患上推行的,这也是企业进军国际的1个必然趋势。
记者:除了了掌控住市场以及人力等优势之外,国产手机厂商还面临着哪些压力急需战胜?
邓寿鹏:中国手机产业面临4大压力:第1,产销失衡。今年我国四0多家手机厂商的产能已经经到达了一.七亿部,国内市场大概只能消纳五0%,其他剩余的手机必需出口,有这个能力吗?有这个渠道吗?值患上深思。第2,研发空缺。多数手机厂商不掌握核心技术,研发空缺,产品处于低端,主要依托贴牌,OEM来生存。第3,全面开放。明年手机牌照轨制将取缔,全面开撒手机市场后更多国内外企业将涌入,竞争将进1步加重。第4,产业整合,我国手机产业已经经度过了起步期,分离混战时代,现在中国有四0多家手机厂商,目前,手机产业正进入蕴蓄以及同盟的.时代,良多企业将通过吞并收购汇集在八⑴0家大型团体以内或者者是周围,所以良多大小不等的手机厂商,它们要末被吞并,要末被收购,要末为大型团体打工,选择怎么的生存方式,是手机厂商急需为自己定位的问题。
记者:我国手机产业应当怎么战胜这些弊端,塑造属于本身的新优势呢?
邓寿鹏:我想应当塑造技术、质量以及品牌的新优势。经验表明,长时间履行低本钱、低价格的策略会致使资源、环境的挥霍,也无益于其他地区公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第2、我国手机产业,必需塑造基于知识的技术立异、轨制立异、管理立异的新优势,构成技术、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力,可以与1切对于手对抗的中国竞争力。现在咱们的企业别无选择,必需提高自己质量、技术以及品牌,才能构成可以对抗国际的中国竞争力,否则就会堕入被淘汰的地步。
记者:有人说中国的手机市场个人占有量已经经到达1个很高的比率,短时间内在实现井喷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了,您觉患上中国手机产业还有发展潜力么?主要根据是甚么?
邓寿鹏:中国的个人手机市场占有率与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有没有潜力是没有必然联络的,应当说去年我国手机产量的事迹是使人满意的,咱们同比都是增长良多,出产量增长五四.八%,销售量增长了五六.一%,出口量增长了五0%,出口金额增长了三九%。在中国,咱们每一千人只有二一四台手机,在香港则有一0五七台,在澳门是八一五台,印度到去年才到达二四.七部,俄罗斯是一二0部,这些就是潜力,我认为中国有潜力,有能耐把咱们的手机卖到印度、俄罗斯去,他们缺手机。所以说手机产业要发展就要走全世界化的门路,中国市场很大,但中国市场决不是我国手机产业的全体,谁发现了更大的市场,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
手机产业的发展我认为主要受制于技术以及市场两个导向。从技术来说,今天咱们对于手机的请求,1个是挪动多媒体,1个是流媒体的传送,还有三G及后三G,从技术上来说,这预示着手机产业还有多少技术研发任务要做,还有多少市场可以占领,这就是手机产业发展的潜力。从市场角度来说,1人多机的现象愈来愈普遍;此外,城市化的过程,城镇化的过程,将要扩展咱们通讯服务的空间;第3,上述那些手机具有量较低的国家,周边国家,以及全世界都是咱们的市场。所以手机产业所面临的技术以及市场的导向,依然是广阔的。
记者:您认为手机品牌应当怎么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手机银行迎来发展春天 篇3
移动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为手机银行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伺机启动
《经济观察报》在年初做了一期专题,名为“领军者看2011”,邀请了各行各业排名靠前企业的掌门人对中国经济做了一次展望和畅想。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站3G门户网总裁张向东表示:中国已经开始迈向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简单解释就是用手机登录网页浏览信息,查阅资料,办理各种在电脑上能够处理的事情。张向东在讲话中还引用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一组数据,2010年年底,中国的手机网民第一次超过了3亿。
手机“微博”的发展壮大也可以佐证手机互联网的价值,短短的140个字却可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再加上视频、图片等的分享比例越来越多,“微博”的价值开始远远超过电脑聊天软件带给人们的便利性。“真实的社会关系通过手机通讯录进入网络联系,手机远大于电脑的价值开始被真正相信,手机互联网真的是赶得快,超得猛。”张向东认为。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手机银行发展的一个利器。来自瑞典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称,预计到2015年,全球手机银行及相关业务用户量将达到8.94亿,与2009年相比,年复合增长率达59.2%。
安个第一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无数支付模式的创新,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许多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创新是市场需求和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并且以其简便和快捷赢得许多商家和用户的好评。而这些平台的背后则是网上银行对它们的“支持”和“协助”。
按照最基本的支付模式,消费者通过网上银行把钱存进支付宝或者财付通,等商家把货打过来之后,验证无问题,就点击支付货款。支付宝和财付通负责把资金打到商家的账户中,完成B2B或者B2C的交易形式。这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支付模式。
而在崭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建立,支付模式包括新的电子银行,手机银行成为交易的主角。手机尤其智能手机、3G手机等高科技手机的产生也为手机银行、手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由于手机银行是在手机上面处理客户自身银行的账户信息,事关个人隐私信息和货币资金安全,因此对手机的安全性也有了新的要求。
按照目前手机病毒的发展状况,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是感染手机病毒的主要群体。国际著名信息安全厂商卡巴斯基实验室预测,随着手机支付模式以及手机金融的发展,手机病毒会出现集中爆发的趋势。另外,一些手机病毒种类开始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系统破坏,恶意扣费,开始上升到“更高层面”的盗取客户隐私资料,以及金融盗号等性质更严重的行为。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王敬伟教授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手机银行是电子银行的一种形式,而电子银行业务则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业务并不是银行业务的主要风险源,因此独立的银行监管并没有开展。王敬伟认为,电子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中间业务领域,所以,对电子银行业的监管,要站在消费者利益保护的角度,保证业务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从银行角度看,电子银行业务会影响银行的声誉。
记者联系河南银监局的有关专家了解电子银行监管问题,被告知银监局并没有设立独立的电子银行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监局作为银监会的下设组织,负责对地方银行发展宏观上的调控和监督,电子银行监管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据了解,由于国家在2D06年发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已经包括了手机银行,因此只针对手机银行的立法尚没有展开。王敬伟认为,除非随着手机银行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有别于其他电子银行业务的事件和问题,否则专门针对手机银行的立法不会出现。
各显神通
监管难题、法律问题并没有阻碍手机银行成为各大银行争夺的新高地。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国有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纷纷开展了自己的手机银行业务。
当然,手机银行也并不是遍地开花。广州发展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该行的手机银行业务正在内部测试,提供给客户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城市商业银行中的郑州银行、洛阳银行、开封商业银行等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没有开展。郑州银行一位大堂经理表示,郑州银行的网上银行正在推广过程中,并举办了一些使用网上银行有奖活动加速郑州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此外,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也没有手机银行。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郑州的外资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也并没有设立手机银行业务。相比那些开设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在公司网站上提供大版面介绍手机银行业务,两家外资银行的网页上似乎难觅手机银行的行踪。汇丰银行上面的电子银行部分只有公司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几种类型。
不过那些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各大银行在手机银行的竞争上也是绞尽脑汁,各出奇招:工商银行采取“水泥加鼠标,跑马圈地,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战略,利用自己庞大的客户资源,在客户群里深耕细作,建行则采取“扩大优势,拉太差距,量质并举促发展”的战略,被评论家认为是攻守兼备,竞争性极强的竞争策略;而在报告中被称为新秀的交通银行则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在两个老大哥面前,它采取“品牌带动业务”的发展策略,以“e动交行”作为手机银行品牌,向客户宣传手机银行和交行的等同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手机银行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三大巨头也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工行对手机银行安全审查方面的许多程序就被很多人称为鸡肋,而建设银行功能上和工行交行相比没有优势。
其他银行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光大银行电子银行安保方面推出了光大阳光令牌。这种令牌类似于知名网络游戏大话西游中的“将军令”,每当使用密码时,按下显示密码的按钮,然后输入6位动态密码即可。而中信银行一向以创新引起人们的关注,中信银行页面全彩,是所有银行中页面内容最丰富多彩的,访问该页面没有限制。浦发银行则在手机银行功能上占有优势,其手机银行资费比较低,同时独创了黄金交易平台。
按照目前的趋势,手机银行最终是要向客户端形式发展,招商银行已经与Iphone手机合作,在Iphone手机上设立招商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端,可以直接登录,更加方面快捷,省去等待的时间成本,同时有利于增值功能的开发,实现竞争差异化。交通银行则推出了Ipad手机银行业务,享受交通银行“无卡消费、无卡取款”等新型金融服务。
手机银行技术发展 篇4
国外手机银行起步早, 发展程度和特色各异,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有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
日本手机银行业务发展中最大的特点是:推动该业务的主体是移动运营商, 不是银行, 银行是配合连接支付。移动运营商利用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整合终端厂商和设备提供商的资源, 联合银行提供手机银行业务。在日本, 手机银行的安全管理受到高度重视, 终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和SSL, 交易的信号经过了多重加密, 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 因此, 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十分高。同时, 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 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
韩国手机银行业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几乎所有韩国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韩国人在购买新手机时, 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 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 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在韩国有几万家餐馆和商店拥有能从手机通过红外线读取信用卡信息的终端, 使顾客能够通过手机进行消费支付。韩国手机银行业务飞速发展的关键在于韩国银行业对手机银行业务的高度重视, 积极推进。银行期盼客户使用手机银行, 因为这将为银行节省大量柜面操作成本, 从而使银行员工可以集中精力于其他具有更高价值的活动, 同时也可使客户享受到现代支付的便捷和实惠。
美国手机银行市场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Nielsen公司统计美国手机银行用户达到1300万, 其中约三分之二仍在使用SMS模式的手机银行。而据com Score公司的分析报告, 至2011年6月份, 美国约有13.9%的移动通讯用户, 即3200万人曾经使用过手机银行, 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长了21%, 其中仅客户端应用形式的手机银行用户就有1200万, 相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长了45%。
我国手机用户发展潜力不容小觑。自1999年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合作推出最早的手机银行业务, 工商银行等几家银行几乎同时于2000年5月推出基于SIM卡的手机银行业务。2003-2004年期间, 随着短信应用的普及, 各家银行先后推出基于短信的手机银行业务。2005-2008年出现了JAVA、WAP技术为主的多样化手机银行。截至2011年11月末, 工、农、中、建行手机银行客户约1亿户, 交易量达27144亿元。这与我国10亿多手机用户相比, 占比不足10%, 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所以, 各大银行均在积极开展手机银行业务, “抢滩登陆”, 以期在信息化变革中分得“一杯羹”。
二、手机银行技术发展历程
手机银行随手机技术突破渐次发展。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使手机银行上一新台阶。纵观手机银行采用的技术经历, 主要有STK、SMS、USSD、BREW、WAP、JAVA移动客户端应用等方式。
基于短消息 (SMS) 的手机银行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 客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 SIM卡根据客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 通过GSM网络发出短信给相应的银行系统, 银行处理客户的请求, 并把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发给客户。
基于STK卡的短消息方式是将银行服务的菜单写入特制的STK卡, 从而便于客户的菜单式操作, 同时, STK卡本身有比较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 能有效保障交易安全。其缺陷是:STK卡的容量有限, 通常只能在卡里写入一家银行的应用程序, 而且不能更改, OTA空中下载技术虽可以更新STK卡里的内容, 对服务进行升级, 但仍然比较麻烦;短信的存储转发机制会使交易在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器那里留下记录;业务和商业模式存在缺陷, 尽管可以将换卡手续改在银行柜台办理, 但这需要银行与网络运营商的更深层次的合作。
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 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USSD消息通过7号信令通道传输, 可与各种应用业务保持对话。USSD将现有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 可自行制定符合本地客户需求的相应业务, 对原有的通讯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USSD方式的优势在于:客户群体不需要换卡, 适用大多数型号的GSM手机;实时在线, 一笔交易仅需一次接入。其局限则是:不同类型的手机的界面显示有较大差异;从银行端到手机端的下行信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目前该业务在国内尚未普及。
WAP为无线应用协议的简称, 是开发移动网络上类似互联网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组合。它使新一代无线通信设备能够可靠地接入Internet。由于无线网络系统和固定网络系统不一样, 加上移动终端的屏幕和键盘都很小, 所以WAP不适于采用HTML (超文本标识语言) , 而需采用专门的WML (无线标记语言) 。WAP2.0采用TLS作为端到端加密的算法。WAP方式的优势在于:开发量很小, 仅需在网上银行的基础上开发WML的版本即可;字符内容浏览, 实时交易;GPRS的出现, 改善了浏览速度。其局限在于:客户手机需要支持WAP协议;只能处理文字, 可交互性差, 界面简单。
BREW (无线二进制运行环境) 是一种基于CDMA网络的技术。客户可以通过下载应用软件到手机上运行, 从而实现各种功能。BREW位于芯片软件系统层和应用软件层之间, 提供了通用的中间件, 直接集成在芯片上, 不必通过中间代码就可以直接执行。运营商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为客户下载、升级软件。BREW支持各种加密算法。BREW在安全性和终端表现的一致性上要优于Java方式, 但因是高通公司的专利技术, 开放性不如Java。
最新的智能手机一般专门定制手机银行客户端应用程序。比如Andriod手机采用J2ME平台, 可以按照需要使用Java技术开发、下载、运行新的应用。J2ME的配置和框架使得应用程序安装的灵活性得到很大提高。其优势在于:能实时在线交互式对话;图形化界面, 操作友好;采用1024位的RSA认证加密技术和128位的三重DES加解密技术, 安全性相对较高。IPhone手机银行客户端虽然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但底层同样是基于移动通讯的分组交换网络。
与网上银行相比, 手机银行以移动通讯运营商的专用网络承载接入, 在安全保密性上更胜一筹, 而网上银行以开放的因特网为载体, 易受各种黑客、病毒侵入, 安全性一直广受关注。手机银行的弱项是客户终端功能偏弱, 无线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较慢。但随着移动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应用普及, 这些瓶颈已被逐渐克服, 手机银行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手机银行风险控制
手机银行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因信息科技风险在操作风险中占比高, 特提出来单独讨论。
1. 信息科技风险
由于金融科技领域发展迅速, 信息科技监管首先应把握技术方向, 控制主要风险, 辅之以对技术细节的关注。
手机银行的特殊运行环境要求银行必须选择特定技术解决方案。技术方案在设计上潜在的缺陷或漏洞,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都会使银行和客户面临实际风险, 不仅会给客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还会给银行及相关机构带来经济上和声誉上的伤害。
手机银行系统应当配备适当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监控系统和快速恢复机制保证数据安全。手机银行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机制应当能够对系统、文件编码进行完整性检测, 以禁止所有未经授权的软件和硬件篡改。
黑客攻击手机银行的主要手段有:手机克隆、会话劫持、恶意代码、中间人攻击、网络钓鱼、通讯重定向、IP欺骗和社会工程等。为防止黑客利用手机安全漏洞来拦截客户信息, 采用端对端的应用层加密可以提高传送信息的安全性。这种安全机制, 用来保证敏感信息从输入设备开始到接收端为止的全程数据安全加密;且敏感信息不能在网络系统、服务器、网关和其他传输通道中使用明码。
当手机银行客户需要输入密码和个人身份号码时, 数据应该立即被加密编码, 同时必须保证机密信息传输的单向性。在这一过程中, 敏感信息不能在手机终端上被显示, 用以防止密码被其他人看到。为了保证加密和身份鉴定通讯过程中的数据完整, 当手机通讯线路传输特性突变或通讯过程被阻断时, 系统应重复进行身份鉴定过程。
手机银行的灾难恢复包括数据灾难恢复和系统灾难恢复。数据灾难恢复是面对自然灾害、计算机系统遭受误操作、病毒侵袭、硬件故障、系统攻击等事件后, 将客户数据从无法读取的存储设备中拯救出来, 让系统重新投入运行, 从而将损失减低到最小。系统灾难恢复是建立必要的系统备份, 保证系统的可恢复性和高可靠性, 将系统故障所造成的服务中断风险降低到最小。
客户每次业务操作信息均应由客户的私人密钥进行数字签名, 所有信息的数字签名就如同客户实际的签名和印签一样, 可以作为客户操作的证据。客户在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 如移动公司的通讯记录信息, 也可作为确认客户身份的辅助手段。
2.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客户在进行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时不熟悉相关知识和对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方式不熟悉所导致的风险, 或者是银行内部人员对手机银行业务操作失误致使客户遭受损失的风险。
在银行内控方面, 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尽可能详细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使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 并提高制度执行力。针对手机银行业务是银行新开展的一项新业务, 银行应制定详细的业务规章制度, 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银行要切实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机制, 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 并强化教育, 提高银行员工综合素质。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手机银行业务监管, 对手机银行进行适当的监管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
技术外包是指商业银行将银行信息系统的部分或全部委托给外部机构进行处理的开发方式。在这种商业模式中, 银行通过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降低成本, 提高开发效率。但一方面银行信息部门对外部技术的认知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外部公司由于自身并非专门的金融机构, 对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认识不足, 并且外部公司的专业化水平、资质等参差不齐, 因此, 银行在采用外包技术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对整个手机银行服务流程的宏观考虑不全面, 或是缺乏对涉及的外部合作机构的有效控制也会造成操作风险。据闽东日报报道, 2011年5月福建宁德某用户的手机无故无法使用, 后发现其银行账户上少了九千多元, 经警方调查发现, 犯罪嫌疑人通过使用假的身份证到移动营业厅补办被害人的手机卡号, 随后通过手机银行将其存款转账到事先开设好的账户。在此事件中, 移动营业厅负有责任:犯罪嫌疑人伪造的被害人身份证复印件上的地址、有效期都与原件不符;按规定, 若本人没来办理, 委托办理者也要向移动营业厅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而当警方前来调查时, 移动营业厅提供不出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此事例说明银行在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时必须对合作方的有关操作流程及管控措施有所了解, 并且制定自身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
客户行为疏于防范也构成手机银行操作风险的一部分。银行应该对客户进行指导并普及手机银行使用知识, 降低客户使用手机银行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比如教育客户如何识别网络钓鱼电子邮件, 如何保护手机密码。此外, 当使用手机浏览网页或访问移动应用程序时, 应提醒客户采取和在PC上面操作时相同的预防措施, 如安装手机安全软件;注意软件高级权限的变化;尽量通过官方网站下载软件;购物时使用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在网站上输入敏感的付款数据, 而不是基本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3. 声誉风险
所谓声誉风险, 是由于银行的负面公众舆论引发的银行客户严重流失的风险。声誉风险包括使公众对银行整体运行产生持续负面印象的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地损害了银行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的能力。如果公众对银行处理临界问题的能力丧失信心, 也会引发声誉风险。对开展手机银行服务的银行来说, 若不能持续地提供安全、准确和及时有效的手机金融服务, 银行的信誉将受到损害。
防范声誉风险的重点是防范利用手机银行进行金融欺诈的行为, 以及加强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控制, 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及缓释操作风险。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操作规范和严格的内部制约机制, 执行职责分离、关键岗位轮岗、强制性休假和离岗审计制度。任何进入系统的操作必须在系统运行记录中记载。防范利用手机银行进行金融欺诈, 应适时对登录手机银行的重点客户加强监控, 尤其应对大额资金进出的背景进行监控。按照巴塞尔协议监管核心原则和《关于洗钱、扣押、没收犯罪所得公约》等国际条约,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手机银行应进行交易跟踪, 并通过数据挖掘软件, 对可疑资金交易进行分析, 防范利用手机银行进行非法资金交易。
银行应将手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 建立相关的声誉事件分类分级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 提高对手机银行引发的声誉事件的应对能力。
4. 法律风险
手机银行的法律风险来自违反法律、法规的可能性及有关交易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不明确性。目前, 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对手机银行运作的适用性还不明确, 并且客户通过电子媒介所达成协议的有效性也具有不确定性, 这些都会引发手机银行法律风险。在客户信息披露和隐私权保护方面, 手机银行也面临着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第三人侵权和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法律风险, 主要是犯罪分子未经客户授权进行手机银行交易, 表现为手机银行客户的密码或电子签名被冒用;二是未适当执行手机指令的法律风险, 主要是客户通过银行的电子签名验证后, 发出了正确的交易指令, 但由于手机银行交易系统故障等原因没有及时、正确执行交易指令, 从而给客户造成损失, 也有些情况是客户发出了指令但发出的指令无效, 银行继续执行, 造成客户损失;三是风险揭示不充分的法律风险, 主要是客户被犯罪分子欺诈后, 以银行对手机银行法律风险没有充分揭示为由, 要求银行承担责任, 此类情况主要是客户欠缺自我保护意识, 疏于防范, 造成账户信息泄露。
上述法律风险归纳为一点, 就是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来自艾瑞市场调研的一组数据也验证了此项事实, 由于网络欺诈、网络“钓鱼”等现象的持续泛滥, 近六成智能手机用户表示担心手机支付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广。
若因担心风险防范问题, 就使手机银行业务踯躅不前, 甚至断然放弃此项业务, 当然是不对的, 甚至是片面的。最好的策略无疑是在保持手机银行业务较好较快发展的基础上, 做好法律风险防范。这就需要银行、社会、消费者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来实现。
首先, 就银行而言, 要建立统一的手机银行风险控制平台, 对手机银行交易进行实时监控,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进一步完善手机银行合同文本, 区分客户与银行的责任, 防范法律风险;加强手机银行业务的全流程管理, 尤其是手机银行开立, 手机银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和操作风险管理、媒体舆情监测等方面;加强与银行同业、银联、公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在发生手机银行风险案件时, 及时通报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 联手应对。
其次, 就社会而言,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手机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制度上保障手机银行产品的使用安全。依据我国现行《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来拟定手机银行与客户或者合作方的相关协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等制定信息技术安全方面标准和流程来保障手机银行的技术安全。依据银监会颁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等规章以及关于客户信息管理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规范要求, 制定有关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规定, 保障手机交易安全和日常运维管理规范。此外, 监管部门应切实发挥监管职能, 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规范性文件, 指导手机银行业务依法有序开展。
再者, 就消费者而言, 要牢固树立安全消费、理性消费的理念, 注意防范交易风险, 例如要妥善保管自己的手机和密码, 提高警惕, 谨防欺诈;在手机银行业务使用完毕后, 消费者应及时退出程序;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等。
手机银行技术发展 篇5
国科发财〔2009〕6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深圳市科工贸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国银行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集成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企业融资,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将本着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原则,在国家科技发展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合作原则
科技部与中国银行将积极探索和实践国家科技政策引导与商业银行综合服务相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制,实现科技、银行、企业的共赢,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产业、科技企业以及科技计划项目,按照“科技部组织推动,中国银行独立审核,围绕重点领域,创新合作机制,执行市场化操作”的原则开展合作。
二、合作领域
(一)应对金融危机科技支撑项目。《意见》提出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任务,促进产业振兴的重点先进技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技术和推广等应对金融危机科技支撑项目。
(二)国家关键性、战略性产业领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提出的关键性、战略性产业领域,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农业、节能环保以及现代服务业等。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符合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和标准的企业,加强信贷和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大学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科技企业“走出去”。中国银行将充分利用多业并举、海内外联动及外汇方面优势,为科技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六)科技金融合作共建。中国银行选定分支机构与地方科技部门(国家高新区)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共建,科技部门制定有关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中国银行制定专门的服务策略,为共建的高新区及区内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合作方式
(一)科技部与中国银行建立多层次合作模式。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负责具体组织落实和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部门与中国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加强联系和合作。
(二)科技部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向中国银行推荐科技项目,并协助中国银行对项目的技术水平、发 展前景进行评估和论证,共同做好区域内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贷金融培训工作。
(三)共同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各地科技部门和中国银行分支机构要按照银监会、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9]37号)、《关于选聘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评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9]64号)要求,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和产品,共同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有利的金融服务环境。
工作中遇有问题和情况,请及时反映。
科技部联系人:沈文京、贾建平
联系电话:010—58881686、010—58881691 传真:010—58881691 中国银行联系人:牛甲子、刘铮
联系电话:010—66593190、010—66593274 传真:010—66593142
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篇6
1.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
首先,电子银行集资讯与通信科技于一身,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则50%以上的交易都通过柜台完成,发展电子银行是减轻柜面压力、辅助客户分流的重要手段。
其次,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电子银行业务年费是一项“一次营销,长期收益”的收入,是银行较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同时,电子银行可以降低银行的营运成本,对营业网点投入的减少,就是对银行营运成本的降低。
再次,电子银行已与网点、客户经理构成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三大渠道。今后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将是:客户经理主要为高端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网点柜台主要为现金和低端客户提供日常服务;电子银行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为高、中、低端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
2.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应关注的问题
2.1合理的收费政策是必须手段。收费可以实现深度营销、体现产品定位、支持差别化服务、创造客户价值。营销的基础是细分市场,区分客户需求才能为差别化服务打下基础,营销要围绕客户需求进行,要以客户为中心开展工作,因此,在时机不成熟时,不宜大面积推广收费政策。
2.2宣传推广必须注重实效。宣传营销活动必须注重整体的策划和组织。说服力很重要;第一个客户非常重要;适当的激励措施很重要;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宣传也很重要,营销必须抓住卖点,以卖点唤醒客户需求。
2.3开展行之有效的营销工作是发展电子银行的必要前提。在工作中应把握好如下关系:(1)注重交易笔数而不仅仅是交易量;(2)注重客户实际使用量而不仅仅是开户数;(3)注重挖掘提升客户使用价值而不仅仅是收费;(4)注重转变客户交易习惯而不仅仅是推销产品。
2.4必须时刻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防范风险。要设立电子银行风险经理,要特别注意防范四类风险,包括员工道德风险、由签约环节管理及证书密码保管引起的风险、由客户误操作引起的风险和由渠道营销引起的恶性投诉等。
2.5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真正的营销和风险管理都必须融入市场,营销人员应更多地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客户、深入市场。超越自我,创建服务优势;超越同行,体现专业风范;超越客户期望,铸造未来精品。真正地实现因客户、市场而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加速发展。
3.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3.1塑造品牌,加强宣传。目前,电子银行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家银行也纷纷致力于电子银行客户的争夺。一方面,针对许多客户对于电子银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情况,加大电子银行业务的宣传,让更多客户了解这一业务;另一方面,针对上网频繁的人群发动宣传攻势,吸引更多的网民成为网上银行客户。同时,为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可简化开办手续,减免费用,有奖促销等,从而培育市场。另外,在进行宣传推广时,要注意性别差异,如当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用户中男性的比例明显较大,可以有针对性地策划一些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塑造产品的品牌形象,将有效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良性发展。
3.2加快渠道整合,明确业务发展定位,满足客户多元需求。如果客户拥有银行多种渠道的服务,将增加客户离开的成本,从而能够真正挽留客户。因此,进行渠道整合,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实现由电子渠道来提供简单的交易和服务,使更多的网点经办复杂的业务,强化其营销功能,减低银行成本,实现规模效益,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有效提高银行竞争力。同时,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要有明确的业务发展定位,在功能定位上,电子银行产品是我们的营销战略渠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营销定位上,电子银行产品正处于发展中期,需要迅速投入占领市场;在竞争定位上,我们的电子银行产品目前仍处于弱势;在产品定位上,要找出产品卖点,为产品定位目标市场,如电话银行主要客户群为打工一族及个体工商户等无上网条件或不便上网的客户,网上银行客户群为财务人员、白领、公务员、大中专学生等受教育程度较高同时具备上网條件的客户等。
3.3采取多种营销手段,促进业务快速发展。首先,采取全员营销,从内部员工入手,努力提高员工受训率,要求全体员工必须开通电子银行产品,并熟悉产品的主要功能,不断强化营销意识,形成内部浓厚的发展氛围。其次,采取渠道营销,采取由此及彼的营销方法。通过渠道的“捆绑”,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有力度的模式,更利于消费者对信息的接受与处理,甚至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促成了资源的再次创新与整合。再次,采取群体营销,营销的时候不必每个客户都去营销,往往只需要营销成功几个或者一小部分关键人物,让他们了解了该产品带来的好处就可以了,营销效率比较高。
3.4关注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创新。目前各家银行的产品功能趋同,面对着用户群体庞大而分散、消费力参差不齐的局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切分更大的蛋糕就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关注他们对产品功能的评价,关注他们的需求,不断更新改进,如简化手续,丰富功能,提高系统稳定性,特别是积极进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将更多的柜台中间业务移植到电子渠道上办理,尤其是与大众民生相联系的各类代理缴费业务,既可减轻柜台压力,又可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对效率、方便要求较高的客户成为电子银行客户。我们要将电子渠道作为与客户积极沟通的平台,真正因客户而变,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就有望不断缩短与领先者的差距,有效维系客户忠诚度。
3.5加大风险防范力度,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强外部风险的防范,防范可能的政策和法律风险,首先要把握审慎发展和业务安全的原则,保证自己的产品不违反国家政策或者法律;其次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使得自己的品牌具备自己的特点以区分其他同业,不要因为发展业务而忽视安全,从而保证自己的产品在安全上具有优势;再次要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加强管理,做到层层设防,争取保证降低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另外,可以通过建立灾难备份中心的方式来进行对突发灾难的防范,从而保障电子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不受灾难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强内部风险的防范,首先要建立规范的产品开发流程,把开发的过程做到标准化,明细化,要加强需求分析,减少开发的盲目性;其次,要增强前瞻意识,通过标准化流程开发出的产品,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再次,要加强管理,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检查督导的力度,防范管理风险的发生。还要关注客户风险的防范,首先要加强宣传,给客户足够的安全提示,提示客户注意使用环境和病毒防护;其次注意提高产品的安全级别,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智能手机中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篇7
近年来传感技术快速发展,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和电子设备的互动更加真实, 更加有趣。未来的智能手机还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并且与各类传感器结合将更加紧密, 更多新型的传感器技术将出现在手机里。和所有的电子元件一样, 这些传感器都在越变越小, 性能越来越强, 成本也越来越低, 虽然这些传感器很小, 但是它却可以帮助智能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使人与智能手机的互动能够更加多元化, 实现更多的功能和应用。
1 智能手机的特点
智能手机 (Smartphone) , 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 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 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 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1.1 发展现状
智能手机是由掌上电脑演变而来, 自本世纪初第一部智能手机问世以来, 短短不到20年时间, 其发展十分迅速,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强有力的工具。根据EMarketer的统计数据, 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智能手机最多得国家之一。
1.2 特点
除传统手机的通讯功能外, 还有以下特点:
(1) 无线接入互联网;
(2) PDA功能 (如;个人信息管理;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等) ;
(3) 具有开放性操作系统, 有CPU和内存, 可安装更多应用程序, 按需要扩展功能;
(4) 运行及传输速度快;
(5) 智能手机的许多功能是通过连接传感器来实现的。
2 传感技术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现状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 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 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 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 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给智能手机应用带来新的革命, 新型的、高效的微型化传感器件是智能手机检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始出现利用各种智能设备, 移动传感器和安卓平台与信息检测相结合的模式, 识别元件可以是:内置传感器、外置传感器及其他检测前端设备。如果把它应用在智能手机里, 分析检测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智能手机内置的传感器为基础, 配合相关的应用, 直接对一些物理量或人体特征进行检测;二是以智能手机内置的传感器为基础, 再加上相关的检测附件和应用软件;第三种是采用独立的外部便携式检测设备, 两者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方式传递数据, 或将智能手机内置的传感器与外部传感器相结合。工作模式大致为图1所示。
目前智能手机中常用的传感器有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方向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光线感应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接近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线性加速度传感器、旋转矢量传感器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同时也被市场上大多数配备的传感器包括用于测量运动和朝向的加速度计以及用于测量手机在三个轴上的角度旋转如:估算出人运动的速度、一段时间前进距离和消耗的热量;温度传感器, 能够反映机内外温度, 与湿度传感器一起提供实时天气情况;压力传感器, 能够测量大气压, 可以感受高度差引起的气压变化, 与GPS和陀螺仪相结合, 户外玩家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还有在定位服务方面, 我们有用于探测磁北的磁力计以及多种形式的GPS芯片;用于识别你在打电话时将手机靠近脸部的距离传感器, 以及根据周围光线调整屏幕亮度的环境光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给智能手机带来的功能如表1所示。具备这些功能的手机大都已经商品化了。
3 传感技术在智能手机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传感器技术发展很快, 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传感器种类和更高的精确度, 目前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展现出极大扩展智能手机的前景, 这些研究成果一旦智能手机上获得运用, 将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
3.1 环境监测
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最直接, 害最大。更由于其污染物种类多, 成分随时间及环境变化快。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 可检测出氨, 过氧化氢, 环己酮和其他危险气体, 在这种气体传感器的帮助下, 使用智能手机便可轻松检测易爆化学品或危险环境污染物, 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读取相关数据, 读取的数据能与地理位置相结合, 用于危险区域的追踪和标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污染传感器的原型产品, 其体积小到足以被放进手机当中, 我们就可以随时检测烟尘和危险的化学物;我们还可以采用激光散射技术的传感器, 可以用于监测PM2.5、二氧化碳、温湿度, 一氧化碳, 加上一些应用来获取这些数据, 从而监测身边的环境状况。
3.2 医疗诊断
智能手机在现代医学中应用, 诞生了一种崭新的检测、诊断和医疗的新模式, 它将对人们的医疗保健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将来智能手机能替代的将不仅仅是医院的监护房间, 甚至可替代医院的检验室。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一系列常规的实验室检验, 血液电解质, 呼吸、汗液和尿液, 都将能够通过直接接入智能手机的小测试工具进行测量分析。例如:哮喘发作的青少年可从手机上获得空气质量、空中花粉量等环境方面, 以及身体活动、血氧浓度、生命体征和胸腔运动方面的数据;他们的肺功能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的传声器进行测量, 他们的一氧化氮水平能够通过其呼吸进行抽样检测。那这些信息可以结合来自其他受追踪的哮喘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通过手机短信或者语音信息发出警告, 提醒他们哮喘即将要发作, 告诉他们该用哪种吸入器进行防止。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第一个基于手机快速检测和诊断疟疾的生物传感器, 为手机医学检测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采集皮肤颜色变化来监测人的心率;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开发了一款i Phone应用程序, 可以运用呼吸的音频算法来测量肺活量;酒精传感器件, 可以准确地检测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
梅奥诊所和无线传感器公司Gentag日前也宣布, 双方计划开发一次性的无线可穿戴贴片传感器, 能和智能手机整合进行糖尿病、肥胖症和相关疾病的监控。
3.3 保健卫生
紫外线传感器目前也正处于厂商的早期测试阶段, 日本ROHM公司正在研制一种紫外线传感器与智能手机的结合。一部手机就能搞清楚你需要涂多少防晒霜, 你的手到底有多干净, 你需要喝多少水。
我们还可以使用一种成本低廉的传感器内置在手机中, 它能够追踪心率和情绪状态, 将随时可以去阅读你的情绪, 比如, 当你开始感到焦虑时, 手机会自动开始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这也意味着, 我们可以对人的情绪进行远程追踪;另外通过智能手机APP, 可以通过监听使用者的声音, 分析其情绪起伏状态, 从而预测未来精神状态变化。
美国Z0F@B/4-F公司开发出一个小型血糖检测装置, 由试纸传感器、模拟电路、微控制器单元通讯界面及手机输入输出组成。将试纸条插入手机后, 该装置的信息即可全部呈现。
3.4 食品安全
从蔬菜、瓜果到粮食产品, 再到酒类、饮品等的食品品质、有害添加剂、农药残余等有害污染的检测将都能通过一部手机简便迅速的检测。我们可以利用气体传感器能检测腐坏食物所散发的化学物质, 还能用它来判断食物的新鲜程度;利用智能手机来检测刚收割的玉米和大豆是否含有毒素, 或者供水系统里是否包含病原体。
加拿大正在研发一种快速及方便携带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只需通过智能手机加装软件, 再配上激光传感器, 消费者以手机镜头拍下食品的表面, 再结合传感器采集的食品表面的激光光谱, 应用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图像和光谱, 检测食品表面是否含有农药或者其他有毒害的化学物质。还有便携式及可视化的新型检测方法, 快速检测牛奶当中的抗生素残留, 或者粮食谷物是否含有机磷等农药或化学添加剂等。
除了传感技术以外, 清华大学研究量子点光谱仪体积小, 造价低, 分辨率高, 将此装置植入智能手机后, 通过摄像头便可进行食品、药品、个人健康、环境污染等检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了一种基于安卓平台的电化学检测前端便携式智能装置, 通过无线通信的手段对检测前端设备进行控制, 自动检测, 采集数据后又返回智能设备。装置小巧、便携, 已用于测定污染水中最常见且毒害极大的重金属离子;国外研究人员将i Phone和光学滤镜相结合, 制造出一个可以分析毒素、细菌和其他公共卫生相关物质的手持式分析器;移动心电图检测设备集成到智能手机插件和App中, 可以对心脏进行监测。
4 智能手机将改变未来生活方式
在包括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内的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利用手机, 就能方便地测知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苯类、氨、放放射性物质等及室外环境中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甚至了解雾霾的组成及成因;利用手机, 在农贸市场和超市, 可以迅速测知多数果蔬等食品的农药残余污染, 肉食品的新鲜度, 一些食品中有害添加剂的含量;利用手机, 可以通过手机将自己血、尿等体液的分析数据, 结合其他生化和物理检测结果, 在线请求专家进行“虚拟会诊”, 做出诊断开出药方, 由药店将药品送到足不出户患者手中……
随着传感器变得更加智能, 在我们家中的其他产品和装备也进入物联网时代, 在未来, 装备了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并不会单独工作, 而是作为更大的网络设备的一部分, 所有这些可以期望在短时期内即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鲁建全, 贾晓燕.传感器在手机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 2013 (03) .
[2]牛利.移动设备上的传感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报告集, 2014.
[3]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学会网站:自主知识产权便携式智能有害金属电化学分析仪诞生[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13 (04) .
[4]黄善洛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便携式痕量重金属离子检测仪的研制[J].分析化学, 2015, 43 (07) :1098-1103.
[5]王骥, 王莜珍, 任肖丽, 沈玉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污染监测系统[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9 (03) :247-250.
[6]OFweek仪器仪表网内置传感器将为智能手机应用带来新的革命, 2014.
手机载体下VR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篇8
1 VR技术的基本构成要素
虚拟现实是一个现代化的成型系统, 它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是有构成元素的, 其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媒体这个大环境。一般所说的虚拟现实系统主要由5个要素构成, 它们分别是:媒体虚拟空间、计算机载体、虚拟现实设备、计算输入与输出系统。虚拟现实设备的作用也是非常强大的, 它以新媒介作为依托, 为虚拟空间提供数据模型和辨析虚拟世界的能力, 它通过自身的合成手段, 将信息模型集结到一起, 形成立体的明确视频器, 从视频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工作的方式与过程。而计算输入系统的常用设备有立体追踪器、数据语言输入通道、立体鼠标操作网、立体手球与操作杆等, 而它的功能是为操作者进行服务, 实行操作者的一些具体指令并且做出执行方案。输出系统则是对声音进行一个合理的反馈以及对立体图形进行输出的操作手段。
2 VR技术在手机载体下的应用
2.1 手机媒体模型虚拟设计的应用
在传统的产品开发中的手机媒体应用手段是非常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 操作者首先要根据媒体的活动平台制作相关图纸, 将产品的规划过程都进行一一设置。然后再将设计放在模板机器之上, 以此来检查设计的准确性。一旦发现缺陷操作者要将图纸进行重新修改设计, 这样的过程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够成功。操作者无法做到对产品性能估算的绝对准确, 只能通过一次次的设计、修改来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个过程延长了产品的设计周期, 对产品的质量与制作速度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手机媒体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则不同, 它实现了人机的高度结合。操作者可以在机器模型上进行媒体运维操作步骤。首先, 这是一个虚拟的手机媒体生产操作, 我们可以随意设计产品理念, 不用顾忌做错之后的修改问题。操作者在对产品模型进行管理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想法毫无约束的表达了出来, 并且这是一个三维立体模型, 我们可以通过触碰、感知等形式清楚的了解此产品各方面性能, 进而对产品进行一个最准确的评估。在这个过程中, 操作者将机器与虚拟环境联系到了一起, 借助机器对模型进行缺陷改造, 对手机媒体运行步骤进行不断地仿真演练, 直到机器运作可以达到操作者的要求为止。操作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既定经验作为演练基础, 将心中的一些想法结合到其中, 创造出一种新型模式来完成产品的创新过程。现在的VR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都得以发展, 其中手机媒体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比如, 手机媒体中推出了一款根据VR技术生产的系统游戏模型, 为人们更好的运用此装置提供了有效手段。简单来说, 它是一种3D展示系统, 在3D展示内部用户可以戴上立体眼镜来感应汽车内部零件的探测。这样车内的整体部分都会一览无遗, 包括刹车系统的敏感度, 车座的舒适度以及车内表盘安装的是否合理等等。此外, 手机媒体的产品设计还有3个流水视图模式。这个游戏软件的先进性就在于设计师戴上三维立体眼镜就可以对汽车进行设计。在设计师面前出现的是一个仿真汽车模型, 而且这种模型是以展开的方式存在的, 将车内的所有部件展现在设计师的眼前, 最关键的是汽车的模型是可以随时变换位置并且移动的。操作者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对汽车不同部件的利弊加以分析, 就仿佛是自己坐在汽车座椅上一样, 以虚拟的状态来体验汽车方向盘、轮胎、离合器等附件的实用性, 进一步提升汽车的性能。他们还可以在虚拟状态下与其他设计师进行技术探讨, 体现了手机媒体虚拟模型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2.2 VR技术的虚拟配件
传统的仿真配件是利用设计师图纸先将手机媒体系统各部件组装好, 在运作过程中先确定好组装顺序以及部件数量, 最后用装好的部件对设置进行仿真演习。它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 仿真效果的成败就在于事先建立好的模型是否准确, 数据信息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此过程完全没有人的指导, 这样我们在过程中就无法对操作步骤进行一个合理的把控。但是现阶段的虚拟现实技术不同, 相比传统的仿真模式, 它的全过程是可以在人的参与下实现的。设计者可以将其已有的经验以及对产品的理解输入到操作步骤之中, 充分体现了“人”“机”结合的特性。在配置的过程中, 设计者不仅可以实现从准备工作到手机媒体设计再到检验性能的全程跟踪, 还能在检验的过程中了解到手机媒体的不足, 不断寻找最优的发展方式, 进而确定出一种最科学的仿真模式。
2.3 VR引擎技术的设计
VR引擎装备是三维媒体手机设计的重要部分, 也是整个三维应用系统的核心。VR引擎的桌面设计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有物联网图书的管理, 智能手机设计虚拟模板的应用, 图片模拟的媒体端口等等。但是因为它在手机的三维空间内要体现一种移动性, 为用户传递一种真实的动态享受, 所以它的设计步骤也相对复杂。VR引擎设计可以在媒体平台下控制手机的分辨率, 媒体调节照相功能中的机体渲染色彩。VR引擎设计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 无浮点媒体计算功能。它是在手机系统内部购置浮点的主要措施, 我们都知道手机在移动的过程中信号浮点在不同的位置上加以变换, 即便是能够合理调节, 也会降低系统的运算速度。但是VR引擎可以带动整体结构框架的改变, 使系统内部的运营速度加快, 增强系统内部的执行能力。第二, VR引擎可以增强手机媒体内部的机身存储功能。大多数的系统都有一定的承载力, 但是它的加入可以调节手机时钟频率的节点, 时钟频率数据将指令传送到客户端内部, 根据手机媒体内部系统带动总数据传送的速度, 进而达到使分辨率增强的效果。
2.4 媒体介质下VR模型场景的设计
VR技术在手机媒体中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模型场景的建立。首先, 它可以构建模型数据, 在其中包括场景渲染器、节能时效器、无线平台控制仪器等等。数据模型的输送流程主要如下:整个手机系统由媒体的数据模型组成, 它在移动的过程中要迎合硬件的需要, 使二者在相互适应的状态下提供有效的资源利用;其次, 在虚拟平台上构建客户端远程注册设备, 远程客户端会根据数据截取的数量相应的给予反馈, 注册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共同完成以下动作, 使用户的移动设备获取场景资源, 各类资源在手机平面中显示, 在场景处理器中进行加工, 进而将数据转化成直观的图形, 最后用节能调节器将色彩渲染成大家都能够接受的部分,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虚拟场景的构建。
3 结论
媒体介质下的VR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高端仿真技术, 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以发展。它是将先进科学手段与知识技术融合的发展综合体, 也象征着我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广阔发展空间。我相信VR技术的前景是无限的, 手机媒体会以其蓬勃的发展态势与在科技手段上的独特创新占据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它也必然会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VR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简称, 是当今手机载体发展下的一种新兴手段。科学方式的进步推动了VR在许多领域的应用, 它在军事、医疗、教育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但是最为典型的还是其在手机媒体方面的发展。本文针对VR技术化在当今市场中发展的一些现实情况, 就VR技术在手机载体下的发展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手机载体,VR技术,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迪, 黄文骞.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J].海洋测绘, 2012 (11) :15-17.
手机银行技术发展 篇9
1 技术现状
1.1 背景研究
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小区的失窃和汽车的被盗,以及各类住房火灾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视频监控因此成为人们不断研究的目标,视频监控以及时、准确及直观和丰富的信息受到广泛的应用。对外开放的各个场所都有视频监控的存在。市场需求的增加使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运用比较广泛的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嵌入式,以及视频编码技术集中的。与以往的监控系统相比,其成本小、耗能低、结构也简单、体积小,方便携带。尽管目前在我国运用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系统不广泛,但是它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计算机与网络,以及图像处理和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视频监控技术必须要经历3个阶段,其一是模拟视频监控;其二是数字视频监控;其三是嵌入式视频监控。模拟阶段是视频采用模拟的方式,利用同轴电缆来传输,并且将主机控制,然后进行模拟的处理。数字视频监控是视频采用模拟的方式,利用同轴电缆来传输,并且通过多媒体对主机或者硬盘录像主机进行控制数字处理和存储。嵌入式视频监控是将采集和压缩、网络传输等功能集中在芯片里,任何硬件和软件都可以裁剪,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监控。
如今在市场上,嵌入式视频监控已经成为主流。主要分为3种方案:首先是图像采集的芯片加上ARM微处理器。利用图像采集芯片对数据采集,ARM微处理器通过Linux及WinCE等主流中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对系统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和控制。其次是图像采集的芯片加上DSP微处理器,数据采集以后,主要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最后是图像采集的芯片加上ARM微处理器加上DSP微处理器,其中主控制芯片是ARM微处理器,用以网络传输和系统控制,数据采集由芯片完成,压缩码由DSP微处理器完成。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正往这种方向发展。
1.2 监控技术
嵌入式技术在我国的领域中,主要是以应用作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严格来说,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对设备的控制和管理与监控,主要是由外围硬件设备和嵌入式微处理器,以及用户应用程序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所组成的。嵌入式视频监控技术在国外起步早,发展也快,除了用于公共领域外,也用于个人领域。如:在许多西方国家,个人将监控系统用于防范财产和住宅的安全。
视频监控技术日后的发展方向由嵌入式视频技术所引领,并且符合网络化和数字化。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使视频与传感器系统以及手机控制系统合为一体,所有的信息将得到汇总,通过软件进行判断后,可以独自对现场做出反应,不需要任何设备及人员的加入。国内外市场对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主要是采用数字控制模拟视频监控与视频监控。在国外,先进的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都具有控制功能与远程监控,只有少部分的产品集中的是运动检测功能、hitemet服务,如:vision systems Ltd.中的Axio~MD2001,主要是用户用于对户外变换的场景的监控。如:DVS,美国Solution D amiesIne.公司监控系统,LTD的多路seellawk韩国DarimViSion CO监控系统。
国内最初的监控系统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简单的模拟视频监控技术到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使监控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如:国内的长城集团与网通电子商务公司,以及微电子技术公司等都自主研发了视频监控系统。总而言之,监控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使手机视频监控技术得到进步,还使监控技术领域更加强大。在国内外,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是在手机前端安装摄像头,对远程现场进行图像的采集,然后将其压缩成视频流,通过下载系统软件在手机上进行显示与处理。从电脑或手机上都可以看到视频图像。只要手机有信号,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接收到。
2 功能及特点
2.1 技术功能
本系统是综合系统,从图像的采集、处理、传输、调用、回放等,到从摄像头、监控工作站、中心服务器到监控终端等设备都需要利用当前与之相应的各种关键技术。
各种景物通过镜头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图像传感器表面上,然后转为电信号,经过A/D(模数转换)转换后变为数字图像信号,再送到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中加工处理,再通过USB接口传输到电脑中处理,通过显示器就可以看到图像了。
视频采集技术是将视频信号连续转换成计算机存储的数字视频信号(离散)保存在计算机中或在VGA显示器上显示,完成这种功能的视频卡称之为视频采集卡,或称为视频转换卡。具体过程是将视频信号经过A/D变换,送到多制式数字解码器进行解码得到YUV数据,然后由视频窗口控制器对其进行裁剪,改变比例后存入真存储器。真存储器的内容在窗口控制器的控制下,与VAG同步信号或视频编码器进行视频编码,最后输出到VGA。
(1)图像压缩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图像尤其是视频图像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按照CCIR601的标准,广播质量的数字视频码率为216MB/S,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技术的角度,单纯靠硬件的支持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信息压缩的优点显而易见,如省存储空间,省CPU空间、省传输时间等。显然,视频压缩数字化是压缩技术的关键,也是视频高效传输和存储的前提。
(2)视频压缩原理
研究视频图像数据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冗余,减少图像的冗余度就可以极大地减少图像的数据量,而视频图像数据的冗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空间冗余度。一幅图像记录的同一景物表面上各数字采样点的颜色间往往存在着空间连贯性,通过改变物体表面颜色的像素存储方式来利用空间连贯性,达到减少数据量的目的。
2)时间冗余度。序列图像是位于时间轴区间内的一组连续画面,其中的相邻帧往往包含相同的背景和移动物体,只不过移动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略有不同,所以前后帧的数据间存在极大的相关性。
目前,用于图像压缩的主要技术有H.263、H.264和MPGE-4。本系统采用H.264。
(1)Windows Socket
Winsock是一种标准的API,主要用于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它允许两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或进程在同一台机器上或通过普通网络协议和TCP/IP或IPX协议建立网络通信。它提供了阻塞和非阻塞两种套接模式。
(2)Microsoft DirectShow
Microsoft DirectShow为在Windows平台上处理各种模式的媒体文件的回放、音视频采集等高性能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它又被称为流媒体平台。是专为流媒体应用设计的一套体系,是安全基于com的应用系统。它的设计目标是隔离数据传输、硬件兼容、流同步等底层处理,使客户能够轻松创建多媒体应用程序。
2.2 特点
(1)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就是将手机用作监控终端的接收器。在家中配备摄像头、服务器,然后在手机上安装对应的软件就可以了。通过服务器中的无限或有限网络、通信网络,就可以实现手机对住宅等地方进行实时监控与报警。所监控的画面只要有变动或出现异常,手机用户就可以看到画面,并且收到警报。例如:根据IC Insights公司在市场的调研数据可知,可以拍照的手机已经逐步推动了摄像手机的发展。
(2)通过新的调查报告发现,为了防范事故,可以通过多路摄像头同时传输和转切,进行报警。例如:最近几年来,瓦斯事故逐渐增多,为了增强事故的防范,以及减少事故的发生,而采用手机视频监控技术,使煤矿瓦斯与监控紧密连接,随时将瓦斯的实时信息传送到负责人的手机中。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还提供报警的功能。当瓦斯的浓度超过1%时,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就会向有关人员发出警报,传送图像。假如浓度还在继续的上升,在最短的时间,相关人员就可以对其处理,提高了安全保证。当然,除了在煤矿中使用,还可在住宅的防盗等,手机视频监控技术也同样将图像和报警传达给用户,也好更好地对现场进行控制。
(3)通过手机视频监控技术GPS定位。例如:在国外,监狱都将一部装有GPS定位的手机配给每一个被保释或是假释的犯人。将犯人的图像和信息收集,用来确定犯人的位置,保证犯人是在规定的范围活动。从2006年起至2011年,很多手机中都有配备了此功能。
(4)将问题与手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如今学生的安全以及是否在学校,是家长们最为担忧的问题,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家长随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监控,通过视频图像的传输,家长们可以看到学生是否在学校。
3 未来发展
因为图像处理和压缩等技术的原因,在市场上,普通的手机技术在许多的手机上都只能使图像以一幅一幅的形式显示,不能以连续动态的形式显示图像。但是,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就能够使图像成连续动态的形式显示。当手机视频的服务器开启以后,通过与路由器的连接,就可以直接与互联网连接,不用再与其他的计算机连接。然后将手机拍摄到的视频信息发送到互联网上,用户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手机。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是手机通过下载对应软件,采用GPRS和3G,以及CDMA上网以后,再利用设备的端口与动态域名,就可以看到手机所拍摄到的视频信息。在启用时,用户还要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中,设置好有关用户名和端口,以及IP地址等。经过这样的设置以后,就是将数据的采集和视频编码、压缩,以及网络连接在一起。与日后的发展相符合,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我国市场对监控技术具有特殊性,虽然国外的监控技术频频出现在我国的市场上,但是此模拟技术没有在我国的市场上站上顶峰,这些监控技术因此也为我国带来了监控化和网络化的技术提供了发展的方向。我国推出的监控技术,带动着国内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且开始引领了监控市场的主流。例如:手机视频监控技术虽然与国外相同,但是在功能的运用上更能体现其需求。随着国内监控技术需求的网络化与数字化逐渐增大。自2000年起,模拟的录像设备正式被数字化硬盘录像设备所取代,促使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加大,许多的网络企业和手机企业,以及IT企业都在竞争这一市场,他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开发此产品。尤其在手机市场,使用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再次出现繁荣景象。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加快了人们对安全保护的意识。为了使多路传输视频数据得到实现,主要利用了两种技术:一种是网络技术;一种是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当手机视频监控端使用嵌入式的分割方法对视频对象进行分割时,视频对象出现了相邻帧的差异,因此实现了对数据的压缩。例如:摩托罗拉推出的一款多媒体芯片,此芯片运用在手机中,使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集成了多媒体的功能,可以支持各种编码。因此形成了国内特色的手机视频监控技术的主机产品,并且推动了此技术产品的产业发展趋势。
4 结语
传统与现代视频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技术,嵌入式手机视视频监控技术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关注。目前只有依附嵌入式的技术,才能在手机市场上取得优势。利用以往的视频监控通信平台,超越了地域、时间、设备的限制,实现手机远程视频监控。现如今普通的视频监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的推出,再次带动了监控技术市场的发展。
摘要:通过对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情况的分析,介绍了嵌入式手机视频监控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嵌入式视手机频监控技术的功能及其技术的特点,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嵌入式,手机监控,视频监控
参考文献
[1]郭珍军.基于3G网络的公众流媒体服务平台[J].电信快报,2006,12.
[2]张荣博.基于GPRS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
[3]王宁,黄樟钦,程亮,侯义斌.智能手机远程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5,09.
[4]姚聪,方勇,汪敏,潘志浩.基于ARM的嵌入式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及其无线传输[J].电子技术.2003,11.
手机银行技术发展 篇10
在银行业内,中间业务是指不列入银行企业资产负债表内、即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具体地讲,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在办理资产或负债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它不动用或少动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通过为客户办理收付、进行担保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和劳务费的一种业务。根据我国200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银行的中间业务定义为九大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交易类、资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及其他类。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和加剧、传统资产业务日益受到资本约束、收入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加大等原因,西方商业银行逐渐抛弃传统的经营模式,日益注重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逐渐成为其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一般为40%至60%,甚至超过80%。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已成为考核一家银行服务水平、经营稳健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指标。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加入WTO后对外全面开放,内部又面对国内金融环境市场化的深入,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银行监管更加规范和严格,这些内外交加的压力使银行的生存环境日趋艰难。与此同时,由于受限于分业经营体制,目前绝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较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弊端。因此,如何尽快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的比重就显得尤为迫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仅以上海地区为例,2005年上半年,沪上共有9家商业银行推出中间业务创新产品,涉及支付结算业务、交易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代理业务等领域,创新收入共计1.66亿元,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6%。时隔两年,据上海银监局2007年7月公布的数据表示,去年上海各商业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8.43亿元,同比增长36.17%,中间业务净收入对经营利润的贡献度为18.17%,同比增加2.84个百分点。另据媒体最新报导,2007年,中国银行业得益于牛市,中间业务收入大增,其中,四大国有银行税后利润超过3000亿元。四大行业绩暴增均得益于中间业务和手续费收入的大幅提高。
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表示,“在短短的数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和创新的重要领域。”
面对取得的巨大成绩,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3%~6%),中间业务的品种仍集中在低风险、低附加值的代理业务上,高附加值的托管、担保、交易及融资顾问等新型业务发展缓慢。这两项指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从已公布的2006年中外资银行年度报告中的中间业务占比这一指标可知,汇丰银行(内地)为37.5%,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在40%以上,一些大银行则超过50%,花旗银行竟高达80%。近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水平发展较快,增速很高,但其在银行收入中的占比绝对值仍然很小,因此,国内银行业中间业务还需要不断加强,迎头赶上。
二、信息技术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支撑作用
马克思有句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类似地,信息技术不是应金融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但金融业却天然地适合信息技术大展宏图。这正如花旗银行老总的直白之言“银行本质不是经营金钱的,银行经营的就是信息”。
金融业是信息化的前沿之地,也是被信息化改造得最彻底、最全面的行业,这不仅体现在金融业的经营对象——货币(尤其是电子货币)、各种交易工具、全部业务处理、管理和决策都可实现信息化,还体现在金融业的信息大多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早一分获得信息就可能盈利,晚一秒就可能亏损)。而高速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正是信息技术要解决和能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业不仅是必然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解决金融信息问题能力的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地位必将日益提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过程都印证了这一点,信息技术在银行中间业务中的重要作用也可见一斑。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利用银行自身巨大的网点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为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服务,获得相应的收益,它具有知识密集型、信息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是集人才、技术、网络、信息、资金、信誉于一体的“高技术”业务,这些特点使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在大力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中大有用武之地,并必将起到有力的支撑和助推作用。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品种、服务方式和手段日趋多样化,但缺少的是统一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如电子银行业务,有单独的电话银行平台、网上银行平台,收入能在主机核算系统中反映,但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如成本分析、客户分析的功能都比较弱。再拿代理业务来说,尽管在总行、分行基本都建立了代理业务平台,主要用于实现代理业务功能,如代收电话费,实现客户的收费以及同电信公司的账务往来,但对于这项中间业务的分析评价、成本核算,还处于手工分析的初级阶段。
犹如演戏要先搭好舞台,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首先要构建整合分块的中间业务的金融信息平台,前台需构建分块功能平台,实现对客户的服务功能、账务核算功能,后台则要构建中间业务管理数据仓库,前、后平台的设计都要以客户为中心。
1. 前台功能要进一步优化。
前台功能维系普通老百姓,应充分运用新一代的金融信息技术,使前台功能更人性化、更友好、操作更快捷、方便。为此首先要使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行数据中心或区域数据中心优化覆盖全国的银行结算网络,吸收更多的结算客户,在提供高效、便捷的本币结算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外币结算业务,提高外币结算业务占比,获取结算业务这一最传统、最基本中间业务的最大收益。另外,要提高前台中间业务的精细化经营,如细化中间业务收费功能。以国外的ATM取款功能为例,银行都为客户设定了每月免费取款的次数,这既可缓解过重的ATM业务量,又能提高效益,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均未考虑这一措施。
近期在北京、上海等地大街上悄然出现了花旗银行“驾车速提”的ATM机,这种不必下车就能取款的ATM机就是前台功能的一种延伸,深受驾车族的欢迎。这种人性化的做法应该引起中资银行的注意。
2. 逐步增强后台中间业务管理系统中数据仓库的功能。
银行数据大集中后,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了数据仓库,分析和发掘蕴藏在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成了各家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后台中间业务管理系统中应逐步增强以下功能:
⑴客户分析功能。
数据仓库技术以统计分析作为基础,通过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知识推理等数据挖掘方法来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它在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中间业务数据仓库中“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模块,从分析数据仓库中各种数据信息以及相互间的关联入手,从多个方面衡量中间业务各类客户的忠诚度、满意度、赢利能力、潜在价值、信用度、风险度等关键性指标和需求差异性,进而区分哪些客户是中间业务的“黄金”客户;通过CRM管理系统分析客户的需求倾向,分析客户的潜在要求,在为客户提供中间业务服务的同时,将客户发展成为存款、贷款多项产品的综合客户,通过客户业务数据分析,找到“黄金”客户营销的最佳渠道。
总之,客户分析功能可为银行制定正确的市场行销策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全面提高银行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水平。
⑵成本分析功能。
银行经营的成本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力和竞争力,通过后台中间业务管理系统的成本分析功能,能够深入评价每笔、每项、每类中间业务的成本效益,通过对中间业务数据仓库的成本分析,可成功构建中间业务中各项业务定价模式。各家银行都规定了各自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及中间业务的减免办法,但在具体的执行操作中,缺少甚至没有相应的标准,如代理业务较为集中的银行占用了大量的柜面及人力资源,造成了低端客户严重影响高端客户的不良经营状况,另外,在如何筛选代理业务,如何对成本过高的代理业务收取合理性的补偿费用等方面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根据我国的国情,国有银行网点多、富余人员多、行内网点之间内部竞争激烈,开展代理业务的行际之间还存在着代理关系,此时,如何通过成本分析,实现代理业务的内部计价,以提高主办行、代办行的主动性,诸如此类的经营中存在的需要定性、定量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缺少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都迫切需要利用先进的金融信息技术来实现。在这个领域,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就大有用武之地。
⑶利润贡献度分析功能。
利润贡献度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银行了解其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度构成因子的分布状况,使行领导能够很容易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绩效评估,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并进一步完善分行及业务部门的自身分析和流程规划。通过实施这样的“利润贡献度分析”应用模块,可以帮助银行建立精确的、全行一致的利润贡献度评估方法论,从而得到关于客户、产品、分行、部门利润贡献的准确信息及影响因素。获取的这些分析结果在银行中间业务市场、财务、规划、风险和产品管理等部门的决策支持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⑷风险管理功能。
中间业务相对于资产业务而言,风险较小,但风险更具有滞后性,主要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予以披露。为此,要应用金融信息技术建立起中间业务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信息系统中的风险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对各项业务的操作、监督、授权和风险监测,并进一步实现对高风险点的重点监测以及对风险的量化、动态和连续的监控,最终达到规范中间业务的目的。
⑸提升中间业务服务水平,发展高收益业务。
利用金融信息技术,积极发展集团客户现金管理、银团贷款组织安排、收购兼并等政策允许并且市场需求很大的中间业务,提升整体的中间业务水平。积极借鉴国外的业务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应大力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国内商业银行数量不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三类,即代客衍生、金融衍生和自营业务,金融衍生业务规范的业务流程涉及到前台交易、中台风险管理、后台结算和清算管理。中台的风险管理涉及到交易的市场风险,完全依赖于金融信息技术的支撑,这是当前国有银行正在探索的应用领域。
三、结束语。
中间业务已在现代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中独树一帜,地位日趋重要。目前,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了另一种“二八定律”,即如果一家银行80%的利润是由利差赚取的,那么可以认为这家银行是一个没有希望的银行。这个“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哪家银行的中间业务走在了前面,他就占据了先机。因此,提高中间收入占比也是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希望所在。
银行业固有的信息属性使它与IT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要拓展中间业务的广阔市场,国内商业银行必须紧紧依托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作用,使中间业务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储敏伟,贺瑛,朱德林.2006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姜灵敏.杨淑海,试论金融信息技术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中的重要作用.华南金融电脑,2006(7)
[3].张效娟,孙济洲.银行中间业务平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4].顾浩,胡乃静,董建寅.银行计算机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
[5].赫俊明.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新疆金融,2004(5)
手机银行技术发展 篇11
【关键词】建设银行;电子银行;发展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对银行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一直以来,建设银行电子银行渠道是客户所认可的一种业务渠道。近些年建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客户金融产品的使用习惯有了很大改变,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有了很大提高,如何针对快速发展的电子银行业务制定发展措施,使其能在建设银行整体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银行业务现状
建设银行近些年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战略转型业务指标来抓,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金融、电商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是手机银行发展迅猛,客户好评度较高。但是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本文举例如下:
1.有效客户发展不足
签约客户中真正发展成有效活跃客户的比例有待提高。为了快速拓展客户群体,建行多采用开户同步率指标来考核员工,而柜员因时间、条件限制无法对每一个开户客户详细讲解电子银行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因而造成了大量的签约客户不会使用产品,有的甚至不需要使用,致使无效客户数量占比居高不下。
2.客户体验关注度不足
这主要是体现在产品设计方面,银行往往注重开发产品,却忽略了客户体验,一些产品的开发实际上与客户需求相差很大,比如建行善融商务平台在货品丰富程度、线上客户服务、免邮方式、优惠活动、发货送货速度等方面与成熟电商平台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3.网络风险防范存在缺陷
这种以打补丁、消缺陷的方式,取代全面安全防范对策,实际上无法从技术层面确保新功能的稳定可靠,考虑客户便利性得到满足的同时,往往牺牲了客户安全,可能会因此导致客户投诉增加、客户资金损失赔付会增大建行成本,也会增大建设行声誉风险。
4.电子银行善融商务平台活跃度不足
建行推出电子商务平台拥有着客户资源丰富、客户关系长期稳定、客户准入要求高、商品质量有保证、商户基本不需花费费用等优势,电商平台要求有丰富的产品、优质高效的线上线下服务、快速的物流与之相配套,但是目前来看其平台活跃度不足,特色不够明显、没有形成优势品牌。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措施
1.重构组织架构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良好。互联网金融已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是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精神想结合的新兴领域。面对非金融机构激烈的竞争,金融业已经打破了传统银行仅靠网点盈利的模式,建设银行要顺应时代趋势,打破以往各部分离的格局,以前瞻性的视角,组建电子银行综合业务部门,推进银行互联网化,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实现大跨越。
2.拓宽适用人群
拓宽电子银行适用人群,打造一张建设银行电子银行的业务品牌,在提升宣传影响力度的同时,确保在客户群体中能够获得普遍认同感。具体而言,要利用产品影响模式,依托建设银行线上线下的资源,利用网点自助、户外广告、网络通讯等方式进行宣传,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介方式结合在一起,做好品牌互动宣传,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知名度的提升。
3.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现阶段,电子银行业务渠道能够提供的服务更加丰富、灵活,可以为客户提供较为完备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已经在电子银行业务模块开展激烈的竞争。为了促进效率、使用范围、渠道范围的提升,必须要对现阶段建设银行的业务渠道进行整合,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1)对行业移动支付需求进行挖掘,拓展移动支付行业应用,能够做到涵盖行业最广泛、商户数量最多、活跃度最高的行业,如利用电子渠道代销基金、保险、电子银行在医院、公交等行业的应用等。
(2)丰富建行电子银行在公用事业缴费方面的项目。目前代缴水电费、电话费等已纳入悦生活平台,极大的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可谓实现了用户、银行、单位三赢,下一步要拓宽渠道,将更广泛的应用纳入到悦生活平台中来,比如电视缴费、预约缴费、各种罚没款等。
(3)在银行电商之路上进行进一步提高。这是一项新兴业务,没有成功模式能够借鉴,要边学、边走、边提高,无论是市场拓展,还是用户体验等方面都要进一步关注并提高。
4.强化客户体验
利用多渠道、大数据支持,对客户消费习惯进行挖掘,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市场活动,同时和分行信息中心合作,在客户常用的几个功能,比如转账、缴费、理财、信用卡、支付等客户应用方面做好客户体验。除此之外,网点WIFI覆盖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主打便民牌,开发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同时简化业务流程,利用好微信公众账号等开展电子银行营销,
5.加强部门联动,树立电子银行战略地位
电子银行不仅仅是电子银行单个部门的工作,而是要在全行各个部门树立战略地位,全行一盘棋,全面形成互联网+的思维。要加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动工作,如和个人金融部、小企业、房贷中心、公司部、信用卡、财私部等综合营销、交叉营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银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一方面要加速发展,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精准营销,强化客户体验,加快业务发展,加强部门联动,才能做到电子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宇,潘泳,夏召会.电子银行业务平台方案探讨[J].金融电子化,2002(09)
手机银行技术发展 篇12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建立更具效率的银行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生产率是反映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生产率的变化,表示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除了劳动力和资本这两大物质要素之外,其他所有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可以用来表征技术进步。因此,本文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简称浦发银行)为例,通过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来研究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年报
1 文献回顾
1.1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最初的生产率概念指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的产出量进行计算,其本质上是单要素生产率(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即由产出量与单一投入量(如劳动、资本等)之比计算,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效率。1942年丁伯根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他在资本和劳动投入函数中添加了一个时间趋势,表示“效率”的水平。1951年肯德里克提出只有把产出量与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及其构成联系起来考察,才能真正把握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这二者的比率才是全要素生产率。由此可见,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用实际产出量与实际有形要素的投入成本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希朗·戴维斯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所有的投入要素,即包括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等。法布里坎进一步发展了生产率理论,认为生产率乃是以经验为依据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1.2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一般都以生产函数为研究基础,配合相应的多元统计方法,综合得出全要素生产率。而非参数方法则规避了参数方法中的一些复杂操作,比如建立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和变量,以及对随机变量分布进行假设等问题。
在参数方法方面,索洛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等于生产率减去劳动力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值中无法被劳动和资本生产率中所解释的部分(被称为索洛余值),并认为产生这部分“余值”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丹尼森发展了“余值”的测算方法,主要是把投入要素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类,然后利用权数合成总投入指数;乔根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形式在部门和总量两个层次上进行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
生产率研究问题中所采用的非参数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Fare等发展了DEA方法,以生产理论的集合论描述为依据,形成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为基础的描述生产过程中多种经济意义下的基于非参数模型的理论体系[1]。
1.3 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朱超选择我国1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对2000~2004年期间的经营数据,利用DEA方法测算了其每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从横截面和纵截面分析了其效率值,并且求出我国银行业反映跨期动态效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2]。庞瑞芝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8家3类商业银行2000~2004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测算[3]。曹昌军和李宗植选择上海市14家商业银行2001~2004年的经营数据,利用DEA方法对其效率进行评价。并求出反映商业银行业跨期动态效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4]。孙兆斌和方先明通过DEA模型测算了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1996~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almquist[5]。国内研究商业银行效率的论文很多,主要集中在运用DEA对截面或面板数据的效率测度上,少数研究是运用DEA测算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而通过索洛余值法研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较少。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变量的选择
银行业生产过程复杂,其产出部分难以量化,加上银行提供多样化服务,投入产出过程较难明确划分。众多研究在衡量银行投入产出变量时,看法也各有不同,曾经使用的方法包括中介法、生产法、资产法、使用成本法、附加价值法等方法来衡量银行的投入产出变量。
借鉴国内外研究,本研究确定投入变量为所有者权益和员工人数,分别代表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产出变量为税前利润。
2.2 研究模型的确定
本文选择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索洛余值)来计算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原因是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还是被广泛认同的[6]。
本文使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为
其中,Yt为产出;Kt为资本投入;Lt为劳动投入;At为全要素生产率(TFP);α,β分别为资本的产出弹性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对C-D生产函数取对数,则生产函数变为
基于式(2),ln Yt对ln Kt,ln Lt进行不带常数项的OLS(最小=乘估计)回归,可得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α,β,进一步正规化处理(即α+β=1,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通过索洛余值法,可以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数时间序列
也可以直接写为[7]
3 实证分析
利用式(1)~式(5)具体估算浦发银行1999~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数据全部来源于色诺芬数据库和浦发银行年度报告(1999~2006年)。
ln Yt对ln Kt,ln Lt的不带常数项的OLS回归结果如下
括号内为t值,*和**分别表示1%和5%显著水平。
回归方程式(6)中,F=449.321*,调整后的R2=0.992,这反映出回归方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对α,β进行正规化处理得:α*=0.294,β*=0.706,带入式(5)得到2000~2006年浦发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以1999年的TFP为100,得到TFPI,如表2和图1所示。
表2和图1表明,从1999~2006年,浦发银行的TFPI是快速、稳步增长的,从100增到了234.75,年均增长率为12.96%,尤其是2001年和2005年,TFPI呈快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产出(即税前利润)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近40%,虽然低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累计贡献份额,也能说明浦发银行技术进步对其产出增长起了较大的作用。
TFP平均增长率为12.96%,产出平均增长率33.24%,TFP对产出增长的贡献38.99%。
4 浦发银行技术进步成因分析
结合浦发银行2000~2006年年报,可以发现其技术进步的主要成因,如表3所示。
表3中,显示出浦发银行经营的主要举措与技术进步成因(2000~2006年)。从表3来看,浦发银行2000~2006年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新产品开发等)和产品推广(对已开发产品的进一步推广)。这与文献[8]的研究结果:浦发银行的技术变化率大于1、生产率的提高与技术进步有关是一致的。进一步分析2001年和2005年这两年的情况,东方理财卡项目、对公集中项目、“银证通”项目、“网上银行”项目的应用是2001年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而联手花旗推出的信用卡、代理销售开放式基金则是2005年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税前利润的增长,除技术进步外,还有银行规模的扩大。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不仅要通过规模的增加和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出,更重要的是对于已开发出来的产品持续、不断地推广(可通过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邱阳,杨俊,廖冰.全要素生产率测定方法综述[J].重庆大学学报,2002,25(11):38-41.
[2]朱超.中国银行业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研究:2000-2004[J].经济科学,2006(5):51-62.
[3]庞瑞芝.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及生产率变动分析[J].金融论坛,2006(5):10-14.
[4]曹昌军,李宗植.上海市商业银行的动态效率评价[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3):5-9.
[5]孙兆斌,方先明.外资银行进入能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吗[J].当代财经,2007(10):56-62.
[6]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3):115-121.
[7]刘建翠.R&D和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45-49.
【手机银行技术发展】推荐阅读:
农村手机银行发展05-28
手机银行技术应用09-29
手机银行安全性技术10-22
邮储银行手机银行宣传08-25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营销09-11
农村手机银行07-30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业务09-12
手机银行服务研究09-11
手机银行的机遇与挑战11-05
邮政储蓄网上手机银行11-07